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长方形面积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4:0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长方形面积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长方形的面积

解放村小学 三一班 邱素婷

教材分析

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 以合作探究为主线,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 展开 “操作—发现—验证—总结”的探究学习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经历长方形 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通过 “操作——发现——验证——总结” 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 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 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 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 )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一行沿宽一列一共是多少个?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 “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 (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一个长方形,大家开动脑筋,小组 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 20 厘米就能摆 20 个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 4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 9 厘米,就说明能 摆„„,宽 6 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怎 样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 书算式。 )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三)归纳公式

(1) 研究到现在, 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

(3) (指算式)看到长几厘 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

五、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推荐第2篇: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推导和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感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 推导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会应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吗? 引导: 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面积。

2.把长方形的长加长,宽不变,或者长不变,宽加长 试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关。

验证: 学生课下用12张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能拼成几种长方形?

课上教师提问有几种拼法?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拼图并且回答表格问题 引导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巩固运用

试一试: 黑板的长是6米,宽是3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找学生回答。

练一练: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推荐第3篇: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2.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交流共享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表格里。

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互相交流,各自填表。

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问:每个长方形中正方形卡片的个数你们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说给大家听听。表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卡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教学。

1、出示左图,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面积用什么量?怎样量?

学生动手测量左图。 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右图,谈话: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量面积的?(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5个面积单位;沿着宽摆一列,共用4个面积单位,说明每行5个面积单位,可以摆4行,一共20个面积单位,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谈话: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你们是不是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小组内讨论。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讲述: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了更简明,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

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你能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我们讨论的两组?形为什么宽相等、长越大面积越大,长相等、宽越大面积越大吗?

小结:要从一个长方形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4、完成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第10题。

教师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在小组中讨论: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一行摆几个 × 摆几行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

S=a×b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对面积的推导,一步步引导学生一行个数,行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采取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

推荐第4篇: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者: 潭江中心小学

黄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重在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通过实际操作从思想上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和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拆礼物,拿到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图①、图②。(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2.复习面积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练习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方法)提问:你是如何数的?能列式吗?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再摆上一个长方形①,面积又是多少呢?如何列式?

2.长方形②的面积是多少?你能按上面的方法再试试吗?有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摆一摆

(生:少了2个小正方形)追问:这种情况你能数出长方形②的面积吗? (生:能)再问:在不影响你计算长方形②面积的情况下,还能在去掉哪几个正方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演示

3.继续去掉小正方形,并在边上作标记,全部去掉然后观察,提问:这个时候还能求出正方形②的面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读公式两遍,加深理解)

4、出示图片,及时复习。

(二)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表格,求长方形的面积 2.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它就是正方形,所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分别求出文具盒、电视机、时钟的面积。2.判断对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要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五、作业布置。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推荐第5篇:《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名片一张、多媒体课件一套。边长是1cm的小方片若干,学生尺。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学生提到的逐一让他用手势表示单位面积的大小)

如果表示操场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名片的面积呢?(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名片)

请学生来估计一下名片的面积。

你想知道名片到底有多大吗?要求名片的实际面积就是求什么?(长方形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且能具体感受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大致有多大,这样导入能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己学的知识,同时也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这些都为下面的新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能利用你们手里的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图形吗? 生:(很快摆出)。

师:同学们能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吗? 生:能。(两种摆放方法:一字排开或者双行。) 师:有什么办法能验证摆出图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呢? 生1:我们用的是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能用算式表示下吗? 生1:1×6=6(平方厘米) 生2:2×3=6(平方厘米)

师:大家想一下,怎么摆出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呢? 生1:2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生2:每行10个,摆成2行。 生3:每行4个,摆成5行。 生4:每行5个,摆成4行。

师:大家摆放的都是正确的。下面大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生5:我查了一共是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 生6:每订有6个,共有4行,4×6=24(平方厘米)。 生7:每行有4个,一共有6行,4×6=24(平方厘米)。 师: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4×6=24(平方厘米)。

师:总结: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同学们尝试一下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生:6× 6=36(平方厘米)。 师总结: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来口答几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逐一出示下列几个图形,口答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6乘4等于24平方分米。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意见。

生4: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这样算出来的是周长,所以是不对的。 师:大家再看一下,这样算是周长,而我们要求面积。

师:刚才第一位同学说这个图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两条边相乘来计算吗?

