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主持词

传统文化主持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7:55:11 来源:主持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传统文化主持词

合面中心小学五(2)中队

“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主题队会实施方案

合面镇中心小学 叶应林

一、活动目的

(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六一”重要讲话精神。

(二) 引导少先儿童体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理念,从小做起,进一步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要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先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二、活动准备

(一) 物品准备:年画,灯谜,对联,《歌唱祖国》歌单等。(二) 活动准备:活动前,主题活动黑板的制作,场地的布置。

三、活动流程 (一) 少先队仪式 1.整队 2.清点人数 3.出队旗 4.唱队歌 5.辅导员讲话。 6.呼号

(二) 正式活动。

1.活动导入(主持人导言或歌谣激趣导入)

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

杨: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

石: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也是有着丰富文化的国家。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

杨:哎,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吗?(想!)你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家可以来谈谈哟!(主持人点同学说)

石:刚才同学们谈到戏剧、国画、书法等等民族文化,还有编竹篓呀,背篼都是可见你们的知识真丰富!

杨:在我们活动之前,有很多同学就创作了很多传统文化里面的作品。下面有请我们画年画和剪纸的同学带着自己的作品上台给大家介绍一下。

石:同学们,刚才的画画的好吗?我也觉得非常好,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歌唱者祖国,下面有请张新杳同学和邹俊财同学为我们带来歌曲《歌唱祖国》。 杨:刚才两位同学唱的好吗?好~~~下面有请舞蹈

石:歌曲舞蹈都传达了我们身边的文化的多种多样。我们从小就知道爸爸妈妈是我们最爱的人,希望长大了一定要孝敬他们。对呀!百善孝为先,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小品《 》

杨:中国文化有一个传统的文化游戏就是猜灯谜,下面有请李旭同学带我们一起猜灯谜把!

杨:同学们我们这次的主题活动到这里就进入了尾声,这次活动我们远远没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展示完,许多同学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可以也可以上网查询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料,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贴到走廊的窗子上,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交流。

石:下面我我宣布此次活动到此结束。 (二) 少先队仪式

1.整队 2.清点人数

3.辅导员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展示的,比如,京剧,还有弹琴呀等等,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弹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 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你们个个都是传统文化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4.呼号

5.退旗6.队会结束

推荐第2篇: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主持词

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新年伊始,万物复苏,在这春光明睸的大好日子,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xx省中华传统美德xx讲堂组委会主任、x市著名心理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师、高级音乐治疗师、家庭指导师、x广播电视心理访谈节目做客嘉宾陆老师到我局给我们作《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陆老师多年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学、音乐等学习研究,多年志立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心理咨询与社会救助等工作,从理论上为社会大众授业解惑、从心理上为问题群体排障释难,让不少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困惑中走向新生。近期。陆老师已在曲靖及周边地区开办过7场专题讲座,深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今天陆老师以自己搏爱善良的情怀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前来我局为我们进行“讲责任、重奉献、怀感恩”的专题传统文化讲座,机会难得、时间宝贵,请大家检查自己的手机,一律关闭或调至振动撼动卖状态,认真听、认真记,确保学有所获。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陆老师给我们讲课。

同志们:

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

当我们沉迷于《诗经》紫薇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当你“哈韩”“哈日”,当你迷恋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你是否知道《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是否知道昆曲的历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声音„„

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反思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中华民族历今磨难之所以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脉。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当前孙子学院开设于世界各地,传统文化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不论何时何地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且不说讲坛上各位老师的讲课有多么的精彩,单就说参加听讲的人那么多,会场秩序那么井然,义工服务那么周到热情,反响那么热烈,就充分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多么的强烈呼唤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我此次听了陆老师的讲座之后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深受感染。在长达两天的讲座中陆老师声音宏亮,义正词严,声情并茂,神采飞扬,这么长的时间靠什么支撑?我认为,第一来源于于陆老师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深情敬畏,第二来源于于陆老师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三来源于于陆老师身上所展示出来的那一种天地正气和浩然正气。这些我想就是于陆老师多年来不遗余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在。

请各位结合此次讲座所学,认真思、仔细想,敬畏自己的职业、敬畏自己的家人、敬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常思己过,重责任、讲奉献、怀感恩,秉持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道义,纯正人生、有为社会。

推荐第3篇:传统文化大会主持词

各位同参道友: 大家好!

因为广西教育厅召开全自治区教育界传统文化教育大会,委托我主持,我没有相关经验,便在网上搜索主持稿,发现没有,于是我一边主持,一边组织主持稿,现在供养给大家。

主持需要注意两点,扣人和扣题。在老师讲课之前,要尽量让参会学员提起对授课老师的恭敬心,一份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会前尽量先采访老师,将老师的德行优点,感人细节娓娓道来,引起大家的恭敬心,叫扣人。

在老师讲完课之后,将老师的讲课内容清晰概括,让人抓住核心,或将老师讲课的精神意境适当拔高,扩大会员的心量,这叫扣题。

主持人话说多不如少,点到即止,不要对老师和课程进行虚无的夸大和缩小,依据事实就好。

末学的水平非常有限,请大家批评指正。

惭愧末学金学解

2011-6-26于广州

胡锦涛主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温总理2009年教师节:“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论坛》

2011-6-21至2011-6-23 中国南宁

尊敬的各位长辈,领导,老师,来宾,志愿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如画的绿城南宁,因为大家的到来,让持续高温闷热的南宁,在今天变得格外的凉爽和舒适!

末学金学解,非常荣幸的成为本次大会的主持,感谢大会筹委会给我一个为大家作服务的机会!本次大会由: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南宁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 支持: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

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

协办: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儿童教育指导中心、

南宁仁爱文化教育中心

本次论坛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落实德行教育。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全区教师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弘扬高尚师德,积极推动学校德育文化建设,培育德、智、体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

本次教育论坛宗旨:弘扬中华文化;落实德行教育;培育创新人才;推动民族复兴。 本次教育论坛主题:为学尚德、育人有道。

今天到会嘉宾有1000多人,他们都是各县市教育局领导,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和教师。他们都是怀着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深切的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关心着国家的教育大业,放下手中现有的工作,风尘仆仆的从各地赶来,在这里向您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次大会,得到了自治区教育厅各级领导的关怀,得到了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另外,还有一百多名志愿者,他们来自自治区全区各地,和全国各地。本次大会筹备,还得到了《弟子规》大连教学站的鼎力支持,他们派出了精兵强将,不远千里前来协助。为了本次的大会的筹备,他们朝起早,夜眠迟,对饮食,勿拣择,任劳任怨。在这里向各位领导,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各位志愿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第一节课开场白:

胡锦涛主席说: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自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复兴以来,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这一历史使命而奔忙付出。这其中有一位老人,不顾年事已高,不顾年老力衰,以80高龄之躯,奔走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他怀着深切的历史使命,呼吁全国人民都要学习《弟子规》。他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伦理道德沦丧,一切向钱看,也是有目共睹的。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生存发展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人的自私自利性。自私自利性是一切社会问题、一切腐败现象产生的总根源。

如果听任自私自利性继续泛滥,听任物欲横流,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呀!怎么办呢?环顾全球,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人民,特别是在全民中进行《弟子规》教育,才是出路。

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任老教授为我们授课。

《大家都学弟子规》主讲:任登第 教授

中央党校资深教授,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长期从事报刊和理论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大家都学弟子规》、《毛泽东经济思想》,撰著《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编《省长访谈录》、《三存书集》等。

第一节课结束语: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任老刚才提到的这些深刻的社会道德问题,让我们感到全民要学习弟子规的紧迫感。老一代教育工作者,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传统文化修身正己,深切关心祖国的未来。以他优秀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我们紧紧跟随。任老原籍是陕西人,普通话里带有浓郁的家乡口音,他怕大家听不懂,坚持要站着讲课,83岁的老人,我们不忍心,最后劝老人坐了下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德行让晚辈景仰和汗颜。

第二节课开场白:

今天到会的来宾,都是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和老师,都是辛勤付出的无私的园丁们。我们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兢兢业业,不知疲倦,我们可曾关心过我们的健康,可曾关注过我们的饮食,教师的健康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下面为我们授课的是彭措老师。彭措老师生于中医世家,艺术精湛。他关注国家的教育事业,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他经常应邀深入学校,为教师们作健康讲座。他是北京中医药进修学院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管理中心顾问,国誉金方国际医学研究院名誉校长,彭祖531生命健康驾校校长,中国十大健康管理专家,中国十大健康管理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建国60周年中国健康产业十大功勋人物。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彭老师为我们授课。

《教师健康饮食》主讲:彭措 老师 第二节课结束语: 彭老师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医生,他首先应该是一位老师,告诉人们不生病的方法。我们可能听过很多健康饮食方面的讲座,但是今天是一位专业的医生告诉我们如何注意饮食。彭老师说,今生就做这件事,为老师的健康服务一辈子。

关注地球,关注健康,关注子孙后代,请从素食开始,请从今天开始。

第三节课开场白:

下午为我们授课的是李毅多老师。李老师在接触传统文化之前,他是北京的一位大牌律师,他说,当律师的几十年时间里,没有结一个仇人,没有结一个敌人。我们都知道,律师是靠打官司拿律师费的,李老师宁可不要律师费,也要将双方劝和了。有的官司不得不打时,在官司还没有打完,主被告双方都成了他的朋友。

后来他接触了传统文化,他深切的认识到社会的问题所在,如是通过讲课,通过多媒体在电台电视台教学,让无数的家庭获得了幸福,让要离婚的夫妻放弃离婚,让逆子变成了孝子。

2006年,有一个机会,李老师带领一个教学小组进驻海南省海口监狱。海口监狱有服刑人员2800人,干警400人。李毅多老师带领的这个教学小组,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将海口监狱打造成一个成功的传统文化教学成功的典范。课程开始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短片《迟来的爱》。

《学习祖先智慧 承传中华美德》主讲:李毅多 老师

知名德育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曾经任职于国家行政学院,宁省“经典诵读”师资培训特聘指导教师、吴图南武术思想研究社社长。多次应邀到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介绍伦理道德教育经验等。曾受邀北京电视台讲解《我心和谐》栏目和太极拳,近期录制的《中华文化大讲堂》在106家广播电台播出,深受听众的广泛好评。

第三节课结束语:

李毅多老师仅仅通过一年的教学,让海口监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为什么他有如此善良高尚的行为?这得益于他从小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就是他一直在强调的孝,诸事不顺因不孝!孝能让浪子回头,孝能让夫妻和好,孝能让家庭幸福。所以我们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大力进行孝的教育。为什么要叫孝,反正行孝的家庭都好了。再次借用大家智慧的掌声,谢谢李老师一个下午的精彩授课!

