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生命物质基础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8:1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说课教案

来凤一中生物教研组

《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说课教案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学目标

在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课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理解层次,首先要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要达成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的知识目标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教材中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4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与讨论归纳,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的处理方式,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理念的具体体现。

(2):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要从多肽,肽链的概念入手,指出每种多肽都有特定的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种类,氨基酸排序,这种特点决定着肽链的空间结构。从而为学生理解多肽间的区别和蛋白质的多样性打下基础。教材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考虑到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对于树立唯物主义观点和全面认识事物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而本节内容恰好说明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方面──许多生命活动是靠蛋白质来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就确定了“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主要目标。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 如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应建立在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之上。本节关于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蛋白质的内容,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内容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特点:

(1)教材中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4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与讨论归纳,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是教材的特点之一,

(2)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执笔:田拥军

第 1 页

2013-4-15

来凤一中生物教研组

(3)教材中分子水平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内容简练,为知识的拓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留下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教材重点:

(1)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量。基本组成单位, (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4) 蛋白质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教材难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而细胞的分子组成是微观、抽象的内容。教材考虑到分子水平的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加入联系生活的内容。如:为什么食物中应添加必需氨基酸?为什么吃熟鸡蛋比吃生鸡蛋容易消化?有关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如果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学习、直观性学习。蛋白质的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比较多。在学习时按照一条主线来进行,即组成元素(C、H、O、N)→基本单位(氨基酸)→肽链→蛋白质分子→结构→功能循序渐进,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

3.学生个性教学和群体提高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课件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利用提问,归纳,图解、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挂图、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与准备

尽管学生听说过蛋白质这一名词,但并不知道其化学结构和功能。因此,课前布置预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执笔:田拥军

第 2 页

2013-4-15

来凤一中生物教研组

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认识蛋白质的兴趣,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利用问题探讨引入课题 (具体内容略): 然后提问:

(1)同学们知道有哪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质?

(2)氨基酸与蛋白质有何关系?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 评价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3.学习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

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太强,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能以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方式进行。

(1)有机物概念的引入:

从C原子的特点入手——引出甲烷——引出基团的概念——引出乙酸——引出氨基酸。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化难为易。使学生获得有机物的概念。

(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观看动态课件或先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书中P15页的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A.这些氨基酸的结构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B.“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

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给出图形,让学生用虚线框入相应结构。

最后让学生把思考与讨论中的四种氨基酸按通式的形式把各部分用方框画出来。标出各种氨基酸的R等部分来。

问:什么的不同会导致氨基酸的不同?

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很容易就可理解和掌握氨基酸结构通式这一重点内容。 (3)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及有关计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动态课件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或者用板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注意,问:“假设你们就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要形成一种物质应该怎样连接起来呢?”

学生通过观看动态课件或者教师板书连结过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答:通过氨基和另一个是羧基连接起来。

这两个基团怎样连接起来的?

答: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结合的。 结合部位形成了什么结构:

答:肽键。

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内容,加深理解后板书肽键的几种形式。辨别之。

提问:什么是二肽、多肽、肽链?

学生回答后总结出二肽、多肽、肽链的概念。

(4)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分子数目和形成肽键的数目的计算:

执笔:田拥军

第 3 页

2013-4-15

来凤一中生物教研组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氨基酸形成肽链过程的理解,需要搞清楚此过程中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分子数目和形成肽键的数目的计算:

问:两个氨基酸结合脱去多少分子水?形成的肽键有多少个?(都是1个。)如果是三个、四个、……七个呢?(2个、3个……六个。)肽键数和失去的水分子数有什么关系?(相等。)让学生可形象地进行观察或联结氨基酸,通过数学归纳法容易得出结论。

学生用归纳法总结出如果是n个氨基酸连成一条肽链要脱去多少分子水和形成多少个肽键?学生很快说出:(n-1)个。

强调这是多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的情况,如果是几条肽链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用m代表肽链的数目,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出计算水分子数与肽键数的公式(n-m)个。

通过数学归纳,学生们非常容易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和规律,最后给出练习,给予及时的巩固。

(5)归纳结论: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多样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绚丽多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五)教学评价

教学大纲为本节内容加上核酸规定1课时来完成,由于只有一节课时间,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解析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尽管学生课堂学习热情高,认真听课,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在做课后练习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需要传统的讲练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此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才能完成。

二、教学反思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机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是实验探究、课外调查、阅读教材、看电影或录像、制作模型、小组讨论等形式。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应该符合他们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应该让学生感到心情愉快,这样思维才能活跃,才能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即让他们 “愉快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针对本节课内容比较微观、抽象,知识理解较为困难的特点,相应的教学方法也以“形象、直观、归纳教学”为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但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用抽象的方式再现和解释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抽象——具体——抽象”的学习方法中去。对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的教学,要多了解蛋白质的应用价值与日常生活、现代相关科学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执笔:田拥军

第 4 页

2013-4-15

推荐第2篇: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第四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案

教材分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是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后安排的一章内容,在生物圈中,每种生物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都伴随着遗传和变异现象。而《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就是在前面学过知识基础上认识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从而对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做好铺垫和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1、能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学会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俗语入手,引出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再通过成龙和房祖名等的明星图片展示其二人的相似性,引入遗传的概念和遗传的物质基础。然后通过“小组交流与分享”“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等学生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有的学生对遗传物质很陌生,有的学生对遗传一知半解,但都很好奇很期待,所以对本节课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分享所知,对遗传物质有个初步认识,然后通过对四个问题的解决,得出四个结论,从而进一步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编制导学稿),收集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研学,完成学案。)收集有关遗传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些俗语说明生物在繁殖后代过程中伴随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能使生物界的每种生物世代延续,而变异则可以使生物不断进化。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俗语引出遗传和变异现象,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出遗传的概念和遗传的物质基础。

大屏幕投影图片(成龙和房祖名的图片)

教师问:同学们认识这2位明星吗?他们是什么关系?

你看他们的鼻子、下巴等像不像?

我们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的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

【设计意图】学生看到自己崇拜的明星,会引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出遗传的概念

二、自主研学:(交流与分享)

方案

1、教师课前出示导学案,看课本P93—96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主研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课前看课本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活动一:交流自学成果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校对答案,(提出疑难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解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案

2、交流与分享:小组之间交流“我对遗传知多少?”,然后选代表表达分享。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在潜意识下让学生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需要做过多解释,但可以通过学生对遗传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任务一:观察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解决问题一: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哪个结构中?

学生先观察思考。

教师播放演示视频。

学生回答课本P94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一: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或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认识染色体解决问题。二:遗传物质在细胞核里怎样存在的(具体位置)?

1、观察洋葱有丝分裂的图片,认识染色体

2、展示几种生物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总结归纳“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染色体的特点以及在体细胞内的存在状态”,得出结论二: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染色体,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任务三:了解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解决问题三:谁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并观看视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得出结论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利用视频让学生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相关链接】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引导学生看书P95的“相关链接”,知道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设计意图】意在告诉学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并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任务四:认识DNA的结构。解决问题四:为什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并认识DNA上不同的片段----基因,得出结论四:“DNA上有含不同遗传信息的片段---基因,基因能控制生物表现不同的特征(性状)”。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总设计意图】通过四个问题的设置,由大而小,由浅而深,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直观,有感性到理性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找到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活动二:学生总结四个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结论四: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理解并会描述概念,即引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四个概念,并为进一步理解四者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做好铺垫。

教师通过图片进一步展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位置关系,并描述其数量关系。

延伸拓展:亲子鉴定(播放视频或故事情节引出DNA在社会中被运用的高科技手段)

【设计意图】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并进一步巩固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更多生物学的兴趣。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大胆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注重四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教师总结:

1、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存在于细胞核里的染色体上,其上含有许多能表达不同遗传信息的基因。

当堂达标

教师组织学生回答课后和课件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导学稿: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

1、能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学会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1、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提高学生表达、合作和就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并学会分享。

一、自主研学:

生物学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叫做遗传。

1、细胞核: 根据课本P93“伞藻嫁接实验”得出结论: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中,控制遗传现象的_______________就储存于这些遗传物质中,因此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在细胞内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在生物的______________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__________相同且_____________相似的染色体,且________存在。例如:马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染色体;玉米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染色体。

3、DNA:

染色体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由______条链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4、基因:

在________上有许多与________相关的片段叫基因。不同的基因控制着生物不同的性状。

且1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个DNA分子,每个DNA上有______________个基因。

小结: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展示:

问题

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哪个结构中?

问题

2、遗传物质在细胞核里怎样存在的?

