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学前教育声乐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9:2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计划

本学期视唱练耳与声乐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1.视唱练耳

使学生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五线谱、简谱的视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使学生具有视谱即唱的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儿童歌曲的一般特点、儿童歌曲歌词的特点、儿童歌曲旋律的特点、儿童歌曲的题材、儿童歌曲的体裁、中国儿童歌曲的风格、旋律发展的常用手法1.重复2.模仿3.延展、简谱带词视唱

四、五线谱带词视唱等音准的训练,听觉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2.声乐

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独立、正确地处理和表现常见的体裁风格的歌曲,特别是幼儿歌曲、幼儿欣赏歌曲;懂得幼儿歌唱发声的特点。

使学生懂得一般歌唱知识,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并通过练唱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歌曲,发展形象思维;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能有感情的唱歌;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懂得歌唱的呼吸方法,初步学会连音、顿音的唱法,懂得

运用气息的控制来表达歌曲的力度、速度对比;根据不同学年的进度,能够演唱出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程度的中外歌曲;具有一定程度演唱雄壮有力、活泼轻快、抒情优美的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歌唱器官及其作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发声、共鸣、歌唱中的“字”、歌曲的分析处理、发声练习、各种不同程度的中外优秀歌曲。

推荐第2篇: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专业技能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让学生懂得一般歌唱知识,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并通过练唱不同题材,形式的歌曲,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素质。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气息科学发声;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觉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能有感情歌唱。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在声乐教学里,与《乐理》课紧密相联,通过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声乐学习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如正确的识谱,达到音准,节奏的准确等等。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独立、正确地处理和表现常见的体裁风格的歌曲,特别是幼儿歌唱、幼儿欣赏歌曲。

3.懂得幼儿歌唱发声的特点。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歌唱器官及其作用;二是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 难点: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正确理解歌曲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歌唱。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学期.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及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嗓音保护常识,懂得歌唱的缓吸缓呼,急吸缓呼两种呼吸方法,并初步学会连音,顿音的唱法。

课程内容:

1、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及作用;

2、唱时姿势正确,精神饱满的声音练习;

3、正确唱出单韵母和唱名;

4、掌握歌唱的呼吸,歌唱是能有意识的控制和运用气息;

5、初步做到中声区发音自然,咬字清楚;

6、简易的齐唱、独唱歌曲;

7、能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歌唱。

第二学期歌唱发声的基本技能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咬字的技能,歌唱时力求吐字准确,增加气息的支持,使中声区的声音自然、圆润统一,并且找到假声的歌唱位置。

课程内容:

1.懂得咬字知识,初步学会咬字的技能,歌唱时力求吐字准确、清晰;

2.能运用气息支持,使中声区的声音自然、圆润统一;

3.基本掌握连音、顿音的歌唱技能;

4.连音、顿音、二声部、咬字吐字的发声练习

5.正确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提高歌唱的表现能力;

6、真假声过渡,轻柔的歌唱;

7、位置通过二部合唱做到歌声和谐;

第三学期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歌唱共鸣知识,初步学会共鸣的调节,能运用气息的控制来表达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对比。

课程内容:

1.懂得歌唱共鸣知识,了解共鸣与声区的关系,并初步学会共鸣的调节;

2.懂得运用气息的控制来表达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对比;

3.歌唱时,力求吐字灵活、清晰;

4.扩展音域、力度变化、多声部的发声练习;

5.力度、速度变化、多声部的发声练习;

6.合唱时做到歌声和谐、声部均衡;

7.具有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歌唱时能以情带声。

第四学期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扩展音域的发声练习,会独立地学唱歌曲,能处理和表现不同风格体裁的歌曲。 课程内容:

1、歌唱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

2、确的掌握个别复杂节奏的演唱;

3、进一步了解共鸣与声区的关系、学会共鸣的调节;

3、扩展音域的发声练习,正确地处理和表现不同风格体裁的歌曲;

4、独立地学唱歌曲,灵活运用气息,使声音统一,自然;

5、在多声部合唱中,能做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6、具有独立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

1、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期)《唱歌》1~3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会音乐室

2、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音乐》1~3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会音乐室

3、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声乐》1~3册,复旦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胡郁青主编,《中外声乐曲选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祥义主编,《歌曲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

五、作业与考核方式

教学期间安排若干课程;考试实行统一安排,选择一定的歌曲进行演唱的形式进行成绩百分百制记分,平时成绩在总评中占40%

学前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总时数及时间分配

推荐第3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讨

摘 要: 一般来讲,初学者在歌唱时,音量的均衡控制不是很好。一首歌曲力度的变化是多样的,由弱渐强、由强渐弱等,整首歌曲不能一直虚唱或喊着唱,初学者要自如地控制音量,使歌声达到理想的境界。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发声方法 朗诵歌词 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通过反复不断地摸索探究,找到适合学生群体现状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前教育专业现状是,班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多男生少,这给演唱时声音的统一性、和谐性带来很大困难。结合五年声乐教学及班级学生构成现状,现就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探讨。

一、注重讲授科学的发声方法

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曾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来源。”演唱前,首先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积极向上的状态。双肩与胳膊自然松垂,呼吸不能抬肩,面部肌肉不紧张,表情兴奋且舒展。开口演唱时,口型要自然,不能撅;下巴不要往前伸,松弛的向后下回收一点。

1.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掌握、领悟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在歌唱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发“嗨”字,让他们体会吸息,也就是让快速小腹鼓起来。其次做“吹灰”练习,从桌子的左边均匀地向右边吹,体会“气息逐渐膨胀”的感觉,也就是歌唱发声最关键的气息保持与支持。再者做“狗喘气”练习,寻找快速换气的感觉。

2.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是歌唱基本训练的关键。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常常在歌唱时发出白声、尖声,高音上不去,低音憋着唱不出。打开喉咙、喉结不稳定是最显著的特征。在歌唱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教学生做“打哈欠”练习,目的是“打开喉咙”。首先让学生张开大嘴,不发声地缓慢吸气,在吸气时体会喉结随深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在演唱过程中,随着旋律音高的上行,学生想象喉结随着吸气一起往下沉。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下沉喉结的动作没有下沉喉结的外在力量,喉结的下沉是在松弛的状态中完成的。

3.适当地运用共鸣,使其音色纯净、声音悦耳、和谐。沈湘教授曾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共鸣训练是比较难掌握的技巧。共鸣训练与基音训练是分不开的,训练方法可以用“落、贴、张”三歌字概括。基音共鸣的基础在胸腔,最简明找到胸腔共鸣的方法是“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也就是第二个纽扣处。“贴着咽壁吸着唱”,初学者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想象在这里好像有一张“嘴”,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扩张鼻咽腔,共鸣音色向鼻咽腔里集中”,只要一张嘴,就在鼻咽腔里找扩张吸气的感觉。初学者可以想象,鼻咽腔像一个“倒悬的小圆瓶”,口朝下,这个圆的空腔把声音“拢住”。

二、朗诵歌词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歌唱理论中主要以口语朗诵为基础,如明代魏良辅的《曲律》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这表明古代歌唱家对字、声的重视。同样,在西方声乐理论中,意大利的歌唱家卡鲁索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提出:“歌唱者读字比起歌唱者的声音更为重要,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音的重要基础。”

朗诵歌词要随着歌曲的旋律有线条的起伏。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都要有强弱对比、快慢变化,这样才能清晰、有顿挫地发音,更好地演绎歌曲,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例如,歌曲《小杜鹃》,如下图:

歌词中有模仿小杜鹃声音的拟声词语,学生首先模仿小杜鹃的发音,发出“咕咕”声,然后根据表情记号演唱,第一个“咕”为顿音,在演唱时时值较短,快速换气,也就是发声与换气同时进行。第二个“咕”,有加重号,唱得饱满有力。最后一句的拟声词,学生先完整地朗读出来,然后根据歌曲的速度要求,带着活泼、可爱的表情朗诵歌词。这样训练之后,在演唱中就很容易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速度,能够完美地演绎歌词。

三、运用多样性的方法进行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音乐课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所以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练习法、示范法、听唱法和视唱法。

1.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记忆力和注意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我们运用欣赏形式让他们接触大量优美的音乐。

2.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练习法就是为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而进行一系列技术和知识的传授和简单训练。所以练习法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它的歌词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在演唱过程中,前者是情因,抒发的是母亲与孩子眷眷与拳拳之情,后者是情据,感受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

3.学生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在唱歌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示范法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范唱时可灵活采用图画、教具和手势提示辅导孩子。如《望月》,这一首思念亲人的歌曲,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在演唱中,我采用图画法教学生深情地演唱,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只要投入极大的内心和热情,不断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才会锦上添花,绽放其魅力。

推荐第4篇: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意义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育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音乐教育的的学习中,学习音乐不会让孩子成为一种负担或功利,而是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的无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等方式表达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

一、音乐教育具有的创造性,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的思想因为还尚未受到社会的影响而定型,他们对音乐具有天然的感知度与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去演奏,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音乐教育同时强调了创造精神是可以塑造的,例如孩子会去模仿不同的声音,用肢体随意的拍打或弹奏,尤其是一群孩子聚在一起,一部动人的交响乐本能的自然的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音乐的即兴创作性又为孩子的发展增添的创新性。有时我们放一段音乐,用图画来表示我们听到的音乐图景,比如当听到流水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线,也可能画的是他们最新欢的动物,也可能什么都没有,这时我们就培养了孩子对感知到的东西的图像表达能力。即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参加了音乐活动,有提高了孩子的理解力与表达力。

二、音乐教育因其丰富的形式,有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养成

音乐教育以其丰富的形式,使孩子们摆脱传统的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是被动的聆听,让孩子轻松的进入创造与表达的音乐学习阶段,使孩子不再一味的被动固化学习,更多的自己去创造演绎。合唱可以让他们早早的学会在群体中与人协调合作,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服从,培养领导力与被领导等技能。在玩的过程之中既感知了音乐,又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增强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三、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的同时有利于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形式之一,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未来孩子的成长轨迹。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由此可见,幼儿的健康思想的养成对于未来在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需要对音乐教育的作用引起重视。以一种开放的,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吸引孩子主动自主的去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也让老师从单纯的教育中解脱出来,让其不再只是单纯的授业者,一味的传授,同时也让其成为参与者,引导与接受孩子的创造。

综上所述,利用音乐的娱乐性参与性的特点引导音乐教育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在学习与生活中,充分的把音乐教育融入于愉快的音乐体验、音乐表达与音乐创造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让幼儿在愉快的、活泼的、健康的、富有艺术性的、创造性等特点的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让音乐教育在一种寓教于娱乐之中的氛围下成为幼儿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丰富精神生活,使性格活泼开朗。同时使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本文作者:张红革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学前教育系)

推荐第5篇:声乐教案

声乐教案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状态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五、教学教具:

钢琴、谱架、

六、教学过程:

(一)简单扼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想象自己是个大胖子,身体像气球一样。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1234︱5432︱1 —‖ (慢速哼鸣)

en ......

(2) 1234︱5432︱1234︱5432︱1 —‖ (快速哼鸣)

en ......

(3) 1 3 5 1— 5 3 1 ‖

a......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鸣感受气息,寻找头腔位置

(3)张口练习,放松肩膀,气息下沉。

(4)稳定喉头、喉部肌肉放松(打开喉锁)、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抠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结:指出课程要点,课下多注意,回去听上课录音。

(四)布置作业

推荐第6篇:声乐教案

声 乐

第五课:发声技巧-呼吸训练

11幼教2 2011.9.27

2 钢琴

讲授、示范、练习

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

歌曲演唱《花非花》

一、教学过程

(一) 呼吸训练 (1)慢吸慢呼

4/4 x x x o |- |- || 吸| o o || 吸停 呼 (3) 快吸慢呼

4/4 x o-- - - 吸 停 呼

训练目的:加强横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通过连续不断地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进行练习,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长健壮,逐步增长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长,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练习:

(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

(a)2/4 5 4 3 2 | 1 2 3 4 | 5 4 3 2 | 1 - ||

u u a a a

(b) 2/4 5 5 ·| 3 3 · | 1 1 · ||

u o u o u o

训练方法和要求:

1、同无声的呼吸训练结合起来,用气息支持发声。

2、同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3、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惯。

4、练习1和2,由u 过度到 o母音时,喉、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张开得稍大一些。

(2)连音练习

5 6 5 6 | 5 4 3 2 | 1 || mi ma 训练目的:使气息均匀支持,声音连惯流畅。 训练方法和要求:

(1)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起音及声音都要做到气息均匀的支持。一口气唱完。

(2)母音准确清楚,母音或音节的转换过度要保持均衡,圆滑而无痕迹的连接。

二、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领会无声呼吸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使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惯。

三、课后作业:每天15分钟运用正确准确的呼吸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推荐第7篇:声乐教案

歌曲《花非花》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调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三、让学生注意发声、吐字、咬字以及声区的变化,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声音的控制能力与表演能力。

《花非花》2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并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声音的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二、歌曲结尾部分的渐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教学难点:歌曲结尾部分的渐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美妙的歌声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引为无限的愉快和光荣,并能感动万千听众的心声。如何才能发展一个美妙的声音?首先我们要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做指导:歌声是运用人体的气息慢慢振动声带,按照所要求的音高而发出的声音,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如何呼吸。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YU音练习。 12 32 |1— yu........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歌唱的呼吸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情绪等变化呼吸,属于有目的有意识的并带有技巧性的。要求均匀的气息控制,U音要圆润,保持平稳,要吸得慢、柔、深,而后吐出要均匀,腹肌力量要发挥作用。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运用。B.歌曲:《花非花》[唐]白居易诗? 黄自曲

1.首先让学生听此歌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启发学生理解歌词,并确定调性。歌词是以“花和雾”比作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歌曲按诗词“三三,三三,七,七,”的句式做成两个大乐句的结构。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

3.唱熟此歌曲后,要求学生有强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开头,不要唱的太重,中间部分的由强到弱,结尾部分的渐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声乐演唱的基本知识及呼吸的运用,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演唱《花非花》。

歌曲《摇篮曲》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摇篮曲》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让学生掌握奥地利歌曲之王,他的风格特点。以一种轻盈、柔美的嗓音唱出宁静安详的意境。

三、让学生掌握慢板的节奏更需要气息的均匀运用能力,每句的连贯性要很好的把握。

《摇篮曲》3周完成: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在弱音下注意吐字的清晰。

二、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掌握外国作品与中国作品的不同。教学难点:

一、在弱音下注意吐字的清晰。

二、唱出安静、温馨、甜蜜、宁静、安详、幸福的特点。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同学们,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人们总是在动人心弦的乐曲中得到启发,在美妙的旋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乐曲,请大家用心听。你听了以后,会想到什么?师:说出了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这样温馨亲切的情绪让我们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这首歌表现的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由此可见,音乐还是一种情感艺术, 同学们一起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摇篮曲》。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ma、mu音 5 3| 4 2 |1—

ma...........54 |32 |1— mu.........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五度下行要注意气息控制, 要平稳,ma音,口腔要打开,吸气最好用鼻吸,运用慢吸快呼法。先缓慢的吸气,再有力快速的吐出。mu音虽然是闭口音,但里面口腔一样要打开,里面形成一种C状。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变化,有助于在歌曲中的很好运用

B、歌曲《摇篮曲》{奥}舒伯特曲 {奥}克劳帝乌斯词

1.首先教师示范此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确定调性,掌握节奏的变化。2.了解歌曲后,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气息的稳定性。

