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唐宋十大词人介绍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7: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唐代十大词人

第十名:诗帅王之涣:95

唐诗点将到此,大家最关心的时刻到了,“十大诗人”即将亮相。名次排入前十位的,无疑都是唐代诗人中的巨擘。令人吃惊的是,排在这一位置的诗人,总存诗才寥寥六首绝句。他就是诗帅王之涣。为什么叫“诗帅”呢?理由有三:一者,之涣曾与王昌龄、高适在旗亭赛诗,夺得魁首。二者,之涣的边塞诗在岑参之上,而岑参是“诗将”。三者,之涣的性情和诗风都与杜牧一般无二,而杜牧是“诗俊”。之涣诗虽少,诗才却高得出奇!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五言绝句写出如此气象,这连李、杜都没有办法达到,更别说其他人了。仅此一诗就足以傲视千古!更何况还有“七绝第一”《凉州词》等高作。排名第十。

代表作:【凉州词】

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九名:诗俊杜牧之:95

杜牧无论是人品,还是诗品,都和王之涣非常接近。二人都是响当当的才子,生性风流豪诞,为诗都重气象而轻意境,擅长五七言绝句,并且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如《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尽楼。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唯一不同的诗,王之涣存诗只有六首绝句,而杜牧除了大量绝句以外,各种诗体都有创作,只不过除了歌行之外都是陈词滥调而已。杜牧七绝与歌行神来天外,意游八荒,挥洒自如,无往不利。“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酒酣更唱太平曲,圣仁天子寿无疆。”皆妙意纵横,通透无碍。杜牧是江南风流才子,人俊诗

也俊,故称“诗俊”。排名第九。

代表作:【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八名名:诗英崔司勋:96

崔颢也是盛唐一大风流才子,他曾在黄鹤楼上题诗,令李白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得,连李白都服了,谁还能敢不服他!如果只有这一首《黄鹤楼》被推为“七律第一”也就罢了,另一首《行经华阴》也同样高妙。七律高妙也就罢了,五律也有“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这样高妙之语。律诗高妙也还罢了,长篇歌行也是数一数二的,即便乐府小诗也清新可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诗英姿秀丽,故称“诗英”。排名第八。

代表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七名:诗星孟浩然:97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诗仙李白对孟浩然仰慕之词。以杜甫之才,平生除了向李白倾倒外,没有服过什么人,对孟浩然却也赞不绝口。后人评价孟浩然的诗,无论站在什立场,都是众口一词地说好。这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孟浩然的诗就是这样完美,让人无可挑剔!孟浩然与杜牧不一样。杜牧诗作得好,那是因为他才高气壮,有深厚的底气支撑着,作不好诗才怪呢。但孟浩然才非但不高,而且还很低,低得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可是他一旦潜心于诗中,便能悟入佳境,达到人诗合

一、浑然天成的境界。这种境界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孟浩然一人达到过。只须举一句便足以观止:“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在诗艺上已臻完美,唯气骨不逮(类似的还有刘慎虚)。后人尊其为“诗星”。排名第七。

代表作:【听郑五愔弹琴】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第六名:诗精王龙标:97

王昌龄的诗名现在不是很响亮,可在当时却被尊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七言绝句是最能看出水平的诗体,龙标既是“七绝圣手”,自然就是“诗家天子”,也就是人间诗艺之巅峰。诗人是无法超越这个极限了,除非是诗仙、诗圣、诗佛、诗魔、诗魂。龙标七绝之高妙不用说了,他的古诗也丝毫不弱。如:“独饮灞上亭,寒山青门外。„„孤城海门月,万里流光带。不应百尺松,空老钟山霭。”即令他用早时过时的柏梁体创作诗歌,也能冠绝古今:“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乱杀胡人积如丘。„„”龙标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语句极其精湛。能用两字说清楚的,他绝不用三字;能一句说到位的,他绝不说两句;一首诗能尽意的,他绝不作两首。如:“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剑瘢!”简直已经修诗成精,故称“诗精”。排名第六。

