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项目化教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0 07:53:26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项目化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这个学期在我教授的《化工分析技术》这门课程中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现就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与各位分享: 1.项目化教学需要勇气。

我们这里不去讨论什么是项目化教学,什么样的教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项目化教学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而我们过去的教学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不论教的人(教师)、听的人(学生)、管的人(教学管理人员)、甚至不懂教育的人都知道学校是用来上课的,而上课就是那样上的——教师讲、学生听,这上千年如此,亘古不变。而现在要变成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学。教师只能在其中穿插着讲,起一个协助者,协助学生学,推动学生学的角色。让教师从占据了几千年的讲台上走下来,而且是自觉地、心甘情愿地走下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很多教师教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一直是这么教的,而且自问教的不错,兢兢业业,一下要改变过来,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要改?一定要改吗?不改行不行?实在要改,我来个换汤不换药?这种种想法都很正常,这些问题不想通,就是改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听一些讲座、看一些资料,似乎都挺有道理,觉得应该尝试改一改,但转念一想,这些作报告、写书、写文章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从来不会上课,让他们上一节课给我看看,保证他也上不好。他那是说的好听,做不来的。殊不知教育研究是有分工的,作报告、写书、写文章的人就是做教育理论研究的,而一线教师就是做教育实践研究的,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付诸实施,是我们的使命,或者说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有勇气承担。 2.项目化教学的成本问题。

我个人认为教学改革不计成本,这种说法欠妥。因为,在改革中为了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成果,我们提高了成本,而一旦需要长期做下去的时候,因为成本过高,根本无法维持,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降低成本,而是这种改革不合实际,改个一学期行,长期不行,这样项目化教学就有可能夭折。在其他院校已经出现过这种事例,因为局部改革成本过高,造成无法全面推广,使得教改举步维艰。

当然项目化教学肯定比集中讲授成本要高,因为教师讲、学生听应该是最经济的,但最经济不代表性价比最高。因为这种方式效率高但效果差,没有效果的高效率事实上是不经济的,因为性价比差。而我们在项目化教学中认真核准成本,本着同样效果,节约为先,这样的教学应该是经济的,因为它的性价比高。

3.项目化教学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但却是救命稻草,抓不住它,职业教育(特别高职)也许无立锥之地。

从教改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改了,什么都好了。不能天真地认为只要一套上项目化教学的帽子,学生就愿学了,教师就愿教了,大家都一切OK了。绝没有这么简单,学生是有了变化,而且是好的一些变化,但是离我们期望的还有很大距离。打瞌睡的人少了,因为总不能做着事、站着睡着。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出来了,因为原来是听教师讲,大家都听,听是分不出好坏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要做,做能分出好坏,有些同学能做事,会做事,而有些人茫然不知所措。为什么说离我们期望值有差距?同样上述情况,做着事的、站着的趁教师不在意,坐下了,趴在桌上睡着了,别人在做,他在睡觉。茫然不知所措的当老师来的时候,装着很忙碌,摸摸东东,摸摸西西。当教师离开了,他继续无事可做。也不能说一点事没有,有一件事一定要做,就是下课后把实验报告抄出来,虽然有时抄的都不像。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一些,又似乎什么都没改变。

那么不改行不行?答案是不行。根据最新的一些数据显示高中毕业生人数在2009年之后将会出现下滑,这对于目前招生情况已经出现问题的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有学者预测本科院校最快在10年间出现饱和,高职院校再快在5年间出现饱和。假设中国人才评判标准——唯学历论不改变的化,高职院校前景无疑很悲惨。改变不了别人,只有改变自己。项目化教学彰显的能力目标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曙光,我们只有坚持不动摇、踏踏实实把这条路走下去,也许会有一天人才评判标准会改成不唯学历、唯能力。当高级技术人才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不亚于博士、硕士时,中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才真正有了立足之地。 4.谈谈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的项目。 (1)项目与硬件的关系

对于工科课程而言,项目设置主要基于现有的设备与仪器。“项

【1】目化教学不注重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对于项目化教学,有人觉得硬件跟不上,这是多虑的。事实上,有时会出现课程因为没有硬件无法进行项目化教学。这不是采用项目化教学的缘故,而是本身该课程就缺少必要的硬件支撑,就是不采用项目化教学,它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或者说达不到教学大纲的所规定的要求。

因此,尽量能让与本课程有关的仪器与设备都能用得上,这是项目选择时的一个策略。从理想的角度看,现有设备大多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可是学院不可能一次满足所有课程,将设备一步到位。这样做,既不经济,也可能有设备闲置风险。 (2)采用什么样的项目形式

对于项目形式的选择,有这么两种形式使用的较多。第一种,一门课程设置一个大项目,大项目下分几个小项目,小项目是归属于大项目的。每个小项目与大项目之间有逻辑关系,每个小项目之间也有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一般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每个小项目下面又有若干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完成项目。

第二种,一门课程设置几个项目,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是以学科知识为导向的,或者是以认知规律为导向的。每个项目下也分成几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下面也有若干任务。这两种形式前一种类似

【1】于“综合能力训练为主的课程模式”,后一种应该是高于“能力点【1】训练为主的课程模式”,但是不是一定低于“综合能力训练为主的【1】课程模式”,笔者认为目前还很难判断。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并不是所有课程都能找到一个很合适的大项目。其二,几个项目之间除了学科知识、认知规律之外,也许还有其他目前还未发现的逻辑关系。 在学科课程解构,工作课程重构的过程中,按知识的原来顺序设置项目无疑是一个可靠、可行的方法。学科课程原有的一章、一章的排列为一章或几章设置一个项目提供了便利。“学习领域导向结构化指出:为了认识关联性,……要确保在几个学习领域内或整个学习领

【2】域中,职业专业内容的客观逻辑性”。笔者认为在教改的初期,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教改不可能一蹴而就,罗马也非一日建成的。虽然,我们需要跨越式发展,但那毕竟停留在口号层面,教学改革不是大跃进,否则我们迟早是要补课的。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下一步的方向,不能满足于这种方式,在这个方式上止步不前。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是《化工分析技术》课程一个可供选择的大项目。

(3)选择项目是贴近学生还是贴近工作?

