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对照检查材料

四气对照检查材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5 08:37:57 来源:对照检查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四风四气”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四风四气”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XXXX”的总要求,通过认真对照检查和分析评议,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也更增强了我改进不足、改进作风、提高修养的动力。

一、存在的问题

有时不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环境,不动脑筋,照本宣科,主抓学生工作时,只注重到课率、违纪情况,图省事,不仔细剖析深层次的原因,很多时候都是任由其自由成长,没有发挥出领导的引领、监督作用。有时作风不扎实,不是每项工作都能先深入基层调研,底数不清、基层学生情况不明。主抓德育工作时,只图场面大、热闹;只图开展活动的轰轰烈烈,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品德差的学生关注太少。出现问题才着手解决,没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工作不尽职。

在家上网玩游戏麻痹自己。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正经的有意义的学习工作上,愧对了领导多年对自己的培养,现在非常后悔。有时组织观念稍显淡薄,说话易冲动,不谨慎。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习惯于老一套、旧框框,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动力不足;休息时间有时朋友同学在一起请客吃饭,虽然是私款消费,但也颓废了精神,浪费了金钱和时间,今后一定改正,把更多的业余时间用到读书学习上,积极上进,活到老学到老。

通过四风的学习对照排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原来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才明白,多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头棒喝,才使自己清醒过来,否则继续放纵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平时疏于学习。总认为,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干好,其他学习都无关紧要,殊不知,学习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深入地、系统地、全面地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有时,对于自己所学的东西,也没有认真去深入消化,吸收,也就不能很好地做到把自己所学贯彻到实践中去,落实到行动上来。加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于学习制度坚持不够,致使学习收效不佳。

思维局限,进取意识不够强。认为工作上过得去就行,不求冒尖,但求稳而不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没给自己树立起跨越的高标杆,让自己朝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反而缺乏向更高目标追求和奋斗的激情与勇气。

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宗旨观念有所淡化。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开拓进取,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今后我不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还要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虚心好学,深入钻研。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力争早日成为一名优秀、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要继续对得起领导和同事的信任,要继续怀有一颗热忱、真诚的心。在此基础上,多总结,多学习,继续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总之,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推荐第2篇:领导班子四风四气对照检查材料

领导班子2017年四风四气对照检查材料

近年来,区委组织部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保障,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也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与区委的要求相比,与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期盼相比,与加强和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相比,仍存有很多问题。

从部机关整体工作看:干部工作方面,对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政绩的甄别研判缺少十分有效的办法;干部管理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倾向,极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作风方面存在问题;人才工作方面,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还缺乏比较优势,市场配置和用人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应对复杂矛盾的能力还不够强,党员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自身建设方面,组织工作深入一线还不够,组织工作的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部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自身看:在形式主义方面,有的自觉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不够扎实,满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上级精神学得不透、对组工业务钻研不深;有的在工作上虚,效率不高,落实不力,推动缓慢;有的在落实上空,抓工作一阵风、急功近利,缺乏一以贯之抓到底的精神。在官僚主义方面,有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主观片面,靠想当然办事;有的对基层要求解决的问题这不行,那不行,看起来很讲原则,实质上是怕担责;有的调查研究不深入,下基层走马观花,对基层真实情况了解掌握不够,没有真正接“地气”。在享乐主义方面,有的优越感强,认为到组织部门就进了“保险箱”,凳子没做热就想着升迁提拔;有的缺乏吃苦精神,工作上“拣轻松”,学习上“吃老本”,不善于自加压力、超越自我;有的精神懈怠、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干工作拈轻怕重。在奢靡之风方面,有的不能把中央精神完全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之中,有时想打擦边球、搞变通;有的严守公务接待标准有差距,有时存在超规格超标准现象;有的廉洁自律有差距,有时在一些小节上从严要求还不够。

查摆出的以上这些问题还是初步的,活动中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深入查找剖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对组织部门自身问题来一次彻底排查与检修,彻底破解阻碍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组织部门自身职责。

领导班子2017年四风四气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中央提出的作风方面的22种具体表现、省委提出的9个方面的问题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的5个方面的差距,认真查摆,深入分析,现将查找出的我局“四风”方面的主要表现及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形式主义方面

1.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一些同志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表面化、不深入。个别同志往往只注重自己岗位涉及的知识的学习,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缺乏系统、全面的学习。个别同志对中央、省、市、县委的中心工作了解得不深不透,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个别干部自我满足,凭经验办事,很少深入学习。有的学用不统

一、思考不深入,学习、工作“两张皮”现象还比较严重。

整改措施:强化学习的系统性。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既要学习安监业务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也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强化学习督查检查。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抽查一次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对学习不深入、走过场的党员干部限期补课;强化学习交流。通过集中学习、交流,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先学带后学、忧学带差学、勤学带懒学;开展竟赛。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办公室组织一次“群众路线知识竞赛活动”,增强学习的情趣。

2.文风会风转变不够到位。中央“八项规定”、省“十项规定”和市县“九项规定”出台后,会议、文件有所减少,但会议多、文件多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一旦某个领域、行业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下发、转发的文件较多、层层召开的会议较多,忙于会议、参加会议的“会议干部”多。

整改措施:坚持本单位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多个会议合并开,开短会,开小会,控制参会人数;不该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少发纸质文件,尽可能通过党政网等网络发文,提高发文质量。

3.工作检查不细致。一些干部执法检查表面化、简单化,深入解剖不够,重软件轻现场,重检查轻督查,对安全隐患检查缺少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的劲头。有时对问题通报不深、不透,肯定成绩过多,要害问题点得少。暴露出执法检查不细致,或者工作系统性不够,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和见微知著的敏感性。

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认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落实跟踪督查、限期整改责任,坚持隐患未消除或整改不彻底坚决不准生产的原则。

4.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干部坐在机关多,深入一线少。有的干部不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也缺少深入的分析和解剖。有的干部习惯到交通方便、条件较好的地方调研,偏远、困难的地方去的较少。有的干部喜欢在安全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抓典型、出经验,对安全生产矛盾多、基础差的地方关注不够,出了事故约谈和警示通报较多,指导服务工作还做得不够。一些干部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现象关注得多,深入分析、“解剖麻雀”较少,特别是对事故多发的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等行业和领域,研究得不深不透,缺乏管用、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整改措施: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党员干部联系企业活动,定期深入企业调研,分析解决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定期深入联系村调查了解村情况、民情,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分析、通报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制定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要解决事故隐患突出、事故多发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

5.执法不够严格。有的干部对企业尤其是县内有影响的重点企业执法不够严格,安全监管碍于情面,怕伤感情,日常检查流于形式,对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重视不够,查处不严,督促整改不及时,导致一些企业忽视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养成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坏习惯,致使一些安全违章习惯化、安全隐患常态化。

整改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实行监管监察分离,行政处罚公开网上运行,公开执法,公正执法,维护法律尊严。

形式主义的表现,从根本上说,是我们没有把好求真务实的“总开关”,在抓学习上还做得不够,在督学、促学方面缺乏刚性约束,在励学、奖学方面缺乏保障措施;在抓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在素质培养、能力提升、作风养成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没有很好地把握全县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安全生产工作还停留在被上级的检查推着走、被领导的批示赶着走、被安全生产事故牵着走的被动层面。

二、官僚主义方面

6.服务意识不够。个别同志不愿同基层群众、企业打交道,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去检查指导安全工作,不愿意面对面听取基层一线的安全生产诉求;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还不够强。对基层单位注重指标考核,指导、服务不够,抓安全基础工作的力度不够;执法与服务的结合度不高,偏重于“以罚代法”,以管理代服务,帮助企业查问题、想办法、找出路不够;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要求落实还不到位。

整改措施: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真正树立走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情感动群众,用真干取信群众;建立落实干部下访制度,坚持党员干部一月一次到企业、到挂联村、到贫困户调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群众服务;在服务群众方面,要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7.缺乏担当意识。当前生产安全事故倒查追责处罚严厉,尽职免责缺乏有效保障,致使一些干部“怕”字当头,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萌生退意,不愿意深入安全风险很大的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一线和工艺流程复杂的生产车间一线监察执法,担心受到牵连,安全检查绕道走,回避主要矛盾。

整改措施:教育监管人员认真履职尽责,安全检查做到 “细”、“准”、“实”、“严”,坚持隐患排查不留死角,隐患整改不留尾欠,实现隐患排查整改“闭合”式管理;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干部的同时,也要切实保护干部公正执法的积极性。

8.工作创新不够。工作中习惯于简单的行政命令、常规的检查方法,难以应对企业逃避监管的手段变化,存在为执法而执法、为检查而检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防范事故的措施不多、工作基础不够扎实。

整改措施:制定现场检查工作方案,强化检查的针对性,保证检查的效果;严格执行经政府批准的检查计划,不盲目、随意开展执法检查。

官僚主义的表现,从根本上说,是我们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生命至上”的理念树立的还不够牢固;“事故多发”论以及“安全工作是苦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全工作是难事,工作完全靠运气”等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还存在于一些干部的头脑中,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还不够强。

三、享乐主义方面

9.工作激情有所减退。安全生产领域经常处于事故易发高发状态,许多安全监管监察干部经常与事故打交道,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很少到系统外轮岗交流和多岗锻炼,大多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有时候还要被追究责任,致使工作激情减退,个别同志甚至消沉倦怠、不思进取。还有一些干部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对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够,缺乏勇担重任的主动性,畏难情绪较大,工作状态不佳。

整改措施:进一步教育培养安监干部职工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增强做好安全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光荣感。

10.吃苦精神不够。一些干部不愿到生产一线与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感受隐患的致命威胁;有的干部不愿意到边远、艰苦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工作,不愿意下矿井了解实情,即使下井或到生产一线,也没有作深入细致的解剖,怕艰苦、图安逸,以至于检查一遍又一遍,还是发现不了隐患和问题。

整改措施:教育干部职工经常深入一线、深入企业、深入井下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享乐主义的表现,从根本上说,是我们抓艰苦奋斗的教育不够,对“两个务必”的要求落实不严,没有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政治觉悟、精神境界和思想作风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意识还不强。

四、奢靡之风方面

11.不廉洁行为仍然治而不绝。一直以来,我局狠抓反腐倡廉工作,经常敲警钟。但是,个别干部还是存在拜金主义思想,“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落实不够好。

整改措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省“十项”市县“九项”规定,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

12.公务接待、出差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还不够规范严格。一些干部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企业仍然存在超标准接待现象。车辆管理上在充分保障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需要方面还做得不够好,车辆使用办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机关勤俭节约、节能减排的氛围不浓,水、电、油、纸张等方面的浪费较大。

整改措施:干部到基层、到企业检查只吃工作餐,支付生活费;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若干规定。

奢靡之风的表现,从根本上说,是我们抓廉洁从政的制度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公务管理、公费接待、“三公”经费支出、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等方面还缺乏严密的制度制约。

我们一定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深入查找“四风”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为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

推荐第3篇:四风四气隐身变异对照检查材料

四风四气隐身变异对照检查材料

当前,四风问题有诸多典型表现,危害更大、影响更坏,治理也更加艰难,必须以超常举措,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深挖细查,抓常抓长,坚决查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风四气隐身变异对照检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四风四气隐身变异对照检查材料1

市委纪检结合查处的四风问题典型案例和数据,深入分析了当前四风问题特别是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治理之策。

当前隐形四风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在收送节礼方面,出现更为隐蔽的送礼神器,比如,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利用微信红包、物流快递、支付宝转账、电子充值点券等方式收送礼金、礼品等。在公款吃喝方面,有的转移到企业食堂或个人家中,开销让下属企事业单位或服务管理对象买单,有的村(社)表面上是零招待,却把账转移到项目工程或在专项资金中报销。在违规配备使用公车方面,有的用套牌或假车牌隐藏公车身份,公务用公牌,私用换私牌或不挂牌。

剖析隐形四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思想认识不高。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特权思想比较严重,没有认识到党员干部应比一般公民有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认为地方经济条件好了,自己应该多一些安逸、多一些享受。有的认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只是一阵风,正风肃纪只是查处极少数,而且自己行为隐蔽,不会被查到,存在侥幸心理。

经费管理不严。有的重要部门、

重点岗位公务资源管理和三公经费支出不公开、不透明,特别是与隐形四风联系紧密的公务资源管理和三公经费支出,不少单位公开程度仍然不足。有关监督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加之目前机关财务预算科目繁多、项目资金来源多元,接待费用、日常支出、项目经费核销多头,使有的三公经费即使公开,也是藏头去尾、若明若暗,群众看不懂、摸不透。

制度建设落后。相关制度建设不细化不具体、不系统不配套或落实不力。一是上级有规定,各级不细化,比如中央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省委、市委都出台了《实施细则》,而有的县(市、区)就没有再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二是过去有规定,随着形势的发展,已不适应要求,起不到制约监督作用,却未及时修订。三是有的虽然有了一些制度规定,但尚未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制度链、制度网,难以发挥整体作用。四是有些人明明知道有制

度规定,却想方设法钻制度的空子,导致破窗效应。

人情文化影响。有的地方之所以四风问题禁而不绝,与这些地方的社会文化、传统习俗密不可分。最主要的有三种:一是人情文化,越到基层,办事越讲人情,请客送礼的风气越盛行。二是圈子文化,不少地方讲究小圈子,有的联系紧密、频繁吃喝聚会。三是随大流文化,不少人习惯于跟风走、随大流,认为社会大环境就是那样,有人这么干,他也跟着干。

治理隐形四风的对策

纠正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以抓常、抓细、抓长的韧劲,创新监督执纪方法,持之以恒,努力构建不敢、不能、不想的有效机制。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层层压实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作风建设主抓直管机制,推动主要领导和班子

成员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健全完善定期分析、廉情抄告、廉政约谈等机制制度,定期分析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个别约谈、打招呼、写检查等方式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

二是坚持以案施教,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深入开展个案剖析和条规解读,进一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紧盯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和违规公款吃喝等当前最为突出的四风问题,紧盯工程建设、行政审批、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领域,企事业单位和镇(街道)、村(社区)等重点对象,紧盯元旦、春节、端午、五

一、中秋、国庆假期等重要节点,加强检查,坚决落实一案双查制度,严格实施问责。

三是坚持对症下药,创新监督执纪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和部门联合检查、信息共享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提高甄别隐

形四风问题线索的能力。发挥派驻机构的作用,着力打造查纠四风问题前哨站。推进四风问题案例库建设,提高定性量纪准确度。创新处理通报机制,建立健全分类处理、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四风问题,坚持抓早抓小,灵活运用约谈函询、警示诫勉等措施。对禁而不绝的四风问题,坚持露头就打,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坚持现形就抓,层层剥开四风隐身衣。

四是坚持群众参与,合力推进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一起转。加大反四风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纠正隐形四风问题。拓展群众监督渠道,推动乡镇(街道)打造高效、便捷、畅通的举报平台,完善快查快纠四风问题工作机制。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好德治礼序、乡规民约、家规家训的教化作用,积极培育社会新风,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

社风。

四风四气隐身变异对照检查材料2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61起1246人,给予党政纪处分906人,其中地厅级6人,县处级48人。通过常抓不懈的努力,四风问题虽然表面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花样翻新,有的地方、单位仍然存在不少的四风问题,一些四风问题出现新变种,穿上了隐形衣,给监督查处带来一定难度,亟待研究解决。

