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20:21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在大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物理学研究的粒子和原子构成了蛋白质、基因、器官、生物体,构成了一切天然的和人造的物质以及广袤的陆地、海洋、大气,甚至整个宇宙,因此,物理学是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等学科的基础。今天,物理学和这些学科之间的边缘领域中又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等。这些学科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在该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

第4章 机械振动 第5章 机械波 第6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 第7章 热力学基础 第12章 光的干涉 第13章 光的衍射 第14章 光的偏振

在对以上几个章节进行学习了之后,我们大致了解了有关振动、热力学、光学几个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对以上几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机械振动,例如:任何一个具有质量和弹性的系统在其运动状态发生突变时都会发生振动。任何一个物理量在某一量值附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都可以叫做振动。本章主要讨论简谐振动和振动的合成,并简要介绍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以及非线性振动。

在第五章机械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波”。如果在空间某处发生的振动,以有限的速度向四周传播,则这种传播着的振动称为波。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内的传播叫做机械波;电磁振动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叫做电磁波;近代物理指出,微观粒子以至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不同性质的波动虽然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空间的传播规律却具有共性。本章一机械波为例,讨论了波动运动规律。

从第六章开始,我们开始学习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篇,其中,气体动理论是统计物理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本章介绍热学中的系统、平衡态、温度等概念,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阐明平衡状态下的宏观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并导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最后讨论理想气体分子在平衡状态下的几个统计规律。

第七章中讲的是热力学基础,本章用热力学方法,研究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热与功的转换关系和条件。热力学第一定律给出了转换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给出了转换条件。

接下来,我们学习物理学下册书中的波动光学篇有关内容。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规律的学科。其内容通常分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三部分。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研究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规律的光学称为几何光学;以光的波动性质为基础,研究光的传播及规律的光学称为波动光学;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研究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光学称为量子光学。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如长度的精密测量、光谱学的测量与分析、光测弹性研究、晶体结构分析等已很普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激光的问世和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开拓了光学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如全息技术、信息光学、集成光学、光纤通信以及强激光下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研究等,推动了现代科技的新发展。

在第十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光的干涉,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了“光源

光的相干性”、“杨氏双缝干涉”、“光程与光程差”、“薄膜干涉”、“劈尖干涉

牛顿环”、“迈克尔孙干涉仪”等相关内容,是我们充分了解了什么是光的干涉。

第十三章中,我们学习了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前进,这种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现象。和光的干涉一样,衍射也是波动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它微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当激光问世以后,人们利用其衍射现象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

在光学的最后一章中,即十四章中,我们学习了光的偏振。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显示了光的波动性,但这些现象还不能告诉我们光是纵波还是横波。光的偏振现象从实验上清楚的显示出光的横波性,这一点和光的电磁理论的预言完全一致。可以说光的偏振现象为光的电磁波本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光的偏振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光在晶体中传播时的双折射都与光的偏振现象有关。利用光的这种性质可以研究晶体的结构,也可以用于测定机械结构内部应力分布情况。激光器就是一种偏振光源。此外如糖量计、偏振光立体电影、袖珍计算器及电子手表的液晶显示等都属偏振光的应用。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物理的理解更加的全面了。物理学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物理这门科目,这将是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一些宝贵的经验。

姓名:

李祥

学号:1104032012

推荐第2篇:大学物理课程总结报告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报告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大学物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学期主要上的是力学基础中的机械振动以及机械波,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波动光学。下面我就一一总结一下各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机械振动这一章主要是讨论简谐振动和振动的合成,并简要介绍了阻尼震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以及非线性振动。物体在某固定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它是物体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任何一个具有质量和弹性的系统在其运动状态发生突变时都会发生振动。这一章算是力学中计算比较复杂的一个章节,而且还要结合图像进行分析,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

机械波算是机械振动的一种延伸,如果在空间某处发生的振动,以有限的速度向四周传播,则这种传播着的振动称为波,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内的传播叫做机械波,电磁振动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叫做电磁波,近代物理指出,微观粒子以至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不同性质的波动虽然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空间的传播规律却具有共性。这一章主要就是讨论了机械波的波动运动规律。

气体动理论基础是统计物理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这一章介绍了热学中的系统、平衡态、温度等概念,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阐明平衡状态下的宏观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并导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最后讨论了理想气体分子在平衡状态下的几个统计规律。

热力学基础这一章用热力学方法,研究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热与功的转换关系和条件,热力学第一定律给出了转换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给出了转换条件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说明了系统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转化成系统的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系统对外所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关于自然过程方向性的规律,即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它从一个单一温度的热源吸收热量,并使其全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波动光学主要就是讲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光的干涉主要就是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实验以及结论,比如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光的衍射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前进,这种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就是光的衍射,它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中也有比较著名的实验,比如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圆孔衍射等。

最后我想说大学物理做为一门基础学科,即使我们认为它对于自己的专业用处不大,但我们也应该好好学,这也是一门学术上的修养的一种培养。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大学学习是人生事业的真正开始,每一门课程内容都是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作为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重视对所有课程的学习,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最大收获,充实地度过大学这段宝贵时光。

推荐第3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总结

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我体会颇深。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虽然在很多物理实验中我们只是复现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原理与结果,但这一过程与物理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物理实验是一致的。老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使我们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一学期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做大学物理实验时,需要认真地预习,弄清楚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的关键与成功之处;对照教材所列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操作步骤,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然后还要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能够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实验中的各项操作。在写预习报告的时候,我们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测量内容,数据表,预习思考题等。数据表与操作步骤密切相关,数据表中的栏目排列顺序应与操作步骤的顺序合理配合。这样就可以随时将数据按顺序填入表中,也可以随时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规律性。预习思考题,是加深实验内容或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开发视野的一些问题,在实验前认真地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实验质量。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或实验原理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自己的同学讨论一下或查一下相关的资料,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老师,只有把实验中所有的地方都弄通弄透彻,才能达到实验应有的效果。

预习是做实验前必须的工作,但是实验的主要工作还是实际操作。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来操作,所有仪器要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和稳定的状态,在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的现象不符,首先应认真思考并检查实验仪器使用以及线路连接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及时进行改正,若自己不能解决,应及时请老师来指导,切不可敷衍过关,草草了事。对于数据的纪录,则要求我们要有原始的数据纪录。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如实的记录。。

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应认真地处理实验数据。在系统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实验数据处理得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偶然误差的大小。所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有:

1.平均值法 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真实值的最好近似。

2.列表法 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

列表时应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便于分析。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

③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

3.作图法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 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标轴的分度的估读数,应与测量值的估读数(即有效数字的末位)相对应。

实验报告是对我们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种锻炼,它也促进我们对实验过程以及所得结论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我们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以及对数据进行计算并求得最终的结果,验证跟理论值是否相符,误差的大小,最终得出的结论,对实验思考题的回答和对实验进行的总结。一份认真的,高水平的实验报告才算是为本次实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物理实验让我们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教会我们实践中出真理,而在碰到问题时,最快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去找出解决办法,这正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的精神。同时我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比如做实验速度很慢,数据的单位标错等,下学期我们还将学习这门课程,我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一定要 注意慢慢改进。

推荐第4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实验课程编号:110309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课程属性: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必修 教材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指导书名称: (无)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总学时:56 开设实验项目数:17 总学分:3.5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学期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本大纲主撰人:凌亚文

审核人:王占民

负责人:史 彭

一、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展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此要求工科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能从事现代科学实验的较强能力。物理实验是学生入学后,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一系列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整个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实验应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作为理论课的附属环节。

二、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

在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并了解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并能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和独立工作能力。并通过实验中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物理学中某些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护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

三、适用专业

1 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实验基础课,其教学的着重点是严格的基础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训练,而不是对所谓“成果”的追求。物理实验课的基础实验内容基本上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即重复前人已有的实验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过程学习实验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每个实验过程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1)实验前的预习: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实验者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理论准备:从讲义的有关章节和有关书籍了解实验原理。实验者要在课前弄懂有关实验原理,否则,在进行实验时只能机械地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实验,尽管能够照猫画虎地取得一些数据,但不会注意到实验方法中的技巧,不能理解实验现象,当然更谈不上深入理解各种现象的本质,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主动的分析了。

实验仪器的准备:阅读教材中对仪器介绍的有关部分,包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对教材及有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实验者在实验前应该通过对下列问题的思考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这次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应在实验中掌握哪些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在实验中实现预定目的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实验者应在实验前写好预习报告。 (2)实验过程:一般实验课开始时,教师均要作重点问题的提示性讲解。在听讲解时要特别注意弄清预习时未弄懂的有关问题和讲义上未涉及的一些实验技术问题。在这段时间内,教师也会讲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或宣布一些在本实验中必须遵守的特殊规定。

