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设计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及注意事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5 07:50:0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1.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①幼儿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

②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③幼儿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2.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①目的性原则

②可接受性原则

③科学性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

⑤全面性原则。

3.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①有强烈的好奇心。

②幼儿对科学的认识由直觉行动性发展到具体形象性。

③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掌握的概念多是具体的实物概念。

④幼儿由对个别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和现象关系的理解。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①要使幼儿的比较性观察建立在幼儿对个别物体的认识基础之上。

②在幼儿的比较观察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二1.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论述幼儿小实验的特点?

(1)幼儿实验的目的不是进行科学发现,而是重复前人的部分实验。

小实验的目的是使幼儿直观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获得科学经验,

发展幼儿的智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实验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索,探索本身

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

(2)幼儿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简单,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

2.以“收获的秋天”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总结性谈话?

①幼儿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生动的直接经验

②教师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③准备有助于幼儿回忆的教具

④在谈话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和启发性

⑤谈话结束时,要总结谈话内容

3.以“沉与浮”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 ①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②小实验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

③小实验活动要有游戏气氛,把科学教育寓于游戏之中

④教师要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刺激幼儿动脑思考

推荐第2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

一、简答题

1.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2.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的特点是什么? 4.教师如何对幼儿的自发观察进行指导?

5.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6.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7.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8.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的特点是什么? 10.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二、论述题

1.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分析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论述幼儿小实验的特点?

3.以“收获的秋天”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总结性谈话?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二

一、简答题

1.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2.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4.幼儿科学教育常用的游戏有哪些? 5.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6.美国幼儿园生物科学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7.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8.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9.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特点包括哪些?

10.通过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二、论述题

1.以“鸽子”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2.以“沉与浮”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

推荐第3篇:科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月亮和太阳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朋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活动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活动流程: 出示宇宙图 介绍 介绍 延伸 引起兴趣-->太阳-->月亮-->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 [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 1、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2、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己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 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 1、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 (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发光吗?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老狼老狼几点钟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较熟练地分辨单数、双数、并知道单数、双数的排序规律。

2、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玩具若干,1-10 的点卡1套,1-10的数卡1套。

2、不同颜色的垫子两块。

活动过程:

1、第一次游戏,复习10以内单数、双数。①今天,我们来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游戏规则跟以前的有点不同。请小朋友仔细看、仔细听。 ②教师扮老狼,报1点钟、3点钟、5点钟时回头,报2点钟、4点钟、6点钟时不回头。 ③提问:游戏规则有什么变化?老狼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不回头? ④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把数卡分放在两块垫子上,请幼儿找出“老狼”回头的规律。 ⑤游戏1-2遍。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即双数整点时跟着“老狼”走,单数整点时不动。

2、第二次游戏,练习较正确、迅速地分辨10以内的单数、双数。①介绍新的游戏规则:“老狼”在回答时间的同时,任意抽取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如抽出的是双数,幼儿就找一个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单数,幼儿则单独站立不动。 ②游戏2-3遍,要求幼儿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单数、双数。

3、第三次游戏,感知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①介绍新的游戏规则:教师扮老狼,幼儿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老狼”在回答的同时迅速翻出卡片,两队幼儿抢答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来翻卡或回答问题。师幼共同检验正确与否,翻对或回答正确者即可得到一个小玩具。 ②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幼儿了解其排列顺序后将其反扣在垫子上。游戏开始,教师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单数;翻出所有的双数;翻出比×大的单(双)数;翻出比×小的单(双)数;有没有比10大的双数,有没有比9大的单数,有没有比1小的单数,等等。 ③“老狼”翻出一张卡片,问幼儿:它的小邻居是几?大邻居呢?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④统计玩具数量,确定游戏胜负。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推荐第4篇:科学活动教案

神奇的盐水

科学活动 苏红霞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推荐第5篇: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稳定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稳定性

活动目标:1、观察寻找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2、会运用材料使物体变稳

活动内容: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主动探索,解决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1、非自然物:鹌鹑蛋、鸡蛋(生的)、卡片、轮胎、胶带、瓶盖、积木等材料。2、自然物:石头、树枝、大树、水等材料。经验准备:事先观察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活动过程:提出问题、认真思考

1、妈妈在做饭时一不小心经常摔碎鸡蛋,我们怎样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2、想一想你设计的漂亮的贺卡怎样能够立起来,让小朋友们都能看到。有多少种办法?3、出去玩时,一个小朋友从轮胎里钻过去,轮胎差点倒了砸着小朋友,想一想有多少种方法能让轮胎变得稳定?寻找材料、探索实践4、分三组同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5、观察孩子选择、运用材料情况,及时指导。各抒己见、深入讨论6、在过程中讨论增强稳定性的不同方法,教师不给定论。7、找到焦点性问题指导孩子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再次实践8、延伸:快速寻找我们周围站的稳和站不稳的物体下一次继续探索。(1)找一找我们周围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能站稳?(2)不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怎样让他们能够使他们站稳?9、设想:如果离开地球,这些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设想画在纸上,或大胆讲述出来。

活动后反思:自我评价:这是一次用脑思维与科学探索的整合活动,选取的都是来源于孩子周围生活的实例,我改变了以往材料的投放方式,实验用的辅助材料全部由孩子自己准备,让孩子通过寻找材料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实施自己的猜想。

推荐第6篇: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白纸变大力士

【活动目标】

1、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知道它的薄厚、形状会影响它的力气。

2、愿意动手操作,对探究《白纸变大力士》的实验活动感兴趣。

3、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感知白纸怎么变得有力气,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白纸、广告纸每组一张,桥墩每组两个。彩笔若干,报纸,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故事法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大家先来看图上,今天草地绿不绿啊?小兔怎么不去玩了啊?为什么呢?(很不开心,哭了)原来是它是在玩纸,但是不知道怎么把白纸的力气变大,急的哭了,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它,好不好啊?幼儿答,好。 “提问法”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教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这是白纸哦。(提问:你们还知道什么纸?这些纸有什么作用?纸有力气吗?你们还知道什么纸力气大吗?)幼儿自由回答。

二、操作实验,感知纸的厚薄不同,承重不同。

1、教师出示两种纸。”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两种纸,(发下去的时候)大家看

一看摸一摸,这是什么纸?(“白纸)这又是什么纸?(厚点的彩色纸)教师;“对了,

那是广告纸”

教师:“好!今天呀,我们就让它们两个比一比,看看谁的力气最大,谁才是大力士?

怎么比呢?用纸搭一座桥,在它上面放彩笔,谁身上放的彩笔多,又不塌下来,

谁的力气就最大,

谁就是大力士!注意了放的时候要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在中

间,试的时候要一张一张的试。广告纸和白纸都要试一试。开始了,孩子们!