选择什么样的项目?第一种选择是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产品。我国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工作岗位使得高职教育成为一种类型有了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项目课程、任务驱动课程都自觉不自觉将项目的选择趋近于日后的工作产品。

第二种选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一些物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经过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者本身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他更加强调调动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人本主义认为没有学习者全勤投入的学习是无效的,至少是效率低下的。 第三种是已经有的一些成熟实训项目?经历了一段时间使用一些实训项目,无论内容还是结构都比较完善,只是在呈现方式上与项目化教学有一段距离。应该说经过一些改造也不失为很好的项目。 当然能将这三种选择合为一种选择,那是最好的选择。但在实际教学中要作出取舍,这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 5.谈谈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每门课程要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在项目实施中每个任务都有考核要求。但是我认为制定这种评分标准的主要目的让学生自我监督。教师的工作是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而非拿着标准去发现学生每一点细微的错误。在学习评价方面,我们可以暂时抛弃效度上的争议,即是否能完全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这因为绝对定量的评价是不存在,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有效评价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在信度上下功夫,即假设可以重复该课程,学生仍然可以得到这个评价。增加信度的一个方法就是增加测试点,当然这对教师的工作量是一个考验 。教师尽量做细评价体系,引导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自觉通过这些测试点,这将使评价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6.谈谈“做”后的反思

“做中学”,“做”之后要有“学”,“做”了没“学”,没有达到“做”的目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做”了,但“学”的效果如何值得思考?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之后,要有反思的过程,才有“学”的可能。而我们的学生“做”之后缺少反思,究其原因: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我学习能力差。学习基础差,改变不了,我们就招的这个层次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和自我学习能力差可以通过课程培养。具体方案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戴士弘的双线并行贯穿项目模式,即每门课程设置两条线A线和B线,课上由老师带领完成A线,课后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完成B线,又称综合能力迁移训练。第二种,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自主创新周环节。每个学生选择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组合进行能力迁移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一种方案中实际实施的难度。这种方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而不是每门课程所有能力都提高。第三种,建立面向项目化教学的合作学习体系。主要包括开发合作学习学习包、项目小组构建机制、项目组长选择、培训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反思阶段的作用,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评价方面也是作为的。

化工系 苗向阳 2009-6-12

推荐第2篇:plc项目化教学论文

PLC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摘要:PLC(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是职业类学校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实践性强,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缺乏具体的载体,学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在这门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PLC课程;项目教学法;解题工具;过程评价

一、PLC课程特点

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教学在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PLC课程特点:一是指令多: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中基本指令27条,功能指令246条。这些指令是构成PLC程序的全部,尤其掌握这些基本指令和部分常用的功能指令的应用,是实现PLC自动控制的必要条件;二是实践性强:PLC 课程具有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运用知识的覆盖面较宽等特点, 是强电与弱电的结合、电气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和与生产工艺过程紧密配合的一门专业课。

二、“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它是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和了解所需的必备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三、PLC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记得以前听别人讲过:电气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会接插座,这在生活中真不是个故事,是事实。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职业学校的实验实习的条件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学课程改革已经风生水起,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如火如荼,赛场上学生的精湛技能表现令在场专家赞叹。就拿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这个技能大赛的项目来说,试想从学生组队到组织子项目训练,如机械手搬运、传送分拣等子课题的练习,再到综合课题的训练,最后参赛接受评委组的评审,这一系列的流程不正是项目教学的流程吗?

在PLC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合为一体,使PLC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重新建构,突出技能的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面对正常智商而学习动力不足的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的项目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会因为被吸引而投入,因为投入而认真,因为认真而得到实践成果和自我肯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PLC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条件

1、PLC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机电多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完成每一个项目所涉及的学科一般都比较多,并且与实际生产联系比较紧密,因而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对实际生产问题处理的丰富经验。这样可以充分拓展PLC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可执行性。比如有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模块实验板;比如有机械和气压、液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利用小型气缸的部件加上plc程序呈现出模拟真实的工业控制场面。可见项目教学法的课堂上融入了工厂生产控制的元素,让专业课程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

在实施PLC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教材,精确设置项目任务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设计、制定出难易适当的项目。

2、对学校实验实习设备和教学环境的要求

先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设施是实施项目教学所必需的硬件条件。20人以内的小班制教学方式,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理想人数。这样有利于任课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充分的、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LC项目课程的课时分配: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当以工作任务掌握的难易程度和操作频度为基本依据,对内容次序和课时分配作适当调整。

3、对学习PLC课程的学生要求

开设plc课程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要求:具备电工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电工电子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电动机基本性能的认识能力。具备交流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制作调试能力。

五、PLC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项目实施起初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工具

由于一个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原理图绘制、梯形图设计、接线图绘制、接线和调试等方面的知识,尽管对学习PLC课程的学生提出相关专业基础要求,但会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融会贯通能力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的知识点的遗忘等等客观因素,很难达到要求的理想状态。因此,PLC课程“项目教学法”起初阶段教师应注重学生使用基本工具的解题能力的锻炼。比如说:plc外部接线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各种不同的编程方法和相应格式等,类似的固定套路都可视为plc的学习工具。可见学生掌握的工具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以交流电动机的继电控制线路的制作与设计这一典型项目工作任务为例,学生有继电器控制线路知识基础,可用下图来引进:继电器控制线路=plc程序+plc外部接线。图中假定设置转换开关SA,SA的“1”拨至和“2”接触,接通的是继电器控制线路,SA的“1”拨至和“3”接触,则接通的是plc控制电路。

L1L2L3 QSFU1 FR KM1 FR SB1 U1V1W1 FU212 3(com1)X000Y0X001X002Y000Y000 SB2 KM1 3~M KM1 以上项目,可以重点教给学生两个解题工具:①起保停电路的典型plc程序格式;②plc输出端的接线原理。

2、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般以2-3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因此,学生分组时,要考虑到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训练,可进行交叉分组。即在不同项目的实施中,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分组之中,以便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项目过程评价

项目过程评价也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评价形式有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和师生之间的互评。有效的评价有着深刻的意义:①让学生学会表达,一改传统教学中,学生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少的不足,项目法教学给让每一位同学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表达,在表达中学会更好的合作。②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和竞争的统一。项目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有竞争,并强调在合作基础上有竞争,合作是竞争的前提条件,否则就失去项目教学的意义。③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掌握情况,及时把握项目设计方向和进度。

六、PLC项目化教学中几点有待完善的问题 诚然,实践证明PLC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确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①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项目教学法,比如初始阶段基础知识和硬件的准备;②在实施项目教学中也在项目教学实施时,也要予以课时的保证,必要时延长授课时间,以保证活动项目的完成,让学生看到项目成果,才能保持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兴趣;③学校的实验实习条件、专业教师的团队组建、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才能更好的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点;④学生组织上协调不当,易出现教学过程松散、个别学生偷懒的现象,这都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改进,力争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玉玲.项目教学在PLC课程中的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0期

[2] ]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52.

