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清华发言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9 08:00:33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清华开学典礼发言稿

清华开学典礼发言稿范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发言稿,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还是对发言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华开学典礼发言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华开学典礼发言稿范文1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3700多名20xx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你们在美丽的清华园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年轻的你们如此优秀,作为校长我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美丽的清华园展开新的人生画卷,你们将在这里领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你们将在宁静的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在热烈的师生交流中求真论道,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增长阅历,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砥砺前行、挥洒青春、收获情谊。我希望某一天在校园里骑车与你们偶遇,在游泳馆里看见你们矫健的身姿。我更希望,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你们具有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我相信,你们会经历清华新的变化,感受更好的清华,也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需要涵养性情、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美,引导人们超越自身利害的局限和有限生命的束缚;美,有助于拓宽胸襟、更新气象,构筑丰满、积极的精神世界,美育的首要职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希望你们从今天起,不仅能感受、欣赏水木清华的美,更能努力培育美的素养,塑造美的心灵。

你们要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欣赏美的过程是丰富人生意趣、增强生命力量的过程。艺术是自然和生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投射。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我们想欣赏那些作品,就必须具有一颗赤子之心,敏于捕捉每一个暗示,感受每一种内在的和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莫奈的睡莲,艺术家留给人类的瑰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敏锐的生命直觉。长河落日、疏雨梧桐,大自然或雄伟或秀美的景色,带给人们或开阔或静谧的心境,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在几十年的游历中,他“登不必有径”、“涉不必有津”,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同时饱览了大自然的雄浑壮阔和秀美绮丽,也给我们留下了文采斐然,堪称“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徐霞客游记》。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需要有开放的心态,也需要有探索的勇气。徜徉在艺术和自然的天地里,你们的世界必将更加精彩,你们的人生也必将通向更加高远宽广的境界。

你们要用心感受科学之美,科学崇尚真理,科学是美与真的统一,良好的审美感觉有助于发现真理。杨振宁先生在一次题为“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的演讲中谈到:物理学家了解的宇宙结构,到最后就是一组方程式,比如牛顿运动方程式、麦克斯韦方程式、爱因斯坦相对论,无论是星云之大还是基本粒子之小,无论漫长的时间还是短短一瞬,都受几个基本科学规律控制,这是一种大美。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庞加莱说,“我们特别喜好探索简单的事实和浩瀚的事实,因为简单和浩瀚都是美的”。科学之美在于科学理论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是一种客观的、无我的、内在的美,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才能发现和感知。广阔的科学世界蕴含着无限的大美和惊喜,你们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去品味科学中最美妙的诗篇。

你们要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人性之美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悲天悯人的情怀、坚毅不屈的精神是人性之美。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献身于人生来平等的理想,他因为坚定推动解放黑人奴隶的事业,倒在了冰冷的枪口之下。但他不妥协、不退却的身影,永久定格在人类史册中。淡泊名利的风骨、谦和包容的胸怀也是人性之美,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为人诚恳、谦虚、温和、朴素,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在他心中,每个笨拙的背影都蕴藏着可敬的人生与爱;夏夜失眠带给他的也不是烦躁,而是一篇隽永美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他的人品学问文章,也如清澈的流水,静静滋润慰藉人们的心灵。我希望你们以那些坚守理想价值、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榜样,在完善自己、铸就个人美好人生的同时,温暖整个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多彩的,希望你们与美相伴;人生是漫长的,希望你们向美而行。杨绛学长曾说:“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确实,在很多校友心中,清华园是他们最热爱的地方。清华是这样的美,入心入梦、终身难忘;清华更是孕育美的地方,无数清华人从这里出发,创造出美好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以后,清华将成为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清华开学典礼发言稿范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新入学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xx。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6000多名“清小研”。站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五年前自己报到时的样子,那时候新生报到还不能自行上传ic卡的照片,于是那天凌乱的发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学生证上,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不管大家手中ic卡上的照片是否经过了p图软件的加工处理,在拿到这张卡的一刻,我们的人生从此将与清华结缘。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五年前,我也和你们中的很多人一样,第一次走进综体,坐在某一个角落等待着我在清华的第一堂课。今天,我想就自己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清华为我们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

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作者发现很多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突破,并非来自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埋头苦干时的“顿悟”,而是产生在不同项目组的研究人员每周的科研讨论会上,足见良好的交流环境对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清华园里,食堂的餐桌、宿舍的三角屋、荷塘旁的咖啡馆、甚至情人坡的草坪,都可以成为我们与老师、同学们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场所。在清华,如果你想要探究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你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场专题微沙龙,邀请计算机系的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在清华,如果你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工科男博士,却想探讨中国a股底在何处,路在何方,你可以有机会与诺奖大师直面对话;在清华,如果你希望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抹上一缕国际化的色彩,各类国际交流支持项目将帮助我们实现在海外研修的愿望。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校期间,充分利用清华提供的各类平台资源,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科内、跨学科、国际化的交流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清华为我们营造了追随榜样,形塑习惯的氛围。

去年的毕业生代表张如范师兄,在学期间包揽了“学术新秀”和特等奖学金这两项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荣誉的背后,是他坚持每周都写下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和错漏,毕业时他的笔记已经有十几本之多。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祖充,每天早上都坚持花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几年下来从未间断。其实在清华,这些优秀的习惯并不独属于这些在同学们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每晚在紫操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坚持每晚从实验室回来都要跑上3000米再睡觉;每个工作日的早上我们会发现大师兄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检查大家昨晚的实验数据;即使在每年最热闹喧天的校庆日,我们发现还是很难在老馆抢到一个座位,那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同学翻书时的沙沙声。这些简单的习惯汇聚成榜样的力量,共同组成了清华人的精神特质,而这种精神特质也在传承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清华为我们创造了跨越知识边界的环境。

去年化学系的张希院士在给研究生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上说过,要做到“心中有科学,眼中无学科”。作为研究生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知识,而这种创造往往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钱钟书先生在清华读书时,曾发出过“扫平清华图书馆”的誓言。今天,清华这座校园所承载的知识容量不止体现在丰厚的藏书,更体现在为我们突破知识边界,探索崭新领域,提供了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环境。比如,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你便有机会和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经历将脑海中的粗浅想法转化成实体产品的全过程;比如,参加一次到西南边陲的社会实践,感受乡土中国的魅力与文化,丰富自己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当自己的研究遭遇跨专业知识缺乏的瓶颈时,尝试预约真人图书馆中藏有的100多位各专业名师资源,他们将帮助我们打开通往研究的另一扇门。

同学们,清华足够大,这里为我们追求真理、实现梦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片环境是百年清华人,在奋斗和实践中一点一滴、不断积淀中形成的。它代表着这个园子的历史、精神和传统。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这片优越环境的受益者,更是这片环境的维护者和创造者。

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清华收获真知、结交挚友,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谢谢大家!

清华开学典礼发言稿范文3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见到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开学典礼,说明各位在人生的奋斗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此我向大家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成绩表示最由衷的祝贺。我真诚的祝福每一位同学们都度过一个充满激情、汗水、历练和收获,并由此而刻骨铭心的大学生活,无愧于祖国的期冀,无悔于自身的青春!在此,也请允许我代表我校全体教师向大家庄严承诺,我们将以全部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常新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

大学里,传播的知识是共通的,而对学生所重塑的品性,则体现出一所大学特有的风貌。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集中展现了清华人的特质,亦是我们着力培养的风貌。此刻,你也许会想:我能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胜出,难道不够自强?我曾获“三好学生”等荣誉无数,难道缺乏厚德?是的,诸位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应当有这等自信。但是,你们能否做到于逆境中自强,在压力下厚德呢?

这个问题留待大家以后用行动回答,今天我只想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你们即将遇到的陷阱。我见过一些同学,入学时志存高远,但不慎几次考试都未能名列前茅,于是自尊心微妙地发酵——如果坚持努力而仍落后,别人可能会觉得我笨,还不如宣称自己是看淡了学业、不屑于竞争而已。久而久之,这种蒙蔽他人的说辞最终蒙蔽了自己的'初心,他们不再忆起自己往昔的金戈铁马,不再敢于挑战难题、参与竞争,而是甘于仰望“大牛”,选择平庸。这是一种让中学时代追求卓越、无所畏惧的你们走向沉沦的典型模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人在顺境中坚持自强不难,但在逆境挫败中迸发的反弹力量,才是内心强大的真正体现。从今天起,你一定会遇到更聪明、更努力的同学,学习更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几乎会感到龟兔赛跑中角色的反转,甚至要面对“一群不睡觉的兔子”。要想在高手如林的清华度过不平庸的求学生涯,请在逆境中一如既往的保持目光如炬、气势如虹!

第二个故事,虽然包含了年少的执拗,但却不负青春的追求,这是我自己的一段经历。16年前,我和诸位一样坐在下面参加开学典礼。当时,一心想学无线电的我却被调剂到一个并不熟悉的专业。我偶尔听说年级前三有资格参加转系推研考试,于是开始了一边学好本专业,一边自学电子系课程的生活。在清华两线“作战”,考验的完全是信心、勇气和坚持。当同学们考完最后一门去准备假期游玩时,我去图书馆开始规划自学。最终,我以连续三年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交叉推研,进入了自己最想去的实验室直读博士,并在两个不同的专业都获得了优秀毕业生荣誉。今天回头看看,在工作中能够有幸同时受益于两个专业的知识和思想,恰好印证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的古训。

清华所要培养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只有经历挑战、困顿和磨砺才能成就。能否在挫败中学习、在逆境中成长,将决定各位今后的人生高度。之前的成绩已经证明了大家聪明、有悟性,而以后更需沉淀的,是一种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保有的耐心与坚守。践行逆境中的自强,外在的困难就打不倒你。但是,你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德行的修为,它决定了你能走得多远,而非多快。

清华校训将“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并重,是富有深意的。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虽然我们的先哲并没有探讨这句话的否命题是否成立,但在压力下保持厚德显然更不容易。坚持自强,就自然要面对压力。因此,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德行操守,是清华在培养国之栋梁时所要明确塑造的一种品质。

第三个故事,从为学经历中见微知著,管窥“厚德载物”的意义。我念书时读过许多大学者的传记,每次看到他们长期攻坚重大问题时,总是归因于自强之精神。直到做研究生时才体会到,做有意义的大问题首先需要的是保持“淡泊名利”的学术操守。直博生的前两年,我一直苦于找不到有足够创新性和普适性的问题,每天在各类文献和报告中“望尽天涯路”,也曾经彷徨、纠结于是否要做几个短平快的小问题,或者做那种单一方法、反复使用的灌水问题先博取些功名。清华厚德文化多年的熏陶,让我在压力下坚持了做科学疆域中背对繁华、面向强敌的屠龙少年,最终找到并攻克了通信理论中两个框架性问题。尽管成果出的较晚,但是第一篇期刊论文就获得了以无线通信先驱马可尼命名的马可尼论文奖,而第一篇国际合作的会议论文获得了国际通信大会的最佳论文奖。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厚德载物对于学术生涯的重要性,忽略这一点,学业的长进就难以持久。进入大学阶段以后,课程选择有了很多自主性,曾有同学就“貌似聪明”地替换掉了要求严格的课程,既获得了更高的分数,又把节省的时间用来提高其它成绩,后来,却因相关知识的欠缺而错失了发展机会。因此,在自主性更强的大学生活中,请大家谨记《礼记中庸》里的一句话——“君子慎其独”,通过在学业竞争的压力下践行厚德载物,品味其对于事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是你们真正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相信大家这两天已经开始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欣喜。人文日新的清华园为青春提供了拥抱真理、强健体魄、文理兼修、全面升华的无尽可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秉承逆境中的自强、压力下的厚德,在精神上融入清华特质,在享有光荣与骄傲的同时,牢记新一代清华人对于传承、发扬我校新百年梦想与辉煌的责任和使命。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作为此间的教师,今天,我们以广纳天下英才入我校,与诸君传播文明、探索真理而自豪;明天,我们以广布我校桃李于天下,观诸位国家栋梁、社会精英而骄傲!

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清华

清华大学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清华大学新增主要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

2009年已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并已参加初试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我校原报考专业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要求。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登陆我校网上报名系统下载《2009年清华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报名信息表》,寄(送)到清华大学相关招生院系教学办,截止时间请咨询各招生院系。各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名额及对考生原报考院系专业的限定范围见附表。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清华大学网上报名系统登陆网址为:http://tsinghua.cpge.cn/

三、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已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结束,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我校初试成绩已于2009年3月5日开始提供查询。

3.初试成绩满足要求并符合原报考院系专业限定范围的考生都可报名参加复试,复试统一安排在清华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各院系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成立若干专家复试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对考生的面试和实践能力考核。复试包括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专业知识综合笔试覆盖范围请咨询相关招生院系,不提供参考书。

5.经北京市相关部委许可,向每名考生收取复试费100元。缴费后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复试者,已支付的复试费不退。已经缴纳复试费的考生,参加校内调剂复试不再重复收费。

四、资格审查 报考清华大学硕士生的考生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时统一进行,具体安排见网上通知。

五、体检

体检时间安排在考生复试期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体检医院:清华大学校医院。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六、录取

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及招生院系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复试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拟录取的硕士生,须调档审查合格后,并在录取前签订自筹经费培养协议书,方可发给录取通知书。录取考生于2009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和本科毕业证书原件。

七、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1.我校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请查阅以下网址研究生招生信息 http://www.daodoc.com/),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3.所有报考我校MBA的考生、所有报考我校美术学院的考生、所有参加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以及北京地区报考我校的统考生和北京地区报考我校法律硕士联考考生均需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在全国网上报名系统须选择“北京”“清华大学”报名点,选择其它报名点无效。其他考生可在当地就近参加初试,在全国网上报名系统选择就近报名点。

4.凡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的考生,必须在全国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交纳报名费,在交费成功24小时后,须登陆我校网上报名系统打印《2008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信息表》,11月7日前寄(送)到清华大学研招办,11月10~14日可登陆我校网上报名系统查询本人照片,并于12月中旬后上网打印准考证。登陆网址为:

http://tsinghua.cpge.cn/(教育网) http://tsinghua.thcic.cn(公众网)。

5.在外地报名点参加初试的考生在全国网上报名系统报名后,按照当地报名点的要求交报名费、照相。

三、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4.初试成绩满足要求的考生都必须参加复试,复试统一安排在清华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5.复试包括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专业知识综合笔试覆盖范围参见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备注栏,不提供参考书。

6.同等学力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后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科目待准考后通知(将在复试通知书中说明)。

四、资格审查

报考清华大学硕士生的考生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时统一进行,具体安排见网上通知。

五、体检

体检时间安排在考生复试期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体检医院:清华大学校医院。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六、录取

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及招生院系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复试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定向、委托、自筹培养硕士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委托、自筹培养协议书;拟录取的非委培非定向硕士生,须调档审查合格后,发给录取通知书。录取考生于2008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和本科毕业证书原件。

七、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1.我校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请查阅以下网址研究生招生信息 http://www.daodoc.com/),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3.所有报考我校MBA的考生、所有报考我校美术学院的考生、所有参加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以及北京地区报考我校的统考生和北京地区报考我校法律硕士联考考生均需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在全国网上报名系统须选择“北京”“清华大学”报名点,选择其它报名点无效。其他考生可在当地就近参加初试,在全国网上报名系统选择就近报名点。

