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味道”作文评讲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0: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评讲

一、作文情况

1、平均分数不超过45分。

2、注意事项:

二、题目回放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触动味觉感受。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三、审题

“味道”这个话题是个独词,只能够作为名词。字典上的解释是:

1、味,

例:这个菜味道好;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2、趣味、情趣,

例:这个连续剧越看越有味道。

3、气味,

例:他身上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4、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人生的“味道”与其它物体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人生的“味道”,哪怕是一件事,都是复杂的感觉,“味道”也是因人而异,千奇百怪的。“味道”一词是抽象的,在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将它具体化。如“成熟的味道”这篇作文,只是叙述自己如何变成熟了,却到最后“成熟”究竟是什么味道还是没说清楚。同样是抽象的文题《思念的味道》,同样是叙述对谁的思念。却能将“思念”具体成“烟草”——父爱、“粥”——老师、“米粉”——奶奶。

重点提醒 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应该首先注意命题本身的意义再去延伸。

对于“味道”一次来说,无论哪个解释,无不都是自己的感觉。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的“味道”,都是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得出结论的。也就是说,命题的对象只能指向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不能把自己的认知加在别人的感受上面。

有的命题是要写自己,有的是写人自己无限制。如“我从文学中看到了什么”这个命题,就必需写“我”的感受如何如何,不能够写“文学”如何如何;如“跨越性格障碍”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如“给自己点灯”可以写给“我自己”或“别人自己”,但不能写别人给“你自己”点灯。

重点提醒

考场作文在明白命题意义后,审题上最基本的要求——搞清楚对象。

讨论:以下题目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以你为邻》、《为你好》、《雕琢心中的天使》

“味道”一词的写作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在形式上更适合作为半命题出现,如“_____的味道”,当然也可以延伸写作成《感悟“人生百味”》、《香味》、《余香》之类的命题。因为是话题作文,所以没有太大的限制,而第一种情况的居多。因此,本次作文的问题也出现在这里:

1

第一:补充题目大多太单,新颖独特的命题甚少。

大多学生的命题都是以“爱”来补充,其中尤以《爱的味道》、《父爱的味道》、《母爱的味道》、《人生的味道》居多,但是这样命题不仅太直白,而且老师看得太多,就会出现审美疲劳。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命题甚佳,能够借物抒情,如通过一碗姜汤来怀念爷爷,所以命题为《一碗姜汤的味道》;还有同学以妈妈每天早上为自己做稀饭为素材,将题目命为《一碗稀饭的味道》或《一碗凉稀饭的味道》。

第二:很多同学注重了作文题目中补充的那个词,却将“味道”体现不够。甚至到最后,连“究竟是什么味道”也没说清楚。如有位同学写《父爱的味道》,文中选取了五岁时、十岁时和十五岁时三个阶段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呵护,语言生动,感情也真,很好地体现了“父爱”,但是却忽略了“味道”, “味道”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词;如《坚强的味道》,文中一直写自己怎么在小学、初中、高中发生事情时如何坚强去面对。但坚强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这样就使作文显得扣题不紧,自然不易得高分。

重点提醒 我们写半命题式作文时,不仅要扣住自己加的词,原命题中的每一个词都不可忽视,要在文章的各个段落中反复提醒老师,这样才能将内容与题目紧密结合。

四、写法

从“味道“的解释中可见,命题者的用意更偏重对考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考察,所以这次作文更适合写记叙文。但是要注意的是,叙述完一件事情,或者叙述人生一系列变化事件后,只在题目或者结尾点题,如:“这就是„„的味道呀”,这样的作文是不及格的,是必需杜绝的。

当然,也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文的建构无外乎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层层递进的模式。也可以单独写其中一方面。而“味道”这个命题本身写“是什么”比较适合也显得容易。

五、例文(选段)升格练习

苦的味道

(第

3、

4、

5、

6、8)

苦是在磨难面前的永不妥协。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即然在成功的路上受苦是必然,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磨难面前永不妥协。林丹从来就不是教练心中的三好学生,他被国家队开出过,也被雪藏过。当他终于熬到冠军之路时,陶菲克成为他成功路上的一座山,但是他从未放弃,他势必坚持到底,终于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传奇。