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用“长×宽”计算面积,现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可以改为用“边长×边长”计算面积。 师:这位同学的解释你们明白吗?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真厉害,归纳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就方便了。

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把它放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通过正方形的特点,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总结延伸,归纳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能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吗?

推荐第6篇:长方形的面积 教案

长方形的面积 教案

发表日期:2010年3月30日

【编辑录入:hhth_LXJ】

共有 53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选择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变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7

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 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2)能想象出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

(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起学生自觉改进旧方法的意识,发现长方形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

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9厘米,就说明能摆„„,宽6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怎样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生思维发展,深化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三)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研究过程,渗透数学研究的方法

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经历了“解决长方形卡片面积问题—直接测量到不断改进测量方法—发现规律:间接测量方法—形成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推荐第7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 )

(2)(5+2)×2=14(dm) ( )

(3)5×2=10(dm2) ( )

(4)2×5=10(dm2) ( )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推荐第8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

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

面图形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引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教师: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总结: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显示图A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总结: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课件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 cm2 看:演示由4条1 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 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 cm与1 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 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 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 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认识1 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教师:确实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习,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平方分米。

找: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 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 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 dm2。

比:用手比划一下,1 dm2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dm2?

摆:同桌合作用1 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 dm2?

引:如果让你用1 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3认识1 m2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学生可能会想到m或m2。 教师: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师: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看:出示边长是1 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 m2有多大吗?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

是1 m2?

做:4人一组用手围1 m2。

估: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第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 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1~4题。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 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 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用了几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 姓名正方形个数(个) 面积(cm2)长(cm)宽(cm) 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2用覆盖的办法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 图形长(cm) 宽(cm)面积(cm2) 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验证发现

(1)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每格1cm2 ,面积是()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 (2)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实践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课件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 (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用

(1) 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2) 完成1,3,4题。 (3)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三)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能估测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说得好,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估测 出示长方形:

教师: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估测)学生独立解决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学生独立测量教科书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情况和计算结果,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意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上去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并交流、填表。

板书: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意义计算公式 周长面积

三、巩固应用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先估计教室面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长和面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块。 学具:尺子(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激发兴趣

计算数学书、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积用哪些面积单位合适?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提示课题:简单的换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方格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

的方法。

(2)学生汇报: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面积:一个方格是1cm2,这里有100个方格,所以是100cm2。

②用尺子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

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还可用1dm表示,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

(3)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同学说是100cm2,有同学说是1dm2 ,到底谁对谁错呢?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说法都正确。因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可以用10cm来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积既可以说成是100cm2,也可以说成是1dm2。

(4)由此可见,1dm2与100cm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小结:1dm2与100cm2之间的关系是1dm2=100cm2,因为他们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而正方形的边长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2和100cm2是相等的。

(板书:1dm2=100cm2) 2教学例2 (1)师生共同总结学法:①回忆在同一个图形里有不同的单位计算面积的过程。②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③找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小组探究学习m2与dm2之间的换算关系。 (3)检查探究学习情况。(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板书:1m2=100dm2)完成第49页的“试一试”。

3教学例3 (1)你能独立求出这扇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厘米换成用dm2作单位。

(3)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评析。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例2的图片纸、剪刀。 学具:例2的图画纸一张、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分别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上述知识。

二、教学例1 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并出示相应的信息。 2找出问题。

教师:从这道例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此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3讨论解法。 (1)学生分组讨论:

①理解甘蔗的产量主要与什么相关。(地的面积)

②土地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③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长×宽)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独立解决此问题。

三、教学例2 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主题图及相关的信息。

2观察分析。该草地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形状? 3出示问题。两个问题同时出现,请学生分别指出草地和小路分别是哪部分。

4讨论解决。 (1)草坪的面积怎么算?

