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老有所依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6: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养老金改革方向实质是将养老金与工资绑定,而工资其实是资本和工人力量较量的平衡点,是劳动力的价格,无关乎劳动力的价值。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大量的剩余价值被私人资本攫取,只有按工资计算的很少的资金返还给工人养老。这样下去,养老金迟早发不出来,财政要出台兜底。而中国财政真的能够兜底吗?

一、清华高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电视节目《七分之一》里建议退休金延迟到65岁领取,并声称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当被问及50岁退休65岁领取养老金,中间15年怎么办时,教授答轻松作答:“男的去养老院做园林义工,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啊做点编织,多好啊!”此语一出,惊动天下,全民热议,百度搜索“杨燕绥”三个字时,后面跟着的第一个提示搜索项竟然是“杨燕绥去死”,可见其建议触动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痛恨。国务院号召改革要触动“国内利益集团”,主流媒体也对所谓“国内利益集团”深恶痛绝,当所有人都不甚明了“国内利益集团”到底剑指何方的时候,清华的教授作出了极其漂亮的回答:“国内利益集团”竟是广大靠养老金养老的老百姓!

虽然大多数人高呼“杨燕绥去死”,但杨燕绥教授似乎依旧可以不必担心。毕竟清华教授触动的“国内利益集团”一不掌握国家机器,二不掌握社会资本,也就无法对其构成实质性人身危害:比如,通过行政系统高压将其解职,通过舆论系统高压将其搞臭,通过司法系统高压将其“莫须有”定罪等等。不过鉴于近期社会底层由于绝望而逐渐暴力化,杨燕绥教授的人身安全依旧值得担心。

二、养老金的质变

计划时代的国家养老,按照“国家统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只要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国企整体上不断发展,国家实力整体上不断增强,人民就不必担心自己的养老。因为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会回报到自身,国家实力与人民自己的命运是相连的。

计划时代的国家养老,本质上,人民养老金与国力绑定。

市场经济时代国家养老,分为事业单位养老和企业单位养老。近几年,事业单位养老的机制向企业单位渐渐看齐,企业单位养老机制基本成为我国养老的机制。我们就讨论企业单位的养老机制。

企业单位养老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筹资,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框架。它的基金来源由单位和个人缴费形成;企业缴费为工资总额20%左右,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8%左右。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也就是说,人民养老金按工资折算。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并强制缴费的制度,应当由国家信用来担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

市场时代的国家养老,本质上,人民养老金与企业发放的员工工资绑定。

我们知道,国力不等于GDP,因为国力还包括了GDP当中没有按市场折算的经济产出,也包括市场价值无法反应的国家战略意志、人民认同度、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等。即便假定国力按GDP来算,我们也发现,一年国内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也远远超出工人的工资部分。也就是说,当企业员工养老金从与国力绑定转向了与工人工资绑定的时候,国力与工人工资中间的那块巨大财富,就不翼而飞了。

其实并非不翼而飞,国内总产值-工人工资-折旧和税收,是地租、资本利息和企业家利润。计划经济时代,地租、资本利息和企业家利润这大块财富肯定要参与国民经济的建设,从而自然也参与到国民福利的支付当中来,最终返还到工人的养老金里面。而改革后的养老

金制度,只与工人工资相关。工资其实是资本和工人力量较量的平衡点,是劳动力的价格,无关乎劳动力的价值。资本可以将劳动力价格逼到工人生存和造反的双重底线,而劳动力价格之外的大量剩余价值,就完全与养老金的无关。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大量的剩余价值被私人资本攫取,而只有按工资计算的很少的资金返还给工人养老。工人被资本家攫取的天量剩余价值,尽由资本家挥霍,几乎完全没有参与到工人的福利当中。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没有政策来保证剩余价值适当地返还给工人,社会也没有相应的舆论给予贪婪的资本以道义上的谴责。

养老金从和国家实力绑定,改革为和工资绑定,实质是将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单边掠夺合情合法化。

相反,在对养老金问题的解读上,主流媒体和教授完全屏蔽私企和外企对中国财富掠夺的视角,为了转移民众对资本的憎恶,主流媒体和教授采取了两种卑劣的手段。

其一,大肆谴责事业单位的养老与企业单位养老之间的不公平,引导民众形成事业单位高福利养懒汉的印象,似乎事业单位员工的福利待遇一定要下降到企业单位员工的福利待遇水平方可解百姓之恨。这是挑起人民内部矛盾,挑动群众斗群众的走资派一贯手法。