实验的第一步是要安装或调整仪器。实验者必须将每件仪器都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实验者应了解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在调整过程中要仔细、要有耐心。为了使仪器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调整仪器通常要占用实验的大部分时间。仪器调整好了,测量就会比较顺利。所有的测量都必须记录原始实验数据,即直接从仪器上读到的数据。调整及测量中如遇到有疑问之处,应反复测量,争取发现其规律,并可与指导教师商量、讨论。实验测量结果必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原始数据应记录在报告册的规定栏内。原始数据不能随意涂改,若有记录错误需要修改,应另列记录表格,而不应在原有数据上涂改。

须在原始数据经指导教师检查、签字后,实验者才能整理仪器,离开实验室。 (3)书写实验报告:这部分内容是在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撰写实验报告也是实验能力的一个方面,实验者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中的每个项目中的规定内容。

基本要求:

(1) 实验者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迟到或缺席。凡因病需请假者,需将医院证明交给指导教师;凡应事需请假者,应在课前将由院级所开有关证明交指导教师,方可准假。否则,均按旷课处理;

(2) 进入实验室后,应将已完成的预习报告放在实验台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方可进行实验;

(3) 凡迟到超过十分钟或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合格者,不得进行实验;

(4) 进入实验室后,应注意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和整洁。实验者应对号入座,不得擅自搬动或使用其它实验台上的仪器;

(5) 实验中若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或测量数据不合理,应立即与指导教师联系;

(6) 遵守仪器操作规则,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光学仪器严禁用手触摸光学表面;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好后,应经过指导教师的检查许可后,方可接通电源,否则,自负其责; (7) 实验完成后,原始数据经指导教师审阅检查后,方可整理仪器,离开实验室;

2 (8) 每次实验后应留两名同学打扫实验室卫生。

五、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项目一:分光计,光栅,汞光灯 实验项目二:电位差计,电压表,电源 实验项目三;CCD密立根油滴仪 实验项目四:杨氏弹性模量测量仪 实验项目五:双臂电桥,标准电阻

实验项目六:示波器,信号源,超声波波速测定仪 实验项目七:迈克尔逊干涉仪,激光 实验项目八:霍尔效应实验仪

实验项目九:指针式毫安表,滑线变阻器,电阻箱等 实验项目十:分光计

实验项目十一:伏特表,安培表,电阻等 实验项目十二:智能转动惯量实验仪 实验项目十三:气垫导轨,气源

实验项目十四:单臂电桥实验半板,检流计,电源,电阻箱等 实验项目十五:示波器,信号源,整流、滤波电路板 实验项目十六:读数显微镜,牛顿环,劈尖,钠光灯 实验项目十七:静电场模拟测量仪

六、考核与实验报告

平时考核:包括学生每次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具体表现,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 考试考核:一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有笔试或实验操作等;

实验课程成绩综合考试考核和平时考核给出,或者由平时实验及报告成绩综合给出(不进行独立考试考核时)。

实验报告:共包括八部分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主要仪器名称,型号,编号,规格等

(四)预习思考题

(五)原始数据记录

(六)指导教师签字

(七)数据处理

(八)回答问题与讨论

前四部分构成预习报告,实验之前完成;后两部分实验结束之后完成。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实验项目一:

(1)实验名称:衍射光栅的研究 (2)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3 (3)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观察光栅衍射现象,测量光栅的主要参数和低压汞灯谱线波长。 (8)实验目的: 1.观察光栅衍射现象,了解衍射测量技术;

2.测量光栅的主要参数;3.测量汞灯谱线波长;

4.进一步掌握分光计的使用。(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台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二:

(1)实验名称: 电位差计的应用 (2)实验性质: 设计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利用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校准电流表(电压表) (8) 实验目的:1.了解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补偿测量法、平衡测量法的特点; 3.应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学量。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 32套 (10)所在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三:

(1)实验名称: 密立根油滴实验 (2)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 1.调节CCD密立根油滴仪,捕捉油滴,观察油滴的运动

2.测量油滴运动的收尾速度和平衡电压,计算油滴的带电量和基本电荷的大小。

(8) 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CCD图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2.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证明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量基本电荷的大小。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16套

4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四:

(1)实验名称:拉伸法测量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测量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8)实验目的: 1.掌握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的方法;

2.了解放大测量法的特点;

3.掌握光杠杆装置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的原理;4.掌握差数平均法处理资料的方法。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台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五:

(1)实验名称: 双臂电桥测电阻 (2)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利用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和电阻的温度系数 (8)实验目的:1.了解四端电阻的特征;

2.掌握补偿测量法、平衡测量法的特点; 3.应用双臂电桥测量电学量。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 32套 (10)所在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六:

(1)实验名称: 超声波波速的测量 (2)实验性质: 综合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 1.应用示波器和超声波波速测定仪,测量一超声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8) 实验目的:1.学习示波器和超声波波速测定仪的使用;

5 2.学习驻波法、相位法和双棕法测量波长的特点。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套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七:

(1)实验名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 (2)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3)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通过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光的等倾干涉、等厚干涉条纹,测量激光波长和钠光黄双线的波长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光的干涉测量技术。

(8)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原理和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条纹特点和形成条件;3.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波长。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16台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八:

(1)实验名称:利用霍尔效应测量元件参数 (2)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利用霍尔效应实验仪观察磁电效应现象,测量磁场及元件参数。 (8) 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测量磁场的原理和方法; 2.观察磁电效应现象;

3.学会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及元件参数的基本方法。(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 16套 (10)所在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九:

(1)实验名称: 万用电表的设计与定标 (2)实验性质: 设计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4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 练习以指针式毫安表为显示器的万用电表的设计与组装(限于直流电流、直流电压、电阻和交流电压4种功能)。

6 (8)实验目的:1.掌握万用电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学习万用电表的组装和定标。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套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十:

(1)实验名称: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2)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4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调整分光计,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8)实验目的: 1.学习分光计的调整方法;

2.学习分光计测量角度的方法。(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台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十一:

(1)实验名称:伏安法测量元器件的电阻值 (2)实验性质: 验证及设计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用伏安法测出线性及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对电表引入的系统误差进行修正。

(8) 实验目的:1.掌握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了解线性、非线性电阻的特性; 2.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误差、阻值修正及电路的选择; 3.掌握常用的电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4.掌握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5.设计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测量方法及数据采集方法。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 32套 (10)所在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十二:

(1)实验名称: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2)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7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使物体作扭转摆,由摆动周期及其它参数的测量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8) 实验目的:1.用扭摆测量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弹簧的扭转常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套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十三:

(1)实验名称: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2)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本实验简要介绍气垫导轨的结构、性能,并从实验教学的角度讨论速度、加速度的测量。

(8)实验目的: 1.掌握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装置的调整与使用方法;

2.了解低摩擦情况下研究力学问题的方法;

3.掌握在气垫导轨上测量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4.掌握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台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十四:

(1)实验名称:单臂电桥测电阻 (2)实验性质: 设计性实验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自组单臂电桥测量电阻 (8) 实验目的:1.设计单臂电桥;

2.掌握用单臂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方法; 3.了解平衡测量法的特点。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 32套 (10)所在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十五:

(1)实验名称:双踪示波器的使用 (2)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8 (3)实验类别: 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及测量电信号的电压及频率

(8) 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的调节和使用;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的方法; 3.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电压和频率的方法;

4.了解示波器图像跟踪测量技术。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套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十六:

(1)实验名称:等厚干涉的研究 (2)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观察等厚干涉现象,了解等厚干涉特点,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 (8)实验目的: 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和特点,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

2.学习利用干涉现象进行干涉计量;3.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4.用劈尖干涉测量微小厚度和检查玻璃表面的质量。(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32台 (10)所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实验项目十七:

(1)实验名称: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2)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3)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4)实验学时:3 (5)每组人数:32 (6)开出要求:必修

(7)实验内容:本实验是仿造一个电流场(称为模拟场),用探针去探测模拟场从而间接地测绘出静电场的分布。

(8) 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的概念和使用模拟法的条件; 2.熟悉均匀导体内稳定电流场的一些特点;

3.掌握用模拟法测量和研究二维静电场的基本方法;

4.测量给定形状的电极间的电场分布,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位概念的理解。

9 (9)主要仪器设备及套数: 16套 (10)所在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

八、说明

院(系)名称:理学院

主管院长签字: 实验室名称:物理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签字: 实验室地点:逸夫楼