一、四风问题隐身衣的主要表现

(一)公款吃喝玩隐身。一是转换场所,掩人耳目。公款吃喝由高档豪华饭店转移到单位内部食堂、培训中心或者私人订制的一桌饭、农家乐甚至个人家中,家庭式会所悄然出现。二是转嫁接待,官商不清。一些领导干部经常出入或利用私营企业内部接待场所安排宴请,一些私营企业老板在其办公楼内设隐秘的豪华餐厅投其所好。组织者以没

有动用公款而无所顾忌,参与者以私人聚会而心安理得,私营企业老板也因能为领导服务而乐此不疲,群众称其为不吃公款吃老板,其背后隐藏着官商利益交换的污垢。三是转移支出,移花接木。有的将餐费开成办公用品、会议费、差旅费等,想方设法报销;有的化整为零,分批次报销超标准接待费用;有的阶段性合并结账,刻意模糊接待明细清单。

(二)公车私用有变种。当前,领导干部用车出现一些新的苗头性问题,并将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而凸显。一是私车公养。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以使用私车办公事为由,将私家车的加油费、过路费、维修费、审验费等,都挂在单位公车账上,开私家车、烧公家油。二是占用车辆。有的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后,占用或长期借用尚未实行公车改革的下属企事业单位或私营企业的车辆;有的单位将车挂靠在非监管单位甚至私人名下,逃避监督;有的长期租用社会车辆,规避定编。

(三)违规送礼新利器。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网购礼品等成为送礼的利器用公款送红包基本得到遏制,但收受私营企业主和个人红包礼金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单位集体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财物,并分发给有关人员。

(四)巧立名目发福利。有的在工作中,继续执行与国家有关政策相抵触的奖励政策,巧立名目滥发补贴。有的利用节假日安排多人值班大发加班费、以虚报出差天数多领出差补助等形式套取国家资金。

(五)变相公款旅游起。公然动用公款旅游的少了,但是,以学习、培训、招商等名义外出考察,期间到景点观光或擅自改道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有的干部接受管理服务对象邀请,安排其本人及其亲属出游,十分隐蔽,给监督执纪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六)奢靡之风换新瓶。如媒体曝出的用矿泉水瓶装茅台,用白沙烟盒子装中华,如此针对上级政策的下级对策

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如在天津市医药集团原董事长张建津严重违纪案件通报中就曝出了将茅台酒装进矿泉水瓶子的违规吃喝隐身术。

二、产生四风问题隐身衣的原因

四风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随着各类先进的抗生素的应用,细菌和病毒也在通过不断的变异来对抗和适应。四风能穿上隐身衣,关键不在于衣的隐身功能强大,而在于有敢于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守不住底线、耐不住寂寞的干部。另一方面,甚至是制度的笼子编得还不牢靠,执行的不严、不力,令四风有空子可钻,给了一些干部挖空心思搞周旋的机会

一是思想认识模糊。由于长期陋习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一些不良心态,有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误以为纠治四风节奏放缓、力度减弱、处理放松,风头已过伺机伸手;有的侥幸心理严重,自以为手法巧妙、行为隐蔽,不会被发现;有的上有政策下有

对策,执行上搞变通、打擦边球;还有的置三令五申而不顾,仍然不收敛、不收手,我行我素、顶风违纪。

二是群众监督不够。从目前来看,群众对干部作风方面监督作用发挥还不够,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的认为容易遭到打击报复,风险过大,不敢监督;有的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就事不关己、明哲保身,不愿监督;有的不了解监督举报的渠道和方式,不熟悉作风建设的纪律政策,不知道如何监督。

三是担当精神欠缺。有的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人、伤和气,工作被动应付,对落实牵头工作不主动、推进不深入,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执纪监督上缺乏责任担当;有的怕揭短亮丑,爱惜羽毛,对违纪问题遮着掩着;有的认为四风问题是小节,查处压力大、干扰多,处理上失之于宽、软、松。

三、治理四风隐身衣问题对策

四风问题由来已久,积弊日深、

为祸甚烈,干部反感、群众痛恨,堪称党的肌体上的一大毒瘤、一大顽疾。摘除毒瘤、治愈顽疾,彻底祛除四风顽疾,既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寄希望于一场战役就能连根拔除,也不可妄自菲薄,缺乏信心和毅力,以致于前功尽弃、有负所望,而是应充分发挥主动性,从思想上、行动上和制度上多添一些主动因素,让四风问题不再堂而皇之地公开出现,并且能够揭开四风问题的隐身衣,让其无所遁形,即便转战地下,依旧被挖地三尺,从根本上消除其生存的土壤。

常结钢丝绳,扎紧制度笼。制度从严,要让反对四风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还是要依靠良好的制度。由于当前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导致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出现。因此,要与时俱进加强相关制度研究,不断建立完善制度,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四风问题从本质上进行防范,让制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直接针对问题,直接指向责任人,具体细致,具有

可操作性,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密更严更结实,制度规定越细,四风隐身钻空子的余地越小;制度执行越严,敢于以身试法者越少。让刚性的制度成为刹住奢靡之风的釜底抽薪之举,涤荡干净灰尘,洗涤干净内心灵魂,渗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让披着隐身衣的四风无处可藏。

常念紧箍咒,套牢金箍圈。教育从严,释放违纪必究的信号。一方面通过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服务意识等主题教育提高党员干部个人修养,促使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价值观,拥有崇高的道德追求,从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另一方面通过党纪国法学习和重大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让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腐败给自身及家庭带来的政治前途风险、经济利益风险、人身自由风险,从而严于律己不跨越法律红线。

常用监控器,揭穿现原形。监督从严,依法加强党务、政务、财务、三

公经费公开,对四风问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监督检查,启动多面的监控器,隐身衣就会失效,歪风就会露马脚。拓宽群众参与的信息交流、问题举报平台,推进网络反腐,不断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由纪检、媒体、公众、网民等组成的监督体系,发动全社会力量对党员干部四风问题进行监督,促进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更好地整合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揭露隐藏的四风问题,那些还在顶风作案、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贪官污吏,才会不断现形。

常动手术刀,真正零容忍。惩处从严,四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也是从严治党必须祛除的毒素,对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更要勇敢地拿起解决问题的手术刀,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对那些敢闯红线、敢触高压线的害群之马,下猛药出重拳,按规定严惩到位,不因领导意志、私人因素使责任人减轻、

逃避处罚,使违纪行为兑现相应的违纪成本,使党员干部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且曝光示众,让那些持观望、侥幸态度者心生畏惧、望而却步。

常吹四季风,打好持久战。坚持从严,面对已经解决的四风问题,要在巩固中坚持,在坚持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可能一劳永逸,解决四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四风的顽固性、隐蔽性和反复性众所周知,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甚至会更加隐蔽。因此,抓作风建设这项工作,绝对不是刮一阵风、抓一阵子,而是常吹四季风,常吹常新,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根治四风既要着力纠正面上的问题,又要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抑制,还要划红线、标雷区、设高压线,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置身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远离各种病毒的侵袭,让披着隐身衣的四风没有出头之日和兴风作浪之时。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是行

动的先导,思想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对于四风问题,要让党员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清醒认识四风问题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行动上去严守纪律和规矩,切勿心存侥幸,以身试纪。

推荐第4篇:(陆彦红)关于四风四气对照检查材料

关于四风四气对照检查材料

陆彦红

按照沙区地税局党总支的具体要求,我个人在近期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几点认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等课程,,我对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和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深刻剖析,尤其检查了自己工作、学习、生活方面,对照‚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找到了差距,认识到了不足,并确定了整改措施。

一、对照“四风”方面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学习流于形式。虽然也能按要求开展学习,但学习内容不全面、不深入,缺乏针对性,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的系统性不强。

2、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思路不宽、不活,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只安于表面,认为以往的经验就是对的,就是正确的,认为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对一些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满足于完成任务,没有认真了解调查研究是否理解透了工作的内容和要点,没有认真研究工作内容不同方面的区别,以及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二)官僚主义方面 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

虽然一直秉承着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但也存在着安于现状,防微杜渐意识不强的现象。尤其在个人生活中,发扬优良传统不足,防享乐奢靡之坝不牢,大手大脚花钱,还经常成为‚月光族‛,虽然有收入较低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懂‚节流‛,缺乏节约意识,必须引起警惕!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面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出现一些认识模糊,政治上的定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工作上主动性还不够强,不能时时刻刻保持充满斗志、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没有很好的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有效促进和创新自身的工作,没有在思想的深处自觉形成“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意识,从而在行动上表现为行动较慢、态度模糊、认识不清。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长期受到父母关爱维护,因此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了些,艰苦奋斗的意识弱了些。参加工作以来,领导和同事们在工作生活多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自己,使得自我要求一定程度上有所放松,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工作和生活中艰苦奋斗的意识有待加强。

三、对照检查今后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记录学习笔记,撰写思想汇报。

在自身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中多为领导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严格按照领导的要求和同事们的期许,脚踏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浅薄的认识和自我剖析,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推荐第5篇:四气五味

四气五味

四气五味,中药的性质和滋味。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编辑本段]四气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

1.四气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关系 研究观察一些热症和寒症病人植物神经机能状态发现,热症病人的植物神经系统均有交感活动增强的表现,同时尿中儿茶酚的排出量明显增加;寒症病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均表现为交感活动不足,尿中儿茶酚胺量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排出量减少。分别用寒凉方药及温热方药治疗后,前者热现减退,后者寒症缓解,同时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尿中儿茶酚胺及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逐渐恢复正常。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寒凉性药物与温热性药物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有效大影响。如温热药麻黄、青皮、附子、细辛等,多有升压和强心作用。寒凉药如,黄连、黄芩、葛根等,多有降低血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上述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整作用,在病理条件下更为明显。如附子、肉桂可以使“阳虚”模型小鼠低下的M受体—cGMP系统的反应趋向正常,而使“阴虚”模型小疑心病低下的M受体—cMGP系统反应趋正常

2.对代谢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热性方药如四逆汤等,可增加大鼠的饮水量;寒性方药如黄连解毒汤等,可减少大鼠的饮水量。热性方药如鹿茸、麻黄、桂枝、干姜及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具有促进代谢及增加耗氧的作用;寒凉方药如丹参、葛根及黄连解毒汤等,多具有降低代谢,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及降温作用。

3.对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属热症,常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实验研究证明,寒凉方药多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例如,清热药银花、连翘、板蓝根、白头翁等;辛凉解表药菊花、牛蒡、柴胡等;清热通淋药木通、茵陈等到。以上各药用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急性感染,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编辑本段]五味

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

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其作用有如下述:

酸收涩 苦澡湿 甘缓急 辛发散 咸软坚 酸味

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苦味

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味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 甘味

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辛味

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咸味

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 淡味

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涩味

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五味的确定

①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②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③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药物的五味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以辛味为例,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等味辛,能散寒解表,常用于感冒初起。药理实验证明,它们具有解热、发汗,抗菌抗流感的作用。枳壳、木香、乌药等到行气药,多味辛,有行气止痛的功效。药理实验证明,这些药物具有解痉止痛、调整胃肠活动以促进消化的作用。药物的辛味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据统计,85种辛味药中,含挥发油的药物有53种,占辛味的72.1%并且不少药物的挥发油就是该药物的有效成分。如桂枝所含挥发油中的桂皮醛具有退热作用,理气药陈皮和青皮所含的挥发油有调整胃肠功能作用。

[编辑本段]四气与五味

由于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两者必须综合起来看。例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反过来说,假如两种药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温,其作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把性与味孤立起来看。性与味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物的共性。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的全部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药物之间同中有异的特性,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

性味合参

① 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② 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③ 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 [编辑本段]四气五味与养生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确立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对饮食营养意义的论述

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以下《素问》原文皆引自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黄帝内经素问》)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所谓“地食人以五味”,即是指饮食营养之“五味”。其中,“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合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脏象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灵枢·刺节真邪》,以下《灵枢》原文皆引自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等,强调了饮食五味、谷气、水谷之精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五味》);“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灵枢·平人绝谷》)。故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 2 对预防思想与饮食营养的论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逆顺》也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在预防医学中,饮食营养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有关“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如“法于阴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但由于“人以水谷为本”,故最重要或最基础的还在于“食养”,在于饮食营养的“食饮有节”。

3 对膳食结构的论述

《素问·脏器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也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世界营养学史上最早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对食物进行分类,并认为膳食应以上述四类食物为主组成,进而用于指导人们饮食生活的记载,是我国古代营养学领域的一大发现,它“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对于指导人们保持合理的平衡膳食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近代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六群”或“四群”,用于指导居民保持平衡膳食的方法,其精神实质也与《黄帝内经》相一致。《黄帝内经》中这种“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曾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生活、增进民族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即使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它对于预防由于经济发展、膳食模式西化所产生的所谓“文明病”或“富裕病”仍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4 对消化生理的论述

在消化生理上,《黄帝内经》提出了“脾胃学说”。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者,水谷之海也”(《素问·五脏别论》);“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玉版》);“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刺法论》);“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灌五藏”(《灵枢·五味》)等,指出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和消化饮食物。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必须首先经过胃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转化为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气、血等物质,故称“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并将胃的这种功能概括为“胃气”。由于“胃气”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根本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有鉴于“胃气”之盛衰对人体生理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营养学上也就应十分重视保护“胃气”。不仅如此,《黄帝内经》还进一步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素问·厥论》);“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灵枢·本输》)等,进一步阐述了胃的这种消化生理功能,还必须得到脾的运化功能的配合,才能使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以化生气血,并运送到全,从而供养机体。除此之外,人体的消化生理还关系到大肠和小肠,如“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刺法论》)。由于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故脾胃就构成了人体消化生理的核心。任何饮食物的摄取,都取决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包括各种营养补充品等,最终都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输送。由于脾胃在消化生理上的这种重要作用,故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从理论高度概括了脾胃在饮食营养消化生理上的重要意义,这在传统饮食营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强调饮食营养,必须首先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这一内因,必须以脾胃为本,重视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人体饮食营养的消化、吸收和输送,这对于解决在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今天,为什么仍然存在着的许多营养不良性疾病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并正在影响着近代营养科学的发展。这种饮食营养以脾胃为本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科学的特点之一。此外,《黄帝内经》还对消化病理进行了论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的“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等。 5 对食物性能的论述

在食物性能理论上,《黄帝内经》提出了“气味学说”。如“气味和而服之”,“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脏别论》);“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黄帝内经》中有关食物性能理论的“气味学说”,主要包括了五味与四气两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对食物五味的认识,《黄帝内经》中有着较多的论述。《灵枢·五味》说“谷气有五味”。所谓的“五味”,是指饮食物所具有的“甘、苦、辛、咸、酸、淡”几种不同的味。在这里,包括淡味在内虽然已超出了五种味,但习惯上仍将淡味归属于五味。关于“五味”的作用及阴阳属性,则“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泻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饮食五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则“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五味》);“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入”(《灵枢·九针论》);以及“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灵枢·九针论》)等,说明“五味”还与归经学说等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味”与五脏有着不同的亲和力。此外,《黄帝内经》还运用五行学说阐明了五味之间的关系,如“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关于具体食物的“五味”归属,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论述。如《灵枢·五味》的“五谷:禾亢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味之外,在《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五臭”的概念,即臊、焦、香、腥、腐:“肝,其臭臊。心,其臭焦。脾,其臭香。肺,其臭腥。肾,其臭腐”(《素问·金匮真言论》)。关于对食物四气的认识,虽然在《黄帝内经》中直接的论述较少,但从其所论述的治则等方面也可以体现出来。

