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公招面试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6 08:35:3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招英语教师面试英语问题

To implement originality - oriented education , teachers should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students and they themselves just play the role of conductor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Meanwhile , the school places the students into the center of education , and respects their individu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needs to ensure students growing healthily ,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with care , love , acknowledgement , and praise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关爱、肯定、赞许的环境中使学生的身心灵得以健康成长。

acknowledgement

英[əkˈnɒlɪdʒmənt]

美[əkˈnɑːlɪdʒmənt]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 people first \" , putting students in the first place , serving students , respecting students \' individuality and their own choice

学校的教材建设和教材管理也应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和服从学生市场选择的理念。

individuality

英[ˈɪndɪˈvɪdʒʊ\'ælətɪ]

美[ˈɪndəˈvɪdʒuˈælɪti]

So in the new system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strategies , we think that students are subjects for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cognition .all activities in the system are designed for students , the goal is to realize students \" development in mathematical cognition , feeling , attitude and the view of value

所以,在新的学习策略体系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策略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而设计,目标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数学认知的发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Why do excellent students always achieve good results while poor students poor results 优秀生为何成绩优秀?后进生为何学习落后?

The teacher in charge wants to act according to underachiever \' s actual situation , sets up the reasonable goal , lets them stand on tiptoes may fully and

班主任要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目标,让他们踮足可及。

An underachiever obtained the smile , to encourage , the praise , he felt at heart has been warm , is friendly , obtained the inspiration , had the life happy pursue , gradually will turn an outstanding person

一个后进生得到了微笑、鼓励、表扬,他的心里感受到了温暖、友善,得到了鼓舞,有了人生的美好追求,就会渐渐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推荐第2篇:公招政治常识

1.从一月份起《人民日报》由20版增加到24版。

2.1月2至3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出现罕见强降雪,降雪量均破1951年以来的1月份历史极限。

3.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行第18次集体学习。

4.1月12日,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必须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胡锦涛强调,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5.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技奖奖励大会。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谷超豪,“两弹一星”功勋、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6.1月15日,胡锦涛考察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

上海世博会: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共184天。

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吉祥物是海宝。会徽图案以汉字“世”字为书法创意原型,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在广义上又可代表“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已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

7.1月20日,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举行。胡锦涛等政治局全体常委同首都各界群众一道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6公里处,造成死亡人数超过15万人。我国驻海地维和防暴队朱晓平等8人牺牲。中国政府派出的国际救援地于13日飞赴海地。

海地是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东邻多来尼米,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面积

2.77万平方公里,人口840万,黑人占95%。

8.1月26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温家宝出任主任。

9、2月10日,国务院决定设立

10、2月12日至2月28日,动员取得历史性突破,列奖牌榜第7位。王濛夺得女子500米、1000米和接力3块金牌。

11、2月12日至15日,胡锦涛到漳州、龙岩、厦门,同广大干部群众和在闽台湾同胞共度新春佳节。在漳州,胡锦涛前往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看望在这里创业发展的台商。在龙岩,胡锦涛亲切看望上杭县革命老区干部群众。

12、3月5日至14举法的决定》,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13、3月7日,纪念“三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4、3月16日,郑州特警胡锦涛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沈战东事迹和崇高精神。当天,沈战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15、3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总结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胡锦涛主持会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到

16、3月19日至21日,温家宝到云南曲靖市指导抗旱救灾工作。2008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旱灾,5000多万人受灾。

17、3月28日,153人被困井下。胡锦涛、温家宝对救援工作作重要批示。至4月6日,有115名矿工安全升井。这次有效的救援工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8、3月23日,事件无非是商业公司的个别行为,不应该和中美关系挂钩。

19、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震中在玉树藏族自治县。地震造成2000余人遇难。胡锦涛、温家宝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4月21日,全国举行哀悼活动。

20、4月15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元首出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三次“金砖四国”峰会将于2011年在中国举行。

21、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月30日晚正式开幕。这是160年来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的世博会,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最广的一届。有192个国家50个国际组织参展。20位外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出席开幕式。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会中,陆续还将有100多位外国政要前来。

22、4月26日,11小时缩短为1个半小时。

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近7000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23、3月23日,福建8名学生遇难。

此后不到40天,广西、广东、江苏、山东接连发生4起校园惨案。4月29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将维护校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5月1日,公安部紧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24、五四青年节前夕,胡锦涛给师生回信,勉励青年学生牢固树立远大志向,书写美好的人生。

25、5月5日,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强调,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③把教育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④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会议要求,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

26、5月3日至7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27、5月9日,俄罗斯在英斯科红场举行盛大庆典,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胡锦涛出席庆典。

28、5月10日,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广州开幕。

29、5月17日至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30、5月25日至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强调,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公布。

31、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学习世界医药卫生发展趋势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胡锦涛指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32、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6月7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大会指出,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靠科技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强力。

周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

33、6月11日,上海合作组织(APEC)国家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举行。胡锦涛出席会议。

34、6月16日,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开幕。

35、6月19日,第二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台湾一万多民众参加交流活动。

36、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学习主题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37、6月21日,胡锦涛、温家宝对近期防汛抗洪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受近日强降雨天气影响,江西、福建等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38、为期两天的20国集团(G20)第四次峰会6月26日至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胡锦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39、6月2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共党员人数达7799.5万名。

40、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这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迈入新纪元。

41、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调整首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北京撤销与城区、崇文区,设新的东城区;撤销西城区、宣开区,设新的西城区。

42、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指出,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2000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3、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纪念活动在泉州举行。

44、7月13-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

45、7月19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11位晋升上将军衔的高级军官颁发命令状。

推荐第3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

2017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爱莲说》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推荐第4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www.daodoc.com

2017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苏州园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能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培养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本中苏州园林的特征。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说明内容组织材料的方法。

3.了解我国园林的发展、南北风格异同、构成要素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园林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热爱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

三、教学策略

1.首先请个别学生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园林(苏州园林最好),体会园林艺术的丰富多彩。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明确全文的总分总结构特点。

3.梳理段内各句间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具体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4.补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国园林的了解,拓展所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www.daodoc.com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提起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环秀山庄、狮子林、退思园等苏州诸多园林,都不禁让人心向往之。你欣赏过哪座园林,试着说说它的特点,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增强感性认识,避免因教材说明性强而影响阅读兴趣。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苏州诸多园林的共同点吗?这个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有人居然给出了答案。请大家阅读《苏州园林》,从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中找出答案。

(二)整体感知

1.从文章中找出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教师引导:全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肯定了苏州园林各具特点的事实,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作者思维的严谨。第二句明确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第

三、四句是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角度具体阐明如何实现这一特点的,要抓住关键词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指代的是上一句内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则表明第三句是说明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第二句才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五句是从游览者的角度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这样

三、四句和第五句就从设计建造和欣赏两方面充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总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段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键词句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2.明确第二段与后文之间的关系。

第二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三至九段:从不同角度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十段:总结全文。

总结:第二至十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设计意图】了解说明文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这点虽然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本文作为开始学习说明文的例文,为了让学生巩固基础,还是有明确的必要。

3.读第一段,概括第一段所写内容。

高度评价苏州园林的地位。

www.daodoc.com

教师引导:第一段有四句话,第三句是高度评价的中心句。第一二句看似与中心句无关,作者比较自谦地说明了实地欣赏过苏州园林和其他地方的园林,实则表明了作者的一种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标本”的高度评价是有事实依据的,体现说明文用事实说话的严谨。第四句“因此”,补充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重要,同时也说明本文在园林鉴赏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因为概括全文说明内容的句子在第二段,所以第一段比较容易被忽视。将第一段进行重点分析,希望学生体悟作者的思维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

(三)梳理层次,准确把握说明内容

依次概括第三至九段的说明内容。

(明确:说明内容包括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帮助学生有意识用完整语句概括。)

第三段: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

教师引导:本段重点落实说明方法的赏析。第一二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我国的绝大部分建筑与苏州园林的建筑进行比较,说明其不对称的特点。第三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园林的不对称的特点。第四句设问,承上启下,使文章内容关联更紧密,引出下文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趣、不对称的特点。全段所有说明方法的运用都紧紧围绕“布局不对称”的特点展开,中心明确,特点突出。

第四段: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之趣。

教师引导:本段有两个问题要强调。一是首句只明确了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从后文内容中概括。二是说明池沼部分内容比较纷杂,包括引用活水、边沿设计自然、池沼鱼莲有画意等,概括出特点。

第五段: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画意。

第六段:苏州园林近景远景层次多、景致深。

教师引导:本段明确苏州园林中增加近景远景层次的方法有“花墙和廊子”,还有“镜子”,两者间是由主要到次要的关系。

第七段: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八段:苏州园林的门窗体现图案美。

第九段:苏州园林极少用彩绘,突出自然美。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即“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很多时候学生读一篇说明文看似读明白了,实则

www.daodoc.com

不求甚解,只有真正明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说明内容,明确说明方法的作用。以上内容看似涉及面很广,但都是围绕划分语段中各句间的关系而展开,在授课过程中主线明晰,重点突出,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多种说明文阅读能力。

(四)知识拓展,情感体悟

苏州园林能够“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正如作者所言,“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叶圣陶先生只是为我们揭开了园林鉴赏的一角,如何更好地欣赏中国园林,值得我们探究的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知识。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爱上中国古典园林,就应该先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最好是激发兴趣让他们主动去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魅力能够让学生只要窥见一斑,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推荐第5篇:招 标 公 告

招 标 公 告

XYFYZB(2012)号

江西省新余市精神病医院工程经分发改[2012]号批准实施,现分一个标段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房屋建筑工程,有门诊、综合办公楼、心理康复中心和食堂共四栋,建筑面积约12338.8平米,框架结构二至五层,工程总造价约2698万元。

二、工程地点:分宜县钤山镇。

三、工期要求:240天。

四、质量要求:合格。

五、资格要求:投标必须具有

1、独立的法人资格;

2、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资质贰级及以上资质;

3、营业执照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4、建造师资质二级及二级以上和五大员上岗证且提供上年度至今公司为其办理的社保缴费凭证及医保卡或证(两项都必须提供能证明是投标人为该职工缴费的发票凭证);

5、近三年内企业施工过类似公共建筑工程施工业绩(不含房地产、商业及住宅楼项目),且该业绩都需获过建筑行业省级优良和省文明工地奖;

6、企业业绩(需提供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省级优良和省文明工地获奖证书、竣工备案表)等原件;

7、上述资料需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复印件一份。

六、开标要求法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和建造师到场,进行资格预审。

七、报名资料费800元/每家(开户银行:分宜县农行营业厅帐户:分宜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帐号:337101040005381 到帐时间:同投标保证金时间)。

八、报名地点:分宜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系人:

电话:

分宜县卫生局

二○一二年月日

推荐第6篇:招警面试

2012年招警考试面试

一、关于自己的一些面试试题:

你有何特长?

【参考解析】该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应答,以下是几种特长的描述,供考生参考。第一,我的性格较偏向文静,待人热情,彬彬有礼,办事稳重认真,有事业心。我觉得这个特长为做办公室、文秘等工作打下了基础;第二,我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通过了计算机二级(或其它级别)等级考试,喜欢编程,对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知识有所了解,我觉得这个特长是做好人民警察工作必备的技能之一;第三,我善于写作,文字写作基础扎实(如果发表过文章可以列出),写作是公务的基本功之一;第四,我在文体方面有特长(有什么特长,取得过什么级别及证书),车辆驾驶有什么级别的驾驶证,我觉得几个特长对做好人民警察工作有所帮助;第五,外语(或其它语种)有特长(取得过什么级别及证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的这个特长将来会有用武之地;第六,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普通话说的好,

我觉得这个特长是做好人民警察工作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你认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你认为你比较适合做哪些工作?

【参考解析】该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应答,以下是几种优点与其所对应的工作,供考生参考。 第一,性格内向,办事认真,适合做文秘、财会工作;第二,性格外向,善于交际,适合做公关、营销工作;第三,勤奋好学,善于总结,适合做教学、科研工作;第四,责任心强,善于助人,适合做服务、保障工作;第五,公正无私,处事公道,适合做执法、行管工作;第六,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第七,和谐处人,服从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第八,专业过硬,学用结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条件;

第九,适应环境,虚心好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要素。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那本?

【参考解析】该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应答,关键是要回答这本书及书中的人和事对你人生有什么影响。例如:我小时候最早看的一本书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博大精深,书中描写的一些人物我对我的成长起了许多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看来我还是最喜欢三国演义。如果我说我喜欢关羽,可能俗了一点,但从关羽身上表现出来的诚信和忠诚一直是我很推崇的。我觉的诚心实立身之本,而对单位的忠诚是你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前提条件。当然这个忠诚还包括对领导的忠诚。从周瑜身上我学到对别人要宽容,不要又嫉妒心,从诸葛亮那学到要加强自己学习等等。三国演义这本书博大精深,对我的影响

也是全方位的,时间原因我不再赘述。

能谈谈你的缺点吗?

【参考解析】该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应答,关键是回答缺点既要要结合本人实际,又要回避本岗位的特点,把缺点转化为优点,以下是几种供缺点的回答,考生参考。第一,我不太善于过多的交际,尤其是和陌生人交往有一定的难度。这虽然是缺

点,但是说明你交友慎重;第二,我办事比较死板,有时容易和人较真。这虽然是缺点,但是说明你比较遵守单位既定的工作规范,有一定的原则性;第三,我什么知识或专业都想学,什么也没学精。这虽然是缺点,但是说明你比较爱学习,知识面比较广;第四,我对社会上新兴的生活方式或流行的东西接受比较慢。这虽然是缺点,但是说明你比较传统,不盲目跟随潮流;第五,我对我认为不对的人或事,容易提出不同意见,导致经常得罪人。这虽然是缺点,但是说明你比较有主见,有一定的原则性;第六,我办事比较急,准确性有时不够。这虽然是缺点,但是说明你完成工作速度较快;第七,对自己从事工作存在的困难,自己琢磨的多,向同事或领导请教的少。这虽然是缺点,但是说明你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较强。

二、关于工作后的一些面试试题:

为何想辞去先前的工作?

