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7:10: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是衡量工程质量水平的尺度,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依据。中国对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勘察设计、物资供应、施工安装和使用维修等环节,分别制定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包括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组织有关人员认真执行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应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业市场化的深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另外一个层次。具体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工程质量就是品牌,就是生命线。多年来,因质量引起事故也不少,所以让社会开始重新审视工程质量管理。在各级管理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质量监督网,设置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传统的质量管理工作,侧重于事后检查,即根据质量标准和使用要求,在工程设计完成后审核图纸,在竣工后检验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设计不得施工,不符合竣工标准的工程不得交工。为加强质量管理,要求企业自身的质量检查工作和政府监督结合起来。

一、建筑质量的一般现状

如下例案例:某市一商品房开发商拟建10 栋商品房,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要求,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桩尖深入沙夹卵石层500以上,按地勘报告桩长应在9~10米以上。该工程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完后,由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采用低应变动测方式对该批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并出具了相应的检测报告。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主体施工,个别栋号在施工进行到3层左右时,由于当地质量监督人员对检测报告有争议,故经研究决定又从外地请了两家检测机构对部分桩进行了抽检。这两家检测机构由于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未及时发现问题。后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其检测报告进行了审核,在现场对部分桩进行了高、低应变检测,

发现该工程振动沉管灌注桩存在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桩身未能进入持力层,有的桩身严重缩颈,有的桩甚至是断桩。后经查证该工程地质报告显示,在自然地坪以下4~6m深处,有淤泥层,在此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由于工艺方面的问题,容易发生缩颈和断桩。该市检测机构个别检测人员思想素质差,一味地迎合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桩长(施工单位由于单方造价报的低,经常利用多报桩长的方法来弥补造价),将砼测试波速由3600米/秒左右调整到4700~4800米/秒,个别桩身经实测波速推定桩身测试长度为 5.8m,而当时测试桩长为9.4m,两者相差达3.6m.这样一来,原本未进入持力层的桩,严重缩颈桩和断桩就成为了与施工单位记录桩长一样的完整桩。该工程后经加固处理达到了要求,但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工程地质勘查原因未进行地质勘查,提供地质数据有误,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等现象。

下面我总结了我国建筑工程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比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经过调查就发现了有的房屋因为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导致倒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3)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

素质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私下交易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1)违背建设程序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工程竣工不进行验收就交付使用,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隐患。 (2)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倚载取值较小,未进行内力验算,都是诱发质量事故的隐患。

(3)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作为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要想实现工程材料不出现劣质,不合格等的情况,需要质检员、材料员、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以及项目经理重视对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在材料验收方面:对材料的外观、尺寸、数量、形状等进行核查。在材料质量方面:每种材料都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5)对于设计方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应严加查验。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或过期等,砂石级配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小准,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出现裂缝、渗漏、蜂窝、漏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同时应做好材料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每种材料的供应商,验收人员,存放地址,存放环境,使用情况等做好记录,使得领导对每种工程材料的具体情况能够一清二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进度顺利完成。

(6)施工和管理问题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未经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致使结构裂缝破坏等;不按有关施工验收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施工管理混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交底不清,不重视质量验收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总的来说是包括5个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三、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括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生产或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参与工程建

设的各方的质量责任如下:

(1)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主办单位,应对项目的质量管理负责。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服务和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进行招标选定。

(2)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工程任务,提供的勘察、设计成果必须真实、准确、详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3)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工程,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4)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监理任务.并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文件,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并承担责任。

(5)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应对其生产和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所供应的配件和设备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技术规定或者合同规定。

四、解决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方法

(1)要搞好技术交底,落实质量规划,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方法等,对于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2)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各工种作业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坚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3)加强材料检测工作,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要严格实行质量双控,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要实行建设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制度,要加强现场抽查制度。

(4)执行和完善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制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认真地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这样可以对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质量做出准确判断,能够及时搜集有关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动态信息,为制订质量改进措施和改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5)认真执行有关试车、交工和质量评定制度。建筑安装工程试车、交工和质量评定工作是以国家技术标准作统一尺度,检验施工成果和正确评价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和检查施工企业完成中标承包合同质量指标的主要标志。认真搞好试车、交工和质量评定,

对促进施工企业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6)要及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要充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数理统计方法,经常的、系统的分析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工程质量现状和发展动态。对工程质量状况的综合统计与分析,是掌握质量动态的有效

(10)强化质量事故处理。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处理。凡属一般性质量事故,由中标企业负责人组织检查处理,重大和特殊工程质量事故,必须由中标承包企业经理或总工程师组织,并邀请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处理。处理各种质量事故,必须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办事,对事故的责任者要根据情节,给予适当的行政与经济处罚,严重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壮大,只有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2]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3]方军生.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J].湖北建筑,2009,15~21.

建筑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整改报告

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处罚的规定

建筑工程质量承诺书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总结

建筑工程质量承诺书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质量鉴定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