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0: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挥优势 乘势而上 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步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科技、人才作为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在人才引进、培育、集聚、使用、激励等方面制定实施了许多重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市人才总量14.27万,高层次人才总量8769人,年增长率连续2年保持30%以上,其中博士269人、硕士2505人,高级职称64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3人。全市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4人,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14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对照周边先进市(区)、对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市人才工作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国家“千人计划”和苏州级以上“双创人才”数量仍偏少,已落户的领军人才企业产业化进程总体偏慢,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尚未凸现。为此,今后五年,我市唯有强化措施、发挥优势,才有可能率先建成人才强市,进而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创新机制,全力构建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紧紧围绕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履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理顺乡镇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加强乡镇基层人才工作的领导,明确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强化协作配合,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科技、人才责任制考核,把人才、科技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省、苏州市考核要求及我市实际,修订充实考核内容,调整关键指标权重,进一步强化责任考核和绩效导向。要营造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弘扬多元、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理念。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注意发现和树立不同领域、行业、层次的优秀人才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力求“双创”人才引进取得新突破 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必须以产业为中心,才能实现以人才结构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转变。因此,要把引进人才的重点放在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上,以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1.充分凸显企业主体地位。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是我市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也是我市人才工作的重要优势。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家梳理技术瓶颈和紧缺人才需求,通过邀请与我市合作的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外国技术和管理专家进行中短期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开展“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企业高校行、专家企业行等产学研活动,对企业组织柔性引才、设立研发机构、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要帮助和鼓励企业家“嫁接式”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充分调动企业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相结合,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现代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光伏新能源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产业集群汇聚高端人才,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升级。

2.精心打造领军人才品牌。要继续大力实施“我市市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计划”,2015年底,计划引进2名国家“千人计划”,8名省“双创”高端人才,8名“姑苏人才”。要落实、完善、延伸已有的领军人才政策,积极帮助领军人才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同时,要推进与姑苏人才计划及各项子计划的衔接,既要注重创业扶持,又要注重创新扶持;既要注重经济领域,也要兼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领域,以建立涵盖经济发展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人才政策,形成人才品牌的集成度和统筹性。

3.着力搭建高层次引智平台。一方面,继续依托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我市行、大学生创业大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平台,开展以项目洽谈、人才引进为重点的招才引智活动;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既要组织招才小分队上门推介,又要与海外学生学生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加大海外招才引智推介力度。同时,办好“我市市领军人才网站”,与著名高校海外校友会链接。借力“以才引才”,利用落户我市的高层次人才穿针引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常创新创业,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三、注重特色,着力打造人才载体新优势

“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好的人才载体,才会引来人才“金凤凰”。近年来,我市人才载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功能不断提升,我市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县域经济中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尚在开发建设初期,在载体建设方面还有不少差距,比如人才载体特色还不够鲜明,没有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企业集群,技术平台支撑、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备。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度推进人才载体建设: 1.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创业平台。要加快载体建设速度,全面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建设,提升载体建设内涵,推进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清晰定位,错位发展,打造各自不同的主导产业特色,迅速形成特色产业群落。要梯次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高标准建设商务办公、快捷酒店、娱乐会所等配套功能设施,力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技术平台、融资平台和服务平台。

2.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院所,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加快提升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

3.构建政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要用好第四批科技镇长团这支队伍,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大重大科技成果、研发机构、人才团队的引进。大力实施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政产学研机制,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继续深化和加快推进高校研究院等一批创新机构建设,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更大力度集聚全面合作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四、落实举措,大力营造人才发展新环境

良好的配套环境是人才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努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生活、工作环境的同时,要落实更具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努力营造适合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环境。

1.打造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我市市科技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专门为领军型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介绍、产业推进等“一条龙”全跟踪服务。要落实相关政策,通过提供创业资助、工作场所、优惠的贷款贴息、税收奖励等措施,切实解决创业人才实际困难。出台相关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出入境便利、社保、医疗、住房公积金、房租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支持。发放“人才一卡通”,为优秀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团、博士联谊会的联系作用,搭建各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活动,加强人才之间的的交流和合作。

2.营造富有活力的科技金融环境。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是人才强市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市国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运作,积极引导风投、创投介入,鼓励民营企业家与领军型人才对接,牵线搭桥推进银企合作,发展中小型创新科技企业担保机构,全力支持我市领军人才企业和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打通融资渠道,使他们迅速做大做强。同时,帮助领军型人才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人才、科技计划经费支持,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3.创造满足需求的人力资源环境。领军型人才企业通常面临关键岗位人才缺乏的问题,要通过政府组团招聘、利用我市理工学院本地资源等引进一批人才;通过大力建设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申报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培养激励措施留住一批人才;通过开展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引进知名大学我市研究院等柔性引才方式借用一批人才,帮助解决领军型人才企业“用工荒”难题。

总之,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人才工作都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奋力加快奔小康步伐

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目标

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人才强市

树立全新人才理念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人才强市调研活动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放大农业科教支撑效应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

深入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海洋强市”建设步伐

商洛:推进造林绿化建设生态强市

依靠科技信息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
《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推进人才建设 建设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