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pp应用数学t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7:3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老茶馆》教案pp

《撕纸》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茶馆中的人物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物动态造型、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等美术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撕纸的方式进行人物动态造型表现,锻炼动手技能,培养合作精神。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俗艺术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茶馆中的人物活动,创造性的用撕纸这一美术语言进行表现;了解茶文化。

教学难点

用撕纸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茶馆中的人物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茶馆的图片资料,茶艺及戏曲表演的影像资料,教师示范作品、活动纸版人、CAI课件、盖碗茶具一套等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水彩笔、修正液、剪刀、胶棒、黑卡纸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分钟)

师:我们先看一段小视频,看一看,这个人他在干嘛?——倒茶,那小朋友们喝过茶吗?这个喝茶的地方又是哪儿?看!是哪儿?教师利用制作的老茶馆招牌,直接引导学生揭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4分钟)

师:瞧,老茶馆的节目要开始了,你猜会有哪些节目呢?(播放茶馆中的图片资料)

师:茶馆里的节目可真丰富,那除了看表演,在茶馆还可以做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生:回答自己知道的可以做的事情 师:(播放茶馆图片资料) 生:评述、欣赏。

师:原来茶馆里的生活是这么的悠闲啊!难怪有那么多人去茶馆里喝茶了。

三、技法探究

1、学生探究撕纸技法。

师:今天呢,老茶馆来了第一批茶客。他们选在院子里喝茶。看这位茶客的姿势,应该坐在桌子的哪个方向呢?(三位茶客)(出示撕纸范作)

生:通过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分析出人物与桌椅的前后左右以及遮挡的关系,了解画面构图的表现形式。

师:你们知道这些茶客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要表现这些茶客,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通过对教师范作的观察,认识撕纸这一表现形式。师生共同整理并归纳出撕纸的制作步骤(想、撕、摆、贴)。

2、学生认识了解人体关节与人物动态之间的关系。

师:今天,老茶馆要搞活动,将请出两位幸运的茶客,一位坐下来喝茶,另一位就用活动的纸人摆出他的动作,配合得好,将会获得本茶馆免费赠送的茶水。

学生通过表演和观察发现,人物动作的变化主要是靠关节来完成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了解了人物动态变化的知识。

3、教师示范。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在这张黑卡纸上撕一个动作夸张的茶客。(教师示范一个侧面喝茶的人物)

生:和老师共同探究(逐渐引导学生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如色彩对比,画面构图等)

在掌握了撕纸技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给撕好的茶客找座位,(黑板上的第四位茶客)让学生在茶馆的情景氛围中理解遮挡关系,奠定构图基础。

四、创作、表现(18分钟)

师:他们不知道在茶馆里面还有免费的茶水相送。但是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免费茶水呢?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茶客的造型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

2、同桌的两位小朋友用撕纸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位茶客。

3、用胶棒将做好的茶客粘贴到你喜欢的位置。

好位置是先来先选,晚来的茶客就只能坐在靠里边一点了。等到客满的时候,我们再统一赠送茶水。比比!看谁是第一个走进茶馆的茶客。

学生用撕纸方式创作茶馆人物。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展示、点评作业,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将好的造型方法和构图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不要按照老师的人物动态来创作。

五、展示、评价(4分钟)

师:好了,现在茶馆已经差不多客满了,现在该上茶了!上茶的茶博士哪儿去了?你想做茶博士吗?(请学生坐端正,集中注意力)上茶的时候要把这免费茶水送给那些动作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的茶客们,你想好了吗?把茶送给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送出茶水”,并进行评述。教师有重点的点评一些优秀作品。(用“送茶”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观察,并对其造型、色彩进行评价,淡化了教师角色和刻意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更强。)

六、拓展、小结(2分钟)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喜爱我们老茶馆的人们,他们用自己喜爱的美术形式来表现茶馆,他们是用的哪些表现手法?(课件展示用水墨、线描、泥塑、油画表现的茶馆作品)

生:观察、分析表现形式。

师:希望你们以后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多多观察生活。

推荐第2篇:t教案

声母t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t,并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继续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t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重难点:读准声母t,准确拼读t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首先我们来复习已经认识的单韵母和声母

(出示单韵母a o e i u的带声调图片抽读)提示:韵母的读音要响亮。 (出示声母bpmf抽读)提示: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

二、学习声母 t

1、出示两张图片“兔小子”“塔”

比较他们的拼音有什么相似点,引出声母t 师:那咱们怎么记住t呢? 生自由回答,师适时鼓励,

出示以前学习的声母f

回忆f像什么?------拐棍 那么t与f有什么不同呢?------------f翻跟头就是t 那么t像什么呢?---=-出示卡片t像伞柄

t像小鱼打挺 小朋友记住了吗?拐棍f,伞把t,.

2、书写 t 请小朋友把 t 送回家吧

师:请孩子们观察观察,t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抽两个孩子回答 师范写,边写边说t的写字要领,先写竖弯再写横

等学生摆好姿势,再开始写字。生写字时教师巡视,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姿势。 展示孩子的字,你对哪个最满意?孩子们觉得他哪个字写得最好?有什么建议? 请同学们到黑板上板书 三 学习拼读音节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t 我们要把他介绍给以前认识的老朋友a—ta 介绍给e请小朋友试一试e----te 介绍给i请小朋友试一试i----ti 介绍给u请小朋友试一试u----tu

2、加上声调练习拼读。

3、请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四、总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新朋友t

推荐第3篇:PP虎学习心得

PP虎学习心得

PP虎是一款玩家通过直觉判断力来获取娃娃礼品的机台。对于玩家而言PP虎机台操作简单,易于获得奖励,获得的奖品能够给与玩家直观的感受。

PP虎的玩法分为摇杆与取物。摇杆:玩家前、后、左、右移动摇杆,来控制抓取娃娃的爪子的位置;取物按键:玩家拍按取物按钮,爪子垂直落下,抓取娃娃。

PP虎具有很稳定的出货率,调试好机台,顾客投入一定游戏币的时候娃娃一定会被抓起来。根据店面实际情况来调试机台,到达一定次数就会产生强抓,即使玩家失误,强抓一直会保存,一直到抓到为止,这就是保持出货率稳定性的一种方式。玩家也不会因为机台太久没有出娃娃而产生无聊感与质疑感,一定的出货率可以时刻保持玩家玩机台的兴趣,也可以勾起其他玩家的消费欲望,增强那些路过客人的消费动机。

店内PP虎有14台,每台内娃娃种类不一样,给顾客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其次是娃娃更新很快,不断的有新娃娃出现在机台里面,对于顾客来说总有一款娃娃是他喜欢的,他就要去买游戏币去消费,给娃娃区增加人气,给整体营运环境带来了好的气氛。

PP虎的运营成本估计在百分之二十左右,按理论上算,每次需要投两个币,每二十次强抓一次,出一个七寸娃娃,一个七寸娃娃成本价是7.5元,但实际情况每个游戏币真实的价值没有1元,根据当天营运情况,每个币价值在0.7元左右。

PP虎机台换新娃娃一定要及时的通知技术部,让技术部过来调试机台,游导要时刻留意场上机台出娃娃的情况,以防个别机台出现问题,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娃娃机的收入占了店面收入很大一部分,所以要搞好娃娃机的宣传,市场部加大对娃娃机的炒作,通过玩家与玩家的互相竞争或者抓到娃娃给与一定的奖励来促进礼品区的火爆。要坚持集齐卡片兑换奖品的活动,不能使机台娃娃上面没有卡片,从而使活动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与意义。

推荐第4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pp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谈重庆市中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一点体会

题注:这是2003年8月写的一篇心得。当时全市美术骨干教师培训是以尹少淳教授为主的专家团队来渝授课,由此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六年后的今天终于吹到了山区中学,怎不令人心神振奋呢!

新世纪的到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今天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因而,社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德才兼备的、有个性、有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人才,国内的、国外的各个领域的经济建设,市场发展,科技竞争,使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教育不再是一潭平静的死水,使我们教师也有着一种深深深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并迫使我们不得不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角度来重新审视教育。当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皱了“一潭死水”之际,我们山区中学教师也该洗洗头脑,清醒清醒了。

通过这次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这次教育的改革是国际化的大趋势,是势在必行的,我们教师必须回过头来审识自己,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在现代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教师角色,已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今天的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也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打破以前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化自身的角色———由传道者、指挥者、裁制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理解者、倾听者、欣赏者。

其次、要认识到当前的教育工改革不仅仅是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由偏重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由统一规格性教育转向差异性教育;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转向综合信息交流;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融洽。而教学方式方法上,也由教学模式化转向教学个性化;由偏重记忆性、训练性的知识技能教学转向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开导探究性、主动性、合作性、体验性和反思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创新,敢于提出与众不同尤其是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并且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多元化,教会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此外,还要认识到教师自身素质的修养,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有超前意识,探索精神,真正理解教育即是爱,是信任,是等待,是人的本能。是解放,是服务的含义,公正地关注、对待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和空间,让他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怀、爱护的温暖和幸福,体验到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感受到光明与仁慈,宽容与博爱!

总之,当代教育改革建立的新的课程体系是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当代教师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投身于今天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

200

3、

8、2晚

推荐第5篇:pp材料介绍

PP材料概述

PP塑料,化学名称:聚丙烯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简称PP)

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

PP为结晶型高聚物,常用塑料中PP最轻,密度仅为0.91g/cm3(比水小)。通用塑料中,PP的耐热性最好,其热变形温度为80-100℃,能在沸水中煮。PP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俗称“百折胶”。PP的综合性能优于PE料。PP产品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PP的缺点:尺寸精度低、刚性不足、耐候性差、易产生“铜害”,它具有后收缩现象,脱模后,易老化、变脆、易变形。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保鲜盒就是由PP材料制成。

成型特性:

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

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

3.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温高压时容易取向,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流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

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

PP 的工艺特点

PP在熔融温度下有较好的流动性,成型性能好,PP在加工上有两个特点:其一:PP熔体的粘度随剪切速度的提高而有明显的下降(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二:分子取向程度高而呈现较大的收缩率。

PP的加工温度在200-300℃左右较好,它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10℃),但高温下(270-300℃),长时间停留在炮筒中会有降解的可能。因PP的粘度随着剪切速度的提高有明显的降低,所以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会提高其流动性,改善收缩变形和凹陷。模温宜控制在30-50℃范围内。PP熔体能穿越很窄的模具缝隙而出现披锋。PP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熔解热(比热较大),产品出模后比较烫。PP料加工时不需干燥,PP的收缩率和结晶度比PE低。

聚丙烯(PP)性能概述与横向比较

PP与其它几种主要的通用塑料的性能比较

塑料种类 PP PE PVC PS ABS

密度 最小 小于水 较大 略高于水 略高于水

刚性 较好 差 好 好 好

收缩率 一般 差 好 好 好

韧性 低温下差 好 差 差 好

强度 较高 低 较高 高 高

耐热性 好 一般 差 较差 较差

化学稳定性 好 好 好 好 好

耐候性 差 差 一般 一般 较差

毒性 无毒 无毒 可以无毒 无毒 无毒

粘合剂粘合 差 差 好 一般 一般

热合性 一般 好 一般 一般 一般

成型加工性 好 好 麻烦 好 好

1、密度:PP是所有合成树脂中密度最小的,仅为0.90~0.91g/cm3,是PVC密度的60%左右。这意味着用同样重量的原料可以生产出数量更多同体积的产品。

2、力学性能:PP的拉伸强度和刚性都比较好,但冲击强度较差,特别是低温时耐冲击性差。此外,如果制品成型时存在取向或应力,冲击强度也会显著降低。虽然抗冲击强度差,但经过填充或增强等改性后,其机械性能在许多领域可与成本较高的工程塑料相竞争。

3、表面硬度:PP的表面硬度在五类通用塑料中属低等,仅比PE好一些。当结晶度较高时,硬度也相应增加一些,但仍不及PVC、PS、ABS等。

4、热性质:在五大通用塑料中,PP的耐热性是最好的。PP塑料制品可在100℃下长时间工作,在无外力作用时,PP制品被加热至150℃时也不会变形。在使用成核剂改善PP的结晶状态后,其耐热性还可进一步提高,甚至可以用于制作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的器皿。

5、耐应力开裂性:成型制品中残留有应力,或者制品长时间在持续应力下工作,会造成应力开裂现象。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会显著促进应力开裂。因此应力开裂试验均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进行。常用的助剂为烷基芳基聚乙二醇。试验表明PP在表面活性剂浸泡时的耐应力开裂性能和在空气中一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而且PP的熔体流动速率越小(分子量越大),耐应力开裂性越强。

6、化学稳定性:PP的化学稳定性优异,对大多数酸、碱、盐、氧化剂都显惰性。例如在100℃的浓磷酸、盐酸、40%硫酸及其它们的盐类溶液中都是稳定的,只有少数强氧化剂如发烟硫酸等才可能使其出现变化。PP是非极性化合物,对极性溶剂十分稳定,如醇、酚、醛、酮和大多数羧酸都不会使其溶胀,但在部分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容易溶解或溶胀。

7、气密性(气体阻隔性):PP对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都有一定的透过性,比起尼龙(PA)和聚酯(PET)都有明显差距,对于高阻隔性塑料,如PVDC、EVOH等就差得更多了。但与其它非塑料材料相比其气密性还是相当好的。通过添加阻隔性材料或在表面涂敷阻隔性塑料,可以大大提高其气密性。

8、老化性能:PP分子中存在叔碳原子,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极易断裂降解。未加稳定剂的PP在150℃下被加热半小时以上,或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曝晒12天就会明显变脆。未加稳定剂的PP粉料在室内避光放置4个月也会严重降解,散发出明显的酸味。在PP粉料造粒之前加入0.2%以上的抗氧剂可以有效地防止PP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老化。抗氧剂分为游离基链反应终止剂(也称主抗氧剂)和过氧化物分解剂(也称辅抗氧剂)两大类,主、辅两类抗氧剂的合理配合,将会发挥良好的协同效果。目前推荐使用的B215抗氧剂就是主抗氧剂1010(酚类)和辅抗氧剂168(亚磷酸酯)按1:2的比例复配而成的。为防止光老化需要在PP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它可将波长290~400nm的紫外线吸收激化转化为没有破坏性的较长波长的光线。对于埋在土壤中或在室内避光使用的PP塑料制品仅加入主辅抗氧剂即可,无须加入紫外线吸收剂。

9、电性能:PP属于非极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且PP吸水性极低,电绝缘性不会受到湿度的影响。PP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都很小,不受频率及温度的影响。PP的介电强度很高,且随温度上升而增大。这些都是在湿、热环境下对电气绝缘材料有利的。另一方面PP的表面电阻很高,在一些场合使用必须先进行抗静电处理。

10、加工性能良好:PP属于结晶型聚合物,不到一定温度其颗粒不会熔融,不像PE或PVC那样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提高而软化。一旦达到某一温度,PP颗粒迅速融化,在几度范围内就可全部转化为熔融状态。PP的熔体粘度比较低,因此成型加工流动性良好,特别是当熔体流动速率较高时熔体粘度更小,适合于大型薄壁制品注塑成型,例如洗衣机内桶。PP在离开口模后,如果是在空气中缓慢冷却,就会生成较大的晶粒,制品透明度低。果是在水中急冷(如下吹水冷法制薄膜),PP的分子运动被急速冷冻,不能生成晶体,此时的薄膜就是完全透明的。PP的成型收缩率是比较大的,达到2%以上,远远大于ABS塑料(0.5%)。PP的成型收缩率可以随着添加其它的材料的种类及多少有所变化,这在制作具有配合尺寸的注塑制品时需认真加以考虑。

