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议论文点评

发布时间:2020-03-03 04:3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评析:用名言做标题,一来语言凝练,二来表意清晰。是文章标题的一种常用写法。考生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务必保证名言真实,用字准确。) 从频繁见诸报端的逃票行为到“八达岭虎园”伤人事件,从“中国式过马路”到“狗抢人座”的屡见不鲜……无视规矩的行为变得随处可见。类似的事件为何屡禁不止?信息的残缺与认知的不完善并不是主因,民众行为逾矩才是根本原因。因此,应引导民众遵守规矩,做到以规矩成方圆。

(评析:三句式开头法,事例排比+原因分析+提出论点。很多考生会担心事例积累不够,无法写出这种排比。考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考生要加强平时积累,另一方面要学会改写材料中的事例。)

遵守规矩,约束自我行为。规矩是统一人们思想和行动,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一个界限,守规矩既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守规矩的人具备契约精神,个体的行为合乎内心的道德律令以及社会的法律法规。另外,守规矩的人懂得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公共空间,对自我的权利进行约束,从而做到利他。反之,对规矩缺乏敬畏的人则缺少公共意识,不仅将个人的自由凌驾于公共安全与公共秩序之上,更会把道德的判断建立在损害公共利益之上,其行为无章可循,随意且利己。对比可知,在文明社会里,应遵守规矩,用规矩约束自我行为,如此,才能更好地获得尊重,赢得认可。

(说理式论证。从正反两个反面来说明规矩对于自我行为的意义。) 遵守规矩,涵养公共文明。公共文明一直是我国文明建设的短板,“狗占人座”、“尿街”、集体无意识的“中国式过马路”等有失社会公德的行为屡见不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个人层面来说,公民信息获取的不全面以及认知的局限性会导致人们陷入僵死的原则论和庸俗的后果论,不能很好地作出抉择,于是行为逾矩。从政府层面而言,政府在社会公共文明建设过程中倾向于“软提倡”,多通过教育引导和道德宣传的方式引导民众遵守社会公德,相比而言,缺乏“硬约束”。但究其本质,社会公共文明的缺失因为是广大的民众缺乏一种规则意识,不遵守规矩,行为不够文明。因此,我们应提高民众素养,引导其遵守规矩,从而涵养社会文明。

(说理式论证。从个人、政府两个层面来阐述规矩对于公共文明的作用。) 遵守规矩,提高服务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守规矩对于作为基层行政服务员的党员干部而言至关重要。党员干部应以高度的文明自觉遵守规矩,按规程办事,坚守行为准则。试想,广大的党员干部都不能做到率先垂范,而是蔑视规矩,肆意腐败,权钱交易,那么其办事效率能提高吗?还会赢得老百姓的认可与尊重吗?显然不能。反之,如果广大的党员干部能带头遵守规矩,做好示范引导,势必会优化自身的服务效能,赢得百姓爱戴。

(说理式论证。用假设来论证规矩对于服务效能的影响。在论述过程中,借用假设来设置疑问语气,有强调突出的效果,加强了论证的力度,使人信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守规矩能约束个人行为,能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效能,能涵养公共文明。但是,守规矩不等于绝对的按部就班。我们既要守规矩,也要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把握好内心抉择的“尺子”。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以规矩成方圆,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文明进步。

(评析:重申分论点,呼应前文。用“但是”引出作者总结看法,升华文章主题。结构上,名言+总结+提升。三句话构成干练的文章收尾,不啰嗦冗长。) 总评析:整体上,前后呼应,结构完整;脉络上,从小到大选用“自我行为”“公共文明”“服务效能”三个分论点,脉络清晰;论证上,多角度进行论证,视角全面,层次分明。

平常之心涵养厚重人生

(评析:标题中“涵养”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巧妙连接了平常之心和厚重人生的关系,也衔接了核心词,实现精准表达和生动表达的双重效果。) “非常”的人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但是,即便是凡夫俗子,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厚重”人生,应当是可以做到的。厚重的,往往都是从平常中提取的。厚重源自平常的日积月累。涵养“厚重”人生,需要恪守一份“平常”之心。人生拥有了平常心,就会胜不骄横,败不气馁;置身高峡而不晕眩,沉于峡谷而不形秽;得意时不喜,失意时不悲,笑看窗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评析:对比当中引出总论点,随后强调平常心的重要意义。一反常规,把总论点位置前移,也算大胆之举。同时,整个开头段文笔细腻,文采飞扬。)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无论是官场还是演艺场,一会儿就会升腾起一颗新星;也无论是商场还是竞技场,一会儿就能诞生一个成功者。面对这些,对于一个缺乏平常心的人,就会烦躁不安、按捺不住,就会心潮澎湃、急于求成。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或举止荒诞不经,或观点耸人听闻,或做事标新立异。确实,这样倒也能够引起旁人的注目,但往往只能是短暂的一瞬,且这瞬间带给旁观者一种什么样的感观,当事者就不得而知了。或许就正如《红楼梦》中的一则谜语所言:“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样的人生,“厚重”肯定谈不上,“浅薄”倒是绰绰有余的。

