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08 07:38:4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导学1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找出穿越亚洲的主要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

2、知道亚洲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是

2.世界第一大洲是 ,它东临 洋、北临 洋、南临 洋。 3.亚洲是世界上跨 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4亚洲有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最大的湖泊 ;世界陆地最低点 ;世界最大的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 。

5.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导致亚洲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呈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活动一 :读课本P2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观察:

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南北半球的 半球。 活动二 :读课本P2图6.2亚洲的范围,完成:

(1)找出亚洲周围所临的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活动三:读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观察: (1)按地理方位,人们把亚洲分成了哪六个地区?

(2)中国位于哪个分区?此分区还有哪些国家?

活动四:认识亚洲的地势特点及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完成课本P5活动1.2.3.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从所在的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 (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2、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势 B、纬度 C、气候 D、海陆

3、亚欧两洲分界线处的海峡是 ( )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亚洲的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地形类型是 ( ) A、高原和山地 B、高原和平原

C、山地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

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 A、乌拉尔山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土耳其海峡

二、读图6.1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图6.1 亚洲地区

1、填写图中字母所示地理名称。

山脉:A.B. C 河流:D.E. F. 高原:G.H.

2、填写图中序号所示地理名称。

平原: ① ② 半岛: ③ ④ ⑤

岛屿: ⑥ ⑦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导学2 第一节 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如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地势和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气候显著和 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常受 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3、许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风由 吹向 ,特征: 夏季风由 吹向 ,特征: 。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活动一:读课本P7图6.9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 (1)亚洲主要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找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活动二:读课本P7图6.10亚洲四地年内各月气温或降水量,观察回答:

(1)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的气温状况有什么不同?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的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

活动三:读课本P9图6.12非洲的气候。 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亚洲大陆东部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 )

A、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B、受地形的影响 C、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

2、下列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亚洲东部和南部发生的旱涝灾害,与哪一种因素的强弱活动有关( ) A、夏季风 B、冬季风 C、地形 D、纬度位置

4、下面对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使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B、亚洲东部和西部均有季风气候分布。

C、季风气候使亚洲各月降水均匀,一般没有旱涝灾害。

D、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但两半岛的气候迥然不同。

5、中南半岛的气候属于: (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气候

二、读图分析题:

读图6.2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所示气候类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主要是受它所处的 位置和 图6.2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位置的影响。

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喜玛拉雅-青藏高原地区是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使冰川消融加快。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行动,遏止气候变暖的话,最早2035年,亚洲水塔的冰川将有可能全部消失,亚洲13亿人口的淡水资源将会受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导学3 第二节 人文环境

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2.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3.了解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我们亚洲,地广人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2.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位于亚洲的有 个。亚洲众多的人口 给 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亚洲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的不同形成了多样的 文化。 4.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国家的、、历史条件差别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 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 国家。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活动一:读课本P10图6.13和图6.14,回答:

1、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多少?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那些?

3、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4、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那几个,各属于哪一个分区?

活动二:读课本P11图6.15,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

活动三:看课本P13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1、完成P14活动1,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亚洲有多少种文化?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3、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4、我们应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南美洲 2.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下列哪种指标来衡量 ( )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人口增长数量

3.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 ) A.韩国 B.中国 C.日本 D.新加坡 4.世界人口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5.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分布最多的大洲是 ( )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二、读图6.3,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6.3 (1)该图所示区域为亚洲分区中的 。 (2)图中所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为 。 (3)河流A流经地区的首都是 。

(4)河流A、B处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这里的平原是 。

河流C的下游河谷和三角洲处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所在大洲 是 。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导学1 第一节 日本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海、太平洋。

2、读图说出日本的主要组成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知道日本的首都:东京。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日本是位于 洋西北部的 国,由、、、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 ,这对日本的、、海上运输和 十分有利。

3、日本首都 ,位于平原。

4、日本著名的山峰 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它其实是座 。

5、日本是个多、的国家。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日本火山、地震知识探讨:

1、读课本P20图7.5,想一想: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火山是灾害,但也可以为人类所用,你知道它们如何造福人类吗?

3、说说你知道的防震常识。

4、日本地震频发,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都不严重,其防震方面有哪些是我国可以借鉴的?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日本首都所在的岛屿是(

A北海道 B本州 C 四国 D 九州

2、按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和中国都属于(

A东亚地区 B东南亚地区 C 南亚地区 D 中亚地区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C境内山岭众多,平原狭小 D 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经济活动频繁

4、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5、下列国家中,离日本最近的是( ) A中国 B 蒙古 C 朝鲜 D韩国

6、作为日本的象征,被日本人奉为神山的是( ) A 白头山 B 雪峰山 C关东山 D富士山

7、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

A台湾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朝鲜海峡 D白令海峡

8、日本人最爱的花是(

A牡丹 B菊花 C 梅花 D 樱花

9、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A 琉球群岛 B 富士山 C 濑户内海 D 金刚山

10、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 A台风 B 寒潮 C 伏旱 D 梅雨

11、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A北海渔场 B 北海道渔场 C 舟山渔场 D 纽芬兰渔场

12、日本四大岛屿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海道 B 本州 C 四国 D九州

二、读图题:读图7.1回答问题:

图7.1

1、填注日本主要四大岛屿:B C D E

2、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F G 。

3、填注日本所临海洋1 2 。

4、日本首都A 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思考问题:

在日本琉球群岛以东太平洋海域,有个无人居住的鸟岛。受海水长期侵蚀,露出海面的岩礁不断减少,涨潮时露出海面的礁石不足半米,随时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为此,日本政府不惜花费300亿日元巨资,从198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仅有两块礁石的该岛进行加固。

想一想日本不顾离本土2000千米之遥的距离,加固此岛目的何在?反映了日本人的什么意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导学2 第一节 日本:加工贸易经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特点。

2、从资源、地理位置和科学技术、劳动力等方面分析日本加工贸易型经济形成的原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3、知道日本工业沿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知道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日本地域 资源 ,是个资源小国。

2、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需求越来越多,国内供应不足,于是从国外进口大量的 和 。

3、日本依靠 和充足的 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 大量出口,形成了以 为主的经济。

4、近年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和

东南亚地区。

5、日本民族构成 , 民族占绝对优势。其传统服装是 。

6、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 色彩,又有强烈的 气息,是 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读课本P22图7.

9、图7.10,和图7.

11、图7.12,分析日本工业发展中对外的依赖情况?对日本经济有什么负面影响?

2、读课本P23图7.13,分析日本两大工业带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出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3、完成P23活动2。

4、讨论完成P24活动4。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日本需要进口的是 ( ) A原料和燃料 B汽车 C电子工业产品 D 纺织品

2、日本的经济特点是 ( ) A进口型 B进口---加工---出口型 C 自给自足型 D 代人加工型

3、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 ) A日本海沿岸 B黄海沿岸 C 濑户内海沿岸 D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4、日本在( )的500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遍及各产业领域 ( ) A西欧 B 东亚 C 美国 D东南亚

5、日本民族构成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 ) A汉族 B 朝鲜族 C大和民族 D 满族

6、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 ( ) A 旗袍 B西服 C和服 D 牛仔服

7、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 ( ) A矿产资源丰富 B 接近对外贸易海港 C 劳动力丰富 D 工业用水方便

8、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是 ( ) A木材和电子产品 B 钢材和轻纺产品 C家电产品和服装 D 汽车和照相机

9、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 ) A 南亚、东南亚 B 中国、俄罗斯 C西欧、美国 D东亚、西亚

10、下列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 ) A森林资源 B太阳能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

11、日本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利用了岛国有优良港湾的优势和 ( ) A丰富的劳动力 B低廉的矿产

C 丰富的资源 D充足的劳动力和较高的科学技术

12、日本工业发展的主要弱点是 ( ) A劳动力资源贫乏 B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C 岛国海岸线曲折 D 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二、读图7.2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图7.2

1、日本两大工业带分布在 沿岸和 沿岸。

2、日本主要工业区A 工业区、B 工业区、C 工业区、D 工业区、E

工业区。日本工业沿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日本工业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附加价值很高,到处都能看到独自的技术开发成果,世界上所使用的工业用机器人约有六成都是在日本运作。日本的工业界几乎都是机械化,可以说是效率非常高的产业。此外,家庭用机器人这个概念也是由日本所提出来的。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支撑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导学3 第二节 东南亚:位置、气候和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州、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位置及其纬度位置。

2、在图中找出马来群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

3、知道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并能够分析其原因。

4、了解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5、知道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东南亚包括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地处 洲与 洲、洋与 洋之间的“ ”地带。

3、位于 半岛和 岛之间的 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 洋和 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是这里成为世界重要的 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是世界上、、和 的最大产地。

5、、、和 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泰国是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

7、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8、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

9、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28活动1。

2、读课本P7图6.9,找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并结合课本P30图7.