第四节课开场白: 各位老师昨天从全区各地赶来,今天又听了一天的课,非常的辛苦。今天晚上特地安排了一场音乐课,让大家轻松轻松。这堂音乐课是由来自《弟子规》大连教学站的吴荣花和孙源霞两位乐教老师给大家带来的。

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礼乐之邦,古人为什么用礼乐来教化世人呢?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乐能将人的心门打开,然后圣贤的教诲就能装进去,教孩子孝道就容易了,孩子有了孝心,就不会轻易离婚,不会犯罪,不会跳楼,不会自杀。

这堂《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的乐教课,走进了大学,走进了工厂,走进了社区,也走进了劳教所,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让许多人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让许多家庭获得了幸福。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主讲:吴荣花 孙源霞 老师 第四节课结束语:

为什么听到孝亲的歌曲人就会流眼泪,为什么一听到尊师的歌曲就会对老师肃然起敬,为什么一到升国旗唱国歌时,就有一种力量在胸中升起?这也是教育,中国的礼乐教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如何让人找到内心的良善,最好的方法就是礼乐教化。

第五节课开场白:

杨老师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杨家是书香世家,自汉代的四知堂传承到现在,家学渊源深厚,家教严谨,杨老师从小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熟读四五五经,深明大义。在传统文化弘扬上从来是身体力行,以身垂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杨老师的道德品质深深感染我们。杨老师吃素30年,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主讲:杨淑芬 老师

祖国台湾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德育专家、书法教育家,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创办人。早年从事公务员工作,致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0余年,相继受邀海内外,讲解《弟子规》、书法教学、推广经典诵读及家庭教育。应辽宁电视台邀请讲解《弟子规》65集,总策划发行《中华德育故事》、60集《中华弟子规》、118集《中华德育故事》等系列动漫,其著作先后在央视及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

第五节课结束语:

杨老师从5岁开始学习书法,书法功底深厚。我们现在流通的书法版《弟子规》和《孝经》,就是杨老师的墨宝。杨老师创办的大方广网站,是大陆第一家传统文化公益网,里面的传统文化资料非常的丰富,利益了无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本次大会志愿者身上的唐装,就是大方广唐装,典雅大方,彰显人的儒雅气质。

杨老师说,德行是做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喊口号。一个上午,杨老师为我们娓娓道来,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在社会教育和传媒教育中,落实德行教育。一切教育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家庭教育重中之重。讲得很具体,案例很多,很全面。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落实德行教育的典范。

第六节课开场白:

李英庆老师是南宁市关心下一代研究所所长,他热爱教育,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热爱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力行者,实证者。

他的感恩教育感动了无数的老师和学生,曾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的学校演讲,他的感恩教育曾经走遍了云南省大大小小的城市和乡村学校。

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关心下,在他的亲自操持下,去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区德育论坛,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找到了方向。今年为了办好本次大会,他上下求索,不知疲倦,令人感动,终于感召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特别是《弟子规》大连教学站的老师们的大力协助。

《中华经典文化与人才培养模式》主讲:李英庆老师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儿童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南宁市关心下一代研究所所长。

第六节课结束语:

李所长用众多的事例,反映了当前下一代的严重问题,论据,证实了,能拯救这个世界的,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应该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第七节课开场白:

潘秀凤校长,一所普通全日制小学的校长。她热爱教育,关注孩子的未来。平凡的岗位,普通的工作,因为心怀大爱,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他是一位传统文化忠实的受益者,推广者,践行者,学习传统文化一年以来,已经现场听了50多天的传统文化课,记满了15本笔记本,看了几百小时光盘,自己先学,自己先改!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将传统文化教育在全校推广开来。下面我们听听,她是如何在学校成功推广弟子规的。

《三线并进 推动校园德育 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奠基》主讲:潘秀凤 校长 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小学校长,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特邀老师。1983年参加教育工作,曾获得辽宁省教学新秀奖、全国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大连市优秀教师、甘井子区优秀校长。该校被评为优秀示范化学校。

第七节课结束语:

温总理2009年教师节:所有的老师都一样,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胡锦涛主席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什么是爱,就是要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如何在校园推广传统文化?潘校长是从四个方面着手的:校长先学,然后老师学习,带动家长学习,然后在学校和家长的带动下,孩子自然学习了。学习弟子规是第一把手工程,这话真对。

第八节课开场白:

李显峰老师:毕业后走进大型国企工作,25岁时已经当上处级领导,被内定为唯一的接班人。曾任民营企业集团副总裁。2007年学习弟子规,08年开始,四年时间利用寒暑假开办8届冬令营和夏令营,让许多的逆子变为孝子,让到来的社会青年、大学生、高中生重新树立人生的志向。开发大型传统文化公益课《弟子规进校园》, 《孝经中的教育思想》,对学校德育教育倾注了绝大部分的心血。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晚上赶路,白天讲课。

《经史为径 力行作舟》主讲:李显峰 老师

南宁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文化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弟子规大连教学站负责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系列课程《管理心法》、《教子有方》、《孝福之道》主创研发专家之一。

1998年接受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培养,现任东北财经大学EECE项目导师、辽宁省国际商务人才基地导师,幸福人生青少年《弟子规》学堂创办人。

李老师教学的核心是以幸福为教育首要,长期在广州、上海、成都、南宁等地致力于学校和企业的弟子规德育系统、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构建。

第八节课结束语:

我们以前总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个应该改成书山有路经史为径,学海无涯力行作舟。经史引领我们,力行带来快乐。

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到底是什么?5000年的文明要不要继续传承下去,我们忍心看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在日后走进监狱?走向犯罪?走向跳楼?我们能保证我们的孩子在十几二十年之后,不重蹈他们的覆辙?只有学习传统文化,只有力行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控制这个局面。

第九节课开场白:

2008年5月份,我得到一盘光碟,就是倪敏达老师2007年在马来西亚的讲课,题目是《学生是可以教得好的》。我看完一遍,觉得讲得太好了,然后反复的看,看了不下10遍。然后用手提电脑刻录这个光盘,最后电脑的光驱刻坏了,风扇转坏了。看完那一刻我就坚信,孩子是能教得好的。这跟我以后走上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后来当我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和孩子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提醒我自己,他们是教得好的。4年过去了,让我们今天再来洗耳恭听倪老师的教诲。

《学好弟子规 做好中国人》主讲:倪敏达 老师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从教20年,任小学校长13年、中学校长3年,从2005年起,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伦理道德教育。多次受到辽宁省教育厅等部门邀请讲解伦理道德教育,并多次受邀到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讲学。

第九节课结束语:

学好弟子规 做好中国人。要做好中国人,先要学好弟子规。如何学好弟子规,先在家庭中力行,让弟子规的力量在我们的家庭中体现出来,让我们先做传统文化的受益者,然后再中气十足的推广给他人,推广给学校和孩子。为什么潘校长和全国那么多的学校在坚定的推广弟子规,他们都是先在家里力行了,家庭都幸福了,然后才在学校推广。

三天的大会授课时间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个不称职的主持人,非常感谢三天来大家对我的配合与宽容。

下面是闭幕式的时间,欢迎李英庆所长主持。

金学解于广西南宁

2011-6-23 东莞联合技工学校 何雁云 13688919843 兴宾区教育局:zhangzening1972@163.com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推荐第4篇:传统文化主持词2

学生干部培训——中国传统文化开 场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鞠躬) 感谢大家参加这次的培训,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鞠躬)

今天我们还请到了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首先让我们向他老人家三鞠躬。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今天能向这么多高尚的人学习,我深感荣幸,谢谢你们!(鞠躬)中医上说,每鼓掌一次,就是打开心包经一次。我们的手上有数百个穴位,鼓掌时可振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轮回,将体内的污秽之气从手指的尖端排出,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另外,鼓掌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肯定和赞赏!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鼓掌吧! 现在我要给您一些温馨提示:

1.学习期间请您一定保持安静。

2.学习期间请您把手机关闭或调为震动。

3.出入会场、进餐厅吃饭都要排队,“长者先,幼者后”。

4.就餐时请您一定“食无语”。

5.取餐时,请您依量而取,“勿拣择,勿过则”。

6.就餐完毕请您收拾整洁自己的座位和餐具。

7.每次课程开始前,我们要向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

8.每次课程开始前,我们要诵读《弟子规》。

9.每次就餐前,我们要一起恭诵感恩词。

下面让我们学一下鞠躬礼

《弟子规》教我们“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鞠躬礼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我们弯下腰向别人鞠躬,就是不断地折服自己的傲慢心,让自己变得谦卑,有礼,而一个谦卑有礼的人,将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男士行鞠躬礼: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或略窄于肩,身正气平,两手手指并拢贴于裤缝,以腰为轴,头向前躬身90度,然后缓缓抬起。(请男士起立练习体会)

(B)女士行鞠躬礼:两脚自然稍稍分开或成丁字型站立,身正气平,右手轻轻搭在左手上,放丹田处,以腰为轴,头向前躬身90度,然后缓缓抬起。(请女士起立练习体会)

(B)现在请全体起立,大家端身正意,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成。请坐。

校领导一直以为都很重视我们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次学生干部传统文化的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从培训想法的提出到培训的成型,校领导都一直在关心着。还特批一笔经费专门用于本次的培训,所以,在此,请同学们用掌声来表达我们队校领导的感恩好吗?!(主持人鼓掌,同学们一起鼓掌)

现在,让我们以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尊敬的任何键主任为本次讲座致开幕词。(鞠躬、双手递话筒)

任何键主任的讲话语重心长,是一位仁者对在座老师与学生的期盼和祝福,寓传统精华于莘莘学子最终服务社会的由衷所为!