填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82201498-8313

填报日期:2004年12月

推荐第5篇:大学物理课程论文1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关系及大学

物理的重要性

作者:

学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信114班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大学物理课程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关系及大学物理的重

要性

内容摘要:不论是电子科学还是信息科学,都与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是一门广泛而基础的学科,涉及到了声、光、电、力、热、原子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在电子信息科学中,电路的设计,无线电信号的处理等都源于物理学的能量以及电磁学内容。因此,设置大学物理课程,以及掌握大学物理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可以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学习电子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关系

基础

一、物理学

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他们相互作用的科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当代工程技术的重大支柱,是人类认识自然,优化自然,造福于人的最有活力的带头科学,回顾物理学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二、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包括有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经典物理部分主要包括:经典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近代物理部分主要包括: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量子力学基础、固体能带理论简介等。经典物理在科学技术领域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是学习了近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知识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对经典物理内容仍应予以重视;大学物理中的近代物理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了近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所必须的近代物理基础理论知识。

三、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

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能对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有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科学实验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等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物理课是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打好物理基础,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五、大学物理的重要性及其与电子信息工程的关系

大学物理课程中涉及的电磁学知识,是我们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只有打好大学物理电磁学的知识基础,我们才能在以后的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以及模拟电路的核心课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才能在以后进入社会开始自己的事业生涯中顽强的拼搏,占据更有利的优势。同时,电子信息课程的实验课比较多,我们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能够掌握实验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好大学物理,将会使我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网络资料:http://wenku.baidu.com/?rl=regok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htm 文本资料:

胡盘新等主编《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第二版)

推荐第6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总结

在半年的物理实验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不了解的知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许多理论就是多次实验而得出的结论。我们要重视实验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门课程,我们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技巧、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对实验做一个总结。

第一次上课时老师就对实验报告做了要求,课前要预习,课后要数据处理。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预习是物理实验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预习要认真,不能马虎对待,看清楚实验时要做什么、注意什么,并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画出,实验时动手解决问题;

第二,上课时仔细听老师讲解,可以比较快的了解整个实验过程,而且老师一般会提醒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三,实验时一步一步慢慢来,争取做好每一个实验环节,若不会的地方,可以自己摸索下,若还是不会,可以和同学讨论下,或者直接问老师,并记好实验数据,若数据不对,要重新做下实验,不要草草了事;

第四,实验处理要独立完成,这样才可以了解实验在什么地方可能出了问题,以及最后得出的数据是否与标准数据一致,学会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这样实验才有意义。

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应认真地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在系统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实验数据处理得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偶然误差的大小。所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有:

1.平均值法 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真实值的最好近似。

2.列表法 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

列表时应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便于分析。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物理量的单位可写在标题栏内,一般不在数值栏内重复出现。③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

3.作图法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

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标轴的分度的估读数,应与测量值的估读数(即有效数字的末位)相对应。

通过实验,我了解了更多的物理实验器材和设备,如分光计,光电管等,让我大开眼界。科学素质和能力大大提高。通过一次一次的实验,我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得到了一步一步的提高,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创新能力。教学实验虽经过安排设计的,但我们仍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法。

其次,基本概念的掌握更加透彻,推理演绎的能力和运算的技巧与能力均有所提高。

第三,实验技能与动手能力均有所提高,而且能够运用现代技术辅助甚至完成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最显著的是“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 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 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推荐第7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注意事项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注意事项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为:

(1)两次实验误差理论课,完成课后作业。

(2)除误差理论课程外,非物机学院学生应选做5个实验项目(物机学院学生选做7个)。

二.为了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实验操作的能力,本课程采用开放式实验选课系统进行选课。在实验前,应先登录选课系统进行实验预约,应注意:

(1)实验前应先预约,预约成功后才可在预约时间到预约的实验室做实验,预约步骤为:登录,按《大学物理开放系统——学生使用》教程进行选课。

(2)预约实验后,若要撤销实验,最晚应在预约时间一周之前登陆选课系统撤销;若要在预约时间前一周之内撤销,应与任课老师或者管理员联系,征得同意才可撤销。

(3)预约实验后应按预约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若有事不能来,应通过选课系统撤销实验或者向任课老师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此项实验成绩以0分输入系统。

三.实验之前,应按照《大学物理实验》书中关于课前预习的有关规定做好预习工作。在每次实验课前,应将实验报告册交给教师检查实验的预习情况。若没有按规定完成实验的预习工作,则不允许做实验。

四.实验结束后,应按照《大学物理实验》书中关于实验报告书写的有关规定完成实验报告,并在一周之内交给该实验项目所在实验室的任课教师,逾期该实验报告视为作废(误差理论作业以班级为单位,交给误差理论的任课教师)。

五.《大学物理实验》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如下:

总评成绩(100%)=误差理论作业(20%)+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30%)。 注意: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实验操作或实验报告未完成,则总评成绩视为不及格;若总评成绩不及格,则在下一年度进行跟下一年级重修。

大学物理教研室

2012年2月17日

推荐第8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姓名: 学号:

系别:机械电气与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班级: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1日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质量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扩大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实践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建立一个适合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各级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

关键词:大学教学;物理实验;改革实践。

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同时也为学生的研究能力、开拓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较好途径。因此,实验课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大学物理实验也是培养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必须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制度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

正文:在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际教学中,由于一直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比如:教学形式,学生往往过分依赖教师指导,有些实验还需要老师全排实验内容、准备实验仪器或者调整仪器。而学生们则是在实验前听老师讲解关于这个实验的内容和怎么去使用仪器来做实验、怎么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而且一般脾气好的老师们还会进行演示。我们这些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教给我们的现成的步骤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其实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网络似乎成为了现在的主流,网络资源更是此起彼伏,但是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这种网络资源其实并没有进行很好的应用,采取的教学方式与之之前相比是进不了,但是还是远远不够。在现在的高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像我们今天谈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如果老师们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对这个物理实验按照书中的步骤来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性。

(一)原有教学系统的弊端

1.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

物理实验的原始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解实验的原理,演示了实验的步骤和过程,并指出了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学生为代表,测量了数据。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布置的事情,学生不需要思考,你可以很容易地完成实验,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在测量结果时盲目的追求快速处理数据是一样的,不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意义,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在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展的惯性思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物理实验内容陈旧,命题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 以往开设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这些传统的物理实验项目规定了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甚至有的实验会标明得到到的实验结论,没有选择性且缺乏层次性。这种上课方式从一开始就限制了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为学生预留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足。

一般的物理实验课时为4个学时,要求学生在4个学时内完成两个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一般会立刻向老师求援而不是去主动思考解决,很多教师往往也不是去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而是简单地替学生排除问题了事,结果是问题虽然被排除了,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门却对学生关上了,也失去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极佳时机。

由于以上种种现象的存在,大学物理实验这门非常有用且有趣的实践性课程反而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反感,每次做实验纯粹是应付,测完数据让老师通过之后立即走人,使宝贵的实验资源未能发挥其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优势,所以必须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

(二)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是按力学实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等分别安排的封闭体系,这种封闭体系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兼容互补性,各学科相互独立,限制了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实行各门实验交叉、综合、有机整合、整体优化,加强综合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力度,在传统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物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自主实验,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型到综合能力型的逐级提高的

一、

二、

三、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并在体系上形成了深浅结合、基础提高并重、创新与研究共举、课内外齐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中,融入了学科前沿技术以及教师自身教学和科研的新成果,注重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物理实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创新地引入了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物理演示实验是以具有一定可见度,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物理实验,通过一系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方面的形象生动的趣味演示实验,消除学生在学习物理学中因抽象、枯燥而产生的畏难、厌烦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如图1所示。

图1 新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物理实验的特点,结合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是:

(1)教师以授课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验技术原理、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等;

(2)将学生自我操作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对于仪器使用等和基础性

实验,学生在预习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然后每个学生按小组在实验室完成实际操作训练和数据测量,课前要撰写实验报告;

(3)对于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研究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学生须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器材、材料加工、组装和调试仪器、测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分析讨论等,最后撰写完整的报告。

(4)通过上述多种教学形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和实验技术,而且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开拓思路,熟悉和体验研究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拥有科学的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3.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实验室老师手工排课,由于涉及的实验指导老师少,学生人数多,专业多,所以实验课表的安排非常复杂与困难,且容易出错。传统的手工安排课表方式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实验项目,从而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可以实施“网络预约开放式实验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网上选课、资料下载、网上提交实验报告、网上评分、教学评价、师生交流等,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优点,采用网络预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手段的改进,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实验教学手段改革。实验室通过把“实验教材、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三位一体”,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引进网络仿真实验,实现教学的网络化和开放性,学生可以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实验前的预习、仿真操作、及复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实验室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深化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规律,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5.实验考核改革。