4.凡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的考生,必须在全国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交纳报名费,在交费成功24小时后,须登陆我校网上报名系统打印《2007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信息表》,11月7日前寄(送)到清华大学研招办,11月10~14日可登陆我校网上报名系统查询本人照片,并于12月中旬后上网打印准考证。登陆网址为:

http://tsinghua.cpge.cn/(教育网) http://tsinghua.thcic.cn(公众网)。

5.在外地报名点参加初试的考生在全国网上报名系统报名后,按照当地报名点的要求交报名费、照相。

三、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4.初试成绩满足要求的考生都必须参加复试,复试统一安排在清华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5.复试包括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专业知识综合笔试覆盖范围参见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备注栏,不提供参考书。

6.同等学力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后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科目待准考后通知(将在复试通知书中说明)。

四、资格审查

报考清华大学硕士生的考生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时统一进行,具体安排见网上通知。

五、体检

体检时间安排在考生复试期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体检医院:清华大学校医院。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六、录取

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及招生院(系、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复试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定向、委托、自筹培养硕士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委托、自筹培养协议书;拟录取的非委培非定向硕士生,须调档审查合格后,发给录取通知书。录取考生于2007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和本科毕业证书原件。

七、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1.我校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请查阅以下网址研究生招生信息

http://www.daodoc.com/qhdwzy/zsxx.jsp

2.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位于清华大学清华学堂1106房间。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4 咨询电话:62773824,62782192 传 真:62770325 电子邮件:yjszb@mail.tsinghua.edu.cn 3.清华大学查号台:62785001

八、其它说明

1.各院系招生人数除特别说明外均不包括推荐免试生。

2.请考生在安全场所上网报名、支付报名费,因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帐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我校概不负责。网上支付报名费前务必慎重考虑,因各种原因不能报考者,已支付的报名费不退。

3. 2007年全校共招收单考生10名,不具体分配到各院系,视报考情况确定。单考生不能调剂录取。

4.2007年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继续招收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

5.如无特殊说明,所有专业均招收委托培养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由用人单位推荐,经考试合格择优录取,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6.法学院、美术学院、软件学院以及经管学院MBA、微纳电子系(080930)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均按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招收硕士研究生,具体收费标准向报考院系咨询。

7.为进一步激发导师和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统筹及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健全促进研究生创新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自2007年起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在现有国家拨款的基础上,学校将从多方面增加资金的投入,实施新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加大资助范围和力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学校为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除外)提供教学助理、管理助理和科研助理岗位(以下简称“三助”岗位),通过承担“三助”工作使研究生在教学、管理与科研方面得到培养与锻炼,并获得岗位津贴与免交培养费的资助。此外,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每位努力学习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除外)按月发放普通奖学金,表现优秀的可以申请学校综合奖学金或单项奖学金。学校提供“三助”岗位的覆盖面不低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除外)总数的90%,未取得“三助”岗位的研究生应交纳培养费。

8.复试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由考生所在学校出具成绩单原件;在职人员须提交原所在学校出具的成绩单原件或本人档案中《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9.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纪律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0.我校研究生实行住宿收费制,2006年录取的硕士生住宿费标准为1000~1200元/年.人,2007年住宿费标准将在录取时说明。

11.需要购买专业课参考书的考生,请与我校“教学参考书服务部”联系,电话:62771967,地址位于我校学生十食堂二楼。

12.有关专业课参考书目、参考材料、往年试题等事项请直接与各院系研究生业务办公室联系。参考书目录仅供参考,不作为出题范围,各门考试科目都有可能超出参考书目范围。

13.清华大学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研究生学位。

14.部分专业招收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招生人数见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其录取标准、培养质量、学位授予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完全一致。

推荐第3篇:清华学生会主席刘畅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弟弟妹妹们:

早上好!

今天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请允许我代表学长学姐们,欢迎五字班学弟学妹,来到清华园,来到大学殿堂,来到人生中的新起点。

作为学长,总想把很多攻略、故事、段子一股脑的告诉大家,让大家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少走些弯路。不过,今天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去迎接清华生活。

大学可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清华的四年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大学,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毕业的时候,你就能说:我已经把拼搏的汗水和青春的热血,献给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清华时光。

清华无限大,给你无限可能。

在清华,就要敢梦、敢闯。

敢梦,要敢在平凡的世界中找到不平凡的价值

梦想这个词,貌似有点泛滥,似乎人人都在问“你的梦想是什么”,问多了,反而让梦想空泛了,既高不可攀,又廉价脆弱。难道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值钱了么?

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一头扎进陕西大地,跑到煤矿工作,跑去田间地头睡觉。他把生命献给了这本书,把这本书献给了他所生活的土地和岁月,更把这土地和岁月中最动人的力量献给了每一位读者。

其实,梦想没那么高大上,它深深植根于我们平凡的世界。

大一暑期,我随队赴甘肃武威实践,当地气候干热,给生活、调研带来很多困扰。同行的一位小伙伴很细心,默默记下一切。谁都没想到,两年后,当她站上清华最高奖学金答辩讲台的时候,带着的正是针对西北干热天气自主设计研发的空调。她说“之后博士阶段,我会继续在大一实践时萌生的想法:做民生的科研”,这是她的梦想。

在清华,有很多机会去到世界各地。大三暑假,我的一位好友自主联系赴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研修。两个月里,他与美国最好的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合作,用计算机视觉方法解决了开颅手术规划中重要的临床问题,并和导师一起将成果发表在该领域的顶级期刊。那次海外研修的经历让他了解并爱上智慧医疗,回国后每每谈到该领域,他都会眉飞色舞,他说:“这是我未来十年努力的方向。”如今,他带着这份热忱远赴重洋,继续深造。

他们以及他们的梦想是许多清华人的缩影,这些梦想很扎实、很实在,但当你奋力追求、努力实现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价值。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敢梦在清华,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在四年时光里找到自己最坚定、最有力的方向。

敢闯,要学会永不言弃

紫荆网球场、篮球场是灯光球场,可以开放到晚上11点。大家可能不知道,灯光球场的建设,经历了几代学生会人的努力。从一开始由学生会提出设想不够成熟未能实现,到大家一步步论证可行性、必要性,获得学校肯定、支持,再到学生会配合学校完成调研,最终建设完成,能让师生们在夜晚挥汗如雨,这一路,并不容易,而这期间,我们一度想要放弃。

很多时候,就是这一股闯劲儿。在大二参加挑战杯和优化赛时,我和队友为赶工期,春节刚过便回到学校,找厂房、做设计。运输材料时为节省经费,四个人蹲在面包车后备箱里,和原材料挤在一起。几个月里,我们无数次陷入困境和绝望,但都扛了下来。那段日子很苦,可现在回忆起来很甜。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于我们青年人,要闯的路很长,贯穿我们一生。但敢闯的那股子劲儿,你可以在这四年找到太多的挑战去磨砺它、塑造它。请大家主动争取,珍惜每一次机会。

清华无限大,给你无限可能。在清华,要敢梦,要敢闯,在平凡的世界找到不平凡的价值。永不言弃的去闯,行胜于言的去追。

最后,请允许我不能祝大家四年的学习生活一帆风顺。多些风雨,多些苦难,多些挫折,终归是好事。

五字班的学弟学妹们,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大胆放下曾经的光环,不畏惧未来,不留恋过往,悦纳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兄弟姐妹,肩并肩迎接新的挑战,记住,他们是你在清华最大的财富。

五字班,加油!期待你们给清华园带来新的惊喜。

推荐第4篇:清华EDP培训体会交流发言稿

清华EDP培训体会交流发言稿(精选多篇)

十分有幸,去年的这个时候,受公司安排,参加了清华EDP的学习。在培训的100多天里,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收获很大。

一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EDP课程设置上将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文知识、企业考察结合起来;内容上贴近管理实践,从战略管理、企业运营、创新力、领导力、沟通力等多方面设计,设计科学,综合听完这些课,开拓视野;融汇贯通,会有很深体会。

二是分享经验,增长见识。讲课的

老师,都具有实战经历和经验,可以分享到很多经验、体会,这些不是课本上可以得到的。如,并购案例、法律问题、方案策划等。由于层次高,讲解分析透彻,可以说是感悟性的学习。

三是验证管理,思考成长。学习的过程也是验证日常管理一些心得体会的过程,让我们修证自己的管理经验与认知。日常工作中,可能我们处理事务、各种关系方面也有一些作法,自己也在总结得失成败。通过学习、听课,以及三个月脱离工作环境的一种深入思考,可以认真体会自己一些作法的合理性,明析疑惑,寻找其合理性的来源和理论依据,寻求迷惑中的题解,通过思考、修正,归纳成为一种思考的方法,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生活事务的判断与决策。

四是有备而来,解决问题。去之前,梳理一下工作中的、手头的问题,在学习中会逐步归纳为某一方面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沟通,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微研究得到一些提示、解释。我个

人的体会是,去的时候带着“一流”的概念去完成论文,因为总在说一流企业,如何就是一流,一流的途径是什么。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一流”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支持“一流”的指标从“软”、“硬”来划分的方式,落实“一流”的战略、措施如何解决的,其量表如何划分,以“平衡计分卡”的方式是否能够来贯穿一流指标的问题、评价的问题、战略实施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切实解决了一些概念上的认识,从理论上解决了一些自己认知上的问题。通过思考,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优秀。也算是一点收获。

五是合理时间,提升素养。我们会有很充足的时间,去的时候应该给自己订一点目标,除了上好课外,有效利用好时间。比如,看两至三本书,平时缺少这样的时间,一般是缺啥补啥,用啥找啥。利用这样的时间去认真看完一本书,不求多,但求看完一本,对某一问题、事务有深入的了解,有自己的认识,

观点,思考。

学习之后,有一点遗憾,在这里讲一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就是原计划每节课后,都把心得、体会,整理成文,以加深理解和印像,避免遗忘。但是感觉课很重,时间也很紧张,只是整理了个别课程。我想,还是自己不够努力的原因吧。但是,这件事,我没有放弃,想着凭借讲义逐步去完成。

同时,除了课程安排外,也有很多活动,会识很多朋友。会有不少活动,会让你的生活很充实,也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度,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件事。

总之,重新走进校园去学习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会是一段有收获,值得记忆的美好时光。预祝各位学友,在清华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一点体会,一点遗憾,供诸位参考。谢谢

清华EDP培训体会交流发言稿

十分有幸,去年的这个时候,受公

司安排,参加了清华EDP的学习。在培训的100多天里,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收获很大。

一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EDP课程设置上将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文知识、企业考察结合起来;内容上贴近管理实践,从战略管理、企业运营、创新力、领导力、沟通力等多方面设计,设计科学,综合听完这些课,开拓视野;融汇贯通,会有很深体会。

二是分享经验,增长见识。讲课的老师,都具有实战经历和经验,可以分享到很多经验、体会,这些不是课本上可以得到的。如,并购案例、法律问题、方案策划等。由于层次高,讲解分析透彻,可以说是感悟性的学习。三是验证管理,思考成长。学习的过程也是验证日常管理一些心得体会的过程,让我们修证自己的管理经验与认知。日常工作中,可能我们处理事务、各种关系方面

也有一些作法,自己也在总结得失成败。通过学习、听课,以及三个月脱离工作环境的一种深入思考,可以认真体会自己一些作法的合理性,明析疑惑,寻找其合理性的来源和理论依据,寻求迷惑中的题解,通过思考、修正,归纳成为一种思考的方法,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生活事务的判断与决策。四是有备而来,解决问题。去之前,梳理一下工作中的、手头的问题,在学习中会逐步归纳为某一方面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沟通,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微研究得到一些提示、解释。我个人的体会是,去的时候带着“一流”的概念去完成论文,因为总在说一流企业,如何就是一流,一流的途径是什么。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一流”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支持“一流”的指标从“软”、“硬”来划分的方式,落实“一流”的战略、措施如何解决的,其量表如何划分,以“平衡计分卡”的方式是否能够来贯穿一流指标的问题、评价的问题、战略实施的

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切实解决了一些概

念上的认识,从理论上解决了一些自己认知上的问题。通过思考,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优秀。也算是一点收获。

五是合理时间,提升素养。我们会有很充足的时间,去的时候应该给自己订一点目标,除了上好课外,有效利用好时间。比如,看两至三本书,平时缺少这样的时间,一般是缺啥补啥,用啥找啥。利用这样的时间去认真看完一本书,不求多,但求看完一本,对某一问题、事务有深入的了解,有自己的认识,观点,思考。

学习之后,有一点遗憾,在这里讲一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就是原计划每节课后,都把心得、体会,整理成文,以加深理解和印像,避免遗忘。但是感觉课很重,时间也很紧张,只是整理了个别课程。我想,还是自己不够努力的原因吧。但是,这件事,我没有放弃,想着凭借讲义逐步去完成。

同时,除了课程安排外,也有很多活动,会识很多朋友。会有不少活动,会让你的生活很充实,也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度,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件事。

总之,重新走进校园去学习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会是一段有收获,值得记忆的美好时光。预祝各位学友,在清华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春天!一点体会,一点遗憾,供诸位参考。谢谢

与EDP同在的日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将要结束EDP课程的时候。现在想来,EDP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每个星期四祈祷下雨到上完课后满身被蚊子叮的“体无完肤”,在EDP的点点滴滴,现在看来都是那么的亲切。

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基地上课时的情景。我们为自己队起队名,想口号。那情景就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而今,这课程却已接近尾声了。难免让人有些伤感。

真的在这学到很多。团队力量的强大性在这儿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EDP教会我们什么是合作,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奉献。每次接到项目,队员们积极地出谋划策,在实行方法的时候,又有很多默默奉献的队员们。大家在活动中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那时候的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EDP这一课程里。

真的成长很多。从原来的怕高,遇事不冷静到现在的即使站在高处也能淡定的完成项目,真的有很大的跨越。因为在高空完成项目时,需要搭档的队友平衡的站稳在高空,若是其中一个太过于不平稳,不利于双方的平衡,会给对方心里也带来很大的压力。不利于项目的完成。

……

真的就要离开了,我想,当未来的某一天经过EDP基地的时候,我一定会想念曾今在这学习到的所有的一切。会永远记得,记得那些与EDP同在的日

子…….