PP板: 聚丙烯(PP)板,(PP纯板,改性PP板,增强PP板,PP焊条) 类 型: 半结晶性材料 特 点:

坚硬并且有高熔点

简介

产品名称:PP板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它比PE要更坚硬并且有更高的熔点。由于均聚物型的PP温度高于0℃以上时非常脆,因此许多商业的PP材料是加入1~4%乙烯的无规则共聚物或更高比率乙烯含量的钳段式共聚物。共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扭曲温度(100℃)、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通常,采用加入玻璃纤维、金属添加剂或热塑橡胶的方法对PP进行改性。PP的流动率MFR范围在1~40。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物型的强度比均聚物型的要高。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8~2.5%。并且收缩率的方向均匀性比PE-HD等材料要好得多。加入30%的玻璃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到0.7%。均聚物型和共聚物型的PP材料都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然而,它对芳香烃(如苯)溶剂、氯化烃(四氯化碳)溶剂等没有抵抗力。PP也不象PE那样在高温下仍具有抗氧化性。

分类

纯PP板

密度小,易焊接和加工,具有优越的耐化性,耐热性及耐冲击性、无毒、无味是目前最符合环保要求之工程塑料之一。主要颜色有白色,微机色,其它颜色也可按客户要求定做。应用范围:耐酸碱设备。 聚丙稀(PP)挤出板材

它是PP树脂添加入各种功能助剂经挤出、压光、冷却、切割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塑料板材。

玻纤增强PP板

玻纤增强PP板(FRPP板):通过20%被玻纤增强后,除保持原有的优良性能外,强度,刚性等均较PP提高一倍,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低温冲击性,防腐耐电弧性,低收缩率。特别适用于化纤、氯碱、石油、染料、农药、食品、医药、轻工、冶金、污水处理等领域。 PPH板、贝塔(β)-PPH单面贴无纺布板。(β)-PPH 产品具有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使用寿命长, 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已成功用于生产板材,先进的工艺在国内属于领先的地位。这些制品可以用于过滤板及螺旋缠绕型容器、用于玻璃钢缠绕内衬板、石化工业储运、输送及防腐系统、电厂、水厂的供水、水处理及排水系统;以及钢厂,电厂的除尘,洗涤和通风系统等。

长度和宽度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定做,板面光滑平整,厚薄均匀。

特点用途

PP挤出板材具有质轻、厚度均匀、表面光滑平整、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无毒等特征。PP板广泛应用于化工容器、机械、电子、电器、食品包装、医药、装潢和水处理等领域。PP板实用温度可达100度。

应用范围

耐酸碱设备,电镀设备、太阳能光伏设备、环保设备,废水、废气排放设备用,洗涤塔,无尘室,半导体厂及其相关工业之设备,也是制造塑料水箱的首选材料,其中PP厚板材广泛用于冲压板,冲床垫板等。

1.广告看板;

2.回收箱,包括各行业重复使用回收箱、蔬果包装箱、储衣箱、文具箱;

3.工业用板,包括电线电缆外覆包装保护,玻璃、钢板、各种物品外包装保护,垫板、置物架、隔板、底板等;

4.保护板,以纸板、三夹板保护施工中建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随着时代进步和品味的提升,确保装潢设计在完工启用前的完整,应给予适当的保护才能维持作业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方便性,另有大楼电梯、地板验收前的保护。

5.电子工业保护。导电性包装制品主要使用在IC晶圆、IC封装、测试、TFT-LCD、光电等电子零部件之包装上,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其它带电荷物品与其接触,造成零件因电荷摩擦产生火花损害。另外还有导电、抗静电性塑料板、周转箱等等。

PP板可用于除上述产品外,还应用于洗衣机背板、电冰箱隔温层、冷冻食品、药品、糖酒等包装上。还可利用中空板生产线生产PE中空板以供应城市建设、农村所需的保温室隔板。

规格尺寸

产品厚度:0.5-100mm 产品最大幅宽:2000mm 产品长度:100-10000mm 推荐规格:1500×3000mm 1220×2440 1000×2000(常规板)

改性PP板(钙塑板):尺寸稳定好,价格低,刚性,耐热性等均较纯PP有一定提高。颜色一般为绿色、白色、米黄色。主要用来做水箱,三相分离器得产品。 产品厚度:2-30mm 推荐规格:1500×3000mm 1220×2440 1000×2000 定制规格:2000mm以内的幅宽,任意长度

颜色

PP板颜色一般常用的为本色、米灰色(米黄)、绿色、蓝色、瓷白色、乳白色、半透明,还可以订做其它颜色 。

推荐第6篇:PP城规

要求各国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可持续发展:

1.城市交通

深切关注到城市交通发展的模式必须向经济有效、社会公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换,

关切得注意到各国应:

①开展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政策、管理体制与机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移动性管理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

②建立城市可持续交通数据库,与国内外其它研究机构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学术论坛,向政府、企业界、学术界发行简报,

③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官员、普通公众、规划设计、运输组织、交通管理等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城市可持续交通领域研究生,

2.基础设施1

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保证,

意识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三方面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利用。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第二,城市基础设施自身的结构以及合理性;第三,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经营,

关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应该有长远的观点,既要满足近期城市发展的要求,又要留有发展

的余地,在现实的基础上,远近期相结合,

②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要持之以恒,坚持长期科学的战略,并根据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情况

适时调整,使之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③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要统筹兼顾,各系统的布置和建设时机,使各系统能够有机地联合

起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此外,还要统筹兼顾建设发展城市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间的矛盾,

④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要与时具进,逐步提高规划人员素质,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3.土地利用

强调合理利用土地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

吁请各国在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到:

① 建立严格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控制供给,

② 城市土地供给计划的制订必须和城市规划相结合,以城市规划(特别是行动性的近期

建设规划)为依据,土地如何使用应该体现科学性和政策性,

③ 优先保证公共设施用地的需要,支持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建设的需要,保证生态环境

设施建设的需要等

推荐第7篇:PP塑料介绍

青岛森丰塑胶:PP塑料介绍

青岛森丰塑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俗称:聚丙烯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

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 干燥条件:---

聚丙烯是继尼龙之后发展的又一优良树脂品种,它是一种高密度、无侧链、高结晶必的线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未着色时呈白色半透明,蜡状;比聚乙烯轻。透明度也较聚乙烯好,比聚乙烯刚硬。物料性能 密度小,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度左右使用.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但低温时变脆,不耐模易老化.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

成型性能:

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

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

3.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方向方向性明显.低温高压时尤其明显,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留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

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

特定条件下容易分解

常见制品:盆、桶、家具、薄膜、编织袋、瓶盖、汽车保险杠等。

聚丙烯也包括丙烯与少量乙烯的共聚物在内。PP粒料为本色、圆柱状颗粒,颗粒光洁,粒子的尺寸在任意方向上为2mm~5mm,无臭无毒,无机械杂质。本品以高纯度丙烯为主要原料,乙烯为共聚单体,采用高活性催化剂在62℃~80℃及低于4.0MPa的压力下经气相反应生产聚丙烯粉料,再经干燥、混炼、挤压、造粒、筛分、均化成聚丙烯颗粒。密度为0.90 g/cm3~0.91g/cm3,是通用塑料中最轻的一种。聚丙烯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使用温度范围-30℃~140℃。同时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几乎不吸水,与绝大多数化学品接触不发生作用。本品耐腐蚀,抗张强度30MPa,强度、刚性和透明性都比聚乙烯好;缺点是耐低温冲击性差,较易老化,但可分别通过改性和添加抗氧剂予以克服。与发烟硫酸、发烟硝酸、铬酸溶液、卤素、苯、四氯化碳、氯仿等接触有腐蚀作用。可用作工程塑料,适用于制电视机、收音机外壳、电器绝缘材料、防腐管道、板材、贮槽等,也用于生产扁丝、纤维、包装薄膜等。 典型应用范围:

汽车工业(主要使用含金属添加剂的PP:挡泥板、通风管、风扇等),器械(洗碗机门衬垫、干燥机通风管、洗衣机框架及

机盖、冰箱门衬垫等),日用消费品(草坪和园艺设备如剪草机和喷水器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处理。

熔化温度:220~275℃,注意不要超过275℃。

模具温度:40~80℃,建议使用50℃。结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

注射压力:可大到1800bar。

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部压力减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面出现了缺陷,那么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

流道和浇口:对于冷流道,典型的流道直径范围是4~7mm。建议使用通体为圆形的注入口和流道。所有类型的浇口都可以使用。典型的浇口直径范围是1~1.5mm,但也可以使用小到0.7mm的浇口。对于边缘浇口,最小的浇口深度应为壁厚的一半;最小的浇口宽度应至少为壁厚的两倍。PP材料完全可以使用热流道系统。

化学和物理特性:

PP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它比PE要更坚硬并且有更高的熔点。由于均聚物型的PP温度高于0℃以上时非常脆,因此许多商业的PP材料是加入1~4%乙烯的无规则共聚物或更高比率乙烯含量的钳段式共聚物。共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扭曲温度(100℃)、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有更强的

抗冲击强度。PP的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通常,采用加入玻璃纤维、金属添加剂或热塑橡胶的方法对PP进行改性。PP的流动率MFR范围在1~40。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物型的强度比均聚物型的要高。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

1.8~2.5%。并且收缩率的方向均匀性比PE-HD等材料要好得多。加入30%的玻璃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到0.7%。均聚物型和共聚物型的PP材料都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然而,它对芳香烃(如苯)溶剂、氯化烃(四氯化碳)溶剂等没有抵抗力。PP也不象PE那样在高温下仍具有抗氧化性。

推荐第8篇: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山东省惠民地区教研室 王学贤

作者简历

王学贤 山东潍坊人,1960年毕业于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同年留校任教,后在博兴一中任数学教师.1980年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198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山东惠民地区教研室副主任,山东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教学目的

(1)了解归纳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自然数的命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别有多少条对角线?你是怎样考虑的?

[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生: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别有两条对角线、5条对角线和9条对角线.以六边形为例,每个顶点可引3条,六个顶点可引18条,但因每条对角线都计算了两次,所以六边形实际有9条对角线.

师:n边形(n≥4)有多少条对角线?为什么?

[由特例到一般问题的提出,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师:这一公式适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吗?

[由一般再回到特殊,特例的正确性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了猜想的信心.]

生:适合.

师:观察等差数列的前几项:

a1=a1+0d,

a2=a1+1d,

a3=a1+2d,

a4=a1+3d,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用a

1、n和d表示an.

生:an=a1+(n-1)d.

师:像这种由一系列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用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从特殊事例中发现一般规律.但是,由归纳法得出的一般结论并不一定可靠.

例如,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n=(n2-5n+5)2,

请算出a1,a2,a3,a4.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由a1=1,a2=1,a3=1,a4=1,可知an=1.

师:由an=(n2-5n+5)2计算a5.

[由a5=25≠1,否定了学生的猜想.举出反例是否定命题正确性的简单而基本的方法.]

师:由归纳法得到的一般结论是不一定可靠的.法国数学家费尔马曾由n=0,1,2,3,4得到22n+1均为质数而推测:n为非负整数时,22n+1都是质数,但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数学家欧拉发现,n=5时22n+1是一个合数:

225+1=4294967297=641×6700417.

[数学史例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至此,归纳法作为一种发现规律的推理方法的教学已告结束.]

师:既然由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那么,就必须想办法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证明.对于由归纳法得出的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能否通过一一验证的办法来加以证明呢?

生:不能.因为这类命题中所涉及的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所以无法一个一个加以验证.

[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对于P(n0)、P(n0+1)、P(n0+2)、„的正确性无法一一验证,那么如何证明P(n) (n≥n0)的正确性呢?至此,数学归纳法的引入水到渠成.]

二、新课

师:我们将采用递推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在电视中可能看到过“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由于骨牌之间特殊的排列方法,只要推倒第一块骨牌,第二块就会自己倒下,接着第三块就会倒下,第四块也会倒下,„„如此传递下去,所有的骨牌都会倒下.这种传递相推的方法,就是递推.

从一个袋子里第一次摸出的是一个白球.接着,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保证:“当你这一次摸出的是白球,则下一次摸出的一定也是白球”,能否断定这个袋子里装的全是白球?

生:能断定.

[为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提供具体生动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

师:要研究关于自然数的命题P(n),我们先来看自然数有什么性质.自然数数列本身具有递推性质:第一个数是1;如果知道了一个数,就可知道下一个数.有了这两条,所有自然数尽管无限多,但我们就可全部知道了.类似地,我们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有关连续自然数的命题P(n):先验证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正确;再证明如果n=k(k≥n0)时命题正确,则n=k+1时命题正确.只要有了这两条,就可断定对从n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命题正确.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

[先通俗了解数学方法的基本思想,对深刻理解数学方法的实质至关重要!]

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的步骤是: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如n0=1或n0=2等)时结论成立,即验证P(n0)正确;

(2)假设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n=k+1时结论正确.即由P(k)

由(1)和(2),就可断定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n都正确.

这两步实质上是证明P(n)的正确具有递推性.(1)是递推的始点;(2)是递推的依据.

步骤(1)是一次验证,步骤(2)是以一次逻辑推理代替了无限次验证过程.步骤②用的是演绎推理.

由(1)与(2)可知,递推的过程是:

正确→„

上述无穷“链条”一环扣一环,形象地说明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P(n)正确性的过程.

[先明确步骤,然后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

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对一切n∈N都成立.

(证明由学生完成,并得出:

师:至此,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观察——猜想——证明”的研究结束.观察特例,归纳一般结论,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是解答有关连续自然数命题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们来看教材中的例题:证明

1+3+5+„+(2n-1)=n2.

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然后将自己的证明与教材中的证明对照,如发现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

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3+5+„+(2n-1)=n2,

如采用下面的证法,对吗?

(1)n=1时,通过验证,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

1+3+5+„+(2k-1)=k2.

1+3+5+„+(2k-1)+[2(k+1)-1]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对任何n∈N等式都成立.

生甲:证明是对的.

生乙:证明方法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第二步证明时,未用到归纳假设.

[指出错误,并分析出错原因,是澄清学生模糊认识的有效方法.]

师:从形式上看这种证法,用的是数学归纳法,实质上不是,因为证明n=k+1正确时,未用到归纳假设,而用的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数学归纳法的核心,是在验证n取第一值n0正确的基础上,由P(k)正确证明P(k+1)正确.也就是说,核心是证明命题的正确具有递推性.因此,今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二步必须由归纳假设

归纳假设,是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关键.

[教师的概括与强调,能使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思路进一步清晰和明确,不再机械地套用两个步骤,而且能深入理解实质及两个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

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中,仅有第一步骤验证而没有第二步骤递推性的证明是不行的.那么,没有第一步行吗?

[新的问题引起学生新的思索.]

生甲:第一步仅是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n0时结论正确.其实,这是显然的,可以省略.

生乙:第一步是第二步递推的基础,没有第一步是不行的.

师: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看一下:

试问等式2+4+6+„+2n=n2+n+1成立吗?

设n=k时成立,即

2+4+6+„+2k=k2+k+1,

则 2+4+6+„+2k+2(k+1)

=k2+k+1+2k+2=(k+1)2+(k+1)+1.

这就是说,n=k+1时等式也成立.若仅由这一步就得出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的结论,那就错了.事实上,当n=1时,左边=2,右边=3,左边≠右边.可能有的同学已经看出,该式左边总是偶数,而右边总是奇数,因此对任何n∈N,该式都是不成立的.

因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缺了第一步,递推失去基础;缺了第二步,递推失去依据,因此无法递推下去.

