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个 人 简 介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5: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广州大学首届教学名师——纪德君教授

一、个人简介

纪德君,男,1966年9月生。安徽省长丰县人。1991-199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02-2003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访学。2004年,进入中山大学“中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7月任教于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99年、2004年先后晋升为中文专业副教授、教授。现为广州大学校级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文教育硕士点带头人之一,兼任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研究员、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学术部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古代小说与民间说唱文学研究,兼及广州地区文学、文化研究。目前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古代小说中的民间说唱资料辑释》,以及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项、广州市教育局项目2项;同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料的重大发现与研究》等多项。

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2000年)、《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2002年)、《正说》、《在书场与案头之间》、《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方式研究》等多部,主编的学术论著与教材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001年)、《视角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新论》(2002年)、《大学国文新编》(2005年)、《古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建设》(2006年)、《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导读》(2009)、《大学语文》(2009)等;参与撰写的学术论著有《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辞典》(2005年)、《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研究史》(2006年)等。并公

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48篇发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中国文化》、《学术月刊》、《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文献》、《学术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权威性核心期刊上,有20多篇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转摘。

论文《才子形象的文化心理阐释》,曾获第二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评选二等奖(1999年);专著《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专著《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论文《“按鉴”与历史演义小说文体之生成》,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

1999年,被评为广州师范学院“十佳青年教师”、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确定为广州市思想战线优秀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5—2009年被聘为广州大学校级特聘岗位教授。2006年6月被评为广州大学第一届教学名师。2006年当选为广州市番禺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08年8月被列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优秀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二、名师心得

我在高校从事 “教书育人”工作已有9年了。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要做好这项工作,起码要做到这样三点,就是“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学校”,他才会真正把这个学校当成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才会想到要多为这个学校出点力,也才会安心地、快乐地、努力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他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无限的教学工作中去,才会把教好书、育好人当作人生的莫大幸福。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热情、平等地对待学生,他才会获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也才谈得上“以德育人,以才服人”。

“以德育人”,就是要自己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才能把“教

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才服人”,就是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敬佩有加,学有所成。

总之,我觉得“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保证。

三、名师寄语

每个人都有形形色色的欲望,但是由于时间、精力、才能以及外在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欲望。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抑制或舍弃无关紧要的欲望,确立最重要的欲望,并为之全力以赴。这就好比种庄稼,如果想获得丰收,那就得将田野中的杂草铲除,使庄稼获得充足的水分、养料和生长空间。同样,我们只有清除欲望的杂草,聚精会神地培植心灵的庄稼,才能不断获得人生的丰收。

四、名师名言

每个人都有非常想取的“真经”,因而每个人都有一条西天取经之路。能否取得“真经”,关键就在于能否排除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抵制各种欲望的诱惑,朝着“真经”所在的方向,义无返顾地跋涉、前进!

五、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介绍

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广州市A级重点学科,现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点两个。该学科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博士6人(包括博士后2人)。学科带头人刘晓明教授。近5年来,该学科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5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市级项目12项。2004年9月,本学科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了“传统文学与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12月,举办了“中国俗文学与文化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本学科现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剧学(带头人刘晓明博士、教授),中国古代诗学(带头人吴晟博士、教授),中国古代小说学(带头人纪德君博士、

教授),每个方向都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梯队。

近五年来,本学科研究人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国学研究》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并有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或转摘。出版专著12部,编著5部,译著4部。获得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励10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5项、市级项目21项。

2008年本学科同仁共同努力,申报成功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为本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 人 简 介
《个 人 简 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师个人简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