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惠安三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3: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年惠安三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进不入以离尤兮, 。(屈原《离骚》) (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6) ,色愈恭,礼愈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1)退将复修吾初服;(2)艰难苦恨繁霜鬓;(3)赢得仓皇北顾;(4)落霞与孤鹜齐飞;(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或遇其叱咄。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聊斋志异·雷曹 蒲松龄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颀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掏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罪婴天谴;不可说也。‛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①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箝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②,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约望故乡,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③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注]①估舟:商船;②夭矫:屈伸自如的样子;③飗飗然:微风吹动的样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又益以兼人之馔 兼:超越 B.罪婴天谴 婴:遭受 .C.食则啖嚼无算 算:计算 D.约望故乡 约:约略 【参考答案】A(兼:加倍)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3分) ①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 ②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 ③数入数出,列货满舟 ④因取一器,授乐令洒

⑤以器掬水,遍洒云间 ⑥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参考答案】C (①雷曹感谢乐云鹤让他吃了一顿饱饭;⑤是数十人所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平子谦虚好学,加上好友的帮助,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夏平子染病而死,乐云鹤便照顾接济已故好友的家人,后来因生活日渐困难,于是他弃文经商。

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

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

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海,自己虽未能参与行雨,但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 【参考答案】C(A.乐云鹤谦虚好学;B.只说因罪遭到上天责罚,实情之后才说;D.乐云鹤参与行雨。)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3分) 答: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何况我呢! (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3分) 答:你救了我的命,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货物都能失而复得呢? 【参考译文】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小的时候是同乡,大了又是同学,他们是莫逆之交。夏平子自幼聪明,十岁时就有文名。乐云鹤虚心向他学习,夏平子也认真地帮助他,乐云鹤文思日见长进,从此和夏平子齐名。不久,夏平子染上疫病死去,乐云鹤按时接济他的家人。因此士大夫更加认为乐云鹤贤能。乐云鹤家产本来不多,生活日渐困难,他于是叹息道:‚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何况我呢!不如早点改变计划!‛于是放弃读书,改做买卖。经营了半年,家境逐渐富裕起来。

一天,乐云鹤来到金陵,住在客店里,看见一人长得很高大,身上筋骨凸起,脸色黯淡,面带悲伤。乐云鹤把自己的饭推过去让他吃,他就用手抓着吃,一眨眼就吃了个净光。乐云鹤又给他加了两个人的饭,很快又吃完了。乐云鹤便让店主人割来一只猪腿,堆上一摞蒸饼。那人又吃了几个人的饭,这才吃饱肚子道谢说:‚三年了,没曾吃这么饱过。‛乐云鹤说:‚你本是一个壮士,为什么漂泊流落到饭也吃不饱的地步呢?‛那人回答说:‚我的罪遭到上天责罚,不能说啊!‛又问他住在什么地方,回答说:‚陆地上没有我的屋,水面上没有我的船;早上在这个村,夜晚在那个镇了。‛

乐云鹤收拾行装准备上路,那人在后面跟着他,乐云鹤向他告辞。那人说:‚您有大难,我不忍忘记这顿饭的恩德。‛乐云鹤感到奇怪,就与他一同上路。途中拉他一起吃饭。那人推辞说:‚我一年只吃几顿饭。‛乐云鹤更是感到惊奇。第二天,乘船渡江时,忽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江上的商船全部倾覆,乐云鹤和那人都掉进江里。一会儿风平浪静,那人背着乐云鹤踏着波浪钻出水面,把乐云鹤送到一只客船上,自己又破浪游去;过一会儿,他拉来一只小船,扶乐云鹤上去,嘱咐他躺在船上等着,又跳进江中,用两个胳膊夹着货物出水,扔在船上;然后又潜进江中。这样出入几次,捞出的货物摆满了小船。乐云鹤感激地说:‚你救了我的命,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货物都能失而复得呢?‛检查货物钱财,一点也没丢失。乐云鹤更加高兴,惊异地认为他是神人。开船要走时,那人与他告辞。乐云鹤苦苦挽留他,于是跟他一起渡江。