三、练习

四、小结

师:本节课主要讲了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应掌握下列几个要点:

(1)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

①验证P(n0)成立;

②假设P(k)成立(k∈N且k≥n0),推证P(k+1)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核心,是在验证P(n0)正确的基础上,证明P(n)的正确具有递推性(n≥n0).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或起点,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因此,两步缺一不可.证明中,恰当地运用归纳假设是关键.

(3)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是:证明某些与连续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4)归纳法是一种推理方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归纳法帮助我们提出猜想,而数学归纳法的作用是证明猜想.

(5)“观察——猜想——证明”是解答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有效途径.

五、布置作业

略.

自我评述

(1)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主要是演绎推理的体系.对定理和公式,多偏重于证明,很少研究其发现过程.本节课第一次明确介绍归纳法,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本节课利用“观察———归纳——证明”这一思维方法解答问题.对思路进行概括,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2)在教学中,先通过实例,形象生动地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然后讲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最后揭示两个步骤的内在联系,逐步深入,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由表及里,深化理解.

(3)提出反例,说明运用数学归纳法没有第二步不行;再提出反例,说明没有第一步也不行.由此得到结论:两步缺一不可.构造反例,是否定命题正确的基本而重要的数学方法.

本节课针对学生仅从形式上运用数学归纳法的通病,设计出不用归纳假设进行论证的例子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有助于学生从实质上理解数学归纳法,进而正确加以运用.

(4)教学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其智慧,求得问题的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后,及时地提出新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步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到本质,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直至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思维的浪花随着问题的深入起伏跳跃.

本节课练中有讲,讲中有练,讲与练结合.在讲与练的相互作用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例题,先由学生自己解答,然后教师分析与概括.在教师讲解新课中,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和练习,以求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尽量改变课堂上教师包办代替的做法.

推荐第9篇:二下数学计划与教案t Word 文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3)班

陈美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二年(3)班,有学生,48人。上学期考试结果比较好,但有两人缺考(李波、林秀霞)

平均分94.3,合格率97.8%,(闵思荣19分)优良率95.7%。看起来比较好,实际是没有二班好的,因缺考中林秋霞是弱智。经过3个学期的学习,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如远静洋、曾继伟、王玉霞、谢朋朋等。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如乘法口诀、两位数口算和笔算等。再逐步引导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之,要使学生扎扎实实学好知识。

本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解学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学生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时间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5、双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多于家长沟通,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重视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本册课时安排及教学时间表: 周次(日期) 1(

2、26—

3、2) 2(

3、3---9)

教 学

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表

解决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

时 4 5

注 上学期的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作业检测

3(

3、10—16) 内除法

(一)(13(2)用2——6的课时)

4-5(

3、17—30)

乘法口诀求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与复习

6(

3、31—

4、6)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5

第二单元测试

7(

4、7---13)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3

8(

4、14—20) 9(

4、21—27)

10(

4、28—

5、4 第五单元万以内11(

5、5—11) 数的认识 12(

5、12—18) 第六单元 13(

5、19—25)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4(

5、26-

6、1)

(一)

5 3 4 4 2 4

第四单元测试 劳动节、清明节

第五、六单元测试

3 儿童节 第七单元测试

15(

6、2—8) 第八单元 统计 找规律 总复习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3 4 4 4

第八单元测试 第九单元测试 第十单元测试 16(

6、9---15) 第九单元 17(

6、16—22) 第十单元 18(

6、23—29) 归纳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

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特点: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关系

2、选取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

课 题:解决问题(例

1、例2)

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P1-P5) 例

1、例2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6 22-7 16+23 45-7 49-22 8+42 64-20

2、看土说一说、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

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说一说。

(二)、教学新课

1、节假日小朋友们想去哪儿玩?小组互相说一说

问:你在游乐园玩过吗?玩过什么?

2、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有什么?能挖掘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互相讨论,展示。 ―我们先来看木偶戏。‖

3、出示例1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请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有22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啊?)

问:可以怎样解决,可以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算法,列式,启发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

(1)22-6+13=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或13-6+22=29(人)

(4)22+(13-6)=29(人)

小结: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方法。

4、出示例2图,学习小括号

(1)显示面包房图片,说说这幅图意。 (2)看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面包房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小朋友买了22个,又有小朋友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

可以怎样解决?

a.548=24(个) b.54 – 22(22+8)=24(个)

d. …………

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两步计算)

师:有了小括号先算什么?(先算括号内的加减法)

小结:要想首先算22+8,就要把22+8用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出示接力赛跑图

男生有22个,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2、果园里一共有90棵果树,其中桃树38棵,苹果树4棵,梨树多少棵?

3、看图说图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一第4题统计表。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能自己提出问题,还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真棒! 教后记:

课 题:巩固练习(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P6-7 练习一 1-5题

二、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答: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复习:

(1)没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从左向右)

(2)带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小括号)

2、练习:

第1题: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显示接力赛跑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指名说。

问:你会做吗?请小组合作写出算式。

指名展示:

(1)22+21=43(人) 43-16=27(人)

(2)22+21-16=27(人)

问:先算什么?

(3)22-16=6(人) 21+6=27(人)

(4)21-16=5(人) 22+5=27(人)

师:小朋友可以先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2题:练习一第2题,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完成。

示图,请小朋友自己说说图意

指名:小朋友们在收集易拉罐,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一组收集了34个,二组收集了29个,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指名解答:

(1)94-29-34= (2)94-(29+34)= (3)……

第3题: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羊圈里有几只?

示图,说图意,独立解答,做为课堂作业。

第4题: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统计表

出示表格,问:球赛中的主客场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我们先看中国球队,你知道了什么?(客场7分,主场比客场多5分)

那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主场12分,总分是19分)

问:其它国家球队的总分你能否计算出来?

学生独立解决。

问:观察此表,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第5题:小朋友今天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朋友多大?

提示:要先知道什么?(经过了多少年)

(三)、思维训练

一枝签字笔8元,一枝圆珠笔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一枝签字笔和一枝圆珠笔,还剩下多少钱?

(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教后记:

课 题: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8—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例三(教材第8页图,电脑显示)

(1)看图说图意。(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分组讨论,列式计算。 a. 4*3=12(人) 12+7=19(人) b. 4*3+7=19(人) c.还可以这样计算:6*2+7=19(人) 4*4+3=19(人) 小结:用乘加和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写成乘加的算式

2、做一做。(教材第9页),电脑出示图。

老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10-4+3=9(只) 10+3-4=9(只)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白兔种了7 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数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 个练习本,每本2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后记:

课 题: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p10—11)

二、教学目标:

1、从具体的实际生活情景出发,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熟练掌握有步骤的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会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2、抢算:学生抢答

3、解决问题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鸣买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3)足球9元一个,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钱?

(二)课堂练习

1、练习二(第10 页)第1题

小熊:爸爸,妈妈和我都掰了9 个玉米

熊弟弟:我掰了6个

熊妈妈: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练习二(第10 页)第2题

兔姐姐:我们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兔哥哥:我们准备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萝卜。

兔弟弟:还剩多少个萝卜?

3、练习二(第11 页)第3题

动物园的门票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

用20元钱买票够吗?

4、练习二(第11 页)第4题

观察统计表,小组讨论,集体完成。

5、思维训练:练习二(第11 页)第5题

(三)思维训练

1、玲玲去商店买东西,她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1)瓜子每袋4元,如果买了3袋,应找回几元?

(2)花生每袋8元,如果买了2袋,应找回几元?

(3)笔记本每个7元,钢笔每枝12元,如果买一个笔记本和议枝钢笔,应找回多少钱?

2、买4个玩具娃娃和一个魔方共用35元。每个玩具娃娃8元。那一个魔方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仔细观察,同学们基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教后记: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课题:平均分

(一)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二、教学策略:通过观察、了解生活实例,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正方形、圆形卡片,小棒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观察画面。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谈话并讨论: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分春游食品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明确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各小组展示分配结果。 (3)学生发现:每分钟的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课堂练习:课本第13页―做一做‖。

(1)先看题,互相说题意,说一说―平均分成5分是什么意思‖。

(2)用学具代替面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分成了5分,每份同样多。)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学生动手分一分。 (3)交流,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4)小结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份得同样多。

4、课堂练习:14页―做一做‖。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1)动手分一分(至少设计出两种方案)。 (2)展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相互评价。

2、练习三第2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再独立判断。

3、练习三第3题。

先说一说,再分一分,最后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平均分(二)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策略: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让学生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重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教学活动:

一、准备活动

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指名板演,展示结果。) 第一种分法:O O OOOO 第二种分法:O OO OOO 第三种分法:OO OO OO 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根?(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检查。)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呈现租船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

(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4人‖,―24人租船‖。 (4)分小组讨论:要租几条船呢? (可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 (5)交流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 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 (2)师:有几个小动物准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不够 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 (3)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4题。 ,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几个萝 卜来分‖。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最后交流结果。 2.练习三第5题。

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3.练习三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 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课程目标:

1、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策略:从活动入手,引出新知,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突破难点。

三、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难点:―平均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2个小圆片、16根小棒。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判断哪幅图是平均分,为什么。) 2.(1)把16根小棒分成4 份,每份有几根?

(2)12根小棒,每3根分成1份,可以分成多少份?(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3.导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熊来分东西吗?

二、讲授新课

教学例4。

1.出示例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2.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指名板演。 3.交流结果。

4.板书课题。

5.教师板书"12’4=3‖这个除法算式。学生讨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结: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6.学生动手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3份,一一写出除法算式。 7.认识除号,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算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观察图后,写除法算式,互相交流,并读出所写的除法算式。 2.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算式,是怎么看出来的。

3.练习四第2题。先弄清题意,明确要把6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如果学生能直接说出结果可以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直接填写出除法算式,并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 4.练习四第3题。先请学生看图,互相说说图意,再独立写出除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 除法

(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体会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通过活动,自然引导学生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认识了除法

各部分名称,至此学生对除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重点难点:重难点: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五、教学准备:例5情境图、除法算式卡片、学生每人20个小圆片。教学活 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除法算式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出除法算式。 2.昨天我们帮助小熊猫分了竹笋,今天小熊猫又遇到了问题,大家愿意帮助它吗?

二、课授新课

1.出示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 2.学生观察画面,互相说一说图意。 师:共有多少个竹笋?每盘里放几个? 3.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 4.交流结果。

5.师: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呢? 6.明确可以用除法算式"20’4=5‖来表示,教师强调算式所表示的含义: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5盘.。

7.引导学生抽象出20÷4=5的实际含义:把20按每份4 个一份平均分,可以分成5份。 8. 教学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对各部分名称详细说明.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19页―做一做‖。 第1题:分小组活动,用小圆片摆一摆。第2题,同桌互说。 2.练习第4、5 题。 利用题中实物图,让学生用画圈圈分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完后

独立写出算式并交流。 3.练习四第6题。

教后记:

课题:除法

(三)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通过动手、游戏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难点: 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准备:文字卡片、题目卡片、小圆片学具。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学生拿出10个小圆片,动手摆一摆。

1、平均分成2 份,每份有几个?

2、10个小圆片,每5个一份,分成了多少份? 根据回答,板书:10÷2=5 10÷5=2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四第7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四第8 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实物题,引导学生说出有3份胡萝卜,每份有5根,再让学生试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指明说一说,老师板书。(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3、练习四第9 题。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练习。

4、练习四第10 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有4 条船,每条船有3 个人。再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最后集体订正。

5、22页思考题。

第一小问题是学生明确□表示加数,4个□连加等于8 ,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用乘法计算:( )×4=8或4 ×(

)=8,所以(

)里填2,□=2

三、课堂总结 教后记:

课题: 除法计算

(一)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二、教学策略: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除法的初步计算。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具(信箱和信)每个学生准备12个O卡片。教学活动

一、复习

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二得二 三三得(

三(

)十五 ( )十二

( )二十 四(

)十六

2、口答,说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

2 ×(

)= 6 5 ×( )= 5 (

)×6=12 4 ×(

)=8 (

)× 4 =12 (

)×8= 8

二、学习新课、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2、提出第1 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 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3、同桌交流,列出除法算式,板书:12 ÷ 3。

4、引导:前几节课,我们都会动手帮助猴妈妈分一分,如果不动手操作,你能算出结果吗?

5、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6、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各小组探讨出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并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7、出示例1第2个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8、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是几,然后指明回答,说说运用了哪句口诀。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一题。先互相说图意,再计算,指名回答怎样求出商的。

2、练习五第二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填出:有15只鸽子,3个鸽房,再让学生想:这导题实际是求什么?(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独立填写完除法算式后,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商的。

3、练习五第三题

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让每位学生当邮递员,把―信‖投进―信箱‖,检查每个信箱中的信是否正确送达,并想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 除法

(二)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三、重点难点: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 乘除法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口算卡片 教学活动

一、复习

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五(

)二十五

)十六

)三十 三(

)十二 二(

)得八

六(

)三十六 (

)六二十四

)十八 ( )十五

2、用乘法口诀求商。

9÷3= 12÷4= 5÷1= 2÷2= 8÷2= 3÷3= 3÷1= 5÷5= 6÷2=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谈话导入,引导观察画面,找出已知条件。

2、收集信息:―每行栽4 棵‖―可以栽6行‖。

3、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4、交流,解决―一共栽了多少棵?‖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5、互相交流,教师小结。

(1)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24÷4) (2)一共栽了24棵树,栽了6行,每行栽几棵?

(24÷6)

7、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答,求出商。

8、指明回答,说出求商的过程,教师加以小结:可以根据―四六二十四‖这个乘法口诀求出商。

9、小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和除数。所以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24页―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求商,再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实际上都用了同一句口诀。

2、练习五第4 – 6题。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课

题: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 2.在经历认角、比较角、操作角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渗透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三角板、硬纸条、铅笔、白纸等。 教学设想:

一、情景激趣

出示教材P37的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各自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设疑引题

师:上面的图中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问题:上面的角中,不是直角的是什么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锐角和钝角。[出示课题]

三、概念学习

1.出示挂图,师解释为―武汉长江二桥‖,图上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2.说一说图中哪里有角?(指名学生在图上指一指)

3.问:学些角的大小一样吗?(不一样)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用直角进行比较‖的方法。

4.教师用红粉笔抽象出―直角、锐角、钝角‖图。在学生认真观察后,教师归纳出:我们把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把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教师边总结归纳,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比直角小,一个角比直角大,另一角正好与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

5.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里有角?你找到的这个角是什么角?日常生活中呢? 让学生就上面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强调:可以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测量进行比较。

师再次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测量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四、动手操作

完成教材P38页―做一做‖中的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的学具,做活动角、折角、拼角、剪角等。广泛让学生参与,然后对于学生做得好的进行展示和表扬。

五、练习反馈 1.小黑板出示练习九第1题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角?并将指出的角用手势在空中比划比划。 2.独立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

六、学习小结

⑴本节课新学了哪些知识?

