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传统尚红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04 03:26: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透过中式婚礼看中国尚红文化

要:中式婚礼从最初的订亲直到完整婚礼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红色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红色的出现?殊不知,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保存着尚红的习俗了。进一步探其究竟,这是源于古老的自然崇拜与血崇拜。对于中国这种传统的尚红文化,当代的我们应该传承下去,作为中国一种特有的“中国红”展现在世界文化舞台之上。

关键词:中国;中式婚礼;红色文化

为什么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穿红避邪躲灾的传统?为什么象征“长寿安康”、“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内涵的中国结多用红色的绳子编制?为什么中国从新生婴儿的产衣到新人结婚时的装饰,再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所有这些物品的颜色都统统是“中国红”?为什么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的门和墙都是红色的?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钟情于红色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笔者尝试进行探析。

一、中式婚礼习俗

中国人普遍重视红白喜事,这里的“红”便是指代婚礼。不懂中国风俗的人都会产生疑问,这样的一个简单汉字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功能?解开中国尚红的风俗文化,我们可以首先从婚礼说里。

不同于西方浪漫婚礼的白色,似乎喜庆的红色才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穿红袄、戴红花、坐红轿,一辈子红红火火。“梳油头,戴红花,红呢轿子红搭。”俗曲里句句唱的都是喜洋洋的红。“中国红”弥漫在婚礼的每一处缝隙里。

中国人的婚礼可以说从婚前就开始了,而“红”贯穿始终。从婚前仪礼来说,男方要先给女方家送彩礼,这彩礼并不是随便的,除却数量不说,“红”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譬如要用红纸包裹糕点;红包存放礼金、首饰;红纸衬在物品下方„„。送过了聘礼,女方父母送给女儿的嫁妆登台亮相。古时把嫁妆也称“十里红妆”,一个“十里”点出了数量,是父母希望可以在男方家庭中给女儿争取地位;一个“红”更是突显了女方父母满满的祝福与期盼,希望女儿可以过得幸福美满,生活红红火火。

1

结婚当天,红红的鞭炮首先出场,清脆的声响也敲醒了沉睡的人们。迎着鞭炮声传来的地方望去,门上早已挂好了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红对联和福字,屋子里的各个角落也都贴上了红红的窗花与喜字,一片红色尽入眼帘。

早去的迎亲队伍已经回来,接回了新娘,也接回了红红的祝福。由古至今,虽大红花轿早已不再,但还是在过往的历史上留下了它曾经辉煌的一笔。现在女孩们不再期盼坐上红红的花轿,而是等待着心爱的王子乘车来接。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婚车,昂贵与否,车前后那红花的装饰是不可缺少的。

伴随着新人到来,古时身着红色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的新郎,如今早已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与英俊潇洒的新郎相比,最能吸引来宾眼球的还是新娘,在女人一生这最美的时刻,每个女孩都是用心装扮的:一方红盖头遮挡了新娘如花似玉的容貌,给不熟知的人增添了一丝神秘,古老的禁忌也已经变为今日的祝福。新娘的嫁衣也成了人们注目的焦点,结婚穿红,既是代表吉祥,也有延续后代,繁衍生息之意。在现今西方白色婚纱传入后,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凤冠霞帔和绣花红袍早已不见了身影,但仍以穿红为一种不变的习俗。所以在婚礼上,除婚纱外,红色的旗袍和礼服仍为现代新娘所延续。在换去华美婚纱后,红色旗袍与礼服是不是更能凸显中国女性的柔情与娇媚呢?

