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班主任工作总结

五下语文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4 22:18:21 来源:班主任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下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个,会写20个字。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 6.第3课后的小练笔 解决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第二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丰富语言的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21个,会写30个。

2.体会古诗重诗人的情感,并能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短文。 3.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第6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等内容。“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累少年立志的名句。

2

第三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语言的艺术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章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11个,会写20个。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5.体会相声的语言的艺术特点。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友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的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3

第四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他们让我感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2个,会写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并运用到习作中。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4

第五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6个,会写22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些故事。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部要求学生同读原著,但可以查查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位学生阅读名著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5

第六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走进信息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认识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信息在我们生活的存在及其价值,了解古今的主要信息传递方式,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自主策划学习活动并开展活动。如何在整合中实现这些目标呢?就是要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的才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活力得到更多的释放张扬,当然教学就会更加精彩。

1.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2.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3.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5.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6 6.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认识5个生字。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7.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8.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解决措施:1放手自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放手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放手探究,提升探究的水平。

第七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作家笔下的人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22个,会写1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方法描写人物。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解决措施:

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次为基础来学习本组课文。2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本组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3对人物形象地感受不应该是几千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从实际出发,对人物进行分析。

第八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异域风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1个,会写17个。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巴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最后一单元,对学生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要加以巩固和复习。

1、草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于一体的记叙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文章中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热爱草原和蒙古同胞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草原的歌曲。

2、草原风光的图片。

3、制作课件。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0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古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二)学生想象。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11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课文第1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2、背诵课文第1段。教学设计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12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二)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2、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教学设计:

(一)讲读第2段。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13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二)作业

一类作业:家庭作业1页第

2、3题、课后第4题。背诵课文第1段。

二类作业:家庭作业1页第1题、本课生字组词。

三类作业:抄写本课词语2遍。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

3、

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

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

3、

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15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五)板书设计

1、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反思: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2、让学生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19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二、作业

一类作业:词语解释。 二类作业:多音字组词。

三类作业:抄写本课词语1遍。

3、白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21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 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 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 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1)近义词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别) 粗壮—(健壮) 软弱—(懦弱) 界线—(分界) 分辩—(辩解) 沉思—(深思) (2)反义词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 消失—(出现)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22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23 板书:直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24 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25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计:

(一)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

26 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二)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三)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板书: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四)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五)板书: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探究活动

27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20年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六)作业

一类作业:家庭作业

1、

2、3题。二类作业:课后习题

2、3。三类作业:组词。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4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

28 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

2、激发学生对建设者的赞美,对西藏和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大团结的渴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本课14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老师讲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29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激发学生对建设者的赞美,对西藏和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大团结的渴望。

教学设计:

一、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

30 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二、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三、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四、作业

一类作业:句型转换。 二类作业:家庭作业

1、2。三类作业: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五、板书设计

31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共同心愿

冻土区 风火山

勇气 毅力 智慧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走进西部”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设计和讨论和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并开展活动,从而增进对彼此的相互了解。这次活动是学生自己设计并付诸实践的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策划与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随后安排的“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同时也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交往的范围不广,缺乏手拉手的对象。本次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同远方的同龄人取得联系,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

32 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2、过程与方法: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书信开展交际活动,在信中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

2、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各地的风格迥然,你们想结交更多的异地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3、组织讨论:

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33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⑴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⑵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⑶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

三、确定方式,开展联系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⑴学生的策划可以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⑵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⑶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那么我们利用书信把这个活动告诉他们好吗?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教师提供联系地址。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

34 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设计好策划的内容,决定付诸行动 ,为行动的实施作好准备。)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利用书信开展交际活动,在信中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心连心,手拉手”建立相关的联系的。记得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情况:可以包括学习、生活、学校、班级等的情况。

详细地进行介绍一下自己班级所策划的活动方案。

提出自己对这次活动方案的实施建议。

并希望活动开展成功及建立永久联系。

„„

2、回忆书信的格式及封皮的填写: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3、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35

⑴书信的格式:

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⑵信封的格式:

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讲解习作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学生讨论。

⑵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6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交流充实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修改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四、誊写

1、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或整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2、工工整整的写在稿纸上。

3、邮递出去。

37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4、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探、诱练”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先预习,课堂上采用游戏、组间竞赛等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创设生生、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和趣味语文的小故事。 学生: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和趣味语文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第2课时:趣味语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8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39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趣味语文

1.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标点符号的用处,并在写作时要恰当使用标点。

二、趣味交流。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趣味故事,现在咱们大家来一起交流。

40 2.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推选出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畅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增强学生学语文的乐趣,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一 走进西部 刘禹锡《浪淘沙》 趣味语文:标点的妙用

5、《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理解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2、指导学生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41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2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作业

一类作业:自选《语文家庭作业》中两题做 二类作业:自选课后练习中两题做 三类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牧童

安然自乐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3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4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舟过安仁

两儿童————聪明、有智慧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45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46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六)作业

一类作业:自选《语文家庭作业》中两题做 二类作业:自选课后练习中两题做 三类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亡赖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4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读全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简单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让生自读自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圈划、想象、体会、交流,笑谈趣事之趣,品悟无奈和感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

48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⑵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⑴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⑵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1、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⑴ 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⑵ 汇报、交流:

①“学骆驼咀嚼” :

A、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49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B、“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C、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D、生交流:

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E、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读全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一、“想象驼铃用处”:

A、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B、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C、“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D、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50

推荐第2篇:五下语文教学计划

五下语文教学计划

教材介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特色:

1、人文内涵丰富

2、拓宽题材体裁

3、灵活设置专题

4、系统设计导练 ﹙一﹚教材概貌

1、按专题分成8组,每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2篇,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

2、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

3、生字:认200个,写150个

4、“词语盘点“列出的词语:读读写写176个,读读记记154个

5、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 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本册专题安排的特点

1、采取“双专题”形式,即从内容和语文读写点两方面去考虑专题。

2、更加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3、单元组成的方式更加多样。﹙二﹚单元结构

高年级单元结构编排回顾:

1、单元导语增加了新的内容。

2、将口语交际与习作单列,并提供多个话题供师生选择。

3、将“语文园地”改为“回顾·拓展”,并增加了新的栏目。

4、有一次综合性学习采取全新的编排方式。教学建议: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册语文学习目标 (一) 对教学目标的再反思

1.对于教学目标所形成的共识

(1)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 (3)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二) 本册教材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表现

识字写字:

1、继续识字200个,会写15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操作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4、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 。 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的。

八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习作教学: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习作题:

1、给远方同学的信

2、看图作文/童年趣事

3、发言稿

4、一件感动的事

5、缩写

6、简单的研究报告

7、写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

8、自由作文 口语交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

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

1、话题足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愿望

2、一次口语交际有几个话题可供选择

3、讲述、对话、表演等形式多样

4、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

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二 把握教材内涵,着眼学生的学力发展

(一) 改进阅读教学,着力有效学习。

1、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1)落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白杨》、《童年的发现》、《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桥》、《景阳冈》、《草船借箭》、《金钱的魔力》等有具体情节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是像《草原》、《祖父的园子》、《再见了,亲人》一类课文也要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 ﹙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序列。

《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童年的发现》: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关注细节,设计好关键性问题

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不宜太琐碎 。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既能启发学生思考, 又提供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

