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学习动机理论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01 08:36:0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浅析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柯小霞

1辛晖1

江西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摘要:本文在阐述学习动机和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最后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提出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归因理论;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

我省民办高校学生的招生批次靠后,生源质量总体上不甚理想。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学习动机不强,如:不少学生旷课、上课睡觉、课堂玩手机、考试作弊等怠慢的学习行为,这些问题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基于归因理论来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对促进学风和校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有哪些呢?从归因理论的视角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呢?我们通过本文来探讨一下。

1.概念界定

1.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学习者内在的学习需求、外在的诱因、学习者的认知以及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直接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

1.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 2.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某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等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归因进行分析。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资料,如:层次、性别、年级、专业、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完整与否七方面信息;第二部分为学习动机调查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两小方面,如:学习动机内容调查(学习动机量表)和学习动机问题调查(学习动机自我诊断测试)。归因调查问卷包括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

调查结果表明,把学习成绩好差归为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内部原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动机更强;把把学习成绩好差归为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外部原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动机不强。

3.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提出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根据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针对性的提出激发策略,强化学习动机的内部动机,具体策略如下。

3.1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客观标准。一般来说,学生都想通过学习来达到一种心理期待,并希望这种心理期待能如愿以偿,实现预期目标。 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远期的总的目标,如希望通过学习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公司里有好的发展,并且薪水比较高等; 另一种是近期的特定的目标,如希望通过学习期末考试能够考到好的成绩,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一般来说,学习目标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如果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相反,目标明确的学生,就会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3.2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如学生将成败归因于任务难易程度、机遇运气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一般有效地消除不正确的消极的归因,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及时发现学生不正确的消极归因,引导其正确归因,正确认识自己。

如有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机遇运气好、老师的帮助而不是主观的能力、努力、态度等,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教育他内外因的辨证关系,让他明白,自己的态度、努力等内因才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3.3增加学生的归因训练

学习的成败应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归因。“积极归因”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时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第二层含义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能力、学习方法、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3.4 教师积极回馈, 激发学生动机 研究发现,教学中教师给予的回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些回馈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教师的正负面回馈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将原因归结为懒散、不够努力,这种回馈其实蕴含着对能力的肯定,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帮助,久之,学生就会把“不努力”作为维护自我形象的惯习。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措施让学生感到愧疚则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因为愧疚是一种激励力量,它会推动学生积极完成任务。如果教师把学习失败归为能力差,并表示同情,即使同情是真诚的,但学生一旦意识到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取得成功的能力,这种同情就会产生危害,导致自卑,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你不比任何人差,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让学生找回自信,结果就大不一样。

4.结论

因此,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态度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尽量避免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老师教的不好等外部因素,设法将其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方法不对等内部因素,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1]成晓光.归因论及其教学应用的研究[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 (1) [2]廖洪玲.研究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动机[J].教育探索:2003,(6):40 [3]李梅.成就归因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4) : 130~133 [4]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教改项目“基于归因理论的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研究——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编号:JY1404)

作者:柯小霞,女,1981.6.18,研究方向:管理学,硕士,电话13517913048,邮寄地址:江西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瑶湖校区)邮编330098

推荐第2篇: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一、引言

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它受到了众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中Gardner等人的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是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主导模式,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借鉴主流动机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更加注意与学校外语教育情境的结合,动机研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

二、Gardner等人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情况概述

早期对动机研究贡献最大的两位学者是Gardner和Lambert。他们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了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系统研究,他们认为学习动机或取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如找到一份待遇好的满意工作等;二是融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即了解和融入目标语文化。融合性动机是Gardner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动机、融合性和对学习的态度。

三、国内学者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情况概述

国内学者在国外动机理论研究的推动下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例如华惠芳(1998)认为Gardner和Lambert把动机分为工具性和融合性动机似乎不够恰当,不够全面。从中国外语教育的角度来看,她认为中国学习者的动机,80%是属于证书动机(Certification motivation),即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得到证书。而很少考虑交际的需要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高分低能”。王明初指出,动机还包括取得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即动机与个人对成功或失败的期望有关。文秋芳在调查了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后,指出了动机、观念、策略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动机影响观念和策略,观念也影响策略。深层动机对学习者的观念与策略影响大于表层动机。具有深层动机的人外语学习要比单靠表层动机学习的人进步快,最终水平高。由于深层动机来源于对外语的浓厚兴趣,兴趣越浓,则深层动机越强烈。当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减弱时,原有的深层动机也有可能变成表层动机。所以说,动机是动态的,深层动机也可能转化成表层动机,而保持浓厚的外语学习兴趣则至关重要。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Gardner和Lambert(1972)把动机分为两大类,即【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融合性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的文化想有所了解或存有特殊兴趣,希

望与目标语社团的成员交往.真诚的期望融入该社团的生活中去。 【工具性动机】是指为了外语的实用价值和好处而学习外语。

一般说来,【融合性动机】使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自觉性、主动性高,注重外语的全面发展,而且也能更好更持久的付出努力。具有【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则较被动.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也因各自目的的不同而不全面.而且学习者付出努力的时间短,达到目的之后就会放弃。但是,这两种动机一般是并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占的主导地位也会不同。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工具性动机比融合性动机在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在某些时候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推荐第3篇: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

2007-02-03 10:52:11| 分类: 课程与教学论 | 标签: |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好些学生明知学习重要,但总是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学生似乎很认真,却常常是在自我强迫下进行学习,觉得学习太苦,常有放弃的念头。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道应当学习却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即缺乏学习动机,学业成绩自然不稳定、不理想。这个中有什么深层的心理原因?有何解决的方法吗?本文拟从归因的角度谈谈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原因,以及个人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的方法。

一、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学习动机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与学习结果互为因果。一定的学习动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深深影响学习的结果;而学习一旦成功,其结果(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则大大满足了个体的各种社会需要(如求知、自尊、获得他人的赞扬等),并促使个体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以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当作一种新的迫切的需要,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大量的研究证明:无论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具备一定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获取良好学业成绩的先决条件之一,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成为激发个体学习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通俗地说,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结果的原因,它总是对结果提出为什么,探寻个中原因。当代教育心理学界影响较大的归因理论主要有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ma~Weiner,1974)提出的。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或运气。其中,能力和努力是两种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是个人较难控制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又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因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

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积极从事相应的活动,并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行为的积极性不高,为了避免失败及消极情绪的困扰,常常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甚至自我放弃,这必然导致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他的效能感。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从归因理论中可以发现,归因是通过影响个体的期望和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其动机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所作出的原因推断,同样会对学习预期产生影响。个体主动对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对自我的能力就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其行为的坚持性将更强,也愿意应付学业上的挑战;相反,如果进行消极的归因,个体将可能会因对自我缺乏信心而消极应付。因此,归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其不当的归因方式有关。

二、运用归因理论进行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归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动机在个体的学习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动力作用。根据归因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进行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