问题

3、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问题

4、为什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推荐第3篇:4.1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遗传的概念。

2.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观看DNA和基因的模式图,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2.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遗传物质DNA的学习,理解生物的外在表现与内部的遗传基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难点:

1.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2.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突破方法: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在第14章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一些生物种类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现象,生物通过生殖,繁殖出与它们相似的后代,使种族得到延续。 提问: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遗传

教师:请哪一位同学举例说一说常见的遗传现象? 学生举例:我长得很象我的父亲,这就是遗传。(众学生就此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是普遍的,那么遗传的概念是: 【多媒体演示稿】遗传的概念:指子代与亲代性状相似的现象

教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所特有的现象之一,植物、动物和人就是通过生殖和遗传来维持种族的延续的。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了解的目标的是: 【多媒体演示稿】本节学习目标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师:我们先看两张图片 【多媒体演示稿】商品条形码形态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到这些商品条形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在超市买的东西中,都标有商品条形码,出超市结算时,收银员用电脑收银器一照条形码,商品的名称、价格就出来了。所以说,它相当于商品的“户口”或“身份证”。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对,商品条形码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它隐含着商品的信息,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 提问:在生物体内,有没有类似商品条形码这样隐含着生命信息的条形码呢?它存在哪里?又是如何传递的?下面我们通过阅读一组材料来证实本节标题中要说明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什么叫遗传? 【投影】

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教师:在初一年级上册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细胞核的组成结构是什么? 学生回答:染色体

教师: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多媒体演示】人的染色体图、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情况表。 提问:从以上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问题? 学生:不同物种的生物,它们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

教师:是的。同一种生物,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又是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就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疾病。大家看看这里的两张照片:

【投影照片】先天性裂唇病患儿、先天愚型病患儿

教师:先天性裂唇的遗传病,是由于此人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先天愚型病,多的是第21号染色体,他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 【提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回答:DNA和蛋白质

【多媒体演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根据这个图,请同学们说说看,DNA分子形状和结构象什么? 学生代表描述:DNA分子像旋转的楼梯,由两条互相盘绕的链组成。 教师解释:DNA分子可以分成许多小片段,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多媒体演示】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储存着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可以发生突变,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它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所以,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教师:科学研究发展,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染色体、DNA和基因的知识,哪位同学能描述出这三者的关系? 教师归纳总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 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推荐第4篇: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什么是遗传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

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944年美国科学家&nt;&nt;&nt;&nt;&nt;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2、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

有的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不足以准确证明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可能是假根控制了伞帽的形状,所以说假根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你还能列举一个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吗?

通过大量的科学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出存在这些物质中。因此说,_______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观察P77图44—人类染色体图谱,说出染色体的特点。

、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1)易被______染料(例如:醋酸洋红、龙胆紫等)染成深色。

(2)在体细胞内染色体_______存在。

(3)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_______________不同。

(4)同种生物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_______________相同。

()染色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科学家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_______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___________结构。

(2)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____个DNA分子。

(3)DNA与_________一起组成染色体。

3、基因的结构特点:

(1)基因是DNA上与________相关的片段。

(2)基因同染色体一样也是_______存在的。

(3)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个基因。

(4)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一对基因控制着一个性状。

()同种生物细胞内所含有的基因是相对稳定的,保证了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二)明确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者的关系示意图:

堂小结

本节你有哪些收获?

堂堂清训练

一、选择题

、下列叙述与遗传现象有关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代代芙蓉艳艳红

2、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DNA

、RNA

D、染色体

3、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

A、DNA和蛋白质

B、DNA和基因、蛋白质和基因D、DNA和脂肪

4、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

、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是由DNA和人蛋白质组成的

、能决定眼睛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细胞核

、基因

D、染色体

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分子上

、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7、下列排序由大到小正确的是(

A、染色体、基因、DNA

B、基因、DNA、染色体

、染色体、DNA、基因

D、DNA、基因、染色体

二、实验探究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靠细胞膜的流动来移动。现在将变形虫一分为二,一半有细胞核,另一半没有细胞核,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下培养。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结果:有细胞核的一半有长出了另一半,变成一个完好的个体;而没有细胞核的一半死亡了。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5篇:26遗传的物质基础

4.1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

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航】

一、遗传 后代与其亲代的现象。

二、遗传的控制

1、伞藻嫁接实验 (1)伞藻:大型海生绿藻,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2)实验过程:把伞藻A和伞藻B都分成三部分,交叉进行。 (3)实验结论:伞帽的形状和含的假根部分有关。

2、遗传的控制中心 遗传现象是由于生物细胞内的决定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中,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遗传物质

1、染色体 (1)概念:细胞内能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2)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和,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DNA分子的结构:长链盘旋而成规则的结构。②基因: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断。

2、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基因是上与遗传相关的小单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的上。 【课堂活动】

一、观察与思考(P73)

二、探究讨论

1、同一草原上的牛和羊吃同样的草料,为什么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不一样呢?

2、你知道亲子鉴定测的是什么吗?为什么它能准确的说明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

【达标检测】

1、如果将一个细胞看作一个工厂,那么“信息调控中心”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线粒体

2、晓林同学通过体检得知自己的血型为A型,决定她的血型为A型的遗传信息

位于某物质的一个片断上,该片断被称为()

A、血红蛋白B、染色体 C、DNAD、基因

3、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是() A、1个B、1对C、2个D、多个

4、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D、人的体细胞内每一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都相同

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A、生殖B、发育C、遗传D、变异

6、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对基因B、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个基因C、在卵细胞中基因是成对的D、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7、恐龙和你的形态、生理等方面各不相同,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环境B、生存年代C、遗传物质D、以上都不是

8、决定豌豆圆滑或皱缩的因素是() A、卵细胞B、精子C、染色体D、基因

9、豌豆体细胞内有7对染色体,包含了多少个DNA分子() A、7B、20C、14D、许多

10、克隆牛时,选用甲牛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选择乙牛(雄性)的耳缘细胞,取出细胞核植入甲牛的去核卵细胞中,移植到丙牛的子宫中,出生的克隆牛() A、肯定是雄性B、肯定是雌性C、可能是中性D、无法确定

11、下面是小林同学对遗传物质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每种生物细胞核中携带遗传物质的染色体数目是成对的C、遗传物质都位于细胞核中D、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12、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的染色体,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则有所不同。例如,人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染色体,果蝇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染色体,豌豆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染色体,玉米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染色体。 【学后反思】

推荐第6篇:《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经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本节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共有两部分内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搜寻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遗传、染色体、基因等概念。

(2)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教学,渗透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教学难点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寻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物学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出与父母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写下来。(学生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思考。)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趁机引导:与父母相似的现象叫遗传,与父母不相似的现象叫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遗传与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大屏幕出示课题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提出问题

早在18世纪人们就认识到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所以相似,是因为生物体内具有决定这些现象的遗传物质。那么这些遗传物质存在于哪里呢?

2.问题解决

大屏幕出示课本73页“分析讨论”中的文字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伞藻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物,接下来出示伞藻A和伞藻B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一般能认识到颜色、伞帽的形状不同,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位于假根内的细胞核。进一步引导:如果把它们都分成三部分进行交叉嫁接,嫁接后一定能长出一株新植物体,新植物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学生继续讨论,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观点A:长出的伞帽的形状和颜色应当像嫁接上去的那部分一样。观点B:两部分的特征都会有一点。观点c:生长出的伞帽应当和细胞核所在的那部分一样。)这时教师大屏幕展示正确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出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贮存在细胞核内、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个结论。(大屏幕出示该结论)

3.巩固运用

大屏幕出示克隆羊多莉诞生过程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以此加深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理解。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同学是单眼皮?有的同学有耳垂?有的同学无耳垂?现在我们继续探讨细胞核的内部结构。

2.问题解决

(1)染色体概念的教学

大屏幕展示已经被染色的正在分裂的细胞图片,让学生观察,找出被染成深色的物质,说明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展示果蝇、蝗虫、豌豆、玉米和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图片,提问:同学们通过观察了解到了什么知识?(学生观点A:生物体内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成对存在。观点B:可能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相同的。观点c:不同种生物它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不同。)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鼓励表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且形态相似的染色体,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则有所不同。

(2)DNA、基因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听\"DNA奥秘的揭示”的录音资料,指出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科学家经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屏幕展示该结论)。紧接着大屏幕出示DNA分子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点A:DNA分子就像―个螺旋的楼梯―样。观点B:DNA分子的两边有两个长链。)引导学生得出DNA分子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这个结论。让学生进一步观察DNA分子结构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DNA上有许多小片段,与遗传有关的小片段叫做基因。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生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然后让学生解决前面提出的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同学是单眼皮这个问题。

(3)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本节难点)

大屏幕出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图。让学生结合图形分小组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然后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四者关系的表解。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突破难点。

3.巩固运用

大屏幕出示包括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内容的典型题目,学生先做,教师后讲解。

(四)知识迁移

大屏幕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同卵双生者长得几乎完全一样,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吗?引导学生分析:同卵双胞胎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他们拥有几乎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由几乎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性状几乎完全相同。

(五)课堂反馈

大屏幕出示反馈题,以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六)视野开阔

播放人类基因组计划内容的录音资料。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生物技术方面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深深认识到只有学好生物学知识,才能在生物学领域有所成就,才能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