推荐第3篇:会计系项目化教学总结

会计系实施项目化教学阶段性总结

本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认真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开始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根据我院对各个系部实施教学改革的要求,本学期我系教学改革重点是在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以社会真实的实际工作任务为项目内容,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为线索,实现工作结构向学习结构转化的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教学模式。2012-2013第一学期我系实施项目教学的课程包括《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税务仿真实训》等课程,主要是针对大二和大三年级的职业技能课。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位教师辛勤的付出,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转变,师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状况

本学期我系部分职业技能课程初次采用项目教学法,自实施以来,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和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各专业课将课程内容重新组织安排,按照工作过程进行专业操作项目划分和单项工作任务的提炼,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1.《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授课对象为20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4个班的学生。课程模拟企业实际财务操作流程,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项目化教学实际案例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企业财务部门等单位合作进行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课程情景设计。

该学习领域打破以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创设的学习情境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任务的基本思维能力。设置完整的课程项目载体,通过完成真实业务强化能力培养。

考虑企业、学校实际,不可能让学生实际参与一个企业会计工作全过程,可以通过模拟某中小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采取整个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调研企业实际业务,根据地区、行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两套业务项目,将其中一套分解为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最终完成这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另一套则由学生分角色独立完成。教、学、傲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在任务(项目)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2.《税务仿真实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融税法与会计于一体的综合型

课程,具备一定的难度,授课对象为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4个班的学生。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很可能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税务仿真实训》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了重新的定位与思考。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采用“每个税种为一个项目”的教学模式,以实用、

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完成纳税申报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以主要税种纳税申报典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突破了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引导、实物直观教学、实务案例、模拟情境、示范操作、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为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

3.《会计综合实训》是将原有课程会计手工实验进行大幅度改革而来,实训内

容为模拟企业手工账与会计电算化同步进行的“甩账”期间的会计业务,授课对象为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4个班的学生。

该课程为纯实践课程,在学生学完全部理论课程之后,由教师提供一个工业企业

一个会计期间完整的会计资料(含期初资料、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内控制度和企业会计人员分工基本情况等),学生自主结组成立“财务部”,来进行期初建账、凭证填制与审核、凭证传递、账簿填写、科目汇总、试算平衡、期末对账、期末结账、报表编制、凭证整理装订、归档保管等手工账操作和建立帐套、设置操作员、分配操作权限、帐套初始化设置、凭证编制与审核、期末自定义转账、转账生成、记账、对账、结账、出具会计报表等电算化操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根据本组特点由“会计主管”分配角色,分别扮演出纳、制单会计(手工)、明细账会计(手工)、总账报表会计(手工)、成本会计(手工)、电算化操作员等角色来承担不同的会计工作,并适当进行岗位轮换。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变换工作岗位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和体验岗位之间的合作与牵制,感受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与会计资料传递与核对的真实过程,更能够加强同学间业务知识的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会计业

务的错误查找和差错更正方面的职业判断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授课对象为2011级会计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通过调研发现,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要具体到每一个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突破了传统会计专业的理论体系,按岗位设计教学模块。建立了出纳、往来结算、财产物资、资金、成本核算、财务成果、会计主管七个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弥补了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在设计上坚持“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在实训中学”、“在

企业里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要求,并以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在学校内将教学内容岗位化,并按岗位模拟企业经济业务,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与知识。设计出“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模式的遵循、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环节的把握、考核体系的构架均围绕教学过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操作系统地掌握实务知识,增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会计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发生的较为显着的变化,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指导学生操作的多了,站在前面的时间少了,下来单独和重点指导的时间多了。教师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多给学生活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如对项目化教学的操作,教师不是简单地模仿典型课程,而是积极地探索,以实现适合本门课程的方式设置项目和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到分工、到合作、到评价,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优生、弱生互助,学习效率较高。再如,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把项目任务延伸到课下继续完成、扩展完成的越来越多,学生不再依赖课堂和教材,而是在宿舍、自习室、阅览室、实训室等一切可利用的学习场所自主的完成专业课的学习。这些都说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有了较大的改进,这种意识是很值得肯定的。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学生有机会

展示学习的思维过程,经常会听到“老师,我来!”这样声音;课下后续活动增多,如以个体、集体不同形式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实验讨论等。学习方式的变化多体现了学习的自主过程,在过程中多体验感知,进而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效益。

3.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得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4.学校教研氛围发生了变化

以往学校开展研究工作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而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学校教师参与和程度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不但通过集体备课来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单元和项目,还比以往更加有兴趣深入讨论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改进,教师深入参与教研活动是从思想上、感情上、习惯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教学研讨,让更多的老师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方面有一不定期的发展;老师还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的难点

一是专业课如何合理进行项目设计。由于深化项目教学改革需要立足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从职业要求和职业典型工作中提炼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化安排。这些工作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必须以深刻的行业企业调研为前提,这些事专业课授课教师在目前条件下无法做到的。

二是对学生项目活动的引导。首先,学生项目活动中需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全权的主导者,学生作为主导者的同时,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次,教师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总结和深入思考,避免学生仅仅流于对活动本身的关注,缺乏深入思考,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免得失于肤浅。第三,要兼顾学生人数和活动参与人数的容纳量,专业型授课模式有时不能做到每个人参与项目活动,但是要设计活动参与人和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四、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项目化教学需要继续努力

1.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要广泛开展项目化教学仍需要对专业课授课教师进行规模化、长期性的培训,是教师深刻理解项目化教学的真正含义,转变思想,从根

源上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意识。教师每学期听课要在12节以上,重点是听好各年级、各教研室集体研究的研讨课,写好听后感。

2.要适时抓好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靠课改,二是靠教科研。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教科研的意识,使教师尽快走进课程改革,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项目化体验,及时总结经验。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的征集工作,写好教科研札记,写好课后反思,为课程改革实验留有宝贵资料。

3.拿出力量,对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要进行深刻的行业企业调研,把握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职业技能,以“工学结合”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为项目化教改真正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推荐第4篇:项目化教学六个步骤