代表作:【从军行四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唐代三十六大诗人排名(续)

第五名:诗魂李义山:98

李商隐,诗之魂也。他的诗与中国古代所有的诗歌都截然不同味儿。其中幽思玄旨每每令人捉摸不透,可谓极其高妙的“朦胧诗”,与杜牧的爽朗诗风刚好是两个极端。这种诗风,很难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说得好就是神妙无比,说得不好就是伤风败俗。鉴于它巨大的独创性,排名第五。

代表作:【无题(游仙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四名:诗禅王右丞:98

王维是神韵派山水田园诗之宗祖,与其老友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多才多艺,少时便能驾驭各种诗体,晚年专攻五言神韵诗,更是炉火纯青。其诗有两大不可及之处,一是入画,二是入禅。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都是神来之笔。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体气不够浑成,律诗的中二联往往脱节,显得有句无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王维五言绝句最为神妙了)。排名第四。

代表作:【辋川集(选六首)】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欹湖)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第三名:诗王白乐天:98

白居易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号称“诗王”或“诗魔”。他的诗歌特点就是通俗,俗得连农村老太婆都能听懂。如:“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这样都能作诗,真是人才啊!小白人才杰出,所作诗无论是短章还是长篇,都非常平易流丽,朗朗上口。如:“坐愁红尘里,夕鼓咚咚声。”“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更有“浔阳白司马,夜送孟功曹。”“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这样的口语诗,令人会心一笑。当然,如果小白只有《卖炭翁》那样一些通不可奈的作品,那么,他最多和其诗友元稹一样,做个二三流的诗人。关键问题是,小白有两首长篇歌行,即《长恨歌》与《琵琶行》,诗意饱满,震古烁今。排名第三。

代表作:〖长恨歌(选)〗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二名:诗圣杜少陵:100

代表作:【秋兴四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第一名:诗仙李太白:100

代表作:〖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李杜高下难分,个人爱好吧!日后再细评。

以上排名是诗人创作水平的排名,不是诗人名气的排名,也不是诗作的排名。后面的分数是气象/风骨和神韵/境界的总分。若单论文才高下,依次为:李白、李贺、(吕洞宾、王杨卢骆、贯休、李世民、黄巢„„)杜牧、王之涣、韩愈、王翰、李颀、高适、王昌龄、崔颢、杜甫、白居易、权德舆、柳宗元、卢仝、李涉、李商隐、沈佺期、孟郊、刘长卿、钱起、陈子昂、常建、贾至、守之问、贾岛、寒山子、张九龄、李群玉、储光羲、孟浩然、王绩、刘慎虚

宋代十大词人

李煜:不堪回首愁宗叹天上人间词帝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他懦弱无能、不思进取、不识人才,最终导致了南唐的覆灭,失掉了江山,也失掉了自己的性命。可是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帝王多不胜数,历史也见怪不怪,而偏偏李煜最为后人同情和眷爱,因为作为一个词人的李煜是个真正的王者。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还创作了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他的词情真意切,凄婉动人,李煜本人也被称为婉约派的“愁宗”,后世评价“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这些赞誉多少给九泉之下的后主些许安慰。李煜生前尝尽人间苦痛,却是身死之后受人推崇,凤凰涅槃,让后人唏嘘不已。历史沉浮早已是昨日之梦,而唯有血

泪铸就的丹青笔墨文章永垂不朽!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

清人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他认为建立在乱世国家不幸以及文人本身悲惨遭遇基础上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取得非常的艺术效果。尼采也曾经说过:“一切文字,我最爱那些用血泪写成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点不人道,仿佛一定要把好的作品建立在文人的痛苦上似的,可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抛开历史风云的种种,我们发现,最能打动人,最能引起人共鸣的作品往往与各种各种的痛苦沾边。因为,历史对受难者者有着天生的怜悯,后人对落魄者有着惯性的同情,另一方面,沾满血泪的文学作品确是作者真情实感的全部展现,而真情实感正是文章的全部精髓所在。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辱,《史记》大成;柳永科场落魄,江湖词人出世;苏轼宦海沉浮,《赤壁赋》流传千古„„