(七)总结设计

1.收获大家谈: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2.教师概括:大屏幕展示该节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建立起该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体现新课程要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来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主要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符 洁)

推荐第7篇:《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威海临港区蔄山中学

【课标解读】

本节的课标要求是: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针对第一个目标,我在这节课中采用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噬菌体侵入细菌的实验,从而识别DNA是遗传物质。对第二个目标,主要采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来达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讲授完生物的生殖、发育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揭示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本节课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阐述其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奥秘奠定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储备,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当了解到每个人和自己的父母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后,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八年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性情上好玩、好动,可抽象思维能力欠缺,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知识时,难以理解和接受。由于这一节知识抽象,以学生现在的认知水平不容易深刻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比较困难。因此,在学生以往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基础上,通过ppt、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本节内容人性化、直观化,层层深入,利于学生的理解。

【学习目标】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评价设计】

1、通过观察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图片,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进行评价。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3、通过观察噬菌体侵入细菌动画演示,对学生识别DNA是遗传物质进行评价。

4、通过总结归纳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对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游戏)寻找亲人(展示图片)

生:观察。一学生代表上台用笔画出4对亲人。

师:(生评价,有不同意见提出。)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亲人的? 生:相貌的相似性。

师:这种现象叫做什么?通过什么实现的? 生:遗传。

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这两个概念,巩固记忆,完成导学案内容。

:通过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师:任何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那么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

:进一步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板书)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新授:

师:展示图片(商品的条形码),商品的条形码包含商品的名称、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那么人的生命信息在哪里呢?

初一学过细胞核的作用,可能部分同学有遗忘,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展示克隆羊多莉诞生),多莉的产生与哪些羊有关系?

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理解遗传信息贮存在细胞核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学生自学,在课本中划出知识点,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

1、染色体的概念。

2、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的存在规律: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3、同种生物染色体数量一定。

4、染色体的结构。

(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存在的疑问。

(三)全班交流,解决困惑问题。

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对大部分同学都有的困惑问题进行解决。 动画演示:噬菌体侵入细菌(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是哪种成分把遗传信息传给了新病毒呢? 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识别DNA是遗传物质。

师展示资料,让学生识别除了DNA外还有RNA也是遗传物质,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动画演示,识别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完成目标1,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探究二: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师:展示DNA结构,引出基因。

生自学第二部分,在课本上划出重要知识点,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

1、基因的概念。

2、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全班交流,解决困惑问题。

师再次强调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引导提问,让学生描述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完成目标2,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巩固记忆: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知识要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课堂检测:学生完成导学案内容。

:通过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结束语:这条路伴随着迷惑和神奇,这条路充满着艰难和险阻;遗传奥秘不可穷尽,我们的探索也将永-无-止-境!

推荐第8篇:婚姻与物质基础的关系

婚姻与物质基础的关系

摘要:美轮美奂的爱情、和谐幸福的婚姻,物质基础的含量到底有多少,本文主要阐述婚姻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从而得出婚姻中有爱情,再加上一定的物质来辅佐,二者相辅不分隔,这样的婚姻才能称得上幸福的婚姻。

关键词:婚姻

物质基础

爱情

婚姻似乎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多少年来,围绕婚姻的话题车载斗量,著述汗牛充栋,但似乎谁也难以给予准确结论。因为人们对婚姻的实践、思考及认识的提升永无穷尽,并因所处的时代以及各自的学识、身份、地位、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若干年后,它仍然会是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之一,仍然会有新的感悟、新的论点出现,但不会有永久的结论。在此笔者选取通说认为婚姻的定义:是指男女两性的结合。

婚姻的基础是什么,尽管婚姻的基础具有多重性,不能偏执一端,但是物质基础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物质的哲学定义:物质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的一般规定和一般本质,是存在于具体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之中的绝对抽象事物,是世界万物统一的现实基础。①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国家而言是这样,对小家何尝不是?百姓家庭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纯精神的、纯感情的,不要任何物质基础的婚姻和爱情,现实生活中少之又少,甚至不可能。普通人家的家庭纠纷多因物质而起,说明物质支柱对婚姻家庭的重要。

电视剧“裸婚时代”是以刘易阳和童佳倩从热恋到婚姻到平静分手的整个过程来演绎现代年青人对待爱情对待婚姻对待物质的生活写实。因为他们的婚姻没有经济基础,所以他们的婚姻一直存在这个潜在的矛盾。美轮美奂的爱情、和谐幸福的婚姻,物质基础的含量到底有多少?

爱情至上者认为,爱情不能与物质并驾齐驱,靠面包堆砌出来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这段婚姻也无法长久。真正决定感情的是两颗心是否能够超越环境的局限,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联接。形象地比喻为“相濡以沫”的两条鱼不幸困在一个日渐干涸的水坑里,当水快被晒干时,它们依然嘴对嘴的用彼此的唾液维持对方的生命。来说明往往逆境会激发爱情,爱情不是环境的对立物,也不是消费品,更不是对成功者的奖励,它不只是风花雪月,它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关系,谈恋爱不只为了享受,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资源,这才是爱情成为人类共同命题的一个原因,人类的世界就是因爱而动的。物质是婚姻的基石, 但却不是婚姻的惟一属性。纯真的爱情, 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追求, 即使在物欲横流的现代, 仍有很多人相信爱情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有些人在勇 ① http://lady.qq.com/a/20110128/000246.htm。

1

往直前地实践着这句话, 有些人在努力朝这句话奋斗, 这样的人并不少, 而且我们不会说他们愚蠢。即使它很困难, 也有可能仅仅是我们单纯而遥远的希望而已, 但这个遥远的希望, 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希望。因为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面包至上一方的观点则是,爱情太过唯美,当爱情遭遇面包时,许多人会选择面包。爱情或婚姻只要有一方的感情,带上了一点杂质,渴望富足的物质生活,这段爱情早晚会伤痕累累。爱情是一种理想,而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可见爱情是流变的,婚姻是牢靠的。以流变的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连搭积木的小孩都知道这样不会稳定。很多东西都需要前提和基础,婚姻亦然,婚姻的基础是物质。

选择爱情, 还是选择面包,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是一对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调和的矛盾。爱情, 一点点的动心,一点点的冲动,一个拥抱一个吻,世间最强烈、最难以表明和最宝贵的情感。

男人和女人都离不开爱情,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人毕竟是情感动物, 骨子里谁也不能逃避对爱情的渴望。而面包,说白了就是物质,也就是我们手里的金钱和地位,到目前为止,现在这个社会中还没有多少人可以逃脱这样的诱惑。

于是,在物质面前,爱情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有多少人为了物质生活的丰足而放弃了所谓的爱情,更有很多人面对物质生活甚至可以牺牲自我,目的明确地放弃了所有的世俗观念与伦理道德,爱情与亲情的前提似乎就是物质,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前提,一切都那么的苍白。当面对物质诱惑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就会发热,我们的价值观就会出现偏颇。因此不知从何时起,爱情与面包,这两种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不能共存的两个极端,选择了爱情,就会放弃物质,选择了物质,就舍弃了感情。

梁山伯祝英台式的爱情成了这个时代不切实际的向往,人们向往那种单纯的情感,但在面对诱惑和现实生活的时候却又无力逃脱。于是,爱情和物质,就成了人生痛苦的抉择。

然而,爱情和物质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如果我们站高一步或看得更本质些, 也许问题就会出现转机,也许一切就会云开雾散。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这本小说中说“为了金钱结婚是错误的,但不考虑财产的婚姻也是愚蠢的,”② 她要告诉我们的不是让我们去寻找一份充满铜臭味的婚姻,更不是让我们借着婚姻不顾一切的去追求高额的彩礼以寻求婚后物质上的稳定,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能只活在爱情的世界里,爱情要有,面包也要有,但不能为了面包让自己的婚姻变质,婚姻是要靠两个人用心经营的,钱不是主要的调料,两个人在婚姻生活中应该携手并进,靠自己的双手共建未来美好的生活。

② http://club.health.sohu.com/read_elite.php?b=zz0077&a=5128544。

2

幸福的婚姻,有了爱情做基础,还需要物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不是真空地带,不仅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也需要住房、家具、家用电器等等;随着孩子的出生,养育孩子的费用,以及孩子的教育费用、大人的医疗保险费用等等,一样都离不开钱财物质的保证。

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不等于建立在“虚伪”或者“虚荣”的物质基础上。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提到物质就是虚伪的。当然,现在很多80后都有先买车后买房的价值观,但是人毕竟要生存,最基础的就是“温”、“饱”,“温”就事关房子。虽然房体现在“内”,车体现在“外”,可是你天天开个车出去却没有房子,不累么...所以物质基础本身并不虚伪,物质基础是否虚伪,是人的主观看法。不能认为婚姻谈到物质就是虚伪或者不可信任。

