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互听互评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1:3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

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实验证明亚里斯多德的话的确说错的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一、导入新课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10倍。”这句话是谁说的?

引出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正音:着(zháo)地

这节课我们要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2、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抓人物、抓事件概括) (17世纪的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但伽利略对他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10倍。”的话产生了疑问,经过推理和反复的试验,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错的,于是他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使大家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他们的?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引导: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辩论家”呢?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是啊,正因为如此,同学们都称他为“辩论家”。为什么家引号?

生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引导: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亚里斯多德呢?信奉是什么意思?生朗读课件相机出示: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你试着在责备前加个词,带进句子读出你的感受好吗?(毫不留情地责备……)老师从你的朗读中的确感受到了当时的人们非常信奉他,认为他说的话就是真理,都崇拜他!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下列句子: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胆大妄为”是什么意思?伽利略做了什么胆大妄为的事?(指名读相关语句)谁能用“胆大妄为”说句话?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固执”是什么意思?请用“固执”说一句话。 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不容怀疑!不容更改!迷信的地步!崇拜的地步!)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上面三句话的叙述语,生读人们的责备、议论。

师:亚里斯多德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子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师:这段话强调了什么?请把强调的意思读出来。伽利略却对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它的观点又是什么?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师:伽利略又强调了什么?请把他强调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发现了没有?亚里斯多德认为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有关系。他们俩的观点可以说是——截然相反。但试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人们看到了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在读课题时,要突出一个词语,你们觉得应该是哪个词?为什么?集体再读课题。是啊,眼见为实,这时大家才明白(师引生接读)——原来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们要像伽利略那样敢于也善于提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

人们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慨?伽利略是怎样得出自己的观点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我们从中又可感受到一个怎样的伽利略呢?

四、品词析句,走进人物

1、比萨斜塔下的人群中充斥着嘲讽、辱骂的声音,在人们的眼中家里略是个怎样的人呢?

2、你眼中的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请默读课文

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并在一旁批注自己对伽利略的评价。

3、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他产生了怀疑。 预设:勇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怀疑的?引导结合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句子来谈。怀疑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过渡:尽管这样做顶着众人舆论的压力,尽管这样做很冒险,尽管有那么多人善意的劝说,伽利略放弃了吗?(没有)是呀!伽利略这样敢于怀疑的精神使人敬佩!板书:敢于怀疑。怀疑也要讲究科学,讲究证据。你还从哪句话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课件出示: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①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②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预设:善于思考、严谨、一丝不苟。这里的“一个事实”和“两个结论”分别指什么? (“一个事实”就是指“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跟10磅重的铁球俩罗来比较;“两个结论”一个是说它会比10磅重的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得快,正好相反。)

一个事实,两个结论。要突出这种矛盾,怎么读? 伽利略是怎样推导出这里的两个结论的呢?请同学们在读读课文。带着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这两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两名学生上台解释。(结合自己课前的试验及自己的理解)

师:是啊,铁球的重量是11磅,但按照不同思路考虑,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读读伽利略的思考过程。这段话中有几组关联词语,请把他们标记出来。

师:从这样的关联词中你读出了伽利略思考问题是有什么特点。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特点。请把关联词语放入句中读一读,要读出你的思考,读出你一步一步严谨推理的过程。(指名再读)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懂了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这句话的确是说错了。 师: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反复”、“许多词”、“的确”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他向他的学生宣布了试验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师:他已经证明了亚里斯多德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呢?他仅仅要让人们知道事实真相吗?还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请把这句话画下来,怎样才能把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读出来呢?

师:书读到这儿,我觉得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表达我们的感受。(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场景再现,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和思考,透过具体的事例,深入地了解了人物。现在让那个我们再回到比萨斜塔前,看看那个著名的试验吧。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读)

师引:“就在几分钟前人们还大声地斥责着——” 生:“这个青年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斯多德的错处!” 师:“就在几分钟前人们还无情地羞辱着——”

生:“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进了脸!”

师:当两个铁球同时找的——“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人们曾经指着伽利略说——

生: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师: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

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斯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同学们这就是四百多年前,发生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的故事。相信这个故事一定触及了你的思想和心灵。请拿起你的笔,在课题旁边用一两句精彩的话,写下这个故事带给你的思考和感受。 师:伴随着这两个同时落地的铁球,黑暗封闭的、迷信权威的中世纪开始慢慢地坍塌,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执著的精神追求真理。最后让那个我们用亚里斯多德对他的老师柏拉图说的一句名言作为这节课的结语(齐读两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六、作业拓展

伽利略的的事迹和成就还有很多,可是作者只选择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来写,回家

找一些有关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敢于怀疑

伽利略 伟大 一丝不苟

互听互评总结[推荐]

王筱 互听互评角色游戏教案

百花齐放显身手 互听互评促教学

第三幼儿园互听互评课活动总结

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自主互动 互评互改(优秀)

初中作文互评互改要求

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案

习作互评互改的好处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技巧

互听互评教案
《互听互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