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讲话稿和演讲稿联系和区别(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5 08:37:20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竞聘演讲稿和讲话稿的区别

讲话稿,是指把为了某一目的,在一定场合下所要讲的话事先用文字有条理的写出来的文稿。换句话说,凡写出来供宣讲或宣扬的书面材料都叫讲话稿,又称“发言稿”。

讲话稿是一个统称,涵盖面较大。它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各种会议和一些较庄重、隆重的场合。

按用途、性质来划分,讲话稿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幕词。指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开始时所用的讲话稿。

(2)闭幕词。指较为大型的会议结束时,领导同志所做的要求行的讲话。

(3)会议报告。是指召开大中型会议时,有关领导代表一定的机关进行中心发言时所使用的文稿。

(4)动员讲话。是指在部署重要工作或活动的会议上,有关领导所使用的用于鼓励人们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或参加此项活动的文稿。

(5)总结性讲话。是指某一事项,或某一活动结束后、有关领导对其进行回顾、概括时所使用的文稿。

(6)指示性讲话。是指有关领导对特定的机关和人员布置的工作、任务、指出希望和要求并规定某些指导原则时使用的文稿。

(7)纪念性讲话。是指有关领导在追忆某一特殊的日子、事件或人物时,所使用的文稿。

讲话稿的特点有:

(1)有强烈的针对性。

(2)有较大的鼓动性。

(3)有一定的通俗性和条理性。

(4)有特定的对象。

演讲稿类属于讲话稿,这要求它遵从讲话稿的一般写作规律,而演讲不同于一般讲话的区别,又决定了演讲稿的独特性:首先,演讲稿更加注重选材立意,在选材上多属主动型,切实根据听众的愿望和要求,弄清他们关心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力求引起最大共鸣。其次,在表达手段上有较多的议论、抒情,将生活中获得的各种体验,由真善美与假丑恶激发起的各种情感,真实地倾泻到演讲稿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再次,在语言的运用上,除了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外,如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语言节奏感强,还应适当运用幽默、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以达到在与现场听众的交流中,牢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顺利实现演讲目的作好准备。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写作要求,实现目的以及所达到的效果,讲话稿都不等于演讲稿。在实际写作中,应力图体现二者的区别,不要将它们混为一体。

推荐第2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不能实现的。 在革命前途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认为民主革命的结果只能是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只能在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合法斗争聚结力量,到一定时候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3]

推荐第3篇: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一、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1,含义的不同: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

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2,目标的不同:

企业管理目标,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达到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使工作效率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行政管理目标,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提高行政活动的效率,协调并不断改善行政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实现行政活动的期望的效果。

1、企业管理:主要指运用各类策略与方法,对企业中的人、机器、原材料、方法、资产、信息、品牌、销售渠道等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由此对应衍生为各个管理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分支设置职能部门。 在企业系统的管理上,又可分为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系统的管理。

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行政管理学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2、行政管理的主要类型有:

国民经济管理: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经济生活所实行的管理。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商业贸易 以及环境保护和公用事业的管理。

文化教育管理: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管理。

国防军事管理:包括征兵、武装力量建设、军事科学 研究、国防工程建设等管理。

公安司法行政管理 : 包括治安、交通、消防、边防等管理,以及律师事务、公证事务、劳改狱政管理等。

民政管理: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和安置等管理。

外交事务管理 :包括外交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国际旅游活动等管理。

企业管理的主要类型有:

企业管理分为: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系统的管理,企业系统分为战略、模式、流程、标准、价值观、文化、结构、制度十大软系统和人、财、物、技术、信息五大硬系统。企业的管理除了对职能业务部门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对这些企业系统要素进行管理。

二、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

1、一是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二是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行政管理对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

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2、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并不能超越企业的内部分工。明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插手业务,从而避免在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造成矛盾冲突,避免使企业的运转陷于混乱。行政管理对企业与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的协调,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推荐第4篇:形容词副词的区别和联系

1.什么是形容词

形容词是用来修饰或描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词。

• • • 如:Li Lei is a good student.

李磊是一名好学生。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形容词good修饰名词student) • 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形容词great修饰名词country)

• The coat is black.

• 那件上衣是黑色的。(形容词black表示coat的特征.2.形容词的位置

• • • • • • • (1)形容词通常用于名词的前面。

She is a famous actre.她是位有名的演员。

He is a warm-hearted man.他是一个热心的人。 (2)形容词用在系动词后作表语。

Monkey is smart.猴子很机灵。 It’s hot in summer.夏季, 天很热。

You look fine.你们看上去很好。

3.形容词的反义词

beautiful --ugly (美丽,丑陋) thick---thin (厚 薄) big---small 大小 quick---slow 快慢

old---new 旧新 luck---unluck 幸运 ,不幸运 good---bad 好坏 wild---strict 广阔的,狭小的

start-stop 开始,结束 hot---cold 冷 热

up-down 上 下 left-right 左 右

black-white 黑 白 important---unimportant 重要,不重要

comfortable---uncomfortable 舒适,不舒适 sure---unsure 确信,不确定

thin-fat 瘦 胖long-short 长 短

many---little 多 少 much---few 多 少

clever---foolish 聪明 蠢 easy----difficult 容易 难

smooth---rough 光滑 粗糙 friendly----unfriendly 友好,不 友好

4.什么是副词

•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的词,表示时间、地点、程度、状态等。如:

• (1)The wind is blowing strongly.风刮的很大。 • (副词strongly修饰动词blow,表示程度) • (2)I can see clearly.我能看的清。 • (副词clearly修饰动词see) • (3)It is very late.天很晚了。 • (副词very修饰形容词late)

• (4)You speak too quickly.你说的太快(副词修饰副词) • (副词too修饰副词quickly) 5.副词的种类 • 副词根据它们的意义,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 • • • (1)时间副词:表示“什么时候” “频率”。

always 总是

often经常

usually通常 seldom不常

sometimes有时

now现在

then那时

today今天

yesterday昨天

• (2)地点副词:主要描述地点。

• here这里

there那儿

up向上

• (3)程度副词:主要表示程度。

• much很;非常

little很少

very非常 • too太

enough足够地

quite十分地 • (4)方式副词:主要表示“怎样地”。

• slowly慢慢地

quickly快地

suddenly突然地 • warmly热情地

neatly整洁地

quietly安静地 • badly糟糕地

happily快乐地 • (5)疑问副词:用来引导一个特殊疑问句。 • how 怎样

when 什么时候 • where 在哪里

why为什么

• down向下

back向后

everywhere到处 •

6.副词的位置

• (1)副词修饰动词时,通常位于被修饰动词的后面。 • We should study hard.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 You walk too fast.你走得太快。

• (2)副词修饰形容词时,通常放在该形容词的前面。

• The boy is too young to go toschool.那个孩子太小,不能上学。 • Mark Twin is a very funny man.马克吐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 (3)副词修饰副词时,通常放在被修饰副词的前面。 •

Lihua dance very well.李华舞跳得很好。 • 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

• (4)表示频率的副词,通常位于主谓之间,也可以位于句首。 • He often goes to school by bike.他经常骑车上学。 • Sometimes he goes to see his mother.他有时候去看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ly”, 如 quick---quickly.2.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形容词要变“y”为“i”,然后再加“ly”.如 happy---happily.3.某些以辅音字母加不发音字母“e”结尾和以“ue”结尾的形容词要先去掉“e”, 然后再加“y”或“ly”.如

terrible---terribly

true---truly.4.有些词既可以做形容词,也可以做副词。如 fast---fast.5.有些词形容词和副词词义相同,但拼写却不同。如 good---well.6.以“ll”结尾的词,只加“y”.如 full---fully.