婚姻中充满浓浓的爱情,以为有了爱情就一切都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幻想婚姻中只有至高无上的美妙爱情,那是不现实的,那样的柏拉图式“美妙爱情”现实中是存在不下去的。就算你是亿万富翁,无需考虑生计,单纯的感情也是不会长久存在的,它必须有物质的滋养,尽管不会为生计发愁。由于人的荷尔蒙分布是有周期性的,单纯的爱情是很容易冷却下来的。

婚姻中,琐碎的生活确实需要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摆脱不了物质方面的需求。比如,婚姻家庭需要有住房,可以先不论大小,但总得有个窝。婚姻停驻在窝里,爱才有所附丽。幸福的婚姻里,没有一个人会追求飘荡不定如浮萍的婚姻。

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做基础,爱情更容易滋生。这样的爱情基于现实的考虑,可能更有生命力,发展前景更明确亮丽。现实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和做法。

婚姻中有爱情,再加上一定的物质来辅佐,二者相辅不分隔,这样的婚姻才能称得上幸福的婚姻。

简明表述就是:幸福的婚姻=爱情+物质。

参考文献:

[1] 曾天雄: 论婚姻的基础[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版第1期。 [2] 梁青岭:现代婚姻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 [3] 啜大鹏:女性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4]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29页。 [5] 布雷多克:婚床[M].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年版第3页。

国际法商系 法学专业 1022班 1-4组 周洁1040401203(组长)

组员:余嘉维1040401209 唐佳青1040401208 沈蓉1040401211 李彬1040401210 陈璎1040401219 惠雯1040401223 郁文怡1040401230 张莹1040401325 3

推荐第9篇:生命教案

新店镇中心学校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生命与安全》

生活生命与安全二年级下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本期共有学生 66人,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遵守纪律,对人有礼貌,但由于家庭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溺爱,个人习惯不好,集体意识不强,心理素质较差,安全意识也普遍不够强。因此本期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并引导。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同样包括了“生命奥秘 ”“ 安全与健康 ” “ 呵护、心灵 ”和“ 美化生活 ”四大板块。每一板块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编排了一系列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设想及方法:

1、采用活动教学,根据每课内容创设适当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扮演角色、情景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发展认知,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可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评价注重三方面: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四、全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神奇,懂得珍惜生命。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一些事件。

2、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如预防地震、用电安全。学习一些必要地卫生常识。

3、引导学生知道与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是正常的现象。

4、让学生认识马虎、粗心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掌握一 些简单有效的记忆方法。

5、感受思维的奇妙,培养学生爱思考、勤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在动 手动脑中享受乐趣。

五、教学重点:

懂得珍惜生命,学习安全常识,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六、实践活动安排:

1、感知体验(第二周)

2、学会看饮料瓶上的成分表(第五周)

3、分享的快乐(第九周)

4、修补破书皮(第 14 周)

5、瓜子贴画(第 17 周)

七、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第一单元 生命奥秘1--2 周 第二单元安全与健康3--7 周 第三单元呵护心灵8--12 周 第四单元 美化生活课13-17周

第一单元 生命奥秘

1、身体里的“乐队”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内脏器官,即心脏、肺、胃、小肠、大肠等, 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形态、运动、发出的声音及生理功能。

2、初步了解内脏器官的协调运动及其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 用,感受人体结构的奇妙、和谐。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心脏、肺、胃、小肠、大肠等人体内脏器官,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形态、运动、发出的声音及生理功能。 细胞、组织构成器官,器官组成系统,各系统协调运动,实现人体的生命活 动。本课在引导学生了解人体主要内脏器官的基础上,力求激发学生 探究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内脏器官的协调运动及其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作用,感受人类生命体构成的奇妙、和谐。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以及 各系统如何协调运动,对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四、教学设计:

(一)、生命小问号 引发学生关注身体里器官运动的声音,从正常的生命现象出发, 激发学生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好奇和兴趣。

1、观看插图,关注身体里的声音。从图中发现了生命? 图中的学生正在进行内科体检,医生用来体检的是听诊器,医生 通过听身体里的声音诊断人的内部器官是否健康。 你还知道什么? 同桌或小组交流脉搏的跳动。 老师教孩子们怎么摸脉搏,学生自己相互感受。

2、教师介绍听诊器及其使用方法。

(二)、生命小秘密。

1、心脏、肺、胃的形态及其声音。心脏敲鼓,肺拉手风琴,胃吹号

2、心脏、肺、胃在身体里的位置,作用及其他器官的协调运动。文中有三幅图,和文字,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对照插图,摸摸自己 的心脏、肺、胃、肠的位置,说说感受。

3、身体里的器官协调运动,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 处于正常状态。观看第 2 页插图,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用手捂住心脏部位,感受心脏的运动;想象心脏的收缩与舒 张,用拳头模仿,感受心脏的运动;听老师介绍,感受心脏对人体的 重要作用。 学生喝水或吃食物, 慢慢咽下, 并想象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运动, 感受他们对人体的作用。 学生用双手按住肺部,进行深呼吸,感受肺部的运动,并听老师 介绍相关知识,理解呼吸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

(三)、生命小智慧

1、画一画 在图中身体的相应位置画出心脏、肺和胃。

2、听一听 跑完步,听听心脏的“鼓声” 。 肚子饿的时候听听肠胃的“音乐” 。

(四)、全课小结。

人体内有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等。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 管、支气管和肺;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胃、小 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肝、胆、胰、脾) 。一个活着的人,其体内各种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心脏在跳动,血液在血管内奔流,肺 脏在呼吸,肠胃在蠕动……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这些声音汇合在一 起,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 。

板书设计:

1、身体里的“乐队”

心脏、脉搏————————咚咚咚 肺 ——(呼吸)——————呼噜呼噜

胃、小肠、大肠(蠕动~消化)————叽里咕噜

2、感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的五种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初步理解五种感觉的形成原理,体会人类感觉能力的有限性。

3、了解人类如何借助工具克服自身弱点,不断探索世界的真相。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感觉器官的机能,体会人体感觉能力是 有限的,从而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绝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 感觉到的,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客观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眼前的世界。

三、教学难点:

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复杂器官的机能有相当的难 度。教学中,对每种感官的具体原理不必深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动物的感觉方式和感觉能力,理解人类感觉能力的有限性以及 人类智慧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敬畏世界,赞美生命的情怀。

四、教学设计:

(一)、生命小问号

说说你自己现在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触摸到什么?

这就是我们此时此刻所感知到的周围世界的样子,每个人所感知 到的可能有所不同。

现在请大家一起朗诵第 4 页的小诗,说一说诗中提到的事物哪些是看见的,哪些是听见的,哪些是闻到的,哪些是触摸到的。

大家怕黑吗?请同学们分享一下面对黑暗的经验。 为什么闭上眼睛就看不见了?

(二)、生命小秘密

1、猜谜:什么东西存在着,我们大家却看不见? 我穿的袜子存在,但是我们大家看不见,因为袜子在鞋子里面,被鞋遮住了,没有光线照射进去,也没有光线反射出来。 我们的视觉感知是有限的。

2、游戏:寻宝找一条手绢交给一个同学, 请他藏好,另外一个同学在门外等候, 待手绢藏好后再进来开始寻宝。寻宝的人可以在全班走动,其余的同学不能说话,但可以通过拍手给寻宝人暗示,当他走得离藏宝人越近,拍手声音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拍手发出的声音引起空气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传输到耳朵 里,由听觉神经细胞把信息传给大脑。

3、游戏:猜数字同桌两人中,一个人闭眼,另一个人把几支笔放在他的手臂上, 让说有几支,然后把这些笔移动到手心,再说说有几支。

(三)、生命小智慧

通过其他动物与人类在某些功能上的对比,让学生从生物的角度 更多地了解感觉能力。从动物们各有本领,学生可以进一步感知生命体的多样性,同时了解人类如何发明和使用工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四)、全课小结。

3、我长本领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有多种本领,人的本领各有所长。

2、了解人人都有许多潜藏着的本领,人的本领与脑细胞有关,常动 脑学习可以让更多的脑细胞积极活动,使自己的本领更多更强。

3、认识到只要努力学习, 每个人的本领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从而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的本领,培养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将越来越明显。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来片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会让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弱,阻碍学生的发展。以脑科学和多元智能为依据,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多种潜藏的本领,只要动脑学习,勤于锻炼与实践,就能增强自身的本领,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

1、了解人的本领与大脑有关。脑科学是人类需要永远研究的科学,人的本领与脑的开发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目前众说纷纭。但是我们可以确定,人的本领的确与大脑有关。经常动脑学习,可以使我们的大脑思维更敏捷,勤于实践,可以让我们增强本领。

2、初步了解大脑与本领的关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 力。

四、教学设计:

(一)、生命小问号

1、人有多种本领

学生了解动物有生存本领,人有创造本领,自己也可以有独特 的本领,从而初步建立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

什么是本领?自由发言 本领指技能,能力。动物的本领只是指生存本领,如寻找食物, 捕食,寻找栖息地,繁衍后代等;人特有的本领是指劳动,学习,发 明创造等。 与动物相比, 人类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学生独立看书上的插图, 了解人类有读书,写字及复杂思维等本领。

2、人的本领各有所长 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说说自己对图片上杰出人物的了解, 指导学生看图,认识各行业的杰出人物。

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图上的哪个人,特别介绍他的杰出本领 阅读下面的话,并使学生明确,这些人之所以有杰出的本领,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们经常动脑, 努力学习, 不断实践是分不开的。

3、我的本领强

学生自己想想,自己上小学以后都增长了哪些本领?最擅长哪项本领?