课程考试或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同时,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逐步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公正的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机制,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学生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学生转变为主。实验室对实验考评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考核方式主要有实验操作考查,实验理论综合考试,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小论文的成绩评定,其中小论文是根据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小论文的规范性等要素进行成绩评定。日常实验的成绩包含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纪律,实验仪器的正确规范使用,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评定。总之,对实验成绩的考评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并鼓励创新。对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的考核,要求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测定的指标提出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组合出基本的实验装置流程,并对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与讨论。由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多样化特

点,因此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挥的自由度大,灵活性强,避免了死记硬背,削弱了那些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学的得分机会,而那些思维活跃、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则得以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结论:

以培养全面性创新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厚、知识新、素质高、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树立起“强化基础,注重实践,追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根据任务与目标,详细分析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了“内容层次化、类型三性化、项目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使得物理实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模仿到主动设计以及综合运用,逐渐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符合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红理,黄丽清,张俊武.新型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实验,2001,21(特刊):30235.[2] 周进,王思慧,黄润生.树立新理念,构建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研究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619-621.[3]周岚.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初探[J].物理实验,2002,22(1):25-281.[4] 朱林彦.建立物理实验的分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19(2):64-661.[5] 刘国营.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19(1):67-701.

推荐第9篇:大学物理课程介绍_6

大学物理课程介绍

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窗口。能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睛看世界,坚持真理,破除迷信。大学物理是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在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由: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分子动理论、热力学以及电磁学七个部分组成。

本课程课程代码为:090201

本课程课程类别为:基础课,必修课。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理工科各类非物理专业的本专科学生。

授课学时:本科化工类、轻纺类授课总学时为68学时,3.4学分,第二学期一学期完成;本科材料类、建工类、机械类、动力类、电子信息类授课总学时为100学时,5学分,分第二学期68学时,3.4学分和第三学期32学时,1.6学分两学期完成。专科授课总学时为70学时,3.5学分。 本课程目前师资配备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10名。 本课程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占70%,作业及平时成绩占30% 。 本课程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基本教材:

内蒙古工业大学物理系编.《大学物理》(第一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教学参考书:

1、祁关泉等译.《物理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3.

2、何维杰,欧阳玉.《物理学思想史与方法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

3、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

4、尹鸿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2.

5、顾建中.《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

6、梁昆淼.《力学》(上、下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

7、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9.

8、赵凯华.《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4.

9、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

10、姚启钧.《光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

11、母国光,李若蹯.《普通物理学》(光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11.

12、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13、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

一、

二、

三、

四、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5、[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极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6、邓飞帆,葛昆龄,王祖恺.《普通物理疑难问答》.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7.

17、华东师大普物研究室.《大学物理选择题》.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7,10.

18、[英]Toh kok Aun,Tan Sean Huat.《普通物理选择题》.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5,6.

19、四川师范学院物理系电磁学教研组.《电磁学思考题解答》(上、下册).1980,4. 20、潘仲麟,黄有兴.《电磁学解题指导》.浙江科技出版社.1982,5.

21、苏曾燧.《普通物理思考题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7.

22、杨建华,苏惠惠.《大学物理学重大难点专题辅导》.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2.

23、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教研室.《物理学习题集》(第

一、

二、三集).1980.4,1983.4.

24、王发伯,赵仲罴,黄宁庆,罗维治等.《普通物理典型题解》.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5.25、马文蔚等编.《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6、D.Halliday,R.Resnick,K.S.Krane.《PHYSICS》Fifth Edition.JOHN WILEY & SONS,INC.2002.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University physics)

二、课程编码

090201

三、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总学时100学时;5学分 第二学期: 68学时;3.4学分。 第三学期: 32学时;1.6学分。

四、适用专业

化工类、轻纺类68学时;材料类、建工类、机械类、动力类、电子信息类100学时。

五、编制者

赵巨东,教授

六、编制日期

2005年6月10日

七、课程开设的意义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

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高等学校中开设大学物理课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物理课是在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大学物理课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大学物理不仅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基础课,同时也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电机原理、结构力学及电子、通信、机械类等多种课程的基础。 学习大学物理首先应在高中学完物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数学是大学物理课程问题解决的主要工具,所以应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开课。大学物理知识及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于工科大学各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不可替代的

基础作用,比如,力学理论是建工、机械、能动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基础理论,光学理论是通信、机械、计量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热学理论是化工、能动轻纺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电磁学是电子、通信等专业的基础理论,原子结构理论是材料、化工、计算机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等等。

九、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与教学进度、作业安排 第一章

质点的运动规律(12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机械运动的一般概念

理解物理模型—质点,体会物理建模的思想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解参照系、坐标系的概念,了解时间、空间的一些相关概念。 第二节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理解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能在直角坐标系熟练的建立运动方程,能根据运动方程计算速度、加速度,能计算平面运动时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 第三节 运动学量的积分关系

能够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速度、加速度的函数形式)、初始条件确定质点的运动方程。 第四节 相对运动

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公式。 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能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质点的动力学问题。 第六节 力学相对性原理及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了解 “惯性力”的概念

2、本章重点

位矢、位移、运动方程和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求解一维动力学问题。

3、本章难点

计算平面运动时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变力作用下质点的一维动力学问题。

4、本章作业

10道题

第二章

运动的守恒定律(10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功和能

掌握功、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保守力做功特点及其保守力做功与相应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能熟练计算一维变力的功,能熟练应用系统的势能;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第二节 动量守恒定律

掌握冲量的概念,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能熟练应用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平面力学问题,体会应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第三节 角动量守恒

理解角动量、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2、本章重点

功、动能、势能、冲量、动量、力矩、角动量等概念,动量、机械能、角动量守恒定律。

3、本章难点

势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4、本章作业

10道题 第三章

机械振动(8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简谐振动

掌握振幅、周期、频率、相位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能分析建立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能根据给定条件写出谐振动方程,能根据谐振动方程计算出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能根据振动曲线写出谐振动方程。 第二节

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

掌握简谐振动的矢量图,能熟练应用矢量图求出谐振动相位。 第三节

简谐振动的合成

掌握两个同频率、同方向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了解两个不同频率、同方向的简谐振动的合成,了解“拍”的形成,了解两个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四节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2、本章重点

谐振动方程、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振动相位的意义及其确定、同方向同频率振动的合成。

3、本章难点

谐振动方程的导出与分析、振动的合成方法、旋转矢量图、相位的概念。

4、本章作业

8道题 第四章

机械波 (10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波的基本概念

理解简谐波的形成条件,理解横波、纵波、波面、波线的概念,掌握波长、波的周期、波动相位、波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

简谐波的描述——波函数

掌握由已知质点的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能区分波形图和振动图线。

第三节

波的能量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的概念。 第四节

波的干涉

理解波的迭加原理和波的干涉条件,掌握相干波迭加后的加强和减弱条件,熟练计算相位差和波程差。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和特点,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第五节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反射和折射 了解惠更斯原理对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的解释。 第六节

声波

了解声波的基本概念(声压、声强、声强级、响度),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七节

多普勒效应

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2、本章重点

波函数,波的图象、波的干涉。

3、本章难点

波动图、波函数、驻波

4、本章作业

8道题

第五章

波动光学

(12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光的本性

了解光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

光的干涉原理

理解相干光的获得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及光程差与相位差之间的关系,熟练计算有介质时的光程和光程差。 第三节

光的干涉实验 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薄膜干涉、劈尖、牛顿环的干涉图象,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了解劳埃得镜的干涉原理,掌握半波损失的条件。 第四节

光的衍射

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了解衍射分类

第五节 单缝

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

掌握分析单缝衍射条纹分布规律的方法,了解圆孔衍射及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第六节 衍射光栅

X射线衍射 理解光栅衍射公式,能确定光栅光谱线的位置, 对光栅的缺级做一般介绍;了解X射线衍射原理。

第七节 光的偏振 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概念,了解获得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方法,了解检验自然光和偏振光方法;理解并熟练应用马吕斯定律。

第八节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理解布儒斯特定律;了解通过玻璃堆获得偏振光的方法。

2、本章重点:光的干涉实验、衍射实验,光的偏振。

3、本章难点:杨氏双缝干涉、光的衍射、菲涅耳半波带法、光程差的计算、半波损失。

4、本章作业:12道题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8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物质的微观模型

