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教育信息化讲话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2 07:35:43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会议,是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近年来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部署讲几点意见。

一、简要回顾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

一是观念落后。有些地区和学校的领导,仍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对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力度不大、积极性不高。二是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没有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和培训保障经费缺乏。三是设备老旧,硬件水平低。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还不能满足要求。虽然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很高,但是互联网接入带宽低,10m以上带宽接入的学校仅占68%。还有27所教学点没有接入。20%的学校没有校园网,即使建成的校园网也大多都是简易局域网,功能简单,离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还有很远的距离。四是“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刚刚起步且进展缓慢,覆盖范围小。五是应用不广泛,利用率低。存在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应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够。网络学习空间大多停留在注册层面,没有应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尚需提高。这些问题和困难,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育信息化基于全球信息化产生,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延拓和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大融合日益加深,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引发了教育的新思想、新形态,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推动着教育教学不断变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所需,成为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成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与基本标志。要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带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无法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失去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科教兴市战略就难以推进。 第三,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推动教育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转变。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横向联系、纵向衔接,为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转变发展观念,加强顶层设计

四、突出重点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第一,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与服务能力。

“同频互动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现场会的重点观摩内容,各旗市区和直属高中要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相关工作,4月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各旗市区学校覆盖率要达到50%,村校和教学点建成接收学校,其他学校建成主讲学校。自治区已将“同频互动课堂”列为考核指标,市政府也将把此项工作作为对各旗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四,加快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离不开教科研引领,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科研能力,创新教科研模式,提高教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发挥教科研工作的导向作用。一要加强教科研人员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提升信息素养,站在教科研阵地的前沿,引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融合创新。二要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课题带动战略,跟踪教育信息化前沿,结合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我市的创新举措和应对策略,推动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三要借助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新研究模式,利用各种网络平台、通讯工具,大力开展网络研修、网络集体备课等活动。 第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质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由于是非考科目,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按照课程计划开足课程。各地各校要从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角度,从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和满足教育信息化需求的角度,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选配专业教师,开放机房,开放互联网,高中要开好信息技术课选修模块。建设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环境,保证满足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要求。

第七,增强信息化技术支持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设备运行维护能力,保证设备、网络安全运行,是信息化发挥作用的技术保障。要抓好市、旗市区、学校三级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形成以县为主的技术服务体系,旗市区电教部门要配齐专业人员,大的学校要设立信息化支持部门,做到小问题不出校,一般问题旗市区解决。逐步探索信息技术设备运维社会化。 第八,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要确保网络安全,避免重系统建设,轻安全防护的现象,杜绝网络与信息系统处于“裸奔”状态。当前各种不名病毒、黑客及不良信息大量存在,要做好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采取措施为孩子们提供绿色上网环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责任制,做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要制定并落实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坚持网站读网制度,发现信息安全事件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报告。要配备必须的安全防护设备,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定级和测评,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及时修补漏洞。加强教育培训,持证上岗,不断提高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五、真抓实干开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又要加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节点特殊,任务繁重,我们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第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各地应积极争取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全面改薄工程,加强对农村牧区、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明确教育信息化经费在生均公用经费、教育附加费中的支出比例。财政部和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加部分用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开支需求。”学校要确保此项经费专项用于信息化。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形成多渠道经费筹措体系,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编制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各地要摸清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紧紧围绕实现国家“三个基本”和自治区发展教育信息化目标要求,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中,借助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薄改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科学谋划“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

第四,做好数据统计上报工作。按时、准确上报自治区月报统计信息,及时完善并审核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数据,这两项数据是国家和自治区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重要参考,也是评价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的依据。为做好迎会促创工作,本次会议结束后,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月通报制度,对于消极懈怠、影响迎会进程的要进行全市通报,必要时报请政府启动约谈和问责程序。 同志们,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2020年目标的关键之年。

推荐第2篇: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来源

w .K J.O M 4 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部署,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究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

一、站在新起点,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超预期的发展成效。

(一)在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取得了“五大进展”。一是“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x%上升到x%、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增加到86%。“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与教师超过x万人次,形成优课资源x万堂。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从60万个激增到x万个。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应用。二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10万多名中小学校长、20多万名职业院校教师接受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三是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教育信息化领域已发布26项国家标准和16项教育行业标准。符合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及师生教与学需求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日益丰富,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四是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解决了400多万边远贫困地区教学点学生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问题。“三个课堂”应用模式及其衍生模式逐步普及、遍地开花。五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在深圳举办了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部长级论坛,2015年和2017年在青岛与我国联合举办了两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布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青岛宣言》和《青岛声明》。

(二)在探索实践中积累和凝炼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总结形成了符合国情并得到普及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教师应用模式、课堂应用模式、数字校园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式、校际应用模式、区域整体推进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等“八类模式”。二是全社会参与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推进机制取得重大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国省级财政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已达70多亿元。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一大批企业投身到教育信息化事业中来。三是在探索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上取得重大突破。始终立足中国国情、教情,注意发挥制度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并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

(三)在严峻形势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作实现从负重起步到昂首阔步的飞跃,确保了“双轮驱动、两翼齐飞”。一是教育系统网信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基本建立。教育部、25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58所部属高校已成立网信领导小组,并且全部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二是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增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正式设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有29个和6个,9所高校将其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首批评选7所高校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21所高校设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5所高校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三是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正能量充沛。连续4年参与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各地各校年均组织活动5000多场。推进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健全部、省、校三级联动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管控工作。四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显著增强。教育部、公安部联合推动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启动实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建立起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将网络安全纳入对地方的校园综治考核,建立网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络安全长效监督机制。

二、应对新变化,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形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一)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在规模化教育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我国教育既面临着如何适应时代快速发展、回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问题,又长期面临着城乡、区域、

校际、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这就要求通过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对传统教育的理念重塑、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

(三)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抢占国际教育发展制高点的普适策略。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创新教育模式,转变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成为各国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四)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顺应新技术变革教育趋势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智能教育作了专门部署。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当机器学会思考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人际交往、创新思维和谋划未来的能力。其次,人工智能改变了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供更具智能、更具个性的教学内容和辅助学习工具,而且可以实现更加精准、更加耐心的智能导学。再次,人工智能改变了教师角色,教师的工作重心将会更多地转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素养培育、心理干预、人格塑造等。

(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未来的教育,必将是基于网络环境、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

(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世界发达国家正全面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以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及教育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国务院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教育部作为首批试点部门正在积极推进。

三、走进新时代,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实现创新发展

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正在从1.0迈向2.0。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在1.0阶段“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中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将重点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

(一)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任务。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三个方面全面普及应用。“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二是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纵深部署,形成研究一代、示范一代、应用一代、普及一代的布局,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三是构建一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二)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个转变”的核心要义。一是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的转变。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观。推动教师、学生乃至社会上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数字资源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二是实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不仅会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更要具有信息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师生的基本素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加强对智能时代人的学习与认知规律的研究,大力推进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融合,推动教育研究的科学发展。

(三)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个新模式”的内涵本质。一是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重塑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方式,变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为综合性、过程型的“多维度”评价,由仅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转变。二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优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创新的政策环境,将数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字教育资源作为教学必备的内容。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三是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贯彻落实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要求,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清理整合与体系构建,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方式变革,构建安全有序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四、踏上新征程,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统筹部署和高效执行

经教育部网信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一)健全领导体制,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各地要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网信领导小组,明确网信工作行政职能处室,建立起职能部门统筹协调、业务部门推进应用、技术部门支撑服务、多部门联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应用驱动的发展。各地要根据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要求和本地区教育现状与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提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建共享观念,避免重复建设,把主要精力用在指导基层和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上。

9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集中资源力量,抓好重点工作的部署。各地要有效整合资源,明确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任务。基础教育要加快完善网络教学环境,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普及推广“人人通”。职业教育要着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高等教育要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继续教育要加快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建立个人终身电子学习档案。

(四)创新推进机制,完善多方参与的格局。各地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积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五)注重培训宣传,坚持试点引领的路子。各地要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和各类专项试点,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路径。大力开展教师、校长和管理者培训,扩大规模、创新模式、增强实效。建立长效宣传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落实安全责任,营造持续发展的环境。各地要完善网络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全面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重点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10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017年,全国电教系统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几方面的经验是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的。一是坚持发挥优势,服务大局。以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服务为主线,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与应用为主体,主动服务教育信息化实践。二是坚持抓关键点,纲举目张。积极围绕云端一体化环境建设和应用,抓平台思维,服务两头,探索形成了有效落实顶层设计的实践途径。三是坚持深入应用,培育典型。深入区域、学校和课堂指导应用,初步建立了反映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变革过程和变革效果的典型总结范式。四是坚持众筹众智,做大做强。2017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再创佳绩,参与教师和晒课数量超出上一年近30%。下一步,希望全国电教系统在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新征程中,形成“新格局”、提升“新能力”、建立“新模式”、做出“新成绩”。

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写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努力让教育信息化2.0早日变为现实!