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成长,通过分析自己的本领,并和同伴比较,发现自己外显的本领,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生命小秘密

1、了解人的本领与大脑有关 看教材中的插图与文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了解人人都有潜藏着的许多本领,激发学生努力动脑学 习,坚信自己会因为努力学习获得更多的本领。

(三)、生命小智慧

1、露一手 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新本领,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努力学习的 好品质。

2、夸一夸 夸夸我的同桌。

3、读一读 读名人名言,树立远大理想,并从现在做起,努力实现理想。

板书设计:

3、我长本领了

本领——————技能,能力。

动物——寻找食物,捕食,寻找栖息地,繁衍后代… …

人———劳动,学习,思考,发明创造……

第二单元 安全与健康

4、机警应对陌生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与陌生人接触时可能存在各种危险。

2、掌握应对陌生人“带你走”“送你东西”、“请你帮忙”等的技巧和方法。

3、学习在与陌生人接触中遇到危险时的应急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机警应对陌生人“带你走”“送你东西”、“请你帮忙”等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机警应对陌生人“带你走”“送你东西”、“请你帮忙”等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安全小问号

哪些人是陌生人呢?

凡是你不认识、不了解、不经常打交道的人, 都是陌生人,也许他知道你的名字或者说认识你的父母、亲人,但你 始终要视他为陌生人 不熟悉的人也属于陌生人的范畴 。

(二)安全小博士

1、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2、不跟陌生人走

3、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4、不帮陌生人的“忙”

(三)安全小卫士

红色警戒:与陌生人接触中遇到危险时的应急办法:

不要仅仅是挣扎、哭闹,而不说话——一定要大声喊“救命” ! 陌生人提出过分的要求时, 你应该怎么办?

把你的想法告诉同学和家长。如果罪犯恼羞成怒、凶相毕露,我们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会增大,因此我们要学会在第一时间礼貌、合理地婉拒陌生人的要求,尽量不给对方留下商量的余地和可乘之机。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4、机警应对陌生人

不要仅仅是挣扎、哭闹,而不说话——一定要大声喊“救命” !

礼貌、合理地婉拒陌生人的要求,尽量不给对方留下商量的余地和可乘之机。

5、及时治小伤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及时处理鼻出血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了解不正确处理方 法带来的不良后果。

2、掌握如何及时对烫伤、划伤、扎伤等伤口分别进行冲洗、消毒、止血和包扎的简单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如何及时对烫伤、划伤、扎伤等伤口分别进行冲洗、消毒、止血和包扎的简单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安全小问号

被刀割伤手和被开水烫伤手,你会自己及时处理伤口吗?

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受伤,我们还要学会及时简单处理小伤口的方法,以免伤口感染。

(二)、安全小博士

1、鼻出血及其处理方法。 用纸塞住,用水冲洗和仰头,这些方式都是不好的。

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

2、划伤及其处理方法。

你的手或脚曾经划伤过吗?怎样受的伤?当时你是怎样处理伤口的?

第一,把手指举高,捏住指根两侧,出血就可以减少。

第二,用碘酒等清洗伤口和消毒。

第三,贴上创可贴或包扎好,让伤口慢慢愈合。 在伤口还没愈合前,不能沾水以避免感染;如果包扎好的伤口变 得又红又肿,必须马上去医院治疗。

3、烫伤及其处理要点。

烫伤后应马上用冷水冲洗伤处。 疼痛减轻后,再涂上烫伤药。

起水泡的烫伤,水泡不能弄破,应在水泡周围进行消毒,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将伤处包扎好。

(三)、安全小卫士

1、试一试

2、回家问问家长:处理伤口,还有哪些好办法?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5、及时治小伤

鼻出血及其处理方法: 烫伤及其处理要点: 划伤及其处理方法:

6、警惕会伤人的电器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电器的高温、高速运转及漏电等可能使我们受到意 外伤害。

2、让学生掌握避免被常见电器伤害的常识,增强维护自身安全的意 识。 14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避免被常见电器伤害的常识,增强维护自身安全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

(一)、安全小问号

说一说:家里都有哪些电器,用来帮助我们做什么事?

自己见过哪 些电器的安全使用“警告” ,这些“警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电器可能伤害人。

1、高温伤害

2、高速运转伤害

3、触电伤害

(二)、安全小博士

1、大人不在时,有些电器小朋友不能自己使用。

2、产生高温的电器不能触摸、不能靠近、不能烤衣物。

3、不能把手或者其他东西伸进转动的电风扇或洗衣机里。

4、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的开关和插头。

(三)、安全小卫士

1、和大人一起检查家里的电器插头, 把没有使用的电器插头取下来。 由电器插头引发的人身伤害和火灾等屡见不鲜。家校合力,引发家长对电器使用安全隐患的关注,从微小的细节入手,共同培养学生 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家长反思并改正自己 忽视安全的习惯。

2、强调,小朋友在家时,不能动大人不允许使用的电器,更不能因为好玩去随意按动电器。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6、警惕会伤人的电器

7、喝水有学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喝水有哪些基本常识。

2、辨析日常生活中喝水的习惯,反思自己的喝水行为和习惯是否合 理。

3、逐步转变自己不良的喝水行为,养成健康科学的喝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喝水习惯的反思和对正确、合理的喝水行为的内化。

三、教学设计:

(一)健康小问号

看书上的插图,回答问题:你们都喝什么水?在什么时候喝水?每天喝多少水?

(二)健康小博士 喝水有学问 :

引导学生读书上23——24页的四点。

(三)健康小贴士

1、小调查:我最喜欢喝的水,最不喜欢喝的水。

2、读一读:白开水的自述。

(四)、健康小行动

评一评:哪位小朋友的做法对?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

(五)、健康小链接 清晨起床后要喝水

(六)、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7、喝水有学问

冰水、烫水、反复烧开的水、生水不要喝。

不要口渴了才喝水。 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推荐第10篇:生命教案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 韩姗姗

教学目标:

1、理解第

二、三个事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短短的四十分钟,希望这能成为你我生命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每次老师看这些画面都会为此而感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小结:一朵小花要历经多少风雨才能绽放美丽,一只小鸡要冲破多少阻碍才能看见阳光。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同一个词,那就是——生命。

过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指板书,生齐读)——《生命 生命》。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放大第一句,生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了生命的意义,下面请大家——(切换至课件)

读书要求:

(1)轻声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找出文中最能揭示生命意义的一句话,画下来,并仔细体会其含义。

(切换至课文,放大,画出第一句)生读文后交流: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师板书:?)

2、这句话中有一组反义词,你们发现了吗?(可指导生字“限”)

3、师小结:这句话中告诉我们,生命是有限的(白板板书:有限),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板书:无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限的生命能够体现无限的价值,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分别是——

我们还知道了第一个示例中感受到了飞蛾顽强的生命力,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

二、三个故事。

三、品读课文,感悟生命

过渡: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带着思考去读书。

出示课件:默读课文

3、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把你的体会写到所画句子的旁边。1.大屏幕出示(放大或朗读录音)第3自然段,指名读。

2、指名谈体会

(1)你认为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呢?(顽强、坚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种子的顽强呢?

请你带着这种顽强读一读。(生读) 让我们一起读出小瓜苗的顽强。(齐读)

(2)多么顽强勇敢的香瓜子啊!我们齐读本段,从小瓜苗身上再次感悟生命。

(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过渡:一只小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种子,都会为了争取一线生机、一寸阳光而顽强拼搏,更何况我们人呢?

3、师范读第4自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感悟本段内容。学生代表汇报:

(1)学生结合“单单”“震撼”谈感受。 (2)师引导学生理解“好好使用它”。 (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师小结:是呀,孩子们,我们快不快乐由谁来决定?(自己)努不努力由谁来决定?(自己)是好好使用生命,还是白白糟蹋生命,一切全由自己决定。那我们应该作何选择呢?(好好使用生命)对,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四、走近作者,感情升华

1、那杏林子的生命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本文的作者吧!