3.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与提示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做到咬字吐字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表现脉络,引导学生自己体会歌曲。 学生根据音乐的起伏,用不同音色、力度演唱歌曲。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演唱《摇篮曲》,感受歌曲旋律的美,体会歌曲意境及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创作表演作好铺垫,激发学生创新火花。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伟大的母爱,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热爱生活。在学生演唱感受歌曲后,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基础知识。使主题深化,感情升华。

↑TOP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送别》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与音高,学会用轻柔的声音唱出人们分别时的惆怅与眷恋之情。

二、通过听唱等不同形式学习歌曲《送别》,并对学生进行珍重与爱惜情感的教育。

三、通过速度与力度的对比,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

《送别》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歌曲中字与字的链接要圆滑不能生硬,高音支持要有力。

二、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教学难点:

一、歌曲中字与字的链接要圆滑不能生硬,高音支持要有力,唱准纯五,减五度音程。

二、运用自然轻柔的声音唱出人物分别时的情感。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首先,让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童年》,这是一首大家比较熟悉而且喜欢的《童年》,它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民谣。我们思考一下,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候的学堂乐歌又在唱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把20世纪流行于校园的歌曲叫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WU、MI音练习。 12 |34 |54 |32 |1— wu..................54 |32 |1— mi..........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五度音阶练习要连贯,尤其是下行时的尾音要拖住,要平稳,WU音要圆润,要慢吸,保持住以后,再慢慢均匀呼出,mi音要集中,声音要统一。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连贯性,和均匀性。B.歌曲:《送别》{美}J.P.奥特威曲 李叔同词

1.首先让学生听此歌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确定调性,掌握节奏的变化。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尾音吐字要清楚。3.前8小节歌词中一方面展示了一幅长亭,古道,芳草碧连天的画面,同时,又以晚风,夕阳,笛声残呈现出几分凄凉。连串两个连音进行好像在述说并感叹。全曲音的进行基本上的平稳的,在平稳中要蕴含深远,演唱时声音应柔顺、通畅。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友情的可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校园生活,都有难以忘怀的青年时代,让我们珍惜友情,珍惜时间,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

歌曲《大海故乡》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让学生掌握母音a发音的正确方法,以及在歌曲中的运用。

二、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吐字咬字,速度及强弱表现。

三、让学生掌握舒缓歌曲中的发声方法的不同,有感情的演唱此歌曲,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大海啊故乡》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咬字上的不同变化,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要加强。

二、让学生掌握母音a的发声方法,并很好的运用在歌曲中。教学难点:

一、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需要学生用很好的气息支持唱a母音,不能有晃动,气息要稳。

二、节奏、吐字方面要注意准确性。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创设情境

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放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创设出海边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魅力。大海对于人类非常重要,它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母音a的练习。 12 34 |54 32|1— a...............要求:1.让学生在发a音时,发在后咽壁处,而同时咽腔是打开的,要打的圆,唱歌的母音与说话的母音位置不一样,如果你用说话的母音来唱歌永远都唱不出共鸣。

2.注意在唱a音时不一定要将口腔大的很大,主要是口腔内部要适当打开,双唇自然张开就可以。

3.让学生反复练习,在歌曲中唱“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高潮部分有很大的帮助。B.歌曲:《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 1.导入:创设情境

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放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创设出海边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魅力。大海对于人类非常重要,它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2.首先让学生听一遍示范,感受歌曲的风格,先让学生用a音唱旋律,找到旋律的线条,唱时要有流动感,要舒展起伏,抒情优美,内涵大海波浪的涌动韵律。

3.再让学生添词,速度稍缓,满含深情,运用醇厚、甘甜的中低音区开始,到高潮部分音区提高一个层次,要加强力度,激情奔放,“海风吹,海浪涌”力度减弱。第二次重复高潮部分犹如大海上涌,力度再次加大,随后渐渐减弱,应深沉有力渐慢。终止时还可增加一个翻高八度,给人以回味无穷,无边无际的遐想。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王立平爷爷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情感,希望大家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歌曲《思乡曲》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思乡曲》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速度、风格的运用,掌握歌曲中转调部分的变化。

二、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调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三、让学生注意发声、吐字、咬字以及慢吸慢呼的变化,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全音符音长的控制能力、高音部分的支持力及表演能力。

《思乡曲》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歌曲中字与字的链接要圆滑不能生硬,高音支持要有力,倚音要唱的自然不能有停顿。

二、声音的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中字与字的链接要圆滑不能生硬,高音支持要有力,倚音要唱的自然不能有停顿。 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思乡曲》是一首传统技法的艺术歌曲,很直接的讲述了一位从战火中套出题人魔掌的同胞,流落在他乡,夜深人静月下思念故乡亲人的激动心情,因此更需要气息的变化,今天学习其中的一种慢吸慢呼法。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WU音练习。 12| 34| 54 |32| 1— WU..................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五度音阶练习要连贯,尤其是下行时的尾音要拖住,要平稳,WU音要圆润,要慢吸,保持住以后,再慢慢均匀呼出。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连贯性,和均匀性。 B.歌曲:《思乡曲》词 戴天道? 曲

1.首先让学生听此歌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确定调性,转调部分的衔接要自然连贯。第一个歌唱旋律的主题从歌曲开头出现,连续两边完整的在E大调上唱出,而后转到C大调,形成高潮段落,调性的转换使学生在演唱时要注意歌曲色彩有了明暗变化的对比。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咬字里的母音准确对高音很重要,在#G上唱“里”时,需加“U”母音,不能横唱。同样,“敌人手”的“敌”加“U”母音,使声音竖起来到“手”字强调母音“O”,有助于换声区的平稳过渡。

3.演唱中,男高音有时会感到一个主题比第二个主题更不好唱,这也许是气息与位置的协调还不够完美。更重要的是解决E、#F、#G三个音上的转换自如和连贯自如是关键。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传统的技法艺术歌曲特点,了解歌曲的结构,掌握歌曲的内涵,使思乡之情得到充分的发挥,音乐形式是传统的,但在带有激情的同时要讲究艺术性。

歌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雪绒花》歌曲,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掌握其歌曲的演唱风格。

二、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雪绒花》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三拍子的节奏要掌握好,尤其是重音要唱出来,同时要掌握力度的变化。

二、有感情的用三拍子演唱此歌曲。教学难点:

一、注意歌曲中强弱的变化,力度的变化,用非常柔和的感觉来唱此歌曲。

二、三拍子强弱规律要掌握好,高音在弱音时要唱好,不能重。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磁带《哆来咪》,师生互相问好。(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音乐之声里面的片段)

二、导入:讲述一个关于《音乐之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她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教上校孩子的过程中,有一天上校被她感动了,于是他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雪绒花》。 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这首歌曲是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象征。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由i换a的练习。 13 24| 35 46 |57 61| 72 1 i ia i ia i ia

i ia 要求:1.由i换a微笑的张开口唱ia,下巴和嘴都不要动,只是舌头念出ia,这个练习要快而准。

2.要求声音要非常连贯,非常轻松,像羽毛轻轻地飘飘落下,要微笑而抬起软口盖,将每个音都唱在软口盖上。3.让学生反复练习,增强在乐曲中字与字的连贯性。

B.歌曲:《雪绒花》—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张珍芳译配 1.导入:讲述一个关于《音乐之声》的故事。

2.在音乐背景中提出问题: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3.跟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并且学生可以边听边轻轻地跟哼唱。(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听完以后,再让学生准确哼鸣唱出旋律。 4.同学们要注意在演唱时,要以抒情柔美的音色,唱的情深意切。B段开始,旋律由全曲最高音下行五度大跳,节奏也有变化,要唱得激动些,力度适当加强,结束句,速度可渐慢,声音渐渐轻下来,从内心深处发出对祖国的祝福。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歌曲创作中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对祖国的爱。也希望同学们也能热爱自己的祖国。

歌曲《春思曲》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春思曲》这首歌曲,了解掌握作曲家,掌握歌曲的内涵,歌词的理解。

二、使学生掌握节奏的变化,以及声音的控制,腔体的打开,能准确把握音色的感觉。

三、注意呼吸的运用,每句字头的处理要准确。

《春思曲》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咬字上的不同变化,每句字头的处理要准确。

二、把握好歌曲的风格,歌唱旋律起伏流动,要注意控制声音的统一。教学难点:

一、音准的变化要掌握好,每句字头的处理要准确。

二、要掌握好呼吸的支持,尤其是高音部分。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先来学习一首诗词,《春思曲》“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花栏前。 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这是韦瀚章的词,现代作家。而后被黄自谱写成为音乐会演唱的抒情性独唱歌曲。这首歌的结构严谨,笔调洗练,音乐形象鲜明,至今仍是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而为诸多的声乐家所喜爱。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ha跳音练习。 5? 4 |3 2| 1— ha 要求:1.首先要有很强的气息支持力,小腹要加力量,气息不能浮,更不要沉,要保持小腹的张力,控制力。

2.跳音练习使学生初学者的一个难点,要注意声音的头腔胸腔共鸣,要有一种小锤敲击金属的声音。3.让学生反复练习,锻炼小腹的弹跳力,增强腹肌力量。 B.歌曲:《春思曲》韦瀚章词 黄自曲

1.先来学习一首诗词,《春思曲》“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花栏前。 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这是韦瀚章的词,现代作家。而后被黄自谱写成为音乐会演唱的抒情性独唱歌曲。这首歌的结构严谨,笔调洗练,音乐形象鲜明,至今仍是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而为诸多的声乐家所喜爱。 2.了解歌曲后,让学生听一边,找到歌曲的感觉,是一种舒缓的节奏,然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音色,节奏。让学生抓住声音的高位需要保持,要运用轻柔的略“暗”的音色,着意刻画人物内心的孤独。

3.让学生单独唱,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能准确把握情感,恰当的运用音色(包括歌唱中因激动而是音色明亮,失望的现实使情绪低落的部分)合理的安排节奏,不宜太快。

4.歌曲的演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呼吸支持,还有有些字头也必须强调,如“恨只恨”中“恨”字的字头,“远别”中的“远”字字头。字头的加强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也是种民族的语言特点,这些都要使学生慢慢体会。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使这首艺术歌曲的完美艺术价值得以充分展示,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

歌曲《飘零的落花》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飘零的落花》歌曲,了解掌握作曲家,掌握歌曲的内涵,歌词的理解。

二、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吐字咬字,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技巧。

三、此曲每一句的尾音部分要求自然圆润,训练学生气息的支持能力。

《飘零的落花》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掌握歌曲的内涵,唱出弱起小节的特点,要把舒缓的节奏唱的淋漓尽致。

二、吐字方面要注意平卷舌音,不能听出间音,注意呼吸的地方要有固定的气口,避免乱吸气。教学难点:

一、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吐字咬字,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技巧。

二、吐字方面要注意平卷舌音,不能听出间音,注意呼吸的地方要有固定的气口,避免乱吸气。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并提问学生演唱,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哼鸣的练习。 23 43 2—| 34 54 3—| 23 43 2—|1 0 0 0 m......................................要求:1.要求双唇轻轻闭上,牙关略开,用深呼吸,把声音从打开的咽腔往上i唱到鼻咽腔。

2.使学生下巴、牙关、脖子都放松,让深呼吸的气息贴着后咽壁往上唱,直通鼻咽腔。

3.让学生反复练习,增强在乐曲中字与字的连贯性。B.歌曲:《飘零的落花》刘雪庵词曲

1.导入: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刘雪庵的歌曲大家想想是什么歌曲?答案:《长城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也是这位作曲家所写——《飘零的落花》,歌曲感觉与上一首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通过学习希望大家能掌握。

2.让学生了解歌曲后,让学生仔细听,并找出此曲与原来学过的曲子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这首曲子曲调也是暗淡,凄凉,但在旋律进行方面比《长城谣》舒缓。

3.让学生用哼鸣唱出旋律,然后添词,仔细读歌词体会其含义,尤其咬字要准确,更要注意弱起小节不能唱的太突然。4.要训练学生分句练习,因为这首歌无论在声音力度,激情的幅度,速度的快慢,语言的内涵等方面都是需要做到恰到好处。演唱时要以历史背景人物感情为基础,否则会使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歌唱旋律很传统,音乐结构很规整,没有大起大落的激昂,确有无尽痛苦的哀伤,掌握这一时代的艺术歌曲从内容到情感都有很深的时代烙印。

歌曲《长城谣》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长城谣》这首歌曲,了解掌握作曲家,掌握歌曲的内涵,歌词的理解。

二、通过歌曲训练学生练习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演唱技巧,以及表现的深切感情。

三、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吐字咬字,速度及强弱表现。

《长城谣》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咬字上的不同变化,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要加强。

二、让学生掌握好凄凉、悲壮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于其他歌曲的不同要从音色上有明显的区分。教学难点:

一、在歌曲的速度力度上有很大的变化,要使学生做到有明显的区别。

二、让学生掌握好凄凉、悲壮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于其他歌曲的不同要从音色上有明显的区分。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长城大家都很熟悉,有的同学都已去过,但长城也饱含了很多苦难,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和长城有关的歌曲,歌曲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原是电影插曲——《长城谣》。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5度连音练习。 1 5|1— wu 要求:1.要求气息连贯,音准要稳定,上行部分小腹要加力,下行要自然气息要拖住,声音的位置不能变化。

2.口腔内部要打开,唇要收拢,不能放松,这时候学生喉部容易紧张,要避免这一现象,要使气息平稳,不能晃动。3.让学生反复练习,增强在乐曲中字与字的连贯性。 B.歌曲:《长城谣》潘孑农词 刘雪庵曲 1.导入:长城大家都很熟悉,有的同学都已去过,但长城也饱含了很多苦难,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和长城有关的歌曲,歌曲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原是电影插曲——《长城谣》。

2.了解歌曲后,让学生仔细听,并找出此曲与原来学过的曲子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这首曲子是一首带有悲壮感情的曲子,曲调苍凉。让学生读歌曲,反复体会其含义。

3.全曲由“起承转合”四句组成。训练学生在第一段演唱时速度要稍慢,行腔深沉委婉,以凄凉的音色诉说人民的苦难与悲愤;在唱第二段时速度可略为紧凑些,力度加强,情绪激昂,唱出对敌人的愤慨和收复失地的保卫家乡的坚定信念。

4.让学生运用发生时的五度连音唱法来唱字与字的链接。“奸淫掳掠苦难当”这一句可处理成渐强、渐慢,把歌曲推向高潮,“苦难当”可以突慢并延长些,然后再回原速;“父母丧”咬紧字头,用保持音唱,慢速。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渔光曲》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渔光曲》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气息要悠长,音符时值要长足拍,不能在句中换气。

一、三乐段要控制音量,中段稍强,应有力度上的对比。

二、使学生掌握4|4牌子的节奏,“* - - *”节奏的演唱中,前面一个音快结束时,不要擅自加下滑音,是歌曲具有质朴感,结尾用轻柔的方法收声,使歌曲更显凄凉。

三、要让学生注意中、低音区换声点的自然而不露破绽,保持声区统一。

《渔光曲》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中声歌曲要唱得连贯,注意气息的支持力。

二、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咬字上的不同变化。教学难点:

一、注意中、低音区换声点的自然而不露破绽,保持声区统 一。

二、第

一、三乐段要控制音量,中段稍强,应有力度上的对比。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首先,让学生看电影片段——《渔光曲》,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边看边听音乐,体会当时的情景,讲述当时的故事,让学生把这段故事牢记,随后引出这段乐曲。(刚才大家听到的电影背景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渔光曲》)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Mi、Ya音练习。 5 3 |4 2 |1 — Mi...Ya.......要求:1.快吸快呼,快速吸气在唱同时把气吐出,形成音与音的连贯,并保持气息的稳定。