能源产业链提升与金融市场对接培训

心得体会

集团为打造一流强企,增强领导者执行力、开拓视野、强化思维新活力,于2014年4月集团在清华大学举办了《能源产业链与金融市场对接》高级研修班,作为党委办公室负责人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最高学府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我倍感荣幸。清华大学的短暂学习,受益非浅、体会颇多,是我一生中难得的财富,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每一节课都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参与讨论,认真比较自己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未敢有过迟到、早退等情形的学习松懈。并结合自己在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寻找理论依据,使今后的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回集团后,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良好地发挥实效,内心倍感欣慰。现

将具体心得体会做简单总结:

一、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金融政策是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1-

清华大学是国家政策宣讲的前沿阵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煤炭产业的发展至于国家财政、金融政策有多么的重要。现在,我基本可以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国家所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对煤炭产业基本面的影响。同时,也了解了国家许多的前沿政策,对集团煤、电、化领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增强领导者执行力、智慧与谋略以达到科学决策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领导者的科学决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健康、持久、高效、合理发展轨道上,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形成智慧再而不断应用形成谋略,使领导者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和换位的角度上想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解决问题,引领企业长远发展。

三、高效的内部管理是提升利润空间最好的保证

一个企业不一定是小而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可以有不同专业的公司来做,充分发挥专业公司的管理优势,企业自身可以控制核心内容。万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很多业务外包,通过物业公司做好售后服务,提升产品品牌,规范标准的设计,标准的施工过程,外包的销售,使它能集中精力,在全国做大、做强。

四、领导者表达艺术和沟通技巧使企业企业走向和谐高效

-2-

领导与下属沟通的技巧十分重要。沟通得好,二者可以和睦共事,同心同德,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企业走向成功。反之,则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导致人心涣散,一盘散沙,一事无成。因此我们集团的领导和管理者要学会良好的表达艺术和沟通技巧使集团形成合力拧成一根绳,把工

作精力放到集团战略和既定目标上来。

五、产品和市场是集团做大和做强的活力

要使产品有销路并且充分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的了解客户的需求需求,重新审视西方营销学理论,满足客户需要为指导,才能确保客户购买产品进而占领市场,所以必须研究客户需求,在产品开发环节要充分以市场为导向,做产品千万不能只听专家的,还要听市场的,企业要想取得大的发展必须基于产品和市场。

六、合理避税,减少成本

企业运营的经济规律是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企业又是社会的一分子,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企业的责任。企业运营盈利回馈社会是企业生存的义务。通过这次学习充分认识到,企业要合理避税减少成本,同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作贡献,实现国家企业双赢。

-3-

通过这次的学习,使自己专业理论知识有很大提高,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在实践中理论依据,受益匪浅,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

清华培训心得体会

从清华培训归来,感慨颇深。

短短的几天,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法律等涉猎颇广,亦受益匪浅。此次清华之行,除了丰富的营养知识,清华大学平瑰丽的校园风光及“厚德载物”的精神,

推荐第5篇:清华EDP培训体会交流发言稿

十分有幸,去年的这个时候,受公司安排,参加了清华edp的学习。在培训的100多天里,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收获很大。

一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edp课程设置上将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文知识、企业考察结合起来;内容上贴近管理实践,从战略管理、企业运营、创新力、领导力、沟通力等多方面设计,设计科学,综合听完这些课,开拓视野;融汇贯通,会有很深体会。

二是分享经验,增长见识。讲课的老师,都具有实战经历和经验,可以分享到很多经验、体会,这些不是课本上可以得到的。如,并购案例、法律问题、方案策划等。由于层次高,讲解分析透彻,可以说是感悟性的学习。

三是验证管理,思考成长。学习的过程也是验证日常管理一些心得体会的过程,让我们修证自己的管理经验与认知。日常工作中,可能我们处理事务、各种关系方面也有一些作法,自己也在总结得失成败。通过学习、听课,以及三个月脱离工作环境的一种深入思考,可以认真体会自己一些作法的合理性,明析疑惑,寻找其合理性的来源和理论依据,寻求迷惑中的题解,通过思考、修正,归纳成为一种思考的方法,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生活事务的判断与决策。

四是有备而来,解决问题。去之前,梳理一下工作中的、手头的问题,在学习中会逐步归纳为某一方面(如战略、绩效等)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沟通(来自各行业、各地的企业管理人员),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微研究(呵呵)得到一些提示、解释。我个人的体会是,去的时候带着“一流”的概念去完成论文,因为总在说一流企业,如何就是一流,一流的途径是什么。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一流”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支持“一流”的指标从“软”、“硬”来划分的方式,落实“一流”的战略、措施如何解决的,其量表如何划分,以“平衡计分卡”的方式是否能够来贯穿一流指标的问题、评价的问题、战略实施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切实解决了一些概念上的认识,从理论上解决了一些自己认知上的问题。通过思考,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优秀。也算是一点收获。

五是合理时间,提升素养。我们会有很充足的时间,去的时候应该给自己订一点目标,除了上好课外,有效利用好时间。比如,看两至三本书,平时缺少这样的时间,一般是缺啥补啥,用啥找啥。利用这样的时间去认真看完一本书(或几本),不求多,但求看完一本,对某一问题、事务有深入的了解,有自己的认识,观点,思考。

学习之后,有一点遗憾,在这里讲一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就是原计划每节课后,都把心得、体会,整理成文,以加深理解和印像,避免遗忘。但是感觉课很重,时间也很紧张,只是整理了个别课程。我想,还是自己不够努力的原因吧。但是,这件事,我没有放弃,想着凭借讲义逐步去完成。

同时,除了课程安排外,也有很多活动,会识很多朋友。会有不少活动,会让你的生活很充实,也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度,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件事。

总之,重新走进校园去学习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会是一段有收获,值得记忆的美好时光。预祝各位学友,在清华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一点体会,一点遗憾,供诸位参考。谢谢

推荐第6篇:清华EDP培训体会交流发言稿

清华EDP培训体会交流发言稿

十分有幸,去年的这个时候,受公司安排,参加了清华edp的学习。在培训的100多天里,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收获很大。

一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edp课程设置上将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文知识、企业考察结合起来;内容上贴近管理实践,从战略管理、企业运营、创新力、领导力、沟通力等多方面设计,设计科学,综合听完这些课,开拓视野;融汇贯通,会有很深体会。

二是分享经验,增长见识。讲课的老师,都具有实战经历和经验,可以分享到很多经验、体会,这些不是课本上可以得到的。如,并购案例、法律问题、方案策划等。由于层次高,讲解分析透彻,可以说是感悟性的学习。三是验证管理,思考成长。学习的过程也是验证日常管理一些心得体会的过程,让我们修证自己的管理经验与认知。日常工作中,可能我们处理事务、各种关系方面也有一些作法,自己也在总结得失成败。通过学习、听课,以及三个月脱离工作环境的一种深入思考,可以认真体会自己一些作法的合理性,明析疑惑,寻找其合理性的来源和理论依据,寻求迷惑中的题解,通过思考、修正,归纳成为一种思考的方法,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生活事务的判断与决策。四是有备而来,解决问题。去之前,梳理一下工作中的、手头的问题,在学习中会逐步归纳为某一方面(如战略、绩效等)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沟通(来自各行业、各地的企业管理人员),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微研究(呵呵)得到一些提示、解释。我个人的体会是,去的时候带着“一流”的概念去完成论文,因为总在说一流企业,如何就是一流,一流的途径是什么。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一流”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支持“一流”的指标从“软”、“硬”来划分的方式,落实“一流”的战略、措施如何解决的,其量表如何划分,以“平衡计分卡”的方式是否能够来贯穿一流指标的问题、评价的问题、战略实施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切实解决了一些概

念上的认识,从理论上解决了一些自己认知上的问题。通过思考,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优秀。也算是一点收获。

五是合理时间,提升素养。我们会有很充足的时间,去的时候应该给自己订一点目标,除了上好课外,有效利用好时间。比如,看两至三本书,平时缺少这样的时间,一般是缺啥补啥,用啥找啥。利用这样的时间去认真看完一本书(或几本),不求多,但求看完一本,对某一问题、事务有深入的了解,有自己的认识,观点,思考。

学习之后,有一点遗憾,在这里讲一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就是原计划每节课后,都把心得、体会,整理成文,以加深理解和印像,避免遗忘。但是感觉课很重,时间也很紧张,只是整理了个别课程。我想,还是自己不够努力的原因吧。但是,这件事,我没有放弃,想着凭借讲义逐步去完成。

同时,除了课程安排外,也有很多活动,会识很多朋友。会有不少活动,会让你的生活很充实,也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度,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件事。

总之,重新走进校园去学习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会是一段有收获,值得记忆的美好时光。预祝各位学友,在清华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春天!一点体会,一点遗憾,供诸位参考。谢谢

推荐第7篇:基辛格清华世界和平论坛的发言稿(中英对照)

基辛格2014清华世界和平论坛的发言稿(中英对照)

It is a pleasure to addre this audience, even, if regretfully, it is from afar.

我很荣幸有机会做这次发言,不过很遗憾不能来到现场。

I would like to thank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CPIFA, the core organizers of the conference, who made this poible, and who showed their characteristic thoughtfulne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in their design of this program.

非常感谢此次论坛的主办方和协办方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他们细致周到的工作使得此次论坛得以顺利召开。

The sense of warm hospitality and meticulous preparation is an aspect of Chinese culture I appreciate deeply from my many previous personal visits.这种热情好客的和精心准备的意识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在我过去的多次访问中都能感受到,我很欣赏。

I appreciate the chance to participate and will mi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Chinese friendship in person.

感谢有这一个机会参与,但也很遗憾无法亲自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情。

This conference meets at a crucial time.

此次会议的举办适逢一个关键时期。

Its theme reflects the central question of our period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 pursuit of common security: peace, mutual trust, and responsibility.

它的主题,“追求共同安全:和平,互信,责任”反映了当今国际事务的核心问题。

This pursuit has taken on a new aspect in our era.

这种追求在我们的这个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In every age, statesmen have sought to distil peace from a multitude of forces.

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了通过各种力量寻求和平。

But this search has never before taken place on a global basis, in real time, with every region involved in the affairs of all others, and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failure so stark and evident.

但在过去,对和平的寻求从未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每个地区都介入到了其它地区的事务之中,在遭遇失败之后,其后果都非常显著和严重。

For most of history, the search for peace was a tale of regional orders.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对和平的寻求塑造的只不过是地区性的秩序。

Prevailing technology limited the frequency and the intensi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当时的科技水平限制了不同地区间交流的次数和程度。

That’s the affairs of the Roman Empire, and the Chinese Empire, took place in distinction from each other, and with very little, if any contact, between them.

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的事件是彼此无关的,两国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接触。

Then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global order was determined by European nations.

到了十九世纪,全球秩序是由欧洲国家确定的。

Now, it’s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at all regions of the world are in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而到现在,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世界上所有地区都彼此互相接触的情形。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alike are familiar as never before with the regions beyond them.

政府和民众对外部世界有着前所未有的了解。

In this environment, nearly every country has a stake in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在这种环境之下,国际共同体的构建关乎几乎所有国家的利益。

But they bring different historical experiences to the task of defining what this community is and the shape its interactions should take.不过,对于“什么是国际共同体”、“国际共同体中的互动应当是什么样的”等问题,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经验。

No task can be more important for peace than bridging the gaps between the various societies and ensuring that differences in perspective do not translate into institutional rivalry.

为了确保和平,最重要的任务应当是实现不同社会之间的沟通,并防止观点上的分歧转化成制度上的敌对。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is thus a shared challenge in the search for a 21st century world order.

因此,亚太地区的组织安排是寻求二十一世纪全球秩序的共同挑战。

Thus far, major regional countries’ perception and pursuit of their national interests, rather than any distinct system of order, has shaped the mechanisms that have developed.

目前,塑造地区机制的主要动力并不是某种明确的秩序系统,而只是源于地区主要国家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认知和追求。

Therefore,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must play a vital role, particularly in charting a constructive pattern of 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因此,中美两国都必须发挥关键性作用,尤其应当共同构建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国家间关系模式。

Each is a country on a continental scale, with a proud history, a distinctive culture, and a conviction of a special international role.中美两国都是洲级规模的国家,拥有光荣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同时也都拥有扮演特殊国际角色的信念。

Their people’s achievements and vitality and the scope of their visions have brought them into close contact.

两国人民的成就、活力和视野,使得他们彼此的接触日益密切。

A host of contemporary policy chang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energy, and cyber iues, cannot be solved without their cooperation.

当前许多的政策改革,包含环境、能源、网络等问题,都需要两国合作解决。

The history of great power interactions offers a cautionary tale, in which a rising power and an established power fall into a dynamic of confrontation.

大国互动的历史警示我们,崛起国和现有大国的互动有可能陷入对抗的境地。 In our age, such a course would prove disastrous for both sides.在当今时代,这种对抗性的进程对双方都将是灾难性的。

It would polarize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preclude progre on key iues.It would involve a style of conflict that could have no real victor.It would encourage other nations to try to exploit the rival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这种对抗将使得国际体系出现极化,阻碍关键性问题的进展。这种对抗所引发的冲突将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它还将促使其他国家恶意利用中美两国的竞争。

President Xi and President Obama have recognized these dangers and have affirmed their commitment to a visionary alternative first put forward by President Xi, which he called, A New Type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危险。习主席首次提出了一种富有远见的替代性模式,他将其称之为“新型大国关系”。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都对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做出了承诺。

This would allow for a focus on common interests, a frank discuion of differences when they arise, and a commitment to pursue competition through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venues.这将使得双方更加关注共同利益,在分歧出现时能更加坦率地交流和讨论,同时也更有责任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渠道开展竞争。

It is a wise vision, calling for concerted elaboration for both sides.Succe will be a vital contribution to a peaceful 21st century.这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政治远见,有待于双方彼此协调,共同努力。如果成功,那将对21世纪的和平做出巨大贡献。

For all these reasons, I have strongly favored the evolution of a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in whic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operate with other nations for a truly global world order in which every region is a full participant, and in which each country can feel that its experiences and aspirations have been accounted for.

综上所述,我非常希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能够不断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中美两国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合作,构建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的世界秩序,使得所有地区都能参与其中,并使得每一个国家都能感到它们的经验和愿望都得到了重视。

I regret that I cannot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ions that are about to take place at Tsinghua University.

我很遗憾无法参与这次即将在清华大学进行的研讨。

It will be a contribution to the deepest challenge of our period, which is to bring peace and progre to the world, and to emphasize this proce in Asia and acro the Pacific.

当今时代最深刻的挑战是如何促进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进步,此次论坛将为应对这一挑战做出贡献。

So I congratulate again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having encouraged this, and expre my view that how very much I look forward to being able to visit China again.

再次祝贺支持此次论坛的清华大学和中国政府。非常希望能够再次访问中国。

Thank you very much.

推荐第8篇:李清华

职业生涯规划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电气工程系的李清华,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这三天组成了人生的三部曲,.但我说,人的一生是由无数的今天构成的,因为不会珍惜今天的人,既不会感怀昨天,也不会憧憬明天.

乐观的人,喜欢描述明天的美好憧憬;悲观的人,总担心明天发生什么不测.但生命的内涵只在于今天.生命是宝贵的,它是有一分一秒的时间堆积而成的,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荒废了今天就是荒废了生命.

昨天已是过眼云烟,再也无法挽留,如果在昨天,你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或是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而愁眉不展,那么,你就永远陷进了昨天的泥潭.同时,你今天的时间也会从你的沾沾自喜或愁眉不展中悄悄流逝.每个人都会乘坐\"今天\"这班车驶向明天,一天一个驿站,一天一处风景.趁着明天还未到来,我们就应抓住今天,这样等待着你的才会是果实累累的明天. 我们不应该在昨天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用今天的努力去弥补昨天的空隙,去实现明天崇高的理想.在这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应当认真反思你在这一得的所作所为,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珍惜时间.老师上课时,你是否因为知识枯燥难懂而放弃听课

再上自习课时,你是否因为自己意志薄弱而心不在焉 在家中做作业时,你是否禁不住电视和电脑游戏的诱惑而虚度时光

在周末,你是否因为贪玩儿而无暇顾及书本 毕业班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更应该惜时如金,认真利用现在的每一份每一秒,努力学习,以饱满的激情来迎接中考,实现自己的理想.非毕业班的同学们,你们应当利用今天的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聪明的人,检查昨天,抓紧今天,规划明天;愚蠢的人,哀叹昨天,挥霍今天,梦幻明天. 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珍惜今天,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吧! 鲁迅先生曾告诉我们:“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是啊!我们 的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去选择,去拼搏。可是,对于涉世之初的我们来说,我们人生的航标该指向苍穹的何方呢》我们迷茫了。面队未来,我们不知所措?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是一册红色的《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让我找到了漫漫人生长河的“源头活水”。厚重的文字,记载着英雄楷模们的红色事迹和一枚枚红色的奖章。我用颤抖的双指翻阅十位英雄职业人生的每一页,他们成长的事迹是 如此的 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读过他们人生篇章的人们都知道,他们中的每一位英雄都只有中专学历。可是,他们就是在一技校毕业生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人生的辉煌。“铁人式”的石油工人王为民,把生命献给了胜利油田的技术革新工作。十位楷模中唯一的女英雄――涑滨霞,用5万多个油井数据,记载了她执着于技术学习的岗位追求。人们亲切的称她为“油井医生”。还有新时代的“创新尖兵”罗东元,二十年磨一剑,靠自学成才,在铁路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中,完成了100多项的技术革新项目,获得数项国家专利。今天的成功,完全是他凭着一种坚韧,一份执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他昨天的理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一个凭着自学成材的技术工人,怎能不让人折服!

