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7: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吴正宪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案例

平均数

桂林永福县龙江小学:陈海英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吴: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吴;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

(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

吴:怎样求平均数呀?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评析:,吴老师在导入时把“排球”孩子喜欢的运动引进课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许多环节上都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的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选择加入,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和他们走得很近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需求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应用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际上,几乎每个环节都自然的指向对平均数的理解。当然,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是很有必要的,问题的创设和每个环节的设计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

小学数学吴正宪经典案例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