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9:1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诗歌写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3.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抒写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境。

2.借诗歌语言抒发真情实感、抒写感悟。

教学难点:

如何将哲理融入诗歌写作之中。

教学创意:

诗歌是诱人的玫瑰,大多数人都喜欢诗歌,有时候还触景生情有一种写诗的冲动;但真正认识诗歌的同学相对较少,知道怎样写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将诗歌写作教学设计得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可触可摸可感。在品味诗歌时领悟方法,从而掌握诗歌写作的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实施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声诵读古诗《枫桥夜泊》,继而欣赏歌曲《涛声依旧》导入,提示学生注意歌词内容;出示课件1:诗歌《枫桥夜泊》内容;播放歌曲《涛声依旧》视频;出示歌曲歌词。

导入语: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它由歌手毛宁在央视1993年春晚上演唱之后就红遍大江南北。请同学们再读歌词,看看它和那首《枫桥夜泊》有没有联系?(生答)对,其实,一首好歌的歌词就是一首好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能写一首好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诗歌的写作,那就是“常怀一颗好奇心”

教师板书课题:常怀一颗好奇心

二、佳作赏读。

1、教师出示课件2:《春雷》(诗歌见学案)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3、请学生自由对诗歌进行品评。请学生用“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好在……”的句式作出评价。教师示例: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好在全诗自始至终使用了比喻、你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雷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先驱者的情感。

4、教师予以总体评价。

这首诗选取春雷为意象,避开其破坏力,讴歌其感召力,立意高远;选取春雷之声为“点”,通过联想与之相关的物象构筑一幅幅画面,具有图画之美,切入点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结构精巧;用第二人称呼告抒发感情,真挚热烈,又用比喻、拟人手法贯穿全诗来塑造形象,

鲜明生动,具有形象美、意境美,手法巧妙;同时注重了用韵,如“章”、“行”、“盼”,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韵之美。

三、教师归结诗歌写作的基本方法并指导学生课堂练笔。

过渡语:那么,在学会欣赏一首好的诗歌之后,我们该怎样学着去创作一首诗歌呢?

1、教师指明写法之一:学会想象与联想,让诗歌的内容具体可感,读者阅读之后能够在脑海里闪现出一幅幅画面或者故事,这就是诗歌的图画之美。

教师板书:想——图画美

2、以具体诗歌为例,具体解说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出示课件3:流沙河的诗歌《理想》的部分诗句;联想的几种方法——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

3、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中的想象能力训练。

如:看到屋舍的瓦顶,如何进行想象——可以想成妈妈的洗衣板;看到屋旁的大树轻摇——可以想象它正在搓洗自己的绿衣裳;看到天空中的白云——可以想成洗衣服时产生的白色肥皂泡……也许你正在楼上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心中却渴望出去玩,你又可以想象,天上有孩子吗?他们在干嘛呢?于是,我们可以把它写成诗句。(出示课件4,诗句内容见学案) 出示课件5:小练笔——想象能力训练。

“秋风与秋叶/正在划拳赛酒/渐渐地/风醉了,

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然后展示,师生互评。

过渡语:除了要学会通过联想或者想象让诗歌具有图画美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在进行诗歌写作时注意的呢?

4、教师明确写法之二:要注重抒发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动人,感悟要切合实际,这是诗歌意境美的一种体现;但是诗歌不同于表白,抒发感情、抒写感悟时不能过于直白,否则就算不上诗歌了,应该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情境,自己内心的情感才能感动他人。 教师板书:情——情感美

出示课件6:张锋《化石吟》第六节。

明确:诗中作者将赞叹之情和“远古”的具体情境——恐龙、猛犸象、林木等结合起来,赞叹的情感就有了依托,远古的情境越是勾画得逼真、丰富,赞叹之情就越是抒发得真挚、强烈。

5、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中的抒情训练。

出示课件7:一次考试失败了,你心情沮丧,你如何抒情?

示例1:考试失败/我不敢对妈妈讲/只有独自/独自品尝忧伤

示例2雨帘中穿飞的燕子/如果你快乐/就请到我开着的窗前/背了我湿漉漉的心/一起去飞 教师点评:示例1中作者的感情抒写出来了,但感染力不够,因为其中没有具体的形象,读者也无法融入作者的感情里去;示例2中,我们就借助雨帘、燕子、开着的窗、湿漉漉的心等具体的形象、情境看到了作者的忧伤,是不是更能感染读者呢?

出示课件8:小练笔——将情感融入具体恰当的形象与情境中去。

表现满足、闲适之情示例: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何其芳《秋天》)

学生训练。

表现轻松、愉悦之情:

学生展示,师生互评。

过渡语:诗歌仅仅抒发感情,即便真挚动人,也会让人觉得没有深度,比如我们读朱熹的《观书有感》时,总会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而掩卷深思,诗句给了我们哲理的启示,因此,诗中还应该写出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即诗中之理,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令人深思,才会让人回味无穷。

6、教师明确写法之三:要抓住事物某方面的特点,或褒或贬,入情入理,用比喻或拟人手法来写出隽永凝练的语句,就是哲理诗,要注意写出有价值的诗句,就必须运用反常的思维,言人所未尽之言,说人所未透之说,这也是诗歌的一种意境之美。切忌把哲理写得明白入画,也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或情境来表现。

教师板书:理——哲理美

7、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中抒写哲理的训练。

出示课件9:有哲理而形象的诗句。示例:

筷子——哪怕尝尽酸甜苦辣,却还是那么正直。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流沙河《理想》)

课堂小练笔:请根据给出的食物,作理性思辨,写一两句诗。

竹子:荷花:石头:泥土:萤火虫:红对勾:学生当堂训练,自由展示,师生互评。

8、小结。

小结语:其实,诗歌中所抒发得感情和抒写的哲理,在我们创作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之美。

教师板书:意境美。

过渡语:有了画面、意境,是不是诗歌就算完美了呢?当然不够,好诗还需要让读者琅琅上口,就是要讲究音韵之美。

9、出示课件10:张锋《化石吟》第一二节。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学生齐读。

教师提问:你感受到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了吗?请你说说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一是注意了押韵,如“巴”、“牙”、“花”、“话”,二是连用四个“最早的……”句式,重叠复沓,让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乐感十足。

教师板书:读——音乐美

10、教师指导学生训练诗歌的音乐美练笔。

明确:音乐之美需要通过高声诵读才能体味到,我们在进行诗歌写作时,务必要加以诵读,注意运用好相同的句式写作,同时还要尽量押韵。

11、出示课件11:诗歌音乐美小练笔。

请揣摩下面诗句,补上诗中所缺的词语或句子,要求含义恰当,音韵和谐。

(1)课间,在黑板上/我们将老师的形象细细描画/老师来了/快擦/快擦/擦去一副眼镜/擦去几条皱纹/呀,来不及了/情急中/丢下一缕

(2)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学生当堂训练,展示,师生互评。

四、出示课件12:教师下水作品,教师朗读。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睡眼惺忪的花心里

没有对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有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单纯的露珠

少人注意,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明媚的清晨

我会变成

洁白美丽的云朵,升起

教师自评:这首诗用拟人手法,让露珠自述,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引人注意,但纯洁、澄澈,自生自灭,“在阳明媚的清晨”变成“洁白美丽的云朵,升起”形象可感,而且符合实际;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露珠的赞美之情,又以实写虚,赞美社会上那些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人,同时,“变成云朵,升起”又能启人心智,情中寓理;也采用了一些相同的句式,注重押韵,有了些许的音韵之美。

五、课堂总结。

总结语:要写出好的诗歌,首先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让诗歌具有图画之美;其次要通过具体的意象,抒发感情,抒写哲理;最后还要注重诗歌本身应有的音韵之美。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感情,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写出人世间最美的诗行吧!

六、布置写作训练任务。

请你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细节,试写一首小诗。内容自选,主题自定,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形象具体,意境优美,具有音乐美。

附:板书设计

常怀一颗好奇心

想——图画美

情——情感美

意境美

理——哲理美

读——音乐美

推荐第2篇: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选材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取暖”为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5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考题回放

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⑴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

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满分解密

满分点: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⑵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⑶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五、结合优秀作文,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分析满分秘诀。

满分例文解秘

走进历史的画廊里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镜子吃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露处了多少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串的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写在了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满分秘诀: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以外,本文在材料上的特色也极为鲜明:⑴材料横贯古今。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巧妙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独特的“人生风景”。这种形式,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束,给人以明快、简洁、大气的感觉。⑵材料感情浓郁。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⑶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出鲜明的个性。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这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具体方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苦与甜是相对的,苦与甜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些从小肯于吃苦的人,往往三十而立,因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对甜美的生活。而从小泡在蜜罐里不肯吃苦的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真本事,一生也摆脱不了心灵上的苦难。正如俗话所说:“能吃苦的人吃半辈子的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的苦。”

读完上面的材料后,请以“苦与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写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亲人或朋友“苦尽甘来”的故事,展开时,对“生活之苦”要“泼墨如云”,对“生活之甜”则可以一笔带过;写议论文,则可以以李时珍、李世光等人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作为素材,提出“在苦难中走向成功”的主题,为充实文章,写作时要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格言,让观点水到渠成。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取材,有句话说得好:“自讨苦吃会增加生命的高度,历尽忧患方能挥洒生命的昂扬。”从反面切入,内容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

七、学生互改。

八、教师点评。

九、总结: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推荐第3篇:初中语文作文训练家教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训练

一、中考作文审题训练

做到三审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审题就是仔细审读题目,了解写作要求,弄清写作禁忌,捕捉相关信息。审题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审读题目

审读作文题目是为了定体裁,明范围,找重点。面对作文题目,应该这样去审读:

1.看文题的类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由拟题;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2.看文题的内容--是叙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抒情;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

3.看文题的关键词--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对象,或是重点,或是主题......

4.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还是生动;是直露,还是含蓄;是简单,还是复杂。

二、审读\"要求\"

中考作文题目下面往往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也是作文时必须注意的条条框框。它们主要包括--

1.提示与解说。如2006年江苏无锡卷,文题为\"门其实开着\",下面有这样的提示:\"\'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这段提示,为审定题目、写好全文指明了方向。

2.交代与警示。一般包括: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等。这些要求,必须遵从,不能我行我素。如2006年江苏常州卷一一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下要求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一一共五条\"要求\",不得违反,若掉以轻心,都会因违规而扣分。

三、审读\"导语\"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题,文题之前多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可别小觑这些导语,它们也是作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考生理应对此引起重视。

1.看\"导语\"是否暗示了选材范围。如江苏南通2006年卷中的\"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它其实为\"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指明了选材范围。

2.看\"导语\"是否点示了立意角度。如浙江金华2006年卷--\"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导语实则点明了\"精彩\"的内涵--美丽、奋发、健康等,为考生指明了立意的方向。

3.看\"导语\"是否透露了构思方法。如2006年山东淄博卷中的\"寄托哀思\"\"洋溢欢乐\",湖北随州卷中关于\"幸福\"的解说,都透露出了构思的信息,值得考生注意。

[实战演练]

1、周围的人和事,不同的人由于认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心情不同,有的人不能理解,有时候不能理解;但有的人能理解,有时候能理解。

请以\"我能理解\"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提示]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看问题的角度,一是看问题的态度。应该仔细揣摩题干中的提示,为什么有的人能理解,有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时候能够理解,有时候不能理解?想一想其中的原因,进而从\"角度\"和\"态度\"入手,使文章写出新意和深意。

2、向往

[提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既然是向往,就应该展开自己的想像,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憧憬,自己想要到达的境界写出来;同时,向往不是空虚的幻想,它浪漫又现实,既产生魅力,又产生动力,所以在写作时,也要注意将两者结合起来。

3、在路上。要求:亲身见闻。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提示]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写\"亲身见闻\",而每天在路上的见闻,也许你会觉得平凡而又千篇1律,那就需要考验我们观察生活的眼光了,可以试着换一下观察的角度,那么,你会发现,\"在路上\"会有很多新鲜而有意义的人和事呢。

4、唱响今天

[提示]①唱响今天,是强者在面对艰难挫折与不幸时所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乐观向上珍视生命每分每秒的豁达、开朗的进取之心。

②唱响今天,是直面生活,把握机遇的基石,要将生命的最强音,唱响在今天。

③伟人之所以成功,在于经历磨难时,没有怨天尤人,而牢牢把握今天、奋斗今天、唱响今天,创造辉煌。

5、点亮感恩的心

[提示]①感恩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②感恩使你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使你有积极的人生观,感恩会善待自己,也快乐自己。

③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不幸。

6、发现精彩

[提示]①什么是\"精彩\"?学业有成是精彩,竞赛夺冠是精彩;取得长足进步是精彩,克服困难也是精彩;巨大的收益是精彩,微小的提高也是精彩。

②现实生活中精彩无处不在,关键在你如何去观察生活,如何去发现精彩。发现别人的精彩时,虚心学习,不断进取;发现自己的精彩时,充满信心,继续前进。

7、欣赏

[提示]\"欣赏\"就是喜欢美好的事物、享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既可以是自然界的怡人景致,又可以是人世间的优秀品质。\"欣赏\"的对象既可以是他人他物,又可以是\"自我\"。如可以写\"欣赏美丽的四季\",也可以写\"欣赏建设者的洋山精神\",可以写\"欣赏蜜蜂的乐于奉献\",也可以写\"欣赏自己的某一特长\"。

8、精彩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这种几乎是全体考生都能写的题目,尤其要注意\"作文分项相加评分表\"中的\"中心与材料\",不能满足仅仅于写肤浅的或俗套的\"精彩球赛\"、\"精彩活动\"等,应注重文章的立意和材料的新颖,如\"精彩读书行\"、\"精彩瞬间的背后\"、\"精彩乡村夜\"、\"精彩语文\"、\"精彩京剧\"等,都可以参考。

9、当微风吹过

[提示]本文的写作范围较宽泛,关键在于对题中\"微风\"的理解。\"微风\"可以是具有比喻意义的,如父母、老师、朋友的爱,可以是幸福的感受;可以是正确地理解某一事物之后的欣悦,可以是有独到发现之后的快乐等等。也可以处理成具有寓言色彩或童话色彩的文章。不论写实还是比喻,微风吹过是一个特殊的情景,写的是此时此景此情,要的是你的真心体验与感悟。

10、润物无声,真爱无痕

[提示]古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爱也是如此,她不计较利害得失,不关心付出与收获是否对等,只知道要他人幸福。真爱真的没有痕迹吗?请用你智慧的眼、丰富的情感去感知这一切。

挖掘作文题目中的潜台词

每一道作文题都有一些明确提出的要求,比如文体、字数等,还有一些要求没有明确提出,是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潜台词,审题时必须深入挖掘这些潜台词的含义,才能打开思路,准确把握题意。

那么,怎样挖掘作文题目中的潜台词呢?