25、图7.26,完成活动2。

3、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4、试分析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中南半岛是因为位于( )以南而得名 A中国 B 印度 C日本 D 菲律宾

2、被称为东南亚“十字路口”上的咽喉要道的海峡是( ) A土耳其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 琼州海峡

3、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

A泰国 B马来西亚 C 印度尼西亚 D菲律宾

4、在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经常出现的降雨形式是( ) A地形雨 B 对流雨 C 锋面雨

5、世界最大的群岛是( ) A马来群岛 B琉球群岛 C 舟山群岛 D 菲律宾群岛

6、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 印度尼西亚 C 菲律宾 D 日本

7、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谷子

8、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 B缅甸 C 越南 D老挝

9、马六甲海峡位于(

A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 B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C中南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二、读图7.3回答问题:

图7.3

1、图中E 海峡连接了A 洲和B 洲,沟通了C 洋和D 洋,是东南亚 “ ”的咽喉要道。

2、E海峡处于 半岛和 岛之间。 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中新网2010年10月28日电 据外电报道:印尼近日连续遭到地震、海啸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袭击,27日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至少341人。当地时间25日晚9时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7.7级强震,触发海啸,掀起高3米的巨浪,直扑沿岸村庄,十多个村子被吞没、冲毁。27日,地震与海啸已造成至少311人死亡,目前仍有数百人下落不明,2万多人无家可归。27日印尼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继续喷发,高达600摄氏度的火山灰将附近村中的很多人烫死。

试解释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导学4 第二节 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

学习目标:

1、会描述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2、知道中南半岛上主要国家首都的分布,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知道东南亚是华人、华侨聚集的地区,了解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南北延伸,具有、的特点。

2、在中南半岛上众多河流都自 向 流,河流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 。

3、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和 。

4、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 种人,是世界 和 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5、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东南亚热点线路是 游。

6、缅甸仰光的、柬埔寨的、越南的、印度尼西亚 的 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31活动1。

2、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32活动2。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是(

A平原为主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山地为主 D 高原为主

2、中南半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山区 B海岸 C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D没有规律

3、新加坡人口中数量最多的是(

A华人 B 华侨 C 中国人 D英国移民后裔

4、东南亚居民多是(

A 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 混血种人

5、中国近年在东南亚的旅游热线是(

A新马泰 B越南游 C 印度尼西亚火山风景游 D 看柬埔寨的吴哥窟

6、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 黑人奴隶 B华人华侨 C殖民统治者 D英国移民

7、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红河 B湄南河 C湄公河 D 伊洛瓦底江

8、大金塔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典型建筑(

A柬埔寨 B 印度尼西亚 C 菲律宾 D马来西亚

9、首都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是(

A 曼谷 B 河内 C 新加坡 D 仰光

10、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分布地区是( ) A 东亚 B 西亚 C 东南亚 D 南亚

二、将下列国家与主要物产用线连接起来: A 菲律宾 a 棕油 B 马来西亚 b 蕉麻 C 泰国 c橡胶 D 印度尼西亚 d 椰子

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一)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大元帅陈毅访问缅甸时,写过一首诗,来描述中南半岛上国家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关系:“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川流永不息,共饮一江水。”

你能找出东南亚都有哪些河流发源于中国吗?从陈毅的诗句中判断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

(二)读下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近几年来,中国同东盟关系顺利发展,高层往来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在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一致同意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区,并授权各国经济部长和高官尽快开始谈判。朱镕基总理还提出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湄公河流域开发等确定为新世纪初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得到东盟领导人的赞同。为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朱总理宣布将向东盟成员中的三个最不发达国家,即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

1、截止2009年加入东盟的东南亚国家共有 个,分别是、、、、、、、、、。

2、资料显示我国和东盟联系密切,我国和东盟各国间的合作为“ ”。

3、结合本节所学,请你为东盟成员中最不发达的三个国家寻求一种与我国的合作方式。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导学案5 第三节 印度: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

学习目标:

1、了解印度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的概况及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2、在地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3、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旱季、雨季风向变化。能初步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填空:

1.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该国标志性建筑是 。

2.印度人口已超过 亿,仅次于 居世界第二。而且目前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 ,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压力。

3.印度的地形分三大地形区:北部是 山脉,中部是平原, 南部是 高原。

4.印度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全年高温,一年分 _______, 两季。

二、读图7.4印度及其邻国相互位置略图

填注:

邻国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河流E 海洋G________洋 J________海H_______湾 高原F 首都:I____________ 城市:K L M 图7.4

合作探究: 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活动一:读图7.5孟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候类型为 气候。孟买各月

气温都在 ℃ 以上,其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月。

(2)孟买 月— 月盛行

风,是雨季。 月 至 月盛行 风,是旱季。 图7.5 活动二:结合课本P37活动2,讨论印度为什么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展示交流 :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 :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印度著名的古代建筑是 ( ) A.吴哥窟 B.金字塔 C.大雁塔 D.泰姬陵

2.下列国家中,和印度陆地不相邻的是 ( ) A.中国 B.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 D.斯里兰卡

3.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哪种气候为主?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能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水汽是来自印度洋的 (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恒河注入太平洋 B.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 C.恒河主要流经印度 D.印度河注入孟加拉湾

6.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却是世界上贫穷的国家之一,原因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抵消了经济的增长 B.贫富不均,贫困人口多 C.交通不便,出口产品少 D.农产品以出口为主

二、读图7.6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A 海 B 湾 C 洋 E (国家) (2)横穿印度的重要纬线H是 , 因此印度大部分位于 带。

(3)流经印度的主要河流G是 。

(4)印度与D国争夺的焦点是 地区。 (5)F

是印度的首都。

图7.6 拓展延伸 :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除了印度以外,你知道亚洲还有哪5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推荐第2篇:七年级地理 俄罗斯教案

七年级地理 俄罗斯教案

本学期总第31

时本单元第4

时授 题俄罗斯型新授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俄罗斯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周边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全面的了解问题。重难点俄罗斯的资源气候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具

多媒体

程步骤师 生 活 动复

1、导激情

2、自主学习(由科代表组织本组成员根据学习提纲完成)

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谁吗?你还知道俄罗斯哪些出名的地方?学生会回答,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总统普京,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渊源,和我国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了解我们的周边国家。出示俄罗斯的地形图和自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1.找出俄罗斯面临的海域,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北冰洋,巴伦支海,波罗的海,黑海。2.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在图中找到这一结论的依据?俄罗斯的欧洲面积大还是亚洲面积大?3.从西向东找到俄罗斯的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归纳俄罗斯的地形特点。4.找到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哪个地形区?注入哪一个湖泊?.找到俄罗斯的重要的城市,第一大城市莫斯科,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太平洋沿岸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北冰洋沿岸城市摩尔曼斯克。6.计算俄罗斯的面积是我国的多少倍?7.俄罗斯的亚洲面积广阔,为什么还被称为是欧洲国家?从图上分析出,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步骤师 生 活 动复备

3、激情互动

4、魅力精讲、拓展应用

6、生成创新8.俄罗斯气候类型及特点?北冰洋沿岸是什么气候?太平洋沿岸是什么气候?9.比较俄罗斯的东部和西部莫斯科和上扬斯克的气候特点有什么不同?10.

通过俄罗斯的地形剖面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俄罗斯地跨两大洲,面积大部分在亚洲,但是人口的分布大部分在欧洲,经济中心在欧洲,文化传统在欧洲,所以说是一个欧洲国家。俄罗斯面积广大,海域广阔,面临海域众多通过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轮廓。通过分析图得到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最长河流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流,流经东欧平原。从图中分析俄罗斯的主要的城市和首都都位于欧洲部分,每一个海域都有著名的海港。航港的名称比较长难以记忆,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反复记忆。教师的讲解放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得法展空间,指导阅读图,分析原因是教师应该起到的角色。俄罗斯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由于面积广阔。,跨越的经纬度大,气候的差别大,东部受季风影响地形影响,气候的温差和降水季节差别大,西部受害养的影响大,气候的气温降水差别小。俄罗斯的气候和地形对俄罗斯的交通,人口的分布,经济的发展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利用上的学习分析讨论得到相应的解说提升自己的应变分析能力。俄罗斯面积和我国面积相比是我国面积的多少倍加深学生对俄罗斯面积的认识。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而且亚洲部分的面积大于欧洲部分的面积,但为什么又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

7、堂检测1俄罗斯的地势特点:2.俄罗斯的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的海港?3.俄罗斯的最长的河流

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

4.俄罗斯的主要的气候类型

.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6.俄罗斯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推荐第3篇: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第二节 《日本》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陕州外国语学校 李铜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2.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过程与方法:

1.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资源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共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图片《富士山和樱花》及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 总结:日本和我们是一海相隔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二、自主学习

学生预习课本P56-58,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日本位于_______东部,______洋西岸。

2、领土组成:日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大岛和诸多小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岛是_______,面积最小的岛是_______。____狭____稠。

3、气候:日本属典型的_______气候,有_______气候和_______气候,同时具有_______特征,夏秋两季太平洋沿岸有_______。

4、地形:日本多_______和_______,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___覆盖率高。

5、日本多_______和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活火山。

7、日本的首都_______,国花是_______。

8、四国岛和本州岛之间的水域是_______。

三、讲授新课

1、读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

(1)、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图 (2).找出日本周围的海域

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它位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2、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说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市。

总结:a.日本国土由四个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许多小岛组成,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b.日本人稠地狭。

3、师生互动:日本的气候

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的气候图》分析讨论: (1)、日本的气候类型 (2)、日本的气候特点

总结: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降水较多

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 读图8-2-2 日本的地形 总结:

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且分布在中部,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地形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四分之一是平原。所以,日本的森林面积占的比值大。

5、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展示《富士山》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 活动探究: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总结:

日本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火山。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与地震。

四、、课堂小结

(1)、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 (2)、展示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1)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一个群岛国家。

(2)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附近海域组成。

(3)地形:山地、丘陵为主。

(4)气候:受海洋性影响较大的季风气候。 (5)多火山、地震: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六、当堂检测:

1.日本的温泉有1200多处。下列现象,与温泉相联系的是( )

A.日本气候具海洋性特征 B.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日本多火山和地震 D.日本河流短小湍急 2.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位于我国东面,隔渤海和黄海相望

B.日本领土主要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4个大岛组成 C.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但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的港湾 D.日本的领土面积较小,故南北的气候差异较小 3.有关日本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降水较丰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日本是受海洋性影响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日本的森林面积占的比值很小。 4.日本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山地和丘陵 B.平原和高原 C.盆地和山地 D.丘陵和平原

5、填图:

(1)写出字母代表的海洋事物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写出数字表示的岛屿名称: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推荐第4篇:七年级地理新加坡教案

新加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新加坡的领土组成和居民特点,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和发展途径。

2、初步学会读图分析新加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初步学会正确评价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条件。

3、通过自学、讨论、讲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4、树立“发展经济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振兴中华的思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段对新加坡作了简介。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面,是著名的城市岛国。新加坡的字面意思是“狮子城”-因为岛的形状像狮子。华侨又称它“星岛”或“星洲”,意思是岛小如星。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很稠密的国家,居民中约四分之三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 ,印度人。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新加坡海港是天然良港,可停泊许多艘大型轮船。简介中提出:城市岛国、人口稠密、天然良港是新加坡的基本国情。

“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这一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材首先分析了新加坡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回顾了新加坡的殖民地历史和建国后经济发展的历程。然后,探讨了新加坡发展经济的重要突破点:(1)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2)在发挥本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炼油、造船、电子电器等工业;(3)利用本国的自然、交通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花园城市”从合理布局产生和规划绿地两个角度分析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美称的由来。

教法建议

1.从观察新加坡岛的形状入手,说出它像什么动物的形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新加坡的领土的组成,北面靠近什么半岛,南邻什么岛,处于什么海峡东口,从而认识新加坡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查阅新加坡的面积、人口数字,得出它面积狭小、人口稠密的特点。

2.利用前面已学的知识,分析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再用讲议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新加坡经济特点和发展经济的途径。

3.通过朗读课文和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新加坡如何美化和保护环境,从而进行生动的环境教育。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中可以吸取有益的经验(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注意环境保护)。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新加坡发展的道路 【教学工具】新加坡风光图片、新加坡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居民态度、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但是各个国家又有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东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新加坡。

(板书) 第三节 新加坡

(展示新加坡图) 新加坡的形状像什么?它和什么动物的形态很相象?

(告诉学生新加坡又名“狮子城”)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及有关插图,然后分组讨论,介绍新加坡国情。

新加坡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

新加坡的国名因何而来?华侨为什么称它为“星岛”或“星洲”?

新加坡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人口组成有什么特点?

新加坡有哪些邻国?

新加坡的纬度有什么特点?应属哪种气候类型?

为什么说新加坡地处交通要道上?

新加坡的自然资源条件怎样?

(新加坡领土有新加坡及一些小岛组成,因岛小如星,仅相当于我国一个小县的面积,所以,华侨称它为“星岛”或“星洲”)

计算:新加坡面积仅618平方米,人口确有316万,人口密度是多少?(5000人/平方千米)

(结论)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很稠密的国家,整个国家都是城市。

即新加坡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于一体。

(板书)

一、城市岛国

(读插图)分三步认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1)从与东南亚诸国相关位置看,新加坡地处物产富饶的东南亚中心,可称为“物产集散地,货物转运站”

(2)从海陆位置看,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扼守“十字路口”的交通“咽喉”

(3)从纬度位置看,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风光优美。

请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新加坡发展经济有那些优越条件?

2、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不利条件?新加坡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学生活动)

(新加坡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有天然良港、劳动力众多民族独立。 新加坡发展的不利条件有: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粮食进口等)

(提问)那么新加坡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呢?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讨论)

(1)新加坡发展了哪些经济部门,分别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新加坡的航运业主要包括哪两种运输方式?规模如何?

(3)新加坡发展工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原料是怎么来的?

(4)新加坡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为什么发展这些工业部门?

(5)新加坡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有利条件?为什么新加坡的风光那样美?

了解新加坡的环境保护。

(板书)

二、经济迅速发展

转口贸易—对外贸易 航运业

工业

(展示图片) 新加坡城市风光图片,欣赏“花园城市”的环境美。

读新加坡图,提问

(1)城市工业区、居民区为什么分开布局?炼油工业为什么布置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

(板书)

三、花园城市

(讨论)从新加坡经济发展中,可以吸取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

(学生活动)

(教师归纳)(1)因地制宜、扬长避短;(2)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3)发展教育,提高文化科学水平;(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等。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新加坡

一、城市岛国

二、经济迅速发展

转口贸易—对外贸易 航运业

工业

三、花园城市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道路 【教学工具】新加坡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东南亚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东南亚各国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同时,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经济发展迅速的一个地区。不过,同学们是否知道,在东南亚各国中工业发展最快、旅游业服务最为完善,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不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而是一个面积仅仅相当于我国一个小县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新加坡。

(课件展示) 新加坡位置图,引导学生明确新加坡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提问)新加坡有哪些邻国?

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在东南亚政区图上我们很难清晰地了解它的国家概况。

(课件展示)新加坡简图 简要介绍新加坡国名的来历

(提问)从位置看,新加坡属于什么国家?

岛国,主要由新加坡本岛及周边的一些小岛组成。

(联系前面的导言提问)有不少华侨称新加坡为“星岛”或“星洲”,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岛小如星,总面积只有618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县。

新加坡人口有316万,按照面积计算,平均每平方千米约5000人,它是世界上人口非常稠密的国家。实际上,新加坡整个国家都是城市,是一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于一体的独特的国家,因此我们才把它称为“城市岛国”。

(简要介绍)在新加坡生活的居民中约3/4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等,所以,新加坡的很多文化传统都留着中国文化的烙印。

(提问)从新加坡的纬度位置看,它应属哪种气候类型?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风光优美。(伏笔)这为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承转)有人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十字路口”,而把新加坡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这说明新加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新加坡位置的重要性。

(课件展示)新加坡重要的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演示,教师加以讲解,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东南亚中心、马六甲海峡东口

(承转)一个国家经济要想腾飞,首先要了解本国的现状,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发展经济,我们可以帮新加坡分析一下它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和不利因素。

(学生讨论)注意引导学生将刚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考虑

(课件展示)教师进行总结

(设问)新加坡国家狭小,资源匮乏,甚至连淡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引入,这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如果你是新加坡的领导人,你能否能够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发展本国经济呢?

(组织学生活动,设计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途径)注意提示学生:1.可以发展哪些部门,分别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如何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技术、原料

(设问)新加坡的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

(课件展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程

(承转)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其实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新加坡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课件展示)“花园城市”优美的城市风光。

(引导学生讨论讨论)从新加坡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归纳)

(新课结束)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新加坡

一、城市岛国

二、经济迅速发展

要道、中心—转口贸易—对外贸易 航运业

开放、引资、发展科技—工业

旅游业

三、花园城市

推荐第5篇:七年级地理

亳州谯城观堂中心中学

七年级地理(下)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张士德

本学期教学的是七年级地理下册,共六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了教学改革与结业会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学的成果及经验归结为:

一、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 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

亳州谯城观堂中心中学

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担任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亳州谯城观堂中心中学

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结合教材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亳州谯城观堂中心中学

七年级地理(下)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

张 士 德

观堂中心中学

2017年1月

推荐第6篇:七年级地理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45分,每小题1.5分,均为单项选择题)。

1、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日本人喜欢吃鱼 B新疆人爱吃羊肉抓饭 C南方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 D海南省普及冰上运动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的意思是: ( ) 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B、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C、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D、在适应当地环境的长期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3.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4.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是一个平面

C、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一个规则的球体

5.下列四幅地图的图辐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甘肃地图 D、兰州地图

6.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 (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7.本初子午线是指 ( A、0经线 B、0纬线 C、20W经线 D、180经线

8.下列各点中,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 A.20ºW,60ºN B.0º,26ºN C.180º,17ºN D.19ºW,15ºS

9、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 A、0°纬线上 B、0°经线 C、北纬90° D、南极点

10、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所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 ( ) A、北极点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 D、赤道和1800

经线的交叉点上

11、太阳直射最南的地方是 ( )A、南极点 B、南极圈 C、南回归线 D、赤道 12.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洲大陆 D、南极洲大陆

13.下列关于四大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太平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 / 3 B、第二大洋呈“S”型

C、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D、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14.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 ) 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是海洋

1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

A、乌拉尔山脉 B、高加索山脉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16.在珠穆郎玛峰最高处海拔是约8844米,土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

A、8999 B、8690 C、8600 D、8844

17、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

18、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大陆延伸部分是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海岭 读右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8.19.20题: 19图中甲庄位于丙庄的哪 个方位 ( ) A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20.图中A处与村庄甲的 相对高度应是( )

A、150米 B、200米 C、250米 D、300米 21.修建一条甲地通往乙地的 公路,图中的①②两条路线中 较为适合的是: ( ) A、① B、② C、两条均适合

5.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即 基督教、教和佛教。 6.聚落的形态有 和 。 三.综合题(45分) D.、两条均不合适

1、读世界部分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2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 )

A、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大西洋板块

N 23.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 ( )

A.板块内部 B.板块边缘 C.大陆内部 D.高山地区

24.某地区在一年里平均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

A.25‰ B.35‰ C.15‰ D.15%

25、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 ( )

①欧洲西部 ②非洲北部 ③东南亚 ④南美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

A.汉语和英语 B.汉语和法语

C.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D.英语和俄语

27、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越慢越好 ②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越快越好 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 )

A.喇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29、我国乡村聚落房顶有“南尖北平”的景观特征,主要原因是: ( )

A.风俗习惯 B.北方地势平坦,南方多丘陵

C.北方寒冷,南方温暖 D.北方干旱,南方多雨

30.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

B.欧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C.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

D.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

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 。

2.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 提出的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和 。 4.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 率和 率决定的。

(1) 从东、西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属于_________半球; 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该图属于_________半球。

(2) 图中B点的经度是_________ ,纬度是_________ ,C点的经度是_________ ,纬度是_________ ,D点的经度是_________ ,纬度是_________ 。

(3) 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方向,C点位于D点的_________方向, B点位于D点的_________方向