乐云鹤带着那人返回家乡,吃住都在一起。那人十几天才吃一顿饭,要吃就吃得不计其数。一天,正好天阴了下来要下雨,听到打雷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乐云鹤觉得非常困倦,伏在床上打瞌睡。醒来之后,觉得身子摇摇晃晃,不像在床上,睁眼一看,自己已在云海中,四周全是棉絮般的云朵。乐云鹤惊讶地站起来,头晕得像在船上。用脚一踏,软软的不是地面。仰头看看星辰,就在眼前,于是怀疑是在做梦。仔细一看,星星都镶嵌在天上,就像老莲子嵌在莲蓬上一样。用手摇动,大星星牢不可动,小星星活动,像能摘下来。拨开云层往下看看,就见银河苍茫,地面上的城市只有豆粒那样大小。一会儿看见两条龙屈曲环绕地驾着一辆车飞来,车上有些容器,周长都有好几丈,里面贮满了水。有几十个人,用器具从车上舀水,遍洒云间。忽然看见乐云鹤,都感到奇怪。乐云鹤仔细观看跟随他的壮士也在这些人里面,那壮士告诉众人说:‚这是我的朋友。‛说着,就拿过一个舀水的器具,交给乐云鹤,让他洒水。当时正好大早,乐云鹤接过器具,拨开云朵,约略望着故乡的方向,尽情地舀水倾洒。过了一会儿,那人对乐云鹤说:‚我本是雷曹,以前因为误了行雨,被罚到人间三年。现在期限已满,我们从此分别了。‛于是把驾车用的万尺长的绳子,扔到乐云鹤面前,让乐云鹤握着绳子一头缒下去,嗖嗖地瞬间便到了地面。一看,正好落在自己村外,绳子渐渐收回云中,看不见了。当时天早了很久,十里外的地方,仅下了一指雨,唯独乐云鹤的村里下得沟渠都满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大德歌 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②蛩:蟋蟀。 (1)这首元曲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抓住一个“声”字,通过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1分)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1分)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开篇以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起兴,为全诗定下了愁苦的基调;(1分)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1分)全曲由秋景入题,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交融,(1分)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1分)

【参考鉴赏】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现的重点。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风雨交加,突然而至,声势咄咄逼人。这就给脆弱的少妇带来很大压力。‚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

四、五句写女主人公愁苦情状。‚扑簌簌泪点抛‛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最后二句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如果说在《大德歌〃春》、《大德歌〃夏》两支小令里,尚局限于由于忧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话,那么在《大德歌〃秋》这支小令里,她的忧思就势如潮涌,终于冲决感情的堤坝,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了。不言而喻,‚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小令以大自然的秋声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情更真。

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大德歌〃春》: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大德歌〃夏》: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大德歌〃冬》: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少女时代的林佩瑶与雷鸣相恋,但雷鸣随即南下,开始军旅生涯.林佩瑶在苦等之下没有音讯,嫁给了白己并不喜欢的吴荪甫,婚后的她一直空虚寂寞。(《子夜》)

B.看到觉新和瑞珏打牌时的亲密样子,想到自己不幸的生活以及以后寂寞凄凉的岁月,梅伤心极了,一个人来到园中哭泣;觉新前来安慰梅,两个人相对而泣。(《家》)

C.得知叔叔自杀的消息后,强烈的同情心使欧也妮母女感到要为夏尔做点事,于是精心准备了一桌家里从未有过的丰盛午餐,而夏尔却毫不知情。(《欧也妮·葛朗台》)

D.伽西莫多用“陶罐和水晶瓶”来暗示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拿起插在水晶瓶中的鲜花,整天抱在胸前。伽西莫多对此很高兴。(《巴黎圣母院》)

E.对自家庄园的土地,聂赫留朵夫采用出租的形式,租金比附近一带要低三成;而对于姑妈家庄园的土地,他则彻底放弃了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复活》)

【参考答案】B、D(B.①梅一个人回到淑华房间哭泣,②来安慰她的是瑞珏;D.①爱斯梅拉达整天抱着的是枯萎的花束,②伽西莫多对此很失望。)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终必妨一主”为小说后面的什么情节作铺垫?单福教刘备怎样的“禳法”?其目的何在?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红楼梦》第六回) 这段话是谁说的?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段话? 【参考答案】

