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6: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单元 母亲河 电子教案

长江之歌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用具: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长江、说长江 教学目标:

1.调动对长江的积累,激发对长江的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问题设计、课件、搜集关于长江的示范资料。 教学设计:

一、出示问题,激发兴趣。 1.出示问题:

(1) 长江的源头在哪? (2) 长江分别流经哪些省?

(3) 我们镇江属于长江的哪个流域? (4) 你了解名人写长江的诗词文章吗? (5) 你见过长江吗?有何感受?

2.分组讨论,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3.引导学生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4.复习第十册习惯篇“多种渠道学语文。”

5.把没有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渠道去学语文。

二、展现全貌,同看长江。

1.出示课件,播放相关图片与影像资料。

1 2.看完后,说说你对长江的感受。

三、出示资料,共品长江。 1.出示相关诗词。 2.听师配乐朗诵。

3.根据你喜欢的诗词,读一读,品一品。 4.说说诗词中的长江给你的感受。

四、出示资料、指导处理

1.出示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说说面对这样的资料,应该如何处理。 2.再出示一段,练习处理。 3.交流处理的资料。

五、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课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2.做好资料摘抄或剪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长江、品长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江之歌》,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诗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

三、读完后,说说这首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说说为什么这句诗最能体现作者对于长江的情感?

(答:作者把长江当作了母亲,自己是她的孩子。)

还有相同感觉的同学说说吗?(他觉得中华民族从长江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说得好,谁能把作者对于长江的母子情读出来。

指名读。

齐读。

(1)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能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2 学生分别找到第一节二节的句子,根据回答加以引导点拨理解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1节。

(2)这一句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

介绍诗歌的手法之一:回环,并简单介绍这种手法的作用。

(3)诗歌还有其他特点(相机介绍押韵等简单知识)

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

1.同学们,作者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4.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吟长江、颂长江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所占有的资料,吟诵《长江之歌》等相关课内外诗词、文章。 2.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长江母亲的依恋与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亲近长江,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出示相关诗文。

二、师引导鉴赏。

三、选择自已喜欢的诗歌朗诵、吟诵。

四、试着写一写自己对长江的认识与感受。

出示可借鉴句式:

你,是;

你,是。

五、跟着碟片轻哼歌曲。

1.形式:画长江简易图。

2.唱《长江之歌》;介绍长江的地理环境。 3.展示长江的图片;介绍与长江有关系的人、事。 4.自出小报;长江的环保小报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雪山 东海

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 未来

教后反思

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两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A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C层、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体会三峡一天当中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欣赏图片创设情景 分析重点词句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 讨论 教具准备:图片 小黑板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体会三峡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去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4 3.齐读,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要求:扫清字词障碍。

2.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1)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蟒

眨 驳 曳 朦胧 冽 泻 凌

(2)相机对生字的读音字形作指导。字音:曳 凌字形:驳 曳 冽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三峡一天中那些时候的景色?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4.小结

5.你觉得一天当中什么时候的景色最美?认真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把你品读到的最美的句子勾出来,在课文旁边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快乐温故 1.抄写生字。 2.搜集三峡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品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重点:了解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三峡,铺垫美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通过刚才的资料交流,你对长江,对三峡了解多少呢? 3.汇报交流。

4.齐读课题,说说本节课你最想了解什么?

5、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三峡,领略三峡之秋的美。

二、自主表达,感知美

1.自由读文,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 2.生自由读文,思考。 3.汇报交流。

4.三峡的秋天给你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美的印象,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美有条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5.生交流汇报。

三、批注感悟,欣赏美

1.三峡的秋天,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绝好的画卷。你认为三峡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最美?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再把它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好吗?

2.生自由练读,小组交流。 3.集中交流,品读赏析。 (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确定顺序) 中午:(出示段落)

(1)中午的三峡充满热烈的气息。(板书:热烈)

(2)引导学生抓住拟人和比喻的句子,通过写批注体会长江在阳光下奔腾、咆哮的动态美。

(3)如果也站在长江边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早晨:(以读带讲)

(1)三峡的早晨是明丽的。(板书:明丽) (2)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三峡的明丽? (3)指导朗读。 下午:

(1)(多媒体)创设情景此时,假如你就坐在长江边上,你会有什么感觉?(朦胧)(2)(播放舒缓的音乐)指导学生朗读。 夜晚:

(1)三峡的夜晚是怎样的?(板书:静谧)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

(4)三峡的夜晚美吗?画出有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5)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

四、交流感悟,创造美

6 1.三峡秋天的美,有时如明丽的小诗,有时如奔腾的巨龙,历来多少诗人写诗赞美过它。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文章如诗的语言再一次感染,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小诗,想听听吗?