(1)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教材中对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特点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从词语的训练来说,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从句子的训练来说,有涉及句子表达的形象生动的,如,《草原》课后练习二;有感受句子表达情感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也有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如,《白杨》课后第三题。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如,《将相和》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有抓段落表达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表达方式相同,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落实到课后练习,要求是“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从篇的训练来说,本册教材对篇的训练要求明显加强,有体会选材和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的,如,《武松打虎》一课安排的思考题是:“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有揣摩文章是怎样条理清楚地表达的,如,《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有揣摩语言表达艺术的,如《晏子使楚》,引导学生体会晏子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 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童年•骆驼队》 体会用词的准确: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把“横”换成另外的词,你感觉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是确数吗?)──《牧童》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 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桥》 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威尼斯的小艇》 寄情于物的方法: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祖父的花园》

课文中这样鲜活的语言是很多的,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体会。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对一组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如果把一组课文的教学看作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交流平台就起着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的作用。如,在“他们让我感动”这一组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学习,了解了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本组的交流平台中得到了总结和提升。与此同时,还把以前学到的其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这里进行归纳、小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熏陶感染主要凭借的就是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本册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体验文本与个性化感悟的关系。

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既是对话,就是双方互动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又不能走极端,还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2)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 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老师们会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甚至只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或直奔文章的主题,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说教,使原本应该充满情趣的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要警惕仅关注人文精神的开掘,而忽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能力培养的苗头出现,防止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分离或偏向一端。要在正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下功夫,否则两败俱伤,导致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文体的丰富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如课文中的“曰”是“说”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并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这两类文体课文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 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人物服饰的大段描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不必去深究,大概知道王熙凤穿的是什么就可以了,重点要把握的是,在这个片段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

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教材在提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前,都有几句激趣的话,大多是由课文的学习引导到交流的话题,如,第二组的口语交际:“本组课文讲述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真实、有趣,一定勾起了你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说不定你从祖父的园子联想到自己玩耍过的一个地方;从‘我’看见骆驼吃草的样子联想到童年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从课文《童年的发现》联想到一次自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教师要联系上述提示,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采用其他适合本班学生的方式来激趣。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情境来实现。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教材中多次出现“商量一下”“和同学分享”“小组交流”“评一评”“讨论”等提示,第五组“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提出:“先商量选哪篇课文演课本剧,然后具体商量怎么演„„商量好后,就可以分角色进行排演。最后,在班上表演,互相观摩。”这些提示,强调了在交流中的双向互动,也提供了一些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的方法。老师可以参考这些提示,设计、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表达能有中心,有条理。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目标,要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加以落实。在口语交际中,发现学生用词不当,出现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加以强调,以期引起注意。此外,还要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目标,要认真落实。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带有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学生相机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针对班上带有共性的问题编纂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习作素材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受,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可是由于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表达的内容常常是一般化的,缺少个性的。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

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本册教材安排了3次小练笔,一次在《白杨》课后,仿照课文句式夸夸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一次在《再见了,亲人》课后,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一次在《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教材的安排是有限的,关键的是老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在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写段、写篇,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在典型处仿写、在可变处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进行由简到繁或者由繁到简的语言转换练习。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而比较忽视作文对于学生自己的作用。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之,生活的广阔,为读写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在前几册教材介绍中已经有所涉及,不再赘述。就阶段特点来说,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就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就阅读材料的教学而言,《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与《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三篇文章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和领悟古代传递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体会到信息传输的速度、效果都已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可开展一些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加深对所了解的知识的体验。比如,绘制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表,形象地展现从古代的驿差长途跋涉到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再到现代的电报、电话再到当代的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再比如,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网上呼救》这个故事,我们除了看到桑恩的热心和机智外,还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网络的作用,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在给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把握自己》是一篇演讲稿。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习《把握自己》这篇演讲稿的行文格式、了解演讲稿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而应该以此为话题,讨论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再从网络问题引出一系列如何对待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希望学生举一反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正确使用媒体。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比如:

1、阅读两篇阅读材料,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师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确定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3、分头搜集资料,在组内交流汇总搜集到的资料。

4、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明白搜集到的信息是要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的;搜集到的信息还要进行筛选。

5、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形成初步观点。

6、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推荐第3篇:五下语文总结

2014年上学期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上洞完小周巧玲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8人,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现状,我将孩子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应该说具有冲击重点中学的实力,第二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青春期思想波动等,造成成绩不拔尖,但他们也有冲击重点的希望,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学生,发展好了,是重点,稍有松懈就将与重点擦肩而过,第三类学生,是老师最心疼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直努力学习,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他们善良懂事,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学生,老师都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耐心的辅导,生怕伤到他们敏感的自尊。第四类学生是我平时关注最多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也因此常常违反纪律,表现在旷课,上课搞小动作,甚至课堂上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也普遍不好。面对这些孩子我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做好转差工作

(四)拓展知识视野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优工作则显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4年7月

推荐第4篇:五下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备课人:韩岳楼

第一单元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 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

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

一、第八自然段。

1、请

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

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在阳春三月学习这篇课文非常合适。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认为文本的解读要深刻,可备课时,我发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浅显易懂,因此确定以“读”为主要教学手段来解决这篇课文的教学。尽情地读,想象情景来读,对比着读,我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场景中,感受欢快,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感受春光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感受主人公的自豪。 在上课时,我以饱满的状态先朗诵了两遍,鼓励学生尽情地朗诵,尽兴地展示。“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们读得非常投入。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相当透彻。特别是我提出:“„我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绿袍?‟可不可以换成„我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绿衣?”时,学生的回答令我惊喜。 “不能换,因为„绿袍‟比„绿衣‟的面积大,说明同学植了很多树。” “同学们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所以要用„绿袍‟。” “如果换成„绿衣‟,就不压韵了,这首诗压ɑo韵。” 可见,读真的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教学手段。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

1、2两自然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件资料、及朗读课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2、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多处就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教学反思:文章题目“暖流”一词贯穿全文,“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想,整堂课的教学应该从课题这个“点”切入。以下我从精读赏析课文,来谈体会:

1.组织学生抓关键词“满面春风,和蔼,拍着,兴致勃勃,抑扬顿挫,高兴,满意”等词语,朗读体会江主席的平易近人又沉稳持重的领导风范。

2.江主席与同学们的亲切对话部分,则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理解对话的内容,同时看图想象对话时的人物神态动作,从而真切地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以及从背诵古诗文,学生可以了解江主席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最后结合两部分的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再一次深入体会:此时此刻,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心中的感受———激动,兴奋,喜悦,佩服……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绪,融合在一起,就象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家的心!这里需要老师做轻微点拨,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就给予课题“暖流”更深层的理解。

3.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

1、

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闹嚷嚷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

1、

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jiǎjiá)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

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

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教学反思:在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待学生说出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之后,就追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板书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早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

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 2、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设计 4.早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之前,我做了很多工作,像讲故事一样去介绍《少年闰土》、《祝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讲解鲁迅这个人,让学生留下鲁迅铮铮铁骨的形象很重要。我也搜集了很多有关于鲁迅和三味书屋的资料供上课时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助于他们了解鲁迅、领悟腊梅精神。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还是很活跃的,在充分感知腊梅特点的基础上,感知鲁迅的“早”。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我本想解释一下“冰清玉洁”的,可学生说已经学过,叶欣就是个冰清玉洁的白衣天使。是啊,出现在那个单元的词语练习中!于是又有学生插话:鲁迅不也是个冰清玉洁的人吗?鲁迅和蜡梅一样冰清玉洁。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生成的不一定全都精彩,但生成的一定全都是真实存在的!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 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准备