⑵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教后记:

课 题:锐角和钝角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2.能用三角板拼出角和图形来,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干净、整齐的绘图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2把三角板、白纸等。 教学设想:

一、复习

1.什么样的角叫锐角?什么样的角叫钝角?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这些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二、学习画角(练习九第3题)

1.尝试画角。

让学生各自拿出学具,要求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角来,并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一个什么角?然后要求他们拿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一下,看是否是自己想画的角。

2.指导画角。

教师用三角板或直尺画出几个角来,并强调画角的步骤。就画出的角指名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画的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学生回答后,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判断一下,评价学生说的是否正确。 3.按要求画角。

让学生拿出直尺、三角板和白纸、铅笔。教师分别要求学生画出锐角、直角、钝角,画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集体展示评价。

三、用三角板拼图活动 1.认识三角板。

教师分别拿出有一个角是30º的直角三角板和两个锐角都是45º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一下,然后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的2幅4个三角板学会识别,并摸一摸它们的角。

2.自由拼图。

让学生仿照教材P40页的第4题第4幅图的思路,自由地拼一拼。启发提示学生:我们可以把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拼角,也可以把2个不同的三角板拼角。 讨论:同桌拼出来的角是怎样的角?并说一说:各种角的关系。

[教师有意识地拿出各组同学中拼出的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展示,并适当 指出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对拼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生活中的数学

1.大屏幕出示教材P40页―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说一说图中哪里直角?(指名学生回答)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3.分组讨论:生活中在哪里能看到钝角、直角和锐角?向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将发现有新意说得好的同学推荐到它班,向所有同学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激励。 教后记:

课 题:平移和旋转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2.通过练习,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铅笔、自制教具、小房子卡片。 教学设想:

一、情景感受

1.出示―升降机‖和―观光缆车‖的挂图。

2.教师转向推拉窗前,演示推拉窗平行移动窗门。

二、交流研讨

1.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上面三幅画面说的是什么? 2.启发。教师向学生指出这就是平移现象。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现象?

4.讨论:怎样的事例才是平移?

5.归纳:平移是一种运动,物体平移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

三、活动探究(在正方格上平移)

1.观察。用(画有小房子的)幻灯片在放大了的方格纸上演示平移的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其中主要演示向上平移和向右平移的情形。 2.讨论。

⑴平移是按哪两个要求进行的?(向什么方向,移动多少格)

⑵移动多少格格不入是什么意思?(每一个点移动几格,不是中间的空处是几格)

3.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和小房子卡片,按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平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移得对不对,教师及进评价指导。 4.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1页方格纸上的填空。(向左平移6格,向下平移5格) ⑵说一说方格纸上右图怎样平移,小房子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四、实践操作 完成教材P42页上方的―做一做‖

1.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鸭子的移动是平移的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可在教材上的鸭子底部向右画一条横线,以这条横线为基准,画出的鸭子就是平移得到的。

2.画一画。先让学生剪下教材第129页上的―小鸭子‖,然后平移模仿画下小鸭子图,还可让学生着色。

3.比一比。学生画完后,可让学生互相展示,比一比谁画得整齐、美观。

五、练习巩固

1.独立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

1、2题。教师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突出检查学生对于―平移几格‖的含义是否能正确理解,不能误角为―平移了几格‖就是―两个图形之间的空将是几格‖。

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

4、5题。

第4题要突出强调物体的平移,本身的方向是未改变的,这两题都是2次平移,2次平移更能说明这一点。

六、全课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记:

课 题:平移和旋转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2.能说出一些生活中所见到的旋转,知道旋转是一种运动,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具轴所作的圆周运动。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自制教具、小线绳、剪刀、大头针。 教学设想:

一、学习例2 1.出示教材P42页例2主题图三幅画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说一说图说的是什么?

先让学生在各小组内拟一拟,然后指学生讲一讲。

3.师:上面三幅图中的物体都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旋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旋转现象。

4.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有旋转现象? [先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说一说。]

二、做一做、拉一拉

完成教材P42页下方的―做一做‖

1.让学生用剪刀剪下教材P129页的三色小圆片(课前准备好也可),指导他从用大头针在小圆片正中心穿一小孔,双着穿进绳线。

2.让学生将绳线转成,两手拉着线的两端,用力拉一拉,就会发现快速旋转后,看到的是圆片变成了一种颜色了。

3.教师个别辅导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

三、巩固练习

1.小黑板出示教材P43页练习十第3题主题图画面。 2.说一说图中有几幅画面?各讲的是什么? 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集体形成判断的理由。

4.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说一说判断的理由。5.教师评价激励。

四、游戏活动

1.拼一拼。(教材P45页练习十第6题活动)

⑴动手剪下教材第131页的学具。⑵想一想,拼一拼。⑵拼出的图形是什么? 2.拉一拉(教材P45页练习十第7题活动)

⑴剪下教材第133页的图片,仿照第7题形式做成学具。⑵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 ⑶第2个同学一组,开展―拉一拉‖活动。

3.转一转。

⑴剪下教材第135页的8个扇形圆片,指导学生用大头针仿照练习十第8题的形式做成学具。 ⑵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⑶每2个同学一组,开展―拉一拉‖活动。 3.转一转。

⑴剪下教材P135页的个扇形圆片,指导学生用大头针仿照练习十第8题的形式做成学具。 ⑵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

⑶转一转,看看图形错乱地搭配是否非常有趣。

五、新课总结(略) 教后记:

实践活动课 剪一剪

活动目的:

1.通过剪纸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通过亲自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剪好教材上的各种图形;师生每人均准备剪,硬纸片(2张以上),铅笔等。将学生按3~4人一组分成合作学习小组。 活动设想:

一、学剪一个小纸人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4个小纸人连在一起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2.激趣。

师: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并且是并排排列的,有趣吧!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剪这些图形。

3.教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人。 问: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

4.启发引导学生拿出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将其对折,然后在这一半的纸上仿照教材P46页样子,用铅笔画出半个人,用剪刀把多余的部分剪出来,拆开图形,看是否是一个完整的人。

5.讨论:为什么只画半个不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那么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4个、8个小人呢?[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对称图形的知识。]

二、学剪并排排列小纸人

1.启发 师:刚才我们只画了半个不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那么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4个、8个小人呢?

2.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剪出2个或4个连着并排的小人。 [讨论中可让有思路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操作。

围绕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

⑴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长平均分成8份,(有7条折痕)折成如教材第46页上方右图的样子。(也可对折两次)

⑵用铅笔仿照教材P46页中间向左图中那样画出半个小人。(其中注意指导学生小人的中线应为都是折痕的那条边,胳膊要画的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⑶拿出剪刀剪下半个不人以外的多余部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⑷展开图形,看是否是4个小人并排地连在一起,并且互相展示,比一比准剪得好看。

三、学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活动 1.教师启发。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剪一个小纸人,剪4个并排连在一起的小纸人,那怎样才能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呢?

2.具体操作。

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仿照教材第47页上方的步骤,剪出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图形。并互相展示和评比。 3.问题探讨。

师:在上面的活动中,为什么开始剪出的是4个并排在一起的小人,后面剪出的是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呢?

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发言交流,启发学生把前面学习的平移和旋转联系起来。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剪出的都是4个小人,你还想不想剪出更多的小人来呢?请大家自己动手剪一个8个小人的图形。

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不作统一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剪并排或是剪围攻成一圈的8个小人图形来。剪完后,展示给大家欣赏。对剪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指导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

五、活动总结

1.学生谈活动体会。

2.教师归纳:根据图莆的对称,把纸折成相等的几份,只需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和围城一圈的小纸人。排成一排的人,就像小纸人在平移,围成一圈的小人就象小纸人在旋转。 教后记:

第四单元的 表内除法(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48页主题图,第49页例1及下方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第

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准备:大屏幕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及练习用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

7、

8、9的乘法口诀(横着背,拐弯背)

2、口算(出示口算示),说说是怎样想商的? 7 x2= 30÷5= 5 x7= 24÷6= 7 x8= 4 X7= 3 x7= 8 x2= 8 x8= 5 X8= 9 x2= 20÷4= 3 x9= 9 X9= 36÷6= 3 x9= 6x9= 18÷3= 4x8= 6÷2=

二、教学主题图

1、大屏幕出示教材第78页主题图。在学生观察时,要求他们从上到下观察整幅图,并思考:①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在为庆祝自己的节日而作准备) (1)从上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画面?(3个) (2)这3个画面分别说的是什么?(第一小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第二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第三小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2、师:根据这一情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议一议,在小组中尝试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对于学生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有代表性地选择是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平均每行挂几面?‖、―平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等板书在黑板上。

3、引入新课:

师:上面同学们提出的3个问题;要用什么法计算呢?(除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出示课题)

4、教学例1 (1)大屏幕出示主题图的第一个画面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材第49页例1情景 (2)出示问题:―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问:怎样列式?(56÷8)怎样计算? (3)分组讨论56÷8的计算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回忆在第二单

元中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示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求出商56÷8=70 (4)出示问题:―要是挂成7行呢?‖

列式:56÷7=,让学生独立说出商,并说一说想商的思路,用的是哪一个口诀。

三、练习反馈

1、完成教材第49页下方的―做一做‖。

(1)7x4= 8x2= 9x6= (2)指名学生答出结果并说出由此引出的两道除法算式: 7 x4=28 8 x2=16 9 x6=54 28÷4=7 16÷2=8 54÷6=9 28÷7=4 16÷8=2 54÷9=6 师:它们各是用的哪句口诀?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

1、2题。

(1)分组完成第1题。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完成左边9题,二组完成右边9题,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

(2)比赛形式完成第2题。教师仿照此题形式多设计几组题做成课件,由几个小组选派代表参加比赛,分别在电脑上操作,看哪个组帮助小兔很快过了河,多进行几轮,最后以各小组的总成绩评出优胜小组。

四、新课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由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就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同一句口诀可以写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一)(教材第5重页、52页练习十一第3-7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熟练、准确地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准备: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第7题的主题图及第

3、4题的算式图。教学过程:

一、独立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要求学生用连线的方式完成。完成后大屏幕出示正确的连线结果,让学生对照检查,订正错误的地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把结果写在小猪吹的泡泡的算式里,集体交流评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1)大屏幕出示: 4x口=36 6X口=42

32÷口=8 48÷口=6

(2)学生观察后说一说题意是什么? (3)教师启发:13就是要求的一个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要求出口里填的数,如―4x[3=36'‘,可以这样想:4和几相乘得36,4x9=36,所以方框里填9。又如―32’口=8‖,32除以几商是8,结合前面的知识我仍知道就是看8乘几得32,4x8=32,所以口里填4。 (4)学生独立完成其它几题,指名学生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1)大屏幕出示:―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 x7 72÷8 36÷6 ( )>( )>( )>( )>( ) (2)讨论:怎样完成这道题呢?你有什么方法? 在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

思路:要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比较出大小后再填空。 (3)评价订正。

三、提高练习完成练习第十一第7题。

(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的第7题主题图,读懂文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完成图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指名学生说说题中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的?怎样列式计算? 24÷3=8(台) 24÷6=4(人) (3)拓展。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思考,提出问题,说给同组的同学听,然后要求各组将提得好的问题向全班交流,口述解题过程。

四、练习总结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二)(教材第52—53页练习十一的第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除法计算及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树立学生―加、减、乘、除我都会算‘‘的信心。

2、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使学生学会收集分析情景问题中的数据信息,能正确地运用准确的数量关系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CAI课件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的第

9、11题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第10题。

第8题是求商的练习,第10题是求除数的练习,也是用除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指名回答结果,集体评价。

2、分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四种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大家都会做吗?(会)现在我们开展分组计算竞赛。

(2)大屏幕出示四组加、减、乘、除的计算题(教师适当增加题量) 48÷6 45÷5 56÷8 49—30 63÷9 35—7 6X7 32上4 8+9 27÷3 54÷9 72÷8 8 X9 54+17 56+8 46+37 45-9 5 X6 23-9 7 X8 0X20 40÷8 81÷9 36÷4 要求同组学生合作完成一组算式题。以全对和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给予表扬,订正错误。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大屏幕出示第9题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题中说的是在哪里?题中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讨论交流后明确:本题说的是小朋友们到电影院看电影买电影票一事;问题是:―1张电影票8元钱,40元钱能买几张票?‘‘列式为:40÷8=5(张)

2、完成练习十一第11题。

(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第重重题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说的是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图中有哪些数据? (3)出示问题:―获胜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

(4)师:要求出获胜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必须先求出什么?(拔河的两个小组中每组各有多少人?8人) (5)独立列式计算完成。指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6)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在思考后,积极发言,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就学习中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指名学生口述解答结果。

三、练习总结 教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4—55页例

2、例3及―做广做‖,练习十二的第

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各2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这两个层次的交流,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知道―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或在黑板蔓示):互互互 厶厶厶厶厶厶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Ⅱ5根。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图(2),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7 18是3的几倍? (2)15和5比,重5里面有几个5.9 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含义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x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后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①摆好两行三角形。

第一行: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第二行:A A A A ②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③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厶的个数是第二行厶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①12是3酌4倍;②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①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②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教学例3

1、耻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课件动态出示题意:先出示舞台上有35个人唱歌,台下5个观看的情景,然后示出7位跳舞的学生。提问:根据这个场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比较多,但一定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师可从中摘录下来,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

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几位代表在全班汇报本组的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

(2)在学生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本分析思路(以本例为例进行总结):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

(3)让学生应用基本分析思路解答―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有序地数出跑步的练武术的人数。 (2)独立解答第2题。

(3)对于第(2)题,可引导学生提出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四、课内外练习

1、基本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

1、2题。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2、综合应用。

冬生骑车观看家乡的变化。 江边村 鹅湖村

(1)想一想,说一说―千米‖表示什么? (2)冬生从岭下村到下溪村用了1小时,从下溪村到上溪村要几小时?从上溪村到鹅湖村要几小时? (3)从江边村到鹅湖村大约要几小时?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教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熟练地运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提高分析问题,掌握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CAI课件准备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二第

3、

6、

7、8主题图,为学生每人都准备第4题印在纸上的涂色卡、表格和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二第5题口算题 8 x6 72÷9 40÷8 5 x7 45÷5 6-9 63÷7 24—8 54+6 56÷8 37—9 7+44 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上面的口算。

二、操作研讨练习十二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画有圆片的涂色卡主题图和题目中的两点要求。

2、让学生拿出自己同样的卡片,先数一数在第一行中,蓝色圆有多少?红色圆片有多少个?要求红色圆片是蓝色圆片的多少倍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16÷2=8

3、指名学生读一读第(2)问的要求,让学生先说一说题意,待全部学生明白了题意后,再让学生各自说一说自己想怎样涂色。

4、指导学生涂色。

师:刚才同学们有很多的想法;但题中只有3行可供我们涂色,另外你所涂的图形要能提出可用除法解决的问题。那么到底有多少涂色方法呢?我们不妨先来研讨填出下表: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想提出的问题 l 17 2 16 3 4 5 6 7 8 9 结合学生最开始涂色前的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将表的第2列填完整,并让学生思考:表中是否把我们上面的各种想法都包含在内呢?(是) 让学生拿出彩笔,独立完成涂色,涂完一行,根据自己涂的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在上表的第3列坦克,教师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情景应用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1)大屏幕出第3题情景图。说一说问题情景中说的是什么? (2)出示问题:―2号运动员跳的是3号的几倍?‖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3)出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并提出1个或2个问题,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并要求学生就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2、仿照上面形式完成练习十二的第6题、第8题。

其中第6题和第8题的第2问,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应先算什么?

四、集体研讨综合应用题

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统计图和统计表。要求学生看清条形统计图,明确每格表示2个单位,然后在统计表中填上每种活动参加的人数和三种活动参加的总人数。

2、出示问题:(1)游泳的人数是跳绳的几倍?(2)跑步的人数是跳 绳的几倍?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问题,指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3、出示开放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由组长收集并向全班推荐本组提得比较好的问题。然后全班集中交流汇报,并让不同的学生分5懈答出上面各组提出的不同问题,集体评价订正。

五、练习总结 教后记: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材第59页例4,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应用题以及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教学准备:CAI课件大屏幕出示例4及练习十三第1.\2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题) 5 x7 16÷4 21÷7 9 x8 28÷4 30÷5 72÷8 9 x9 64÷8 3 x9 48÷6 4 X7

2、列式计算。(1)5个4相加是多少? (2)64是8的多少倍? (3)48里面有几个87 (4)6乘9积是多少?