2.读左图回答:(每空1分,共7分) (1) 图中的大洲A是___________ 大洲C是_______________

大洋B是_______________ (2) C大洲有世界最大的平原 __________ 。

(3) 图中D所示的_____________运河,它沟通_________洋与B大洋。 (4) 图中所示的为_________半球。(东.西)

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分) (1)、写出该图的比例尺:

E 数字式:

F 文字式:

(2)判断以下各点的地形:A , E F 。 (3)C、D两山坡,较缓的是 , 原因是 。(2分)

6、读图完成:(每空1分,共3分) (1)A点的海拔是_______ 米,

B点的海拔是________ 米。 (2)A、B的相对高度是_____ 米。

7.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图六),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

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2)我国台湾省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地处板块的 。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_____________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5回答下列相关问题。(6分)

(1)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 (填数码)

(2)这四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4分)

推荐第7篇:七年级地理

甲高中学2012年春基础知识测评七年级下册地理试卷

(二)

C.非洲D.亚洲题号考答止名 姓禁内级班线订装校学(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亚洲冬季风的特点是()

A.温和干燥B.温和湿润 C.寒冷干燥D.寒冷湿润

2.亚洲面积约4400平方千米,是世界() A.第一大洲B.第二大洲 C.第三大洲D.第四大洲

3.下列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B.中国 C.印度D.泰国 4.日本的国花是()

A.梅花B.菊花 C.樱花D.桃花 5.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D.黑海海峡

6.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之称的国家是() A.德国B.丹麦 C.挪威D.瑞典

7.俄罗斯的面积居世界第一,它的面积为()万平方千米 A.1000B.1707 C.960D.1500

8.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俄罗斯B.美国 C.中国D.法国

9.法国的形状可以看作是() A.正方形B.长方形 C.六边形D.三角形 10.巴西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A.平原、盆地B.山地、高原 C.高原、盆地D.平原、高原

11.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是() A.墨尔本B.堪培拉 C.悉尼D.达尔文 12.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A.大洋洲B.南美洲

第1页—共2页

13.有“钟表王国”之称的是() A.荷兰B.瑞典 C.瑞士D.意大利 14.长绒棉的重要生产国是() A.中国B.日本 C.埃及D.法国

15.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北美洲 二.填空题(共20分)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_。2.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

3._的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州之冠。4.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_。 5.埃及最著名的古迹是_。 三.读图填空题(20分) 1.读亚洲部分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亚洲地势特点是,你的判断依据 是。

(2).请你列举出有关亚洲自然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至少两个)

青藏高原

第2页—共2页

推荐第8篇:七年级地理美国教案4

第一节

美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行政区划和居民构成等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使之认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读图能力。

2、通过学习美国国内种族不平等和贫富悬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 农业和工业的生产与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美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有关景观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北美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它们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也是明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美国的知识。 【提问】展示美国国旗的图案,大家数一数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道条纹、多少颗星?其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的国旗由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50颗五角星组成,通常称为星条旗。它象征美国由最早独立的13州发展到今天的50个州。美国的国旗反映了美国的建国历史和领土组成。它反映了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它反映了美国把领土从大西洋逐步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以及海外的过程。它还反映了印地安人受苦受难的过程,其领土的扩张史也是印地安人的血泪史。 【引导读图】读美国政区图,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 说明美国领土的范围和海陆位置。说出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回答】(略) 【板书】第二节

美国

一、美国的领土组成,50个州和1个特区

【引导阅读】阅读下文:美国居民的种族和民族构成相当复杂,其中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占绝大多数,还有占全国人口11%的黑人,他们是被贩运来的非洲黑奴的后裔。美国的黑人原主要分布在南方,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而后逐渐迁往北方并进入大城市,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工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仍然受到歧视。印地安人是美国原有的居民,由于惨遭殖民者的杀害,人口大量减少。目前所剩的130多万人也只能生活在荒凉的特别划定的区域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美国的华侨和华人约有80万,主要居住在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和纽约,华侨对美国西部的开发曾作过重大的贡献,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带来了各国的技术和传统,互相交流、吸收,共同建设了美国这块土地。

从上文,你可以看出什么?(分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教师小结】美国是一个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和种族歧视的社会。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板书】

二、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1.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多民族国家

【承转】美国有2.5亿人口,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美国人口分布图”,思考美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哪里?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哪里?美国人口70%以上

分布在城市吗?你能概括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城市人口比重大。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山区人口稀少,70%人口居住在城市。东北部地区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口密集区和城市带。 【承转】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又有了新的变化。 【引导讨论】为什么美国人口一度从南部迁往北部,现在又有从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的趋势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最初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东北部地带。随着北部和西部的开发,人口曾较大规模地从南方移向北方,从东部迁往西部。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从传统的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区迁移的趋势。说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工业分布不断变化,使人口随之迁移。

【板书】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承转】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条件是一个重要条件。我们观察一下美国和加拿大哪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请同学们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水文等方面与加拿大做一个对比。然后每个小组由一位同学说明本小组的意见,再请一位同学对全班的发言进行小结。 【学生小组发言和学生小结】(略) 【教师小结】美国本土在温带和亚热带,东西两侧均濒临海洋,使美国气候既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同加拿大相比,其热量条件优越的多。另一方面这里的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条件配合的好。对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这里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美国落基山以东地区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上,水分条件也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美国三面临海,尤其东西两侧均为浩瀚的大洋,而且多曲折的海湾,由于纬度位置比加拿大低,港口终年不冻,为其提供了比加拿大更为有利的海运条件。沿海地带受海洋影响比较大,气候温和湿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使之成为美国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像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等。 但是美国也有其不利的经济发展条件,如本土缺乏热带气候,使之无法大规模发展热带经济作物,西部山系的存在使之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干旱区,需灌溉才能发展农业生产。 【板书】

三、优越的自然条件及资源利用现状 1.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美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占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近2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0%。美国耕地由于纬度比加拿大低,水热组合及灌溉条件均比加拿大好,土地利用潜力也比加拿大好。但是由于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北方冷空气可以长驱直人,南方的作物有时易受冻害。

【板书】2.三大地形区

密西西比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而易于耕作,这里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农牧业区,再者密西西比河干流纵贯南北,支流多为东西方向,又同五大湖有运河相通,形成了联系全国主要地区的内河水运网。

【板书】3.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

美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类型多样。美国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0%,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1/4的国土是草原。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铜、铅、锌、铀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板书】4.丰富的自然资源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生产国,每年需消耗矿产资源约40亿吨。其中有些是工业生产所需,而有些是高消费和浪费所造成的。例如,在现代交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小汽车已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成为最普通的交通工具。美国共有小汽车1.2亿多辆,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它给美国人带来了方便,同时消耗的燃料也是惊人的。美国人汽车更新速度过快,也造成对钢材的浪费。

【板书】5.资源浪费惊人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美国的领土组成、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以及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等问题。其中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学习美国经济发展条件的依据。正因为美国在经济发展上较为正确的认识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以经济发展很快。这是我们要加以借鉴的。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的

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提供资料】请同学们看以下资料,思考讨论一下它反映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特色是什么)?我国在这方面有哪些是可以借鉴的? 美国农业的总产值、许多重要农产品的产量以及农产品出口总量都占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年产粮食达3亿多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l/5。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农业人日据1985年统计占全国人口的2.2%,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劳动力的3.8%,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供76人消费,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可以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劳动生产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首先整个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并使用了化肥、农药,推广了良种。

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每个农业区以生产一二种主要农产品同它的辅助部门为主。如乳畜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l/3,生产全国牛奶、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3/

4、大豆的60%,这里还利用玉米做饲料,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同时能更有效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学生小结】(略) 【教师小结】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一是农产品极为丰富,二是劳动生产率高。其农业生产的特色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专门化。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所以一定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走科教兴农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也要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商品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提示学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物,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有多种用途,但是大部分作为饲料。美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所以玉米带和畜牧带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读图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和“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①美国东北部的农业为什么集中发展乳畜业?主要供应哪里的需要?它与西部的畜牧业有什么不同?②请你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说出下列地区发展某种农产品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谷地种植葡萄、柑橘等水果。在东南部种植棉花。在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种植小麦和玉米。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同时又是世界上进口热带经济作物最多的国家。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美国乳畜带分布在东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人口众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对乳、肉、禽、蛋的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这里的乳畜带主要生产乳、肉、禽、蛋等供应城市的需要,而西部的畜牧业主要是放养生畜,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区提供瘦的畜产品,如瘦的牛买到玉米带再育肥出售。另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和其他畜产品。

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亚热带,是夏季高温少雨的地中海气候,适合喜高温少雨气候的葡萄、柑橘等作物生长。东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适合棉花生长。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种植小麦、玉米,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的好,适合小麦、玉米生长。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但是,由于本国热带气候地区面积狭小,而且不在本土,所以无法大量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板书】

四、农业生产的特色、特点与主要农业带的分布

【承转】美国发达的农业一方面向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另一方面农业要依靠工业提供的设备。那么美国工业又是如何的哪? 【读图填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美国矿产、森林和草地分布图”,

“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课本有关美国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的叙述文字,根据图象和文字提供的信息,全组讨论后填写下表: 工业地区

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南部地区 主要资源

煤、铁

森林、金

石油

运输条件

大西洋沿岸优良的港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便利的水运条件

太平洋沿岸的优良的港口和贯穿美国东西的铁路线等

墨西哥湾的港口和便利的铁路运输

主要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等部门

电子工业、飞机、精密机械等

石油、飞机、宇航等 主要城市

芝加哥、匹兹堡、纽约、波士顿、底特律、华盛顿

旧金山、洛杉矶

休斯敦 表中的楷体字为学生填写的内容。 【板书】

五、经济特征和工业的发展

【承转】同学们学习了有关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状况,那么怎样说明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哪?现在我这里有一些资料,请你们用下列资料说明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 1.数据:

国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25%,工业产值占世界的20%以上,农业产值占世界的10%以上。 就业人口中,30%从事第

一、第二产业,70%从事第三产业。

全国500家最大的公司的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国商品销售总额的50%以上,获利占全国利 润总额的70%。

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各国中所居位次(1991年) 煤炭2发电量1钢铁3硫酸1合成橡胶1汽车2化学纤维1新闻纸2原木1飞机1电子计算机1 3.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各国中所居位次(1991年) 玉米1大豆1粮食2棉花2烟叶。2肉类2鸡蛋2 4.主要农产品出口量在世界各国中所居位次(199年) 小麦1玉米1大豆1花生仁1棉花1烟叶1 5.工业品大量出口。工业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70%,大型电子计算机、航空产品、原子能 工业设备和技术、机械和运输设备、军火和某些尖端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大量进口轻工 业产品,如纺织品、鞋类、玩具等。

原材料进口。矿产品、农产品、能源和原料的进口额约占进口总额的50%。 海外投资多。跨国公司遍及各大洲,国外资产总额超过18000亿美元。 铁路长度超过西欧各国铁路长度的总和,航空运输量占世界的1/2。 【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约占世界的1/4。工农业生产部门齐全,自动化、专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品种多,产量大,很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交通运输发达,水平居世界前列。

【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美国的概况。请同学们回家以后能够从自然条件、人口、城市、农业等方面比较美国与加拿大的异同。最好列表。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美国

一、美国的领土组成,50个州和1个特区 二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1.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多民族国家 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三、优越的自然条件及资源利用现状 1.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2.三大地形区

3.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 4.丰富的自然资源 5.资源浪费惊人

四、农业生产的特色、特点与主要农业带的分布

五、经济特征和工业的发展

推荐第9篇:七年级地理美国教案1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

课程标准:

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3、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1、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的主要因素。

2、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美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让学生思考:这是哪一个国家?展示美国地图。

[讲解] 刚刚看到的都是美国的一些图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国。 [板书] 第一节 美国

[学生活动] 请一位同学就其所知的内容,简略地介绍一下美国的历史。

[总结] 美国在400多年前还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它的历史不过短短200多年。现今,美国共有人口2.78亿,其中,白种人占了82%,成为美国社会中最主要的人群,但他们并不是北美洲的原有主人,印第安人才是美国土地上的原住居民,而他们的人口现仅有180多万,而且地位十分低下。除了白种人之外,今天居住在美国的还有黑人和亚洲黄种人,他们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因此,有人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

一、移民国家

[学生活动] 先阅读书中的《阅读材料》,了解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完成书上活动1,读图,说出美国的人种构成。

[小结] 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

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各种人种在美国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他们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却截然不同。 [学生活动]

先阅读书中的《阅读材料》,了解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然后,完成书上活动2, 认识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

[过渡] 美国在400多年前就已经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学生活动] 完成书上的活动

1、2,了解美国优越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

[小结] 美国幅员辽阔。主体部分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就气候条件讲,美国大部分地区宜于农耕,利于栽培多种作物。利用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美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 [板书]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学生活动] 完成书上的活动3。

[小结] 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因此,美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读书] 书上的《阅读材料》

[过渡] 除了农业,提到美国,人们不得不想到它的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 [板书]

三、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讲解] 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产值高,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许多工业产品产量、产值和出口量都居于世界第一。

[学生活动] 先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再完成书上的活动1。 展示一些主要工业城市的图片。

[讲解] 所有工业中最著名的还要数高新技术产业。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尤其靠近旧金山的硅谷更是闻名世界。 [学生活动]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硅谷的情况。(老师补充,并展示一些图片) 完成书上的活动2,并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重的地位和作用。

[过渡]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达国家,世界上的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板书]

四、资源消耗大国 [读图] 读图9.14 [学生活动]

1、完成书上的活动1和活动2

2、就书上的活动3举行一个小型的讨论。[反馈练习]:收集资料说明美国作为现在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对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影响。

推荐第10篇:七年级地理地图教案3

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那么地图有什么用途呢?它是怎样绘制的呢?我们怎么使用地图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提问] 请同学举例说明,地图有什么用途?(教师广泛引导,最后总结概括。) 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板书)

一、地图的用途(板书)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 1.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 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师讲述]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种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板书)

①数字式 ②文字式 ③直线式(教师讲清三种形式的具体表示方法。强调三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并说明三种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表示。) [展示投影片]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练习] 将写出的比例尺改写成另外两种形式并填在表中 3.比例尺的大小(板书)

[教师讲述]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练习]下列四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______。A:1∶500000 B: (答案是:A)

[练习]将教材翻至23页,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提问] 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刚才的练习中归纳)

[教师总结] 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除了比例尺外,地图另外一个要素是方向。

三、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根据“上北下南”的规定,标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 [教师讲述] (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 (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 [提问]请读教材第13页“想一想”中看图1.22,请回答: 图中公路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3)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练习]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活动1。(之后教师总结在经纬网上方向判断的方法。)

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四、图例和注记

[教师讲述]讲述图例和注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读教材19页“常用图例”。并以某一幅地图为例练习。

[教师总结]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被称为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也就是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这样,你就能从地图上学到很多知识。

布置作业(略)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 [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教具]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同时讲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见课本17页图1.30) [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17页活动的练习。

[提问]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读课本第18页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 [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第11篇: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复习目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什么是地球仪。

2、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重、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时设置:一课时

课 型:复习课

复习方法:比较法、记忆法、归类法 复习内容:

1、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东西半球分界:160°E, 20°W

10、东西经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巩固练习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正圆球体 B纺锤形球体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2、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 ) A.23.5° B.30° C.47° D.60°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

)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 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可以找到经度116 °,纬度40 °的地点有 (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要求:独立阅读课文30—44页图文资料,标画并整理知识点。

1、读图2.2说出地球海陆分布比例。

2、读图2.6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位置; (2)找出赤道穿过的大洲名称; (3)赤道穿过哪些大洲的大陆;

(4)分别找出七大洲周围濒临的大洋; (5)分别找出四大洋被哪些大洲环绕。

3、读图2.7找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4、读图2.19说明六大板块的名称。

5、思考板块运动产生的现象。

6、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二、自主复习检测(要求:独立完成)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分陆地,___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南、北)半球。

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_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极洲、欧洲、___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____洋、_____洋、印度洋、____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_____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运河

亚洲与欧洲:_____山脉、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海峡

4、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⑴喜马拉雅山上发现____________化石

⑵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⑶荷兰的____________(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5、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⑴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b)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⑵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张裂地区。

6、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发生后你怎样避险?

三、小组合作交流(主要交流自主复习检测的答案)

四、系统总结

五、课堂达标练习

第三单元 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1、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教师: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

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

4、学生:边归纳总结边填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探究活动三: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观看资料:⑴气温、降水量图;⑵实例。

教师:提问,比较各地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最后归纳,气候受地形、纬度、海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四: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1、学生:从举例、自身体验出发,气候对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思考活动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世界气候的分布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 ⑵海陆位置 ⑶地形等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生产活动 ⑵生活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判断表示天气还是气候:

狂风暴雨( ) 晴空万里( )

四季如春( ) 春光明媚( )

2、填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海南终年如夏,南通四季分明。 ( )

⑵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

⑶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 )

3、探讨: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第12篇: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教案

亚 洲(东、北半球 )

1、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地形特征: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3、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气候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其中北半球的“寒极”是奥伊米亚康。

4、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典型。夏季风的源地是太平洋和印度洋。

5、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向四周流入海;

6、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一半咸水一半淡水:巴尔喀什湖。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7、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欧 洲(东、北半球 )

1、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欧洲河网密布,水量丰富但短小。其中流经国家较多的是多瑙河。

2、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2、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非 洲(东半球西部 )

1、非洲地跨赤道南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与欧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非洲与亚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2、非洲高原面积广大,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非洲屋脊是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是的乞力马扎罗山,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4、非洲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称为“热带大陆”。热带草原面积最大。

5、非洲的气候特点:①气温高;②干旱地区广;③气候类型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赤道热带雨林气候,雨林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的是地中海气候。

6、非洲物产丰富多样,称为“丰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大型野生动物的数量和总类居世界首位。

7、非洲是咖啡、枣椰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出口经济作物有咖啡、可可、花生、棕榈油和剑麻,粮食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主食。

8、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美 洲(西半球北部)

1、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2、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

3、中美地峡指的是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被称为中美洲。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通行英语,有一部分讲法语,以白色人种为主。 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称为拉丁美洲。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4、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①西部是高大的山系;②中部是广阔的平原;③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5、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是除南极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6、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热带范围小。

7、贯穿北美洲西部和南美洲西部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8、南美洲的地形特点是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9、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寒带缺失,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是世界最湿润的大洲。

10、南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仅限于西海岸的原因:安第斯山脉与落基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地形)

11、美洲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余属于发展中国家。

12、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该国被称为“玉米的故乡”。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地位突出。南美洲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东 南 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在中国以南。北部地势高,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2、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岛屿的总称。大多数岛屿山岭多,平原少。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3、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的原因: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不稳定。

4、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11月到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风,降水少,6月到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风(来自印度洋),降水多。

5、马来群岛大多数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6、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新加坡称花园城市。

7、东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泰国——天然橡胶、棕榈油产量、出口世界首位;菲律宾——椰子、椰油出口最多的国家。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资源充足。

8、东南亚主要粮食为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9、东南亚的矿产主要是锡和石油,马来西亚的锡居世界第一位。

10、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因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11、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大部分来自福建(闽)、广东(粤)两省。

南 亚

1、南亚指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和克什米尔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