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绝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古木/阴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开。 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一枝/红杏//出墙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

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

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

三、四句)

4、理解

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一、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

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

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四、板书:

诗 情

宿新市徐公店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

(动)

推荐第5篇:五下语文资料

五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张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3、要注意信封的写法: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4、《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凉州词》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二单元:

1、《牧童》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2、《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全诗意思: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怪不得 (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3、《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全诗意思: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4、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5、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6、《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小说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小说作者林海音,台湾著名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3月,在日本大阪出生,不久后随父母回国,在北京度过难忘的童年。20世纪80年代,《城南旧事》被拍成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

7、《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8、《童年的发现》:“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

1、指某些真实的情况。

2、作者的幽默自嘲。

9、“黑旋风”“浪里白条”都是《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黑旋风”是李逵。“浪里白条”是张顺,水性好。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1、高尔基成年后,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写进作品中,这就是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这部小说用流畅、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他的苦难、悲惨、有时也能得到一些温暖的童年生活。

第三单元:

1、《杨氏之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2、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晏子使楚》: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妙在晏子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

2、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妙在晏子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楚王的逻辑论述,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

3、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妙在晏子的话不但生动形象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3)有一种文学形式——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4)《打电话》:

1、《打电话》是马季、郭启儒和说的相声

2、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5)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第四单元:

(1)《再见了,亲人》: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 2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 3)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第五单元:

(1) 《将相和》:

1、《将相和》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2) 《草船借箭》:

1、《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3) 《景阳冈》:

《景阳冈》这篇课文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还有一种说法,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相关人物:及时雨宋江

豹子头林冲 智多星吴用

黑旋风李逵

浪里白条张顺

(4)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

(5)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6)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1)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在教室里学习,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上网浏览,与亲戚、朋友通信,都是在获取信息。

2、《烽火戏诸侯》发生在西周后期,因为周幽王宠信褒姒。

3、公元前490年,希腊人菲迪皮茨跑了40多千米,到达雅典,传送“我们胜利了”的消息。

4、哥伦布给西班牙女皇写了一封信,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00多年。这封信的传递时间之长,也算是一个世界之最了。

5、①烽火传信

②人传信 ③漂流瓶传信 ④驿差传信 ⑤快马传信 ⑥飞鸽传信

6、古代:驿差→近代:交通工具、邮政系统→现代:电报(莫)电话(贝) →当代:广播、电视、计算机

7、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贝尔发明了电话。

8、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

9、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连成一家。

10、《赠范晔》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多媒体电脑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机互动。1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13、演讲稿:列举事实、讲道理、发出呼吁。

14、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1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选择其他话题,定一个简单的计划,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探究。

2、通过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取资料。

3、《奇怪的东南风》侧重介绍问题的研究过程。体裁是研究报告。记录信息→分析信息→提出问题→调查、收集资料→得出结论

4、《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侧重介绍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资料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5、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李姓,是李姓在唐朝成为第一大姓的主要原因。

6、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7、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8、经常浏览报纸、杂志、书籍,关注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尝试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剪报本、资料卡,并经常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今后查找。第七组:

(1)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

2、本文主要运用了心理和动作的描写手法。(2)临死前的严监生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2、①监生: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②再不回头:(病情)再不见轻。③郎中:(方言)中医医生。④已后:以后,已,通“以”。 ⑤一声不倒一声:一声连着一声。

3、本文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手法。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心情的变化。 (3)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王熙凤就是其中的一个。下面这个片段选自第三回,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时的情景。

2、①媳妇:这里指女仆。②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的)威严隐含在温和的笑容里而不显露,红红的嘴唇还没张开,就好像听到了(她的)笑声。③他:“五四”以前“他”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④泼皮破落户儿:这里指王熙凤性格放纵,不拘小节。

3、本文主要运用了外貌、语言、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手法。

(3) 《刷子李》

1、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2、本文主要通过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侧面描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五体投地→轰然倒去→发怔发傻

(4) 《金钱的魔力》

1、本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本文主要运用了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手法。(5)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6) 《入木三分》

1、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能写楷、草、行、隶等书体,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第八单元:

(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 《威尼斯的小艇》

1、本文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3) 《与象共舞》

1、泰国被称为“万象之国”。

(4)你若要喜爱的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俄国)普希金

(5)国外一家钟表公司的广告是:

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言外之意:这家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

(6)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费里蒂克•布朗写过一篇文字最短的科幻小说。

人物形象的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

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

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 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

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推荐第6篇:五下语文复习

1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2、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作品收入《鲁迅全集》,还被译成英、日、俄、法等五十多种文字。

3、《堂吉诃德》士小说入了迷,模仿古代骑士三次出征,但由于他沉迷于幻想,脱离实际,结果四处碰壁的故事。

4。

5为什么”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语句、段落乃至全文。

6

7己的理解和感受简要地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看眉批就会想到自己当时的想法;旁批是把自己的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旁批能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文章。

8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9

10、建社会读书人严监生对功名的追求及他的生活状况。严监生吝啬成性,断气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成为文学描写的典型例子,表现了作家高超的写作本领。

11、理。请写一句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的谚语: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写一句说明好汉需要志气的谚语: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写一句说明在好汉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谚语: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

12”

13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他的志向是:“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后人曾用他为前贤题写的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颂他。

14

15、南丁格尔认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16、。

推荐第7篇:五下语文 将相和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 jīng”;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

1 应(yìng )、为(wé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 (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 [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①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①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②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 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以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的个性品质,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课件出示: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b.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①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3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②从 “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讨论、交流、点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2.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 [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而通过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的课文内容,再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这个难点不攻自破。]

四、鼓励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表演。 友情提示: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2.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可以适当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做一些表演。

3.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

4.朗读表演的练习中,同组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激发阅读兴趣,鼓励读书 本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希望今后同学们去读一读原著,也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推荐第8篇:苏教版五下语文期末试卷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对照拼音,把相应的汉字端端正正地写在括号里。(每题0.5分)

jì mî

páo xiào bào zào yùn zhì

kǎn kě pài qiǎn

(

) (

) (

)

(

)

(

) ( ) kù xíng fú lǎo xíe yîu fēi lái hâng huî jìng yǐng chãn bì ( ) ( ) (

)(

` Mài sui fâng huáng gē bo ān wâi pài qiǎn xiào lǜ

( ) ( ) ( ) ( ) ( ) ( )

二、给下列词语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表示出来。(每题0.5分)系(xì jì )绳子 挫(cuò zuò)折 感召(zhào zhāo) 仍(réng rēng)然

魁梧(wú wǔ) 鸟瞰(kàn gǎn) 掺(chān cān)和

牲畜 (chù xù)

三、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打“√”)。

/chù(

) /jiàng(

) /shèng(

朝夕相处

倔强

战车千乘

\chǔ(

) \qiáng( )

\chéng(

/qiào(

) /luò(

) /hé(

翘首遥望

莲花落

互相应和

\qiáo(

) \lào(

) \hè(

四、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喷( ) 挟( ) 拟( ) 喻( ) 锋( ) 愤( ) 峡( ) 似( ) 愉( ) 峰( ) 侨( ) 瓣( ) 躁( ) 饶( ) 脾( ) 桥( ) 辫( ) 燥( ) 挠( ) 碑( )

四、我来填填(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成千( )百:_________________ ( )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 化险为( ):_________________ ( )天大厦:_________________ 星( )棋布:_________________ 饥寒( )迫:________

五、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诗句、名言。(8分) 1.《大江保卫战》一文中讲到了1998年夏天,洪水肆虐,决堤的大江像“一条暴怒的巨龙”这一情景,这情景可让我们联想到______ _____、_____ _____成语。解放军官兵和人民群众共同打击洪水的情景,可用这些成语来描述(至少写2个):_________、______、_____。2.《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3.春天真美,我的脑海中想到了许多描写春景的古诗句,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我印象最深。

六、课文大回放。(13分)

1.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 ,飞向 ,飞向 ,飞向 ……请仿照这样的句式接下去写一句:飞向__________ _,飞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出来了,安详地 着它的清辉。月光 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 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_________-光斑在跳动。江两岸,_________、和 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 地 , 。月光为它们 了一层 „„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 ,也 。天上的鸟 ,可是整个林子里的 。看,这几 只 ,那几只 。它们的羽毛 ,多么像 !