项目化教学法六个步骤

项目教学法包括: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对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学科性质、特点,采取灵活的导课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像情景剧导入,案例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等,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用教学艺术把学生引入自然美妙的学习环境之中。情景导入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是一节课必要的铺垫,是一堂精品课的序曲。导入新课之后,要确立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由认知、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来决定。“能力本位”就是要突出能力目标,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创造活动;专业技能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要把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问题或任务,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任务时,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而且包括完成项目任务的全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任务时一堂课的中心和方向,要指向明确,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教师要出示 学习任务,经过认定,让每一个写生都清楚明白。

二、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学习和操作相关的必要资料。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己解决能力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圈点不懂的地方,记录存在的疑问。可通过检测的方式,督促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前准备,为学习新知、新技尊定基础。“能力本位项目化”六个环节教学模式,可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的构成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便于组内帮扶,又适用于组间竞争。围绕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方案。学习方案的制定可由师生共同制定,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制定个性学习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的学习内容和操作任务。

三、自主协作,具体实施

这是一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要具体实施设计方案,完成学习任务。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而言,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自主学习,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自学的任务。教师在导学案上应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需要解答的问题、自学结果的检测,学生要独立完成的任务,达到检测要求。这个步骤应尽量避免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在自学时有困难的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自学任务。二是协作探究。学生经过组内帮扶解决个别问题,把个人单独难以完成的或综合性的问题在组内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利用团队的智慧集体攻克学习堡垒。小组交流使学生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协作探究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增加了课堂生机与活动。专业技能课,依据学习方案(任务书),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任务,要求自主完成,需要进行合作的任务,由组内成员分工实施,协作完成。

四、点拨引导、过程检查

在“自助协作,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点拨引导、过程检查”。

教师的作用是巡查学生自主协作的参与情况,督促小组长组织完成本组自主协作学习任务,寻找学生合作探究难以克服的难点,学生难以达到操作规范时,教师要进行动作师范,并适时点拨引导,纠偏纠错,防止学生掉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生具体实施完成任务时,要进行过程检查和监督。过程检查可以是个人自查,组内互查、组间互查、教师检查等多种形式。通过过程检查,发现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以防在任务完成时出现无法弥补的错误。在过程检查时,要督促学生完成个人及小组任务,并注意利用小组作用增强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意识,防止学生掉队,不留盲点和死角,提高知识技能的应知应会率。

五、展示成果,修正完善

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展示学生的思想感受、独特设计、知识理解、任务成果、口语表达、个性与特长等。这是最为精彩的环节,学生心智的灵光闪现,思想火花的碰撞,精美作品的呈现,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引学生深思和欢笑,让学生刮目相看,使教师喜出望外的精彩片段层出不穷,展现出新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展示过程,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可安排人人展示,或推荐小组代表来完成。小组代表展示组内成果时,组员可以补充完善。通过小组展示可以反映出小组个性设计的风采和创新成果,也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自主与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小组展示后,教师组织組间公开挑战,互助找茬,进行评价和修正完善。对学生的表现按小组进行积分评比,分阶段统计分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都由学生来解决,教师暂不做任何评判,以免左右学生的思路,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修正完善结束之后,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

举几个学生展示的例子,张艳丽、张英敏等老师的英语课堂展示模式是:分组分任务,以抽签的方法决定展示组,组长分配任务,诵读、翻译、知识点的查找与讲解同时进行。李伟老师《西餐的摆台》小组展示,实行組间交流评价,找到问题并纠正讲解。展示好的组加分,存在问题的组不得分,找出问题并加以完善的组得分。电工基础课王军保老师《具有过载保护的单向运行控制电路》一课获2011年学校教学比武一等奖,成果展示,异彩纷呈,这是某组学生代表的展示片段:“,,,下面给同学们介绍我组的电路,首先我组的电路美观,无论从上、下、左、右看,横平竖直,堪称“巅峰之作”。第二个优点,是实用性,我组的接线与其他组不同,我们采用的是双色线,更容易分清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更容易检查和维修,提高工作效率。再看接线头,几乎没有金属线裸露出来,这样可以避免电火花等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第三个优点,我们的接线非常牢固,我们组的同学非常刻苦严谨,大家只要努力,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欢迎大家来我组参加、指导、学习,最后,以我组的组训来结束我的介绍‘我们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谢谢!”。这一番幽默风趣的表白,赢得了广大评委老师的交口称赞。

六、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在一堂课的最后,要设置检测环节进行效果评估。由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任务书上的堂清测验,教师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采用小组交换的评分方式进行测验评分。教师收集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学习任务,特别是对检测不达标的同学要进行专门的辅导,使之课后完成学习任务。拓展升华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把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科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所学知识及技能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把一节课的学习与终生学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学生去预习新的学习任务。

推荐第5篇:会计学原理项目化教学教案学习情境一

会计学原理项目化教学教案

适用课程:《初级会计学》、《会计基础与应用》、《会计学原理》

学习情境一 认识企业经营业务和会计

任务一 认识企业经营业务

[案例引入]: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乐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 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一、企业的分类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1.按出资方式不同分类

(1) 个人独资企业—私人小超市、木工厂、食品加工厂 (2) 合伙企业—两个人合伙办的小厂,承担连带无限责任 (3) 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按经营活动不同分类 (1) 工业企业 (2) 商品流通企业 (3) 服务型企业

二、不同企业的经营业务

1工业企业:

筹集资金——购置没备、购进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形成财务成果并分配

2商品流通企业:

筹集资金——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形成财务成果并分配 3服务型企业:

筹集资金——购进设备等——提供劳务——形成财务成果并分配

思考:

1、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有哪些?

2、为什么工企业经营业务最为全面和复杂?

任务二

认识会计

【导入新课】

上课前作一个调查,在坐的有没有做过生意的?有没有买过东西的?大家来读书,父母给的钱要不要做计划用?有没有“月光族”?班里要搞活动开晚会,去买东西花了多少钱要不要记录?怎样记录呢?