二、新课

1、问题情景。大屏幕出示例4前后两幅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合作研讨题意。

(1)让学生分组研讨,在组内互相说一说―第一幅图中有几条船? 每条船上有几个人?‖―第二幅图说的是什么意思?要解决什么问题?‖

(2)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说一说图意和题意。交流后,教师了解看是否还有同学不理解题意,对不理解题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

3、自主尝试解答。

(1)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 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启发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让学生交流汇报各自的解答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说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出:6x4=24 24÷3=8(辆)

4、启发拓展。

师:能将6x4-24 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引导学生得出:6x4÷3=24÷3=8(辆) 问:算式6x4÷3是乘、除法混合运算,从刚才的计算中,你可以归纳出这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归纳: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应该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三、练习

1、合作研讨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

1、2题。

(1)大屏幕分别出示第

1、2题主题图。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题意。 (2)独立尝试列式解决。

(3)交流汇报列式解答的思考过程及结果,对于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列式,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归纳:

02x4=8 8x3=24 e4+4=8 8x3=24 e4x3=12 12+12=2a 回4x2x3=24 S2x3=6 6x4=24 第2题 ①18÷9=2 e3+3+3=9 18÷9=2 e3x3=9 18÷9=2 ④18÷3÷3=2 对于以上的方法,教师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并要求相关的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列式。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出结果,做完后,集体评价订正。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乘除混合运算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教后记: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材第6

1、62页练习十三第4—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鼓励学生算法多样性。

教学准备:CAI课件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三第

6、8题情景图,思考题的折绳图;学生准备第7题的学具及思考题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乘除法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先让学生先思考―要填出O里的>、

2、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完成乘除混合运算,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对于有计算错误的学生,及时帮助他们纠正。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o

①大屏幕出示第6题两幅情景图。要求学生两幅图要整体认读。 ②说一说本题两幅图说的是什么? ③独立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63÷9x4=42元) ④归纳解答这类题的注意点。

2、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①先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得出答案是6个。

②问题:为什么原来8个图,现在只能摆6个?(因为小长方体木块少,只能摆6个) , ③问: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要求学生用分步或综合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列出:6x8÷8=6(个)

3、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①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意,说一说图中说的是什么? ②师:怎样列式解决?应先弄清什么?(人数是6人) 3x8÷6=4(块) ③独立完成在书上o

4、集体研讨完成教材第62页思考题。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先按要求折一折o(可让学生用1米的绳子) ②CAI课件出示示意图: ③引导学生列式解答。16÷2÷2=4(本)

三、练习课总结 教后记: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对45句乘法口诀更加熟悉,并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个除法算式。进一步巩固―倍‖概念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思考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复习、练习用的算式卡及学生每人一张空白乘法口诀表卡片,硬纸做的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除法算式

1、背诵乘法口诀表。指名横着背,拐弯背,齐背

2、写除法算式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表卡(如下图)。要求学生仿照乘法口诀表的形式写出45道除法算式。(如下图 1÷1=1 2÷2=14÷2=2 3÷3=16÷2=39÷3=3 4÷4=18÷2=412÷3=416÷4=4 5÷5=110÷2=515÷3=520÷4=525÷5=5 6+6=1212÷2=618÷3=624÷4=630÷5=636÷6=6 7÷7=114÷2=721÷3=728÷4=735÷5=742+6 =749÷7=7 8÷8=116÷2=824÷3=832÷4=840÷5=848÷6=856÷7=8 64÷8=8 9÷9=118÷2=927÷3=936÷4=945÷5=954÷6=963÷7=9 72÷8=972÷9=9

3、启发 1÷1二1 2÷1二2 3÷1二3 4÷1二4 5÷1二5 6÷1二6 7÷1二7 8÷1二8 9÷1二9 (2)上面的除法算式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4、分组合作整理除法算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在上面发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商相同进行整理,也可按除数相同进行整理。

二、练习表内乘\除计算 l、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算第2题。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练习时,教师强调:―乘法口诀必须熟练,在做右边两列式计算题时,要注意按顺序计算。

3、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以竞赛的方式练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算得又快又准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全部做完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在4x8+23和81÷9+36两道式中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对于54÷9x8,72÷9÷2,20÷4x7,3x6÷2四道算式应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四第1题算式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启发提问:要把这些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先干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应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有序思考问题。

四、复习巩固―倍‖的概念以及乘除法的关系 仿照练习十四第5题的形式开展活动。

1、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拿出用硬纸板做的数字卡片)

2、教师示范。

教师请—名学生上台进行示范,使每位学生明白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如:教师出示3,学生出示:

教师:3x6=18 (乘法算式)口诀是三六一十八。 学生:18÷6=3 18里面有3个6,18是6的3倍。

然后,师生交换说。

3、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仿照上面的形式开展对口令活动。教师可参与其中。

五、复习总结 教后记: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教材第63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练习十四第

3、

7、

8、

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练习指导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以及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通过渗透,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推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生活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复习题及练习题各题的情景图,活动用的三角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复习

1、大屏幕出示―整理和复习‖第2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研讨题意。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情景图中说的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在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题意,口头编出题来。

3、交流汇报编题。让各组交流口头编题。最后归纳题意:―一个班的学生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分成几组?‖

4、独立探素解决问题的步骤。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启发学生: ―应先求全班人数,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列式计算。6X6=36 36÷9=4(组)

5、拓展延伸。

师:解决这道题,能否列综合算式呢?(能) 先让学生尝试,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列出:6X6·÷9=4(组)

二、复习―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9题。

仿照下图的方式组织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猜数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倍‖的概念,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题目条件和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题和图 中有哪些信息数据? (2)出示问题(1)和问题(2)。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3)交流汇报解决(1)(2)两问的思考过程和列式的结果。在讨论交流解决第(2)小题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板书列式如: A.8+24=32 32÷4=8 B.8÷4=2 24÷4=6 2+6=8 C.8÷4=2 2x3=6 2+6=8 D.24÷4=6 6÷3=2 6+2=8 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解法有何异同?在肯定的同时提示学生要虚心学习别人的思维方法,多动脑,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4)开放拓展。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就提出的问题,口述其列式解答结果。

三、复习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 ·

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情景图。

2、交流汇报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在生活中你经历过吗?

3、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评价订正。对有困难的学可指导他们列式: 30÷3÷2=5(天) 2x3=6 30÷6=5(天) 30÷2÷3=5(天)

四、生活数学开放问题 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

2、教师启发提示:提问题必须紧紧抓住条件,先要明确自己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除法解决的一步或两步计算的问题‖等等o

3、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问题。口÷口X口=24口X口+口=21

六、复习总结 教后记: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67-69主题图,例

1、例2及后面―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

一、

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说出一(个)、

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

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4、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写出来。教师板书:写作:126。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

①请你写出这个数,并请1人板演,注重强调格式。 ②在练习本上,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 ②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 (5)同桌互相拨数、认读。

(6)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

1、2两题。①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

②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要第70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五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 806 480 521 600 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练习。

3、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4、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 100<1000。

③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

1、

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做一做。

①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2、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2)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

4、5两题。(1)独立完成

4、5两题的填空。(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全部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熟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75页的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

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师:这 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二、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教师分别拨出430

5、3003。

(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7504 8007 9500 320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教后记:

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准备:挂图;天平、砝码、盐两袋,生准备一枚2分硬币,一些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出示P85情景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想知道什么?

2.师介绍说明:斤、两是我国常用常用的单位,而―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3.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师:张爷爷前几天老师让同学广泛收集、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

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 ―千克‖作单位。 2.认识秤。 (1)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秤?能简单说一说它的用法吗? 3.认识―克‖。

(1)师出示一枚两分硬币,问:想不想知道这枚硬币的重量?

师示范操作,学生看(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1,说明1枚2分硬币重1克)。 (2)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4.称物品的重量。

(1)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桌面上的物品有多重。

要求:a.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重量,然后再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 b.称好的物品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2)先估量一袋盐的质量,再看一看袋上的数据。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1)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说明: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来称,用克作质量单位。一般物品的质量就用其它秤来称,用―千克‖作单位。

(2)分小组称出1千克的物品。 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3)先估计一下凳子、书包有多重,再称一称。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1)猜一猜:1千克大米和1000盐比较,谁重? (2)称一称:得出结论1000克=1千克(板书)

三、应用拓展

1.练习十八第1题。

认识常用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练习十八第2题。

认识健康秤: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一根绳子长10克。

四、学习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克和千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问:我们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一般用什么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这两个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解决问题

1.调查汇报,学生先自由汇报交流课前调查的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然后将有关数据,填入练习十八第3题表格中。

2.亮也收集了一组数据(出示P87做一做的内容),李奶奶从市场买了苹果和鱼,苹果重1千克,鱼重500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提出问题:师有选择地板书: (1)一共重多少千克? (2)鸡蛋比鱼重多少?

(3)独立解决,后集体订正。

三、指导练习

1.第

4、5题:由学生直接完成在课本上,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第6题:让学生们分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时,先让大家估测其中一名同学的体重,记录下来,再称出这名同学的体重,比一比,看谁估得准,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称出组内每一个同学的体重,比较一下组内同学的体重,看一看谁最重,谁最轻。3.第7题:(1)出示情景图,指名说出图意。 (2)指名提出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集体订正。

4.第8题:让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中有几对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求出一只鸡有多重,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

四、全课总结 教后记:

第七单元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材第9

1、9

2、93页内容,练习十九

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分析、思考、

交流等过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例

1、例2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准备第9

1、9

2、93页的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演示。

出示教材第91页情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并认真思考自己有什么发现? 2.交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教师有选择地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

3.导人: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 (1)出示例1问题情景图。

问:老师和小精灵分别提出了什么问题? (2)师:如何解决老师和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学生口答后,师板书算式:23+31 32+39 (3)试算:口算23+3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4)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师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5)试算:32+29 分别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6)进一步口算:93页―做一做‖左边4小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问题情景图。 问:图中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师:船上还能上几人?怎样算?板书:68—54 (3)试算:68—54 先在小组讨论,后指名交流,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对有不同算法的学生及时鼓励? (4)独立列式解答:二(3)班走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5)指名交流算式和口算方法。

(6)归纳比较:例1的两道加法算式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例2的两道加法算式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体会例

1、例2的第二个算式需注意进位或退位。

三、形成应用

1.让学生选择主题图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口算。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算法,只要合理,老师要给予肯定。 2.练习十九第1题,师先说明题意,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九第2题,小组内互相挑战,比一比谁的方法算得快,算得对。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教材第9

4、95页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过程与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竞赛

1.练习十九第4题。

师出示卡片,分别指名口答,并说出算法。 2.练习十九第5题。

自制口算卡片,两人一组每人一题轮流练习。 3.练习十九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出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游戏形式开展。 4.挑战赛。

两人为一组竞赛。一人出题,一人口算,然后交换,比一比谁的方法算得快。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十九第3题。 出示第3题情景图。

(1)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老师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指名解答,集体评价订正。 2.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同时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3.练习四第8题。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弄清题意。

问:①求2队领先多少分,其实是求什么?(2队比1队多几分) ②怎样计算呢?(43—28=15分) ③下半场2队领先多少分怎样计算? ④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其它的问题并且解答吗? (先在小组讨论、后选派人在班上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对口算又快又准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鼓励速度慢,准确度不高的学生不能灰心,要继续勤学苦练,提高口算水平。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97页例

3、例4,练习二十第

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在经历算法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推和迁移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利用情景图上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出示卡片) 24+30 56+27 35—14 93—17 81—46 28+19 31+42 50—26 4000+3000 180—130 150—70 3400+2000 2.揭示课题。

二、情景问题,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上面的情景图,指名描述一下图中展现的活动内容,看一下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 (2)问:"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要计算什么?

板书算式:180+340 (3)讨论:怎样计算? 让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要求说出算理,提醒各种算法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

师生一起归纳出笔算方法 ,教师边板书边问:百位上的和为什么是5而不是4? (4)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5)巩固练习:第97页―做一做‖第1题的①②小题。

2.教学例4。

(1)让学生继续观察情景图。问:你还能得出其它不同的问题吗? 板书: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 (2)怎样列式?板书:340—180 (3)分小组试算:340—180,看哪些小组想的方法多而且好? (4)交流不同的算法,师板书笔算过程,提醒学生在笔算减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⑤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的③④小题。

3.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形成应用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2题。

能口算就口算,不会口算就笔算,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

1、2题。

提醒学生注意竖式书写要规范,作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教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例5及练习二十第

5、7题的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

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 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

6、7题。

四、全课总结 教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

3、

4、

8、

9、

10、

11、12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加减法估算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四、练习总结 教后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

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

二、复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复习估算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教后记:

数学实践活动 有多重

活动内容:有多重(教材第104—105页内容)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2.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体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敢于大胆交往的意识。

活动准备:量体重的体重表或电子秤,天平,盘秤;比较轻重用的物品以及收集数据用的白纸、彩笔等若干;课前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这一段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你们想了解我们班同学每个人的体重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称体重的活动。

二、称体重,感受体重

1.教师演示如何用―体重表‖或―电子秤‖称体重,指导学生如何看体重表以及其它测重工具秤的用法。

2.学生分组活动。各组学生称一称各自的体重,并记下。在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各自读出体重的数据。称完的同学可以互相背一背,体验一下同学的体重。 3.交流汇报。

互相报一报自己的体重。说一说,是怎样记录体重的。交流在背其它同学时的感受有哪些? 4.估计体重。

同组的同学可分为2人一小组,先互相背一背,估计估计对方的体重是多少,然后互相对比一下,看估计得准不准,进一步感受体重。

三、称物品,比较重量

让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的物品。小组的每个同学可轮流做,一个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另一个称一下,判断他估计的对不对。

四、绘制体重统计图

师:我们大家的体重都已经知道了,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差大吗?怎样才能看出同学们的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多呢? 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把这些体重数据统计起来。然后分组讨论各组统计的方法。各组集体完成一个组的统计图或表。

学生统计完后,交流展示统计表或统计图,互相评一评哪个组绘制得有创意,美观。然后教师可选择其中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统计方法,迅速将各组的统计图集中制成一个大表或统计图。

五、总结提高

1.依据上面的体重或统计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看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如,哪个体重的人最多?哪个体重的人最少?最重的是多少?最轻的是多少? 2.拓展。你还有哪些收获或发现? 教后记:

第八单元

统计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内容是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统计

(一)

教学内容:统计

(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相关挂图、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 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体重

年级 人数 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以上 一年级 二年级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第二课时

统计

(二)

教学内容:统计

(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 辆数

(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完说明用画―正‖

推荐第10篇:应用数学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科教兴洛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教研为中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坚持科研兴教为先导,强化教学研究,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以课改为重点,努力做好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面向基层,面向师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不断提高我市的教育质量而努力奋斗。

附件: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2010年3月

附件:

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3月8日—10日);

2、高三年级“二练”(3月25日、26日);

3、高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4、举办洛阳市高中物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5、举行高中师生纵横数字信息化竞赛;

6、组织参加2010年度省教研室课题培训暨选题发布会(3月26日—28日);

7、召开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及县(区)语文教研员会议(3月10日);

8、组织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到二外调研、听课、评课(3月15日前);

9、征集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并组织评比(3月—6月);

10、第十五届“华杯赛”初赛(3月13日上午10:00—11:00);

11、组织河南省初三数学竞赛预赛(3月13日);