树木内外, , ,叽叽啾啾,似 ,如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 。

3.半学期在语文课本的引领下,我们游览了 的秦兵马俑;欣赏了灰椋鸟归林时的_____________,同时又认识了具有_____________品质的海伦·凯勒,又结识了发愤写《史记》的______________……

4.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________ ,他爱那____________ ,他爱____________那 ,他爱那_______________ ……

3.一学期来,我最深或最感兴趣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至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我还记忆犹新。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

1.例: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上面两句多有特色啊!请你仔细读读,体会它的表达方式,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填在( )内。

我改变了实验条件,(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3.根据本学期中的任意一篇课文内容,如《海伦·凯勒》用上“不是……而是”“如果……就……”写一两句意思连贯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最欣赏的一处风景,设计一句得体的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敏不珍惜时间,这时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来劝他。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读下面的一篇短文,并完成文后的习题。(共10分)

(一)月光启蒙(共10分)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高深莫测: (2)幽默风趣:

2、片段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可能是

3、用“ ”画出片段中描写母亲的比喻句。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

从一个微笑开始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不妨对镜沉思,从现在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凝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事实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开认识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地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以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与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全,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每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它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件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1、第⑤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2分)

“世事的云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第⑤-⑨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3、(1)第③段中的“开始”和“起点”,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请分别找出来。(4分)

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下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2分)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

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E.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九、作文(30分)

以“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记叙文,可以是诗歌,可以是演讲稿……突出重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450字以上。

推荐第9篇:人教版五下语文期末试卷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基础角

一、看拼音,写词语,并完成相关练习。(9分)

dào zéijì diànxiū sèqīng xīyí bì qiān lǐ()()()()()

1、写出像带点字一样表示绿的四字词语2个:、

2、写出加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二、根据要求填空。(8分)

1、在“明、晾、旷、时”这 汉字中,你猜它们的字义可能都与有关。 你想用查字法,查“明”字应先查,再查。字典里“明” 字的解释是:①懂得、了解。②明白,清楚。“黑白分明”的“明”应选解 释,“深明大义”的“明”应选解释。

2、填用“烈”组成的词语。

(1)中午,突然一声()的巨响,后来听说是一家饭店的煤气罐爆炸了。

(2)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了一场中美女排()的比赛。

(3)我受了凉,肚子突然()地疼痛起来。

(4)20年前唐山发生的那次()地震,人们还记忆犹新。

3、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成语填空(7分)

含()()苦一()千里足()多谋顾()大局( )躬尽()情()似海能说会()负()请罪 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的蔺相如,

的诸葛亮,的晏子,的廉颇,同时也饱览了的草 原,了解了的中朝友谊。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8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为陈述句):_

2.《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修改病句)_

3.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_

4、单元考试的失利,评选“班级之星”未能通过„„一连串的打击让小刚一蹶 不振。现在请你以好朋友的身份对他进行开导,并用上一句格言或名言警句。_

积累园

1、五年的学习中,老师常常用“”名言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我想用“”的诗句来赞美老师。

2、—— 一言不发。

3.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荀子》

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歌德)

5.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6.“最喜小儿亡赖,”选自《清平乐·村居》, “亡赖”的亡读音是:。

7.早春,当看到探出墙头的花,我会想到叶绍翁的诗句:,。《游园不值》盛夏,当看到满池的荷花,我不禁吟诵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写研究报告,可以从问题的提出、、和结论等方面来写。阅读阁

(一)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祖父整天都在后园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 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③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④我说:“谷子。”

⑤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⑥我说:“是的。”

⑦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⑧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⑨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

⑩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

花 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

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从谁 家 来的,又飞到谁 家 去?太阳也不知道。

1.阅读上面语段,联系全文,用简练的词语概括。(2分)

()的园子()的园子

()的童年()的童年

2.第①自然中介绍了“我”在园子里做了、__、__三件事。(每件事用2个字表达)(3分)

3.作者描写铲地这件事最突出的方法是(用序号表示)( )。(1分)①心理描写②语言描写③动作描写④神态描写

4.文中两处写到祖父的“笑”,你从这笑中体会到什么?(2分)

5.仿写句子。(1分)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

的。。

(二)垃 圾 堆

深夜,美国某城市的一条僻静的街道上,就在公共汽车开动的一瞬间,一位刚下车的老人,突然看见垃圾堆前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老人的心怦怦直跳。他很明白:他口袋里刚领到的工资将被抢劫,几十年相依为命的妻子将成为寡妇,十几岁的儿子弗雷迪将失去父亲。老人想赶快离开这儿。就在这时,歹徒们在昏暗中朝他一步步逼近。忽然响起一声刺耳的口哨声,紧接着,一个黑影朝老人猛扑过来。老人不顾一切地举起手杖向黑影尽力劈去。那黑影出一声惨叫,便倒下了。老人盲目地跑进了垃圾堆。

垃圾堆里到处是铁丝、铁块和破汽车。一个歹徒工紧紧追赶,离他越来越近了。老人急忙拐了个弯,不料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想:这下可完了!他就势打了几个滚,滚到了一辆破卡车下,等待死亡的到来。

“妈的,他逃走了!”一个歹徒骂着。

“咱们走吧!”有个歹徒丧气地说。

“弗雷迪!”另一个歹徒压低声音喊着。没有人回答。

“弗雷迪,你在哪儿?”仍没有人回答。

听见歹徒们呼唤弗雷迪,躲在破卡车下面的老人的心怦然一动。

“天哪,他在这儿!”一个歹徒忽然叫道。

“是弗雷迪,”另一个说,“他死了!”

“把他抬起来,”有个歹徒命令着,“塞到那辆破卡车底下!