来源

w .1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K J.O M 4

12

推荐第3篇:信息化教育

第一章

信息时代教育变革与教师角色新定位

1、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答: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教育观念的变革包括两层含义:

①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使教育者在观念上产生认可;②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看法,开始推出历史舞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

(二)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

①教育内容多元化 ②教育资源共享化 ③教育形式开放化 ④教育过程个性化 ⑤教育手段多样化

(三)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挑战

①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必须要求学校拥有信息技术的产品;

②信息技术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内容:管理理念、方法、策略、变化趋势等; ③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模式:网络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

2、教育信息化: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与教育教学部门广泛应用于推广,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的过程。

3、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信息化教育)

4、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作用?

答: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深入广泛的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易得性,使得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由此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姿态:一是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者也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后者是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现行教育状态的不满而寻求教育变革之路,有种思路就是相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变革的强大支持力量。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情况是相互交织的。

5、如何让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答:一是如何防止将信息技术设备空置不用,学校要采取鼓励性、开放性的措施,让师生多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

二是如何避免信息技术的盲目滥用,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这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培训相关。

三是要注意系统的功能性开发。这需要加大应用软件配置、信息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强度。

6、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宏观的教育层次上: ① 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② 以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 ③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④ 以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基础

围观的教学层次上: ① 教材多媒化 ② 资源全球化 ③ 教学个性化 ④ 学习自主化 ⑤ 活动合作化 ⑥ 管理自动化 ⑦ 环境虚拟化

7、信息化教育的目的?

答:

一、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

8、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答:

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技术支持方面,能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大量学习资源、人才以及先进设备;

在智力支持方面,能提供现代教育观念以及中国电化教育界几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都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

①教育观念上,树立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淡化了学校的概念,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校成为虚拟、开放、社会化的学校。另外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

②教学模式上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③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采用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

8、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略? 答:①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②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③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④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9、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答:①必须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

②必须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③必须设计和开发出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 ④必须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10、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答:

一、在教学观念上应有现代教育理念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三、在基本素质上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四、在科研能力上善于进行教育科研

11、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每一个再细看)

答:1意义建构的促进者;2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4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协作者;5课程的开发者;6作为学生的学术顾问;7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者;8学生学习的评价者;9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2、面对信息时代教师的应对姿态? 答: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①教师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修养;

②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能自觉的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借助现代化手段获取新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将其融入教学中。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并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其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讲授知识,更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章 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

1、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 答:

一、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的教育理论,优化教学效果,强调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习个性需求的满足,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素养

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信息能力(获取、筛选、创新);独立学习;社会责任。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系统教学设计的能力

设计观念、涉及策略、设计方法上都要适应信息技术环境。

四、教育信息资源获取及应用的能力

能够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获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并将其进行整合,能够创造性的策划、处理、加工所获取的信息。

五、教学研究与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并善于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教师应该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第三章 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养成

1、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答:①热爱生活,有意愿从生活中获取信息

②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常识,对信息进行正确的辨别、分析和评估 ③能灵活地支配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和拒绝 ④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思想观念,并与人分享 ⑤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

2、信息素养的层次结构?(各层次要求P42)

答: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素养 ※

3、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养成(6个问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答: 1信息时代

2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

3素质教育

都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提升

二、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专业特征) 答: 1明确信息的重要性,并对信息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2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热情高,并能学以致用;

3对信息整合能力强,能创造性的策划、处理、加工所获信息; 4能长依据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 5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6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教师信息素养标准 答: 1掌握信息技术

2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有教学及资源评价的能力 4有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5有适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 6 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

四、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

答: 1技术层面:基本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

2智力层面: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 3认识态度层面: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修养

五、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答: 1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 2配置专门的培训人员 3从实际出发设定培训内容

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

答:学位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发研修 第四章 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 1以学位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3以“任务驱动”和“任务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具体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推荐第4篇:教育信息化

顺昌县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抢占教育发展制高点,实现我县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意见》,结合我县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我县教育信息化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我县实际出发,以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整合为重点,以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振兴我县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建设原则

从我县教育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批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既要注重实效,又要为未来发展留有充分余地,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统一标准,密切合作,努力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坚持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以需求促发展,以发展促需求,将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学条件改善等密切结合起来。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任务目标

1、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底全县中心校以上的所有学校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村完全小学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并有一间多功能教室、教学点都能借助现有光盘资源指导教学,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努力适应信息技术教育需要。

2、实现在线管理,网络化办公

为学校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提供畅通无阻的、科学的、上传下达的沟通平台,在线进行学校业务管理,在线进行区域教育信息的统计和汇总,通过日常的在线业务管理的积累能够最终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经过有效的在线管理,使得区域教育管理现代化、科学而高效,最终实现教育城域网建设的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的目标。

3、建立县教育教研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借助“农远工程”实施的契机,各校利用两年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好“农远工程”应用培训,建立培训与考核制度,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岗位特点,教学水平和已掌握计算机的水平,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训的效率,形成以计算机教师牵头,带动学科教师,培养一批教学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每位课任教师都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农远”应用培训学习,尽快掌握“农远”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技能。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我县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和贯彻实施上级有关“农远”应用研究的精神,确保我县“农远”应用研究工作落到实处,规定我县教师,凡年龄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都有积极地应用“农运”资源,努力地用好“农远”资源的义务与责任。

并在2009年建成全县基于教育城域网信息和资源中心的教育教研平台,开通以名师为龙头的教育教研博客,共享我县的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创办个人的教育博客,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作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县教育城域网为主要平台,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创办我县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水平。通过教育城域网,实现了网络中心的资源共享;校与校之间资源共享;教师与教师间资源共享;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

4、充分利用远教资源,逐步实施现代远程教学

由于教育城域网是宽带网络,因此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视频教学栏目的点播,远程教师讲课的直播或广播等功能,可以实现在线视频会议,同时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源和互相合作的网上学习环境,很容易地对学生和教师实施远程教育。通过教育城域网可以方便开展空中课堂,远程继续教育,远程示范教学,能开展网上考试,开办网校。

5、建立信息化工程示范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

07年首批确定顺昌一中、顺昌二中、实验小学和岚下中学四所信息化工程示范校。08年确定双溪小学、水南小学、高阳中学、埔上中学、大干中学、元坑中学等六所中、小学为信息化工程示范校。示范校要求有一间以上不少于50台电脑的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集教师电子备课室和网络教学教室于一体的计算机教室、一间以上多媒体演播室、宽带接入每间教室、一个校园内部资源服务器。示范校依托这些设备加强校本全员培训,使全校教师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学,使学校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力度大大加强,学校应当通过购买、下载、自制等各种形式,积累大量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资源服务器为我县师生广泛共享。示范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每周应达到20课时以上,示范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自己制作课件。示范校专任教师应做到“四个一”,即每学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至少上一节有质量的公开课;每学年完成一个有质量的课件;每学期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论文或小结;每学期听一节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和手段的公开课。从而带动全县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全面推进。

为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寄宿生课余生活,在岚下中学示范校建立“绿色网吧”示范点基础上,各示范校也要进行绿色网吧的试行工作,即利用课余时间(中午、傍晚及周末)开放网络教室,正确引导学生上网,防止学生迷恋网吧,变堵为疏。

建立顺昌一中(高考资源教研服务器)、顺昌二中、岚下中学、埔上中学校园网服务器示范点,建立并逐步完成资源共享体系和资源运用网络(校园局域网)管理体系。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具有各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共享资源体系。实现:

(1)、资源存放分类管理:一是以文件夹形式按学科分类,总命名为“某某中学教育教学共享资源”,(供教师备课和“模式二”上课使用),二是以学习网址形式按学科分类,总命名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专题学习网” (供教师备课和“模式三”上课使用)。

(2)、“某某中学教育教学共享资源”和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专题学习网”均按学科设项,每学科按年级分类。“共享资源”内容含:课件、教案、练习与