1、学会积极归因,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

所谓积极归因即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归因方式。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当成功时应多作稳定归因,而失败时要多作不稳定归因,才有利于个体保持积极的行为动力。如果总是将失败归因于一时较难改变的能力缺乏,个体可能就不会努力去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了。许多同学的厌学情绪就是在失败情境下因不适当的归因而产生的。尤其是女孩子,在完成任务出现困难时,受社会文化历史积淀的因素(女性比男性弱、能力差)的影响,更多地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的低下,表现出比男孩子更少的坚持性、导致较差的成绩。

另外,把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原因,会使个体感到愉快、自豪并愿意继续争取成功;而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原因,则会对个体的自尊产生消极影响,并会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在某门功课上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确实缺乏才能,即使加倍努力也往往徒劳无功,就可能会不再对它用功学习了。但如果认为成绩不好是因为试题难度太大或试题太偏,本次复习不够全面,自己努力程度不够等等因素,则该归因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不大,个体也不会随意降低对这门课的期望价值或以后的努力程度。

所以,当学习上受到挫折时,要学会从失败情境中寻求可以改进的因素,即进行积极归因,从而力争获取下一次的成功。比如说,自己平时成绩总在前几名,在某段时间因连续几次考试成绩下滑到二十几名,若这时情绪十分紧张、失望,甚至不知所措,就应作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并坚信只要更加努力,放松紧张情绪,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很快就能恢复上去。这样的归因有助于恢复自信心,放松情绪,增强自我期望,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明确目标,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

为什么具有同样智力和技能的人在同一任务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各具不同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是个体自身潜能的最有影响力的主导因素,对控制与调节个体的成就行为,尤其是在个体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坚持性及策略的采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激发个体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持久的努力、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不怕困难和挫折,力图实现成就目标。

班杜拉认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那么,如何获取成功感呢?

首先,要设置明确而合适的目标定向。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上。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三方面的内驱力(需要)所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就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通过学习而获得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和附属内驱力(为获得赞许、表扬而学习的成就动机)。一个人的求知欲越旺盛,越想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可,增强自尊,则他在有关的目标指向性行为上就越想获得成功,其行为的强度就越大。因此,不管是为着获得知识、能力,或者是为着获得良好的地位、声誉,学习目标定向明确,个体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将更高。一个没有学习目标的人,在学习上是缺乏进取性、主动性、自觉性的,即使获得好成绩,其成功感也不强。不过,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还是有些差别,在学业成绩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已经研究证实。其一,以获得知识、能力为学习目标的个体在乎的是自己在学习中学会了多少知识,获得了哪些能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不断地尝试以求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其学习动机进一步增强,学习成绩又得以提高,这来之不易的成功会让其有更强烈的愉快体验。其二,而以获得赞许、良好声誉等为学习目标的个体,则更多地选择回避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避免失败或较低的学习成绩。尤其是那些自我能力归因较低的个体,当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学习会更加消极。因此,明确而合适的学习目标定向,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

其次,可进行“自我竞赛”。即同自己的过去比,从自身进步、变化中认识、发现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增加自信心。如果总是与班上的优秀生相比,会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同学。其三,为自己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发挥自己的专长与潜能,增强胜任感。譬如,语文、数学成绩都较差,但擅长美术,就可从发扬美术特长人手,增强自信,促进努力攻克语文、数学科目的学习困难。

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只有当成功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样地,只有当失败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而把成功感都归因子运气、机遇之类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则不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自我效能高的个体会认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或控制自己,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认为行为结果完全是由环境控制的,自己无能为力。因此,在对成败进行归因时,还应持积极、客观的态度,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保持持续的动力。

3、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积极归因方式的稳定获得。

能力是保证活动获得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条件。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努力的“价值”逐渐贬值,能力逐渐被看作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因此,为了使自我在失败或成功的情境下都能进行积极归因,具有持续的学习动力,个体还要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发掘潜力,获得发展的基础。而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它是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学会的。以记忆为例,根据艾宾浩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遗忘规律,学习者对所学习的内容要及时复习,在时间间隔上要先密后疏;因为理解的材料容易记,学习者在记忆知识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无意义的或难理解的材料,还可采用谐音法、表象法、缩句法、图示法、符号转换法等方法。为了使方法的使用更加合宜、有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需学会管理与调节自己的注意力或行为。如通过自我提问以注意自己此刻在做什么,避免接触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在难以理解的内容上做记号,同时,分析材料的性质、自我的学习程度,从而确定最佳的记忆方式。 所以,个体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能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个体增强自我价值感,稳定地进行积极归因,激发旺盛的学习动力。

推荐第4篇:学习动机理论对教育的启发(优秀)

学习动机理论对教育的启发

摘要:运用心理学上的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分析如何在教育教学上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字;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归因

在当代教育下,初高中部分教师经常会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赞扬以及给予更多的机会,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常教师会进行批评指责,或是课后联系家长等方式,表面上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然而却导致的相反的结果,这就与心理学上动机理论密切相关,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的学生(例如受到教师与家长的赞扬)将会产生更进一步的学习动机,而没有受到的强化的学生将会缺乏学习动机,而对于在学习上受到惩罚的学生很可能会逃避学习,失去信心,更加走向堕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几乎不可行的,我们习惯用一把尺子横着来量所有的学生,让学生间 相互比较。要乌龟和兔子赛跑显然不公平,兔子会变得懒惰,自傲,不屑,而乌龟面对胜利无望则会备受打击。在现实教育中无论如何比较,总有在尺子之下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进步,应该将尺子竖起来,即“进步即成功“,这样来评价学生,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马洛斯曾强调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育上,基于这一基本理解,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的基本需要,使学生感到有安全感和自尊感,当这些基本需要适当满足后,则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天生有学习,求知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愿望,关键是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默里将其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的任务”的驱力。生活中,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追求成功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没有自信经历失败的学生玩玩会选择捷径或者是逃避。在教学上,根据这一理论,一方面应对不同成就动机水平的个体安排不同的情境和难度不同的任务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力求成功的学生,应对其布置新颖并且有一定难度的挑战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若任务过于简单,则会使他们失去学习挑战热情。对于避免失败者这类学生应对其布置能够使其取得成功的任务,增加他们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由于力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为对学生应着重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部分,调动他们的挑战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我认为心理学在教育应用上尤其重要的一部分。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比学习结果的制约发生的更早,起的作用更大。对学生学习而言,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预期,二是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预期。无论哪一种预期,一旦被证实都会增加学习动机。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学生,在任务选择、归因方式、努力程度、对待困难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确信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目标实现之后又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认为学习结果直接负责的应是自己,而不是其它的任何人或者任何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选择不切实际的目标,要么非常的难根本无法完成,要么非常的简单,他们面对学习充满焦虑和不自信,面对困难没有努力克服的勇气和自信,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将其夸大化,而导致的任务在其面前会比实际更加难以完成,而导致无能为力的感觉,最终选择放弃。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应从如何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方面出发。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他的学习策略,使其容易成功,根据行为的成败经验理论,首次成功及不断的成功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把学习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对学习充满自信,增加了兴趣,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标准,标准过高易受失败和挫折,标准过低,不利于激化其进一步努力的热情,还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建立起自信,当然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鼓励。提升自我效能感会让学生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和挑战更多的问题。