是耸立的灯塔,在黑夜里为远行的航船,照亮了归航的港湾。是十位楷模的英雄事迹,在我迷茫青春的路口,为我指引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古人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我不做常立志的懦夫,我要做立常志的志人。我宣誓:我要做一名罗东元式的优秀高技能人才! “创新尖兵”罗东元只念了一年高中就下山了,虽然学业中断,但他从没有放弃自学。没有放弃“要为国家做出一番业绩”的理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罗东元所有的成就源于他对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只有从现在起珍惜在校生活,规划好未来的职业生涯,才能把握人生航船的方向,才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生有了目标才有积累;有了积累,才有优势;有了优势,才有突破;有了“争做高技能人才的,扎根基层,为国争光”的理想目标,才有了我不断向上,锐意进去的动力。我要用10年的时间,学习罗东元自学成材 的精神,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不断创新,成为一名学习型、知识性、创新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安徒生说:“认识自己就是进步。”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才能走在科技与时代发展的前端。在技校学习的2年中,使我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但是,这与实现目标比起来,还差的太远。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始终以“活到老,学到老。”为学习信条。这使我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我要发挥优势,以罗东元为榜样,凭借坚强毅力,发奋自学,取长补短,趋利弊害。全面了解自我,而后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会自学没有什么本领学不到。埃利斯说:“自知者决不是愚人,他们已站在智慧的 门槛上。”我自信我是自知者,所以,我一定会成功!

人生不过几十载,时间是宝贵的。所以,要“千海万漉,沙里淘金。”只有规划好我们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有效的措施,并按照措施去实行,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实现措施是:

一、基础阶段

在学校两年的学习中,要刻苦学习维修电工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并充分借助学校的实习设备,刻苦训练,熟练掌握维修电工操作技能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其他文化课程,做一个不仅仅是懂得专业技能知识的人,还要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纪文明青年。

我是一名学生干部,所以,我更要充分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组织与活动,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二、实践阶段

我们即将走出校门,面临就业。那时,我将积极投身到一线工作岗位上,像十位楷模那样,发挥自身自学能力强的特点。在工作上,要多问多看多练,虚心想老师傅学习,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用2-3年 时间,使自己练就一身精湛的技艺。

三、发展阶段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作为技术工人,不仅要熟练掌握现有生产设备的维修技能知识。而且要不断主动学习新的技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科技与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个阶段,经过我七至八年的学习和实践,要是自己成为一名高级技工,能熟练精确的进行独立作业,成为工厂车间的力量。而后,向成为一名高级技师继续奋斗。

四、创新阶段

学习和掌握别人的技术,只是提高自己的一种途径,重要的是要敢于创新,不断向新的台阶跨越。罗东元的技术创新,为韶钢节省投资3000多万元。在我成为一名高级技师以后,我还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根据企业和国家的实际需要,勇于创新,改革和优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和国家多做贡献,这也是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需要。

十年后,就是2016年。在十年的职业追求中,我要充满自信的去拼搏,去奋斗。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理念,坚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服务人民的职业信仰。有志向、有计划、有落实的去追求我的职业目标。像十位楷模一样,成为一名21世纪的高技能人才!

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选择天空

让青春自由翱翔

选择奋斗

让青春放声歌唱

选择了一种职业

让青春在汗水的浸润中挥洒希望

选择了一种职业

让生命在青春的收获中铸就辉煌

作一名成功的中学生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有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正如我校的体育健儿们,能在镇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他们勤奋的结果.今年运动会上,一刻东方的星划破了长空,在空中打下了一个硕大的惊叹号.运动健儿的赫赫战功使其,以巨人身姿屹立与我校上空.我知道我们的同学是有愚公般的百折不挠的韧劲蕴含着惊人潜能.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我们雄心,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就是我们的豪情.这样的回报时我们的所得.

是的,勤奋属于珍惜时间,爱惜光阴的人,属于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人,属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属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因为勤奋,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王;因为勤奋,罗曼罗兰获得了二十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里斯朵夫》;因为勤奋,巴尔扎克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人间喜剧》;还是由于勤奋,爱迪生才有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爱因斯坦才得以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中国古人才给我们留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千古美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的选择勤奋”;卡来而更激励我们:“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能力。”

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就应该具有像爱迪生、巴尔扎克那样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得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追逐梦想的舞台上一显身手。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勤奋踏实的将一点一滴的知识掌握,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若是连学都不想学,吝啬与付出自己的劳动,怎么会学懂知识,掌握知识,有怎么会品学兼优,出类拔萃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耕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付出辛勤的劳动,收获的时候才会有满意的果实,才会成果丰硕,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人生能有几个花季,雨季?过去的就没法改变了。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百首方悔读书迟。”就是这个道理。

同学们,努力学习,相互友爱,用学问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样,你才会使出类拔萃的。

作一名成功的中学生吧!

推荐第9篇:清华贺词

贺信

在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母校——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在此,向母校表示最热烈的祝福!

百年来,母校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为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在正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而今的母校,更是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伴随着时代的步伐,生机焕发,旧貌变新颜。优美的校园环境、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精良的教师队伍,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我们为您骄傲!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母校曾是我们奠基人生、放飞理想的热土。此时此刻,怀着一份感恩之心,感激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感激栽培我们成才的老师,是你们给予我们知识。母校的校训和老师的教诲,永远铭记于心,激励我们勇敢向前。

清华的兴旺,让我们感到欣慰,清华的崛起,更是中华的福音。我们绝不辜负母校的栽培和教育,将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江西校友会

2011-3-31

推荐第10篇:关于清华

今日的清华学子回忆起梅贻琦校长,总是会对其“大师”之句推崇备至:“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办的好不好,重要的不是高楼与其他外观,而是看她能够吸引多少大师,能够培养多少大师,更要看学生在校期间在为学与为人方面受到大师多少教化和影响。

悠悠清华百年,辉煌灿烂。无疑,重视延聘大师是重要的保证。而大师们在清华留下的清风,大师与学生之间结下的师生情谊,构成了我们怀念历史与展望未来时回味无穷的要素。

l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925年,清华成立了“研究院国学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不长的几年办院历史里,培养了七十位学有专长的国学学者,其中有几十位在后来成为了国学大家或是人文学科著名学者。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曾被并称为四大导师。其实,导师并不是正式的职称,而是因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员为研究生,教授指导学生作专题研究,其与学生之关系便为导师。

近代的中国,在坚船利炮的轰击下,千年的农业文化面对崛起势头强劲的工业文化,以为中国不论什么都非学西洋不可,不但要学,而且中国人也需要到西洋去受教育。当时的清华学校,就是一所留学预备学校,招收幼年学生,特别注重英文,也介绍一点中国传统文化,为之后进入美国大学预备。但是1925年的时候,曹云祥校长觉得这样是不够的,应该提高这个学校的水准,就要准备建立研究院,并首先从国学来开始建设。当时曹校长聘请的研究院的主任,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吴宓先生。清华的工字厅里,菏花摇曳,藤萝缠绕,住在这里的大师吴宓把这里称为“藤影荷声之馆”。吴宓自称“奠居”,意思是,更合适住这里的人尚未到来,自己不过是为了让他们将来在这里住得更好,打个前站。这就是大师吴宓给自己的定位,鞠躬尽瘁,甘作清华名师的护卫走卒。吴宓表示,研究院对于教授讲师“务敦请国内硕学重望”,应具备三种资格:(一)通知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二)具正确精密之科学的治学方法;(三)稔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曹云祥校长曾想请胡适来清华担任研究院导师并主持研究院。胡适婉拒了邀请,但是他推荐了三个人给曹云祥。

胡适推荐的第一位导师是梁启超。梁启超在国学研究院主要授课为儒家哲学、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梁启超所讲并不是专门之学,而是通论为主,体现了他“通儒”的特点。在老清华学生的记忆里,梁启超双目炯炯,走起路来昂首阔步。他那一口广东官话,声如洪钟。他情感丰富,记忆力超人,用手一敲秃脑壳,就能背出大段大段的诗词。有时候,他手舞足蹈,讲得口沫四溅,他的演讲不知鼓起了多少人的文学情思。

胡适推荐的第二位导师是王国维。1924年12月9日,校长曹云祥把印刷格式的普通聘书交胡适转给王国维。事后曹云祥觉得不够郑重,遂把毛笔手写的聘书寄给王国维,并附一封信,说明前事“殊欠敬意”。吴宓非常佩服王国维博大精深的学识,去请王国维到学校来担任导师的时候,到了王国维家里,行三叩首礼,让王国维先生很是感动,觉得吃洋面包的这个年轻人还很尊重自己。所以很痛快地就来了。王国维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了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1925年,王国维先生住进了清华南院,就是今天的照澜院。每天上午,王国维从这里出发,走向清华学堂。下午和晚上,王国维回到书房,读书和写作,过着他内向而不善交际的生活,写出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重要成果《人间词话》。

胡适推荐的第三个人是章太炎,章先生没有接受清华的聘任,但清华国学的大师光辉,依旧耀眼。赵元任,是国学四大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位。1910年,赵元任以第2名的好成绩,考取清华第2批庚款留美资格,攻读康奈尔大学,创下最高总分纪录。1918年,赵元任如探囊取物,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赵元任先生本来在国外是学物理和哲学的,但是也非常地喜欢研究音乐,研究音韵学,研究语言。大家所熟悉的,是赵元任把北大中文系教授刘半农的诗谱写成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位留学美国时曾在数学、天文、物理考试中得过满分的高才生,此时和刘半农一样,作了语言学家。就在这首诗中,刘博士为汉语创造了“女”字旁的“她”,而赵博士第一次使用西方音乐技巧,把“女”字旁的“她”唱进了千家万户。从那时开始,我们不再像古代那样,用单立人旁的“他”去代替“女”字旁的“她”,也不必再像早期白话文那样“伊伊”“侬侬”。

国学大师陈寅恪,是吴宓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时的同学。与吴宓十分不同的是,陈寅恪13岁开始留学生涯,足迹遍及日本和欧美,但却一个学位也不要。他既有旧传家学,又精通30多种外语,被世人称为“教授的教授”。吴宓先生来到清华之后,赶快了推荐陈寅恪,因为他觉得陈寅恪学问实在不在前三位先生之下。经过他的推荐,学校3天之内就下聘书。

1925年到1929年,是清华国学院的年代,几位导师的研究,在当时代表了我国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清华国学研究院创造的辉煌与影响奠定了清华初期的学术声誉,清华国学研究院也早已成为清华大学足以自豪的历史传统的一部分。对这些为清华开创独立学风的老先生们,我们只能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他们——“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928年,在罗家伦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后,继续不拘一格,积极延聘名师。他说:“为青年择师,必须破除一切情面,一切顾虑,以至公至正之心,凭着学术的标准去执行。”而吴宓在“五四”新旧文学之争的时候,攻击新文学运动甚力,并且同罗家伦打过笔墨官司。现在罗到清华做校长,吴宓为此担心,托赵元任向罗家伦打听消息。罗家伦说:“哪有此事,我们当年争的是文言和白话,现在他教的是英国文学,这风马牛不相及。若是他真能教中国古典文学,我亦可请他教,我决不是这样偏狭的人。”此后,罗家伦不仅继续聘请吴宓任教,还提高了他的待遇。

罗家伦听说南开蒋廷黻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近代史教授,亲自去天津诚请蒋廷黻来清华任教。开始,蒋廷黻不为所动。罗家伦便坐着不走,熬了一夜,蒋廷黻终于答应来清华。蒋廷黻也不负众望,在清华期间他潜心研究,其关于晚清政治、外交以及东北三省的研究成果,成为近代史学科形成初期的重要典范。

无论是吴宓还是曹云祥还是罗家伦,对于真正的名师,都有着极强的重视,自身表现出来的就已然是大师的风度。

l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梅贻琦校长在《大学一解》中说过:“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知识的传承、学问的探究、为人为学的互助互勉,无数动人的篇章都源于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清华园记录了很多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的感人故事。

王国维进清华国学研究院以后,入住清华西院18号和19号。王国维性格淡泊,不喜与人交游,在清华国学研究院除了讲书授课外,一般不主动跟学生谈话。他从来都是上完课就走,回到自己的西院住所,钻进书房研究学问。但如果有学生登门拜访或致函,不管是求教或辩论,他都一律接待,不分老幼尊卑,而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有当时的东南大学的学生特意赴京求教,就住在王先生家里。一次,学生姜亮夫填了一首词,想请王国维帮自己看一看。他晚上七点半到王国维家,王国维看了之后说:“你过去想做诗人,你这个人理性东西多,感情少,词是复杂情感的产物,这首词还可以。”王国维便帮他修改,一改改了近两个小时。晚上九点多,词改好后,姜亮夫告辞,王国维要家人点着灯笼跟他一起送姜,一直送到清华大礼堂后面的流水桥,等姜过桥后他才回去,他对姜说:“你的眼睛太坏,过了桥,路便好走了。”闻此语,姜几乎落泪,此后一生难忘。

1925年,叶企孙留学归国后的第二年,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并负责组建了清华物理系和理学院。他的弟子中,就有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李政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听他讲授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有一张李政道当年理论课的试卷,卷面只扣了两分,总分却只有83分。原来,当年李政道的实验成绩不好,叶企孙把他的两门功课加起来算分,提醒他理论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叶企孙的学生虞昊回忆说,叶企孙不善言辞,给人一种很严厉的印象,而接触过他的学生都对他非常敬爱。虞昊记得他刚入学不久,全班30多位学生就被叶师请到自己的宿舍小聚,在聚会上叶师逐个和学生谈话,了解学业和家庭状况。有个高个子同学家境不好,衣服都破了,叶师对他说:“以后有困难就来找我。”后来,“找叶先生去”成了学生们遇到困难时常说的话。有一年暑假,王淦昌经济困难没钱回家,叶师知道后,找到他说:“我给你钱,回家去吧。”

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名师荟萃西南联大,数量超过战前任何一校,师资力量大为充实,开出的课程数量大大增多。有的系的课程甚至同一门课由几个各有所专、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分章轮流讲授。由于战事影响,图书、实验设备器材等教学条件远较战前为差、生活也非常艰苦,但没有减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贫乏的教学、生活条件下,很多教师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仍坚持严格认真的教学传统。危难中,师生们互敬互爱,更添一份特殊情谊。虽然条件艰苦,但联大教师仍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严格认真的教学传统。闻一多每天在豆油灯光下工作至深夜,认真备课。他讲《楚辞》时,拿着四易其稿的《天问疏正》给学生逐句讲解。朱自清讲《中国文学史》时仍坚持让学生定期交读书报告,他还认真给学生改笔记。他反对那种只顾教师个人学术研究,不肯为学生花工夫批改作业的态度。他说:“文化是继续的,总应该给下一代人着想,如果都不肯替青年人服务,下一代怎么办?”他开的新课《文辞研究》虽然只有一个人选课,他也按时上堂讲课,从不缺席。