[思路点拨]

通常,这类问题是定会被问及的,而且会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招聘单位能从中获取很多关于你的信息。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该集中精力。像单位撤消、上班路途太远、专业不对口、搬家、结婚、生病休假等等人们都可以理解的因素,是尽可以如实道来的。可是,有些因素,谈起来就要很慎重了。比如:人际关系复杂,现代企业讲求团队精神,要求所有成员都能有与别人合作能力;收入太低,这样回答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单纯为了收入取向,而且很计较个人得失;分配不公平,很多单位都开始了员工收入保密的措施,如果你在面试时将此作为离开原单位的借口,则一方面将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你就会有爱打探别人收入

乃至隐私的嫌疑;

上司不好,假如你挑剔上司,则说明你缺乏工作上的适应性。对这个问题应聘者应谨填对待,对原单位的分析要客观,不可夸大它的不是,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原单位的工作,管理、人事、业绩等,不可把原单位说得一无是处。谈到辞职理由,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积极的理由,比如:想到一个专业更对口,更能发挥能力的单位工作。隐含了对应聘单位向往和褒奖。

你为何失业这么长时间?

[思路点拨]

如果你的就业史上有空缺,你必须能对所有的空缺部分提供合理的解释。你可以强调你

并不仅仅是在寻找另一份薪水,而是在寻找长期服务并能长久作贡献的单位。

例如:“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因此我做出了不能仅为接受另一份薪水而更换工作的决

定。

我坚信我接受的下一份工作应能使我固定下来并尽心尽力做出贡献。”这样你既回答了

问题,又将重点从你的失业转移到你如何才能得到这份工作。

将来想从事何种职务?

[思路点拨]

这是针对你是否有工作目标及生活计划,想试探是具有经营志向还是职业意图,最好不要直接回答,要表示你服从安排。例如:“我对这些初级岗位感兴趣,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单位内外的业务,并能给我发展的机会。当我证实了自己的实力之后,可以沿着专业方向或管

理方向发展。”

你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事业。

[思路点拨]

这是下列问题的有趣翻版:“你在今后的五年中要达到什么职位?”几乎所有初级专业人士都会落人这个圈套中,答道“管理阶层”,因为他们自以为以此可以表明其雄心壮志。这是一个老掉牙的答案,经常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无法回答的问题:管理阶层的定义是什么?一个经理的基本责任是什么?做什么领域的经理?最保险的回答应该先说明你要发展或进取的专业方向,并表明你脚踏实地地工作态度。“我的事业计划是勇于进取,所做的事情必须是能够将我的精力与专业知识融入我所在行业或工作单位所需要的地方。因此,我希望在今后几年中,成为一名内行的专业人士,很清楚地理解自己的单位、行业、最大的挑战以及机会之所在。到那时,我未来的发展目标应该会清晰地显露出来。”类似于这样的应答会使你远

远地高于你的同龄人。

你是否愿意做常规工作

[思路点拨]

又是一个“诱供”的提问。主持人从以往痛苦的经历中体会到,新近毕业的大学生不愿做常规工作,不愿做一个无望成材的员工,直到他们接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这个事实后才会有改变。你应向对方解释,你理解需要有人做常规工作,在你奉命完成更有责任的工作之前,你

道要先完成一定数量的日常常规工作,这也是你有准备接受这项必要的工作的原因。只要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内,你可以这样回答:“行,没问题,企业就是要产生效益,因此在

正常营业时间必须开门,并且有人值守。”

你在接受别人指导时,会不会感到难受或受到伤害?

[思路点拨]

这是个顺从性问题,如果你的失误被别人指出来之后,会轻易地顶撞或发火,那么你在单位里不会干得很久。初级岗位的竞争相当激烈,这也是你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又一个机会。“我会接受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我能接受建设性的批评而没有抵触情绪。即使主观上尽全力而为,我也还会出现失误,还需要别人把我引回正确的方向上。我明白,如果我

想在单位里有所发展,我必须首先要证明自己服从管理。”

据某报社记者调查,我市某大学自1995年以来计划外招生800余人,1998年至1999年共擅自发放毕业证书600余份,你作为市教育局分管这方面的副局长,准备怎样处理这

件事情?

[思路点拨]

某大学擅自招收学生,并发毕业证书,已违反了国家教育法的规定。我作为分管这方面

工作的副局长,准备这样处理这件违法事件。

①责成某大学领导认真学习教育法和有关政策法规,明确认识学校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

行为,并做出书面检查,报市教育局。

②宣布该大学擅自发放的大学毕业证书无效,国家不承认其学历,并责成学校收回。对

于已制未发的毕业证书,由局监察室负责收回,并予销毁。

③收回学生的毕业证书,学生会出现一些思想问题。因此,我作为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局

长一定要指导和协助学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处理好遗留问题。

④处理好这件事情后向局党组写出情况报告,并提出对该大学领导的处分建议,以严肃

纪律和法律,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假如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你作为副总经理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思路点拨]

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处理,但是作为副总经理不得不处理,处理这个问题的原则是服从大

局的需要,具体说来应该这样处理:

①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因为国家利益是最高利益,没有国家的利益就没有公司的利益,所以公司利益应该服从国家这个大局利益,决不能因为公司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如果不

这样做,那么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副总经理。

②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在尽可能不影响国家利益情况下,调整国家利益与部门利

益,使公司和国家利益都不受到损害,让国家和部门利益一致起来。

若你被聘任为某部委领导,你怎样营造一个团结战斗、出人才、出效率的环境,使大

家既能完成工作任务,又能实现事业的追求?

[思路点拨]

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①首先,领导者要具有虚怀若谷的崇高品德。这就是胸怀要宽广,既要能容纳别人的优点,也要能容纳别人的缺点;既要听得进别人好话,也要听得进别人的坏话,使大家都觉得在这种领导者的领导下,心情愉快,可以畅所欲言。如果有这样一种环境,那么无疑是大家

最欢迎的。

②领导要关心和爱护部下。对于部下

无论是生活、思想,领导者都应十分关心,同时对部下也要非常爱护,真正以部下为本。这样,就会使大家觉得领导在为大家服务,不努力工作也就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因此,大家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了。

③领导要给部下创造一个成才和竞争的环境。凡是有机会均提供给部下,并为之创造良

好的条件。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大家公平竞争。

我想,如果我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就能营造一个团结战斗、出人才、出效率的环境,

就可能使大家既完成工作任务,又能实现自己事业的追求。

某位学生请人代考英语,按照教育厅和学院文件的规定,应该作除名处理,但是该学生是政府机关某领导的儿子,学院院长也打招呼从宽处理,你作为教务处处长怎样处理这

种事情?

[思路点拨]

这件事情如果按照教育厅和学院文件的规定,应该除名,这样才有利于学院的管理,培养优秀的人才。但院长打招呼要从宽处现,也就是不作除名处理,处理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当然院长要从宽处理,可能是因为政府机关某领导打了招呼的缘故。我作为教务处

长,打算这样处理这个事情。

①与院长沟通,陈述按规定办事的必要性。我院已处理了三起代考事件,这都是按教育厅和学院规定处理的,如果这起事件不按规定处理,不但对以前处理的问题带来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今后办学,在学生中可能特产生极坏的影响。院长在听了陈述意见后,相信会改变

自己的观点。

②做好非生的思想工作。既然教育厅和学校有规定,而且学生自己也是知道的,学院多

次组织学生学习了规定,自己明知故犯,因此,应该承担后果。

③坚决按规定办,将学生除名。并且在学生中进行一次纪律教育,防止类似作弊案件的

再次发生。

推荐第7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苏州园林》

2016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苏州园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能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培养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本中苏州园林的特征。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说明内容组织材料的方法。

3.了解我国园林的发展、南北风格异同、构成要素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园林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热爱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

三、教学策略

1.首先请个别学生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园林(苏州园林最好),体会园林艺术的丰富多彩。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明确全文的总分总结构特点。

3.梳理段内各句间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具体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4.补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国园林的了解,拓展所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提起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环秀山庄、狮子林、退思园等苏州诸多园林,都不禁让人心向往之。你欣赏过哪座园林,试着说说它的特点,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增强感性认识,避免因教材说明性强而影响阅读兴趣。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苏州诸多园林的共同点吗?这个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有人居然给出了答案。请大家阅读《苏州园林》,从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中找出答案。

(二)整体感知

1.从文章中找出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教师引导:全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肯定了苏州园林各具特点的事实,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作者思维的严谨。第二句明确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第

三、四句是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角度具体阐明如何实现这一特点的,要抓住关键词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指代的是上一句内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则表明第三句是说明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第二句才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五句是从游览者的角度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这样

三、四句和第五句就从设计建造和欣赏两方面充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总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段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键词句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2.明确第二段与后文之间的关系。

第二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三至九段:从不同角度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十段:总结全文。

总结:第二至十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设计意图】了解说明文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这点虽然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本文作为开始学习说明文的例文,为了让学生巩固基础,还是有明确的必要。

3.读第一段,概括第一段所写内容。

高度评价苏州园林的地位。

教师引导:第一段有四句话,第三句是高度评价的中心句。第一二句看似与中心句无关,作者比较自谦地说明了实地欣赏过苏州园林和其他地方的园林,实则表明了作者的一种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标本”的高度评价是有事实依据的,体现说明文用事实说话的严谨。第四句“因此”,补充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重要,同时也说明本文在园林鉴赏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因为概括全文说明内容的句子在第二段,所以第一段比较容易被忽视。将第一段进行重点分析,希望学生体悟作者的思维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

(三)梳理层次,准确把握说明内容

依次概括第三至九段的说明内容。

(明确:说明内容包括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帮助学生有意识用完整语句概括。)

第三段: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

教师引导:本段重点落实说明方法的赏析。第一二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我国的绝大部分建筑与苏州园林的建筑进行比较,说明其不对称的特点。第三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园林的不对称的特点。第四句设问,承上启下,使文章内容关联更紧密,引出下文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趣、不对称的特点。全段所有说明方法的运用都紧紧围绕“布局不对称”的特点展开,中心明确,特点突出。

第四段: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之趣。

教师引导:本段有两个问题要强调。一是首句只明确了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从后文内容中概括。二是说明池沼部分内容比较纷杂,包括引用活水、边沿设计自然、池沼鱼莲有画意等,概括出特点。

第五段: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画意。

第六段:苏州园林近景远景层次多、景致深。

教师引导:本段明确苏州园林中增加近景远景层次的方法有“花墙和廊子”,还有“镜子”,两者间是由主要到次要的关系。

第七段: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八段:苏州园林的门窗体现图案美。

第九段:苏州园林极少用彩绘,突出自然美。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即“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很多时候学生读一篇说明文看似读明白了,实则不求甚解,只有真正明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说明内容,明确说明方法的作用。以上内容看似涉及面很广,但都是围绕划分语段中各句间的关系而展开,在授课过程中主线明晰,重点突出,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多种说明文阅读能力。

(四)知识拓展,情感体悟

苏州园林能够“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正如作者所言,“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叶圣陶先生只是为我们揭开了园林鉴赏的一角,如何更好地欣赏中国园林,值得我们探究的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知识。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爱上中国古典园林,就应该先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最好是激发兴趣让他们主动去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魅力能够让学生只要窥见一斑,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陈从周《梓翁说园》或《园日涉以成趣》),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相同的园林鉴赏说明文,不同的写作风格。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而且陈从周的文章多引古诗文,多读能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2.请为你的校园设计一角园林景观,明确特征并围绕特征展开说明,三百字左右,可附上设计图。

【设计意图】如果让学生说明一处园林景观,一则现在信息过于丰富,难以避免抄袭,再则学生现在能力与认识水平很难抓住某一既成园林的特点。这里让学生自己设计园林一角,那么园林的特点就由学生主观决定,训练的是学生根据特点选取相应设计内容的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又因为是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激发学生作为主人翁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优路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

推荐第8篇: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模式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相结合。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不错,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但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解决生字词。(将需要注意的生字词抄写在黑板上,请学生上来完成。)

疮疤(chuāngbā)诘问(jié)惧惮(dàn)霹雳(pīlì)玑(jī)

震悚(sǒng) 骇(hài)掳(lǔ) 孀(shuāng) 懿(yì)惶急(huáng)

渴慕(mù)

脐(qǐ)

絮说(xù)

惊骇:(书面语)惊慌,害怕。

震悚:(书面语)因恐惧而颤动。

诘问:(书面语)追问盘问责问。

懿:(书面语)德行美好。

掳去:把人抢走。

惶急:恐惧的意思。 疮疤:喻痛处、短处和隐私。

1 粗拙:粗糙,低劣。

玑:不圆的珠子。

多音字: ①恶 ②模 ③薄 ④折

形似字: 灸——炙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这种感情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2)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3)文章可以怎样划分层次?

(解说:让学生在研习时明确方向,抓住重点,以免不知所措。)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就文中要点难点进行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1)(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关于这点,制造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留待课堂小结时回顾解决。

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2)(点拨提示内容):

以感情线索为依托,将文章内容层层展开。由感情找出相对应的材料,出材料中找出长妈妈相应的性格特征。

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3)(点拨提示内容):

第一部分(第1-18段):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阿长”)与“我”有关的几件趣事,表现长妈妈粗憨、愚钝,不无缺点,但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爱护孩子)的性格。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第1-2段),第二层(第3-5段),第三层(第6-12段),第四层(第13-18段)。

第二部分(第19-29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长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渴慕”很久的“心爱的宝书”——绘图本《山海经》,这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9-21段),第二层(第22-26段),第三层(第27-29段)。

第三部分(第30-31段):对“我的保姆”长妈妈平凡、不幸、默默无闻的一生,给予了深情的缅怀和悼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问题(1)说的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的回顾和解决,对本节课堂进行小结。悬念的解决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和做最后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3.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2

五、板书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二、检查作业情况。

主要通过解决课后习题三学习、体会文中买《山海经》部分,特别是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要求学生就自习时产生的疑问提出问题。

三、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详写“买《山海经》”一事?