每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都会有崩溃的时候,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轻言放弃,胜利终究是属于强者。

苦是胜不骄、败不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通往成功的味道

(第

3、

4、

5、7段)

立志是通往成功的酸味。

2 周恩来在学校中被问起为什么而读书。当其它同学回答出为他人,为荣誉而读,只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周恩来伟大的志向令人佩服不已,想必他必定经过深思熟虑。志,必须要符客自己的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所以,立志,必须得正确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实际发展及兴趣,制定出属自己的志向。酸使人发麻,使人认清自己是否能接受,用酸来形容立志,能反映人的志向是否适合自己。

奋斗是通往成功的苦味。„„ 收获到的成功便是甜的。„„

六、学生佳作

【散文】

余味

味道,是万物复苏,是大雨清盘,是阳光普照,是我们心中所感。

阳春三月,牛毛般的细雨催醒了熟睡的梨树,使它欣欣然张开了惺忪的眼,贪婪地吮吸着大地的甘露。嫩绿的树芽在微风中舒展着筋骨,努力地向上伸长着,伸长着。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也彷佛眼馋了,也随着争先恐后地开放。那梨花真香啊,让人一闻到它的香气就神魂颠倒。空气中仍有它的余味。

哗啦的大雨倾盆落下,雨水随风而动,像一群找不着家的孩子,迷茫无措。当雨水拂过我的脸,清凉透心,伴随着一丝咸味留在我的嘴角。倾盆雨后,世间万物被洗净了一遍,但风中留有那一丝余味。

风雨之后,总会有阳光的照耀,还给大地一片光明。阳光带走了雨水的痕迹,留下它的印记。阳光暖暖的,照进我们的心里。叶子上的水珠反射着光,留下阳光的味道。风中带有阳光的余味。

大自然的味道,在我们四周飘着,咸而透心,暖而温和。

当我们尝过甜酸苦辣咸后,课时会回味他们各自独特的味道呢?如果我们没有尝过它们独特的味道,怎能知道他们的美好呢?

风轻轻走过,并不是没有留下痕迹的,它带着自然万物的味道而来,虽是只有一刻间,但是,足以让我知道它来过。

耐人回想的味道,让我无时无刻可以从它的味道中感觉到更深的涵蕴。 耐人回想的味道,唤醒我的灵感,唤醒世间的万物,只是淡淡的、甜甜的。

我能嗅到的味道,大家亦能闻到;我看到的万物,大家亦能看到。只有余味,我才能独自享有,只是属于我的,凉凉的、深深的。

味道,我们都能闻到,尝到,从感官上知道。但是记忆中的味道,专属于我。 不时回想这种味道,会让我有愉悦的感觉令我平静下来,不再烦恼,忧愁。 余味,记载脑力,忆在心里。

余味,留在风中、雨中、阳光中,却印在我心中。 【点评】:这篇文章的文采和语言都让人感觉清新,对大自然的余味和内心的享受结合表达。文章的后半部分比较零散,但形散而神不散,都是在用轻快的语言表达最“余味”特点的认识。

巷香

记忆中,家乡的小巷总是飘忽着香气。

3 小巷只有两块半红砖那么宽,大概就是两人肩并肩的宽度。若是迎面又人骑着自行车过来,行人就得把身子贴在墙上,两者小心翼翼地避让才能安全通过。就是这小小的巷子,窄窄的宽度,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在穿街走巷的小贩的吆喝声中,总能嗅到一股香气。

小贩中,有本地,也有外地人,口音绕杂,各有味道。本地人的吆喝声中有着一股水汽,像在船上唱渔歌的感觉。有的外地人爱在语句尾处转个高调子,有时候会在不经意之间被吓一跳,很川味、有湘调,很有意思。也有的人习惯高声起首,突然在结束时用低音喊出来,听着趣味十足。各种乡音汇集于小巷,共同构成一道特殊的风景。这是中华语言的美丽,纯朴的古风香气在小巷中飘散。