躲在破卡车下的老人,把塞到身旁的尸体翻过来。虽然光线很暗,但他还是看不清了尸体的面庞,随着发出一声惊叫:“天啊,真的是他!”老人从卡车底下爬出来,痛苦地举起双手,两眼望着黑暗的天空呼喊着:“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随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垃圾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一刹那——()伤心——()

2、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的。(2分)

3、短文两次写了老人的心:“怦怦直跳”、“怦然一动”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结合短文,其中正确的说法是(3分)()

a、老人打死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惊叫、痛苦,是因为他成了杀人犯。 b、老人打死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惊叫、痛苦,是因为死者是他的儿子,他为自己的错杀而自责。

c、老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也和这群歹徒混在一起,更想不到自己亲手打死的竞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痛苦。

5、这篇短文以《垃圾堆》为题,有什么更深层的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亭(30分)

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过许多“错”的时候,或许是做错了题,或许是出门走错了路,或许是说错了话,或者是做错了事……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才使你认识到了对,才有了今天的成长。哪次错令你特别难忘?请把它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通字顺,中心明确,感情真实,书写规范整洁。

推荐第10篇:五下语文教学总结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趁现在有时间写写工作总结吧,开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教学套路学生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你没有点新办法也是难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的。对几个不写作业的学生,我是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了。

五年级语文属于高年级了,它和中低年级写写背背有很大的区别,自己对五年级教学并不很在行,因为以前主要教中年级语文,记得领教材时自己还是蛮有压力的。生怕在课文讲解上有什么不到之处。

对于五年级的课文,有时以自己的备课为主,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看一点网上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也是不错的。搜集一些教学用的视频资料和课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坚持;

一、日记本。

二、练字本。

三、读书笔记本。

四、听写本。日记的练习对于作文是很重要的,练字很重要,读书笔记近三四年是重点,听写本对学生的词语的掌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只是最后这一个月,没怎么写。这两个星期也要写写这些基础词语。对于准早自习的安排以读课文为主,有时听结合课文录音磁带随读也是不错的。

一、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纠正多音字也是很有好处的。

现在将本学期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如下:

一、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北师大版教材自始至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以金钥匙的形式呈现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写摘录笔记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大胆质疑,我充分鼓励,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论,我当引导者,最后还由个别同学上来做总结。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排除学生作消极听客的现象,而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主人,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符合了教改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为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如挂图、生字卡片、插图、幻灯片等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如让学生预习生字后,拿生字卡片提问音、形、意,指导全班齐读,既锻炼了胆量,又训练了说话能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时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注意对教材进行归类让学生了解到教材即有人文性,又具有典范人物、语言、历史故事、名人的文章。并结合农村田园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生活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语言的描述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依据学期初教学工作计划,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做好学期末复习与研讨工作。

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2.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却没有很好的做到例如:背诵课文,常规的生字、词语。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待于加强于指导。4.加强学生的阅读与朗读能力的培养.5.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6多和学生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7.加强学生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的难题,在这两方面的训练力度还不够,有待于下半个学期的进一步努力,相信一定能使这两方面的水平有大的提高。

第11篇:五下语文第五单元

安阳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划线。

大夫(dàdài)丞相(xiàngxiāng)上卿(qīngjī) ...

调度(tiáodiào)出塞(sāisài)擂鼓(lãilâi) ...

二、先在错字下划一条横线,然后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里直气壮()完璧归赵()情不自尽()

川流不息()擂鼓纳喊()负荆情罪()

三、给带点词语替换意思相近的词语。

1.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2.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3.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将”指的是_____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和”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西游记》中有我们喜爱的四个主人公,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船借箭》讲的是___________找___________帮忙造箭,其实他早就算准了三天之内必有___________(天气),于是佯攻曹寨,向___________借了___________支箭。

4.补充歇后语:

(1)孙猴子的脸——()(2)猪八戒照镜子——()

(3)梁山泊的军师——()(4)孔明借东风———()

5.在横线上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填空: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______________,叫和氏璧。秦王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要______________。正在赵王______________的时候,有人推荐了______________的蔺相如。蔺相如答应带和氏璧前往秦国,如秦国不愿意交十五个城,就一定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浒传》读后感

朱云霞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过程,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水浒传》写很多英雄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有共同之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嫉恶如仇,好抱打不平,造成和官府的矛盾,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吴用”。“智多星吴用”几次献计献策: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一段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的腐败。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之作。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恶如仇()建战功()抱不平献()献()

3.写出下列人物被逼上梁山的原因。

阮氏三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珍、解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吴用都献了哪些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篇:五下语文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是多么美妙的景象。我课前就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草原图片和音乐,朗诵,要为这第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今天电教设备居然用不了,精心准备的图片完全没派上用场。在这样一篇草原风景描写名篇的课上,如何再现那美妙的图景?我有点不知所措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深情的朗诵,丰富的想象,把他们的老师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一切比我所准备的图片视野更辽阔,美得更极致。

看来学习这种情景交融的美文,可以没有图片、没有音乐,但是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融入作者的世界,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童年的发现》,备这节课我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为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我都问了也上五年级的儿子一遍,看看他比较容易接受哪一种说法。修改了几遍后,又将教案顺了又顺,但是真正上课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几个地方真该好好反思一下。

“梦中飞行”一段,本来想作为朗读训练点,指导学生朗读,可没想到第一个叫起来的同学读得那么好,重点的词语突出,语调优美自然,就是表情也很入迷、到位。但是,我没有利用好这个机会,而是又叫了一个学生,结果读得不及第一个学生好。后来想想真该直接让同学们跟着这位学生练一练,用学生教学生,这不是很好地契机吗?

“他可能还观察过什么?”这个问题,的确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想的也比较精彩,比如:还可能翻来覆去地观察青蛙、猴子怎样上树吃食„„但是,老师只顾赶时间,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同时,这里也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你有没有痴迷地想过一个问题或者观察过一种事物?怎样观察的?说一说。这样可能课堂教学的容量更大一些,学生的语言训练也比较及时有效。

课文最后一句话“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往往会遭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学生用结合课文内容和举例两种方法来理解,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不够完整,再则,老师当时也没有及时总结费奥多罗夫乐观的性格特点,老师的教学也显得不够完整。

总之,远远没有理想的效果,看来,教学设计既需要找到关键点,还需要注意一路风景,有花有草,才能有滋有味。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距离我们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令我们赏心悦耳。

本文主要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一次又一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一次又一次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智慧。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仅仅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融进文本、内化文本。因此,语言实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我在课堂上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过把记者瘾”,先让学生尝试用晏子的思辩方法和语言技巧反驳楚王,然后让学生作为随行小记者采访晏子和楚王,主动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来;另一方面,充分的调动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建构、主动创造的激情,通过晏子模仿秀,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文本语言的内化。 反思这节精品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课内的采访表演和课外的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此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教学中体现双向互动性。授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商量一下”“小组交流” “讨论探究”等,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把交流深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真切切把口语交际落实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二、领悟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机智

课堂上重点研读三个故事中体现的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意图从教学设计中就能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先找出三次交锋中晏子反驳楚王巧妙语言,学生理解了晏子的话的意思后,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是你,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 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借机引出背景介绍。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是什么?再追问:你理解晏子为什么这样说话了吗?生答:“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说会伤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会杀了他,也决不会和齐国联盟。而这样说让人感到晏子很有礼貌。晏子委婉的语言,既不伤楚王的尊严,而且也让楚王感到他的厉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协,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接着学生的话,说:“晏子的语言就巧妙在这儿。有时委婉含蓄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懂得了:礼貌、委婉的语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语言才叫真正的语言艺术。

三、选好文章切入点,理解“尊重”的内涵

第二课时的开始我就直奔主题:晏子使楚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立刻找到答案: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抓住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提问:

1、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多数学生回答“口才”)我又巧妙引导孩子作深入思考:仅凭口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了吗?不,是智慧。那么,晏子的智慧从那体现出来的?抓住了“看了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三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大做文章,在大量补充阅读的基础上,渐渐突出了晏子的冷静,勇气,智慧,风度。到这里,孩子们似乎都懂了“尊重”的内涵。