(1)庞统乘刘备的的卢马过“落凤坡”,(1分)死于乱箭之下。(1分)教刘备将的卢马赐给有仇怨之人,(1分)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1分)单福的目的在于考验刘备是否真像传说的那样具有仁德的品格。(1分)

(2)刘姥姥说的。(1分)对凤姐(王熙凤)说的。(1分)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1分)而凤姐又是贾府的当家,(1分)所以刘姥姥说这番话讨好凤姐,以求获得一些赏钱。(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请根据材料①,说说君子和小人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区别?(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参考答案】君子用人出于公心,量才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1分)小人用人出于利己,用人也疑,贪欲无穷,所以会求全责备。(1分)

(2)请结合材料①②,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君子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1分)坚持原则、心怀坦荡。(1分)大丈夫标准: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1分)要有坚持这种志向的气节操守。(1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容易和他相处共事,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②孟子说:‚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臵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啊!‛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

尺度 彭程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尺度。几乎多有的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的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雄特跟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喝和。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的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歧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决定怎样迈步。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面貌。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这凭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一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看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选择独特的生存尺度呢?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的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示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了证明“尺度具有个性”的观点。

C.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复制的时代”。

D.作者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参考答案】C(“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属误将未然当已然,原文“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看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同时,本项因果上还出现倒置问题。)

11.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参考答案】尺度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判就不同,(1分)因此造成了隔膜、误解甚至对抗,(1分)像墙一样,阻碍人们的交流。(1分)

12.结合本文,举例阐述你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面貌”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决定“尺度”的关键因素是人的个性。个性不同,由此产生的标准(尺度)也不同。(1分)维特根斯坦和袁中郎等人的“尺度”异于常人,(1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个性独特,人生目标与众不同。(1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⑤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⑥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⑦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⑧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②段描写枫叶飘落的情景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飘落的红叶的动态和色泽,营造了美妙庄严的环境,形象地反映出作者的灵魂受到了洗礼。

B.第④段,作者在多年观察中发现,所有的鸟都能勇敢地面对生死,自然地死亡。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却有一种很可悲的心态,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

C.第⑤段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红叶,也有美丽的动物,衬托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为下文主题的升华作了铺垫。

D.第⑥段“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中的“有色眼镜”是说人类是万物之灵,自然万物有高低优劣之分,人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

E.第⑦段中的“灰”是指作者意识到落叶完成的是生命的仪式的交接。“红”是指对红叶的命运的担忧和忧郁。表现了作者对生死认识的提升,从而获得了心中的坦然和释然。

【参考答案】B、E(B.“自然地死亡”错,“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E.“灰”是担忧和忧郁,“红”是意识到生命的仪式的交接。)

14.文章①段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哲理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②人非万物之灵,人要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③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能天人合一。④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一点1分,四点4分,意思对即可)

15.文中作者先称“人是万物之灵”,文末却说人“非万物之灵”。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6分)

【参考答案】①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人由凌驾于自然之上到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这种认识是可贵的。②第一处,“万物之灵”是作为红叶的对立物出现的,他以帝王将相为代表;他们没有表现出“万物之灵”的坦然和睿智。③第二处,作者直接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他观察红叶飘零等自然景观,悟到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与死,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红叶飘落,万物有福。(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 齐白石

①同治十年,我九岁。十一年,我十岁。十二年,我十一岁。这三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烧了,还可以卖了钱,补助家用。我那时,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子,但最喜欢做的,却是砍柴。邻居的孩子们,和我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砍满了一担柴,我们在休息时候,常常集合三个人,做‚打柴叉‛的玩儿。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用柴耙远远的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就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自己的一捆柴。三人都掷倒了,或者都没曾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那一捆,每人赢到半捆。因为三捆柴并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的,掷倒那个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们不用化钱的娱乐。我小时候也挺高兴玩的。