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说明食物同样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食性。其中,寒凉性质的食物主要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温热性质的食物主要用于寒性体质或寒性病证。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黄帝内经》在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上不可能通过实验室来进行分析研究,而将食物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水谷之“精微”(《灵枢·五味》)、“精气”(《灵枢·平人绝谷》)、“食气”(《素问·经脉别论》)、“谷气”(《灵枢·刺节真邪》)等。对食物“精微”物质的认识,则主要是通过食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来进一步归纳为“气味学说”,从而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科学中独特的“食物性能理论”。也正是传统饮食营养学这种以人为本、从作用认识食物营养的方法,它较之于西方近代营养学从成分认识食物的方法有其特色和优势。西方近代营养学在食物成分的认识上,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对食物成分的认识也就存在其局限性。而中国传统营养学从食物作用于人体来观察其功能,也就有可能比较全面地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 6 对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

有关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总体概括为“食饮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了调理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黄帝内经》中的有关论述,虽大多指的是针法或治法,但从“医食同源”的观念出发,也同样适用于饮食营养学。

6.1 调理阴阳的饮食营养法则《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又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由于阴阳的相对平衡是保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饮食营养也必须围绕调理机体的阴阳来进行,以保持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为目标。由此,调理阴阳也就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

6.2 谨和五味的饮食营养法则《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五脏生成》也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认为饮食五味虽然可以养生,但是偏嗜五味,导致饮食五味太过又会损伤人体,因此应“谨和五味”,才能享有天赋的寿命。

6.3 因人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柔》);“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灵枢·卫气失常》)。《灵枢》更有“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禀赋等的不同,将人分为25种不同的体质特性,此外,尚有《灵枢·通天》的“阴阳五态人”等。由于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的不同,因此在饮食营养上也应“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素问·八正神明论》),必“先知二十五人”,“别五态之人”,“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灵枢·经水》),“审有余不足,盛者写之,虚者补之”(《灵枢·通天》)。因此,根据不同的体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就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学“因人制宜”的基本法则。

6.4 因时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灵枢·四时气》说“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又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更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因此,饮食营养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根据季节寒热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这也是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在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的具体体现。正如《素问》所说“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6.5 因地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异法方宜论》又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之大体也”。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各有不同,因而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因此,在饮食营养上还应兼顾到地域环境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即因地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 7 对食疗的论述

食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临证学中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和特色之一,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较多的论述,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又如“五宜:脾病者,宜食禾亢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灵枢·五味》)等。不仅如此,《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以药物和食物配伍治疗疾病的内容,已具有了“药膳”的含义,可谓是最早的食疗药膳方。如“半夏秫米汤(粥)”,并详述对用水、用柴、用火等的要求。《素问•腹中论》以“四乌鱼则骨一?茹丸(乌鱼则骨、?茹、雀卵)”治疗女子血枯,并用鲍鱼汁送服等。此外,对于即使是使用药物治疗或针刺治疗的疾病,也需要饮食营养的配合和支持:“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素问·五常政大论》);“调食和药,治在下愈”(《素问·经脉别论》);“治诸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素问·刺热》)等。酒作为百药之长,以酒疗病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如“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素问·缪刺论》);“且饮美酒,口敢美炙,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灵枢·经筋》)。酒还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可配制多种药酒。如《素问·腹中论》以“鸡矢醴”治疗臌胀,《素问·玉版论要》以“醪酒”主治面部色深病重者“百日已”,以及《灵枢·九针论》的“醪药”等。应当强调的是,《黄帝内经》中有关食疗的论述,不仅仅是指疾病与饮食营养的问题,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观念出发,食疗食物作为药物,它还包括了疾病与临床治疗的内容。因此,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的“食疗学说”较之于近代营养学中临床营养学的内涵要丰富得多。 8 对疾病恢复期饮食营养的论述

《黄帝内经》中还论述了有关急性热病恢复期的饮食营养问题,提出了“食复学说”:“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素问·热论》)。强调在急性热病恢复期不可骤然进食肉类或油腻之品,也不可勉强多食,以免导致疾病的反复。此外,在《素问·腹中论》中,还有“鼓胀……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等论述。 9 对食忌的论述

《黄帝内经》在强调饮食营养之宜,即“食宜”的同时,还从另一个方面论述了饮食之忌,即“食忌”,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特有的—“食忌学说”。如“五禁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灵枢·五味》);“五裁说”:“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灵枢·九针论》);此外,《素问·宣明五气》指出:“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强调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对饮食五味进行限制。《素问·腹中论》云:“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素问·刺法论》、《素问·脏气法时论》亦有相关论述。“食忌学说”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在对饮食物认识上的两点论,即在强调各种饮食物对人体有益的同时,又看到对人体不利的一面,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这种哲学方法论上的“饮食宜忌观”有别于近代营养学上的“热能观”,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并成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特色之一。《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营养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除上述内容以外,还有饮食卫生、饮食营养与疾病等方面的内容。如“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灵枢·师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综上所述,《黄帝内经》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奠定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理论基础,在世界营养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对世界营养科学的一大贡献。对其丰富的饮食营养学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并用现代科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和提高,对于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饮食营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气与味的综合运用

由于每一种药都具有气和味,故有气同而味异,气异而味同。即同性的药物各有五味的差异,同味的药物亦各有四气的不同。因此,必须把药物的气味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例如同一温性药,有辛温(苏叶,生姜),酸温(五味子,山萸肉),甘温(党参,白术),苦温(苍术,厚朴),咸温(蛤蚧,肉苁蓉)的不同;同一种辛味药,有辛寒(浮萍),辛凉(薄荷),辛温(半夏),辛热(附子),辛平(佩兰)的不同。

由于性味组合的不同,功能也有不同。如治疗表证的药物,多为辛味,但有辛温,辛凉之分。如属风寒,宜用辛温;如属风热,宜用辛凉。又如苦味,有苦寒,苦温之别,苦寒适用于里热证,苦温适用于里寒症。还有一些药物,则是一气而兼有两种味以上的,如桂枝辛甘温,当归甘辛苦温,生地黄甘苦微寒等。依此类推,则知药物的气味四错综复杂的,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也正体现了药物具有多种的作用。同时五味相兼,亦应根据某种药味的大小而分别其主要作用与次要作用。例如桂枝辛温,主要能发散风寒,兼甘味,则辛甘温能温通经络,并有强壮作用,与补药同用则能补;当归甘温主要能补血,但味兼辛能散,苦能泄,故能活血。这说明药物的性能,在相同之中,亦各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对药物的气味不能孤立来看,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交全面的认识药物的性能。

推荐第6篇:四气五味

饮食养生首先要讲“性”。“性”(或“气”)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

凉性或寒性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症象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

温性或热性与凉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症象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症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平性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如米、面、黄豆、山芋、萝卜、苹果、牛奶等。

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居后。一般说,各种性质的食物除都具有营养保健功效之外,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

中性和和平性食物

大米、黄豆、黑芝麻、花生、土豆、白菜、圆白菜、胡萝卜、洋葱、黑木耳、柠檬猪肉、猪蹄、鸡蛋,鱼肉中的鲤鱼、鲫鱼、泥鳅、黄鱼、鲳鱼。另外我们日常里饮用的牛奶也属于平性食物。

凉性食物:

荞麦、玉米、白萝卜、冬瓜、蘑菇、芹菜、莴笋、油菜、橙子、苹果等等

寒性食物:

小米、绿豆、海带、绿豆芽、苦瓜、西红柿、黄瓜、香蕉、西瓜、甜瓜等等

五味

是医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用五行学说总结归纳而成的。药物的五味是通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所获得的疗效而确定的。它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日臻完善。

①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

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

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些渗湿利尿药多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病证。由于《神农本草经》没有提到淡味,后世医药学家多宗五味之说,不言六味。涩味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来标明药性。

五味也有阴阳的分属,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五味对五脏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之说。其作用是辛味药以散肺气之郁,甘味药以补脾气之虚,苦味药以泻心火,酸味药以敛肝阴,咸味药以补肾虚。

中国人讲究食补,而在食补中又讲究温补,温性食物能温补。

在果品中,板栗补肾气、强筋骨、益脾胃、止泄泻;荔枝浆健脾 胃、养气血,治脾虚所致的贫血、泄泻;胡桃肉温补肾阳、润肺止喘;松子滋阴润肺、润肠通便、祛风活络;椰子浆滋阴利水,用于阴虚消渴;龙眼肉养心安神,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浮肿、泄泻;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润心肺、补五脏。

在肉类食品中,羊肉健脾强肾、补虚益劳;羊肝治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消瘦;牛肉益气养血,治精血虚亏,功似黄芪;牛肝益血补肝、明目;牛血理气补中;鸡肉温补脾胃、补血益肾;鸡肠治小便频数、遗精遗尿;狗肉温肾壮阳、滋补脾胃;狗鞭治肾虚阳萎、腰酸尿频;旱鸭肉强壮腰膝、温补肾阳;鼠肉治虚劳体弱、毛发脱落、特点

骨蒸潮热、疳积膨胀;猫肉通经活络、补虚养血、消痰咳,能治瘰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鹿肉补五脏、疗虚劳、通络祛风;鹿鞭补肾壮阳、益膝暖宫;熊掌补气血、益脾胃、祛风寒、续筋骨;猪肝补肝明目、益气养血;海参润燥、补肾、养血,补益作用功似人参;鲫鱼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子宫脱垂、脾虚水肿、产后乳少;鲢鱼温中益气、暖胃、泽肤;鲟鱼活血通淋、益气补虚;黄鳝温阳益脾、补肝养血。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萝卜缨性温味甘、消食理气;糯米益气壮阳、温补脾胃;羊奶补肾益精、滋润心胃;饴糖润肺止咳、补气缓痛;高梁温中利气、涩肠胃;蚕蛹和脾胃、去风湿,治小儿疳疾;豆油湿润肠道,可驱虫、治肠梗阻;人胎盘补气养血,治五劳七伤。

《本草纲目》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一、粮食组

温热性--高粱、糯米及其制品。

寒凉性--荞麦、小米、大麦、青稞、绿豆、面粉、薏米及其制品。

平性--大米、灿米、玉米、红薯、粳米、赤豆及其制品。

二、蔬菜组

温热性--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熟白萝卜。

寒凉性--芹菜、冬瓜、生藕、生白萝卜、苋菜、黄瓜、苦瓜、茄子、丝瓜、茭白、茨菇、紫菜、金针菜(干品)、海带、竹笋、冬笋、菊花菜、蓬蒿菜、马兰头、土豆、绿豆芽、胡萝卜、菠菜、油菜、蕹菜、莴笋。

平性--卷心菜、蕃茄、豇豆、四季豆、芋艿、鸡毛菜、花菜、花椰花、黑木耳、刀豆、银耳、山药、松子仁、芝麻、胡萝卜、洋葱头、蘑菇、香菇、蚕豆、花生、毛豆、黄豆、黄豆芽、白扁豆、豌豆。

三、动物性食品组

温热性--羊肉、狗肉、黄鳝、河虾、海虾、雀肉、鹅蛋、猪肝。

寒凉性--鸭肉、兔肉、河蟹、螺蛳肉、田螺肉、马肉、牡蛎肉、鸭蛋、蛤蚌。

平性--猪肉、鹅肉、鲤鱼、青鱼、鲫鱼、鲢鱼、鳗鱼、鲥鱼、黄花鱼、带鱼、鲍鱼、甲鱼、泥鳅、海蜇、乌贼鱼、鸡血、鸡蛋、鸽蛋、鹌鹑肉、鹌鹑蛋、海参、燕窝。

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组

温热性--奶酪。

寒凉性--牛奶。

平性--豆奶、豆制品。

五、水果组

温热性--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杨梅、核桃、杏子、桔子、樱桃。

寒凉性--香蕉、西瓜、梨、柑子、橙子、柿子、鲜百合、甘蔗、柚子、山楂、芒果、猕猴桃、金桔、罗汉果、桑葚、杨桃、香瓜、生菱角、生荸荠。

平性--苹果、葡萄、柠檬、乌梅、枇杷、橄榄、李子、酸梅、海棠、菠萝、石榴、无花果、熟菱角、熟荸荠、无花果。

六、其他食品

(一)、干果类:

温热类--栗子、核桃、葵花子、荔枝干、桂圆。

平性--花生、莲子、芡实、榛子、松子、百合、银杏、大枣、南瓜子、西瓜子、芝麻、橄榄。

(二)、调味品:

温热性--酒、醋、酒酿、红糖、饴糖、芥末、茴香、花椒、胡椒、桂花、红茶、咖啡。

寒凉性--酱、玫瑰花、豆豉、食盐、绿茶。

平性--白糖、蜂蜜、可可。

温性食品有:面粉、豆油、酒、醋、生姜、葱、蒜、胡萝卜、韭菜、葡萄、荔枝、莲子、大枣、胡桃、乌梅、李子、栗子、橘子、桃、龙眼、橄榄、鸡肉、羊肉、鹿肉、鲫鱼、黄鳝、虾、鲥鱼等。

寒性食品有:小米、绿豆、荞麦、豆腐、豆浆、豆豉、油菜、黄瓜、苋菜、茄子、芋头、竹笋、西瓜、香蕉、梨、菱角、藕、广柑、甘蔗、白果、柿饼、百合、兔肉、鳗鱼、螃蟹、龟、甲鱼、牡蛎等。

介于两者之间的平性食品有:梗米、糯米、黄豆、黑豆、豇豆、南瓜、山药、葫芦、楷杷、青梅、猪肉、鲤鱼、银鱼、乌贼鱼等。

常见的成酸、成碱食品

国外科学家对食品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成酸食宿费(亦称酸性食品)和成碱食品(碱性食品)。在日常膳食和食补中,我们既要注意营养素的营养平衡,还要注意食品的酸碱平衡。

常见的成酸食品有:

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鱼、虾、贝、鸡蛋黄、大米、糙米、玉米、大麦粉、面包、干紫菜、蒜、柿子、花生、核桃、榛子、糖、酒类等。

常见的碱性食品有:

奶类、鸡蛋白、大豆、小豆、绿豆、蚕豆、豆腐、芹菜、莴苣、黄瓜、茄子、藕、胡萝卜、元葱、马铃薯、菠菜、甘薯、葡萄、香蕉、草莓、苹果、橘子、梨、西瓜、栗子、百合、咖啡、茶、海带、特蛎等

推荐第7篇:四气五味

、A型题(每道试题有五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40题) 1.止血药主要归何经:

A.心肝脾 B.脾肺肾 C.心脾肾 D.肝脾肾 E.心肝肾 2.白头翁善治何病:

A.肠痈 B.肺痈 C.疮痈 D.血痢 E.蛇伤 3.下列药物尤善治风湿顽痹的药物是:

A.独活 B.蕲蛇 C.木瓜 D.川乌 E.威灵仙 4.用于肝经风热,目赤翳障,急慢惊风之证,宜选用: A.薄荷 B.牛蒡子 C.蔓荆子 D.蝉蜕 E.葛根 5.何药能解毒明目退翳,为眼科外用常用药:

A.升药 B.轻粉 C.砒石 D.炉甘石 E.铅丹 6.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杀虫的药物是:

A.大黄 B.芦荟 C.芒硝 D.郁李仁 E.番泻叶 7.下列哪项不是紫苏的主治证:

A.脾胃气滞 B.鱼蟹中毒 C.妊娠呕吐 D.阳虚水肿8.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清解暑热的药物是:

A.石膏 B.青蒿 C.滑石 D.藿香 E.黄连 9.磁石宜用治:

E.风寒表证

A.肺气不足之虚喘 B.肾不纳气之虚喘 C.肺气壅滞之咳喘 D.痰壅气逆之咳喘 E.热邪塞肺之咳喘 10.消食药中兼能行气散瘀的药物是: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鸡内金 E.莱菔子 11.哪项不是熟地黄的功效:

A.补血 B.活血 C.滋阴 D.益精 E.补髓 12.祛风湿止痛又解表的药物是:

A.威灵仙 B.独活 C.蕲蛇 D.木瓜 E.五加皮 13.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收敛固涩的药物是:

A.金樱子 B.海螵蛸 C.山茱萸 D.女贞子 E.杜仲 14.既能理气健脾,又能燥湿化痰的药物是:

A.青皮 B.木香 C.枳实 D.香附 E.陈皮 15.用治肺肾两虚、肾不纳气的虚喘久嗽当选:

A.五味子 B.乌梅 C.党参 D.蛤蚧 E.五倍子 16.下列何药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E.水牛角 17.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开窍的药物是:

A.羚羊角 B.天麻 C.牛黄 D.钩藤 E.僵蚕 18.能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药物是: A.白果 B.椿皮 C.石榴皮 D.芡实 E.白芷 19.细辛用于何种头痛最佳:

A.少阳头痛 B.巅顶头痛 C.前额头痛 D.少阴头痛 E.太阳头痛 20.大蓟的功效既能凉血止血,又能:

A.解毒排脓 B.解毒消痈 C.化痰止咳 D.清热利尿 E.安胎解毒 21.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药物是:

A.赤芍 B.玄参 C.紫草 D.牡丹皮 E.生地黄 22.下列何药善治胸痹:

A.青皮 B.柴胡 C.薤白 D.郁金 E.川楝子

23.退热作用良好,又善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的发散风热药是:

A.升麻 B.柴胡 C.葛根 D.薄荷 E.蝉蜕 24.清热明目,兼能散结消肿的药物是:

A.夏枯草 B.桑叶 C.石决明 D.白菊花 E.决明子 25.能补肾阳以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A.补骨脂 B.续断 C.巴戟天 D.鹿茸 E.益智仁 26.宜另煎的药物是:

A.蒲黄、薄荷 B.鹿茸、人参 C.党参、人参 D.鹿茸、杜仲 E.附子、乌头

27.长于治肺胃出血的药物是: A.大蓟 B.小蓟 C.白及 D.三七 E.艾叶 28.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丁香 E.吴茱萸 29.湿浊中阻,脘腹胀满甚者,宜选:

A.藿香 B.丁香 C.黄连 D.厚朴 E.生姜

30.下列哪味药甘平质润,专入肝经,能平肝阳,息肝风,通经络,善治一切风证,尤为治眩晕要药:

A.钩藤 B.羚羊角 C.天麻 D.白僵蚕 E.罗布麻 31.琥珀善治:

A.热淋 B.血淋 C.石淋 D.膏淋 E.气淋 32.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药物是:

A.枸杞子与狗脊 B.柴胡与银柴胡 C.莪术与白术 D.枸杞子与地骨皮 E.山茱萸与吴茱萸 3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 B.赵学敏 C.李勣 D.唐慎微 E.缪希雍 34.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 B.脏腑经络理论 C.药性理论 D.药味理论 E.五行学说

35.治疗痰热咳嗽兼有便秘者,宜首选:

A.川贝母 B.浙贝母 C.瓜蒌仁 D.前胡 E.竹茹 36.生姜制约生半夏毒性,叫做:

A.相须 B.相畏 C.相杀 D.相恶 E.相反 37.牛膝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取其作用是:

A.凉血止血 B.清热泻火、止血 C.收敛止血 D.引火下行 E.化瘀止血

38.枇杷叶的功效为:

A.清肺止咳 B.温肺止咳 C.敛肺止咳 D.润肺止咳 E.宣肺止咳 39.下列药物中,长于清利头目的是:

A.升麻 B.蔓荆子 C.柴胡 D.葛根 E.淡豆豉 40.为配伍禁忌的是:

A.硫黄与水银 B.丁香与郁金 C.川乌与三棱 D.牙硝与人参 E.官桂与五灵脂

二、B型题(由五个备选答案与二道试题组成,每道试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1分,共20题)

A.石决明 B.牡蛎 C.代赭石 D.珍珠母 E.龙骨 41.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呕逆、噫气宜用: 42.治疗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宜用:

A.槐花 B.小蓟 C.大蓟 D.白茅根 E.侧柏叶 43.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药物是: 44.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的药物是: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E.有毒与无毒 45.反映药物安全性的性能是: 46.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性能是:

A.小便不利,水肿 B.心悸怔忡,失眠 C.风寒头痛,风湿痹痛 D.湿浊蒙窍,神志不清 E.阴虚火旺,齿痛口疮 47.川芎可用于: 48.益母草可用于:

A.发汗、平喘 B.祛风解表、透疹 C.温肺止咳 D.祛风燥湿、消肿排脓 E.解痉 49.荆芥的功效是: 50.麻黄的功效是:

A.温肾纳气 B.调经止痛 C.散结消滞 D.杀虫疗癣 E.燥湿化痰 51.香附除疏肝理气外,又能: 52.川楝子除行气止痛外,又能:

A.胜湿止痛 B.通鼻窍 C.透疹 D.止痉 E.消肿排脓 53.苍耳子和辛夷都具有的功效是: 54.藁本和羌活都具有的功效是:

A.泻肝火 B.退虚热 C.安胎 D.养阴清热 E.清心火 55.黄连的功效是: 56.龙胆的功效是:

A.人参 B.西洋参 C.党参 D.黄芪 E.山药 57.能补脾肺之气,又补肾涩精的药物是: 58.能补脾肺之气,又升阳固表的药物是:

A.清热安胎 B.理气安胎 C.补气安胎 D.养血安胎 E.补肾安胎 59.杜仲安胎的机理是: 60.白术安胎的机理是:

三、D型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二个相互间有特殊关系的为正确答案,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15题)

61.青蒿可用于治疗:

A.虚热骨蒸 B.湿热 C.热淋、血淋 D.疳热 E.暑热、疟热 62.诃子可用于久咳、失音病证,其作用在于:

A.润肺止咳 B.敛肺止咳 C.下气止咳 D.利咽开音 E.开宣肺气 63.阿胶善治出血兼阴虚之证,其作用在于:

A.补血 B.止血 C.滋阴润燥 D.补脾益肺 E.息风 64.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A.干姜 B.砂仁 C.豆蔻 D.草果 E.益智仁

65.艾叶有何功效,适用于下焦虚寒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 A.养血安胎 B.收敛止血 C.温经止血 D.安胎 E.行气安胎 66.用治亡阳厥逆的最佳配伍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茱萸 E.高良姜 67.下列药物中,能清热解毒的是:

A.金银花 B.芫花 C.野菊花 D.红花 E.槐花 68.善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有:

A.百部 B.白果 C.白芷 D.川贝母 E.桔梗 69.苦味药的作用是:

A.能燥 B.能补 C.能软 D.能缓 E.能泄 70.能养心阴的药物是:

A.人参 B.山药 C.麦冬 D.百合 E.黄精 71.金钱草、虎杖均有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 B.化痰止咳 C.利胆退黄 D.泻热通便 72.既能止咳平喘,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瓜蒌仁 C.苦杏仁 D.郁李仁 E.桃仁 73.芒硝善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其作用在于:

A.活血消肿 B.泻下攻积 C.润燥软坚 D.行气导滞 74.石决明用治肝病,是因其:

A.柔肝 B.平肝 C.疏肝 D.清肝 E.暖肝

E.活血化瘀 E.消食化积 75.蒲公英善治乳痈,主要取决于何功效:

A.清热解毒 B.消痈散结 C.利湿通淋 D.泻火排脓 E.软坚散结

四、X型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10题) 76.常用治热痹的药物有:

A.防己 B.秦艽 C.地龙 D.防风 E.川乌 77.大黄的主治病证包括哪些:

A.积滞便秘 B.目赤咽痛 C.瘀血证 D.热毒疮疡 E.湿热黄疸 78.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的药物有:

A.独活 B.茯苓 C.猪苓 D.泽泻 E.木瓜 79.石菖蒲和远志的相同功效是:

A.化痰 B.开窍 C.安神 D.止痛 E.消痈 80.祛风湿药善除哪些部位的风湿之邪:

A.肌肉 B.皮肤 C.经络 D.关节 E.筋骨 81.何药具有破气作用:

A.枳实 B.土鳖虫 C.陈皮 D.青皮 E.莪术 82.用药禁忌包括:

A.配伍禁忌 B.妊娠禁忌 C.饮食禁忌 D.炮制禁忌 E.证候禁忌 83.知母的适应证有: A.气分实热 B.肺热咳嗽 C.阴虚燥咳 D.骨蒸潮热 E.肠燥便秘 84.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有:

A.葛根 B.木香 C.黄连 D.姜黄 E.郁金 85.白芍的主治病证有:

A.血虚 B.肝阳上亢 C.虚汗 D.带下 E.脘腹疼痛

五、判断题(下列各题,请判断题干内容是否正确。每题1分,共15题) 86.莲子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咳,养心。

87.薏苡仁功能利水渗湿,消肿,健脾止泻,除痹,宁心安神。88.朱砂的用法是,宜先煎、久煎。

89.丁香的功效是:温中降逆,理气和中,温肺化饮。90.桑寄生的功效是祛风湿,补肝肾,舒筋络,安胎。 91.藿香的功效是化湿、祛风湿、止痛。 92.土鳖虫的功效为活血止痛,补肾强骨。 93.木瓜酸温,能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94.温热药一般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用治寒证与阳证。

95.制首乌的功效是解毒,截疟,润肠通便。96.茵陈善清利肝胆湿热,为治黄疸之要药。 97.水牛角既能清热凉血,又能解毒,定惊。 98.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99.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药物是酸枣仁。 100.防风祛风力强,无论外风、内风均可使用。 参考答案:

一、1A2D3B4D5D6B7D8C9B10A11B12B13C14E15D16A17C18D19D20B21C22C23B24A25A26B27C28C29D30C31B32D33D34B35C36C37D38A39B40B

二、41C42B43A44E45E46C47C48A49B50A51B52D53B54A55E56A57E58D59E60C

三、61AE62BD63BC64BC65CD66AB67AC68AD69AE70CD71AC72CE73BC74BD75AB

四、76ABC77ABCDE78BCD79ABC80ACDE81ADE82ABCE83ABCDE84BDE85ABCE

五、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

推荐第8篇:中医四气

第一节

四气

一、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气的范围。

二、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症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有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三、所示作用

四气,从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二性。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四气对人体的作用也有两面性,倘若应用不当,即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此时,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四、具体表述

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在具体表述时,除上述五种外,又常按四气程度的不同进一步区分,标以大寒、大热、微温、平而偏凉、平而偏温等。

五、阴阳属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六、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学习掌握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

1、据病症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症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推荐第9篇:领导四气

的日志《领导者的四气》

1、正气

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最强大?

首先,一定是简单的团队。那么要打造一个简单的团队,首先一定是其领导者要正气。其实,一个人做事,或是处理一个团队中的事情,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所以,往往只能求相对公平了。所以,对于一个领导者,那就一定要正气,让所有人明白,你做事的风格是从大局出发。

2、骨气

人活着就会碰到挫折,有成功的辉煌,就可能会有失败的破落,如果你想要别人相信你,那么你就必须得有永不服输的骨气,这就是一个强大团队所必须具备的第二条:永不服输!可以成功,可以失败,但是绝不可以放弃!

3、霸气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带出一支强大的队伍,那就其本身就一定要够强大,要有天下舍我其谁、傲视群雄的霸气。领导者的强大和霸气就能输入其团队走向强大团队的第三点:输入团队一种荣誉。让所有人明白,你所在的团队就是最好的,就是最强的,同时,不管现在是什么样,你作为领导者,你首先要非常坚信一点,然后不断地向大家灌输,在这个过程中,你永远不要去怀疑,哪怕是暂时很差,你也要很坚信你的团队就是最好的,因为只要你怀疑一次,你团队的强大就会打一次折。只有让所有人为了共同的荣誉去拼搏时,才能真正让所有人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4、大气

大气包括三种:时间、金钱、感情。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必须要跟你的团队融入到一起,那么融入就必须得为此付出时间,而且不只是上班几个小时的时间,而是你所有的时间;同时,要明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只有“舍”了才能“得”到;第三,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个强大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很团结的团队,而要让大家团结起来,互相的沟通、融入就非常重要,人与人的沟通和融入,以及你想要让别人为你卖命,那么你就必须得为此付出更多的感情,甚至得付出比任何人多的感情。一句话,如果你想要打造一支强大的团队,那么就得必须要舍得牺牲你的时间,要为之付出你大把的金钱,而且必须要天天好心情! 来自Android

推荐第10篇:中药四气

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发表时间:2009-09-13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504) 中药的性能,指与中药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质和功能。是所有的药物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性。中药的性能理论,又称为药性理论。它既是中药功效的高度概括,也是认识中药功效和应用中药的理论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致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的结果。因而,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乎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功能,从而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其恢复阴平阳秘。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古人未能对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药物的偏性来解释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这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清代医家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则不仅指出了“凡药之用”“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而且进一步对药物的各种偏性作了探求。松

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中药治疗疾病的偏性是多种多样的,将其复杂的性质与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这些性能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治疗作用,在中医的阴阳、脏腑、经络等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赖以们学习、应用和研究中药必须掌握的

基本理论知识。

一、五味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食的滋味可以通过口尝而察得。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将药食的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来解释药食的作用。而在医学中则以之作为概括药物作用的理论,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五味理论。

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以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的,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之于《内经》、《本经》之中。《内经》对五味的作用和应用及阴阳五行属性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从而为五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中药

的五味理论。

药性的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药物五味的认定,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但五味更重要的则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不同的疗效,而被归纳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自从五味作为归纳药物作用的理论出现后,五味的“味”也就超出了味觉的范围,而是建立在功效的基础之上了。因此,本草书籍的记载中有时出现与实际口尝味道不相符的地方。总之,五味的含义既代表了药物味道的“味”,又包含了药物作用的“味”,而以后者为据构成了五味理论的主要内容。五味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具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内经》云:“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后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日臻完善。现据前人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将五味的