推荐第5篇: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区别和联系

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㈠、问题儿童

1、概念: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别。

2、形成原因:主要是后天环境或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环境影响包括:

A、家庭缺损,教育能力的薄弱或丧失;B、教育方法的不当(溺爱、娇惯、强制与粗暴、歧视)。C、不良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不当,传媒中的消极因素(如暴力或反社会行为的渲染)等也将影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

㈡、问题行为

1、概念: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妨碍个性良性发展、智能正常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一系列行为。简而言之,问题行为是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儿童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问题行为,不能把出现问题行为的儿童叫做问题儿童,只有问题行为严重,而且很难改变的儿童才叫做问题儿童。因此,问题儿童是个别的,问题行为则具有普遍性。正常儿童的问题行为具有暂时性、可治性。问题行为从其严重性上来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①不良行为习惯。②社会适应不良。③反社会性。

㈢、界限: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偏离,是教育工作对象;而违法犯罪行为是司法工作对象;变态行为是医学心理学认定的,属医疗工作对象。

二、联系

问题行为较易引起违法犯罪行为。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会根源,而且它们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孩子偶尔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和教师不能武断地把他们当作问题儿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家长和教师应深人了解儿童的心理及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而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及早发现问题儿童,使儿童健康成长。

如果不及时纠正儿童的问题行为,就很可能使“问题行为”的积累就会使儿童变成“问题儿童”。这种由量到质的转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问题行为的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②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出现了新的诱因,使问题行为升级;③在一段思想潜伏期以后,行为上有了质的突破;④由于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使行为主体在一定的群体中成为“公害”;⑤某些行为的隐蔽性,对他人几乎不产生损害(例如退缩型行为),但由于问题行为对行为人自身的经常性、习惯性影响所造成的损害,终究破坏了群体的气氛、结构与整体的利益,进而成为“问题儿童”。

推荐第6篇:债券股票的区别和联系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推荐第7篇:谈谈讲话稿与演讲稿的联系与区别

讲解与演讲在语言运用上的区别

讲解与演讲都是在一定的时境内,讲解员或演讲者(主体)运用有声语言、态势语言面向听众(客体)表达信息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两种语言在讲解与演讲的具体运用上又有一定的区别。

1.讲解与演讲在有声语言运用上的差别

首先,在气势的倾向上各有偏重,讲解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演讲具有强烈的感召性。在讲解过程中,讲解的感染性在于讲解员要依靠讲述展览的内容,挖掘展品的内涵,提炼出某种积极的、进步的、奋进的、昂扬的精神与品格,去感染听众,使听众从中有所感悟与继承;或从中提炼得出某些教训,使听众明白真、善、美、丑。讲解中的这种感染作用于听众身上,可以触动听众的心灵,拨动听众思想,净化听众灵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对于讲解,演讲的感召性就是用演讲者自己的心声去呼唤听众的心声,以自己的感情激发听众的感情,从而感化、召唤和鼓动听众按照演讲者的精神和意志去行动,去更多地关注和思考某一问题。演讲中的这种感召性带有一定直白意味,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目的性。

其次,在有声语言表达上各有特点。讲解过程就如教师讲课一般,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讲解员运用自己的语言,将一定的陈展内容与思想传递给听众,从而让听众接受某些知识、信息。所以在讲解时对讲解员有声语言的要求是清晰、亲切、自然、流畅、张弛有度。讲解员在讲述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经验、文化底蕴、专业知识等去整合讲解的表现力,借助有声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吸引听众,以达

到讲解的目的。

演讲在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把握上都有一定目的。不仅是为了烘托演讲的内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与情感,也是为了使之能与态势语言互相配合,增强演讲的实际效果。因此,演讲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有起伏,有波澜,要有情感的投入。 2.讲解与演讲在态势语言运用上的差别

讲解与演讲除了都凭借有声语言这一重要媒介外,还要借助一些无声的态势语言。但是,演讲的态势语言运用较多,侧重“演”;讲解则运用较少,重在“讲”。 演讲时,演讲主体要凭借态势语言来表达他的情感波澜和心理动态,以期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比如,在演讲邓小平同志于淮海战役发起之前、中原野战军师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上所作的动员:“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即便中野都打光了,也是值得的??”演讲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除了可以运用加重语气、放慢语速,控制节奏等语言技巧外,还可以伴随挥拳、振臂、眼神等一些态势语言进一步加深和强调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将全力以赴的决心!通过态势语言的烘托,演讲会收到感召听众,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而在讲解中,态势语言就不宜应用过多,幅度过大。比如,同样是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在讲解中讲解员就不能像演讲者那样加入挥拳、振臂的动作,只能选择有效的语音、语调,把说话内容和情景客观地描述给听众,让听众通过讲解员的有效语言表达,受到教育与感染。对讲解者而言,其态势语言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礼仪范畴。比如要求其站姿平稳,身体平、直、自然;目光多用虚视法、环视法等,不可较长时间盯着某一听众;手一般相叠置于腹前,或自然下垂等等。讲解中使用态势语言的作用主要是增强讲解员外部形态的美感,而不强调借助态势语言来表现讲解的内容。讲解员如若加上了过重的肢体语言,不仅有失庄重,也不合乎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

讲解与演讲在时境要求上的区别

时境即规定的时空环境。在讲解与演讲中,时境主要起着联结主、客体的作用。讲解对时境的要求较高,需要营造一个参观环境,要有一定的展品作为依托,即便在比

赛时也应努力地去营造一种切合讲解的时境。

演讲对时境的要求则相对宽泛得多,因为演讲的适应性极强,演讲者可以随时随地就某一问题有感而发,进行演讲。

而在讲解比赛时,我们首先可以从制造时境入手区别这两种实践活动。讲解比赛中,当参赛的讲解员开始进行讲解时,应首先给评委或听众一种现场感,即虚拟地营造出一个参观环境,比如用一种较亲切、自然的招呼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到某某地参观??”然后,再把要讲解的正文切进来,这样容易使听众和评委有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演讲在问候完后,演讲者就可以直接报出自己的演讲题目,然后直逼正题。

其次,讲解比赛时,讲解员可以主动沟通听众,吸引听众,从而达到最佳的现场感和宣教效果。演讲中也可以有一些提示语,但这些提示语多为演讲者的号召、呼吁,目的是鼓动听众按照演讲者的思想去行动。

第三,鲜明的结束语也是区别二者的重要标识。讲解比赛的结束语普遍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反问式。这是因为讲解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多是采用口语,所以,它的结束语不宜有跳跃感,不可过于偏离讲解的内容,即使是在表达有号召性的思想和情感时也是比较含蓄的。而演讲的结束语多用一些断言式、预言式、直白式。

第四,讲解比赛时还可以在舞台上适量地创造动感,来调节比赛气氛。一般情况下的讲解工作,讲解员可以随着讲解内容的前后顺序,自然地移动脚步。而在比赛时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讲解员如果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只站在一个地方介绍内容,未免显得呆板,为了改变这种单一性,就应该创造一定的动感,使整个讲台活起来。比如有一些缓缓的、自然的前后走动,小幅度的平行移动等。 撰写讲解词与演讲稿的区别

在我们具备了优秀的“语言”条件的同时,也一定要具有出色的讲解词和演讲稿。

总的来说,讲解词与演讲稿在编写时都应遵循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内容生动、讲起来琅琅上口的原则,这是讲解员、演讲者在表达、陈述中的基本要求。此外,讲解词、演讲稿在编写时还有一些区别:

1.讲解词在编写时是以展品作为基础,不以讲解员的意志为转移,任务是将展览的主题思想、展品的相关信息告知听众,以达到传递信息、启发教育听众的目的。所以讲解词在编写时不可脱离展览的主题与思想,要做到客观、真实,编写的所有语言都应该服从、服务于展览。

演讲就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讲者多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用自己的言行去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思想、鼓动听众。因此,在撰写演讲稿时,一切文字都要紧紧围绕着演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去展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其词句常常运用一些具有明显的感召、警示、强调和抒发情感的语言。

2.出色的讲解词,在编写时还应灵活地安排若干兴奋点,以此来调动观众的参观情绪,减轻听众的参观疲劳;讲解词在编写时还应遵循 因人施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听众撰写不同的讲解词。

演讲稿在编写时则要注意构筑高潮,以此来使演讲者陈述自己的目的与目标,以达到鼓动听众的效果。演讲中的构筑高潮,是演讲语言艺术所独具的特性,它的作用是增强演讲的气势与感召力。

3.讲解词在行文时要为实际的讲解工作服务,要求多为口语,尽量少用书面语。而演讲稿在行文时要考虑到为演讲者留下一定的空间去发挥、创造,使用的有声语言还要照顾到与态势语言的配合,只有这二者充分、完美、默契地配合,才能最完美地彰显演讲者的心声,产生最好的表现效果。