一、要注意推敲题目中副词所包含的潜台词

题目中的一些副词往往起限定、提示作用,对作文的内容作了潜要求。

比如“这也是课堂”中的“也”的言外之意就是这本不是课堂,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另外一种课堂。如果学生写成一般语文课数学课就不符合题意了。

再如“有时,我也想——”(江西)这个题目中的“有时”的潜台词就是“偶尔”,不是经常如此,“也”表明不是自己的初衷,有跟随别人之意。如果写成我一贯的想法,如理想之类就和原题的要求背道而驰了。

06年无锡“门其实开着”和08年山东“( )其实很快乐 ”这两个题目中的“其实”的潜台词便是“表面并不……”。作文的立意必须站到“表面”外,撕去罩在事物本质之上的面纱。“门其实开着”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其实很快乐”, “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能写成《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

“我依然———”(山东东营)的潜台词应该是“我在经历了什么之后,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又”字,表示“再次”“第二次”。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如果考生忽视这一点,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题目中“最好” 的潜台词: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二 要注意题目的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其潜台词

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一道风景

线” 河北:《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广东:《脚步》;吉林,《永远的歌声》;长沙:《明天的太阳是新的》;……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明确其潜台词,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有它的潜台词,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知识”“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三 要注意题目中对文体要求的潜台词

很多作文的要求是“文体不限”,其实所给的作文题对文体已经作了潜在的要求。比如陕西省“难忘那张——脸”中“难忘”一词就对文体作了暗示,适合写成记叙文。2008年河北唐山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们__” 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以及重庆“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中“那一刻”“那一幕”“ 这一天”都暗示要写成记叙文。

总之,只要细心审题,就一定能发现藏在题目背后的潜台词。深入挖掘,准确立意,写出成功的作文。

考题回放: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满分作文:

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于我们的生活。面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惟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却以一种平和的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才是生活的法则。感恩可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

推荐第4篇: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七年级作文教案

备课人:范振娅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导学案之一—切题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学习重点: 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学习难点: 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写作中能运用切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行第一个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二、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的方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有许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

一、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中考作文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

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

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了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

可围绕题目拟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据题目拟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分别以“婴儿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搀扶图”为小标题,围绕“和谐”的主题,着力描写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

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如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了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七年级作文教案

备课人:范振娅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空间。”

三、针对学生的习作,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1.学生根据“失分会诊”,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本小组在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3.小组选代表发言。 4.教师选病例文分析。

5.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的。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而没有认真地读导语或写作提示的限制。

四、结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诀”。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诀。2.教师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考题回放(2005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满分作文:

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于我们的生活。面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惟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却以一种平和的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七年级作文教案

备课人:范振娅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才是生活的法则。感恩可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

满分解秘:文章行文大胆,收放自如,笔法娴熟,是一篇颇具思想深度的大气文章。 满分点:“感悟感恩”,一个语意明确、简洁扣题的作文题目。文章开头由独爱感恩节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话题,结尾强调要“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可谓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紧凑。这是文章的一大优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等全新的观点,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 3.小结:

切题的提升要诀是:

第一,认真审题。一是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两部分,决不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要考虑好文章的立意、结构、材料、顺序等,写好提纲。 第三,及时补救。每写一段话后,要审视其是否与主题和提纲相符。如果发现离题,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移到中心话题上来。 五.指导学生写作。 这件事我做对了

要求:要审清题目,紧扣中心来选材。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抽学生作文评讲。

八.教师总结:主要总结这次作文训练的得与失。

推荐第5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计划及教案

初中语文(语文版实验教材)第三册(八上)作文训练计划

杜建波 设计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又取得了新的成绩。进入初二,你的作文水平肯定会有新的提高。那么,你知道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有哪些要求吗?让我们先看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吧!《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0.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从上述要求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做到感情真挚。作文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史记”,因此,我们要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决不能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当然,说真话要有一定的是非标准,有一定的原则性。我们要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要表述真善美,

鞭挞假丑恶,注意处理好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第二,要培养自己写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要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认识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自信心。二是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名家名作,也要读同龄人的习作,要注意从阅读中汲取写作营养。课本上的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我们应该认真领悟其中的奥妙,学习写作技巧。三是平时养成写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积累语言,积累素材,做有心人。认真对待大作文与课外练笔。四是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如诗会、笔会、文学社活动。五是注重语言锤炼,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第三,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同学们是这样的吗?如果我们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大家在写作时一定要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只有这样,你的作文内容才会丰富起来。有一位美国教育专家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

二条路可走。”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不断创新。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可见创造才能的重要性。作文必须创新,要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下面就本学期的作文训练作一个全面的安排,希望你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

第一单元

湖光山色——写一篇游记

你一定游览过家乡的小桥流水、祖国的名山大川,你何不拿起手中的笔,记下你游览时

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训练

第一单元 写一篇游记

一、训练目标:

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

4、要有点艺术色彩。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二、写作指导:

(一)导入: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些努力。

(二)指导:

1、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

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一座泰山,在不同时代,在不同季节,在不同人的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两个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的,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方面去写

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3、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热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我们在写游记时应该做到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寄寓一定的思想。

4、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游记文章的顺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多者合一,这样才能使行文自然、条理清晰。

推荐第6篇:初中语文作文

雨中的伞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

下课铃响了,我伸展了一下身子,正准备回家。此时天不做美,电闪雷鸣,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没带伞,现在该怎么办?

这时我的心情和此时的天空一样阴郁。天空的雨仿佛在一点一滴的洒落我的心里,让我感到无奈和无助。好想有个人带着伞来接我,这是我唯一的想法。可是过了许久也不见人,我的心情开始有些烦躁起来。心想,在这傻等也不是办法,要是家里人不来接我,那我不就要在这站上一晚了吗?不行,我要立刻冲回去。不,还是再等等吧!等着等着,正当我快要失望地冲向雨中时。“小鹏”从远处传来了一个既熟悉又亲切的声音,我很快就判断出这声音------是妈妈!是我亲爱的妈妈!我高兴地差点叫起来。妈妈的身影正在疾步向我靠近,此时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我,已经忘却先前的无助和焦虑向妈妈跑去,来到妈妈的面前时,看到妈妈的手中空无一物,就问:“妈妈您就带了一把伞吗?”妈妈很惭愧地告诉我:“由于怕你等久了,还没回家直接在单位拿了一把伞就来了,不过两个人挡一把伞也是可以的。”走在泥泞的路上,走在密密的雨滴里,我看了看妈妈,忽然时间停止了,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年轻的妈妈头上已爬上丝丝银发,眼角已出现许多细小的皱纹„„

妈妈的半边身子已经被雨水淋湿了,可妈妈的脸上却始终微笑着。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回到家后我就明白了,妈妈是把我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把我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

此时的我,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学习,决定用我的一颗赤子之心来报答妈妈对我春天般的爱,直到永远„„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雨中的伞》相关的文章。

推荐第7篇:初中语文作文

爸爸说我变了,妈妈也说我变了,的确,我真的变了。

踏入初中校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变了,不再是小学的那个贪玩,调皮,做事不怎么经大脑思考的乳臭未干的小子。如今的我,变得更加成熟、实在、有责任心。当然啦!”十八变”不仅仅是女孩子的专利,男孩也可”十八变”啊!无论如何,今日的我胜昨日的我是硬道理。下面,就看我怎样变吧。

开学不久,班里的体育委就拿来了校运会的报名表,是参加体育项目的。热爱阳光热爱运动的我就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啦!我执起笔,毅然在个人200米田径赛与4*400米接力赛的栏目上打了钩。参加校运会,当然不是说说就算,纸上谈兵就行了的,如果不作些准备,在比赛场上不跑最后一名恐怕很难呢!因此,我给自已订下了一个训练计划;每天下午放学后训练跑步,直到把力气挥发得所剩无几为止!孤军作战,未免有点孤独感,因此,我拉上了我们的体育委员与几个同学一起练。第一天,我们来到田径场,先来了个众人比试,然后针对个人情况分开训练。跑啊跑,把力量发挥干净!我们训练到六点多才回家。回到家,妈妈就凑上来问:”怎么这样夜,功课又多,不知今夜几点才做完呢!””我训练跑步,为校运会作准备!报了名,当然就不能愧对这个名额啦!””你变了!变得更加有责任心!今非昔比啊,上了初中就变了,我的儿子。”

这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我,敢作敢为,更有责任感。我喜欢在变化的我。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我现在迈入了初中的大门,我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你想知道我哪里变了吗?请你听我慢慢说来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到了六年级,我对英语产生了迷恋,喜欢上了英语。每次一上英语课,老师在前面读,我要小声跟着,老师让我们齐读,我是班里声音最大的一个。有一次英语小测的我得了47分,差一分就达到了优秀,于是我便埋怨自己,后来也挨到了老师的批评。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都要读英语、背英语,第二次小测时我的成绩果然提高了,达到了54分。这时我就更喜欢英语了。

现在我升入初中,对应于不仅仅是喜欢了,而是英语是我的追求。

现在教我英语的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讲得非常细致,对工作认真负责。这位老师也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每次同学有不会读的、不会写的,去问老师,老师都很认真,用慈祥的面孔接纳学生的问题。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我有一道题怎么都不会做,于是便红着脸去问老师,因为那是一道应能够做上来的题。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地给我讲解,讲了两遍,我都不太明白,我以为老师该生气了,可是并没有,他还是那样细心,最后我终于会了。 后来我有了一个目标——长大后也要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要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从现在我要好好学习文化,向老师对待工作一样对待自己的学业,认真、负责。 同学们,这就是我的变化,你在哪里有了变化,不妨也告诉我吧。

推荐第8篇:初中语文作文

母爱

好久不写写画画了,提起笔来竟有继续茫然,继续割裂的心痛,母爱——母爱——,一个被写烂了的话题,可这两个字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张历经岁月,饱经沧桑刻满深深皱纹的脸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是的,那是我的母亲,我的妈妈!她已不再年轻,不再漂亮,甚至有些丑陋,可妈妈在我的心中,却是我最珍贵的珍宝,一根根白发似乎看到了她的每一次担忧,每一次辛劳,每一次泪水。母爱是什么?是一直陪你快乐着,是一直陪你成长着,是在你远行时深深地守候!

推荐第9篇:初中语文作文

洗脚

有一则广告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的母亲为他的外婆洗脚,小男孩看见后,也学者妈妈的样子,端一盆水,为妈妈洗脚。

母亲节的时候,我也想为妈妈洗脚。

晚上 ,吃饭的时候,我鼓了好大的勇气,对母亲说我晚上要给她洗脚。母亲眨眨长长的睫毛,像含羞草一样,害羞地笑了。

快要睡觉的时候,我“嗞溜”跑到了厕所。拿起洗脚盆,接了半盆温热的水,我的手在水里搅和着,生怕烫着母亲。我搬来个小板凳,学者妈妈以前叫我洗脚的口气,说:“妈妈,过来,洗脚啦”。母亲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

清澈的水盆多了一双大脚丫和一双小手……

从小到大,我从未摸过母亲的脚,这是第一次。爱起哄的爸爸在一旁问道:“你妈脚臭不臭啊?”我吐了吐舌头,“才不呢”。妈妈竟哈哈大笑起来,我看得出,爸爸“吃醋”了。

我轻轻地摩挲着母亲的脚,虽然,这比不上足疗,但我想,妈妈肯定更喜欢让女儿为她洗脚。我细心地揉着每一个关节,富有节奏地用着力气。我问母亲:“舒服吗?”母亲笑着说:“当然啦”。

水有些凉了,我先让母亲把脚拿出来,我再去接水。当我再次让母亲把脚放盆里的时候,母亲摸着我的头,欣慰地说:“女儿长大了,都会给妈妈洗脚了……”。望着母亲那晶莹的黑眸子,如潭水般灵透,泛着湿润的水光。我挤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不再说什么,把头埋得低低的。因为,我知道,泪花蒙眬了我的双眼,我怕母亲看了心疼。我轻抚着母亲细腻的脚,柔柔地搓着,母亲恬静地笑了

记得小时侯,母亲不厌其烦地每天为我洗脚。白白净净的小脚丫调皮地在水

盆里拍打着水花,溅了妈妈身上都是亮亮的小水花。可妈妈一点也不生气,还微微地笑着。

如今,我真正长大了,我明白了,母亲需要太多太多的关爱,然而,她又是那么那么容易满足。那种感觉就像淡紫色的丁香花儿,带着晨露的清香,伴着微风飘进窗户里……

小时候,是妈妈给我洗脚;长大了,我给妈妈洗脚……

我眼中的父亲

父亲有着“一八零”的大个子,所以我总是以一种仰望的姿势看他。他有着宽厚的肩膀,厚实的手掌和低沉的嗓音。父亲的眼睛是深褐色的,却被密密麻麻的血丝包围着,我总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心疼着。那些斑斑驳驳的白发如生长迅速得蔓藤植物,紧紧缠绕着我的心脏,只是还来不及懂得疼痛。

在我两三岁的时候,那时的爸爸还很年轻,年幼无知的我哭闹zhe 要骑着爸爸的脖子回家,就这样,从奶奶家一直到楼梯口,我还耍赖皮地嘟着嘴,说要“登高高”。父亲无奈,为了让我开心,只好大喘着粗气,把我托到四楼。父亲的肩膀很宽厚,我骑在上面像歌骄傲的小公主。冬天冷了的时候,就把小手塞进那暖和的脖子里,通红的小手就会被那一丝丝暖流温暖着。父亲便会回头,用那扎人的胡子把我的小脸蛋弄得刺痒,那时,我便会拽着父亲的衣领,大声喊着“驾驾!”……

后来,上幼儿园的我,略略懂事些了,也就不再“欺负”爸爸了。爸爸骑自行车接我。但我天性胆子小,不敢坐后面,索性就坐在车梁上。细心的爸爸在车梁上放了块坐垫。风里来雨里去,可我却不怕,因为我知道,爸爸宽厚的肩膀可以为我遮挡一切。因为我有爸爸。一下幼儿园,我便去先看车把,有时,

那上面挂着一袋子旺仔小馒头、棉花糖或是菠萝味的果冻。有时,坐车坐到一半的时候,我就会睡着,怎么叫也叫不醒。父亲索性一手抱着我,一手扶车把,载着我回家。

上学了,家里有了汽车。爸爸便会按时按点地送我上学,我从未因为上学而迟到过,因为父亲永远起得比我早。不管有什么急事,父亲都会先送我上学。身边的朋友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说:“你老爸真好!”那时我总会得意地笑。下学的时候,父亲会早早地把车停放在一边,等着我放学。刮风下雨的时候,父亲会举着把伞,挤入人群中找我,我一眼就能认出父亲,因为他的高大。有时,父亲由于等的时间太长,裤脚都湿了一大片。而父亲从不会抱怨,只是一笑而过。

直到现在,父亲依旧会如此……

尽管父亲不会给我买衣服;尽管父亲不会给我买礼物;尽管父亲不会陪我一起打游戏……可我知道,父亲爱我。虽然父亲“偏心”别人家的孩子,虽然父亲更喜欢男孩,虽然父亲和我有过争执…..但我明白,父亲爱我。

再我的世界里,有个人叫父亲,他憨厚,细心而又认真……

留下一半不整齐的爱

独自倚靠在窗前。回首那些曾经在内心深处留下痕迹的往事。

往事如烟。

在泛黄的记忆里,我努力寻找着,寻找着……

那一年,我八岁。我们几个小孩子在小院里蹦蹦跳跳地做游戏,当我们玩得正起劲儿的时候,我老远就看见了姑姑手里拿着的那些五颜六色的东西。离近

了才看清楚,那是些花花绿绿的糖,有着金属色泽的糖纸在阳光下闪耀,映得那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发痒。我们疯疯癫癫地跑过去抢,轮到我的时候,只剩下一块小小的。姑姑说:“这是从外国带回来的巧克力,可好吃了!”

顿时,我的眼前闪过一丝光芒。外国人?金发碧眼,叽里呱啦说着英语的洋老外?他们吃的巧克力,此刻,就被我紧紧握在手里。我小心翼翼地摊开手心看了看,矛盾的心理开始蔓延。到底是一个人“独吞”呢?还是给妈妈留一半?

小小的我在浅灰色的水泥地上静静地思考着,直至被哥哥姐姐的笑声打断了思绪。我终究还是决定给妈妈留一半。

我不敢在小孩子面前咬一半,留一半,因为他们会说我是“小气鬼”。我一个人悄悄溜进厕所里,轻轻剥开糖纸。香浓的味道掩盖了“大便臭”,我用舌尖舔一舔,真甜!我开始用牙齿尖咬下星星点点的巧克力渣,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每一口如芝麻粒那么大。巧克力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牙印,每一个小小的豁口似乎在示意我不要吃了。不知不觉地,我已吃了一半。我意犹未尽地将那另一半巧克力装了起来,等待着妈妈回来。

隐隐约约地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夸我:真懂事。笑容,灿如春花。当妈妈吃下那块有牙印的巧克力时,幼小的心灵也仿佛随着那巧克力一起慢慢熔化了。

恍恍惚惚,六年过去了。不知妈妈是否还记得这件事?记得那半块带有牙印的巧克力?我,一直记得。

其实,爱并不一定是完整的才好。哪怕是一半,哪怕是有小豁口呢,亦好。就像那年我咬下那半块的巧克力,保留一半不整齐的爱,永存心间……

你们的心,我懂

尽心竭力.比赛

阳光,肆无忌惮地刺破天空,强烈的光线洒满每一个角落,让人睁不开眼睛。然而,你们却无所畏惧的在操场上练着长绳,重复着早已烂熟于心的动作,旋飞的长绳抽得地面劈啪作响。你们像偷了蛋糕的小老鼠,“吱溜吱溜”从长绳下“逃”过去。跳跃。腾空。落地。每一次练习都会练得脸红红,可是,为了班集体的荣誉,也心甘情愿。

比赛那天,你们信心十足。年少的身影穿梭于长绳之中,似一匹匹驰骋的马驹,飞快的速度令人眼花缭乱。烈日下的努力没有白费,成绩要比预想中的还要多出八十几个!那一刻,我看见你们了笑靥如花的脸庞,亦是美好。

噢!你们的心,我懂……

心心相印.月饼

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紧张地筹备着计划方案,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买个大月饼。随便扒拉几口饭,四个女孩匆匆向超市奔去。跑了两家超市,挑选了个足足有三斤重的大月饼。在回学校的路上,女孩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月饼,生怕它碎了。因为它不仅是的月饼,更是象征着团圆……

月饼被切开了,那甜香诱人的味道弥散在教室中。咬一口,浓浓的月饼香萦绕口中。你们彼此扬起嘴角,勾勒出一个个优美的弧度。甜丝丝的糖渣儿挂在唇瓣上,轻轻一舔,格外甜腻。分享的时刻是幸福的,沉醉在其中的你们是一家人。

你们的心,我懂…..