12、组织全国初三数学竞赛决赛(3月21日);

13、初中英语学科到15所学校听课,开展教研调研(全学期);

14、初中英语学科应邀到学校举办复习专题讲座(全学期);

15、初中英语学科开展两项科研课题实验(全学期);

16、初中英语学科组织召开赴美教师专题报告会;

17、召开中招英语复习备考会;

18、初中英语学科召开毕业班复习教研研讨会;

19、组织召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3月底);

20、积极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与结题工作(全学期);

21、省教研室召开第五届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课件评选和课题发布会;

22、组织参加河南省中考历史复习备考会议;

23、召开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

24、初中物理竞赛预赛(3月14日);

25、初中物理竞赛复赛(3月28日);

26、组织开展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27、组织参加省初中化学竞赛初赛(3月27日上午8:00—10:00)

28、组织开展初中化学省市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选活动;

29、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技能大赛;

30、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第二阶段验收工作;

31、全省小学语文“三优”评比初评工作;

32、举行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3月10日、11日 地点:市实验小学);

33、举行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大赛;

34、组织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参加课题申报工作;

35、组织开展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推选参加省优质课比赛选手;

36、组织开展小学科学省市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评选活动;

37、组织开展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工作;

38、征集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案例集;

39、北师大出版社举办品省品社教师培训和本学科年会(上半年);

40、组织召开洛阳市音乐美术学科县(区)教研员,市区中学骨干教师教学研讨会(3月10日);

41、组织洛阳市2010年“步步高”写字比赛作品,报省教研室参评(3月31日前);

42、完善《世界艺术教育网》洛阳美术教研版块的内容,并注册洛阳美术教师论坛;

43、组织音乐骨干教师到县(区)听课;

44、举办洛阳市幼儿园教师说课评比。

四月份:

1、高

一、高二年级期中考试(4月21日—23日);

2、组织高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

3、高中英语中心组成员到英语薄弱学校听课指导;

4、开展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论文评选(4月下旬);

5、开展高中生思想政治小论文评选(4月下旬);

6、组织开展高中历史优秀课件评比;

7、洛阳市高中物理竞赛报名;

8、召开高中、初中物理学科省优质课观摩研讨会;

9、举行高中化学优秀论文评比;

10、举行洛阳市第20届中学生生物学预赛(4月中旬);

11、举行高中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课件评选活动;

12、举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技能大赛;

13、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调研;

14、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库征集及评选;

15、参加第四届全国双语教育研讨会;

16、召开初中语文学科中招复习研讨会;

17、第十五届“华杯赛”决赛(4月10日上午10:00—11:30);

19、初中数学召开初三中考复习研讨会(4月下旬);

20、组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理论与技能培训;

21、组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22、召开市中考历史复习备考会议(4月下旬);

23、举行初中历史教师技能大赛;

24、召开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

25、组织参加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

26、组织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复赛(4月11日上午9:30—11:30 地点:东方二中);

27、组织初中生物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课件评比;

28、举行初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课件评比;

29、举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30、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工作;

31、组织小学数学观摩交流会(4月7日、8日 地点:市工人俱乐部);

32、组织参加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4月下旬);

33、举行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及观摩研讨会;

34、开展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评选活动,初选参加省“三优”评选及2010年中南六省参评论文及小论文;

35、组织参加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年会;

36、举行小学“德育小故事”评选;

37、举办洛阳市中小学生第二十三届风筝制作放飞竞赛;

38、组织参加小学科学西安课题年会;

39、省第六届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选,举行省课题发布会;

40、举行洛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小学4月1日—4日,中学4月18日—22日);

41、组织参加河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优质课展示、观摩活动(4月25日—28日 地点:郑州商城饭店);

42、组织完成洛阳市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工作;

43、组织洛阳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研讨会暨现场会。

五月份:

1、高三年级“三练”(5月6日7日);

2、组织参加河南省高中数学竞赛(5月上旬);

3、征集与评选洛阳市高、初中数学教育优秀论文(5月上旬);

4、组织参加全国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

5、开展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课件评选活动(6月下旬);

6、组织开展高中生历史优秀小论文评比;

7、举行洛阳市高中物理竞赛;

8、举行洛阳市高中化学竞赛;

9、组织洛阳市考生赴新乡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5月中旬);

10、举行高中生物学科新课改课型教学研讨会;

11、高中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课件省级评选上报;

12、洛阳市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评比活动;

13、召开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新课程研讨会;

14、组织参加省初中英语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

15、召开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思想培训会议;

16、组织参加省第七届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选和市历史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5月—6月);

17、组织初中物理优秀论文评选;

18、组织开展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推选参加省优质课大赛选手;

19、完成初中化学“杜郎口教学模式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

20、组织参加省教研室科研课题申报;

21、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优质课评选;

22、组织参加全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

23、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大赛;

24、组织参加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

25、组织参加省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评选(5月—6月);

26、举行洛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评比活动(5月19日前报送);

27、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28、组织评选河南省第二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5月上旬);

29、举行洛阳市普通话水平测试(5月下旬);

30、组织洛阳市幼儿园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

31、举行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六月份:

1、高考估分工作(6月7日—11日);

2、初中期末考试(6月21日—23日);

3、中招评卷工作(6月25日—30日);

4、组织高中语文“河南省文化小论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评比活动;

5、举办洛阳市(市区)高中数学优质课说课比赛(6月上旬);

6、组织参加全省高中英语优秀论文与课件评比;

7、举行高中历史优质课大赛;

8、举办洛阳市高中地理优秀论文和小论文评选活动;

9、选送洛阳市高中、初中物理优秀论文、课件参加省级评选;

10、举行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11、举办高中生物教师优秀论文和优秀课件评选(6月中旬);

12、举行高中生物教师说课大赛(6月中旬);

13、组织初中语文“河南省文化小论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评比活动;

14、组织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论文、学生小论文评比活动;

15、组织申报省教研室课题及课题结项;

16、进行小学语文课题阶段性总结;

17、组织参加省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6月30日前报送);

18、组织参加省小学英语及课件评比;

19、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评比和学生创新作品、学生小论文评比;

20、选送洛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参加省级评选;

21、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教师论文、学生小论文评选;

2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论文、学生小论文评选;

23、语言文字论文评选;

24、组织并推荐省、市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25、组织并推荐省、市幼儿园儿童画评比活动。

七月份:

1、高

一、高二质量检测(7月1日2日);

2、举办高中生生物科技小论文评选(7月上旬)。

八月份:

1、组织参加省生物教师优秀论文、课件以及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评选。

第11篇:感恩课教案t

天天向上快乐学习吧 ——感恩教育

TIAN TIAN XIANG SHANG GAN EN JIAO YU

感恩离财富最近感恩离健康最近感恩离成功最近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是这个世界上 最幸运 最幸福 最富有的人

招生热线:15127031285

15731027616

1 感恩教育——“孝” 1 “送羊”的传说

很久以前,城西刘庄有一户人家--张氏和儿子刘小儿。张氏早年守寡,生活靠娘家接济。只是她对儿子过份溺爱,使刘小儿越长越骄横,一次,因饭菜稍不合口,竟把他娘推了一跤。张氏痛哭了一场,便回娘家了。

后晌,张氏才回来。刘小儿又急又怕,急的是娘走后把他饿了一顿,怕的是舅舅来整他。谁知,张氏只对儿子说,到他姥姥家瞧羊去了,一只母羊下了羔。到六月天草肥了,舅舅就把羊送来。刘小儿这才放了心。

到了六月,舅舅果然送来五只羊,刘小儿每日赶上羊群到野外放。一天,他在树荫下,发现两只小羊拱到母羊奶穗下,先跪下两条前腿,而后才吸奶,觉得很有意思,便问一位过路的老农。老农语重心长地说:"这羊羔知道它娘生养它的艰难,所以吃奶时要先下跪,谢老母生养之恩哪„„"刘小儿听着,突然对老人说了声:"多谢!"扭头就跑。

他一口气跑回家,扑通一下跪到母亲面前,哭着说:"娘啊,往日孩儿不孝,真是连羊羔都不如啊„„"

从此,他一改旧习,敬孝母亲,帮助邻里。学农活,持家务,和母亲过起了美满如意的日子。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便纷纷学刘小儿的舅舅送羊,以此教育孩子要敬孝老人。时间久了,每年农历五月间,凡出嫁后做了母亲的女儿,都要带上礼品回娘家去"瞧羊";到了六月,姥姥家再把用面捏成的蒸熟的"羊"送给外孙,叫"送羊"。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一、听故事,讲感受

二、练笔:《妈妈,我要对你说》

三、作业:回家后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你做了

,让妈妈为你画个笑脸。

第12篇:It doesn’t matter教案

It doesn’t matter教案

Itdoesn’tmatter教案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教案初探

——冀教版Leon37Richorpoor?Itdoesn’tmatter!

一、

教材内容

河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英语》,初中起始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册第五单元myfuture中第37课Richorpoor?Itdoesn’tmatter!

二、教材分析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围绕myfuture这个主题,通过故事和计划,使学生掌握有关目标和计划的常用语言,帮助学生积极地描述他们的愿望和理想。本节课是本单元中间的一课,起着承上启下、联结知识桥梁的作用,它以Lucas介绍理想中的职业为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此外,由于学生急于了解Lucas的情况,师生之间便形成了一个Informationgap,便于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描述他们的愿望和理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本课的学习作下了铺垫,能够保证学生顺利的完成探究任务。同时,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能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去,形成课堂上的生生、师生、生师互动,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⑴学习

:lawyer,building,goal,wife,kid

⑵识别词汇及短语:attheverytop,It’shardto….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英语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树立远大理想,立足现在,才会有美好的将来。

文化意识

了解西方人喜欢的职业;了解中西方人对职业的不同看法。

能力目标

通过认知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多媒体在学科中的渗透,学会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会用英语谈论myfuture。

学习策略

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生生、师生、生师之间的互动,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难点

⑴掌握why和because的用法。

⑵掌握句型Idon’tthink…与单词hope的用法。

二、

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针对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

教学理论及方法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人力资源,发挥学生间的互动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

辅助教具

教学

五、

教学程序

本课为一课时,需40分钟完成,学生分A、B、c、D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抽取一人组成四人活动小组。具体过程如下:

Step1Leading—in

.

Freetalk以值日生为主,围绕主题myfuture进行交谈,在师生交流中,通过播放中的图片引出生词cool,lawyer,building,goal,wife,kid的讲解。为了便于记忆,可根据图片把单词编成串“他工作在大楼里,他的职业是律师,他有妻子、儿子,他的人生目标是幸福快乐”。

通过课前的freetalk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2.

Singthesong“Nomatterwhat”上节课学过的这首歌曲和本课密切相关,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Pre—task

任务:用英语进行对话,互相了解对方的几个理想的职业,并询问原因,练习why与because的用法。

目的:让学生接触主题,产生兴趣,并为学习课文作下铺垫。

活动形式:小组(ingroupsoffour)

语言技能: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活动过程:

.

四人一组,了解对方理想中的几个职业及其原因;

2.

练习why与because的用法;

3.

根据交流内容,设计填写调查表格。

例:样本表格

Name

Hopeto

Richorpoor

why

Happyornot

Pre—task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多种渠道取得语言素材,并独立整理归纳,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有效地习得语言。

Step3Taskcycle

Taskone:

任务:以Richorpoor?Itdoesn’tmatter!为题,根据学生之间的opiniongap,设计一个debate。

目的: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言技能: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操作过程:

.

各组进行讨论。

2.

找出五个赞成的同学和五个反对的同学到黑板前进行争论。

3. 教师

Richorpoor?Itdoesn

’’tmatter,aslongasyouarehappy.moneydoesntmeaneverything.Happineisthemostimportant.Iamateacher.Idon’

tthinkteachersarerich.butI

’mhappytostaywithyou.That’senough.

Tasktwo:

任务:观看一个小片段的影音文件。

材料:Lucas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目的:为下一个任务学生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提供范例。

语言技能: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操作过程:

. 教

:whatdoesLucaswanttodointhefuture?why?whatmakesLucashappy?

2.

学生仔细听影音材料,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3.

结合课文朗读。

4. 讨论短语

attheverytop

和句型

It’shardto….Ihope….Ihopeto….的用法。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

5.

四人一组通过对话的方式训练句型Ithink….及其否定形式Idon'tthink….

A:whatdoyouthinkyourpartnerwillbe?

B:Ithink….

c:Idon'tthink….

D:Bisright./c

isright.Ihopetobea/an….

Task--cycle通过设计一个争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多媒体材料的视听,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题,在时间的分配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课文内容,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Step4Post—task

任务:根据任务前的表格材料,模仿课文的形式到黑板前作报告。

目的:学以致用,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的实际运用,体验成功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材料:任务前四人一组设计填写的调查表格。

活动形式:个人汇报

语言技能: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操作过程:

由教师主持并担任解说员,学生四人一组推选一人到黑板前作报告,其余为听众。

这一任务要求在了解课文语言点的基础上,在前面两个任务的语言积累前提下,在真实的情景中使用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促进有效的语言习得。

Step5check(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选出“最佳口才奖”、“最佳合作奖”。

评价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并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Step6Homework

根据汇报内容,模仿课文,以myambitionwillcometrue为题完成一篇60——80字左右介绍理想职业的短文,让学生从现在开始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奋斗。贴在班级板报上以供交流。

如果时间允许,可通过合唱Nomatterwhat,在优美的旋律、音韵动听的节奏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六、

板书设计

Leon37Richorpoor?Itdoesn’tmatter!

lawyer

attheverytop

goal

It’shardtobeadoctor.

building

whydoIwanttobeadoctor?

wife

BecauseIwanttohelppeoplewhoaresick.

kid

Idon’tthinkteachersarerich.

cool

IhopetohaveagreatfamilywhenI’molder.

IhopeIhaveawifeandgreatkidomeday.

七、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三个任务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大胆运用词汇描述,气氛高涨,饶有兴趣,在汇报中自然成文,最终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通过初步尝试任务型教学,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生生互动、关照两头的效果,学生主动的在“学中用,用中学”,达到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目的,当然,在尝试过程中,也碰到了有待改进的问题,如:难以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中下水平的学生受词汇量等因素的困扰而不愿或不敢发言以及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总是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等。今后,我们教师在设计任务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改变和调整,以便开发出一系列新颖、独特、实用的tasks。

第13篇:六T管理教案

好如阳女子主题火锅六T务实管理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

一、6T务实管理的认知:

1、什么是餐饮六T?

2、餐饮六T的好处

3、酒店餐饮六T务实管理目标

4、实施过酒店餐饮企业六T案例分析

二、酒店餐饮6T务实管理实施55点图片案例分析

1、天天处理10点图片分析

2、天天整合10点图片分析

3、天天清扫10点图片分析

4、天天规范10点图片分析

5、天天检查10点图片分析

6、天天改进5点案例分析

三、推行6T务实管理策略(天时、地利、人和)

1、高层领导支持;

2、制定实施计划及时间日程;

3、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4、全员发动,全员参与,领导自律;

5、建立定期的、行之有效的机制;

6、成立六T管理领导小组。

7、明确职责

四、推行6T务实管理步骤与方法

1、如何进行六T培训技巧

2、如何成立六T组织结构

3、如何规范六T职责要求

4、如何制定六T推行计划

5、如何有效执行六T管理

6、如何监督和审核

7、如何建立六T标准手册

五、推行6T法遇到问题与方法

此次培训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树立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为提高酒店的综合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4篇:教案t Word 文档

1.师: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青岛作为伙伴城市,当时为迎奥运,各方面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在道路交通方面,修建了高速公路,咱们一块儿去了解一下。

(出示窗3:青岛市修建了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2.师:根据这两条不同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生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要求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生列出算式213×15 或15×21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怎么想的?

