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1: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会认“畔、御、侯”三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隔、数”七个字。 教学重难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春天景象。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诗人之情感。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留恋”、“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出示多媒体课件)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出示多媒体课件)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巩县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这些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尊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即“小李杜”的区别,杜甫和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成为“老杜”。

761年,诗人杜甫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二、学习古诗

1、解读诗题。

我们一起朗读题目(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指明回答,师适时补充。(出示课件) 江畔:江边。

独步:独自一人散步。 寻花:赏花。

一个人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朗读理解。

(1)板书生字:蹊莺啼

(2)指明读读这首诗,师纠正发音,注意节奏。 (3)齐读。

(4)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蹊:小路。

留恋: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

恰恰: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

3、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了什么景物? 板书:花、蝶、莺。

4、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下面句式说一说。

啊, ____真___啊!你看,_____________。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得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白的似雪,红的似火,黄的似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和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5、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句也非常优美,那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生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师适当鼓励、指点、评价。 师逐句出示全诗的主要内容。

6、师带领学生赏析全诗。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溪”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的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恋”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恋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7、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怎样的景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说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诗中说花不只多,而且美,作者为什么还要“独自寻”呢?只要一出门,不就看到了这些花吗? (出示“背景资料”的投影)

生: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像诗中所写的景象少见的,所以作者要寻找。

生:历经战争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需要找到一种抚慰,所以就独自出门去赏花了。 师:说得很好!那俺们来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喜悦,读出作者淡淡的哀愁吧! 生:(读)

五、总结全诗。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诗流连忘返的彩蝶,他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感受到的由衷快乐跃然纸上。

全诗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背诵古诗注释,明白古诗大意及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古诗《寒食》、《泊船瓜洲》。 教具准备: 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解题,学习古诗《寒食》。 解题: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年寒食节长安城是什么样。 出示生字。御、暮、侯。

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简介作者。 韩翃(hóng),(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指导学习前两句。

(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逐字解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都长安。

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御,古代和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为“御”。按照当时的习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3)学生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师评价总结。

5、指导学习后两句。

(1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逐字解释。

汉宫:汉朝宫廷。这里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天下禁止生火,但权贵宠臣可以得到皇帝的恩赐而点蜡烛。 五侯:原指东汉时的五个大官。这里泛指王侯贵族。 (3)总结诗句意思。

6、师带领学生赏析全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7、师:刚才我们说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总结中心: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诗人描绘寒食节景象,由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8、知识拓展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贵显赫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学习《泊船瓜洲》。

出示古诗,学生试读,注意字音。 释题。

泊船:停船靠岸。

瓜洲:一地点名,在长江北岸。 简介作者。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再读古诗,注意节奏。

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写作背景。 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数重:几层。 绿:吹绿了。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写作背景:诗人乘船路过瓜州,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诗。 学习前两句古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学生讨论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明回答,师总结。

诗意:京口和瓜洲就在这一水相隔之间,回首钟山也只相距几重青山。

第一句写作者远远望去的景象,京口与瓜洲仅一江之隔,第二句写他的家乡只几重青山,写出他归心似箭,那从哪几个字词中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学生自主讨论,小组推选学生回答。 师点评总结。

“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写出家乡近却回不得,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后两句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意: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这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点出时间已是春天,“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体会用字的精妙。

师: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那同学们说说“绿”字好在哪里呢?

生: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 生: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 生:绿更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生: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诗的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钟山,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联系拓展。

说说我们见过的“诗中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古诗、理解这两首诗的含义。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S版下册15古诗三首(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_语文S版word文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古诗三首 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学设计 21、古诗三首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