配乐出示课件,师朗读:“杏林子12岁时,就患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她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转动。她在轮椅上度过了整整五十年,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写下了《生之歌》、《真情是一生的承诺》等四十多本著名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当选为(指板书)“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2、引读第5自然段。

其实杏林子的生命就跟挣扎的小飞蛾和不屈生长的小瓜苗相似,虽然那样脆弱,但她却永不放弃,她用精彩的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价值。所以她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齐读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

3、是呀,孩子们,生命短暂,所以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生说,板书)珍惜生命;但我们可以用有限的生命来创造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生说,板书)光彩有力。

4、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的人除了杏林子之外,还有很多,你们知道吗?

(课件出示如:雷锋——助人为乐的他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他活的光彩有力,张海迪、地震灾区的救援者……)

五、课堂小练笔

写出你对生命的感悟,加上破折号和你的名字,就是你的生命格言。如:

生命是茫茫沙漠中的一棵仙人掌。

——韩姗姗

生命是———————————————————————————————————。

——×××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

有限 无限

珍惜生命 光彩有力

第11篇:《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

选用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思想,揣摩文中词语。

(二)能力目标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朗读课文,提高对课文的解读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3.联系生活谈谈对生命的感悟,珍惜生命,为实现生命的价值不懈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二)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表现顽强生命的图片,吸引学生对生命注意,然后,简单讲述《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的故事,引出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感知内容: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

给出答案,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1.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师生共同探讨)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进行一次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对文章有了的整体感知后,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解读读,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1.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三个: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学生自己找出句子,谈谈感受,能自圆其说即可。

3.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例如: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

4.进行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师生共同完成)

(1).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2)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3)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等等。。。。。。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四)归纳小结,领悟故事内涵

总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

(五)拓展延伸

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思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

(六)质疑问难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呢?

激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让人体会到要珍爱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激励人们为了理想而奋斗。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七)总结

(引用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人生短暂,不要留下遗憾,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

(八)作业布置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欲望有限的生命

瓜苗生长——不屈------------ ----------无限的价值倾听心跳——震撼

原文;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

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12篇:生命教案

《生命 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灵。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生命,生命

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听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问题组:①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可以用简洁的话概括)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㈡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①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③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④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的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如:文章共写了几件事:三件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并品味赏析: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划出最精彩、最好的、最能表达感情的语句:用朗读方法进行朗读。学生可以互评,互相观摩学习。

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㈢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①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②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质疑,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将本堂课做总结:著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一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讨论后发言争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能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㈣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

读《生命,生命》有感

(板书设计习)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

应当珍爱生命

瓜子抗争 } 让人生更有意义}

倾听心跳

点评: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为主旋律,显著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求知、有创新精神的良好学习品质。

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齐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目标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三个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青岛市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三板块、五环节”教学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除了“导、学、练”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五环节的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精心导入中,张默然和杏林子的遭遇令人震撼;整体感悟又

将学生带入了对生命的理解;研读赏析中的局部揣摩,使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明确;体验反思,在教师的疏导中,提出了对生命的三点思考,得出珍爱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是对主题的升华和灵魂的深化。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灵活多样”。听读、齐读、竟读、品读、评读等,各种读书方法,意在教会学生学习。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了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灵活而有力的语文课程的一个极好的范例。

第13篇:生命生命 教案

生命

19、生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绽放、蜜蜂采蜜)图片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请大家用心欣赏,看看从画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抽生答。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杏林子的作品《生命 生命》,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件事引起了对生命的思考?让他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2、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三、品读赏析,领悟生命

1、选择触动最深的事例,自主学习。

1 师:这三件事中哪件事对你的触动最深,就再读读这件事。读的时候老师有以下要求。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勾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完后跟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跟大家分享? 生答。

3、重点指导。

(1)(课件)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答:飞蛾的求生欲望非常强。

师:这段话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生1:我从“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看出来的。

生2:极力。点评:抓住关键的词来体会意思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极力一词,问:生活中有没有极力做过某件事?

(2)(课件)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飞蛾极力挣扎,但它能挣脱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它的生命太弱小。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生:我从“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是啊,只要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如果你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办? 生答。

师:如果你是杏林子,看到极力挣扎的飞蛾,你又会怎么办? 生答。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飞蛾不放弃的精神表现出来。 生深情地读。

(3)(课件)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生找出勾画的句子。 师: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生答:香瓜子很顽强。 师:你对香瓜子有怎 生:敬佩、佩服。

师: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你们对香瓜子的敬佩。 生齐读。

(4)(课件)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文中还有让你感触深的地方吗? 生答。

师: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生答。

师:怎样才算是好好使用生命呢? 生感悟。

3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生命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可以——好好地使用(生答),也可以——白白地糟蹋生命(生答)。那作者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生答:好好使用,对自己负责。

师: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让我们走近杏林子,看她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

出示杏林子的照片和资料,学生自由读。 师:看了这些资料,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答。

四、揭示主题,激发情感

师: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对生命的意义做出了坚定地回答,她是怎样回答的?

生读出课文的最后一段,师相机出示。

(课件)虽然生命短暂,„„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师:听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

师:你是怎样理解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价值的? 生答。

师引导体会:我们回过头来看杏林子是怎样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的?出示杏林子的资料。

生谈体会。

师:生活中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大家想一想。 生谈例子。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人是怎样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的。

出示课件:雷锋、张海迪„„的资料,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回归全文,拓展升华

师:在杏林子的眼中,生命就是飞蛾不放弃的精神,是香瓜子顽强地生长,是作者对生命的珍爱。在老师的眼中,生命就是孩子们如花的笑脸„„孩子们,拿起笔写下你对生命的感言,可以写成一首小诗,一段话,也可以画出你眼中的生命。

生写、画,展示。

师推荐课外阅读:海伦、霍金、张海迪、杏林子的作品。 师总结:孩子们,生命无处不在,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惜生命,活得光彩,让我们带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认真生活每一天。

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

不放弃

19、生命

生命

香瓜子抗争

顽强

有限生命

无限价值

静听心跳

珍爱

第14篇: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等词语。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方法目标:

⑴ 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并表达最深的感受。

⑵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懂得要珍爱生命,要有顽强的生命力,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2、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杏林子的资料

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师:人的生命只有两万多天,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但是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是死亡。今天我们来看杏林子是如何感悟生命的。 2、简介作者:杏林子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⑵ 自主探究:文章写了什么?写了几个事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 2、生大声朗读课文,归纳结构概括课文的内容。

3、听写生字,强调“扰”,比较“蹋和踏”,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三、研读赏析

1、选读:

师: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谈谈从这个事例中,你感触到生命是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过渡)这篇文章所以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 2、寻读:

师:请寻找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从句子中感悟到了什么? 生:合作探究(四人一小组),讨论回答,推荐小组中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这些富有表现力、生命力的词句是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的,也才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朗读时特别应注意。

师:朗读指导,注意把握朗读技巧:

⑴ 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⑵ 理解内容,有感情、有表情地加以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作者积极的生命观。 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范读并评议;着重讨论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再齐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作者的情感,那么你对生命有什么感悟,或者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请说说。 师引导学生交流⑼

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是……”,再联系到生活实际。 示范:

我感受到生命是自强不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又如作者,因为得了类风湿关节炎,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写了许多文章。 我感受到生命是顽强拼搏,张海迪阿姨下半身不遂,但她顽强与命运抗争,而《轮椅上的梦》成了激励青年上进的明灯。

我感受到生命是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伟大的作家鲁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是不断的奋斗,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是助人,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

过渡: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的自然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发人的,同时,她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3、研讨:

师: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加以归纳概括,并由此形成板书。 教师引导:

⑴ 最后一段有一对反义词,“有限的生命”指什么 ,“无限的价值”指什么?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⑵ 怎样才算活的“光彩有力”?结合例子说说哪些人活的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白白流失?

连起来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四、体验反思

师: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五、总结概括

读罢全文,你想说什么?我想说的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枯萎,别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凋谢,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六、布置作业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感受,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19、生命 生命

飞蛾:挣扎求生──应当珍爱生命

香瓜子:砖缝冒苗──要有不屈不挠向上的精神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第15篇: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 生命》

一、教材分析

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在《生命 生命》一文中体现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深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的是一些平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四年级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论粗糙或细腻,只要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或者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让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现在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文章----《生命 生命》,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请大家看大屏幕。

2、检查预习,读词语。

3、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那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 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2、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生:朗读课文,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出示相关内容课件)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三)自主探究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会文章的内涵。

c.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四) 研读赏析

师:请从以上三个事例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畅所欲言,可以是只谈课文的事例,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

过渡: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

师:以第二段为例,请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生:合作探究,讨论回答

生:“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写出小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肃然起敬”是发自心底的敬佩;“冲破”、“不屈”体现生命的顽强;“仅仅”写出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恶劣环境下,体现出对生命的执着;“擎天撼地”体现生命顽强;“竟然”突出我的惊喜。

教师小结:这些富有表现力、生命力的词句是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的,也才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朗读时特别应注意。

老师范读指导。

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范读并评议;着重讨论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再齐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渡: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 很能启发人的,同时,她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师: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生: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寻找答案。

(五) 体验反思

师:

1、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感悟?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尽管我们的生命是短暂而有限的,但只要你能好好珍惜认真地去把握,那么有限的生命也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最后,让我们以冰心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学生可以跟师一起读)同学们,我们的课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对生命的理解和追问还在继续,那就请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答案吧!