在归因理论方面,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提高成功的期望,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将会打击学生信心,使其陷入“习得无助“。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归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策略,不同的场合条件给予不同的归因反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产生有效的成就动机,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教师的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这个意义而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措施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能力的高自我效能感,在学业上常常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其有信心进入更深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推荐第5篇: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力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

关键词:运用学习动机理论 激发学习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但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等。综合比较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应该是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在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潜在能力,他们就一定能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下面就以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等)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

2 学习动机理论

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人们对学习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加利福尼亚大学韦纳教授认为,对学习动机的解释,就如在心理学中许多其他重要概念一样,也可以把它主要归到两个类别中:认知学派的观点和行为派的观点。当然还有广泛流行的人本主义观点。不管这三种观点有多少分歧,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这就是他们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不同意有所谓没有动机的学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用强化概念来解释学习的动机问题,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例如,强调外部事件或来自外部的奖赏、强化的作用,而不大考虑学习本身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于教育工作时,强调分数、等级以及对学习的其他外部奖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所以强调动机的内部和内在因素,如自主的需要、发展能力、实现潜能等。这种观点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特别是在他的自我实现观念中十分突出。简言之,在人本主义看来,动机就是受环境支持或阻碍的某种特定的基本需要或倾向的展现,学习等外部事件则会加速这一进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由我们的思维决定的。动机作用以选择、决策、计划、兴趣、目标以及对可能的成败的分析等为基础,强调的是内部的动机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韦纳的归因理论。

对动机作用的解释除了上述观点之外,还有成就目标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等。

3 各种学习动机理论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际意义

以上对学习动机理论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理论只是强调了不同的侧面。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目的,每一种理论都能有所帮助,有所启迪。具体来说,可以上述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采取以下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将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其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都有学习的自然潜能,都有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传授,而是起到一个促进者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语文老师正要上课,这时空中飞来一架直升机,且高度很低。隆隆的响声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学生们涌到门口、窗口,伸出头往天上看,教室里一片混乱。老师看到这个情景,很生气,本来这堂课准备让学生背课文,现在看来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很难,然而这位老师灵机一动:何不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飞机的作文呢?于是,他提起嗓子高声说:“同学们请注意,今天我们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是未来的飞机设计师》,你们可以自己想像去设计一种理想中的飞机,看谁设计得最好。”正在喧哗的孩子们一下被这个题目所吸引,很快安静下来。(下转第60页)(上接第37页)课后所有的同学都交了作文。老师批改后惊喜地发现,自己教孩子几年了,孩子们从来没有这样认真、投入地写过作文,许多学生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设想的飞机也五花八门,充分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意。本来一堂要砸锅的课却成了优质课。

3.2 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成就目标理论的代表人物德维克等人提出,人们对于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表现目标,从而避免被人看不起。持有能力增长观有学生,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持掌握目标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其个人成长,又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而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被称为自我卷入的学习者。

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持掌握目标的学生。而对于持表现目标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赞扬和鼓励来对待这些学生,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先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再一步一步让其走向成功。鼓励学生自己想解决办法解决问题,即使是教师施以援手,也应该循循善诱,学生动脑筋为主,教师处于辅助的位置。学生只要学会了方法,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3.3 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

归因理论对成败的分析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谓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一般地说,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多个因素。归因理论研究发现,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分析广泛影响着他们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个体所产生的效应极不相同。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4 正确运用奖与罚

行为主义方法强调积极和消极的外部强化的重要性。积极的强化能提高做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消极的强化则可排除一些不良行为。强化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对学习情境进行相应的控制。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微笑或皱眉、给高分或低分等,都是强化的例证。一般来说,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施奖励时,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一般情况下,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对于少年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评价效果更好;对于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严格要求;对女学生宜个别谈话,切忌当众严厉指责等。只有这样,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来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2]廖承绶.巧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师道,2005(8).

[3]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心理科学,1991(4).

推荐第6篇:学习动机测评

第16讲中学生学习动机测试问卷

请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觉得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就在题目后的括号里打“√”,否则打“×”。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很少主动地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由()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更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A.答案

每个题目若打“√”记1分,若打“×”记0分

B.分析

1.1~5题,检测学习动机是否太弱,如果得分在3分以上,则说明你们的学习动机不强,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或困扰,需要进行调节,增加学习动机。

2.6~10题,检测学习动机是否太强,如果得分在3分以上,则说明学习动机太强,需要适当放松。动机太强,会使自己过度追求成就感,不利于心态的平衡。

3.11~15题,检测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惑,如果得分在3分以上,则说明兴趣较广,有利于增加自己的知识,但同时,应该把握住自己的主要学习任务。

4.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如果得分为3分以上,则可见,已存在学习目标的困惑,需要好好地制定自己的目标,并增强意志力,以逐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推荐第7篇: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学生去学习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心理动力因素,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对学习目的、意义的理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构成的完整的动力系统。概括地说,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是构成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

学习动机具有启动、维持学习活动的功能,指向学习目的的功能,调节、强化学习行为的功能。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尽管学习效果的好与差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学习环境和课外指导等,然而学习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矛盾性。同一性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必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也不好。而矛盾性则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好。如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把别的同学都压下去,唯我独尊,这种学习动机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也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取得好的成绩。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和偶然性,因而在错误动机的支配下取得的好成绩是不会长久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变量的,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亦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不仅要重视学习动机的辅导,也要重视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辅导。

2003-11-1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殷炳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方法的含义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其运作程序的统称。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系统性、适应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学习方法总是为一定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因而,没有目的的学习方法是不存在的。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每一学科的知识结构都是有系统的。因而,没有任何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每位优秀的学习者总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在于其灵活的适应性,所谓“学习有法而无定法”即为此义。学习的内容、性质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也不同。比如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阅读或运算的方法等都有其特定的适应性。同时由于每个学习者的智力及其人格特点不同,学习同一学科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只要与自身的特点相适应,只要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就都是好的学习方法,都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辅导既要重视共性的、通用的学习方法,又要注意学习者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可强求一律。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增加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以利于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总结。比如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法国的一位生理学家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我国先哲很早就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主张“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的特点

小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是在课堂学习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经过不同形式的反复练习来实现的,同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也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具体化到系统化、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方法辅导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小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速和促进其系统化和熟练化。学习方法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即使同一学科,不同的学习者其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

小学生学习方法辅导主要是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和写作业的方法。

2003-11-1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殷炳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生考试心理辅导

考试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采用较多的考试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准备性考试,俗称摸底考试。考试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小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准备状态,为切实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提供客观依据。

(2)形成性考试,也叫检验性考试。其目的是了解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检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形成性考试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灵活掌握,随时进行,如单元考试、随堂考试和期中考试等,以便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一调节作用。

(3)总结性考试,也叫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总结性考试系指一学期或某一学科学习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验收性考试,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全面的评价,以检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在较大范围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在小学阶段,无论什么形式的考试,其目的都在于通过考试来检查小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以达到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考试也是知识、智能、生理和心理上的激烈竞争和对抗,容易引起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反应迟钝,精力涣散,导致恐惧、焦虑及畏难情绪等不良心态,这不仅影响考试成绩,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为保证小学生考试成功,维护其身心健康,对小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辅导是十分重要的。