4.在讲解比赛时,因受比赛环境、条件与听众的限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感到很吸引听众的情节却不一定出彩。因此,在编写比赛讲解词时一定要注意情节的选择,要考虑比赛的现场感。篇2:谈竞聘演讲稿与就职演讲稿的异同 谈竞聘演讲稿与就职演讲稿的异同 竞聘演讲稿(也称竞岗演说辞),是伴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应运而生的一个新文体。现在,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群团组织通过改革人事制度,公开向社会或本系统招聘需要的人才。为了真正选到优秀人才,他们在人事组织和纪律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采取考试、考核和发表演说等方法,综合评分,择优录取。因此,参加应聘的对象,除了经过考试、考核外,还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发表竞聘演讲。通过竞聘演讲,竞聘者表达着自己对岗位的理解,对工作的思考。竞聘演讲稿写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竞聘者演讲成败、竞聘成败。竞职演讲作为一种直抒胸臆、发表政见的重要形式,越来越被党政群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所广泛应用,成为人们考察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综上,竞聘(岗)演讲稿往往是在竞聘(岗)者考试成绩合格后,在一定范围内(考评组主体成员或加之适量有选择的公众)进行演讲所用的文稿,主要是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德才状况和竞争职位设想(或预案)。

因此,就职演讲稿是新当选或连任的政府首脑、地方长官、部门领导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就职时,就处理国内外、地方和部门单位的政务而发表施政演讲时所用的文稿。竞聘演讲稿与就职演讲稿都是演讲稿大家族中的成员,都带有一般演讲稿的特点,都要遵循演讲稿写作的原则要求,两者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写作目的等不同,也有明显的区别,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区分,不可混用错用。

一、相同点比较 1.性质特点相同

竞聘演讲稿与就职演讲稿都是演讲稿的一种,都具有演讲稿的一般特点,即针对性、鲜明性、条理性、艺术性等。针对性是指撰写竞聘演讲与就职演讲时要考虑工作岗位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听众的需要,竞聘者或就职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见解,其矛头所指必须是该单位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竞聘演讲针对的是特定工作岗位或职务的要求,就职演讲针对的是即将就任的岗位职务和一起共事的干部职工。它们都要求有的放矢地确立主题、选择材料、撰写文稿。鲜明性是指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启发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

育。竞聘演讲对所要竞聘岗位的提出要明确,对竞聘职务的认识要清楚,对施政目标与设想思路要清晰,表达愿望态度要诚恳。就职演讲中对即将就任的岗位职责要明确,对“新官上任”要“烧”的“三把火”(施政措施)的阐述要清晰,表明的信心态度要清楚。条理性是指要使演讲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竞聘演讲中涉及的个人竞聘的优势条件和施政设想的陈述要分条列项,就职演讲中的施政措施也应条分缕析。艺术性是指演讲应讲究艺术性,语言通俗易懂,明白畅晓。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即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演讲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2.工作目标相同

竞聘演讲稿与就职演讲稿中都要提出展示施政目标措施,而且都要求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当然,竞聘演讲提出的施政目标措施是一种设想,比较宏观和粗线条,而就职演讲提出的施政目标措施即将实施,应该微观和具体明确。其中,竞聘演讲的施政目标与设想是在对竞聘职务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竞聘者根据所竞聘的岗位职责,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将任职后的打算、设想、措施、办法、目标、效果等集中进行展示。就职演讲的施政目标措施这部分内容是领导和群众比较关注的方面,既要有对就职上任后单位工作超前的宏观计划,以展示就职者具备长远规划、总揽全局的实际的领导能力;又要有微观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具体做法、预期目标以及使听众真正受益的鼓舞人心的指标效果等,以显示其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结构模式相同

竞聘演讲稿与就职演讲稿的结构模式基本相同,都由标题、称谓、正文等组成。其中,正文包括开场白、主体、结束语等部分。主体部分一般都由三要素构成,如竞聘演讲稿的主体包括自我介绍、竞聘条件和施政设想,就职演讲稿的主体包括工作目标、工作态度和施政措施。

4.写作要求相同

竞聘演讲稿与就职演讲稿的写作要求相同,即都要求:(1)气势要先声夺人。给人有信心、有魄力之感,争取听众的响应和支持。(2)态度要诚恳谦虚。平和礼貌,实事求是,明确具体,尽量让他人了解自己。但要注意的是,在“展示自我”时,态度要真诚老实,有一分能耐说一分能耐,不能夸夸其谈,说大话、谎话。(3)语言要简练有力。不管是竞聘演讲还是就职演讲,虽是宣传自己的好时机,但也决不可“长篇累牍”,应该用简练有力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意图表达出来,给听众精明干练、干脆利落之感。(4)内心要充满自信。当你充满自信时,你站在演讲台上,面对众人,就会从容不迫,就会以最好的心态来展示你自己。当然,自信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这样的自信,才会成为你竞聘成功或履职称职的力量,变成你工作的动力。 5.表达手法相同

为了达到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目的,二者多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深入浅出,简洁准确,生动幽默,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

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它们十分讲究语言的分寸,表述既要生动,有风采,打动人心,同时又要谦诚可信,情感真挚,文风朴实。要使用大众化的朴实语言,不说大话空话,不漏说错说,不能说外行话。

二、不同点比较 1.写作目的不同 2.具体作用不同

演讲是一种面对面的宣传、教育、鼓动和交流的好形式,作用很大。“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面对听众发表讲话,往往产生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直接产生社会效应。竞聘演讲和就职演讲的具体作用有所不同。竞聘演讲的主要作用有:自我介绍增进了解的作用,展示竞争优势的作用,创新施政展现能力的作用,谦虚诚恳树立形象的作用等;而就职演讲目前使用的范围还不广泛,但它有着重要作用,主要有:督促干部实现诺言的作用,提高干部素质的作用,树立工作威信的作用,自我约束作用,桥梁纽带作用。 3.形成时间不同

竞聘演讲稿的写作形成于“竞”职之时,能否成功被“聘”,尚属未知(即前途未卜);而就职演讲稿的写作形成于“竞”职成功、顺利受“聘”之后,即将“就职”,走马上任之际,已经明确岗位职务(即前途已定)。 4.内容重点不同

竞聘演讲稿的内容侧重在对竞聘职务的认识,个人诸多方面的竞聘优势以及超前的施政设想等。竞聘演讲稿的竞争性,决定了演讲稿中要将自身具备的竞聘优势突出出来。竞聘优势指的是竞聘者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的突出业绩及特长。如:政治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具体业务工作表现等,以及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有利因素。工作的业绩最能够反映竞聘者的实际能力,可以用定性、定量的方式加以展示,使其更具说服力。竞聘者与竞聘职务相应的特殊经历、特长和超出他人的优势,是这部分内容中的重点,也是最具竞争力的因素,要特别加以强调,详细地陈述出来。竞聘演讲等于“竞选演说”,还要发表自己的“施政纲领”,着重谈工作目标、打算和措施,以获取听众的信任和支持。施政目标与设想是在对竞聘职务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竞聘者根据所竞聘的岗位职责,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将任职后的打算、设想、措施、办法、目标、效果等集中进行展示,使评委和听众感到你是个人才,可以胜任此项工作。这部分内容是领导和群众比较关注的方面,因此也是竞聘演讲

稿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而就职演讲稿的内容侧重于发表施政纲领,公布任职目标,显露领导者才干。这部分是重点和关键,要明确提出任务,阐述施政方针,向干部职工承诺要办的实事,展望美好前景,给听众以激励和鼓舞,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最大限度地获得听众的支持。

总之,竞聘演讲稿重点写凭什么参与竞聘、如何实现岗位目标、对竞聘成功与否的态度如何;而就职演讲稿则重点写任期目标是什么、保障措施有哪些。 5.听众对象不同

二者面对的听众对象不同。竞聘演讲者面对的听众主要是招聘单位的领导、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或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属于极具特殊性的一类听众群体。取悦、打动的对象是他们,能对自己的前途生杀予夺的也是他们。而就职演讲面对的听众为上级组织部门的领导、本单位的干部职工。一般说来,既然职位已定,即使出现一些瑕疵,听众也会包容。因此,由于面对的听众不同,演讲者的心理紧张度是不同的。 6.参与对象不同