①左、右分开算,再相加。②左、右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再计算。当学生说出第2种方法时,请他到展台上来动手操作,演示如何组合(用剪刀剪开再组合),全班同学也模仿操作,体会组合的过程。

操作完后要标注各边的长度,再独立计算。 (2)小路的面积怎么算?辅满小路要多少块砖?

①找出刚才剪下的“小路”,说说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活动

要求:

1分小组合作完成。 2讨论出活动的步骤。 3分组活动。

4全班交流方法与结果,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21

推荐第9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 5×3=1

5长×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

4、5题。

推荐第10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过去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把重点都放在应用公式计算上。现在的教学应该把精力放在探索面积计算公式上。因为接受和按公式计算并不困难,而探索这些求面积的公式,有利于发展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在探索公式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研究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想象推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建立从形到数的表象,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理解、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体验探究分析的乐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分析推理能力。 【设计理念】

1.关注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关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和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形成的概括化得形象。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借助不同方法反馈沟通的过程,从具体形象到半抽象到抽象,从形到数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眼力大挑战

(1)用 1厘米长的线段,去估计5厘米长的线段。

(2)把线变成面,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估计一个面积是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2.过渡:你有办法准确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咱们来动手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以线引面,将长度单位的测量的基本活动经验迁移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测量上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并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主动探索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做好铺垫。】

二、操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出示活动要求

(1)同桌商量:准备怎么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摆一摆、画一画或量一量。 (2)动手操作,把方法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并保留住你的方法。 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3.汇报反馈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全摆满,有的学生可能只摆长和宽,有的学生可能不摆,只量出长和宽就知道面积啦。老师先给予肯定,然后分层展示反馈。

第一层:展示全摆的学生作品。

组织: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呀?你是怎么数的?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一个一个数,有的学生可能用乘法数。

重点反馈第二种方法:5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每行摆的个数)3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摆的行数)

小结:用每行的个数乘行数算出它的面积。

第二层:展示只摆了长边和宽边的学生作品。组织:这样摆,谁看得懂? 反馈:谁还会想象?上来指一指?

课件演示

小结:他们用了这么少的小正方形同样能想象出每行摆的个数和摆了几行。

第三层:展示画的方法。

组织:这位同学的方法更有意思。你们能看得懂吗? 引导:为什么5个空格就能摆5个? 课件演示

小结:原来不摆也是能想象出每行摆的个数和摆了几行。

第四层:展示量的方法

组织:这种方法,谁又看懂了?我来采访看。

引导: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怎么乘一乘就能求出面积啦? 课件演示

小结:原来用量也是能知道每行摆几个,可以摆几行,太牛了。 4.沟通四种方法的联系

课件展示4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你觉得哪种方法操作最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借助不同方法反馈沟通的过程,从具体形象到半抽象到抽象,帮助学生真正建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每行摆的正方形个数乘上行数,从形到数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想象推理,概括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量出2号长方形的面积并说说道理。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一个一个摆,有的学生可能用先量再计算。 2.汇报交流

重点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3.概括公式:我们求了这么多长方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可以长乘宽? 强调:知道了长就知道每行摆几个,知道了宽就知道摆这样的几行。(箭头)

【设计意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所有面积公式的基础,小学阶段又不能证明,只是一种公理化,因此用一个例子是不可靠,需要大量的数据来验证。本环节,除了让所有的学生应用每行摆的正方形个数乘上行数方法之外,还要借助具体的数据,想象,推理,概括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次让学生意义建构面积中长×宽的内涵。】

(三)变化迁移,探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计算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 2.把长方形变成长7厘米,宽5厘米的。

反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面积怎么变的?如果我把宽变短,面积会怎么变? 【设计意图:在数轴上显示图形计算面积,借助计算变化的长方形面积,让学生观察发现长不变,宽每减少1厘米,面积就减少9平方厘米的规律,使长方形面积公式中长和宽的涵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同时,深刻感受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间关系。渗透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

3.把长方形变成5×5的正方形,计算面积。反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说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有的学生可能说正方形的面积=边长×4。

引导:5×5或5×4

概括: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念有两条:一是儿童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应十分强调活动;二是主体的认识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其中“同化——顺应——平衡”是建构的基本环节。这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纳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也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取得了认识上的平衡。】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揭题。

三、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花坛,算出它的面积。

2.变式练习:有个长方形花坛它的面积和这个正方形一样的,它的长是9米,宽是多少米?