其二,大肆谴责国企通过垄断获得了巨额利润,引导民众形成国企不干活却挣了大钱的印象,似乎国企不向全体人民分红、分股来承担全体人民的福利便不足解恨。这是要国企给私企、外企买单。

这里要说的是,国企真的没有承担全民的福利吗?国家财政的大头来自国企上缴的税收,而外资和私企在招商引资的风潮下、在各地政府三减五免的优惠政策下,实质上缴的税收占比极低。倘若国家把从国企那里缴上来的钱没有投放到人民福利里面,那要怪的就是财政政策,而非国企本身了。

三、从中国实践看养老金的“不翼而飞”

延迟退休实际上讲了好几年,包括最近“以房养老”引起的争议,围绕养老金能否发出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目前国内的养老金体系是靠年轻人投入的钱,去支付已经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是借新债还旧债。一切养老的实质是工作人口养活不工作的人口、年轻人养活老人。无论是社会养老,还是养老保险,或者是储蓄养老、以房养老等,实质都是工作人口养活不工作的人口。一方面,中国在2000年,65岁以上的人已经达到7%,从7%到14%,只需要25年,而一般发达国家则要经过近50年。这相当于让更少的工作人口去养活更多的不工作人口,对中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日本65岁人口达到7%的时候,人均GDP按美元计算是中国现在的2倍,因此,中国人口结构被称为“未富先老”。也就是说,人均GDP还很低,但老龄化程度已经大大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最后,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中国工作人口创造的价值里面,最大的一块,是以剩余价值的形式被地主、企业家、银行家攫取,并不参与到“养活不工作人口”当中来。

我们来看一下“借新债还旧债”,还的是哪些旧债。

最大一个旧债,现在正在享受退休工资的人们,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曾经在10多年前经历过“大下岗”风潮的那群人。他们曾经为国家为民族辛苦付出几十年,却一朝被扫地出门,仅领取几千元上万元的“安置费”。可是,我们应当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当年他们艰苦卓绝建设的企业真的不盈利吗?非也。那些改制的、转制的企业,那些被私人收购的企业中,有多少一旦变国营为私营后,不是让老板和外国资本们赚了个盆满钵满?那些显身的隐身的亿万富豪中有多少人的第一桶金不是来自于国企改制?国有资产故意做低价格贱卖私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流失的不仅仅是国有资产,当然还包括这些工人应得的收益和付出的血汗,这其中就包括他们退休养老应拿的退休工资。但是,他们的退休工资被当时“甩包

袱”的口号给掩盖了,被区区几千元“安置费”给打发了。现在,他们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的退休工资从哪里来?从社保资金账户里出,从那些缴纳了养老金的人身上抽取,从国人缴纳的税费里调用。但是!他们原本就理应获得的合法养老金,却在十几年前被人大方的在国企改制中送给了私人老板和外国资本!谁之过!

谁之过?我真心不问了,那真是“一段荒唐事,满眼辛酸泪”。3000万工人大下岗,好一个轰轰烈烈的局面,近亿人家庭生活困顿,怎一个凄凄惨惨的场景。却造就中国几百个亿万富豪,开创了招商引资的大好花花世界,连世界福布斯富豪榜也登陆中国来凑热闹。而这一切,却是建立在当初被叫做“包袱”两个字的那3000万工人的养老退休资金之上。第二块旧债,是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50岁以上的农民工只占15.1%,但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曾逐年下降,由 2008年的 70%下降到 2012年的59.3%,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7.3岁,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人数高达3965万,即将突破4000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比率却很低,例如在农民工聚集的广东省,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以来,到现在拿到退休金的农民工仅800多人,相对2600万在粤农民工的庞大数量,发人深思。截至2012年9月,全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比重仅为 17.8%(按全国农民工总数 2.5亿人计算)。此前,因欠薪、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等相关农民工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而农民工的养老问题经常被忽视。随着农民工年龄的递增,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凸显,而且随着“退休”农民工的激增,30年来农民工福利不完善累积的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谁来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