这样的话,晏殊似乎是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了,他一生富贵,官场得意,平静一生,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喜大悲,这样的人似乎注定要像那些最卑贱最平凡的人一样被历史一带而过甚至湮没不提。可是事实是,后人记住了晏殊,记住了北宋第一词人宰相的大名,记住了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记住他的“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相比与晏殊文学上的成就,他政治上的成就实在是不值一提。他虽贵为宰相,但生在太平时代,北宋初期的党争也没有后期的那样的激烈,他很本分地做着他分内的事情,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也许他不甘心就这样平静过一生,也许公务之余还有闲暇,晏殊在词坛开辟了自己的第二个世界,并辛勤耕耘,后人称颂。

柳永:留恋处花街柳巷意难忘白衣卿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在宋词的璀璨星空里,柳永永远是那最多情、最温情、最悲情,也是最让人动容的一颗。他没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没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没有周邦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淡雅秀丽,亦没有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绮丽缠绵。他在自我的世界里浅吟低唱,唱着与俗世格格不入的歌曲,他注定不可复制,无人能懂,无人能及!

凡有流水处,皆能颂柳词,柳永在市井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望尘莫及。他的词多反映青楼女子的内心世界和下次人民的悲欢离合,笔法细腻深情,雅俗共赏,每每流传甚广。伶工乐妓每得新曲,常请柳永为之作词,定能身价百倍,盛行一时。柳永用他的才情和文采粉饰了俗曲和风尘女子内心世界,也把自己粉饰成一个放荡的浪子,忘掉一切,自我逃避的没心没肺的享受和虚度。他无妻无子,常流连青楼歌馆,狎妓作词,脂粉堆里寻欢作乐,在世俗鄙夷的眼光的忿恨的口水下潇洒的享受。中国古文人里,柳永是第一个将词的题材伸向这些平时强作欢颜的风尘女子的内心深处,表现他们泼辣大胆的爱情意识,被世俗遗弃的痛苦心声以及对所谓正人君子的蔑视。词风艳丽而不露骨,缠绵动人。

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稍有点文史知识的人对苏轼苏东坡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在宋代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都无愧为一个天王级巨星,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苏轼存世诗词3000多首,文章4800多篇,居北宋之冠,而且多为精品,流传至今。于北宋一朝,苏轼的影响力无人能及,不管他得志还是不得志的时候,在当世人的心目中,他都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不仅因为他笔下有写不尽的锦绣文章,还因为他那潇洒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

苏轼是个罕有的全才,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多有建树。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磅礴,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诗寓意深刻,脍炙人口,是为“元佑”诗坛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一扫五代和宋初的萎靡之气,突破“艳科”的传统格局,开创一代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同样自成一家,清瘦奇崛,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首。苏轼也不是一个百无一用的文人,不是除了握笔杆子就什么都不会了,他同样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为官多年他政绩突出,一心为民,备受百姓爱戴。他还善于水利,精于建筑,几乎无所不通,他的才学冠绝当世,好的让人嫉妒,让人疯狂。