作用及主治病证分述如下: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此外,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有关了。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外来香料、香药不断输入。到了宋代,由于香药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具有芳香气味的辛味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之外,还分别具有芳香辟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芳香开

窍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

食中毒等。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

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

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积、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症。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瘰散瘿,鳖甲、土鳖虫软坚消癥等。此外,《素问·宣明五气篇》还有“咸走血”之说。肾属水,咸入肾,心属火而主血,咸主血即以水胜火之意。如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白薇都具有咸味,均入血分,同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五味入谓,各归所喜攻„„咸先入肾。”故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板、鳖甲等都具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同时为了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不少药物如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等药用盐水炮制也是这

个意思。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故不少利水渗湿的药物都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如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等。由于《本经》未提淡味,后世有些医家主张“淡附于甘”,然淡味与甘味的作用,各具自己的特点,应

该分别论述为是。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症)。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sa4]乌曲骨收涩止血等。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

性。

以上是五味药性的基本内容。但就某一具体药物来说,则当具体分析。药物的味往往单味者少,多数药物具有几种味,对这些药物功效的认定,必须全面综合并结合临床疗效来认识概括。此外,上述的五味作用,只是药性的一个方面,对于药物性能的全面认识,必须结合其他特性,才

能全面地掌握药物功能。

二、四气

四气,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为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药性

理论。

对于四气的认识,起源甚早。《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可知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文中还指出药性之寒热,是“因气感之宜”所形成,所以《本经》首先提出了“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可见最早药性的四气,是以四时气候特征来概括药物性能的。然而宋代寇宗奭为了避免与药物的香臭之气相混淆,主张将“四气”改为“四性”。李时珍亦从其说,谓“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燥是气,其说与《礼记》文合。但自《素问》以来,只以气味言,卒能改易,故从旧尔。”。寇、李之论,虽然亦有其理,然而未能说明四气的原始含义。

四气药性也和五味一样,寓有阴阳属性,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凉与温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斟酌使用。此外,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之性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一般平性药物的功效主要通过五味和其他药性来反映出来。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这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水、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

源、回阳救逆等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本经》序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气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具体来说,温热药多用治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而寒凉药是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总之,寒凉药用治阳盛热证,温热药用治阴盛寒证,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反之,如果阴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必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死亡。故李中梓《医宗必读》谓:“寒热温凉,一匕之谬,复水难收。”

由于寒与凉、热之温之间具有程序上的差异,因而在用药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损其阳。至于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热之药并用,使寒热并调。尤其要辨清寒热的真假,如遇真寒假热之证,则当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之证,又当选用寒药以治之。切不可真假混淆。

由于每种药物都同时具有性和味,因此必须将两者综合起来。缪希雍谓:“物有味必有气,有气斯有性”,强调了药性是由气和味共同组成的。换言之,必须把四气和五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辨别药物的作用。一般来讲,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同一类药物大都如此,如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有时气味同、又有主次之别,如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气味不同,作用有别,如黄连苦寒,党参甘温,黄连功能清热燥湿,党参则补中益气。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者其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则各有不同。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其味不同,而作用各异,如麻黄辛温散寒解表,杏仁苦温下气止咳,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再如桂枝、薄荷、附子、石膏均为辛味,因四气不同,又有桂枝辛温解表散寒,薄荷辛凉疏散风热,附子辛热补火助阳,石膏辛寒清热降火等不同作用。又有一药兼有数味者,则标志其治疗范围较大。如当归辛甘温,甘以补血、辛以活血行气、温以祛寒,故有补血、活血、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可用治血虚、血滞、血寒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一般临床用药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但有时在配伍其他药物复方用药时,就可能出现或用其气,或用其味的不同情况。如升麻辛甘微寒,与黄芪同用治中气下陷时,则取其味甘升举阳气的作用;若与葛根同用治麻疹不透时,则取其味辛以解表透疹;若与石膏同用治胃火牙痛,则取其寒性以清热降火。此即王好古《汤液本草》所谓:“药之辛、甘、酸、苦、咸,味也;寒、热、温、凉,气也。味则五,气则四,五味之中,每一味各有四气,有使气者,有使味者,有气味俱使者„„所用不一也。”由此可见,药物的气味所表示的药物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既要熟悉四气五味的一般规律,又要掌握每一药物气味的特殊治疗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药

性,指导临床用药。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趋向,在于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性能。药物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

《素问·六微旨大论》谓:“升降出入,无[sa5]器不有。”指出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如一旦发生故障便会产生疾病。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以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阐明了应根据升降出入障碍所产生疾病的病势和病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元时期升降浮沉学说得到了全面发展,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旨承《内经》,首倡“气味厚薄升降图说”,用运气演说阐发了药物具有升降浮沉不同作用趋向的道理。其后,李东垣、王好古、李时珍等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使药物升降浮沉学说趋于完善。它作为说明药物作用的理论依据,

是对四气五味的补充和发展。

由于疾病在病[sa6]热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呃逆、喘息)、向下(如脱肛、遗尿、崩漏)、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表证未解而入里);在病位上有在表(如外感表证)、在里(如里实便秘)、在上(如目赤肿痛)、在下(如腹水、尿闭)等的不同,因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来说也就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了。

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主要是以改善脏腑气机升降紊乱和病势顺逆的功效为依据,但与药物的四气五味、气味厚薄和其质地的轻重及药用部位等也有着密切联系,此外还受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就药物的性味及厚薄而言,一般而言,凡味属辛、甘(味之薄者),气属温、热(气之厚者)的药物,大都属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凡味属苦、酸、咸(味之厚者),性属寒、凉(气之薄者)的药物,大都属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从药物的质地、部位与升降浮沉的关系来看,一般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衣等;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属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除上述一般规律外,某些药物也有特殊性,旋覆花虽然是花,但能降气消痰、止呕止噫,药性沉降而不升浮;苍耳子虽然是果实,但功能通窍发汗、散风除湿、药性升浮而不沉降,故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之说。其实这是受药物气味的因素所决定的。

升与降、浮与沉都是相对立的作用趋向,升是上升、升提,降是下降、降逆,浮是升浮、上行发散,沉是下沉、下行泄利。一般来讲,升浮药性趋向于上行向外,具有升阳举陷、发散表邪、宣毒透疹、涌吐开窍等作用;而沉降药性则趋向于下行向内,具有清热泻下、潜阳息风、降逆止呕、止呃、利水渗湿、重镇安神、降气平喘等作用。一般药物都具有升浮或沉降的性能,但部分药物并不具此性能,而有些药物则具有双向性,如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白花蛇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由此可见,既要掌握药物的一般共性,又要掌握每味药物的不同个性,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才能确切掌握药物的作用趋向。

药物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外感风热则应选用薄荷、菊花等升浮药来疏散风热;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热结肠燥大便秘结者则应选用大黄、芒硝等沉降药来泻热通便;病热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则应选用代赭石、石决明等沉降药来平肝潜阳;病热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则应用黄芪、升麻、柴胡等升浮药来升阳举陷。总之,必须针对疾病发生部位有在上在下在表在里的区别,病热上有上逆下陷的区别,根据药物有升降浮沉的不同特性,恰当选用药物,这也是指导临床用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然而,药物的升降浮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临床上往往受到炮制与配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如大黄,属于沉降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经酒炒后,大黄则可清上焦火热,以治目赤头痛。故李时珍说:“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又药物的升降浮沉通过配伍也可发生转化,如升浮药升麻配当归、肉苁蓉等咸温润下药同用,虽有升降合用之意,实成润下之剂,即少量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也就随之下降;又牛膝引血下行为沉降药,与桃仁、红花及桔梗、柴胡、枳壳等升达清阳、开胸行气药同用,也就随之上升,主治胸中瘀血证,这就是少量沉降药与大队升浮药同用,随之上升的例证。一般来讲,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故王好古云:“升而使之降,须知抑也。沉而使之浮,须知载也。”由此可见,药物的升降浮沉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必须从多方面的来分析,

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

第11篇:四风对照检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简要对照检查提纲

(2014年8月)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四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深挖思想根源,立说立改,作如下对照检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一是工作中经常处于奉命行事,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上级安排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不能做到想领导之未想;不能做到谋领导之所谋,没有给领导当好参谋。总以自己是新来到物价局工作、缺乏工作经验为借口,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尤其是遇到工作多、时间紧、任务重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没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是疲于应付,经常麻烦其他同志的帮助。

二是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不够。没有月计划、周计划、没有时时创新、事事创新这根弦,满足于日复一日式工作,只要求做好8小时工作就好,存在“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

三是但对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精神和政策学习和领会不系统、不全面,停留于学文件、缺少实践经验,没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享乐主义方面

一是8小时外思考工作和加班加点情况不足,仅满足于上班时间认真工作即可。当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能够做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当遇到任务轻、时间足的情况时,就存在有不紧不慢的懈怠思想,总觉得明天完成也可以。距离时刻以工作为中心,不完成工作不下班的工作境界还较远。

二是深入市场检查的还不够。了解市场的价格违法行为往往是通过群众举报得知的,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次数比较少。没有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市场检查中去。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一)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

政治学习不够深入,思想意识不高,缺乏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只有热爱工作,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把群众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来看,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是浅尝则止。得过且过。只有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边学边用,多和有工作经验的同志交流。才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享乐主义问题分析

享乐主义产生的根源是没有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危机意识淡漠,没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把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信仰信念淡薄,认为仅凭我一人之力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没有主人翁精神。

四、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

一、人民的利益第一;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联系同志,倾听同志意见,想同志之所想,急同志之所急,忙同志之所需,与同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对待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

一。认真学习党章,提高党性修养,做一个以廉

洁为荣的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总之,在这次集中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紧紧围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这些个环节深入推进,特别是在反对“四风”问题、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上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并以实际行动履约践诺。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查摆和剖析,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力争思想上有新的境界,工作上有新的起色,作风上有大的转变,做到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做到在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还有就是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第12篇:党员干部个人四风四气存在的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2017年党员干部个人四风四气存在的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林甸县纪委对“四风”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件分析,对“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违反“四风”党员干部看,存在“四种心理”:一是不以为然的麻痹心理。主要表现在违反工作纪律问题上,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工作期间利用电脑、手机从事与公务无关的行为都是小事,不打紧,只要不犯大错误就没事,导致自我约束不严。工作中“门难进”、“脸难看”现象和庸、懒、散、拖等问题也时有发生。20 以来查处此类问题55件,占总数的56.7%。二是面子作祟的虚荣心理。主要表现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上,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别人办事自己都随礼了,现在自己家有事了,借此来个货币“回笼”;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家办事,参加人员太少,会被人家笑话,面子上过不去。以来查处此类问题20件,占总数的20.6%。三是照走老路的惯性心理。主要表现在违规公款吃喝问题上,有的党员用老眼光看待问题,认为过去多年都这样,吃点、喝点无所谓;有的将公款吃喝作为一种“工作方式”,甚至是情感交流的“渠道”。这种违纪违规行为主要是通过变通的方式,将饭费用公款进行核销,涉及的人员绝大部分是乡村干部。 以来查处此类问题17件,占总数的17.5%。四是查不到我的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公车私用、违规发放福利和公款旅游问题上,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受到审查的都是偶然事件,未必个个都会“中枪”;有的喜欢作比较,认为某某犯的错误比自己大都没事,自己更不会被查;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玩变种”、“打擦边球”,自以为天衣无缝,不会败露。以来查处此类问题5件,占总数的5.2%。

(二)从纠正“四风”工作看,存在“三个不到位”:一是研究工作不到位。基层纪检组织,特别是乡镇纪委对于“四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少系统性思考和研究,针对变异“四风”的新动向、新表现,思路还不能完全跟上拍,监管职能也没有全面发挥,工作中涉及表面问题较多,触及深层次矛盾较少。在三年来查处的“四风”问题中,90%以上都是县纪委查处的,基层单位查处的非常少。恰恰相反,基层单位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去深究细查,执纪监督问责力度远远不够。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主要领导和主管纪检工作领导,包括基层纪检干部对作风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还抱有“歇一歇”、“缓一缓”、“放一放”的懈怠心理,有的甚至出现厌倦情绪。在三年来查处的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违规发放福利等问题中,80%以上是来自群众投诉举报和在查处其他案件中发现的,在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比较少。三是监督检查不到位。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人员不足的问题有所显现,比如林甸县,委内机关编制26人,实有16人,招录的公务员由于受工资和政治待遇的条件限制,基层留不住人才,工作人员明显紧张;县直党委没有设立纪检组织,负责纪检工作的领导和纪检干部100%为兼职,纪检工作成为副业,在“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难以实现城乡监督检查日常化和全覆盖。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通过对我县“四风”问题突出表现的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俗习惯根深蒂固。中国文化讲究“礼尚往来”,尤其是在基层体现的更加明显。林甸县是典型的东北农业县份,截至20 年年底,林甸县人口260157人,其中乡村人口205044人,占总人口的78.8%,在大庆市所辖四县中乡村人口比例仅次于肇源县的82%,名列第二位。林甸县老百姓热情好客,要面子,重感情。谁家有大事小情,总愿忙在前,感觉自家办事,参加的人越多越有面子。这种人情往份的风俗习惯已经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二是规章制度有待完善。“三公”经费财务公开、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发票报销等制度还不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对个别领导干部的权力难以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个别单位主要负责人“一支笔”现象依然存在。由于预算外资金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给个别部门私设“小金库”、公款吃喝等以可乘之机。三是宗旨意识树得不牢。个别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错位,宗旨意识淡薄,为民服务意识不强,认为自己为工作付出了很多,吃点喝点是应该的,多年来形成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出现了麻痹、虚荣、惯性、侥幸的心理。四是履职意识和能力还需增强。个别纪检干部认为生活工作在林甸这个小县城,低头不见抬头见,在履行监督职能上碍于情面、心存顾虑,不愿得罪人、不想得罪人、不敢得罪人,导致监督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监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基层纪检干部的能力素质与新形势下的纪检工作还有一定差距。

二、对策建议

一是在加强思想教育上下功夫。通过理论宣讲、主题活动、专题培训等有效载体和方式,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和党风党纪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四风”问题的本质和危害,坚决克服观望、等待、侥幸心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廉政文化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严于律己、知行合一,自觉抵制“四风”;加强廉政伦理教育,营造崇尚节俭的社会氛围,让贪图享受、迎来送往的不良风气无生存的空间。

二是在创新监督方式上下功夫。大胆探索监督方式的创新,推行点题述职述廉、电视问政、网络在线访谈等监督形式,提高监督实效;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强化网络、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多层次、多渠道受理群众举报,形成“人人可监督”、“动动手指可举报”的监督网;整合监督力量,将县委巡察工作、优化发展环境等工作与纠正“四风”相结合,继续加大督查频次,对易发“四风”问题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岗位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监督检查不留盲区和死角,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三是在整章建制上下功夫。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建全和完善专项资金监管制度,尤其是资金分配到基层预算单位后,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跟踪问效,防止挪用套取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建议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防堵财务漏洞,压缩违纪违规空间。

四是在管控重点人群上下功夫。要管住“大多数”,更要管好“关键的少数”。要严明纪律约束,划定纪律红线,引导党员干部遵规守纪;要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防止小病酿成大祸;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做到真抓真管、敢抓敢管,强化领导带头,层层传导压力。