参与对象指的是演讲活动的参与者。竞聘演讲的参与者具有多元性,至少有两个以上人员,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演讲者要知己知彼,确保竞争成功。演讲稿写作过程中就必然要煞费苦心、字斟句酌,以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来获得评委们的青睐,赢得成功。而就职演讲的参与者具有单一性,职位已“非我莫属”,无论是演讲稿的写作,还是演讲效果都缺乏可比性,为此演讲者可以从容而为。参与者的差异性使得写作心理不同。篇3:浅谈如何准备即兴演讲稿

浅谈如何准备即兴演讲稿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落下了帷幕,其中的即兴演讲最是激烈精彩,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然而,就本人观摩的中学二组全体选手的演讲而言,总感美中不足。虽说瑕不掩瑜,但要参加市上比赛,并想取得好的成绩,恐怕还有较大差距。 即兴演讲比赛和平时的演讲比赛都需要演讲的基本素质,在此不作赘述。我想结合个人的一些体验,就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即兴演讲稿,从而为上场演讲做好最充足的准备,谈点个人浅见。

即兴演讲比赛与平时的演讲比赛区别较大。平时的演讲主要依靠演讲者的表现力,而演讲稿则既可以是自己撰写也可以是别人代写,准备的时间也较长,可以反复修改,还可反复演练,请高手指导。而即兴演讲除演讲者自身的表现力以外,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而且往往规定的时间都很短,多则几十分钟,少则几分钟),由自己独立完成演讲稿。平时的演讲比赛,其演讲题目基本是框定的,而即兴演讲的题目则是现场临时抽取。因此,即兴演讲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可以说,即兴演讲是演讲水平的最高体现。一个平时演讲做得相当精彩的人,却不一定能将即兴演讲做好。正因如此,本次大赛各校在推荐选手时,颇费脑筋。很多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的老师都被即兴演讲这一关吓得不敢参加比赛。

其实,只要是比赛,都是有技巧的,即兴演讲也一样,需要技巧开路。如果能很好运用即兴演讲的技巧,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在同样短暂的时间内比其他选手拥有更充实的时间来准备。

即兴演讲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在短时间内准备好演讲内容。准备的时间短促,往往导致选手心理紧张,即使一个才思敏捷的人,这时也时常会发生思维短路的情况。 如何在短时间内准备好一篇较高质量的演讲稿呢? 技巧之一:演讲稿框架——三段式

我认为,即兴演讲的内容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模式来准备的,如此,在拟定演讲稿时,就会从容不迫。我把即兴演讲的框架模式总结为三段式,即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揭题。简单地对演讲题目内涵作出解释,或对其意义作用进行阐述。揭题要简洁明了,旗帜鲜明地亮出演讲的主题和观点。

第二部分:案例+观点。根据演讲的时间要求,用典型事例论证自己的主题和观点。 第三部分:呼应。即演讲的结尾,或发出倡议,或表示决心,或展望未来,再次呼应第一部分的主题。 此三段式,虽然僵化了一些,但在赛场上却是非常实用的。

按照三段式格式,写即兴演讲稿就象做填空题一样简单,可减少演讲者谋篇布局方面的时间。即兴演讲的准备过程中,分分秒秒都十分宝贵,将节约出来的时间用于实质内容的思考,语言的组织与推敲,就比别人多了一筹胜算。 技巧之二:写作顺序——先两头,再中间。

由于即兴演讲的准备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暂,不可能写出完整的演讲稿,因而只能拟定一个简要的提纲。 拟写提纲的顺序应当是先两头后中间。

首先完成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即想好开头和结尾。这两部分非常重要。好的开头,会给评委留下好的

第二部分是演讲的主体。一方面,演讲不能空洞无物,只喊口号,你的观点必须要用论据来论证。因此,演讲必须要有事实论据来支撑。另一方面,即使允许只喊口号,在短暂的时间内,要想出占满演讲时间的口号式语言,也是相当困难的。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讲故事(案例)。讲故事符合演讲的要求,使内容有血有肉;讲故事不必刻意推敲语言,只在心里想一下故事梗概,在纸上写几个关键词,不必将故事全部写出来,上场后临时发挥就行了。这就又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构思整个演讲,及对重点部分进行语言润色。

技巧之三:案例——以叙事画龙,以议论点睛。第二部分主要是案例,案例以叙事为主,但切忌叙而不议。故事讲完,应立即针对故事谈感想、谈体会,且感想体会必须与主题相照应。议论的语言不再多,即兴演讲不宜长篇大论,时间不允许你讲那么多,你也难在短时间内准备那么多。只要能对故事所蕴含的思想、所给予的启示、所带来的思考予以总结、提升,起到点睛作用就行了。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议论必须与主题切合一致,要通过案例照应你的主题,证明你的观点。如一位老师的演讲题目是“责任”。他在演讲中讲到了孟尔冬教授,说“孟尔冬教授最后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然而演讲者接下来的 议论却是对孟尔冬教授的崇高伟大之类的歌颂,对“责任”只字不提,使如此感人的案例似乎与责任挂不上钩。有的选手说,责任二字已经隐含在案例之中了,何必一定要点明呢?错也。案例的主题思想一定要点明,要不然,就成了你在考评委。评委在听你的演讲时,不可能有时间来细细琢磨你的案例背后所隐含的东西,不可能象评阅高考作文那样反复推敲。因此,你的案例到底要表达什么观点,需要明确地说出来。演讲不同于散文诗歌,观点必须鲜明,不能搞隐喻。刚才那位选手如果用这样一段话来对孟尔冬教授献身事业的案例发表议论的话,效果就不一样了:“孟尔冬教授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孟尔冬教授倒下了,但孟尔冬教授的精神却永远伫立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个孟尔冬进行着他未竟的事业。孟尔冬教授倒下了,但孟尔冬教授的精神却为我们铸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在这座丰碑上,镌刻着两个醒目的大字:责任!”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在即兴演讲里,讲多少个案例最合适?我认为,根据即兴演讲时间性紧迫的特点,最多讲两个案例就行了,而且到底讲一个还是两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是看演讲时间,如果要求演讲的时间很短,比如3—5分钟的演讲,一个案例就行了;如果较长,比如10分钟以上的演讲,则可讲两个案例。二是看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如果你的语言丰富,可以只讲一个案例;如果你的语言比

较贫乏,则可多讲一个案例,多讲一个案例要比准备同时间内的其他演讲语言要容易得多,如此可以弥补你语言贫乏的缺点,且观众和评委还不能从中发现什么破绽。三要看案例本身的长短,如果案例本身就比较长则一个案例就够了;如果案例短小,则可能需要两个案例。

技巧之四:遭遇陌生演讲题——找准切口,偷换主题。有时,选手抽到的演讲题是自己不熟悉的,或者题目太大,无从下手。这种情况,可以对主题进行偷换。从演讲题中找出某一个自己熟悉、有利于自己演讲的“题眼”,从中切入,把演讲主题偷换为自己想要讲的主题,变陌生为熟悉,变宏观为微观,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但偷换而来的主题必须与给定的主题相符合,相关联,且要偷换得巧妙,不露痕迹。如一个选手抽到的演讲题目是“感动”,该选手感觉这个题不好讲,于是把主题换成了“寻找感动”。但是,这位选手采用的不是偷换而是直换,她是这样说的:“我抽到的演讲题目是感动,但是今天,我要将这个题目改一下,改为寻找感动”。如此直截了当地改变演讲题目是要忌讳的,这会让评委和观众觉得你的演讲与主题不符。如果这位选手加上这样一段过渡语:“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但感动必须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寻找。”这样,很巧妙地将演讲主题切换到了“寻找感动”,评委和听众被你牵着走了而丝毫不觉。