下面有请学保科副科长韦加港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请学保科副科长刘媛媛,为我们介绍本次培训的日程安排。

现在由我来公布本次培训的分组情况。

现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内更是方兴未艾。那么传统文化在当代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弟子规》又具有怎样的神奇魅力?让我们认真聆听中央党校哲学部刘余莉教授解读《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刘教授。

(播放刘余莉《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A)刘余莉教授的讲解,增添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也教给了我们获得幸福人生的方法:

一、学习传统文化,力行传统文化。

二、享尽五伦,做有道德的人。

三、遵循天道,敬老爱幼。

四、改过求善,知耻近勇。„„

(中场休息10分钟)

国家一级导演翟俊杰,带着妈妈拍电影,以孝道感动无数人,对父母关心孝敬,对儿女以身作则,一瓶珍藏的乳汁,感动了无数观众。下来,让我们走进短片《大导演和老妈妈》,感受孝道和人间真情。

播放电视短片《大导演和老妈妈》

(B)焦波,我国著名的摄影师,他用30年时间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12000多张照片,600多小时的录影带,做了一件让每个为人子女者震撼的事情——他永远留住了自己的父母。当他把自己父母一生的音容相貌展现在中国美术馆时,感动了京城,轰动了全国,他将父母留住,让震撼凝固!下面请我们一起倾听这段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

播放短片《俺爹俺娘》

点评„„

结束第一板块的学习(商量如何互动)

(A)感谢大家一上午辛苦的学习! 下面我们全体起立,恭颂感恩词。请各位长辈和前排就座的领导先行退场,请各位老师依次出场。请第一组的老师先走,请第二组的老师„„

4、请大家在餐厅门口排队用餐。

第二堂课

2011年4月22日 下午

(ABCD)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鞠躬)

(A)现在请全体起立,大家端身正意,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起,再鞠躬,起,三鞠躬,礼成。请坐。

(B)下面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第三节,由老师带领大家起颂。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C)上午我们聆听了刘余莉教授《关于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精彩讲述,观

看了感人至深、大孝至极的《大导演和老妈妈》及《俺爹俺娘》,感动在我们内心依然回味,学习传统,力行实践应是我们培训后永恒的话题!

“趋吉避凶,是所有人的愿望!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报应?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祸患的先兆——傲慢。钱是有吉凶的,感召是怎么一回事?疾病是怎么来的?”今天下午我们一同聆听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资深制片人陈大惠先生的《趋吉避凶》。

(中场休息)

(开始前准备好过渡语,需要认真听讲)

(完后归纳总结准备退场)

(A)感谢大家一下午辛苦的学习! 下面我们全体起立,恭颂感恩词。请各位长辈、前排就座的领导先行退场,请各位老师依次出场。请第一组的老师先走,请第二组的老师„„

4、请大家在餐厅门口排队用餐。

第三堂课

2011年4月22日晚上

(ABCD)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鞠躬)

(A)现在请全体起立,大家端身正意,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起,再鞠躬,起,三鞠躬,礼成。请坐。

(B) 下面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第

四、五节,由带领大家起颂。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钱文忠先生,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他以《弟子规》原文内容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充分融入了对现实深层次的思考,精辟阐述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下面有请钱文忠教授给我们做《弟子规谨》篇的讲解,我们欢迎„„

播放视频钱文忠《弟子规 谨》

(C)在遥远的东北吉林市有个松花江中学,他们学习《弟子规》,力行《弟子规》,走出了一条特色德育之路,现已成为国内外学校竞相效仿的榜样。下面请我们走进这所美丽的校园,去感触它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播放视频《魅力校园——吉林松花江中学》

(D)(简单总结,然后休息)

结束第一板块的学习(商量如何互动)

(A)感谢大家晚上辛苦的学习! 下面我们全体起立,恭颂感恩词。请各位长辈和前排就座的领导先行退场,请各位老师依次出场。请第一组的老师先走,请第二组的老师„„

第四堂课

2011年4月23日 上午

(ABCD)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鞠躬)

(A)现在请全体起立,大家端身正意,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起,再鞠躬,起,三鞠躬,礼成,请坐!

(B)下面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最后两节,由带领大家起颂。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昨天一天的学习,我们感动、成长,我们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再次反思传统文化对塑造我们民族精气神的力道所在!曾几何,我们感慨我们信仰的迷茫,可谁能说我们民族的信仰不蕴含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呢?

(C)《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者,发于心而感于物,德音雅乐才是我们人类心性自然的流淌。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的靳雅佳老师,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来,用她的歌声唤醒社会大众的善心善行,是我们一生不能错过的音乐课!下来有请靳雅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

视频《今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

(D)(归纳总结„„)

有这样一个小姑娘,两岁时,爸爸因为受伤双目失明,妈妈离开了,她却要留在爸爸身边,给爸爸夹菜;四岁时,她带着爸爸,穿过人群和街道,坐车去学习按摩;六岁时,她给爸爸买菜做饭,俨然是一个家庭小主妇;每天,她都给爸爸洗脚、按摩„„她就是鑫秋,一个善良坚强的小姑娘,她像一盏小小明亮的灯,引领着爸爸走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下面我们来一起感动鑫秋的成长和坚强„„

视频《鑫秋》

(归纳总结)心存孝心,面对生活的艰难,鑫秋自信、坚强!在人生的旅途中,苦和累是可以克服的,当我们以真诚仁爱的奉献之心,勇敢地去面对各种挑战时,苦和累将成为我们人生成功的财富!

推荐第5篇:中华传统文化主持词

雪野镇中心中学首届“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演讲比赛主持词

开场白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雪野镇中心中学首届“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演讲比赛,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今天终于拉开了帷幕。

女:在这里我们希望每个参赛选手都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也预祝本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男: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 女:华厦源远流长的经典文明,是文化艺苑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中华文化犹如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

女:回味经典文化,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

男: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女: 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传承中华文化,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女:共筑精神家园,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合: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弘扬民族的气概,展示自我风采,共筑精神家园 。.男:本次比赛根据各参赛者的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起评分9分,满分10分,保留两位小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女: 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4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一演讲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2、语言表达:3分。要求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3、形象风度:2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4、综合印象:1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男:根据现场评分, 按积分从高到低依次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纳入班级考核。 女:雪野镇中心中学首届“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男:首先有请初二2班的尹子怡同学,她的演讲题目是《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2号选手做好准备。

女2:下面上场的来自初一7班的魏学敏同学,她的演讲题目是:《 》请3号选手做好准备。

男:3一号选手最后得分: 分, 翟玉洁 3.7 《传传统文化,筑中国精神》

女:4,二号选手最后得分:-- 朱容江 《 》1.3 男:5,三号选手最后得分:-- 柏文娜《 》4.3 女:6,四号选手最后得分:-- 毕泽娣《正心笃志 崇德弘毅》2.3 男:7,五号选手最后得分:--胥欣月《让国学经典沁润灵魂》3.5 女:8,六号选手最后得分:--魏璞 《 》

男:到这里所有参赛的班级都已经诵读完毕,评委老师正在紧张地打分,我们在等待成绩出来的这段时间里,有请XXX讲话。

女:XXX的讲话令我们振奋,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男:经过评委老师紧张的计算,最后的成绩已经出来了,七号选手最后得分---,八号选手最后得分 --- 下面我们有请XXX宣布比赛结果。 女;下面由校领导颁发奖状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 结束语

女: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 男: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 女: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男:同学们,雪野镇中心中学首届“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演讲比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刚才同学们感情激昂的演讲,表达了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由衷赞美,也证明了我们雪野镇中心中学生热爱学习,传承文明,共筑精神家园的坚定信念。

合:最后祝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祝我们雪野中心中学的明天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弘扬传统文化歌咏比赛主持词

肥乡职教中心弘扬传统文化歌咏大赛

主持词

甲: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乙:感谢老师给与我们知识。 甲:感谢朋友给予我们温暖。

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甲: 蓝天当纸,海水为墨,写不完心中的颂歌。 乙: 群峰放声,大江展喉,唱不尽永恒的赞歌。 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乙: 亲爱的同学们。

合: 肥乡职教中心弘扬传统文化之歌咏大赛现在开始!