正式婚礼过后,红色依旧不可或缺。婚宴,人们现在一般称为喝喜酒,到了宴会举办地,亲朋好友送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作为对新人的祝福。虽然世界各地都有送礼的习俗,但中国的红包却很值得一提,它不仅是一件物品,也是一种礼仪,而且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晚上的闹洞房同样是中国必不可少的婚俗之一,戏谑新娘新郎的方法也随时代改变,在当代,吊起来的红红苹果是给新人最好的挑战,也是所有来宾带给新人的吉祥与平安的祝福。在喜庆的婚房中,一对红烛或红灯交相辉映,红烛衬红装,更增添了中国人婚礼的喜庆。至此,新人结束了婚礼一天的劳碌。

二、中国古人红色文化

中式的婚礼上,红色是所有色彩中的主角,其实不仅如此,在中国人的其他日常生活中,红色也是必不可少的。京剧中“红蓝别善恶,黑白显忠奸”的红脸,历来被认为是赤诚、忠厚的人物,如:关公、大刀关胜、朱全等。每逢节日,红色总是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不少的喜气。有红春联、红灯笼、红炮仗、红蜡烛、2

红窗花;有穿红袄的姑娘、捆红腰带的小伙子;还有接新娘的大红轿子、红柜子和红包;以及给小孩子的红糕(用大枣或食用红颜色点缀的年糕)、红布玩具、红肚兜等等。

说起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这个可是说来话长,首先从我国古人说起。其实红色起初不是统治者最推崇的颜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用过黄色代表吉庆,也曾用过黑色和白色代表吉庆。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于是成了人民崇尚的颜色。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的风俗已基本一致,并一直沿袭了下来。后来,红色为避邪之色,过年挂红灯,鞭炮、对联均红色,还有人们在\"逢九\"年习惯穿红色来躲灾。因此,红色为吉祥色,中国人认为红色能带来安定和幸福,避邪消灾。红色还是权利的象征,官服中品位高的人才能用红色,故民间没有喜庆节日,是不能随便用红色的。皇族也同样推崇红色,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掌管权力之人使用公章更是红色为主导,这时的红色代表的更多的是自信与权威。与此相对,老百姓普遍着灰、黑、蓝等色,但是在建筑上,窗框、门框等需要勾勒轮廓的部分总是喜欢用红色来装饰,象征一种富贵与吉祥。72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用的最多是红、黄两种色彩。远观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宫门,近看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红色的门窗。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凡上交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正是古人对这些习俗的传承,才形成了当今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

三、尚红的起源探究

说起中国古人喜欢红色文化的起源,这就要涉及到信仰这个层面。据学者研究表明,红色崇拜主要有两个起源:

一、自然崇拜,对太阳和火的崇拜,它们相互穿插,互相联系,同属于一个系统。

二、血崇拜,包括血液崇拜、血液禁忌。两个起源中,前者具有自然性,主要表现出红色积极光明的一面,代表崇高、尊贵。后者偏重宗教文化性,且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既有崇拜的信仰,又带出一丝神秘感,进而发展成为红色禁忌。

1.自然崇拜

太阳崇拜。光明和温暖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这 3

两者均来自太阳。原始人类对于光明和温暖本能的渴求激发了对于太阳的崇拜,并认为自己的生存都是来源于太阳的恩赐,便把太阳视为孕育万物的生命之神。而太阳是红色的,所以延伸出对于红色的喜爱和崇拜。

在各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均有记载关于太阳和太阳崇拜的神话,《周礼》、《仪礼》、《礼记》中也有许多关于古人祭拜太阳的故事。人们把太阳神想象成自己期望的模样,中国的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就是最典型的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都表现出人类对于太阳的崇拜,一方面太阳赐予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光明和温暖;另一方面原始人类无法理解太阳为何物,为何它每日东升西落,从而更加增添了太阳的神圣感。