师:求15个213米就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过估算,谁来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213≈200 200×15=3000

大约3000

(板书)

师:他把213看成整百数,结果是3000,那实际结果应该比3000怎么样?

生:实际结果大于3000,因为213比200大,所以结果应大于3000。

(2)师:准确的结果是多少?你会算吗?

(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有的摇头…… )

师:看来有同学遇到困难了,先来回顾一下,关于乘法的计算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生: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数、整十数的口算。

师:能不能借助于这些知识自己尝试算一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师巡视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做法。)

(3)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咱们认真听,有疑问就问。

生:213×5= 1065

213×10=2130

2130+1065 =3195 (师板书)

生:我是把15拆成10和5,先用213×5= 1065然后213×10=2130,最后再相加,也是3195。

师:有疑问吗?为什么要把15拆开呢?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没学,拆开之后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就会算了。

师:原来他把15拆成10和5,这样就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了问题,真不简单。

再来看第二种:200×15=3000

13×15=195

3000 + 195 = 3195

生:我是先用200去乘15等于3000再用13乘15等于195,加起来就是3195。

师:谁能看明白她的算法?

生:他是把213拆成了200和13。

师:为什么这样拆呢?

生:这样就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整百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了。

第三种:213×3=639 639×5 = 3195

生:我是把15分成3和5,先乘3再乘5,213×3=639,639×5 = 3195。

生:他把15分开,就可以变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师:的确是这样,你和前两位同学的方法一样,都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还有第四种:他是用竖式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咱们没学,你是怎么想的?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没学,但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学了,(生用手捂住百位的2)13乘15我已经会算,现在多了个百位,乘的时候再乘上百位就行了。

师:他是借助于什么来列的竖式?

生:用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师:原来是把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直接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上了,不简单!

(4)总结

师:同学们,其实这几种方法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我们没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来计算。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你们的方法都很好,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一般选用笔算的方法。

(5)研究竖式

师:谁能当小老师,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

生:先用15个位上的5去乘213,得1065.再用15十位的1去乘213的213,最后加起来就是3195.

追问:为什么3要写在十位上?

生:用十位的1去乘的,所以写在十位上。

师:用十位的1去乘3得到3个

(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6)沟通比较、总结算法: 师:仔细观察:笔算的方法跟我们刚才的这种方法相比较,(指着刚才板书的第一种计算方法)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生:我发现这两种方法实际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先算5乘213,再算10乘213,最后再相加。

师结合学生回答及时用箭头标出来,原来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横式表达,一个是竖式表达,同学们想到的这种方法就是竖式笔算的道理。

师:那我们在计算的的时候可以怎么算?

生:先用个位上的5去乘213,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然后用十位的上的1去乘213,得数的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师:也就是先用个位的5去乘213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再用十位的1去乘213每一位上的数,积得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结果相加。同位互相说一说吧。

学生互相说算法。

师:同学们,现在想一想,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小组互相说一说。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一样,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生:只不过三位数多了个百位,乘的时候别忘记还要跟百位上的数相乘。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跟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都是先用个位数去乘,再用十位数去乘。

三、自主练习

1.试一试

师:笔算的方法都明白了,老师想考考你,行吗?拿出答题纸,做一做第一题。 课件出示:324×1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当小老师讲讲计算过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做的!对他的计算有什么看法?

生:他的十位忘进位了,应该是9。

师:他一下子就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了。再来看看这一位。

生:他第二次乘的时候对错数位了,应该跟十位对齐。

师:如果有错就像我们刚才这样,先找找原因,再改过来,做对的同学把笔算的方法互相说一说!

师:那我们在进行笔算乘法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注意别对错数位。

生:进位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数。

师:大家考虑的很全面,那我们再来做答题纸上的第二题。

2.请用竖式计算:185×15

23×283

学生独立做,做完交流。 师:23×283的竖式为什么这样列?

生:我们前面学过写竖式时要把位数多的放在上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咱们就知道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到竖式的上面了,同位互相批阅一下。

四、解决问题,拓展提高

1.志愿者在行动:自主练习第8题

出示:我们来了298名志愿者。如果平均每人擦洗13米,能完成擦洗3000米栏杆的任务吗?

师:先想一想,能解决吗?算一算吧。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灵活选择:

师:最后咱们到茶场去瞧一瞧:

出示:崂山茶场2007年种植茶树19公顷,平均每公顷产425千克茶叶。崂山茶场一年共产茶叶多少千克? 425×19 = (千克)

①3825

②8020

③8075

④46325

师:不计算,你来选一选,哪一个是正确答案呢?

生:应该是第三个。 师:怎么想的?

生:第一个数太小了,估一估就知道了,大约在8000左右,3825肯定不行,第四个也不行,太大了,而第三个虽然接近8000,但是我们只要看看个位数就行了,425乘19得数的个位不可能是0,五九四十五,应该是个五,所以选③

师:同学们遇到实际问题,能进行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巧妙地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这是知识上的收获,回顾一下咱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生:一开始我们没学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

师: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能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开始我们还提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15篇:拼音《d、t》 教案

d t

一、课题:d t

二、教学目标:

1.学会d t 两个声母,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 t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

三、教学重难点:

d t发音及与单韵母拼读音节是本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卡片、PPT

五、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学习d(d的发音、d的书写、d b的区分、d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学习t(t的发音、t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 六.教学过程(时刻管好纪律)

(一)复习导入

师:现在,坐端正,手放平!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孩子一起来上课,一定要拿出最好的表现呀!还记得我们的上课小纪律吗?我们搭配着来说,老师说前一句,你们说后一句:

上课铃声响,我们快快进课堂。

1 2 3,坐坐好。

坐端正,手放平。 小腰板,挺起来。 小嘴巴,不讲话。 大眼睛,看前方。 答问题,举右手。

师:你们记得可真牢,我要看看在上课时谁能把这些小纪律做好。

师:孩子们,坐端正!祁皓田,到讲台来,带领大家背我们晨读背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元日》宋 王安石 《咏鹅》唐 骆宾王《古朗月行》唐 李白

师:大家的声音真洪亮,背的特别准确!祁皓田,赶紧回到座位上坐端正!

师:来,上课!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习了6个单韵母小朋友,谁还记得呀?小手举起来,老师看谁坐的端正就让谁起来回答问题。。。。你来

师:真聪明,还有谁愿意说一说。来,你再来。

师:真棒!请坐!大家把6个单韵母小朋友的名字说出来了,现在,他们跑到了我们的大屏幕上。我们再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1—2遍)

师:我们一起认识6个单韵母朋友,我们还学习几个声母小朋友,这些朋友谁还记得呢?举起你的右手,让老师知道你记住了。有那么多小朋友都记住了呀,我们就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师:大家要记住,读声母的时候啊,一定要又短又轻,跟老师读一遍吧 师:我们再一起读一遍 出示幻灯片

师:我们班的孩子真聪明,都记得了,老师真的特别开心。我们知道声母和韵母可以组成很好的朋友,现在啊,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听的最认真,读的最准确。看到这一张,认识这位朋友吗?b 大家一起喊出它的名字。。。现在注意了,他的好朋友来了,它叫什么名字呀?a它们拼在一块该怎么读呢?xxx你来说。。。你的声音真洪亮,老师很喜欢,请坐。

师:大家一起读一下b-a 你们读的真准确!再一遍b— a老师要换朋友了,看谁的眼睛最亮!这是p ,这是o 很好,拼在一块呢。。p—o。。这一组又该怎么读呢?我看谁听话,谁的小身体最直,老师让谁回答。。。m-u。你做的真端正,是遵守纪律的好孩子,老师奖励你一个大拇指!(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也很不错,请坐!)

(二)学习d 师:你们都记得那么准,奖励你们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从拼音王国的声母家族里请来了两位新朋友,先一起认识一下第一个朋友 出示幻灯片d

师:很多小朋友都认识这位声母朋友了,不过我们先大家一起学习,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呢 师: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哪位小朋友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呀? 生:一个大鼓,两根鼓槌

师:你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以后也要认真去观察,做守纪律的好学生,好不好?请坐! 师:大家再看看,大鼓和鼓槌组合在一起,像我们要学习的哪个声母啊?对了,就是我们学习的d,(出示幻灯片) 师:大家还是要注意,声母读的时候要又短又轻,大家和我一起读dddd,(读几遍) 师:(走到学生中间)来,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你读的真好

你的发音真准确

你的声音真洪亮 (如果读得不好,再让他读)

师:这几位同学读的都很好,我们再一起来读,dddddd队鼓鼓槌ddd,再一遍,队鼓鼓槌ddd,,再一遍,队鼓鼓槌ddd,,很好!

师:小火车,开起来!火车头在哪里?我看哪一排做的最端正!来,这一排,全体起立!谁读完,谁就坐下!

师:声音真洪亮,还有哪一排能做的比他们更好呢!

师:123,坐坐好。坐端正,手放平。小嘴巴,不讲话。答问题,举右手!

来,这一组!他们做真端正,老师非常喜欢他们!他们这一组来读,全体起立! 师:非常好,请坐!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声母朋友d,可是它的家在哪呢? 师:声母朋友d的家叫什么?大家一起说! 四线三格

师:你们知道声母朋友d住在哪一格吗?再一起说!

中上格! 师:一共几笔?(两笔!)先写哪一笔呢?先写左半圆,再写一竖!

师:大家注意,左半圆一定写的圆一点,一竖是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写到中格!如果从上格的中间起笔不太容易,就现在上格的中间点一点,再把一竖写直!

师:现在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告诉我,d在第几格?(第二格)先写左半圆,再写一竖,这一竖是从上格的中间写到中格!

师:明白了吗?来,伸出小手,我们再写一遍。先写左半圆,再写一竖,这一竖是从上格的中间写到中格!

师:很好!现在打开《小学生写字》,给d描红,先描红三遍,自己再在红字下方的四线三格内写三遍!开始写!注意坐姿!坐端正,身体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老师看看谁坐的非常端正呢!

(表扬坐的端正的,不端正的要及时提醒)

师:xxx做的特别端正,姿势特别准确!老师很喜欢他!xxx写的特别漂亮!左半圆特别圆,一竖写的特别标准!

(在黑板讲写的不是特别好看的字形,让大家注意!)

师:老师看到大家写的认真,坐的特别端正,都应该的到表扬,给每个小组加两分!现在大家把写字书合起来,放在左上角!仔细观察,声母朋友d和我们学的哪个声母朋友很像啊

p,还有没有更像的呢

b,对了,b是和d 长得最像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它们长的这么像,有什么方法把它记住呢? (学生有方法先让他们说,老师再说)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好方法,现在大家坐端正,(老师转过头去)跟老师学,伸出拳头,拳心向里,拇指向上,左手是b,右手是d,看看你的小手是不是这样啊? 师:一起说,左手是b,右手是d。能记住它们的不同了吗

师:声母和韵母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好朋友,现在声母朋友d和单韵母朋友e组合在一起,成了好朋友,大家一起来看 (出示幻灯片)

师:跟老师一起来读,d—e—de(领读五遍) 谁能来试试(纪律!!)

(指名读,2个小家伙)XX你来, 读的真准确

态度特别认真 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你再来读,声音真洪亮!老师奖励你一个大拇指! 师:我们大家再一起来读(三遍)

师:现在,你们要睁大眼睛,看看d还能和哪些单韵母做朋友呢?

(出示幻灯片)

师:老师先带领你们读,坐端正,手放平d-a

d-i d-u(领读2遍) 师:现在,小火车,开起来。 生:轰隆隆,开起来。

师:火车头,在哪里?哪一排坐的最端正呢,老师喊坐姿最准确的同学来读! (最边上两排)xxx你是火车头,你这组火车先开

师:很好,读的这么快,这么准确!

师:再请一组小火车, 你来当火车头。真棒,老师奖励你们一个大拇指! 师:中间两排同学,你们觉得哪一组读的比较好呢?

师:老师认为,两组同学读的都很不错哦,听大家读的这么好,老师把一首小儿歌送给大家 跟老师一起读,边读边做动作

小鼓敲

ddd

马蹄响 da da da

汽车开 di di di 敲门声 du du du 师:来,大家再一起做一遍,边做动作边读

小鼓敲

ddd

马蹄响 da da da

汽车开 di di di 敲门声 du du du

(三)学习t 师:刚才大家读的这么好,老师可开心了,连小鱼也开心的跳了出来(出示幻灯片)

大家仔细看鱼儿摆尾的样子,就像我们马上学习的t,跟老师一起读t,t是我们的声母朋友,读的时候要又轻又短,再跟老师一起读,ttt,鱼儿跳舞ttt,一起说,鱼儿跳舞ttt。 师:老师要让小朋友来读了,我要看看这节课谁表现最好,谁做的最端正啊,谁的小嘴巴没有乱讲话,谁的小腰板挺的最直? 师:(3个小家伙),读的很好,平时学习有特别认真,值得表扬,小组里加一分。

读的不是特别好,没关系,你的小老师是谁,课下一定多请教你的小老师,你的小老师一定要负责任,认真的教!

声音真洪亮,这节课变现一直都很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大拇指,另外还要给你小组加一分! 师:来,坐端正,手放平。我们大家一起来读:t 鱼儿跳舞ttt,再一遍,声音不仅要洪亮,还要整齐!再来一遍!很好!

师:t和哪位单韵母能成为好朋友了呢?

大眼睛,看黑板。大眼睛,看黑板。 师:老师先带领大家读,

t—e →te (领读三遍)

师:现在谁想读一读呢?(六个左右)

师:听到大家读的这么好,t 的其它小朋友也赶紧跑出来和大家认识了

出示幻灯片t—a→ta

t—i →ti

t—u →tu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读t—a→ta

t—i →ti

t—u →tu 师:男生女生分读,一行读一遍就可以,男生先读,注意,集中精力,老师起个头 ,

t—a →ta开始

师:很不错,女生注意了,看看你们能不能超过男生呢?老师起头,t—a →ta开始

• 师:读的特别好!现在跟老师一起读,一个读两遍, • t—e →te • t—a→ta • t—i →ti • t—u →tu 师:现在注意了,坐端正!谁愿意像老师一样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啊,老师不喊坐的不端正的同学!来,我看谁坐的最端正呢 (喊4个小孩带领大家读)

师:这4位小老师读的都很好,现在 坐端正,手放平。 小腰板,挺起来。 小嘴巴,不讲话。 大眼睛,看黑板。

师: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两个新的声母朋友呢,很好,一起来看大屏幕 (出示幻灯片)

师:我们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d t

再一遍 d t 大声,再一遍 d t 队鼓鼓槌ddd 鱼儿摆尾 ttt , 再一遍

队鼓鼓槌ddd 鱼儿摆尾 ttt 师:我们学习了d t ,下节课在一起学习另外两个声母朋友。下课后,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到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教教他们读,教教他们写,写的一定要标准!好了,下课!

第16篇: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应用一》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百分数的应用

(一)》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准备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2.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25%=1/432人

围棋班比围棋班25%

航模班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方法一:7-5.6=1.4(吨)

1.4÷5.6

=0.25

=25%

方法二:7÷5.6

=1.25

=125%

125%-100%=25%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2.25=0.36÷2.25

=0.16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南留小学何尔平

第17篇:小学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关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叔叔和李叔叔合开一个杂货店,王叔叔投资了3万元,李叔叔投资了4万元,店一开张,生意特别好,年底净赚了14万元,年底分红时,他们各分得了7万元。你觉得这样平分合理吗?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常会遇到不是平均分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

某种清洁剂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可以配制成稀释液,如果配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各有多少毫升? (1)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1:4表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水的体积是浓缩液的4倍;

②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四分之一 ; ③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五分之四 ; ④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五分之一。

(3)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想怎样解答?