3、南亚的三大地区,北部:喜马拉雅山 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有广阔的耕地)

4、南亚地区大多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可以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湿热多雨)(吹西南风来自印度洋);11至次年2月为凉季(凉爽宜人)(吹东北风)。

5、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其次是小麦,恒河下游有世界最大的黄麻种植区。

6、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是人口稠密区,印度人口数量世界第二。

7、印度是世界上最多牛的国家,泰姬陵是旅游景点。西 亚(五海三州之地)

1、五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地中海;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二海峡:霍尔木兹、土耳其;二海湾:波斯湾、亚丁湾;一运河: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是西方的生命线,世界油阀。

2、西亚气候炎热,沙漠面积广大。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典范以色列。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两河平原。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伊拉克的枣椰。

4、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区。

5、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圣城是麦加。西亚也是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三教圣地是耶路撒冷。

6、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西亚石油主要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海上运输路线: 西运: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航程短)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运量大)

东运: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欧 洲 西 部

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大多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各洲首位。 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洲,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

2、欧洲西部集中有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工业大国。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都有发达的农牧业。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著名的旅游国。

瑞士:钟表王国“世界公园”阿尔卑斯山滑雪 挪威:大渔场 幽深的峡湾 午夜太阳

荷兰:“花卉之国”“风车之国”郁金香 瑞典:森林、铁矿资源丰富 造船业 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圣母院、凯旋门、罗浮宫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罗马古斗兽场 梵蒂冈(最小国家):世界天主教中心 圣马力诺:印刷精美邮票

两 极 地 区

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以海洋为主(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2、南极地区指南极大陆极其周围岛屿和陆缘冰,以陆地为主(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称白色高原。也是世界风力最大的地方,称世界风库。

3、地球自转方向:北极地区:逆时针;南极地区:顺时针

4、极地区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南极比北极地区冷得多的成因:南极海拔高、更多的冰雪,太阳辐射反射强,而且陆地面积较大。

5、北极有北极熊、北极狐;南极洲有企鹅、磷虾、海象、海豹。

6、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7、在北极圈内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8、科考时间:南极:11—3月;北极:6—8月

日 本(东亚岛国)

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首都东京,全国通用日语。传统衣服是和服;传统食品是寿司。民族是大和族,信奉佛教与神道教。

2、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以山地丘陵为主。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活火山。 火山地震多的原因: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不稳定。

3、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在夏秋季节,经常受到台风袭击。日本跨纬度大,气候差异明显。

4、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1)岛国多港湾,便于海运(2)高效率的管理(3)发达的科技 不利:(1)矿产资源贫乏(2)国内市场狭小(3)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

5、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沿港口分布(如东京、横滨),方便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

6、日本有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处)。

日本耕地面积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生产水平高,农业的三大部门;稻米、畜产、蔬菜。注重生物技术与水利工程,所以水力与森林资源丰富。

7、日本的东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埃 及(地跨亚非两大洲)

1、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亚洲的西奈半岛。是亚洲与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2、埃及大多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首都是开罗(千年古都)。埃及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沿尼罗河分布)

3、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5、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埃及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为早期农业带来肥沃的土壤,长绒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6、埃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石油(分布在地中海及红海沿岸)。

俄 罗 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2、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以叶尼塞河为界线。俄罗斯有广阔的平原。地形自西向东: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为界),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勒拿河为界)。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4、森林资源与水资源丰富,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

5、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一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矿产区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等。

6、俄罗斯是工业大国,重工业突出,轻工业较差。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 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西伯利亚

俄罗斯和日本工业区分布的不同之处:日本工业区分布是“沿海型”,俄罗斯是“资源型”:分布于资源附近。

7、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

8、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东欧平原、伏尔加河和顿河是主要的农业区。

10、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主要信奉东正教。

11、俄罗斯有许多天然港口,有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受到来自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

法 国

1、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与地中海。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法国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小,全年降水均匀。南部为地中海气候,适合种植葡萄。

3、法国小麦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巴黎盆地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

4、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服务业突出。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以核电为主要的发电方式。

5、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旅游业非常发达。罗浮宫称为“万宝之宫”,镇宫三宝“胜利女神”“维纳斯”“蒙娜丽莎”。

美 国

1、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领土由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组成,国旗是星条旗,首都是华盛顿。

2、美国西部是高原山地(落基山),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低矮的山地

3、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专门化。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高,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进口可可,咖啡。

4、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三大工业地区:东北部工业区(最早) 南部工业区,石油飞机等;西部工业区,电子信息

5、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6、纽约是美国人口大城和最大的港口。芝加哥是美国的交通中心,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是美国的钢铁业中心。太平洋沿岸城市---洛杉矶(好莱坞、世界上第一个迪斯尼乐园),旧金山(硅谷、斯坦福大学)。

7、黄石国家公园——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世界最长的河流峡谷。

巴 西

1、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气候类型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2、亚马孙热带雨林是最大的热带雨林,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3、亚马孙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但水流量和流域面积是世界最大。

4、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工业体系完整,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

5、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

6、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

7、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为主,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的伊泰普水电站是全国最大的。

8、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最大城市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首都是巴西利亚。

澳 大 利 亚

1、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地形低平,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三大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东部大分水岭和墨累河。

2、澳大利亚特别的风景,东北部的大堡礁,艾尔斯巨石。

3、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 ,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城市是悉尼,这里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通用语言是英语。

4、袋鼠、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

5、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世界绵羊最多的国家,重要的羊毛和小麦输出国。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6、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铁矿、铝土)储量居世界前列。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第13篇:七年级地理中东教案1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东的范围、地理位置,掌握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了解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地区差异。

2.进一步巩固识读地图、分析地域特征的技能和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中东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炎热干燥的气候及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法与谈话法相配合。

教学用具

《世界地形图》、《中东政区图》,地形图, 教学提纲

一、范围和地理位置 1.范围和国家分布

2.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三、炎热干燥的气候 1.特点 2.形成原因 3.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哪几个分区?它们分别处在亚洲的什么位置?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亚洲的最后一个分区,位于亚洲西部的中东,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与中东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所以尽管它不在亚洲,我们还是把北非和中东放在一章中学习,便于我们全面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学习新教材

第一课时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和地理位置(板书)

1.范围和国家分布

[指导读图]读《中东的政区图》,明确中东的范围及在世界中的位置,并找出所包括的国家。(学生读图后,教师指定学生在黑板前指图说明本地区的范围、包括的国家以及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提问]中东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析)

[教师归纳]①本地区大部分处在北纬15°至北纬40°之间,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②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是亚洲、欧洲、非洲三洲交界处,又有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五海集中在这里。③红海、苏伊士运河、士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形成重要的海上通道,不仅将三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沟通了二大洋。 [读图]指导学生读《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图,分析它们的重要交通位置。2.地处二洋、三洲、五海之地(板书)

本区不仅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陆上和空中的东、西交通要道;不仅现在,而且历史上也早已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读图]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并让学生对照《亚洲政区图》,了解“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和地区。(有条件时还可分析这些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

过渡

本地区不仅位置突出,自然环境也表现出许多独有的特征,先来分析它的地形。[读地形图]读《中东的地形图》,让学生说出中东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板书)[教师归纳]以高原为主,主要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高原周围被耸立的山岭包围,使其地形闭塞。平原面积狭小,主要有两河冲积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及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两个地区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此外地中海沿岸的狭窄平原,这里的死海湖面海拔为-392米,为世界陆地最低点。下面再来看看本地区的气候。[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气温、年降水量分布及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说出本区气候的基本特点。(一半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可达20℃,以热带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为干旱地带。)

三、炎热干燥的气候(板书) 1.特点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读“炎热干燥的气候被叫做‘无流国’”。

[读图]指导学生从地图册上找出主要“无流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也门共和国等。)

[教师讲解]由于气候炎热干燥,在这里形成了广大沙漠,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阅读课文]先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沙漠的位置范围,再阅读课文“撒哈拉沙漠”及“选讲课文”。

过渡

综上所述,本地区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炎热干燥。造成本区气候炎热干燥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再分析它形成的原因。

2.形成原因(板书)

[教师归纳]本区大部分地区地处北纬20°至30°之间,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所以气温高。这里又处于副热带高压和来自亚洲内陆干旱地区东北信风的控制,所以干旱少雨。同时本区闭塞的高原地形,阻挡了海洋湿润空气的进入,更加剧了本地区的干旱,所以才形成了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的特点。但本地区的气候也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沿着地中海周围的狭长地带,就分布着另外一种气候。

3.地区差异(板书)

[分析图表]读第180页A、B图,说明B图中气温和降水在一年中的变化特点,与A图中的气温降水相比有什么区别?(B图所示一年中8月气温最高,约25℃;1月气温最低,约8℃,从气温变化看属于温带特点。全年降水约500毫米,且集中在冬季,而夏季少雨。这是地中海沿岸地区常见的气候特点,我们称这种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而A图全年高温少雨,为本区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提问]造成地中海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学生应从所在纬度和海陆位置以及风带和气压带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本区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地处北纬30°至40°之间,正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本地区冬季为西风带控制,因而多雨,而夏季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少雨。

复习巩固

[检查提问]①指图(挂图)说明中东交通位置的重要性。②中东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形成的?