在人们的粤剧声中,我总能听到一股香气。

傍晚时分,在巷口的庙园总是热闹的。退休老人组成一个粤剧团,在庙前活动。二胡的张弦起弓、锣鼓的打击敲响、歌者的抑扬顿挫、舞者的碎步水袖,在每个人的默契和配合下,传统的粤剧曲目总能赢得巷里男女老少的喝彩。一声一响、一动一静,一个眼神一个手语,都有不同的味道。粤剧歌声伴随着庙里沁人心脾的香烛味,都深深印在人们的心里。粤剧的旋律配上历史之烟熏过的檀木,更是古色古香。

在巷民的将往谈话中,我总能闻到一股香气。平时遇上邻里亲戚,都会点个头,问声好。若是走得匆忙,便相视一笑;若是有空闲,便请到家中做客。一杯茶,淡淡的;一杯酒,醇醇的;一碗饭,香香的。只是平日的唠叨、只是家常的客套,却芬芳四溢。邻里之情,美丽得如莲花般那样清新,独特。

城市发展了。小巷就像破旧不堪的百年老街,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幢幢高楼淹没了陈年的老巷。每当我走过地铺红砖、墙贴麻石的小巷,总会怀着一种依恋的感情。我希望我还能闻到那独特的巷香。美好的文化与精神在小巷留存,永不被时代抛弃。

【点评】:文章中的小巷有种纯朴的感觉,迷幻的。主题段落把小巷独有的乡土民情展现给读者,结尾又将自己对巷香的依恋升华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思想更加深刻。也符合我们回归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上去。但是,模式化的段落写作与散文的风格有点不符,但这正也是考场需要的。

【记叙文】 舌尖上的温情

舌尖上停留过咸鱼白菜的平凡;萦绕过山珍海味之鲜美;遍尝垂涎的粤鲁川苏四大菜式。舌尖的神经却惟独对淡而无味的白粥迷恋。

一碗白粥,淡而无奇,却温暖了我的初三。

为了备战校运会,为班级取得荣誉,我加强了自己的体能训练,赛前几天甚至吃完饭也跑上两圈,结果,一阵阵袭来的阵痛,像着了魔的野兽,冲击着我身上的细胞,剧痛撕扯着我的神经,我哭着打电话给家人——我被送进了医院——急性阑尾炎——不得不告假一星期。

七天,连日的针水与疼痛,让我的体重迅速下跌,脸色蜡黄毫无生气。回到学校,陈老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便是:“瘦了好多啊,学校的饭菜难吃也尽量去吃,这样身体才能早日好起来。”陈老师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教了我三年,也鼓励了我三年。初中生活中,陈老师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她大概猜到了我的胃对学校的饭菜毫无兴趣,所以才说了那一番话。往者玻璃窗内

4 粗糙由你的饭菜,胃里翻滚着酸味,我离开了饭堂。

为了尽量不使伤口疼痛,我缓慢的回到了教室。课室里早坐满了在学习的同学。可是我的胃实在太难受了——太饿了。忽然我发现自己的桌上有一个不锈钢杯子,我好奇地打开,一阵雾气生气,里面装着满满的白粥,不稀不稠,淡淡的香。我握住杯子,一股温暖从手心直达心房。

杯子下面的留言贴写着:“生病喝点稀粥比较好,暖胃。——陈老师”望着晶莹的白粥升起袅袅热气,鼻子一阵酸酸的味道,眼睛噙着泪花。我捧起杯子,吹凉后小口地品尝这老师淡淡的粥,舌尖记住了这淡而无奇的味道。接连几天,老师都为我煮粥、汤等等。陈老师待我如女儿般,我日后也要待她如母亲般的敬爱。

如今,那张留言贴早已发黄,我却不忍丢弃。白粥的味道如此平淡,我却从未忘记。 那是舌尖上的温情。 【点评】: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却能蕴含动人的温情。文章能将舌尖上的味觉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感受,两者有不同之处却能用一件小事扭在了一起,的确让人读起来耳目一新。不过文章的语句就像白粥一样,比较平淡。还需要改进一下叙事的技巧和语言的变化。