甲: 接下来很荣幸的为大家介绍本次歌咏比赛到场的评委老师:崔振芳老师、祖琳老师、焦咏梅老师、安宁老师 宋会甫老师 赵献英老师 柳东彬老师。 欢迎他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评委的到来。

乙: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次歌咏比赛的评分规则。

演唱基础3分,包括歌曲内容符合主题,音色,音准,节奏和完整性等。 歌唱技巧3分,包括声音处理把握,声音洪亮,气势磅礴,有感染力,表现力。 歌唱队各声部的配合默契度等整体效果3分,包括服饰服装,舞台效果,精神风貌,仪容仪表,出场, 退场秩序,观众反应等。 特色编排1分满分10分。

甲:比赛将分为两部分举行,首先进行合唱比赛 ,然后举行独唱比赛。在比赛以前,首先请欣赏我校参加县艺术节的节目。 *请欣赏舞蹈《中华儿女》。表演者 校舞蹈队袁子明等。 *请欣赏歌伴舞《一千零一个愿望》。表演者程雨晴等。 1.长大的我,执拗地认为“愿望”是小孩子的东西,并可以拒绝“愿望”。直到某天,才发现,愿望一直停留在我心灵的某个地方,等我重拾。有请七三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歌曲《一千零一个愿望》,八二班做准备。 2.心存感恩,才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厚重;心存感恩,才会使我们道德的根基长存,吃水不忘挖井人,成功不忘摆渡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母亲!首先应该歌唱的,就是母亲!请听,八二班带来的歌曲《母亲》,八三班做准备。 3.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凝聚心头不变的情节;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回荡情怀不改的真切,告别昨天,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明天,我们将用奋斗塑造更加壮美的七彩画卷。下面请欣赏八三班带来《好日子》,七六班做准备。 4.风雨彩虹,铿锵玫瑰。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请欣赏七六班带来《铿锵玫瑰》,九一班做准备。 5.我们心中有一个神圣的字眼叫祖国,我们对祖国挚热的情感有如滔滔的江河。今天,儿女们献上真诚的心愿,为祖**亲唱一首祝福的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雄狮,引颈高吭。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亲爱的祖国繁荣富强。下面请欣赏九一班带来的合唱《歌唱祖国》,七二班做准备。

6.在追赶幻想的蹊径上,总有人和咱们一同哭,一同笑,互相安慰,互相鼓动,那些念兹在兹表如今脑海里的万千影象,将成为咱们生命中最光辉光耀的阳光。请欣赏七二班的合唱《和你一样》八一班做准备。

7.尽心竭力孝父母,孝亲亲责莫回言,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一曲《跪羊图》唱出了中华几千年的美德。请欣赏八一班带来的合唱《跪羊图》。七一班做准备。

8.大海的宽博来源于小溪,大山的伟岸起始于沙粒;一个国家的成败决定于每一个公民, 一个集体的荣辱关系着每一个人;命运让我们走到一起,注定我们将共同进退。 用我们今生的无悔,共同书写未来前途的美!请欣赏七一班带来的合唱《众人划桨开大船》,七五班做准备。

9.还记得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吗?那熟悉而又略显弯曲的脊梁里,充满了对儿女无私的爱,我们渐渐长大,而父亲却在老去,深藏在心底里的那份爱,我们要用歌声献给你,请欣赏七五班带来的合唱《父亲》,七四班做准备。

10.面对失败,站起来是一种勇气,面对挫折,站起来是一种精神,不论人生经历了什么,我们都要勇敢的站起来,乐观向上,努力面对.请欣赏七四班带来的合唱《站起来》,八四班做准备。

11.当兵才知道帽徽为什么这样红,当兵才知道肩章为什么这样重,当兵才知道祖国的山河在心中 ,请欣赏八四班带来的合唱《好男儿就要去当兵》,九二班做准备。

12.生活中,有坚强,有执着,有梦想,还有长长久久的岁月沉淀下来的浓浓情意;隔窗望,佳境在,祥瑞飞,心相爱。下面请欣赏九二班带来的合唱《相亲相爱》。 下面举行独唱比赛。 1.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伟大的,妈妈的爱感动着你,感动着我,妈妈的吻温暖着你,温暖着我。请欣赏《妈妈的吻》演唱者 七三班 崔如晓 常莹莹做准备。 2.敬爱的老师,你们辛苦了!是你们的默默耕耘,才有了累累硕果,是你们的呕心沥血,铸就了我们放飞的翅膀。 请欣赏歌曲《老师》演唱者 常莹莹 袁子明做准备。 3.我们心中的忧伤就像天上的乌云,忧伤没有了乌云自然就不见了。因为我们有了贪求的心、和自私的心。得不到满足就会有烦恼和忧伤。放下贪着就会幸福和快乐。请欣赏歌曲《生命的河》演唱者 袁子明 路子苑做准备。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下面请欣赏独唱: 《希望》 。 演唱者路子苑 李嘉欣做准备。 5.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恩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恩所有进入过我们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他们装饰了我们的人生。下面有请李嘉欣带来《感恩的心》 刘诚诚做准备。 6.你我都有的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我们去将梦想追逐,这追逐犹如冲向目标疾跑这逐犹如冲向彼岸狂奔,让我们全力奔跑拉近与梦想的距离。下面请欣赏独唱: 《奔跑》 。 演唱者刘诚诚 刘艺 李帅萌做准备。 7.我们心中常怀感恩,才能从黑暗中走出,找到属于自己的黎明,心中感恩,云散了;风,停了;太阳,升起来了;天,亮了 。

请欣赏刘艺 李帅萌演唱的歌曲《天亮了》 贺子航 做准备。

8.请欣赏歌曲《父亲》演唱者 贺子航 程雨晴做准备。

9.请欣赏《妈妈的吻》演唱者程雨晴 马旭冉做准备。

10.有一份伟大叫母亲,有一份依恋叫妈妈。母亲--亲爱的妈妈,您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请欣赏《妈妈》演唱者 马旭冉 蒋丽春做准备。

11.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下面请欣赏独唱: 《时间都去哪儿了》 。 演唱者蒋丽春 郑婉宁 准备。 12.在你追逐的路上是否有只太阳在你的心中在你遇到挫折时是否想起一首歌让你抱着梦向前飞在你奋斗的路上是否有一种勇敢的动力因为这首歌。你不再哭泣,你不在怯懦。你不在感到一片黑暗这就是--最美的太阳 下面请欣赏独唱: 《-最美的太阳》 。 演唱者郑婉宁。 记分员正在紧张的算比赛成绩,请欣赏竖笛齐奏《牧羊曲》表演者 学校竖笛课外活动小组。 颁奖典礼

甲: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乙: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甲:传统文化,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甲:传统文化,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乙:我们感谢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给予我们的帮助。 甲: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关爱。 乙:在此我们代表肥乡职教中心所有的同学对你们深深的说声 “谢谢”。

合:肥乡县职教中心弘扬传统文化之歌咏比赛到此结束!

推荐第7篇: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主持词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比赛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

渤海小学““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比赛

结束语

书是一扇神秘的门,他垂青于每一位敲门者。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一座掘不尽的矿。

书是一扇清新的窗,她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推启的心窗外,是一片看不够的景,一腔抒不倦的情。 读书吧!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读书吧!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读书吧!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

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 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 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渤海小学“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比赛到此结束。 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推荐第8篇:传统文化进社区流程及主持词(材料)

小学

传统文化进社区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社区居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我们 小学决定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

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和来宾有: 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天台山小学部分领导和老师、学生和家长。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来宾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活动的议程有共有七项内容: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

第一项:请 讲话。

第二项:请欣赏来 的同学带来的京剧选唱。 第三项:请 老师给我们做心理健康培训。 第四项:请欣赏来自 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书法展示。 第五项: 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下边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和体验申师傅的传统手编箩筐的制作工艺。

第六项:请 讲话。

第七项:请各位领导和学生合影留念。 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不仅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了解、学习了传统文化,同时把传统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希望这次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能够给各位家长、同学有所帮助。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 2018年10月

2

推荐第9篇: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大赛主持词 02

开场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欢迎来到“宛城区第一届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大赛”现场。我是主持人杨森, 女:我是主持人陈曦

男:中华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女: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审美意识和价值观的积淀。

男: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 女:也可以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 男:这里,可以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

女:也可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

男: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

女: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

男:那一首首闪烁着智慧的经典,让我们的灵魂得

到洗礼。

女:那一篇篇散发着馥郁的篇章,让我们的人格得 到历练。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品读千古美文,营造书香宛城,传承千古文明

女: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品味华夏经典,彰显自我风采!宛城区第一届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大赛, 合:现在开始。

男:首先,请宛城区教研室张坤老师为大赛致辞。 女:本次大赛共分为两轮,第一轮为学生诗文背诵展示赛,第二轮为教师诗文测试。

男:接下来,我们进行的是第一轮比赛:学生诗文背诵展示赛。

女:首先有请1至8号学生代表上场。 第一轮开始 第一轮结束

(串台词) 第二轮开始

第二轮教师答题结束

(串台词)

第二轮教师讲故事开始 教师讲故事结束 等候合出总分 段主任总结发言

结束语:

女: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男: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

血脉中流淌。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

人格的脊梁。

女: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男: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女:让阅读成为习惯,使书香飘溢校园

男: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女:宛城区第一届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大赛 合: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

艾山二中“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

男:尊敬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中华文化浩浩荡荡,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男: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徉

女: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女: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文明的精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使命。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承担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任,理应敞开学校大门,让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并在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得以发展。

男: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是顺应\"以德治国\"方略,复兴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师生人文素养的客观需要。所以,我校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某校,让某校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在此,我宣布某校“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现在开始。