这一环节,我用《狼和小羊》这篇学生都熟悉的童话比较,说明:只有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是不够的,其结果会和可怜的小羊一样;晏子出使楚国成功,赢得楚王的尊重,不单单是他本身有实力,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四、抓住契机,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我在课堂上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欣赏到第二个故事时,我告诉大家,晏子的话中可以总结出三个成语:“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并及时对学生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我问三个成语都形容人多,但哪一个成语的意思现在已发生变化了?学生说:“挥汗如雨”。。当欣赏到第三个故事时,我说:其实晏子的这段话在原文中就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句典故,快快背记下来,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当我让学生送楚王几句歇后语的时候,学生用上了当天积累板上积累的三则歇后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蚀把米;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然后我不失时机的说:“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激励学生重视平时的语言积累。

在学生评价晏子凭借智慧和实力赢得尊严之后,我又抛出了一位历史学家的观点: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前后桌互相讨论后发表观点,可赞同,可反对,或赞同某一句,不同意某一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求异思维再度被激起, 这种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争辩如泉水涌动,争辩声此起彼伏,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熠熠闪烁。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习惯、独立的价值立场,不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复制品,而将是自主、开放的思想者。

五、课后拓展延伸,跳出文本,超越课堂

本课我设计了四个开放式作业:1.给齐王发一条短消息,用简短的几句话夸夸我们的齐国大夫晏子。最后写上“小记者某某报道”。

2、分三组分别表演,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准备拍摄三集电视连续剧)并给出每集电视片片名。片名应该是开放的。

3.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语文课上讲给同学、老师听。4.如果你对晏子这个历史人物很感兴趣,老师推荐给你们一本书《晏子春秋》,你们会对晏子有更深的了解。

以此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练笔能力和表演能力。

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是:我虽然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老师的“导”多了点,虽然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活动很多,但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描写的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是叙事抒情散文。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中启发想象,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法和写作方法由学生自己发现。

1、多种形式的读。

如在课文结束时,我这样引导:此时此刻,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然而距离遥远,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呼喊——”此时,学生们深情地呼喊出文章最后的话语:“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样让他们在体会课文的基础上去感受当时的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2、读写结合,深刻领悟。

在学完第三部分后,我让学生看一下,这三个部分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异同。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了这三个段落的结构相同:开头都是祈使句劝蔚朝鲜人民不要再送,中间都是具体的事例,结尾都是直接表达中朝人民感情深厚的反问句。并通过反问句、陈述句的朗读比较,懂得反问句的好处。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教学至此,还是不够的,我接着引导:难道志愿军叔叔都没有作出牺牲吗?学生不但引用了书上的例子,还大量引用了课外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课后小练笔。

如果能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背诵,效果会更好。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评价之后,我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加上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予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再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他们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在课外研究。

这篇课文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军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有些忽略;二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13篇:五下语文同步试题答案

五下语文同步试题答案

一、拼音与汉字。(4分)

1、看拼音,写词语。(3分)

kūwěishū jíqín miǎnfèi xūBěi jīngpíng’ān

()()()()()()

2、给带点字选择音节(打“√”表示)。(1分)

剥削(xuēxiāo)干净(gàn gān)没有(mò méi)主任(rén rèn)

二、按要求填表。(4分)

要查的

带点字 按部首查

字法查什

么部首 按音序查

字法查什

么字母 它的第7

画是什么

笔画 下面哪个带点字的意思与要查的带点字相同

(打“√”表示)

精益求精①益鸟()②日益强大()③利益()

见微知著①著名()②显著()③名著()

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23分)

1、用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语。(2分)

资()()顽()()

2、选字组词。(2分)

攻 功()克()夫()劳()打

3、按下列各字提示的义项组词。(2分)

疾:急速;猛烈。()残:凶恶。()

4、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2分)

推辞()爱抚()考验()解救()

5、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2分)

昏暗()清晰()苏醒()深奥()

6、照样子填空。(1分)

在马路上,我被称为(行人);在商店里,我被称为(顾客);在电影院里,我被称为(在列车上,我被称为()。

7、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无()无故司空见()()不经心张()李戴

一如()往安然无()应接不()负()请罪

8、接要求写成语。(2分)

爸爸终于答应暑假带我去北京游玩了,我心里高兴极了。

请你写两个描写我当时激动、喜悦心情的成语。

这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字或词填空。(3分)

①水中倒()出了姑娘美丽的倒()。(映影)

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泄气。(虽然不管);)

③许多小鸟一旦羽毛()了,就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丰富丰满)

④亲友们()在一起,共同享受着过年的()。(欢乐欢聚)

10、用下面一组词语造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3分)

震耳欲聋浴血搏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海拾贝。(10分)

1、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随风潜入夜,。(《春夜喜雨》)

②,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③草铺横野六七里,。(《牧童》)

2、当你置身于下列情景中时,你会想到学过的哪些古诗句,请分别写两句下来。(4分) ①亲友离别,依依不舍。,。

②远离故土,思念家乡。,。

五、句子的理解与运用。(18分)

1、写出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2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句意,补充句子。(4分)

①,受到众人的批评。

②因为时间是宝贵的,。

3、读例子,写出你想象中的事物。(2分)

例句: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

写句子:如果你

4、回忆历史,想象画面,续写两个句子。(4分)

每当我一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时候,那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李大钊面对凶恶的敌人,安定沉着,视死如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同学的个性、兴趣、爱好、志向、特长、属相等方面的特点,创作几句临别赠言。(2分)

赠言举例:

赠给属马的同学:愿你成为一匹永不停息的千里马,奔向理想的草原。

你的创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题意,选择恰当的答案,把编号填在括号里。(4分)

A、下面一段话中,应删去的一句话是()。

①徐老的生活非常朴素。②他经常穿着粗布衣服,吃的也是粗茶淡饭。③他学习非常刻苦。④他认为简朴的生活可以激励人不断奋发努力。

B、说苍蝇是有害昆虫,依据最充分的一句话是()。

①苍蝇常在垃圾上活动。

②苍蝇取食时有呕吐和排粪的习性。

③苍蝇在人们午睡时纠缠不休。

④苍蝇传播疾病,危害人们健康,破坏人们安宁。

C、下列各句中对“看”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①“大夫看病”中的“看”,是“诊治”的意思。

②“护士看护病人”中的“看”,是“监督”的意思。

③“我们去看望病人”中的“看”,是“瞧”的意思。

④“对落后同学不能另眼相看”中的“看”,是“看见”的意思。

D、下列语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这对老朋友②正在谈论童年趣事

③你不要打扰他们了④久别重逢

六、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4分)

星期天,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妹妹的手到公圆去玩。公圆里的人很多,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牌,还有的围成圈在听别人唱歌和跳舞。我和妹妹忙着去坐碰碰车。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极了。

七、阅读。(12分)

(一)《只有一个地球》选段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读了这段话后,相信你一定懂得“璀璨”的意思了。(2分)

“璀璨”的意思是:

2、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地球是渺小的”?(2分)

说明方法是:

3、联系课文谈谈,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她享有盛誉后,仍然念念不忘曾经给她传授过知识的老师。

居里夫人的法文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自己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由于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旅费,回故乡的希望一直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自己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是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周围。典礼将要开始,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老年妇女面前,深深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搀扶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一情景所感动,热烈鼓掌,老年妇女也流下了热泪。 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盛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簇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来。(2分)

3、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意。(2分)

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25分)