2.在快的同时气息不能潜,不能浮,更不能挤压,要用积极的状态去支持小腹的力量。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连贯性,和均匀性。B.歌曲:《渔光曲》安娥词 任光曲

1.让学生看电影片段——《渔光曲》,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边看边听音乐,体会当时的情景,讲述当时的故事,让学生把这段故事牢记,随后引出这段乐曲。(刚才大家听到的电影背景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渔光曲》)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音乐的连贯性,需要中间段的稍强,力度的对比要做好。

3.让学生单独唱,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这首歌放映当时的渔村破产的凄凉景象,歌词有种朴实写实的感觉,音乐要唱的委婉惆怅。尤其是由单一主题发展的三个乐段要有对比。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气息连贯性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电影的简单内容,这是一首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歌曲。

推荐第8篇:声乐教案

声 乐 课 教 案

第 一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声音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 1 2 3 4 ︱ 5 4 3 2 ︱1 —‖ u o u o u

(2)5 6 5 4 5 4 ︱3 43 2 3 2︱1—‖

Li La Li La Li

(3)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mi ma mi ma mo

2、练习曲目: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啊!中国的土地》

四、教 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练习法。

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作品的处理。

教学难点:① 开始乐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高位置发声;

② 高音乐句“牧羊姑娘放声唱”的共鸣与气息状态。

解决方案:① 通过母音“Li”、“La”的训练,为“美丽”的发声打下高位置基础。② 通过“U”、“o”的练习抓好“姑娘”里母音的发声共鸣习惯。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②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③ 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2、新歌学习

(1) 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2) 试唱歌曲作品,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征;

(3) 深入学唱歌词,注意吸气换气、强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术问题,并从中找到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 (4) 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3、答

(1)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3) 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声乐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提出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中国的土地》 A 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后起节奏的掌握; ② 乐曲高潮“啊!中国的土地”的演唱。 解决方案:① 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

② 加强“i”母音的训练,认识并掌握闭口音的共鸣及气息状态。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2)、(3)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加强母音发声的高位置; ②“u”“o”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体会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 ③“mi”“ma”母音要体会“装在面罩盒向下唱”的感觉。

2、新歌学习

(1) 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2) 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的呼、吸与换气关系; (3) 通过母音训练,解决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和发声共鸣问题; (4) 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

3、答

(1)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

(3) 教师作总结分析,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二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两首声乐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在注意声音运用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声曲:

(1) 1 3 5 6 ︱5 6 5 3 ︱1—‖ mi ma mi ma mi

(2)5 6—︱5 6 5 4 3 2︱1––‖

yi ya yi ya yi ya (3)5 5 5 5 ︱5 4 3 2 ︱1 –‖ (4)1 5––︱4 3 2 1––‖ ma mo ma mo ma mo mi o a o a

2、练习曲目:《北京颂歌》 《清晰的记忆》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学 提 纲

一、《北 京 颂 歌》 D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进行曲风格的演唱; ② 乐曲结束句的演唱。 解决方案:① 通过顿音训练解决进行曲风格的声音力度问题;

② 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

练习要领:① 练习(1)用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② 练习(2)的“ya”母音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 ③ 注意共鸣位置与气息的对抗状态。

2、新歌学习

(1) 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 (2) 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 (3) 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 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术性。

3、答

(1)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新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清 晰 的 记 忆》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歌曲气息的把握; ② 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① 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强化吸气换气的练习;

② 加强“o”“a”母音的练习,有针对的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练习要领:① 练习(3)要注意顿和连的结合,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 ② 练习(4)要注意有目的的打开,在做好咬字吐字的基础上贴着后咽壁吸着唱,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 ③ 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注意音色的和谐统一。

2、新歌学习:

(1) 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的旋律,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 (2) 初步处理作品,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情绪特征; (3) 重点解决歌曲作品的演唱难点,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4) 加强艺术处理,强调歌曲表达的艺术性。

3、答 疑: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实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3)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三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两首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的体验作品的情绪特点,在声音表现的基础上,融入体态语言的表演。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1 5 5 5︱1 4 4 4︱1 3 3 3︱1 2 2 7︱1–‖

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5 5 5 5– ︱ 4 3 2 1––‖

o a a a a o a

(3)5 6 5 4 5 4 ︱ 3 4 3 2 3 2 ︱ 1—‖

yi yuo yi you yi a o a o a

2、练习曲目:《忆秦娥—娄山关》 《风萧瑟》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忆秦娥—娄山关》 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声音强弱力度的控制;

② 高音“苍山如海”的音色和气势。

解决方案:①采用顿音训练,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

②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体会向下用力发声的畅通感觉。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练习要领: ① 注意各个母音的开口发声状态;

② 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③体会开口音的打开、注意帖着后咽壁吸着唱,突显气息的支持作用。

2、新歌学习

(1)初步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

(2)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关系,把握好科学的呼吸规律,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3)重点解决歌曲演唱的难点问题,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1) 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实施集体评议和自我分析; (3)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实施小组内的声乐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提出新的练声要求。

二、《风 萧 瑟》 降G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歌曲作品中力度、速度的把握;

② 歌曲中节奏的把握; ③ 歌曲中戏剧情绪的表达。

解决方案:① 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声音力度的控制问题;

② 通过有针对的节奏训练,解决节奏上存在的问题; ③ 通过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解决歌曲的情绪表达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

练习要领:① 保持良好的微笑状态,笑肌上提,挂好面罩盒;

② 保持良好的打开状态,做好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圆;

③ 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新歌教学

(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

(2)哼唱作品,找出在演唱中难于把握的地方;并标出吸气换气的地方。 (3)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处理作品的过程中解决好节奏及强弱的对比关系。

(4)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注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

3、答疑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歌曲作品; (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 (3)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声乐课小组内的声乐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练声要求。

第一学期补充曲目: 《岩口滴水》、《满江红》、《雪花》

第 四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声乐作品的表演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歌唱和体态表情来表达作品,能较完整地演唱、表演好两首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声音训练:

(1)1 5 5 5 ︱1 4 4 4 ︱1 3 3 3 ︱1 2 2 7︱1–‖

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6––︱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yi you yi you yi you yi

2、练习曲目:《这就是我的祖国》 《啊!亲爱的爸爸》

四、教 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演示法。

教 案 提 纲

一、《这就是我的祖国》 降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u、o”母音的高位置发声及打开状态;

② 结束乐句高音的演唱。

解决方案:加强“u、o”母音的发声训练,解决作品中多次出现的“阔、果、国窝”等压韵字的发声歌唱;在声音训练中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1)、(2)

练声要求:咬字准确,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 保持忍住笑的感觉,稳定高位置的音色; 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歌曲学习:

(1)学唱歌曲,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 (3)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

(4)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3、答 疑:

(1)分别演唱作品;

(2)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 (3)教师点评总结。

4、歌曲演唱: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亲爱的爸爸》 降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u、o”的高音演唱; ② 歌曲的情绪表达。 解决方案:通过声音训练解决声音问题;采用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来解决作品的情绪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1)、(2)

练声要求:咬字准确,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保持忍住笑的感觉,稳定高位置的音色;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歌曲学习:

(1) 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 (2)学唱歌曲,划分乐句、找出演唱中有困难的地方; (3)重点突破歌曲的重点难点;

(4)重新欣赏范唱资料,加深作品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3、问题解答:

(1) 演唱作品;

(2) 分析、评价演唱效果; (3) 教师总结。

4、歌曲演唱:小组内的作品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歌曲或练声要求。

第 五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 面罩共鸣的巩固练习:1 5 5 5︱565 454︱343 232︱1–‖ u o o o u o u o u (2)打开与气息控制的练习:

1 5––︱5 6 5 4 3 4 3 2︱1–––‖ yiya yi ya yi ya yi

(3) 1 6––︱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mi ma mi ma mi ma mi

(4) 1 3 5 3︱1 3 5 3︱1 –‖

mi hi hi hi ma ha ha ha mo

2、练习曲目:《太行颂》 《我的祖国妈妈》

四、教 法:练习法、演示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太 行 颂》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颂歌作品豪迈气势的表达; ②歌唱气息的流畅性。

解决方案:通过歌曲作品的分析解决演唱的情绪问题;有针对地进行声音训练,解决歌曲演唱的气息支持问题。

教学过程:

3、声音训练:练习曲(1)、(2)

声音训练要求:练习(1)要保持忍住笑的发声感觉,在内口腔打开的同时,注意母音发声的正确口型; 练习(2)必须保持面罩高位置的稳定,在向下用力发声的同时体会管状的发声共鸣效果。

4、歌曲学习:

(1) 学唱歌曲,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 着重针对开口音进行针对的练习,解决开口音发声的高位置及气息的控制问题;

(3) 重点突破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抓好音乐进行的强弱急缓的处理; (4) 通篇练习全曲,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5、问题解答:

(1) 演唱作品;

(2) 分析、评价歌唱效果; (3) 教师总结。

6、歌唱表演:小组内进行作品演唱观摩。

7、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我的祖国妈妈》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⑴ 歌曲情绪的表达;

⑵ 结束句的高音演唱及气息的控制。

解决方案:⑴ 加强对作品词曲的分析,并通过歌词朗诵的情感来强化演唱的情感。

⑵ 加强大跨度的音程训练,确保高音演唱时的位置及气息状态。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声音训练要求:咬字吐字准确,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 ma”母音要求稳定面罩打开,发声时贴着后咽壁吸着唱,稳定喉头的发声位置;练习(4)采用顿音唱法,追求声断气连的演唱效果和灵巧而集中的声音形象。

2、歌曲处理:

⑴ 熟悉曲调,了解并掌握后半拍起音的发声规律,认识切分音和附点音符对作品情绪的作用;

⑵ 以作品的开口音为突破口,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歌唱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⑶ 采用分析、朗诵等形式,感受作品的情绪特征;

⑷ 采用声音训练⑴作主要练习手段,重点突破结束句的音高问题; ⑸ 较完整地演唱《我的祖国妈妈》。

3、问题解答: ⑴ 演唱作品;

⑵ 分析、评价演唱效果;

⑶ 教师总结。

4、歌唱表演:小组内的声乐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六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声音训练:

⑴ 1 2 3 4︱5 6 5 6︱5 3 1 –‖ mi ma mi hi ma ha mi mo

⑵ 5 5 ︱ 5 5 ︱5 4 3 2 ︱1 –‖ ma me mi mo ma mi mo

[3] 1 i––︱5 6 5 4 3 4 3 2︱1–––‖ a o a o a o a

[4] 1 2 3 4︱5 6 5 6︱5 4 3 2︱1–‖ mi ma mi hi ma ha mi ma mo

2、练习曲目:《春光曲》 《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四、教 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春 光 曲》 升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⑴ 连音与顿音的结合;

⑵ 连续高音的演唱。

解决方案:

⑴ 采用连顿结合的声音训练,解决作品中潜存的发声难点; ⑵ 加强高位置与气息的对抗训练,解决连续高音的演唱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声音训练要求:两个练习都是连音和顿音的综合练习,要求在注意高位置的同时体会声音跟着气息的方向发声;注意咬字的准确,做到字正腔圆。

2、歌曲处理:

⑴ 初步熟悉歌曲,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

⑵ 规划吸气的位置,着重加强开口音的发声打开状态;

⑶ 重点练习作品中连续高音的演唱,抓好声音的位置感和气息向下找支点的练习,保证每个高音唱出来的质量。

⑷ 较完整地演唱作品,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加强作品表现的艺术效果。

3、问题解答: ⑴ 歌曲演唱;

⑵ 演唱效果评议;

⑶ 教师总结。

4、作品演唱:小组内的声乐作品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练声要求。

二、《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降e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⑴ 半音及7/8拍子的演唱; ⑵ 结束句八度音程的演唱。 解决方案:

⑴ 加强视谱练习,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

⑵ 通过大跨度音程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演唱。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4)

声音训练要求:练习⑴在演唱中要注意内口腔的打开,“a”母音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o”母音要保持想笑的歌唱状态,控制好面罩的共振效果,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顿音练习重点追求集中而灵巧的声音效果。

2、作品学习:

⑴ 初步了解作品,基本稳定作品的速度,认知作品的风格色彩;

⑵ 着重解决变化音的音准问题及歌曲引子的演唱,在连续高音出要求咬字的果断与气息的着力方向; ⑶ “飞”、“肥”、“美”、“辉”等几个字的咬字发声; ⑷ 完整地演唱作品,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效果。

3、答 疑:

⑴ 演唱声乐作品;

⑵ 演唱效果评议;

⑶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作品演唱:小组内的作品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声音训练要求。

第二学期补充曲目: 《黄河颂》、《重归苏莲托》、《英雄赞歌》

推荐第9篇: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 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们学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学前声乐课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 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 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 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系列教材——《音 乐欣赏、声乐》,配合我院校本教材《幼儿歌曲弹唱》。

学院通过和用人单位的多次教研,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课时的20%)

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课时的20%)

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 两得。

3、儿歌表演唱(课时的30%)

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课时的30%)

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

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就业的实用 性,和其他相关课程结合紧密,学生按照螺旋型阶梯式轨迹循序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创情境、重探究、多合作、获知识、享应用”五步教学模式) 我系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以往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最后拓展应用。体现了教和学的统一,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

2、方法手段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如儿歌表演唱的教学,是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结合,学生参与度高,增强了课堂的兴奋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而且还能学以致用,一举多得。在学生表演结束后,还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能力综合发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和思考。并总结出结论。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钢琴、电子琴、打击乐等乐器、多媒体、各种声像资料等教学手段。

3、保障条件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教学教研气氛浓厚的教师队伍。高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占老师总数一半以上,间周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教研活动。每学期都会邀请幼教方面的专家来我院讲座,座谈,对新兴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我院教研活动丰富,如目前开展的课题《大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

校内外实训设施设备完善,拥有标准音乐教室、数码钢琴室、多媒体教室、合唱教室、舞蹈室、仿真模拟教室等多种专业课教室,学生琴房四十余间。校外选择的实训基地多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如荆州市机关幼儿园、荆州市实验幼儿园、沙市教育幼儿园等。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1、组织实施

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程引入 承上:在视唱练耳课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型,音程视

唱中的音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启下:在本单元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带词视唱曲来创编儿歌。不仅提高视唱水平,还递进到创编成儿歌表演唱,从而增强学前声乐课的实用性。

第二环节:发声练习---- 练声曲

发声练习的设计时都要针对实际演唱歌曲的需要。针对学前音乐课上大集体课的特点,练声曲主要采用儿歌式带词练习。好的练声曲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音域,还能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发声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声乐技巧问题。并且,学生感受到了幼儿在歌唱时的状态、感觉和气氛。比起单纯的母音练习,学生的积极性会提升很多。从我院实践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接受度高,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良好。最重要的是,可以用在今后的教学中。

第三环节:带词视唱歌曲,如:《劳动最光荣》

在学唱歌曲中,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1)欣赏歌曲的示范音乐,同时范唱,让学生获得对此歌曲的整体感受。这首儿歌是)(2)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插曲,注意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欢快热烈的歌曲气氛。