目前,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率过高,按照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按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确定,单位缴费比例为 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8%,由所在单位从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并全部计入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国家早已出台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政策规定,农民工完全可以自行参保,只要连续缴费满15年,方可在退休后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他们很少有精力去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即使有参保意识,社保所强调的连续性、稳定性也会成为他们的大难题。对于农民工而言,从每月微薄的收入中再拿出一部分钱用于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在他们看来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等到他们年老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时候,领取的养老保险金也是相对微薄的,因为难以抵御数十年的物价上涨,不能起到真正的养老作用,因此养老保险缴存率不高,这就给第一代农民工今后的养老保障带来一系列问题。

由此,我们看到,当国内外资本攫取了中国的天量财富--四十年国企老工人创造的财富和二十年农民工创造的财富之后,它们还留下什么给共和国的功臣老人们养老?当张维迎为其靓女先嫁论洋洋得意、林毅夫为其比较优势论唾沫横飞时,西方亮了,国内的买办资本、依附型资本也亮了,留下一堆烂摊子,政府就慢慢兜底吧。

四、政府能否兜底?

从根本上讲,在所有制定了之后,政府通过再分配制度来保证国民的福利,解决国民的经济不公平,是行不通的。所有制是决定收入分配的根本因素。归根到底,是所有制决定收入分配关系。如果私营经济成为了“主体”,生产性财富的分配出现了高度的两极分化,宪法确定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性经济制度遭到瓦解,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只会加剧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外资和私企攫取了巨额利润,留给政府的可支配税收有限,用这有限的税收去提供极其有限的福利,缓和工人被资本压迫到生存和造反双重底线引发的社会矛盾,十分困难。

第二,以私有制为主体、通过私企、外资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下,政府的财政政策

能否倾向底层民众,要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至少从今天中国财政在教育、医疗的投入比重可以看出,政府的财政政策并不倾向民生。当财政要负担补贴外资、补贴私企、补贴公务员的头号重要责任的前提下,越来越庞大的养老支出只能将政府逼向负债一条路。两极分化-高福利-债务-危机的西方模式浮出水面。

广泛的国际经验也已经说明,在私有制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下,依靠再分配确实解决不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欧、美和那些转轨国家的“殷鉴不远”。养老制度朝着欧美的方向改革,能否走通?

回顾美国的经验是有益的。美国的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法定支出占55.3%(社保、医保、医疗险、失业);政府自主支配支出占39%(国防、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净利息支出占比6%。美国政府财政支出第一是用于社会福利,随着未来美国社会老龄化的来临,社会福利开支将继续高升。美国为什么可以支付高昂的社会福利,其背后是两个重要的制度安排:

A、7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球化和“里根革命”,将美国从一个橄榄型社会变成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为了保证了美国社会基本的政治稳定,缓和阶级矛盾,美国财政坚决透支坚决负债,使得能够支出极高的社会福利,美国有超过5,400万民众在接受社保福利基金,平均每月1,076美元。这还因为美国普通士兵主要是出身美国下层社会,如果美国内乱,美国军队必然内乱,美国军事霸权也将完结。美国不单通过财政的安排,还通过金融界不断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让美国人民能够以非常低的门槛借贷买房、借贷消费。

B、美国维持高额军费,通过对外战争,稳定美国军事霸权,控制世界资源和市场,打击不听话的世界独立政权,在美元不断滥发的情况下稳定美元的霸权地位。也就是说,美元虽然超发,但是有美国军事霸权做后盾,其他国家不得不将美元继续作为世界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这样就逼着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继续购买将不断缩水的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流到世界的美元回流美国的资本市场,推高美国的资产价格。美国政府不断扩大债务,美国的资本市场投机盛行。

即便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制度安排,美国最终还是引爆了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发生时,美欧银行的有毒资产数额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这说明其直接来源是金融投机赌博坏债,只有高杠杆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投机才能远远超过国民经济规模。其实,由全球化带来的美国国内生产过剩早就潜伏,而以生产过剩--需求不足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早就潜伏。美国不断推出金融衍生产品兴风作浪,不过是为了通过转移金融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来延续繁荣,延迟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同时,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规模。谈论次贷危机原因时有意不提大规模设置次贷债务陷阱骗局的华尔街,特别是不提华尔街通过金融创新制造的巨额次贷金融衍生品的危害,却将责任说成是美国受次贷骗局之害的无辜民众无节制借贷购房造成的,甚至说成是大量借钱给美国的中国民众储蓄率过高造成的,这完全是黑白颠倒。