五是在从严问责上下功夫。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用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个利器,坚持“一案双查”、“一问三责”,把追责问责作为整治“四风”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抓手,使问责成为常态,倒逼责任主体知其职、明其责、尽其力;盯住年节假期和“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着力查找和发现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对不收手、不知止,规避组织监督的,一律从严查处,越往后执纪越严。

六是在强化自身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宗旨意识,防止精神“缺钙”,切实解决“为谁执纪、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加强业务培训,营造善学、善思、善谋、善用的学风,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通过提拔、交流、轮岗等形式,优化干部年龄、知识结构,激发队伍活力,打造一支敢于担当、勤于执纪、善于问责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2017年党员干部个人四风四气存在的问题对照检查材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加强监督执纪,坚持和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有效遏制了“四风”蔓延势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四风”面上有所好转,但树倒根在,仍停留在“不敢”阶段,远没做到“不能”,更没有达到“不想”。 “四风”问题趋于隐蔽化。有的变着花样搞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逃避纪律约束,使“四风”问题披上“隐形外衣”。如何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强化执纪监督,是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四风“隐身衣”问题的表现形式

“四风”就隐身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服务群众的言行举止中、干事创业的点滴细节中。

(一)公款吃喝方面:一是为了逃避被举报和检查,一些单位将公款招待由大宾馆、大饭店转移到农家乐或城市郊区一些比较隐蔽的场所,有些甚至进行跨区域招待;二是有些单位为了躲避被查处,将大额消费化整为零,采用拆分开具发票的方式降低消费金额;三是有些单位在固定饭店秘密挂账,风声紧的时候不结账,等候合适的时机以各种理由和名目进行集中处理,想法设法将公款消费合理化,使检查人员很难在单位账目上发现问题。

(二)车辆使用方面:一是有些单位以工作量大,公车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以私车办公事为借口,“私车公用”,为私车补助油料费;二是有些领导在纪律检查时,节假日将公车封存,但检查过后,又公车私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三是有些领导晚上将公车开回家,但为了避免造成影响,在其他小区或比较隐蔽的地方停放。

(三)办公用房方面:一是检查办公用房时,有些领导为了掩人耳目,在办公室门上挂一个“小会议室”的牌子,自己的办公室就成了单位的会议室,实际还是领导的办公室。二是有些领导在办公室多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名义上是某某科室,实际是检查时有人坐,检查过后无人坐,造成办公资源浪费。

(四)领导干部婚丧嫁娶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大操大办,在宴请宾朋时化整为零,今天安排一拨儿,明天安排一拨儿,实际上该请的一个也没有少请,该来的一个也没有少来,该收的份子钱一个也没有少收。二是在办理长辈丧事时,在吊唁现场不设礼桌和礼单,也不招待吃饭,给人一个看似不收礼不招待的假象,但暗地里通过其他渠道收受礼金。三是个别单位领导个人参加亲朋好友的宴请,送出的礼金用公款处理。

二、四风“隐身衣”问题的产生原因

当前,即使是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还敢不顾党纪国法,千方百计变相的以权谋私,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

(一)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随着各类先进的抗生素的应用,细菌和病毒也在通过不断的变异来对抗和适应。而随着反腐败的方式变化,腐败的形式也在变化,给不正之风搞伪装,打掩护,其本质也是不正之风的一种变相反弹。

(二)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作怪。在我国,人们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总认为,自古当官就是要享受优越的待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还有的认为,自己是单位的领导,管的事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觉得自己如果不多吃多占一些,有点太吃亏。他们这些心理归根结底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思想根源是平民心和平常心的缺失,其思想认识和中央纪委提出的不想腐、不愿腐的目标相背离。还有一些人错误的认为隐形的作风问题比较普遍,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坚持法不责众的信条,始终抱有侥幸心理,你不做,别人也会做,你做了,别人也不会说。

(三)监督不到位。由于需要监督的对象群体极为庞大,有时处理起来难免让监管单位分身乏术,常常用“点”代替“面”开展监督检查,并采取被动的监督查处方式,收效不明显。而在不正之风以更为隐蔽的形式存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四)制度规定不具体。目前陆续出台的各类制度其实很多,但对一些细节性的规定却存在疏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难度。公款招待的具体标准不清,目前只仅限于不准上高档烟酒,不准奢侈浪费,超标准接待,其标准同样很难界定。

三、对策建议

解决“四风”问题既要抓铁有痕,又要持之以恒。难在坚持,贵在有恒,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和驰而不惜的精神,紧盯重要时间节点,一年一年抓下去,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把时间节点连成线,锲而不舍,常抓不懈,思想上不放松,标准上不降低,力度上不减弱,深层次一抓到底,坚决防止反弹,解穿四风问题的“面纱”,刺穿四风问题的“隐形衣”。

(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这把利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监督无处不在,群众受“四风”之苦最多,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一定要给群众提供监督的平台。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基层展开,“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要害是一方面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另一方面使群众同党若即若离乃至离心离德,长此以往,必将从根本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摧毁党。面对已经解决的“四风”问题,要在巩固中坚持,在坚持中巩固;要坚持做到“回头看”对“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的,要露头就打,坚决遏制。

(二)抓教育。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和正反典型教育,对出现“风过草抬头”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提醒。抓预防,组织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干部,填写廉洁自律承诺书,把廉洁自律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的必备内容之一。

(三)抓节点。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坚决防止请客送礼、收受红包礼金等“四风”问题在重要节日集中反弹。

(四)抓惩处。对变换形式和手法搞不正之风的行为,对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加大查处力度,定期公开曝光。

贯彻群众路线不休不止,改进作风久久为功,我们必能累积作风精进的点滴成效,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第13篇:做人的「四气」

做人的「四气」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3-6-6 22:50:52 繁體版

【做人四气】: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行于事,义气施于人。 锐气是独立的精神,绝尘的、不妥协的东西不可没有,但要“藏”,因为外是“世俗”,不容你的孤傲;和气是勘破一切世俗后的宽容,计较只会伤人伤己;才气是本事,是领悟力,量力而行事,恰好最好;义气是灵肉有余则广为布施,且不求回报。

庄子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句好,为善无近名——做善事不可有搏功名之痕迹,否则就是作伪;为恶无近刑——做坏事不可触犯刑法,否则就是真恶。做人,就是在界限中保持率真的自由。

善是利他,恶是自保。如果人性里只有善,人类就无法利用万物以自救,就早早灭亡了。如果恶的本性在危急之关头不能发挥自保功能,那人也会万劫不复。所以,我们要训练人性的完整,才不能任人宰割。

善不仅仅是利他,而是善在利他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想到自己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心里就幸福,这,就是养生。恶不仅仅是自保,在恶的同时因为对别人的伤害而提心吊胆,或因为恶缘而冤冤相报,就是害生。善和恶不过是自性的两面,而非道德的两面,能不断地趋善避恶,就可以活得安心、自在。

善生阳,恶生寒,伪善比恶还坏,生邪。大善、大恶都非常人所能为。比如以身饲虎之大善,比如杀人越货之大恶,都非吾辈所能为。活着,能一生问心无愧,已然了得。

普通人追求的,无非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混和,相夫教子、扶老育幼,家风醇厚,就已经为民族的传承做了贡献。如果强梁恶霸欺负了人家老婆孩子,还不许人家骂两声、跺两脚,也是一种不厚道。人,被现实逼出点小恶我看也没什么,现世报了,还省得下世再倒腾这点破事了。

孟子说:好俗乐、好田猎并不可耻,但与天下同乐即可。圣人不是唱高调的,不是假道学,他洞悉人性的弱点,但可以把你的好恶提升到“天下”的情怀里。

做人,低调得有低调的境界,张扬得有张扬的本事,而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则是把境界和本事“涵”在了一起,给了人生一份了不起的镇静和从容。

做人难得的是“忘我”,“我”字一当头,人就胆怯了,一不自在,人就无法脱俗了。

人,太干净了,就没有抵抗力。人,太求完美,就没有快乐。

第14篇:四风四气自查

“四风”“四气”自查报告

按照自治区、地区文件精神要求,党员对照“四风”“四气”进行自查,根据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我在近期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是的主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及陈全国书记系列讲话,现就“四风”、“四气”自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理论基础不高,实践不够。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以业务代替理论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把学习往后推,导致学习的系统性不强,效果不佳。二是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好。客观上认为作为业务单位,业务工作压力大,学习有时间就多学,没时间就少血,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

2、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一是对待工作任务,常常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常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常常被困难吓退,半途而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缺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这是政治理论不成熟的具体表现。

2、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业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对自己要求放松了,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整改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要积极工作,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15篇:管理者自修四气

管理者自修“四气”

管理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复杂的事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没有定式、没有标准,更没有规律可行。近日就管理的有关问题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称之为管理者自修“四气”,气是中国哲学、道教、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很早以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将气转化成天地间一切事物的组成元素,有着气体般流动的特性,认为人类与一切生物具备的生命能量或者动力都称之为气,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是气的运行与变化的结果,管理更不能例外。

气、无色、无味、无形,但是在特定的环境却能感受到气的存在,以及气给人带来一种特别的文化,所以用气来诠释管理更具有其哲理性,就像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能给人以感染和熏陶。

现在以酒店管理为例,阐述对管理者自身修养的一点体会:

一、做管理

“底气”

要“足”

管理者要做到底气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有足够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做事情的基本保证,有了自信才能强迫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将事情做好,达到效果;但是自信不是盲目的,是自己对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正确估计,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有了自信在管理工作中才不会对自己的决定怀疑、更不会因为思虑不周而将所下达的命令中途改变,让下属不知道如何应对;有了自信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断告诉自己能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下属的心目中树立

- 1问题,首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积累和体现的,是一个缓慢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次自身的素质要求是根据自己的职位、年龄、社会地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你还是一个普通员工的时候,你的基本素质就是听从指挥,见人有礼貌、工作中能团结同事,但是随着自己职位的变更,自身的素质要求会更高,因为你是普通员工的时候只有一双眼睛看着你,当你进入管理岗位后会有很多双眼睛看着你;所以说做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断净化自己的过程,当自己的素质得以提升后才能得到别人最基本的认可,下属才会不讨厌你、愿意和你沟通工作中的事情、生活中的困惑;你在下属面前在更具有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

2、学会沟通、利用沟通化解工作矛盾,塑造快乐的工作氛围。有关沟通的话题几乎是天天在讲,但是真正能不能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是每一个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好沟通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注重沟通的环境,环境要相对的清静,给人以平和的氛围,这样的话沟通已经成功一半;二是注意沟通语言,尽量使用比较平和的语言、客观的谈话,不能使用强制性或者命令性的语言,要善于变换角色,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对方沟通,效果更佳,三是注意沟通的切入话题,尽量使用被沟通方感兴趣、甚至某方面有成就的区域,这样很容易引起被沟通方的强烈兴趣,进而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四是沟通过程中注意倾听,特别是被沟通方讲话或者发表某方面的见解时候要表现出认真听、乐意听的行为以及表情。耐心认真听完、准确判断对方诉求,这样会让对方的自尊心得到强烈的满足,

- 3下属的工作做的怎么样?哪怕是很糟糕也要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其工作中不当的地方或者管理失误,这样能让下属在任何时间都觉得你尊重他,关心她、培养他;同时也不能因为他是下属而对他吆五喝六或者任意指责,让下属觉得在你手下做事没有自尊,就是很辛苦也得不到上司的认可。三是要尊重下属的工作方法,要做成一件事情有很多方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最关键的是他们会选择最适合自己当前做事风格和自身性格的方法,只要有清晰的的思路;如期达到工作目的,就要给予鼓励和认可,对于下属的工作方法不和自己的思路而否定下属会严重打击下属的工作创造性,最终将有能力的下属培养成平庸的下属。四是学会倾听下属的工作汇报;很多的管理现象是:当下属汇报工作的时间,下属刚说话自己就对下属说,你不要说了我都知道了;让下属没有被尊重的感觉,而且很可能因此而丢失一些重要的细节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属就更不愿意给你反映工作中的问题,管理者对全局的了解出现偏差,导致管理失控。

5、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方式,既然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应该一力承担到底,那怕是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也要做好。在工作中更应该做到这点,一方面是安排的工作说到了工作时限,就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查,并追究责任,不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而将事情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工作的人不闻不问,久而久之会导致导致工作拖拉,往往安排的事情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一个方面通过自己的这种做事风格,让员工上行下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 5千仞、无欲则刚”。管理者没有私欲作怪的话,工作中自然就会树立起正气,同时下属也会不断的效仿,共同打造良好的氛围。

3、关心、爱护别人。关心爱护下属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一是关心下属的工作,指导下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作方法,当下属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批评指正,更不能刻意偏袒,对下属的错误不能听之任之,这不是关心下属的正确方法;二是关心下属的生活,当下属生活中出现问题时要关注,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下属,让其感觉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保证自己在工作中树立起来的正气;三是关心下属的发展,给下属制定合理的符合下属性格特征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明确其工作目标,让下属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向目标奋斗,并经常性的对下属的工作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尽快让其发展,成为企业的管理梯队成员,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4、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舍得投入精力和财力,打造和完善一个企业特有的文化理念,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回报。围绕这一核心运作一系列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会极大的增强团队的向心力,融合各层面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这不但是提升企业正气的良方,更是企业的正能量。

四、做管理

“大气”

要“容”

1、自身的格局要大;格局大的人才能站的高,看的远。一是做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能仅仅看见企业的情况,要着眼于整个行业的情况,甚至有关该行业的相关法律、政策、法规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7为难下属甚至排挤下属的做法都不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作风,相反,要鼓励部门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问题上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共同讨论,最后科学决策,更有利于企业发展、规避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不能一言堂或者决策武断。四是能容忍平级管理者的工作方法或者管理风格,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平级之间不能互相容忍,喜欢以自己的思路、方式评价平级管理者,人与人是有能级差别的,而且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善于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大气、大度、管理素质,更能让企业内部的管理环节更加的顺畅,沟通更加快捷。

3、要有高度,高度决定广度,广度造就深度。在管理中只有广度和深度达到了,才能迅速的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只有看见了事物的本质才能制定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措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一是要站的高、看的远,将自己的思维建立在比自己的职位还要高的角度思考管理问题,才能让自己的管理策略具有连贯性、持续性,而不是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急管理措施,这是管理者重点修炼的地方,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由于其工作稳定性不是很好,所以进入一个企业后往往会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管理措施,在当前看来是将企业的业绩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但是实质是破坏了企业持续性、长久性发展。二是要有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高度的人是没有忧患意识的,做管理也是一样,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在管理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

- 910 -

魏涛

第16篇:中药的四气

中药的四气

中药的四气老许说神话 2018-01-05 12:58:46 四气,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为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药性理论。

对于四气的认识,起源甚早。《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可知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文中还指出药性之寒热,是“因气感之宜”所形成,所以《本经》首先提出了“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可见最早药性的四气,是以四时气候特征来概括药物性能的。然而宋代寇宗奭为了避免与药物的香臭之气相混淆,主张将“四气”改为“四性”。李时珍亦从其说,谓“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燥是气,其说与《礼记》文合。但自《素问》以来,只以气味言,卒能改易,故从旧尔。”。寇、李之论,虽然亦有其理,然而未能说明四气的原始含义。