2003-11-1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殷炳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第8篇: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

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通俗的说,动机就是使个体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且决定着其行动方向的力量。

2、动机一般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5、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生活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6、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7、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8、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9、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0、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1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1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1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14、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16、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17、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18、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9、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一种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推荐第9篇: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目前,多数老师埋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不主动,不配合,上课发言不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学习热情。我也感触颇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以来是广大教师所困惑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取代学生学习的过程,“满堂灌”教学模式一直被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被“多情的老师”慢慢地扼杀了。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育教学效果不见成效。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呢?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

1、教师更新理念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如果课堂上一个劲的讲,看起来很卖力,却不给学生一点点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去理解、去探究、去交流。他们哪来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呢?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也就慢慢地被扼杀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2、大胆改革,积极尝试

说实在的,以前我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情有独钟的,总是舍不得放弃,平时使用习惯了,教学过程容易操作,也不想尝试其它的教学模式。自从参加太和县举行的导学案模式的学习,我的思想彻底解放了。开始就现学现卖,不大习惯,不过现在好多了,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已经熟练掌握。

导学案模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它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学习激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流于形式,他们就会用心去研读教材,仔细去思考每一个问题。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个很简单,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单个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统一解决。合作探究的过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大环境的影响下,即使开始不积极不主动,慢慢地也就潜移默化,深受感染。交流展示的过程就是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大舞台,学生参与更精彩。这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受到表扬,一方面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另一面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老师解放了,学生学习动机也被激发了,学习

热情就不用说了。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3、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内在因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也外在因素,如教师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材内容的枯燥无味等。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单纯的讲解书中的大道理,学生没有学习动机也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教育是艺术,艺术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多下一些功夫,不能只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精心制作实用的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我在教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开始备课时,我很困惑,本框理论性太强,单纯地讲解学生根本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一个精美实用的课件。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就很快进入学习情境。讲解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禹治水、长征会师、延安大生产运动等画面,让他们看看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其实这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本框教学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画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然后

让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总结一下应该这样做?写在纸上,让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再作适当小结评价。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他们就不会无事可做,学习动机也就被激发,学习热情也就高了。

总之,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做教学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成问题!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不妥之处,敬请辅导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

推荐第10篇:诱发学习动机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张店中心中学罗勋

一、通过精心设计导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财产留给谁》这框题时,我选用模拟法庭的方式导入新课。我说,同学们,今天你们都是法官,现有一案,请各位法官来审理。曾某有一子甲(20岁)并有房产6间,1995年曾某的妻子去世,1996年曾某另娶一妻丙,生有一女乙。2002年曾某去世,留有遗嘱将房产给甲,现甲和丙因房产发生纠纷,诉至法院。甲认为自己是唯一合法继承人,丙认为房产有自己一份产权。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审理的结果,结果当然不一。教师引导,你们审理得公证否,要用法律来衡量,这节我们来学习继承法的有关知识《财产留给谁》。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充分的自

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做诚信的人”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对“诚信做人”有一个正确认识,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日常生活中你或你身边的人被人骗过吗?(2)对此你有何感受?(3)你是怎样做的?又如在讲“金无足赤,人各有别”内容时,我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1)你在同他人的相处交往中,有没有和他人产生过矛盾?(2)矛盾出现后,你是怎样解决的?考虑过后果吗?(3)如果现在再出现类似的事情,你会如何去做?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展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政治课浓厚的兴趣。

三、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所在,因此,我每节课都进行复习的检查,预习的提问,作业的巩固,在此基础上,进行联系实际的教学,让事实与知识结合,让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以求达成共识。在学习“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时,我要求同学自觉地说出自己是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其他的汉族同学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少数民族的同学,来落实知识的运用…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觉得实在、亲切、容易,故

而对此科的学习更有信心、更有兴趣。

四、多表扬、鼓励,使学生努力学好思想品德

如果学生上课听不懂,提问不会答,作业满篇错,学习在失败中渡过,那么他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教学中我多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努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恰恰是他们持续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一种兴趣。例如回答问题时,学习越差的应越鼓励,经常提问他,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正确观点都要给予肯定,使他喜欢思品课。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听、去读、去思、去看,做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努力实现由厌学到愿学、由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的根本转变,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适当介绍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体会政治课的兴趣。根据学生注意的心理特征,只有那些符合学生“口味”的内容,才容易引起听课的兴趣,所以教学中就必须适当介绍一些课外知识。例如在讲解“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时,可以介绍一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到理论联系实

际,使政治课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这样不仅对于保持课堂上学生思、听、学的兴趣,而且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和觉悟。

六、利用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乏趣味性,政治课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说教课。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在、愉快活泼气氛中接受抽象的理论,就必须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和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如在讲授“难报三春晖”这一内容时,就可引用古诗《慈母吟》及同学们喜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样,同学们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老师的点拨,感受父母之爱。作为学生、孩子,体会到如何去孝敬父母,该做些什么才能报答这似海深的恩情。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11篇:启动机教案

发动机起动系统教案

2007 /2008 学年 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启动系统) 授课教师:左子樵 班级:汽修0302班 题目:发动机起动系统 本讲教学目标:

知识点

·启动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启动系统控制电路组成和工作过程 ·启动机的机械传动部分结构 要求掌握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 ·电路工作过程分析

第 01 讲 第 13 周 星期 三

本讲主要内容:

·直流电动机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启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工作过程 ·启动系统电路的走向和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 ·控制电路工作过程分析

·启动系统吸引、保卫线圈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

·电路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重点介绍、简介、归纳小结 作业:

1.起动机由哪三大部分组成?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电磁开关的作用是什么?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分别起什么作用?

本讲教学·简介 起动机的组成部分:直流电动机、控制装置和传动机构 内容:

由汽车的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导入本讲内容:

引题:起动机是使发动机工作的最首要因素

重点介绍: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重点讲解

一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直流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设备,它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力作用而产生运动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其由电枢总成、磁极、电刷与刷架及其它附件组成。

备注

左手定则:四指并拢,平展左手掌,使磁力线垂直穿过掌心,四指方向同电流方向,则大拇指的指向为线圈的受力方向。

a)电流从A→B b)电流从B→A

1-电枢绕组 2-电刷B 3-换向器铜片 4-电刷A 原理:将通电线圈置于磁场中,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直流电通过电刷和换向器铜片引入。当电流Is从A电刷经a-b-c-d到B电刷时,根据左手定则判定,匝边ab和cd受到的磁场力F方向如图所示,这个电磁力将形成力矩,使线圈逆时针转动。当线圈转到换向片A与负电刷接触,换向片B与正电刷接触时,电流方向改变为d-c-b-a,同时匝边ab和cd的位置也改变,电磁转矩的方向保持不变,使线圈继续逆时针旋转。