【议论文】 “真”的味道

在过去的几年中,“毒奶粉”、“地沟油”以及“瘦肉精”等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如今,大多数的食肆为了迎合顾客的需求,以盈利为目的,在食物里添加了不少调味料,确保“色香味俱全”。殊不知,这些添加的“味道”有可能让我们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一些致癌物质、化工元素也因此潜伏在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死神的“镰刀”也如期而至。而有时候,一万精心熬制的小米粥,或许比山珍海味还美味。可浓可淡、可稀可稠,加点盐,更是可口。虽然他的味道并不出众,但难能可贵的是它“纯真”,对身体好,喝得放心。

我们要警惕假的“味道”,呼唤“真”的味道。 与其追求一大堆的“糖衣炮弹”,还弄得自己疾病缠身,倒不如在家喝一碗淡然无味的白粥,品一杯醇香扑鼻的清茶,这种生活才是“真”的味道。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不一定是美味,百搭的白粥说不定是世上最平凡的佳肴。正如周星驰《食神》里面的台词:一煲用珍贵食物做成的“佛跳墙”倒不如一碗路边摊的牛杂面更感动人心。那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地四处寻找美食来满足食欲呢?果子狸吃出了SARS,山珍海味吃出许许多多的富贵病,这又何必呢?把情感加在食物中才是“真”的味道,难忘的味道。

如今,即使“假”的味道如浪潮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我们也要守住“真”的味道。即使“真”的味道在如今“假味横行”的时代中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只要它存在,我们便能凭着嗅觉,凭着感情,顺藤摸瓜,找到一份属于自己,淡淡的,难以忘怀的“真味”。

我们要像品茶一般,抿一小口,细细斟酌,慢慢回味,才能甘之如饴,从中发掘它的“真谛”。 【点评】:文章的语言有点儿“活”,流畅的思路加上层层的追问,把自己对“真”的味道的看法说得非常清楚。但是文章缺少例证,自圆其说不是一种好的办法。

【杂感】 道“味道”之味

味道,是动物靠味蕾和鼻子体会的,是种意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但也有种略欠文艺的说

5 法——“味道”只不过是某种物体在空中传播的小颗粒。

味道的品种繁多,有最近热播《舌尖上的中国》推崇的“色香味”;也有战场上弥漫的硝烟味;有通过辛勤劳动产生的汗臭味;也有晨拂过而带来的花香和水汽„„味道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人也都伴随着一股味道。有味道的生活与有味道的人组成了世界,酸甜苦辣、香臭清浓„„面面俱全。

打开电视机,正播着《糟糠之妻俱乐部》,这是部有味道的电视剧,尽管我和它隔着层电视屏幕,或许更多,但它的味道丝毫不错映在我心中。这部剧中一位妻子,是个卖鱼的中年妇女,她靠卖鱼供养她先生完成医药大学的学业,靠卖鱼帮补家计。

但是,她的先生和女儿却因为她身上的“鱼腥味”将她拒之千里„„丈夫认为她心中只有生意,女儿不愿让她参加家长会。她如何努力地想洗掉这股“鱼腥味,却无补于事。她默默付出,却换不来家人对这股“味道”的理解,这是一股如何能道明的味道?掺杂着辛酸、混了苦楚,也有曾经的甘甜和快乐。这股味道也只能用心细细去品尝,才能知道,这是“人情味”!尽管五味杂陈,却是人间真正的第一“美味”。在这个有“味道”的社会里,人情味应为味道之味,味道之正宗。尽管铜臭味满天飞,但人情味都不应受其影响。

味道,用味蕾品尝、用人去体会。人情味,才是真正的味道,让人情味香飘几千年而不息,萦绕着地球,进驻世界每个人的内心! 【点评】:这片杂感从人对“味道”的理解入手,从嗅觉能感知的味道说起,进而谈论“真正的味道”——人情味,将文章的高度提升了一个层次,回到了对人性的呼唤。