四气药性也和五味一样,寓有阴阳属性,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凉与温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斟酌使用。此外,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之性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一般平性药物的功效主要通过五味和其他药性来反映出来。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这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水、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本经》序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气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具体来说,温热药多用治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而寒凉药是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总之,寒凉药用治阳盛热证,温热药用治阴盛寒证,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反之,如果阴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必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死亡。故李中梓《医宗必读》谓:“寒热温凉,一匕之谬,复水难收。”

由于寒与凉、热之温之间具有程序上的差异,因而在用药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损其阳。至于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热之药并用,使寒热并调。尤其要辨清寒热的真假,如遇真寒假热之证,则当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之证,又当选用寒药以治之。切不可真假混淆。

由于每种药物都同时具有性和味,因此必须将两者综合起来。缪希雍谓:“物有味必有气,有气斯有性”,强调了药性是由气和味共同组成的。换言之,必须把四气和五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辨别药物的作用。一般来讲,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同一类药物大都如此,如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有时气味同、又有主次之别,如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气味不同,作用有别,如黄连苦寒,党参甘温,黄连功能清热燥湿,党参则补中益气。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者其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则各有不同。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其味不同,而作用各异,如麻黄辛温散寒解表,杏仁苦温下气止咳,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再如桂枝、薄荷、附子、石膏均为辛味,因四气不同,又有桂枝辛温解表散寒,薄荷辛凉疏散风热,附子辛热补火助阳,石膏辛寒清热降火等不同作用。又有一药兼有数味者,则标志其治疗范围较大。如当归辛甘温,甘以补血、辛以活血行气、温以祛寒,故有补血、活血、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可用治血虚、血滞、血寒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一般临床用药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但有时在配伍其他药物复方用药时,就可能出现或用其气,或用其味的不同情况。如升麻辛甘微寒,与黄芪同用治中气下陷时,则取其味甘升举阳气的作用;若与葛根同用治麻疹不透时,则取其味辛以解表透疹;若与石膏同用治胃火牙痛,则取其寒性以清热降火。此即王好古《汤液本草》所谓:“药之辛、甘、酸、苦、咸,味也;寒、热、温、凉,气也。味则五,气则四,五味之中,每一味各有四气,有使气者,有使味者,有气味俱使者……所用不一也。”由此可见,药物的气味所表示的药物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既要熟悉四气五味的一般规律,又要掌握每一药物气味的特殊治疗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药性,指导临床用药。

第17篇:四好”教师对照检查

“四 好”教 师 对 照 检 查 材 料

按照张春贤书记的讲话内容和政治标准、岗位标准,思想上坚持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讲台上要争做学生心中的好教师,同志们当中的好模范;工作、生活中做好民族团结的表率的要求,对照张春贤讲话中的“四好老师”标准,认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查找自己思想认识、工作生活上的不足、不够、不好或根本没做,深入查摆问题,自我反思、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历史责任感的好老师不到位的具体表现

我个人在历史责任感方面总体上与自治区要求保持一致,按精河县深入开展“热爱教育事业,扎根三尺讲台,争做教书育人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通过查找自己在历史责任感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在深入学习宣传中国历史、新疆历史、博州历史、精河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方面不够。如:平时学校开展学习时主动性也不高,对新疆历史、博州历史、精河历史了解较少,认识不够全面,学了但流于形式。在撰写学习心得的时候,也都是在说空话,套话,根本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的理解精神,剖析自己的不足。导致业务不精,没有对学生宣传历史,效果不好。

二是对家长进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对三股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活动的隐蔽性、多样性认识不够充分,警惕性不高。没有对身边的人进行宣传教育,认为自己学习了,不去做破坏社会稳定的事就够了,没有借助学生和家长的力量向社会人群宣传坚决同民族分裂势力斗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是维稳工作落实不到位。对校园周边安全责任意识不够,对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警惕性不高、敌情观念不强。如:思想上存在学校周边少数民族少,学校稳定上不会出什么事,在值班备勤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自己值班出现脱岗、睡岗、替岗现象。我这种值班行为使其他教师效仿,导致值班备勤工作落实不好,值班人员纪律松散。

四是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活动不够主动。学习意识淡漠,学习积极性不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及时。如:学习不积极,理论功底不深,领会不深,不能入脑入心,自觉遵循。政治学习只注重抄记笔记、抄写心得,而没有用心的把所学的内容记在心里。思想上有所松懈。

二、为人师表的好老师评不到位的具体表现

一是有擅离职守或消极怠工现象。放松了自我要求,不倡导严以律己作风,出现有不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现象。如平时上班期间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上,不追求健康科学生活,不去图书室借阅图书报刊提高自己知识能力,而是忙于找圈子,上班时间经常外出,与好友聊天,去办个人私事,上课时没有按师德要求规定有接打手机现象。导致在教师中,没有起到带头作用。

二是在学校工作时有抽烟、上网聊天现象。个人不良嗜好带入工作岗位,影响其他教师正常工作。如:上班在办公室有抽烟现象,没有考虑公共场合吸烟危害自己也危害了他人,有玩手机、上网淘宝、打电话闲聊、办自己的事,遇到工作找借口推诿,不想干、不去干。

三是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方面不能够实事求是。在制度的执行与落实过程中,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造成公正积极性不高。如:自己在教科研中责任心不足,听评课时只讲优点,做老好人,讲情面不提缺点。在教师评先评优中做老好人,评优会上光肯定其优点不提缺点,以自己主观意识去评价,没做到公平公正。

三、立德树人的好老师不到位的具体表现。

一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课前3分钟去极端化教育没做到位。对各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对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能做到尊重,但民风民俗了解掌握不够深。对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足。如:每周上课在学生中没有开展课前3分钟去极端化教育,课堂中民汉学生间没有开展民族团结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没有开展过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活动。

参加学校开展的民族团结微行动不够积极。民汉教职工之间平时交流少,古尔邦节相互走动少,民族同事过节时没有参与慰问活动。这导致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氛围不浓,民汉师生间相处较冷漠。

二是没有发挥好教师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中的引导作用。平时不注重与家长沟通,家访活动只停留在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家访时,对学生家庭情况底数不清,了解不详,认为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

四、专业过硬的好老师不到位的具体表现。

一是每月听课少于6节。深入教育教学实际不够,通过听评课的方式不注重向老教师学习,对年轻教师在教学上缺乏指导。总是找各种理由没有完成听课节数。

二是每学期教学论文质量不高。平时不注重研究教育教学,没有对教学工作的得失做到及时梳理和总结,导致学期末完成教学论文时没有资料,为完成任务,东拼西凑的完成教学论文上交,导致教学论文质量不高 。

五、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主动,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政治理论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停留在皮毛上,每次学习就是简单的记录笔记,写一些心得。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形式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对三股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活动的隐蔽性、多样性认识不够充分,警惕性不高,对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干扰、破坏的主要表现和手段掌握不全面。

二是在一定程度放松了宗旨意识强化。在自己的工作中,没有切实为老师考虑,为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教育教学实际不够。对教育、教学关注少,不能亲自深入课堂、班级,参与教育教学。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自己的“双语”学习,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各民族感情,为新疆的稳定与和谐尽自己力量。

二是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对群众的批评虚心接受,及时纠正和整改。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支持。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

三是加强自律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按照誓词的要求去做,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以上是我的对照检查,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18篇:四风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检查材料

XXX事业部-笔名(小菲菲)

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开好2014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XXX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开好2014年度成员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和XX所下发的《关于开展好2014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要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党内生活,严守党的纪律,深化作风建设为主题,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持续抓好整改为重点,经过组织学习研读、梳理查找问题、开展交心活动,现将我本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及落实整改情况

2014年,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尤其是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八项规定”对我的触动尤其深刻,党要治党,从严治党,“八项规定”为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切实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八项规定”文字朴实无华,内容短小精悍、掷地有声,贴近群众,接地气,切实解决覆盖我党从上至下全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八项规定”的落实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自顶向下覆盖至一线基层,可见中央领导推行我党改进工作作风的决心和信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没有任务理由不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照镜子,正衣冠,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自身存在的其他问题。

通过2014年初所内组织的关于群众路线的民主生活会,我认真学习了相关材料,通过参会和谈心活动,认真梳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整改的目标和措施。在2014年工作、生活过程中,我加强了理论学习,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群众路线”、“八项规定”、“三严三实”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提高对党的党章、党规、党纪、党性认识,从思想上改变自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牢记为人民服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跟党走;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欲正人,先正己,工作中以身作则,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昂的工作斗志。密切联系一线基层员工,经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心声、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上做必要的技术指导,鼓励后进的员工树立信心,勇于敢于承担项目任务,锻炼能力,提升水平。在重特大项目执行过程中,亲自率队参加,即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又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项目任务;在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切实转变了固有的工作方式和模式,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约束自己,并也争得了用户的理解,能工作时间聊的事不在业余时间聊,能在办公桌上聊的事不在饭桌上聊,能公开聊的事不私下聊,基本解决了以往存在的奢靡之风的问题。

通过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本人的思想上对于党要治党,从严治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理论精神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和亲属,本人在个人住房、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培训、会员卡、礼品及出入会所等方面无违规违纪情况。本人个人的资产情况和直系亲属情况,已按所内要求如实填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强度和频率不够

对于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本人自觉主动抽出的时间还远远不够,除参加上级党组织学习及有关的集中培训学习外,虽然平时自己也想多学一些,但往往是给自己找出一些工作上的理由和借口,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书籍的时候不多。虽然理论学习的形式比较多,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关注手机和电视中新闻的时间较多,而认真坐下来读原文的时间较少。

2、工作态度上出现了懈怠,管理上出现了松散

我部门在2014年一直处于调整的过程中,而在调整方案上屡屡受挫,部门多数员工心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而本人为此也屡次配合所里修改调整方案,疲于部门间的横向协调和向上级的汇报、沟通,由于调整方案迟迟不能落地,本人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急躁情绪,工作态度上到四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懈怠,从而导致了管理上出现了松散的情况。

3、对一线员工了解程度不够

2014年,由于我部门调整的原因,技术人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离职情况,其中也不乏能够带项目的项目经理级人员,虽然本人与离职人员做了透彻的沟通,尽力做了挽留,但最终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自我检讨,还是平时与一线员工沟通、交流的不够,没有在特殊时期及时对相关人员做心理上的辅导和引导,没能掌握员工的心理动向,密切联系群众的程度还不够。

4、缺乏创新

关于技术创新方面,本人作为分管部门技术的领导,创新的思路和想法已经提了有两年的时间,但截至目前为止,因人、财、物一些客观困难,最终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还是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未见成果。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完全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理论指导实践”,但不认真透彻的学懂理论,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与义务。理论上的成熟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在理论上分清是非,才能做到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没有时刻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自于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锻炼。这些年来,口头上也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实际上存在着重前者轻后者。认为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艰苦奋斗没有那么重要了,随着实际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滋长了安于现状、不图进取的情绪,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

3、密切联系群众不足

没有深入实际认真了解一线员工所想、所需、所盼、所急是什么,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服务缺乏主动性,没有经常性的主动接触一线员工,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状况,深入不够,心系、服务员工的意识较弱。

4、创新意识有所淡化

忽视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有所欠缺。忙于应付多、主动落实少,研究情况多、解决问题少,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改革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

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提高对党的党章、党规、党纪、党性认识,从思想上改变自己,从行动上改变自己,以理论水平高于群众,思想觉悟高于群众,业务能力高于群众,奉献精神高于群众来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注重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边干边学,学以致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完美结合。

2、经常自我反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具体问题改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对“四风”问题特别是热点敏感问题,要敢于做出承诺、及时兑现承诺。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凡是能够及早解决的就尽快解决,坚决防止和克服畏难思想、观望心理和厌烦情绪,不等不靠、不敷衍塞责、不踢皮球,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努力把工作干好。

3、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

一、人民的利益第一,坚持把群众工作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挥实际工作联系人民群众重要渠道的作用,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始终围绕我所的长远发展和中心工作,带头贯彻和落实上级党政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围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三个环节深入推进,特别是在反对“四风”问题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上上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并以实际行动履约践诺,今后我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加倍努力,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XXX所又好又快发展多作贡献。

第19篇:四风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检查材料

2014年x月x日

一、基本情况

根据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聚焦点为作风建设,集中精神解决“四风”问题,我认真学习研究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严格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和在这些重点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应认真查摆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联系工作情况、生活实际,重点剖析突出问题,谨慎提出改进措施。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在形式主义方面,突出表现在:

1、心态浮躁。抓工作想问题难以静下心来,做不到专心致志、深入思考,存在凭经验办事、靠感觉决策的现象。

2、缺乏思考。开展工作注重眼前工作,缺乏长远考虑。表现出系统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3、工作欠扎实。面上工作多,基础工作少;活动重形式轻内容。

4、学习不深入。缺少对党理论知识的学习,工作流于形式,存在应付差事现象。

(二)在官僚主义方面,突出表现在:

1、存有一些官气。把自己当作领导看待,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多。

2、服务群众不够。开展工作考虑群众利益不够,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欠缺。

3、工作不深入。对于镇委镇政府提出的思想性较强的工作虚以应付,缺少认真研究、深入落实。

(三)在享乐主义方面,突出表现在:

1、工作标准不高,进取精神不强。激情不够,进取精神不强,工作缺乏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2、存在惰性,不愿吃苦出力。对于村内存在较麻烦问题的解决

1上缺少积极性,满足于现有水平,止步于眼前状况。

3、逃避责任,缺乏担当。把个人利益摆在相对重要的位置,缺乏奉献精神。

(四)在奢靡之风方面,突出表现在:

1、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认为条件好了,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吃穿行用都有所讲究。

2、勤俭节约意识淡薄。工作开会对中对水电气节约意识不足,节能降耗意识淡薄。

3、攀比心理滋生。花钱不注意节制,盲目消费现象存在。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放正心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1、放正心态,加强攻坚克难的勇气。

2、摆正位置,树立服务人民的意识。

(二)加强学习,踏实工作,融入群众。

1、加强学习,强化党员意识,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意识。

2、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真诚听取群众心声,与群众打成一片。

(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1、多向父辈学习。

2、树立过苦日子、紧日子的思想。

(四)多听取他人意见,自觉接受监督。

1、听得进去不同意见,坦然接受批评指正。多了解百姓心声,积极改进工作。

2、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相关的政务与信息及时公开。

以上是我的对照检查情况,不全面之处及不深刻的方面请批评指正。

第20篇:对照检查材料四风

对照检查材料四风

篇一:对照检查材料四风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省扶贫局按照省委、政府办公厅党组统一部署,在政府办公厅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的关心指导下,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及“正风肃纪聚合力,攻坚克难解难题”实践载体,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实践,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扶贫局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在充分听取各地扶贫机构、扶贫干部及群众建议意见的基础上,省扶贫局领导班子对自身进行认真分析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局领导班子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准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方向不偏移。在维护祖国统

一、反对民族分裂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了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自觉学习遵守党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班子坚决维护中央和省党委的权威,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党委有关扶贫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纪律,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注重发扬民主,坚持集体决策,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管好自己分管的部门、管好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切实做到清廉从政、务实为民。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党委十条规定、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