2、孩子实验,教师指导

3.记录总结。

教师:“好了孩子们,小眼睛看到老师这里来,真棒真乖!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刚才做的广告纸和白纸,谁的力气大?谁是大力士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咱们一起试一试好比好?老师放积木你们给老师数着 白纸放几个记一记: (用数字或图行表示) 教师:“广告纸放几个?” 记一记:... 教师:“白纸和广告纸纸谁的力气大?为什么卡纸上面放的彩笔多?”幼儿回答。 教师:“哦,原来呀,纸是有力气的,它们的厚薄不一样,力气就不一样大,纸越 厚,力气就越大,纸越薄,力气就越小。

教师;“小朋友们,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让白纸变厚,力气也变大呢?”幼儿答。。。恩,对了把纸摞在一起,拉一拉,是不是白纸的力气就变得更大,我们试一试,拉一拉好不好。。。。。小朋友们真棒哦,

三、操作感知、纸的形状不一样,力气也不一样:

1、教师:“孩子们你们看,现在白纸的力气小,如果我们把白纸折一折,变一变,如:把白纸对折一次或两次或变成扇子形状,(边说边演示)那么它的力气会有有变化吗?会变大还是会变小呢?这张白纸会不会也变成大力士呢?找一张白纸试一试好不好?“ 2.孩子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教师:“好了孩子们,(提问:纸的形状变了以后,它的力气变了吗?你们分别是怎样做的?”(白纸对折一次或两次或变成扇子形状) 3.记录总结。

教师:“这是老师折好的白纸,咱们一起试一试,画圈圈记录一下,好不好?”

折一次...(力气最小)

折两次...(力气中间)

折扇子形状...(力气最大)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才是大力士呢?哦,原来纸折的次数越多,力气就越大。” 【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棒!你们看小兔是不是开心了呢,都去草上玩了,你们不仅帮了小兔,还把把白纸改变薄厚、形状也变成了大力士,真是好棒哦。那其它的纸如报纸、卡纸它们的力气大不大呢?怎样把它们变成大力士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课后再试一试好不好?”

推荐第7篇: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水中倒影

--“走进童心”上海赛区优秀获奖作品

时间: 2013-5-9 作者: 赵华 单位:闵行区华漕镇中心幼儿园

设计意图: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给幼儿更多、更充分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原理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观察感知、表达表现,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充足、适宜操作的材料,创设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幼儿主动地探究、亲身的参与,引起幼儿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兴趣,从而建构初浅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中倒影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它具有恬淡、宁静之美,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水的这一有趣的特性和变化既能引发幼儿对生活周围自然美景的关注,也是引发幼儿好奇好问等科学精神的重要线索,且具有一定的挑战点,因此,在开展大班《有趣的水》主题活动时,老师们常常会选用这个素材。5-6岁《学习活动》教师参考用书和上海托幼《学习活动》(大班)主题活动方案选编中就有相关的参考案例《水中的哈哈镜》,本次活动在进一步分析理解《学习活动》新教材参考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如何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让孩子们对倒影产生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凸显二期课改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如何提供材料可以让孩子们能看到更清晰的水中倒影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体验到自我发现的成功感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尝试,于是就有了本次科学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发现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

2、感受生活中水中倒影的美,对倒影产生兴趣。

重点:观察感知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

难点:理解倒影的特点,知道倒影是倒过来的(既图像的翻转)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增强幼儿对水的兴趣和感知;了解幼儿对猴子捞月亮故事的熟知程度;

环境准备:(1)小猴图片一张、《猴子捞月》图片两张、倒影字卡一张;(2)黑色大型垃圾袋覆盖在水箱上,扎住边口,然后倒入3cm左右深度的水(按照幼儿人数准备水箱,建议大水箱4-5人一组,小水箱2-3人一组);(3)篮子、毛绒玩具、泡沫积木、图书、蜡笔盒、水彩笔(按照人手一份准备);(4)倒影风景照PPT五张、倒影对与错图片三张;(5)毛巾、托盘(拖把备用)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起对水中倒影的关注

(一)出示图片,《猴子捞月》故事导入

重点提问:

1、小猴在河里看到的月亮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水里的月亮其实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材料说明:我们班孩子对《猴子捞月》的故事是很熟悉的,因此该环节中,我用两张图片、一张字卡以及极其简约的话语引出话题)

(现场互动:我一提问,孩子们马上想到 “是倒影”,我边小结边出示倒影字卡。然后我用了一句衔接语:水中真的会有倒影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顺利进入下面的主要环节)

二、分组观察、感知水中倒影,发现水中倒影的秘密

(一)观察感知

重点提问:

1、看看水箱里的水面像什么?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

幼儿观察并相互交流

小结:水箱里的水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大家看到了水箱周围各种东西的倒影,真有趣。

(材料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材料的准备是关键,经过了多次尝试,我们发现如果在脸盆里或者水桶里直接盛水,倒影比较模糊,如果先放置黑色垃圾袋再盛水,倒影就会清晰可见。为了便于孩子们观察,我们用建构室里以及小班舀豆豆用的大周转箱替代了脸盆和水桶,这样使得水面更宽,而且执教前放置在教室内光线相对较强且阳光又直射不到的区域,这样可以观察得更清晰。)

(现场互动:孩子们一走到水箱边上就说:“有倒影的,水中真的会有倒影的。”接着就开始叽叽喳喳说开了,“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手”“我看到了窗帘”“我看到了窗户” “墙壁”“天花板上的灯”„„这时,有一组孩子脚碰到了水箱的边缘,水轻轻晃动了一下,其他孩子看到了觉得很新奇,都开始去拍水箱边缘,我马上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孩子回答:“倒影没了”我又追问:“怎么回事呢?”孩子回答:“水一动,倒影就没了” 然后我请其他孩子也去试一试、拍一拍,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在交流分享的时候我先进行了预设的提问,然后再把刚才幼儿生成的现象进行提问:刚才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然后我顺势问: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倒影游戏啊?于是带他们来到了操作材料区,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操作探索

1、介绍材料

操作提示:请小朋友照一照、看一看,它们会不会在水面上映出倒影?然后再去玩一玩,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倾听幼儿发现的秘密

3、分享交流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水面平静的时候看得见倒影,水面有波动时,倒影就看不清楚了。光线强的时候,倒影亮亮的,很清楚,光线弱的时候,倒影暗暗的,很模糊。

(材料说明:对于操作材料,考虑到大小适宜、有一定色彩、取材方便,我们选取了水彩笔、蜡笔外盒、不同形状的泡沫积木、彩色封面的图书和毛绒玩具。毛巾给孩子们最后擦手用)