刻骨铭心.稿件

学校的运动会有个规定:哪个班投的稿件多,加分就多。没有报项目的同学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完成一篇又一篇高见。每个班投稿的数量不相上下,越是这样,竞争月激烈。争强好胜的你们不停歇地写着,一颗颗透明的心彼此看得很清楚,为的只是班集体的荣誉。

临近运动会结束的那几分钟,毛莉依旧写着。她坚定地说“只要一秒钟不计分,我就一直写下去。”清澈的眼睛闪着烁烁的光,笑容里承载着冥冥希望。风儿吹过,似乎把我的心也吹得稀里哗啦,如同沙沙飘凌的叶子,隐隐地感动。

你们的心,我懂……

年少轻狂的你们把集体搁在心中,义无返顾地追寻色彩斑斓的梦,同样的梦,唯一的梦。不管成功与否,至少你们共同努力过,坚定过,幸福过……

推荐第10篇:初中语文作文

一个学生的心声

作为一个脚踏实地的学生,寒窗苦读圣贤书。昼夜不停得在和书打交道,视书为益友,能博学多识,美化心灵。日日倘佯在书香的世界里,呼吸着诱人的书的芳香,倍感沁人心脾,精神抖擞。如同身处冰天雪地中,摘一片白色雪花,含在手心,一阵冰凉浸透全身。

古今中外,莘莘学子数不胜数,知名学者一代胜过一代。我们该说我们很争气,还是说书的确让我们着了迷。困惑中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名言: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才恍然大悟。这样看来,这两种因素是都涉及到了。

打自上了读书这条漫长的跑道,也没少听说过学生们为读书叫苦连天。相反,他们酷爱玩,就和小猪喜欢睡懒觉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存在着多方面的看法,有时换个角度去观察、考虑事物,或许就会有意外的发现。要知道,一个“大问号”,换个角度看,它的影子竟是一个“大感叹号”。“读书确实很辛苦,甚至超越了一个勤劳农民的负担。”父亲也时常这样说。但这只是片面的,而努力付出后的成功却是无比欣慰的。不要只懂得埋怨一切,让你的消极态度左右你的一切。应试着怀着一颗满腔热枕的心去对待学习,那么你会猛然发现:其实学习也是其乐无穷的。到时你也会明白:为什么学习是苦乐交织的了!

时间是冷酷无情的,而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要让金子般的年代,流逝在懒惰的阴影之下,那样你的学习生涯将会伤痕累累,而当你真正踏入社会这个广阔的新天地时,你便会意味深长地体会到:学习几乎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但现在后悔莫及未免为时已晚。

时间并不是一个吝啬鬼,只是你自己愚昧无知罢了!

好好把握吧。毕竟,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橡皮·手

生活就像一杯咖啡,喝了第一口往往觉得很苦,但只要你慢慢地去品,你就会觉得它其实很甜。

记得那会儿我已经上二年级了,那时候我家的收入还很有限。有一次,我和妈妈到商店去买盐,我看见一块形状似小猫的花橡皮,我就吵吵着要买。妈妈说:“家里你不是还有两块吗?”而我却耍起小脾气,“不,不,我就是要,我就是要!5角钱一块的橡皮你都不给我买,你真抠,天下有你这样的妈妈吗?”我大声地冲着妈妈喊着。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震怒,她慢慢地转过身去,等她回转身来的时候,她的眼神里又显露出了固有的慈爱。她用买盐剩下的5角钱,给我买了那块橡皮,默默地把它递给了我。那一刹那,我愣了,我看见了妈妈的手是那样的粗糙,骨关节一个个凸现出来,上面还充满了倒刺和裂口……妈妈毕竟只有30多岁呀,可就是这双手不知为我洗过多少件脏衣服,不知为我做过多少顿可口的饭菜,不知干了多少农活啊!而我平日里除了任性、顶嘴,又为她做过些什么?哪怕是买一毛钱一盒的蛤蜊油。

走出商店,我的眼泪涌了出来,而妈妈说:“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学会珍惜。”听了妈妈的这话,我心里更难受了,珍贵的母爱,我又何尝珍惜?我的眼泪恣情地奔流,模糊的眼前总是浮现着妈妈那眼神,还有那双像中年闰土一样的粗糙的手……

经历这件事后,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我学会了体量母亲,更学会了如何去品味这比咖啡更香醇的浓浓的母爱。

真诚的友谊,打动了我的心

“患难时刻见真情”,从古至今,一直被广为流传,因为它真的可以考验人们是否真诚。 真诚的友谊,友谊更进一步;虚伪的友谊,一步推到千里远。

生活中的某个细小微节,便可看出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这是我经历后总结的。 那是在不久前的事,当时我闲逛,偶然瞄见我的同学正在不远处走来,我一个大脚踏,飞驰过去,想与他说说话,不料我一个踉跄扑倒在地,他见我摔倒了,箭步如飞,向我奔来,一过来,就立马先扶起了我。

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你也不小心点,这要伤着了,可咋办那!”他像长辈似的对我说。说完他把我扶到台阶,让我坐下歇会儿,然后他跑过去,把车子推了过来,打下撑子,左瞧瞧,右瞅瞅,终于发现了原因,是我的后齿轮少了一节,没接好,再经我这么一踩,链子断了,我一踏空,便摔了。

“你的链子断了,不过好修,我回家一趟拿工具,你在这等我。”

我不好意思的说道:“麻烦你了!”其实心里彻底绝望了,我的腿伤了,车子又坏了,他是怕麻烦先溜了,我可怎么办呐!

我的头向下一垂,珍珠大小的泪滚滚流下,心中想着:为什么在我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却一人没有,我的人缘竟这么差!

我更加绝望了,坐在那儿不停抽搐着。 “你怎么哭了?”

我抬起那小花猫似的脸,向上一看,是他,他没有食言,他来了。 我重新振作起来,心中再一次燃起希望。

他三下两下就把车子修好了,我说道:“谢谢你!”,他立马回上一句,咱哥俩,分什么你我呀!别忘了,我们家祖辈都是修车一族的,我可不能丢手艺!

太阳下山了,街道上的人少了殷红的夕阳打在了我们身上,远远望去,两个相依的身影蹒跚走着。

心目中的好老师

在我心目中,老师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道德的典范,更是爱心的化身。也许从小接触的最多的人就是老师,所以从心底里崇拜他们,并暗暗下决心:长大了我也要做一名老师。对于我的学生我要用知识去教育他们,用热情去鼓励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作为一位好老师,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只有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上课时做到“居高临下”。这样才能得到学生敬佩与尊重。另外,如果老师的知识面很广阔以致于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科学的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者指导探求知识的方法,那将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会以崇敬的心情感激老师的指导。所以老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作为一名老师,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其次,必须加强道德修养。

在求学阶段,老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类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必须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因此,在要求学生做一件事情前我都要求自己必须先做好,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再次 ,必须时时的关爱学生。

爱有很多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作为一名好老师,应用一种赞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让他们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与压力。谁都会做错事,除了圣人与逝者。做错事和犯错误是人走向成长中成熟的阶梯。所以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要看这件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还要看他行为动机中有无合理成分,必要时还要做到难得糊涂,总之,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要给予理解和宽容。

在强制要求和期望鼓励均可作为比较适宜的经验方式时,期望鼓励可能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工作中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在学习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学生一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甚至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取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即使是后进生老师也要善待他们,后进生不过是一根生锈的针,只要老师帮助磨,他也会发光的。

把事情交给学生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信任的民主管理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把爱落到实处,掷地有声,真正为学生所接受,那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的爱。真正地爱学生就要懂得怎样去爱,因为有爱的天空才能一片蔚蓝。对于我面前的学生,只有尽我最大的努力去爱他们,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称号。

教师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只有认真按照上面提到的几点努力,做好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然后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

希望就在前方,梦想插上翅膀,我们飞向太阳,期待着蓝色的梦想。为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飞翔!

—题记

上了船,瓜洲渡口清晰可见。

站在栏杆旁,江风撩起头发,把衣服鼓成风帆。我执意要站在最高层去感受这跨越千年的万里长风。

风,无声地袭来。它来无影去无踪,自由而又缥缈。“美的事物是需要追寻的,我们眷恋风,就像眷恋我们的生活。”忽然,心中有一种感触。于是我抬头瞭望-——风依旧还是风,呼呼吹着。但恍惚间它带着千年的文化,带着历史的沉淀,带着沧桑与古老穿梭在江面上。我不禁伸出双手,追寻着,感受着。风,清新,混着江水味迎面扑来。慢慢地,世界沉静了,我的心也沉静了。

记得哥哥说过,我是个善良、多愁善感的女孩子,他说,那次见我看一份报纸,上面是山村的孩子可怜的模样,我哭了。也是从那次看报纸,我立志做一个慈善家。那些孩子太可怜了,令人痛爱。我要发奋、发奋、发奋,为了我的梦想,为了那些孩子,为了我的那份心疼。

讲台上,班主任在黑板上指指点点。

不知何时,我已对这种生活感到麻木。教室里是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老师絮絮叨叨的话语,山一般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索性合上书,看着手表,数着秒。

—铃声如天堂之音响了起来。

谁都没有犹豫,背上书包,立即就走。教室里只剩下一排排歪斜的桌凳和一个呆愣的老师。

走进熟悉的巷口,却悄悄从心头涌起一层疲惫,茫然地望着远方。 风丝丝地吹着,将我从呆愣中带出来。我被风吹得碎碎的头发也顾不得理顺,只顾逆风奔跑,幽幽的路灯发出的光,突然出现在路口,我抬头望见那缕灯光,心中升腾起希望的火光。黑暗的尽头是希望。风在,希望在!我紧握着拳头,将目光定格在充满希望的航程。带着风的希望,我又踏上车,出发!

每每在题海战斗结束,趴在桌子上幻想时,眼前似乎呈现出那些山村的孩子,露出开心的微笑,朝我说,谢谢大姐姐。我迷迷糊糊地说,没事,有你们就有希望,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就睡着了。

带着我的梦想,展翅高翔。

生活因奉献而精彩

奉献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题记

奉献,什么是奉献?奉献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 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也蕴含着不同的层次。 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在这绮丽多姿的自然之中,令自称是万物灵长的人类也只能自叹不如,因为自然的每个角落都蕴藏着灵动之美。那么,你也许会惊叹于夏花的妩媚动人,但你可曾知道在这片刻的绽放之下,倾注了多少根的默默无闻;你也许会留情于彩虹的五光十色,但你又可曾想过在这易逝的斑斓背后凝聚了多少水珠的辛劳„„这大千世界正是因奉献而美丽,生命正是因奉献而精彩。

悠悠中展开历史的画卷,耳畔回响起渺远的驼铃声。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从此又多了一个美丽的传奇。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怎么是他心中的真实写照。为了祖国的安康祥和。为了万千苍生免遭杀戮,昭君奉献自己的一生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安宁,在历史的长河中她诠释了奉献的美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 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需要我们奉献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同时我们自身也需要奉献,在奉献中完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爱心是奉献的基石,一个班集体中如果每个人都献出自己一点点的爱心,那么这个集体中就充满了浓浓的团队精神;如果在运动场上大家都尽其所能,那么整个集体就能做到最好;如果在同学之间消除隔阂,互相帮助,那么这个集体必将是优秀的。

在奉献的同时,你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奉献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格和精神,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奉献,不动声色地滋润着这个世界。我们生命中需要奉献。生活因奉献而精彩,请相信:选择阳光,高山会拥有绿色;选择奉献,我们会拥有辉煌的明天!

生活因和谐而精彩

在清晨,太阳微微升起的时候,你可曾观察过身边?

无论是在散步的老人,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还是正在遛狗的美丽少妇,你都会感受到一种暖暖的感觉——和谐。

看到这种景象,我不禁嘴角上扬。然而,心中还忍不住有一些落寞,毕竟昨天经历了那么多“不和谐”。

早上,妈妈把饭做晚了。“哎呀,你怎么这么讨厌,我还要上学呢!”我生气地向妈妈抱怨。“昨天等你写作业,等得太晚,所以就起晚了,你怎么还向我发脾气呢,赶快吃吧。”“我才不吃呢,要迟到了,我走了。”“好,有本事你就别吃,看你饿不饿。”“不用你管”“啪”的一声,门关上了。

路上和朋友一起走。看我一脸不高兴,她关心的问我:“怎么了?”“要你管!”我没好气的丢下一句冷冰冰的话。“你怎么回事,我在关心你唉,不要不知好歹哦。”朋友并没有因我的不讲理而生气,语调里虽有不满但依然充满了关心,可我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仍和她赌气“没错,我就不知好歹了,你才发现我不知好歹吗?”“你这人怎么这样呀,我可要生气了。”“生气就生气,哼!”朋友不再说什么。原本有说有笑的上学路,今天却绷着脸走过。

接下来的生活就好像“衰神”附体了一样,事事不顺:因为没吃早饭,上课有气无力,大脑缺氧,好像什么也没学会;因为没有朋友陪伴,中午回家,一路上为了躲狗而碰到电线杆上;晚上回到家,没和父母说话,糊糊涂涂地做作业,糊糊涂涂吃饭,糊糊涂涂睡觉,好无聊,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到了第二天,看到上学路上的和谐场面,我有一点难过,但很快就冷静下来。 妈妈起晚了,应该体谅,她那么辛苦,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朋友的关心,应该感动才对,自己却把人家当出气筒。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对。

于是,我鼓起勇气,向她们道歉。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早上,我吃完美味的早餐,精神抖擞的去学校,一路上和朋友又说有笑,别提有多开心了。

谢谢您,亲爱的何老师

有句诗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认为,这句话用来形容老师最恰当不过了,老师对我们的恩情岂是一个“谢”字所表达得了的?在我记忆的百宝箱中,有一位老师的形象是那么地清晰„„

刚进一年级,我虽不像有些同学大哭大闹,心中却也是直打鼓。当我怯生生地把头探进教室时,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正冲我微笑,顿时,我心中的害怕烟消云散,只有对她的好奇。年幼无知的我只知道,她是我的老师,姓何。

二年级时,有了写话,说来也好笑,我的“作品”不是语句不通,就是错字连篇,每次兴致勃勃地交上去后得到的都是重写的“圣旨”,几次失败之后,我对写话渐渐产生了反感,看到这样的题目头就开始发晕,哆哆嗦嗦地提起笔来思索半天,也冒不出一个字,那段时间里,平日爱说爱笑的我变得不自信了,走到哪里都埋着头,说话声音低低的,活像一只缩头缩脚的小乌龟。

这一切,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知道,三年级就要写作文了,二年级时不打好基础,日后该怎么办?她在课间找到了我,耐心地鼓励我,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写话、写作上的窍门。我到现在都记着何老师那意味深长的话语:“不要因为几次的失败就气馁,要相信自己,只要尽了全力,就是胜利!”也许是她的鼓舞起了作用,还是我对何老师的话深信不疑,总之,我对自己的不再失望,在下一次的写话练习中,仿佛得到了文曲星相助,一路的“神思妙想”。真的,拼尽全力就是成功,成功的感觉真是,真是太爽了!

从那以后,我对写话的兴趣越来越浓,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为日后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望着现在作文竞赛中的奖状,我常常会想像,如果没有何老师的开导,我还会成为今天的“作文谜”吗?谢谢她的鼓舞,让我能在作文这条路上劈斩荆棘,开创出这条宽阔的道路。

如果说学生是花朵,那老师就是默默无闻的园丁,不停地为我们浇水施肥,如果说学生是土地,那老师就是无私奉献的甘霖,用知识滋润着我们,如果说学生是小鱼,那老师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用爱撑起这片广阔的天地。老师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等到花朵飘香了,土地长出青草了,小鱼长大了,一定不会忘记老师,指引我们走向正确路线的引路人。

的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了学生,付出了太多,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我最敬佩的人

如果大家要问我世界上最敬佩的人是谁,我将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我的母亲!