1、题目:我喜欢

2、选材提示:可以写你喜欢的一件物品、一个地方、一种动物或植物,也可以写你喜欢的一次活动,还可以写你喜欢的一个人。

3、习作要求:

①先根据选材提示,选出你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再按照你确定的题目写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第14篇:人教版语文五下复习计划

五年级下册 语文复习计划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全册知识概况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2、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2个生字表。要求认识的生字有2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0个。

3、从习作来看,本册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4、在阅读理解方面,本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口语交际要注意语言美,强调讲普通话,学会倾听。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现有学生52名,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

四、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对整个学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行疏通和归纳。

2、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性复习的方法。

3、提高学生审题和应试的能力,复习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抓好字词句的听写、背诵、默写,(要求每次听写或默写成绩都在合格以上),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阅读、作文的训练,早达到早进行。

难点:阅读中以对句段篇的理解,及学习训练点的巩固为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解题的应变能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五、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50个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阅读:

1、了解课文题材,本册中出现了白话文、相声、剧本、文言文、记叙文等,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要实记。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

五年级下册 语文复习计划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每课中的课后练习题中带点的词语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根据内容进行补篇练习。

(三)习作:

本册涉及到的作文类型有:书信、童年趣事、自由习作、缩写、竞选稿、写人、记事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400字。

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六、复习方法

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七、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

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

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

①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八、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

九、复习课时安排

复习时间为6月15日——6月25日

第15篇:五下科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马 晓 兰

《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这学期兼带了五年级三个班的科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和实践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尽量从以下做起: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

2、注意培养学生从部分到整体 ,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6、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一学期结束了,我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但肯定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更加努力的学习好的方法。

第16篇:五下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孙建彩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八个班的科学课教学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在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做好学习笔记,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且自己订阅《科学课》、《大自然探索》两种杂志,并且认真研读科学课中的每一篇文章,不断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认真的再次精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听了付森老师的一节《跨越百年的美丽》后,再次被居里夫人的内在美打动了,用最快的速度网购了一本《居里夫人传》,用最短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深受启发。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

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

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

例如,在讲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时,实验室中并没有我们需要的现成的材料。怎么办呢?那一段时间,我可是挖空心思到处找材料。我从超市购买了淀粉,去药店买了碘酒,为了让孩子们清楚的看清心脏和血管是怎样协调工作的,我还特地用红墨水来模拟血液,用胶头滴管的胶头来模拟心脏,玻璃管来模拟血管,通过模拟实验,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血液是怎样被输送到血管的。为了让孩子们清晰的看一看心脏的内部构造,我还特地去新营中学和外国语学校借了四个心脏模型(因为我们实验室没有,新营中学只有三个,外国语学校只有一个)。还有一些实验室里没有,在市面上又买不到的实验材料,我就自己动手制作,像潜望镜、土照相机等,虽然在做过程有点麻烦,非常的浪费时间,但是每当听到实验室里不时的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一刻,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为了孩子们,付出点,值!

有一些比较容易找的实验材料,我就发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做实验的热情,又可以锻炼他们收集实验材料的能力。在讲生活中的机械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记忆更清楚,我就让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准备各种材料,研究材料的特点。当孩子们用自己收集的材料,看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时,那股兴奋劲,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还有很多的实验,我会通过自己实验,不断的去发现,我会花几天的时间,去琢磨怎样处理淀粉才好用。刚开始的时候,我用凉水浸泡淀粉,由于淀粉不溶于水,很快就沉在底下了,不好用,有时会因为淀粉的量太少,而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何不把淀粉用热水烫一下,这样就会形成均匀的糊状物。经过几次实验,我终于找到了做淀粉的消化实验的窍门!淀粉烫一下,唾液的量一定要多一点„„类似的实验的改进措施还有很多,在这儿就不在一一叙述了!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总体把握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例如再将《春夏星空》这个单元时,说实在的,小时候学过的一些关于星空的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看看课本,怎么也看不明白。怎么办呢?自己不明白怎么交给孩子们,那就只好自学了。利用下班的时间,连续查了两周的资料,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如此如此„„

2.备学生:

通过与学生聊天、谈心,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

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考虑怎样讲,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逐渐喜欢上这门学科。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充分学生好胜的心理,在班内开展小组比赛,哪个小组获胜就获得一分的加分,一节课下来,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可以获得一颗上课星,这时是获胜的小组最高兴地时候,全班的同学也会给获胜的小组以热烈的掌声!

根据这几年的观察(这批孩子我从二年级就开始教他们,所以对大多数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对各个班孩子的特点也比较清楚),我知道了虽然同是五年级的孩子,但班与班之间的风格之差,可是非常大!

例如,我们五(6)班的孩子,非常的活跃,上课不愿意拘泥于一种形式,对自己的荣誉真是做到了宠辱不惊!怎么说呢,在其他班,个人积分,挺好用,而在这个班就不行,因为孩子们觉得无所谓,我就是全班积分最高,又能怎样,甚至有些孩子还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态,好像老师就是一个幼稚地小女孩!在看到这种现象之后,我苦恼了一段时间,怎么办?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团队精神特别好,大家都争着为自己的团队争光。在明白了这点以后,我每次上课前,就想将学生安座位分为四个小组,比赛,优胜组,每人所加的分数视第二名的成绩而定,一般情况下,第一名比第二名高积分,就加几分,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再者,第二名的小组,如果在这一堂课中没有减分,这个小组就会加三分,如果最后一名的小组,成绩与其它小组相比,相差甚远,我就会故意在他们小组的后面画上一串问号,而且还得告诉他们“加油啊,同志们!”每当这时,战败小组的组员就会感到非常的难为情,并且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赶上!

3.备教学方法: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4.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

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上课的时候,尽量做到提问公平,必要的时候偏向一点平时不太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有尽量多的机会展示!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信心,才愿意回答问题!

6.不断学习: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积极和老教师约课,倾听老教师的课,积极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技巧和处理教材的方法!

由赵校长主持,我们科学组所有的老师参加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成果顺利通过了市专家组的验收,并获得了好评!目前我们正在准备材料,为课题结题做准备!

4月份,开始和孩子们在种植园种植物,把我们的科学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孩子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收获!室外上课就是比在教室里好玩!这是孩子们的心声。每周我都带着孩子们去种植园给我们亲手种下的植物浇水,拔草!在我和孩子们的关爱下,小苗苗慢慢的发芽、开花、结果!如果现在我邀请你去种植园看一看,你一定会非常的羡慕,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种植园李有很多的植物,花生、黄豆、西葫芦、辣椒、西红柿、茄子、草莓、生菜、南瓜、葫芦、丝瓜、黄瓜、空心菜、水萝卜、各种花„„并且现在西红柿已经开始结了,就像一盏一盏的小灯笼,非常的漂亮!相信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会是另一番漂亮的景象!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会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冬季开车时前车窗上总是有水珠,怎样消除这种水珠?

噪声对我们又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消除噪音?怎样利用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方便我们的生活„„

四、在护导老师工作方面,我主要抓学生的常规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包括文明礼仪和课堂常规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获益很多。

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利!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同学来说,有用的人!