布置作业

[填图]完成填图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了解石油资源在本区的分布概况和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了解本区居民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三、了解本区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

一、丰富的石油资源。

二、阿拉伯世界。【教具准备】

中东政区图(空白图)、自制的石油符号(粘贴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读书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填写图表,贴符号,指出石油运输路线。 【教学过程】

(教师朗读)

把教材第一段的两句话作为引言,导入新课:“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展示课前画好的“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填写图),引导学生自学读书,填写有关内容,每填一项,由学生朗读,教师加以肯定或指正。

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一半以上。

特点:石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分布:以波斯湾为中心,一条石油带向南北延伸(教师挂图、指图)。 产油国:中东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北非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教师每指一个国家,贴一个石油符号)。

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1/4。 出口量:所产石油90%输出。 [提问]“这些国家所产的石油为什么要大量输出?”答:“产油国人口少,工业不发达,生活生产上对石油消费量不大:出口石油可换回所需的商品和外汇。”

(指图、填写石油输出路线)

[做一做]

在世界地图上比较一下,从波斯湾沿岸港口将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油轮经过地中海的航线和经过非洲南端的航线,哪条航线的航程较短。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航线呢?(经过地中海的航线较短。因为该航线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受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所限,大型的超级油轮必须绕道非洲南端。)

[提问]“本区出口如此多的石油,对该地区人民的经济收入会带来什么好处”?(本区人口少,收入增多,成为世界上人均收入很高的国家。)

〔讲述〕我们再看一看本区的农业状况。 (读书填写课前画好的农业概况图表)

牧业生产方式:游牧和半游牧,赶羊群逐水草游动。

畜产品:牧业较发达,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呵富汗的紫羔皮、伊朗用羊毛织成的地毯都很著名(参阅彩色插图:叙利亚地毯)。

灌溉农业:分布——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灌溉的绿洲(读彩色插图)。

农业特产: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可供食用,伊拉克有出口。

水果业分布:地中海沿岸的平原和丘陵。

产品:橄榄油、柑橘、葡萄(请同学看一看课文插图)。 〔读一读〕“新兴的沙漠旅游业”

[板书]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读书填表] 人种:主要为白色人种,主要为阿拉伯人。 语言:通用阿拉伯语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这片广大地区叫做“阿拉伯世界”。

宗教: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圣城:麦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每年有百万人来此朝圣。

耶路撒冷——三大宗教的圣城。 〔讲述〕阿拉伯国家的人民有很多传统的、别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学生朗读]“读一读”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 [总结] 中东的基本概况是:

沟通两洋联三洲。 热带沙漠有绿洲。 阿拉伯人集中地。 牧业发达多石油。

〔附注〕(l)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河湖水、地下水、高山融雪水的灌溉,这些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实际上与“灌溉农业”是同义词,只是“绿洲农业”强调了在干旱荒漠地区的农业特色——有水就能长草,种庄稼。

(2)中东的石油储量、产量等的数字,不要求学生记。

第14篇: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4

第二节 巴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和形成过程;

2、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特征、以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4、知道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技能目标:

1、能根据地图相关信息分析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2、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3、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解 情感目标: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教学重点:

1、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2、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和保护;

3、主要城市的分布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

1、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地形对气候、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影响;

2、如何对热带雨林合理开发利用?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准备:相关图表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启发、讨论、比较等综合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将同大家一块从美国向南出发,经过墨西哥到足球王国----巴西去旅行让我们先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

(课件展示)9-17巴西在世界的位置、9—18巴西的地形图

(提问)从这两幅图中可获取巴西哪些方面的信息?(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展示小结) 地理位置

位于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有十个陆上邻国; 绝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小之间,热带面积广大;

主要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巴西高原--------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是大的高原; 亚马孙河---------是世界最大的河流; 热带气候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课件展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 面积 人口

巴西 851万平方千米 1.7亿 占拉丁美洲的百分比 43 33 在世界各国中的位次 5 5 (提问)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是哪些国家?请一位同学依次说出。 (展示)世界人口、面积前五位国家资料表 在世界位次 一 二 三 四

国家及面积(万平方千米) 俄罗斯1710 加拿大997 中国960 美国937 国家及人口(亿) 中国12.98 印度10.1 美国2.78 印度尼西亚2.04 (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概况巴西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

(展示)1、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丫彩,让我们打开历史,请同学集体朗读课本90及91页阅读料。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思考题

1、拉丁美洲最早的居民是什么人?

2、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3、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4、拉丁美洲的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来?

5、以上问题说明巴西开发历史有什幺特点? (小结展示)2.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历史

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黄种人和印第安人之间通婚形成鲜明种族特征。

(展示)图9.20卞卡一家和巴西人种构成图(略) (提问)这两幅图说明巴西人种构成具有什么特征? (小结展示)

3、种族复杂、混血人种多

(承转)在巴西这个民族大熔炉里,由于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进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展示图片)课本92页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解释这些图文资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小结)它进一步证实巴西这个民族大熔炉不同地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并发展为具有特色的拉丁文化,又一次说明社会环境对风俗的影响。造成民族大熔炉的原因就是殖民统治的结果。

(承转)认识了巴西自 然环境,也知道了开发历史,又有谁知道具有“世界咖啡王国”之称是哪个国家?殖民者闯入巴西后会怎样发展经济呢?它的热带气候可能会生产、出口什么样的产品,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93页资料

(小结)殖民初期出口木材--------16世纪甘蔗-------17世纪出口矿石-----19世纪种咖啡

不难看出是单一的农矿产产品。

(提问)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不利方面?

(小结)导致廉价出口原材料、高价进口成品、资源被掠夺国内日益贫困。 (展示)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二次大战前”经济特征: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2、“二次大战后”经济特征

(讲述)大战后巴西经济迅速发展,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遂步改变了单一的经济结构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而且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强的国家。

(展示)巴西的农业、矿产和工业分布图 读图分析:可读取哪些信息?(同桌讨论) 读图回答

巴西有哪些矿产资源?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哪种? 巴西的铁矿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最大的铁矿叫什幺?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

巴西的煤、石油并不多,巴西人民是怎样解决能源的?

(小结)巴西人民利用本国丰富的水能资源,其中90%的电力来自水能发电。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展示电站图片、将最大铁矿、最大电站在图上落实) (展示板书)1.)铁矿量大质优---主要分布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最大) 2.)水能资源丰富----90%能源靠水电(伊泰普水电站目前最大) (提问)伊泰普电站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未来最大的是哪座电站?(正在建设中的中国长江三峡电站) 师生讨论:

巴西政府除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解决能源外还采取了哪些办法?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从中获得什么启发?(小结 略) (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及水能,迅速的发展了现代化工业。 (展示)图9.22巴西农业、工业矿产图

说明现代化工业部门有哪些?

找到重要的工业中心,重工业为什么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展示板书)3.)现代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指出工业区分布在这一地区,主要是自然环境好、交通便利、近原料产地及消费市场大等) (展示)图9.22巴西农业、工业和矿产图

说明巴西有哪些主要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带?

结合地形、气候、市场消费、交通等方面,分析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展示板书)4.)重要农业-----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展示 巴西咖啡种植园图片) 产量居世界第一的热带经济作物是什么?

列表比较巴西、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共同点: (展示表格) 之 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主要气候类型 巴 西 咖啡、甘蔗、柑桔 热带雨林气候 东南亚 橡胶、油棕、椰子、蕉麻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撒哈拉以南非洲 可可 热带雨林气候 (总结)展示全课板书提纲。 (略)

第二节 巴西(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提问)根据巴西所属的纬度位置,有哪两条重要纬线经过?在地球的“五带”中,巴西主要属于哪一个带?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两种? 巴西有哪两大地形区?分别分布在什么气候带上 (放映) 亚马孙热带雨林 录相(5分钟)

(讲述)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的最大河流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亚马孙河以及发育了植被茂密的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世界60%) 由于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一直被世人瞩目。 (试问) 广阔的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呢?

(展示)课本95页图9.25 亚马孙热带雨林作用、阅读材料 (略); 可同桌议论:结合材料读图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 (小结展示) 入1.、热带雨林的作用: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调节全球气候 提供新鲜空气

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地球之肺”动植物“王国” 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生存环境 维护生物多样性

(承转)热带雨林有如此巨大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那么为什么要开发热带雨林呢?请同学自学课文95页第二段至96页并分组讨论、选代表交流发言。 (展示)自学讨论题:

为什么要开发?目的是什么? 开发者是谁? 原始的迁移农业有什么危害

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小结展示)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1、热带雨林的作用

2、热带雨林的开发 森林遭受破坏

3、开发中产生的问题 水土严重流失 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

生态环境受威胁、全球气候恶化

(讲述)热带雨林的危机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引起巴西政府注意,90年就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有关热带雨林方面的环境报告。1992年大会又在巴西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人类保护热带雨林的行动已经开始。

(承转)巴西国家,不仅存在由于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还存在世界大城市所具有的“城市病” 即城市化问题。

(讲述)巴西有1.7亿人口,而城市人口要占到人数的四分之三这惊人的数字证明巴西是属于世界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展示)97页图9.18巴西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同学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巴西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在什么地区分布?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从地形、气候、交通等方面分析)

主要城市有哪些?具有什么特征? (落实到地图上) (小结展示)

四、城市化问题

1、特点:人口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稠密且大城市集中

2、主要城市及分布(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贝格奥里藏特)

3、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圣保罗

(展示)课本97页图9.29看圣保罗城市发展的“三步曲”为我们提供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展示)建设阶段-----气候适合居住村落不断扩大 咖啡繁荣阶段----兴种咖啡、道路扩建、城市改造 工业化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病”出现

(讲述)城市化的含义指由于非农产业在某处形成和集聚而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的同时,人口大量涌入人口高度集中,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形象的称为“城市病”。 同学们说说看带来了哪些问题?(师生讨论)

(展示图片)得出结论: 交通拥挤、居住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柒、社会秩序混乱

(提问)对于以上问题巴西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解决的?请阅读课本98页课文内容、“阅读材料”及“活动”第2题。 (师生小结)

1、)首都内迁

(追问)首都内迁除考虑避免“城市病”还考虑了什么?