分析:为什么可以用36÷9 3.开放练习:面积是36平方米的花坛可以长成长是9米,宽是4米的长方形,也可以长成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那么一个面积为36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坛还可以长什么样子?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3个练习的设计简约有效,既统一,又层层递进,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此外,借助开放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拓展延伸:宽不是整米数的面积计算。

讨论:面积36平方厘米我非要每行画8个,可以画几行?

提升:其实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不仅适用于整数,它同样可以用于小数、分数等,当然我也可以把大的单位面积换成小的面积单位计算。

【设计意图:在整个面积推导过程中,受学情限制,我们总局限于研究整厘米数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不得不说是公理化建构过程的一个遗憾。为此,课末我们借助出现宽不是整数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让整个研究更严谨。于此同时,凸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它同样可以适用于长和宽是小数、分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

四、全课总结

我们一起来跟着课件静静地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每行的个数×行数=长方形的面积

5 × 3 = 15 7 × 4 = 21 6 × 4 =24 6 × 5 =30 „„

长 × 宽=长方形的面积 5 × 5= 25平方厘米 边长 × 边长=正方形的面积

第11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案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长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有条件地使用多媒体演示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个数)面积”的三张硬纸卡片,复习3和例题的长方形模型.

1号学具(长4厘米,宽3厘米),2号学具(长5厘米,宽3厘米),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分米.

(三)请同学们拿出1号长方形学具,谁能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下(教师把放大的长方形模型贴到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每排的个数”,“排数”,“面积”的卡片.

引导学生明确每排摆4个,摆了3排,面积是12平方厘米.教师板书“

4、

3、12”.并引导学生“面积数”即“个数”,在“面积”前出示“个数”.

二、探究新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若比较大的长方形,如:长方形游泳池或一块长方形林地,要想知道它们的占地面积,能用这种方法吗?那么,有没有简便的用数学知识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2号学具,请用直尺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引导学生操作后汇报:这个长方形的长5厘米,宽3厘米.教师在黑板上放大的2号长方形上注明长5厘米,宽3厘米.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5厘米,如果沿着边长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谁不用摆就知道每排可以摆几个?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下,教师用投影或多媒体演示并板书“5”.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说明:每排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 教师:不用摆,沿着宽边可以摆几排?

学生说明后再请他们摆一摆,教师用投影或多媒体演示并板书“3” 教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明确: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也是相同的.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引导学生口述:摆了15个正方形,因此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每排摆5个,摆了3排,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是15平方厘米, 教师:通过操作,互相交流,你们知道了什么?如果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交流后汇报:每排摆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关系,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的乘积有关系.

教师: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知道,每排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长的厘米数相同,摆的排数与长方形宽的厘米数相同.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每排个数×排数等于长方形面积,也正好是长方形的长与宽长度的乘积.正像同学们操作的那样,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每排摆5个,摆3排是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而长×宽是5×3也正好是15.长是4厘米,宽3厘米,每排摆4个小正方形,摆3排,是12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正好是长与宽的乘积,也就是4×3=12.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单位用面积单位,5×3应是15平方厘米,4×3应是12平方厘米,同时板书.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

三、巩固发展

1.计算下图长方形的面积(口答:投影出示复合答案)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并说明理由(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3厘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

) ①12×14 ②12×3 ③(12+3)×2 (2)一个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

). ①48平方分米 ②48分米 (3)一个长方形,长是10米,宽比长少3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

). ①10×3 ②10×(9+3) ③10×(10-3)

(4)篮球场的长是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列式是(

),面积列式是(

).