(3)跟钢琴视唱歌曲的歌谱,在视唱中巩固C大调视唱,注意学生音准节奏的把握。特别是每一节的结尾处,节奏较难把握。

(4)带词视唱,在唱好音准节奏的基础上,提示学生唱出歌曲的风格,把握乐曲欢快、节奏感强的特点。

运用多媒体,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鼓励学生击掌、点头、配合自发的简单身体律动。提示学生跟着音乐表现情感,注意声音的状态。在愉快的歌曲声中,学生熟练地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音乐表现力等音乐基本要素。

第四环节:学前音乐课和儿童韵律活动教学结合,将带词视唱曲创编成儿歌 表演唱。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在学好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歌曲和儿童韵律活动相结合,把带词视唱曲创编成儿歌表演唱。引导学生在朗诵和演唱歌词中,结合歌词所表现的内容,配以适当的韵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结合歌词,创编出各种儿童韵律动作,使得歌曲在演唱时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领悟到,儿歌的演唱不仅是唱而已,还要在唱中舞蹈,在唱中游戏,愉悦身心,获得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拓展 通过课堂拓展这一环节,渗透给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将来在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选择有主题思想、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寓教于乐,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贯彻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思想精髓。

2、教学效果

依靠以上五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视听到视唱,由演唱向表演唱过渡。该教学环节实用性很高,学生在掌握步骤和方法后,基本能适应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领域的儿歌教学。

五、特色与创新

开展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自己编写讲义,发表专业论文,撰写校本教材。 教研活动分为本学科教研和跨学科两种,注重各个课程的“平行发展”,如儿歌表演唱和自弹自唱,就是和舞蹈课、钢琴课教学的协调配合。

定期在用人单位实地考察,捕捉一线幼儿教师的新型课程和教改方案,开发学院培养特色。如配合幼儿园中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说”中融合英语故事和英语诗歌的朗诵。在“唱”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唱艺术歌曲,还要有儿歌表演唱、自弹自唱的能力。

六、结语

我们培养的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学生,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就业率年年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供不应求。到2020年,我国的幼师需求量还有两百万的缺口。这就是我们这个专业大力发展的契机。只有我们在培养过程中重视了理论和技巧的结合,重视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那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幼教机构的需求,才能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推荐第10篇: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教学模式探究

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是一门集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可分为理论、演唱技能训练、歌曲练习、实践等环节,各环节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侧重点不同,不能孤立某一环节。要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灵活多样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对孩子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从而带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此领域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幼儿园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必须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诸多现状都促使学前教育声乐课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有新的认识和改进,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声乐课学习中不能只注重歌唱技术,还要涉及更为广泛的艺术文化、关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笔者通过多年的声乐大课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获得了一些新的感受与经验。

1 系统的理论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要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在声乐大课上应凸现课程综合化,需要暂新的教学理念,储备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有声乐教学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与声乐教学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在声乐大课的教学中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这是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是对声乐演唱基础知识的学习。演唱理论部分的学习可以安排在每节课技能训练之前,在学生完全理解发声原理及方法后,结合技能边学边练,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其次是对优秀声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学习。声乐教学中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伴奏等都抒发着美好的情感,传递着崇高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不能只是单纯的唱会歌曲,还要对歌曲的题材、体裁、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作品风格等相关音乐知识进行讲授。在理论学习中还可以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融入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比如:歌词中的汉语言学和文学写作知识;创作背景中涉及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生活方式等。这样既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充实,又便于学生构建综合的知识体系。

2 演唱技能训练

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是完整、自如、有表现力地自弹自唱歌曲,因此训练歌唱技能就成为声乐课最核心的内容。声乐大课技能训练部分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在演唱技能训练中,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训练时,学生发声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有针对性地指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而对于一个群体的声音老师却很难辨别和控制。因此在声乐大课中老师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把握群体和个体的关系。

1、男、女生分开。男、女生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有所不同,在音色、音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音群体,不管在发声练习还是歌曲练习时会相互干扰。

2、嗓音条件好的与不好的分开。嗓音条件好的学生音域较宽,对练声曲和歌曲的选择余地很大,而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在选曲上要短小、音域多在中声区。在声乐大课发声训练中到了高声区时可以让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先停下来,歌曲练习可分开,各自选择难度不同的曲目。如此一来,嗓音条件好的不会有被拖后腿的现象,条件不好的也不会感到吃力而赶不上。

3、从嗓音条件好的学生中抽出领悟高并能较快掌握方法的,在大课中要及时进行重新分组。一方面对努力的学生是一种鼓励,使其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

4、个别检查与指导。声乐大课中技能训练离不开个别检查和指导,通过个体检查才能了解学生对发音技巧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提高了他们对声音的比较和鉴别能力,进而在课外能彼此提出改进意见,能用老师所教的理论去评价。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提升歌唱能力,增加自己对发声技巧的理解。

3 歌曲训练

演唱歌曲是声乐课最终的目的。之前的理论讲解、歌唱技能训练都是为歌曲演唱做铺垫。这三个环节在所授内容是环环相扣的,根据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点的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练声曲,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练习;而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环节又是为了更完整准确地表现歌曲。

首先,学生背熟歌词和旋律后,老师先把歌曲的难点部分找出来进行分析、示范、反复巩固练习,直至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伴奏。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简单的打击乐,比如:三角铁、木鱼、钢片琴等。把学生按照之前技能训练中的分组分成三组,三组轮流演唱、伴奏、当观众,扮演不同角色。这样既能营造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歌曲演唱表演意识,亲身探索、领悟和体验,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伴奏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和调式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了解。而在做观众的过程又给学生提供了多听、多观摩、多总结的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反复揣摩。

4 艺术实践

作为一门技术性的课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学前教育声乐大课应注重艺术实践,营造浓厚的艺术文化环境。声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集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实践过程,若不亲身去探索、领悟和体验,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声乐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声乐大课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可以争取到社会上进行公益演出,或在学校举办声乐演唱音乐会,也可以为歌唱条件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举行小型的音乐演唱会,还可以将考试采用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考核。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上舞台锻炼,不断引导他们总结歌唱技能和表演经验。对学生的表演做出公开、公正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表演心理。

声乐大课教学模式中的这四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处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对某些教学环节可以有所侧重,在训练初期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对理论教学和简单的发声练习要有所侧重;当学生能理性地用嗓并已建立歌唱的基本状态时,有伴奏的练声曲和歌曲练习就会成为本时期要侧重的教学环节;到了声乐学习的最后阶段也就是毕业前,就会侧重于艺术实践,从实践中巩固歌唱技能总结教学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总之,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教学模式的四个训练环节均等重要、不可或缺,也不能孤立开来,要灵活运用,为声乐学习服务。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灵活多样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前教育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第11篇:中职艺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声乐锻炼

中职艺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声乐锻炼

1、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概述

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设置的。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是为广大学前教育学生提供一个参加高考的机会,经过中学的学习以后,考入上一级的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师德高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上半叶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声乐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声乐的演唱水平,并强化演唱能力,为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专业基础。其次,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声乐基础训练及声乐歌曲演唱教学

一方面,是声乐演唱基本功的练习。声乐基本功训练。

1 (1)发声练习:主要是发音位置和音高要准确,意大利语的元音、辅音念法要标准,汉语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吐字和咬字要规范。a、e、i、o、u五个元音一定要会唱会念而且要标准。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需要日常反复练习。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母音发声练习:a、e、i、o、u,初期训练时以五度以内级近的下行音阶为主如:4/45555|54321|aeiou--- (2)共鸣腔体打开:共鸣器官的功能要不断加强练习,在平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步骤的反复练习以增强这些器官的能力,比如喉咙、口腔、鼻咽腔等腔体打开的练习一定要经常做。

(3)呼吸器官:主要是气息的控制与支持,不仅共鸣器官功能需要加强练习,呼吸器官的功能练习更需要加强,声乐演唱中采用的呼吸主要包括,扩胸运动、腹部运动,腹式呼吸练习及胸腹式呼吸练习在演唱中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得到好的气息支持以控制音高、音色及音量。

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在训练中可以利用单个母音的保持音和跳音进行训练如:2/413|53|1-|e---另一方面,是声乐歌曲演唱训练。声乐歌曲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曲目还要掌握一定的儿歌曲目,这里只针对歌曲演唱部分谈一些经验和体会。声乐歌曲初期训练。训练初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

2 力,选择曲目让学生唱,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初期训练时选择教材上的歌曲如熟练演唱,如歌曲《花非花》要熟练曲目。要背旋律、背歌词、被表情记号、肢体语言。首先,介绍作者:黄自(1904~1938)江苏人,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后任上海国立音专理论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尝试东西方音乐语言的融合,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做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等。其次,介绍作品《: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歌词中的意境有几种解释:一是以“花和雾“比作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以长久;二是用”花和雾“的。轻渺隐示着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女。这正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失了得美好的人与事物的追忆、惋惜之情。最后教学提示。(1)带学生逐句试唱作品,熟练掌握。(2)《花非花》4/4拍,全曲旋律紧紧相扣,形如流水,自然成曲。虽然只有8小节,其喻意耐人寻味。(3)演唱时全曲速度稍缓慢,要求声音连贯匀称,音色柔美抒情。(4)这首歌只有一段歌词,但演唱时可以反复唱两遍,可以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根据歌曲的强弱记号,抒发情感,表达出艺术歌曲的意境。

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升学考试,因此在声乐考试期间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声乐演唱水平上演唱有一定难度声乐作品,因此对高职专业学生的后期训练要以有难度的声乐作品为主,如:《大森林的早晨》、《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沁园春雪》等。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标准。情 3 感表达:理解歌曲内涵,情感真挚、富有意蕴、表现力强。发声方法:精神饱满、音色统

一、气息流畅、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唱功。

风格把握:歌曲选择适当,演唱完整。咬字吐字:歌词咬字吐字清晰。音准:准确把握歌曲旋律。节奏:无明显出入,与歌曲伴奏配合熟练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作品介绍《: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歌曲旋律流畅,层次清楚,跌宕起伏,歌词富于深情,真挚的情感把歌曲推向高潮。教学提示。《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复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它的旋律给人一种起伏、流动的感觉。歌唱时应力求做到声音优美、自然、亲切、深情、动听。要较准确的运用头腔共鸣,字要唱得舒展连贯,保持较深得气息支持,深而不僵。结尾处的五度大跳“心中的歌”要作准备,注意声音位置统一。

总结,以上是我通过日常声乐教学并结合教材总结出来的关于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歌曲演唱的些经验和看法,声乐教学要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方法以后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进行声乐歌曲的演唱训练,并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学生的升学需要。

第12篇: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探析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探析

【摘 要】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加强学前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声乐技巧的教授,让学生掌握到全面的声乐知识。本文就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

学前教育是指6周岁一下的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就目前来看,家长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而让孩子在进入九年义务教育前就学习各种课程,其中声乐就是一种常见的一种课程。但就我国学前教育来看,存在一个较大空缺口,就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足,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而造成这一缺口的根本原因就是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形式还比传统,不利于专业教师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多的声乐课专业教师,就必须加大教学形式的改革。

一、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学前教育中,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保障,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比较匮乏, 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去开展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同时还要注重声乐弹奏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声乐技巧。如果在学前声乐课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学生对声乐的喜爱。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对专业性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向我国现代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在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中就必须重视教学形式改革。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分析

1.授课形式的创新

集体课是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一种常用的授课形式,而这种授课形式就是将所有的学生当成一个集体,由一个教室来进行教授。这种授课形式符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授课形式最常用。在这种授课形势下,可以节约教室资源,增强学生的歌曲听辨能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那些能力稍微落后的学生而言,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影响到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就必须注重授课形式的创新。在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采取分层授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进而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分层授课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都较小,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注重发声训练,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

就目前来看,声乐课教学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要求学生反复、多次地练习歌唱,而对于学前学生而言,他们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好奇心强,反复的歌唱同一首歌曲会使得学生学习来乏味,进而影响到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就必须加大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根据学前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声乐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歌曲,如:《数鸭子》、《拔萝卜》、《采蘑菇的小姑娘》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演唱,尽情的将歌曲中的思想情感表达通过清新明亮的声音表达出来,进而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演唱完一首歌曲后,安排相应的舞蹈、朗诵或者即兴伴奏等来加深学生的理念,让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声乐感。

3.注重实践练习

长期以来,声乐课教学过程中一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练习的机会,进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声乐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是教授,同时也要与实践相结合。声乐水平的高低是需要通过弹唱来进行评判的,只有通过弹唱,才能得知学生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为此,在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如,在发声练习中,教师要将一些发声技巧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而教师在学生发声过程中要认真的听,要找出学生的不足,并加以纠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发声技巧和能力。

三、结语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中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加大教学形式的改革,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注重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为学会今后的发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之探讨[J].大众文艺,2010,13:229.

[2]毛慧琳.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209-210.

[3]杨继新.浅析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6:88.

作者简介:

展春玲(1992~),女,甘肃省张掖市人,工作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职务:在校学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第13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反思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相当重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声乐能力,不断进行深入且符合实际的声乐教学改革,以应对学前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上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化、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要求以及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等问题。这样的学前教育现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学前教育需要的是声乐能力与技巧过硬的老师。这种模式造成的结果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声乐技能不过关的情况,无法胜任幼儿园声乐课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更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因此,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势来看,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在幼儿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所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用性和急需性方面下功夫,采取有针对性的目标进行教学,不能互相照搬照抄。

(二)课程内容不合理

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内容设置单

一、不合理以及创新性不足,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因为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技能课很少,一些适合幼儿声乐教育的课程没法进行,如幼儿歌曲的欣赏、表演、编排。学生在声乐教学基础技能上有所欠缺就会无法胜任幼儿声乐教学工作。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过于专业,有的几乎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相悖,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训练嗓音,讲究演唱技巧,却对儿童歌唱的特点了解不够,对儿歌掌握的量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置,将单一的教学内容改为丰富并适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等特定条件的教学内容。毋庸置疑,当前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少社会实用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很难使培养对象实现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单一,模式不当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上存在着老师单一地教、学生单一地学的情况,只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是老师一整节课都在提问,还有就是一律采取讨论式教学和分组探究式学习,这些低效、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维能力,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掌握声乐技巧,造成很多学生专业水平太弱,这样的教学费时费力还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多采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即全班一起上课,统一讲授教学内容。这种模式有其优越性,相比于声乐个别课和小组课,其优越性表现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发现不足,快速提高声乐水平。其最大的弊端则是难以照顾每个学生的水平,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老师根据平均水平来进行讲解,很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跟不上,时间长了就差得越多,这样会影响教学质量。

(四)缺乏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教教师,但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很少涉及当前的幼儿歌曲,学生学习到的声乐技巧并不能用来教儿童学习音乐学习唱歌,学生对弹奏乐器也不熟练。缺乏教学实践能力还表现在声乐比赛活动很少,学生基本没有舞台经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时只是进行说课、讲课的训练,声乐训练以及指导儿童演唱很少,实习结束后还是无法正常进行实际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践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当不利。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特点,是一个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专门性学科,其目标应该是努力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好,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学生也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具体应该做到与幼儿园紧密联系,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教学内容力求合理

1.教学内容合理应该做到在整个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在刚开始的声乐学习中应该侧重基础声乐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声乐练习,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学习方法。演唱方法应该主要采用目前比较主流的“中国唱法”,这个唱法既能培养学生掌握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又能培养学生更高的艺术水准,同时还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进入大二后,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应该开始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时就可以增加一些有关儿童歌曲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会让学生在演唱儿歌时结合此前学习的中国唱法,在一定的声乐基础上演唱儿歌会唱得更好。比如一些经典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世上只有妈妈好》等,这些歌曲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这些歌曲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歌唱水平,为以后走进幼儿音乐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到了大三大四,专业方面的学习内容应该继续深入。