重点介绍: ·起动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过程分析

难点分析:电磁线圈的工作过程分析

二 起动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过程

1-起动开关 2-定触点 3-动触点 4-保持线圈 5-吸引线圈 6-动铁芯 7-拉杆 8-拨叉 9-单向离合器 10-驱动齿轮 11-

电枢 12-电刷 13-磁极

电磁开关安装于直流电动机壳体上方,用于控制起动机驱动

点火开关齿轮与发动机飞轮的啮合与分离及电动机电路的通断。吸引线圈5断开瞬间与保持线圈4的匝数相同,绕向也相同,都绕在套筒外侧。吸引线圈磁场

力的方向线圈与电动机串联,保持线圈与电动机并联。 改变

工作过程分析分析:当接通起动开关1时,吸引线圈中的电流经起动机的励磁绕组F和电枢绕组后搭铁,保持线圈则直接搭铁。此时两个线圈产生较强的相同方向的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6向左移动。铁芯的移动通过拨叉8将驱动齿轮10推向飞轮,同时通过电枢中的较小电流使电枢轴较缓慢地旋转,因而有利于啮合。当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完全啮合时,动触点与接触点也刚好完全闭合。此时,吸引线圈被短路,只靠保持线圈吸力将触点与定触点保持在接通状态,强大的起动电流通过励磁绕组F和电枢绕组使电动机快速转动。发动机起动后,从起动开关到保持线圈的电流被切断,但在断开起动开关的瞬间,触点仍在闭合位置,电流从触点到吸引线圈,再经保持线圈搭铁。这时,两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铁芯返回原位,触点断开,起动机因断电而停转,同时驱动齿轮退回。

1.起动系主要包括蓄电池、起动机、起动继电器、点火开关、安

全开关(有的汽车采用)。

2.电起动机的作用是将蓄电池的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以起动发动

机。起动机一般由直流电动机、控制装置和传动机构组成。

3.直流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设备,它是根据通电导体归纳小结:

在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力作用而产生运动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其概括本讲由电枢总成、磁极、电刷与刷架及其它附件组成。简介:根据基本内容,强调重点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联接方式分有串励、并励和复励三种方内容,简介式。

相关连知识

4.起动机的控制装置一般是电磁开关,有的还采用了一些中间继电器。其作用是控制起动机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的啮合与分离以及电动机电路的通断。简介:为了防止误操作而使起动机损坏,有些汽车的起动系统中采用了起动保护电路。

布置作业题

第12篇:根据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例如,在讲消费问题是,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现象设置情境:一些学生攀比消费现象严重,人情消费流行,同学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甚至到饭店中摆酒吃喝,对此人们又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这是礼尚往来,不进行这种“人情消费”,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影响同学感情;有的同学认为,重视友情是对的,但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学生不应该背上人情债;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进行适当的“人情消费”未尝不可。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为什么?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探求的强烈欲望。

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1)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机智地考虑多种强化手段,如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允许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以赏代罚矫正学生的不良形为。 (2)教师要把握好奖励与惩罚的分寸。过分的奖励会让学生只追求物质奖励,而把学习目标放在脑后。批评过度,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不良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①奖励与惩罚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产生不良影响;②重视学生内在动机的强化,因为学生的内在动机更持久、稳定;③多用奖励,慎用批评。

(3)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表扬要考虑时间、地点、个别差异等。研究发现:男人易受批评的影响,女生易受表扬的影响;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表扬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负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

3、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应是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应全面。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鞭策和鼓励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利于老师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及早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有利于学生的奇思妙想,得到更快地推广;有利于我们教师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课堂,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要时不时的走下讲台,看看学生的笔记,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整合后反馈给学生,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另外,课后作业要及时反馈。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通过当天批改作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在下节课进行指导以及调整今后的教学的方式和进度。学生通过教师及时的反馈,能够及时地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因此教师的课堂上和课后的反馈都要及时,而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积极的反馈。通过反馈,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使课堂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进度。

4、竞争与合作是最常用来激发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通过竞争和合作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本质是利用了学生对上游的追求进行一种刺激。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

5、展示教师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恰当的教师期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影响。恰当的教师期待,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期待过高或过低,则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或停滞不前,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学习越来越差。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能动的人,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教师,会因材施教、因生而异,利用恰当的教师期待,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2)相信学生,创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坚信每个孩子都能行,是教师关爱一切学生的基石。它能增强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避免教师对学生形成偏见、成见,减少教师消极情绪的产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激发学生主动亲近教师、体会到教师的期望,激励学生学习动力和自信;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心灵的窗户一旦打开,就会与教师倾心相交,就会全力地倾心于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

第13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体育学习动机研究论文

[摘要]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研究动机应从学生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着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化机制,通过对大连市三所高中部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动机水平、策略感、活动意图、动机气氛、兴趣和努力感的实验研究得出: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明确目标、促进情感内化、营造动机气氛等对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体育学习;动机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而学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学习,教学能否顺利实施,这些都与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研究动机应从学生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着手。而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它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涵盖了较多的动机类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用自我决定理论来分析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因素。

本实验研究以大连市三所高中高

一、高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20份,获得有效问卷376份,有效率为89.5%。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另外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8周的实验研究,其中一个班为任务气氛班(男生31人),另一个班为自我表现气氛班(男生34人),以此来比较不同教学气氛下学生的三个基本心理需妻(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以及体育学习兴趣、努力和动机水平,并验证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为避免其他体育教学环节的不同所带来的实验误差,本研究在实验对象、调查对象、授课师资和授课计划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考虑和控制,以保证调研和实验的有效性。

一、实验结果分析

(一)关于体育学习的动机水平

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被假设为一个统一的连续体,由低到高依次为缺乏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并依据自主的程度对动机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其中外部动机主要包含鉴别调节和外部调节。从表1所示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频数统计中可以看出,在对高中生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调查中,内部动机和外部调节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鉴别调节的学生人数,而缺乏动机学生的人数略低于外部调节和内部动机学生的人数。由此可知,很多学生对上体育课还是具有缺乏动机和外部调节的,但仍有一些学生具有鉴别调节,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了通过教育和环境来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和对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关于体育学习的策略感

用“体育学习缺乏动机的原因和表现问卷”对体育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其结果为:有84.9%的缺乏动机的学生能够了解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但仍有15.1%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上体育课;多数缺乏体育学习动机的学生知道影响体育课改善体能的原因是次数少(67.8%),但仍有22.6%的缺乏动机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的持续时间短”是影响体育课改善体能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9.6%的学生认为是由于“体育课的活动强度低”。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学校没能让学生充分领会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还缺乏足够认知。多数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除了体育所具有的健康意义外,学生对体育教学实践在审美、合作、坚韧等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还缺乏足够认识,而且学生对体能的了解还不够,教师对这些方面的教学有所忽略。

(三)关于体育学习的活动意图

用“体育学习缺乏动机的原因和表现问卷”在对缺乏动机的学生进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意图的调查中发现,92.6%的学生认为“当我离开学校时,我会参加我喜欢的体育活动”,只有7.4%的学生认为“当我离开学校时,我不会参加体育活动”。

实验说明,多数缺乏动机的学生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高意图,他们是喜欢体育活动的;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所提供的体育学习环境和自主选择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少数缺乏动机的学生即使离开学校后也不会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可能是身体、生理有特殊状况或其他原因不适应体育运动而造成的。