从1914年秋至1966年10月,马约翰一直生活在清华园,先后在照澜院16号、胜因院31号居住。一年四季无论寒暑冬夏,都能见到他骑着自行车四处奔忙的身影,白色的衬衫,黑色的领结,白色或灰色短裤或灯笼裤,皮鞋和半腿长袜,衬着他健康坚毅、和蔼可亲、活力无限的面庞,师生尊称其为“马老”。清华园无处不渗透着马老点燃的进取登攀的活力。马老经常身着马甲短裤,面色红润,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在大操场上走来走去,指导着学生的体育锻炼。他的形象,就是对全校师生的教育。每年新生入学他都要给学生作报告,讲要“动”,鼓励学生每天到操场去。 林家翘(中科院外籍院士,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校时门门功课都优秀,大家都很服气;但他身体不好,跑步总是落在后面。马约翰先生教他锻炼,并说只要坚持下去,身体是会好起来的。林家翘照着做了,并且十分认真,风雨无阻,身体果然比过去好了。到了期末,他的成绩单上,出现了马老给的一个“优”。大家不服,去问马老,并说他是偏心。马老向他们解释说,在体育上,速度和各种技巧的锻炼,都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意志、是顽强精神的培养。林家翘身体虽然差,速度不快,但在意志和精神的锻炼上,他是无愧于优秀者的。

l 良师益友,清韵烛光

199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自主发起了“良师益友”评选活动,每年由研究生同学自己提名并投票选出优秀的研究生导师,迄今为止已举办十二届,共评选出“良师益友”992人次。2008年,本科生开始评选“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每年选出十位从事本科教学和科研指导工作的杰出教师。同学们在投票时最看重的并不是学术名望、科研成果等指标,老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风范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每次评选活动中,学生都会为自己推荐的老师撰写介绍文章,讲述老师们的感人事迹。评选活动在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推进教学相长,进一步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多年来,“良师益友”“清韵烛光”评选活动一直牵动着清华每位研究生和导师的心,成为清华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活跃在今天的清华学子眼前和心中的老师,反映的是新时期清华师生和谐相得益彰的美好景象。

热能工程系的蒋洪德院士,不仅教授学习知识,而且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他有时专门找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与研究生讨论学术道德的问题,蒋老师说“要入其门必先正其身。在你们入门之前要把做学问的道理都告诉你们,不能为了学问而学问,更不能为了学问而违反道德甚至是法律。”蒋老师保持着像年轻人一样的好奇心,总是积极的对待新事物,并且喜欢和青年学生交流。比如,蒋老师在所在研究所的网络论坛上注册了ID,在上面跟研究生们聊天,还问了一个非常可爱的问题“Re是什么意思?”,这些都让年轻人对蒋老师愈加佩服。

汽车工程系的李建秋副教授,是清华大学少有的以副教授身份成为博导的老师。他在电子学的课堂中讲到:“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有的高通(电子器件对高频信号放行,而对低频信号有阻碍或截断的作用),有的低通;高通的可能比较活泼,喜欢尝试新鲜事务,那么他们可能不适合研究,而适合销售;低通的比较稳健,能够踏踏实实做事情,适合研究;但无论你是高通低通,关键要把自己的截止频率设置好,知道哪些不好的东西过滤掉,把握好自己。”一串幽默的比喻就把如何规划人生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足见李建秋老师的独具匠心。他不是班主任,也不是辅导员,但他每年都会“不请自来”参加新生的班会,给大家讲述自己的求学生涯,告诉学生不要简单地学习,而要为以后的人生事业发展打下基础,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做出贡献。

机械工程系的刘文今教授,学术造诣很高,讲课水平在校内享有盛誉。机械系研究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作为一名机械系的学生,没有听过刘文今老师的讲课或报告,学生生涯是不完整的!”然而,刘老师不仅仅是一名良师,他关心和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掌握着学生们的状态,哪个同学在处女朋友、哪个在闹别扭、哪个同学有情绪等等通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为了能好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刘老师还专门研习了心理学。有一次,刘老师突然发现一名同学沮丧地抽烟,他立刻上前询问,得知该同学失恋了就感觉生活没有了意义,刘老师说,爱情这东西是两个人的事情,你们两个的频率不对,不能形成共振,你要振作起来,总有一天你会找到那个同频率的女孩的。刘老师循循善诱帮助该同学走出了失恋的阴霾,将更多的经历投入了科研之中。

航空航天学院的朱克勤教授曾9次被评选为“良师益友”,他在做学术研究时一丝不苟,但是在空闲时会和学生一起打篮球,聊天,唱歌等等。他的学生写道:“研究生阶段写的第一篇论文曾经被他反复修改了十几遍之多,从内容到格式,从摘要到总结,甚至一字之差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他都不放过”,“朱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子女的了解”。“他的一大乐趣仿佛就是八卦他的单身弟子们的恋爱问题;在刚开学的组里讨论的时候,他经常会关心一下每个人假期的生活情况,认真听完并且提一些问题,假如有同学家里有事,他必定会尽可能的帮忙;他时常跟我们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要求我们每周至少锻炼两次,为此组里还定期组织大家打羽毛球;他周末和假期从不强制我们加班。”

“传道授业解疑惑,亦师亦友真性情”,这是清华学子对老师的评价;而回想百年清华的大师与学子之间的点点滴滴,我们即能领悟,这个园子,为什么能始终可以创造辉煌!

第11篇:清华资料

【清华资料】

1、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出长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就是成功的建立了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制。

梅贻琦个性沉静,寡言、慎言,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形容他。“身教重于言教”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名言身为世人推崇。梅校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

梅贻琦从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在他任校长之前,清华师生赶校长、赶教授是家常便饭,校长在任时间都不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梅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盛传梅贻琦时的清华有三难:进校门难、读学分难、出校门难。任何一门课,59.99分的成绩也要重读,没有补考,然而绝对公正。

延揽人才的诚意在华罗庚身上得到极好的体现,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破格召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又破格从一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教,而且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破格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去“访问研究”;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教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授,上述过程大多是在梅贻琦的亲自过问下实现的。

梅贻琦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的第一班学生,是张伯苓的得意门生,也是首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其同届同学徐君陶回忆,自己在看榜时,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忧的学生也在那儿看榜。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后来在船上碰见了,经彼此介绍,才知道是梅贻琦。

2、学校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起源: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去世两周年,研究院师生在二校门北边小山下设立纪念碑,陈寅恪先生撰写碑文,这是最广为流传的一句,化作了一代代清华学人的精神风骨。 “清华精神”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耻不如人。清华起初是用美国退还给中国的庚子赔款建立的,美国政府的本意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培养一批“追随美国的精神领袖”,而学校偏又建在了被英法联军洗劫过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学生整天面对着被焚毁的断壁残垣,民族耻辱时时袭上心头。当时在学的吴宓曾有“热肠频洒伤时泪,妙手难施救国方”之叹。“五四”时北大已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而清华的闻一多贴出的岳飞《满江红》,主题还是雪耻。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学生受着美国式的教育,而在出洋后却非常敏感于西方人对黄种人的歧视(可参阅韩宓、钟韩、韩大忠的日记与书信),他们远较其他大学的学生蕴积着更深重的对于民族耻辱的痛感;改成大学后,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学术独立便成为清华建设的主题,而其深处的情感动因仍是雪耻。到了三十年代,民族矛盾激化,梅贻琦任校长第一次讲话没讲学术自由却讲了莫忘国难,到了1935年“一二九”清华成为抗日救亡的中心堡垒。这种为民族雪耻的激情,在解放后转化为建设祖国的献身意志。在*中,眼看中国在科技上日益落后居然还在批“崇洋媚外”,一位原来的领导人痛心地说:“什么崇洋媚外?!连洋人屁股都看不见了!”*后,这种耻辱感重新化为办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明耻\"是清华精神的重要表征:耻中国科技与文明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耻清华不如西方的一流大学;耻清华某些方面不如国内兄弟院校;耻本学科水准不如校内先进学科;耻个人学习或科研不如其他同班同学或教研室出国人。“知耻而后勇”。清华人的耻辱感是民族耻辱感与个人耻辱感的综合,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的纯个人罪感。它显得更加博大,也更加充实。

第二是讲究科学。清华改大是在“科学与玄学”论战之后,科学优势上扬。清华国学院一建立,主任吴宓就宣称本院与其它大学不同处在于重视“科学方法”(参见吴宓在国学院开学日的讲话),四大导师王、梁、陈、赵及吴宓、李济的研究成果证明此言不虚。梅贻琦到任后,办校重自由,更重“科学家的眼光和态度”,强调理性和纪律,主张一切以事实为出发点。这一点,构成清华与北大办学的风格不同,其原因除上面提到的社会因素外,还同梅贻琦在美受的理工科教育背景有关。这种科学精神不仅贯彻于理工科建设而且旁及人文学科。冯友兰说清华文科的共同风格是追求“所以然”、“比较有科学精神”。解放后,清华校长明确提出继承发扬严谨、科学的传统,并且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越从前。蒋南翔在58年大跃进、*中多次坚持实事求是,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对整个清华的干部、教师队伍有深刻影响,对发展清华的科学传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是重视实干。早在三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说“清华的精神是实干”。直到现在,在校园的中心位置还坚立着一块碑,上书“行胜于言”,如果再加上韩愈的话:“行成于思”,便可以很好地概括清华“实干”的特点。西方近代大学精神与此相反,强调大学精神在“思”,不在“行”,但进入二十世纪,西方的大学也在变,变得更加重视\"实用\"。全国解放后,清华被改造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实干\"的传统进一步充实了工科的操作型特点。每一重大决定作出,必有细密的操作程序和系统,保证决定能够获得实现。从培养计划、科研战略到校园管理都是如此。清华有多人进入中央、省部担任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实干作风。清华每年招生高居龙首,无可匹敌,也是因为它给学生家长与学生本人一个扎实可靠、稳定有序的信任感。从根本上说,“实干”同“后现代”时期相契合,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大学教育从“思”向“行”转变的趋势。解放后清华改工科后,工科的研究需要集体操作,与文科不同。罗素说:“技术给予人的能力是社会性能力,不是个人的能力。科学技术需要有在单一的指导下组织起来的大量个人进行协作,所以它的趋向是反无政府主义、甚至是反个人主义的。”(《西方哲学史》第6页,商务,82年版)工程训练养成了很强的团队意识,对个人作用不像文 理科那样看重。长期受清华精神熏陶的人在工作中比较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一班人的团结。这也是清华人同中国的现行社会制度比较契合之处。

3、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做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4、清华的校旗: 清华以紫荆和丁香为自己的校花,校旗亦为紫白两色组成,以紫色为主。紫色由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红色是火焰,是中国的国色,蓝色是海水,是西土的象征,红蓝相融亦蕴含着中西文化的会通,亦是清华的历史与文化的特征。

5、顾秉林常说:国内一定要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我反对另一种说法“出去的人才等于流失”。这不是人才流失,而是一种人才的储备。一段国外留学的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至于出去的人才回来得少的问题,我认为不用着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作贡献的。即使有些人暂时没有回来,他们也和国内相关领域保持了很好的联系,加速了中外交流。在社会上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每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第12篇:自荐书清华

尊敬的清华大学老师: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

我是天津新华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我校理科重点班就读。

清华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受人敬仰的竺可桢、赵元任等专家名士都曾在清华工作和学习。贵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大学,在全国大学名列前茅。清华优秀的教导团队和绝佳的学习环境是提升学子人生空间的绝佳推进剂。而清华大学一贯具有的创新实力和民族责任感也是吸引我的亮点。因此清华大学成为了莘莘学子的理想所在!

中考时,我以一分之差无缘最心仪的中学。从此以后,我励志图强,重新拾起充实的自己。高中三年,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项学科竞赛的我,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物理、化学两个二等奖、生物三等奖的好成绩,毫不逊色于接受竞赛培训的同学。我平时喜欢体育,曾担任重点班足球队长,并带队取得了高三年级足球比赛第三名。我兴趣广泛,天文地理、国内国际形势、音乐美术都会引起我的兴趣与关注。我喜欢古典音乐,作业写到很晚时,我都打开经典的旋律,不管是春之声还是如歌的行板,都能使我的心情舒缓,让我体会到学习的欢愉。我一贯谦虚,但我不会可以隐藏自己的优点。我为人平和,但我对原则性的问题不会隐忍。我与同学保持亲密的关系,帮助成绩较弱的同学解决疑惑的问题。我自从高一时便负责起班中的饮水工作。班级就是一个集体,我作为其中一份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尽管这些耗费了我一些精力,但是我甘愿付出,并从中获得快乐。

由于自身爱好和不懈的努力,我在中学阶段的理科课程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突出地表现在理科综合的物化生三个学科。我喜欢理科,更喜欢工科。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最需要的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而我正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我相信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的则是自己的奋斗和助我实现梦想的一个宽广的平台。每当我从电视报刊上看到国外的先进机械时,我都告诉自己,你以后一定要做最好的工程师,一定要在建筑设计、环境工程等方面做出成绩。为最大限度增强自己的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知识层次,为报效祖国做准备,清华无疑是最佳选择。我希望在其中汲取知识,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尽绵薄之力。

如果我有幸能考入清华,我将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努力参加有兴趣的论坛、兴趣小组,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的文化品位,保持良好综合素质,让优势成为一种习惯。我会以自身体现清华的形象,也希望能借助在清华学习的经历,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华彩。

此致

敬礼

天津新华中学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第13篇:清华校长

核心提示:清华大学历史悠久,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有多位校长为期发展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有多位校长为期发展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周自齐

周自齐(1871-1923),1911年2月至1912年1月出任清华学堂监督。

周自齐,男,汉族,山东单县人,1896年赴美留学。曾任清政府驻美公使馆参赞、游美学生监督、外务部左丞左参议、学部丞参上行走,1909年7月任游美学务处总办,1911年2月兼任清华学堂监督。1923年病故于上海。

周自齐在任游美学务处总办和清华学堂监督期间,主持考试选派直接留美生三批共180人;主持筹建游美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择定拥有30余公顷的清华园作为校址,聘请教员,招收学生460人,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

唐国安

唐国安(1858-1913),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校长(1912年10月以前称监督)。

唐国安,男,广东香山县(今珠海特区)人。1873年,被曾国藩选派为第一批留美幼童生赴美留学,肄业于耶鲁大学。1909年7月由外交部候补主事充任游美学务处会办,1911年2月兼任清华学堂副监督。1912年4月任清华学堂监督。10月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仍任校长。

唐国安在任清华学校期间,资送高等科毕业生留美两届共59人;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开学后,10月因发生辛亥革命停课。1912年5月,他主持其好学习重新开学。同年10月呈文外交部,将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1913年8月病逝。

周诒春

周诒春(1883-1958),1913年8月至1918年1月出任清华学校校长。

周诒春,男,汉族,祖籍安徽休宁,生于湖北汉口。190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5月任清华学校副校长,1918年1月去职。1958年8月在上海病逝。周诒春任清华学校校长4年多,他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最先提出把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于1916年4月,呈文外交部。请逐渐扩充学程,设立大学部,并得到批准。他筹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园内著名的早期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为清华发展成为大学初创基础。在教育方面他倡导\"着重德智体三育\"的方针,推行\"端品励学\"和体育\"强迫运动\",\"素以养成完全人格为宗旨\"。