从小到大,一直是妈妈呵护这我,也是她一直料理我的衣食住行,而且,即使拖着病躯也要为我做饭,担当起家庭的重任。

记得小时候,我放学回家,看到妈妈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我看到这的第一反应,那就是妈妈病了。可是她没有说话,只是见到我时,立刻从床上爬了起来,说要去给我做饭。

看到妈妈在厨房中工作的身影,心里真不是滋味,看到了她拿起菜刀,一刀一刀切下去,好像病痛并没有在她的身上,只见她戴上了围裙,拿起锅,把油一放,把菜往里一到,拿起了炒勺,开始炒了起来,不一会儿,菜就炒好了,可是妈妈的脸色却越来越差。

在饭桌上,我不禁对妈妈说:“等一会儿,吃完饭,我来刷碗,妈妈你就休息一会儿吧!”可是妈妈却不慌不忙的说:“算了吧,吃完饭后,你什么都不用管,去写作业!”当时这句话就像一双手,推倒了我心中的五味瓶,什么味道都有,可是,妈妈明明病了啊,难道不难受吗?

想后,我刚要吃饭,就看到了妈妈那沧桑的脸颊,岁月的痕迹已经攀爬到了她的脸庞,是啊,妈妈老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为我所做的一点一滴:想到了妈妈在考试前夕对我的鼓励;想到了妈妈在我困难时给我的援助;也想起了妈妈在我比赛时为我所做的一切„„

我拿起了筷子,夹起的饭菜顿时有千斤重,我慢慢的放到了嘴里,此时此刻,我品尝出了母爱的味道。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敬佩的人就只有我的母亲,因为她的关怀温暖了我那颗被冻僵的心,她的一句句亲切的话语就像那汲取天地精华的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

感受初二

“快点,快点,上课啦!”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上完厕所,又以百米冲刺冲向教室。好险,只差1秒就迟到了。严肃而厉害的英语老师早已进入教室,大家都在读英语单词。“大声点,整齐点。”老师说道。记呀!写呀!看呀!,老师在指挥着,我一时忙得手忙脚乱的,整个心都绷紧着,,一点也不敢放松!就这样紧张着,英语课终于下课了。只见语文老师又提前来到教室,“各组的组长请检查作业!”,老师说道。接着,我们就齐背古诗《石壕吏》,然后老师就讲新课。不知不觉中,语文课下课了。没容得我们歇口气,数学老师又进来了 „„.哎,上午就这样忙完了。下午又是物理课,政治课,历史课。晚上还有三节自习课。 看黑板的右小边,英语作业:

1、英语周报第13期2版3版。

2、百思p18和p19。

3、作文。看黑板的左小边,语文作业:

1、背诵25课。

2、完成练习册24课和25课。还有数学和物理呢!

你看,A 同学昨晚没睡好,今天她一直呵欠连天 .B同学尽管背坐得很直,但早已昏昏沉沉了,眼睛还布满了劳累的血丝,有点可怜。一天下来,怎一个“忙”字了得!?又怎一个“累”字了得!?

难过的初二

总以为忙了白天,到了晚上可以放松些,那该多好拉啦!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以前不住宿在家时,多悠闲轻松,晚上我是电视机的主宰者,想看哪个频道任我按,还一边吃零食,一边哼着歌。一个人睡着宽大舒适的床,那般滋味赛过“神仙 ”。可如今,住宿的我们,晚上先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回到宿舍去,,上厕所排队呀,不准闲聊说话玩耍 ,闷死我了,还要按时熄灯睡觉,床小不能随便翻身。规矩多的是,被子要叠好,口杯牙刷要排好,地面要干净,像我这样散漫惯了的人,怎一个“难过”了得!

快乐的初二

初二虽有点累,有点苦,但更多的是充实和快乐。一天下来,虽辛苦,但觉得学了不少知识,内心很充实。跟同学争论一道数学题的解法,虽面红耳赤,但非常快乐;去组长那里背古文古诗,虽费力,但非常快乐;住宿虽受限制多,但跟同学交流沟通多,非常快乐;体育课堂上,虽汗流满面,但非常快乐„...

有人说,初二,你忙怕了吧!你累坏了吧!永远停留在初一,多好!可我要大声地告诉你:“初二,你来吧!我亲爱的朋友!我要张开臂膀拥抱你!”这点忙算什么?这点苦算什么?

第11篇:初中语文作文

我眼中的鲁迅

今天的语文课,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鲁迅的记录片,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鲁迅的知识。

鲁迅,姓周,本名樟寿,字豫才,后又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鲁迅先生以笔伐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称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鲁迅去一家理发店理发,而且鲁迅穿着破破烂烂的,店主一看是一个穷人,就给鲁迅先生马马虎虎的理了一下,交钱的时候,鲁迅先生就从口袋里随便掏出了一把钱给店主,店主一数,鲁迅给的钱已经超出了正好的钱。店主认为他一定是一个富人,当鲁迅先生又来到这家理发店时,这回店主认认真真的给他理发。交钱时,鲁迅一个一个地把钱交给店主,一个字儿也不差。店主就好奇的问:“先生您为什么不多给我钱呢?前一次,我给您胡乱理发,您给了我那么多钱,为什么这次我认真给您理发,不给我多钱呢?”鲁迅先生给他说了一遍,店主感到很惭愧。

做事不要看外表,不管贵贱,也要给别人办好事情。

1

《口技》学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作者林嗣环的《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口技》是一篇极佳的叙事性文章,全篇主要围绕“善”字来展开叙事,主要写口技人的高超技术,又写正面描写,主要是口技人的说的内容,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突出口技人的技术的好;侧面描写,主要是客人所展现出的动作,对口技人的表演所发出的赞叹。所谓的“侧面”是表示宾客的反应和简单的道具。

学了这篇《口技》,我知道了它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之一。绘声绘色的读了这篇文章,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口技人的表演。

评价鲁迅

提到鲁迅,想必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著名的散文《朝花夕拾》是很有名的,里面的散文是很优美的。

鲁迅,中国无产阶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政治家,是中国标致着新文化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以笔伐戈、战斗一生,被称为“民族魂”,毛泽东领袖曾经这样称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他,鲁迅,在困难中用心中的利刀劈开一道道明亮的缺口,用手中的盾牌抵御一次次邪恶的反扑,纵然他决定稍作休息,也会让那些在黑暗中爬行的“毒虫”不敢猖狂。鲁迅是中国的明星,它是青年们的导师,黑暗道上的火焰。鲁迅是真正的革命战士,一位不朽的树人,一点不灭的光源。

2

没有老樊的那几天

“老樊请假了!老樊请假了!老樊请了两周的假。”听到这句话,我们的心情立刻涨到十二分,那高兴,那激情,全班就像一只从窝里刚飞出来的小鸟,非凡的高兴。

这几天,语文课又多个老师来担任。一次语文课,老师给了我们一张试卷,正反面都是字。老师想我们肯定很悲哀,没想到是。。。。。。

“太小看我们了。”我们心里想,仅用两节课的时间就写完了,老师有点惊讶。。。。。。

慢慢地,我们有点想老樊了,那些老师都没有老樊那么尖,那么严,那么认真对我们,没对我们撕作业,唉。。。。。。

几个星期过后,老樊回来了,让我们懂得学习的老樊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拿到成绩后,我怔了一下。回到家,我爸厉声吼道:“考了多少分?”我嗫嚅的说:“很不好。”爸爸气息缓和了一下说:“很不好是多少分?”我吞吞吐吐的说:“语文100,英语114,地理71。。。。。。”爸爸气急了说:“怎么考的这么差?”我小声的说:“没认真复习。”爸爸心情缓和的说:“以后不能这样了。”我小声的说:“嗯”。

3

我心中的好老师

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像园丁,辛勤地培育祖国的花朵。人们觉得无论用多好多动听的词也无法表达出老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我们只能用朴素的文字来表达对老师的深情。

我的初中道路已经走了一半,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是淄博优秀教师,我们全班都很喜欢她,虽然平时很严,但看的出来老师也是非常关心我们的。李老师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留着长头发。老师教书教的很好,讲的也很详细,还讲到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和方法。李老师作业留的不算多,在第四节自习课上就能快做完。做完作业,还有充分的时间复习和预习。她虽然有的课她占了,但同学们都知道李老师是为了我们的学习着想。。。。。。

老师是一个表面很严肃,内心却是个很温柔的人。 比方说有一次,有一位同学在走廊里追逐打闹。正好有一位同学正在拖地,突然那位同学滑倒了,老师见了赶紧把他送到了医务室,老师像照顾亲人一样问了医务人员。医务人员说,没事,只是刮破皮,擦点药就好了。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伤好了后,老师也没骂他反而更关心他了。

一次考试之后,一位同学发下试卷一看,62分。他的心情一落千丈,上什么课都是一心二意。这一天他全沉浸在心情低落里。李老师看他无精打采的,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了以后,老师就心平气和的对他说:“不要那么哭丧着脸,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不要只看现在的分数,只要你努力,

4

一定会拿好成绩的。”

“真的吗?”他现出一种疑问的样子。 “那当然了。” “嗯,我会加油的。”

老师看着他充满信心的样子,心里非常高兴、满意。又一次考试,他果然拿到了全班第十的好成绩。

老师是路灯,为我们照亮人生的道路。。。。。。

做阅读题有感

语文考试的阅读题那是相当重要的,每次考试我都是前面错的很少,大部分可都是阅读题。我的阅读题很少全对过,所以我阅读能力还是很差的。

做阅读题,让我知道了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还有五种感官角度,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它让我看到了一些美的句子。

周围丛生着一片片蒲,风轻轻地吹着,吹起了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飘飘悠悠,随风远逝。。。。。。阅读题让我扩大了范围去学习,能看到自己不知道的一些美言美句。

就像口技人在表演似得,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做阅读题,我认识到了我自己的不足之处,我还是缺乏看书,但也让我懂得更多感受,知道更多美言美句。

5

运动会记事

秋风慢慢地吹过我的脸颊,仿佛像一只温暖的手抚摸着我,那种清凉的感觉如同一股泉水涌进我的心里。秋天悄无声息的来到了,这证明秋季运动会来了。

首先是开幕式,各班同学都整齐而庄严的出现在我眼前,接着,拭目以待的比赛终于开始了。首先是初一的小朋友们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来跑。

开始是100米的比赛,我们班的徐卫鹏跑。只见一声震耳的枪声,只见他们像风一样的袭来,我们班全部站起来喊“徐卫鹏,加油。徐卫鹏,加油。。。。。。”最后得了第三。我们李老师也夸奖他,再接再厉。

。。。。。。

最后一天运动会了,也意味着4*250米的团体赛和800米的决赛了。

砰,又是一声枪响,高英程也算是短跑健将,一开始就成了第一,接下来要看老段的了。最后一棒也就是平时最爱闹的王若宇了,他凭借着一声吼叫,爆发了,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

我们全班也为此高兴的不得了。

此刻,来了一阵秋风,淹没了我们刚才那股狂暴的高兴,使我们的心也平静了下来,像一阵阵凉爽的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

6

学《桃花源记》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值得让人感到向往美好的文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里没有约束,没有压迫,也没有剥削。那里也是我们学生得以向往的地方,那里的人幸福、安宁、和谐、快乐。。。。。。文中的渔人受到了那村人的欢迎,却被这个渔人给告发了。但,虽然告发了,却没有找到那个地方,而神秘的失踪了。

读完了课文,老师问我们,为什么渔人要离开呢?我们想了又想,说,他要把这个地方告发所以离开,不对,他忘了船在外面,出去乘船,怕被偷了吧,我们班笑了起来。最后,我们实在是想不出来了,老师告诉我们所谓的“简单”的答案——作者。我们班响起“啊”的声音。

最后,答案就在我们的眼前。唉。作者让我们知道了他所向往的地方,那种自在。。。。。。

我是渔人

来到了桃花源这宝地,真是“世外桃源”啊。这里人真好,对待外人也很好,看到我都是微笑的欢迎我,热情的款待我,让我吃好喝好。他们说这里是他们先世躲避秦时的战乱而来到这里的。他们连汉朝人都不知道。那让我感到惊讶。

我看看这里,土地平坦,屋子整齐,山清水秀,就如仙境一般。我想我出去一定要告诉太守,到那时候我就发财了。心想着,就忽忽地出去了,我仔细地做了些记号,心想“哼哼”。到了太守那里,说了如此。太守惊讶问“有此地方?”于是来了,一看迷路了。。。。。。

7

我的故事

童年就像是一个百宝盒,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故事。我的童年也是这样的。

在我

5、6岁的时候,由于我强烈要求要宠物。妈妈才勉强给我买了两只小鸡。小鸡很小,活蹦乱跳,金黄色的毛软绵绵的,真好玩。

我把它们放在小水盆里,教它们怎么游泳。我把它的脚一前一摆,一前一摆,这是蛙泳。然后把它们放在水盆里不管了,我自己玩去了。过了一会,我过来看看它们怎么样了。两只小鸡冻得哆哆嗦嗦,我拿着毛巾把它们擦干净,放在鸡窝里去了。

我很早就起来看它们,两只小鸡在鸡窝里一动不动。我急切的问我妈道:“妈,小鸡这是怎么了?”“死了。”我妈妈说。我妈问我是怎样把它们给弄死的,我说:“我把它们放在水盆里教它们游泳。”

只见老妈听见“游泳”两个字时,就捧腹大笑,后来才知道小鸡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如果我早知道这个,也不会玩这么荒唐的“游戏”。

因为我出生在农村,对各种地方非常熟悉,玩捉迷藏时有时都找不到我。每次都因为找不到我而喊我,而我又出现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比方说有一天下午,我和朋友玩捉迷藏,找了半个小时还是找不到我。太阳快落山了,我爸爸妈妈几乎找了一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挨家挨户问,结果还是没有找到我。爸爸

8

妈妈万分焦虑和着急,我“自投罗网”的出来了。原来我藏在某间房子的柜子里,因为此事我被爸妈关了起来。

被关在屋子里的感觉真不好受啊!终于有一天,我“刑满释放”啦。我因此也得了一个小称号“卧虎藏龙”,是说我躲藏技术深不可测。

如今的我已经是初二的大孩子了,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可真狼狈。。。。。。

我凭什么不听老师的话

这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试卷,老师让我们看看按老师的要求做了没有:也就是把自己会翻译的字标在文言文上,给现代文划上层次之类的。然而,我一个都没划,才考了80分。这真是给我了一个很大的晴天霹雳。

按这种分数,也就是刚及格。我不是不听老师的话,而是当时就是忘了老师交代的事,所以才没把字标上,没给现代文划层次。有可能是因为小学老师没给我们讲要这样干,那样,也是从初中里刚接触,还有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这才是关键点。

只要调整对学习,对老师的态度才能记住老师讲的内容,你对老师怎样,老师就对你怎样。

9

学《纪昌学射》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纪昌学射》。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纪昌学射箭的过程。飞工的特点:技术高超、教徒有方。纪昌的特点,好学上进、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虚心听取师傅的教诲,有执着追求的精神。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细致描写、虚写和实写。

我总结出了,一个人想精通一种技艺,老师的指点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自己的感悟和努力。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对一种技艺,没有捷径。要先练基本功,循序渐进,还要精益求精,也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要虚心好学,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导,这和我们学习一样,听老师的话,对我们没有坏处。。。。。。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文言文。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甘蝇的作用是什么,实写甘蝇高超技术,衬托出飞卫的技艺,为下文做铺垫。

启示:先练基本功,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

10

我的故事

胆小的小屁孩

在我

4、5岁的时候,正赶上种小麦的时候,我在地里漠不关心的刨土来种麦子。谁知,我的手碰到一个细长的、并且还动的一根“树根”。我仔细一看,我的手上竟然是一只蚯蚓,因为当时我很小,所以就吓坏了,从地里飞奔到家里,那天晚上也就没睡好觉。

从此,我对蚯蚓之类的虫子非常害怕,在我心理上留下了一个阴影。

每当我帮大人去干活的时候,总是离地里远远的,仿佛那里有鬼似的。可是好奇心总是驱我过去,走到一半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又似疯子似的赶紧跑回家。

爱哭的小屁孩

每天放学,总能看见一些小孩子在踢足球,开始却不感兴趣,后来越看越起劲,终于干脆上场了。对手是交过几次手的小伙伴,我从来没输给他们,前两场每队各赢一场,第三场踢成3:2。我很惊讶,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小伙伴竟这么厉害,我没有这么辛苦过,越想越难受。我的队友没哭,我倒先哭了,边哭边踢。我这一哭,可弄得对方有点同情了,处处手下留情。也就是这个手下留情,让我们队进了一球,我不知道是哭,是笑,这可真是哭笑不得。

装酷的小屁孩

我已经踢了好几次球了,每回基本上都是我方胜。我都会摆出一副架势,而那边总会说“装酷”。

11

在一次比赛中,我方以2:0的分数领先,但是球传到我脚下,回回搞砸,我一下子从“冠军”落到了谷底了。但我认识到错误是一点点补,借用书上的一句话:“酷不是装出来的,酷更需要的是实力。”

保尔为什么要离开冬妮亚

保尔为什么要离开冬妮亚呢?