(四)关于体育学习的动机气氛

在对实验前后两个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比较中发现,实验前两个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水平处于同一水平(T内部动机=0.922,p>0.05;T鉴别调节=0.174,p>0.05;T外部动机=0.678,p>0.05;T缺乏动机=0.354,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个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水平中,内部动机和缺乏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T内部动机=8.403,p<0.01;T缺乏动机=-5.371,p<0.01),而其他两种动机调节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鉴别调节=-0.691,p>0.05;T外部动机=0.528,p>0.05),另外,实验后任务气氛班中内部动机的人数明显高于表现气氛班的人数,而缺乏动机的人数又明显低于表现气氛班的人数(内部动机:X任务气氛=17.4516,X表现气氛=12.4118;缺乏动机:X任务气氛=7.7742,X表现气氛=10.7941)。

实验数据表明,两种教学环境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产生了影响,而不同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不同,任务气氛的教学环境明显优于表现气氛的教学环境。

(五)关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努力感

在对实验后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的研究中,以“目标定向”“自主感”“归属感”和“能力感”为实验处理因子,对实验班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进行4*2*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存在明显的“目标定向”和“能力感”主效应(F目标定向=3.011,p<0.05;F能力感=6.027,p<0.05)以及“能力感”和“自主感”的交互效应(F能力感*自力感=7.243,p<0.05);努力感存在着明显的“目标定向”和“能力感”主效应(F目标定向=3.968,p<0.05;F能力感=7.596,p<0.01)以及“能力感”和“自主感”“目标定向”和“能力感”“归属感”的交互效应(F能力感*自主感=6.525,p<0.05;F目标定向*能力感*归属感=7.203,p<0.05)。

这些数据说明,目标定向和能力感对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另外,从这些干预因子对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影响的交互效应中不难看出,能力感、自主感和归属感是影响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的中介变量。

二、激发体育学习动机的建议

(一)激发兴趣是坚实体育学习的基础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我们对某种特定对象产生的积极并带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是推动我们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可见,兴趣激发是自我决定理论概念内化、提高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不管他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与个人发展需求相适应,并考虑其社会性、认知程度、遗传等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还要整合外部环境条件因素,如季节、天气、场地、器材等,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只有全面考虑这两个层面,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动机。

(二)目标定向、提高策略感可以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

目标定向和提高策略感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方向及意义。本研究中,部分缺乏动机的学生具有低策略感,这表明该学生对体育目的的理解较差。卡尔森(T B.Carlson)发现学生对体育角色的理解之所以差是由于其感觉体育没意思而对体育的疏远。很显然,这部分学生明显缺乏对健康和体能常识的了解。对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意义的理解,结合实际及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是时代的要求,是他们健康成长及适应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

(三)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内化,使其拥有归属感和能力感

自我决定理论进一步提出,人们有内化自己社会群体的价值和调节的本能倾向。这种倾向受到归属群体感的促进,也受到能力感的促进,而获得归属感和能力感的支持会促进内化,并足以产生摄入价值或鉴别价值。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情感线贯穿始终,使尊重与关爱深入学生内心。例如,充分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拥有归属感和能力感的自信与坚强,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自我调节与自我支持,鼓励学生合作和发挥团队精神,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体育学习的动机气氛,试用任务掌握气氛

从“任务气氛的教学环境明显优于表现气氛的教学环境”的结论可知,任务掌握气氛有利于内部动机的提高和缺乏动机的降低以及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的提高。在本研究中,任务掌握气氛明显地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并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缺乏动机,这一点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一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务掌握的动机气氛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知觉、内部动机,并使其得到满足。高达斯(M.Goudas)和比德尔(S.J.H.Biddle)对学生体育课中动机气氛与内部动机关系的研究表明,高任务掌握定向的体育课气氛是积极的,而高成绩气氛只要伴随着高任务掌握气氛,并不会必然降低学生的内部动机。孙延林就我国初中生体育课中的动机气氛对学生的动机水平、目标定向、能力知觉和体育课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习气氛的体育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采取任务定向,能提高学生对自己体育能力的认识;而成绩气氛会降低学生的动机水平,使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但动机气氛对运动成绩没有影响。可见,为了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应当在体育课中创设任务掌握气氛,降低成绩气氛。

(五)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知识的更新与丰富,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通过网络等媒介掌握各种体育信息,所以,教师要时常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运用合适的教材、合理的教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同时,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知识和资源,并在领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本着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教育研究、实践和反思,做到教学发展和知识更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努力营造活泼、民主、融洽的快乐课堂,提高自身对体育课堂的掌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14篇:入党动机学习心得体会

入党动机学习心得体会

“入党为什么?”检索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的心灵记录,我们都曾经熠熠闪光:那刻骨铭心的时刻,令人终身难忘!是呀!“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号,听起来就应让人肃然起敬,鲜红的人物形象便浮现眼前:从黄继光、董存瑞到雷锋、焦裕禄,耳濡目染他们的光辉事迹,仿佛看到雷锋同志在火车站接送客人,寒风中隆隆的汽笛声切入耳骨;仿佛看到孔繁森为藏族老人治病,皑皑白雪此时更加晶莹。

入党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是净化‘的理念。共产党是一个纯洁的队伍,净化心灵应是我们入党的基本动机。入党的过程就是认识党、热爱党、发展党和捍卫党的过程,不能存在任何私心杂念,不能带有功利欲和虚伪心入党。

入党是一种觉悟的提高,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标志着思想进入一个新境界”的理念。共产党是加快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组织,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党的伟大理想,是我们入党的根本动机。共产党先进就先进在觉悟上,这是本质,所以要强调“先从思想上入党”的重要性。“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如果说党员有什么超越常人的地方,那就是信念和忠诚。

入党是一种特殊的奉献,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政党,由于其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理论。因此,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伟业一定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与我个人的追求一致。

我认为:入党就意味着责任与使命,意味着拼搏与奋斗。入党决不是为了捞取个人的某种政治资本,也不是为了达到升官发财、贪图金钱与名利的目的。入党为的是能比别人多吃苦、吃得亏、吃大苦、耐大劳;为的是不图名不图利,不计个人的得与失;为的是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抛弃个人私利。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事事当先锋、处处作表率,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

然而,有了端正的入党动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全面发展个人素质,选择正确的路标和方向,是每个青年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生短促,历史悠悠,谁不想在短促的生命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同党站在一起,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历史前进。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长与短、得与失、名与利,做一个无论在组织上还是思想上都入党的人。

第15篇: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亲爱的同学:你好!