①26×14 ②26×2+14×2 ③24+4 ④26+14×2 3.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的长度(取整厘米),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

[练习设计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四、全课小结(略)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5×3=15平方厘米 4×3=12平方厘米

第12篇: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图形面积开始,也是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三、教学重点:

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说教法:

依据尝试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的改革,本节课采用尝试教法,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小组里用学具任意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数据填入表里,再量出给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量出它们的面积。通过这两次活动,使学生出步体会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六、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动手操作学习的方法。

七、说教学程序:

1、首先出示媒体长方形,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长、宽个是几厘米?这样为学生下步的动手操作创设情景,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导入新课

(1) 面积小的长方形可以用小正方形摆出它的面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想知道大的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揭示课题并板书

3、学习新课:

(2) 手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的方法,操作是不可少的。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 直观演示,明确道理

充分发挥媒体教学功能,作到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较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演示为:A、出示长方形面积2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B、出示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左边角注明边长为1厘米。

C、横着再放5个。D、左起按顺序纵着放其余的。F、实践操作。如:让学生说出长摆几个小正方形是几厘米,宽摆几个是几厘米,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4) 引导质疑,实际测量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鼓励引导学生针对结论质疑。重点理解为什么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看书自学的探索中,进而弄清为什么用长乘以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充分利用媒体演示,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面积。为了使学生真正达到会运用的目的。我们让学生去测量,计算身边的长方形物体的面积的大小,通过动手学生就已经把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了。

第13篇:基于课标的长方形面积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012-04-16 16:28:43| 分类: 远程研修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课程名称:小学大三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设计教师:张梅、姜丽丽

课程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数下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P7

7、78)例2 .本节内容第(1)小题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方格或摆面积单位,采用计数或计算的方法得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从中形成猜想,进而想到:“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

第(2)小题采用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填表。然后,启发学生在一系列验证的基础上,概括出

结论,即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课程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观察与实验,自主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

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基础。

评价检测:

1、本节课采用网页型课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氛围,使学生从探究中自主感知、体验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完成目标

1、3.

2、借助多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动画动态展示了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

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完成目标3.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我利用电教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如我采用多媒体软件模拟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测量客厅面积的过程,帮助学生感知求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抽象思维不断发展。完成目标2.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采用小老虎要为客厅铺地砖的故事,让学生发现用面积单位去量地板的面积是很不方便的,由此引出我们必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

方形物体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顺应小学生好奇、喜动的特点,采用 “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方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突

破核心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充分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提供猜想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们通过观察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形象变化,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然后,设计了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实验,通过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领悟、感知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密切关系。按照学生的汇报,形象地用flash动画直观展示出6种不同的摆法,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像效果以及示范作用,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迅速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

就是长乘宽的结论。

接着,学生们试用“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公式,计算前面猜想环节中的变化所得的3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此验证他们所发现的公式是否能用于其它的长方形。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多媒体展示摆方格的数据相同,由此证明公式是成立的。

在新课完成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原认知能力,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怎样的方法学习,并指

出在学习知识时我们应该经常使用这种探究的方法。

(三)练习应用

练习环节的设计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是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为此我安排了以下练习:

首先是基本练习,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了小老虎房间的长方形物品,并出示数据让学生口算出它们的面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要与相应面积

单位对应,并且进一步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然后进行加强练习,指出其实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运用多媒体动画我校的小操场、走廊、游泳池、篮球场等图片,最后以篮球场为例,出示数据让学生们求出它的面积以及半场的面积。

最后让学生进行“小侦探”练习,测量身边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最后把调查的结果贴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同

学们相互检查验证。

(四)总结评价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及运用学习的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相互分

享和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注意的要点。

在作业的布置中,采用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选做题是请学生选用网站上课外拓展的数据来计算学校游泳池、跑道、小操场的面积。

第14篇: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案

潘小明《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听课笔记]

一、导入:

师:(拿出一根黑色电线)这是什么? 生:电线。

师:它干什么用的?数学课上肯定不是用来通电的。 生:(笑)用它可以围一个长方形。

师:(又拿出一根红色电线),刚才那根黑色电线长20厘米,这根红色电线比它长一些,有24厘米。你猜这根电线干什么用的?

生:刚才那根是围长方形,那这根就围正方形。 师:呵呵,还是围长方形的。

二、作出猜想:

师:有两根铁丝,一根长20厘米,另一根长24厘米,用这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哪根铁丝围成的长方形大?