试卷、教学参考资料、媒体资源等项目,“专题学习网”根据课任教师进行实际情况而定。

(3)、各校教研组长应做好共建共享资源工作,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共享资源设项,并把资源的下载、整合、上传工作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共享资源”的建立工作落到实处。

(4)、教师可以在校服务器上建立自己教学文件夹,文件夹内“存放”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资料(如课件、教案、练习与试卷等)以及“资源上传登记表”、“资源使用情况记录表”。

利用两年时间逐步实现分片共享资源服务器的计划。

目前非示范校的一般中小学专任教师也应做到“三个一”,即每学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论文或小结;每学期听一节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和手段的公开课。

四、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对推动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各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①组织机构:为确保全县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成立县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

组长:余名辉

副组长:位志强潘水根黄元元陈新高正青施宝寿

成员:赵勇生 柯德勇 李廉贵 夏必金 陈宗义 刘宜兴 胡胜 肖志华 杨耀明及项目校领导。

②领导小组职责:负责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推进建设、师资培训和管理规范等责任。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本校实际,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规

划,纳入学校计划之中。要将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学校建设、布局调整、师资培训等结合起来。要把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把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指标纳入教育先进学校、示范学校的评估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定期对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3.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①稳定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各校要指派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网络管理员(农远工程设备管理员),不能随意更换,保持相对稳定;明确管理员工作职责,量化管理员工作量,提高管理人员工作待遇(管理工作给相应的工作量),促进管理员工作积极性。在网络管理员的评先、评优、晋级等方面学校要给予适当考虑。并以分片的形式组织成技术服务(维护)小组,具体分为大历片区:由高阳、岚下、大历中小学设备管理员组成;洋口片区:由际会、洋口、建西中小学设备管理员组成;埔上片区:由大干、埔上、洋墩、仁寿中小学设备管理员组成;城区片区:由一中、二中、实小、城小设备管理员组成;水南片区:水南小学、民族中学及元坑、郑坊中小学设备管理员组成。其任务是硬件维护管理的探讨和交流及软件应用的使用与交流。

②加强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继续教育:在教研人员队伍建设上,各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对全体教学人员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高水平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教研的师资队伍。提倡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教育信息技术,各校应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把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先进教师及教师任职、评聘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4.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

①示范学校的硬件设施

加大对示范校的硬件设施投入。示范校的硬件基本要求:至少一间以上多媒体教室;至少一间50台以上连接互联网的学生电脑教室;一间不少于8台电脑的电子备课室或网络教室;拥有校园局域网服务器。

②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

完全中学和城区小学在原有学生电脑室的基础上建设一个集教师备课室和网络教室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能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的教学;初级中学和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建设一个具有能通过城域结合上网的计算机教室、至少一个能上网的多媒体演播室; 村级完全小学建设一个含一台34寸彩电与一台多媒体电脑相连接并能上网的多功能教室;教学点建设一个含一台彩电与一台DVD/VCD能播放教学光盘的简易功能教室。

5.加强学校信息化教师队伍和信息化硬件设施管理

根据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印发的《福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为加强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其使用效益,结合我县具体实际,经过县信息技术研讨会讨论制定了《顺昌县信息化工程量化评估标准(试行)》(见附件)。依据评估标准每年对各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建设进行年终量化考核评比。

顺 昌 县 教 育 局

推荐第5篇:教育信息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监理时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其目标是: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三通两平台”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具体内容是建立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为加强教育监管、支持教育宏观决策、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平台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进行实施。

两级建设是指在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中央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五级应用是指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均同步建设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系统,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其中中央级系统部署在中央级数据中心,省、地市、县、学校级系统下发并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供中央、各地和学校使用,以上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本指南中简称为国家信息系统。平台将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教育机构、学生、教师和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等各类教育管理与服务对象,覆盖国家、各地和学校等多层次的共享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以及信息整合、业务聚合、服务融合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间的数据互通和系统互联,提升教育监管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

推荐第6篇:公安信息化建设讲话稿

公安信息化建设讲话稿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公安机关紧紧抓住“三项建设”全面推进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我深切感受到了信息化应用给公安工作带来的变化。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信息化的威力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滞后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刻不容缓。

一、基层民警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不足

公安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传统的思维意识在我们民警的思想中还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大部分基层民警对公安信息化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公安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知道学习和应用是一个难题。再加上个人本身存在一定的惰性,在工作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没有开拓的精神,不愿意拿出时间学习提高,甚至有些爱犯经验主义错误的民警普遍认为公安信息化再好,也不如自己的经验好,依然墨守成规,一味凭经验、资历办案,摆脱不了传统的纸上办公,对获取的信息写在本子上、装在口袋中、记在脑子里,既不及时、全面,也不能 实现信息共享和利用。一些人还以目前公安工作繁重复杂,没有时间学习为由,对网上信息不屑一顾,更不用说亲自搞信息采集了。他们不懂也不愿去利用公安信息化开展实际工作,办公室配备的电脑沦为高级摆设或者打印法律文书的“打字机”。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民警,进取心不强,认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二十年,青春时期已过,只要工作能应付过去就行了,学不学科技、应用不应用信息都无所谓。

二、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普及面不广

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在信息化应用上思路不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希望全体民警都能依靠自己的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地自我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而不是从机制上激励民警、拉动民警。许多基层单位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和水平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倾向,即老民警不如年轻的民警,正式民警不如文职和辅警。正因为这样,一些基层单位就存在谁会用、谁用得好,谁就多干的现象,造成信息化办公办案个别民警的“专职性”和其他大部分民警的“依赖性”,仿佛整个公安信息化建设就是这几个年轻的非正式的信息化应用技能高的“专职”民警的事,一旦这几个民警不在,所有信息化平台就成了无人会操控的摆设。如此不仅严重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基层民警信息化素质参差不齐

公安信息化建设虽然发展迅速,各地每年也举办了多种 形式的业务培训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民警。但总体来说,基层单位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数量不足,许多民警对公安信息化一知半解,不少基层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正常办公,有的民警平时甚至很少摸电脑,对计算机操作基本不过关,因此一些基层民警很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业务信息系统。

如何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水平?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抓,四提高”:

一、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应用意识

一是更新观念。基层民警必须彻底抛弃老思想、老观念、老框框,积极主动地加强信息应用知识的学习,更新理念,创新思维,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树立无纸化、信息化的办公、办案理念,营造全警学电脑、操控信息平台的浓厚氛围,力争把公安信息化建设根植于每个民警的大脑,养成信息化主导全部公安工作的良好习惯。二是努力营造信息应用的氛围。要通过学习专栏、网站、媒体等方式,介绍与公安工作有关的信息技术,大力宣传民警中信息应用的典型案例,形成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良性氛围。同时市局要调整好基层单位信息应用方面的特长人才,在搞好基层单位小范围技能培训的同时,搞好传、帮、带,从而调动基层民警投入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三是要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抓好基层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基层单位都能满足工作需要,但 平时要加强维护和管理。在软件方面,应积极学习信息应用的先进经验,根据自身现有实际条件,逐步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因难,力争取得实效。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互联互通,集中是基础,整合是关键,共享是目的。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信息数据关联度、共享性不强,应用系统研发迟缓、实战实用性不够等制约信息资源整体利用的“瓶颈”。因此,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集中力量,相对聚集人财物,走技术集成和系统综合的发展之路。一是要整合信息资源。信息化警务平台大大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但也存在部门多、操作难的问题,基层在调整有关信息和查询时滞后性普遍存在。因此要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应用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使效益最大化。二是要着力开发实战业务应用系统。将社会相关信息资源统一纳入,拓展“单点登录,完整查询”的功能,提高广大民警对信息警务的认可性和参与性。同时,要在较大范围内整合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应对现实斗争需要。三是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网络应用创造可靠的运行环境。技术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公安信息网“一机两用”监控、网站监控和网络病毒监控系统,保障网络的平稳运行。

三、抓好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无论是采集、录入,还是分析、运用,基层民警都是执 行者或操作人,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主要也是由民警的信息应用意识和信息应用水平决定的。要切实提升民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必须全面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市局业务部门要帮助基层培训一批信息应用的业务尖能人。基层也要注意运用好这些业务能人,让他们充当本单位、本部门的“小教员”,使其在队伍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增强基层民警的信息应用意识和操作能力。