原来,保尔被放出来以后,他的两条疲乏无力的腿竟把他带到了冬妮亚家的花园里,也就是此时,冬妮亚也被黄狗带到了这,她认出了眼前这个人就是她怀念已久的保尔。

冬妮亚对保尔满腔热血,还要求保尔在冬妮亚家住下,可是保尔怕搜查到会连累到冬妮亚的家人,所以他坚决不能去。

因为那个在监狱里的上校切尔尼亚克错放了,现在也肯定会搜查保尔了。所以保尔要乘上谢廖沙父亲开的机车离开镇子去卡托京,离开镇子也同时离开冬妮亚。他们在匆忙中告了别,只能看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慢慢远去。

12

回家的经过

已经下雪好几天了,地上不仅有白白的雪花,底下还有一层厚厚的冰。想到地面上有冰,这让我们注意安全。

天上雪白雪白的雪不断从天上慢慢地飘下来,我们放学了。学生如蚂蚁般“轰”了出来,人们来来往往。我跟同学边跑边闹,一不小心,踩上了冰,只听见“跐溜”一声,后“啪”,我就仰面躺在雪地里了,即使滑倒了,但不疼,又开始闹起来了。

来来往往的都小心翼翼地走,而我尽是“大把大把”的跑啊,闹啊,又一次,我out了。踩在冰上脚底打滑,好像在晃,脚不断的往上飘,手臂不断在转圈,终于“停止”了,意味着我将又一次跌倒在雪地里。一路上,我反复“躺”在雪地里。。。。。。

同学们,下雪天,一定要注意安全。

13

从三句话说起

“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 “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自从读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对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自问一句:“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对于已经受不了的生活也自问一句:“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生活已经到了非常烦,难以忍受的地步,再自问一句:“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生活就相当于现在的学习,不断的问自己一些问题,改正这些缺陷而充实自己。比如:“你今天认真听课了吗?你已经做到很好了吗?你改正这个题的答案了吗?。。。。。。”这是一种自我问答的方式,来发现自己所缺陷的那一点,并且努力改正它。

我想问我自己的问题是:“今天,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14

我的卧室

我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是我的卧室,是一个15平方米的房间。

这个卧室从二年级伴我到现在。卧室东侧有一个书柜,里面有幼儿时期的书、漫画等,少儿时期的书,如《淘气包马小跳》、科学类等。它们帮我开拓视野,增加开心和知识。

左面有一张学习桌,书桌上有一个如手指长的枪的模型,其中一个笔筒里装着我喜欢的小玩意。桌子后面有一个书柜,上面有许多纸,还有一些小学的书和报纸,桌子边上还有一个工艺品,是个微型马桶摆件,一打开盖,它还会喷水呢。

在我的卧室前面有两个和冰箱那么大的柜子。柜子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放衣服的,第二层是放床单被子的。衣柜后面有一张木床,我的卧室的门上还有一张圣诞老人的画。而且我的床像海绵一样软,晚上躺着真舒服。

床的后面是阳台,窗帘是红白相间,上面是一朵朵花。透过窗子,可看见高高的楼房和宽阔的马路。马路上人来来往往,车辆频繁的通过。

在床的旁边的小桌子上,有一个精致的工艺品——小闹钟。上面有两个如指甲盖大小的小铃铛,它的指针和秒钟是有花样的,里面的“屏幕”也是动漫卡通人物。每到早上,它就会叮铃玲的发出动听的响声。

这就是我的卧室,我喜欢我的卧室。

15

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感

老师让我们买了一本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细细品味,发现这是一本充满灵性的书,其中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道理。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圣地亚哥随两次梦的启示。踏上寻宝的旅程,追逐天命的过程。为了一个重复的梦,他宁可放弃羊群,放弃爱人,放弃利益也不后悔。虽然在追梦时他也曾想放弃,但每次的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的走下去。他在这次旅行中学会了用世界之魂交流,倾听自己的心声,与自己的心沟通,如何将自己变成风,直到他到金字塔,才发现终点其实就是自己出发的地方,最终完成了他的天命。

怀着梦想踏上追随天命的旅程,但在让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困难给予人沉重的打击,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从不后悔,没有选择捷径。

人因为有梦想,才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只要拥有梦想,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16

1、这首诗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诗中赞美了秦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极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和气魄。

2、前一句虚写秦山神奇秀丽,后实写秦山的巍峨高大。近望秦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用拟人大自然的多情。作者对秦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割”突出了秦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3、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诗人忧国伤时,思家念新的思想感悟。

2、“破”写了国都长安沦陷,触目尽心之景色。“深”写了令人满目凄凉之景,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

3、以花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

4、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他对家人强烈的思念。

17

做说明文题有感

老师让我们做了一张满篇都是说明文的文章,细细品味,才发现其中有许多做说明文题的重要步骤。

首先,在题干中标出范围,并画出要答什么,并注意“那些”、“哪个”,当然,最重要的是读懂文章。想要读懂文章,就要划层次,并找出每段的中心句,以及对每段的一个概括。中心句,一般在段首,不过你一直画第一句,那你就是大错特错了。不要死板的看第一句,也要想想段中、段尾。一提到说明文,想到的是“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中心句)”。读懂说明文后,在答题之前,一定要干一件事,那就是“思考”,没有这步,那你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做阅读题要按照这样做的话,你的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18

做记叙文题有感

今天,老师让我们做了一篇记叙文题型的文章。让我们能记住一些重要的答题格式的怎样去做题。

首先,看到这类文章,第一步要干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分析题目了。从题目中看透出作者想要写的是什么,并且要知道通过题目来知道作者要写什么情感之类的,比如:思乡。。。。。。再来,就是把文章一遍又一遍的读后把每段想要讲的中心,也就是事件给标划出来。再把文章分层,每一层写一句,总的概括句做完这些后,就要开始答题。如果说一题是说要概括内容,跟做历史题差不多,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发生的事。

一看到写什么什么作用,脑子中一定要想着个格式,“景物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情感)”,还有一类就是“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成。。。。。。,表达了。。。。。。(中心句)”。这种格式可是对于两种题来说的,不要混到一块去,不然,你就大错特错了。还是那句话,“做好这些,你的语文水平会大大提升的”有的好句子一定要在作文中用上,那就会给自己得高分哦!

19

我们一起走过

转眼间,我们走过了整整一年的春夏秋冬,在这一年的生活里,我们欢笑过、哭过、玩过、累过。

还记得2014年,我们43个人坐在一个班里。从那天起,我们便成了一个大集体。我们各个面面相觑,笑声在我们询问对方名字时度过一点一滴。我们熟悉了,消逝的声音从指间划过。

当面临第一次月考时,我们毫无顾忌,上课依旧听讲,下课依旧疯狂的玩。放学了,一起回家。

我们在第一次运动会上,总体成绩第六名。我们以为我们团结,以为我们实力够强,这个第六名让我们知道了太多。好不容易盼来了第二次运动会,我们坚信,通过每人的努力,终于,我们成功了,得了第三。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说不了的喜悦。。。。。。

两年了,好快。。。。。。我们曾经跌倒过,但也忍着疼痛爬了起来;我们曾经失魂落魄,但也勇敢地迎接明天的太阳。。。。。。

一切恍惚如昨日,同学间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我们还会有初三,还会挥一把汗,这些我们将一同走过。。。。。。

20

《西游记》读后感

当我翻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故事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强正直、机智勇敢地孙悟空,好吃懒惰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单纯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画的栩栩如生。

这本书讲述了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这一路上,他们翻阅火焰山、打白骨精,经历了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了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个故事深刻的告诉我们,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我们在学习时,或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子,努力一把不就过去了吗?那么胜利还会远吗?

21

第12篇:初中语文作文

奉献是善,感恩是德

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鸟,它不能总依靠在父母的翅膀下,总有一天,它飞出去。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伴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渐渐长大了。我们要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母亲常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苦铭心的片断“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紧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着我走进人生大门,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父亲常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可父母又在耳边经常提醒我,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最重要的,也是这个过程。我突然发觉,在我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功。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了如何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父母这样教导我让我懂得许多道理,使我以后成长的道路上少了很多困难,又使我明白了父母为了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教育培养成一个健康、性格开朗、有理想的少年,花费了不少心血,回想起这么多年来,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都是你亲自为我开。每当我有缺点或犯错误的时候,你们不放过,总是耐心开导,严格要求。所以,以后我要用我的行动去回报你们,回报您对我的养育之恩,回报您对我的关心与教导之恩。第二要感谢辛勤的老师,老师就是我们第二个父母,一个学生对老师不该产生恨,只该是敬佩、爱戴和感恩。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兼任我们的班主任。他知识渊博,教学也有两下子。他也是一个极其严厉的老师,有时比父亲还要严厉得多,如果谁连续在考试中犯了同样的错误,他就会发很大的火,把那个同学的试卷扔在地上,甚至有时还会骂那个同学。当时我是又敬又怕,有的人还产生抵触情绪。现在想起来,老师骂人固然不妥,但那绝对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就像天下所有父母一样,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大器呢?谁有能容忍自己在相同的地方跌倒量词呢?他的严厉也让我们牢牢记住了犯错误可以原谅,但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就不可原谅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为此也少走了很多弯路。语文老师很勤快。晚上,我们在睡梦中,老师还在灯光下为我们批改作业,做课件,目的就是让我们学好,我们有出息是老师的最大心愿。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谁知“可怜天下老师心”呢?所以,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辛勤的园丁们!

难忘的决定

现在的生活中,小孩动手来煮饭,那是极少数的,所以,我们学校组织了秋游活动,让我们出去野炊!

星期五到了。我们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食物来到了学校。在班上,大家有说有笑,讨论着自己今天准备的东西,要表演什么节目,可是,老天却感觉不到我们兴奋的心情,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同学们看着天气越来越差,心情也跟着低落下来了。我们班,不,应该是整个年段,都在祈祷着,希望老天能够停下雨来,让大家有个开心的秋游。可是,雨却更加变本加厉,哗啦哗啦的下着。

时间在飞快的流逝,转眼间,10点到了。雨总算小了一点点,学校考虑到了同学们的心情,所以放了一些安全知识的片子给我们看了一下。我们等啊等,可天气还是没有好转,所以学校做了个决定,我们这次的野炊不去了!

老师一本正经的来到了班上,为我们宣布这次学校的决定,老师说:“同学们,怨天不作美啊!你们期待的野炊活动临时取消了,对不起哦!”

听了老师的这一番话,同学们开始“造反”了。

“这是什么意思啊,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么久,怎么能说取消就取消呢?那我们不是太冤了吗?你看,我们花了这么多的钱和心血,到头来,一个取消就让我们的希望全都没了,真是太不公平了……”

老师认真的听着我们讲的话,安慰的说:“你们觉的有什么损失吗?这次学校安排你们去野炊是想锻炼锻炼你们,虽然这次去不成了,但是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啊!你们不要失望,下学期我们一定去!”

听了这些,我们的心情总算平静下来了,大家找到自己的组员,开始了“狼吞虎咽”!这次的秋游,虽然没有去成,但是大家还是很快乐也很难忘。就像张老师说的,如果去成了,你们大概一两年后就会忘记了,但是你们没去成,可能就会终生难忘啊!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大家开心的笑了!

第13篇:初中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解决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门,是很神奇的东西,是封闭世界通向外界的出口,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 自由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3 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 阅读、勾画

4 组织活动、评价 思考、交流

5 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 思考、发表见解

6 组织活动、评价 思考、交流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的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你对它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体会 提醒学生多方面来赏析这些文字,语言、内涵、修辞等等

2 组织学生评价 讨论、评价

3 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4 组织活动、评价 个人思考、交流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参与活动 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向其他同学推荐

2 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课后学习:

1、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

2、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简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解读诗歌,品读诗歌,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过程与方法 抓关键词,分析意象,体味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反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法、诵读品味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苏东坡在评论王维的作品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面我们来观赏一幅画,你能联想到哪句诗。

(二)学生自由诵读,找出读不准的字音,不理解的字词,讨论研究。

小结解读诗歌的方法:抓住关键词

(三)学生朗读,同学互评。(注意节奏、语气、语调等)

(四)理清本诗的脉络 厌恶官场 田园风光 喜欢归隐

(五)分析意象,感受意境 引入王国维《人间词话》: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六)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读出情感,教师示范读。学生尝试背诵。

(七)引入后代诗人对陶渊明的评价,你对陶渊明有何评价。

李 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 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 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板书: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厌恶官场 田园风光 喜欢归隐 捕 蛇 者 说

——柳宗元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读课文,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

(三)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使学生能够顺畅朗读,正确理解字句的意思。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板书课题、作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二)引导朗读 1小组试读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指出他读音或停顿有误的地方。如有不同意见,可查阅工具书,仍然不能确定的做上记号,准备提问。 2全班交流

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同学相互解决,教师可以适时点拨。

(注释以外学生易读错的字:募有能捕之者(mù)几死者数矣(jī)(shuò)曩与吾祖居者(nǎng)隳突乎南北(huī)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fú);学生易读错停顿的句子:永之人|争|奔走焉而|乡邻之生|日蹙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3自主朗读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 4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自译课文

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由一个学生对照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的,做好记号,以便全班交流时提出。 2学生质疑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统一认识。

3明确要求,分别请几位学生依次翻译课文,师生共同矫正、评点。

要求:(1)关键字词是否落实。

(2)与上下文是否连贯。

(3)表达时,口齿是否清楚。

(4)表达时,仪态是否自然。 (四)归纳积累

指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 1余将告于莅事者

(向)

积于今六十岁矣

(到)

吾祖死于是

(在)

苛政猛于虎也

(比) 2当其租入

(他的)

专其利三世矣

(这种,指捕蛇可以抵税这件事)

视其缶

(那)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那[自己的]) 3貌若甚戚

(好像)

更若役

(你的) 4可以已大风

(治愈)

则久已病矣

(已经) 5余悲之

(同情)

余闻而愈悲

(悲痛)

6若毒之乎

(怨恨,恨,憎恶)

孰知赋敛之毒„„

(毒害) 7太医以王命聚之

(代蛇)

言之

(代蒋氏的话)

余悲之

(代蒋氏)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代蒋氏自己) 8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转折)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承接)

则弛然而卧

(表修饰)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复熟读课文,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同座听。

第二课时

学习对比、衬托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内涵,辩证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导入

1检查作业,指名复述课文。 2简介“说”: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一事一议,往往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 (二)研读课文

1提问:本文作者是借什么事来表述他对什么问题的看法?

明确:本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自己对唐朝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学生的回答意对即可)

2提问:这篇“说”在形式上表现为先叙后议,还是先议后叙,还是边叙边议呢?