技巧之五:案例来源——怀揣案例,巧应主题。很多选手在即兴演讲中的案例生动感人,以为这些案例真是选手临时想来的。其实不然,多数人还是有备而来的。即兴演讲比赛虽然是现场抽题,但大的主题、大的方向一般而言是规定了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可乘之机。我们完全可以事前准备几个与演讲主题方向相关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揣着案例上场,用不变的案例来应对变化的演讲题。一个案例可以多角度解剖,提炼出多种主题,得出多种观点。从中找出能对应演讲主题的观点,这个案例就成为演讲的论据了。如教师的演讲比赛不管什么主题,都与教师的职业相关,与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道德相关,围绕这些准备几个案例,并对这些案例从多种角度予以分析解剖,进行发散性主题观点的提炼,就可以从容应对即兴演讲。如一个反映“师爱”的案例,可以从中衍生出诸如责任、伟大、奉献、师德等等演讲主题。因此,无论抽到什么样的演讲题,怀中揣着的案例都可以派上用场。只不过,同样的案例,要针对不同的演讲题提炼出不同的对应主题而已。这之中,一方面案例必须要典型,越典型的案例越其蕴含的思想内容越丰富,可提炼的主题越开放多样,便越能应对更多的演讲题目。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提炼案例的思想内涵,特别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过渡性语言将案例与演讲主题切合起来。因为事前准备好的案例,其主要内涵极有可能与演讲题目不太吻合,它们之间的关联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如果没有巧妙的过渡,案例与主题之间就会很生硬,很牵强。过渡语言如果用得巧妙,即使案例与演讲题目之间本来有些牵强勉强,评委和观众也不易察觉。如一位选手的演讲题目是《我与学生同成长》。选手讲了自己上的一堂公开课,课堂上一位男生在谈幸福时说出“我对幸福的理解就是占有权力和美色”。老师巧妙地处理了这一“突发事故”。然而,选手在讲完这个案例后却直接来了一句“我感受到与学生同成长的幸福”。这个幸福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让听众感到莫名其妙。应该说,这个案例的本意要表达的并不是“与学生同成长”,而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之类的主题。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位老师没有能够巧妙地切准案例与主题之间的切合点,才使得她在演讲中非常生硬地将案例与演讲主题结合起

来。如果这位选手这样说就好了:“通过这堂课,我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活跃,观点的新颖,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这堂课,我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教学艺术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强烈而深切地感受到,我正在与学生共同成长。这种成长,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啊!” 技巧之六:以抒情为写作重点。如果我们做到了怀揣案例,且对怀中的案例已十分熟悉,那么在进行即兴演讲的准备时,重点就不是对案例的叙述,而是抒情了。抒情的重点是开头、结尾和案例之后的感想三部分。准备时,只要案例一选定,所有的时间就应当放在这三部分。应当将尽可能将这三部分的语言较详细地写下来,并尽可能地熟悉,能够熟悉成诵就更好了。这样,上场之后就可少看或不看稿子,演讲起来就十分流利。内容的熟悉,语言的流利,就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展现。注意,这里说的重点是指现场准备时,详细写作的重点,而不是演讲内容的重点。前提是,事前已有熟悉的、能应对演讲主题的案例。

当然,技巧只能是技巧,它必须以深厚的知识内涵为基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深厚的知识、情感的积淀,技巧再熟练、再高超,也只能是空架子。因此,技巧只能是开路,真正的较量则是演讲者内涵的较量。

推荐第8篇: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含义

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在某种特殊场合要讲话前所拟定的书面稿子。其作用是节某某时间,集中有效地围绕议题把话讲好,不至于走题或把话讲错。

用途

讲话稿的使用范围很广,多用于各种大小会议、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口头表达;也可以登报印发成“书面发言”。

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讲话”和“发言”本是同义语,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现在多数是把领导和主持人的发言称为“讲话”,其他个人或与会人员所说的,统称为“发言”。

讲话稿一般应由讲话人自己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经过授意由别人代写,或由秘书、干事等代劳。讲话稿有详稿、略稿和腹稿之分。详稿准备较充分,只消拿到会议上去念就行了;略稿是个提纲、要点,在发言时要再作发挥;腹稿,仅仅在头脑里酝酿一下,考虑个大概,到时即席发言,然后根据别人的记录整理成书面的东西。这里,我们不讨论第三种。

“讲话稿”除“发言稿”这个别名外,还有演讲稿、演说稿、谈话稿、会议报告稿等。其性质与特点,都大同小异。

特点

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则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明白的句子,说给人听,别人不一定听得懂。文章可以反复看几遍,哪句看不懂,就看哪句;听别人在会议上讲话,就不可能让别人说了一遍,又说一遍,老重复一个内容。讲话是一句接着一句的,弄不清前句的意思,后一句就难于理解了。结果,话讲得越多,别人越不听。因此,写讲话稿,就是要抓住讲话的通俗化和日语化两个特点。

讲话要通俗,就是要适合人的听觉的需要,适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容易叫别人理解和接受。

我们知道,听报告时,听众只能发挥其听觉的作用,他们看不到实物与环境,难以知道具体的形象,只有靠讲话人的描述或讲解,才能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逻辑上的说服力量。所以,通俗的讲话,可以补充视觉之不足。另外,通俗,不能理解为庸俗。它要求语言朴素、自然,不堆砌概念,不装腔作势。

讲话要口语化,就是写的稿子,别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它的语言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具体,别人不仅听得明,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推荐第9篇: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含义

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在某种特殊场合要讲话前所拟定的书面稿子,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其作用是节省时间,集中、有效地围绕议题把话讲好,不至于走题或把话讲错。

用途

讲话稿的使用范围很广,多用于各种大小会议、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口头表达;也可以登报印发成“书面发言”。

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讲话”和“发言”本是同义语,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现在多数是把领导和主持人的发言称为“讲话”,其他个人或与会人员所说的,统称为“发言”。

讲话稿一般应由讲话人自己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经过授意由别人代写,或由秘书、干事等代劳。讲话稿有详稿、略稿和腹稿之分。详稿准备较充分,只消拿到会议上去念就行了;略稿是个提纲、要点,在发言时要再作发挥;腹稿,仅仅在头脑里酝酿一下,考虑个大概,到时即席发言,然后根据别人的记录整理成书面的东西。这里,我们不讨论第三种,发言稿《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讲话稿”除“发言稿”这个别名外,还有演讲稿、演说稿、谈话稿、会议报告稿等。其性质与特点,都大同小异。

特点

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则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明白的句子,说给人听,别人不一定听得懂。文章可以反复看几遍,哪句看不懂,就看哪句;听别人在会议上讲话,就不可能让别人说了一遍,又说一遍,老重复一个内容。讲话是一句接着一句的,弄不清前句的意思,后一句就难于理解了。结果,话讲得越多,别人越不听。因此,写讲话稿,就是要抓住讲话的通俗化和日语化两个特点。

讲话要通俗,就是要适合人的听觉的需要,适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容易叫别人理解和接受。

我们知道,听报告时,听众只能发挥其听觉的作用,他们看不到实物与环境,难以知道具体的形象,只有靠讲话人的描述或讲解,才能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逻辑上的说服力量。所以,通俗的讲话,可以补充视觉之不足。另外,通俗,不能理解为庸俗。它要求语言朴素、自然,不堆砌概念,不装腔作势。

讲话要口语化,就是写的稿子,别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它的语言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具体,别人不仅听得明,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推荐第10篇: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区别和联系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是一对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 所谓“电子商务(E-Busine Commerce)是指企业通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广泛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其过程既包括网上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也包括货物的投递、销售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等,以达到优化生产经营流程,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增进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的目的;而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通过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以改善和优化行政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要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为宗旨,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而后者宗旨是利用电子手段实施商业管理。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行为,属于经济范畴,是一种交易活动,那么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电子方式提高交易事务的效率和交易主体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电子商务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经济主体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而非社会公正。此外,二者的框架结构也有所区别。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树型结构;而政府部门则不同,它是一个条块结合的网状立体交叉结构。

然而,二者在支撑体系、基础管理、信息技术基础、系统安全与服务理念等方面存在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都是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二者都是利用电子化手段来实施“政务”、“商务”活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同质的。电子政务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机构(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和社会公众。 因而其业务模式也就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G2G)、政府与公务员之间(G2E)、政府与企业之间(G2B)和政府与公民之间(G2C)四种。类似地,电子商务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消费者,电子商务也包括四种业务模式,即B2B (Busine-Busine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G( Busine-Government.),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B2C (Busine-Customer),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 (Customer-Customer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二者在很多方面还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G2B、B2G就是二者的交集。它是既涉及到政府又涉及到企业的相关活动,如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电子报关、电子报检、信息咨询服务等。它们既有政府的参与,又有企业的参与;既是政府行为,又与商务活动有关。G2B、B2G使政府和企业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政企链而相互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实施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宏观监控能力,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推动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细胞,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各级政府机构共同的责任。电子政务对传统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则为电子商务的正确、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本身也是电子商务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第11篇:合同、契约、心理契约的区别和联系

