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转心瓶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5: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转心瓶沉浮

文/韩捷

2010年秋拍,伦敦当地时间11月11日,英国班布里吉斯拍卖公司的一场小型拍卖会正在举行。在伦敦市郊外一座不知名的简陋仓库内,欧美亚顶级收藏家、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高管齐聚一堂,小乡村里上演着群雄逐鹿。

在最后一次喊价结束之后,拍卖师没有掩饰住自己的激动,连续两次强有力地落槌,以至于他几乎敲坏了手中的木槌。让他如此兴奋的是:自己的这一敲,敲出了5160万英镑,也就是人民币5.5亿元的天价拍卖成交纪录。

至此,中国最贵艺术品在这座伦敦郊外的仓库内诞生,它刷新了当年春拍期间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成交最高纪录。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只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

18世纪的全球“高科技”

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瓷器瓶式。即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清代乾隆时期,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制瓷业得到空前发展。当时的景德镇官窑厂内,对古代的各种单色釉和彩绘瓷器多有仿制,十分精妙,当时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又根据乾隆皇帝旨意,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器物,有仿木器物、仿漆器的、仿铜器的等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反映了乾隆年间高超的制瓷工艺技巧,转心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转心瓶大多为圆体式,为便于看见瓶内变幻莫测的景物,腹部大多有镂空开光,其形如山字形、回字形或如意头形。瓶内套瓶的制作成功,说明乾隆年间景德镇制瓷工匠的技艺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制作妙趣横生的转心瓶时,首先要处理转心轴,把外瓶的底制成凸起的鸡心状钮,内瓶的底心做成相互吻合的鸡心槽,钮与槽相合。内瓶与外瓶套在一起,先粘外瓶和内瓶的肩部,而后再行粘接外瓶腹和内底。转心瓶制作的难度极大,既要正确掌握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更要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稍有差错,就会使鸡心钮和鸡心槽不吻合,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在制作时,要求高超的工艺技巧。

在香港遭遇流拍

2011年6月1日,香港佳士得2011年春拍中的最后一天,众多藏家、拍卖界人士及国际媒体都在等待备受瞩目的清乾隆粉彩“时时报喜”转心瓶拍卖结果,之前的媒体报道中都将拍卖此瓶作为整个香港佳士得春拍的亮点,很多媒体报道标题为“香港佳士得将上拍清乾隆粉彩最贵瓷瓶”。

随着时间慢慢接近下午1:15分,场上的观众越聚越多,大家都在等着见证乾隆粉彩“时时报喜”转心瓶的拍卖过程。而佳士得也选择放弃拍卖“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的最后一件拍品,直接转入乾隆粉彩“时时报喜”转心瓶的拍卖中。

清乾隆粉彩“时时报喜”转心瓶从1亿3000万开始起拍,经过数回举牌,价格挺进到1亿9000万,场上再无买家举牌,具有多场拍卖经验的专业拍卖官,反复地重复价格却遭

遇冷场,场内及电话买家都无人应价,最终拍卖官只好宣告此拍品被流拍。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拍品估价偏高是造成本场拍卖会流拍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但是,从本次佳士得瓷器春拍可以反映,市场对这些高估价瓷器依旧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最后的“疯狂”

中国古董瓷器的发展历程中,乾隆时代属于最后的一个巅峰期,而转心瓶基本就属于这个最后巅峰期中的“最后的疯狂”。只为了满足皇帝穷奢极欲的贪婪和好奇心,工匠们挖空心思甚至不惜血本,创造出了当时世界上的“高科技”瓷器,别说仿制,就是见过的人都微乎其微——此器物只是中国清朝皇帝的私玩独享。

在历史学家看来,转心瓶可以与宋徽宗的“赏石”、慈禧太后的“颐和园”等被列为朝代灭亡的证据之一,消耗一国之力只为个人爱好,这样的“东西”实则罪大恶极。

但从文物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转心瓶最大价值仅仅体现在“工艺”上,当一件器物的“工艺价值”太过夺目时,也就意味着其“文化价值”越来越弱。换句话说,转心瓶在某些文化学者眼中,也许称不上“艺术品”,充其量是一件“古代工艺品”。