明确:本“说”主要采用的是先叙后议的形式。

3追问:文中哪些段落主要是叙?哪些段落主要是议?(学生浏览课文,自由讨论后回答。)再追问:第1段从表达方式看,仅仅只有记叙吗?(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独立思考后回答)

明确:课文1—4段主要是叙,第5段主要是议;第1段写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用的是说明笔法,写“永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用的是记叙的笔法。

4学生齐读第5段,讨论:这段议论性文字的核心是什么?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

明确:“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这一句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板书加点的字)。

5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呀!)作者心中开始还存有怀疑,然而当他看到蒋氏的遭遇后,却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那么,蒋氏的遭遇到底是怎样的呢?文中哪几段叙述出蒋氏的遭遇?(学生回答后追问:第3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

2、4段;第3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学生齐读第2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中所反映出的蒋氏的遭遇。(学生回答意对即可)

明确:蒋氏一家三代从事捕蛇的差使,爷爷、父亲都死于毒蛇之口,蒋氏自己也是九死一生。

7讨论:蒋氏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却说蒋氏是“专其利”呢?蒋氏他自己也认为这是“利”吗?追问:蒋氏认为捕蛇之“利”表现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阅读第4段,从蒋氏的答话中仔细揣摩蒋氏的心理,教师在学生充分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归结并板书。)

明确:蒋氏自己也是认为这是“利”(与纳税比较而言)。蒋氏认为捕蛇之“利”主要表现在:

(1)自己是“以捕蛇独存”,乡邻却因纳税“非死则徙”、“其室十无四五”;(2)自己因捕蛇“弛然而卧”,乡邻却因纳税“虽鸡狗不得宁”;(3)自己因捕蛇“一岁之犯死者二”,乡邻却因纳税“旦旦有是”;(4)自己因捕蛇而后死,乡邻却因纳税先死。(加点字板书) 8提问:蒋氏的这段答话可以用第4段中哪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可以用“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一句来概括,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蒋氏这段答话的纲。作者在这段话中将“役之利”与“赋之不幸”进行了对比衬托,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中心。(板书加点字)

9我们在朗读第4段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才符合蒋氏说话时的心理?(先让一个学生试读,引导学生进行评点后,再让这个同学或另一个同学朗读。)

明确:用“哀而不伤”的语气来读比较恰当。

小结:这篇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人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文中写蒋氏的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者的所谓的“利”与乡邻因赋税带来的不幸进行对比,两相映衬,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三)拓展深化

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参考提示:课文最后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动机。这个结句反映了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封建统治者的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点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是,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就出自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桃花源记》,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胸怀大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远离官场的隐居生活。 本文写于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的时候,他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文中注释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力求做到准确地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指出须注意的字词读音。

便舍(she3)船 豁(huo4)然开朗 屋舍(she4) 俨(yan3)然 阡陌(qian1mo4) 衣着(zhuo2) 黄发(fa4)垂髫(tiao2) 怡(yi2)然 要通邀读yao1意为邀请 咸(xian2) 间(jian4)隔 魏(wei4)晋 郡(jun4)下 诣(yi4) 刘子骥(ji4)

3、学生自由朗读后分男女朗读。

4、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准备开展理解活动。

四、我译大家评。

1、一个同学翻译一个句子,其他同学听后做评论,看翻译得好不好,若发现不足或有不同意见,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

2、复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A、通过加字换字的方法。

B、结合注释。注释中往往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解释的。 C、结合上下句加以猜测。 D、增删调补。

3、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A、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

B、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

C、译文要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 ――第一段:(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惊异。穷:走完。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第二段:(补充注释如下)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第三段:(补充注释如下)

乃:于是。所从来:从哪儿来。要通邀,读yao1意为邀请。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云: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

――(村中人)见了渔人,于是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既:已经。志:动词,做记号。诣:拜见,到„去。如 此:像这样。遣:派。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原来的路。 ――第五段:(补充注释如下)

欣然:高兴地 问津:探寻(桃花源)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五、小结

今节课我们主要的任务是疏通文中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节课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熟悉、理解课文内容为主。

二、强化朗读,熟读成诵。

学生自由朗读10分钟后检查背诵。(不记得处老师提示)

三、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看着课文翻译,要求不看翻译工具书,其他同学认真听,不足处请指出。(一人一段)

四、小结本文需要注意的字词。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唾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志: 动词,做标记 ――处处志之 名词,标记 ――寻向所志 为:作为――捕鱼为业 对――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 以前――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

3、词类活用 缘溪行――名词作动词,沿着。 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完。 未果,寻病终――-名词作动词,实现。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作动词,意为感到惊奇。

七、拓外延伸

有几个出自本文的成语,请找出来并理解,完成练习册P63第9题第四小题。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六、小结

今节课我们的任务有朗读背诵、归纳字词、理解出自本文的成语。同学们回去要对课文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时要提出你质疑之处,下节课我们共同来理解。

七、作业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6、后遂无问津者。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研讨课文内容

1、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5、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6、渔人临走时,村人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8、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学会质疑――创造思维的培养

1、全文以什么作为叙事线索?

――渔人的行踪;进桃源前――在桃源――离桃源

2、当时渔人是顺流划船还是逆流划船?请找出依据? ――逆流;依据:林尽水源。

3、渔人是第一次来这里吗?请找出依据? ――是第一次;依据:忽逢桃花林。

4、渔人忘路之远近是因为溪流鱼多,渔人忙于捕鱼,迟迟不肯收手,还是渔人一无所获,因而不甘心,仍一路撒网而去? ――

5、渔人再探桃花源是否言而无信?为何找不到原先做的标记? ――

6、桃花源的社会与渔人所生活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村人说来此绝境的原因是“避秦时乱”,说明这里是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地方;

村人由于长时间与外界断绝来往,因此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以至连桃源外的朝代的更替也不知道,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告诉村人,村人听了都感叹惋惜,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同时又为自己能置身事外而感到庆幸。

四、教师小结:

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14篇:初中语文教案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6.《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1.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

3.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

1.自读课文,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5.在第

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明确:(让一位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重点字词。)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有理即可,目的只在于检查学生的思考情况。) (参考答案:第一段: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第二段: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匀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明确:(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概括地讲,这些都是共产主义精神。) 5.在第

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此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部分中“二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伺? 明确:(记叙文中的“叙”要生动、具体、细致;议论文中的“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要简明概括。) 8.研读赏析课文第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①为本段划分层次。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②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③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自圆其说即可。)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划分层次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②„„不幸以身殉职。II一个外国人„„

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③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与理相结合,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六、拓展训练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纪念白求恩

陈杰玲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

国际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

夹叙夹议-------------对比鲜明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7.《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2.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结构安排。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从文章结构人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运用。 教学时间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介绍作者。

(1)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作者做到这一点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旁鹜

亵渎

骈进

强聒不舍

明确:(让两位同学分别解释、注音,其他同学纠正。)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文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章中作者做到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 (做到了。作者列举的事实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很具典型性、代表性。) 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

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观点:要敬业。第一层:“第一要……便是敬”。

什么是敬。第二层:“业有什么„„没有什么分别拣择。”什么是敬业。第三层:“总之,„„第一等人。”

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文中指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从儒家礼仪方面来诠释“敬”字,而造成的“冗杂、琐碎、深奥、繁琐”。

③一方面,劳动是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为了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才使得生活有意义。

④不矛盾。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分-----------------总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8.《多一些宽容》

教学目标

1.学会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2.理解宽容的意义及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道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可由名言或故事导人,让学生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后学习课文,通过巧妙的题目设计让学生理解宽容的意义及怎样才能做到宽容。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有关课文知识。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同学们,谁能说出几句有关宽容的名言或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也可补充几句。)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在生活中能宽容他人吗?请谈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一些宽容》这一课。、(板书课题,作者。)看一下作者对宽容的理解,学习一下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 1.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认为好的句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提倡宽容的意义。

3.怎样才能做到宽容?除文中指出的几点外,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吗?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4.有人说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胸襟

摒弃

迥异

芥蒂

嫉妒

明确:(指几名同学解释,注音,让其他同学纠正。好的句子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2.用自己的话说说提倡宽容的意义。

明确:(据第一段说出即可,最好有自己的见解。) 3.怎样才能做到宽容?除文中指出的几点外,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吗? 明确:(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即可。自己的见解能说出一点即给予肯定。) 4.有人说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明确:(不能删去。最后一段是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删去后可能造成误解。) 5.研读赏析课文第二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①本段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用“I”线把本段分为两层。

②作者在谈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时,写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④模仿“爱能融化„„爱能„„爱能„„”写一个句子。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总——分。互谅……结尾。

②相同点:先解释,后写意义。不同点:句式不同,论证的方法不同。有的从反面论证,有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好处: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 ③不能。四个层次顺序安排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要求。

宽容是„„互爱,“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和互敬”。

④只要句式一致,意思明确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多一些宽容

郭安凤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论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对观点补充论述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2.明确文章中心论点,理解本文的说理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本文的说理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应从整体上让学生先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题目点拨,明确本文的说理方法。 教学时间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让学生讲述“为真理而战”的名人的故事引入。

2.简介作者。

学生读课文小注①作者:周国平,当代学者,散文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为三部分。

3.“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4.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明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通过名言的申说提出自己的观点。) 2.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第二部分(第2—5段):列举事例证明——贤哲及平庸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3.“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论证很严密。)

4.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明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5.研读赏析第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的?试加以阐述。

②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

③从平时阅读过的文章中,摘录几句论说人的灵魂生活、精神世界的文字。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这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最为宝贵的是有能思想的灵魂。与之相比,肉身是脆弱的。是不足道的。

②人的高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高贵。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不为名利缠身,不惧权势,不畏强暴邪恶,关注自身修养,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

③例“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提出论点(第1段)-------举例论证(第2—5段)------------表达期望(第6段)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10.《陋室铭》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及文体。(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明确:(陋:不华美、狭小。馨:香气散布很远。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2.统领全文的词语是哪个词?

明确:(德馨。)

3.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抒发了作者高雅自适的生活情趣。)

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明确:(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研读赏析并阅读全文。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①解释下列词语。

劳形 ②文章点题句是什么? ③以古代圣贤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④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什么? ⑤文中的“仙”和“龙”比喻什么样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词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著名。灵异。使身体劳累。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④“孔子云:何陋之有?”⑤品德高尚的人。德馨。)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陈杰玲

滨海县正红初中教案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陈杰玲

陋室铭

刘禹锡

点题

德馨

写景状物

室内人

高雅情调

言志

君子

山、水------陋室-----诸葛庐

子云亭------何陋之有名、灵------德馨-----环境

交往

情趣----陋室不陋

第15篇:初中语文教案

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案2010

《我儿子一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皇帝的新装》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二 观看录相(或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诵):《皇帝的新装》

1.要求:明确课文中出场人物的名单、人数;分组指定注意几个主要角色的对话朗读的重音、声调、节奏;

2.教师注意在关键处停下指导学生猜读:例如,听到“为了要穿得漂亮”,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可能会到什么地步?听、想、读结合,体会作者想象丰富精妙之处。

三 学生读,要注意正音正字。

1.学生各选一个角色的几句话画出朗读标记后试读。(标记按下要求作:/表示节奏, →表示平调,↗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曲折调。)教师作示范,指导朗读。

3.列出课文中出场人物名单及人数。

4.选定角色,起立朗读。同学朗读完毕,要互相评议指出优缺点。

四 概括故事情节。(略,参见教材分析)

五 作阅读提要,具体要求:

1.抓全篇的基本内容,即主要故事情节,勾勒轮廓;

2.各情节之间用连贯的语句叙述,可适当加以评论;

3.语言要简洁。

4.课外朗读全文录音。

第二课时

一 读读、讲讲、议议,把握各个角色的社会意义。

(提示: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分析、说明)

1. 故事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

2. 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 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介绍“新装”特性的那段话?

4. 皇帝、官吏明明一无所见,为什么还要交口称布料“美极了”?

5. 从皇帝、官吏、骗子的所作所为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6. 小孩子为什么能一语道破真相?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7. 讨论故事中“诚实”的含义。

8. 根据以上的分析,同学们从这篇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他们各抒己见。)

三 口头训练:将课文改为骗子作第一人称复述。(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班会时间,表演《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四 归纳童话的特点。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手段

朗读法、导读法。

课堂采用导读提示、学生自读、议议讲讲、读读练练的形式;采用朗读提示,学生自读,培养有节奏、有表情朗读、讲、议的能力。

教案点评:

一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讲新课前要布置课外预习。要求了解大意,并查字典弄清不能读准的字音和不会解释的词语。

二 领会本文揭露问题的深刻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提问的方式讲述,启发学生深入理解。

三 皇帝会光着身子游行,看起来是夸张的,其实是合理的,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讲清楚这正是童话组织情节结构的特色。

四 或分角色朗读,口头复述故事,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或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加强对课文的感受。

教案示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字的音、形

稽 陛 衔 骇 钦差 御聘 勋 附和 爵

2.掌握词义

炫耀 滑稽 赏赐 陛下 头衔 御聘 呈报 精致 无双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3.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童话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朗读能力,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人物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美和巧妙布局的构思美以及本文所倡导的人间真善美。

二.学法引导

1.反复朗读,领会主旨。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逐步了解人物个性,领悟

作品主旨。这中间,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不仅要认真解决“预习提示”中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要去发现,去质疑作品中其他更小或更大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正确理解夸张,学会合理想象。在阅读中要理解哪些地方是夸张,哪些地方是想象,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并且可以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更丰富的属于自己的想象。如故事的结局、人物的下场、童话中人物与读者的对话,等等,都有广阔的想象空间。用这种“想象法”来阅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可在学完课文时,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续写。

3.用速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认真体味本文的巧妙构思。围绕“骗”字设计情节是

本文的重要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紧扣主题分析理解内容。采用讲解讨论等办法解决。

难点

想象能力的训练。采用“添枝加叶”法进行补写、续写训练。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作者作品介绍和生字生词制成胶片。

3.教学挂图或学生根据想象设计漫画。

4.《皇帝的新装》连环画或卡通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简介故事梗概,训练听读,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出几位同学自选文中最精彩的片断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同学按练习六进行评议。

3.讨论。采用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一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推举代表进行课堂发言,训练分析理解能力。

4.“添技加叶”补续写练习,训练想象能力。

5.完成字词常识小测验,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第一课时

(-)导入

1.中外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骄奢淫逸、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例子不鲜见,请同学举个例子。(例如,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创作的、揭露19世纪初丹麦丑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2.了解作者

指导学生结合提示掌握要点。安徒生,丹麦人,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你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

3.关于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分析课文

一、二部分。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范读①标出生宇同②了解内容,③理清结构层次及线索。

2.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简介故事,并概括一下本文主题。(不要求十分准确,深刻点到即可,教师简单肯定一下,保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但要提示学生通过课文分析加深理解。)

3.标题的作用——线索 具体表现为爱新装一做新装一看新装一试新装一展新装。由此可以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引子(1)发展(2—22)高潮、结局(23-结尾)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分析第一部分

提问。正如中国的不少皇帝经常沉溺声色犬马一样,故事中的皇帝有什么特别的嗜好?(爱新装。)爱到什么积度?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总是。)生活中爱一种东西真能达到这种程度吗?(不能。)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从哪些方面夸张?(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皇帝是一国之主,却不理朝政,不关心国家大事,沉溺于“新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昏庸、荒唐、不称职等。)总结:这样的皇帝落入骗子的圈套也就不足为怪了。

童话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反映生活。夸张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两个骗子在 织布机上空忙,描述并不存在的布的美丽花纹,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大臣们手里托着并不 存在的后裙,这些情节当然是夸张的,但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据安徒生自己说,这个童话的题材 来自西班牙作家所提供的民间故事,经改写后,更符合丹麦的生活实际。骗子怎样诓人,皇帝怎样 上当,群臣又怎样瞒骗,写得合情合理。“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我们在 这篇童话里看到的皇帝、官吏,不正是当年丹麦封建统治者的真实写照么?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 说出的一切,隐藏在夸张、诙谐的故事里,引起读者深思。夸张中包含着合理性,是《皇帝的新 装》的情节特点,也是安徒生童话的情节特点。

九、语言特色。

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安徒生童话的语言通俗、流畅,保持着口语化的特色。故 事叙述就像技家常一样:“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 两个骗子……”安徒生重视提炼语言,所以他写的童话,语言既简洁又生动形象。例如描写皇帝在 镜子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大家赞美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资重 的衣服!”把皇帝和周围的人的神态夸张地描写得活灵活现,十分生动。

十、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 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 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 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扭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 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 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 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十一、想象训练:

1想象皇帝如何爱新装?给文章加个开头。

2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着新衣游行时装模作样的丑态。3想象皇帝在游行结束后会怎么 样?给文章加个结局。

也可布置成预习作业,指导学生猜读每一个新的情节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合起书自己先来 想象想象:读到“为了要穿得漂亮”,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图到什么地步。

读到“来了两个骗子”,你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都看不见衣服”,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会怎样想,怎么办。

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你想象一下,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怎样表 现。

读到“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你想象一下,这个官员看到骗局又 会怎样表现。

读到“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怎样表现。

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你想象一下,宫内宫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 样,结局怎么样。

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体会安徒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精妙,自己哪些想象也很好。检查预习时,可以让学生介绍些自己所想象的情节。