七、其他

辛晓琪《味道》歌词

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们跑那去了/赤裸裸的天空/星星多寂廖/我以为伤心可以很少/我以为我能过的很好/谁知道一想你/思念苦无药/无处可逃/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记忆中曾被爱的味道/(music)

今天晚上心事很少/不知道这样算好不好/赤裸裸的寂寞/朝着心头绕/我以为伤心可以很少/我以为我能过的很好/谁知道一想你/思念苦无药/无处可逃/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记忆中曾被爱的味道„„

王晶晶《幸福的味道》歌词

柠檬甜橙和薰衣草/你说这是我的味道/甜甜的芬芳和淡淡的香/让我想起我的微笑/ 啊

半夜睡不着/想念你的笑/和想你的味道/玫瑰檀香和薰衣草/是你最爱的味道/神秘低调却散发能量/柠檬甜橙和薰衣草/你说这是我的味道/甜甜的芬芳和淡淡的香/让我想起我的微笑, 啊

半夜睡不着/想念你的笑/和想你的味道/凉凉的

酸酸的/咸咸的

又苦苦的/这是学习恋爱的味道/甜甜的

香香的/暖暖的

又辣辣的/这是我们喜欢的味道

八、课外延伸

味道的文化,文化的味道

6 昨天,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味道”之书放在了我的手中,围绕和企业进行的“味道工程”策划进行的已经开始了。

在古今中外的兵法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社会规律的论述,这就是所谓的“道”。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的发展应该顺应市场的规律、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规律,从而提升出企业自己的“道”――即企业文化。经营企业如做人,都需要大气魄、大境界。大凡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有深远的思想、睿智的头脑,以洞悉世事的变化,从而顺应历史的潮流,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一个成功而健康的企业,应该怎样达到一种高的境界,需要以一种怎样的气魄,在万变莫测的残酷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从而创造出百年的辉煌业绩呢?正是企业文化打造出企业思想的境界和气魄。

很多伟大的企业家,都是达到悟“道”境界的。在国内,柳传志、张瑞敏等企业家,也在“道”的方面颇有所得。而对于真正的企业家来说,不仅应熟悉各种管理之方法和手腕等“术”的东西,更应该明“道”,并以“道”来统领“术”,达到“道术合一”。这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境界。正所谓“兵者,诡道也”,最后形成一种谋略型文化。《孙子\"势篇》说:“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就是说,从千仞高山上滚下来的圆形巨石,具有锐不可挡之势。早期的行业巨头,莫不借助广告造势。比如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每年一届的广告标王排行帮,曾经煊赫一时的“秦池”、“金正”等,到现在的结局又是如何?有的是销声匿迹,有的则是铩羽而归。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剖析这场喧嚣浮华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做深刻的思考,难道我们的企业真的以兵法而权谋天下吗?其实一般企业家用兵法管理之“术“,顶级企业家才能悟“道”。“兵道”与“商道”的交点在于“竞争”。你死我活还是多赢,是兵道与商道的最大区别。所以从“道”的立场上看问题,你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生生不息、充满生机,是因为万事万物都在“无为”之中顺应了规律、顺应了“道”的缘故,不是“争”的缘故,而是共同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和谐相处。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流传甚广。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家们,而且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要人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煮小鱼一样,只能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文火烹煮,不急不躁,这样煮出的东西,色鲜味美;如火候不对,下锅后急于翻动,东一下,西一下(“有为”),最后煮出的东西一锅糟,色、香、味什么都没有了,肉也碎了。企业老板治理企业,道理就跟烹煮小鱼一样,不要常常翻弄。正所谓味道之文化,文化之味道。

舌尖上的故乡

雨秋凉,吃即上瘾。

平遥街上,几家小饭铺支起大遮阳伞,在门口排出几张桌子椅子,搁在路旁,见了过往游客便招呼进来吃饭。挑了这一家,不为别的,喜欢她家桌子上铺的蓝印花布,搭在一张四方桌上,旁边顺着放一溜木头长凳,还有两把磨得皮光水滑的竹椅。