(2)指导学生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刻画人物方面最精彩的文字加以品析。 (3)提高思考:指导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和体会鲁迅先生“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风格。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不给我们塑造一个完美的长妈妈形象?

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相互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问题一(点拨提示内容):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明白,事件的详略安排是依文章所表现的中心而定的,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例要详写,其他事略写,毫无疑问,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敬佩、永志不忘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人心,成为全文的中心,理应详写。

问题二(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

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后经提醒,仍是满床摆着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

3 旨。

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问题三(点拨提示内容):这一训练是想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描写较为复杂的人物性格,避免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这种“不虚美”“不隐恶”,写出来的人物更让人信服,更真实,真实才感人。

三、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参看课堂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故乡教学设计

鲁迅

【教学目标】: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3、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1、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2、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对比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鲁迅(板书: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小说是哪一篇?(明确:《社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于1921年的《呐喊》集中的另一篇小说《故乡》(板书:故乡)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值得留恋的、美丽可爱的故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鲁迅写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故乡呢?

4

二、指导学生探究写作背景:

提问:本篇小说的写作时间是哪一年?(明确:1921年1月)如果时间倒退10年,同学们想一想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明确: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广大的劳动人民,仍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1919年底,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农村衰败凋敝的景象和农民贫穷痛苦的生活,心情非常悲凉,一年以后以自己的见闻为素材写了这篇题为《故乡》的小说。与我们学过的小说不一样,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请注意: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但反映了作者的感情。

三、复习小说知识:

提问: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明确:人物、情节、环境)今天我们就从人物入手来研读这篇小说。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思考:

⑴、划分文章的结构。

提示: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线索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将材料串联组织起来的某个事物,它可以是某个人物、事件、实物„„,小说就是围绕线索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阅读时若能抓住线索,就能理清小说的段落层次,把握它的结构。),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明确:"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

分析: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个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所见到的萧条景象以及 "我"的悲凉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从第6自然段开始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主要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中国农村带来的苦难,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结尾。

⑵、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衬托人物?谁是线索人物? 明确:小说中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和"我"。主要人物是闰土,衬托人物是杨二嫂。线索人物是"我"。

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他是小说的描写中心。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与中年闰土的重逢,写出了他的变化,寄予无限的同情;宏儿和水生正是我与闰土的后辈,他们是 "一气"的,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有"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五、分析人物形象: (对比的描写方法)

(一):润土

1、少年——天真活泼,健康勇敢,无忧无虑

中年——麻木迟钝,悲哀痛哭

2、作者在描写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学生会找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教师小结: ⑴、外貌描写: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 睛

5 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 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 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的折磨,使人怅然、悯然)。

⑵、动作、语态对照:

少年闰土:巧于雪地罩捕鸟雀,敢于月夜叉刺狡猹;“我”短短的一问,甚至 “我”没有问,闰土便说出了许多“天下的新鲜事”,将心中的话尽情倾吐(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欢喜——凄凉——恭敬;共说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况;说话后的神态,“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⑶、对“我”的态度的对照 :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 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所牢牢束缚)。

⑷、对生活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绝望,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3、总结:在上述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思考: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对照,揭示的是: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挣扎,当牛做马,遭受着经济上的剥削,政治 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使他们的命运越来越悲惨。

4、文中还有那些类似的对比?(学生自己找出并进行分析)类似的对比还有 ⑴年青的杨二嫂——中年的杨二嫂⑵家乡景物的对比

【作业布置】:分析小说中杨二嫂和家乡景物的对比

【板书设计】:

【课后记载】:

9、故乡

鲁迅

【教学目标】: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

6 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3、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1、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2、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对比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衬托人物?谁是线索人物?

2、小说的要素是:

3、故事情节分为

4、《故乡》选自《

,作者

,写于

,在这前十年,中国爆发了

革命。

5、小说按

顺序安排情节。全文可分成三部分,即

。 明确:

1、小说中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和"我"。主要人物是闰土,衬托人物是杨二嫂。线索人物是"我"。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

2、人物、情节、环境。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呐喊》,鲁迅,1921年,辛亥。

5、时间,"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

二、新课讲授:

1、分析杨二嫂的形象:年轻时的杨二嫂与中年的杨二嫂的对比 教师小结:

年轻时:年轻美丽,人称“豆腐西施”,因她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中年:“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自私、尖刻、贪婪、势力,爱搬弄是非

通过对比,突出了杨二嫂的可悲、可怜、可气、可恨。年青时的美,成了获取利益的手段;美貌不再时,她把任何东西都当作获取利益的手段。

2、杨二嫂形象的意义:

明确:通过外貌、对话、动作描写杨二嫂形象。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3、环境对比(小说中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

眼前的故乡是一幅荒村图:天气是阴晦的,冷风呜呜地响,苍皇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这幅荒村图生动地显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也衬托了“我”的悲凉心境 ) 以前的故乡是那样美丽:“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

7 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样描写倾注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生活、对少年闰土的无比深厚的感情。)

小结:故乡景物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趋势,也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创造了非常适宜的环境。

三、分析议论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研读发现,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故乡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变化,下来我们总结一下:(见板书)

作为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对故乡的苦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他有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主要体现在最后三个自然段上。阅读后解决两个难点 。

第一:理解“新生活”的含义 。

明确:是我们未经生活过的,不同于“我”、闰土、杨二嫂的生活 。 实质上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消除封建剥削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 膜的生活 。

第二:“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

明确:这句话比喻确切、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 , 等于没有希望。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这表现了作者踏平路上荆棘,争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一名言体现了十分重视实践意义的深刻哲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人们为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勇往直前,英勇奋斗。

作者是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来描绘20年前的故乡的美丽和未来故乡的美丽的。但不同的是,以前的画面中有一个小英雄,而后来的描写中却没有了,如果再给这幅未来美丽的故乡图画画上人物的话,要画上谁合适呢?根据小说想像一下 。

明确:宏儿、水生,因为鲁迅有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想法,他认为宏儿和 水生应该过一种新的生活,所以对新生活展望的画面上要画上这两个人物 。

【作业布置】:

1、课后研讨与练习。

2、《名师伴读》第9课

【板书设计】:

8

【课后记载】: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 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9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10

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

3、读写结合,进行描写性作文训练,提高描写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经历的件件有趣的事情,听到的各个奇妙的通话,唱出的首首稚嫩的歌谣,直至今天我们都还记忆犹新,都还怀有种种快乐与欣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社戏》一文,看看作者对于这段往事是否怀有与我们一样的情感体验。

二、新课学习

、自读课文,感知课文

思考:作者对这段往事的总的评价是什么?(全文最后一段)

、积累字词

字音:

宕(

沁(

头昏脑眩(

惮(

踱(

棹(

归省(

行(

)辈

撺掇(

凫(

水撮(

桕(

楫(

旺相(

词义;

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惮:怕、畏惧。

絮叨:翻来复去的说。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委实:实在。

依稀:隐隐约约。 宛转:笛声曲折、动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弥散:弥漫消散。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渴睡:很想睡觉。

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犯上:触犯长辈。犯:冒犯。上:长辈或尊者。

宽慰:宽解安慰。宽:使宽心。

怠慢:冷淡,招待,接待不周。

底细:人或事物的根源,内情。

疏疏朗朗: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文中指人很少,稀稀落落。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梳理情节,理清脉络

梳理全文情节脉络:

平桥乐土(1——3)

盼望社戏(4——9)

月下行船(10—16)

头看戏(17—21段)

午夜归航(22—30段)

偷豆余波(31——39)11

四>、概括全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导入

二、深入探究

1、“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讨论并归纳: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 因为:

⑴ 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

⑵ 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⑶ 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2、思考:作者认为社戏如何?真的这戏就很好看吗?豆就很好吃吗?找出文中描写看社戏的段落,看看这戏是不是很好看。(在梳理情节脉络的基础上知道理由)

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 明确:首先缘于我当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理,二是因为那里景美(自 然美),最关键的是人美(人性美),同时,缘于我当时的独特的心理——看社戏是我最盼望的,是我焦躁、失落、伤心之后得以实现的愿望。

3、作者是怎样描写“我”看戏前的心理的? 明确: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然后是猜:“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进而“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写进了我的失落与伤心,小伙伴们高兴地讲戏,却“只要我不开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渲染:母亲的为难,外祖母的察觉都突出了我当时的伤心之情。

(3)、正是这样,当所有的难题解决了以后,我能够去看戏了,我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愉悦、喜悦之情。

二、评析美点

【景美】:

.江南水乡独具魅力:月下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等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特色。

a.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

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横笛,宛转,悠扬)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心理: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表现了自己陶醉于这样的自然美景之中)

b.学习这部分时还可注意以下内容:

*“朦胧”在句子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交融,晕染之意,作动词。(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12 *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运用比喻的手法,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 的心情。

c.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

d.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同时也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f.结论:那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无边的豆麦,悠扬的笛声,仙境般的戏台•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人美】:主要以双喜、阿发、六一公公为代表

双喜:聪明能干,考虑问题周到,办事果断,很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个孩子王。

阿发:憨厚淳朴,待人真诚。 让小朋友偷自己家的罗汉豆。

六一公公:朴实善良,热情厚道,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对别人却又那么慷大方。

C.结论:他们的办事能力,劳动本领,真挚的感情令人敬佩。

三、小结

本文作者围绕看社戏,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去看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和看戏后归航偷豆,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对于得以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用笔非常高明。详略之间,又并非简单化的截然分开的。详写中也间杂着略写(如母亲深夜候船),略写也绝不是都作笼统的交代(如放牛钓虾的乡间生活就写得充满情趣)。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写作特色)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文章情节

13

2、通过评析人物的相关语句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

3、对小说的内容有自己的体验

过程与方法:

边读边议,读和议作为课堂的主体。窥见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做出对人物的的评判。议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展开想象,改变故事结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每到星期五我们就特别的高兴,因为我们就要放假回家了,我们想念那份亲情,今天我们来走进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家中,看看他们一家人之间的亲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叔叔于勒》。

二、掌握作者资料

1.收集作者资料并记忆

要求:作者,主要作品,链接: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2.展示收集情况

(1)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2)主要作品:《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对文章有初步感受

1、解决字词障碍

投影:

栈桥(zhàn)

牡蛎(1ì)

拮据(jié 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shà):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chà):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1án lǚ):(衣服)破烂。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如:于勒罪有应得,开始他行为不正,好吃懒做,所以后来他饱受生活之苦;菲利普夫妇太无情,不认自己的弟弟;于勒太可怜了,他自己的亲人都不愿与他相认;若瑟夫让我心里稍微暖暖的,只有他有同情心„„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情节1、我发现同学们无论评价谁都和于勒有关,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学生找,展示: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14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学生讨论:

请同学说说他们对于勒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态度发生变化?按时间顺序。

3、明确

占钱——赶

赔钱——盼 有钱——赞

没钱——躲

4、教师小结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我们发现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钱,这让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

5、学生试拟横批,初探文章主题。参考: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法

莫泊桑《羊脂球》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透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1、文章涉及到菲利普夫妇,船长,二姐夫,“我”这些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学生朗读人物相关语句时,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教师归结:

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爱慕虚荣、贪婪、自私 相关语句:

15 (1)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4)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说到这句话时,思考一下父亲为什么“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学生可能会回答怕二女婿听见而给二女儿退婚,从这里也可以体会到二女婿是个贪财,唯利是图的人。

船长:冷漠、好心

相关语句: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 二姐夫:唯利是图

相关语句: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我”:善良、有同情心

相关语句:

(1)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2)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学生说到这句话时,思考一下,“我”反复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学生可能会回答:对于勒的同情,对父母行为的不满,为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2、文章中为什么还要设计“我”若瑟夫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与菲利普夫妇形成对比,反衬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船长、二姐夫的为人是不满的,那么“我”就是作者对社会的希望。

二、探究文章主旨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于勒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

(1)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

(2)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3)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4)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 (5)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 (5)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 (6)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教师引导:这归根于那个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

2、那么本文的主旨又是什么?

学生会回答: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教师引导:作者所希望社会中的人应该像谁一样?(若瑟夫)那么本文还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16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很多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他在文中的作用。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烘托我们一家去旅行时快乐的心情。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烘托了我们一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明确: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

(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七年级(上)朱自清《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7

1、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反复朗读,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状物抓住特征,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四、教具:录音机、电脑白板、课件

五、教学过程:(两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春光景象中:唐代的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吧。(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及教学目标)。

、解题(课件出示).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朱自清

(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

、整体感知:

1、盼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录音机播放)

2、寻春:

(3)、问:春天在哪里呢?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寻找春天吧。(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这诗句写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是小草”。

(5)、问:“写草怎么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3、绘春:

(6)、(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那美丽的春景)(放课文录音朗诵),领会作者感情基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7)、分小组诵读课文后,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分层次写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课件出示)

春草图——草报春 3 春花图——花争春 4 春风图——风唱春 5 春雨图——雨润春 6 迎春图——人迎春 7

4、游春:.