统计规律 了解气体的微观结构;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了解分布函数的一般意义。

第二节 气体状态参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解气体状态参量;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压强

温度

理解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理解压强公式、温度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第四节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解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和内能的概念。

第五节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算术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最概然速率的意义。

第六节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了解解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第七节

实际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了解范德瓦斯方程的物理意义。 第八节

气体的迁移现象 了解内摩擦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物理图象。

2、本章重点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内能。

3、本章难点

能量均分定理、气体迁移现象。

4、本章作业

8道题

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

(8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准静态过程

理解准静态过程的特征,了解非静态过程,理解平衡过程。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功、热量、内能等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能熟练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增量。 第四节

循环过程

掌握正循环、逆循环的概念,会计算热机效率,了解制冷机致冷系数。掌握卡诺循环的效率,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理解卡诺定理。

第五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了解两种表述的等效性,了解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理解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第六节 熵及熵增加原理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及无序性,了解熵的概念。了解波尔兹曼的熵公式。

2、本章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应用,热机效 率,卡诺循环的效率。

3、本章难点:循环效率、绝热过程。

4、本章作业:8道题

第八章

静电场

(10学时)(68学时不要求)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库仑定律

理解真空中库仑定律及其矢量表达式,了解介质中库仑定律及其矢量表达式。

第二节 电场强度

掌握场强概念及场强叠加原理,会用矢量积分法计算简单规则电荷分布的场强。

第三节 高斯定理 理解高斯定律的物理意义,掌握并熟练应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

第四节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 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掌握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及电场力作功的概念及其关系,能计算简单问题的电势。

第五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理解场强与电势的积分关系、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第六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 了解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电势的概念,了解导体表面面电荷分布及静电屏蔽现象。

第七节 电容 理解电容的概念,会计算简单形状电容器电容及简单串、并联电容。

第八节 静电场的能量 了解静电场能量密度概念,了解电容器的贮能公式,会计算简单问题的电场能量。

2、本章重点:场强、电势叠加原理、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容。

3、本章难点:高斯定理的意义及应用、用场强、电势叠加原理计算场强与电势。

4、本章作业:12道题

第九章

稳恒磁场

(10学时)(68学时不要求)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磁场 磁场的高斯定理

掌握磁感应强度概念,理解磁场线分布规律和磁场的高斯定理。 第二节

毕奥—萨伐尔定律

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简单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第三节

安培环路定理

理解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第四节

安培定律

理解安培定律和磁力矩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第五节

洛仑兹力

理解洛仑兹力公式,会应用洛仑兹力公式计算带电粒子在均匀电磁场中的运动。

2、本章重点: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安培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3、本章难点: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安培力计算。

4、本章作业:10道题

第十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0学时)(68学时不要求)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电流密度 电动势

了解电流密度的物理意义,理解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掌握并熟练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向。

第三节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并会计算简单问题的电动势,了解感生电场的物理意义。

第四节

自感和互感 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和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会简单问题的计算。

第五节 磁场能量: 了解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对称情况下磁场的能量。

第六节

电磁理论的基本概念 了解位移电流概念,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第七节

电磁波

了解电磁波的一般概念及基本性质

2、本章重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计算、感生电动势。

3、本章难点:

动生电动势计算、感生电场、位移电流。

4、本章作业:10道题

十、课程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占70%,作业及平时成绩占30% 。 十

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基本教材:内蒙古工业大学物理系编.《大学物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教学参考书:

1、祁关泉等译.《物理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3.

2、何维杰,欧阳玉.《物理学思想史与方法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

3、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

4、尹鸿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2.

5、顾建中.《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

6、梁昆淼.《力学》(上、下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

7、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9.

8、赵凯华.《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4.

9、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

10、姚启钧.《光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

11、母国光,李若蹯.《普通物理学》(光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11.

12、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13、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

一、

二、

三、

四、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5、[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极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6、邓飞帆,葛昆龄,王祖恺.《普通物理疑难问答》.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7.

17、华东师大普物研究室.《大学物理选择题》.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7,10.

18、[英]Toh kok Aun,Tan Sean Huat.《普通物理选择题》.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5,6.

19、四川师范学院物理系电磁学教研组.《电磁学思考题解答》(上、下册).1980,4. 20、潘仲麟,黄有兴.《电磁学解题指导》.浙江科技出版社.1982,5.

21、苏曾燧.《普通物理思考题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7.

22、杨建华,苏惠惠.《大学物理学重大难点专题辅导》.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2.

23、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教研室.《物理学习题集》(第

一、

二、三集).1980.4,1983.4.

24、王发伯,赵仲罴,黄宁庆,罗维治等.《普通物理典型题解》.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5.

25、马文蔚等编.《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6、D.Halliday,R.Resnick,K.S.Krane.《PHYSICS》Fifth Edition.JOHN WILEY & SONS,INC.2002.

推荐第10篇:大学物理课程小论文要求

大学物理小论文

一、目的和意义:

为使大学物理教学向创新能力素质培养教育的转变,突出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自己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进行创新研究活动的条件,开展撰写“小论文”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该项活动,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二、具体方法:

实施过程中,掌握“三自”原则,最好是学生自己构思和选题,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和研究,自己撰写。以自己现有的知识,通过自己观测,从目前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自己以往留意并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和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图书馆、向人当面请教等方式,制定出实施方案,通过自己的考察,努力获得自己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与教师,同学讨论,交流,最后写出小论文要注意一些实用性、先进性和新颖性,即提倡思想和方法的创新,强调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培养,不要太注意成果的大小,目的是创新学习的氛围和风气的形成,体现物理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三、要求:重点在物理原理的阐述上,突出主题,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体会,不要机械地抄袭参考资料(全盘照抄就免交了)。以论文的形式书写,字数不受限制,但内容要全面,条理。字迹清晰,工整,可手写,也可打印,封皮上写明标题,作者姓名,班级、学号,每个班级避免重复率,课代表统计。

本学期要求每位同学至少选3个课程小论文,可以从给出的题目中或者自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

第11篇:大学物理选修课程研究论文

导语:论文是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大学物理选修课程研究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文关键词】大学物理;选修课;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使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对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针对这一目标,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通过身边的物理、生活中的物理以及工程技术中的物理直到最新科学动向(如高温超导、纳米材料、反物质世界等)导入物理基础知识,应强调:

1、定性与半定量,对计算能力要求不高[2]

由于非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高,因此为了让此类学生对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有明确直认识,应采取定性、半定量及适度的定量方法来阐述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中的语言描述,降低物理学科中的定量要求,给出清晰的和较宽阔的物理图像、科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并注意将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渗透其中,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领会了方法。[1]

2、增加物理学史的讲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

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定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历史行程。回顾这些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逐渐建立的历史过程,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正确运用物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从哲学角度考察物理学的思想根基古代物理学的理论形态实质上是自然哲学,它是未分化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自然界当做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认识它。从16世纪起,自然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物理学开始了它的近代发展时期。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客观的东西都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的,它从不把自身的理论当做一部不变结论的汇集,而看做是同样必然地要不断发展变化的斗争。这样的思想贯穿在物理学里,如:物理规律是普适的、场是运动变化着的、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能流是有方向的等等。

4、物理学方法论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在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产生了物理学方法论的科学。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介于哲学原理和物理学理论之间,对物理学探索和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指导作用的普适原理。课程中应向学生介绍研究物理学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科学的抽象、理想实验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假说和模型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数学公理化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多维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5、内容广而新

覆盖面要广,除了介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产生、发展、应用,更要阐明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物理规律在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和科技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扩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物理学在近代发生了重大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科学,并在实践中获得了重要应用。因此课程要充分体现近代物理学的内容以及当今某些物理前沿内容及其重大应用,以便学生对最新的物理学理论、应用及科技发展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

大学物理选修课不是进行系统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而是从欣赏的角度,以科普的形式,力求轻松、有趣,侧重身边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及趣味物理,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这样学生渐入状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会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不强求系统性,不严格遵循物理学发展的顺序,而是根据一些起源于物理学、现在已渗透到各学科甚至人文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如航天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地球系统、环境科学等。[3]

大学物理选修课的主要对象是非理工科学生,不需要讲授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故传统的“边板书、边讲授”的方法不适用,而应尽量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4]。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阅读文献,收集和制作课件、图片、flash动画、音像影视资料,做到音像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引人入胜地传递教学信息,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考核方式