曹云祥

曹云祥(1881-1937),1922年4月至1928年1月出任清华学校校长。

曹云祥,男,汉族,字庆五。浙江嘉兴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1921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1922年任清华学校校长,1928年去职。曹云祥担任清华学校校长5年多,实现了将清华由一个中等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报请北洋政府外交部批准了《清华大学工作及组织纲要(草案)》,将清华学校改组成大学部、留美预备部、研究院三部分。1925年5月大学部正式成立,设17个系。这是清华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清华的教育和学术独立向前跨了一大步。同时他主持办起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延致通儒,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大大提高了清华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罗家伦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长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梅贻琦

梅贻琦,男,汉族,字月涵,著名教育家,天津人,1931年10月至1948年12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1909年考取游美学务处选派的首批留学生赴美留学。1914年毕业于吴士脱理工学院电机系,获工学士学位。1915年到清华学校任教,后任教务长,暂代校务,清华大学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等职。梅贻琦于1931年10月至1948年12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到职后多次阐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等办学至理,并积极延聘国内国际著名学者来校执教。他认为: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发展为一所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府。

八年抗战期间,梅贻琦仍是清华大学校长,并主持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务(任联大常委)。西南联大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回到北平,梅贻琦继续担任校长,直到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前夕。在他任校长的17年里,清华大学得到长足发展,全校设有文、理、工、法、农等5个学院26个系,在校师生2400多人。梅贻琦于1955年由美去台湾,用清华基金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后扩展为新竹清华大学)。1962年5月19日病逝于台北。

第14篇:清华之路

清华之路-从一个家长解读如何成功教育孩子

高考大幕徐徐落下,在这一个灿烂的夏天里,有人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也有人暂时落空了心愿。十年的伏案努力,学习不只是孩子的事,特邀清北网校学员家长王先生谈一谈自家女儿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故事,她女儿今年被清华大学高分录取,希望能从一个成功家长的角度解读一下何为成功的教育。清北网校始终坚持自己的使命,在努力做好学生课程辅导的同时,也注重对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的挖掘。希望这次访谈能够对家有考生的家长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即将成为考生的孩子们可以再接再厉,同样也能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当面对2012高考之时,每个人都可能朝着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教育理念

我很推崇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教育理念——“养儿养鱼也。家庭像水,父母犹如大鱼,孩子犹如小鱼,教育就像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小鱼从游久了,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潜移默化的熏陶加上可以量化的辅导和训练,正是“教育”谓之“教”与“育”的道理所在吧。

家长的定位角色

我是我女儿的“导师”,要做一个有心的人,“教育” 两字中“育”字为重。育的规划很重要,要引导,要教导,要让其自导。我自己给我自己总结了四个育儿关键词——“不抱怨、不唠叨、多鼓励、多帮助”。

我是我女儿的“后勤保障”,从字面上看是“保障有力”的角色,但从深层次上看却远不只这些,个人认为“井井有条”的角色戏份更重——“管理女儿,让她不劳心不分神,也让她自己学着管理自己”。

培养孩子的几点要素

1、专注力——孩子做题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有疲劳感,就会从兴趣上有抵触,所以要尽量帮助孩子在题目选择上差异化,用适量的简单题或者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孩子练习“专注力”。

2、阅读力——语文英语很多都是阅读题,理科也需要读懂题、理解题。这方面从小的培养不仅是识字,更要启发孩子的思考,注意对理解能力的培养,她经常上网校自主学习,网校里海量题材的文章和题目阅读训练让她对于考试游刃有余。同时阅读生活,也要阅读你身边发生的事,提高洞察力,因为洞察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3、兴趣度——在培养兴趣的大前提下学知识,我经常让她通过网校提前做好预习,因为很简单的接触就可以让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更加有信心,周而复返,逐渐也就增加了对于此科的兴趣,并通过网校掌握了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意志力——在追求面前,总有两座大山要过,一是艰难困阻,二是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意志力的强化必不可少。哪怕在逆境中,也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像模拟考试小失常,很能打击孩子,但我女儿都能淡然处之。老师的谈话,往往也只相当于在她平静的心湖投一小小的石子。因为她知道自己现在的不足只能让她自己在真正的高考上弥补不足。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要以身作则——家长对待亲人、朋友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对于工作、生活、学习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行为的依据。

要知己知彼——试着多接纳孩子的缺点,和孩子共同克服之;不强求什么榜样,要及时沟通,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我女儿从小到大只上过两个课外辅导班,一是小学四年级应对小升初的奥数班,上了两年;二是初中英语的强化夏令营,孩子不适应,后放弃。最后选择了网校这个学习辅助平台,更自由,更加人性化,也更适合我女儿。

要互相尊重——与孩子真正成为朋友,充分了解她的想法,孩子才能最大限度的尊重家长的意见。

学习要量化,要有计划,要有节奏

比如,今年寒假我就跟我女儿商量着制定一个时间计划原则及学习内容规划

1、合理安排作业完成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

2、分时间计划和内容计划

3、充分利用三个时间段——上午(8:00—12:00)、下午(2:00—7:00)、晚上(8:00—11:00)

4、有充足睡眠、休息、运动时间

5、灵活调整

这里面最后一条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她知道要有留有变通的可能,所以她说服了我,就获得了这个限定修改权。这个修改也体现了她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15篇:清华学习心得

清华大学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8月下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xx市党政干部领导力提升高级研究班的学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时间,但通过体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汲取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聆听知名教授、专家的生动授课,使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主要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华精神,激励自我不断完善。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取自《周易》“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喻意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加深了对清华精神的理解。

一是勤学不辍。“生有涯而学无涯”。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做到勤学、善学,则日进硅步、终至千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和向身边同志学等等,即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永无止境。在学习内容方面,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做党的政策在农村基层的执行者和宣传员,以党性换民心、以党风促民风;其次要强化业务知识学习,精通业务,做好本职;第三要注重综合素质提升,比如在人际交往、社会礼仪、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意识的加以锻炼提升, —1—

做一个举止优雅、成熟稳重的人,增强个人人格魅力。

二是百折不挠。努力者不一定成功,而不努力者必不会成功。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一顺,当我们面对一时的挫折,是低头认输还是永不言败,是偃旗息鼓还是吸取教训,励志图新,这里就会看到不同的人对待的方式方法有着多么大的差别。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然锐气、浩然正气。

三是宽容包含。《书经》说:“有容,德乃大。”认为能够宽厚容人,乃是最高最美的道德。人们需要理解、体谅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容、宽厚能沟通人与人的感情,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发扬厚德载物的美德,对增进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积极实践,不断赋予它以新的内容,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厚德载物。

二、高效管理,激发团队整体效能。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而我们每个人都臵身于集体之中的,脱离了集体、脱离了社会,个人的价值将难以体现,或者将偏离轨道。本次培训中的《服务性政府建设》、《领导力提升课程导论》、《管理中的博弈论》、《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等课程,对强化团队意识、确定团队愿景、激发团队能效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此次培训学习,对我们的管理理念是一次质的升华,对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一次全面的提升。王勇副教授在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中介绍到,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根本之策,近年来各地旅游经济比重正在越来越大,我想这对于我们xxx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来说是一个契机。沿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一些好的发展经验,以及招商引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运作等领域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案例,对我们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下步工作中,本人将把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作为工作重点,以将xxx地区打造成“南京周边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生态最好的湿地公园”为目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务实创新,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对打造xxx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思路进一步清晰、措施进一步优化,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促进xxx地区开发建设早见成效。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与发展双赢”的理念,围绕“绿色、生态、环保”的主题,将xxx打造成能充分展现xx独特魅力的高档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具体工作中,将始终坚持以景区建设为核心,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坚持以人为本,将发展旅游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推进旅游惠民工程建设;坚

持生态与发展并重,贯彻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加快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发建设。二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跨越赶超步伐。结合xxx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实际,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对旅游业经济形势的客观分析和判断,坚定不移地推动旅游快速增长。结合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年”的实际,重点加快xxx退渔还湖、赤山上山道路等在建工程推进步伐,确保按期完工。同时,切实创新举措,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等工作,力争尽快突破资金瓶颈,加快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的通湖大道、通湖大桥、游客服务中心、核心区村庄整理等重点工程的启动,促进市委市政府加快xxx地区规划开发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早见成效。三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始终坚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统筹抓好农村各项工作;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深化扶贫济困,着力改善民生;引导群众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针对开发建设、村庄整理和建房管理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矛盾,防范在前,预防在先,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各项事业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组织和制度保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良好的村风民风。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工作和扎实举措,不

断巩固科学发展的成果,打造繁荣、秀美、生态、和谐xxx,努力奏出科学发展的绚丽篇章。

十天的清华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并没有停止,我会把这次学习当作起点,继续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前进,带领全委干部群众“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秦淮第一湖”,为“打造南京副城,推进同城同建”作出应有贡献。

第16篇:分享清华

分享清华——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肖芳华

非常荣幸,被组织选派赴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社会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清华大学举办的这种高级研修班,主要是面向全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就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专题进行短期培训。没有想到,儿时清华梦,如今能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得以实现,着实感到欣慰并倍感珍惜。带着组织和领导的嘱托,我们首批清华学习团一行5人于3月19日到达清华大学,3月20—24日全天候封闭式上课。有道是,“走进清华园,就是清华人”。短短一周的脱产集中学习,时间虽短,感触却深,受益匪浅。

一、初识清华,看到了什么?

走进清华园,不仅欣赏到了清华秀美雅气的校园环境,更感觉到了清华特有的精气神。其中两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一是看到了平实质朴的清华细节。当日我们入住清华园宾馆后,随手打开清华公文包,翻开培训教材,简单的服务指南与别具匠心的简要教案让我们倍觉贴心。没有华而不实的客套和喧宾夺主的内容,服务指南简洁温馨,授课资料篇篇实在,每篇教材旁均附有笔记稿纸,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温习时均可受用。点滴细节,看到了清华人处事的平实和质朴,给人以感动和启示。

二是看到了丰厚独特的清华魅力。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上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激励着每一位清华人健步前行。

二、得遇大师,学到了什么?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社会管理创新及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提升,因是应各方要求另外增设开班,有别于其他培训班,故从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择等,都是严要求、高标准。给我们授课的9位教师中,有来自清华、北大的教授,有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的学者,还有国务院参事室的领导、中央电视台的名记等,皆为国内一流专家学者。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使我们的思想理念不时受到新的冲击。老师们的授课,有的紧扣时政、入木三分,有的温文尔雅、条理清晰,有的节奏疾速、汹涌澎湃,有的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对于我们这些在地方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大系统的理论学习。教授们有许多精辟入理的观点,给我以启发。其中有些观点鲜明新颖,让我铭记在心,倍受启迪。

观点一:公务员对群众的态度应当是“让我们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央党校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傅思明教授在为我们主讲《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一课时强调,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公务员对公民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面对问题时会协调多方力量共同探求办法予以解决。听课时我特别注意到,傅老师讲到传统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时用了“不行”与“行”两个词来予以区别和阐述。在传统社会管理中,公务员对公民的回答是:“不行,我们不能提供这种服务。”而社会管理创新中,公务员的回答是:“行,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同时,傅老师对我国几个重要阶段的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管理事务作了简要概括,即建国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军事建设;建国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政治建设;1978年后,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2004年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如此,在当前时代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则不言而喻。

观点二: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教授在为我们主讲《基层常见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一课时强调,要不断深化安全和应急管理规律性的认识,突出信息的掌控和报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处置。为阐述这个观点,闪老师用了“五早”来说明,即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早解决。在谈到处置突发事件方法和全过程时,闪老师概括了“六个必须”,即必须进基层、夯基础,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必须加强培训和演练,必须建立健全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并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听课时我细致地发现,在谈到处置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时,闪老师始终提出一定要坚持救人第一,并避免发生次生事故,注意救人的人的安全。闪老师的铿锵字句,对我们地方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危机和风险,如何提高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协调力和舆论引导力很有帮助。

观点三:领导用权应从命令转向服务,服务要多于命令。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吴新华老师在为我们主讲《创新思维与领导艺术》一课时强调,领导在行使职权或进行管理时,用权要逐步走出固有思维和模式,从行政命令慢慢走向行政服务。为阐述这个观点,他特别提到领导与管理的“五个不是”,即领导用权不是自己决策后发号施令,不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决策,不是自己一个人包揽决策,不是单纯地授权下属决策,不是对所有人都提供服务。而且,他用翔实的事例、诙谐的言语作了具体的阐述。回首细想,小到一个科室,大到一个部门、一个乡镇、一个县市等,道理均亦如此。经历几千年“管制”思想的浸染,如何寻找当前背景下领导者新的定位,如何寻找基层政府新的定位,切实从“管制”转向“服务”,是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

观点四: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维稳任务还很艰巨复杂。中国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于建嵘教授在为我们主讲《当前中国的社会稳定与管理创新》一课时强调,我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刚性稳定中存在一定潜在的危险。为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他列举了当前国内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冲突事件,其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活动和因社会心理失衡发生的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我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管治的有效性,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要看到,当前的稳定是与权威体质密切相关的“刚性稳定”,存有潜在的危险。于教授的洞察和判断,对警醒我们地方领导干部的头脑十分必要。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因素较多,维稳任务十分艰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观点五:媒体是事件的放大镜,能将细小的事件无限放大。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经记者、央视国际网站创新频道策划及主持人栾帆老师在为我们主讲《领导者公众形象与媒体沟通》一课时强调,媒体是朋友也是敌人,是诱惑也是陷阱,是原告也是法官,能为你锦上添花,也可能落井下石,是你必须真诚面对、真心相处、真诚表白、真心感动的“特殊朋友”。他从媒体的重要性、媒体关系的误区、领导者公众形象塑造、危机传播的应对技巧等方面作了相应的阐述。中央党校教授傅思明老师在《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能力》一课中也强调,作为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互联网,亦然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推动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两位老师都用鲜明的观点、翔实的案例阐述了媒体、网络的本质和特性,对我们地方领导干部提出了“借力媒体,传播致胜”的愿望和目标。

三、静心凝思,悟到了什么?