会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会计呢?在接触会计前看过魔鬼词典对会计的解释:会计就是整天算计老板的钱又被老板算计的人。学了会计之后才对会计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有人说会计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

一.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1)会计的产生。

远古时期,人们通常将“结绳记事、刻木计数”作为会计的萌芽。此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过程简单,它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2)会计的发展。

①古代会计。

主要表现为官厅会计,会计从业人员多为各级官厅、衙门服务 ②近代会计

又称企业会计,标志是

14、15世纪复式记账体系的形成。③现代会计

又称预测会计、决策会计。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会计分成两个领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又出现了电算化会计。 我国会计的发展较为缓慢,1992年的会计改革,力求与国际会计接轨,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改革目前还在进行,与时俱进,力求与国际会计趋同。 因此,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会计的发展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条件;第三,社会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

三、会计的职能(会计任务):

(1)核算。 1+1等于几? (2)监督。 (3)参与经济决策。

四、会计的对象与目的

1会计的对象: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的目的: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五、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算 7编制会计报表 8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

任务三 理解会计核算的前提和质量要求及会计计量

[案例引入]东方综合加工厂是一个小型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在2008年底承包给该厂职工张斌经营,张斌在承包期2009年1-6月经营期内,根据经营所得,预交了两个季度的所得税。由于张斌在经营过程中采取了急功近利的措施,如超强使用设备而不对其进行应有的保养,因此当后任承包者继续经营该企业时,企业发生了较大亏损,亏损额超过了2009年1-6月净亏损,该企业全年出现净亏损。按照税法规定,税务部门退回了该企业2009年上半年预交的所得税。对于这笔退税款,张斌认为税款是自己承包期所交,应归其个人所有,后任承包者认为应归企业所有,发生了较大的争议。

上述退税款,应当归谁所有?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会计服务的单位,为谁核算,核算谁的企业。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学校、医院、机关团体,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虽然不是法人,但照样是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继续存在并完成现有的各项目标。 3会计分期——将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为一定的时期,建立在持续经营上,一般以年为单位

4货币计量——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假设市值不变,只有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才能计量一切经济活动。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1权责发生制 2借贷记账法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真实可靠性。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资料可靠

2相关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各方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3明晰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选用。

4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赁的资产形式上不属于本业资产,实质上作为本企业资产入账。 5重要性。反应重要交易或事项,对重要业务应单独反映。 6谨慎性。不可高估收益和低估成本,应充分考虑风险损失。 7及时性。会计业务处理要及时,会计信息传递要及时。

四、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企业买入一辆汽车20万元,则该辆汽车的历史成本或原始价值为20万。如果该辆汽车可以使用10年,残值为2万元,则三年后折余价值为多少?

200000-20000=180000(元) 180000/10=18000(元) 18000*3=54000(元) 200000-54000=146000(元) 这个折余价值146000元就是按照历史成本20万计算的 2重置成本。

重新购买相同设备所花费的金额,就是重置成本。上例汽车三年后重新买过一辆新车才15万,则重置成本是15万。上海一栋楼房倒塌后,开发商答应退回购房款,业主不同意,希望赔偿相等面积的楼房,为什么? 3可变现净值

处理一台全新的设备,按售价减去相关费用后所得的金额就是可变现净值 4现值

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值,最终所得金额为终值,现投入的金额为现值。 5公允价值

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任务四 认识会计职业及其管理

[问题引入]小张毕业于某重点大学会计专业,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扎实,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但由于她当初不想从事会计职业加上要考其他的证书等多种原因,没有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也就没有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小张在人才市场发现招会计员岗位的企业特别多,于是就去华为公司面试会计员,主考官是华为的财务总监,他对小张的专业知识深感佩服,认为小张是个难得的人才。 请问:小张能否从事会计工作?

一、会计职业

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一般有三类:企业会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注册会计师。

二、会计机构与任职资格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需职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

会计资格证书由财政部制定,由人事部和财政厅颁发和管理。

2、会计专业职务考试制度

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四种。 3会计机构与总会计师制

我国长期以来财务与会计不分设机构,只在会计机构中做适当的内部分工。会计机构一般分设会计主管、出纳、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内部审计、综合分析等岗位。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1、敬业爱岗

2、熟悉法规

3、依法办事

4、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

6、保守秘密

四、会计法规体系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法规体系构成:

1会计法;2企业会计准则;3企业会计制度

推荐第6篇: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法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曾以这样一则实例介绍项目教学法。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1、项目: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工作。规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

2、项目教学法:一个由学员组成的小组有一项确定的工作,他们自己计划并且完成工作。结束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结果。

木匠的儿子:我们老师说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老师使用项目教学了,„„„讲了一大套理论。老木匠说:20年前,我带徒弟时,就是从做一个小板凳开始的,就是项目教学法了,只是没有这些理论而已。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职业教育培训的每个阶段(如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都可以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但初次学习的操作技能或新知识不一定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有时,参加项目教学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领域,如技术专业和财会专业,目的是训练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部门同事合作的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笔者设计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具体见如下六步: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种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而模块式教学法(CBE——Competency Based Edusation)是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教育模式是对职业进行分析,把职业分为各类综合能力,每类能力又分解为各项技能,进行各项技能的养成训练,使学生获得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项目模块式教学模式是综合二者的宗旨。[

推荐第7篇:服装项目化教学阶段总结

服 装 项 目 化 教 学 阶 段 总 结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周秋明

我于1999年步入服装教师行业至今已有近十个春秋,每每同行问我服装学校的毕业生系统学习了几年可进入社会都无法独立工作是为何时我都十分茫然,为什么?经常的思考也不得其果。后来有机会接触了企业并且在企业中也兼任了工作,更幸运的是由于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我开始开始担任服装专业的负责人,今天的我慢慢的找到了一些答案。当然观点不是十分完美,却是我近十年来服装教学和管理的切肤体会。我的答案是探索针对职业教育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来解决职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达到毕业生与市场的零距离交接。初探如下:

服装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探

一、分析服装专业素质的社会需求:

为了探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我多次深入企业、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观点:

(1.)一方面服装企业现有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多样,但特定岗位能力较差。如目前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行业的人员较多,但是服装设计、服装制版的针对性不强,比如说专攻某类服装的制版人员或专攻某类服装的设计人员。

(2.)服装企业特别重视行业素质,重视培养行业习惯与行业细节。比如说缝制中科学的手势对服装的制作就可提高缝制的速度。

(3).虽然设计与制版在服装行业中的地位很高,但是同样需要服装工艺的支撑,想要学好设计与制版必须要过工艺关。

(4).传统的制作理念与现代技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如手工制版与服装CAD制版需同时具备。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

高职生的定位是-----高不成低不就,准确的定位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技术工还是设计人才?按照学历层次应该是居于中间的一种状态!国家定位是(五年制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的高职学校的现状是按照综合设计人才的层次来培养,本人一直觉得有所偏差。所以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我的设想是从服装专业中的细分专业入手培养具有特长的服装人才。具体做法是先从女装、男装、童装、或牛仔装、针织装等等服装细分行业中找到一个适合本地域发展的行业,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制版、工艺、后

1 整理、营销等知识的培养,在专一知识的同时再进行其它知识拓展,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切合职校毕业生的一专多能!