2.如今有的教材内容太陈旧,一些具有年代感的歌曲现在的学生们不感兴趣,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阵地,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率先进行改革。除了上面所说的每个年级侧重学习的内容外,还应该附带适当的音乐方面的课外教材,这些内容存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其知识面,引导学生对艺术有更高的追求。

3.在学习声乐时,高音是很多学生的障碍,往往一到高音就发生破音或没音的情况。事实上,这种情况有时与生理、技巧、水平无关,只是在心理上难以克服对高音的恐惧,学前教育专业一般开设有心理学课程,但这些课程并不一定能针对声乐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所以老师在教声乐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学生才能大胆唱、好好唱。

(三)教学模式科学合理

1.声乐教学上有三种教学模式,分别是: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采用的还是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大一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中采用集体教学模式效果是比较好的。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接触过声乐的同学可以在集体课堂上慢慢学习,与同学交流,共同进步;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可以降低教学成本,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声乐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时,集体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而且声乐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学习声乐的学生条件各不相同,无论从客观的生理、家庭条件,学习、生活环境,还是从主观的性格、态度、追求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之间不同的艺术理解力,具有极强的个性。声乐集体课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且时间有限,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这时声乐小组课模式可以满足声乐艺术的个性化要求,有效弥补声乐集体课的不足之处。同时相比其他两种教学模式还兼顾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本。

2.做到教学模式合理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时只看文化成绩,没有任何声乐方面的考核。这样导致该专业的学生没有一点声乐基础,有的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声乐的,毕业后也无法进入幼儿园任教。所以在录取时应该把好关,加强对考生的声乐考核,这样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本专业,同时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老师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老师的观念、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声乐水平、歌唱素养。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要综合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对幼师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打造一批结构合理、专业过关、理念先进、方法新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四)教学方法新颖实用

1.情感教学法。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有艺术感染力,打动别人,首先得自己投入感情,打动自己。所以老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的心态、目的、歌词的意义。在演唱的时候要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感情与歌曲交融,这样才能唱得有感情,才能引起听者的共鸣,才能体现艺术的魅力。比如著名的歌曲《鼓浪屿之波》,创作者以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为题材创作了这首歌,老师在教学时应该介绍这首歌的时代背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老师用情感教学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图形、视频等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信息、讲授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一首讴歌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忠诚党的事业、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的作品。在讲这首歌时,老师可以搜集一些科学家的事迹,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将这首歌的视频资料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学生能够直观地对这首歌有深入了解,还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声乐需要表演,需要实践,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校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演出机会,学校可以举办各种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还可以与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加强交流合作,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演出的机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多参加演出活动,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习,实习是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实习必须进入幼儿园音乐课堂,直接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要点。同时学会与儿童进行沟通,方便开展教学工作。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决定着幼儿音乐教师的素质。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问题,改革刻不容缓。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教学实践能力。必须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具体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力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只有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出发,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提高课堂质量,促进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

第14篇: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键盘自弹自唱课《可爱的家》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 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自弹自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课程定位

自弹自唱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 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 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自弹自唱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 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弹奏,能开口唱。

3、课程设计

自弹自唱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视奏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键盘基础、儿歌自弹自唱,儿歌表演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选用的教材是人教幼师教材第一册的内容配合校本教材《幼儿歌曲弹唱》。 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键盘训练的特点,为学生确定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弹奏曲目。每周学弹《孩子们的拜尔》(第一册)的曲目(天天练习);每月学弹考证曲目,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实际,学习儿歌伴奏编配及儿歌弹唱;每学期选弹世界钢琴名曲及趣味流行钢琴曲。因为学生两人共用一台琴,所以在课堂中会适当采用四手联弹的演奏形式。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键盘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就业的实用性,和其他相关课程结合紧密,学生按照螺旋型阶梯式轨迹循序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创情境、重探究、多合作、获知识、享应用”五步教学模式) 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最后拓展应用。体现了教和学的统一,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

2、方法手段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如自弹自唱课的教学,是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结合,学生参与度高,增强了课堂的兴奋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而且还能学以致用,一举多得。在学生表演结束后,还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能力综合发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和思考。并总结出结论。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钢琴、电钢琴琴、打击乐等乐器、多媒体、各种音像资料等教学手段。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1、组织实施

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表演,每节课前请三至五位同学上台表演儿歌弹唱。

第二环节:复习旧课,全班学生移调弹唱带歌词练声曲: 《我的小猫》(1=C—F)

5 6

5 4 3 1 2 1 2 3 5 – 3 3 3 5 5 5 3 3 2 2 1 我爱 我 的 小 猫 小 猫 怎 样 叫

喵 喵瞄

喵 喵 瞄 喵喵瞄 喵喵 难点:可以将小猫的歌词换成小鸭、小牛、小羊的叫声,让学生发挥想象编歌词,很适合在幼儿园教小朋友练声用,很实用。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多找几条带歌词的练声曲,也可以把简单的儿歌拿来当练声曲,移调弹唱 ,即熟悉了键盘又锻炼了唱歌,还可以加上简单的律动,自制打击乐伴奏,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环节:

1、学唱歌曲《可爱的家》(C—F、F-C) (1)分析乐曲,

这是著名的英国歌曲,旋律亲切而丰满,表现家的温馨、对家的热爱。这首适合在幼儿园上语言课让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的同时,教小朋友唱,场面很温馨。第一乐段(第1-9小节),有两个乐句,第二乐段(第9-17小节)也是两个乐句,四句均为弱起,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变化重复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变化重复的。Andante行板,我们在弹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乐曲的情绪抒缓柔和,很简单易学,解除学生的弹奏畏惧心理。

(2)师移调范唱、范奏《可爱的家》(C—F)

学生跟着琴声唱歌词,经过几遍的练唱将歌词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弹奏时就不容易来不及看歌词而忙乱。

2、双手配合弹奏《可爱的家》

(1)教师范奏(用大屏幕播放教师双手弹奏视频,边弹边讲解,可放慢速度弹奏,让学生看清手位和键盘位置)。 (2)学生分组练习,首先将全班38位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组齐奏旋律部分,第二组齐奏伴奏部分,同时弹奏,要求每个人都要听到自己没有弹奏的部分,听听乐曲的整体效果。反之,第一组弹伴奏部分,第二组弹旋律部分,同样要听整体效果。

a、教师范奏两种弹法

第一种:双手不分强弱地弹奏

第二中:旋律部分稍突出,伴奏部分稍弱。

b、讲解强弱的处理

首先是左右手旋律与伴奏的区别,旋律声部应当让人听得清晰、优美,线条明晰;伴奏声部不能老让人听到清晰的每个音,伴奏既为伴奏,就要伴着主旋律来弹奏,左手要控制音量。

3、学生弹唱《可爱的家》 解决难点:

(1)双手配合弹唱必须建立在双手能够流畅地弹奏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将双手配合得更加熟练才能在加入唱歌时尽量少地影响到弹奏。

(2)唱这首歌时,我们一般两个小节换一口气,乐谱上也是两个小节画一个大连音线,在弹奏中也要跟唱一致,两个小节换气一次。学生练习边弹边唱。“吸气”是用人的呼吸、情绪带动,将手稍抬离琴键,作为一个呼吸的气口,再往下弹奏。弹唱的时候,人和手的吸气要同步。乐曲的表达重在处理好强弱变化,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乐感不同,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她们对自己的弹唱做出个性化的处理,弹唱时特别要注意移调弹唱歌曲,因为幼儿园小朋友的音域跟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注意保护小朋友的声带,注意音量的调整,如果自己的歌声音量太小,弹奏时要尽量控制好音量。主要的原则是要让听众听懂你所表达的音乐。

(4)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多媒体演示观摩,将学生的弹唱视频拍摄下来,并讲评,有据可依,直观又有说服力。 第四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在学好弹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歌曲和儿童韵律活动相结合,创编儿歌表演。引导学生结合歌词所表现的内容,配以适当的韵律活动。创编出各种儿童韵律动作,使得歌曲在演唱时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领悟到,弹唱不仅是边弹边唱而已,还要在弹唱中舞蹈,在弹唱中游戏,愉悦身心,获得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拓展

通过课堂拓展这一环节,渗透给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将来在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选择有主题思想、有教育意义的弹唱曲,寓教于乐,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贯彻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思想精髓。

2、教学效果

学生在掌握步骤和方法后,基本能适应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领域的儿歌弹唱教学。

五、特色与创新

在“弹”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弹考证曲目,还要有自弹自唱、表演的能力。

六、结语

到2020年,我国的幼师需求量还有两百万的缺口。这就是我们这个专业大力发展的契机。只有我们在培养过程中重视了理论和技巧的结合,重视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那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幼教机构的需求,才能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15篇:声乐教案(定稿)

C&D音乐培训中心歌唱教材

序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唱歌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卡拉OK”的普及与应用,为热爱歌唱的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伴奏方式,足不出户,便可在家举办演唱会。近几年,尤以通俗唱法最为普及。然而,如何使歌唱的更好,并能不断提高演唱技艺,这是许多歌唱爱好者所期盼的。本教材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力求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重视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对唱歌者发声器官的综合训练。它能使发声各器官,得到系统、科学的有序训练,使歌唱者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嗓音运用的基本知识,建立良好的歌唱技能与状态,为进入更高一级的训练作准备。其次,展示通俗唱法的训练程序。本教材为持通俗唱法的爱好者,提供了一套从初级训练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向高难度训练迈进的练声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发声诸器官逐级训练中得到锻炼。最后,要唱好歌,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与艺术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在实践中不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一种特殊运动。它通过人体的歌唱器官,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出响亮、优美的歌曲,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这种声乐又称歌唱艺术。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

歌曲的分类: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赏群体。

美声唱法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采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通过人体解剖学倡导的一系列迫使发声机构以最精细和微妙的变化自我调整的方法,获得与人类语言有关的音质、强度、音色以及共鸣进行协调变化出乐感的声音,来积极参与音乐形象的表现,从美声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这些概念。因此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Vibrato),即弦乐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颤动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狭义地讲,主要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其特点在于:在提炼和继承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优秀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较真实、明亮、靠前。讲究声情并茂,要求气息深,多用局部

共鸣,高音多用真声,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气声唱法、假声唱法和低吟唱法。从演唱的风格角度,大致可分为劲歌型,柔美型和艺术型三大类。通俗唱法一般以轻唱为主,共鸣运用不多,喉咙不要求打开,呼吸运用普遍较浅,声音自然流畅,无多大修饰,音域不宽,声带及喉部肌肉用力较多。但注重情感表达,有重情轻声的倾向,表演具有随意性。

下面对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进行综合的比较: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的一句话叫做“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二、喉位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民族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1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三、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借助麦克风来扩大音响。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允许中间换气,形成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中称头腔共鸣为“脑后音”,胸腔共鸣为“膛音”。通俗唱法,由于借助话筒扩音,不需要强大的共鸣(少数劲歌除外),轻唱为主,多用真声,下部共鸣较多,多用口腔共鸣,尽力保持自然状态,就像朗诵、说话一样。

四、声音走向的比较

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腔、额腔蝶腔)后再送出来。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有如抛物线,象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忌“窝”着唱或“包”着唱。而通俗唱法,发音管短小,声音靠前,亲切自然。

五、音域的不同

美声唱法由于上下声区贯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宽,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动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间。部分民歌改编曲音域稍宽,某些劲歌或戏剧性作品音域宽广,嗓音条件一般或未经训练的较难胜任

六、咬字部位的异同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民族唱法,母音发音较靠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让字吐得更清楚。通俗唱法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齿音、唇音较重,强调吐字,因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强调共鸣与音质,演唱偏于唱“声”,注重发声的科学性,歌者不易患声带疾病,但由于其来自异域,与本民族的审美观有些差异,因此还不能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是一种高雅和寡的声乐演唱形式,随着我国严肃音乐的推广,现在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和欣赏了。民族唱法讲究吐字清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注重声音的民族特性,嗓音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演唱方法。通俗唱法注重直与平,发声自然,崇尚口语化,对声音考究偏于“情”与前两种唱法的相似之处在于要求歌者有良好的乐感和表达能力,关于这种唱法有褒贬不一的争论,但作为一种演唱风格,其平易近人的表演方式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其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法,是一种客观存在,拥有一大批的著名歌手和热爱它的听众。

歌唱时的姿势、人体的歌唱器官及作用

一、歌唱时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学习唱歌的基础,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歌唱的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歌曲表现等技能技巧。因此,初学唱歌时一定要重视歌唱的姿势。

1、正确的站式歌唱姿势

歌唱者身体自然挺立,两脚稍分开站稳,全身重力均匀分布在脚上。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胸部舒展,小腹稍收。面部表情自然。

2、正确的坐式歌唱姿势

歌唱者上身自然挺立,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自然挺胸。两腿弯曲分开,坐在椅子,臀部向后,稍离椅背,两脚一前一后落地。身体重心于两腿之中。双手自然平放于腿上,面部表情自然。

3、歌唱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耸肩、塌胸、下巴前伸,低头、扬头,歪嘴、眨眼、皱眉或无目的地摇晃,面部表情紧张等不良习惯。

(2)练唱时,不要把手放在耳旁或捂在腹部上,以免养成不良的习惯。

二、人体的歌唱器官及作用

根据不同的歌唱功能、作用,可以分为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和听觉感觉器官五大部分。

1、呼吸器官

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廓、横膈膜及有关的肌肉等 作用:呼吸器官是发声的动力来源,它的作用犹如手风琴的风箱。

2、发声器官

包括喉和声带。喉是由软骨做支架,由关节和韧带做连接,再由肌肉负责运动而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由左右两片带状体组成,具有坚韧的弹性,并在其表面附有一层弹性粘膜。声带的中间叫做声门。日常呼吸时声带分开,发声时声带闭合,这时声带受气息的作用而发声。

作用:发声器官是呼出气流振动发声的发源地,故称为声源器官。它的作用犹如吹奏单簧管时簧片的振动。

3、共鸣器官 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腔体,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等。

(1)胸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作用:胸腔发生共鸣作用时,胸部有明显振动感,它能使声音洪亮深厚而有力,产生低音共鸣作用。

(2)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

作用:中音共鸣作用发生在口腔系统。口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清晰。口腔是歌唱共鸣的主要器官。

(3)头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窦”等。

作用:正确的头腔共鸣发生时,歌唱者头部的振动感。高音共鸣作用发生在头腔,它能使声音明亮、丰富。

在学习歌唱时,要注意三个共鸣声区既要主次分明,又要相互联系,使歌唱的声音统

一、和谐。

(4)咬字吐字器官

包括舌、腭、唇、齿等 作用:咬字吐字器官是变声音为语言的器官。人的声音通过舌、腭、唇、齿的变化形成语言,同时也起来调节口腔共鸣的作用。

5、听觉感受器官

是人的双耳

作用:听觉感觉器官是辨别音高、音色、音质、音量的器官。

上述五部分器官,在歌唱时,要同时参与活动,并且协调一致,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五者之间的关系是既要协调一致,又要互不干扰、独立自主地发挥本职功能,只有这样,才会获得优美动人的歌声。

歌唱的呼吸

歌唱艺术可以说就的是运用气息的艺术,初学者必须过好呼吸训练这一关,不会呼吸,等于不会歌唱。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呼吸方法能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下面我们着重学胸腹式呼吸法:

一、胸腹式呼吸法

这是一种运用横膈膜、两肋、小腹联合操作控制呼吸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吸气时扩张两肋骨和下降横膈膜,使胸腔扩大,因此,增大了气息的容量;而呼气时又依靠腹肌的力量产生控制气息的能力,使音域扩展,声区统一。胸腹式呼吸法在近现代中外声乐界普遍采用。

二、呼所时的状态

用口鼻将气息快速吸入,两肋向外扩展,从宽度上增加肺部的气息容量;胸部自然挺起,形成前后方向扩展,从厚度上增加肺部的气息容量。这样便吸入大量的气体,供歌唱时发声使用。歌唱者的两肋和的过种 ,从后腰部及整个腰部周围有明显扩张,这有将气息同胸腔下部压迫的感觉,这时横膈膜随之下降,胸腔扩大,气息充满肺部。所谓“闻花”的感觉就是吸气要深的一种感觉。此时要注意:

1、吸气时间掌握在开口唱前的一瞬间,就是说气息吸向外呼(唱),两个动作是连续的。过早的吸气会造成闭气,同时也影响歌唱气息的储存。

2、初学唱人,不能只追求气息或强调气息的使用。把气息看得过于神秘,这样会引起气息的僵死,气与声音脱节。

3、吸气时不能耸肩、塌胸,否则会导致吸气浅而少,会造成喉部的紧张,限制气息的流畅,影响歌唱情感的表现。

4、呼气不应有声音。

三、呼气时的状态

两肋要有弹性地保持扩展,使气息经过口鼻呼出。吸进骈,马上开口唱,横膈膜有弹性地将气息向胸腔推进,使胸廓稍有扩起的动作。此时要注意:

1、胸部不能塌下去,以保持气息的流通。

2、注意收腹和两肋的扩展,这是两种对立运动状态,可形成对搞的作用,既推动又控制了气息的流动。

3、气息不要一泄而出。大呼气会造成跑气,漏气,有碍声音的连贯,还会使声音失去了弹性和力度,造成气息的浪费。

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窄和音色的好坏等。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就能做到把气息有控制地、均匀地、平稳地呼出,使声音丰富圆澜、刚柔相济。

呼吸方法及呼吸练习

1、慢吸和快吸

歌唱时的吸气有缓吸和急吸两种情况,初学时,可以体会一下闻花或清晨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间时的感觉。这时的吸气自然、平稳而深入,近于在歌唱时慢吸的要求。还可以体会一下登高或跑步运动后呼吸状态,这时的吸气急促而深入,近于在歌唱时急吸的要求。在歌唱实践中,急吸是经常用得到的。因此,必须在掌握好慢吸的基础上,再掌握好急吸。

2、慢呼和急呼

歌唱时的呼气有慢呼和急呼两种情况,初学时,可以在正确的深吸后,将气息保持瞬间,接着做短促的吹气动作,从中可以体会到呼吸支持点和急呼的感觉。如果在深吸后试着高喊运处的人,又可以体会到有支持点的声音和慢呼的感觉,在歌唱实践中经常要运用慢呼的技能,因此应予更多的锻炼。

1、呼吸练习

(1)慢吸慢呼

要求:无声。吸气像闻花,呼气像打,吸气要慢,呼气要匀。

1、双手放在腰间,像闻花一样吸气,吸气时感觉腰、两肋向外扩张。然后发出“si”音,像气球慢撒气状,但注意气不能僵,要让他缓慢而有控制地呼出。

2、可在前面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吸气后缓缓地吹它。然后再逐渐将蜡烛移运,仍用同样的方法吹它。蜡烛火焰抖动得越均匀,那么证明你的气息力度越均匀。

3、请用一口气读完这一绕口令: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二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二个枣一个枣,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是比较抽象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歌唱的发声原理及有呼吸训练等内容来领会其内涵。只有在实践中仔细感觉,认真辨别,才能较好地调节各腔体的共鸣,唱出理想的声音。

(一) 歌唱的共鸣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叫“基音”。基音是很轻微的,只有当它在人体的各个共鸣腔得到了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基音在共鸣腔内引起共振作用,在声乐上称为“共鸣”。

(二) 歌唱时共鸣的作用

歌曲之所以悦耳动听,共鸣器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共鸣腔一般分为头腔、口腔、胸腔三大部分。通常又把软腭以上的共鸣合称为上部共鸣,它主要是高音的共鸣区;软腭以下的共鸣腔合称为下部共鸣,它主要是中、低音的共鸣区。

歌唱发声最基本的共鸣器官是喉咽腔。因为它位于喉头上面,离声带最近,声带发出基音后,首先在喉咽腔引起共鸣,然后再进下引起其他共鸣腔的共鸣。对歌唱发声影响最大的共鸣器官是口腔,因为它是声音和气息的主要通道。运用三个共鸣腔时,以口腔共鸣为主。 共鸣在歌唱中所使声波振幅增强,音量扩大,音色美化,具有穿透力,声音既丰满圆润又集中明亮,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共鸣是歌唱发声的必需的。

(三) 共鸣与声区的关系

有时人在歌唱时只会用口腔共鸣,声音就容易“扁”“白”;有的人在唱高音时只有头腔共鸣, 声音就比较“尖刺”或“空”;有的人过分追求胸腔共鸣,高音就上不去等等。因此,为了求得歌唱时低、中、高各声区音色统一,正确合理地调节共鸣是很重要的。

歌曲中的咬字

歌唱艺术是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语言完美结合,它使音乐浸润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所以,在我们的歌唱学习和实践中,除了获得良好的发声方法外,还应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进而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演唱效果。

一、在歌唱时,首先要说好普通话,才能做到歌唱时的咬字吐字清晰、纯正。另外还要练习语言的表达能力,唱出来的歌曲才会情真意切。

二、通俗演唱的咬字

1、口语化的咬字基础

通俗演唱的咬字对于形成演唱风格具有很大影响,它更是决定歌手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俗演唱的咬字概念必须建立在自然说话基础上,即:口语化基础,不必在意字头字尾的口形如何,也不必在乎字形是否咬正,只要在自然说话的状态下,能够让人听清晰歌词便可,尽量避免多余的口型,夸张的口型。建立口语化的自然咬字概念是通俗演唱的重要基础。

2、不同语言的咬字特征

通俗演唱的咬字不仅要建立口语化基础,还要注意“松弛度”,不要将字头咬得太紧,唇,舌,齿都要相对放松。由于汉语的发声部位多在口腔前半部,又受到“阴阳上下”四声的牵制,在演唱中很容易为了咬正字形而忽略声音的自然和松弛。

在当代流行歌坛,我们接触较多的语言是汉语、英语、粤语、闽南语。在这四种语言中,英语和粤语的咬字方式都比较容易发音,多数母音都能使口腔自然形成圆润状,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而汉语和闽南语相对较差,很多母音容易使声音发扁,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

举例:汉语与英语比较

同样一个“ⅰ”母音,汉语的咬字容易使口腔发扁,如“ 气、里、齐”等字,而英文便能自然形成一种 口腔打开的呈现椭圆的状态,如“be、he、me”等词。

“u”母音,汉语的咬字容易将字头挤到嘴唇上而形成噘嘴状态,容易将字咬死,如“姑、苏、鲁”等字。而英文的“u”母音,双唇都比较容易放松,如“good book who ”等单词,不易噘嘴,比较自然。

因此,在通俗演唱训练中,演唱英语歌曲是一种非常好的练习方式,通过英文咬字能够使练习者形成良好的口腔状态。通过长期训练,若能将英文的咬字方式 和发音方法用到中文歌曲的演唱中来,便能将很多闭口音唱得圆润、饱满。所以演唱英文歌曲是通俗演唱训练

的很好的一种手段。在当代乐坛,接触欧美文化较多,经常演唱英文歌曲的歌手,咬字相对比较松弛、自然。如:陶吉,顺子,王力宏等。

在华语乐坛中,除了中文歌曲,粤语和闽南语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粤语歌曲,影响甚广。鉴于其语言的特征,粤语的咬字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而闽南语则不易发音。

歌唱学习小知识:

1、中声区要扎实稳固,才能扩展音域。

2、自己就是自己,每个人的乐器构造不同,所以不要模仿,唱自己。

3、正确的声乐理念来源于了解自己这件乐器。

4、吸气时学会把胸腔打开,肋张开,打开喉,吸气积极状态。

5、歌唱从强到弱,最后回归到气息上去。

6、一个歌唱者,首先看音乐基本功,再看技术基本功,再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

7、音乐修养问题。①歌唱对音量的误解。 ②保持本色、不贪婪。 ③木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不骄、不燥、做自己,做平凡的人。 ④用眼睛去歌唱。 ⑤一定要朗诵歌词,韵母归韵尤为重要。

8、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歌曲风格、语言。

9、先进入状态,伴奏再响起来,进入人物歌唱。

10、学歌先读谱子,而不是先听音乐。

11、气不够的时候尽量把肋间肌打开。

12、乐器要站稳,肚脐的位置,与双脚形成三角要有力量。

13、歌唱的四个步骤。吸气---肋间肌打开---声音往气上唱---收声音 ---吸气„.

14、唱完一段学会松弛,舒展开,然后在唱。

15、歌唱是嘴上的动作不一定要夸张,但是鼻子和嘴要打开。

16、朗诵歌词,像说话一样。

17、吸气唤换气的时候就是放松的时候。

18、适当吧韵母拉长。

19、下巴挂着就行了,用上颚。

20、高音前的准备。要有准备。

21、教学中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要找出原因,从侧面的协调,使学生转移注意力,达到目的。如:下巴紧,就强调上颚咬字、用切齿咬字。

22、气息浅的同学,多做跳音练习。

23、声音像流线一样,不要在个别字眼上声音位置变、靠后等等。自己发现自己的咬字。

24、唱高音时,要找到声音的焦点,自己的声音像一条线,小心的穿过针孔,声音的延长就像穿过针孔的线的拉长。

25、教学中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掉学生毛病。

26、起音在丹田。

27、头声很重要。

28、一位著名歌唱家说:“我感觉自己的声音,就在我前方的一个空屋子里。

29、每个韵母都要唱圆。

30、凡是窝着唱的就朗诵歌词。

31、唱自己的歌、唱内涵。

第16篇:声乐训练课教案

声乐训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气息、声音位置、状态等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发声技能,为歌曲的演唱作好准备。

2.在学生互动练习中,结合自己的练习进行相互点评、讨论、体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启发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准确地领悟发声要求。

3通过DVD的观看和教师的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有了真切感悟,激发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兴趣,为进一步提高歌曲演唱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学 情 分 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具有2——3年学龄的初中和高中学生。

2.通过训练学生在发声方法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声乐演唱上达到了一定程度。

3.学生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演唱程度,但在发声的位置、气息等要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演唱中对咽喉腔的打开,共鸣位置的寻找不甚清楚,虽然演唱中知道存在问题,但能完整统一地演唱作品缺少把握,所以通过学生互动练习,相互讨论,教师示范对训练中气息、位置、共鸣等常见问题进行寻找解决方法。

教 材 分 析:

1.由于校外教育的特点,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少儿声乐统一教材,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编写。

2.选自自编的发声训练曲和少儿声乐考级曲目,以及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

教学内容:

1、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

2、学习歌曲《眷恋》,分析处理、演唱指导。

教学 重 点:

寻找体会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 难 点:

1.发声训练中的气息位置、咽喉腔的打开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不容易体会。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找不到感觉会产生为难情绪,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兴趣尤为重要。

3.歌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咬字吐字的统一。

教学 用 具;

1.教师准备

DVD音响资料、发声练习曲、歌曲作品、钢琴。

2.学员准备

声乐作品选

教学 环 境:

1.硬环境:一般教室(保证播放DVD音响,一架钢琴,容纳30人)

2.软环境:通过提问、讨论、同伴互助、平等交流和教师引领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促进听、讲双方积极思维、共同探索学习的氛围。

3.座位形式:一字弧型排开,能左右相互聆听。

课的 类 型:

综合课(本设计形式上是复习课,但视角上集中于问题与对策,具有新意,不等同于复习。)

课时:60分钟。

教学 设 计 思 路:

(选课背景)本课教学对象具有几年学龄的学生,几年来的训练,很多学生在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常见问题,还有些学生由于对演唱技能难以把握而产生为难情绪,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增强进一步学习信心和兴趣,帮助他们提高掌握学习的能力。

(总体设计)本课教学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相互点评、讨论、对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声乐演唱机能打好扎实的基础。

(设计落实)本课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学生自主练习——对照练习——互动练习——互动交流,对发声训练和演唱中的一些常见的关键问题有比较切实的体会,同时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执教时间:

2008年6月28日

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

教学过程:

一、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15分钟)

1、师生互动、自由练习发声前的准备训练。

2、集体体会气息和声音要求:打开咽喉腔,松开牙关,用鼻咽腔呼吸,肩、胸自然放松。

练声:

a、5 5 5 3 1

ia ia ia ia ia

b、1 3 5 6 5 3 1

Ia i

I a

要求:(1)气吸得深,发声时有衬托感,横膈膜有扩张感,咽喉打开及时,调节好声音位置,使声音松弛通畅地送出。

(2)运用连与断两种方法训练,使学生体会好气息和位置,同时气息在横膈膜处有支撑感及丹田的收缩感。

总体要求:声音达到“通——透”。

3、指名训练指导:

要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指导。

4、根据以上训练体会歌曲“长城谣”和“绒花”,来检验发声要求的掌握,同时引入歌曲复习。

二、声乐作品《长城谣》复习、指导演唱。(20分钟)

(一)复习歌曲《长城谣》。

1、集体演唱第一段:要求学生体现发声要求的同时,重点把握歌曲演唱的情感要求。

a、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课件)

b、师生讨论歌曲演唱情绪:以“优美”——“悲愤”——“凄凉”情感线条来演译歌曲的思想内容。(课件)

2、再次集体演唱歌曲,真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

3、指名学生进行演唱指导。

4、师:小结,引入歌曲《眷恋》的学习。

三、声乐作品《眷恋》学习、训练、指导、演唱。(25分钟)

1、让学生集体朗读歌曲歌词,讨论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思想内容?演唱时以怎样的情绪给予抒发?