生:我觉得红色的那根铁丝周长长一些,所以它围成的长方形面积也就大一些。

三、实践验证

师:(板书: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这仅仅是个猜想,需要进行验证。(板书:在这句话后面打上“?”)你准备怎样进行验证呢?

生:我准备用铁丝围一围来验证。

师:好,咱们就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请大家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两根铁丝围的过程(说明:方格纸上两点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注意在画的时间要保证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是20厘米和24厘米。

(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究,老师巡视)

师:谁能将你的实验结论及依据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我是把20厘米的铁丝围成了一个长9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我又把24厘米的铁丝围成了长9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27平方厘米,所以这句话就是对的。

师:这位同学通过动手实验,发现这句话是对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种围法)

生2:我觉得这句话是错的。我是把2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我又把24厘米的长方形围成了长1厘米、宽13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3平方厘米。(多媒体课件演示)

师问生1:听了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1:他举的例子确实是用20厘米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而有24厘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所以我觉得他说得对,这句话是错的。

生:这里“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长”,也就是说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一定长。可是不一定就长,所以是错的。

生3:我觉得这句话既是对的,又是错的。 师:这是一道判断题,判断能够既对又错吗? 生4:我觉得有的时候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有的时候周长短的长方形面积大。

师:你这还是和刚才那位同学是一个意思,等于没说。 生5:我觉得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大;周长短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小。

师:验证时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这个结论是错

的。

生6:我刚才围的都是24厘米长的铁丝,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我围的第一个长方形长是11厘米,宽是1厘米,它的面积是11平方厘米。我围的第二个长方形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我发现这个长方形越接近正方形,它的面积就越大。

四、深入探究

师:它说了几层意思?

生7:他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第二层意思是这个长方形越接近正方形,它的面积就越大。

师:越接近正方形,“接近”是什么意思?请大家与同伴交流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生:……

师:长和宽之间的相差数越小,面积就越来越大,那大到什么时候就不能再大了呢?

生:当它变成正方形时,面积就最大。

师:当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对于其它周长的长方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谁能举例验证?

生:我就用周长20厘米的铁丝来围,如果围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面积最大。

师:同学们通过实践,举反例否定了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这句话。我们通过观察进一步看出了当长与宽越接近的时候,长方形的面积也就越大;当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举例,我们在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中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四、巩固练习

师:一个用竹篱笆围成的长方形鸡圈,长12米,宽6米,现在要进行扩建,要求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增加鸡圈面积,你行吗?最多能增加多少面积?

生:最多能增加9平方米。

师:你怎么想的?怎么知道是9平方米的? 生:……

(由于是现场听课记录,所以内容记得不够准确全面,还望网友们原谅。)

第15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8-59页 信息窗2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信息窗二的情境图,然后对学生说: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现在你们能计算一下小明的新家里每间房子的面积了吗?然后学生开始计算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大卧室等每间房子的面积来帮助学生复习前两节课学过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再次让学生计算挂毯面积。

1、在小明家的客厅墙上有一个挂毯,你们还记得这个挂毯的面积是多少吗?动笔算一算。

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板书: 10×10=100(平方分米)

10分米=1米

1×1=1(平方米)

10分米=100厘米

100×100=10000(平方厘米)

2、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的结果为什么不相等呢?这些面积单位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重点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独立叙述出这其中的道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学生自己总结出前几节课学习的知识,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在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巩固。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本故事书封面面积约是4(

)。 一张IC卡的面积是46(

)。 学校操场面积约是450(

)。 文具盒盖的面积约是200(

)。

2、(1)一张长方形纸片,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每排摆6个,正好摆了4排,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间正方形餐厅边长8米,如果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摆,每排摆(

)个,可以摆(

)排,餐厅的面积是(

)平方米。

(3)长方形面积=(

) 正方形面积=(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长方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3)一张长方形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从这个 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面积最大?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4、课本上的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

第16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案(版)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叫做小老虎,这位小老虎可喜欢照相了,他昨天照了一张大头贴,看!这张好片老师用手这么一拉,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面积变大了, 师:是吗?还有吗 生2:周长变大了变大了 生3:长变大了,寛也变大了

师:长变大了,寛也变大了,面积也变大了,那么长方形的长、宽和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 小组合作 主动探索

在刚才老师发给大家的信封当中,有一张小老虎的照片,还有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还有一把尺子,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这些材料,想方法求出小老虎照片面积是多少。好,现在开始活动。 1, 学生小组合作,师指导

下面我请一个组的同学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把照片的面积求出来的。 摆正方形

用尺子量 4×3 长×宽

如果我想求课本表面的面积,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算呢?

