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2: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

2、难点: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阶层对日本态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

1931年9月“18日夜……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800米往南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团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摘自[日]《文献昭和史》Q1:以上是柳条湖事件的参加者花谷正写的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柳条湖事件后,日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请回答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

K1:

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既定的侵略方针的必然结果。中国东北是日本重要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地,农业、重工业原料供应地。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先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

㈡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在经济危机中大量工人失业,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日本的政治危机;日本本国资源匮乏,经济自救能力相对较弱;日本统治者为了摆脱自身统治危机,转移日本人民视线,加快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因而,到1931年日本迫切地需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来摆脱国内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所以,日本帝国主义垂涎已久的,并且有着相当数量的日本关东军驻扎的东北,使成了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首选之地。

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说:“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成,支那统一未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三十年经营之满蒙……”思考1:回忆、归纳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侵略中国的主要事实

1894—198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1897年在瓜分狂潮中,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出兵中国,参与强迫清朝签订《辛丑条约》1904年,在中国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将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

一战期间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2年起,支持北洋军阀混战

1925年,制造“顾正红血案”

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

㈢虽然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与英美等国的侵华利益是有矛盾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帝国主义与日本的矛盾),但此时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而且东北也不是英美等国侵华利益的重心所在。

㈣一直视中国东北为己有的沙俄(此时为社会主义苏联)正在进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元气还未恢复,所以也不愿在这时在中国东北与日本较量。

㈤1931年中共领导的红色政权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对峙局面。此时,蒋介石集团正集中重兵在中国南方“围剿”红军(第三次“围剿”),无心北顾。这为日本出兵中国

提供了极好的战略时机。

Q2:面对日军的进攻,国联和中国国内各阶级、阶层的反映如何?

K2:

㈠国联对中日冲突的态度是力图通过“国际合作”使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各国的殖民地。这使得蒋介石政府依靠国联公理裁决迫使日本从东北撤兵成为幻想。

㈡此时正准备去江西督师“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政策”,向东北军下达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不到半年时间吞并了东北三省。

思考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①担心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

②认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

③认为国联会制裁日本;

④认为交出东北,可确保其他十八省的安全;

⑤根本原因:其代表和维护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始终是他的首要目标,他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以求巩固自己的统治。

㈢溥仪“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的建立。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满洲国”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9日,溥仪举行就职仪式,出任“满洲国”执政。9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承认“满洲国”。“满洲国”的整个政权,由日本外交、行政、军事、铁路等驻东北的机构联合控制,其国务院中的各部,由汉奸任正职,日本人任副职。1932年溥仪伪“满洲国”的建立,使东北地区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军事镇压,野蛮残杀中国人,枪杀、绞杀、电杀、毒杀、活人细菌实验等,东北人民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㈣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抗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国难日益深重,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呼声。不甘做亡国奴的、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到福建,到处都有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的抗日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与国民政府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中共在当时的态度是抗日反蒋,虽然提出发动群众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方针,但并没有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东北人民参加抗日斗争,但由于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到1933年30多万人的抗日武装队伍仅剩几万人了。中共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先后建立了磐石、东满等几支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其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抗日联军的称号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联系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共同抗战的统一战线政策。后来根据各军活动区域,编为三路军队,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分别为三支军队的领导人。抗日联军发展到4.5万人,抗击日军30万兵力,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㈤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的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他们发表宣言,表达了东北人民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与日军展开英勇的斗争,他们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㈥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政府的节节退让,引起爱国民主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

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抗日反蒋的大旗。

⒈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

1932年12月30日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国民党内以知名人士、爱国学者为主体自发组织的一个爱国团体。总会设在上海,宋庆龄为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1933年1月,该会先后在上海、北平设立分会。该同盟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被特务暗杀,该会被迫停止活动。

⒉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成立

1933年日本占领热和后,向河北、察哈尔进犯。国民政府进行采取不抵抗政策。5月26日,原国民党将领冯玉祥、方振武、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绥抗日同盟军,又称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正式成立。冯玉祥任同盟军总司令,并多次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宣传抗日。多伦一战,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8月,在蒋介石的破坏下,冯玉祥离开了张家口,方振武、吉鸿昌等宣布成立抗日讨贼军,继续在热和和长城一带抗击日军。后来,在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下,至9月底失败。

⒊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

1933年11月,蔡廷锴、蒋光鼐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由李济深任主席。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得到全国舆论的支持和同情。福建政府树起的是联共抗日反蒋的大旗。这主要是因为:①民族危机的加深,使爱国官兵奋起抗日;②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剿共”,企图使之与红军两败俱伤,迫使十九路军转而反蒋;③中共抗日的主张,使十九路军走上联共反蒋抗日的道路。蒋介石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斗争中联合和壮大,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导致福建革命政府坚持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蒋介石取消了十九路军的番号,这支文明中外的抗日部队被解散了。

思考3: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抗战有什么相似点

其结果都失败了,原因都是因为国民党蒋介石的有意破坏。

补充材料:

关东军:源于地名,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强占了中国原被沙俄“租借”的关东州(辽东半岛普兰店到皮口一线以南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元凶,控制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太上皇。二战中总数约百万人,是日本陆军中最精锐的主力和战略预备队。1945年8月,中国人民武装,包括抗日联军与苏联红军一起歼灭了它。

四、教学后记

30年代初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日本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正在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主要斗争。首先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的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和方向,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接着是沦陷区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联军和国统区人民在爱国民主人士领导下建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最后是国民党爱国将领高举反蒋抗日旗帜。这些都反映了在民族矛盾上升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与组合,为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巩固练习

1、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这表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D

A 更好地促进东北三省的发展B 在东北三省建立独立的

C 实现东北三省的自治D 把东北三省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致电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事件扩大起

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蒋介石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D

A 乞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B 为保存张学良东北军的实力

C 寄希望于国联帮助解决问题D 集中兵力对红军进行“围剿”

3、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有D

①抗日义勇军的组成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③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④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建立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④

4、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突出表明了当时D

A 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B 中华民族已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C 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尚未全面推行 D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