大家齐诵读课文,再遨游美好的春天吧!要求:

18 (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课件出示)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

根据上面的归纳,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研习课文(课件出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课外延伸: 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课堂小结

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 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19 春

(散文)朱自清

思路: 中心:

一.盼春 春天终于来了 (总领全文)

二、绘春

春草: 软、青 春天

春花: 多、艳 充满

春风: 轻、柔 活力

春雨: 密、轻盈 希望

三、游春: 快乐、信心 力量。

六.教后反思:

我在朱自清《春》教学中任务完成好,但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读处理过于粗糙,如能做细化些更好: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压制了学生积极的情感。

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所以一定要细心。

[设计简说]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作于 1938 年 11 月 17 日,其时正值国难当头,艾青怀着对家乡、土地、民族的爱,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他选择了一个关键的意象——土地,来为时代呐喊。 “ 土地 ” 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 ── 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和培养爱国情操的极好教材。学习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诵读,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聆听呼唤,读出 情感

课间播放歌曲《祖国之恋》:

在爱里 ,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 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

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

20 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我凝聚着你。

纵然我仆倒在地,一颗心依然托举着你。

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就在你的形象里。

1 .从刚才的歌曲中,你听出歌者心底怎样的呼唤?(对祖国的热爱)

是的,故国、故乡、故土,与我们每一个人血脉相连,也是我们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 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向饱经沧桑,多灾多难的祖国唱了一首深情的恋歌。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你初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怀着怎样的爱?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说到“深沉”、“炽热”、“真挚”、“执着”等词)

3.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茅草被抢)或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那么,你认为是什么诱因使艾青爆发出如此炽烈的爱国之情?

(学情预估:根据诗歌创作的时间,学生应该能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激情。教师可适当补充:悲壮的时代氛围触动了诗人艾青的情绪,于是在《我爱这土地》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说明: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不能把音乐拆成音符碎片来欣赏,诗歌阅读与欣赏也该这样,要注意对诗人整体情绪的判读。这一环节,由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了解背景和自由朗读中贴近作品贴近诗人,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入情入境,读懂意象

1.诗人是用怎样的方式来爱的?

“假如 我 是一只 鸟,/我也应该用 嘶哑 的喉咙 歌唱 。”

请注意,在这里,诗人用了 “嘶哑”这个形容词,而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唱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的,珠圆玉润的。由“嘶哑”这个词,你会联想到怎样的形象?从中你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学情预估:有些学生不一定能快速进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教师可以相机点拨:啼血的杜鹃,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这忧患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的执著的爱。)

朗读这两句(注意重音位置),体味诗人的忧患诗情和执著的爱。

2.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而不是一片云,一棵树?

提示: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意象。《诗经》的第一首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此后鸟的意象便逐渐具有了更多的意蕴,不单以双鸟、孤鸟来比喻欢爱相亲或者别离,更常常是一种不受羁绊、超然高举的自由生命的象征。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库存”里搜索一下与“鸟”有关的诗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相关诗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

21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从此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令《送春》

诗人对祖国、对土地、对民族的热爱,已到了不知如何倾诉的地步,他也就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虽然已不能再唱出美妙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 “嘶哑”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来的,是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执著的爱。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播放朗读录音)。

虽然我们与诗人不同时代,但我们从朗读中会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诗人沸腾的热血。

3.诗人挚爱着的是一块怎样的土地?其歌唱的内容包括哪些?

同桌交流后明确(多媒体出示关键词句):

这 被 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 土地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悲愤 的 河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激怒 的 风

来自林间的无比 温柔 的 黎明

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 “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意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些修饰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讨论)

(学情预估:这是整个学习活动中最有难度的环节,学生说的大多比较零碎,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进行整理、提升。)

土地 „„ 饱受蹂躏的国土 喉咙嘶哑的鸟 河流 „„ 满腔郁结的悲愤

歌唱 风 „„ 不屈不挠的反抗

“我” 黎明 „„ 独立自由的曙光

好,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就是通过这些意象和关键的修饰语来表达的,所以这些地方要读重音。(指定几名学生朗读,作简要点评)

(说明:教学时不一定要用“意象”这个概念,看各自教学的积累,也可以用“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这个说法,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

三、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 如果让你来朗读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一处最有起伏跌宕的感觉?

“——然后我 死 了,连羽毛 也腐烂在 土地 里面。”

正当我们为诗人不断的歌唱 ──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有何深意?

(学情预估:学生会各抒己见,教师提供艾青的创作谈:“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 !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是一种悲壮而凄绝的爱,是一种高贵而纯洁的爱。)

这样的爱该用怎样的语调表现出来呢?

探讨:“死”、“连羽毛也”“土地”这些词也是重点强调的,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读重音,否则就显生硬了。那么该怎样处理呢?

讨论后明确: 我们可以这样: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压低、拉长,同样达到了强调的效果。而且,轻重缓急处理不同,诗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教师范读,同学跟读、体会,语调要深情、殷切。

2.一首优秀的诗歌中总有几个句子能特别打动你。打动你的原因,就是情感真挚。这首诗中,表达感情最深切的是哪一处?

“ 为什么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 我 对这 土地爱 得深沉„

22 „”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怎样理解诗人眼里的泪水?

(学情预估:经过思考、探究,学生有能力理解这泪水中饱含的深情。教师补充: “ 深沉 ” 一词也许还不足以表达爱的炽烈程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我们的心房,激起我们持续的共鸣,留下不尽的余韵。)

那么,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出这种涌动着的激情呢?

学生试读,揣摩,交流:

要像歌唱家那样,在隔开一行,作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吸够气,蓄足势,最终唱出最高的一个音符。(范读、齐读)

3.诗歌的节奏体现在两个方面:外在的音乐性,如音节、对称、押韵等;但更主要的是内在的节奏,这个内在的节奏就呈现为情感的变化。试着用曲线画出诗人情绪起伏的走势图。(请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抗争 炽烈

悲愤 憧憬

忧患 执著

我们在诵读时要随着诗中感情的起伏体会内在的节奏,通过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表现出来。处理好停顿,诗歌的韵味就自然流露了。

同学们交流朗读节奏的划分,明确后开始诵读,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切磋。读时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沉浸到诗人创作时的情境中。

(说明:所谓“诗歌”就是“诗”与“歌”的联姻,这首诗在音乐性上虽然不如古典诗词,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但其内在情感的旋律节奏非常鲜明,是诗情的秩序。请学生用曲线画出诗人情绪起伏的走势图,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读出韵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将概念凸现出来。)

四、情绪对接,强化体验

1.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就是土地。请大家欣赏艾青同期创作的另一首土地情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见材料1)

学习小组从情感基调、意象内涵、节奏韵律等角度交流读这首诗的感受。

(学情预估: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生应该能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内涵和韵味。能理解 “土地 ” 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 ── 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种爱,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教师可以提供钱理群的评析——“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最真切的诗都是献给中国农民的。)

2.祖国是亲爱的母亲,为了她,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都在所不惜,一首首诗,就是献给祖国的铮铮誓言。(多媒体展示若干诗句)

如果让你抒写对祖国的热爱,会用什么样的诗句?

(学情预估:为了点燃学生尝试写诗的热情,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冰雪并没有封锁住母亲美丽的容颜,但历史不会忘记那刺骨寒冷的岁月„„;当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的时刻„„还可以提供舒婷的《土地情诗》作为仿写参考。 )

(说明:读诗的目的是指导学习,指导生活,仿写诗句,就是将诗作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积累筛选,升华情感,建构起人文底蕴。)

小结: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与诗人的心是相通的,我们读懂了诗人殷殷的赤子情怀,祖国之爱在我们的心中,也就如潮水般奔涌——

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舒婷《土地情诗》„„

23 背景音乐《祖国之恋》响起,师生齐诵一首首爱国诗歌,结束本课。

[点评]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常教常新的诗歌,其情感内涵就是对祖国的热爱。诗言志,歌咏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从歌曲《祖国之恋》导入,有利于感情基调的把握,更容易引发共鸣。而且,这样开宗明义点出爱国之情,也是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创设情境。

设计以朗读为主是深得短诗教学之三味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是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特点的准确总结。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蕴。通过师生的美读加速实现感染熏陶,从而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去领悟诗人的心声,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设计走出偏重理性分析的挖掘式阅读,回到了诗性的阅读上来。精彩之处是“情绪对接”的设计, 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强化,将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与诗歌的情感基调相连,并付诸实践,使语文学习充满着生活和生命的气息。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入境入情的理解把握,但又不是仅仅停留在悦耳悦目的视听欣赏层面上,或者进行泛泛的讨论,而是引领学生“ 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整个操作的落脚点还在语言,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24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5

推荐第9篇:初中语文面试课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模式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相结合。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不错,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但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解决生字词。(将需要注意的生字词抄写在黑板上,请学生上来完成。) 疮疤(chuāngbā) 诘问(jié) 惧惮(dàn) 霹雳(pīlì) 玑(jī) 震悚(sǒng) 骇(hài)掳(lǔ) 孀(shuāng) 懿(yì) 惶急(huáng) 渴慕(mù) 脐(qǐ) 絮说(xù)

惊骇:(书面语)惊慌,害怕。

震悚:(书面语)因恐惧而颤动。

诘问:(书面语)追问盘问责问。

懿:(书面语)德行美好。

掳去:把人抢走。

惶急:恐惧的意思.。

疮疤:喻痛处、短处和隐私。

粗拙:粗糙,低劣。

玑:不圆的珠子。

多音字: ①恶 ②模 ③薄 ④折

形似字: 灸——炙

(二)具体研习。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这种感情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2)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3)文章可以怎样划分层次?

(解说:让学生在研习时明确方向,抓住重点,以免不知所措。)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就文中要点难点进行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1)(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关于这点,制造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留待课堂小结时回顾解决。

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2)(点拨提示内容):

以感情线索为依托,将文章内容层层展开。由感情找出相对应的材料,出材料中找出长妈妈相应的性格特征。

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3)(点拨提示内容):

第一部分(第1-18段):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阿长”)与“我”有关的几件趣事,表现长妈妈粗憨、愚钝,不无缺点,但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爱护孩子)的性格。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第1-2段),第二层(第3-5段),第三层(第6-12段),第四层(第13-18段)。

第二部分(第19-29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长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渴慕”很久的“心爱的宝书”——绘图本《山海经》,这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9-21段),第二层(第22-26段),第三层(第27-29段)。第三部分(第30-31段):对“我的保姆”长妈妈平凡、不幸、默默无闻的一生,给予了深情的缅怀和悼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问题(1)说的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的回顾和解决,对本节课堂进行小结。悬念的解决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和做最后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3.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五、板书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二、检查作业情况。

主要通过解决课后习题三学习、体会文中买《山海经》部分,特别是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要求学生就自习时产生的疑问提出问题。

二、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详写“买《山海经》”一事? (2)指导学生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刻画人物方面最精彩的文字加以品析。

(3)提高思考:指导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和体会鲁迅先生“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风格。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不给我们塑造一个完美的长妈妈形象? 2.具体研习。

(转 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初中语文面试常考课文)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相互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问题一(点拨提示内容):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明白,事件的详略安排是依文章所表现的中心而定的,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例要详写,其他事略写,毫无疑问,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敬佩、永志不忘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人心,成为全文的中心,理应详写。

问题二(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

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后经提醒,仍是满床摆着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问题三(点拨提示内容):这一训练是想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描写较为复杂的人物性格,避免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这种“不虚美”“不隐恶”,写出来的人物更让人信服,更真实,真实才感人。

三、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参看课堂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故乡教学设计 鲁迅

【备课时间】:200

5、

9、23【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3、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1、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2、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解法、对比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篇2:教师招聘初中语文面试试题

篇3: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面试准备

初中教师资格证面试准备

一、导入新课

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参考: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第四步: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1 《乡愁》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

二、教师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

三、学生分组自读余诗(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

四、教师找学生范读余诗,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作者是选择怎样的视角、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上述意义和感情的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从文学的本质来说,文学即“人学”,真正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文学创作者总是力图在作品中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反映人类对自我的各种思考和认识,挖掘人性的各个层面。那么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就不能像中国古时茶馆里听说书先生说书的茶客们那样,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听着故事,图个新鲜、刺激、热闹,仅仅为消遣、娱乐,做事不关己的“看客”,而应该在情节之中去探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跟随甚至代替人物去经历一次次心灵之旅。这些心灵体验有些可能是读者经历、品尝过的,有些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陌生、崭新的世界,但都能使读者在阅读中认识人性,认识自我,从而不由得开始思考“生命”、“人生”这样深刻、厚重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是促人自觉反省,助人心灵成长的高层次阅读,也才不辱文学之使命,回归到了阅读的本质。

小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弄清小说的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仔细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尝试用思辨的眼光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比较阅读,以拓展阅读积累的视野,感受作品深层的文学艺术魅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读感知小说中情节的动人之处,了解主人公艰险的处境和多厄的命运,把握小说的主题;细细品读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内容,感受人性的伟大;自主体会后交流感受,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用合作的方式,探究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小说,感受生命的伟大和人性的力量,体会到要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并启发学生要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成长。这一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让学生在阅读经历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品味和反思加以实现。

兴趣导入,营造氛围 学生有长期的阅读经历,小说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尤其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爱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进入了小说的天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把握情节,领悟主题

学生读小说时往往关注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之处,在通读一遍小说把握情节之后,回过头细读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通过品析,领悟小说讴歌生命的主题,感受到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力量,体验到生命强烈的存活欲望,认识到“人”的伟大。

细读品味,体会心理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投向心理描写,仔细品读中尝试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在想象体验中作一次心灵之旅,体会主人公在生死边缘顽强抗争的人性力量。

加深体验,掌握方法

上一环节学生受到启发,明白了读小说除了看情节发展外,更应关注人的命运、人性的表现,再次回忆自己读过的小说,重新体会印象最深的心理描写内容,发现新的阅读乐趣。此环节中教师参与进去,师生同读同讲,课堂民主平等的气氛更鼓励了学生各抒己见的积极性。

合作探究,创意阅读

开展小组的合作探究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文学鉴赏审美水平。

1.你能体会本文作者的感情吗?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答: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品味分析,各抒己见。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的要求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方式

1.通过三个层次的阅读来解读文本。

浏览略读,把握剧本的整体内容;扫描索读,结合重点语句抓文章主旨;精思品读,扣住关键段落和精要词句把握人物特质。

2.通过自主性的感悟来把握人物。

人物个性鲜明,在剧中引出众说纷纭,由她所激发出的思考将是多样化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个性多样的感悟对会促成对人物更富深度的理解。