四、确立机制,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的自觉性

一是想方设法激励民警的信息化应用积极性。要加强对民警信息应用意识的引导,使信息应用的重要性、必要性植深于广大民警的头脑中,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使“要我用”逐步转变为“我要用”。应该出台信息应用的奖励措施,营造应用的氛围,定期开展各类信息应用的竞赛,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努力培养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信息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带动整体水平提高。二是建立信息化应用制度,规范信息应用,如信息浏览制度、签收制度、采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将基础工作各环节中涉及信息应用的内容予以明确,确保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完成信息应用的“规定动作”。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加大信息化工作考核力度,严格实施奖惩制度,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推进公安信息化工作现代化进程。

推荐第7篇:信息化年会书记讲话稿

书记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前面校长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在以往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教育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不小进步和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在此我不再重复。这里我仅对以后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党的十九报告中,提出网络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制定的重要国家战略,同时也是学校的重大战略。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 ‚根本在思想,关键在领导‛工作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教育信息化工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十九大报告、习总书记4.19讲话,贯彻《网络安全法》,落实一把手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教育信息化是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经了基础即网络阶段、数字化阶段,正向智慧阶段迈进。云、大、物、移、智新技术应用已经对高校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清楚

1 / 4

我们长处与不足,找准前进的方向,理清发展思路,达成共识。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支撑教育改革,促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保障网络安全,实现共建共享,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现代教学设备、个性化需要;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教学、管理和科研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学校特色办学和转型发展、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二、知行合一,狠抓落实

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形成了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的国家立法,标志着网络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大大加快,中国开始了网络法律体系的构建。‚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也不是哪一个部门的,是全校的,是每一位师生的。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参与,才能建设好。每个部门领导,都是部门的责任人,切实把《网络安全法》、《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石家庄学院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学深吃透,按照文件精神抓落实。

知行合一,思想、理念都是知的层面,如果停留在此,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就失去了意义。今天,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已经成立,文件也发到大家手里,希望各位切实履职尽责,负起应负的使命。按照刚才校长讲的去做,切实让信息化建设起到支撑学校转型发展、提

2 / 4

升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的作用。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务必高度重视,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狠抓落实。网信领导小组要行使好职能,专家咨询委员会要加强论证,该统的一定要统起来,发挥1+1大于2的效应,以打通信息壁垒,综合运用各方面掌握的数据资源,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辅助科学决策,更好推动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为广大师生服务。希望网信办、信息中心切实起到督导与协调作用,各部门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按照学校的四统一,建好用好每个系统。

三、增强意识,保障网络安全

发展离不开安全,‚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危险。‛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没有风险的,我们要时刻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我们学校当然也不例外,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3 / 4

四、严格责任,失责必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在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着部门利益和本位思想,制约了我校信息化发展进程。在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调研与论证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好职责。各单位要遵法守责,按照学校《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及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涉及到网络安全,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学校广大师生的信息安全,各部门既要通力合作,又要落实责任分工,以责任倒逼任务落实,力促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务实,高效,稳步推进。在这里,严肃地提醒大家,网络安全无小事,失责必究。网上有很多典型案例,大家下去可以看一看,千万不要因信息泻密、网站被黑、数据丢失或被篡改而被问责。

同志们,时代召唤着我们,石家庄学院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石家庄学院人一定要打起精神、鼓起干劲,勇于拼搏,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谢谢大家!

4 / 4

推荐第8篇:web2.0信息化教育

Web2.0时代的信息化教育

摘要: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Web2.0 信息化教育Web2.0教育

正文: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的“滑稽”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

总之,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Web2.0教育应用的现状 Web2.0教育教学应用的研究现状可以从教育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来得到一个基本的反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应用的大概面貌。从中国知网(www.daodoc.com)就是在对wiki进行了可视化编辑方式的改进的基础上推出的,其更早期推出的网络办公系统Google文件(docs.google.com)更是可以让协作者同时在线一起设计幻灯片、撰写文档、处理电子表格等。有了这样的可以一起创作作品的实时协作平台,协作学习的方式就会因不同于博客,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还刚刚起步,但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新的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2.网络探究学习网络探究学习(包括WebQuest)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开展探究的学习方式,自2002年开始,大陆地区就有一批先行者在研究和使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多届相应的比赛。近年来台湾、香港和广州也举办了多次webquest设计大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笔者也是网络探究学习方式的积极践行者,并在改进webquest等网络探究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鸢尾花(IRIS)模式,倡导阅读(类似于资料分析)与实践探究活动的结合,与团队成员一起提出了落实高级思维能力培养的系列策略,属于一种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方式。web2.0技术为网络探究学习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比如协作平台使学生的网络探究更深入和便利,Moodle使教师在网络探究课程的建设、管理、实施和评价上更便捷。特别是Moodle的应用研究,在其上建立的课程绝对不是传统课程的照搬和数字化,更应体现网络探究学习的实质,此两方面相结合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3.网络教研传统的面对面的教研在其参与面、时间成本和效益上总是存在着一些难题,而网络教研可以使全体教师足不出户地坐在电脑前参与,再结合面对面的教研方式,其效益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网络教研如果组织得不好,就会面对“李克东难题”:写了许多博客文章,却难有深度的思想碰撞,并说不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所以,深入开展网络教研的有效策略的研究还是当务之急,虽然我们如火如荼地实践了多年,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的网络教研多是借助博客、QQ群和BBS来开展的,这类平台在交流上是有其长处的,特别是博客,在展示了教师个体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智慧分享,但想在其上开展更深入的实质性的协作却不是那么容易组织。同样是网上集体备课,博客的方式主要是先发布出来大家互相分享,然后讨论好后由一人修改。而协作平台的方式却可以使多人就同一份教案同时一起修改。方式的不同,其效益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实践还不多。另外,利用SNS社区和微博客等web2.0新技术的网络教研方式还无人问津,而这两种web2.0新技术的出发点就是使人与人的交往和交流更便捷,我们怎样利用好两个平台去教研,还需要填补空白的研究和实践。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1.web2.0教育应用的普及和培训web2.0目前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何不落伍于web2.0的潮流,是当前教师技术培训和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要面临的现实问题。美国奥巴马总统选举的取胜,使世人认识到了web2.0的威力。近来英国一位教育部门的高级官员建议要从小学开始推动学生学习和掌握维基百科和微博客等web2.0的应用,使学生的发展不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要有灵活的制度去及时响应技术的发展,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更要与时俱进地反映web2.0的新技术,这两者都要一起以敏锐的嗅觉去捕捉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推动之。比如哪吒(iNeZha.com)和微博客做啥(zuosa.com),是集合RSS、手机短信和IM的新技术,可以提高我们获取和发布网络信息的效率,而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应用多种技术的能力,所以这些技术出来2年多了还很少有教师和学生问津。可见,紧跟web2.0的步伐,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2.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的深耕直到目前为止,教师在web2.0中的收益要比学生大得多,教师博客比学生web2.0学习社区的发展更蓬勃,web2.0

给教师的教学和个人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应该说,教师对web2.0用得越多,学生的收益就越大,但这种收益却主要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而言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步履维艰。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有社会、家长认可度的问题,也有学校软硬件条件的问题,更有教师的教学还是主要集中在用技术辅助传统的教的问题,虽然协作学习和网络探究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不少,但大范围的让广大学生受益的普及应用却不多。这些都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进一步深耕和推广之。

相关文献:

【1】杨静,刘成新.WEB2.0与学习方式的后现代转向.现代教育技术,2007(1):69-71.