五、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继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17篇:德育工作总结.五下

德育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德育工作,要说的很多,要总结的也有很多。

一、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1、针对三月份的活动安排,举行了“学习雷锋”征文比赛活动。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突出,尤其是陈淼同学的文章深受同学的好评。

围绕班会主题《安全在我心中》,进行了一次道路交通安全的全面教育,把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和教育,对现代孩子的安全意识淡薄现象和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做出了教育。在班会上我给他们讲了雷锋叔叔的故事和邱少云的故事,但通过我的讲解、教育,以及结合同学们日常各种浪费现象的教育及不文明的行为的说明,学生终于明白了勤俭节约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另外,三月份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除活动。由于囤积了一冬天的雪,现在逢春又化了,所以清扫起来很困难。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少,分担区的面积又大,落叶粘在湿地上,扫都扫不掉,,但学生们并没有怨言,而是齐心协力的把扫除任物完成的很好。

2、针对四月份的活动安排,举行了“爱家、爱城、爱卫生”的专题班会活动。主要针对这个月的大扫除情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整洁的环境,讲究卫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体会到环境保护要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并以《我劳动,我快乐》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同学们在征文中写出了劳动后的快乐感受,整洁的环境带给自己的快乐心情。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突出,收效很大。

围绕队会主题《我和我的祖国》,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的教育,把爱国的意义和做法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对现代孩子的爱国意识、爱国思想、爱国行动进行了规范和教育。学生终于明白了心中有祖国,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根据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的安排,在班级内进行了《法律伴我行》的手抄报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以“法律伴我行”为主题进行了手抄报的创作,创作的形式多样,版面设计科学美观,内容广,容量大,手抄报上的法律知识非常适合学生们学习,并评选出了五名优秀的创作者,分别是周仲尧、李响、陈爽、刘莹、孙佳欣。

通过此次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法律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创作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与锻炼,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针对五月份的活动安排,举行了“读经典、谈体会”的班级读书活动。活动做到了全员参与,虽然有很多同学他们的感悟数量上很少,内容上不乏空洞,但参与了,就是好的,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有好的发展。

围绕队会主题《养成道德好习惯》,进行了一次行为习惯、遵

守规范的教育,把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对现代孩子的衣着、标志佩戴、语言表现进行了教育;对学生浪费粮食,乱花钱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使他们知道,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所得,是一滴汗珠摔八瓣才换来的,教育学生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使学生感恩从节约开始,很好的落实了本次队会的主题,实现了教育意义。

成功进行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诵读比赛。在赛前,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声音素质对他们进行声音分析,而后进行“量身定制”的选择诵读稿,并进行跟踪指导,力图使每一个参赛的同学都能诵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4、围绕班会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教导学生感恩是人生善的体现,对一切有恩与自己,有帮助与自己的人和事要心存感激,在感恩的同时,要认真学习、遵守规范的教育,把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对现代孩子的衣着、标志佩戴、语言表现进行了教育;对学生浪费粮食,乱花钱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使他们知道,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所得,是一滴汗珠摔八瓣才换来的,教育学生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使学生感恩从节约开始,很好的落实了本次队会的主题,实现了教育意义。

二、取得的成绩。

1、这学期我的学生进步很大很明显,为人处世似乎比以前成熟了许多,也都能够做到把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有了这样的思

想,自然就会有好的回报。

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与坚持下,我们班连续四次被评为校“纪律卫生文明中队”,这样的荣誉得来不易,也证实了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没有白费。

2、由于我一直都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平培养,尤其是积累经典诗文方面,所以我的学生也表现不俗,在校级的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诵读比赛中,我班的周仲尧同学以优美而低沉,激情而催人警醒的基调诵出了《岳阳楼记》的精髓,也一举夺得了个人成绩的第二名。同时邹天浩和陈爽的表现也非常不俗,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又以总成绩第一夺得了班集体诵读第一名。这对我班同学是个非常大的激励和鼓励,相信在下一次的类似活动中,我们班会收获更多!

相信只要我和我的学生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

第18篇:语文、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上期语文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我担任的语文学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了知识面不广,拓展面不宽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

2015.1.25

2014-2015学年度班主任工作总结

五年级四班

何利亚

这一学期即将结束,我就班主任工作做一些小结:

一、重视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重点落实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加强后进生管理。

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学习、思想、纪律等各方面的情况。本学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抓两头,促中间,使全班形成一盘棋,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三、及时了解学情。

在教学上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四、家校结合。

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经常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家访、把家长请进来,说心里话、说实在话,和家长一起管好学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五、培养班级干部。

精细挑选班干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有时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量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能力。

六、重视关怀教。

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时和家长联系,体贴他们的冷暖,了解他们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使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七、抓好少先队工作。

班级的少先队工作是一个重要部分。本学期将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大队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每周二搞好班队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八、重视活动工作。

学校大力推行有效课堂教学,对班级文化建设很重视,我组织学生规划班里的文化设计,办黑板报,既是能教育学生又是学生喜欢的内容,还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有益的杂志带来组建读书角,学校举行的建队日活动,冬季阳光体育节等活动,我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这是我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小结,我将不断地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015.1.25

第19篇:五下语文练习.文学常识

五下语文练习11.文学常识姓名:学号:

1、连线

《草原》老舍

《白杨》袁鹰

《童年》谈歌

《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高尔基

《景阳冈》《红楼梦》曹雪芹武松

《草船借箭》《西游记》罗贯中猪八戒

《猴王出世》《三国演义》施耐庵诸葛亮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水浒传》吴承恩林黛玉

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指的是、、、。

王熙凤是中的人物,作者。武松是

中的人物,作者。《草船借箭》选自,作

者。

3、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小说作者是。

课文描写的场景中,你印象最深的是。

4、选自南朝刘义庆的,该书是一部主要

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

5、课文《将相和》根据汉代所著的《》改编。

6、节选自徐光耀的儿童小说。

7、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人物,作家采用

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6、判断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晏子使楚》根据《晏子春秋》改写。()

(2)《金钱的魔力》选自法国作家乔治桑的《百万英镑》。()

(3)美猴王是明代吴敬梓的《西游记》中的人物。()

(4)《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5)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是《威尼斯之夜》。()

第20篇:一下语文总结,五下数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一、知识掌握方面:

1、学生初步学会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知道了体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掌握了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

2、

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通过分数知识的教学,加强了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数学学习能力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 初步学会了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了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归纳和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解法。。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系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考虑教法。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

3、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总体来说,取得的成绩还不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6月27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兼任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认真扎实地对待教学,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与时俱进。

本学期,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依然像以前一样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备好课,上好课。

坚持独立备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为加强教学常规的养成奠定了基础。课堂上,我着力抓好课堂常规。并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条理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已经学会带着问题认真地进行语文合作学习,学会了针对文本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

课余,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吸收一些适用的方法,更新一些教学理念,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二、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我总结出了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等一系列学生喜欢的识字教学方法。平时,我尽量让学生多识字。除了课内识字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外识字,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课外书,同学朋友的名字,学校各处的名称以及大街上的广告牌等都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识字的好地方。 此外,本学期我注重了词语的积累。课堂上,我借助图片或客观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轻松理解词语服务。有时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指导学生反复运用词语,如“连连看”等,使学生思维更敏捷,词语得到有效巩固。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语库,从而提高学生课堂表达能力。

除上好语文课以外,我还组织了以下活动:一是天天少量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拼读水平,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开放式作业,促进学生观察、思考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三、加强希望生转化工作,缩短学生差距。

本班个别学生与其他同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总之,本学期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有了很大进步。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并积累了那么多语文知识,每个的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内心感到非常充实、安慰。我会继续努力!

2018年6月27日

五下语文班主任工作总结
《五下语文班主任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