②后来我作客在外,有一年回到家乡,路过山上,看见一群砍柴的孩子,里头有几个相识的邻居,他们的上辈,早年和我一起砍过柴,玩过打柴叉的,我禁不住感伤起来,做了三首诗,末一首道:

来时歧路遍天涯,独到星塘认是家。我亦君年无累及,群儿欢跳打柴叉。

③光绪三年,我十五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预备将来可以糊口养家。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父亲跟我祖母和我母亲商量过好几次,都没曾决定出一个准主意来。那年年初,有一个乡里人都称他为‚齐满木匠‛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齐仙佑,我的祖母,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来。向我祖母拜年。我父亲请他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妥。我去拜他为师,跟他学做木匠手艺。隔了几天,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师礼。吃了进师酒,我就算他的正式徒弟了。

④仙佑叔祖的手艺,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类,也能做得出来。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锯子这些东西,跟着他学。刚过了清明节,逢到人家盖房子,仙佑叔祖带了我去给他们立木架,我力气不够,一根大檩子,我不但扛不动,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说我太不中用了,就把我送回家来。父亲跟他说了许多好话,千恳万托地求他收留。他执意不肯,只得罢了。

⑤我在家里,耽了不到一个月。父亲托了人情,又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齐长龄,领我去拜师。这位齐师傅。也是我们远房的本家,倒能体恤我,看我力气差得很,就说:‚你好好的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

⑥记得那年秋天我跟着齐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塍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过来三个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当然是我们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他们三个人,却倨傲得很;略微地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地搭讪着:‚从哪里来?‛齐师傅很恭敬的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交谈了不多几句话,他们头也不回地走了。齐师傅等他们走远,才拉着我往前走。我觉得很诧异,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齐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并起并坐呢?‛我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我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因此,我就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中白石老人详细讲述了童年“打柴叉”的游戏,是为了说明自己早年是一个穷苦孩子,并且也交代了自己童年的乐趣。

B.第②段中“我禁不住感伤起来”是因为看到这些砍柴的孩子想到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同时又想自己中年生活的艰辛,并且家乡人们的生活仍然艰难。

C.因为白石老人小时候身体弱、力气小、为了能够养家糊口,白石老人便拜了本家叔祖齐仙佑为师,后因力气不够被送回了家,之后又托了人情拜了齐长龄为师。

D.第⑥段中白石老人回忆师徒二人遇到“小器作”木匠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过去木匠艺人之间是有等级的,手艺好的人地位高,受人尊敬。

E.白石老人在文中用了工笔细描的手法,如对三个“小器作”木匠的倨傲、爱理不理的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透露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参考答案】C、E(C.是作者的父亲看作者身体弱、力气小,想叫作者学门手艺,预备将来养家糊口,让作者先后拜了两位木匠为师;E.作者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以朴实的文字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

14.结合原文具体概括一下白石老人的两位木匠师傅的性格特点。(4分)

【参考答案】①齐仙佑师傅:性格倔强,为人固执,难以通融,对徒弟要求高。因为年幼的齐白石力气小,干活不中用,就辞退了他,齐父“千恳万托地求”他,他却“执意不肯”。(2分)②齐长龄师傅:能体恤人,能包容徒弟的短处和缺点,并且态度诚恳,循循善诱,看到齐白石“力气差得很”,就鼓励他,只要好好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2分)

15.文章大部分是齐白石晚年口述,由晚辈记录下来的。后人对这本传记的评价是“我手写我口”。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口语化浓。如“光绪三年,我十五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②叙事简洁生动、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如“这三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③多用短句,准确简洁。如“同治十年,我九岁。十一年,我十岁。十二年,我十一岁”。④白描手法运用得很好,三言两语即能刻画一个人物。如“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⑤通过对比展示故事情节。如拿两个师傅进行对比,大器作与小器作的对比。(一点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面有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②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④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大家都要引为鉴戒。⑤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参考答案】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1分)④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1分) 17.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① (juàn liàn)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② (指家中日常的饭食,比喻极为平常的事情)的风格。

①请根据拼音填写上正确汉字。(1分) ②请根据提示填写上正确成语。(1分)