在中国的古文人中,苏轼恐怕是在民间流传最多的人了,寻常巷陌间关于他的种种小故事从没断绝过。他那聪明伶俐的妹妹苏小妹,与苏门弟子朋友的插科打诨,与佛印和尚的互相谈笑挖苦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后世瞻仰的不仅仅是他的才学,他那风流倜傥的书生意气,快意恩仇的针砭时弊以及乐观豁达的开阔胸襟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在后世人的眼中,也许苏轼是一个被众星拱月式推崇的当世偶像级人物,他官场得意,人生道路也一路顺风,他性格开朗,交友广泛,是个每天笑呵呵的乐天派。其实不然,真要是这样的话苏轼的魅力起码要减少一半。苏轼一生崎岖坎坷,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代皇帝,虽然每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学,但没有一个皇帝真正重用过他。他反对派的立场以及无法遮掩的超高的社会名声使得他招来怨恨和嫉妒,于一生从未安宁过。苏轼仕途坎坷,尝尽人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人生境界也在各个阶段逐渐升华,正是因为这些逆境,才得以塑造出一个完美的饱满的让后人推崇的东坡居士的形象。

晏几道:去年春恨却来时酒醒长恨锦屏空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黄庭坚说晏几道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任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凭着父亲晏殊的关系,晏几道只要稍加打点或许就能官场得意,但是他没有那么去做。官场不适合他,他自己也知道,他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才华出众,文章出色,却不愿参加考试,扬名立万,更是让时人不解,或许在他看来,身前的名声远不必上身后的名声吧。第三点说的是他不擅理财,毕竟是做了十八年贵族公子的人,这也在所难免。晏几道最可贵的就是对朋友的信任,要么不交朋友,一作朋友就永远不会怀疑友情,即使别人有负于他,他也毫不在乎。现实生活的冷酷无情使得晏几道只好寻求心灵的自我安慰和寄托。他一方面借助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解现实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忧郁苦闷。另一方面,他又把自己辛酸曲折的身世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之中。这样既不会得罪与人,又能一吐为快,心中的感情可以得到宣泄。词之于晏几道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作为表达心中感情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古往今来成功文人的共同之处。

秦观:独自凄凉人不问玉楼深锁薄情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在才华才气方面,秦观的天赋也的确是毋庸置疑的。他被成为北宋词坛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也就是专业的意思。专业的创作必然有凌驾于个人感情之上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作品,所以早期秦观的词作不免空洞迎合之作内容始终没有超越别怨离愁的藩篱。可是秦观在艺术也有着自己的成就,那就是他第一次也最完美的做到了词的情韵兼胜,作品不但感情真挚,意境委婉,音韵也十分谐美,符合了词体的本色和当时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他的最著名的词作要数《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通俗优美,情韵柔和,缠绵婉转,在婉丽清新的语意之后,洋溢着一股朝气和柔情,让人读来荡气回肠,余味无穷。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历代评论家所赞赏,被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此词一出,天下七夕之文尽皆黯然失色!

李清照:情窦开少女天真山河破遗妇独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文学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难有来者的伟大女性。她以自己的思想和魅力在男性社会里注入了一股清流,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李清照从未失去其光辉。李清照的伟大作品映着他伟大的独立人格,在乱世中是一个伟大的异类,或许用伟大来形容她都是浅薄了。梁衡先生称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的确,她的美,不是只言片语,不在音容笑貌,她的美历千年洗礼而不衰,这才是真正的女人的不朽的美丽。

辛弃疾:金钩铁马气吞虎弹铗悲歌英雄泪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国古代的文人,总希望自己可以出将入相,在外可以横刀立马,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内可以高居庙堂,分国君之忧患。只可惜这只能是想想罢了,真要文官披挂上阵除非皇帝脑子进水了。不是说文人真的就是百无一用了,真的是手无缚鸡之力了,只是人各有专长,上天不会把文才与将才让一人独占。纵苏轼有“西北望,射天狼”,曹植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王昌龄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是真要给他们一把刀,恐怕他们是舞不起来的。