3.通过生活化的体验走进心灵。

以内引外联的方式,让学生凭借课文学习基础去关照生活,创设思考和表达的平台,发掘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走进真实生活中的人的心灵。

戏剧教学构思

歌曲激趣,导入课文

以《音乐之声》中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把话题引向课文。

全文总览,概括情节

浏览全课,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全文大意,并简要交代剧本在表达上的特色。

研读剧本,把握人物

围绕“玛利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研读,从“旁人眼中”的玛利亚和“真实”的玛利亚这两个角度去把握人物特征。 勾联比较,评述人物

联系当下影视作品中的相似形象——小燕子,结合剧本中人物对主人公的关键性评说,展开对人物的评述,进一步发现和把握人物的个性。

联系现实,引领生活

由剧中人联想到现实生活,描述显示生活中的同类人物,发现生活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释疑的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a.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摩文言文诵读技巧。b.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

文言词汇。如一词多义,虚词的作用及通假字现象。c.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d.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e.动情背诵课文,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f.多角度赏读课文,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精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a.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b.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解决疑难。c.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创设互动互学的教学情景。d.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纵深角度扩展学生阅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启迪学生明了“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作品的倾心解读,实际上也就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1.导语激趣,导入课题。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多种多样,可由孟子众多的名言警句说起,可由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导入,可讲孟子的生平故事,??总之,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疏通句意。辨析疑难字词句,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互相解疑,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解决。

3.吟读课文,引情入境。反复吟诵课文,揣摩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彼此心心交融。

4.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在研读探究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读。速读知大意,细读明道理,在范读、齐读、对读中质疑发问,探讨解疑,挖掘课文内涵,明了作者观点,懂得作者所讲的道理。

5.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引导学生学会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一赏其严密的逻辑思路。二赏其恰当多样的论证方法。三赏其精辟生动的论证语言。四赏其独到铿锵的政治见解。

6.背读课文,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诵中有思,思中有获。此项任务可延展到课外完成。 7.展读课文,飞扬神思。由此及彼,联系自我,链接生活,拓展阅读和思考的空间,从语文小课堂走向生活大课堂。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疑难字词句,通过查字典、看注解、同学交流、师生交流,尽可能地解决问题。

师:通过自学,大家还有哪些疑难字词句没有解决,请提出来。

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有几个形容词,如“苦”“劳”“饿”“空乏”,它们后面都接了宾语,请问我应该怎样解释这几个词?

生11:大家要注意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对于一词多义的要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如“亲戚畔之”中的“亲戚”,现在是因“婚姻联成的亲属关系”,文中则是“亲人”的意思。“所以”现在是表结果的连词,文中则是“用来”的意思。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上解决了本文疑难或重点的字词句。让我们一齐流畅地朗读一遍课文。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诗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师: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于凝练的语言中透出丰富的意象。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品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诗,看看读了这几句诗后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先小组里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好,看同学们讨论得多热烈,谁把自己精彩的品读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说得很精彩。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提出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在表文结尾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句子来展开理解。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也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中阶段你们学过哪些词,能吟几句其中的名句吗?

看来大家对词的了解还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位作家不同风格的词,来与这些作家作一次心灵的对话,请大家先自己诵读这五首词,注意停顿与节奏。然后请部分同学来为大家朗读。 “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击荡生波”,新课程强调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强调尊重学生思维,倡导答案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这实际上是为了鼓励学生开启思维,大胆想象。作为刚踏上讲台不久的新教师,更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自主思考,而不应单纯地照搬现成资料或所谓的“标准教案”。这节课后,在后面的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这节课,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控,因为课堂教学是互动的、多变的,会出现好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因此不能够一成不变地按照既定方针实施教学过程,而是要随机应变,充分利用这些偶然的因素。当课堂上出现了和教师的节拍不和谐的“音符”时,应当适当引导,而不能压制下去,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新教师来说,把握好教学预想与课堂调控的关系并不容易,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去积累经验,多学习,多思考,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共同进步。

作者为什么会愧怍?这就要我们来关注文章中的细节了。只有关注并读懂细节,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字刻画的有血有肉的人,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立意。

其实,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心灵的震撼。我们要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

(三)朗读品味

1.师:下面我们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朗读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为什么这些语言给你这种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互相交流感受、互打分、点评。)

2.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昂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课件出示) (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

(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也很适当。

(3)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句段及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

3.师: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自豪。咱们南方也有独具魅力的地域文明和地方文化

合作探究

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篇4:七年级语文面试试题 七年级语文面试试题

(一)

一、读词语: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漫湿 一瞬间

二、读课文:

朗读第1课《在山的那边》全文。

三、口语交际:

生活总是烦恼与欢乐并存,成长中的我们,也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选择一两件说出来,争取给你的烦恼找到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七年级语文面试试题

(二)

一、读词语:

辉煌 挑逗 凝望仙露琼浆

花苞 绽开伶仃 忍俊不禁

二、读课文:

第4课《紫藤萝瀑布》倒数第

一、二自然段。

三、口语交际: 小明想参加校园文化节的演出,却不知该如何向班主任李老师说,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恰当地向老师表达他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面试试题

(三)

一、读词语:

嬉戏撤销 风韵皎洁

行乞落难泯灭 俘虏

二、读课文:

第6课《理想》1.2.3.4节。

三、口语交际:

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着乐趣:看书有乐趣,打球有乐趣,逛街有乐趣??请结合你的经历,说说你参与过的最快乐的一次活动。

七年级语文面试试题

(四)

一、读词语:

朗润 宛转 酝酿抖擞

黄晕 应和舒活 烘托

二、读课文:

第12课《春》倒数第1自然段。

三、口语交际: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那么,你最崇敬的人物是谁呢?他在你心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你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请以“我最崇敬的名人”为题说一段话。

七年级语文面试试题

(五)

一、读词语:

窸窣吮吸 篝火 喧嚣

篡夺狩猎 绝境 弱肉强食

二、读课文:

第16课《化石吟》倒数1.2.3节。

三、口语交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风景.在这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七年级语文面试试题

(六)

一、读词语:

丫杈 寂寞 憔悴 肃杀 诀别

嫌恶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二、读课文:

第20课《山市》全文。

三、口语交际:

请向别人大方的介绍自己,要求生动形象。

篇5: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现代文

1.阿长与《山海经》

①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②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人。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2.背影 (朱自清)

①父子浦口送别

②四写背影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3.春 (朱自清)

①春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②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赞春

③拟人,比喻,排比。由上到下,由实到虛。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从题目得到两个信息:百草园、三味书屋

②百草园的乐趣:百草园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地捕鸟。

③从整体到局部。比喻,拟人,排比。

5.风筝

①“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为什么?

②小兄弟做风筝被发现时,他是怎样的反应? ③后来“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被糟践的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

④“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补救,结果如何?这一段安慰作者的话。

6.故乡

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②外貌对照:淳朴天真,可亲可爱——经济生活艰难,精神负担沉重

③动作、对话对照: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④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Ⅰ.情真意切,亲密无间——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Ⅱ.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⑤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7.海燕 (高尔基)

①暴风雨 海燕

来临←────────→渴望勇敢大

逼近←────────→迎接自信无

到来←────────→呼唤顽强谓 ②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渴望革命风暴的到来,赞颂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③本诗中借海燕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这种是什么手法?象征

8.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后来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而死,作者非常痛苦,徘徊于庭院之中,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于是写成此文。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紫藤萝花的?花瀑、花穗、花朵。作者由粗到细,由大到小描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美丽娇媚,生机勃勃。

③眼前的紫藤萝花和记忆中的紫藤萝花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呢?记忆中是“*”期间庭院里的紫藤萝花,那时的花“稀落”“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是一片衰颓零落的景象,与眼前的花繁枝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作者从中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9.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②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温情”,写了济南的冬天的天气、山、水。

③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因为有山的包围,所以才有“温情”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情”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情”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④拟人,比喻。

10.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①文中人物:菲利普夫妇、于勒、“我”、“我”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姐夫、船长

②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

③概括内容:“我”的父母十多年来一直热切地盼望着于勒叔叔发财归来,然而当我们在游船上偶然遇到贫困不堪的于勒叔叔时,父母却把他当成是最大的“恐怖”,拒绝认这个亲弟弟。 ④菲利普:自私,势力,虚荣,比较宽容。菲利普夫人:精明,刻薄,泼辣,有主意,富有心计,为儿女着想。

11.孔乙己

①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②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③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④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⑤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12.社戏

①小说中心是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作者表现这个中心,正是通过社戏一步步展开的。单纯的戏虽然不好看,但是伙伴们的美好心灵,农村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关系,令人难以忘记。而且,这在“我”看来却是最为重要的。因此,结尾说那是好戏,并且以此为题。

13.乡愁

①在作者眼里乡愁都是什么?(生说师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②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③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1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①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②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③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由”,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④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篇6: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 ,毕业于 ,至今已经 (教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 》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 单元的一篇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 (单元所选课文介绍)。这篇课文, (课文介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点我定为 ,教学难点为 。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学法,同时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朗读理解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3.研读赏析,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加深理解

第一个环节,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的课程。

第二个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变,其义自见。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为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步骤。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针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这样不仅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由我示范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标注段落。同时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思

考通过读课文,思考本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它的。

第三个环节,研读赏析,讨论交流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逐段地阅读分析,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个环节,教师小结,加深理解。

学生的学离不开老师的教。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知识水平的有限性,不能完全由学生的自学代替老师的讲授。在学生充分阅读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的讲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本课来说( 边板书,边解释板书内容 )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7:初中语文重点课文说课稿全集

1、斑羚飞渡(沈石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1、芦花荡(孙犁)

2、蜡烛(西蒙诺夫)

3、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4、背影(朱自清)

5、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6、苏州园林(叶圣陶

7、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1、藤野先生(鲁迅)

2、海燕(高尔基)

3、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1、沁园春?雪(毛泽东)

2、故乡(鲁迅)

3、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4、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1、孔乙己(鲁迅)

2、变色龙(契诃夫)

5、斑羚飞渡 世间万物,凡有生命的都不愿失去生命。面对生于死的抉择,又有谁不渴望存在呢?生命诚可贵,然更有贵于生命者!那会是什么呢?雨后彩虹,绚丽多彩,令人陶醉。斑羚飞渡悬崖,用生命组成的彩虹更是那样的辉煌悲壮,令人惊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斑羚飞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点和处理

(1)本文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描写了一群斑羚身处绝境,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迅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的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

(a)课文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的气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b)课文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 (2)本文故事情节不难理解,所以我采用“情”贯穿全文,创设情景,以情激情,利用诵读,音乐,画面共创氛围,为后文的陈情作铺垫,让语文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2确立学习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根据教学目标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从三个维度出发,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说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分析形象,领会文章的深刻主旨。

(2)能力目标: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斑羚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学会善待动物,珍惜生命.3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说教法关于教法,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和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本文的教材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音乐导入,情景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走进斑羚的精神世界,与其产生共鸣。 2有情朗读法本文情节较简单,但蕴涵的哲理相对深刻,“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有利于深入了解文本。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既提高能力又增长见识,强过闭门造车。

4联想拓展法武汉教育学院教授韦至诚先生说:“语文学习就是运用再造想象,吸引和激励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联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是:

1.自主圈画法2.有情朗读法3.讨论法4.习惯法

四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差,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

2生活的范围窄,对本文的了解缺乏一定的生活基础,对事物缺乏理性认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就是要传之以情,以情激情,这样文字就有血有肉了。”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在汶川地震中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这一壮举令人感动.人类在危机关头由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那么在动物界呢?会不会也有类似的这种高贵的自我牺牲呢?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生死关头,为我们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那一群悲壮的生灵让我们震撼,那一个个陨落的身躯,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择,将永驻你我心间。”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的,静静的回忆,在那个雨后彩虹高悬的日子里,在险峻的伤心崖上,一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他们??.(3分钟学生回忆,同期播放《命运交响曲》) 在这个设计中“导语”将成为沟通材料与学生的情感桥梁,饱含真情的导语将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心灵的共鸣,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苗,有利于完成情感目标;同时想象力的发挥激活了教材,也给课堂带来了活力。

2.整体感悟

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飞渡的四个过程(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选择适合的音乐,如《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等较为悲壮、凄美的音乐,并配以一定的音响效果,如镰刀头羊的叫声等,较为生动地再现斑羚飞渡的悲壮场面。

3教师质疑

在你的回忆中,最突出最鲜明的形象是谁? 确立本文主人公

4分析主人公形象(分组讨论)

·从有关主人公的事件入手 ·从有关主人公的描写入手

·归纳总结,明确方法,规范答题语言,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回归文本,有目的的读课文,筛选捕捉信息,并对所找出的语句进行品读,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阅读中进一步培养能力,在答题过程中规范答题语言,教给答题技巧,进入阅读状态的学生是主动的,在学生处于主动求知状态时施教,教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通过以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环节逐步完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了将情感目标渗透到学生内心,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5.品味赏析。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他们喜欢的精彩片段、优美生动的语句,进行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如:(可用课件展示)

我喜欢文中的句子:——————,理由是:———————。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学习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四人学习小组要分工:一人组长,一人记录发言,一人准备朗读欣赏的语段,一人整理发言准备交流。

6.扩展延伸

片断练习:通过合理的想象,描写镰刀头羊孤独的站立在伤心崖上及坠落过程中的神态描写。 ·出示幻灯片(远镜头图片进镜头图片)

·配以画外音 伤心崖上一个傲然的身影屹立着,镰刀头羊的犄角直指苍穹,深邃的目光注视着彩虹,他昂头挺胸高傲的迈向深涧,人类的猎枪可以消灭它的肉体却不能屈服他的灵魂,他虽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此设计将学生对镰刀头羊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有利于形象的巩固,同时也拉进了学生与动物之间的距离,更好的调动和激发了他们对动物的关爱,达到了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目标。 六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一)主要事件