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师巡视辅导 先画线段图:(板书)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法是: 方法一: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追问: (引导提问:稀释液是几份的数?“5”是怎样得出的?)为什么要“÷(1+4)”?

方法二:稀释液的份数:1+4=5

浓缩液:500×

1 =100(ml)

5水:500×

4 =400 (ml) 5答:略。

2、练习: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的人数比是3:4,两个班共订49份。两个班各订了多少份?

3、小结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先求总份数, 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

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第18篇:《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

李德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了解及递推思想在解题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板书)。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员外的儿子学写字,当老师教他写数字的时候,告诉他

一、

二、三的写法时,员外儿子很高兴,告诉老师他会写数字了。过了不久,员外要写请帖宴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员外儿子自告奋勇地要写请帖。结果早晨开始写,一直到了晚间也没有写完,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姓“万”的。

师:对!有姓“万”的。员外儿子万万也没有想到“万”不是一万横,而是这么写的“万”。通过这个故事,你对员外儿子有何评价呢?

生:(学生的评价主要会有两种,一是员外儿子愚蠢,二是员外儿子还是聪明的。)

师:其实员外儿子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遗憾的是他猜错了!在数学 上,我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这种思维过程去发现某些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那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也像员外儿子那样猜想过某些结论呢?

生:有。例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师:很好。我们是由等差数列前几项满足的规律:a1a10d,a2a1d,a3a12d,a4a13d,„„归纳出了它的通项公式的。其实我们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和员外儿子猜想数字写法的方法都是归纳法。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归纳法,归纳法有什么特点吗?

生: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特点:特殊→一般。 师:对。(投影展示有关定义)

像这种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根据推理过程中考察的对象是涉及事物的一部分还是全部,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那么,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生:(齐答)可靠。

师: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也是可靠的呢?为什么?

生:不可靠。这是因为只考察了部分情况,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1 师:是不可靠的。不妨再举一例ann1n2n3n1000容易验证a10,a20,a30,„,a10000,如果由此作出结论——对于任何nN*,ann1n2n3

n10000都成立,那就是错误的。事实上,a10011000!0。

二.设置问题,引导探究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玩过多米诺骨牌吗? 生:(没)玩过。(课堂气氛由刚才的沉思变得开始活跃) 师:无论玩没玩过,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投影仪上进行生动、形象的骨牌演示)在观看骨牌玩法时,请思考:满足什么条件,骨牌可以全部倒下?

生:假设第kkN*张骨牌倒下,保证第k1张骨牌倒下。

师:这样就保证了可以递推下去,骨牌就可以全部倒下了,是吗?

生:不是。我们不知道第k张骨牌是否倒下了,从而我们是假设第k张骨牌倒下。若第k张骨牌倒下,需要第k1张骨牌倒下;若第k1张骨牌倒下,需要第k2张骨牌倒下,„„,最后递归到需要第1张骨牌倒下,所以,还要有一个条件:第一张骨牌倒下。

师:大家说有了这两个条件,骨牌是不是可以顺次的倒下呢? 生:是。

师:上面同学说得很好,要使骨牌全部倒下应满足两个条件(投影显示)第一个条件是:第一张骨牌倒下;第二个条件是:假设第k张骨牌倒下,第k1张骨牌一定倒下。

现在你能不能利用这种思想(递推思想)来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呢?是不是应该建立一种递推顺序呢?

生:n1时结论正确n2时结论正确n3时,结论正确,nk时结论正确nk1时结论正确

师:由于这个过程推理方法是一样的,能否把这个过程一般化呢? 生:假设nk时结论正确nk1时结论也正确。

师:这样就保证了递推。下面你能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了吗? 三.解决问题,引出概念 (学生共答,教师板书)

证明:(1)当n1时,左边a,右边a10da1,等式是成立的。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就是aka1(k1)d,下面看看是否能推出nk1时等式也成立,那么ak1等于什么?

生:ak1a1(k1)1d。

师:哦!看来nk1时等式也成立,这样做对吗? 生:(齐答)不对。

师:注意在证nk1时,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nk时等式成立这一步,因为这样才能保证递推,那么ak1与ak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齐答,教师继续板书)ak1akda1(k1)dda1(k1)1d。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2 大家说有了这两步,是不是就证明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正确性了呢?

生:n1时等式成立n2时等式成立n3时等式成立„„所以n取任何正整数等式都成立。

师: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那么你能谈谈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及其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生:(在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完善下)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是:(投影跟踪给出)。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根据(1)和(2),可知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所以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步骤,一个结论。”

师:用数学归纳法证题,实质是一种什么思想? 生:递推思想。

师:在递推中,两个步骤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第一步是奠基,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保证能够递推,是递推的依据。(此时投影上注明)

师:这两步可以缺少哪一步吗? 生:(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投影上也举出实例,从而明确)两步缺一不可。

师:我们已经知道,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可靠,因而必须作证明。若命题是与正整数有关的,证明可考虑用数学归纳法。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例题。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师生共同证题,总结出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技巧是“一凑假设,二凑结论”。)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23n1nn1。 22.12222n12n1。

3.首项是a1,公比是q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四.归纳小结,深化主题

师:本节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归纳法?什么是数学归纳法?体现什么思想?

生:(学生积极回答,从而自主地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投影展示)小结:

不完全归纳法1.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特点:特殊→一般

2.数学归纳法概念及证题步骤。 3.数学归纳法实质是递推思想。

3 五.布置作业: P76 1,2

第19篇:《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了解及递推思想在解题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板书)。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员外的儿子学写字,当老师教他写数字的时候,告诉他

一、

二、三的写法时,员外儿子很高兴,告诉老师他会写数字了。过了不久,员外要写请帖宴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员外儿子自告奋勇地要写请帖。结果早晨开始写,一直到了晚间也没有写完,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姓“万”的。

师:对!有姓“万”的。员外儿子万万也没有想到“万”不是一万横,而是这么写的“万”。通过这个故事,你对员外儿子有何评价呢?

生:(学生的评价主要会有两种,一是员外儿子愚蠢,二是员外儿子还是聪明的。)

师:其实员外儿子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遗憾的是他猜错了!在数学 上,我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这种思维过程去发现某些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那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也像员外儿子那样猜想过某些结论呢?

生:有。例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师:很好。我们是由等差数列前几项满足的规律:a1a10d,a2a1d,a3a12d,a4a13d,„„归纳出了它的通项公式的。其实我们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和员外儿子猜想数字写法的方法都是归纳法。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归纳法,归纳法有什么特点吗?

生: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特点:特殊→一般。 师:对。(投影展示有关定义)

像这种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根据推理过程中考察的对象是涉及事物的一部分还是全部,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那么,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生:(齐答)可靠。

师: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也是可靠的呢?为什么?

生:不可靠。这是因为只考察了部分情况,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师:是不可靠的。不妨再举一例ann1n2n3n1000容易验证a10,a20,a30,„,a10000,如果由此作出结论——对于任何nN*,ann1n2n3

1 n10000都成立,那就是错误的。事实上,a10011000!0。

二.设置问题,引导探究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玩过多米诺骨牌吗? 生:(没)玩过。(课堂气氛由刚才的沉思变得开始活跃) 师:无论玩没玩过,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投影仪上进行生动、形象的骨牌演示)在观看骨牌玩法时,请思考:满足什么条件,骨牌可以全部倒下?

生:假设第kkN*张骨牌倒下,保证第k1张骨牌倒下。

师:这样就保证了可以递推下去,骨牌就可以全部倒下了,是吗?

生:不是。我们不知道第k张骨牌是否倒下了,从而我们是假设第k张骨牌倒下。若第k张骨牌倒下,需要第k1张骨牌倒下;若第k1张骨牌倒下,需要第k2张骨牌倒下,„„,最后递归到需要第1张骨牌倒下,所以,还要有一个条件:第一张骨牌倒下。

师:大家说有了这两个条件,骨牌是不是可以顺次的倒下呢? 生:是。

师:上面同学说得很好,要使骨牌全部倒下应满足两个条件(投影显示)第一个条件是:第一张骨牌倒下;第二个条件是:假设第k张骨牌倒下,第k1张骨牌一定倒下。

现在你能不能利用这种思想(递推思想)来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呢?是不是应该建立一种递推顺序呢?

生:n1时结论正确n2时结论正确n3时,结论正确,nk时结论正确nk1时结论正确

师:由于这个过程推理方法是一样的,能否把这个过程一般化呢? 生:假设nk时结论正确nk1时结论也正确。

师:这样就保证了递推。下面你能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了吗? 三.解决问题,引出概念 (学生共答,教师板书)

证明:(1)当n1时,左边a,右边a10da1,等式是成立的。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就是aka1(k1)d,下面看看是否能推出nk1时等式也成立,那么ak1等于什么?

生:ak1a1(k1)1d。

师:哦!看来nk1时等式也成立,这样做对吗? 生:(齐答)不对。

师:注意在证nk1时,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nk时等式成立这一步,因为这样才能保证递推,那么ak1与ak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齐答,教师继续板书)ak1akda1(k1)dda1(k1)1d。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大家说有了这两步,是不是就证明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正确性了呢?

生:n1时等式成立n2时等式成立n3时等式成立„„所以n取任何正整数等式都成立。

2 师: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那么你能谈谈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及其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生:(在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完善下)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是:(投影跟踪给出)。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根据(1)和(2),可知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所以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步骤,一个结论。”

师:用数学归纳法证题,实质是一种什么思想? 生:递推思想。

师:在递推中,两个步骤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第一步是奠基,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保证能够递推,是递推的依据。(此时投影上注明)

师:这两步可以缺少哪一步吗? 生:(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投影上也举出实例,从而明确)两步缺一不可。

师:我们已经知道,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可靠,因而必须作证明。若命题是与正整数有关的,证明可考虑用数学归纳法。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例题。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师生共同证题,总结出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技巧是“一凑假设,二凑结论”。)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23n1nn1。 22.12222n12n1。

3.首项是a1,公比是q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四.归纳小结,深化主题

师:本节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归纳法?什么是数学归纳法?体现什么思想?

生:(学生积极回答,从而自主地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投影展示)小结:

不完全归纳法1.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特点:特殊→一般

2.数学归纳法概念及证题步骤。 3.数学归纳法实质是递推思想。 五.布置作业: P76 1,2

3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说明

一、数学归纳法的地位与作用

1.数学归纳法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它起源于正整数的归纳公理或最小数原理,而演变成各种形式。《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章“极限”中第一部分的知识。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可对中学数学中的许多重要结论,如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二项式定理以及中小学很多思维上开拓创新的题目可以进行很好地证明,使很多数学结论更加严密,也为后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数学归纳法对思维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人类对问题的研究,结论的发现认同,思维流程通常是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猜想的结论对不对,证明是尤为关键的。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有助于学生对等式的恒等变形,不等式的放缩,数、式、形的构造与转化等知识加强训练与掌握。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蕴含着递 归与递推,归纳与推理,特殊到一般,有限到无限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对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完善与推动的作用。

二、数学归纳法的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数学归纳法体现了递推的思想,数学归纳法的本质就是利用递推思想去证题的一种方法。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布鲁纳的教学目标,特设置一条明线:如何验证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正确性;一条暗线:如何验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真假。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重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与技巧;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学法、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

1.学法指导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演算能力,并且对事物的认识逐步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个体的发展由外显转化为内隐,这些都是我们学好本节的有利因素。但不足的是,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及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还不够好。为此,根据教育学家奥苏伯尔关于学科和认知结构组织的假设及其“先行组织者”技术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育理论,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温故知新法

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引出归纳法的概念,其又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如何验证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正确性呢?进而引出数学归纳法。

(2)体验感悟法

让学生认真观看多米诺骨牌实验,从而感悟数学归纳法原理。 (3)质疑法

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解决问题,得到方法。 (4)练习法

通过类比,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归纳法原理。 2.教学特点

4 本节课在教法上贯彻如下两个原则:

一是建构主义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再创造过程,他们通过吸收与融合原知识的过程来建立理解的层次结构。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学说:“所有的认知结构,结构再构建,构成复杂的结构,不断发展。”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归纳、交流,通过反思来主动建构,这就是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为此教学设计是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及多米诺骨牌实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建构。

二是寓教于乐原则。实践证明,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形下,学习效率会大幅提高;在宽松的情形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结合本节课特点,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吸引学生喜欢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以调动学生的“心理场”。比如,通过讲员外儿子学写数字,引进了归纳法的概念,同时学生也体会到通过观察、归纳、猜想一些结论,是很好的一个思维流程,但其结果不可靠。通过多米诺骨牌玩法的演示,诠释了递推思想。

3.预期效果

通过学法指导,教法特点实现三重目标。

四、教学诊断与评价

1.教学诊断

证明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是容易实现的,第二步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验证nk1命题的正确性时,极易脱离归纳假设,为此应重申递推思想,总结出证题技巧“一凑假设,二凑结论”。

2.教学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环环紧扣,温故知新。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处处启发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生活事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数学知识人文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态度。

第20篇:经济应用数学电子教案重点

经济应用数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

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

一.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1) 函数的要素 (2) 函数的定义域 (3) 函数的国家 2.函数的表示法 二. 函数的简单性质 1.单调性 2.奇偶性 3.周期性 4.有界性 三. 初等函数 1.基本初等函数 2.初等函数

四. 经济分析中的常用函数 1.需求函数和供应函数 2.成本函数 3.收入函数 4.利润函数

5.库存问题

本章重难点:1.函数的简单性质

2.基本初等函数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本章主要内容: 一. 极限的概念 1.极限的定义 2.极限的性质

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4.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二. 两个重要极限

eim(1+1/x)x=e x→∞ eim sinx/x=1 x→0 三. 函数的连续性 1.函数连续的概念 2.函的间断点 3.连续函数的运算

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本章重点:极限的概念及求法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主要内容及教学目的 一. 导数的概念 1.导数的定义 2.导数的几何意义 3.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二. 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 1.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3.复合函数的导数 4.隐函数的导数 5.高阶导数 三. 微分 1.微分的概念 2.微分的计算 四. 边际函数与弹性 1.边际函数 2.函数的弹性

本章重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 第四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主要内容及教学目的 一. 中值定理 1.罗尔定理

2.拉格朗日定理 3.罗必达法则 二. 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2.f(x)>0或f(x)

1.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2.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 3.极值判别法Ⅰ 4.极值判别法Ⅱ 四. 曲线的凸性与特点

五. 经济管理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简介 1.最低平均成本问题 2.最大收入问题 3.最大利润问题

4.库存模型总费用最低问题 本章重点: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 第五章 不定积分 一.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的概念 2.基本积分公式

3.直接积分公式 二.换元积分法 1.第一换元积分法 2.第二换元积分法 三.分部积分法

五. 不定积分在经济中的应用 1.由边际函数可求原经济函数 (1) 需求函数 (2) 成本函数 (3) 利润函数 2.由边际函数求最优化问题 本章重点:不定积分的计算

第六章 定积分 一. 定积分的概念 1.定积分的定义 2.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二.微积分基本定理

三.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1.换元积分法 2.分部积分法 四. 广义积分 1.无穷限积分

五. 定积分的应用 1.几何应用

2.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六. 常微分方程简介 1.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 2.可分离变量方程 3.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本章重点:定积分在几何和经济问题中的应用,微分方程的解法。

pp应用数学t教案模板
《pp应用数学t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