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理工科物理不同,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不采用解题、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查找文献撰写专题论文;撰写读书报告、课程心得体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演示实验或自我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分组研讨某些物理问题或口试答辩等等[5]。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要求课程结构要趋向综合化,文理要相互渗透。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弥补普通理工科物理教育的不足,对非理工科学生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启迪思维、萌生感悟、提供思想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婕,詹士昌,杨建宋。加强文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80—184。

[2]周雨青。东南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89—92。

[3]何晓燕,陈小凤,李侠。大学文科学生物理通识教育问题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95—97。

[4]薛建国,黄黎红,郑志霞。物理通选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5):70—71。

[5]高志华,卢常芳。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3):101。

第12篇:大学物理实验A课程论文2

大学物理实验A课程论文

摘要: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实验课程,我体会颇深,知道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还学会了基本的物理测量和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误差分析和数据车里等。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以下是我对实验的总结。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正文;

一、数据处理

如何有实验数据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是实验的根本问题。从实验中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实验数据,必须经过科学分析和加工,才能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从获得原始数据起到得出结论位置的加工过程称为数据处理。它包括记录、整理、计算、分析等处理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列表法

列表法是记录数据的基本方法。所谓列表法就是把一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和计算过程中数值与结果依一定顺序和形式列成表格并能清楚地显示物理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或变化趋势。一个设计完美的数据表格有助于发现和检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二)图示和图解法

1. 图示法 将实验数据反映出来的物理量之间关系于坐标纸上用几何图线表示出来的方法称为图示法。

图示法优点在于:

a. 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便于总结经验公式。

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图形延伸推出知未测量点的数据,推测测量范围以外的变化趋势。

c. 根据曲线的斜率、截距、极值、曲率等几何参量可求得某些待测量。

d. 画出的图线对测量数据起到取平均的作用,从而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

2.图解法 由实验图线求出各种参数及经验公式的方法称为图解法,物理实验常遇到的曲线大多是直线、抛物线、双曲线、指数曲线、对数曲线等。

建立经验公式的步骤一般为:

a. 判断图线类型及经验公式可能特点。

b. 作变量代换,利用对数或倒数坐标纸将原曲线改直,计算原公式中的参数。 c.写出经验公式形式并用实验数据检验公式的准确程度。

二、误差分析:

误差一般分为三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和实验中未发觉或未确认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而这些因素影响结果永远朝一个方向偏移,其大小及符号在同一组实验测定中完全相同,当实验条件一经确定,系统误差就获得一个客观上的恒定值。

当改变实验条件时,就能发现系统误差的变化规律。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仪器不良,如刻度不准,仪表零点未校正或标准表本身存在偏差等;周围环境的改变,如温度、压力、湿度等偏离校准值;实验人员的习惯和偏向,如读数偏高或偏低等引起的误差。针对仪器的缺点、外界条件变化影响的大小、个人的偏向,待校正后,系统误差是可以清除的。

2、偶然误差在已消除系统误差的一切量值的观测中,所测数据仍在末一位或末两位数字上有差别,而且它们的绝对值和符号的变化,时而大时而小,时正时负,没有确定的规律,这类误差称为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不明,因而无法控制和补偿。但是,倘若对某一量值作足够多次的等精度测量后,就会发现偶然误差完全服从统计规律,误差的大小或正负的出现完全由概率决定。因此,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所以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数平均值将更接近于真值。

3、粗大误差粗大误差是一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它往往是由于实验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和操作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此类误差无规则可寻,只要加强责任感、多方警惕、细心操作,粗大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总结:总而言之实验是我们结合理论的方式之一,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书上不能学到的东西,大学物理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验的效果。实验完成后,在数据处理方面也应注意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平.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2、胡成华,周平,兰明乾.大学物理实验[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

3、周克省,赵新闻,胡照文.大学物理实验教程,2006.1:28-44.

第13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负责人岗位职责

(一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能承担起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精品课程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领导任务,熟悉大学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3、承担教学任务,每学年负责《大学物理实验》或《近代物实验》课程的全过程教学任务及其相关课程的主讲,每学年本科教学工作量达到120学时;教学效果好,教学评测成绩优良。

4、聘期内必须主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教学质量有显着提高,教学效果公认优秀。

5、负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1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的青年教师,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措施,促进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聘期内每年至少独立指导1-2名硕士研究生。

6、根据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和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的、建设内容、基本要求,建设好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示范中心,使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和省级示范中心的各项指标达到省级优秀精品课程和省级示范中心的要求;

7、负责完成组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或示范中心)的任务。

8、主持《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

9、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积极配合学院其他领导做好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11、作为主持人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积极争取横向开发课题。

12、服从学校、学院其它教学工作的安排。(二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能参加承担起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精品课程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领导任务,熟悉大学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3、承担教学任务,每学年负责《大学物理实验》或《近代物实验》课程的全过程教学任务及其相关课程的主讲,每学年本科教学工作量达到110学时;教学效果好,教学评测成绩优良。

4、聘期内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排名前三),教学质量有显着提高,教学效果公认优良。

5、参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1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的青年教师,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措施,促进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聘期内每年至少独立指导1-2名硕士研究生。

6、参与完成组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或示范中心)的任务。

7、参加制定《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

8、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积极配合学院其他领导做好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10、主持或参加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前三),积极争取横向开发课题。

11、服从学校、学院其它教学工作的安排。(三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能参加承担起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精品课程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领导任务,熟悉大学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3、承担教学任务,每学年负责《大学物理实验》或《近代物实验》课程的全过程教学任务及其相关课程的主讲,每学年本科教学工作量达到100学时;教学效果好,教学评测成绩优良。

4、聘期内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排名前三),教学质量有显着提高,教学效果公认优良。

5、参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1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的青年教师,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措施,促进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聘期内每年至少独立指导1名硕士研究生。

6、参与完成组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或示范中心)的任务。

7、参加制定《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参与编写大学物理实验讲义。

8、积极配合学院其他领导做好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9、主持或参加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前三),积极争取横向开发课题。

第14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总结

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中,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我院将大学物理列为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统设公共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1.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即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实验课教学,了解自然界比较完整的物理图象,对物理学 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对物理学的当代发展和成就以及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并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并参照近年来国际上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本课程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1.保持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系统,完整;在讲授经典物理学的有关概念,规律时尽早介绍相应的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注意增强对当代发展较活跃的物理学领域的成果

和进展的介绍.

2.以中学物理为起点,注意知识衔接,避免简单重复.

3.本课程应安排在高等数学讲授完微商和不定积分的有关内容之后开始.应注意训练学生使用已掌握的高等数学知识来表达物理规律,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应适当.

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以下三级:

1.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属较高要求):规定为深入理解或熟练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准确,完整地理解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及其依据的现象,实验,能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熟练地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包括某些带有综合性的问题.

2.理解,掌握(属一般要求):规定为理解或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依据这些概念和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应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能正确地调整和操作有关的常用物理实验仪器,能应用处理实验数据的有关方法.

3.了解(属较低要求):规定为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后知道其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能识别其主要特征,方法和结论.对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标明的有关概念的定义能够识记.

三、学时与作业

本课程共需64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第八章静电场 26学时

第九章磁场 20学时

第十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0学时

总复习8学时

四、大学物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理论核心部分

教学内容

教学的基本要求

绪论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

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的物理现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对提高科学素养和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第八章静电场

8.1电场 库仑定律 电荷守恒定率

8.2电场强度及电场强度的计算

8.3e的通量

8.4高斯定理及应用

8.5静电场力做的功电势能

8.6电势与电势差

8.7电势的叠加原理及电势的计算

8.8电势梯度

8.9静电场中的导体

8.10电容 电容器

1.深入理解静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2.理解电场力的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深入理解静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及静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概念.掌握简单情况下根据电场强度分布,用线积分计算电势差和电势分布的方法.

3.理解真空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掌握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应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的基本方法.

4.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5.度公式.

9.1

9.2

9.3

9.4

9.5

9.6

9.7

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储能公式.理解真空中的电场能量密第九章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毕奥―萨伐尔—拉普拉斯定律 安培环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其应用 安培定律 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矩

9.8磁力的功

1.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

2.理解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3.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应用该定律求解通电长直导线周围和通电圆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

4.理解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5.理解洛伦兹公式.掌握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时作圆周运动的特点.了解霍耳效应的原理.掌握安培公式及计算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和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力矩的方法.

第十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0.1电磁感应定律

10.2感应电动势

10.3自感和互感

10.4磁场能量

10.5位移电流

10.6

1.熟练掌握其应用.

2.

3.

4.

5.