回想清华之学,回忆大师精彩讲课,我脑海不断迸发出几对关键词,感受特别真切。这些关键词孰重孰轻?孰主孰次?虽然之前已有所知,但通过这次学习,感悟更加深刻、透彻。

感悟一:实干 >多言。 从清华回来,“行胜于言”这句名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了。不管哪一堂课,老师在正式上课前都会概述本堂课的框架思路、具体时间分布等,而且在整整三四个小时的课中,始终按照计划严格进行,若是有所出入,总会跟我们表示歉意。这仅仅是“行胜于言”的一个细节表现,却足以让我感动。有人说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观念,只有观念不断更新事业才能有彩。而我却觉得,在确定理念之后,行动与实践却是决定性因素。所谓“行胜于言”,就是不空谈,讲实干,对待学习、事业要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经得起孤独,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自去年县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后,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确定了未来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当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要做的就是按照这种思路,不折腾、不摇摆、不懈怠。无论是全力打造一条电子支柱产业链,加快建设一座雅气滨江新城区,还是攻坚一条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谋划建设一个旅游新胜地,我们都要发扬时不我待的精神,“5+2”和“白加黑”的作风,展开一场静悄悄的急行军——立马就干,干就干好。作为这方红色土地的每一个建设者,要多补台不拆台,要多合唱少独唱,要顾大局少自我,切实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工作、必胜的信心,投入到加快万安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潮中去。 感悟二:立德 >立智。清华大学正门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大字,我虽早知其乃清华校训,但对其意却了解得不够透彻。聆听了老师们的课之后,我才对它有了全新认识,也懂得了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内容,其渗透着的“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之思想,仿佛涓涓细流深入心灵。所谓“自强不息”,就是人要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之意。所谓“厚德载物”,我感到其中所言之“德”不仅仅是尊敬守礼、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还涵盖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领导科学强调决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站得有多高,就能看多远,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这对每一个人很重要,对一个领导干部尤其重要。领导有什么样的执政价值观,会决定或影响一项工作、一项事业或是一个团队、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人仅有学历、聪明还不够,唯有实现德的厚度,方能承载万物、走得长远,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单位、社会有用的人才。

感悟三:应对 >应付。我注意到,无论是傅思明教授的“面对群众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的观点,还是闪淳昌教授“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的理念,或是栾帆老师“媒体是必须真诚面对、真心相处的特殊朋友”的观点,包括于建嵘教授在讲课中对做好维稳工作的一系列呼吁和建议等,我发现其中都折射出一个特别的信号,那就是面对这些工作和问题,必须积极主动应对到位,而不能消极被动应付了事。我理解的应对,至少包含两层含义。首先要敢于应对、积极应对。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矛盾问题,要敢抓敢管,对矛盾、问题、困难不回避、不遮掩。群众有问题上访,要直面应对;哪里发生突发性事件,要迅速应对;网络舆情反映了问题,要理性应对。其次,要善于应对、科学应对。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问题。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因素,我们要讲究策略,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比如,在应对突发事件问题时,从现场指挥、到疏导工作、到信息披露、到善后工作等每个环节,都要科学、有力应对到位。

感悟四:服务 >管制。北京大学吴新华教授讲到,要从行政命令慢慢走向行政服务。新时期下,小至人对人的管理,大至政府对一个地区的治理,着眼于服务的效果明显重于管制的效果。对于我们基层政府或是部门而言,如何有效实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呢? 我想,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往管制型政府的“命令—执行”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也不相符,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才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目标。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传统管制型政府倾向于将政府管理权限放大,职权范围宽泛且不明确,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政府的越位或错位。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强调把一切政府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清晰界定部门职能和责任,实现政府职权、职责的一致性。三是坚持优化队伍。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培训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加强公务员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廉政、服务和群众观念,打造廉洁高效的基层服务型政府。

四、立足本职,下步做什么? 组织委派我外出学习,旨在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素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面对方方面面的工作,越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一要不断学习,提升水平。清华之学,着实让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和知识量的缺乏。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务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多向领导名家学,多向书本报刊学,多向生活实践学,在学习中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以新理念、新角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有新思路、新变化、新效果。

二要率先垂范,带好队伍。从自身做起,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学到的财富奉献给团队,传递知识理念,达到整体提高,促进全面工作。作为县委办分管政务的副主任,要协助主任带领大家进一步加强学习,磨炼品性,增强能力,争取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得硬、战斗力强的政务队伍。

三要爱岗敬业,创造佳绩。深刻领会并切实践行“行胜于言”, 干一行爱一行,勤于思考,用心工作,积极进取。在党委办公室的核心业务信息、督查、办文、办会等方面,要勇于探索新办法,确保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创造佳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分享清华,就是分享一种精神。相信这种精神,会激励我一如既往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加快万安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第17篇:清华学习体会

遇见清华

幸福学习

——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能力素质,教育集群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期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能来到这历史悠久、学风严谨的大学深造,是我一生的荣幸!因此,我要特别感谢教育集群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我们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们50位学员真实地融入到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清华的魅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风,让我们饱享知识大餐,饱经思维洗礼,饱受终身裨益。

一、用国学文化,孕育 “精、气、神”。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晶。在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大学之道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课中,我们知道了大学之道指的就是培养全人格的人。大学之道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在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教授《学记与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课上,我们感受到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明白学诗其实学习的是一种情怀,学习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做为学生要守规矩,做为公民要守法律,做任何事都要有原则;这样才能快乐和谐的生活。

在两位教授的课上,我们还感受到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 “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 国学经典文化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孕育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精、气、神”!

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学校也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我校从这学期开始,每个年级每个班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带领孩子诵读经典。希望能将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更期待,灿烂的文明,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

二、用良好习惯,铸就幸福人生。

风靡全球的美国哈佛幸福课中对“幸福”是这样定义的:“幸福的人生是快乐+有意义的人生。”1月27日,我们有幸聆听了“中国习惯教父”周士渊老师的《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从课伊始,周老师铿锵有力、底气雄浑的声音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我知道他是一位由在死亡边缘挣扎,到今天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的七旬老人时,我更是惊呆了!周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的证明了他发现的“新大陆”——养成良好习惯,铸就幸福人生。周老师还各我们分享了他理论上的十二字:“知而必行,行而必恒,恒而必达。”还通过举出很多自己与其它名人的事例,如富兰克林,证明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每日一分钟日记”或"用表格记录"的方法,帮助自己养成习惯,达到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体现,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一个教育阵地、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用积极心理学,引领学生成长。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樊富珉教授和国培专家张渝鸿老师,让我们在《积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和《有效沟通 成就魅力教师》中学习到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巧。她们通过大量的案例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相结合,诠释了心理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品质,要求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帮助人们更快乐、更成功、更健康。

上完两位教授的课,给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惯,任性,自私,所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创设多种途径,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我们有责任去塑造学生互助互爱,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曾经听到一节班队课《同学间的互助》。课上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教师创设这种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典范,留给孩子空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寻求细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因为他们快乐,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

老师们或凝重或幽默或儒雅的讲解中,有如阳光雨露、和风细雨,滋润我的心田、开阔我的视野,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实实在在地让我领略了授课大师的风采。学习是短暂的,学习的过程更是幸福的。这次学习机会很难得,在感叹老师们学识之渊博和治学之严谨的同时,自已各方面的差距和缺失更是显而易见。我虽即将走出清华门,却会带走清华魂,将“行胜于言”的校风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坚定自己的目标:勤学加好问,自信加知性,带着积极心态,缔造幸福人生!

第18篇:清华校庆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北大校长向清华送贺联 冀兄弟情谊万古长青

2011年04月25日02:54京华时报钟欣我要评论(0) 字号:T|T

本报讯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昨天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北京大学,向清华大学送上贺联,祝愿两校百年的兄弟情谊万古长青。

周其凤在发言中说,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清华和北大比肩而立,荣辱与共。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风骨,与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品格不谋而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精髓,深深融入两校师生的血脉之中。

周其凤代表北京大学特送上贺联:

资自强而载物,砥砺同行,百龄清誉称棠棣

取兼容以开新,交融共进,万卷华章照古今

周其凤解释说,这幅贺联嵌入了“清华”二字,将清华和北大誉为棠棣。其中上联中的“自强”、“载物”、“砥砺”、“同行”,是两校师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共铸百年清誉的生动写照。下联中的“兼容”、“开新”、“交融”、“共进”,昭示北大、清华作为最早进入国家“985工程”的两所高校,将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

校庆晚会分成“水”“木”“清”“华”四个部分。水,象征源头之水,讲述的是清华的历史起源;木,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述的是清华的人才培养成果;清,象征着清华的精神;华,则是来自各方的狂欢。

第19篇:清华少儿英语

清华少儿英语

根据清华少儿英语培训项目研究组研究的成果,在吸收我国英语教学经验以及国外先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考虑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我们认为,清华少儿英

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交际性原则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们主要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学习英语首要的目的就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在少儿英语教学中首先要贯彻交际性的原则,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英语与人交流,就要充分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英语课首先是一种技能培养型的课程,要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用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的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其中的核心在于使用。要注重精讲多练,在课堂上,适当的讲授一些语言知识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英语首先是一种技能,技能只有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必须清楚,讲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训练。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创设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的发生总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讲话者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本人的身份都制约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与此同时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学习英语,还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英语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交际性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尽量利用各种教具,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情景,进行以真实或逼真的英语交际训练活动,这样不

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够做到学用结合。

2.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少年儿童学习英语的最强有力的动力。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英语学习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要达到这个目的少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少年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多鼓励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要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素材,还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

流,并且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测试方式。

3.灵活性原则

灵活是兴趣之源,灵活性原则是兴趣性原则的有利保障。少年儿童正处在心理与生理的发育成长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他们对于死板机械的内容很容易失去兴趣。而语言是生活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系统。语言本身的性质以及少儿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遵循灵活性的原则,要在教学方法、语言学习和语言的使用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富有

情趣。少儿英语教学中的灵活性原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习的灵活性和语言

使用的灵活性。

4.宽严结合的原则

我们这里提到的宽与严是指如何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语言错误而言的。学习外语,尤其是在英语学习的初期,犯语言错误是常事,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从对外语一无所知到最后学会使用这种语言,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的是一种过渡性语言(interlanguage)。这种语言既不像汉语,也不像英语,是一种变化着的语言,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语言错误。因此,语言错误是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出错—无意识错误—出错—意识错误—出错—自我纠正错误,是对于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的必由之路,没有这个过程就不可能达到流利的程度。少儿英语教师要了解语言学习者在初学一种语言时的这一规律,这样在少儿英语教学中就可以避免出现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把语言错误看的非常严重,“有错必纠”。二是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视而不见。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少儿英语教学中,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有错必纠很容易挫伤少年儿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十分害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不敢开口讲话了。而听之任之会使学生只注意语言的流利程度,

而毫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为此,我们在少儿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宽严结合的原则。

5.输入输出原则

所谓输入是指学生通过听和读接触英语语言材料,而输出是指学生通过说和写来进行表达。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输出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之上,在此意义上,输入是第一性的,输出是第二性的。在人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理解的总是比能表达的要多。换而言之,人们所能听懂的,永远比能说的要多;而所能读懂的,又比所能写的多。因此,在少儿英语教学中首先要强调输入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接受、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的思维、联想、想象、判断和推测能力,增强语言的分析和加工能力,进而丰富英语词语的存储,强化语言知识,形成很强的英语语感,促进语言的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输入形势的多样化。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手段,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2.输入内容的多样化。学生接触的英语既要有声的、又要有图像的,还要有文字的。3.语言的题材和体裁以及内容要广泛,来源多样化;4.提高接触语言的频度。因为,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接触语言的频度比长度更重要,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5.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只要学生能理解的,就可以让他们听,让他们读。还可以只要求学生理解,而不必立刻要

求他们用说和写的方式来表达。

6.循序渐进的原则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一个语言项目的掌握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进行多次的循环,但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重复都在前一次学习的基础上在深度和难度上有所提高。所谓循序渐进包括以下三个含义:一是在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方面首先以口语开始,逐渐过渡到书面语;二是在

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上,首先侧重听和说的能力的培养,逐渐过渡到读和写的技能的培养;

三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使用语言的能力都不能一次完成,而必须要循环往复,逐步深化。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少儿英语教学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中学、大学继续进行英语学习,因此,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学生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学习策略,而《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把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并且要求在小学毕业时能够“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还要“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由此可见,在情感态度的培养方面,少儿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逐步增强的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在此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一部分,不宜过多地强调英语的实际作用,特别是不要过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英语与汉语具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大多数少年儿童来说,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他们具有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另外还有一些消极的情感态度,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

缺乏学习动力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

清华少儿英语教学方法之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的最初灵感来自情景教学法,它充分体现了《清华英语》教材(特别是预备级, 1A,1B)的语

言教育观。

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语言的学习首先应该进行整体输入。这一观念反映到实践中,便是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对话——句子——单词——单音。通过这样的分解过程,情景教学模式既解决了少儿在语言学习初期容易因为“割裂”的语法和单词等知识而产生枯燥和厌倦的情绪,又兼顾了语言学习的必要环节。这一特点正好配合了《清华英语》1A、1B教材的教学对象的心理和认知特征。它暂时性“忽略”

枯燥的语法等语言知识,通过情景以整体呈现的方式激发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情景教学模式适合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对儿童尤其适用。听说,是该教学模式的重点。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比阅读和写画更能产生直接效应,更能从一开始就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兴趣

是学习的关键。对于儿童,兴趣更是学习的关键。

情景教学模式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它强调通过机械模仿进行语言学习。儿童的想象力丰富多彩、天马行空。虽然我们的教育不应束缚儿童的天性,应多给予儿童成长的自由空间。但是

儿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机械模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换句话说,儿童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必须进行大

量的模仿练习。这一特点正好与情景教学模式的模仿观相得益彰。

我们在教学中推行的情景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而且力求这个情境的真实性——即它必须是儿童熟悉的,能够去体验的生活,而不是教师临时编排的戏剧。例如,在教 “May I use your pen?”这个句型的时候,如果老师将自己的笔递给孩子,然后对孩子说”May I use your pen?”(我能用一下你的笔吗?)这个情境是不够真实的,也可能会让孩子费解。但如果老师每次都带着一支笔去上课,并经常强调自己的这支笔,孩子就会有印象。当有一天老师没有带笔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理解我们要教的这个句型了。因此,要做到情境的真实需要我们的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把握,并且要了解

孩子!

第20篇:清华学习体会

清华学习体会

2007年3月19日怀着对清华的憧憬,我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清华校园,参加清华大学经理人领导力脱产培训班(第八期)的学习,这一天我们到校已是晚间七点多钟,老师们均已下班,但我们入学手续的办理确非常的顺利快捷,有条不紊,使我在第一时间里感受到了清华的管理和组织水平,感受到了清华的领导氛围。清华是我多年想往的地方,入学的第二天在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着浓浓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已象春露一样渗入了清华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个人的心田。

在学习期间,为我们讲课的每位老师更是才高八斗,知识渊博。课堂里生动幽默、气氛活跃。一次次的案例答辩和一场场课堂博奕,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在案例答辩会上,往日商场上的领头人、精英们,一个个不甘示弱、你问我答,虽然有时争执不下,但人人都有不俗的表现,每个人都想把所学的知识尽量恰当地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去。最有感受的还是企业运营博奕课堂,在课堂上每个企业(小组)都讨论得热火朝天,用计用策,使学员们在课堂中清楚地体会到了商场竞争的残酷和激烈。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认真,以至于到按规则因有两个企业(小组)破产而使博奕结束时,大家还十分投入、争辩不休,如同真的身处商场,获胜的小组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落后的小组仍在总结经验,我相信他们心里都在想:“如果再进行一次我将… …”。

另外,来清华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他的员工都要不断地学习,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注重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企业学习环境更为重要,不学习员工的思想就会僵化,对工作对生活就没有积极性。人要连续不断的学习,企业内部各层次的人都要不断的学习,整体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各种技能,才能整体提高企业实力,才能使我们的企业不被时代所淘汰。任何一个企业只有领导的水平高是远远不够的,领导的想法、思维、策略、经营理念等都必须让下级充分的理解、领会,才能得以实现,在我们企业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先后派了多人来清华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所以我们公司有很多做法和理念是比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对此在来清华学习前的体会不深,在工作中有时领导的一个工作要求提出后,下面有相当多的员工不能及时领悟,不能完全理解领导的思路,因而工作结果常常使领导不很满意,通过学习认识到,这主要是上下级知识水平不平衡造成的,所以营造企业整体学习氛围更加重要。

总之这次来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以后如有机会还会再来的。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做一名睿智格优的公务员