③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2分) 【参考答案】①眷恋;②家常便饭;③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18.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二题完成对联。(4分) ①上联:左邻右邻左右邻,邻邻和气 ②上联: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 ③上联:杂志报纸,文理能通天地外

【参考答案】①上铺下铺上下铺,铺铺整洁。②三更灯火,照亮学子锦绣前程。③网络电话,往来仅在须臾间。(每句3分。其中平仄符合要求1分,结构、词性相同1分,内容1分。)

19.以下是10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段播音实录,阅读后回答问题。(3分)

播音员:今天上午,全运会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内蒙古女子射击运动员栗杰在18日进行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检测结果呈阳性。这已经是第二例了!我们不想多做评论。唉!

从语境看,你认为“唉!”中可能包含哪些丰富的意思?请用排比句表述。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揣摩出“唉!”包含的丰富情感,服用兴奋剂是对体育纯洁性的玷污,也是运动员品行不端、投机取巧的表现,而服用兴奋剂这一行为屡禁不止一再发生,更是让人无奈和失望的事。这一声“唉”就包含了惋惜、失望、无奈和愤恨。其次要运用排比句式表达出这复杂的情感。 【参考答案】为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行为而惋惜,为全运会上再次发生兴奋剂事件而无奈,为体育的纯洁性被玷污而愤怒。(排比修辞1分,“惋惜”“无奈”“愤怒”每点1分,不限于这三个词语,合理均可,扣满3分为止。)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宁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日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参考例文】

闯不过就绕过

一株大树立在路旁,繁茂葱荣但却含有剧毒,你会选择硬闯还是绕道?料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绕路——这个人之常情的做法,当黑云压城,危险来临,闯不过则不如绕过,明哲保身才是明智。

我们并非伟人豪杰,面对‚毒树‛自然要绕,然而任是那臵生死于度外的勇者,面对刀山火海绝壁湍河又有几人能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绕路,不仅能保护自己,更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只会‚闯‛的不是英雄而是莽夫,懂得‚绕‛的不仅是英雄更是智者。

眼看着灾难呲牙咧嘴地逼近,与其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落得个遍体鳞伤,还不如退避三舍,舍近取远。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难道不是最妙的一着?遥想那范蠡,深谙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远离了野心勃勃、不可共富贵越王,携手西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白衣胜雪,好不逍遥自在。他的‚绕‛,保护他避开了那危险的、有毒的爪牙,使他拥有安全而惬意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拜那‚绕‛字所赐。闯不过则绕过,明此哲理方可保身,方可保全自己的宝贵生命和人身安全。

一代‚诗佛‛王维也是个明晰此理之人,他看见官场的黑暗险恶,绝不愿被卷入这漩涡之中,于是,他远远地绕开,寄身于辋川之畔的蓝天别墅,寄情于天地浩渺湖光山色之中。既然树有毒,何必尝苦果,想要‚不中毒‛的最好方法不正是躲开‚毒源‛吗?在危险前选择绕开的人,是最睿智之人,如果无力奋勇一战,又不愿被‚毒‛沾染,不妨像王维一般聪明地转身背对‚毒树‛,行到水穷之处,坐看茫茫云起。闯不过则绕过,明此哲理方可保身,方可拥有为人处世的绝妙智慧。

俗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说,明哲保身才是立身之道;相反,一味硬干,不知绕路之人却只会身败名裂,落得个两手空空的下场。《红楼梦》种的秋桐仗着自己是贾赦所赐,身份特殊,竟闯入王熙凤与尤二姐的斗争中,最终成为凤姐的棋子,下场颇惨。在危险的毒树面前,我们真应当如黛玉初进贾府一般‚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闯不过则绕过,明哲保身,这才是最正确而明智的做法。

当一棵剧毒的大树伫立在眼前,不妨选择绕过去,这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自我保全;这也不是愚笨,而是一种处世智慧。‚尽瘁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古木参天,毒瘴幢幢,没关系,让我们绕过去,继续向前走。

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福建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考试

荆州市 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整理)

[整理]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厦 门 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厦门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

厦门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 03)

龙岩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惠安三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惠安三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惠安三中 质量检查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