我看有的同学说是,也有的同学怀疑对不对?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2 接下来的任务我们就来解决大部分同学的疑问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真的等于长×宽

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这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观察一下长方形的长、宽,还有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并且完成表格1,开始!

表扬33组,表扬22组。。。××组行了吗?好,那接下来我请一个同学代表他的小组来说说他们组是怎么摆的。 生1:长摆4个,宽摆3个小正方形

师:那你告诉同学们长是?宽是?面积是?这是你们小组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吗?你先回去,我再请一个小组

生2:我摆的长方形长是6个小方形,宽是两个小正方形 师:是不是这种?(多媒体出示)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生:。。。

师:非常棒!感谢你们组,还有哪个小组想说的? 生3:把12个小正方形全部摆成一行。。。。 3 总结公式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表格你发现了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长×宽=面积

师:是吗?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图形4×3=12 第二个图形6×2=12 第三个图形12×1=12 所以你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生:长×宽=面积

师:非常棒!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通过实践证明了长方形的面积真的是等于?。。。那我们这个疑问是不是就解决了呀?(板书面积公式)一起读一读 4正方形的面积

小老虎为了奖励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以变的图形,你看! (1) 这是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列式

(2) 接下来让那个这个图形变一变,你看,这是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3) 再变,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4) 继续变,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有发现吗同学们? 生:长方形变成了正方形

师:那这个3是正方形的?(边长)这个3是?(也是边长)这个9是正方形的?(面积)所以,谁能告诉大家,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一起来把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读一遍(板书) 三 强化训练 巩固提高

小老虎想挑战一下你们?有信心吗?

1 请你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纸的第一题,把答案直接写在练习纸上,开始

第17篇: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研究课

执教:刘铭新

时间:2016年4月27日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倒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面积。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支铅笔长18(

)。

练习本的面积约是2(

) 。 教室的长是8(

) 。

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420(

)。

2、(教师出示A4纸)师:这张A4纸是什么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1)摆面积

课件出示例4,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小组合作)你发现什么?(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2)摆图形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人摆图形和一个人填表。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展示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3)量边求积

活动: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a、学生独立测量P66两个图形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师巡视指导。 b、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齐读一遍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67上面的 “做一做”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9 5 4 5

7 2

3、一块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32米,这块菜地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18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由故事导入,生成问题

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了启迪,大家想不想知道羊圈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面积的计算(板书)

二、探究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谁来指一指这张长方形张卡纸的面积,要想知道它的面积有什么办法?如果我们要求羊圈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

探究一种:适用于计算所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呢?

三、引导猜想

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简单解释和周长没有直接的关系。 启发学生猜想要有所依据,通过课件动态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和长宽有关系。(边说边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继续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四、探索关系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填好表格后,观察长宽和面积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开始动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表格并汇报: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呢? 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师随学生板书公式,先写乘号再等号)

五、长方形面积小练习:

1、算出老师手里的的长方形面积

2、完成共学单中的生活实践小练笔

4、出示小判官题目,让孩子区分面积单位,出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六、小组探究: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利用长方形面积推测出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

2、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课件动态展示长方形转变正方形面积的过程

4、巩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修正小判官里的第二题对吗?为什么?

三、拓展提高,计算羊圈的面积计算

1.出示拓展作业,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吗?

2.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现在你可以算出羊圈的面积来吗?试试看

说课:

教材:《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2—53页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教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法: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19篇:长方形面积教学设计

全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 题目:《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学校:大荔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姓名:张小萌 时间:二0一四年元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8—19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设计思路】: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为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知、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

【教学重点】: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课件、剪刀

【教学方法】:引导法、对比感知、创设情境、举例说明、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提出问题

1 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体展开图,来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理解,时机成熟出示表面积的概念。)

2 第一个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来计算?