私有制主导的经济发展必将通向的“过剩”—“透支”规律无法阻挡,美国政府主权债务远远超过了美国政府两百多年主权债务的增长数额,美国舆论却误导指责这一切都是由于高社会福利,于是广大民众在危机爆发后不仅承受了收入下降、缩衣节食的苦难,还要承担政府挽救金融财团投机赌债浪费的巨额救市资金,政府主权债务的迅速膨胀让未来几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西方金融垄断资本还将操纵媒体制造舆论作为配合金融战争的重要手段,将造成主权债务危机的责任归咎于社会福利保障,为进一步削减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并剥夺民众经过长期斗争赢得的权益进行舆论铺垫,某些中国媒体和学者受西方媒体误导不明真相也纷纷附和,中国某些地方还尝试效仿西方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错误改革。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正通过无节制的债务膨胀和滥发美元,发动金融战争掠夺全世界财富并将危机损失转嫁给各国民众。

美国有世界军事霸权,金融霸权,有中国、日本等许多国家为其买单,仍旧无法避免地走向危机,仍旧无法避免最终要裁剪社会福利,是其资本主义道路本身决定的。而我国养老制度试图复制美国模式,会通向怎样的下场?

从今后来讲,养老金出现问题。我们都靠财政,财政很简单,政府两手,一手收税,一手印钞票,财政把我们企业和年轻人的税费率还得提高,如果年轻人认为现在高得不得了,将来还得提高,或者不能提高了,政府就剩下印钞票,就通货膨胀了,通货膨胀就会覆盖所有的人。大家生活成本都提高了。

还有什么高招?

卖国企?

卖外汇?

——“‘不透支,吾必死’;‘透支了,吾亦死’。换言之,‘玩是死,不玩死得更快’。这就是‘好的市场经济’内生的悲剧之所在。”

今天,我把我的预言再做一个发挥:“借债是死,不借债也是死;高福利是死,没有高福利死得更快”。这就是债务危机背后隐藏的真实逻辑。这个逻辑可以展示如下: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美国政府不得不让穷人负债过“好日子”,结果搞出了一个次贷危机。

——为了掩盖两极分化,欧洲政府不得不向国外借债让穷人过“好日子”,结果搞出了一个主权债务危机。

——现在怎么办?只好“增税减薪”、“削减福利”,勒紧裤腰带,结果又把“99%”的人逼上了街头。

中国这样走下去,倒应了主流经济学家的一句话,“西方的今天就是中国明天”。

五、中国养老的出路在哪里?

回归人民养老与国力绑定的模式,放弃将人民养老与工资绑定的模式,这其实是两条道路的争论。养老与国力绑定,需要公有制为主体;养老与工资绑定,则适合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

回归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工厂职工的养老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人一生创造的价值不被少数人攫取,养老金的来源则无穷无尽。工人的养老与国力绑定,国家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与工人命运息息相关,工人会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热情和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大锅饭养的其实是效率很高、竞争力很强的企业,这已经为毛时代的国企和日本的企业中无数例子所证明。当然,企业的发展不单要靠企业所有员工的努力奋斗,这属于企业发展的内因,不能其决定性作用,还需要有好的产品价格实现环境,即好的外因。这就需要我们国家退出WTO,采取贸易保护,扶植我国的民族品牌。这样,工人的奋斗有了依归,企业的奋斗也能够使自身不断壮大,这一切成果,最后都回归哺育所有为之奋斗的人民。

而农村的养老,也是以集体的方式来保证。首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国家要将过分集中于城市的医疗、教育资源投放到农村,使农村能够以集体比如人民公社的方式获得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城市也向农村提供廉价的重机械或者消费品;其次,土地公有,人民公社集体承担社员养老。

这样的中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走的是自己的光明大道,又何必去向西方求那必败之经来祸国殃民呢?

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观后感

老有所依演员表

《老有所依》读书笔记

观《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读书笔记

《老有所依》观后感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老有所依电视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