火的崇拜。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发现了火,并学会了保持和使用火。火可以驱走寒冷和黑暗,它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存状况,改变了原始人的蒙昧状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德国学者利普斯在其《事物的起源》一书中曾指出:“一切火的崇拜都起源于太阳崇拜。”《淮南子·天文》又有:“积阳热气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从太阳崇拜中延伸出了火崇拜,而对红色的崇拜也被顺承了下来。火是人类改善生活状态的重要工具和现象,因其从天而降,能驱邪逐魔、消灾去污,进而被视为神物。鲜明的红色作为火的标志也被世人所崇拜。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先民都有过崇拜太阳或火的历史,且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神话。但只有中国,从这种崇拜和神话中抽象出的红色得以传承不息,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古老的哲学,《易》及其后推衍出的阴阳五行理论。易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两类物质,按照金、木、水、火、土在相生相克运行中,交合嬗变演化而成的。东周直到秦汉之际,儒学家在整合易学过程中,把五行配以五德,又用五种颜色来表示: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红,土为黄。这些儒家的学者还以五德生克的变化来附会王朝的成败迁变。

“红”从源到流,从对日、火的原始崇拜,引申为对日色、火色的敬畏,再经后世的发挥,于是,在中国人眼中就形成了有“红”色便有了生命,有了希望。

2.血崇拜

红色崇拜的另一源头是血崇拜。红色是血的颜色,对血液的崇拜催生了对红色的崇拜。生物体伴随着母亲的血液出生,血是生命力的象征,是生命的源泉。我国有许多关于石狮子的传说,石狮口内或眼中出血是自然灾害的预兆,就是一 4

种血有灵魂观念的雏形。原始巫术中有一种巫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即一切相似的东西都是同一种类,具备同一功能。故在实施巫术时,用一物的类似物为代替品来达到巫术目的。红色是血的颜色,与血相似,所以把红色作为巫术的符号,进而延伸出红色禁忌。原始人认为血液具有魔力,可以用红色施行与灵魂有关的巫术,于是红色就渐渐与巫术、鬼怪联系在一起。藏族人认为“红”具有杀戮的象征意义。古时出征的战士身披红色战袍,面涂红色,增加气势以显残暴。

中国人尚红,除了以上两个起源外,或许还和一些其他因素有关。如祈福迎祥的民族心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古代中国经常遭受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人们期望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比如神灵或法术等)能战胜这些自然灾害,保佑年年风调雨顺,四季健康平安。如民间传说中的钟馗的形象即是赤发红面,身着红袍,怒目圆睁;贴在农民家中大门上的门神关公,也是面色赤红,手拿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使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望而却步。中国红意味着吉祥、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忠诚、兴旺,意味着百事顺遂、祛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再如还可能与中国人热情向上的民族性格有关。红色给人留下绚烂、热情、兴奋、活力、张扬、饱满、成熟的印象,红色又是欢乐、喜庆的象征。中国人的尚红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热情、赤诚、向上的民族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民族传统,这种性格和精神代代相传,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结

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文化里,习俗文化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中国人智慧的选择,尔后逐步传承下来。诚如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所说:“很多影响都是归因于模仿,其实这不过是传染造成的结果。”这也是凡遇喜庆,华夏儿女都自觉选择中国红的原因。习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氛围,容易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还 会逐步演变成民族心理。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使异类思想被弱化或 5

被淹没,比如,中国人春节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为异类。

时至今日,科学如此发达,思想如此先进,虽然古老的自然崇拜观念早已远去,人们不再考虑到红色可以避凶就吉,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民对红色的偏爱,每逢哪家哪户有喜事,红色定当作为主角出场。如果说西方婚礼白色的主色调是浪漫与宁静,那么中国婚礼上的红便是一种喜庆与热闹。从古代延续到今天,不曾废弃,这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何海燕.中国人尚红习俗探源[J].美与时代.2007(3).2.门德来,唐岚.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之红色崇拜[J].南方论刊.2010(10).3.乔洪,张序贵.中华民族色彩观念中的红色[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6).4.诸葛铠.中国的红色象征[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伊方方.中国“红”——中国人膜拜的颜色[J].艺术与设计.2009(10).6.程士元.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情结[J].艺术探索.2006(8).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讲稿

中国传统剪纸文化资料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复习提纲

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演讲稿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选修课论文《中国传统旅游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尚红文化
《中国传统尚红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