女: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徐校长为我们介绍某校“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计划

男: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徐校长的“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计划,在全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把某校创建成为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再次感谢徐校长。 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男: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女:中华古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男:它犹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清晨的校园常常会听到同学们古诗文的朗诵声。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1910年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而所有的诗词歌赋,以前都是“吟诵”的。那什么是吟诵呢?它和朗诵有什么区别呢?屈原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用吟诵进行创作的人。屈原的《离骚》就是先在汨罗江畔吟成,而后誊录下来的。此后,中国诗人都学会了用吟诵来创作。吟诵是用声音表达诗文的方法之一,是吟诵者即兴地用简单的曲调哼唱出诗词文章,用以品味欣赏诗文内容及体验作者写作心境的一种读书方法和写作诗文时的思维载体。“朗诵”只读不唱,有抑扬顿挫,它表达诵者的感情。而“吟诵”有曲调要唱,但它的曲调是“按字行腔”得出的,即是按照诗文哼唱出来的,能够强烈的表达吟诵者的情感。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记忆古诗词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诵尤其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非常有效。吟诵还是培养创造力和个性的重要方法。而如今,这一瑰宝正在逐渐的消失,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了解吟诵,学习吟诵,让吟诵经久不衰! 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一起感受吟诵的魅力,下面请欣赏吟诵《爱莲说》,大家掌声欢迎! 女: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莲花香远益清,梅花早已暗香浮动(莲花坚贞高洁,木瓜传情达意)。下面请欣赏由老师们带来的吟诵《一剪梅》(《诗经木瓜》)。掌声欢迎!

男: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吟诵。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听过精彩的吟诵,同学要有眼福了,徐校长、孟老师和刘老师将给我们带来精彩的书法表演,掌声欢迎!

女:中国文化之所以辉煌,因为它包容中国书法。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曾有王羲之《兰亭序》,如同白玉无痕无瑕,也曾有颜真卿《多宝塔碑》,它被传之为万古佳话。笔酣墨饱,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龙飞凤舞,生动的思绪和感情在笔尖流淌,或飘逸,或洒脱,或刚劲,或圆润,挥毫落纸如云烟。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可谓是神来之笔。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学习书法是提高个人修养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继承祖先光荣传统的必经之路。 男: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女: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男: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校园风采。

女:愿某校早日创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男:某校“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到此结束!

第11篇:传统文化

除了古文经典,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文化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等,都是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短板”。

某中学举办成人礼,千余名学生在大操场为父母洗脚;某地举办千名少年儿童诵读《孝经》活动,声势浩大;某高中在毕业季,举行隆重的汉服毕业典礼。这些颇具轰动效应的做法,往往过于追求形式,其实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误读。

学校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增加古文比例?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课堂?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哪些误区?这些问题的确引人深思。

一问: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进校园?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曾态度鲜明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那么,中小学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张联荣说:“中小学语文、历史、德育、艺术等学科教学,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要有准确把握,这是传统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不能不看历史背景、不分良莠全盘吸收。”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核心工作的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胡适、鲁迅、郭沫若等,都是四五岁开始熟读古文经典,这是他们走向大家的起点。”已是耄耋之年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童庆炳说,“孩子15岁之前,应该大量阅读、背诵古文经典,增加积累,其次要从中学做人的道理,最终目的就是传承优秀文化的基因。”

除了古文经典,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文化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等,都是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短板”。“要适当加强乡土观念和地方乡土文化教育。”北京大学教授漆永祥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农村的孩子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不了解,对故乡感情越来越淡薄,到城市上学、工作后,过年过节都不愿意回家。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二问:传统文化教育等同增加古文?

2014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由该校文学院教师编写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大幅提高了古诗文比例,如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由6至8篇增加到22篇,这一做法在当时立刻引发社会热议。

争议的内容之一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不是就一定要加大古诗词、文言文的比例?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持赞同态度,他说:“中小学教材应保持一定的古文比例,文言本身和文言文所记载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以及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感与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

不过,王荣生也认为,学习文言文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中学校长助理黄厚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教材中古诗词及文言文的选文及比例,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不必大惊小怪。“我在10多年前就提出文字、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五„文‟统一,这一主张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现在很多老师讲文言文,就是串讲,就是翻译,就是讲古代汉语知识,很多高考文言文题目,基本就是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和翻译字词句,于是在很多课堂上,文化不见了,文学和文章也不见了。”黄厚江说。

“说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加古代经典诗文的篇目。事实上,如何把现有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讲透才是更重要的。”中国阅读学会副会长韩雪苹说。

三问: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课堂?

“如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已成社会共识,关键的问题是,以什么方式进,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左东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北京四中教师顾德希认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宜渐进不宜骤进,取得一定试点经验再逐步推广,同时应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对于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课程授课的设想,多数家长担心会加重学生负担。“中小学要完成20册的教学内容,时间不是随便挤一挤就能解决的,如果在学生已经少得可怜的自主时间上打主意,那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姓冯的学生家长说。

“除了教学时间,课程标准、教师队伍、评价方式,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黄厚江说。

统一的教材,还可能限制学校的个性化选择,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就明确表示,清华附小不推荐学生学习《弟子规》,“它太复杂了,主要讲的是古代一个家族、族谱里的家训和规则,今天讲规矩的时候,应该加入人的平等、自由、尊重等元素”。

尽管争论不断,但是一些地方的学校已经在进行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尝试。比如,苏州中学在部分班级开设了“论语读人”等经典阅读的微课程;成都市娇子小学开发了“蜀蚕吐绣”“川菜飘香”等校本课程,引导学生热爱家乡;重庆南岸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小,发掘当地的民俗资源,开发了以“鼓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全校学生都会打腰鼓。

“如果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能够结合有关内容开发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微课程,效果一定会更好。”黄厚江认为。

四问: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哪些误区?

2015年1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行千人祭祖大典。祭祖大典后,700余中小学生依次分批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

2014年6月,一名“女德国学班”的女童受虐事件更是揭开了北京顺义、昌平等近郊“黑私塾”的内幕。

对上述乱象,多位专家予以痛批。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李怡说:“我们今天重提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应该以重建现代人的精神信仰为核心,而不是简单恢复历史的形式和表象,儿童国学班、女德班,不仅摧残儿童,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则将当前种种误区和乱象归纳为“庸俗化、商业化、形式化、娱乐化”。他认为,这“四化”盛行不衰,一方面是某些人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无知误解,这主要体现在教育系统内;另一方面是某些人恶意曲解,借国学之名敛财,这主要体现在社会培训机构。

“我还有一个担心,”作为多年担任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组副组长的漆永祥说,“我听说有的学校专门推出了„传统文化与高三复习‟的安排,培训辅导机构也在动这方面的心思。现在一些老师预期,2015年高考可能会大幅增加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作文题目可能也与此有关,倘若真的如此,那真是高考的一场灾难。”

“切不可以行政化、运动化的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黄厚江说,“让传统文化内容进高考,关键是如何体现,倘若用渗透的方式适度体现,也许问题并不大。”(记者 汪瑞林)

《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3日第1版

第12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材面世 国学引领教育潮流

不久前,作为教育部“十二五”《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国内首套幼儿园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经完成,并计划在明年进行大范围试点推广,而国学教育已经形成了学前教育到中小学的标准化体系。而近日,从国家级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先期已研发完毕的全国25个省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也将集体亮相2015年全国书展。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退出标准化传统教材在国内尚属首次。 国学热潮延伸至学前

随着中高考加大了对国学的考察力度,也带动了幼儿园国学的热潮。在这个首套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材中,要求幼儿园小班学习48个传统汉字、中班60字、大班90字。幼儿园实验教材共分为两个序列,一为国学经典教程,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中华典句》等;二为幼儿字源识字教材,其中幼儿园小班共计学习48字,中班60字,大班90字。所选汉字为常用字,以象形、会意、指事为主,兼有部分形声字。教材还会配合甲骨文、金文、小篆写法等,介绍汉字的演变,图文并茂,易于识记。比如在小班第二册的课本中,讲解了“父”字的字体演变,不但有规范字,还有繁体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不同的写法。在字源释意中,称父是象形字。甲骨文的“父”就像一个人手里拿着柄石斧。持有石斧的人象征着拥有力量和勇敢的成年男子,后来指父亲,课本后还配有孟浩然的诗《田家元日》。 据悉,这套教材强调孩子们以诵读为主,不需要背记,通过甲骨文、小篆等图像性很强的字体,帮助孩子理解、识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由此慢慢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将国学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规模化进课堂

随着高考改革的出现,语文在在教育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中高考更是加大了对国学的考察力度。而在语文教材的改革上,国学所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并在谈话中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这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在教育改革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正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嵌入我们生活和教育当中。

据了解,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由总课题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基地——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各省教材的统筹、编校等工作。即将面世的25套省级版实验教材包括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基本覆盖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每省教材均为20册,其中小学12册,初中4册,高中4册。

教材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课程结构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不同年级应掌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如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诸子百家的典籍和思想;高中阶段则进行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原标题《孙子兵法》入选中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为了赋予传统文化的特色和解决更省市国学教育的差异化。据悉,课题组专家委员根据各地省情文化,为每个省单独研发了地区历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并系统地镶嵌于原有国学课程之中。例如北京版一年级教材《弟子规》中,附加有“北京的历史”模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自原始社会时期以来,北京的历史变迁、城市风貌等,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北京版三年级教材《声律启蒙》中,附加了“北京的胡同文化”模块,用简短的文字和精选的老照片,把老北京历史悠久又极具韵味的胡同文化呈现给孩子。