因店门口的两张桌子旁坐了人,只得拣店门台阶下面的一张桌子落座,却发现更有意趣,

7 座旁是个四合院门洞,里面熄了灯,黢黑的,也看不清里面是什么,只隐约望见里头门缝里透出一线灯光,照着院子四下搁置的杂物,影影绰绰的,有人低着头提着物什从我们身旁穿过,门“吱呀”一声开了,灯光泄出来,照见一地琐碎,生活的皮屑。

山西面食著名,点了拔烂则、莜面栲栳栳、猫耳朵、烧茄子,一瓶汾酒,一人一碗刀削面。

这会,雨停了,略略几滴应了应景,却已足够显示萧瑟秋威。山西的气温比湖北低上五六度,冷风从门洞里灌过来,人便冷得有点畏缩,皆沉默不语,在这般耐心中,愈发充满对美食的期待。

门洞顶上,店主牵来电线,悬着一盏白炽灯,暗黄的灯泡,被油污、菜色熏染得满面风尘。忽然想起小时候的情形,也是这样,昏黄的灯泡,蛛网缭绕,黑的烟尘油垢沾在顶上,底下黄黄的一圈光里,摆开一张小方桌,摆上几个菜,也不过是清炒上海青、雪里蕻炒肉丝、油煎小鱼、丝瓜蛋汤之类,夏天有时会一人一只咸鸭蛋,母亲把蛋一剖两半,露出橙红油腻的蛋黄来,叫我们拿勺子挖着吃。还有时,保险丝烧断了,家里黑洞洞的,便抱一张大凳子、一张小凳子,坐在门洞里,借着走廊顶那盏昏黄的灯光,边写作业边等大人回来。

旧年的记忆在此刻很适宜地复活了。只知道那时的物资虽不丰足,人心却是极易满足的。有盏昏黄的白炽灯,一方木桌,一碟盐水煮花生,便是极好的良宵夜点。

拔烂则端上来了,口感很像湖北的炒米粉,看起来也像。顷刻,莜面栲栳栳来了,一只小蒸屉,齐齐整整排列着一圈儿面皮,像前朝奢靡大少拇指上套的绿玉扳指。蘸着酱料吃,入口筋道,有嚼头,真的很香。猫耳朵上来了,却让人失望,原来就是擀成薄片状的面食,用手指揪成小喇叭状。跟了肉丝、青蒜叶、黄豆芽、干红椒一锅杂烩,一锅糊涂面,味蕾没有任何印象。

茄子是我坚持要加的。进城时,看到路边小菜档里有种紫莹莹、滚圆如小篮球的茄子出售。这种圆茄子还有种白的,我在武汉姑母家做过,切成片,茄瓤白皙,像肌肤若雪的小姑娘脸上长着几颗麻子,更添俏皮。入油,爆香蒜瓣,倒茄片入锅,翻炒几下,点入老抽料酒,盖上锅盖烹煮片刻,再起锅时洒盐,略搁勺醋。掂一片入喉,香酥润滑,实在觉得贾府杀了几十只鸡去配这般天生丽质好滋味的茄子是暴殄天物。

只是平遥的烧茄子令我傻眼了。它被切成滚刀块,沾了面粉,下锅油炸,炸得焦黄,再淋些番茄酱汁、白糖、黑醋红烧。入口甜烂有余,茄子的味儿,却是一点没了。

秋雨添薄愁,清冷街头,借一席桌椅,最能快慰人心的,莫过眼前这样一桌热腾腾、香气袭人的食物。我一贯喜爱游走,故乡意识淡得很。但如此搛一筷子异乡美食却总要情不自禁地与故乡作比,想来于我,故乡不是某个地域所指,而在舌尖上。走到哪里,故乡便随着一碗面汤、一只白馍、一根葱蒜,翻江倒海似地摇曳出来。

作文评讲

作文评讲

作文评讲

作文评讲

全国卷作文评讲

高中作文评讲

作文评讲教案

矛盾作文评讲

成长作文评讲

中考作文评讲

“味道”作文评讲
《“味道”作文评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味道作文评讲 味道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