(评析:率先从反面切入,论述平常心的重要性。打破了中规中矩的论证结构,别出心裁。)

“平常”之于人生十分可贵。可贵就可贵在偶尔“平”一下,在一两件事情.............上“平”一下容易,一辈子都“平”着、在所有事情上都“平”着则实非易事。保持“平常”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修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私念物欲作不停歇的斗争。只有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彻底斗败了私念物欲,才能让“平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站稳脚跟。如此,虽然不一定能让人生出彩,却能沉淀出人生的包浆,于精神世界有所拓展、于世道人心有所补益、于价值构建有所建树,说话就会让人喜欢、做事就会让人感动、做人就会让人想念,放射出人性的光芒。

(评析:本段值得学习之处是论证展开的方式。很多考生有分论点,可是苦于后面的语言如何填充。本段的结构解剖为公式为:分论句+是什么+怎么做+怎么了(影响),该公式可以有效解决填充没有方向,缺少逻辑的问题。)平常,不是甘于平庸。平常与进取是相伴相生的。同为师者,把平庸当平常..........的,少不了要误人子弟;寓平常于进取的,却会收获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教师是这样,医生、工人、农民、战士……也同此理。平庸者与进取者最大的区别,前者身安心不安,后者身安心更安;前者做事图回报、做人求安逸;后者做事顺事理、做人讲人品。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心。进入这样的人生境界,可能是前者所追求的,但却永远达不到;可能是后者所未曾想的,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为人生添了包浆的温润,增了厚重的执着。

(评析:通过概念的对比与论证,在让读者理解了“平常心”的重要性后,进一步帮助读者建立对什么是真正的“平常”的更深刻的认知,段落结构逻辑严密,用心良苦。)

“平常”之心于常人很重要,于非常之人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一个人不论处于什么职位,都要把自己看着平常人,乐于和平常人同甘共苦、休戚相关,愿意投身那些不起眼的却受平常人欢迎、称道的平常事,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路经,才能把不平常的人生价值创造出来。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沈浩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都是这样的楷模。他们一以贯之秉持为人民服务宗旨,身体力行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试想,如果想做的不是平常人而是“孤家寡人”之类的人,想干的不是平常事而是“射日补天”之类的事,愿吃的不是平常饭而是“宫廷玉膳”之类的饭,其眼必惑,其心必乱,那么谁还有心思去思改革、干发展、谋民利。

(评析:本段实际在前面分析了平常心的重要性,以及告诫读者认清什么是“真正的平常心”之后,发出号召和呼吁,即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有一颗平常心。这是侧重分析的文章,不可或缺的部分。作者潜移默化地做到了这一点。同时行文至此,三个分论点的呈现是互为补充又层层递进,进而密不透风地论证了总论点。这种逻辑严密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恪守平常,恪守的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一份对事业的倾心,一份对他人的谦逊。因为热爱,因为痴心,因为谦逊,才会清心寡欲,将个人的欲望、荣辱、恩怨踩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在平常之中将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将工作落实得有声有包,将他人关爱得有方有圆,沉浸出人生的包浆,涵养出人生的厚重,让人生犹如融入水中的盐,虽然无形却颇有味道,令所有尝过之人都产生回味无穷之感。

(申论一点通评析:结尾段回扣主题。尽管要表述的意思在前面都出现过了,但是本段通过语言表达的变化,用词的调整,句式的工整,再一次呼应中心论点,不会带给读者累赘重复之感。)

总评析:本文是比较反常规样式的一篇文章,从分论点的陈述,过渡段的处理,文笔的散文风格,都一反常态,这种创新值得肯定,但是这种写法对考生的要求较高,考生写的时候需要谨慎使用这种风格。

在奋斗中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评析:这个标题内涵十分丰富,首先涵盖了“劳动者”这个关键词,其次是涵盖“奋斗”这个热词(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种标题,因为有背后的故事,显得特别值得回味,当然,这也反映出了作者对热点的关注。)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是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崇尚劳动、鄙视不劳而获的诗句。在浩瀚的古代辞赋歌曲里,始终不缺乏对劳动者的歌颂。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因如此,我们拥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也拥有了今天骄人的成就。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劳动者的智慧创造和辛勤劳动。(评析:用《诗经》里面的话来作引子,引出对劳动者的歌颂这一主题,由古说到今,自然而然地展开对当代劳动者的议论上来。整个自然段,逻辑上一层递进一层,环环相扣,值得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将全部智慧和力量与新时代跳动的脉搏同频共振,合奏中国之声最强音。

(评析:从

议论文点评

议论文带点评

优秀议论文(带点评)

优秀议论文与点评

800字议论文及点评

中考作文议论文及点评

中考作文议论文及点评

高考满分议论文点评(共)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高考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及点评

议论文点评
《议论文点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