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套教材将于今年上半年进行论证和修订,预计下半年成规模试用。此外,省级传统文化课程还将同时开通“手机传统文化教育云”同步教学增值服务,通过“移动通讯教育云”深度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沿袭到今天已经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消逝,而现今的国学热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展示在国人和世界面前,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将引领当代和后世的潮流,成为中国文化记忆中的宝贵财富。

中庸样张

第13篇:传统文化

4《礼记》选读

教学目标:

1.对《礼记》有大体了解。

2.注意积累《礼记》中的名言名句。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二、经典诵读

【原文】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说:通“悦”)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译文】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快断嫌疑,区别同异,明辨是非的。遵循礼仪,不随意讨好他人,不说多余的话。遵循礼仪,不超过节度,不侵辱他人,与人相交不轻佻。自修其身,言行统一就是善行。行为有修养,言谈符合礼仪,这就是礼的本质。

【原文】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译文】礼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我前往施惠于人而受惠者不来报答,这是不符合礼的;人施惠于我而我不前往报答,也是不符合礼的。人类社会有礼仪就安全,无礼则危险,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具备了礼仪的人,自我谦卑而尊重他人,即使是一个背负担子的商贩,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而何况一个富贵的人呢?富贵而知道喜礼,就会不骄纵不过分;贫贱而知道喜好礼,志向就不会怯懦。

【原文】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凊:qìng,“凉”的意思),昏定而晨省(省:看望),在丑夷(丑夷:同辈)不争。

【译文】做儿子的礼节,就是要使父母冬天感到温暖,夏天感到清凉,傍晚要为父母铺上枕席,早晨要向父母请安,在同辈中不要与人争斗。

【原文】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古人祭祀先祖时装扮成尸跳舞,一般由有地位的人充当“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訾:zǐ,诋毁,说人坏话),不苟笑。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译文】做儿子的,生活起居不敢占据家中西南隅这个尊贵的中位,不敢在道路的中间行走,不敢在门中央站立。在举行食礼和飨礼中不敢做主人,祭祀时不敢充当“尸”。没听见父母的声音,但能猜想父母该召唤自己了,没见到父母的身影但能猜想父母要指使自己了。不登高处,不临深渊,不随便诋毁人,不随便嬉笑。父母在世,不可对朋友以死相许,不私存钱财。

三、故事链接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体现了祁奚的正直无私。

四、作业

搜集“嗟来之食”的例子,体会《礼记》的语言特色。

5《老子》选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老子》的思想内容,了解道家的主要思想。

2.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以此作为导入文字,创设情景。

二、老子其人其书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三、经典诵读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译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人为万物之灵。王为万人之首。人因与物均有私情,故应取法地之至公的自然之德,地应取法天无不覆的无为之道,天应取法大道虚无清静的真一体性。道本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四、学习故事链接,对老子的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老子的其他故事,加深对其主张的了解。

2、课下阅读老子的《道德经》。

6《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共0条评论...”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四、学习故事链接,对庄子更进一步的感知。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庄子的生平资料,加深了解。

2、课下阅读庄子的《逍遥游》。

7《孙子》选读

教学目标

1、阅读人物剪影孙武,对孙武有初步了解。

2、熟读背诵《孙子兵法·谋政篇》选段。

3、查阅资料,搜集孙武的故事,对孙武有更深入的了解。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孙武《孙子兵法》。教学准备:查阅孙武的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曹操集·孙子·序》中人物剪影《孙武》。

1、学生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

2、教师范读,使学生对孙武有整体印象。

二、学习《孙子兵法·谋政篇》选段

1、学生自读选段,借助注释初步弄清意思。

2、师生交流译文。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译文】 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的,胜;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胜;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胜; 将领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途径。

【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因此,可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3、熟练朗读,尝试背诵。

三、学习故事链接,对孙武更进一步的感知。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孙武的生平资料,加深了解。

2、课下阅读孙武的《孙子兵法》。

8《墨子》选读

教学目标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学生明白“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道理。

2.明确空间环境对人也很重要。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性格。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让同学们说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引入课文。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①变。五入必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②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重点字:①亦:也。

②慎:慎重,谨慎。 翻译:

墨子先生见到染丝时感叹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放入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将丝绦放入五种颜色(的染缸中),最后就是五种颜色了。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不仅仅是染丝有这种情况,国家也有如染丝一样。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我们不能盲目跟随别人,凡事都应该经过慎重考虑。不可人云亦云,亲近品德修养不高的人,这样只会玷污了自身的心性。

染丝的意思:将丝染色。喻受人熏陶感化。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如何理解“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墨子的意思不仅仅染丝如此,做人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和“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旧日的蒙痒中,则是告诫孩子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要孩子们保持素白的心里,学善,则日趋高明,学恶,则日趋下流。类似的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不要由纯洁而变成形形色色,从而希望孩子们要抱持一颗赤子之心。反法反刑 “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反法也。”议曰:《道德经》云: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贾谊云: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至难知也。又云: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少匕乖分也。“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次暴。反刑也。”解释这是讲法治的道理,每个人处处规矩,每人都有他的守则或范围,这本来很好,可是毛病也出在这里,正如《道德经》上说的:一个社会法令越多,犯法的人越多,法令规定越繁,空隙漏洞毛病愈大,历史上秦始皇的法令那么严密,还是有人起来革命。汉高祖一打进咸阳,把秦始皇的法令全部废了,约法三章,只有三项法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很简单的三条,老百姓就服了他,所以贾谊也说,法令越严密,犯法的人也越多起来,有的人要做坏事之前,先去找法令的漏洞做根据,做出来的坏事就变成合法的,法律不能制裁他。法规定了,有时反而容易作假,真正会犯法的人,都是懂法的,法令对这种人毫无办法,这就是乖分。而刑与法不同,刑是杀人,或拘留人,或处罚人,给人精神上、肉体上一种痛苦的处罚。这是以刑树威,进而遏阻那些不守法的人。但是执行的人,会滥用刑法来欺负别人,有时好人也会受到刑法惩罚的痛苦,这便是刑的反作用。至于反法反刑其实就是墨子的“非攻”思想,“非攻”反映了墨家学派反对发动不义之战的和平愿望,那反法反刑就是同时表现了墨子“非攻”和“兼爱”的思想咯。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环境能改变人的性格,你对自己环境满意吗?

学生自由讨论。适应环境:我们不能让社会去适应我们,而是我们去适应社会啊,如果你想要做出成绩,如果你想要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那么学会去适应,我想你应该听说过适者生存这句话吧,你不可能靠你的个性活一辈子的,李白够有个性的但是仕途却是很不如意啊,如果你想要像他一样,那么你可以继续保持你的个性,但是,如果你想要作出不一样的成绩,就要学会去适应整个的大环境,这是大势所趋啦,有的时候个性强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啦,希望同学们好好考虑哦!

保有自己的个性:这是考入北中学生给我的信,今天听到有同学说我是个内向的人,我无语。记得在四中的时候,了解我的人都说我是个没有烦恼,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不管是谁,只要看到我那天真无暇的笑就能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以前我在四中是个活跃分子,班上的活动我一般都会参加,特别是英语情景表演,我的表演次次都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和英语老师赞许的目光。记得去年我还被凭为了“最佳女主角”,奖品是英语老师从西安带来的剪纸。因为这个,我兴奋了好几天。现在可好,居然有人说我内向。仔细想想,这句话说的也没错,我在这边好象从来没有真正的放开过。下课的时候不喜欢找同学聊天,总是一个人呆在自己的位子上做自己的事情。我真的没有办法和他们打打闹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能是我比以前成熟了一些吧,可是每次回到四中,我又会变得和以前一样,活蹦乱跳,一刻也停不下来。所以我只能说,是这边的环境改变了我的性格,这里是一个令我感到陌生的地方。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想一想“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个观点和孔子的“益者三友”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

9《荀子》选读

教学目标

1、搜集荀子名言,对荀子的思想有初步了解。

2、熟读背诵《荀子·劝学》选段。教学准备:查阅荀子的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解读《劝学》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指导学生根据注释解决疑难。

【原文】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译文】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作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四、阅读“故事链接”,对荀子的思想有更进一步的感知。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荀子的故事,加深对他的了解。

2、课下阅读荀子的《劝学》全文。

第十课 龙说

一、教学目标: 识记原文及翻译 了解一些故事链接

二、教学重点:

《龙说》识记原文及翻译

三、教学过程: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龙吐气形成云,云本来比不上龙神灵。可是,龙乘着那些云,邀游于浩瀚无极的太空,逼近日月,遮蔽光芒,震动雷电,变化神奇,雨浇大地,水漫山谷,云也算得上灵异了啊!云,是龙使它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龙灵异的。但是,龙没有云,就没法显示它的神灵了,失去了它所依赖的东西,实在是不行啊!奇异啊!龙所依靠的东西正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易经》中说:“云跟着龙。”既然是龙,云自然会跟从它了。

四、赏析:

五、故事连接:

六、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师说》,仔细体会韩愈散文的风格特点。

第十一课 辩害

一、教学目标: 识记原文及翻译 了解一些故事链接

二、教学重点:

《辩害》识记原文及翻译

三、教学过程:

虎豹之为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顺大道而行者救天下者也;尽规矩而进者全礼仪者也。权济天下而君臣立,上下正,然后礼仪在焉。力不能济于用,苟君臣上下之不正,虽抱空器,奚所设施?是以佐盟津之师,焚山绝流者也,扣马而谏,计菽粟而钓网者也。於戏!