六、布置作业

以“由生命联想到……”为范围,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感受,写几句话。

七、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珍惜有限生命,创造无限价值

第16篇: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

生命》教案

庄艳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尤其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并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好,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读读自己的感受。(是的,活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有归律的心跳。) 2.那生命还是什么呢?我们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但同学们也不能白白地欣赏,我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你观赏了图片后,请你告诉我,生命是什么? 3.是啊,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这个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在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生命

生命》。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思考:文中的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反馈:

⑴ 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语句?(交流,抽读,正音。)

⑵ 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

).( ).(

)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

)体现出(

)。

三.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1.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空白处。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

(1)从第一个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体味到的。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跳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从三个感叹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把小飞蛾的求生和作者惊叹读出来。

教师小结:当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

你有没有看到过像“小飞蛾求生”的这种生命现象? ⑵当小飞蛾因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生时,那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又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是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当你看到这样的一株小瓜苗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小瓜苗的倔强和对小瓜苗的敬佩之情。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像小瓜苗那样顽强生长的生命现象?

(3)刚才,我们都静听了自己的心跳,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呢?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四.交流讨论,理解真谛

1.作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作者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棵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时,作者深深的思考。

2.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能结合杏林子的生平来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教师小结:杏林子就是一个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她的生命是美丽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就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无论构成生活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五.拓展升华

1.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的人或事,谁能来说说? 2.你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3.如果让你给课题加标点,你如何加?为什么? 4.小结:文章可以结束,课堂也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青春的生命不必像张海迪、海伦、杏林子那样有太重的负担。我想说的只是,每个人都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 六.作业

1.课下准备一篇读了

生命>>后的感受,第二课时交流。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七.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用有限的生命

创造无限的价值

静听心跳

第17篇:《生命 生命》教案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态度。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组织教学

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感悟生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二、复习导入 1.生词。 指名读 正音 齐读

过渡:接下来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感受杏林子的心声。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感悟生命的?(板书)

二、新授

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飞蛾求生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默读边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体会,并做出批注。(出示大屏幕) 2.交流讨汇报。

出示句子: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 汇报谈感受,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 飞蛾求生的画面,用小飞蛾的口吻讲述面临险境时的心理活动。 (2) 指导朗读: 指名读 评价 指名读 (3) 情境朗读

飞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当我捉住它时,( );当它生命受到威胁时( );当它生还的机会渺茫时( )。 (3)总结学法:读,找关键词,有感情朗读 3.自主学习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找,有感情的读学习了第2自然段,用同样 的方法学习瓜苗生长一段。

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 汇报 (2) 有感情读

4.一只小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为了争得一寸光阴、一线生机而顽强拼搏着。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我们来感悟静听心跳。

(1) 插入杏林子的资料。生默读,师说:“作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娥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颗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茁壮成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时,作者深深思考。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2) 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过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杏林子这样说(出示最后一段)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过渡:杏林子就是用她有限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值(出示作品)同学们,像杏林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你的这种体会再读课题:生命 生命

三、拓展延伸

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一起品读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的勇气》。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 ),因为(

);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

),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

)。

四、总结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此时,你认为生命是什么?(指名叫5个)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困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 生命是砖缝中昂然挺立的瓜苗,

生命是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 生命是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

生命是坚持,是不放弃;

生命是顽强,是不屈向上;

生命是坚韧,是执着的抗争。 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板书: 感悟生命

生命 生命 花的勇气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飞蛾求生 联系上下文 瓜苗生长 结合词典意思 静听心跳

《生命

临河区第四小学

郎兆楠 2015年4月 支教课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8篇:生命生命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指导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最后,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诵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A:激情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特殊感悟。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杏林子的文章----生命生命(板书) B:出示词语:读词语

飞蛾 动弹 挣扎 欲望 震惊 香瓜子

冲破

不屈向上

茁壮成长

竟然 心跳

沉稳

震撼

糟蹋

珍惜 C:朗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以上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概括主说说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D:默读三件事,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带给作者,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 一:飞蛾求生

1、课件出示:但它极力挣扎……那样鲜明。

2、学生朗读:读着有一个词语突然跳入你的眼中是那么显眼。(多个学生朗读,谈感受)

3、为了什么,飞蛾要极力挣脱?(求生的欲望)(生板书)

4、设想一下,这只蛾子,在那一刹那心里会想些什么?

5、再读。想着你手中就有一只蛾子在极力挣扎。 师:是啊,要赢得生命,飞蛾竭尽全力,但要结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可就在这天差地别的力量面前,飞蛾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可是你们知道吗?飞蛾的生命有多久?平均9天,只有9天哪,为了这9天的生命,它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它放弃了吗?

生命不易,再苦、再难、再短也要好好地活着,那是发自心底的力量。(齐读片断,齐读本段)

飞蛾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带着震撼、带着敬意再读课题----生命生命

二、香瓜子生长(那砖缝中的香瓜子,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悟呢?读出香瓜子非同一般的力量。

1生读:你抓住了哪个词?(多个学生朗读)怎样的生命力(顽强的生命力,板书)

过渡:同样一句话,却有不同的读法,能读出不同的感受,但相同的是我们却都能感受出顽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不得不感叹:多媒体出示:生读:那小小的……生命力啊! 范区这怎能不使人震惊:生读:那小小的……生命力啊! 是啊,生命不屈,生命顽强,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题---生命生命

3、律动的心跳:那沉稳的心跳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师读(生按胸口感受) 谈感受 (板书:对自己负责) 杏林子的确对自己负责,(出示照片)看着这张照片我们都会因为她那阳光般的微笑而认为好是一个幸福的人,可是你们知道吗?杏林子12岁时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逝,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手不能抬,就保持着这样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这是一双手,这是一双杏林子的手,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40多部著作,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杏林子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出示全文最后一段)

怎样做才是很好地使用生命而不是浪费生命、糟蹋生命呢?(生谈自己的认识)

让我们主要记着带给我们生命启示的这段话,再读。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第一段。

生命是什么,怎样的生命才是美丽的?请拿起笔,用一句简短的话写下你对生命的感悟。

同学们,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当生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所要面对的就是在自然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无论构成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推荐书:师:我们一节课即将结束,一篇文章即将学完。但是生命的历程却将永远继续。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继续走进一个个珍视生命的故事中。让我们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

2、师介绍:

(1)杏林子的著作:

可以这样说,身体的病痛,使她更能静静地观看这个世界,生命的一点一滴,都尽现她的书中,读她的书,让人振奋,让人赞叹。 杏林子的书,都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生命的更高境界,一个宽容而有爱的世界。建议阅读:《向生命求索》、《杏林小记》、《和岁月较量》。

(2)、海伦凯勒的著作:海伦凯勒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与命运拼搏的榜样,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却用勤奋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多少年来,海伦凯勒的名字已经成为坚忍、不屈意志的象征,她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建议阅读:海伦凯勒的著作:《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让我们在一首诗歌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我望着蓝天, 热爱生活, 彩霞是那样的绚丽。 珍惜生命。

我望着大地, 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万物都充满生机。 亲爱的朋友们,

小鸟在蓝天上飞翔, 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拥抱美好生活, 生活是这样的多彩, 充实人生意义! 生命是如此美丽。 人生的分分秒秒, 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

师谈话结课:祝同学们拥抱美好生活,充实人生意义!

第19篇:生命生命教案

19.生命生命 (导学案)

仓颉学区 乔晓楠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应让学生多读多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本节课我将“读”贯穿始终,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理念】

本节课采用导学案的方式,以游戏导入,随后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升华感情,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加以阅读题形式设计,并结合说话训练,让学生在无形的说教中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从而更加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这篇文章作者杏林子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顽强的生命力”、“倾听自己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小中见大,平中悟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对生命的渴望,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重要课文。 【学情分析】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过于深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尝试过多种方式去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体会作者生命力的顽强。最后决定用杏林子的那双手和她的所有作品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查阅杏林子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对杏林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导入,从短暂的一分钟击掌入手,让学生明白只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你同样可以让短暂而有效的一分钟绽放无限的光彩,随后学习课文,充分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了解有关杏林子的信息。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学习重、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感悟生命的崇高、伟大。 【学习准备】

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作者的信息。 【学法指导】 通过“读、画、写、说”的方式进行学习。(“读”──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品析文本;“画”──画出文中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写”──写下自己读某个词语或句子时的感受;“说”──畅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生命

1.击掌游戏(一分钟你可以击掌多少次?)生命正是由无数的一分钟组成,引出生命。

2.生命是什么?有人说生命是破土而出的小苗,有人说生命是午夜梦回的昙花一现,有人说生命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如果把这些句子连起来那就是一首生命的颂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的一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看看从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生命是什么?板书课题:19.生命生命

二、自主学习

1.填一填,相信你很棒。

sāo rǎo yù wàng zhèn hàn ( ) ( ) ( ) zāo tà yǒu xiàn tīng zhěn qì ( ) ( ) ( ) bù qū xiàng shàng 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 ( ) ( ) (小组内交换批阅,全对人数最多的小组得一颗★) 2.思考本文讲述了哪三件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集体学习

1.三件寻常小事带给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一件事,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想一想,并写下来这带给你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最后进行畅谈。

(1)读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思考将哪个词语重读了,为什么? (2)指名读,评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3)齐读。(投影:但它挣扎着„„忍不住放了它!) (读出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读出作者对飞蛾的敬意,读出作者心灵的震撼) 2.飞蛾要赢得生命,必须竭尽全力,但要结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在这两种天差地别的力量面前,飞蛾依然没有结束自己的生命,可你们知道吗?飞蛾的生命只有九天,它为什么要为这短短的九天如此挣扎,现在请同学化身为这只小小的飞蛾,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话为自己鼓劲加油?