正因为如此,清乾隆转心瓶与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清粉彩、珐琅彩古月轩等器物相比,似乎总是少了点文化、少了点情趣和幽古之情,它更多体现出了当代商业文明的“精彩”和“世俗”的审美取向。所以,转心瓶在香港的流拍,与器物本身缺少文化内涵也不无干系。

然而,不一样的声音也同时存在。在民国时期的收藏圈中,大家追捧的是宋代官窑和明代永宣青花,我们现在拍场中的最大宗器物“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却被视一般“大路货”,而元青花更是被当时的行家认为“根本不存在”。时代在前进,审美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正在遭受现代商业文明的全方位冲击,“清三代”已经全面获胜,转心瓶的好戏也许正在后头呢。

何时再度现身

2011年秋拍即将结束,也许是各家拍卖公司对于香港流拍事件依然心有余悸,导致转心瓶始终没有机会再次现身。短短两年时间内,就经历了如此从巅峰到无人问津的大起大落,让我们不得不为转心瓶的遭遇唏嘘不已。

2005年,也是在伦敦拍场,元青花“鬼谷下山”罐创造了2.3亿元人民币的成交记录,从此,开创出了古董瓷器拍卖格局中“元青花”板块的市场,延续至今。乾隆转心瓶为何只是“复制”了元青花故事的上半场,而最终失去了完美结局?“存世量”太少,也许是转心瓶不容易成为拍场固定交易品种的又一个最大障碍。

但既然故事已经开了头,就会有继续“讲下去”的机会与期待,谁又能肯定——转心瓶不会在2012年现身呢„„

Tips

清乾隆粉彩“时时报喜”转心瓶

器物的颈部与瓶内的套瓶相连,可在镂空外瓶、底座及足部合成的瓶轴转动,外瓶底有鸡心槽与鸡心纽,相合为内瓶转动的轴心,其烧造难度和工艺水平非常高。转心瓶的各个组件在烧造时不可变形,窑烧时的收缩比例亦须相若,而且旋转部位在组装前后不得与其他部

份黏接。

对于一次烧成的转心瓶来说,该等要求已殊难达到;而本器物通饰珐琅彩,这意味着它们皆以低温二次窑烧而成,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本器物的作者却继续向难度挑战,他在外瓶镂雕多个玲珑剔透的开光,套瓶内纹饰昭然洞见。此外,外瓶的镂空团螭龙纹在构图上亦须力求平衡,以免瓶身在烧造过程中变形塌陷。

为何叫“时时报喜”

器物的旋转内瓶绘有画珐琅图案,其画工精细娴熟,饱含吉祥寓意。此器物的装饰主题为十二只喜鹊。喜鹊象征“喜事临门”,喜鹊十二只则寓“时时报喜”,皆因中国自古用十二时辰计时,每个时辰等于西方的两小时。

除喜鹊之外,纹饰中尚有松石、佛手和灵芝。松树既象征志高德劭,也代表长寿,奇石亦然。灵芝又名仙草,同样是长寿之征,佛手则蕴福寿吉祥之意。因此,此类题材兼具时时报喜、万寿无疆的祝愿。

颇堪玩味的是,这一吉祥愿望竟出现在可转动的内瓶之上。换言之,惟有细心把玩此瓶者,方能窥见其“秘而不宣”的含意,或暗示所有吉祥寓意仅为祈祝器物主人。相对而言,外瓶纹饰的用意更昭然若揭。瓶足与颈均饰粉红地,而镂空团螭龙纹之间则衬以黄地,色地上满绘曼妙秀丽的缠枝芙蓉,此花又名木芙蓉,喻富贵荣华。

心瓶行动

瓶心而动说明

心の瓶 羊毛毡情侣挂件

活动策划书——瓶心而动

心瓶运动活动策划方案

“心随瓶动”活动策划

转型更要转心

一念转,心释然

瓶心而动爱心义卖策划

心随瓶动,爱满人间

转心瓶
《转心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乾隆转心瓶 转心瓶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