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视历史经验 讲话屡引古语史实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2: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视历史经验 讲话屡引古语史实

2014年10月14日 13:1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从十八大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阐述治国理政新理念时都体现了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运用,讲话和演讲中屡屡引用经典古语和历史史实。

依法治国: 用韩非子论述谈改进立法工作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中心议题是依法治国。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习近平在谈到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时引用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著作《韩非子·有度》的论述,强调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在谈到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习近平引用东汉思想家王符的名言,要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必须担负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及“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他认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反腐: 借用苏轼《范增论》,论证腐败严重后果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谈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时,引苏轼《范增论》中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论证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内容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同时,他提到古代反腐倡廉的古语,例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儆戒元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直而温,简而廉”“公生明,廉生成”,。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

组织建设: 引用《格言联璧》,强调干部要立志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在谈到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习近平的多次讲话中都引用了古语。“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用清《格言联璧》的古语,强调立志是事业的开始,也是基础,领导干部要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习近平相当重视官员选拔。2013年,他用“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谈基层工作的重要,用“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谈选贤任能的重要,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谈锤炼干部。

习近平非常重视作风问题。他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警醒官员,用“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等,谈个人情趣无小事。

在海南考察时,他说“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为政清廉。

民生: 借郑板桥诗句强调关心百姓疾苦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论及民生,习近平曾经多次饱含感情地引用经典古语。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的话“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中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求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外交: 引用《管子·霸言》,阐明合作共赢

“合则强,孤则弱。”

在外交方面,习近平凭借着深厚的文史功底在多个外交场所发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其中对历史古语和典故的旁征博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习近平引用《管子·霸言》中“合则强,孤则弱”,阐明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谈到文明多样性和包容互鉴,

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的演讲中,提及玄奘西行和郑和七次下西洋,通过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与印度的联系来论证中印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

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回顾了中韩历史交往的佳话,“从东渡求仙来到济州岛的徐福,到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从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到东渡高丽、开创孔子后裔半岛一脉的孔绍。”

习近平在演讲中称,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

习近平谈法治时都引用过哪些古典名句?

2015-04-28 13:25:17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络版作者:我有话说(1人参与)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不久,习近平对《决定》做的《说明》中即引用了张居正和王勃的两句名言——“天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以法之必行”;“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用以说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学习小组为组员梳理习近平在历次有关法治的讲话中,曾引用过的古典名句。这些名句,也暗含着他的法治思想。

【学习小组按】

组员们都知道,习近平重视中华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

最近,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不久,他对《决定》做的《说明》中即引用了张居正和王勃的两句名言——“天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以法之必行”;“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用以说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学习小组为组员梳理习近平在历次有关法治的讲话中,曾引用过的古典名句。这些名句,也暗含着他的法治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典出】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释义】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

2,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典出】唐·王勃《上刘左相书》

【释义】法律一经订立,凡有违犯者,必须实施惩治;命令一经发出,只有坚持执行,而不能违反。

习的原话:

第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3,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典出】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原文】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释义】国家不会有永久的太平,也不会有永久的混乱。法令能够执行,国家就能得到治理;法令废弛,国家就会出现*。

习的原话:

第二,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必须担负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公生明,廉生威

【典出】(明)郭允礼《官箴》

【释义】公正才能严明,廉洁才有威望。

【原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习的原话:

习近平指出,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至8日)

5,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典出】《文子》(注:文子是老子弟子,生卒年不详)

【释义】法律,是天下人做事的依据。

习的原话: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在国际社会中,法律应该是共同的准绳,没有只适用他人、不适用自己的法律,也没有只适用自己、不适用他人的法律。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6,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典出】东周·战国 韩非《韩非子·有度》

【释义】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习的原话: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

7,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则听治不公,听治不公,则治不尽理,事不尽应。治不尽理,则疏远微贱者无所告诉。事不尽应,则功利不尽举。功利不尽举,则国贫,疏远微贱者无所告诉,则下饶。

【典出】《管子·版法解》

【释义】凡有关法度之事,掌握起来不能不公正。拿捏不公正,则判断不公正;判断不公正,则治事不完全合乎事理,办事不完全得当。治事不完全合乎事理,老百姓就无处申诉。办事不完全得当,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业就不能充分展开。国计民生事业不充分展开,则国家贫穷;老百姓无处申冤,则民间动荡。

习的原话:

略(未公开见报,暂不刊出)。————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

8,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典出】《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原文】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释义】国家都是有法的,但是没有一个能保证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遁的法。

习的原话:

古人所说“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口其实,使法必行之法就是法治精神。从客观上说,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之江新语·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二0 0六年五月十七日)

9,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房玄龄①语)

【原文】同引用

【释义】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保持政令、措施的公平与正直。

习的原话:

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典出】宋·包拯《致君》

【原文】如引用

【释义】只要依法治国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样就不会有治不好的国家,也不会有顽固不化的百姓。

习的原话:

为官之义在于明法。这里讲的义,不是指江湖义气,而是指维护公正,申张道义。无明法不足以正纪纲,无纪纲就不能护公正,张道义。北宋包拯认为:“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事事老好人主义。老好人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没有为官之义。没有为官之义,使法度变得模糊不清,纪纲变得松懈无力。没有为官之义的原因在于私蔽心窍。

————《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解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推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视历史经验 讲话屡引古语史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视历史经验 讲话屡引古语史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治国理政名言 讲话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