师诵读小诗: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

绿的叶 黄的果

还有那 迷人的清香

成熟的气息飘满整个峡谷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你心中的长江三峡。 3.生自由准备。

4.集中交流。

五、课外链接,拓展美

方纪先生的《三峡之秋》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三峡秋天的美丽画卷。把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积累下来,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读读写三峡的其他文章,如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日》、余秋雨先生的《三峡》等都是非常精彩的。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朦胧 晚上 静谧

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7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用具: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诵读《凉州词》,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

二、共同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2)补充介绍:

A.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B.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C.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D.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3.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

(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8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三、小结

四、推荐阅读 1.王翰的《凉州词》 2.王之涣的诗歌

五、作业: 1.背诵默写

2.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浪淘沙》。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背诵或默写《凉州词》

评价并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

二、共同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2)补充介绍:

A.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9 B.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C.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3.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三、小结

四、推荐阅读

1、刘禹锡的《陋室铭》

2、刘禹锡的诗歌《西州乐天杨州初逢》《竹枝词》《乌衣巷》

五、拓展训练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河。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二首 板书设计:

凉州词

王之涣

远眺黄河、孤城

环境

豁达、开阔的胸怀

近听羌笛声

心理

浪淘沙

刘禹锡

黄河壮阔雄伟的景象

博大的生命力

伟大的精神

达到美好境界 教后反思: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以及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的

2、3等片断,借助音乐来感受黄河的强烈的气势,激起心灵的共鸣,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

11 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 北麓lù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枢纽shū 气势磅礴pángbó 沟壑hè 步履lǚ 积淀diàn清澈chè 繁衍yǎn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三、课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河南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板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水利资源丰富

发电 灌溉

母亲河

滋润土地

养育炎黄子孙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

保护母亲河

保护环境 教后反思:

故乡的河

12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浉河泛滥和平静时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自学课文,感受浉河的不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家乡、对浉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浉河泛滥和平静时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写河时,作者的想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自主合作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插图,学生观察。

2.学生汇报:从插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3.本图描绘的就是作者家乡的浉河,夏天,孩子在河里嬉戏的情景。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交流资料。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讴歌 浉 泛滥 迤逦 狼狈 不苟言笑 干涸

三、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意

1.课文写了作者家乡河的哪些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四、走进故乡,了解浉河 1.介绍浉河。 2.教师补充。

3.合作学习:课文写了浉河几种情况下的哪些特点? 4.交流。

五、爬山进寺,感受“惊险、快乐”

1.作者除了写浉河的不同景象,还写了哪些地方? 2.写竹林小山,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理? 3.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贤山寺后的泉水?

六、走进我心,体验我情

1.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写故乡的河时,作者想到了什么?

七、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对家乡河的描写,抒发自己的难忘之情,表达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板书设计:

故乡的河

洪水泛滥----惊险、可怕

名不见经传 清澈见底----惬意、愉快 永不干涸

古寺清泉----欢乐、刺激

教后反思:

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认真练习、排练,有感情地朗诵诗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朗诵、习作创作 活动过程:

第一步:准备资料

一、布置任务

在单元学习初,指导学生阅读本次综合活动的内容,指导学生确定准备哪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查找、准备材料。

第二步:练习、排演

一、认真练习:

1.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示,互相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朗诵好。

2.认真练习。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集体朗诵。(可在课下进行练习。)

二、排演

14 1.个人准备好后,进行排演。指导学生加手势、配乐。

2.师生观看排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根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

第三步:召开朗诵会

一、提出要求:

表演要认真,要入情入境,要满怀信心,精神饱满,观众要倾听、要细细品味。

二、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

三、评议。

第四步:评议、写感想、写倡议书

一、集体评议朗诵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写一份以"保护母亲河"为题的倡议书。写完后,全班交流。

三、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写下来。

四、活动总结。

单元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tǎn tè bù ān kuí wú kè gǔ míng xīn ( ) ( ) ( ) ( ) niè shǒu niè jiǎo liú lián wàng fǎn huāng táng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奏( )魁( )溜( )唉( )歉( )慌( ) 凑( )魄( )榴( )挨( )谦( )荒(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迅速——( )清楚——( )诞生——( ) 庄重——( )严肃——( )荒唐——( )

四、选词填空。 光彩 光芒

1.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放射出万丈( )。 2.舞台上,江姐的形象真是( )照人。 3.火烧云上来了,照得地上的万物也有了( )。

4.节日的夜晚,**广场华灯齐放,发出耀眼的( )。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

15 1.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 )别人。 2.这是一个烤得( )的馒头。 3.江面上,波澜( )。

4.她是音乐学院最有( )的教授。 5.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我都( )。 6.这一带的野兽经常出来( )庄稼和村民。

六、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王叔叔( )工作很忙,但他( )坚持每天晚上去培训班学习。 2.他( )会驾驶汽车,( )会修理汽车。

3.小华( )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她从不骄傲自满。 4.桑娜( )想( )敲了敲门。

5.( )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 )不会继续白看他的书。

七、按要求转换句子 1.改成陈述句。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去掉引号,但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李涛报名时对老师说:“我叫李涛,家住荷花巷62号。”

(2)爷爷在病危时拉着我的手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

八、按课文填空。

1.地扫得( ),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 )。 2.桑娜脸色( ),神情激动。她( )的想:“他会说什么呢?” 3.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起来,同时有了几分( )。 4.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 )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 )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九、阅读并回答问题。

盲人心目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还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亮着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

16 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在黒夜里往往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1.有的还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

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表示后面还有一些人说的答案。

2.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

3.这位盲人为什么在晚上出门总是提着一盏灯笼?( )③ ① 为他人照亮夜路。 ② 怕别人撞到自己。

③ 既为他人照路,又不会被别人撞到。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③ ①要学习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②我们夜晚出门都应该打灯笼。 ③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十、作文

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情使你高兴,或使你自豪、痛心、委屈、气愤……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教案第三单元集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战争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八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