(现场互动:孩子们开始用各种材料去照一照、摇晃水箱、用手拨水等等,并说着自己的发现„„有个孩子告诉我“倒影是黑黑的”,于是我马上抛给了其他孩子:“你们觉得倒影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下可引来了质疑,有的说是黑的,有的说是彩色的,有的说与原来的东西颜色一样的,然后就进入了分享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针对孩子们的发现进行了提升,比如:幼儿⑴:我发现图书放在水面上,水里也有一样的图书——回应:水中的倒影几乎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幼儿⑵:我用手去碰倒影,倒影就歪歪扭扭——回应:水面有波动时,倒影会产生变化。幼儿⑶:我发现水面很平时有倒影的,我用手一抓就碎了——追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呢?其他幼儿补充:过一会儿,倒影又变回来了„„提升:小猴终于明白了,水面平静的时候看得见倒影,水面有波动时,倒影就看不清楚了,等它平静时倒影又还原了,原来,平静的水面上更容易产生倒影。幼儿⑷:我发现倒影有时候是黑色的,有时候是彩色的——追问:什么时候倒影看上去黑黑的很模糊?什么时候能很清楚地看到原来的色彩?幼儿⑸:平的放在水面上是黑黑的,斜的放在水面上是彩色的——演示:是吗?看看是不是这样?小猴搞不懂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⑹:是因为光,有光就是彩色的„„提升:光线强的时候,水中倒影亮亮的,我们很清楚地就能看到东西原来的色彩,光线弱的时候,水中倒影暗暗地,色彩就很模糊,原来倒影跟光线的强弱也有关)

三、欣赏水中倒影,继续发现倒影的秘密

(一)播放PPT欣赏

重点提问:

1、桥的倒影跟桥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桥的倒影跟桥的方向不一样,它是倒过来的,看上去比较暗。

2、继续播放PPT,欣赏倒影风景照,配上优美的解说

(房子、树木倒映在水中,湖面变得更漂亮了,水中倒影可真美啊。)

(材料说明:水中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因此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水中倒影的大图,挑选了倒影非常清晰、且内容各不相同的有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了PPT,包括石拱桥、房屋、人、大山和树林、傍晚的晚霞共五张,其他图片就放在个别化学习时间让有兴趣的孩子再慢慢欣赏。)

(现场互动:理解倒影的特点是本次活动的挑战点,因此,我把石拱桥图片放在第一张播放,当我问到“桥的倒影跟桥有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回答:倒影比较淡——回应:倒影比较暗;最上面的桥栏到最下面去了——回应:倒影完全是倒过来的;水草应该是朝上长的,倒影是朝下的——回应:方向不一样。孩子们通过观察、表达,很快就理解了倒影的特点。接下去几张我就逐一播放,并配上了优美的语句,比如:夕阳西下,晚霞中的倒影如诗如画。孩子们边看边惊叹这大自然带来的神奇美景,这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是让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欣赏美,充满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辨别水中倒影,进一步理解倒影图像的翻转

重点提问:

1、小猴子带来了三幅画,它说这都是水中的倒影,你们说呢?请幼儿说说理由,最后打上×或√。

(材料说明:这是一个小游戏,灵感就来自于5-6岁《学习活动》操作材料包。我选取了天鹅的图片,分别剪辑成三幅倒影图,一副正确的,一副是上下叠加的,一副上下左右相反的,游戏围绕帮助小猴区分对与错来展开,为后续区角延伸利用操作材料包区别对与错以及画倒影作了充分的铺垫。)

(现场互动:孩子们观察很仔细,表述也很精确,有的说:第二幅错了,因为倒影是要倒过来的,它没有倒过来;有的说:第三幅错了,天鹅的头应该都是在左面的。)

四、区角延伸:

1、除了水面上有倒影,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会有倒影呢?

2、科探区投放水箱、其他玩具材料,可以继续探究

3、5-6岁操作材料包《水中倒影》

活动评析

亮点:

1、创新性地使用新教材,关注过程性的体验,使集体教学更具有共同建构的意义。

本次活动没有按照《学习活动》书上的参考案例照搬照上,而是抓住了科学活动的价值点,从直观性、参与性、趣味性入手进行了再设计,充分体现二期课改要求的创新性使用新教材的纲领。教师充分发挥智慧,设计教具、创造条件,在看一看、玩一玩、辨一辨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让孩子们通过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发现倒影与水的波动、光线强弱等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孩子们直观的感知和体验,更凸显了活动的科学探究性。孩子们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观察也特别细致,语言表达也很丰富,不难看出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自主性得到了满足,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所有的教具,比如:周转箱、黑色垃圾袋等等取之都非常方便,对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有效“阶梯”,使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

本次活动预设了两次观察发现:第一次发现是以静态观察为主,第二次发现则是以动态操作观察为主。如果直接进入动态观察,孩子们就会缺乏静态和动态的比较,而且想要观察倒影静态的孩子就会受到干扰,因此静态的观察这一环节是有必要的,两次的观察发现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当然,孩子们可能会无法控制而去玩一玩,这没关系,像本次实际活动过程中那样,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动态观察环节。整个活动有根主线贯穿始终,由小猴串联起来,即小猴捞月——帮助小猴寻找倒影的秘密——跟随小猴走进倒影世界——帮助小猴区分对错,这样的形式更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也让整个活动环节、衔接显得更自然,使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

3、精心预设提问、追问、衔接语,老师与幼儿积极互动,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

本次活动中,老师预设问题简明、清楚。比如幼儿第一次操作前:轻轻地走到水箱旁边,看看水箱里的水面像什么?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跟好朋友说一说;第二次操作前:请小朋友照一照、看一看、玩一玩,它们会不会在水面上映出倒影?记住哦,这些东西可不能碰到水哦,还发现了哪些秘密等会告诉小猴。其次老师思路清晰、小结到位,对于关键点的回应比较得心应手,比如:水中的倒影几乎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水面有波动时,倒影会产生变化;水面平静的时候看得见倒影,水面有波动时,倒影就看不清楚了,等它平静时倒影又还原了等等。另外,衔接过渡语自然,比如:水中真的会有倒影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你们喜欢倒影吗?让我们和小猴一起走进倒影世界吧!小猴子觉得倒影又奇妙、又美丽,它今天带了三幅画,它说这都是水中的倒影,你们说呢?精心预设使得整个活动重点突出、步骤清楚,每个段落、层次结束后,老师都进行归纳小结,有效的帮助幼儿梳理了零散的知识经验。

讨论与思考:

1、观察感知倒影的环节中,为了想让孩子们明白平静的水面更容易出现倒影,因此抛了两个问题:看看水箱里的水面像什么?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但是,从孩子们现场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几乎没有关注第一个提问,最后分享的时候也没有说出“平静的水面像一面镜子”,而是更关注后一个提问以及水面波动产生的现象。作为老师,可能过于追求知识点,提问功利性太强,如果把问题改成“仔细看看水面是怎样的?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可能孩子们就会说到“水面看上去亮亮的、平平的或者黑黑的”,这样的提问方式更开放,更能调动孩子的观察兴趣,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2、在欣赏倒影环节中,由于电脑PPT视频失真的原因,有一张照片白色的房子 “为什么白色的房子变成黄色的了”,当时回应不够灵活,只说了句“哦,可能是视频的问题”。在科学活动中,老师更应该给予科学、正确的解答,不应该含糊其词,如果这样说:“电脑视频上了年纪了,颜色出现了偏差”,然后再把原格式照片调出来给孩子们看,这样就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科学知识点方面的错误暗示。

区县点评:

倒影是生活中美丽且有趣的一种现象,本次活动在进一步分析理解《学习活动》新教材参考案例的基础上选择科学探究这一价值点进行了创新设计,巧妙提供材料让孩子们能看到更清晰的水中倒影,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观察探究愿望,在看倒影、玩倒影、说倒影、辨倒影中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的启迪、成功的体验。

推荐第8篇:教案内容及注意事项

教案内容及注意事项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综合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五六可以合起来

七.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案书写过程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上节内容

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4.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教案实例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推荐第9篇: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手机活动设计》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手机活动设计》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手机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因素,引导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引导幼儿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手机活动设计》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

2.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手机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因素。

3.引导幼儿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PPT课件、手机(翻盖手机、滑盖手机、直板手机)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

难点:引导幼儿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手机店,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出示PPT教师:你们看图上是什么?哦,是手机。这是张老师刚开的手机店。你们都看到了那些手机呢?今天,老师把店里的几款手机都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二、了解手机的功能教师:你们在家里玩过爸爸妈妈的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呢?(指名幼儿回答)

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带来的手机都有什么本领?老师让小朋友自己来发现,好吗?(幼儿人手一部手机自由探索发现,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很多图片,你们认识吗?(介绍各种图片代表的意思:信封代表发信息,钟表代表时间,话筒代表录音等。)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手机上有这种本领,就在图下打√,没有就空着。(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朋友的好多图片下都空着,因为我们拿的是以前生产的手机,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本领可大了。

三、学当小记者。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们当小记者,去采访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完成我们的记录表。(幼儿两两结伴去采访客人老师。)

四、了解手机对人们的危害。

出示PPT,引导幼儿了解手机对人们正常生活的不利影响。

五、结束教师: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我们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要合理地使用手机。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来说说:在第二环节中,给孩子投放的操作材料太单一,孩子的探索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在让孩子采访时,也没有交代清楚,所以整个过程显得有点乱。

本文扩展阅读:手机、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

推荐第10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

一、简答题

1.(1)为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2)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2.(1)生物科学。(2)自然科学。 3.(1)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小实验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

(3)小实验活动要有游戏气氛,把科学教育寓于游戏之中 (4)教师要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刺激幼儿动脑思考

4.(1)教师要为幼儿有意地创设观察条件,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和社会,去自由观察、探索,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自发的观察,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3)教师可以依据幼儿自发观察的内容,组织有目的的集体观察活动,使幼儿获得的知识更全面、准确。

5.①幼儿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②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③幼儿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6.①目的性原则 ②可接受性原则 ③科学性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 ⑤全面性原则。 7.①有强烈的好奇心。

②幼儿对科学的认识由直觉行动性发展到具体形象性。 ③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掌握的概念多是具体的实物概念。

④幼儿由对个别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和现象关系的理解。 8.①要使幼儿的比较性观察建立在幼儿对个别物体的认识基础之上。 ②在幼儿的比较观察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9.①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突出儿童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 ②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的过程;

③幼儿园科学教育为形成幼儿对待周围环境的正确态度打下基础。 10.①做好幼儿观察的准备工作

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③善于运用语言指导幼儿的观察

④在观察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⑤教给幼儿观察方法

⑥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

二、论述题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1)幼儿实验的目的不是进行科学发现,而是重复前人的部分实验。 小实验的目的是使幼儿直观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获得科学经验, 发展幼儿的智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实验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索,探索本身 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

(2)幼儿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简单,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 3.①幼儿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生动的直接经验

②教师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③准备有助于幼儿回忆的教具

④在谈话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和启发性 ⑤谈话结束时,要总结谈话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二答案

一、简答题

1.①社会需要是制定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②幼儿发展需要是制定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2.①启蒙性。

②综合性。 ③趣味性。 3.①人体与健康; ②植物和动物; ③生态与环境教育;

④自然科学现象; ⑤科学技术教育; ⑥数学。 4.①智力游戏 ②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 ③音乐游戏和体育游戏 ④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的游戏

5.① 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③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④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⑤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6.①认识植物。

②认识动物。

③生命的多样性。

④生物的适应。

⑤生物的相互依赖。

⑥生命周期。

⑦人类利用生物。

7.①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组织要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②在活动中要给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的机会

③通过提问使幼儿把学习的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8.①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感兴趣; ②在操作和探索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有趣;

③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 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9.① 重视幼儿的探索过程; ②重视环境在幼儿学习科学中的作用; ③强调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学习科学;

10.①文学艺术作品寓科学知识于艺术形式之中,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被幼儿接受;②通过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

二、论述题

1.(1)做好幼儿观察的准备工作 (2)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3)善于运用语言指导幼儿的观察;

(4)在观察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5)教给幼儿观察方法;

(6)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 2.①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②小实验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

③小实验活动要有游戏气氛,把科学教育寓于游戏之中 ④教师要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刺激幼儿动脑思考

第11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科学

2、科学精神

3、启蒙性

4、幼儿园科学教育

5、前科学概念

6、观察

7、智力游戏

8、配对游戏

9、拼图游戏

10、口头游戏

二、判断题

1、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2、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

3、幼儿科学教育具有启蒙性特点。

4、幼儿园科学教育具有综合性、趣味性。

5、幼儿数学概念判断的源泉是幼儿现实生活。

6、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幼儿探索思考的结果比过程重要。

7、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掌握的概念多是抽象的。

8、科学知识具有真理性。

9、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在于它对世界的解释是永远正确的。

10、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

11、科学知识具有可重复性。

12、科学过程一般包括:观察和发现、假设和检验、推理和形成结论、解释和预测等。

13、科学知识的来源是权威的论断。

14、科学知识的来源是主管的臆断。

15、科学知识的来源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是科学探索的过程。

16、幼儿从小就在不断探索科学。

17、科学也是一种世界观,是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18、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

19、科学的本质在于验证。

20、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也培养了幼儿最初的生存意识和环境意识。

21、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

22、运用观察力对事物进行观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最初阶段。

23、儿童发展需要是制定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

24、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5、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最好课堂。

26、幼儿期,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性思维向直觉行动性思维发展。

27、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掌握的概念多是具体的实物概念。

28、儿童掌握概念的水平和儿童的概括水平是相适应的。

29、幼儿最初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是个别的。30、幼儿理解水平的发展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必要前提。

31、幼儿园科学教育不是按自然科学的分类对幼儿进行分科教育,而是把自然中相关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去认识。

32、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当地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物体和现象,以及具有当地特点的生活环境。

33、幼儿做科学实验才是在学科学。

34、科学在幼儿的生活之中。

35、观察是幼儿科学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36、幼儿的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育中逐步培养的。

37、比较性观察多在中班、大班进行。

38、实验既是幼儿认识自然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的教育方法。

39、小实验可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40、幼儿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科学发现。

三、简答题

1、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2、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3、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4、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的特点是什么?

6、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7、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8、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9、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0、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11、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2、美国幼儿园生物科学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3、日本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4、小班幼儿学习科学的内容和教育要求是什么?

15、中班幼儿学习科学的内容和教育要求是什么?