合同、合约、契约、协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先说合同、合约、契约

合同又叫合约、契约,所以三者在意思基本一致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二:合同与协议

合同和协议没有什么区别。《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合同就是协议。但根据逻辑学的原理,协议是合同的种概念,即所有的合同都是协议,但并非所有的协议都是合同,所以说合同是具有特定内容的协议。

协议的定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相互之间为了某个经济问题,或者合作办理某项事情,经过共同协商后,订立的共同遵守和执行的条文。与合同的区别是:

1、合同有违约责任的规定,协议书没有。

2、经济合同有“合用法”作为依据,协议书暂时没有具体法规规定。

3、协议书比合同应用范围广,项目往往比合同项目要大,内容不如合同具体。因此,协议书签订以后,往往还要分项签订一些专门合同。

三:合同与契约的差异

理论上说,合同与契约是有区别的。

契约是种双方法律行为,是由当事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这里的当事人可以是多个,但只有两方,即对立双方。

合同属于多方法律行为,合同是由多方的意思表示的合致而成立,就是多方的共同行为,比如合伙协、公司发起协议等。

因此,契约与合同的区别主要就是存在几方当事人,在实践中,已将合同与契约视为等同,台湾多称契约,大陆则多说合同。

第12篇:公益和慈善的区别与联系

公益事业:直接或间接地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企业及其设施。主要包括自来水生产供应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电气热供应系统、卫生保健系统、文化教育系统、体育娱乐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园林绿化系统等。

公益事业的特点主要有:

①外在性。属于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一般处在直接生产过程、个别经营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外,独立存在、并行运转,并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

②社会性。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资金依靠国家财政解决,投资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③共享性。公益事业的服务是为许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

④无形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服务,而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

⑤福利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带有很大成分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

公益事业的建设、经营和管理一般分为3类:

①由私人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并从中实现资本的周转获得一定利润的纯营业性质的公益事业,如电力的生产和供应等。

②由国家投资、建设,并交给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公益事业,如公共交通公司等。这类公益事业的投资额较大,使用期较长,并且带有一定成分的福利性质。

③由政府投资、建设,并由政府组织或责成有关机构直接经营和管

理的公益事业,如公园、游泳池、中小学校等。这类公益事业福利性成分较高,营业收入较低。

慈善事业:私人或社会团体基于慈悲、同情、救助等观念,为灾民、贫民及其他生活困难者举办的施舍、救助活动的统称。其活动对象、范围、标准和项目,由施善者确定。慈善事业常常采用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进行,这类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团体和工作机构统称为慈善团体,如1949年中国民间举办的各种慈善堂(如育婴、养老、恤孤、习艺、施医、施药、赠棺、赈灾等组织),国外的慈善学校、救济院、慈善姊妹会,以及现代的各种社会福利院、国际SOS儿童村、各种志愿者服务队等。在现代西方国家,出现了各种将私人财富用于公共慈善事业的基金会,这种慈善基金旨在资助诸如教育、科学、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研究或服务项目,通常采用慈善信托公司或非盈利社团的合法形式。1949年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常常由国外势力或地方封建势力把持,进行文化侵略活动或从中渔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对此进行接收改造,使之成为社会救济福利事业。

第13篇:意识和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1、《生活与哲学》各原理模块的分布情况:

一、

二、三课是哲学概述

四、五课是辩证唯物论 第六课是认识论

第七、

八、

九、十课是唯物辩证法 第十

一、十二课是历史唯物主义

2、唯物论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看的,认识论是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看的。由于两对关系不同,也就分成两部分。

3、物质是与意识相对应,意识与思维的关系也可以表述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实践是与认识成一对的,实践与认识都具有主动性,实践是人类主动去实践的,认识也是人们主动去认识的。而意识与物质就没有主不主动的关系,所以才要这样分。

意识和认识的联系: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与认识的区别:意识的范围比较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积极主动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意识又能反映客观事物,还是具有主动性。因而不能把认识与意识完全等同,两者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一般说,可以把意识区分为“知、情、意”。“知”是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 是一致的;“情”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如喜、怒、哀、乐;“意”是意志,指人类追求目的和理想时的毅力、信心等技术状态。可见,认识是意识一个内容, 二者不能等同。

第14篇:庆典和婚庆的区别与联系

庆典和婚庆的区别与联系

庆典和婚庆的定义区别

1.庆典活动是组织利用自身或社会环境中的有关重大事件、纪念日、节日等所举办的各种仪式、庆祝会和纪念活动的总称,包括节庆活动、纪念活动、典礼仪式和其他活动。通过庆典活动,可以渲染气氛,强化组织的影响力;也可以广交朋友,广结良缘;成功的庆典活动还可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婚庆,具体来说指的是婚礼策划。

婚礼策划是指为客人量身打造的婚礼。它涵盖各种婚礼形式或是各种婚礼形式的组合体,它是根据每位新人的不同爱好、追求或诉求点而不同为新人量身定做的婚礼,可能会因新人的兴趣和要求整个婚礼围绕一至两个主题或两至三个侧重点进行,为了表达这些主题和侧重点需要会场布置格调、灯光、音乐、道具、情感表达方式、舞台节目、主持人、主持词等各种人、物、情景等元素的完美配合方能演绎一场策划与期待中的婚礼,如果只是简单的流程组合加会场布置及服务项目,那只能说是进行了婚礼服务项目组合,一场好的婚礼是有灵魂的,是能让所有来宾朋友共同参与、共同投入、共同欢乐、共同震撼、共同感动的、共同祝福、难以忘怀的。

婚礼策划着重点在于婚礼本身,会场布置着重点在场景的布置,婚礼大于会场布置,一场好的婚礼,会场布置是为婚礼服务的,它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婚礼而设置的一个元素,正如一场电影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的周围环境布置一样,会场布置是为做好一场婚礼服务的。如果做一场婚礼把重点放在会场布置而忽略婚礼本身的话那结果是使更多的人注意现场布置而非注重婚礼本身带给人的感觉。一场好的婚礼是应该两者都兼顾,还同时兼顾其他很多的元素的。

庆典活动和婚庆活动的类型区别

庆典活动的主要类型

1.节庆活动

节庆是利用盛大节日或共同的喜事而举行的表示快乐或纪念的庆祝活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节日又有官方节日和民间传统节日之分。常见的官方节日有元旦、妇女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际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民间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是利用社会上或本行业、本组织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日期而开展的公关活动。可供组织举办纪念活动的日期和时间有很多,如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纪念日、本行业重大事件纪念日、社会名流和著名人士的诞辰或逝世纪念日。

3.典礼仪式

典礼仪式包括各种典礼和仪式活动,如开幕典礼、开业典礼、项目竣工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典礼、就职仪式、授勋仪式、签字仪式、捐赠仪式等。

婚庆活动的主要类型

1.中式婚庆,又分为传统中式婚庆和现代中式婚庆。

2.传统中式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现代中式婚庆,比如潍坊婚庆http://www.daodoc.com就保留了一大部分传统婚礼的习俗如:迎亲,叫门,蹲福,放鞭炮,拜堂,喝交杯酒,闹洞房等,但也引进来一大部分西式婚礼的部分如穿婚纱,到婚纱影楼照婚纱照等

2西式婚庆一般是指教堂婚礼,新郎和新娘在神父的见证下举行婚礼,交换戒指等。

3另类婚庆也叫创意婚庆,个性化、创意性、与众不同是许多80后对婚礼仪程设计的追求套路式,模板化的婚礼程序不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些别出心裁的有创意的或另类的婚礼,一出现就会吸引大众和媒体的目光。

庆典和婚庆的联系

婚庆从逻辑上来说是庆典的一种,但婚庆是只用于婚礼的庆典,而庆典的范围更大一些,就如同潍坊婚庆只是中国婚庆的一部分,潍坊庆典只是中国庆典的一部分,道理都是一样的。在一些地方,有些婚庆公司即做婚庆服务也做庆典服务,性质都差不多,只是流程不一样,主持的主持词不一样罢了。