《扁鹊见蔡桓公》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 还(同“旋”)走 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

二.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是用文言写的。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后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出现的“有间”“居”“复”“益”“应”“索”“是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全文,深入钻研课文。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阐明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

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点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为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是学习难点。

针对重点、难点拟采用诵读法来解决,做法如下:

(1)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意。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然后再朗读全文一遍。

(2)确保朗读时间。①简化教学内容,凡与诵读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和文章出处,作者生平等都用寥寥数语带过②注重领悟的作用,不搞“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3)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

(4)指导文言文的学法,在初一以指导正确划分句中停顿为主。

(5)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人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3.投影仪和作者作品介绍的胶片,以及补充资料。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 还(同“旋”)走 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案2010

《琵琶行》并序

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1.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案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1.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案示例2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

1、谁解琵琶声;

2、谁解青衫泪;

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

1、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3、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总体评说]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诗歌,笔者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读得深入,读得兴浓。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鉴赏力也确有明显的提高。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点评: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第16篇:初中语文教案

子产不毁乡校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傍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他们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肯定地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 我是不相信的。

太监索贿

某位太监到开封向别人索要财物,事情虽然不大,但是索要的财物的手法很巧妙。他对某县令说:“天冷,老佛爷最讨厌寒冷。你要每天准备三十斤木炭,每根木炭长一尺五寸,圆一寸五分,不能有枝节;有枝节的话就会有烟。上面也不可以有裂纹;有裂纹的话一定会爆裂;也许会烧着了衣服,也许会惊吓了皇上。你们要小心点。”有人问他说:“这种炭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别的省也许会有,确实不是出自河南。”这位太监假装恼怒了说道:“你当的是皇家的官位,连三十斤木炭都不肯为老佛爷尽心。万一老佛爷冻着,你的罪名可是不小!”气愤愤地想要离开。这位县令低声的哭出声来,这位太监更加恼怒。旁边有一个跟随太监的人说:“你这个家伙,只要有银子就可以好好商量。”这位县令立即叩了几个头,不再说什么。强硬地索要到千两黄金才离开。唉!炭的价钱尚且如此,那些比炭价更贵重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啊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这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他对大臣郭隗说:“齐国趁我的国家*而突袭打败了我国,我深知燕国很小,国力不足,不能报(仇)。但有才能很高的人来和我一起管理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你帮我吧。”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因此昭王给郭隗改建了房子并且将他当作老师。(这之后)乐毅从魏国前往,邹衍从齐国前往,剧辛从赵国前往,有才能的人争相投奔燕国。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王猛执法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孙叔敖为楚令尹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

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

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善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给予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个人,畏惧犯日忌,禁忌迷信非常多。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年是个子年,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家里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扑打老鼠;家里的仓库、厨房,全任凭老鼠放纵横行不管。于是,老鼠们就相互转告,别的地方的老鼠也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也没有任何灾祸。这个人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凡是吃的喝的东西,都是老鼠吃剩下的。大白天,老鼠常常和人在一起活动,到了夜晚,啃东西,咬东西,打打闹闹,发出的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睡不成觉,他始终不感到讨厌。过了几年,这个人搬到别的州去了。以后搬进来另外一家人,但老鼠依旧闹得还像过去一样凶。新搬来的人说:\"这些见不得阳光的坏东西,偷窃打闹得尤其厉害,可是为什么到这种地步了呢?\"便借来了五六只猫,关闭上大门,撤除砖瓦用水浇灌老鼠洞,雇用仆人到处搜寻追捕,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唉!这些老鼠以为可以一辈子过着那种吃饱喝足而又无灾无祸的日子。

静女

静女其姝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俟我于城隅 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

爱而不见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

搔首蜘蟵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静女其娈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

贻我彤管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

彤管有炜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

说怿女美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

自牧归荑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

洵美且异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

匪女之为美 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

美人之贻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

君 子 于 役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

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的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

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第17篇:初中语文教案

2017年度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

杨树岭中学

教师 孙志华 2017年12 月30 日

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对照《准则》《条例》,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剖析。组织生活会主要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我直奔主题,查找问题,剖析根源、提出整改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由于忙于具体工作,对政治业务理论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且很被动,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深入的挖掘理论的内涵,没有把握吃透这些理论的精髓,思想上缺乏紧迫感,政治上缺乏责任感。其次,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真正的学以致用,处理问题和工作有时凭经验,缺乏理论和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

2、在思想工作方面,总是把工作做的太具体,教学工作上不够创新。对学生的要求仅停留在课业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

3、工作缺乏创新。自己能够在教学上动脑筋、想办法,查缺补漏,但从目前看,充其量只是一个补锅匠,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层次还不高。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要加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大抓落实力度。

3、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敢想敢为,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闯出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实际行动,切实抓好教学工作。

总之,我身上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自己总结的这几方面,还有许多没有察觉的缺点,需要在与同志们的进一步交流中发现和改进,需要在坐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中恳的批评。今后,我愿和大家一起在开拓中前进,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团结奋斗、发挥优势,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走向成熟。

以上自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18篇:初中语文教案

http://www.daodoc.com

初中语文教案汇编

教案一:《藤野先生》

(一) 教案二:《藤野先生》

(二) 教案三:《我的同学》 教案四:《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五:《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六:《雪》 教案七:《雷电颂》 教案八:《海燕》 教案九:《端午的鸭蛋》 教案十:《五柳先生传》 教案十一:《马说》

教案十二:《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十三:《小石谭记》 教案十四:《岳阳楼记》 教案十五:《醉翁亭记》 教案十六:《满井游记》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顺利通过笔试之后进入面试环节是不是又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呢,别担心,考生们有福了,这里为你准备了面试考试中最关键的部分试讲的“教案”,事业单位教师考试,面试这一环节,是您进入教师岗位最后的冲刺了,所以要做好充沛的准备,现有复习资料下载,使用能助您实现梦想。】

- 1

http://www.daodoc.com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

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http://www.daodoc.com

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二)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题事件”)„„“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

接着复述第二个事件:我们可以叫它什么事件?(电影事件)在这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么回事?„„„„(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鲁迅为什么听得“这一声特别得刺耳”?„„(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展示幻灯片:

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

http://www.daodoc.com

来分析一下他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讨论总结后幻灯展示:

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四)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

板书: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我们也可从文中找出一段鲁迅对藤野先生给以高度评价的话。齐读“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段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句要读出重音、读出深情;同时对“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句还要做理解分析) (五)寻疑解难。从文中找出有疑问的话或有深意的语句,提出来发表评论或供大家讨论。

(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此处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找出,讨论解决。应该说,本课的篇幅较长,知识点众多,难理解的语句也有很多,学生找出哪句话来评论和讨论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在课上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都处理完。教师采取的策略就是,学生提什么问题就讨论什么问题,不求课上把所有的问题都讨论完,至下课时为止。──事实上事关对内容和人物理解的重要问题都已处理过了,所以此处可以灵活处理。)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以下这些:

1.对“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一句的理解及“正人君子”这一反语的运用。

2.如何理解在仙台医专所受到的“优待”?写这件事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3.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印象深刻? 4.如何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话? 5.本文的写法特点。

„„

http://www.daodoc.com

(六)总结、延伸拓展(幻灯片展示) 1.课下读鲁迅的作品。

2.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3.当前的中日关系现状被称为“冰点”。查找资料看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问题? 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http://www.daodoc.com

藤野先生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明确文章明暗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和作用。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4.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可教读的内容很多,且有一定难度。从化难为易的思想出发,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拟从题目入手,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形象和品格,然后,抓住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等内容,理解本文的社会背景情况;从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理解他爱国主义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理清全文结构和中心,。最后,揣摩一些语句的含意和感情色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着重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一)阅读、熟悉课文。

(二)归纳分析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理解其思想品质,体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先请一位同学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

- 78

http://www.daodoc.com

3.思考

(1)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课堂上看电影。这些事情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

(2)认真阅读课本上〔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一条注解,想一想文中贯穿着鲁迅怎样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那些内容与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重点检查注音

方法:教师用投影显示,学生读出正确的字音。

绯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词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希为贵

宛如 驿站 教诲 瞥见 畸形 匿名 杳无消息

(二)讨论几个问题

1.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这些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学生:参看注解〔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思考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找出文中反映这一问题的相关事件的内容。投影:

(1)匿名信事件

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2)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2.启发学生明确两件事表达的思想各有不同的侧重。匿名信事件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要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看电影事件侧重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揭示了这一造成我们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下决心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原本想学了医术回国去救治苦难

http://www.daodoc.com

的国民,又可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但这两件事以后,让他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从这两件事和弃医从文的改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3.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的匿名信事件从反面衬托了藤野先生;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4.文中还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反映了什么?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明确:

(1)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和学跳舞。

这部分作者以辛辣的语言,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揭示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可对文中的比喻夸张反语的讽刺描写做些提示)

(2)去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因为“日暮”两字触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所以印象深刻,几十年后还记得。至于“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写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是作者去仙台学医的主要动机。

(3)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统领第一层,句中的副词“大概”表示推度、估计。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所给予的特殊关心和照顾,固然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表示,推断为“物以希为贵”,这是作者感到自己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怜悯与同情。这里饱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的副词“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意思是想不到前面说的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一般是不易安睡的,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达了作者对恶劣

http://www.daodoc.com

生活环境的不以为然。“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这段写初到仙台,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还是受到“优待”。这样写是为藤野先生出场前作准备,为后文要写的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起了衬托作用。

(4)与藤野先生的告别。

这是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反映了作者和藤野先生的真挚感情,与前面的相识、相处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5)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这里作者直接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并高度赞美藤野先生说:“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位老师。怀念的行动:装订收藏经藤野先生改正过的讲义;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可要求学生齐读“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每当夜间„„”末尾,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文意及修辞方法。对“小而言之”与“大而言之”可请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以加深领会。)

(三)根据以上分析和归纳,请同学们谈谈本文的中心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如下: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理清全文结构,编写结构提纲。 2.思考:

(1)为什么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的一位老师呢?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的品格中,哪一点是作者最为敬佩和感动的?

(2)怎样理解全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与全文中心意思有什么联系?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运用明暗两条线索写作的特点。 2.体会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http://www.daodoc.com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讨论作业 1.全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3段):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写出了去仙台学医的直接原因。

第二部分(4-35段):在仙台学医的经历。

第一层(4段):写去仙台途中的见闻。

第二层(5段)概述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

第三层(6-23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交。

第四层(24—31段):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促使“我”弃医从文。

第五层(32-35段):写“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第三部分(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及藤野先生精神对“我”的鼓舞。

2.藤野先生有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有高尚的品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品格中,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是最使作者敬佩和感动的。

3.最后一句,其中“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全句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一句,将对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统一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将怀念之情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总结了全篇,深化了中心。 (二)理解文章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

要求学生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进行讨论。主要是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两条线索写法的认识。

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叙事线索是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这是明线。另外,全文还以强烈的爱国主义贯穿全篇,这是暗线。

(三)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可让学生回顾全文,质疑发问,进行讨论。然后作适当补充。

△体会下列语句或加点词语中的含义。

1.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

http://www.daodoc.com

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大”和“小”怎么理解?)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第1个分句与后边能构成因果关系吗?是作者本人的意思吗?)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什么意思?什么感情?)

【说明】引导学生揣摩本文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或感情色彩,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是语言训练。本文可揣摩的语句很多,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找出来揣摩分析,提出几个句子作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或体会就够了。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思考下列问题,理解本文第5段的层次和段意。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能管到这段文字中的哪个地方?

2.我也颇受到“这样的优待”,是指怎样的待遇?几个职员为我“操心”,说的是怎样的操心?

3.如果把这段分两层,应从哪儿分开?两层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试结合两层内容做些分析。

4.作者对职员们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对藤野先生的关心又是怎样看的呢?把这两方面联系起来思考,你对这段文字的作用有哪些进一步的理解? 【参考答案】

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段的结构和含义。“段”是构成篇的单位,要想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先从读懂基本段做起。第五段是本课难度较大的段落,深入理解这一段,对于掌握段落阅读的一般规律会有一定的启发。

第1和第3两题划分层次和理解层次间的关系是阅读一段话所不可忽略的步骤。从开头到“龙舌兰”是第一层,第一句就管到这里。尊为“胶菜”和美其名曰“龙舌兰”都是对“物以稀为贵”的解说。以下是第二层,是说到仙台所受的“优待”。这两层是并列关系,先说物,后说人。前者对后者起比照衬托的作用。这样比照,可见作者对受优待的理解是因为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少。

第2小题:“优待”是指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为“我”的食宿操心。“操心”是

http://www.daodoc.com

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 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

- 15161718

http://www.daodoc.com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

http://www.daodoc.com

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

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http://www.daodoc.com

五、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父子之情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 人与狗的情趣

http://www.daodoc.com

列夫·托尔斯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二)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 23242526

http://www.daodoc.com

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用“处子的皮肤”来比喻雪,引起读者对江南的雪的形态的想象,写出江南的雪白皙、柔嫩、健康的特点,意境新美)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生机与活力。 3.侧面烘托: (1)色彩映衬:雪野中有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白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和希望。

(2)人物活动——我的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儿童塑雪罗汉: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使雪有了人的生命。

师小结:南方的雪温和、滋润美艳、富有生机,(师板书)那北方的雪呢?

(二)北方的雪

师:指名朗读4——6段,思考北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又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直接点明特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从形态上来说)

2.辅以修辞:用了两个比喻句:如粉,如沙和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写出了它的质地、形态”

3.侧面烘托:用“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没有什么奇花异草作伴)作为雪活动的背景,衬托它的“孤独”,突出它的气势非凡。

师小结:北方的雪如粉,如沙,永不粘连,蓬勃奋飞 ,气势磅礴(师板书)

三、合作研讨

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师小结过渡: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幅冬天的雪景图,我们经常说文章写景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借景(抒情)

师:那本文借写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前后桌间相互交流,并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理由。

http://www.daodoc.com

生交流略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南方的雪)

生1:两处雪景的不同应是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又是黑暗的,所以身处此种环境,写美艳的江南雪景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生2:写江南的雪地里的塑雪罗汉,作者的家乡也地处江南,小时候出玩过这些活动,但现在人到中年,远离家乡,对这些活动与乐趣只能留在回忆里,所以写江南的雪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生3:在雪地里塑罗汉是非常值得回忆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可以说是美的,但这种生活的美却是易逝的,在晴天之下,雪罗汉却易于消融了,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虽美但却又容易消失的一种惋惜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明确:师:通过对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景虽美,情虽深,但美好的事物却又总是不长久的,使人难免心生惋惜之情怀。(板书:抒写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 (北方的雪)学生可能较难理解,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提示:北方冬天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呼啸的旋风、干燥的空气。一言以蔽之“环境恶劣——空旷寂寞、荒凉寒冷”。但雪的表现呢?——决不粘连,孤独的灿灿的生光、蓬勃地奋飞、旋转且升腾,这体现了雪的什么精神?(体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撼天动地,使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生4:而北国的雪景则一改描写江南雪景的情调,变得大气,豪雄,慷慨激昂。请大家听听:永远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它是孤独的,但却又是雄健的。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灿灿的生光,旋转而且升腾。这就让我们想到人在碰到困难时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作者所要赞颂的。

师:千言万语浓缩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激昂地小结: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它没有奇花异草相伴;它又是不屈的,滋润万物使大地充满生机活力的雨在抗击寒流中献了身,变成了雨的精魂——雪,仍不屈地抗争着;它虽死犹生!真地称得上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板书:赞颂不屈的斗争精神) 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4——6段,再次感受朔方雪的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拓展延伸

http://www.daodoc.com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

师:学到这里,老师想到了昨晚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他说,朔方的雪象征了鲁迅先生,朔方雪的斗争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写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大家参照相关资料(写作背景、专家解毒、鲁迅故事等),联系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回答:

生1:是的,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2:读着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一样,有朔方冰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 生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通过对北国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朔方的雪像征了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与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称颂的应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虽然孤独但仍不妥协,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精神。 生4:在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当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样创造美。鲁迅先生写两处不同的雪景,就是为了写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们应去追求,但如何实现这种美,则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与黑暗做斗争,鲁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

生4:先生有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愿将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冲破这浓重的黑暗,追寻一片美好的天地。在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作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读这一篇《雪》 (生满怀感情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南方雪景图:滋润美艳 ( 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 北方雪景图:如粉,如沙 (赞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http://www.daodoc.com