16、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内容和教育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1、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分析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幼儿园大、中、小班在科学教育内容与要求上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论述幼儿小实验的特点?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

2、比较性观察

3、长期系统性观察

4、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5、操作法

6、讲解演示法

7、游戏法

8、总结性谈话

9、数学

10、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

11、幼儿园园地

12、自然角

二、判断题

1、观察是幼儿科学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2、小班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发展感知觉。

3、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更加强烈,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主要强调扩大他们的认识范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幼儿科学教育观察室是一个幼儿进行探索操作的场所。

5、游戏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

6、幼儿数学教育主要目的是为幼儿以后学习数学奠定思维发展的基础。

7、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运用讲解、演示法进行。

8、幼儿园园地的设置不能追求同一模式,要从实际出发。

9、幼儿园自然角的设置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废物利用。

10、蚯蚓、蜗牛是无脊椎动物。

11、蜻蜓、带鱼、狮、虎是肉食动物。

12、黑猩猩在动物界种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13、据统计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约有150多万种。

14、螃蟹、鲤鱼、蟑螂是杂食动物。

15、植物的茎的重要功能是疏导。

16、爬行动物的体温一年四季都是恒定不变的。

17、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18、空气污染包括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19、植物体都是由细胞、组织、器官构成的。20、非金属材料比金属材料传热快。

21、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条件的一种适应。

22、流鸟是终年栖居生殖地域、不依季节而迁徙的动物。

23、植物的花、果实、种子与植物体的营养有关,叫做营养器官。

24、植物的叶子的功能是制造有机物和蒸腾水分。

25、蝙蝠是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

26、生态系统不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27、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水、土壤、阳光、空气等。

28、人们根据动物最主要特征,把它们分成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

29、绿化有吸收空气中的灰尘的作用。30、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

31、鲸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

3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照射的方向相同。

33、臭氧是一种气体,臭氧层能够吸收90%以上的紫外线。

34、我国的珍稀哺乳动物有熊猫、白暨豚、金丝猴、白唇鹿和羚羊。

35、生物群中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活习性的关系所形成的种类系列叫食物链。

36、脊椎动物占动物总数的95%,无脊椎动物仅占5%。

三、简答题

1、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2、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特点包括哪些?

3、创设幼儿科学发现室的原则是什么?

4、幼儿科学小实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组织幼儿科学小实验?

6、通过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7、设计幼儿园园地有哪些要求?

8、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9、教师如何对幼儿的自发观察进行指导?

10、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11、游戏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意义是什么?

12、幼儿科学教育常用的游戏有哪些?

13、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14、幼儿数学教育的指导策略?

15、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

16、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游戏主要有哪些?

17、运用操作法进行数学教育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8、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以“收获的秋天”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总结性谈话?

2、以“沉与浮”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

3、以“鸽子”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初步概念的教育方法与学习方法。

2、比较性观察

比较性观察就是教师指导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或现象之间的异同的观察。

3、长期系统性观察

长期系统性观察是指教师组织幼儿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

4、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对个别物体的观察就是教师组织幼儿对个别的物体或现象进行的间断观察。

5、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获得数学经验、学习简单数学知识的教育方法。

6、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同时配合口头讲解,说明数、形关系的一种教育方法。

7、游戏法

游戏法是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种方法,情境化的游戏法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8、总结性谈话

总结性谈话是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为加深和巩固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而进行带有总结性质的谈话。

9、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10、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

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环境,它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

11、幼儿园园地

幼儿园园地是为幼儿专门开辟的活动场地,包括草坪、菜园、花坛、动物饲养角、沙箱、水池等,它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物质条件。

12、自然角

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场所。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三、简答题

1、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①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组织要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②在活动中要给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的机会

③通过提问使幼儿把学习的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2、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特点包括哪些? 1)重视幼儿的探索过程;

2)重视环境在幼儿学习科学中的作用;

3)强调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学习科学;

3、创设幼儿科学发现室的原则是什么? 1)活动性原则。 2)趣味性原则。 3)安全性原则。

4、幼儿科学小实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小实验可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②小实验可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③幼儿的小实验是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它可以弥补在自然条件下观察的不足,使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5、如何组织幼儿科学小实验? ①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②小实验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

③小实验活动要有游戏气氛,把科学教育寓于游戏之中 ④教师要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刺激幼儿动脑思考

6、通过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①文学艺术作品寓科学知识于艺术形式之中,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被幼儿接受; ②通过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

7、设计幼儿园园地有哪些要求?

①根据适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②考虑卫生与安全因素 ③考虑生物特性

8、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①做好幼儿观察的准备工作 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③善于运用语言指导幼儿的观察

④在观察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⑤教给幼儿观察方法

⑥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

9、教师如何对幼儿的自发观察进行指导? 1)教师要为幼儿有意地创设观察条件,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和社会,去自由观察、探索,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自发的观察,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3)教师可以依据幼儿自发观察的内容,组织有目的的集体观察活动,使幼儿获得的知识更全面、准确。

10、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1)要使幼儿的比较性观察建立在幼儿对个别物体的认识基础之上。

2)在幼儿的比较观察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11、游戏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意义是什么? 1)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游戏有效地巩固了幼儿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12、幼儿科学教育常用的游戏有哪些? ①智力游戏

②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 ③音乐游戏和体育游戏 ④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的游戏

13、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①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感兴趣; ②在操作和探索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有趣;

③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 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14、幼儿数学教育的指导策略?

①幼儿的数学教育是数学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②数学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在实际操作和积极探索中建构数概念; ③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环境与条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④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

15、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 1)操作法; 2)讲解演示法; 3)游戏法。

16、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游戏主要有哪些? ①情节性的数学教育游戏; ②操作性的数学游戏;

③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教育游戏; ④口头数学教育游戏; ⑤竞赛性数学教育游戏; ⑥数学智力游戏。

17、运用操作法进行数学教育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明确操作目的。

2)为幼儿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 3)明确操作要求,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 4)讨论操作的结果。

18、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①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现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综合 ③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四、论述题

1、以“收获的秋天”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总结性谈话? ①幼儿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生动的直接经验

②教师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③准备有助于幼儿回忆的教具

④在谈话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和启发性 ⑤谈话结束时,要总结谈话内容

2、以“沉与浮”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 ①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②小实验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

③小实验活动要有游戏气氛,把科学教育寓于游戏之中 ④教师要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刺激幼儿动脑思考

3、以“鸽子”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①做好幼儿观察的准备工作 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③善于运用语言指导幼儿的观察;

④在观察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⑤教给幼儿观察方法;

⑥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

第12篇: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赵贞兰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认识符号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难点: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在集体活动时,老师很容易牵着孩子鼻子走——填鸭式教学,直接灌输给幼儿,让幼儿反复记忆,使得幼儿不理解符号的实际意义,用起来容易混淆。本次活动采用游戏导入,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通过游戏和操作,层层揭开符号之谜。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名称:数学

活动内容:《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

2.尝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活动重点: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 活动难点:

尝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幻灯片; 答题卡 ; 1——10的数字卡一套;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前边有 *个?后边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是哪边?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橘子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猫)小猫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出示课件)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狗、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1)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2.学习儿歌:开口在前的是大于号,尖尖在前的是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屁股撅给小数瞧。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请个别幼儿回答,)用身体动作来表示符合,理解符号的应用。

(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师:大四班的小朋友真棒,老师心里很高兴,下面我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击鼓传盒。

1.游戏《击鼓传盒》

玩法:教师击铃鼓,幼儿传纸盒,铃鼓声停,纸盒传到谁的手里,就由他和前面的幼儿每人从盒里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分别比较它们的大小,如6大于4,4小于6.2.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指导幼儿完成练习。

1.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会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啦,下面老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们的样子画下了。

2.指导幼儿先比较物体的多少,再在数字之间画上“>”和“<”。

3.检查幼儿做练习情况,给予指正。

(五)结束。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现在我们把刚才玩的游戏教小班的弟弟妹妹玩,好么?