第15篇:改革与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改革与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主动的调整政策、缓和矛盾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

2、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在革命中充满了暴力、斗争与尖锐的矛盾冲突,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3、由于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一破一立之间社会动荡不可避免。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现有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二:联系

1、改革往往是迫于革命或者危机的威慑力,有些改革其成果也是根本性的如商鞅变法。

2、革命是改革失败后的最后杀手锏,同时革命后也往往需要进入到改革轨道,以缓冲和控制革命带来的冲击力,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改革。

第16篇: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和区别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和区别

在多次高校交流中,不少老师和学生咨询过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工实验室建设方向的问题。如何区别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分辨二者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不同,我们有必要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学科特点出发加以分析。

一、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相近之处

社会学、社会工作都经历了一个聚焦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事件分析中都会涉及到一些社会学研究分析方法。社会学分析可以作为社会工作案例研讨、服务评估等工作的工具性辅助工具。同时,社会学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其研究范式,系统建设方法等都值得社会工作学科去学习。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不同点

1.学科性质、介入方式不同

社会学是针对某一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分析的理论性学科,按照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不要求研究者与受访者需要建立深入的关系,研究者仅需要指导受访者完成受访资料填写即可,这一工作既可以通过实地样本收集,也可以是远程资料收集;定性研究是研究者针对每一个特定群体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通过与受访者群体建立深入关系,分析受访群体系统结构及其特点。

社会工作作为“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服务性实践学科,则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全面介入服务对象及其生活环境,通过同理心去理解服务对象面对的困境。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建立真诚、分享、包容、接纳的信任关系,达到用心沟通的专业要求,而不是仅仅通过社会学调查研究分析就能完成的。社会学可以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获取资料,但是社会工作必须要求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直接深入的接触。

2.学科目的不同

社会学以解构分析某一系统或群体的运行方式、表现及其成因,以将事件外在表现总结出普遍性的规律为目的的理论性学科,其着重研究社会系统的运行及发展规律,分析系统发展的成因和运行规律,着眼于系统整体。

社会工作作为以服务为导向的实践性学科,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对其服务对象及其所在社会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服务对象所处困境的成因,还需要针对服务对象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负责实施和评估,它是一个过程性的服务工作。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加以分析,还需要作为活动参与者介入到针对服务对象的服务计划中,以解决服务对象问题作为最终工作目标。

3.学科覆盖内容不同

社会学作为研究分析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理论科学,需要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社会学调查,应用问卷、访谈、田野、口述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社会学相关的社会学、统计学等内容。

社会工作以服务为导向,则需要对服务对象及其系统全面加以分析并最终找到解决服务对象问题的办法。涉及到包括自然、历史、社会环境、组织行为、心理分析、社会保障等多学科多角度内容,既包括方法性的技术,也包括理论性的指导,实践经验的总结等。

由此可见,社会学、社会工作在学科性质、学科目的、介入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二者属于不同性质的不同学科,也不存在相同或者包容

的关系。

三、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方向

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具有较大的不同,“研究型”、“实践性”的不同人才培养方式,因此二者的实验室建设应当加以区别,简单的社会学调查只是社会工作实验室基本的一个小的环节,混淆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学科应用性的区别是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方向性的错误。

社会学实验室人才培养,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方法的操作为主。但是社会工作实验室人才培养更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作实践性学科特质,社工实验室设计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学科实践能力训练是社会工作对专业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社会工作实验室必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没有了专业服务技巧的基本训练,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将成为无本之基,失去方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质量,增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将人本理念应用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特点请见下期)

第17篇:出纳与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出纳与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法规有规定会计和出纳不能兼任,实务中好多好会计都是从出纳做起的。而会计,从其所分管的账簿来看,可分为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和出纳。三者既相区别又有联系,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第一, 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和出纳,各有各的分工。总账会计负责企业经济业务的总括核算,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总括的全面的核算资料;明细分类账会计分管企业的明细账,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明细分类核算资料;出纳则分管企业票据、货币资金,以及有价证券等的收付、保管、核算工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各种金融信息。总体上讲,必须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和会计档案保管,不得负责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账目的登记工作。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则不得管钱管物。

第二,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牵制。出纳、明细分类账会计、总账会计之间,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它们核算的依据是相同的,都是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这些作为记账凭据的会计凭证必须在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传递;它们相互利用对方的核算资料;它们共同完成会计任务,不可或缺。

同时,它们之间又互相牵制与控制。出纳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会计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总分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

分类账,明细账中的有价证券账与出纳账中相应的有价证券账,有金额上的等量关系。这样,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三者之间就构成了相互牵制与控制的关系,三者之间必须相互核对保持一致。第三,出纳与明细账会计的区别是只相对的,出纳核算也是一种特殊的明细核算。它要求分别按照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账,银行存款还要按照存人的不同户头分别设置日记账,逐笔序时地进行明细核算。“现金日记账”要每天结出余额,并与库存数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也要在月内多次结出余额,与开户银行进行核对。月末都必须按规定进行结账。月内还要多次出具报告单,报告核算结果,并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进行核对。

第四,出纳工作是一种账实兼管的工作。出纳工作,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的收支与结存核算,以及现金、有价证券的保管和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工作。现金和有价证券放在出纳的保险柜中保管;银行存款,由出纳办理收支结算手续。既要进行出纳账务处理,又要进行现金、有价证券等实物的管理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在这一点上和其他财会工作有着显著的区别。除了出纳,其他财会人员是管账不管钱,管账不管物的。

第18篇: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

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区别和联系

1、区别: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不适合大型企业。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购货很多并且很杂乱的大型企业。因为是根据预先定下的金额计入帐户的,和实际购入的批次、质量、价格波动无关,所以入账很简单。缺点是不能直接反应实际数值,不适合小型企业。

2、联系

“材料成本差异”就是计划成本法里预先定价和实际价格的差异。 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上或者减去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称之为节约。

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称之为超支。

第19篇: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有人认为审计是从会计中派生出来的,其本质还是与会计有关。事实上,审计与会计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社会活动。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活动本身就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我国古代的“听其会计”和西方国家的“听审”,都含有审查会计之意,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审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随着审计的发展,审计和会计的区别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生的前提不同。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是两者性质不同。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审计则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具有外在性和独立性。

三是两者对象不同。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也即是经济活动价值方面;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四是方法程序不同,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部分组成,包括了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内容,其中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记账、算账和报账方法,其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须的资料和信息;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五是职能不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此外还包括评价和公证。会计虽说也具有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通过会计检查来实现。会计检查或查账,只是检查账目的意思,主要针对会计业务活动本身。而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会计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检查范围、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手段。任何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为审计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的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为审计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为审计第三关系人。一般情况,第三关系人是财产的所有者,而第二关系人是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他们之间有一种经济责任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组织或人员,在财产所有者和受托管理或经营者之间,处于中间人的地位,这要对两方面关系人负责,既要接受授权或委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会计资料认真进行审查,又要向授权或委托审计人(即财产所有者)提出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地评价受托代管或经营者的责任和业绩。为此,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独立性,不受其审计其他方面的干扰或干涉,这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根本属性。

第20篇: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浅析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

内容摘要 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在语言学术界里一直是个探讨的重要问题,研究者们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研究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在参阅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什么是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的特征、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关系),以及研究语言与言语关系的重要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本文得出语言与语言的关系密切:即对立统

一、相互依存、互为前提而存在,又有各方面特性的显著区别。区别语言与言语的意义在于对语言学的研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语言 言语 关系 区别 意义

语言与言语,从表面上看就是两个排序相反的词语,但就是这排序的小小不同,却让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对语言与言语的区分研究,从最初的无,慢慢到有,再到百家争鸣。语言学家们不断地继承与发展,批判与肯定,在学术界上的重视程度之高,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都说明了区分语言与言语的重要性。本文借鉴现有众多资料,主要从什么是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的特征,语言与言语的关系(相同与不同)以及语言与言语区分的意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旨在能更好的领会二者的关系。

一、语言与言语的定义及其特征

特征:

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如下特征:①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是个人以外的东西,只凭社会成员间通过的契约而存在。②语言是同质的,是一种符号系统。③语言符号是抽象的概念,是存在于我们脑子里实在的东西。言语特征有:它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包括:(1)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组合;(2)实现个人的组合所必须的同样是与意志有关的发育行为。定义: “创造语言的行为所造出的语言成分总和或说话时所运用的工具,大体上说来就是语言,而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包括创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行为)和运用语言所说出的话就叫做“言语”。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言语通俗的说就是说话,既可以指说,也可以指话、以上是高名凯在《语言论》中对语言与言语定义作出的一些解释。而岑运强在《语言学概论》中下的定义是:“语言是一套规则的系统,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言语是讲话(写作),是行为动作,是所讲话(所写的话),① 是行为动作的结果。概括起来就是所写所说的行为和结果。”

通过定义与特征的结合分析,本文认为:语言是一个具有规则性的、系统性的研究语言的工具;而言语则是在系统的规则指导下对语言工具的具体运用,是语言的具体化。

对语言与言语的定义与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人们每天都和语言打交道,每天都要说话,运用言语,但是未必人人都能说清语言与言语到底是什么,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究竟在哪。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严格区分语言与言语,但在语言学界里就有严格区分的必要,且不能混淆。正如索绪尔所说:“把语言与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来了。”在语言学的研究里,区别语言与言语是必要的,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十九世纪初年,德国语言学家方·洪堡尔特,才注意到区别语言与言语的重要性!本文也认为区分语言与言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语言与言语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将其二者的关系区分清楚,对研究语言学有重要意义.

二、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联系与区别) 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语言和言语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俩不同的东西,另一方面,语言与言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紧密相联,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要语言为人们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要有语言的存在;同时要有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要有言语。从历史上看,言语的事实总在前的。语言和言语互相依存,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亦好比工具与工具的使用关系。要工具得以使用必须要有工具,要工具得到价值体现必须要去使用工具。言语要运用要有语言系统作为依托,语言的用处体现是通过言语具体体现的。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于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自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次提出语言与言语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条分叉路”。说明要研究语言学第一步需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时,学者们就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他们各执己见,你批评我,我反对你,不断发展,批评中对区分语言与言语做出了许多研究与贡献。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1、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具有个体属性

语言的社会属性表现在:语言是一个社会性的,它不是属于某个人的,比如:汉族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汉语是整个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汉语就是一个民族的语言,而不是某一个个体汉人的语言,它是所有汉人共有的,换句话说就是具有社会属性,是社会现象,是汉民族共同创造的社会财产。不具备个体属性。

③言语具有个体属性,它不和语言一样,是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它是通过个体的行为来体现。就比如:汉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个体对汉语的不同应用。言语就是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属于个人行为,具有个体属性。例如:每个人的嗓音和独特的表达习惯(像阿杜独特的沙哑声音,张靓颖的海豚音就是与众不同的个人属性);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言语风格(苏轼作为豪放派的代表,其语言风格自然是气势豪壮,而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其语言风格就是柔美伤悲的凄凉)。

2.语言是稳定、相对静止的;言语是自由易变、运动的。

语言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间,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从未停止。语言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因素。比如:汉语体系从古至今有发展变化,但变化不大,所以这些变化对汉语体系的影响不会太大,相对稳定。而言语的使用是自由组合的,不同的组合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意义就会完全不一样,具有运动状态(比如:在我和他两个字之间加字组成一个完整的表达就会有:我打他,我给他,我恨他,我揍他,我想他等等无数个不同的组合,其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用辨正的方法看问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比如:言语的说和写是动态,而说和写的结果具有相对静态。语言具有相对静态,但由于不断的运用,因此又具有绝对地动态。总的来说: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语言的全民性与言语的阶级性。

对于语言与言语的阶级问题,在语言学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要区分语言与言语,认为与言语言语都没有阶级性,代表人物是方光焘和施文涛;二是,要区分语言与言语,认为言语有阶级性,代表人物是高名凯、戚雨村、吴在物和田菲;三是,不区分语言与言语,认为二者都没有阶级性,代表人物是李振麟和董大武。

本文比较赞同高名凯的观点,从语言与言语的特点上重要的区别在于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阶级性。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它不但是全民所创造的,同时也是全民所能共同运用的。它对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一视同仁,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语言成分和词汇成分不具备阶级性而具备全民性。言语是对语言机能的运用,而这种有意识的运用具备阶级性。人的阶级性表现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上,人是阶级性的,人的社会行为,具有阶级性。人们运用行为的正确选择上具有阶级性,因为人是为阶级利益而去选择的,选择也具有阶级性。言语作品有不同的言语风格与思维表达,如农民的创作言语就会带有浓厚的方言的言语风格,比较朴素.而知识分子就会带有知识分子的言语气息,有明显的文化底蕴,比较高雅。 4.语言是交际工具,言语是运用工具的过程与结果。

语言作为全民社会单位共有的交际工具,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来进行交际的客观存

④在的工具。作为工具,它最大的用处就是对它的使用,通过工具可以获得很多的成果,而言语就是对语言工具的运用。是人们对语言机能懂得运用过程,是其产生的结果。 5.语言是系统的、潜在的;言语是个别的、实现的。

英国语义学家乌尔曼认为:“语言是潜在的,是储存在我们记忆里准备在言语过程中实现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实现的,是我们说出来的语句的总和。”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它包括语法系统、词汇系统以及它们的物质外壳语音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人们要遵循这个系统的规则去说、去写。而言语是个别的不成体系,而且要通过运用才能表现出来。比如:人们的交流就是一个在语言系统的指导下,用具体的言语做出不同的组合来表达个人思想的过程.6.语言的系统各个成分是有限、固定的;言语是无限、灵活、自由的。

语言的系统组成比较稳定。比如:语法上有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等,都是比较固定而且有限的,就那麽几个组合。而言语的组成是无限的、灵活的、自由的、不收限制的。因此,可用言语组成无限多的句子来。 7.存在方式的不同。

索绪尔认为:“语言以许多储存于每个人脑子里的印记的形式存在与集体中,有点像把同样的词典分给每个人使用。所以,语言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同时对任何人又都是共同的。而且,是在是在储存人的意志之外的,语言的这种存在方式可以表示如下的公式:1+1+1+1+┄┄=1(集体模型)。”

“在言语中没有任何是集体的,它的表现是个人的和暂时的,在这里只有许多特殊的情况和总和,其公式如下:1+1+1+1„„。”

可见语言与言语的存在方式是不同的。

8.语言有物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言语只有心理方面。

根据索绪尔和乌尔曼对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概括为:言语具有物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所说的物理指的是言语的物理属性,言语要发出,必须有声带的震动、声波的传递等。心理主要说的是词语的形象和概念。语言和言语都有心理方面,但语言只有心理方面。这就是语言与言语存在方式的差异.三.意义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被众多的学者所重视,可见其中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意义。 1.明确了语言研究的不同领域,索绪尔在茫茫的言语中提炼出语言这个系统来,这是一个重大的创举。提出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更具有深远意义。

⑧⑧

⑦2.促进了其他语言分支科学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比如:社会心理学、心里语言学、言语交际学等等。促进了语言学的科学化和繁荣发展。

3.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即“言语—语言—言语”的模式,这是每个婴儿的学习必须途径,也是学外语的有效途径。学习外语要用三个阶段模式才行。先从只言片语入手,模仿发音,言语阶段,这还不够,要掌握语言系统,语言阶段,掌握还不达目的,要用系统去说、去写,又回到言语阶段。要这样才能学好我们的语言。

4.还有助于我们正确的理解语言,正确对待语言,明确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语言。还有助于理解语言的相互关系和语言存在的客观性。 四.总结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在语言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者在这个方向上不断的推进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的学习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语言与言语的从定义、特征、重要性、联系与区别、意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可能比较片面浅显、不深入。但是希望自己能更好的明白语言与言语的差异性,更好的将其区分开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学习中的理解是有莫大帮助的。语言与言语的区分的重要性,必将为语言学家所上下而求索„„

注释:

②④⑩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1-14 ①③⑦⑨《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吴为章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41-48页 ⑤⑥《语言论》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9 117页 ⑧《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80 41页

参考文献: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1-14页

《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吴为章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41-48页 《语言论》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9 117-134页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80 41页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俆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普通语言学》赵蓉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讲话稿和演讲稿联系和区别
《讲话稿和演讲稿联系和区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