三、课程结构的改革:

服装专业的课程结构应以培训目标为依据,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来设计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模块化设置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法,不再呆板的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更注重知识的行业性、实用性和各种知识的联系性,并要较好解决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之间的关系及专业理论知识为技能培训服务的问题。

服装专业的课程较多,就是服装的细分专业也同样如此,所以将它加以精简、整合,穿插于整个服装生产流程中是服装专业模块化的一个设计重点。参照当前先进的“项目教学法”,同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服装专业模块化可按照基础、专业、提升三个层面进行划分: (1)、服装基础模块设置

在基础模块中分设绘画基础、服装制图基础和服装工艺基础三大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下设基础理论课题和基础技能课题。

1.绘画基础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基础。

2.工艺模块中的基础理论包括缝纫常用工具及缝纫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基础技能包括常用手针工艺、平缝车上机、基础缝型的缝纫方法等。

3.制图模块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包括人体知识、服装号型、常规款制图等。通过上述的教学,力图使学生形成服装的基本概念以及掌握一些基础技能。 4.基础模块的改革重点:

①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服务:按照课程学习发展规律,科学的安排课程的开课次序,由浅入深。例如:低年级以基本工艺为主,制版为工艺服务,再辅以服装史、材料学等课程。美术基础课是为设计服务的,考虑在设计课开始之前再开设。如:绘画素描---绘画色彩---设计基础---设计

;工艺---制版---设计。

②把握课程之间的关系,整合基础模块:素描 (速写) + 色彩 +服装画 ;服装画+图形处理软件 ;构成与服装图案 ;纺织材料与染整基础 。 (2)、专业课题模块设置

1.专业课题模块是服装教学的中心所在。在这个专业模块中,我们按照服装款式进行单元模块的设置,如可分为下装、上装、针织三大体系。下装中设有裙和裤课题;上装中设有衬衫、两用衫、西服、棉袄、大衣等课题。设置针织服装是因为该门类是市场需求的一个新的课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针织服装的工艺方法和生产流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服装企业生产运作,每一个课题都进行以下教学流程:款式图构思、设计—

2 —订单制作——制图——工业样板制作(包括服装CAD与立体裁剪)——生产准备——裁剪工程——缝制工艺——成品检验——整理、包装、储运——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以期更贴近企业大生产流程。经过同种形式的循环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了缝制技能及专业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应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初、中、高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引导。并且重点抓好服装缝制考级与服装CAD考证工作。

2.专业课题模块改革重点:

①整合工艺、制版、设计三门主干专业课程,以(工艺、制版、);(工艺、制版、设计)为两大模块开展针对性练习,每学期以若干个项目来引领课程的实施。

②在各阶段模块课程中各有重点,并且在每学年都有专业课程上的重点。如(黑体字为重点课程):第一年重点目标:工艺 制版;第二年重点目标:工艺 制版:第三年目标:设计

制版工艺;第四年目标:设计

制版工艺 :第五年目标:实训

(三)、提升关键能力模块

提升关键能力模块应该说是一个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岗位能力的培养。两个思路:

1.学生人数少可以整体的定岗为某一细分专业的设计师助理岗位,加强某一细分专业的生产流程掌握和设计师助理岗位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保证特长专一能力的培养。2.学生人数多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面:30%左右的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强)可定岗为某一细分专业的设计师助理岗位,加强某一细分专业的生产流程掌握和设计师助理岗位能力的培养。30%左右的学生(专业能力强)继续深化专业模块,并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综合能力,培养技术管理人才;40%左右的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模块中生产流程的某一项有兴趣的环节进行研究、深化,培养操作人才。同时请服装企业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学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

当然这些理念只是我的项目化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管理的一些体会,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和后续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个非常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我们所有服装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一定会有收获!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周秋明

2007.10

推荐第8篇:项目化教学案例:六人行网站

项目案例:六人行网站

一、训练的技能点

使用DIV+CSS实现整体布局

使用DIV+CSS实现典型的4种局部结构

使用绝对定位和滤镜实现CSS特效

使用CSS实现页面的美化

二、任务描述

系统概述

六人行网站是目前人气较旺的网络交友平台

模拟制作4个网页

首页

活动页

据点页

注册页

系统角色

网站开发人员、浏览者

三、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1:网站制作步骤

使用Dreamweaver创建站点、公用文件夹

制作首页

创建网站所有页面共用的全局样式global.c并绑定页面

使用标签引用细节风格detail.c 创建页面的顶部、底部模板

应用模板实现多个页面,包括布局实现、涉及的样式实现

页面的兼容性测试

问题分析2:实现页面的整体布局

4个页面均为多行多列的布局

页面整体布局的实现步骤

根据效果图划分区块,编写HTML页面结构

创建各区块的布局样式layout.c,用绑定页面

四、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1:典型局部布局结构 参加丰富的活动 \"活动1\" [培训] 11月17号婚恋心理工作坊(

活动介绍婚恋心理工作坊

„ „

推荐第9篇:《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化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化教学设计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专门技术。它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和其他信息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强大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究等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定的规则、约定和标准。文章围绕《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中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教学模式 网络协议 自主学习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又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相关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涉及计算机各方面的知识,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中专学生学制一般都是2+1,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有关先导课程,因此对一些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所涉及的概念很难想象和理解,如果直接把这么多从未接触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则最终只会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其实,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还是比较期待的,因此,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引导他们尽快进入网络世界。

经过我们教学团队几个学期的摸索,发现如果通过一个个项目展示计算机网络中TCP/IP协议的一些细节,则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更加直观和清晰,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化教学的概念

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在教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时,一般都会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方法:先通过一些多媒体课件,讲解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演示有关该知识点的实践操作。

这种授课模式的特点是由理论直接过渡到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进一步开展,如此反复,最终使理论和实践都得到提升。

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并存,比如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或者对计算机网络很感兴趣,或者能在课外再花时间学习的学生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扎实,本身又对计算机网络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能力不够,加之周围没有学习氛围,前期知识准备也不够,就很难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很难解释该实践操作结果的由来,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计算机网络基础》时,必须将相关知识点组合成一个整体,简明扼要且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形成一个大致轮廓,这样不但有利于课外的自主学习,而且可以为后续的网络高级应用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综合上述原因,“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运用是日常教学的一大突破口。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指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为了完成一个较完整的作品,整个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实践”模式,而突出了项目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项目起到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一方面,它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它能够对实践起到指导性和解释性作用。