从此文我们可蠡测罗隐已对统治者近乎绝望,所谓的“礼义”与百姓苍生的生存“大道”背离,那就不“全”,此礼义,就是孔子所言的君君,臣臣,而时下,非扣马而谏能解决了,只有盟师津渡,来一次吊民伐罪了。这里还有《迷楼赋》一篇(《谗书》)指出杨广之败在于,大权旁落,细人用事,不迷于楼,却迷于人,导致隋朝灭亡。还有《吴宫遗事》,(《谗书》卷一)写吴王夫差居安不思危,亲小人伯噽,远贤臣伍子胥,终逃不了国破家亡的命运。还有《救夏商二帝》,将夏桀与商纣作为君主的引以为戒的教训。

四、赏析:

五、故事连接:

六、拓展活动:

第14篇:传统文化

听“幸福人生”公益讲座有感

3月15-16日我参加了由仁化妇联组织的“幸福人生”公益讲座,芦国生夫妇讲如何学习这传统文化,讲了许多道理和故事。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就是由于没有认真去学习《弟子规》真正去体会它里面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明白和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得道理。 《弟子规》更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 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给操劳一生的父母稳定而幸福的生活; 给自己的子女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做人的榜样。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 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我的人生目标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孝敬老人、尊敬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夫教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 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

但也有一些困惑,如:诸事不顺因不孝。太主观吧,地震等灾害多不顺,也因不孝吗?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男人不学好,女人一味的宽容、自我批评就能拯救家?孩子就会好?试问孩子就不会随她(他)爸吗?

总之,生活中多开展自我批评,换位思考,多一点理解、宽容,多干活,少

说话。烦恼就少一些,心情好,身体好。一切都好起来,人生就幸福多多。

第15篇:传统文化

总结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直到延续到今天,生活中可处处可见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踪迹,就比如:中国书法,诗歌。还有一些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中秋家人团聚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清明祭奠亲人。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当然传统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之分,而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应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得到发扬,另外我们可以把当下优秀的文化思想不断加注入传统文化中去,这会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孕育出更适合人类发展的新文明,使它重新焕发活力,这就是文化的增益现象。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合理融合,使传统文化切实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才能走进中国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使之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价值内核、理想信念、科学方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往往取决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就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更需要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服务学生、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作为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贯彻到整个学生工作中去,进一步落实到每一次实践活动中去,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相信在当代高校和大学生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传统文化会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扬。

第16篇:传统文化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今道德中发挥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与血脉,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那我们应该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今道德中发挥中挥用呢?

中华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德性文化”,例如我们最常听到的以仁为核心的孔子儒家学说,它把人的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社会的关心与奉献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道德底线急速下滑,“小悦悦”,“药家鑫”等事件连续发生,人性的扭曲让人与人之间隔了厚厚的一道墙,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传统文化再次回到我们的内心。作为祖国的未来,和高文化素质的代表,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诚待人,以和为贵,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与品质,当然,我们也要向别人讲述传统文化对我们,社会的必要性,鼓励他人弘扬传统文化。当我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时,潜意识中有了传统文化的观念时,也许像“药家鑫”这类的事件会逐渐减少吧!

第17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0-03-07 18:47:38|分类: 5传统文化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

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

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

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

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

和见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开火车朗读或背诵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

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

1-8课每课两课时,总复习两课时

第18篇:传统文化

传说公元前340年,有一个爱国人士叫屈原,当时他的国家就要灭亡了,他很气愤,也很伤心。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石头跳江了。老百姓因为担心江里的鱼把他的尸体给吃掉了,就用棕叶包着米,再用绳子捆起来,一个个投入到江中喂给鱼吃。从此,我国的老百姓把这种食品取名为粽子。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老百姓为了纪念爱国英雄屈原,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粉刷门窗墙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到处洋溢着迎新春的气氛。

扫尘,古称“扫年”。早在尧舜时代,先民们就有了扫年的习俗,它是由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

春节扫尘的习俗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传说。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的动态,专门派三尸神下界到人间。每到年底,三尸神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三尸神为了表功,对玉帝说:“人间百姓十分可恶,动不动就骂人,连你玉皇大帝也敢骂。”玉帝一听,勃然大怒,就让三尸神去详细察访,把那些过他的人的名字写在墙角上,再用蜘蛛网遮掩作记号,到年三十晚上,派天兵天将下界抓杀。

三尸神的阴谋被灶王爷发现了。为了拯救百姓,他密令人间,每户人家务必于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之前,把房屋内外墙壁上下打扫干净,不得留有任何蜘蛛网结,否则,他将不再进住这户人家。大家都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进行大扫除,掸扫蜘蛛丝,清除墙上的污迹灰尘,擦净门窗,就连宅院也收拾得焕然一新。

大年三十这天,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挨门挨户查看墙壁,一个名字也未找到,于是回到天庭禀玉皇大帝,玉帝以欺君罔上的罪名,把三尸神打入十八层地狱。

从这以后,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掸尘扫房。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习俗就一代代延续下来。

和个人有关系的传统文化太多太多了,给你讲几天也讲不完,就写这一点儿吧!!!

!!!

!!!

第19篇:传统文化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七、教学时间安排:每课均一课时。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第一课 《幼学琼林》

(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

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

(二)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学准备 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你知道这些人吗?

A:杨震:汉朝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或关西夫子。 B:贺循:晋代人,因学识渊博,被当事人尊称为最有学问的大儒。

8、分组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意思。

9、指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三、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谈古论今,动之以情。

五、总结(略)、师生(节选)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学准备 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把节选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领读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

二、温馨点击

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 学生自由读一遍。

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内容? 学生分组汇报。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能够遇到以为自己喜欢的老师,是人生中多么幸运的事啊。他已经握着你的手,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

你能把《师生》这一段背诵下来吗?

四、明理引行

请你再去搜集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在班里举行一个故事会。 我给大家讲讲司马迁的故事„„

唐朝的刘晏七岁就金榜题名,他真的很棒啊。 学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五、成长记录

背过了这段,画一颗背诵星。 做了一件爱心小事,画一颗爱心星。 明白了一句话的意思,画一颗知识星。

第三课《幼学琼林》

(三)

一、背景: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求源》, 明代程登吉(允升)所著。清代邹圣脉为之增补,易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 曾风行于世。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此书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

二、了解全册:

凡四卷, 三十三项内容,依次是: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一);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二);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三);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卷四)。它相当于一部百科知识词典,用生动形象的对偶句,宣讲各种典故、知识和成语等。抑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成语词典,里面的奇词妙语,比比皆是,不愧为“琼林”。

这本蒙书, 对宣传知识,普及成语,起过积极的作用。古人这样编写“成语词典”专供学童记诵,自有高明之处,其中奥妙,值得今人深味。

三、本课注释: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执:至交,好友。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孚:相应,符合。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梳成一个向上的小辫,这里指童年时代。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一) 第4课

古诗两首

《登 高》

1、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学生自读感悟

自读全诗

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译诗

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书愤》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五、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

第5课

古诗两首

《戏答元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

欧阳修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体味本诗和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方面,我打算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训练,因此本节课我考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使学生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从基础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

【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1、查一查下面的加点字。(见多媒体) 2、听一听录音。

3、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4、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 5、学生齐读。

三、比一比(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请各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歌的主要内容。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

4、以作者此时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并对朗读作评价

四、品一品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好批注,与同学作交流并作汇报。

五、赛一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实行分组背诵竞赛。

六、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全诗内容,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像欧阳修这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七、教师总结,学生再读全诗

八、理一理

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已在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叙事抒情 《行路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背诵李白的名句。 2.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感悟诗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在本诗的创作背景中理解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2.掌握本诗浪漫诗风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本诗引用的历史典故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他蔑视权贵,追求狂放的自由,受到权贵的压抑时,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在文人普遍相轻的传统陋习中,他却非常重视朋友间的情谊,写下了很多关于友情的动人诗篇,他和杜甫的友谊更是称为流传千古的文坛佳话。同学们正处在青春年少时期,人在一生中的很多亲密友谊都是在这个时期萌发嫩芽的,相信同学们对于友谊都有很多的情感体验,恐怕也会有一些经验教训,咱们不妨谈谈。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根据友谊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李白的四处漫游和贺知章、玉真公主等的推荐使他名动京师,唐玄宗终于知道了李白。天宝元年(742),玄宗召他入京,任供奉翰林。李白的喜悦之情是溢于言表,他在诗中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他开始了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当时玄宗是“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鸾殿,出于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白侍奉皇帝的时期,正是唐玄宗统治的后期,盛世中的危机已经潜伏,并日渐凸显。李白生性傲岸不羁,不愿阿谀如日中天的李林甫腐败集团,无法处理好朝廷复杂的人际关系,思想经常处在得志和失望的矛盾当中。不久遭到权贵的谗毁,于天

宝三年(744)年被玄宗“赐金放还”。《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到馋毁,被迫离开长安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行路难”是旧题乐府《杂曲歌辞》中的一种。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了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郁闷不平之感。 (三)整体感知

(1)古代诗词节奏明快,音韵优美,很适合朗读。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运用联想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课件展示白话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何去何从?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分章节赏析: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个层次,共分三个层次。下面分组赏析各个层次 ①第一节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什么方面体现出来?

明确:忧郁悲愤

运用“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性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

②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反应了诗人什么样的矛盾心情?

明确:回应了“行路难”的题目。用比喻和典故写仕途的艰难及前途的信心。尽管上节说道“不能食”、“心茫然”,但作者想有所作为,他还要“渡黄河”、“登太行”。无奈现实环境中“冰塞川”和“雪满山”。想有所作为却不能体现出诗人的矛盾心情。

③第三节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现出怎样的情感反复?