本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本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不要读出你的答案让别人知道,也不要和同学讨论,请按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谢谢合作! 第一部分:个人信息 您的性别:男/女 您的专业:理科/文科 您的出生地:农村/城市

上一次英语考试成绩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答题说明:

这份英语学习动机量表是为 EFL 学生所设计。内容是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陈述。 请仔细阅读每项陈述。 依据每一项陈述对于你的真实性,把答案 (1, 2, 3, 4, 5) 写在答案分数工作单上。不要依照你认为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或是别人是怎么认为的来回答,而是按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程度选择。 这些陈述并没有对或错的标准答案。 在谨慎小心的情况下,快速作答。 如果有问题,马上告知你的老师。如果要更改答案,将不要的答案打叉,另圈选一个数字。

各数字代表的含义如下:

1、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

2、基本上不符合你的情况;

3、有点符合你的情况;

4、基本符合你的情况;

5、完全符合你的情况。

完基有 题

全本点

不不符号

符符合 合 合

1 2 3 我学英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学习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我学英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英语老师。 我学英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课的质量。 我学英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教材。 我学英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英语班。 学好英语能让我获得成就感。

我学习英语是因为对英语国家的人以及他们的文化感兴趣。 我对语言学习有特别的爱好。

对英语歌曲/电影的爱好使我对英语产生了很大兴趣。 我学习英语是因为我喜欢这门语言本身。

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爱好使我对英语产生了很大兴趣。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本符合

4 4 4 4 4 4 4 4 4 4 4

完全符合

5 5 5 5 5 5 5 5 5 5 5 12 英语是人生前进路上一块重要的敲门砖。 13 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 14 我学英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取大学毕业证书。

15 我学英语的直接目的是在出国或国内升学、求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6 学好英语对我很重要,因为它是当今社会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 17 我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

18 学好英语,将来我才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19 我学习英语是为了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发展情况。 20 我学习英语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 21 学好英语,我才能很好地为中国的富强尽力。 22 学好英语,我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23 我学习英语是为了出国寻找更好的受教育和工作机会。 24 我学习英语是为了出国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 25 我学习英语是为了最终移民外国。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1 2 3 1 2 3 1

4 5 4 5 4 5 4 5 4 5 4

4 5

4 5 4 5 4 5 4

4 5 4 5 4

第16篇: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数字1-5代表不同的符合程度等级:

1-----完全不符合,表示该句描述完全不符合您的实际情况

2-----比较不符合,表示该句描述比较不符合您的实际情况

3-----不清楚,表示您无法确定该句描述是否符合您的实际情况

4-----比较符合,表示该句描述比较符合您的实际情况

5-----完全符合,表示该句完全符合您的实际情况

1、你是否认为对大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社会竞争1 2 3 4 5

2、你是否认为,好好学习才可能找一份好工作。1 2 3 4 5

3、如果没有人督促,你依然会主动学习上碰到不懂的地方,1 2 3 4 5

4、学习上碰到不懂的地方,你是会废寝忘食地钻研,直到弄清楚为止。1 2 3 4 5

5、你是否认为,父母把希望寄托于我,学习不好,难报答养育之恩。1 2 3 4 5

6、除了专业课,我还自学其他专业课的知识1 2 3 4 5

7、你是否经常阅读与学习有关的参考书和课外读物1 2 3 4 5

8、考试成绩不好时,你是否就不想好好学习了1 2 3 4 5

9、你是否认为,有了文凭就会受人尊敬。1 2 3 4 5

10、试卷和作业发下来后,会认真研究为何出错1 2 3 4 5

11、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要多1 2 3 4 5

12、当你读书时,你很容易提起精神来。1 2 3 4 5

13、专心学习的时候,你不会在意周围发生的事。1 2 3 4 5

14、如果没有人督促,你依然会主动学习1 2 3 4 5

15、你是否认为评奖学金、三好学生等会让你更乐于学习1 2 3 4 5

总分在15—25之间为学习动机较弱,26—50一般,51—75为较强

第17篇: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

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指导语】

本问卷用于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共由

20个题目构成。测验时,请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

若觉得相符,请在题目后打个\"√\"号,不相符合则打个\"×\"号。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来。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倦,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的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记分规则与结果解释】

每个题目若打\"√\"记1分,若打\"×\"记0分。

上述20个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学生在学习欲望上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题

测查学生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学生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

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假如被试在某组(每组5题)中的得分

在3分以上,则可认定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

的困扰。

第18篇: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研究

很多老师坦言当下的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如以前的学生,学生完全没有学习动机,主动学习对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的研究

在欧美国家,学习动机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受行为主义影响,注重探讨个体行为的外部原因,如成功与失败、表扬与责备、奖励与惩罚、合作与竞争、结果与望等因素。认知主义理论在60年代以后成为研究的主流,之后又提出了归因论、自我效能论、成就目标论、自我价值感 理论等学习动机理论,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研究成为了研究的主流。

赫尔认为学习活动可分成三种动机类型,即目标取向、活动取向和学习取向。比格斯认为学习动机可分为四类,即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成就动机和社会动机。

H.A.默里提的学习动机需要理论认为学习受到内部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学习需要激发了学习动机,动机一旦产生就立刻对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发生作用。这个理论把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来源于人后天的需要,并成为人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层次,这就形成了强弱不同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的自我价值理论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学习动机,探讨了 “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理论把自我价值和学习动机结合起来是动机理论研究的一个亮点,不同的人对自己的价值有不同的评价和要求,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大学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将人的自我价值与学习动机结合研究,很有突破性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通过学习动机的研究提出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倒“U”曲线定律,说明了学习动机并不一定是越高越好,当它超过一定程度时,效果反而更差,因此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优秀成绩的取得。

由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推尔福特提出来的,交往性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动机表现为:为了获得父母、教师、朋友的和谐关系而努力学习,而他人的疏远和排斥可能会挫伤他学习的积极性。威信性动机可能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声誉、尊敬、待遇的愿望的体现。一个人不仅希望和别人交往,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重视和尊重。对于大学生而言,后者可能是一种更为普遍持久的学习动机:对将来在社会上取得威信的追求,表现为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二)国内的研究

国内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有两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集中在相关研究和干预研究上。国内的实证研究大部分是相关性质的研究(王振宏刘萍2000,张焰黄希庭1999,宋剑辉郭德俊1998,王振宏1999,方媛祝蓓里2000,梁海梅郭德俊张贵良1998等),他们从认知动机观的不同理论、概念出发探讨其对学业成就、成就动机等的影响,干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归因训练手段上(随光远1991,韩仁生1998),它们利用归因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这些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的,并且是结合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的。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是对其特点、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研究

毛晋平(1995)认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有四个方面:学习动机复杂多元,且极不稳定,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目标多指向近景性、直接性方面;学习动机、内容多功利性和实惠性;学习的成就动机强度呈中等水平。鲁克成等人(1992)认为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三个方面特点: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学习动机呈现动态性的发展趋势、学习动机矛盾的两面性。

2.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研究

黄希庭将大学生的需要分为6种,即生理、安全、交往、尊敬、发展和贡献。并且在基础上编制了学习动机问卷,对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显示,6种动机与6种需要相一致,求知进取的动机与发展的需要一致、社会取向动机与贡献的需要一致、物质追求的动机与生理的需要一致、害怕失败的动机与安全需要一致、个人成就动机与尊敬的需要一致、小群体取向动机与交往的需要一致。秦晓晴等人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概念模型,该模型将学习动

机分为6种成分:个人需要、动机前提、情感中介、认知中介、动机行为和学习结果。

3.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研究 (1)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黄庭希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中男生和女生有着明显不同水平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在社会取向、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这四种动机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和小群体取向上女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在个人成就上男生的动机水平则显著高于女生。池丽萍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内部动机中,在挑战性维度上男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在外部动机中,在依赖他人评价维度上女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张宏如通过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有更高的动机水平。张爱莲在研究中发现,女生学习积极性高于男生。