----参加“依法行政、提高领导力”研修体会

花都 许敏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在槐花纷飞的夏季,我带着对中国最高学府的仰慕和渴望,来到了清华大学,参加市局与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清华大学合办的“广州市食品药监系统依法行政、提高力”研修班。

九十多年的历史,孕育和积淀了清华大学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所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她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文化、政治于一身。前国家总理朱镕基曾题\"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以表达他对母校的深厚情怀,更有一些名人雅士题词如\"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清芬挺秀,华夏增辉”“水木清晖荷馨永播 ”歌颂她。

在7月30日至8月3日短短5天里,我成了中国最高学府的一名学子。在这里,每个人都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几天培训可以用“守时、认真、积极、热烈、圆满”形容:上课守时、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积极、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培训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班长邱月梅副局长提出“迟到1分钟罚款100元,如此类推”的既有说笑也认真的要求,并且每天考勤,但整个培训过程没有1个人迟到和早退,当然他也罚不到款了。难怪班主任黄艳梅老师(清华大学)在结业典礼上对我们给予很高的评价,道:“这是我带过的培训班之中最有组织纪律、最有课堂纪律也是最认真的班级之一…”

这里的学风非常严谨还体现在老师的教学中,所谓“名师出高徒”,这里的老师都是名校出身并且有着丰富的教研经验,由于清华和众多国际名校有长期学术上的交流往来,因此也保证了师资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思维理念都达到国际学术前沿水平,他们对自身的知识更新、对中国乃至世界形势的分析都非常及时到位和严谨。他们对我们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很多是专门为我们度身订做的课程,很贴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同时对授课的时间和纪律也要求很严格,我深切体会到他们是以最大努力让我们在这几天得到更多收获。由于他们的博学多才和通俗易懂的教授方式,加上很多实际案例的分析,我觉得这短短5天真是受益匪浅,举例如下:

程文浩教授的《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一位北京大学毕业并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教授,运用国内、国外的生动案例如宜昌大逃亡、美国明尼维达州立公园等的案例分析使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并行、串行”管理理论和马克.默尔“三圈”理论结合到工作实际中,并把他提高到社会公共价值、战略管理的高度分析。中央党校傅思明教授的《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指导我们在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配合政府建立法治政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运用10多个实际案例与我们开展课堂讨论研究,从中加以分析,并且不回避法律现存空隙的实际,通过生动实际的案例学习和讲解,我感受到国家正从“法制”走向“法治”过程,从进展到完善肯定有不断改进不断适应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我们支持理解和配合献策,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力量。还有来自新加坡也是SOS国际紧急救援组织资深顾问的崔和平老师讲授的《公共危机管理》、中国教育电视台闻闸教授的领导语言艺术和新闻媒体应对等等都是让我感到优选的老师优质的教育让我得到优秀的知识提升机会。

5天9个课题的学习让我感悟很深。首先,学会从一个更新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本人感到,不管做人做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都能体现出我们自身的思想品格和行为惯性。当你站得高看得远有着比较全面和及时的资讯信息和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做一名睿智者,就能有助于准确理解事物本质和内涵,对我们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处事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其次,学会从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是职责,但学习和知识更新更是你提升工作质量和能力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迅速、时势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当你注重平时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多练内功,提炼行为修养,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诚实守信品德优尚,做一名品格优秀的人,养成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真诚有礼的行为习惯,就能帮助你在处世处事大风大浪前有很好的应对力和行为准则,事虽有巨细,也能“不以事小而微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倡导我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求自己所讲的那样: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只要我们做到睿智格优、秉公廉洁,我相信我们绝对是中国政府的一名优秀公务员!

二〇〇七年八月八日

清华学习心得体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

带着组织的期望和自己求知的欲望,我参加了这次我县选派干部赴清华的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不仅是一次接受高层次培训的难得机会,而且也是一次全方位感受清华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治学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难得机会。高层次、高品位的授课,使我了解和掌握了许多前沿理论和新的知识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开阔了我的视野,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勤奋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不但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使我的管理理念有了质的升华,而且使我在思想境界、知识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对磁县的发展形势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和全新的角度研究形势、谋划未来,以更为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磁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清华学习的十多天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这句话给我心灵上的震撼远远大于这四个字本身。在当前世界经济风云变幻莫测的时期,行胜于言就显得尤其重要。当前,全球暴发经济危机,我国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央为保增长扩大投资1000亿,刺激内需,这是又一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好机遇,谁的行动迅速,谁就能掌握主动,谁就能抓好机遇,争创项目,率先发展。 用实际行动来加强对外开放,而不能只是在言论上改善投资环境,在我县被评为河北省唯一的“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2008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的基础上,利用好台资内移的良机,加大力度搞好对外开放,增强服务意识,打造品牌磁县,努力实现与台商、浙商的战略对接。

通过在清华的学习,我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原先困扰自己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自己的知识品位有了很大提高,看待事物的目光更加远大,对科学发展观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越来越感受到我县“三个十工程”对于我县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知识型、能力型、创造型的干部。

在清华学习期间,我深深感受到北京发展变化之快和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影响力,再过十几天就要进入09年,09年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具体实施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园区,强化生态意识,以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发挥各乡镇的地理优势,例如高臾镇和辛庄营乡要发挥莲藕种植优势,贾壁、白土等西部山区,应做大做强山林文章,岳城、路村营要利用好水域优势,既打造山清、水秀、景美的农村生态风貌,又实现经济的发展,努力让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我一定会以这次清华学习为契机,把在清华学习的理论与我县实际相结合,把清华的校训、校风与工作相结合,把机遇、挑战与发展相结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把我县建设成为具有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新磁县做出最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国庆60周年献礼。

参观清华大学有感

当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常听老师说,在中国北京有一所著名的学府就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汇聚着中国最新潮的学术思想,最前沿的科技文化,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人文氛围,从那时起我就对清华大学有着深深的眷恋,记得高考的时候,我在我的志愿表格上写下了清华大学四个字,可惜的是我的高考成绩与这所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相差几分,高考其实就是无情的淘汰,几分之差或许就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我还是幸运的,后来我又复读了一年,总算考上了一所北京著名的大学,而且学校位置距离清华大学不远,那时候,我常常去清华大学,因为那里有我的一切高中时的同学在那里上学,数年后,当我再次走进清华大学的时候,我觉得人生仿佛就象一瞬间的梦,时间匆匆而过,而我们留下的故事已经象秋天的树叶一样发黄了,去年的九月,刚刚入秋,我带着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再次走进清华大学,虽然我并不是这里的学生,但是这里却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大梦想,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朝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周光召、林宗棠、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等等。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道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附中学生宿舍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竣工总建筑面积达到21.04万平方米。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酒仙桥医院、玉泉医院并入我校。两个医院占地总面积8.5公顷,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目前在建项目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总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截至2004年3月,学校建筑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米,学校占地总面积达到404.4公顷。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清华校园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皇家园林“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塘」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有九十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的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清华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大学中独树一帜。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起源: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关于校训的解释:

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清华大学在教育史、科学史、学术史上所创造的杰出业绩,师生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取得的成绩,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历史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光辉体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思——赴清华学习有感

冯 勇

2007年9月,我有幸随队参加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漫步在金色的阳光里,仰望那湛蓝的深空,沐浴着行胜于言的校风,金黄的银杏树叶在秋日映射下似金箔般熠熠生辉,天空不时有飞鸟掠过,声声清脆,这美丽而神圣的殿堂,令无数学子神往的地方,我终于融入了您怀抱!除了惊喜,更源自心灵深处的敬重,举手投足唯恐惊扰了那厚重的文化气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乃清华的校训,取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喻意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初时不觉其含义,而及至学完所有的课程,才深深体会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仿佛小河千条,却终是海纳百川。

先说“自强不息”,我以为四字中的关键在于“息”,“息”即停止之意。我想它应该包含着如下意思:

1、勤学不辍。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吾生也有涯,而知亦无涯。倘若我们每人都能做到勤学,则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一生进步可谓大矣!

2、百折不挠。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面对挫折,是低头认输,还是永不言败;是就此偃旗息鼓,还是视为一个新的起点,其差别亦大矣!这中间就包含着一个阳光心态的问题,面对挫折,微笑着想一句“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重新收拾起信心,定会有灿烂的阳光在等你!

“厚德载物”,我想四字中最重要的当数“德”字,“德”的含义很广泛,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尊敬、守礼、助人等传统美德外,我认为在当今社会还包括如下方面:

1、注重协调,善于沟通。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一个人受自己主观经验、偏好等影响,很难做到全面客观看待事物,也不易把握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注意沟通协调,大家就无法求得共识,妨碍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沟通须讲究技巧,首先要善于倾听,其次注意换位思考,最后需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沟通才能取得成功。

2、宽容包含。在清华学习期间,我听到了一个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价值观”,不同的老师在重复、在强调,自己也反复品味、细细思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那么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由此想来心中豁然开朗,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了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因此对那些与己持不同意见者,是不是多了一份宽容之心,是不是多了一份理解之情。有了宽容之心,我们的协调沟通就有了基础。

3、强烈的团队精神。人是群居动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团体之中,小至家庭、单位,大至国家、社会。学习时老师曾讲过一个在中外孩子之间进行“排雷”游戏比赛的故事,外国小孩很有团体配合意识,凡是触雷的地方,主动留下标记,后面的人就不会重蹈覆辙,结果外国孩子取得了胜利。而我们平时就较少注重配合,只是想着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有的甚至不愿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他人分享,没有团队意识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记得看过一本书《狼图腾》,狼的团队意识叫人佩服,而这也是狼能在草原上称霸的原因,反之老虎、狮子虽然单个凶猛,草原上的牧民却并不视之为大敌。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由此可见一斑。

4、高超的管理技巧。在管理中首先应该有一个角色认知的问题。很多时候,碰到问题,我们习惯自己去想具体的解决办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业务偏好),而不是首先考虑团队里有哪些人,每个人有何特长,哪些人在这项工作里适合干哪部份工作。业务偏好的缺点是工作成效不明显,还压抑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于工作不利。管理当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注意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业务能力强的人并不一定是最佳的人选。试问,如果西天取经的路上只有唐僧和孙悟空,可能取经一事早就夭折了;如果只有唐僧和猪八戒,唐僧恐怕也早就被妖怪吃了。所以在我们的团队中也一样,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不能少。所以好的团队并不是只有孙悟空,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工作中就能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我们眼里看到的就都是优点,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工作也才更能出成绩。

在清华学习的半个月里,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工作二十多年,很多时候我们认知事物、看待世界、处理问题已成固有模式,却浑然不觉。通过学习,自己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去想、这样去看、那样去办。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和观念就好比是我们的武器,只有当我们的思想彻底改变了,观念彻底更新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多地创新出彩,自己也才能够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随想——有感清华园的学习

提起清华大学,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全国有名的高校,她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培养了我国几代领导人的摇篮,她的名气之大让许许多多饱受寒窗之苦的少年学子都渴望能够金榜提名于此,以成就自己的一生。

然而提起清华大学,我首先想到的是朱自清老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知荷塘是否仍就曲曲折折,荷叶是否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是否仍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每一片荷叶与花上,叫不上名的树是否仍旧蓊蓊郁郁,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是否依然热闹。少年时代的我多么希望能够亲游朱老先生笔下的月色荷塘,多少个夜晚我似乎来到了荷塘至身于清华园……

清华大学经理人领导力提升班第六期的开班给我创造了这个机会,让我实现了我年少时的梦想。6月中旬,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我终于走进了清华园,只是这次不是游历,而是要与她零距离接触30天,进行领导力提升培训。我好感慨,感慨将要步入中年的我还可实现年少时的心愿,感慨她是否来得太迟了,太迟了!三十天的时间我从清华园汲取的一切不知要装满我那心中多少个“空杯”?

终于至身于清华园了,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她,融入她的怀抱,却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浅薄,清华园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绝不是用言语所能够表达得清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一段历史,朱自清、闻一多等许许多多的文人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只需摘取一点就将我那心里的“空杯”装满,够我几生回味。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个校训不仅影响着每一批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强自立,奋斗不息,并用宽厚、仁德的胸怀承载万物。同时她也影响了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 清华校风----“行胜于言”的校风规范着每一位清华人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正是这种实干的校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

……

还没有来得及细致抚摸清华园,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开班之初,学校向我们宣读了班规,上课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接打手机、不准随意走动等等,这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成人学习者,尤其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管理者来说似乎有点难,但这是清华领导力为了给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定,这已不同于以往参加的一些培训。这不正是清华园“行胜于言”的校风体现吗?

三十天的时间,不算长,但学校给我们精选了企业管理中的精髓课程--《人力资源支持体系与品绩管理》、《人事构建与理念创新》、《精细化管理》、《现代公司理财实务》、《企业资本运作》、《财务管理沙盘模拟》、《企业纳税筹划实务操作》、《营销革命》、《实效营销》等。几天下来,人感觉好累,每个模块的学习结束,都会安排相应的案例答辩和考试,这可能也是清华园“行胜于言”校风的体现吧。作为管理者应该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习惯,平日里在单位里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和总结,来到了这里虽然学习很是紧张而且不轻松,但是能够用三十天的时间静下心来细细体味每位大家对知识的讲解,总结以往的经验,更新固有的陈旧的知识,虽累但很是值得!

三十天的时间,不过是人生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间,但在这三十天里我们领导力第六期的学员与老师、与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热身课里的“大风吹”游戏,吹出一个个鲜活的笑脸,吹出一个个难忘的身影----年轻的班主任、热心的红姐、苗条的小杰、天山的老高、溧阳阿波、可信的阿圣、长发小妹、大个阿伟、东北的阿杜、好爽的玉军、新疆的辉哥、山东的陈老

四、最小的大帅、开朗的小闵等等。我们在清华园的紫荆公寓里同吃同住,我们在清华园里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案例、一起在沙盘演练中建厂、在模拟市场中拼杀,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

一个人是一本书,三十天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我们每个人都从老师和同学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马上就要离开了,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分别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会想起那个远在新疆的林子吗?

就要走了,最想去的还是荷塘,在离开前一周的一个傍晚我抽身去荷塘,虽然不是月夜,但是这天的傍晚夕阳斜照,寻着朱自清老先生的足迹,来到了梦想中的荷塘。心里清楚,这个时间欣赏不到先生描述的《荷塘月色》的美景。但是当年盛夏时荷塘的繁荣在塘里依稀可见,荷塘里的水清澈透底,“田田的叶子”在水中飘浮,亭亭的荷花含苞待放,不知名的树依旧蓊蓊郁郁,并且都有了自己的学名,树上的蝉在鸣,但似乎听不见水里蛙的叫声。朱先生当年欣赏的荷塘盛景不知与现在是否相同。但是朱先生可能不会想到,现在的荷塘已成为学生们晨读和人们休闲的好地方,更令先生想不到的是,在荷塘旁建立了一座纪念他的自清亭,在夕阳的映照下,几分苍伤,几分美丽,几十年自清亭就这样与荷塘互映着,包容而又和谐,他们是不是也在怀念朱老先生啊!我惬意地走在岸边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没有喧哗,没有吵闹,有的只是安静与祥和。

就要离开了,感谢清华园接纳我们在此进行短暂的学习;就要离开了,感谢清华园给了我们与大师交流的平台;就要离开了,感谢清华园让我在您的怀抱里结交了难忘的挚友;就要离开了,感谢清华园用您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净洗了我的灵魂;就要离开了……

再见,我学习了三十天的清华园!

再见,我生活了三十天的清华园紫荆公寓! 再见,我难忘的清华园的老师和同学们!

清华发言稿
《清华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