2、通过视听或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3、让学生通过视谱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提醒谱例中的难点和特点。

4、分乐段处理和学习歌曲:

(1)第一乐段:“描绣你的模样-----你的容颜”。(课件)

a、讨论次乐段演唱时的情感要求。(让学生结合当前抗震救灾的形势,以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来真正地表达出“眷恋”的深刻含义。

b、讨论乐句的特点:以“前紧——后松”来强调每一乐句中的逻辑重音:“模样”、“丝线”、“鲜艳”、“容颜”。( 课件)

C、集体演唱第一乐段,体会a、b讨论中的要求。

d、指名学生演唱。

这是一种叙述性的表达,演唱时以亲切和富有深情的思想情感来表达歌曲的内涵。

(2) 第二乐段:“啊为什么——铺满眷恋”。(课件)

a、结合第一乐段的要求让学生讨论第二乐段演唱时的情感要求;以歌词中的两个问号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从而演唱时让学生正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深刻思想内容。

b、乐句的特点:与第一乐段基本相同,每一乐句中的逻辑重音:“颤抖”、“飞旋”、“泪水”、“ 眷恋”。在演唱时加以把握。

c、在情绪上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尽情而激动地舒发出眷恋的深厚情感。表达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d、集体演唱第二乐段,演唱时在情绪上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尽情而激动地舒发出眷恋的深厚情感。表达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e、指名学生演唱。

5、按歌曲要求集体体会歌曲,把握歌曲的思想内涵。

6、指名、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重点:声音要求和歌曲表现力。

三、小结

发声:注意咽喉腔及时打开,同时保持气息的支撑,使声音通畅。

演唱:运用发声训练的方法,结合歌曲演唱的要求,注重歌曲的情感表现。

(学生表现及练习要求)

第17篇:声乐课教案

声乐课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表:1.学习并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的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通过学习此作品,加强学生对发声、咬字、歌唱意境与歌唱情感表现的重要性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作品。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启发法、示范法、个别小组指导法 教

具:钢琴 曲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发声练习1.U母音练习

要求:正确的打开腔体,注意搭气的感觉。 2.母音过渡练习

要求:下行音阶,注意喉头稳定,气息的通畅。 3.母音转换练习

4.跳音练习

5.mi ma练习

二、演唱实践部分 1.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多情的土地》作曲:施光南 作词:任志平

施光南(1940—1990),金华金东区源东乡叶村人,系政治活动家施复亮之子。一级作曲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他创作曲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和《祝酒歌》享有盛名。《祝酒歌》在1980年“听众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评选中独占鳌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世界性的音乐教材。尔后他又创作了《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台湾当归谣》、《假如你要认识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大批优秀歌曲。不幸他却早早地倒在钢琴上,倒在歌声中结束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纪念施光南,金东区建有施光南音乐广场。

任志平,性别,男 ,民族,汉,1938年出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校金属切削加工专业。历任北京量具刃具厂技术员,中央歌舞团演员、创作员、创研室主任、副团长,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助理、常务副主席。曾为百余台晚会、电视栏目策划撰稿,文化部历届春节晚会策划人之一。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集《心愿》,歌曲《春满京城》、《赞美你,骆驼》、《春天的脚步》、《红星的故事》、《别情依依》、《驼铃》、《如意在新春》、《金色的田野》、《心愿》等。《多情的土地》获1982年中国音协上海音协全国新作品比赛优秀奖,《心愿》获1989年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优秀作品奖,《远方书信乘风来》获1996年全国群众歌曲大奖。

创作背景:当初任志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的说起来这歌词的出炉还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任志萍家里有亲戚在日本他们回国探亲看到中国当时物质还很匮乏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于是亲戚力劝他出国深造.回日本后亲戚多次写信来告诉任志萍不是说日本现在怎么怎么发达就是说日本的电器如何如何好有多少人到日本大到电视机小到电熨斗都要从日本买回国。信的末尾还要附带一句话:如果你到日本肯定比国内生活得好.到底出国还是不出国任志萍也反复琢磨了一阵但最终他决定不出国了自己生长

在中国尽管这里并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自己离开这片土地的话心里会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只有在这里任志萍才觉得是在自己的家里觉得亲切更重要的是自从自己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摘掉帽子再到1978年真正平反有了正式的身份后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而且国内的形势也越来越好了.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中排在第三名.在他创作的近千首的歌词中《多情的土地》《心愿》《远方书信乘风来》《驼铃》等作品有着广泛的影响.

2.演唱实践 (过程略)。

第18篇:声乐课教案

歌曲《天之大》教案

沈河区少年宫 李璐

知识目标:

1、能用饱满的感情演唱《天之大》的旋律,激发学生热爱亲人的思想感情,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了解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让学生通过音乐中的旋律去体会亲情,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与情感。

教学重点:歌曲旋律的学习以及歌曲情绪的把握; 教学难点: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的美德通过歌曲传递给学生;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训练:

1、连音练习1 2 | 3 4 | 5 4 | 3 2| 1 — || mi ma

2、跳音练习5 3 | 1 0 | 5 3 | 1 0 || mi mi mi ma ma ma

3、用“呜”演唱《我和你》

二、学唱歌曲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短片,看完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短片),找2---3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学业有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妈妈,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母爱重如山,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妈妈吗?

学生回答:如和蔼可亲、温柔善良、严厉等 教师请同学唱唱关于歌唱妈妈的歌曲

学生个别演唱《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妈妈的吻》等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天之大》,让我们共同感悟一下妈妈对我们的爱

3、教师范唱歌曲《天之大》并播放歌曲VCR 并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歌曲是舒缓的 中速

4、学习歌曲旋律

指导纠正:A 注意唱准歌曲弱起部分; B注意休止符的时值; C轻声演唱;

5、学唱歌词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强调歌曲高潮部分的朗读; 分句演唱,教师及时指导; 完整演唱,注意一字多音的节奏;

6、歌曲处理

教师:为了把对妈妈的爱表现的浓厚,我们怎样把歌曲唱的更好呢?

学生小组讨论:哪一句唱的强,哪一句唱的弱些? 学生演唱,老师指导并及时纠正;

7、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互相推荐展示,看谁唱的更有感情

8、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唱歌曲《天之大》将教学推向高潮

三、全课总结

教师:希望同学们要永远感谢母亲的恩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来报答母亲对我们爱!

第19篇:《声乐基础》教案

精品文档

声乐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达到发声、气息﹑共鸣的协调统一;具备一定的歌唱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合格人才。

教学内容:声乐发声原理;发声技巧;作品分析:作品表达 教学要求:

理论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歌唱发声的生理原理,了解歌唱器官,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 技术要求: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对气息和声音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进一步稳定歌唱状态,并做到上下声区基本统一。 3.要求吐字清楚、准确。

4.有基本独立分析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演唱较为完整、生 动。

教学重点:进一步调整、稳固学生的歌唱状态;强调歌唱中气息、声音、情感的良好配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教学难点:稳定歌唱状态;作品理解与作品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

课程安排:本学期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每四周为一个阶段;

授课形式:小组课,每12-13学生为一小组,共4组(每生每周1节课),教学内容应根据课堂具体教学情况调整。 授课时数:17×4 授课地点:教师琴房305。

教材选用:《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材》民族唱法女声卷,周琼编著;美声唱法女声卷,陈星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一章:歌唱的发声原理(1-4周)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有关声乐常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歌唱的发声原理,在练声和歌唱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

2、打开牙关,稳定喉咙的位置歌唱,解决歌唱中的基础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三、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咬字状态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打开歌唱通道(打开牙关,放下喉头),积极的歌唱,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六、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

七、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气息冲击声带产生声音,通过人体共鸣器官打开和运用,声音扩大和美化)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5 4 ︱ 3 2 ︱ 1 —‖

U…………………… (2)1 2 ︱ 3 2 ︱1 —‖

U…………………… (3) 1 2 3 4 ︱ 5 4 3 2 ︱ 1 —‖

U……………………

(4)5 5·

︱3 3 ·︱

1 1 ·‖

U O

U O

U O 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中速稍慢。

(2)同无声的呼吸练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使气息支持发声。 (3)与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4)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5)练习4,由U过渡到O母音时,喉、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张开得稍大些。

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歌曲练习(对上学期内容回顾和巩固)

《花非花》、《大森林的早晨》、《大海故乡》、《红豆词》 (1) 作品分析:《花非花》

曲调优美,形式短小,连前奏在内,只有10小节。白居易的诗给人以朦胧感,黄自的音调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意境。白居易的《花非花》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而黄自的音调则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意蕴,该曲不愧一首短小而精美的艺术歌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歌曲继承了诗的意境,节奏平衡,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后逐级下行,后为平述的音调,具有谜的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向低趋于平衡,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地结束,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2)《红豆词》(清)曹雪芹 词;刘雪庵 曲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型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表达作品的情感和美感,而不能一味的最求方法。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教学难点:歌曲气息的把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加强母音的练习,认识并掌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大森林的早晨》 《大海呀故乡》

3、学生演唱一遍,老师指出学生演唱时存在的问题,并纠正。

4、学生再次完整地演唱一遍。

(三)小结:明确声音的发声理念,并尽可能地在今后的声乐技能实训课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准确真挚地表达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四)布置作业: 《绣荷包》 《嘎哦丽泰》 《红豆词》

《点绛唇,赋登楼》 《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第二章 歌唱的呼吸训练(5-8)周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呼吸训练及声乐作品辅导,让学生了解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即没有呼吸的支持就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初步学会吸气、呼气、巧用气的基本方法;理解歌唱中气息与声音的基本配和关系。

教学重点: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歌唱的呼吸方法。 2.歌唱的呼吸技巧运用。

3.会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4.寻找到歌唱时呼吸的对抗力和内口咽喉状态的反向平衡关系。 教学难点:

深吸气,将气完全吸到肺的底部,使横膈膜下降,两肋往外扩张,小腹微收的歌唱气息及运用。

教学用具:钢琴、电脑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介绍本课内容:

1.歌唱的呼吸训练:体会叹气时的感觉,腹部及腰部四周的受力点,练习几种呼吸的方式即:快吸慢呼;快吸快呼;

2.初学程度的相对应歌曲,例如《嘎达梅林》

二、发声训练: 54 32∣1—‖ u 53 42∣1—‖ a

o

u 1234 5432∣1—‖ 1.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协调地演唱;

(2)在哼鸣的位置上进行开口音的训练,上下牙打开,舌头平放,稳定喉头,寻找叹气的感觉;

(3)在横膈膜的支持下,轻柔地深吸气,喉头保持在吸气时的歌唱状态; (4)韵母轻换时声音位置的统一。 2.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教学要点;

(2)学生按要求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回顾上节课发声训练,师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三、讲授歌曲

《嘎达梅林》

1.学生演唱一遍歌曲。

2.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作歌曲处理。《嘎达梅林》是一首蒙族长篇叙事歌,歌唱的是一位蒙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与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该作品抒发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尊敬,歌曲是以五声羽调式为基础的一首短小的民歌,全曲的节奏舒展从容,深沉有力,基本上保持一字一拍一言,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英雄高大的形象。在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气息的支持力,声音的高低位置统一,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寻找到最优美动听的头腔共鸣。

3.歌曲演唱时对难点、重点的训练与突破。

4.学生完整演唱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的训练。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训练,使学生对歌曲呼吸科学的发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上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支持下的歌唱状态,训练时,还需加强和老师的配合,努力寻找到最优美动听的头腔共鸣。

五、布置作业: 《渔光曲》

《姑娘生来爱唱歌》 《啊,中国的土地》

第三章 歌唱的共鸣训练(9-12)周

一、教学目的

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做到正确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歌唱,培养学生对歌曲演唱位置的平稳,树立歌唱的整体共鸣概念。

二、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示范法、引导法、启发法、指导并运用微格技术直观地进行教学反馈。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积极、自然地打开喉咙的训练。

2.打开牙关、放松下巴、稳定喉头的高位置声音共鸣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1.演唱中的统一位置。 2.装饰音的演唱准确性。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摄像机

六、教学过程 1.介绍本课内容

(1)自然声区的共鸣训练:歌唱声音的训练都是从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自然声区,就是不用任何强制力量就能唱出接近说话音高的声。这段音域的声音,呼吸自然,喉头稳定,声音流畅动听,最富于人声的自然色彩。我们把这段声音作为训练发声的起点。

(2)初学程度相对应的歌曲,例如《百灵鸟》;《渔家姑娘在海边》 2.发声训练

每堂课要进行二十分钟的发声训练。 3 2 | 1----||

54 32∣1 —‖ u 5 3 | 4 2∣1 —‖

Lu

54 32∣1 —‖54 32∣1 —‖ u

wo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积极地、放松地、协调地演唱;每条练声曲都用中速进行练习。

(2)哼鸣时,嘴轻闭,打开牙关,舌头平放,喉头自然放松下沉,鼻腔兴奋张开,寻找哭泣的感觉往眉心集中哼鸣。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3)发声时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自然放松,喉咙打开,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 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 (2) 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 回顾上节课发声训练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或听到自己练声时的不足,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3.歌曲演唱

《百灵鸟》、《渔家姑娘在海边》 (1)歌曲简介

《百灵鸟》是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的一首著名艺术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加补充构成。歌曲每乐句的前半部分音调、节奏基本相同,以此统一了全曲纯朴的风格。第三乐句为了寻求对比,采用了离调的手法,并且在演唱上要求用“活泼的歌声”,同时强调了力度的变化。全曲纯朴而充满深情。

《渔家姑娘在海边》歌曲是电影《海霞》的插曲,由四体乐段加补充并重复一遍而构成。第一遍连贯流畅,体现出抒情性;第二遍在力度上有所变化,强调了革命性。歌曲的节奏自由多变,一字多音为主的词曲结合,装饰音的使用,衬腔的运用,使整首歌曲的曲调即优美委婉又具有民歌风味。歌曲结尾渐慢渐弱的衬腔,韵味独特。

《牧羊姑娘》:歌曲以带再现的二段式为基本结构重复构成。基本上每乐段都由上下句的双乐体乐段,每乐段的音调基本相同,使音乐形象集中、统一。它原以男女对唱形式演唱,因而歌词以问答形式进行,十分质朴;旋律基本上是由上而下进行,加之小调的色彩,使音调流畅而柔美,表达了牧羊姑娘的忧郁之情和人们对牧羊姑娘深切地同情。

《故乡的小路》: 歌曲结构采用二段式。开始两小节的基本节奏贯穿全曲,从而统一风格,而3/4拍与4/4拍两种节拍的交替进行又独具特色。第

一、二乐句构成平行式双句体乐段,第二乐段仍是平行式双句体乐段,但音区提高,情绪较为热烈,形成高潮。全曲最后的加衬词补充乐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情。

(2)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3)学生演唱歌曲

(4)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教师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思考。同时,回放上课时演唱歌曲的录像,让学生在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声乐教学中,从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课时存在的问题,逐一找到解决的办法。

(5)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做歌曲处理:

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性,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

(6)学生完整演唱作品:要求在自然声区内尽量将歌唱技术的控制与运用结合,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4.小结

自然声区的训练对今后歌唱能力的建立和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训练过程中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

5.布置新作业

第四章

歌唱的语言训练(13-14)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发声及声乐作品训练,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了解歌唱中语言的吐字、咬字、归韵与发声的辩证关系以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与演绎声乐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指导并运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点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掌握用科学的发声状态以清晰、贴切、夸张的语言演绎声乐作品,做到字头清晰,字腹通畅圆润,字尾归韵准确。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尽量找到歌唱中呼吸的对抗力与内口咽哈欠状态的反向平衡。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教学要求:深呼吸叹气,找到叹气时气息的支点,即小腹部自然回收、腰部自然扩张的感觉,同时配以内口咽半打哈欠(外笑里竖)的状态,牙关咬字后迅速松开,使声音往回吸在歌唱通道里唱。

(1)哼鸣练习:

(2)U母音与a母音的转换练习: (3)i母音与a母音的转换练习: (4)a母音与o母音的转换练习: (5)母音综合换字练习: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协调地演唱;

(2)哼鸣练习时,嘴轻闭,上下牙打开,舌头平移,喉头下沉,鼻孔兴奋张开,寻找叹气的感觉。

(3)在横膈膜的支持下,稳定喉头,抬起软腭,轻柔地深吸气,喉咙保持在吸气时的歌唱状态。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 训练方法:

(1) 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 (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咬字吐字的发声练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 《火把节的火把》附曲谱例: 演唱要点: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熟悉了解这首歌的曲式结构:引子﹢A﹢B,曲调来源于云南彝族民间风格,6/8拍圆舞曲节奏流畅、明快,表现了彝家姑娘载歌载舞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