6.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深入理解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概念.了解互感,自感和涡电流的概念.了解磁能密度公式.了解麦克斯韦位移电流假设.了解电磁场的概念.

7.了解真空中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2.大学物理专题讲座

大学物理专题讲座以物理学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在当代获得重大发展的物理学的主要领域有所了解,对其中的重大成就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有所了解.

大学物理专题讲座以定性介绍的内容为主,不强调教学推导.讲授中应将相应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和各种科技文献以及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学物理专题讲座包含的内容非常生动和丰富.因此,各教学班应认真组织学生收看电视课.

第15篇: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题目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性质

基本实验

实验学时

3

教师

冷雪松

教学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

重点

消除副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怎样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教 学 过 程 的 设 计

课前的准备:

仪器设备的检查,注意要校准砝码。

实验的预做(采集三组以上数据进行处理)。 作出数据表格设计的参考。 课上教学的设计:

一、课上的常规检查(预习报告、数据表格的设计等)。

(5 分钟)

二、讲解的设计

(30分钟)

1、引言

德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1879年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现,任何导体通以电流时,若存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则导体内部产生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的电场,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它是一种磁电效应(磁能转换为电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先后制成了多种有显著霍尔效应的材料,这一效应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霍尔效应已在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测量技术中,典型的应用是测量磁场。

测量磁场方法不少,但其中以霍尔效应为机理的测磁方法因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而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本实验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掌握用磁电传感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的基本方法,学习用异号法消除不等位电压产生的系统误差。

2、提出本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讲授为完成本实验设计思想和设计 原则 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

3、实验的拓展:(由本实验的完成深化和延伸所学的知识,启发学

生利用现有的设备拓展出新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数据的测量与处理要求用做图法处理数据.5.介绍主要仪器设备与使用 6.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1)、霍尔片又薄又脆,切勿用手摸。 2)、霍尔片允许通过电流很小,切勿与励磁电流接错! 3)、电磁铁通电时间不要过长,以防电磁铁线圈过热影响测量结果。

三、学生的实验开始

(100分钟)

四、指导实验

实验前30分钟不解答问题,给学生自己理解消化的时间,30分钟后边指导边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解答.重点辅导:

五、检查实验的结果,签字

六、实验小结(实验结束前的10分钟)

1、验中有哪些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2、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时,是如何利用多次测量来减小测量不确定度的?

3、拓展题目完成的意义。

时间的掌握:留由5分钟机动的时间。 讲作图法

课 后 思 考 题

1.分析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计算磁场B的合成不确定度。 2.以简图示意,用霍尔效应法判断霍尔片上磁场方向。 3.如何测量交变磁场,写出主要步骤。

参 考 文 献

1.《大学物理实验》,李学慧、高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年6月 2.《大学物理实验》,高峰等编,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4年3月

板 书 内 容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的题目,在黑板的中央。 第一板 实验的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2、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实验原理(将原理部分与原理图分成两块) 1.原理部分(左侧)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 实验的原理图

2.实验的过程设计 (1)拟好实验步骤。

(2)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确定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实验的拓展 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表格:略

5、实验报告的要求: 1.数据处理的要求。

2.误差分析与问题的讨论

6、黑板右边的空白备用

1.括号内的解释用语言叙述。

2.寻找几名优秀的学生在课外开放时间内完成拓展实验的题目

《物理实验》教案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冷雪松

辽宁科技大学——理学院实验中心

第16篇: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2:

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先驱,体现了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共性,在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是各学科科学实验的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

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

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应包括普通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具体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

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等。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

术的普及,应包括用计算机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热量、温度、湿度、压强、压力、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

强度、光强度、折射率、电子电荷、普朗克常量、里德堡常量等常用物理量及物性参数的测量,注意加强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使用。

例如:比较法、转换法、放大法、模拟法、补偿法、平衡法和干涉、衍射法,以及在近代

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的其他方法。

4.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电表、交/直流电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分光仪、光谱仪、常用电源和光源等常用仪器。

各校应根据条件,在物理实验课中逐步引进在当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现代

物理技术,例如,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结构分析波谱技术等。

5.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根据

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仪器的正确调节。

6.适当介绍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知识。

三、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1.独立实验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查询有关资料和思考问题,掌握实验原理及方法、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正确使用仪器及辅助设备、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实验的基本能力。

2.分析与研究的能力——能够融合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判断、归纳与综合。掌握通过实验进行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逐步提

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能够完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性、综合性内容的实验,进行初步的具有研究性或创

意性内容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基本要求

上述教学要求,应通过开设一定数量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来实现。这三类实验教学层次的学时比例建议大致分别为:60%、30%、10%(各学校可根据本校的特点和需要,做适当调整,建议综合性实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的学时调整幅度分别不高于25%,并含有一定比例的近代物理实验)。

1.基础性实验:主要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

误差与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等,可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此类实验为适应各专业的普及性实验。

2.综合性实验:指在同一个实验中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多个知识领域,

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实验。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基础性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该部分实验内容(综合的程度、综合的范围、实验仪器、教学要求)。

3.设计性实验: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基本独立完成全过

程的实验。各校也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该部分实验内容(实验选题、教学要求、实验条件、

独立的程度等)。

4.研究性实验:组织若干个围绕基础物理实验的课题,由学生以个体或团队的形式,以科研方式进

行的实验。

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逐步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给定问题的能力。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该类型的实验内容(选题的难、易,涉及的领域等)。

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验学时的基本要求

1.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学校开放物理实验室,在教学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给学生较大的选择自由。

为一些实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开设预备性实验以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提高性实验,提供延伸课内实验内容的条件,以尽可能满足各层次学生求知的需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2.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

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师生交流的平台,加强现代化教学信息管理,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质的需要。

3.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鼓励建立能够反映学

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4.物理实验课程一般不少于54学时;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

科专业建议实验学时一般不少于64学时。

5.基础性实验分组实验一般每组1-2人为宜。

六、有关说明

1.本基本要求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和理科非物理专业的本科物理实验教学。

2.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必修实验课程之外开设1—2门物理实验选修课,其内容以近代物理、综合

性、应用性实验为主,面可以宽一些,技术手段应先进一些,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各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学生创新实践的第二课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3.积极开展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

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并将成功的经验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08年1月24日

第17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2-2)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1.要 求:按附录要求的格式,统一用实验报告纸,手写体,字数要求在2500字以上。

2.格 式: 1题目(自拟) 2作者 3摘要 4关键词 5引言 6正文7结论/结束语 8致谢(可省略) 9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要求请参照大学物理实验2-1讲义附录。格式请参考正规学术期刊文章。

3.内容范围:选择两学期开设的实验项目相关的课题(内容加宽、内容加深、潜在应用、新方法、新设计等)进行分析研究;也可以利用自己所做实验的原始数据,解释其变化机理,最后得出的结论等。论文题目自拟。

第18篇:大学物理课程中电场教学研究论文

一、教学难点

和真空静电场教学相比较而言,介质静电场的教学难度更大。部分物理基础偏差的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会感到迷茫、有的甚至在课堂讲述后还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这主要源于学生对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常规性处理思想没有适应,而最最主要的因素是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进程的安排不合理等。例如:物理教学材料和课程教学并没有突出偶极模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忽视了对导入电位仪矢量以及电位仪矢量的高斯定理的介绍。此外,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课程切入点并不合理。部分教学材料对于电介质静电场这个章节知识点的介绍是从实验中介质削弱外电场的角度入手,然后直接导入相对电容率这一概念,忽视了对介质属性的描述,使得极化模型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更加忽视了电位移以及高斯定理等概念[3]。

二、电介质的概述

从广义上而言,电介质主要有:导体、真空、半导体以及绝缘体。从狭义上而言,电介质指的是绝缘体材料。绝缘体内不会产生宏观的传导电流,原因是绝缘体和其他介质存有着很大的差别,其本质特点是每个原子的所有核外电子都只能是一个或者是多个原子的私有物,不会发生远距离的迁移。而对于电介质的阐述是以分子作为基本单位的。下文针对有机介质与无机介质进行讨论[4]。1.无极介质。无极介质分子的电荷中心是以高度重合的方式存在的,因此并不会产生电偶极矩。无机介质分子的典型代表是惰性气体,因其原子的核外电子呈球形对称分布,此外像H2、O2以及N2等单质的双原子,二氧化碳等高对称型多原子分子均属于无机介质分子[5]。因为每一个无极介质分子都不具有固定的电偶极矩,在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下,无极介质所有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为便为“0”,且并不具备宏观的静电性能。2.有极介质。有极介质分子的电荷中心并不是以重合的方式存在的,因此就会产生电偶极矩,即固有的电偶极矩。当极性化合物处于常压、常温状态时,固有电偶极矩的化学键长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可以理解成有极介质不受到压力与温度的影响,且在弱外场的情况下,有极介质比较稳定[6]。例如:H2O、CH3COOH以及HCI都属于有机介质分子。温度和外加电场以及压力等方面会影响偶极矩的方向与实际大小。此外,有极介质是由很多的有极介质分子构成的,而对于宏观尺度中的有极介质,分子固有的电偶极矩空间指向的随机性是由热运动造成的。