从认知角度看,“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三、项目开发

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是难点。这是因为:

1.项目要具有代表性,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项目要具有完整性,能够反映某一个知识点或者知识点集合。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计算机网络的框架,通过理解这个框架,掌握相关知识,而不仅是几个具体软件的操作,完整性十分必要。

3.项目要具有可设计性。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如果知识涉及太泛,则重点反而不突出,软件设计的工作量也太大,效果反而不理想。

4.项目要具有易操作性。开发的项目必须界面友好,向导清晰,有机结合知识点,模拟实际网络环境,正确分析输入输出结果。

四、效果检验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使用演示软件演示相关网络协议,展示网络数据报的传输过程;其次把验证软件分发给学生,根据演示软件的内容,学生操作验证软件,逐步求证演示软件上的知识点,经历“理论―项目―实践―理论”的过程。对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普遍反映形象、具体、针对性强,并且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验证软件,在机房里面也可以练习。

通过这种模式的反复练习,一个学期后,大部分学生的头脑里已经大致能够建立起一个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够通过所学网络结构分析网络应用软件。

五、结语

以上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比较及项目教学法在技能训练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在项目教学中的体会与收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贺桂英.远程开放教育中“项目化教学”探索[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12卷1期.

[2]柳永念.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

[3]李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

推荐第10篇:项目化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Android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课程

项目化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崛起,并且有可能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使得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岗位需求。当前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课程教学改革,因此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提出,可以说是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课程在实行了一个学期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之后,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在项目化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做的工作

1.精心设计项目

将基于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与素质要求进行剖析,提取训练技能点,设计项目,尽可能做到技能点和项目的融合性。本课程中设计了一个贯穿全课的大项目,在大项目中设计了四个分项目,在每个分项目中又设计若干子项目,通过子项目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训练,然后整合每个分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最后综合这四个分项目,融会所学的东西,达到本课程的开设及训练目的。

2.项目化教法尝试

在学生完成一项确定的工作,他们需要计划并且完成工作。将传统的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 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 设计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情境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环境,项目中实际任务安排做到与实际项目的一致性, 让学生体会岗位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便于以后实习或毕业后,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无缝连接。

(2)规范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工程化操作分析、设计、解决需求,安排时间讲解、重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然在以后的项目中,学生会自动参考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自主和创新项目打下基础,在入门项目中,教师在项目中讲解和操作时间会比较多,但也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接受。

(4)协作学习。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的全局性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了明确分组,要求各个小组独立承担一个项目的所有任务。可以同学间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担当技术顾问,以确保完成工程项目。

(5)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项目教师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综合实践考核、工作报告等几个部分。

3.兼顾学生的层次

在本次项目化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因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项目设计中进行适当的完善:将项目任务进行层次化设计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基本任务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提高任务针对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设计,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保障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二、实施效果分析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分析需求——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等环节基本能做到工程化操作,职业素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总体来说,在本课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对于课程效果,在课后座谈中学生谈到两点:

1、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知道了通过学习后具体能实现什么效果或得到什么成果,具体项目中会根据对某个技术点的实际应用深入分析,用需求来验证项目的完成情况。

2、学会了学习方法:以前学习只是看教材,教材上有的能够模仿完成,教材上没有的就不会操作了。现在则会尝试参考相关资料,通过与他人交流、跟老师互动等方式独立完成任务。

另外,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把学生送到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实训,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地方

1.课程教材建设。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的重要依据。我们需要根据当前项目化教学改革来制定与传统教学课程不同内容的教学,不再与学科中理论知识相关联,而是以指导工作任务为主的系统归纳的方案。而且教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需要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地区的市场变化来制定教材内容,作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指导手册。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走上实践岗位的第一道关卡,因此应当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与多个企业联合,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让在校学生组成工作任务团队,在实践的地方进行实际项目的操作,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学校需要重视就业引导工作。职业院校作为高等的教育机构,就是需要将岗位需要的人才进行输送,而一些学生并不能够找准自己的目标,因此应当在项目教学的同时进行职业的引导工作。根据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帮助学生选择职业。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找准自己就业的方向。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我们缺乏的不是思路与理论,而是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应当根据实际的实践条件与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改革,构建以生产需要为出发点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市场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

第11篇:《综合布线》项目化教学设计

《综合布线》项目化教学设计

【摘要】 《综合布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任务,在实践中贯穿理论,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切实掌握操作技巧,具备综合布线能力,通过学习后更能符合网络相关行业的用人需求。

【关键词】 综合布线 项目化 教学

一、《综合布线》课程简介

《综合布线》课程是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为:掌握综合布线的系统构成,掌握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技术,最终能独立完成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设计和验收等工作。与该课程相对接的工作岗位为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相关岗位。

二、项目化教学方法介绍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指将教学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开展的,把整个课程体系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各个子任务,以项目驱动为教学主线,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实践操作中,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枯燥问题,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该方法是当代职业教育中普遍推广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基于我院教学情况,在现有硬件教学环境的支撑下,迫切需要从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演示为辅的教学方式中转变过来,采取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以满足高职院校综合布线的教学要求。

三、项目设计

总体任务:以具体项目情景为思路,设计6个项目模块,每个项目包含不同的训练方法,完全以项目驱动教学,充分体现综合布线系统兼容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等特点。现就我院综合实训楼A区为例,进行综合布线项目设计,提交设计文档、设计图纸以及项目预算。

项目模块一:基础知识(6学时)

知识目标:理解综合布线含义、特点和标准;掌握综合布线构成、要求及应用;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参观实训楼说明其综合布线系统构成情况。训练方法:讲解综合布线基础知识(2学时);讲解综合布线构成及要求(2学时);参观认识综合布线工程,熟悉综合布线系统结构(2学时)。

项目模块二: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与施工(6学时)

知识目标:了解综合布线常用符号;掌握工作区子系统基本概念、设计要点及步骤;认识各种传输介质及连接硬件。能力目标:会制作网线;能够根据工作区实际需求预算耗材。训练方法:讲解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要点、耗材预算方法;讲解各种传输介质特性与应用(2学时);网线制作(2学时);模块端接(2学时)。任务:完成实训楼A区某一层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项目模块三:水平子系统设计与施工(8学时)