【2】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中国远程教育,2003 【3】韩瑛,《现代教育技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汤代禄 等 互联网的变革:Web 2.0理念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推荐第9篇: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5年,我校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加强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优势,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发挥教育信息化服务功能。

1、保证教育信息化正常、有序地开展。

2、学校专职电教管理人员认真地做好教育信息化设备的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校内外结合,保证现有设备完好无损,安全运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其服务功能。

3、上好信息技术课。我校三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安排了1节信息技术课并列入了课表,严禁挤占和挪用,要求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认真备课,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并适当拓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1、开展了信息化集中培训。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应用集中研训。结合本学期学科教学需要,通过组织观看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和教学课例观摩),辅导制作课件,搜集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交流活动(上汇报课、展示课件),研训如何运用教育信息化设备进行教育管理和德育工作,使我校老师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做到了进一步科学化,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能更加普遍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熟练掌握信息化教育应用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自觉意识、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2、注重教师全员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我校根据学生的认知,深入开展与教材结合、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与传统结合、与校情结合的“四结合”教学研究。要求全体教师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要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班班通,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以视听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考评的标准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是否做到得了有效整合。

三、长远工作设想

1、坚持以服务教学为中心,对电教设备做好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推进课程改革服务。

2、有计划地添置教学必须的器材。

3、电教专干要为全体教师做好教育信息化指导,随时解答、解决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技术问题,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让课程整合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4、配合教研教改工作和课程改革,为教师上好各级公开课、示范课、赛教课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协助教师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益。

5、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制作课件,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6、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课题研究与实施,积累研究经验。学期结束时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推荐第10篇: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校园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唐山市孩儿屯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唐山市孩儿屯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始建于1956年,迁建于2011年。现有18个教学班。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近几年,我校倾力建设校园网,精心打造数字校园,着力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的发展。

我们本着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家校沟通服务”的宗旨,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加强基础设备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全的设备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调配下,学校又自筹资金用于信息化设备的添置。现在学校基础设备齐全,有一间网络主控室,主干宽带500兆,每口教室和办公室都由一个信息节点,覆盖整个校园;新建了一间录播教室,微机室达到了人手一机,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其中安装了5套电子白板设备,实现了日常教学多媒体化;教职员工人手一台手提电脑,构建校园局域网,实现了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

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1)以推进小组为核心

为了确保我校信息化工作的稳步开展,我们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各学科分管领导、网管和信息教师担任。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推进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方案,以期达到“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数字校园”的规划目标。正是有了推进小组的正确决策和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2)以管理制度为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健全了教育信息化各项管理制度,修订了《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学生上机规则》等共十多项。各专用教室、多媒

体教室都做到了制度上墙。

学校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对所有信息化设备进行一次检查,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增强保管人的责任意识。目前所有机器均性能良好,使用正常。各类设备都落实保管责任人。计算机室、录播教室等设备都有专人负责。教师用计算机管理规范,每人都与学校签定了相关责任书;普通教室计算机管理也是管理规范,计算机保管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员的培训与指导。

(3)以管理软件为依托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育资源库”建设,积极建设有特色的教育资源,为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眼下来,我们在财务、人事、图书、学籍等工作上逐步推行使用软件来进行管理。学校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数据库,以最终实现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化。

(4)以学校网站为平台

我们学校的网站栏目完整,涵盖了学校的各个方面。这些栏目内容很充实,信息更新快,已成为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场所、学校行政管理的操作平台、校务公开的窗口、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的纽带。

学校网站建设及维护由专人负责,并成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发布进行全方位指导、监督和督促,使该网站面向社会提供了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信息发布服务,网站信息更新及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三、夯实教师发展建设 (1) 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培训;办公自动化软件培训,演示文稿制作,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教育云平台培训等。通过培训,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2)开展活动,进行研究

学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会等教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老师们的学科整合意识增强了,教学水平也有了提高。

四、服务学生个性发展 (1) 落实课程,开拓校本

学校重视对学生信息科技素养的培养,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制作班级网页,并积极参加中小学电子作品竞赛,开展学校电子小报制作比赛。

(2) 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把信息科技与各种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有了不断地提高。

五、网络空间建设

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我们借助云平台、校园网站,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加强了学校优质资源建设,通过学校内网资源库和网络空间资源库,及时更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目前,我校教育教学网资源库已经涵盖所有学科,下一步将优质资源整合上作出新的探索。

加强个人空间应用建设。为全体教师和及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开通网络个人学习空间,通过网络空间应用培训,让广大师生熟练掌握网络空间建设技能,不断完善网络空间资源,展示广大师生风采,引导广大师生利用空间进行教与学,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学期初,我们对师生空间进行了评估,通过行政手段督促师生加强空间建设,强化对空间应用建设的研究,目前我校师生借助云空间共发表文章7591篇,发布资源663952个。

六、家校沟通

通过网络建立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家校互动采用多渠道方式加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紧密沟通。教师办公信息群的建立,学校于2014年建立了qq工作群,2016年建立了微信群,通过群建立工作全校老师各种通知和信息的交流。

通过努力,我校已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依托教育信息化,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我们会继续深入学习,大胆实践,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质量和水平,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

务。

第11篇: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2年总结

一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投入下,在主管教育信息化领导的带动和领导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飞跃提升,我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稳稳位居本区各校之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硬件设备投入

今年九月中旬,在刘娜校长多方奔走、四处筹措,争取十佘万元资金,购置了数字切换台,高清数字摄像机,数码相机。充实和完善了学校校园电视台的建设,与此同时,我校成为辽阳市唯一能够自己录制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大中型活动的基础学校。

学校又自筹近六千元资金购置了七只液晶投影仪的灯泡,虽然学校经费紧张,但校领导优先于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切实地让信息化设备在课堂教学与学校各种活动中发挥作用。

二、迎接市区检查

年初,我校第一个迎接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技术部“走下去、引上来”全市学校电教工作检查,白塔小学的教育技术工作受到了市、区电教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技术部侯春涛主任决定把白塔小学的经验向全市其它县区推广。

今年下半年,区教师进修学校董副校长一行来校检查指导,在总结研讨中,特意提到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承担了辽阳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秀课现场评比活动,提供

机房及上课的学生。在此活动中,我校杨敏老师所上的《奇妙的一笔画》一课被评为一等市级优秀课。市教育技术部的领导和教研员,其它县区上课的老师都对我们的准备一致好评,活动圆满成功。

三、课题研究情况

我们完成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的开题工作。与此同时,电教组有效地介入到其它学科科研究课题的研究,为之提供设备上的保障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校长的高度关注和政教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一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题片的制作,此片在辽阳市交通教育现场会上播放,成功地向与会领导介绍和我校多年来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辉煌成绩,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今后努力方向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关爱,依托硬件,发挥管理与软件的优势,在条件切实可行的前提下,我们打算:

下学期继续完善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与资料汇集工作,录制2至3节信息化整合课例,组织好省学生计算机作品大赛。

我们深信,在校长和主任的关爱,在电教组上下团结努力下,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第12篇: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年度,学校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重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有教导处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立了教师学习的标准,激励教师进行有效校本教研,建立教研组评价机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果,也才能高效地完成教研任务。

二、完善技术装备

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学校经费紧张,我们还是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学校现在已配备微机室。我校信息化运用程度在达标建设中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尤其是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大,学校领导的重视,他们表示非常欣慰;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教育教学面广;网络资源搜索,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等做得比较到位。

三、开展教师培训

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鼓励教师参加网络教研,通过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提高自身素质。

四、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

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不仅要为了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用精彩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网络机房设施无法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课,学校暂无学生班级主页和教研组主页,无学科专题网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小学

2017年6月30日

第13篇: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特区四小2016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委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教师研修网的使用,转变教师教研、科研理念,提升教师网上教研、科研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以及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

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与实践创新,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积极创新教师整合能力开发的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过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特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在于考察五个方面:

(一)建构优化的教学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

(三)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形成;

(四)学生参与度;

(五)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有关教学的研究。

1.进一步落实备课、上课、说课、评课为主的教研常规活动,倡导切磋争鸣之风,提倡典型课例解剖、切磋、一课多作。结合课题研究,大兴理论学习之风,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注意吸收教改信息,不断提高教研质量。

2.加强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引导,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鼓励教师采用电子教案,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3.继续开展以任务驱动教学的 的课题研究,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在课堂特征和课型模式的研究上着力,力争突破,形成经验,辐射滚动。 4.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发挥创造力,大胆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每学期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至少上一堂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教改实践课。

5.做好网络教学的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教材处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组织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到网络教室开展形式不限的网络教学研究活动。

6.以竞赛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形成鲜明的 整合 特色。

7.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研究,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每学每个教师至少期完成相关论文1篇。

(二)加强五认真工作。

信息技术课开设年级为三到六年级。

1.认真备课,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产生的深刻影响。加强学生上机的常规训练,做好使用记录,上足课时,保证学生的课时数。

2.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断提高、转化工作质量。

3.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有关的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有计划、有内容、重实效。

(三)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组织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本学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自学为主线,以集中辅导为辅助,主要是培训课件的制作,让老师们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日常教学之中,制作一批交互性较强的网络课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1.经常检查和公布设备的使用情况,,建立完善的申请维修制度,期中、期末普修一次,确保设备完好。

2.对教师使用电脑实行包教、包会、包修服务,做到热情、细致、周到。 3.加强对电子教室的安全管理,着重培养师生操作网络的自我监控能力,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四、重点工作,积极配合区信息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1、积极进行交互白板的使用的研究。