归纳总结

(二)描写方法

老斑羚=======================自我牺牲精神

彩虹→烘托

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1、芦花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环境(单元说明)

《芦花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认为本单元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对战争(战争的根源、战争的历史、战争的性质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选文以叙事作品为主联系七年级教材,不难发现,从八年级开始,教材在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开始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本册

一、二单元安排的均是叙事性作品,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而阅读叙事性作品(记叙文)的基础,就是能清楚地把握记叙的要素因此,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本单元就是要复习、掌握记叙六要素的知识,通过抓六要素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获得自己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的独特的领悟

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来说,单元要求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能迅速抓住记叙的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课文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默读技能,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2、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作为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我认为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同时,叙述相对新闻详尽、生动,也

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②感知老头子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

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①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②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方法

拟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听读、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激发兴趣→整体感知→品读揣摩→迁移”的教学模式,感知、品读中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说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人物活动的环境——芦花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创设有利于课文学习的情境;采用听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既是因为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也是根据课文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又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的特点,试图培养学生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课文内容,又能通过适当的朗读品味、体验,培养语感;教学模式的制定则是根据情意原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学情,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推荐第10篇:成都公招教师考题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2、每小题1分,

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

5、尔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从时间上看,

6、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

7、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8、(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

9、"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10、( )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11、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

12、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3、在教育过程中起( )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

14、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B 4.D 5.C 6.C 7.C 8.A 9.B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C 20.A 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6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

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单项选择题

1.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B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是( A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

4.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C )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

5.《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的作者是( C )

A.苏格拉底 B.赫尔巴特 C.昆体良 D.亚里士多德

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7.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D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8.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B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9.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 B )

A.《教育漫话》 B.《爱弥尔》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0.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C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夸美纽斯

1.B 2.A 3.A 4.C 5.C 6.A 7.D 8.B 9.B 10.C 11.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是( D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康德

12.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3.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康德

14.提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为教学的四个步骤的教育家是( B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夸美纽斯

15.提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教育家是( C ) A.洛克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16.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的教育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卢梭

17.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思想家是( D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8.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代表作是(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9.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的教育家是( A ) A.梅伊曼 B.斯宾塞 C.拉伊 D.杜威

20.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C ) A.梅伊曼 B.斯宾塞 C.拉伊 D.杜威

11.D 12.D 13.A 14.B 15.C 16.A 17.D 18.B 19.A 20.C 21.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D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2.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3.以下哪一项不是传统教育所强调的( B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2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C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25.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 B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书本中心

26.下列不属于杜威的教育思想的是( B )

A.“从做中学” B.“生活即教育”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生长”

27.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28.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史ABC》 C.《教育学》 D.《教育过程》

29.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的心理学家是( A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凯洛夫 D.赞可夫

30.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B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凯洛夫 D.赞可夫

21.D 22.A 23.B 24.C 25.B 26.B 27.A 28.A 29.A 30.B

31.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代表作是( B )

A.《教育过程》 B.《教学与发展》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教育学》

32.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研究的苏联教育家是( B ) A.马卡连柯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赞可夫

33.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 )

A.历史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统计法

34.对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D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35.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的研究方法是( C ) A.谈话 B.问卷 C.观察 D.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

36.教育归根到底产生于( D )

A.本能 B.无意识摹仿 C.社会交往 D.生产劳动 37.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38.认为人本性善,教育的意义在于“存心养性”的思想家是( C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39.认为人本性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的思想家是( A )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孔子

40.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31.B 32.B 33.A 34.D 35.C 36.D 37.B 38.C 39.A 40.D

41.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B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2.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A )

A.商代 B.夏朝 C.西周 D.东汉 43.已经出现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的是( B ) A.商代 B.夏朝 C.西周 D.东汉 44.1870年英国颁布的教育法令是( C )

A.《普通教育法》 B.《费里法案》 C.《初等教育法》 D.《小学校令》

45.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关于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条约是( D ) A.《世界人权宣言》 B.《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C.《德里宣言》 D.《儿童权利宣言》 46.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47.下列不属于心理的发展的是( B ) A.感觉 B.神经系统的发育 C.知觉 D.性格 48.下列属于身体的发展的是( C )

A.注意 B.记忆 C.心脏的发育 D.思维

4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皮亚杰 B.格塞尔 C.赞科夫 D.维果茨基

50.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C )

A.皮亚杰 B.格塞尔 C.赞科夫 D.维果茨基

41.B 42.A 43.B 44.C 45.D 46.A 47.B 48.C 49.D 50.C

51..认为“智力的本质也是一种适应” 的心理学家是( A ) A.皮亚杰 B.格塞尔 C.赞科夫 D.维果茨基

52.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C ) A.感知运动时期 B.前运算时期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3.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不可能培养他成为一个画家,说明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B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5.“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C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D )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抓住成熟期 D.循序渐进

5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5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60.“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反映的是( B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1.A 52.C 53.A 54.B 55.C 56.D 57.B 58.D 59.A 60.B

61.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62.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3.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B )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64.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D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5.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 A )

A.社会实践 B.遗传 C.教育 D.成熟

6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67.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D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68.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 A )

A.教育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69.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C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 D.文化 70.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指的是( B )

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交流 D.文化更新 61.C 62.C 63.B 64.D 65.A 66.D 67.D 68.A 69.C 70.B

71.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的( D ) A.生产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历史继承性 72.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A )

A.客观性 B.规范性 C.强制性 D.历史性 73.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D )

A.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B.教育思想 C.教育管理制度 D.学制

74.在中世纪大学的四科中,具有普通教育性质的是( A ) A.文科科 B.神学科 C.医学科 D.法学科 75.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B )

A.任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颁布的学制

76.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C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77.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 A ) A.对受教育都身心素质的规定

B.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C.以上二者的统一

78.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是( C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79.教育目的的最终制约因素是( A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B.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政治性质的制约

C.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可以决定教育目的

D.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71.D 72.A 73.D 74.A 75.B 76.C 77.A 78.C 79.A 80.C

81.“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一命题告诉我们( D )

A.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根本不存在对立 B.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始终存在

C.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完全统一

D.在目前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还是存在的,有时甚至还很尖锐

82.追求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是哪种教育目的观的观点( A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B.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C.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83.关于全面发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B.使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C.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特长 D.不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精通

84.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内容的是( C )

A.正规教育 B.非正规教育 C.终身教育 D.非正式的教育

85.学校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 D )

A.教师 B.报刊杂志 C.声像资料 D.教材

86.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的是( A ) A.教育内容 B.教育途径 C.教育过程 D.教育制度

87.制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是( B )

A.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文化传统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88.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 A )

A.增强学生的体质 B.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C.培养良好的品德 D.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89.智力的发展的前提是( D )

A.形成技能技巧 B.发展能力 C.提高认识 D.掌握知识

90.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C ) A.道德品质教育 B.政治教育 C.宗教教育 D.思想教育

81.D 82.A 83.B 84.C 85.D 86.A 87.B 88.A 89.D 90.C

91.下列不属于欣赏自然美的形式的是( B )

A.组织学生远足 B.美术 C.指导学生写生 D.地理课教学

92.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 ) A.国家课程 B.显在课程 C.核心课程 D.学科课程

93.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 B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94.最基本的教育过程是( D )

A.学生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或受完一定阶段教育的总的教育过程 B.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育过程 C.一门课程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育过程 D.一点知识或一课书的教育过程

9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一般处于(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6.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的教育流派是( B ) A.传统教育 B.现代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97.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作为提高学生认识的规律”的范畴的是( D )

A.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读书与活动的关系 D.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98.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性” 的范畴的是( A )

A.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C.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D.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99.对于教育过程中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之间成正比关系 B.心理的发展必定有助于身体的发展 C.具体与抽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非理性因素制约和决定着理性因素的发展 100.下列各项活动中,不是教育途径的是( B ) A.教学 B.智育 C.课外活动 D.咨询与辅导

91.B 92.A 93.B 94.D 95.C 96.B 97.D 98.A 99.C 100.B

101.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现场教学 D.网络教学 102.与课堂教学相比,复式教学的特殊性是( C ) A.分班教学 B.分科教学 C.自动作业与直接教学交替进行 D.每节课有固定的时间

10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C )

A.课外兴趣小组 B.少先队活动 C.家庭作业 D.读书报告会 10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课外活动的形式的是( C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研究活动 D.个人活动 105.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思想品德教育的共同之处是( A ) A.根本目的相同 B.基本任务相同 C.理论基础相同 D.基本方法相同

106.不是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的是( B ) A.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B.心理治疗 C.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D.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107.不属于学习生活辅导的内容的是( A )

A.作业辅导 B.学习态度辅导 C.学习策略辅导 D.学习习惯辅导 10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职业指导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过程。 B.升学指导也属于职业指导。 C.职业指导就是要负责为学生找工作。 D.职业指导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109.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原则是( A ):

A.尊重学生 B.面向全体学生 C.要有耐心 D.坚持具体性原则 110.开设一门学习方法的课,由专门的教师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学习,这种咨询与辅导的方式属于:( A )

A.系统讲授式 B.专题讲座式 C.学科渗透式 D.协作辅导式 101.A 102.C 103.C 104.C 105.A 106.B 107.A 108.C 109.A 110.A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

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洛克在《 》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 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 和 。

16.体育是以 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 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B 6.C 7.B 8.C 9.C 10.A 11.B 12.B 13.A

二、填空题

14.教育漫话 个人本位论

15.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身体活动 体育课 17.国民教育制度 总体系 18.主导 民主平等

三、简答题

19.(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4.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25.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6.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 )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 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27.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28.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29.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30.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D.能力结构差异 31.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32.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3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34.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3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 填在题中横线上)

36.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经 就能维持的注意;由间接兴趣所引起的注意种类是 。

37.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 38.智力技能指借助于 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 所组成的系统。 39.心境具有微弱性、性和 性的特点。

40.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是:建立关系; ;分析诊断; ;结束咨询。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42.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43.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联系实际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B 24.D 25.B 26.B 27.B 28.D 29.A 30.C 31.A 32.A 33.A 34.D 35.B

六、填空题 36.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37.明确问题 检验假设 38.内部言语 外部动作 39.持续 弥散 40.了解问题 帮助指导

六、简答题

41.(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③对象的活动性。电影,幻灯等活动教具,都易被人们知觉。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④个人的兴趣爱好;⑤定势(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⑥个人的情绪状态。

42.(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43.(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八、论述题

44.(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

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

捷、情绪的适度唤起,这是适度的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 (3)压力与心身疾病:压力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过于强烈,就会以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精神痛苦的

根源。心身医学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更多是个

人遭到的紧张刺激以及生活境遇所决定的,紧张刺激而引起的生化改变

最终导致自我损害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心理性、

社会性、文化性的压力引起的紧张状态过于强烈、持久,会通过生理渠

道导致躯体病变成直接导致心理疾病。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

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 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三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

现象和教育 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 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 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 教育向

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 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 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能力; 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C 7.D 8.C 9.B 10.C 11.D 12.B 13.D

二、填实题

14.社会 认识 15.能动 主导 16.应试 素质 17.各科教学 大自然 18.语言表达 组织管理

三、简答题

19.(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 ) A.表象 B.想像 C.意识 D.思维

2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表象

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 A.生理 B.心理 C.行为 D.心理和行为

26.在性格的A-B-C理论中,认为导致个人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 ) A.A因素即诱发事件

B.B因素即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C.C因素即由A直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D.以上三者都不是

27.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智商

28.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2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30.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31.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32.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33.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35.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根据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思维和 思维。

37.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它的反面是 。

38.性格是一个人的稳定 和习惯化的 相结合,表现出来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39.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 智商改为 智商。 40.“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 的描述。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状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4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 24.A 25.A 26.B 27.C 28.D 29.C 30.B 31.A 32.C 33.D 34.D 35.B

六、填空题

36.具体形象 抽象逻辑 37.保持 遗忘 38.态度 行为方式 39.年龄(比率) 离差 40.心境 应激

七、简答题

41.(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4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

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43.(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八、论述题

44.(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同时,配合一定的自信训练,如回顾自己以往成功的经历,翻阅那些见证自己脚踏实地努力过的笔记本等,克服考试焦虑中的担忧成分。

②对重度考试焦虑者,还要针对考试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其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请当事人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第二步,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成“焦虑等级”;第三步,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第四步,按照焦虑等级,让当事人在大脑想像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 A.1911年 B.1912年 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 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 和 。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活动 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11篇:公招教师音乐试题

勋伯格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

戏曲音乐器乐中的管弦乐又称为武场

我国吹管乐器中可以演奏和声的是 _笙____

《宝莲灯》属于下列哪种体裁?舞剧

弦乐四重奏是由哪些乐器组成的?小提琴 2 把,中提琴 1 把,大提琴 1 把 在变奏曲式中,从音乐发展的具体手段来看,可分为 _固定低音变奏和自由装饰变奏两种。

协奏曲(concerto)原意是指共同演奏。是一种由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配合共同演奏,以显示不同个性作用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一是热情的快板,多用奏鸣曲式,二是抒情的慢板带叙事风格,三是欢快的舞曲。在第一乐章结束前往往加有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

巴赫钢琴作品的是《英国组曲》 《冬之旅》舒伯特

竹笛一般以第_5_ 孔音名作为调名。

一、填空题

1、明清时期的汉族民间歌舞:花鼓舞、囊玛、木卡姆、二人转

1.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_瓦舍_,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称_勾栏_。

2.纳西古乐是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的传统音乐,又名丽江古乐。

3.明清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理论成就,是朱载堉发明的_新法密率__,即十二平均律。

4.在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比赛中,贺绿汀的_牧童短笛_荣获了一等奖。

5.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_冼星海__开创了说唱性的叙事歌曲体裁,其代表作_梁红玉。

6.自20世纪3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运动,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音乐运动,我们一般称为__新音乐活动。