2、)控制城市规模、

3、)进行合理规划、

4、)加强城市管理 (可举例)

(承转)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吸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教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在城市发展中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

(讨沦)分四人小组讨论 分析南京在城市发展中出现哪些“城市化问题”? 你认为南京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办法?

(全课总结)

一、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最大高原、最大平原、最大河)

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殖民历史、混血人种、特有的拉丁文化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由单一经济走向现代工业、咖啡、甘蔗、柑桔世界第一) (最大铁矿、最大电站、最大城市)

四、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五、城市化问题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快速抢答 个人得分)

二、读图填充 (小组比赛 集体得分)

第15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1500字]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 东

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长期热点地区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

2、二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土耳其海峡

大西洋

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路线

黑海红海

里海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四节澳大利亚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目标

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成等。

1

2 3责任。

1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

(二)难点、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

(三)教学突破、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

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

2 3责任。

1

2

3 、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

(三)教学突破、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巴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成等。

1

2 3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

(二)难点、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

(三)教学突破

第16篇: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5000字)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讲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学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三)自学预习: 预习书本

第二环节:导疑

一、东亚岛国

(1) 阅读图3-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3.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

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3-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

p66页思考题和活动题: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 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

(1)读图3—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

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3-2),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3)提问:地形对日本河流及海岸线的影响?

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同时,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本洲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4) 教师总结:日本地形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多山的地形对其河流有重要影响,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来学学日本的气候。

三、湿热的气候

(1)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日本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从图中可知,日本在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由于国土狭小,地处中纬度,并且跨越的纬度较多,气候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日本的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量

东京 3.7 25.1 1610毫米

北京 — 4.7 26.1 636毫米

思考:东京与北京在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3)教师总结:日本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图3-3)。

四 东西融合的文化

日本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我国隋唐时历史,日本就多次派使者到中国不定期地学习,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许多文字还保留中国的汉字。近现代,受欧美国家的影响。

五 发达的经济

(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p68

日本是世界上十分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强国。二战之后迅速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总侄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世界前列。

①分析日本经济的不利条件。

读图表3-

6、地图册p37,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思考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

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缺乏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依赖进口,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

②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读地图册p37日本商品出口图,说明日本“进口-出口-进口”的模式。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2)读图3-8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说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对外

贸易港:神户、横滨、大阪等。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3)日本的农业:稻米、畜产、蔬菜

(4)日本的渔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学生一般了解的知识,可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补充材料获得

六、主要城市: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

七、总结: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八、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

一、东亚岛国

1、位置及领土范围

2、人口、民族、语言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五、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工业

3、农业

4.渔业和交通运输业

六、主要城市

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

第17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谈话式、小组合作式、探究式 【学习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年,地球人口已达100亿。由于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盲目发展,尽管人类在2070年科学、技术、经济达到很高水平,但,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同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们行为失范„„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人类此时已经拥有自由航行于太空的能力。于是,全球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准备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约1亿)普通公民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为了不重蹈地球命运的覆辙,全球委员会决定:这1亿人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查,“合格地球人”考查于是展开„„”

今天,我们从娃娃抓起,在同学们之间也来考查一番,希望我们的考察训练能够让同学们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人,为地球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4条比较抽象,不用多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需要应用到。 【课后反思】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学习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学时 3课时 学习过程设计

第一学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教师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课后反思: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学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师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教师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象)

学生活动: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教师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l.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教师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教师巩固总结此课。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课后反思: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纬线和经线以及纬度和经度的有关知识,请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哪些?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与变化规律怎样?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课后反思:

第18篇: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2

第三节 印 度

【教学目的】

一、知道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了解地形、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工业中心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知识。

二、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懂得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教学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教具准备】

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讲述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独立以后,经济才得到较快发展。 (讲授新课)

一、世界文明古国

[自学] 学生自学“世界文明古国”课文,并看阅读材料、“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教师巡回检查。

自学要求:①了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了解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①为什么说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简述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小结]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8亿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400多年前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自学] 学生自学“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课文,并结合课文阅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南亚地形图”。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自学要求:①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②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③了解印度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的情况。 [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①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②印度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人口给印度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然后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不利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印度在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长过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总结新课)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富饶,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六十年代以后印度农业发展较快,但人口急剧增长,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指图说出印度有哪些主要农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讲授新课)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提问] 印度有哪些主要矿产?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回答]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储量都很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工业部门

[讲述] 教师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情况:

独立前——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畸形发展,只有采矿业、纺织业。 独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比较发达的国家。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和“印度农作物分布图”。 [思考] 学生读图思考: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②对照“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与“印度农作物分布图”,说出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回答]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归纳后列成表格。

四、印度的主要城市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弄清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并看“新德里—角图”和“读一读”中的图文。

[讲述] 教师介绍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后,总结归纳: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复习巩固)

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在印度轮廓黑板图上用矿产符号填出煤、铁、锰的主要产地,并填注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纠正。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一、世界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部门: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四、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第19篇: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教案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 : 1) 面积最大 2) 跨纬度最广 3) 东西距离最长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 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 国家

东亚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 南亚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 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亚 俄罗斯的一部分

4.东亚的国家有: 中国 蒙古 朝鲜 韩国 日本

6.亚洲地形的特点:1)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地面起伏大 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8.亚洲气候的特点1) 复杂多样2) 季风气候显著3)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9. 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0.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11.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

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12.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入海:

河流 流 向 特 征 注入海洋

长 江 自西向东 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 黄 河 自西向东 长度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太平洋 湄公河 自西北向东南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 北冰洋 恒 河 自西向东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 印度洋

13.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是伊泰普水电站)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 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第三长河---长江 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 8)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

9)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公里)。 10)世界最大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公里)。

11)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12)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13)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公里)。

14)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公里)。 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公里)。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7)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20)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公里)。21)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22)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7)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2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 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0 个,其中有 6 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 按自然增长率由多到少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2.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3.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印度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5、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7.经济发展差异: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较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8、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

9、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何迎春

第20篇: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1

第一节 日

教学目的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了解日本工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

教学用具 《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片。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等方面认识了东亚的一般特征,但是东亚各地又有明显的差异,囚此,我们还要学习东亚的国家地理。

[提问]除我国以外,东亚的其他三国,哪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更具有突出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从哪几方面分析和如何进行分析。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 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板书)

[提问]从黑板题目看,说明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

一、位置、领土、人口(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根据《日本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地处中纬度地区,东亚的东部边缘,东临太平洋;是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一个岛国,领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并指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在东亚的政区图上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位置范围的基础上,了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提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或者东亚四国人口统计表,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国中最高的。) [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读《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卜厂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多山的地形 [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

[提问]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学生可从资源及其利用方面考虑。日本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尤其矿产资源贫乏,如煤、石油等。但多硫磺矿,宜林地区广,国士三分之二为森林覆盖,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

[教师讲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地形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指导学生读东亚

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从日本在图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日本在北回归线以北,属于温带,又处于季风区内,具有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四季的分配,冬夏季的气温及降水情况,但也有很大差异。)

[提问]从其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看,日本与我国东部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受纬度影响南北气候有一定差异,而多山的地形也会使日本的气候相对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气候有所不同,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说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

2.海洋性季风气候(板书) 复习巩固

[提问]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提问]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布置作业 预习第120——124页课文,思考上述日本的基本地理特征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有哪些突出特点? 引入新课 教师归纳特点。这些特点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一问题。 学习新教材

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板书)

[教师讲解] 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且有很多工业部门已超过美国,很多工业品占据了国际市场。从我们身边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产品。 [提问] 你能说出几种代表性的产品吗?(电器、食品、汽车等方面。) [读图导入] 读课本第121页插图。日本的汽车制造闻名遐迩,我们所见到过的丰田、尼桑等小汽车都是很著名的。除此之外,其它工业还包括电子工业、钢铁、造船、纺织、化学等工业。日本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读图表,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并说明①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②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

[教师总结] 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国内市场有限,这些都是不利条件。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第121页第二段“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 [提问]想一想,当地有输出到日本或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吗?

[读图]从《日本地图》中找出主要对外贸易港:神户、横滨、大阪等。 1.现代化的工业 ①发展条件

②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教师讲解]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技术先进,部门齐全,主要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提问]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说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

[展示景观图]简单介绍四大工业城市,着重介绍日本首都——东京。

[提问]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此外还有社会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以后在高中地理再讲。) 日本不仅工业发达,而且农业也非常发达。 2.现代化的农业 ①技术先进,产量高

[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23页“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由学生归纳出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进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以及发达的渔业,拥有庞大的船队,占世界第一位的捕鱼量等。)

[导入]那么日本人民是怎样在有限的土地、有限的资源上,建立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呢?可以说日本人民在利用本国资源上水平是相当高的,我们看一下日本农业的分布状况就可略知一二。 ②农业部门的分布

[读图]根据日本工农业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业部门的分布地区。(水稻——平原,林业——山区,茶桑及果树——丘陵)。

[提问]为什么日本的渔业发达?(以现代化工业做基础,拥有庞大的捕捞船队,日本是个岛国。有广阔的海域及优良港湾,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看图]读“日本群岛附近洋流的分布”图,说说北海道附近成为著名渔场的原因。(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区。) [提问]为什么日本要以小型农业为主,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呢?(国土狭小,耕地有限,但劳动力资源丰富。)

[教师讲解]由此可见,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发达的科学技术资源,充分开发了各类土地资源,才在地狭人稠的岛国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小结]我们从日本工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可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这一优势,才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上建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这一点正是我们今天四化建设中所要借鉴的,也是我们学习日本地理的重要目的之一。 日本从历史上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四、文化特点

[指导阅读]读课文“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一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表现可从古代、近代、文化艺术、饮食等几个方面归纳。) 总结全节

[提问]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学习日本地理特征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首先要了解该国所在地理位置、领土和人口等基本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经常运用。

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
《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