2、开展区内教研活动,加强使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师教研、科研理念,提升教师网上教研、科研的应用水平,利用好研修网上的网络资源,提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水平。

3、做好学校网站和校内局域网的安全工作,做好网络病毒的防治工作,提高对数据备份以及网络安全的认识。

4、继续开展家校互动业务,为家长教师协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5、倡导“我使用我建设,我建设我使用”的思想,在使用中建设,在建设中充实我校资源库,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便利。重大活动安排照相、摄像,图片、影像等资料及时存档。

6、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7、加强教师信息化教育,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8、继续做好推广应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网和数字图书馆工作,在教育资源网上使用资源点卡,下载教育资源,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专业化水平。

9、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效益,学校通过开展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内容的校本活动,加强信息技术课教研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10、以案例为抓手,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题为切入口,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六枝特区第四小学 2016年3月

第14篇:教育信息化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对教育的引领、支撑和推动,是为教育发展而服务,并最终成为教育的发展目标。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新技术的发展必将打破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知识传授方式,提出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多种能力。微课,翻转课堂网络学习空间等各种形式的出现,给教育注入新的力量,促使教育模式的大变革。

二、教育目标和内容:网络的出现,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工具,为什么提供以下方便:

1、即时获得答案。

2、即时进行通讯交流。

3、即时掌握技术。

4、即时数据获得。以培养全面、具有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新的教育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组织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学习者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进行网络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宰,自由的、有目的、主动的学习。只有通过网络学习,学习者才可以与时代同步,保证自己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才能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四、教学方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创课等各种新鲜事务的出现,更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引起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引起了教学媒体和学习媒体的创新。在教学方式上,形成了基于视听媒体技术(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CAI、语音实验室等视听设备)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基于Internet及其它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初步实现了从 \"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向多媒体投影教学方式和交互式网络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媒体方面,形成了由视听结合媒体发展到多媒体综合运用,由单项传递发展到交互作用,并结合计算机向高智能、大容量、快速度、多功能等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正步入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这三大信息处理技术融为一体,使得教育技术由此进入了一个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

总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对教育的引领、支撑和推动,是为教育发展而服务,并最终成为教育的发展目标。

第15篇: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一、学校的计算机指定专人管理,负责人要管理好计算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并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相关软硬件的安装、管理。负责人要服从学校微机网络小组的管理。

二、为了保障文件、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的设置,以保障信息正常交流。

三、教职工和学生要正确使用和操作计算机,以免因操作不当而损坏机器。不会使用者,要向其他会使用的同事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请教,不得盲目操作。使用发现故障或损坏,要及时报告给该计算机的负责人,负责人要查明情况,及时处理,不能处理得应报告给学校。

四、学校的计算机是为办公和学习而设,教师可以在网上备课、查阅资料、打印资料等;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严禁访问不健康的网站,禁止玩游戏和观看影碟,发现一次对相关人员处以警告。

五、教职工和学生要爱护机器,保持室内清洁,及时擦好电脑桌,清除灰尘。电脑桌禁放化学药品、水瓶、水杯,禁止使用计算机时吃食物。特别注意防尘。避免阳光直射计算机,如遇强雷雨天气禁止使用计算机。

六、各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下班前要关好窗,锁好门,以防被盗。

七、计算机的负责人应及时对重要数据作好备份并作好标识。

八、计算机的负责人应定期用杀毒软件对磁盘作例行检查,并用系统工具整理硬盘。

九、计算机出现软硬件故障,必须及时向负责人报告,由专人维修,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动手维修,否则,造成不良后果,按其损失照价赔偿。

十、严禁使用外来磁盘,如一定要使用,必须先杀毒,再使用。未经学校批准,计算机禁止外借和外来人员使用。

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

一、电子备课室微机要安排专人管理,并负责微机的日常维护及相关软硬件的安装、管理。

二、为了保障文件、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设置,以保障信息正常交流;非本校人员严禁操作微机,各教师使用后要做好记载。

三、电子备课室由专人负责按时开放,操作者应严格按规范开关、操作微机,关闭微机后应关闭电源。

四、严禁边饮食边操作微机或湿手开启、操作微机。

五、电子备课室必须保持清洁、通风、干爽,应勤快拖地。严禁吸烟,避免阳光直射微机,如遇到强雷雨天气,禁止使用微机。

六、微机出现软硬件故障,必须及时向管理员报告,由专人维修,否则,造成不良后果,按其损失照价赔偿。

七、电子备课室管理人员应及时对重要数据用软盘作好备份并作好标识。

八、管理人员应定期(建议每隔2-4周)用杀毒软件对磁盘作例行检查,并用系统工具整理硬盘。

九、严禁使用外来磁盘,如一定要使用,必须先杀毒,再使用。

十、禁止在微机上玩游戏,观看影碟,发现一次对相关人员处以警告。

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

一、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窗口。明确专人负责,规范管理。

二、管理人员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能为教师和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电子阅览室开放期间不能离开教室。

三、管理人员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软件和光盘的保管和保养工作。

四、协助学校有关学科教师做好光盘的选购工作,选购中应注意内容健康和结构合理。

五、每天开机前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早晨开窗换气,离开教室时关闭电源总闸。做好平时的保洁工作。

六、管理人员要建立“机房管理手册”,正常记录每天的温度、湿度和电子阅览室的开放使用情况。

七、霉雨季节和多雨天气每天至少开机器2小时,假期定期开机通电驱潮。

八、电子阅览室应配有灭火设备,有防盗设施。

九、每台计算机设有“使用情况登记册”,要督促上机人员正常记载,并及时查看,以确保设备完好。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1.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实施场所,为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公共使用场所。

2.多媒体教室配有多媒体连网计算机、音响设备、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录音座、书写白板等设备,供教学使用。

3.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应按教学计划及教科室课程安排,提前一周填写使用登记表,交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安排,使用安排以先登记先安排为原则。

4.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应首先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爱护设备。

5.使用中发现故障要及时向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或教科室申请报修。

6.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不得自行在计算机上安装和卸载软件系统。

7.根据教学要求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系统须向多媒体教师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教务处派专人进行安装。

8.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要按教学管理规范管理上课学生。

9.使用多媒体教室要服从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管理。 10.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使用完毕应填写多媒体教师使用记录表。

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认真、细致。

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未经许可不公开、不泄露、不私自获取学校或个人信息。

三、富有团队精神,做好网络管理的服务工作。

四、遵守学校和网络小组的规章制度,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协助部门领导进行校园网的建设。

五、保证网络中心机房主交换机、各功能服务器等网络主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安全运行。

六、对校内各网络终端设备、终端外设和网络线路的统一维护和管理, 保证信息通畅。

七、及时处理各个终端用户的报障和技术支持并做好相关记录。

八、熟悉我校校园网的网络结构并随时对网络进行有效建设。

九、根据我校校园网络系统的情况及时进行各种信息资源的发布、更新和升级。

十、负责网络安全监测及安全管理并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备份。

十一、建立并健全相关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

十二、学习网络新技术,优化和扩展校园网功能。

校园网使用和管理制度

一、学校的入网计算机由各计算机使用科室负责严格管理。供全校教职员工工作和学习之用。

二、要妥善保管用户帐号和密码。用户帐号和密码由本科室人掌握,不得泄密,以免造成损失。

三、工作日每天定期开机入网查询,上级部门分发于电子信箱的邮件应及时收阅。要求采用电子邮件上报的材料和数据应按时发送上报。

四、使用信息网时,操作人员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不得在网上传播、散布、复制以下信息:

1.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2.泄漏国家机密的信息;

3.与国家现有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信息;4.涉及色情、淫秽的信息; 5.赌博信息;

6、有损害社会公德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

五、不盲目接收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以防病毒侵入,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平时应做好经常性的查毒和杀毒工作,加强对计算机进行常规性的维护保养。

六、计算机上网应有上网记录,对每次入网时间、上网操作人员、内容等情况作详细记录以备查。

学生微机室管理制度

一、本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专用教室,不准从事与信息技术教学无关的活动。

二、上机人员要按照指定的机位就座,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调换计算机设备(如键盘、显示器等)。上机期间,要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保持室内卫生,保持安静,室内严禁吸烟。

三、上机人员必须按照规范操作,计算机工作异常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不得自行处理。操作结束时,要整理好工作台面,按规范要求关闭计算机电源。