第13篇: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熄灭的蜡烛

第二组 二十二号

活动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蜡烛的熄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个现象在成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却深深吸引着孩子的眼球,5-6岁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蜡烛的熄灭”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今天,我组织的《熄灭的蜡烛》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正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去探索、总结蜡烛熄灭的原因和体验做实验的乐趣,使幼儿在尝试和探索中积累有关的科学经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合作者。让幼儿在活动后继续到区角进行进一步探究活动,使幼儿的探究行为得到更深入的延续,从而帮助幼儿从小养成动手实践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4.体验合作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罩在杯子里的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能自主参与探究。 活动难点: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准备:

蜡烛手偶,大小相同和不同的瓶子12个,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12根,打火机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出示手偶,手偶做自我介绍,邀请小朋友们去做客,激发孩子的兴趣。

2.教师安排一幼儿玩装空气的游戏,教师借机介绍我们周围都有空气,激起孩子的求知欲。

二、幼儿动手操作,一起探讨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1.实验一: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塑料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幼儿猜想。

(3)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4)教师结合课件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塑料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教师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塑料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幼儿猜想。

(3)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4)教师结合课件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了,这是因为大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气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3.实验三: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以及瓶子大小的关系。

(1)教师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塑料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幼儿猜想。

(3)请幼儿分组做实验。

(4)教师结合课件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的快,所以先灭掉了。

4、借助课件梳理和小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的快,就会先灭掉。

三、培养安全意识

今天我们用蜡烛做了很有意思的小实验,你们高兴吗?蜡烛虽然用处很大,也很漂亮,但我们平时在家里可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点蜡烛玩火,那样会非常危险。

四、活动延伸

让“蜡烛的燃烧”走进区角,结合幼儿一日生活让幼儿自选活动进一步探究。

1、利用各种材料继续探索空气助燃的特性,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索经验。

2、说一说、画一画,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空气的助燃为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第14篇:小班科学活动设计

《 颜

灵 》

典型课例及反思

授课日期:2005年4月11日 目 标:

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准 备:

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

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过 程:

1.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

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房,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红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绿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4个颜色小精灵越吵越凶,最后谁都不理谁了,颜色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来到了颜色小精灵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帮助颜色小精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4个颜色小精灵这才安静的睡觉了。

2)利用课件让幼儿练习为颜色精灵匹配对应的颜色,并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

第二天,小朋友又来找颜色小精灵玩,但是没有找到颜色小精灵,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助他们一下。

红色的小精灵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红色小精灵住在红色房子里)那么他们的窗户和门应该是什么颜色呢?(门和窗户是红色的)那么我们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红色小房子里,(喊:红色小精灵快出来吧)现在我们再看看他的门和窗是不是红色(黄、蓝、绿)的。 2.游戏《找朋友》

小精灵很感谢小朋友帮助他们装饰了漂亮的门和窗,可是只有他们没有朋友很孤单,我们帮他们找一些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和安全要求。

红色小精灵喜欢红色的伙伴,蓝色小精灵喜欢什么颜色的伙伴呢?……我们的屋子比较小,小朋友在帮小精灵找朋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要慢慢走,不要挤,要学会等待、互相谦让,注意安全)

2)幼儿为颜色精灵找朋友 3)评价活动

小朋友你们都帮小精灵找到了朋友,让我们一起像小猫一样,走到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小精灵的家,看看我们为他找到了那些朋友。

3.幼儿操作活动《颜色匹配》

现在颜色小精灵都找到自己的家,小精灵说:“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帮我们找到家,谢谢你们。” 现在我们还想和小朋友玩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要请小朋友帮帮忙,小房子的门和窗没有颜色,想请小朋友帮忙贴上和房子相同颜色的门和窗。他们的窗户和门的颜色要与他们的衣服颜色一样。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小精灵的门和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1)幼儿以组为单位为小房子的门和窗匹配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幼儿作品展示 3)幼儿活动评讲。

小朋友我们先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帮小精灵贴对了门和窗,一组一组检查,小朋友真不错,都帮红色小精灵找到了红色的门和红色的窗……

4.延伸活动为教室外面的小精灵找家。

小精灵很感谢小朋友帮他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伙伴,还为他们装饰了这么美的房子,教室外面有一些小精灵他们迷路了,我们一起去把他们送回家吧。

5.教师语言引导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对于科学活动,总是很难处理好,要让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受孩子喜欢,对教师来说这就是一大挑战,科学活动还要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这又是给教师出的一大难题,可是只有把这些做到位了,那么科学活动, 才能真正给孩子以启发。回顾自己所上的一堂小班科学活动《颜色精灵》,让我有喜有忧。

一、喜从何来

一个活动下来,自己对自己设计、执教的活动,还是有让自己欢喜的地方的 。 因为这个活动是小班的科学活动,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就要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以为, 我总认为小班孩子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才能激发起角色情绪,从而投入相应的活动。所以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去颜色王国帮颜色国王解决烦恼 ,这样一个情境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帮颜色国王解决烦恼时,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同时去探索两种颜色加在一起能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还是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对活动也表现得很积极。在帮颜色国王解决第二个烦恼的时候,我又采用了变魔术的方式,念着魔语,让幼儿感受到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这也让孩子对变色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环节的设计,孩子的反应让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境设计还是很适合孩子的口味,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和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二、忧从何来

深知一堂科学活动只有让幼儿大胆操作探索,让其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其中的秘密,这才是一堂好的科学活动所追求的,可是在我执教的那堂小班科学活动《颜色精灵》中,我真得有些急于求成,对孩子缺乏信心,生怕他们不懂,总急于告诉他们。一开始的变色秘密,我就生怕孩子们不知道瓶盖中有另一种颜色,而急于把它告诉孩子,后来的操作后的小结,也生怕孩子不知道,急急地就自行演示,让孩子看到结果。回想活动经过,觉得孩子们真得好可怜,他们有兴趣自己来尝试,可老师对他们不够信任,不够大胆让他们自己来尝试发现,总想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太注重让他们知道结果了,使他们在活动中总有不能尽兴的感觉,真得很不爽。其实活动后,仔细想想,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让孩子真正解放自己的口、眼、手、脑,让他们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这需要老师的支持。在科学活动中,其实老师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思考,比什么都重要,相信即使再小的孩子,只要他懂得了这种方法,学会运用这种方法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三、幸运又从何来