而辛弃疾则是文人中的异类,他出身行伍,身高马大,有过横戈立马的戎马生涯,是个不可多得将才,在平定内乱,治军打仗方面多有建树。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代文豪,确立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并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在他的笔下,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还可以同诗文一样谈论说理,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辛弃疾可以说是词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在宋词中的地位无人能及,他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宋代文人众多,唯辛弃疾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情有独钟,苏轼、陆游都不及。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官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知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主持编修《新唐书》,又自撰《新五代史》。有词集《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编》传世。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的地位,是诗*新的领袖,于填词一道,也是具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清代人冯煦编《六十一家词选》,在序言中说:宋初大臣作词的有寇准、晏殊、宋祁、范仲淹与欧阳修,都蜚声艺林,但大多数人作词只是一时兴到之作,不是专长,惟独欧阳修与晏殊,“学之玩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取二龙于入路。且文忠(欧阳修)家庐陵而元献(晏殊)家临川,词家遂有江西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推崇极高,并提出欧、晏二人都是江西人,因此开创江西词派(比黄庭坚的江西诗派创建时间还早),所谓“同出南唐”,应该指的是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至今冯、晏、欧三人的词集里还有互相混淆无法判断归属的作品,比如前面所举的欧词代表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同时也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据去欧阳修时代不远李清照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之句„„”该词当判断为欧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欧阳修一生写了 500 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是他的传世佳作。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

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神宗朝两度任相,实行变法,新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诗文俱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作不多,但风格高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江西临川这块地方出过不少名人,其中最有名且使后人以籍贯为称呼的,莫过于北宋的王安石与明代的汤显祖,这两人在政治及文学上的作为,也可以对比出有一丝微妙的异同:王安石以锐意变法的改革家身份载入史册,然而他所推行的新法,既没有成功于当时,到后世也是长期以来对他毁大于誉(近世则誉大于毁),唯一能够保持公正并毫不含糊的给他以应有地位的,却是文学史;汤显祖同样以一封《论科臣辅臣疏》留名明史,对政局有清醒的认识和尖锐的揭露,却终身不曾踏入权力核心,反而一再遭当权内阁辅臣的排挤打击,以至于在政治方面毫无建树,后人认识他的,仅仅只是著名戏曲家而已。当然,两人相似的也只是以文学家名垂不朽的地位,在政治方面的地位,王安石则远非汤显祖所能望其项背,他以自己超前的改革理念与独特的个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举明朝的人物为对比,可相提并论的应该是张居正——辅佐另一个“神宗”的改革家。 王安石学问既博,作诗词时也有逞才夸富之处,其表现不是喜用复杂难懂的典故,而是发扬光大了“集句”这种形式,所谓“集句”(诗的集句又称“诗钟”),就是摘取前人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词,玩过这种文字游戏的人都会知道,集句看起来极容易,其实绝难,要将不同人的句子集成一首文从意顺,而又不失诗意的新篇,难度高于自撰。王安石却是做集句诗的高手,据说他最多的集句诗达到数十韵,而集成的对偶竟有比原诗中对仗更觉得贴切合适的。在集句诗的基础上,又有集句词,较著名的有下面这首《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

轻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

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

黄鹂一两声。

这里所用的八句诗,各自都有出处,如果不知,根本就看不出来这首小词竟是一袭“百衲之衣”,集句的最高境界就是如出己口,看不出拼凑痕迹,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得腹有万卷诗书,其次还得有巧妙的才思与应用能力。其中“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另一个版本作“今夕是何朝,看余度石桥。”,也通,却不及前版本的灵动自然。

这首《菩萨蛮》描写的生活闲适安逸,应当是他罢相后退居半山堂之作,另一首《渔家傲》词的意境也仿此,有句说:“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新法失败后闲居的王安石,心情真的如此宁静?只怕未必然。

唐宋著名诗人词人字号

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1

十大美食网介绍

爱国词人辛弃疾

诗人词人顺序

十大户外品牌介绍

十大孝心少年介绍

英语十大词性介绍

十大镜架品牌介绍

电线电缆十大品牌,电线电缆品牌介绍

唐宋十大词人介绍
《唐宋十大词人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