制定印发了《省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十项规定〉实施细则》,紧密结合扶贫局实际,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加强督促检查等方面,提出“六要、八不准”具体措施,切实做到落实“八项规定”和“十项规定”有硬性约束、有责任制度、有监督检查、有惩戒措施。通过学习教育,班子成员将“八项规定”、“十条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时处处以此规范约束自己,从自身做起,从具体问题改起,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作风的根本标准,带头改进文风会风,以更加务实扎实的作风,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好工作,解决扶贫群众的困难,满足扶贫群众的期盼,为全局干部职工作出示范和表率。

近年来,省扶贫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局领导的示范带动,全体干部职工依法扶贫、科学扶贫的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绩效明显提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气场在局机关业已形成并在不断壮大;通过水利水电工程扶贫安置规划大纲和专题报告审批制度创新,简化工作程序,完善工作流程,助推我区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省区,促使一大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相继上马建设,干部职工的行政效率和向党委、政府负责、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民生工程建设、群体性事件处置、包村帮扶等急难险重任务,历练了干部职工作风,提高了工作能力;通过建设扶贫干部及群众>培训基地、举办全国和省扶贫干部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培训干部、扶贫群众,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了扶贫群众增收致富能力;通过“道德讲堂”、“书香溢扶贫局读书活动”等措施,强化了干部职工学习之风,提升了干部职工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通过开展绩效考核等,有效解决庸懒散软问题,政风恶习得到控制。

三、政治意识不强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多方面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局领导班子反复查找、深入查找,认真梳理了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形式主义方面。

1、班子学习的整体意识还不够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欠缺造成工作粗糙,缺乏深度。虽建立了局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但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有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往往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的情况多,系统学理论少。学习形式和方法单一,多是念稿子、看电视,走出去到内地省区市交流学习不多。

2、创新意识、进取精神不够强。有时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要求,对全国扶贫工作的形势、全区扶贫工作的情况不清楚,对扶贫工作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认识不准确,站位提不高,眼界放不宽,考虑处理问题就事论事、就扶贫工作论扶贫工作,思路不宽。有时精神懈怠,工作激情明显下降,工作思路不宽不新,工作举措不实不力,工作亮点不多不特,存在怕乱求稳、怕冒风险、安于现状的思想,缺乏“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进取精神。有时在扶贫工作发展思路上唯条件论,有时从客观条件上找原因多,从自身工作思路、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等方面努力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时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主动配合、围绕中心、协调发展方面还不够好。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敏锐力不够。有时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靠老经验办新事情,在思考、决策和处理问题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运用新思想、新方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水平不高,只局限于做好本职工作不出问题就行了,缺乏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有时工作上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机械地贯彻中央和省工作部署,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只会埋头做事,不会主动思考,想办法、出点子较少。

3、政治执行力不够强。处室工作忙闲不均,相互配合不够,有时相互推诿,出现中梗阻,安排任务讲条件,干工作消极畏难,工作疲踏,效率不高,存在工作部署多,督促检查少,致使不少工作有布置无动作,有要求无效果。公务用车管理、办公用品采购和会议经费开支管理不够规范,没有完善相关可操作性的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并定期公示,存在监督管理空白。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局机关工作规则等制度,但全体干部执行制度的意识不强,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对局里的精神文明、廉政、文化建设抓得不够,只局限于开展几次活动,活动载体与创建结合不紧密,缺少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规划。

(二)官僚主义方面。

1、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扶贫机构、群众调查了解情况、研究群众脱贫致富、帮助用好政策、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和问题的情况少,习惯于在办公室想事做事,习惯于常规式、本本式地工作,扶贫工作不能善解基层扶贫机构、群众诉求。有时深入基层,与群众见面,出于目的性、针对性的多,真正与群众沟通思想的少;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看先进典型的多,了解落后情况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对重点工作研究多,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关心少、关心不够。

2、解决扶贫工作遗留问题力度不够。(略)

3、理解关心帮助业主单位和基层不够。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和扶贫机构自身建设薄弱。一些地方扶贫工作造成办公场地临时租、办事人员临时调、工作经费临时凑的“三临”现象。大多是合署办公或内设在其他部门,大部分没有专门编制,造成扶贫干部专少兼多,变动频繁,扶贫管理职能履行和工作开展困难极大。群众存在住房条件差、道路损坏严重、饮水、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生产资料不足、产业结构单

一、集体经济较薄弱等突出困难以及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选择权还没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略)

4、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薄弱,民主依法科学决策不够。部分成员团体意识、大局意识不强,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时有表现。在加强班子团结方面,存在说的多、做的少,知行不一的问题。扶贫审核审批还不够科学合理,流程还不够规范。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薄弱,存在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等制度建设滞后。干部队伍长期没有进行轮岗交流,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不足,干部队伍缺乏活力。没有完善的干部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督查和绩效考核工作力度不大。

(三)享乐主义方面。一是有时用公车办私事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无论是去办公事还是私事,出门就要用车。二是存在畏难厌战情绪,情绪低迷。在扶贫部门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特殊困难群体,每天面对的都是难事、琐事、操心的事。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面对一些扶贫突发群体性事件,畏难厌战情绪有时在班子成员中或多或少的存在,有时希望组织上调整到其他部门工作。

(四)奢靡之风方面。一是存在对八项规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突出表现为:认为扶贫部门工作风险系数较低。自律观念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格不够朴素,作风不够勤俭的问题。二是存在讲面子、讲排场的现象。有时下基层工作被动接受了下级安排的地界迎送和超标准接待,有时碍于情面被动接受过下级部门或干部送来的一些土特产。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过深刻剖析,局领导班子认为政治坚强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面对艰巨繁重的扶贫工作任务,扶贫工作力量明显不足。从主观上看,主要是局班子成员在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差距和问题。

(一)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不实。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贯彻不够自觉。特别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新疆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以及反分裂斗争的历史学习不深、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导致有时出现模糊认识。

(二)世界观改造还不彻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常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缺乏警醒,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权力寻租、腐朽文化、不良社会风气等资本主义腐朽落后的东西抵制不力,没有抵挡住歪风邪气的侵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得不牢靠。总认为,扶贫部门直接面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没有讲享受的条件,不需要对“三观”进行再改造。由于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对共产党人精神追求领悟不够、坚守不力,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接受了低俗的物质享受。

(三)宗旨意识、党性修养还不够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得还不牢固。有时候没有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关系,接受群众的监督还不够广泛深入,对群众负责的意识淡薄了一些,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认识不是很清楚。有的对科学政绩观、事业观理解不全面,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色彩,一事当前考虑个人得失多、考虑单位工作少,对上级负责多、对群众负责少。有时放松了党性修养的要求,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视,放松了对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追求。有时在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风气滋长的大环境影响下,产生了从众心理 和攀比心理,随波逐流、思想滑坡,出现讲享受、讲待遇和讲面子、讲排场的现象。班子成员不能时时处处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八小时以内要求严格,八小时以外要求就相对放松,在单位上要求高,在社会上要求就比较低,言行举止还没有做到一以贯之。党性修养不强,思想就容易滑坡,精神就容易空虚,作风就容易松懈,一些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四)纪律执行还不够严格。局班子对中央和省党委的各项政治纪律是坚决严格执行的,对中央和省党委的决策部署也是不折不扣落实的,但有时图一时轻松,简单开会发个文套个文头转发一下,对纪律和决策的落实情况缺乏比较硬的督促检查;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该执行的纪律坚持不够,有的该落实的决策执行不力,有时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和>勇气,没有同不良风气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致使一些有关改进作风的规定和纪律没有完全执行到位。

(五)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等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已有制度中,有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的存在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的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制度,又存在执行落实和检查评估不到位的问题。制度不完善、落实执行不力,也会导致脱离群众、作风不良。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群众工作有关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扶贫工作政策法规,不断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同时,系统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领导科学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水平。坚持学以致用,切实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完善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制度,局中心组集体学习每月至少1次,各党支部集中学习每月至少1次,各处室组织业务学习每月至少4次,学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分析业务工作等。提前精心设计主题,结合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确定学习内容,主要采取专题讲座、辅导报告、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坚持把扶贫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扶贫工作当家业,殚精竭虑、千方百计为扶贫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牢记肩上的重担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把主要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兢兢业业地把工作完成好。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推进工作创新。面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工作、完善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

一、基层重要,大力抓好“民生建设年”任务的落实,确保完成好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不断健全扶贫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扶贫专项审批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加大解决扶贫遗留问题及突出问题力度,推进扶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信息化,不断提升建设水平。要建立定期调查研究和领导干部长年联系群众制度,围绕扶贫政策、扶贫工作管理体制等工作的专题调研每半年一次,每次不少于10天,每次调研中都要分别召开一次县乡扶贫干部、群众代表、项目业主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要写出有分析研究深度、有政策理论水平、有操作可行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年到自己的联系点不少于三次,其中驻点调查研究不少于一周。

(四)进一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强化集体领导观念,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增强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决策前慎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凝聚集体智慧,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同时,注重增进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之间坦诚相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努力打造一个“学习创新型”、“民主团结型”、“勤政为民型”、“清正廉洁型”的四好班子。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党委“十条规定”和扶贫局实施细则,进一步转变作风,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思想、特别能作为”的“四特精神”,切实履行好“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神圣职责,努力把扶贫部门建设成为为民解忧的窗口,展示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窗口,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窗口。三是加强扶贫干部队伍的培训、培养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业务学习制度,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扶贫干部队伍。

(五)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认真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坚持定期的组织生活会制度,把党员干部之间谈心交心活动制度化、经常化,鼓励党员干部互相找不足、提意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进一步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优良作风,要使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把工作的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来。

(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制度建设。要坚持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变革创新、务求实效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建立和完善听取群众意见、民主科学决策、项目经费管理、廉洁勤政规范、工作检查督办、绩效考核应用、工作效率评估、综合信息反馈等工作机制和制度,控制会议和文件,减少文山会海,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原有制度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做到制度切实科学、可行、管用。不断加强机关的思想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机关的思想文化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关系群众生活,树立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机关精神。

篇二:对照检查材料四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必须坚定群众路线不动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重要目标,切实谋利为民,谋福为民,让群众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然而,四风问题的出现却让党与人民群众逐渐脱离,甚至站到了对立面。这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而且这股不良风气破坏了党的形象,给许多优秀的党员同志抹黑,极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和平、安定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反对四风势在必行!

四风,目前在党内主要是指: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奢靡之风。为了净化党内风气,提高党员的纯洁性和党性修养,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开始,在全党内展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行动开始至今,受这股有力肃清之风的影响,我决定剖析自己,做如下四风对照检查:

一、形式主义之风要挖除

四风问题积弊甚深,危害甚广,其中形式主义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国家一再强调不得建造形象工程,不能做表面功夫,然而许多领导干部却钻政策的漏洞,只注重眼前利益和政绩,大刮形式主义之风。这是必须严厉禁止的!

形式主义的产生,一是名利思想在作祟,二是懒惰思想在指挥。要杜绝形式主义的产生,首先就应该从这两方面下手。而本人自大学毕业工作以来,从基层的村官做起,到如今的职位,工作期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切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和发展方向,展开基层工作均是以人民利益为主,截断了形式主义产生的源头,获得了自我的突破,也为群众们切实解决了问题。

二、享乐主义之风要杜绝

享乐主义的弊端很明显:一是影响工作效率,损害人民利益,浪费国家资源;二是造成领导干部们和党员们思想和精神的颓废,不追求上进,不为人民办实事,贪图享受,这样势必造成国家工作的延误,长此以往更会腐蚀人们的思想,作出违法乱纪之事。

因此,为了杜绝享乐主义的产生,我每天给自己固定安排了这样的时间表:在处理完固定的日常工作之外,为自己留出一个或一个半小时来研读党的基本理论、分析时事,阅读各类关于民生和反映群众心声的书籍、视频,总结列表,结合自己所辖区域来进行分析对照,找出不足,发扬优势。

三、官僚主义之风要打压

官僚主义是许多领导干部优越感的集中,它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是对人们尊严的践踏,是当今社会党与人民群众之所以正逐渐拉大距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官僚主义的产生不仅仅是工作纪律的违背,尤其是政治纪律,它更是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严重损害了党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必须坚决打压!

在任职期间,尤其是走出基层工作岗位之后,本人依然经常关心百姓生活,注重实地考察和倾听民声,到基层去走访去探听去调研,与群众一起欢乐、一起交流、一起解决问题,从未在心里和行动上挂起官僚主义的妖风。但我自觉做的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融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思考,这是我今后要注意发展和把握的方向。

四、奢靡之风应坚决扫除

无论是盛世还是混乱年代,奢靡之风都不可长。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之风、坚持艰苦奋斗,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

奢靡之风的盛行不仅仅会浪费国家的资源,而且会引起其他腐败现象的发生,如贪污受贿、享乐主义、形式主义之风同样盛行。目前,奢靡之风在党内外都有,要煞住这股风气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XX部门的XX(职位),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坚持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如平时上下班多使用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家中所使用的物品只要能用则多年来都未换新。我觉得一个人生活过得是不是苦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上面苦不苦。朴素生活给我带来至高的精神享受,我就会自觉弘扬朴素之风,将奢靡之风严厉扫除!

反对“四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你我的坚持,切不可让四风断送了我们的中国梦!

篇三:对照检查材料四风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并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重点剖析存在的“四风”问题及根源,做到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透、危害后果明、整改措施实。,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重点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增强党性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这“四风”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根据市局统一安排部署,我个人在近期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风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和作风问题的决定》以及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

我个人通过学习、查摆、对照,并充分认识到,“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要害是一方面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另一方面使群众同党若即若离乃至离心离德,长此以往,必将从根本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摧毁党。“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四风”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尤其检查了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有:

一、对照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功底不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

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而且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

二是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

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适应,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

一是接到工作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

三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研究不够,工作方法较简单,同志间的思想交流不多,深入基层和村组调查研究不够,对全市的工作指导和督促还不够深入,致使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3、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

一是虽然也经常下基层调研,但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没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如,我市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二是在工作上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主要靠听汇报和抽查,不够全面系统,联系群众不广泛,与干部职工谈心交流少,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不及时不全面,对干部思想状况和基层干部生活情况了解不全面,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不多。这些都是宗旨观念淡薄,群众意识差的表现。

4、勤政廉政不深,廉洁自律的力度不够

树立勤政优政的宗旨意识还不够牢固,党风廉政问题和各种不正之风时有发生。在坚持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还不够深入,时有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二、对照检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不到家

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缺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这是政治理论不成熟的具体表现。

二是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

深入学习,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不具备用邓小平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上的成熟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在理论上分清是非,才能做到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自于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锻炼。这些年来,口头上也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实际上存在着重前者轻后者,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对自己要求放松了,考虑个人的荣辱进退多了,考虑群众利益和全局利益少了。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宗旨观念有所淡化

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三、对照检查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

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共产党员应该把维护和实践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

一、人民的利益第一;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3、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在当前社会还存在腐败现象情况下,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白警、白省、自励,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4、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始终围绕我市的长远发展和中心工作,带头贯彻和落实上级党政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围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三个环节深入推进,特别是在反对“四风”问题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上上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并以实际行动履约践诺,今后我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加倍努力,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作贡献。

四气对照检查材料
《四气对照检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