7.被誉为中国“比较音乐学先驱”的是王光祈。

8.在古希腊时期,一种源于对酒神的祭祀、显示古希腊人的非凡天赋、具有崇高价值的综合艺术是_古希腊悲剧_。

9.中世纪时期,教会音乐主要使用格里哥利圣咏,它使用圣经_的歌词、古希腊_的曲调和自由_的节奏。

10.文艺复兴时期勃艮第乐派重要的代表作曲家是迪费和本书瓦。

1.音乐史上将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称为百戏。

2.唐玄宗时,将宫廷燕乐中的

九、十部乐改成了_____ 高昌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唐时期的变文是一种__散文_和__韵文相间的叙事性音乐体裁。

4.流行于宋元时期,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_南戏__。

6.威尔第是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最重要的作曲家,他的第一部歌剧是《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__ _____________。

7.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键盘乐器,即现在的_____钢琴。

4.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开展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作有_兄妹开荒_和夫妻识字_等。

5.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建立于__1927_年。

7.德国民族歌剧创始人是__里努契尼___,他的著名歌剧_《达芙妮》____奠定了其成功声誉。

8.李斯特首创了_ _交响_诗__体裁,瓦格纳把自己的歌剧称为__未来的戏剧_。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_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2.清商乐主要由吴声_和西曲组成。

3.唐代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__梨园_。

4.西方音乐史上保存下来最早的歌剧是由里努其尼与佩里创作的《达芙妮》。

5.巴赫最后的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集300年来复调技术之大成的总结性作品。

二、单项选择题

11.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建于(c )。

A.1919年B.1935年

C.1927年D.1949年

13.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持续使用到20世纪中叶的传统记谱法是( c)。

A.减字谱B.文字谱

C.工尺谱D.俗字谱

14.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a)。

A.燕乐B.清商乐

C.西凉乐D.龟兹乐

15.既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又是作曲家的是(D )。

A.青主B.黄自

C.马思聪D.赵元任

16.巴赫为钢琴而作,用遍了大小二十四调,以证明键盘乐器转调优越性的作品是(c)。

A.英国组曲B.法国组曲

C.平均律钢琴曲集D.创意曲集

17.在古典主义时期,()善于在交响曲中运用力度对比变化的表现。

A.法国乐派B.威尼斯乐派

C.那不勒斯乐派D.曼海姆乐派

18.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交响曲之父”的是(c )。

A.海顿B.莫扎特

C.贝多芬D.勃拉姆斯

19.“Romantic”一词在音乐中是(c )的意思。

A.罗马乐派B.罗马主义

C.浪漫主义D.古典主义

10.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b)。

A.革B.土

C.石D.竹

11.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是(c)。

A.《陈旸乐书》B.《词源》

C.《乐记》D.《乐府传声》

12.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a)。

A.《碣石调-幽兰》B.《广陵散》

C.《高山流水》D.《梅花三弄》

13.《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魏末文人( b)的音乐思想。

A.张炎B.嵇康

C.沈括D.郭沔

14.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为(d )。

A.勾栏B.大乐署

C.均容直D.瓦舍

15.(d)是亨德尔除歌剧之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

A.协奏曲B.受难乐

C.交响曲D.清唱剧

16.确立了18世纪古典协奏曲结构原则的人是(a )。

A.莫扎特B.海顿

C.斯卡拉第D.贝多芬

17.原来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芬将其改为( d)。

A.奏鸣曲B.圆舞曲

C.进行曲D.谐谑曲

11.全国性的大剧种京剧形成于( c)时期。

A.西汉B.南北朝

C.清朝D.元朝

12.(a )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A.李叔同B.沈心工

C.曾志忞D.蔡元培

18.“俄罗斯音乐之父“是指(d )。

A.鲍罗丁B.穆索尔斯基

C.居伊D.格林卡

19.在以下人物中,属于新古典主义的是(d )。

A.贝多芬B.莫扎特

C.贝尔格D.斯特拉文斯基

9.秦汉时期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是(b

A.太常寺 B.乐府

C.鼓吹署 D.行院

10.十二律产生的方法最早的记载是___a_____中的“三分损益法”。( a

A.《管子?地员篇》 B.《乐记》

C.《梦溪笔谈》 D.《中原音韵》

11.唐宋两代盛行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是(c

A.俳优 B.角抵戏

C.参军戏 D.南戏

12.诸宫调是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北宋艺人________所创。

A.张五牛 B.关汉卿

C.姜夔 D.孔三传

13.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是由________编辑出版的。( a

A.李叔同 B.沈心工

C.曾志忞 D.蔡元培

14.古希腊音乐以________声乐为主。(b )

A.和声 B.单音d )))

C.复调 D.同音

15.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 a)

A.奥尔加农 B.狄斯康特

C.克劳苏拉 D.康都克特

16.中世纪综合性的世俗音乐,有代表性的可首推( a)

A.神秘剧 B.奇迹剧

C.礼仪剧 D.喜歌剧

17.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是(a

A.帕勒斯特里那 B.马肖

C.维拉尔特 D.加布里埃利

18.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的重要代表作曲家是( c)

A.斯卡拉第 B.拉莫

C.蒙特威尔第 D.普塞尔

三、简答题 论述题

.刘天华对于二胡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天华一生创作了12首二胡独奏曲。他的二胡音乐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二胡音乐特点,还加入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给传统的二胡音乐带来了新的风格,并形成了我国第一个独具风格的二胡乐派。代表作品:月夜,悲歌,光明行

.萧友梅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萧友梅被誉为近代音乐教育宗师。他参加创立了北京大学音乐教研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我国早期音乐院校的建立。还编写了很多音乐教育的书籍,是第一个向外国介绍中国音乐的音乐家。代表作品:音乐在中国的意义钢琴教科书 中国音乐史 .“强力集团”的创作主张是什么?

强力集团是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形成的5人创作小组。他们主张走格林卡路线,创作真正的俄罗斯风格的民族音乐。他们从民间音乐吸取灵感,作品优美旋律动人。主要作品:金鸡

.印象主义音乐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是德彪西和拉威尔。印象主义音乐有德彪西首创。追求标题所启示、象征的总体意境,追求感官印象的描绘。音乐具有个性。注重和声的色彩浓度。

.试论新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白毛女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大型新歌剧。剧本贺敬之,丁毅执笔。作曲由马可,刘炽,张鲁等作。音乐吸取了我国民间歌曲,戏曲,说唱等因素,借鉴了外国歌剧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传统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

.结合歌剧作品论述瓦格纳的歌剧创作风格。

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的指环。被瓦格纳看作是是一部戏剧,诗歌,音乐高度结合的“乐剧”。他废除了宣叙调和咏叹调。并加入了半音和声,音乐调性模糊。伴奏乐队的效果常常超过声乐。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代表性的人物及音乐思想是什么?

.学堂乐歌在音乐史上有什么意义?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我国学堂里所教唱的歌曲。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日维新,内容大多反映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科学实现富国强兵的内容。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近代民主

主义音乐的开始。对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为什么说肖邦的音乐创作领域既狭窄又广泛?

肖邦的创作领域基本上是围绕着钢琴为主体,他被称为钢琴诗人。但是他的钢琴作品题材丰富,涵盖了奏鸣曲、协奏曲、波兰舞曲、马祖卡等题材。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并且爱国主义强烈。许多作品具有波兰民族特色。如作品:革命练习曲,g小调叙事曲....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首创五词歌题材。他的音乐追求古典音乐的严谨、完美、和谐,但更注重个人感情的表现。他的创作宁静,优雅,无冲突的气质。代表作:无词歌仲夏夜之梦 苏格兰交响曲 意大利交响曲

.论萧友梅和黄自在音乐教育上的贡献。

黄自,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作曲手法严谨,构思清晰。具有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富有一定浪漫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风格。代表作清唱剧 长恨歌 音乐著作 音乐史 和声学

.介绍马勒交响音乐的创作。

马勒,奥地利浪漫主义晚期著名作曲家。一方面继承了古典浪漫的传统并吸收奥地利民族风格。另一方面大胆创新,使用模糊夸张尖锐的音响效果。共有10部交响曲,并根据中国的唐诗创作了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他的第八交响曲被称为千人交响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大融合是怎样形成的?

.萧友梅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的结构是由海顿确立的。共4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抒情优美的变奏曲或三部曲式。第三章是块版的小步舞曲。第四章为快板风格的舞曲或者回旋曲。

.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冼星海的艺术成就及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冼星海,广州人,他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题材:具有号召性的旋律,鲜明有力的节奏和简明的音乐结构来塑造音乐形象。他的歌曲创作有两类,一是富有号召性的进行曲,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另一类是带有战斗性抒情性相结合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等。其中大型交响曲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的杰作。

.简单论述瓦格纳的歌剧创作风格及其成就。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怎样建立并实施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大融合是怎样形成的?

.斯卡拉第的歌剧创作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有哪些主要特点?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美学观点。

.结合交响乐作品论述贝多芬对浪漫主义的影响。

第12篇:自我介绍(公招团县委副书记)

竞争团县委副书记面试相关内容

1、请你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好: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今天给我这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我想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自己,一是个人经历,二是个人素质,三是领导能力。

从个人经历方面来说,最概括的讲我是从一个贫困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干部。我自小家庭贫困,母亲是聋哑人,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的我就立志努力学习,摆脱贫困的家境。后来因为考初中时取得全镇第一名,考高中时取得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学校免除学费,得以完成学业。经历过这种人生艰难,使我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工作机会,工作上勇挑重担,不怕辛苦,精益求精,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2007年被评为年度农业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度年终考核为优秀。

从个人素质方面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活泼、幽默风趣,擅长写作、工作积极,乐于助人,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乐于承担其他工作的人。上初中、高中和大学时,我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这些都对养成我乐于助人、活泼风趣的性格很有帮助。参加工作后,我一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是做好各种文字材料工作,拟草了大量的文件、报告及领导讲话等,在《中国农业信息》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两篇。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在今年5月份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实办举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从领导能力方面来说,我自认为是一个积极进取、具有团队精神,团队荣誉感强,善于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团结同志,工作上不断追求创新的人。另外,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虚好学。工作期间,不但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而且自学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集、资治通鉴等大部头的著作以及群团理论、领导艺术类著作等。同时,及时学习中国共产党各大会议精神,紧跟时代步伐。

总体来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乐观开朗、幽默风趣、谦虚好学、工作勤奋,对工作、对家庭、对人生负责,具有团队精神,乐于迎接挑战,勇于进取的人。

2、请问你为何参加此次考试?

参加此次广安市公开招考科级领导干部考试,我报考的职位时邻水团县委副书记。我之所以报考这个职位,是因为我自认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能力:

一、我热爱团的工作,这是做好团委副书记的前提。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以来,不论是在初中、高中、大学还是现在的工作期间,我总是积极参加团的活动,密切关注团的动向。一直以来,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始终是我读报的首选。

二、我有青年人应有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这是做好团委副书记的基础。共青团团歌的第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我就是这样一个踩着青春旋律而不断迸发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的年轻人。工作后,作为年轻人,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并多次获奖,在农业局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9年邻水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实办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演讲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三、我具备从事团的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做好团委副书记的关键。首先,我熟

1悉团的业务,担任过班、团干部。工作三年多来,虽未直接从事团的工作,但是积极参与共青团的各项活动,2009年被共青团邻水县委员会评为优秀团员。其次,我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进入农业局后,我一直从事文字材料工作,参与撰写了大量的文件、报告和领导讲话。第三,我具有敢争一流,甘于奉献,认真负责的意志和品质。我出生在山东省高唐县的一个农村,母亲聋哑、父亲劳动能力不强,家庭贫困,我自小努力学习,以改变家境,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高唐县第一中学,并因成绩优秀而被免除学费,得以完成学业。习惯成自然,我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学习要争第一,干工作要干得最好,最起码也应该做到全力以赴。第四,我好学谦虚,综合素质高,亲和力强。我是家中的长子,懂事早、成熟早、当家早,从小就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在农业局工作期间,我不只是潜心研究业务知识,更是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党建知识、群团理论、工业经济、农业发展、领导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为人友善,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善于团结同志,办事果断干练,工作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推崇。

总之,我认为自己具备胜任团县委副书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我参加了本次竞争团县委副书记的考试。

3、如果你成功当选团县委副书记,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假如我能担任团县委副书记,我将协助团县委书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营造有利于共青团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了解党的政策,贯彻执行上级机关加强新时期群团工作的意见,争取各级领导、各级各部门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为共青团开展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做好团结青年,凝聚人心的工作,引导广大青年为建设美好邻水而努力奋斗。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紧跟党政的工作步伐谋划团的工作,把党政的关注点作为团工作的着力点。把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凝聚到建设川东经济强县的具体工作中来;引导青年做推动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在时代的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三、发挥优势,创新方法,不断提升服务青年致富成才的能力和水平。共青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实实在在的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解决青年最关心的问题。当前,就业难,缺乏创业技能是最大的问题。为此,一是要大力开展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劳动技能,增强农村青年就业竞争能力。二是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实施“下岗失业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帮助青年掌握创业本领。三是培养创业带头人,扶持创业典型,加大青年创业带头人的培养扶持力度。四是加强创业指导,优化创业服务。

四、打造品牌,进一步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一是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 二是推动青年文明号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是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开展“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远离社会丑恶现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主动应对形势变化,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团的自身建设是团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团工作活跃的重要保证。一是以选好团支部书记。二是探索和尝试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三是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一支精干的、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共青团队伍。

第13篇:景德镇教招面试:教案如何撰写?

景德镇教招面试:教案如何撰写?