四、上机人员使用的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可移动磁盘,原则上必须是学校统一购置的,自备的可移动磁盘必须经管理人员的检查认可,粘贴准用标志以后方可使用。使用未经检查的软件造成计算机病毒传入计算机要依照规定严肃处理。

五、上机人员要爱护室内的设施,造成损坏要根据损坏程度给予赔偿。

六、学生微机室内的机器设备,要根据报账员要求建立保管帐页和设施保管卡片,做到帐物卡相符。

七、管理人员要科学地维护和保养计算机及其它机器设备,及时检修有故障的机器设备,保证教学需要。

八、机器设备的说明书和学生微机室的设计施工安装图纸等资料要妥善保存,重要资料要有备份。

九、学生微机室要有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安全制度

1.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并对安全工作负全责。

2.管理人员要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制度,熟悉、了解各设备的安全性能,对易于发生事故的部位要重点监管。

3.遵守操作规程,严防触电等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要掌握应急处理的办法并备有相关器材。

4.做好安全用电工作,各用电器要有接地保护,功能室内不得乱拉电线,乱接电器,随时检查用电器外壳接地是否良好,禁止超负荷使用电器。清扫卫生时必须关闭电源。

5.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要配备灭火器、沙箱等消防器材。管理员要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经常检查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学校定期更换药液。

6.加强钥匙管理,管理人员不得把钥匙借与他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其他人不得从功能教室取用任何器材。室内的各种安全器材不得随意挪用或拆除。

8.管理人员每天下班前要做安全检查,断水断电,关窗锁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

9.教室内不得存放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物品,特别是有安全隐患的物品。

10.节假日期间没有工作任务的功能教室应当封门,并将钥匙上交。

11.学校要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改正。

12.学生进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要整队按号就座、课后依次退场,防止拥挤。

13.遇有突发事件,任课教师要指挥学生有序、快速撤离。

“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一、建立并落实管理负责制。“班班通”设备在学校分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班主任管理负责制。学校总务处应按班级建立设备明细账及设备总账,做到“账据齐全,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使用“班班通”设备前,学校应组织教师对设备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全员培训,做到人人规范操作,正确使用。

三、强化设备使用率。按照“班班通”设备每周的课堂教学应用不少于10课时的总体要求,合理量化每个学科教师每周或一个学期的最低应用课时数量。要将课堂应用纳入教学常规进行管理,并建立以优质资源在课堂教学应用为重点的考核评估机制。教师运用设备资源备课上课要做到“四有”即:“教案上有体现、课堂上有应用、记录单上有记载、多媒体电脑上有存储”。

四、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班班通”教室设备使用结 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切断电源,整理好设备放入桌(柜)内并关锁好。教育学生爱护设备,定期打扫教室卫生,保证设备在清洁的环境中运行。安排值日人员每天及时关锁楼层和教室门窗。因工作失职或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丢失,应照价赔偿。对故意损坏设备者,除照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处罚。

五、建立并妥善保存设备技术档案。学校网管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建立设备故障登记薄,做好故障原因、责任、处理和维修等记录,保持设备良好性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六、不得以任何借口将设备出借、转让、调拨或变卖给非项目单位,也不允许个人占用。班主任如有变动,应在学校分管领导的主持下,认真办理移交手续,完成交接工作。

七、学期结束,学校应组织人员认真进行一次设备清查盘点工作,对需要维修、保养的设备应采取措施及时维修保养。要根据本校实际,在生均公用经费中统筹安排资金,用于“班班通”设备的维修和更新。

八、学校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班班通”设备的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防高温、防强光等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每年寒、暑假期间应安排专人值班,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凡因失职造成设备失窃等事故的,将层层追究责任。

第16篇:教育信息化工作

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本年度主要工作是围绕优化校园网络、建设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队伍应用信息化能力、完善信息化投入机制,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重点任务是抓基础设施及数字化资源建设。

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基础设施及网络安全建设项目

1.完成学校新校区校园网网络系统及校内无线宽带的升级、更新。

2.进一步改善教师办公设施。

3.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存储设备系统升级与维护

4.Internet网络出口带宽升级(升级到400M)。

(二)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

1.重建以学籍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统一建设学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平台。

2.完善教师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实现教师基础数据库与人事管理系统等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

(三)教学资源库与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设

开发或购买网络考试与网上阅卷系统,初步建立学校内部的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估系统。

1.重点建设教学资源库

自主开发与购买相结合,进行第二阶段教学资源库开发与整合,达到数字资源班班通。

2.教师信息化培训平台建设

建设教师信息化培训平台,建设统一管理的校系两级的教师信息化培训考核体系。

3.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

全面完成学校网上信息公开工作和网上办事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师生、公众互动平台建设,初步建立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第17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计划

2015年教育信息化教学计划

海原县李俊中学 杨怀宝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总目标,围绕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规划,坚持科学发展的总要求,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教学优势和管理优势;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注重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以苏州市信息化先进学校的创建,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1、全员培训,分层提高,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教育信息化,教师是主要实施者。因此,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纳入青年教师必修的继续教育课程,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青年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培养一支应用意识强、信息化教育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同时能拥有一批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具有独立开发课件能力的师资队伍。首先是建设一支选择应用意识强、信息化教育水平高,同时能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具有独立开发课件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将选择目前辅导组内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较好、学有兴趣的青年教师,建立工作组,倡导教师独立钻研信息技术。

2、以应用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全体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全体教师在教学中都应用起来,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继续以评优课、实践课、借班课为重点,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各科教师参与各级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整合的研讨与交流,学习先进学校的成长经验。

(三)加强网站建设,强化网络管理。

学校网站是学校的窗口,又是体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学校网站建设,是全面推进学校办公无纸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学生学习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的途径。

1、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拓展教师频道和学生频道的管理与使用,要注重学生频道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逐步建立班级网志,为全校学生创造一个能展示自己的网络空间。

2、继续重视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一方面以网站为载体,从细微处着手,扎实建设网上德育阵地;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让教师个人教育网志成为体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平台,成为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成为促进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

4、继续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工作,不断积累校本资源,做好二级资源应用与管理,使广大教师有所用,乐于用。

(四)加强学科教学研究,规范电教管理,切实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1、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要严格落实专课专用,保证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电教设备、管理。

进一步加强电脑的管理,要提高电脑使用率,提升学生学习信息化程度,要安排专人管理和使用电脑并作好记载工作;加强学生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要保障有足够的电脑用于课堂教学,学生进入教室活动必须在教师的陪同下进行。

教育信息化教学计划总结

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会议确定重点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以提升治理能力为核心,明确政府责任、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指导各地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工作职能、调整管理方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督导、推动先行先试。建立、完善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需求、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以促进深度融合为核心,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坚持从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手段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形成可资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大力推广、深化应用。

以发挥市场作用为突破,集成各方力量、推进机制创新。准确把握与处理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公益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坚持政府统筹引导、鼓励多方参与,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地方、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应用与服务,全面完成国家、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和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实现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学生、教师、教育机构、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形成集中统一和数据共享的基础数据库。制定出台系统应用指南和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应用系统功能,做好学生升级、升学、转学、毕业和教师调动等日常管理工作,并通过系统应用实现数据动态更新。根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统筹做好考试招生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论证和开发。

实现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正式上线,完善动态监测、决策应用、教育预测、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展示和查询等主体功能模块,实现部内相关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集成、教育与经济社会数据的关联与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数据支持,指导推动省级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动教育基础数据在全国的共享。

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开发培训课程和培训资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系统。指导各地开展专项培训,开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15.加强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师培训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规划、协调指导,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单位教育信息化职责分工。督促各地加强教育信息化行政责任处室职能,切实负起归口管理和统筹协调本地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职责。

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抓手,建立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安全统筹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标准规范,建立督查与通报机制。

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和新进展、新成效,为教育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18篇: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两城中心小学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教育信息化日渐落实在教育的第一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学年学校信息化工作有以下的安排:

工作目标:认真落实校长室、教导处对本校信息化工作的安排,对学校信息化进行指导和服务,以不断开拓创新和最合理、最实际、最安全的运用效果为主要目标,加强计算机运用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

工作重点:

1、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指导三年级学生参加本学年的全市计算机等级考试。

2、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进行学校信息化运用的指导和服务。指导学校老师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学校在信息化运用方面的综合实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3、根据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作好日常的信息安全工作,定时进行系统软件升级和更新,定期作好防病毒软件病毒定义库的升级,做好日志记录。