在活动之后,老师们、师傅们以及刘副园长都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意见,从他们的点评中,我真得学到了很多,那真是大侧大悟,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科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明白了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身边有这样的引领者,对自己来说何尝不是件幸运的事。一堂活动就是教师的一个阵地,要成功地占领阵地,战士真得还需努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孩子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在获得了大量的特例、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和内化,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要让幼儿真正的“做科学”,体验发现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第15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扭扭棒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扭扭棒制作各种物体,认识扭扭棒能够随意造型的特点。

2、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教学准备:

1、各色扭扭棒、剪刀、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变魔术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幼儿猜测,最后导出是扭扭棒。

2、今天老师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东西,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分发扭扭棒幼儿人手一根进行造型。

2、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变的是什么。(幼儿介绍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么。)

3、教师小结。

\"绕\"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的动作,绕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弯\"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弯的动作,弯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扭\"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扭的动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么?(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跟着操作。)

三、进一步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老师这里有许多用扭扭棒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想看吗?(老师和幼儿一起边欣赏,边讨论。)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请幼儿5--6人一组,进行造型。

2、提出活动要求:

(1)可以用多根、单根扭扭棒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如果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组都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用求助牌。请老师或者其他小组小朋友帮忙。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展示作品:

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六、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区域里继续玩扭扭棒。

第16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雷和闪电

朱思彦

活动目标:

1.感知雷和闪电现象,对自然现象感兴趣。2.简单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知道雷雨天怎样保护自己。 3.能够看图了解并完整的表述避雷的方法。

活动准备:视频、雷电产生的动画演示、图片(室内避雷、室外避雷)。

知识准备:知道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见过闪电和打雷吗?

二、出示图片,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

1、教师:为什么会有打雷和闪电?

小结介绍:雷雨常尝会在夏季发生。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2、请幼儿想一想,在刚刚观看的视频里,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打雷?

小结: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三、观看图片,交流保护自己的方法。

1、说说雷雨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2、看图说说:下雨打雷了,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样做安全吗?

⑴雷雨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雷雨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

⑵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

教师小结: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件走动。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

⑶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教师小结: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4)雷电会给人带来哪些好处呢?

教师小结:人类可以用雷电发电等好处。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宜昌市国资幼儿园

第17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活动名称:钻 空 空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尝试操作,引导幼儿了解如何利用物体间的空隙,摆放更多的物体。

2、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事物的习惯,激发幼儿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

1、小矿泉水瓶27个,用大矿泉水做成的漏斗9个,一次性盘9个,小勺8个

2、大小泥球各若干.彩笔人手一支.

3、记录表每人一张.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并请幼儿认识操作材料。

今天我想请你们过来和我一起玩游戏,什么游戏呢?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大泥球、小泥球和沙子,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最后出示大瓶子。

二、请幼儿记录方法,并自己尝试操作。

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把这三样东西全部装进这个大瓶子里,一点也不能剩,而且这个盖子刚好能盖上,你们觉得装得下吗?那你们自己去试一试,好不好?装之前先把这张记录表填上,(交待记录的方法:你要先想一想,你最先装什么„„)然后才开始装,要求装完一样后,才装另外一样,最后用这个盖子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个格子里。(提示幼儿怎样记录结果如果能能盖上盖子,怎样记录, 若盖不上呢)

三、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

现在 , 请你们把瓶子和记录表一起拿到前面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们都放进去了没有?其实呀,这些东西都能装进这个大瓶子里,而且能把大瓶子装得满满的。可是你们为什么没有装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后装沙子的:后放沙子的,为什么„„原来,沙子钻到**的空空里去了。既然沙子要钻钻空空,

2、后装小泥球的: 原来,小泥球钻到大泥球的空空中去了,既然小泥球要钻空空,那你们说小泥球和大泥球要先放哪一个?

3、那现在请你们告诉我,如果我们想把大瓶子里填得满满的,应该最先装什么?幼儿回答了后问为什么要这样装?(一边问一边操作)

四、现在我们都知道怎么装了,请你们再试一试,看这样倒底行不行?还是用这个盖子试一试,把记录表也填上,并把答案记下来。幼儿操作。

五、请你们一起告诉我你们刚刚的结果吧!(幼儿回答)对呀,(一边记录,一边讲)我们最先放大泥球,你们怎放好大泥球后,这中间还有很多„„,什么来钻这些大空空?是啊,小泥球钻大泥球的大空,„„这样瓶子就被装得满满的了,把你们刚才没装完的全部都装进去了,你们看这样装是不是装得更多了?是啊,这个方法可以装更多的东西,这个方法真好。那你们说现在这个瓶子里还有没有空空?什么东西可以钻这么小的空空? -----水。

六、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要用钻空空的方法。想一想,如果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要带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有大也有小,假如想把这些东西全部都装进一个大箱子里,你们觉得先装大的还是先装小的,为什么要这样装呢?那我们赶紧把这个方法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活动名称:蜡烛的探索 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准备:

1.“主蜡烛”一支。

2.幼儿每两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托盘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两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瓶两只、碗两只、泡沫块、颜色水、抹布等。

过程:

活动一 看蜡烛燃烧

1.引出活动,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固定蜡烛?(如插在泡沫块上或小瓶子里。) 2.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点燃蜡烛?

3.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火焰会随风“跳舞”;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股特殊的气味,等等。

活动二 自制蜡烛花

1.幼儿手持燃烧的小蜡烛,将蜡烛油滴到盛有清水的碗里。

2.观察“水中蜡烛花”,说说它像什么,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它会像荷叶那样飘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

3.尝试将蜡烛油滴到黑纸上、蓝布上,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三 蜡烛熄灭

1.请幼儿先将两支相同的蜡烛固定在同等大小的泡沫块上。

2.请幼儿分别点燃蜡烛并罩上玻璃瓶,观察并介绍看到的有趣现象,如瓶身会发烫、瓶壁上有水蒸汽、火焰是慢慢熄灭的,等等,鼓励幼儿讨论其中的原因。

3.请幼儿两人一组,再次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一大一小两只玻璃瓶,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互相讨论实验结果。

活动四 水中的蜡烛

1.在托盘内倒人浅浅的一层颜色水,然后点燃放在水中的蜡烛,再罩上玻璃瓶,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熄灭后瓶外的颜色水进入瓶子内壁的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这瓶壁上的水是哪儿来的?为什么? 建议:

1.材料中提供的“主蜡烛”由教师点燃,幼儿可以在“主蜡烛”上引燃小蜡烛,以避免使用打火机或火柴等引火工具,保证操作安全。

2.当幼儿解释错误时,教师切勿当场纠正,可引导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在再次实验或寻找相关资料后,再进行讨论。

3.本活动适合在区角或分组活动中进行。因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故活动应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现象为主要内容,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交流。

你能把它们分开吗?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2、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3、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带分离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黄豆、回形针和纽扣、小铁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铁、筛子、水等。