(2)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

刘淳松研究发现:在求知进取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低于

二、三年级;在物质追求和个人成就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低于三年级;在小群体取向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张宏如的研究从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方面出发,发现学生认为三个方面之间的重要性差异不大,一般在三年级下降较快,在四年级上升较多,甚至出现反弹。在知识上,随着年级上升其重要性反而下降,但学习方法却上升,特别是在四年级。在经验和技能上,一年级学生的主要兴趣较高,

二、三年级动机呈下降趋势,但四年级动机

又重新回升。

(3)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学校类型的差异

黄希庭等人研究发现,医科院校和工科的学生在求知进取上动机水平较低,在害怕失败上动机水平较高;军校类院校在社会取向和个人成就上动机水平

较高,在物质追求上动机水平较低。

(4)影响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研究

张爱莲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动机水平依次为:生存与发展、求知与完善、责任感、上进心、成功的激励、考试压力、父母的期望。妨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依次为: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校某些管理方式欠妥、学校条件限制、课堂教学方式死板、课程安排不合理。池丽萍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充满自信,学习动机有较强的内在性,而较少受制于外部因素。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

目前的关于学习动机研究都只是停留在现状、原因、结构特点等表面上的研究上,缺乏长期性的跟踪研究,例如不同的学习动机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或者说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对个人成就的影响等。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总人数100人

(三)通过正准备下课老师的配合,给同学们发放问卷填写后回收

四、结果分析

(一)、内在动力方面

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对专业的认可度等主要因素。调查发现: 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有较强的功利色彩,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学习的错误认识以及心态不端正。在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上,62%的学生认为,学习以考试成绩衡量,仅有15%的人认为大学的学习仍应主动奋进争取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另通过分析“上大学的目的”以及“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如何” 两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对于“所学专业兴趣”的问题,选择回答“相当感兴趣”与“较为有兴趣”的同学占75%。“上大学的目的”选项中89%的同学回答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符合父母期望”等积极向上的答案,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是明确的,有着强烈的成才愿望和进取心,这样的学习动机是积极健康的,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大学的第一目的的调查中,回答“为了顺利毕业”和“不知道,随遇而安”的占9%,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其次,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求知欲望不强,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一样、好坏的评价标准一样,都是顶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死学苦学,学习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部分大学生对搞好学习的自信心不强。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众多强者的竞争中成绩落后,无法找回在中学时的出众感觉,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了心理失衡。他们不从主观努力上和学习方法上找原因,片面认定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己感觉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二)、外在动力方面外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出的一种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受到外界的激励或压力所推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于的激励作用。

当前,,高校难免受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如靠关系走后门、重学历轻能力、性别歧视等,也严重挫伤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互联网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外在动力因素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占60%。这表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的竞争压力,有很强的成才需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需求,将这些外部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另外,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属于自主决断的如“个人前途”、“个人爱好与兴趣”者占66%,表明随着心身发展的不断成熟,大学生的自主决断意识越来越强,是他们的学习动力的最大影响因素。但自主决断表面上是为自我,实质要受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左右,是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人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恋爱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为爱而学、因爱厌学、无爱废学的人大有人在。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趋向是理智和成熟的,具体表现为学业重于爱情,爱情为学业服务,爱情左右学业的驱动力在逐渐减弱。在“毕业时你计划实现什么”的问题中,回答“考研成功”和“考公务员”的占33%,说明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是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其学习行为服务于“我为前途而考”的现实目的。

(三)、综合动力方面

在综合动力方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各种就业观念急剧激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凸显出明显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学生中能“经常”或“有时考虑前途”的高达89%。可以说,对职业的充分关注,讲究学习的实用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之一。多数学生之所以对教学要求与目标只求达到合格,是因为这些目标和要求属于基本条件,他们明白,不达到这些要求就无法顺利毕业。、意见建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为自觉、更为独立,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发现,造成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容易产生松解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有的大学生经受不住暂时失败的考验,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落后就一蹶不振。还有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的不足才可能得以根除。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采取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调查结果就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谈几点认识,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以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将学习需要转化为自身的需要时,同时又具备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就会变成活跃的状态,促进大脑中枢放出一定的能量,引发内驱力,成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五、提出建议或意见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水平适中,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劲头大,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在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念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很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浓厚的兴趣,才会心向神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中做乐。

(三)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的较为持久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状态等方面来加以正面判定和说明,如喜欢还是厌倦、积极还是消极等情绪情感。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而学的,对学习成绩不在乎,整天就想着玩,应付式上课,缺乏主动性,还有平时没有花时间去学习,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因此学生有必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端正学习态度的根本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因为过高的目标有可能使学生自己遭受屡次失败而产生厌倦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过低的目标又使自己太容易达到而使自己没有动力。同时,学校和老师不要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鼓舞他们定制过高的目标,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根据个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指导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租住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倪清泉(期刊 外语界 2010年第三期

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邓辉平硕士论文2001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研究 卜荣华 硕士论文 2006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 张小红 2006 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以及培养 盛瑶环 曾祥福 李启华2006 教育与职业 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苏秋红 2012 毛晋平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思考 1995 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张爱莲 对137名非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浮松,张益民,张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年级及学科差异 2005

关于本科生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及成绩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及特点和学习行为和成绩,我们将对您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谢谢您的配合。

单选题

1.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2.你现在大几(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觉得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绩点,拿奖学金 B.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C.为了顺利毕业 D.父母期望 E.不知道,随遇而安

4.你认为影响你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兴趣爱好 B.个人前途 C.个人成就感 D.丰厚的奖学金 5.读的专业兴趣如何( )

A.相当感兴趣 B.较为感兴趣 C.不太感兴趣 D.完全没兴趣 6.你认为下列哪项对你的学习压力最大( ) A.家庭期望压力B.社会竞争压力C.学校学业压力 7.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有什么来衡量( )

A.学习成绩B.学业成就C.活动获奖 D.其他 8.你觉得学习氛围的重要程度是( )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9.你觉得谈恋爱对你的学习( ) A.帮助很大 B.帮助不大C.有负面影响 10.你的成绩在班级里排名的位次大概是( )

A.前茅 B.中上C中等 D 靠后 11.毕业时,你计划干什么()

A.考研 B.出国深造 C.考公务员 D.其它 12.你考虑过自己的前途情况是( ) A.经常 B.有时考虑 C.基本不考虑

第19篇: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本问卷用于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共

由20个题目构成。测验时,请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若觉得相符,请在题目后打个\"√\"号,不相符合则打个\"×\"号。

性别:年级:居住地:[城市或农村]

父亲文化程度:(1=初中以下, 2=高中, 3=大专以上),母亲文化程度:(1=初中以下, 2=高中, 3=大专以上)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来。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倦,只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作品才带劲。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第20篇: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表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表

这个测验主要是了解您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符的答案。以便获得心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

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

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学习动机理论教案模板
《学习动机理论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