一、教案内容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尤其是在备课时间不是太长的情况下,教案应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一下着重介绍一下教案中的四个内容。

二、教案的主要方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某些知识),能运用(某些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的过程,形成/提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等

在教学目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课标标准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因此在撰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出现“使学生„”、“让学生„”等等,以及不要出现提高学生,增强学生等字样。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部分,一般体现在课题,课后习题,概念知识等等。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2.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部分,难以理解的地方,难点被理解之后就不是难点了,一般体现在学生把握不好的地方、知识点的探究过程、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点等等。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

注意: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体现。

(三)教学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作业。

1.导入新课

一般采用温故知新导入,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等。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学生。

2.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引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

3.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对哪些学生进行提问? 4.小结作业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时间如何把握? (3)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4)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力求清晰,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中公解析,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第14篇:江西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老王》教案

2018江西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老王》教案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老王》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现代作家杨绛的一篇小说,作者通过简洁流畅洗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平凡人老王的故事。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你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词语,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难点】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和谈话导入相结合的方法。由苏芮的《奉献》导入课题。接下来播放几张明星照片和相关资料图片,并谈话导入: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教师介绍杨绛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研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全文,结合同学讨论、小组交流的方式总结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总结出本文主要写了老王的“苦”和“善”两部分,“苦”表现在谋生手段艰难,生理

上有缺陷,居住条件恶劣。“善”表现在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接下来进入到疑难解析环节。我会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件事情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请学生反复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把握本文中老王老实善良、施恩图报的形象以及作者同情关心弱者的品质特点。

(四)巩固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的体悟,我会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怎样看待街边乞讨的人?别人向你乞讨会怎样做?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注弱势群体。

(五)小结作业

小结:面对不幸的人,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应该去歧视他们。我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遇到不幸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独的。请记住不要放弃每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因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业:如果你是老王的邻居或者认识的人,你知道了老王的死讯后,你有什么想对老王说的?请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第15篇:招新面试问题

招新面试问题

1、你对部门有什么理解?或者说为什么会选择我们这个部门?

2、如果当你进到部门之后接触到的东西与你预想的不太一样时你会怎么办?

3、你心目中的学生会是怎样的?

4、你对自己有什么认识?优点,能给这个部门带来什么?缺点,又会给这个部门带来什么影响?

5、你怎么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如果学习与工作发生冲突你会怎么处理?(应变能力)

6、对于一项工作,你愿意个人完成还是团体合作?为什么?

7、如果你加入了这个部门,当你和你的部长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你怎么办?

8、来大学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总结以下你对大学的认识,你对大学的印象。

9、激情后是责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你怎么理解“归宿感”这个词?

11、如果你成功进入第一轮,你希望在二轮中出现怎样的挑战?

12、你进入学生会后有什么设想?(看有无目标)

13、你不喜欢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如果部门内部出现你不喜欢的人,你如何处理?

14、你觉得自己理性多一点还是感性多一点?

15、假如你和你的同伴接到一个合作的任务,你做了很多最后完成了,而你的同伴没做什么,你们同等受到了部长的表扬,你此时的心里是怎样的?

16、对于学生会你有什么认识

17、为什么想进入学生会

18、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韧性的人吗

19、你能适应学生会的工作吗

20、在这个部门,你觉得你能学到什么,收获到什么?

21、你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22、现在在班里有没有担任什么职务,有的话,打算怎么做?

23、你初步对这个部门有什么了解

24、你有什么职业理想吗

25、说说你的大学目标,计划?

26、我们这个部门是比较低调不爱出风头的,你觉得你自己可以接受这种氛围吗?

27、进入学生会,要跟别的兄弟部门友好相处,你觉得有信心可以做到吗?

28、当有些累的工作或者是你不喜欢的工作要你去完成,你会选择怎样做?

29、你以前曾担任什么职务,你收获到什么呢 30、有信心可以成为创职部的一分子吗?

第16篇:招新面试方案

第一轮

考察点:仪容仪表、礼貌、性格、应变能力、自信、谈吐、耐心 考察问题:

1、介绍自己

2、根据简介提问

3、刚进入大学校园,有什么感受?

4、你对社联秘书处的工作有什么了解

5、如果你发现秘书处的工作并不如你想象中那么美好,你会怎么办

6、什么地方吸引你过来面试秘书处

7、学校那么多组织部门,为什么选择加入我们社联秘书处?

8、秘书处的工作繁琐枯燥的工作,你怎么看待?能坚持的下来吗?

9、当与部长、部员意见发生不符时,你会怎么办?

10、你的朋友是如何形容你的?

11、如果工作与你的学习起冲突了,你会选择逃课吗?你怎么处理

12、你会什么才艺?

13、想过怎么度过你的大学生活?

14、你想在秘书处得到什么?

15、暑假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

16、高考结束后有什么感触?

17、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自己干的事情比别人多,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么处理

18、如果如果你进了秘书处,平时开会的时候下发任务,你是主动为负责任务还是等待任务分配呢

19、你怎么看待兼职?

20、当兼职与工作出现矛盾了,你怎么处理?

第二轮 团队情景考验

考察点:礼貌、自信、任劳任怨、心态、团队合作、牺牲精神 方式一:

辩论赛,5人一组,分正反两方,其中一人当主持人。

(主要考虑面试者的应变能力,礼貌,口才,自信等多细节)

辩题: 1 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 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

2 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 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3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4 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 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5 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 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 6 “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当代社会,“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方式二:

自编自演,4-5人一组,给一句话的提示,让小组讨论并表演情景剧, (表演后看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的领导能力,性格的活泼等)

话题:

一、小明在房间里看书,突然,房门被打开了…

二、小明在教室里上课,突然,手机响了…

三、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

四、星期天,小明一家人去探访孤儿院…

可用舞台剧、音乐剧、话剧、童话故事、小品、相声、微电影等形式演绎

备用问题:

一、你们是怎么确定这样分角色的

二、这期间在搭档之间看到哪些优缺点

三、当刚开始你们意见不一,怎么处理

四、觉得你们几个谁更适合我们秘书处

方式三:

表演一段故事,情节给出。4-5一组,根据故事的情节表演,并让面试者分析思考问题

(主要考察个人表现,视故事情节而定

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这时黄灯已转成红灯,路边有警察,马路上还有骑自行车的人,开宝马的人,开货车的人,货车司机闯红灯.) 备用问题:

一、货车司机闯红灯的理由合理吗? 方式四;

角色扮演,4-5人一组,假设现在你们是策划部的成员,现在要策划一次会议,包括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你们分工合作,说出大概的流程

(主要考察细心,团结合作,考虑周密等)

要注意男女生比例,考虑系别, 第三轮 深入了解

考察点:活泼程度、自信心、责任心、反应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才艺展示

1、刚开学,宿舍没有洗衣机,你想要买吗?(根据回答可刻意刁难,假设宿舍人不愿意或者宿舍人愿意等)

2、你的家乡在哪,怎么样介绍你的家乡

3、假设现在作为秘书处的干事,下个星期5要开成立大会,需要给学生会的主席电话邀请。现场模拟情景

4、假设你现在是秘书处的干事,当我们部门与其他部门聚在一起,但是你并不认识其他部门的人,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渡过这次聚会?

5、社团活动里会有迎新晚会,欢送会,作为秘书处的一员,你会有什么创意的想法让秘书处在表演节目中展示独特风采?

6、在侯等室中邀请一人,与你共同表演节目,节目自拟。时间为2-4分钟

7、秘书处在准备一次成立大会中,需要准备的工作有,制作ppt,人员安排,座位安排,制作电子相册,物料的准备等,你觉得你比较适合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8、你还有选择其他组织或系吗?

注意要了解该生进入秘书处的诚恳度,有没有加入其它社团,

第17篇:单招面试自我介绍

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让我积累了充分的文化知识,社会实践能力有了进步,也让我在心理上有了质的奔腾.我在一直不断的努力着做我自己,超越自己,希望可以有更高质的奔腾。

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关于市场营销的市场研究,产品开发,定价,促销,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能力进步。即满足顾客需求,涉及以何种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如何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即通过交换方式,产品在何时、何处交换,谁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联接。能熟练操纵计算机办公软件。具有扎实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能独立策划、完成整个调查项目

在团体协作中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能与大家合作默契.在个人工作中我有很强的责任感,我能认真负责,把工作做到最好.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

在人际交往中我以诚待人,能够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一直是受老师和同学好评的对象。

我坚信,热情加信心,专业技能加优异的成绩;在竞争中学会从容,在挫折衷学会微笑;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这样的人生就会是胜利的人生。

年轻是吃苦受累的季节,只有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本人很荣幸能成为公司的一员,为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衷心的祝愿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第18篇:招新面试简报

简报

(第六期)

***学院团总支2013年9月28日

***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招新面试工作

——新面孔、新思路、新气象

9月28日中午12点半,***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招新面试在老师的指导和各部正副部长的通力合作下井然有序地进行。参加应聘的同学们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部门进行面试。在等候室内,各位应聘者耐心而又紧张地等待面试的到来,为自己能顺利通过面试准备着。在面试室内,由老师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面试评委团在面试场内认真严肃地对应聘学生进行面试,力求对招新工作做到公平、公正,为团总支、学生会选拔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干事。

经过1个多小时的面试选拔,大量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了团总支学生会的新成员,为学生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本院的学生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次招新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及向往,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积极与满腔热忱,这也更加增添了老成员向前的斗志。相信所有人会更加努力,并在学生会这个大舞台上,

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把学生会的工作推向另一个崭新局面!

第19篇:小品招新面试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社、书画社策划大赛开幕式小品剧本

演员:小南,小西,“魔术师”,面试官A、B、C、D、E,旁白

面试

因为之前面试了20伤心担忧!学“小西”!

….你呢?也去面试吧? ….,那么快就

…后来觉得应付不来,退了好几个。你呢?都进了哪

小南:噢,没有啦,哼哼哼…(冷冷地笑)觉得进校一级的组织会比较忙,哼哼哼……(冷冷地笑)没时间学习,哼哼哼…..(冷冷地笑)所以没打算报名,都是参加小社团,去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社、书画社策划大赛开幕式小品剧本

玩一下而已…学生嘛,以学习为重,对不?!哼哼哼….(冷冷地笑)

(突然小西的手机铃声响起)

小西:哦,部长又催我开会去了,大学生活好忙啊,忙得不得了,改天再聊啊!!(很得意的样子)

小南:额…..好咧!!慢走啊(大声高亢地说,小心摔死啊(声音低低的说)

试官都瞎了眼吧….哎…..能够进去啊!!”

面试官A加入广药节日社,并愿为节日社的伟大复兴而作不懈的努力!!

面试官A:说的那么好听,你有什么特长?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社、书画社策划大赛开幕式小品剧本

小南:报告,我之前去医院体检,医生说我腿有1.6米长,在平常人当中算是特长!!

面试官A:这位同学,我是问你有什么专长的技能?

小南:哼哼哼…….其实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 面试官B:请你展示一下!!

魔术表演(2-3分钟)

面试官C的内涵,真的是太棒了!!

小南:!(还在白日梦当中)

面试官A专长??

小南:…..………还有元宵(停了一下才说) 对吗?

面试官A:嗯,OK,回去等消息吧!

过场白:去节日社面试完之后,小南立刻赶去书画社面试!

第三幕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社、书画社策划大赛开幕式小品剧本

面试官D:额….这位同学,自我介绍一下吧!!

快速音乐响起

面试官E:嗯,好,回去等消息吧!

小南:额,各位师兄师姐,我想问一些问题,可以吗? 面试官们:嗯,可以!

小南:我想问小社团和校一级组织有什么区别?

面试官D

面试官E!现在很多人都只会用电脑打字

他想要过的是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无论是在校一级组织还是小社团,他都希望大学生活成为他人生中一部分重要的经历。

第20篇:关于单招面试

关于单招面试

注:只针对大多学校的面试方式,个别学校我也不是很清楚

面试流程:

首先,你会根据学校发的准考证去相应的教室做面试准备。

然后会有老师拿了几套面试考题让你随机抽取一套,每套题里面会有三四个问题。

老师会喊你们先看题,给你大约五分钟时间准备。准备期间你就要自己构思一下怎么结合自我介绍然后回答这些问题。

准备时间到了,老师就会领你到另外一个教室,教室里面坐着三个或者四个面试老师。

有些面试老师会提醒你开始回答,有些不会,这个时候你就见机行事了。一定要注意礼貌,“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这些礼貌用语一定要用上,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自信,不要因为紧张而东张西望。然后根据你的考题结合自我介绍回答出来。(注意:不是老师提问,是你自己主动回答。可能有些学校不一样,我是根据我当时面试情况写的)回答完了后,还是要注意礼貌,说声谢谢,鞠个躬什么的。 面试老师可能还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就大方得回答就好了,不要怕答错。

面试常见试题:

1、假如学校帮你换专业,你会怎么选择?

2、你对本专业学习有什么期望

3、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

4、你为什么选择该专业?你是否阅览过此专业的知识,阅览过,谈谈对这专业认识.若没有,为什么?

5、有人说好学校教出好学生,坏学校教出坏学生,你赞同吗?为什么?

6、怎么处理跟老师的关系?

7、假如你选择的专业,与你预想的专业不同,你会如何处理?

8、你为什么会来报考我院?

9、假如学校不能更改专业,你会怎么办?

10、有什么爱好、特长?

11、进入学校后,你会选择进入部门吗?为什么?

12、你凭什么让我们通过你的面试?

13、假如你没有被录取,你会怎么办?

14、谈谈大学你有什么目标,什么计划?

15、你梦想中的大学是什么样?

16、你为什么要报考高职院校?你为什么选择该专业?

17、你如何看待高职院校?

18、你对这次单招的认识?

19、当你发现你选的专业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你会怎么做?

20、请你谈谈对所报专业的认识?

21、你认为英语对你所报专业是否有用?

22、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

23、如果在竞选班长你落选了,你会怎么做?

24、你怎么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25、是否愿意一边上学,一边打工?

26、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

27、请你用最简要的语言来作自我介绍或评价。

这些看看就是了,不用刻意去记,因为不一定就是考这些题。不过我很幸运的是,抽到的问题全是上面的考题。我当时抽到的是

27、请你用最简要的语言来作自我介绍或评价。

10、有什么爱好、特长?

13、假如你没有被录取,你会怎么办?

22、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

初中语文公招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公招面试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