3、视频仪、记录表、记号笔。

四、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记录表)老师用简单的标记把幼儿的分离方法记录在表。

(自评: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能让幼儿大胆想像,有效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用标记记录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学”的科学原则,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分离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尝试各种分离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记录结果,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种分离方法,并说说原因。

(自评:幼儿能使用各种工具大胆验证方法,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几种待分离的物品,让幼儿逐一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本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尝试、验证。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请每组的一名幼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并说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师小结。

(自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用筛子分离物品,不仅完成任务,而且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探讨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利用分离原理发明出来的物品。

六、活动评析:

该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唯幼儿所熟悉,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试一试”活动中启发和鼓励了幼儿大胆地自由尝试,找出多种分离各种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动中,加大了探索的难度,不但要将混合物分离,而且要找出该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布料吸水大比拼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

(一)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

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布料 吸水性 红棉布 黄丝绸

蓝聚脂面料 绿人造丝 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幼儿记录卡

(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

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液体 布料 清水 热水 肥皂水 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编辑:cicy

让热水快点变冷

设计思路

有一天,有幼儿问:“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己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办法。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

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水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准备

l.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

幼: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 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 最后有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地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与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 ·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 ·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化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点评/洪晓琴(上海南西幼儿园园长)

虽然活动中用到了温度计,但教师没有将目标落实到知识点上,而是突出“做中学”的精神,让幼儿通过活动需要来了解、使用温度计,与此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充分表达自己的实验事实。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使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过程、方法,从中获得相关科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第18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的房子

设计意图:

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正处在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认识事物上缺乏对其本质的了解:但是这个时期到幼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动手动脑获取新知识与经验,乐意使用工具和技术进行探索活动。汶川大地震不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还牵动着我们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心。近日来,孩子们常常谈论着自己从电视中看到的地震信息。在一次餐后活动中,我在建构区听到了几个男孩子的协商,他们在研究要盖一座防地震不倒的房子。看着孩子那认真的神情,我突然产生灵感,何不开展一次《不倒的房子》的科学建构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资源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并可让幼儿收集一些房子的构造图。

2、材料准备:

a 操作性材料:塑料杯、,塑料板,纸皮、纸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实验演示台,水管、水管接口、细铁丝、小木棍。

b辅助材料: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塑料绳子、细铁丝、小型电风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提问;小朋友因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们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你们想盖一间怎样的房子呢?。

(2)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

2、感知材料,提升认知。(重点)(1)幼儿在实验测试区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动中初步(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种要素,了解要让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进行支撑与固定。

发现新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把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中会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提问:怎样才能把我们做好的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上,不移位呢?

3、动手操作,掌握技术。(难点)(1)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各种方法构建房子的墙体,并与框架连接起来。

提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墙体和框架连接起来呢?

(2)学习在操作中作出简单的记录。(附记录表)

4、展示与检查,体验成功。

(1)师幼合作利用风扇和一起拍打泡沫实验台检验构建的不倒的房子是否成功,分享成功的快乐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拓展活动:

观看《自救小常识》的课件,初步了解地震自救的小知识。

第19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药不能随便吃

学习目标 喜欢唱歌。 知道生病了要吃药。 初步了解吃药的安全守则。 活动准备

歌曲《医生,谢谢你!》(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药水、药丸。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播放歌曲《医生,谢谢你!》,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2.与幼儿讨论歌曲的内容: 歌曲中唱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可以给出以下提示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肚子疼要怎么办?(看病。) 为什么肚子会疼?(自由回答。) 生病了,要吃什么才会好?(吃药。) 医生怎样帮助我们?(治好我们的疾病。) 看完病,你会对医生说什么话?(谢谢。) 3.出示药水和药丸,向幼儿提问什么时候要吃药。

4.请幼儿分享吃药的经验,并说出吃药的正确方法,例如生病时才需要吃药、要定时和按医生要求或说明吃药等。5.请幼儿一边唱歌曲,一边做动作表达歌词的内容。 活动评价

能唱歌曲《医生,谢谢你!》。 知道生病时才能吃药。

第20篇:科学活动教案3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各种各样的汽车

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汽车 设计思路:汽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男孩子对汽车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可以讲述出很多种类型以及作用。因此通过主题活动“交通工具本领大”,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内容。虽然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儿能在这么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2、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汽车,知道它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3、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挥想象设计车,发展幼儿的独创性思维。

4、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设计的未来的车的优点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活动准备:

1、用积木、插塑玩具搭建立交桥、马路花园等街景。各种汽车玩具、模型若干,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汽车城。

2、各种废旧材料(泡沫、硬纸壳、海棉、木板、小木棍、彩色纸、布、电动车里的马达、电机、磁轮等)、工具材料以及制作用的笔、纸、刻刀、剪刀(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电池。

3、汽车的内部零件:电机、马达、电瓶。

4、录制的特种车的警笛。

活动过程:

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地点在户外的草坪上,教师和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

1、教师: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汽车?(幼儿回答)你们知道它对人类的作用吗?(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打开录音机,特种车的警笛响(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洒水车),让幼儿逐一进行交流特种车的作用以及求救电话。

3、教师:小朋友,老师这有特种车的头饰,快快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种车,咱们来进行“我是小小特种车”的游戏。

4、游戏规则:幼儿按特种车的类别站好队,教师说前面有小偷,幼儿就开着警车按着警笛跑来。(依次类推)

5、教师:小朋友,你知道汽车是怎样动起来的吗?你们看,老师今天请来了汽车的内部零件,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电瓶、电机、马达,给幼儿进行讲解)让幼儿通过亲自探索、动手尝试来进一步了解。

6、接到小小班老师的请求帮忙运皮球,但要经过一条马路,希望小朋友能遵守交通规则(本班一名教师扮演交警指挥来往的车辆,道路上有各种标志:左拐弯、右拐弯、直走、斑马线、注意安全、小心追尾)。

7、教师:小朋友做的可真棒,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标志,小朋友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8、教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非常喜欢汽车,咱们去汽车城参观一下好吗?学开汽车回活动室(在参观的过程中请幼儿互相交流一下各种汽车的名字以及它对人类的作用)

9、教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汽车,汽车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小朋友知道要如何来避免这种危害发生吗?(幼儿讨论回答。通过提问这一问题,对幼儿在制作汽车的过程中又提供了想象)

10、教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让幼儿分组来进行汽车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之间进行交流讲述,体验成功的快乐)

11、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和幼儿共同来制作一个小小汽车城。

活动自评:幼儿对次节活动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当幼儿看到这些材料时,特别的兴奋。很快的投入到制作当中。孩子们制作了会唱歌的汽车,原来是在汽车的顶盖上粘上了一张带音乐的贺卡;有的幼儿在汽车上制作上了高尾刹车灯、警示灯。孩子们的创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认为如果要设计一节好的活动内容,除了教师设计的思路新颖,再就是材料一定要充分。幼儿在玩中获取了知识,在操作中得到了锻炼。

设计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及注意事项
《设计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及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