明确:乐观自信。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3)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发言,老师点拨,回答下列问题。 ①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明确: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明确: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③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④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

神。

⑤本是怎样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明确:巧用历史典故;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跳跃式的结构;感情基调激越高亢、乐观向上。

(4)拓展学习——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从唐朝开始有了古、近体诗的区别。简单地说,唐朝以前的诗歌是古体诗,唐朝以后的格律诗是近体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分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

三、四句叫颔联,

五、六句叫颈联,

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

四、

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四、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赏析李白的《月下小酌》,不少于1000字。第三环节:相关文章导读

“酒”常常是诗人抒发个人襟怀的载体,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饮酒的名篇佳作。李白嗜酒见天真,但面对要价昂贵的美酒,他有时发狂到想痛饮三百杯,有时却郁积到“停杯投箸不能食”,可见同样的美酒,却承载着诗人不同的感情。在本册书中,曹操举杯相邀召集天下贤士为他所用(《短歌行》);范仲淹却借酒替戍边的将士表达思乡之情(《渔家傲》);王翰的夜光杯中传达着边关将士的豪迈情怀(《凉州词》);李商隐的欢宴痛饮流露出个人身世的寥落之悲。(《无题》)。婉约词家品酒抒发委婉曲致的小巧之情,豪放词家醉眼大唱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让我们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去体味“酒”中溢出的感伤和豪迈之情。

第6课

词两首

《虞美人》 1.整体感知 《虞美人》

阅读这首词主要鉴赏它跌宕起伏的笔法。词的一开始便自问然后自叹,再写景再回忆再想象,最后把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愁”字上。这首词的另一个鉴赏重点是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文题解读

这首词通过不堪回首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抒发了李煜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无比深长的愁恨和悲痛心情。

3、走近作者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作品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

4、背景纵览 虞美人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现在河南开封)。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加上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死年41岁。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

5、课文详解 虞 美 人①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③,故国④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⑤,只是朱颜改⑥。问君⑦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选自《南唐二主词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后主,后来被宋朝俘虏,过了三年囚徒生活,不久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这首词是他被囚禁时所作,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作为阶下囚的哀愁。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 ②完结。 ③春风。

④指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

⑤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和玉一般的石阶,借指南唐故都的宫殿。应犹在,一作“依然在”。

⑥红颜改了,即颜容变得憔悴了。以上两句意谓宫殿犹在,但人事已非。 ⑦问你,实是作者自问。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对人生已经绝望,人多以为美好的“春花秋月”,他见了反而心烦,并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其感情之极端痛苦可见。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又东风”点明时间又过去一年,不断消逝的时光,引起他无限感慨,有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写他遥望南国而感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最后,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忧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诘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

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6、写作特色

《虞美人》:起伏跌宕的笔法

一开头就是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是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始又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这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这样的愁情是何等真实而深沉啊!

7、主旨探究

《虞美人》这是一首抒情词,词中既有作者为失去曾经拥有的帝王之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也有对故国河山的深切怀恋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情调感伤低沉,但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8、后世许多词话著作论李煜词,以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为最佳,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读着它,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这种写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定**》

一、导入新课

梦里追寻且仗剑,词里况味各千秋。别离喧嚣,我们且在文字里

寻一方净土。在杨柳岸边,晓风残月下,我们在柳永缠绵悱恻,为伊消得人憔悴中,伤感徘徊;在大江东去,故垒西边,我们一睹东坡先生旷达的视野,豪迈的

情怀,今天,我们依然随着东坡先生,步入山林小径之中,体味另一番的别样滋味。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谈到宋词,我们必然会想起苏轼——东坡先生,没人敢否认苏轼

的文学天才,他的文学成就几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他的很多文章,对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很快就能复述苏轼的生平。)然后,简单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在苏轼被贬于黄州后的第三年。

三、研读作品

(一)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留意以下三点: 一,读准字音,

二、理解大意,

三、体会感情。2.点一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自由的发表看法。 明确:应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读它。 3.听朗读,加深印象。 4.齐读课文。

(二)析课文

1.读完课文,以后,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明确:通过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现了词人旷达自然、从容淡定的人生境界。 2.诗与画的关系始终都是那么的密切,我们常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在这首词中,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一幅画面?(提示:可以从环境,人物的服饰、动作、心境等角度去体会)在这样的画面里,你看到了怎样的苏轼? 服饰:“竹杖芒鞋轻胜马”苏轼此行穿的是草鞋,拄的是拐杖,并没有骑马,也没有带仆人。这比官服来得轻便许多,其实,也隐含了“无官一身轻”之意。 动作:“莫听传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缓缓步行,而且还吟咏长啸,好一副安闲潇洒。“何妨”二字又可以看出苏轼的俏皮,乐观。 心境:“莫听穿林打叶声”雨点穿林本是客观存在之事,但是,苏轼却能用平静的口气劝导说“莫听”,将自己置身于环境之外的超然。

“谁怕?”自己已经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还会害怕失去什么呢?“一蓑烟雨

任平生”任凭一生中遭遇的风风雨雨。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蓑”指的是蓑衣,仅以一件蓑衣抵抗风雨,强调不借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之意。 “也无风雨也无晴”天晴之后,假如说开始有风雨之念,那么写到此时,在苏轼心中,已经无所谓风雨之别了,作者面对自然界中的变化,竟然达到了一种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境界。

“料峭春寒吹酒醒”引出对酒的理解。以及含蓄的愁,借酒消愁。

3.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词中,从头至尾都弥漫着烟雨的味道,那么大家是如何理解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呢? 明确: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自己却像平时一样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坦然而无畏,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正可谓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

“萧瑟处”指的是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表面说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化、喜怒哀乐。可谓是一语双关。 4.苏轼的这样人生经历和态度,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于现在在学习处于低迷情况的学生,从这首词和苏轼身上得到很多的启发。)

教师小结:苏轼,曾经在晚年,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被贬谪三处,每到一处,都给该处今天留下了难得的文化资源。而且,每贬一次,他不仅没有消沉,反而使他的诗词意境,人生境界有了跟高的提升。我们在一起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下作者的心境。

四、拓展延伸

儋州正是在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也是苏轼最后被贬之地,可以说,东坡跟海南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苏轼在海南的资料,通过各种形式展现苏轼对海南文化的影响。

(从学生收集的情况来看,他们对苏轼在海南产生的文化影响有着浓厚的爱好。他们从文学,政治,教育,饮食等方面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海南的苏轼文化,有的还以课件的形式来展示。) 最后,播放苏轼在海南的相关视频,作为这个环节的小结。

五、课堂小结

苏轼仅仅通过途中遇雨的小事,表现了词人在被贬时的旷达平和的人生态度,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内心坦荡,气度从容,他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在纷扰中寻得了一片宁静。面对人生的沉浮,自有“任尔狂澜卷地来,浮沉由我不由天”的气概。

六、作业

读苏轼,我们读得更多的是豪迈,是感动,课下,把您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以“我所知道的苏轼”为题,写一篇研究性报告。

教学反思

这首小词,从语意上来说,都是非常浅显易懂的,学生在理解文意基本上没有难度。因而把重点放在对情感价值的培养和后面的知识拓展拓展上。

当代的学生在心理上相对而言,比较脆弱,很轻易受伤。从这篇课文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中各种的挫折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感受苏轼的豁达,以及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更好的明白当面对挫折时的心境和方式。

除此之外,这篇课文在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上,尤其对于苏轼曾经生活过的海南的学生来说,尤其有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很直观的方式了解苏轼对于海南文化的影响,收集了很多苏轼在文学、教育、饮食等方面的资料,通过整理,用课件、朗诵、表演等方式将其展现在课堂上。作为补充,我预备了一段苏轼在海南生活的视频,让学生除了通过文字之外,用另一种方式更系统的了解苏轼对于海南文化的影响。

第20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美德(中国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铸就民族美德。

沧海桑田,中华民族走过悠悠五千年,而在这历史长河里,黄河岸边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便是我所欣赏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予中华儿女智慧源泉。近代以来,我们沦为被殖民统治的民族,凭借着先辈不屈的努力,坚持斗争,带领我们走向自由民主。时至今日,我们仍处于崛起的时刻,民族振兴仍是我们牢记的使命。但是,在你我的周遭,总有那些道德缺失的现象,比如随地乱扔垃圾、公共场合插队不守秩序等,这些都让不禁我们疑问:我们的道德为什么滑坡了?怎么才能铸就民族美德?有人说,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这些不守道德的人们。可是,我觉得真正的美德却是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是受文化感染而自发的行为。只要我们回一回头,将我们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拾起一二,便能还原我们 最原始的美德。

有人会问我,文化是什么呢?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笔财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人应当有推己及人的博爱胸怀。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给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孝道。“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仁人志士承担重任。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诚、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中华传统文化自身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朋友们总觉得我老追着校园里满地乱跑的垃圾,很傻。可我还是很坚定的告诉她们,如果连我们大学生都不去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后继无人,终有消失殆尽的一天。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自觉性,是时刻让我们保持着自律,让我们对美德有着自己的一份操守。如果可以做,我们为什么不去试着弯下腰、捡起来?对于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从中汲取优秀品德,以此来警醒、反思自身。 当我们的良知沉睡不醒,当我们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时,不妨请回过头去,看一看,听一听先辈们对我们的教诲。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个人小事开始行动。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借优秀传统文化之力,修正我们的道德素养,让我们的民族拥有更强健的体魄,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统文化主持词
《传统文化主持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