3.面对这样的一只飞蛾,作者选择怎么做? 4.同学们,飞蛾为了自己短短九天的生命如此挣扎,这样的行为让我们无一不感到惊叹,让我们带着敬意,带着震撼,齐读课题。 板书:飞蛾 强烈的求生欲望

四、合作探究

1.运用我们学习第一件事情的方式(“读、画、写、说”的方式)合作学习第

二、第三件事,在小组内反复诵读、认真品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展示交流

1.(投影:那小小的种子里„„只活了几天。) (1)思考瓜苗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读出瓜苗具有怎样的生命力?

(3)思考哪些植物还具有像瓜苗这样的生命力? (4)抓关键词读一读瓜苗“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冲破____在没有______没有_____不屈________茁壮______。 (5)小组赛读,评出读得好的一组。 板书:瓜苗 顽强的生命力

(6)同学们,生命顽强,生命不息,带着这种感受让我们再读课题。 2.(投影:那一声声沉稳„„对自己负责。)

(1)生命只属于________,必须对________负责。

(2)杏林子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她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查资料了解杏林子,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畅谈) (3)(投影:杏林子的手和作品)生:谈这是怎样的一双手?

师:讲解杏林子的写作过程,引出就是这样的一双手,让人觉得害怕甚至恶心的手,它竟然写出了这么多让我震撼的作品。 板书:人 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升华感情

孩子们,了解了这些,我们才会更真切的感受到作者那坚定而有力的声音,作者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飞蛾一样脆弱,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样顽强,哪怕仅仅只能活几天,也会顽强的活着,但她忍然强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唤着——生命生命

杏林子的生命感言不仅写在了我们的课本上,也写在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用满怀激情告诉所有的人,我们要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齐读(投影:“虽然生命„„光彩有力。”)

所以让我们记住这带给我们生命启示的句子。(抓关键词,“虽然„„但是„„于是„„”进行背诵)

七、回归原文

1.补充生命赞歌

同学们,一切生灵都有求生的欲望,现在让我一起补完生命的颂歌,完成作者在首段提出的“生命是什么?”这一疑问(齐读生命赞歌:生命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瓜苗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生命是„„)

2.唱生命赞歌:

“生命是破土而出的小苗,生命是搏击长空的雄鹰,生命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再补充补充。

(如“生命是冬日里绽放的梅花,生命是戈壁滩上的白杨„„”)

八、课堂小结

孩子们请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当上天给你一片乌云时,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勇敢的用双手拨开乌云,还自己一片艳阳天,让我们带着这份信念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 强烈的求生欲望 瓜苗 顽强的生命力 人 乐观的生活态度

【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我为自己画星星)

★★★ ──超棒 ★★──不错 ★──及格

【达标测评】(我为自己争星星)

★★★ ──超棒 ★★──不错 ★──及格

必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飞蛾的_____________令“我”震撼,砖缝中一粒香瓜子的______________让“我”感动,静听自己______________的心跳,给“我”极大的震撼。作者由此认识到,“虽然生命_____,但是,我们却______________。”

2.谈谈今后你如何做到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选做:

1.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2.创编珍爱生命的小诗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仓颉学区 乔晓楠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三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过于深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尝试过多种方式去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体会作者生命力的顽强。最后决定用杏林子的那双手和她的所有作品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查阅杏林子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对杏林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如何展开这一课的:

第一部分:由游戏导入,让学生击掌,看看自己一分钟可以击掌多少次?在击掌前首先让学生自行估计自己一分钟可以击掌多少次?在孩子的心中一分钟是短暂的,所以孩子估计的很少,但实际上孩子击掌的次数远远比自己估计的多,此刻告诉孩子我们的生命正是由无数个一分钟组成的,一分钟虽然短暂但是只要把握好,利用好它,你同样可以让一分钟绽放光彩的。接下来引入课文。

第二部分:先检查预习,随后和同学们再集体学习第一件事,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抓住“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等词语,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再引导学生带着对飞蛾的敬意,带着震撼齐读课题。

第三部分:交给学生学习的方式“读、画、写、说”合作学习第

二、三件事,在小组内反复诵读,认真品读,引导学生抓住“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又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朗读课题中,切身体会到“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意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四部分:展示交流,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第五部分:升华感情,用杏林子的手和作品引起孩子内心震撼。随后谈自己如何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第六部分:回归原文,加入板书唱生命的赞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思考生命是什么?

第七部分:小结、自我评价、达标测评 纵观这节课表现好的地方如下:

学生朗读的效果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投入,当那一部部作品展示在学生眼前时,学生脸上的表情让我顿感安慰,那一刻我深感环境氛围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文段内容。

但本节课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时间关系,学生要补充的生命赞歌,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给学生的评价没有很及时。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踮起脚尖,多思考,你就离成功近一步,让我们教师一起好好学习,共同促进学生的天天向上。

第20篇: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 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生命 生命),大家一起读。这篇课文题目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相比较它有什么特点呢?(两个一样的词组成的课题)给出自读提示: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出示PPT ,抽学生认读词语:骚扰 震撼 糟蹋 听诊器(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的简要认识,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同时也为对文本的阅读打下基础)

二、理清文路,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1)读完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疑虑,在思考)你能读出作者的疑虑和思考吗?过渡:‘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话题,老师也无法用简短的语言来告诉大家,但杏林子在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请大家带着对生命的思考去读一读。(2)指明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设计意图:初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令作者感到震惊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作者震惊?试着在旁边批注上你的感受。过渡:我们先来关注这只求生的飞蛾吧!它令作者震惊的是什么?(1)你从哪句话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课件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引导重点理解“极力”、“跃动”,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对生命的珍惜。(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使学生在语言的感染力下体会脆弱的生命在勇于抗争中变得顽强。)

(2)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对它的佩服读出来。(3)假如你现在就是那只被别人握在手里的飞蛾 ,你会怎么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走入文本,加深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渡:飞蛾对生命的珍惜令作者震惊,那生命还是什么呢?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竟字标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本中的第三自然段,与屏幕上的内容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这个竟字去掉好吗?能换个字吗? 引导体会 “竟 ”字,感受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出作者的那种意外吗?

(2)香瓜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假如你现在就是这一颗在砖缝中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香瓜子你又会怎么办?引导读出对香瓜子的赞美和敬佩。

3、静听心跳。课件出示跳动的心。

(1)同学们,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跳动的心有什么感受?来,闭上眼睛,伸出小手摸摸自己的胸口感受自己的心跳。感受完后默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

课件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引导理解单单,体会生命只属于自己。引导读出自豪、激动的感情。 (设计意图:跳动的心跳给学生以震撼,引起生对心跳的注意,切身感受自己的心跳给学生带来对生命的关注。)

(2)再读第四自然段,你从中还知道了什么? 杏林子告诉我们对待生命有两种态度: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说怎样做是糟蹋生命?怎样做是好好地使用生命?你决定怎样做?

4、播放音乐,师向学生介绍杏林子。引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图的运用、师的介绍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做了更深的情感铺垫,使学生对作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过渡:虽然杏林子病态的,但她的生命却是美丽的。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1)练习说话:生命(有限 )价值(无限).(2)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像杏林子这样身残志坚,却热爱生命,依然活得光彩有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对文本感悟的同时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触,深化了主题。联系生活举例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升华了情感,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学了这课,大家对生命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请试举一个具体实例写出你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习作能力。)

总结:杏林子知道自己被病魔折磨的身体像小飞蛾,像小瓜子苗,虽然脆弱,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却是一样的,他们都知道生命可贵应珍惜,他们也知道脆弱的生命要变得顽强必须奋发向上。如果你能严肃对待生命,对自己负责,你一定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生命物质基础教案模板
《生命物质基础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