雷电颂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

2.体会象征含义,学习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屈原的伟大人格深深感染着无数后人,比如汉代的政论家贾谊写过《惜誓》《吊屈原赋》,现代诗人郭沫若也是对他无比敬仰的一位,他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他具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二、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及全剧梗概

1.请学生介绍作者情况。

2.教师说明《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 313233

http://www.daodoc.com

1.播放场景欣赏及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要求仔细聆听,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2.学生齐声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力求表达出作品的感情。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请同学们给下列形象和其相应的象征意义连线 形象 象征意义

暴风雨 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燕 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的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海鸥 海鸭 企鹅 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 革命的胜利

大海 波浪 害怕革命、目光短浅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太阳 沙皇专制统治,反人民的黑暗势力

4.思考讨论: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几个场景画面?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

可分三个场景画面: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http://www.daodoc.com

5.品读第一幅画面(先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而后分配小组齐读)

(1)请找出描写海燕所处的环境的语句 明确: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在这样的环境下,海燕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找出直接描写海燕的语句。 明确:(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3)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3)请找出侧面烘托海燕形象的语句。

明确:(1)1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欢乐。(2)在这叫喊声里——„„胜利的信心。

(3)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4)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5)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6.品读第二幅画面(先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而后分配小组齐读)

(1)这时环境进一步险恶了,请找出描写海燕所处的环境的语句。

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2)在这样环境下,海燕又如何面对呢?请找出直接描写海燕表现的语句。 明确: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7.品读第三幅画面(先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而后分配小组齐读)

(1)这时环境更加险恶了,请找出描写海燕所处的环境的语句。

明确: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

http://www.daodoc.com

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2)在这样环境下,海燕又表现得如何呢?请找出直接描写海燕表现的语句。 明确:——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8.学生再次欣赏场景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成诵。

2.思考文章主要描写海燕,为什么又要描写海燕所出的环境和其它海鸟的表现?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研读赏析(以下问题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教师明确)

1.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文章还对海燕所处的典型环境即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进行描写,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品按时间的变化,写了“暴风雨就要来啦”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自然景象。这三个不同景象的变换表明了形势的愈益险恶、阶级斗争的日益激烈,海燕的英勇顽强的崇 高性格和坚定乐观的英雄气概在景象的变换中被步步深入地烘托和显现。环境描写还给作品带来浓厚的抒情气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2.课文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等水鸟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这些海鸟心惊胆战、张皇失措、自私、逃避现实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心态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1905年前后俄国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的态度,字里行间寄寓着作者无情的嘲讽和蔑视。对比烘托出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除象征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外,本文还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理解体会其表达作用。

http://www.daodoc.com

(1)在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明确:比喻和拟人。从形、色两方面生动形象地突出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善战的姿态。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明确:比喻、拟人、反复。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显示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海燕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三、体验反思

《海燕》虽然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海燕”这个艺术形象有着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但是我们撇开这个背景,《海燕》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因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从勇敢的海燕身上是不是可以找到答案呢? 答案要点:我们应像海燕那样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勇敢地顽强地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暴风雨”。

四、布置作业

1.请给课文另拟一个标题 2.请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3.请课外阅读现代作家郑振铎散文《海燕》并思考文后问题。

http://www.daodoc.com

端午的鸭蛋

【此篇教案是教师面试中试讲的一个常考点,适用于教师资格,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面试考试面试试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极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文化

4.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和情感。

5.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说风俗——听文本——谈内容——读情感——品语言——写民俗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构成文化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咱们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起。说到节日,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播放课件:春节中的放爆竹、吃饺子等画面+背景音乐) 这是什么节日?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教师明确:放爆竹是为了趋赶年兽,吃饺子则是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 (播放课件:闹元宵、猜灯谜的画面+背景音乐) 这又是什么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有怎样的习俗?

(播放课件:小孩吃粽子的画面+背景音乐)

在咱们新余,端午节上会有怎样的习俗?家家户户吃粽子,到孔目江赛龙舟等。可是,我觉得很奇怪,端午和鸭蛋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跟随老师到江苏的高邮去看看。

二、简介作者

http://www.daodoc.com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作品特色:多表现“凡人小事”之美,平淡质朴,娓娓道来。 教师明确:着重解释“凡人小事”的特点。

三、听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件:本篇文章的朗读以及动画) 1.要求:请同学们把握文意,说说你同意以下那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1)(播放课件:有人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有人说:“这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还有人说:“这是一篇写 的文章。) 教师明确:文章开头写了端午的风俗,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 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 接着,文章写了高邮鸭蛋的有名,写了当地“挂鸭蛋絡子”的习俗,以及孩子把弄鸭蛋和囊萤映雪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和鸭蛋有关,所以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 (播放课件:用图表式的结构明确本文的基本思路) (2)为什么作者会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呢?

教师明确:文章写到端午的风俗中有“吃十二红”,鸭蛋就是其中的一种。而高邮的鸭蛋又是最为出名的。所以,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就水到渠成了。

(3)想想咱们曾经学过的《背影》,《我的第一本书》,你能再补充说说这还是一篇写什么内容的文章?

教师明确:这还是一篇表达作者对故乡热爱与怀恋的文章。

四、播放课件

1.读文章,请找出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热爱的句子?)(学生讨论查找,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教师明确: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些句子。可以看到,在一句中这“不大高兴”是最能表现出作者的爱乡之情,而二三句中的实在和什么也都有这样的效果。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这些句子都能让读者品出作者浓浓的家乡情。下面,咱们再

http://www.daodoc.com

读文章,来品品语言的味道. 2.读文章,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小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

(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3)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教师明确:从这三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词准确的语言魅力。

五、作者帮端午的鸭蛋写得如此淋漓尽致,那么我们也用民俗的方式来书写民俗吧! 三写对联,用对联来书写各地传统节日习俗!

上联:赏中秋喝马洪谷酒故土难离

下联:话端午品高邮鸭蛋乡情意深

横批:普天同庆

《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这也是咱们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请同学们张开睿智的双眼,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去体会咱们的传统文化。

http://www.daodoc.com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以及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2.熟练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

3.分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4.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体会作者高尚的节操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本文的写人的方法,学习通过分析人物遭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志向。 教学难点:

体会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生活: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但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

- 424344

http://www.daodoc.com

(幻灯片展示) 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 说 马---人 托物寓意

二、朗读课文,疏解文意 1.教师范读,正音正字。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三、翻译课文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 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然后翻译,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个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 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完成后,教师明确翻译不准确的词句,然后再读一遍课文。

四、背诵课文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且达到背诵的要求。

五、作业:1.继续背诵课文;2.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抽几名同学起来背诵课文,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

二、分析课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幻灯片展示问题) 师: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生:不会被人发现。

生:会让人觉得不如其它马。

师: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师: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没有遇见伯乐

http://www.daodoc.com

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师: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生: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师:回答的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

师:第二段中说: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生:是不如常马

生:比常马跑得远,因为没有给它吃饱

师: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师: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生:不给它们吃饱 生:给他们吃的不好

生:不懂它们叫的意思,用鞭子打它们。

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师: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生:其真不知马也 师:其真不知马也。

师: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表现了非常憎恨那些不识马的人 生:对千里马感到惋惜 生:为“千里马”鸣不平生:对朝廷的讽刺和愤怒

师: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师: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生:不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 生:是指的作者所处的朝廷

http://www.daodoc.com

师: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

师: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生: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如现在

生:我们如果遇到像千里马一样的处境时,不应该退缩 生答: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匹“千里马”

师: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三、学习迁移

师: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生:我学习“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去找适合我的地方发展。

生:我学习“苏秦悬梁刺股发愤”,因为我要更加努力争取做的更好。 生:我学习“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不如隐居起来。 生:„„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谈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再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遇到困难应该积极的想办法解决困难,战胜困难,更要有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五、作业

1.读《马说》有感

http://www.daodoc.com

2.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的:

1.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2.熟读进而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也正验证了孟子的一句话,“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简介:

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负责和参与了《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明王朝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本文是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朗读课文

- 4950 -

第19篇: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一 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 学习两相比照的结构。

三 了解两种不同的学习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三课时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描述百草园部分为教学重点。其中第二自然段有声有色的描写,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掌握。

2.描写三味书屋部分为难点。学生对部分内容不易理解。有些难理解的词语。这部分容量大,内容又远离学生生活,不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全部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正音正字、释词、介绍作者。

2.熟读课文,重点读第二自然段。理清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 :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提出问题: ① 这一段语言中渗透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把这些写得那么具体、生动? ③ 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的喜人?

④ 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 ⑤ 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教师归纳:

(1)点出忆写百草园的原因。

(2)①作者记事状物中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即百草园的乐趣和对百草园的热爱。②写了14种动植物。写的具体生动,表现儿童的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能引起读者共鸣。③用色彩绚烂的语言描绘百草园。④比喻、拟人。⑤那么多有趣的动植物足供好奇的孩子们观赏、玩耍并探索自然的奥秘,所以是乐园。

读第二自然段,加深理解。

教师归纳:第2自然段通过空间顺序,生动、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以及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朗读课文3──6段。 提问:

① 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过渡作用。

② 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这里含蓄说明,百草园的生活使他扩大了见闻,也受到了启发和教育。这几个自然段,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百草园,使它增添一层神奇的童话色彩。

4.学生读课文第

7、

8、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问:第

7、8两段各写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答。

教师归纳:雪天捕鸟,冬天的乐趣。

学生朗读第7段,划出写捕鸟的方法的动词,并说明这些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这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体会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2.体会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示动作。 教学步骤 :

1.查字典、正音正字。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豁() 蝉蜕() 倜傥()叵罗() 秕谷() 2.介绍作者

鲁迅:见课文提示。因学生第一次接触,可适当介绍本文产生的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读课文。 4.提出思考问题

① 哪一部分是描写百草园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② 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③ 哪一部分是描写三味书屋的?读了这部分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归纳:1──6自然段写百草园生活。10──22自然段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作业 :读第二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词语。 学生读第8段。

提问:这里写了闰土的父亲,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这里写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表现了“我”的钦佩之情。这就把童年时期的“乐园”写得更具体、可信。

学生读第9段。

提问:三个“也许是……”这一组排比句,反映了什么内容? 教师归纳:反映出告别百草园在童年鲁迅心里所引起的震荡。 作业 :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作课后练习

3、

4、5题。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两种生活鲜明的对比。 教学步骤 : 1.检查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生读课文第

11、12两个自然段。提问:

① 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

② 作者在描写三味书屋时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将介绍三味书屋的方位、布置等词语勾划下来,并互相交流。 教师归纳: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反映了“我”对三味书屋那种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生活的不满。

学生读第12段至末尾,思考以下问题。 ① “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② “我”最反感的是什么?

③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构成了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① 写了五方面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写折梅花、寻蝉蜕等也是为了反映他们对三味书屋那种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

② 死记硬背那些难懂而又无用的书是“我”最反感的,这和百草园的愉快生活相差甚远。 ③ 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无味,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问: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意思?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文章通过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索各种知识的广泛兴趣,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作业 :

1.默写第二自然段。

2.片段作文:“写一个游戏”

第20篇:初中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巧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①磬口( )②塑罗汉( )③脂粉奁( )④灼灼( )⑤朔方( )⑥凛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博识 ②美艳 ③灼灼 ④蓬勃 ⑤凛冽 ⑥天宇 ⑦精魂 ⑧升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

(一)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美读品味 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提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

(六)展读评价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评价参照: 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 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③“江南雪”语调要温润,赞美的,充满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

三、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所以同学们课下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 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

(一)内容、语言 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 (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 (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语言: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 明确:呵、拍手、点头、喜笑等。

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明确:

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体)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

明确: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关键词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 明确: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三、迁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静的美让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赞美北方雪的孤独与刚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精神。好,让我们闭上眼来倾听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走进雪的世界,去领略它那独特美韵。(放录音) 2.学了这篇文章,听了这优美的歌曲,你对“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请拿出笔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字数不限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学生写作,完成后交流评价)

四、小结

同学们,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心灵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会纯洁滋润,你的心音定会铿锵悦耳,你的心房定会宽阔坦荡。

《雪》(鲁迅)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今春南方北方都多多少少下了几场雪,孩子们对雪也极为喜爱。在这样的情景下教授本课,能够极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材分析:

《雪》写于1925年,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而北方还被封建军阀盘踞,处于一片寒冻之中。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的斗争着,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雪》的构思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我们学习本文,就是引领学生去感悟这种感情,理解这种匠心。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文章借景抒怀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描绘的两地雪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方法: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

(A)本文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家、家。主要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 (B)“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斯诺写给被誉为“民族魂”的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人的 先生的挽联。

(2)积累生字词 (A)a.粘:粘.结 粘.连 b.旋: 旋.转 旋. 风 c.褪:褪.色 褪.下袖子 d.脂粉奁.

(B)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也说一个谜语让你们猜: (大屏幕显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雪)

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大屏幕展示雪景图片) 学生可能说的有: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师归结导入:同样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那么对于鲁迅先生收录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2、多媒体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3、学生齐读课文:女生齐读课文1——3段,男生齐读4——6段。

思考:老师为何这样分工?有什么理由,同学们都读出了不同的画面和感情了吗? 明确并板书: 对比

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滋润美艳 “但是” 蓬勃地奋飞

三、合作探究,赏析美文

1、反复研读课文,体会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的深切涵义分别是什么? “滋润美艳”,何为“滋润美艳”?“滋润”有三个义项:①使湿润,干枯;②含水分多;③方言,舒服,舒心。选哪一个?选②

追问: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的特点?

——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塑雪罗汉 追问:“美艳”何意?文中哪些描写表现江南雪的“美艳”了? ——雪野中景物之美(色彩的映衬)很洁白,很明艳,目光灼灼 请一女生从第一段读出滋润美艳之美 朔方: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蓬勃地奋飞

找出能表现“蓬勃地奋飞”的动词?——生光,旋转,升腾,弥漫,闪烁 请一男生读出“蓬勃地奋飞”的气势。 注意:在这里老师一定要跟上读的指导。前一部分我指导学生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后一部分感情与之截然不同。我先示范朗读,调动学生激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1)作者对江南雪景的回忆和对现实中朔方雪景的描画,分别寄托了、融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你能体会分别是怎样不同的感情吗?请你在课文上做些圈点批注,然后结合课文中具体语句说说。

师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美丽多彩的江南的雪怀有一种眷恋、渴望、快乐、童真童趣 而对独立、有活力、有精神的朔方的雪怀有一种赞颂、敬仰之情。 (2)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抒情性的文体,向前一步,就变成了诗。试着用文中的句子将两种不同的画面和诗人的不同感受改写为两首诗。

学生自由改写。写完后小组内分享交流展示,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推荐出的优秀作品用稿纸誊抄出来张贴在班内的宣传栏内。 老师的范文:

(一)

报春的江南的美雪 看那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还有冷绿的杂草

那都是开在江南的雪野中的 春姑娘的眉腮和眼睛哟

那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哟 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之雪呀! 更让孩子们快乐的 是他们呵着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塑成的雪罗汉 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二) 蓬勃地奋飞的精魂 朔方的雪花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 弥漫太空

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 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 是雨的精魂„„ 归结两首诗:一柔美一粗犷,一清丽一豪迈,风格迥异。

四、拓展延伸,深究内涵:

1、作者在这篇散文诗中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点,融入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作者仅仅是要表现这些吗? 补充投影写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落了一场大雪。鲁迅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道:“雨雪。„„下午霁,夜复雪。”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他破例地写下这样富于诗意的文字:“晴,大风吹雪盈空际。”过了十八天,鲁迅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此文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归结写作目的:

作者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现对美好快乐生活的眷恋和渴望;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的雪,表现对寒冷的环境的反抗,对不惧孤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归结主题:

本文通过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2、你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有没有疑难问题,请提出来研讨。

3、推荐阅读: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可自行搜集其他优秀诗文、歌曲在班内共享)

五、作业布置:

描绘一下你童年的雪景与现在的雪景,体味你投入的情感是否不同。 教学反思: 学习《雪》,我首先注重了学生对本文读的训练。是该读得深情欢快还是要气势磅礴,让学生们先弄明白。特别是读朔方的雪时,学生个个兴奋异常,慷慨激昂,小脸涨的通红,眼睛里射出勇士的战斗豪情。其次我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在合作中赏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适时地进行了改写了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由文到诗的美感,情感、领悟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

我觉得这节课上的既轻松,又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激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