4定期在学校局域网上发布最新病毒的公布,引导老师做好病毒防护。

5、建立学校的信息设备的报修制度,并做好每个工作日的维护记录,学期结束向校长室提交设备变更的记录。定期检查和维修电脑设备,作好检查、报修和维修的记录。

6、作好学校电脑设备的财产管理。配合学校总务室及校长室做好财产的管理工作,清楚明确地列出所有设备的工作情况及负责人,职责到人。

7、作好学校局域网络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保障网络的畅通。

8、继续作好学校局域网发布的网页管理,进一步增强网络教学的运用力度。

9、指导学生参加区、市各级比赛,争取为学校获得荣誉。工作措施:

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开展各种主题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同时再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精神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完成学校学校信息化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

指导三年级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本学年中文打字比赛,期终的全市信息科技考试。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为学校争得荣誉。

电脑设备是学校的重要财产,如何管理好、运用好这些设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些我要做好这方面的日常记录,有老师报修要及时的给予帮助和解决。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用情况,使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得心应手。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许多不安全的问题。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漏洞很多,再加上病毒的猖獗,很多电脑会发生速度很慢,经常死机的情况,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第一要防毒,防木马程序,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第二要防止非法的攻击,安装防火墙软件,使计算机免受攻击。 第三要安装网络的反黄软件,使学生在洁净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地学习。

第四做好局域网的日常工作,备份重要资料。

鼓励学校教师运用教育信息化的工具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

第19篇: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韩张镇汴张路中心小学

2015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围绕“以加强应用推广为主线,以资源共享为核心,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的工作方针,以南郑县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契机,大力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为教育均衡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学校教育的规范化。

二、主要工作目标

1、硬件建设

管理使用好所有班级“班班通”(电视机或投影、笔记本电脑、白班)、各处室和所有办公室电脑,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2、软件建设

(1)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2)购置必要的网络管理、教学应用软件,以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3)建立学校网页、教师博客、班级QQ群,加强网络教研及学生管理。

(4)建立“校讯通”,创新家校沟通渠道。

3、队伍建设

(1)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驾驭信息化的水平。开展课件制作比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电子作品比赛。

(2)以活动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优秀课件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应用能力。

4、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县、市、省级科研课题申报,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优异成果。

三、具体措施

以校园网建设和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为重点,打造学校信息化、数字化教育品牌。

一是开全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建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质量。

二是不断更新资源,按时完成电教中心安排的第三阶段资源八年级地理资源的整合工作;

三是加强教师使用班班通等现代教学设备的培训,要求教师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并通过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强制推广使用,提高使用率,进一步丰富我校的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手段;

四是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科学研究,探索网络环境、班班通设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是实施“活动带动战略”,突出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活动大赛教育与实践活动等创新活动,强化特长生和名生培养。

2015年3月

第20篇:信息化教育概论

第一章 信息化教育概述

一.教育观念的变革

①传统教育

②信息化时代教育

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① 过分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② 更加注重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观 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 ① 具体读、写、算的能力(3R) ② 更加强调3T素质

·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

·掌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

·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① 不重视学生的发展 ② 重视学生的发展

·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或课本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评价主体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现代信息时代需要的学习方式

1.创新性学习

2.自主学习

3.个性化学习

4.基于技术的学习三.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教育方式 四.看P11-12 五.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的三种技术

1.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2.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

3.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

六.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化三性

五化:

①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 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 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 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 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三性:

① 开放性 ② 非线性 ③ 交互性

八.信息化教育的作用

看内容P14 1.提高教育质量

2.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

4.促进教育改革

九.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1.4种学习理论

①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④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4种教学理论

①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②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③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4种传播理论

①贝罗的传播过程4要素理论(信源、信息、通道、受者)

②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理论

③宣伟伯的传播效果理论

④罗杰斯的创新推广理论 十.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

主要是三种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现代媒传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第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理论

一.教学媒体的发展P39 1.语言媒体阶段

2.文字媒体阶段

3.印刷媒体阶段

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P40 三.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五原则 P53

第三章 现代媒传教学理论

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

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

最典型 互动

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4.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的活动过程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 教育信息 现代教育媒体(突显信息化教学特点) 学习者 三.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各自优缺点

1.以“教”为主的模式

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最为经济的模式。

优点:能使师生在单位时间内,传送和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不仅容易被教师掌握,也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的口头表达和现代教育媒体密切结合起来,就能加大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缺点:容易忽视学习者的主体的地位,造成教师包办学习者的活动,教师讲得多,学习者的活动少等弊病,束缚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满堂灌”的现象等。 2.以“学”为主的模式

优点:能够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缺点:这类模式对教师、媒体、和教育信息资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辅导教师的数量和媒体的数量要多,而且要有大量的、与课题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否则,该模式的应用受限制。相对说,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易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 3.以“其他要素”为主的模式P68 ①.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主的模式

我国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个别化教育模式

班级教学模式

优点:可以较大规模的向许多学生传授知识,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是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集体中活动,可以相互启发和相互促进

缺点: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必须按统一的进度接受同样难度的内容,容易产生“一刀切”的现象。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接受,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小组教学模式

优点:对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缜密思考能力以及一些积极地态度和性格有重要作用

缺点:一个教师不易掌握每个小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而需要较多教师的参与,要调动每个学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需要学生的合作精神,而出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缺乏这种合作精神

个别化教学模式

优点: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可以发挥学习者个人的积极创造能力 缺点:学习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不能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需要有较多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和较高水准的课件,其所需经费较高;需要有更多的教师与个别辅导活动

②以“内容”为主的模式

优点:研究和探索中学习,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培养和训练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缺点:容易使学习缺乏系统性 ③以“教育媒体”为主的模式 四.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名称

1.讲授—演播的方法

2.探索—发现法 重点

特点:以“学”为主,充分调动和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问题教学法

4.程序教学法

5.微型(微格)教学法 P75

特点:

①参与培训的人员少,5~8名学生,通过不断轮换学生,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培训和个别指导

②培训时间短,每次课的时间在5~20分钟之间。在这段时间内对某种技能,某个动作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一个技能

③内容专一,在教学培训中把内容进行分解,使综合性的教学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单一的技能。每次针对一种技能进行培训。提高了培训的专一性

④借助了电视摄、录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视听设备起这样一些作用:展示某技能的范例,供学生学习和模仿;在学生模仿训练时进行记录;完成训练后,播放录像供教师评点分析,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6.模拟训练法

7.成绩考察法

第四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小题目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层次

1.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

2.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

一般人认为

3.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 三.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

1.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2.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学为主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信息化环境中所进行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应注意:

①在“教”与“学”两个要素中,更多的注意“学”的方面,注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②充分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

③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

④强调“协作”。这种协作不仅仅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和更大范围内人们的交流与协作

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科学的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五.教学过程

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设计):怎么教

教学评价:教的怎么样 六.教学内容的分类

1.认知学习类

加涅把认知学习的结果细分为三类: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2.动作技能学习类

3.情感学习类 七.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

①年龄特征 ②个性差异 2.教学对象的初始能力

①对预备技能的测试 ②对目标技能的测试 ③了解学习者的态度 八.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对象—A,教学对象,即学习者

行为—B,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条件—C,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标准—D,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 九.符号 P105 十.学习评价 基于自主学习

1.案例评价 2.量规评价 3.文件夹评价

第五章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建设

一.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基本特征P122 1.电子化 2.网络化 3.智能化 4.集成化 二.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框架

1.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

从硬件环境是提供大量资源还是资源传递通道的角度看,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可分为:教育资源型和授递型两种形式

2.从地理范围生进行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分类 ①教室层次的硬件环境 ②校园网层次的硬件环境 ③教育城域网层次的硬件环境 三.综合媒体教室 1.录音—幻灯组合型

2.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型

3.标准多媒体型P139

4.计算机—投影组合型

第六章 软件资源开发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

含义: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与超文本结构去展现教学内容,并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于运行的一种教学软件 ①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

②能够在计算机上记录、存储与运行的软件 ③信息显示形式多媒化

信息组织的超链性(结构的非线性) 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

1.多媒性 2.集成性 3.交互性 4.超链性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准备

素材的收集

素材的制作加工

图形/图像类素材:位图与矢量图

文图文件:BMP JPEG GIF TIF(印刷) PSD 四.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于合成工具P164 按制作工具分类

Powerpoint AuthorWare Flash 方正奥思

几何画板

按课件开发和运行环境分类 单机课件和网络课件

教育信息化讲话稿
《教育信息化讲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