(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旧知识的运用,所以,先要对与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关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1) 复习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探究做好铺垫。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同时深入到小组讨论中,收集学生的问题资源,以便有针对性的处理。)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会出现以下两种结果:

1、长方体的表面积(六个面的总面积) =(长×宽+长×高+高×宽)×2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 + 长×高×2 + 高×宽×2 学生汇报完之后,多媒体播放两种方法的分解图,并出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 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让同学通过比较,选择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3 第三个问题: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

(1)课件出示例1 例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计算包装箱需多少硬纸板与它的表面积有关。

其次引导同学说一说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物体需要包装箱,从而使学生明白计算物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很大的。

学生独立完成

个别学生板演

(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适当强调和关注)

三、创设情境、应用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位阿姨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帮她吗?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 宝宝要过生日了,礼物我已经买好了。打个包装就更漂亮了。可是,至少要买多大一张包装纸呢? (一般的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 我的房间长4.5米,宽3.5米,高3米。准备给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门与窗忽略不计)请大家帮我算算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计算五个面的练习)

同桌进行交流讨论,这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该如何计算。 班级汇报,并说明原因。 只要求列示不计算

教师进行小结:生活中还有好多现象需要我们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来确定这个物体要计算几面的面积。

(通过几组与生活相关的习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拓展应用、提升问题

1 一个长方体高4分米,底面是一个正方形,边长3分米,你能用2种方法求它的表面积吗?(多媒体出示图) 学生在计算前教师要进行实物展示

2(如图)把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三个相等的小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多媒体出示图)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前后顺序。 (这几道拓展题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两人说说) 【教学反思】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 基础上教学的, 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 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一、勾起学生已有认知,创设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为学生感兴趣知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学生对知识的探讨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对长方体的认识,接着直接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对这一新知识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问题由学生产生,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长方体面的特点,眼睛看多媒体展开效果图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二个问题: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首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实物,共同回顾长方体面每个面的面积如何来计算,如何来给这六个面进行分类等问题,学生在巩固了这些知识后,然后把问题教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人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从而归纳出:可分为三组:分别是上、前、左,每组有2个面,各自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长和高、宽和高,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把上面加前面再加左面的和乘以2,用长方体的长、宽、高表示就是:(长×宽+长×高+宽×高)×2,这时,要强化学生记住,长×高、长×宽、宽×高各是长方体的哪个面,有利于下面教学求长方体的四个面或五个面的面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以后,教师就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长方体实物,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引导学生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求六个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实物,首先,学生刚总结出计算的方法,出示例1,进行巩固练习;接着,学生有一定掌握之后,出示一道粉刷教室的习题,要求学生辨别应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稍加一定难度,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它们要粉刷的是哪几个面?要求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求几个面的面积,要求这几个面的面积与上面所学的求六个面的面积的公式有哪些变化?然后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求长方体

三、

四、五个面的表面积的公式。随后,出示两道拓展型题,主要满足上等学生的需求。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在教学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做到引导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20篇:长方形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积累学习几何与图形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由具体实际的事物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验、感悟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 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8×6=48)这里的8表示什么?6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2)课件演示:沿长? 沿宽? 一共是多少个?

(3)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 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 “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 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

(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 8厘米就能摆 8个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 5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它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起学生自觉改进 旧方法的意识,发现长方形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 6.利用多张卡片深 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6厘米,宽6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怎样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 生思维发展,深化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三)归纳公式

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呢?

三、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摸一摸练习簿封面、文具盒盖和直尺的面。 问:刚才摸的这些面的大小,是这些面的什么? 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最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

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每人画一个图形。 同桌比较,谁画的图形面积大一些。 指出:围成的图形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观察图形,提问图里涂色部分的大小是图形的什么。 引导:想办法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最大。

5、做“想想做做”第5题。引导:观察题里每个图形的面积并且比一比,你能知道什么? 交流:你对这些图形的面积,都知道了些什么?

四、总结交流 教师问: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3、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长方形面积教案模板
《长方形面积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