三、电介质对外电场的具体响应

1.电介质的极化机制由于处于外电场中的无极介质分子的电荷要受到静电力的作用,其平衡状态将不再保持,而为了找到新的平衡状态,正负电荷就会发生位移,其结果是电荷中心不再发生重合,所以形成了电偶极矩,即感应电偶极矩,也被称为诱导偶极矩。此外,对于静电中性有极介质,有极介质分子在外电场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其一,在力偶矩影响下,固有的电偶极矩发生了偏移。其二,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心之间的位移[7]。2.极化强度电极化强度矢量与外加电场和材料尺度不存在任何联系。在宏观足够小且微观充分大的介质区域中,将所有的电偶极矩矢量相加,并和该体积微元的实际体积大小相除,就能够得到的单位体积内平均电偶极矩。从计算分析中不难发现,外电场越强,平均电偶极矩将会越大;反之,外电场越弱则其结果就越小。所以平均电偶极矩能够反映出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具体影响程度[8]。3.极化电荷与极化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大平板模型对极化面电荷与极化强度之间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电介质被极化的程度完全可以由电解质的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面密度论述,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等价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电偶极分子的微观行为所展示的宏观表现是极化,和被极化的电荷面密度比较,极化强度矢能更准确地描述出电介质对整个外加电场的响应[9]。

四、电介质对整个静电场的主要影响

1.电介质的电场强度及其电极化率引入电介质后会使有介质存在的空间总的电场强度比外加电场要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极化面上的正负极化电荷所激发的附加电场和外加电场的方向刚好相反。也就是说:有电介质存在时空间的整个电场强度下降。2.高斯定理与电位移矢量产生静电场的电荷可分为两种,首先是,导体中存在的的自由电荷与其他非极化的面电荷;其次是,介质表面的被极化了的面电荷。而在这些电荷的计算中,被极化了的极化面电荷电场的计算难度是比较大的。

五、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较全面的介绍了大学物理课程中关于有电介质存在时静电场的讲授过程,并对电介质教学中的重点与教学难点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把有电介质存在时静电场的讲授过程划分为对电介质的简单概括、电介质与外电场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以及电介质对整个静电场的主要作用。同时就大学物理学教学特征,根据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对电介质静电场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形成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

第19篇: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创新情况报告

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创新情况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以及物质相互作用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物理学理论和知识是构成有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而物理学课程在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它课程不可代替的作用。

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科学体系,特别是高等高校理工科非物理专业的物理学课程体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已经完全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当然,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也存在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活动,根据我们学校的特点,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在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本科层次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初步取得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1、教学计划的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现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使入学学生的成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学校刚升本科,学生整体水平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许多本应在高中阶段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教育 1

部制定的本科大学物理学教导意见,参考兄弟院校的经验,制定了我们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A(108学时)和B(72学时)两类教学计划供各不同专业选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以往不考虑专业特点,而只强调物理体系的完整性的作法,而总要求再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大纲基础上又各有所侧重点。即一方面不脱离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各专的特点和该专业的后续课程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例如:针对环境工、生物技术和化学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加强了热力学方面的内容;针对电子信息专业测控技术方面,又加强了电学和振动方面的内容。

2、通选课的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能适应各种变化的通才。因此,强化基础,淡化专业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大方向。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这种需求,我们开始了一项新的探索。在文科各专业开设物理学课程,即大学物理通选课教学。本着拓宽视野、降低难度、保证宽度这一基本原则,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有收获,既增长知识,又不带来负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又开拓了视野,这不失为一个有美好前景的方向。

3、开展专题讲座

把最新的物理学进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介绍给大学生是我们开展通才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份。对那些学有余力或思想活跃或兴趣广泛的学生,把物理学的新进展做较系统的介绍是一个新的探索。例如近年来很活跃的超导研究、纳米科学、激光技术、液晶技术等,这些内容即属于物理学的范畴,又远超过普通物理学涵盖的范围,现都已形成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和学科,是物理学的延伸内容。但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又很重要。为了能使专题讲座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本着收集完整、备课认真细致、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尽量深入浅出的定性介绍,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传统的板书教育已被多媒体技术冲击。其实,从我们的教学经验中体会到,各有优缺点。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感到将板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它能发挥板书过程中的推导和演绎过程,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立体投影等动感直观的先进手段。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加深印象,并能深入理解内涵。有许多时候,一个好的动画演示几分钟比通过板书几个小时的效果都好。

2、习题讨论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习题课的教学常常是用来巩固掌握物理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采用习题课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强化收敛发散思维训练的一个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大学物理学的任务是不只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较系统的物理理论和物理知识,而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教给学生一个科学思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习题讨论课恰恰能在这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三、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1、实验教科书的设计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说没有实验也就没有物理学。我们根据我们学校的学生善和实验设备情况编写了一本适合我校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科书,使我们的物理学教学,物理学实验课教学走上了正规。

2、设计性实验得以开展

过去的物理实验绝大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就是说,理论和技术手段已很完善,题目和器材,甚至实验都由教师事先规定好的。学生只要动手操作一遍,验证一下就完成了。这种实验课远没有达到实验课的目的。而设计实验课则是由事先指定的课题,并明确课题的任务、要求以及实验室能够提供的条件,要求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阅读资料,再提出实验的

原理,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拟定实验程序,再进行实验。可见,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全过程的初步训练。这对学生开拓思路,扩展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教研室在大学物理教学创新方面的情况,由于水平有限,尚有许多不足,还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也恳请各级领导的专家们给予批评,指导。

电工电子教研室大学物理课题组200

5、9

第20篇:《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负责人岗位职责

(一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每年担任《大学物理》课程的全过程讲授,每年主讲理论课时不少于112学时,其中本科生理论课程教学原则上不少于64学时、本科生教学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50人,并主持该课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有显着提高,教学效果公认优秀。

3、聘期内必须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项目建设取得较大成果,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并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一篇以上。

4、参与《大学物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聘期内指导和培养1名以上高质量的青年教师,所指导的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实践关、科研关”,教学水平有显着提高。聘期内每年至少独立指导一名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5、能承担起建设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领导任务,熟悉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

6、参与《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使所在课程上一个层次。加强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选用高水平优质教材。

7、根据《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建设内容、基本要求,做好本课程建设,负责组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任务。

8、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做为主持人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10、积极配合学院领导做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11、完成教授岗位职责规定的任务。

12、服从学校、学院其它教学工作的安排。(二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每年担任《大学物理》课程的全过程讲授,每年主讲理论课时不少于112学时,其中本科生理论课程教学原则上不少于64学时、本科生教学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20人,并主持该课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有显着提高,教学效果公认优良。

3、聘期内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项目建设取得一定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排名第一),并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一篇以上。

4、参与《大学物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聘期内指导和培养至少1名青年教师,所指导的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实践关、科研关”,教学水平有提高。

5、能承担起建设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领导任务,熟悉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

6、参与《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使所在课程上一个层次。加强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选用高水平优质教材。

7、根据《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建设内容、基本要求,做好本课程建设,负责组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任务。

8、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排名前三)。

10、积极配合学院领导做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11、完成教授岗位职责规定的任务。

12、服从学校、学院其它教学工作的安排。(三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每年担任《大学物理》课程的全过程讲授,每年主讲理论课时不少于112学时,其中本科生理论课程教学原则上不少于64学时、本科生教学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80人,并承担该课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有显着提高,教学效果公认优良。

3、聘期内必须参加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前二名),项目建设取得成果,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前二名),并以第一作者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一篇以上。

4、参与《大学物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负责培养青年教师。

5、能承担起建设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领导任务,熟悉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

6、参与《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使所在课程上一个层次。加强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选用高水平优质教材。

7、根据《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建设内容、基本要求,做好本课程建设,负责组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任务。

8、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10、积极配合学院领导做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11、完成教授或副教授岗位职责规定的任务。

12、服从学校、学院其它教学工作的安排。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模板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