(2)强调语言的声母清晰,韵母通畅圆润。在共性发声的基础上,表现民族声乐作品中特有的韵味。

(3)注意语言字头的夸张,声音的流畅,咬字时找准哈欠的部位,进入热情洋溢地演唱状态,避免声音发直发白。

3.小结

通过讲述和分析歌唱中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实施在具体的发声及作品演唱训练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尽量找到歌唱的最佳平衡状态,逐步将歌唱技能掌握和控制得自如,使学生建立用脑、用心才用声歌唱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用美妙的歌声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4.布置作业:

《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第五章 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15-16)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全面分析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艺术处理方法;达到“声音”、“情感”、“表现”的基本统一。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鉴赏

三、教学重点

1.在正确发声方法下的歌唱训练。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2.注意钢琴的伴奏作用,练唱时尽量使伴奏与曲调;演唱与内容溶为一体,推动影响学生的再创造。

3.重视歌唱的情感表达,即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真切地表现出来。

四、教学难点

把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声音丰富的色彩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声情并茂。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凡事发生,必有利我!因为凡事都是我赋予它意义,它才对我有意义。而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调整成“赋予所有事情对我有利的意义”了。

什么叫做说话的高手?说的人家舒服、感动,同时愿意按你说的做。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你对爱的定义是什么?通过你说话我就知道。

哭泣女:“给他做了20年饭,从来没听他夸我一句。”——她的爱是“肯定、赞许”

委屈男:“不管她做的好吃不好吃,我不全都吃掉了嘛”——他的爱是“行动”

“纪念日、生日,买个包包就完了,从没见他在家过!”——她的爱是“陪伴”,他的爱是“礼物”。

精细;挑选;

第20篇:声乐教案(一)

声乐教案

(一)

内容:歌唱机理及运动原理 教学时数: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歌唱机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歌唱发声器官生理结构以及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发声器官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歌唱器官及发声原理

教学手段与形式:采用大课形式,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并运用多种声、像资料,形成能听能看,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绪

人类自从开始音乐活动以来就有了歌唱,歌唱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艺术,不但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歌唱流派,还具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声乐文献,在歌唱的艺术表现和技能技巧训练上已具有较科学的理论指导。人类历史上关于歌唱的起源,有过多种说法,较多来源于神话和传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以及歌唱的起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游戏学说者认为:人生来就有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能力,人类的歌唱活动,以及其它的文艺形式都是由于这些本能的冲动引起的。心灵表现学说者认为:人本身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情感的要求,高兴时要笑,痛苦时要哭,当这些还不能表达内心感受时,就用歌唱,舞蹈,或是吟诗等形式来表现。 模仿学说者认为:歌唱的起源来自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 以上各种对歌唱的解释,只接触到歌唱活动产生的某些现象,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歌唱及其它艺术形式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比如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中说的“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 人类的歌唱活动来自丰富的劳动生活,说明了歌唱是音乐艺术中最早的表现形式。 歌唱是众多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它是以人体的发声器官为“乐器”来表现美的旋律,生动的语言,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较之其他乐器更能直接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最容易受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表演形式。 歌唱艺术是通过歌唱者的嗓音来进行二度创作,它以歌唱者的发声器官为表现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主、客体的创造劳动,是歌唱者在身体处于激动情绪之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的运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歌唱者要在兴奋的状态中自如地处理好发声的技术、语言和艺术表现诸多环节,是十分不容易的。虽然古今中外无数代歌唱家和教育家对歌唱艺术的奥妙进行过大量的钻研和探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至今在歌唱训练和歌唱表演中仍有许多的“谜”尚待探索,有许多的“难关”尚待突破。歌唱艺术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歌唱训练中教师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嗓音条件的差异,有意识观念的差异,有生理的问题,也有心理感觉的问题,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合于自修,需要导师必要的引导。由于歌唱是以人体自身的发声器官为“乐器”的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歌唱者艺术表现的过程也就是制作“乐器”和操作“乐器”的过程,而歌唱者对“乐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凭籍听觉去感受和把握,这就给歌唱的技能训练和歌唱的“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 我们开设声乐理论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的理论讲解的引导,使同学们懂得怎样唱,懂得“制作”和得心应手地“操作”乐器的技巧。“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对歌唱原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完美性诸方面有全面的认识。理论教学中我们着重歌唱原理的共性,教学中的普遍性,同学们在具体的小课教学中教师能针对每个同学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由此全面提高歌唱的表现能力,使技能技巧和理论修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第一章 歌唱机理及发声原理

第一节 发声器官及发声原理

人体歌唱的发声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动力器官)、喉头与声带(声源器官)、共鸣器官(共鸣器)三大器官组成,除此以外,还有对歌唱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听觉器官和咬字、吐字(语言)器官,它们是人体的生理结构,也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歌唱者优美悦耳的歌声,来自于发声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的运动。其原理与音乐表演中其他乐器的发声相近。比如“弓弦乐器”的发声原理,弓是动力,弦是声源,演奏时用弓拉弦,带动琴身产生共振,发出优美的琴声。歌声产生的原理,则是由人体肺部气息的呼出形成动力,冲击声带,使声带颤动发出基音,同时又与喉、咽、口、鼻等共鸣腔体产生共振,对声带发出的基音进行放大与修饰,形成美好的声音。歌唱发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靠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我们将人体参与发声的各个器官成为发声器官。

第二节 呼吸器官及人体呼吸原理

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运动,它是人体生命以及一切发声的动力,呼吸也是歌唱的生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情深处爆发的惊叹声、欢呼声、抽泣声等,都是人体呼吸的自然运用。我们把人体参与这一运动的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胸腔、横膈膜(隔肌)和腹部部分肌肉等,统称为人体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中,口、鼻、咽、喉在医学上被称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则被称为下呼吸道。肺是人体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总机关,它分左、右肺叶,肺叶又由无数似海绵状的小肺泡组成。胸腔、肋骨、横膈肌、胸、腹肌肉则起着帮助人们呼吸的作用,分为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两组。 横膈肌是人体重要的呼吸肌,位于人体肺叶下面第五对肋骨处一大片横向的肌肉组织,结实而富有弹性,形状如倒置的面盆而位于胸廓的底部或腹腔的顶部,将胸、腹两腔体分开。因为横隔肌的四周是依附在肋骨上的,当它放松时,位置高高拱起,而吸气绷紧时,就趋于放平,使气室容量增大。歌唱的呼吸就是依靠横膈肌的舒张和收缩,使歌唱获得良好气息支持的。 呼吸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的生活本能,它是依靠整个呼吸器官的联合运动来进行的,呼吸时气息从口、鼻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后又分布到左、右肺叶。呼气时人体胸腔和膈肌收缩,使气息自肺叶从吸入的通道中排出,人们维持生命,说话发声和歌唱发声等呼吸活动,就是这样不停地自然交换、运动着。

第三节 喉头与声带及发声原理

喉头也叫“喉器”或“喉结”。它位于人体颈前正中部,上连舌骨,下连气管,整个结构由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以及连接各软骨的肌肉组成。喉头不仅是人体的呼吸通道,更是人体重要的声源器官。 喉头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精巧的喉室,在喉头内部有两片对称的声带,它由韧带、软骨、肌肉和粘膜组成。声带是语言发声和歌唱发声的发声体,两片声带中间的裂缝叫声门,声带在不发声时处于开启状态。吸气时,声门开启,发声时两片声带靠拢,声门闭合,声带受到以下气息的冲击而产生颤动,发出声音。由于声带是由肌肉和韧带等组成的,富有弹性,在发声中由于不同的发声状态,可随时调节其长度和张力,使发出的声音具有高、低、强、弱的各种变化,并对歌唱中元音的形成,音色的美化以及配合共鸣的修饰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四节 共鸣器官及运动原理

人的共鸣器官主要由胸腔、鼻腔、鼻咽腔、头腔和喉腔、咽腔、口腔等腔体组成。其中前四种腔体由于有固定的容积,不能随意调节形状,故被称为不可变共鸣腔。而口腔、咽腔、喉腔无固定容积,可随意调节其形状,也叫可变共鸣腔。 人的任何共鸣腔体都是第二振动体(歌唱者的第一振动体是嗓音中的声带,也叫主振动体),就是嗓音中的口腔、咽腔、鼻咽腔、头腔等共鸣腔体。共鸣体的形状不但复杂,而且极容易变化,发声时有可能是总体的振动,也有可能是局部的振动,都要依靠人的大脑来操纵和调节,以使整个共鸣体能协调运动,产生宏亮而优美的嗓音。

1、共鸣各腔体的具体作用

(1)咽腔:位于人体颈椎的前方,上接口、鼻,下接喉腔,也可将其联想成下、中、上三部分,即喉咽、口咽、鼻咽。咽腔是歌唱十分重要的共鸣腔体,也是歌唱者通过学习训练能加以操控的腔体。咽腔对歌唱音质的形成作用最大,比如“咽壁”对声音共鸣中音色的形成和声音的反射就有着特殊的作用,歌唱中需要尽可能地打开,掌控自如,不受其紧缩力的影响。

(2)口腔:是最容易变化的腔体,因为口腔包含着唇、齿、舌、下颚、软腭等器官。口腔本身主要用于发声和语言的咬字、吐字,其功能是将声音做形成字,使人们能清楚地识别任何元音的音响。口腔又是歌唱共鸣的重要腔体,也是声音的最后通道。歌唱者应该调节好口腔中的各个器官,使它们能在发声过程中相互协调、合作,在不破坏共鸣状态的情况下做到字清声美。

(3)鼻腔:是人体的呼吸通道,鼻通道功能主要是过滤和温暖吸进的空气,又是一个快速吸气的工具。鼻腔是共鸣腔体中不能调节的腔体,歌唱活动中完全是把它置于共鸣系统来达到控制的。鼻腔的共鸣主要是靠鼻前庭后面的空间,主要是软腭(软口盖)与鼻咽腔、鼻腔周围空间的共振来形成共鸣的。

(4)头腔:主要是由头腔的上鼻窦、额窦、蝶窦、筛窦等几个窦腔组成,由于人体音响的振动是不受支配的,它们无孔不入地到达人体的每一个可能送达的角落和缝隙,发声时与这些腔体形成共鸣谐振,使声音获得丰富的共鸣泛音,也对声音进行着放大和美化。

2、共鸣声区

在人体的歌唱活动中,各共鸣器官共同参与,它们既相对独立地发挥自身作用,又能相互合作,形成统一的整体。根据人体的共鸣器官与歌唱声区的关系,又可将共鸣器官划为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声区,它们分别是:

(1)低声区:也称胸声区,或胸腔共鸣。主要由气管、支气管和胸腔(胸腔又由胸骨、锁骨、肋骨、肩胛骨和肋间肌等组成)构成,多用于唱中低声(自然声区)的音。因为发音时声门自然闭合,声带边缘自然振动,声带的压力和张力都比较小,振动频率较低,声音在胸腔、喉咽部形成共振。由于共鸣腔体主要在喉咽腔和胸腔,共振空间较大,同时声门自然向下挡气,喉咽腔体管子拉长,发出的声音低沉而浑厚,结实而丰满。

(2)中声区:也称口腔共鸣,或混声区。主要由口腔、咽腔、鼻咽腔等腔体组成,多用于唱中(混)声区的音。发声时声带中部边缘振动,声带张力、压力适中,腔体空间较小,振动频率中等,声音圆润而结实,自然而优美。中声区是歌唱中承上启下,运用最多的声区,特别是硬口盖和软口盖抬起后形成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共鸣区域,口腔开合的大小和形状对母音的形成以及共鸣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3)高声区:也称头腔共鸣或头声区,主要由鼻腔、鼻咽腔(包括鼻窦、额窦、蝶窦、筛窦等腔体)构成。正确的鼻腔共鸣,使歌唱者头部有振动感,故称为头腔共鸣,多用于歌唱的高音区。发音时声带中上部边缘部分振动,由于气息冲击声带的压力和张力大,腔体空间小,振动频率高,声音明亮而高亢。高音区对歌唱者音域的发展,声区的统一,音质的润饰都至关重要,也是众多歌唱者梦寐以求的。要想获得完美的头腔共鸣,必须依靠科学的歌唱方法的引导,更需要坚持不懈地磨练。 在歌唱中,共鸣声区的划分是相对的,由于音高的不同,声带运动方式也有不同,使用各共鸣腔体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完美的歌唱是要求得三个声区的协调统一,即高、中声区不脱离胸腔共鸣,低、中声区也需要高位置。共鸣使用得当就能使声区自然通畅,声音圆润而丰满,优美而富有魅力。因此,共鸣腔体的运用得当对歌唱音域的扩大,声区的协调统一,音色的修饰,音量的放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歌唱发声训练中极其重要环节。

第四节

语言与听觉器官

1、语言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主要由口腔中的唇、牙、舌、齿、喉和软、硬腭组成,它们间的互相协调配合运动即产生元音和子音,顺利地完成歌唱中各种语言的出声、行腔(引长)和归韵(立字)的全过程。

2、听觉(感受)器官 听觉器官是人体生理的重要器官。人体的听觉器官主要是人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耳鼓膜、内耳以及听神经等组成。音乐本是听觉的艺术,听觉素质是学习歌唱者至关重要的素质。在歌唱训练中,歌唱者将接受的音响信息传递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由听觉中枢将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处理,由大脑对信息做出各种反应和指令,逐渐建立正确的听觉形象和概念,形成固定的听觉判断能力。 人体对声音的感知取决于声音的四大物理要素——音高、音量、音值、音色。而听觉器官接受声波刺激所形成的听觉印象乃是一个整体,人的一切音乐体验和音乐表演经验和音乐创造行为也就凭籍这个整体的印象而逐渐形成。人的听觉能力有先天的差异,也可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得以弥补。听觉是歌唱者分辨和把握歌唱状态的重要器官,也是歌唱训练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导师和歌唱者的高度重视。

歌唱者的听觉素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音乐中乐音与噪音的分辨,对乐音中音高、节奏、强弱、音色、和声、复调等等要素的良好判断。歌唱者必须要具备善辨“音律”的耳朵,以及对音乐、音响形成的旋律感、调式感、律动感造型的敏感性,良好的听觉是学习音乐艺术和从事艺术歌唱的物质基础。

(2)对歌唱语言的良好感知和分辨。歌唱语言丰富多彩,也复杂多变,歌唱者能通过听觉器官仔细分辨出各种语言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对民族语言的各种特点与韵味的准确把握,抓住语言的“形”与“神”,是歌唱者展现民族歌唱艺术行腔韵味的基础,也是提高歌唱艺术表现力强有力的保障。

(3)在歌唱训练中听觉是歌唱者获得技巧、技能的守护神。一方面,通过对声音的训练,听觉器官受外界声音的刺激,逐渐形成一种听觉印象;另一方面,由作品所塑造的声音形象又在概念上产生一种听觉印象,完美的歌唱创造就是两种听觉印象的统一。使自己的“主观耳朵”去适应“客观耳朵”(沈湘语),实际上是歌唱者对艺术歌唱中完美声音形象的理解与自身主、客观听觉的统一。良好的听觉感知能力能逐渐形成对自身嗓音的客观监控,对体验和识别歌唱发声的正确与错误,对捕捉正确的“声音形象”,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培育良好的歌唱状态都至关重要。

思考练习:

熟记歌唱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协调的关系,结合自身的歌唱状态,进行思考、指导发声练习。

学前教育声乐教案模板
《学前教育声乐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