知识目标:了解综合布线常用工具,认识线槽、线管;掌握水平子系统基本概念、设计要点及步骤;掌握VISIO制图。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水平子系统实际需求预算耗材;会光纤续接;会利用VISIO绘制图纸。训练方法:讲解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耗材预算方法,讲解各种布线工具、线槽和线管(2学时);光纤续接(2学时);利用VISIO绘制图纸(2学时);图纸绘制练习(2学时)任务:完成实训楼A区水平子系统设计(含图纸和预算)

项目模块四:管理子系统设计与施工(4学时)

知识目标:掌握管理子系统基本概念、设计要点及步骤。能力目标:会配线架端接。训练方法:讲解管理子系统设计要点、耗材预算方法,端接RJ-45配线架(2学时);端接110配线架(2学时)。 任务:完成实训楼A区管理子系统设计。

项目模块五:干线子系统设计与施工(4学时)

知识目标:掌握干线子系统基本概念、设计要点及步骤。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干线子系统实际情况预算耗材;会安装线槽、管线。训练方法:讲解干线子系统设计要点、耗材预算方法(2学时);线槽、管线施工(2学时)。任务:完成实训楼A区干线子系统设计。

项目模块六:项目总结与考核(4学时)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形成成果考核相结合,重点进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60%,形成成果占40%;过程考核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参与项目表现评价;形成成果包括最终提交的项目设计文档、图纸、预算等成果。

五、说明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课程;对《综合布线》课程起到授课指导作用。本课程设计项目设计课时为完成项目大约预计学时,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结束语:《综合布线》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更能满足当今的行业技术人才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许建豪.高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30):102.

[2] 刘向峰.高职《综合布线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J].创新教育,2015(02):210.

[3] 邵检江.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02):231.

第12篇: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

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职业核心能力和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尝试进行了以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职业核心能力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结合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03852.htm

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 项目化教学

一.引言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以及社会职业需求的多样化。随着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职业不稳定性,作为就业者一部分

的高职生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和职业流动。因此,培养高职学生具备所有职业所共同需要的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共识。

随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突显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和研究重点之一。

二.职业核心能力和项目化的概念

1.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概述

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后,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国情和职业构成的差异化,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制订了不同标准。

美国指的是运用与支配资源、处理人际关系、获取使用信息、理解复杂关系、运用技术的能力。英国指的是支撑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变和过渡的“关键技能”。澳大利亚指的是收集分析处理信

息、交流与分享、规划组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新技术等能力。

在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具体涵盖与人交流、将开展八项核心能力(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源于美国,兴于德国。它是以工作项目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英语核心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教学目标,以项目为教学单元构建课程体系,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构建一个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为背景,以师生共同参与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项目化教学步骤:

笔者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杜威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将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骤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图1:项目化教学步骤:

步骤:确定学习目标,设计项目

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讨论

步骤:项目任务的展开与控制,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任务:项目成果展示学生语言技能,职业技能展示

步骤:项目成果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

任务:归档或应用 记录归档 应用实践

三.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1.在项目化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中心转变的原则:

(1)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项目化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协调者和咨询者等角色。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2)从以教材为中心转为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

项目化教学不再以教材为中心,也不以学生系统掌握语言内部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教学目标,而是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对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形成子项目; 然后对项目任务所对应的细节知识进行序化讲解和任务示范;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项目和任务。

(3)从以课堂为中心转为以实际项目操作为中心的原则

项目化教学以项目驱动, 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开展为要求对知识进行序化,把知识对接在项目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融为一体。

2.在项目化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控好以下三个设计要点

(1)项目需求分析。确定这个项目需要实现哪些功能;

(2)任务分解。确定要把这个项

目分解成哪些任务,以及每个任务要涵盖哪些知识点和技能;

(3)注意小结。由于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的,很容易造成知识不系统,因此一定要 通过小结来归纳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项目化教学教材选择说明

1.项目化教学选材说明

本项目化教学设计主要取材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陈萍教授主编的职场通用英语篇。该教材是为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化教学改革而编写的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以校园和职场为背景,融通语言知识和人文素养,强调对高职学生核心技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按单元呈现的形式,本系列教材以幕为单位串联起一幕幕校园和职场微电影。每一幕围绕一个大的项目任务而展开。通过视听说,阅读,翻译,写作,配音来帮组学生开展学习。

五.项目化教学设计

1.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本项目化教学的故事主人公为Sam,应届毕业生,现应聘到一家服装公司成为市场营销专员Market Specialist.。其他人物包括Sam的女同事Helen,25岁,职位也是Market Specialist。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经常和Sam一起合作完成工作,在一些业务问题上给Sam帮助。Robert:男,32岁。职位是Marketing Manager,是Sam和Helen的上级,业务能力强,资源丰富,经常给予Sam指导以及帮助解决业务难题。Johnson:男,38岁。职位是Human Resource Manager。负责公司制度解释、人员调配、员工奖惩、招聘等所有人力资源问题。Christina:女,26岁。职位是Executive Secretary,负责安排会议、制定日程表、传达General Manager指示等所有行政工作。本项目包括7个场景,共有14个任务构成!Sam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红线。

2.项目化教学设计实例

项目化教学名称:Sam职场升职

在本项目化教学中,按照主人公SAm从高职毕业生应聘到公司职员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划分为职场初体验到升职记七个场景,并在此7个基础上设置14个任务!本项目设计的标题为Sam职场升职记。

图2:Sam职场升职记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Sam求职记

教学内容:

任务一:求职请教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听力练习,指导学生获取细节信息细节,锻炼学生获取细节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力,获取求职对话相关细节

学习资源运用:口语对话案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情形练习,提高口语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任务二:求职广告阅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收集及查询资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资料查询,获取求职信息

学习资源运用:口语对话案例

设计意图: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任务三:写求职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写信

学生活动:学生学习如何写英语信函

学习资源运用:英语求职信

设计意图: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任务四:求职面试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听力练习和对话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拟情形练习口语

学习资源运用:口语对话案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情形练习,提高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任务五:接到offer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offer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用人单位提供的offer相关信息

学习资源运用:英语offer案例

设计意图: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任务六:接受offer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复信函写信

学生活动:学生学习如何恢复信函

学习资源运用:回复Offer案例

设计意图:提高英语写信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当今传承与创新并重的�r代,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学生在职业化和真实的语境中应用语言,在体验知识和技能运用的过程中,不仅有能有效加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巩固英语的实践运用,还能对知识进行搭建和迁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强化知识结构,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职业英语核心能力的最终目标。

第13篇:戴士弘项目化教学知识点

第一章

1、评价课程好坏,看学生“学”得好不好

2、课程评价新标准的第一条是,该课程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标”、第二条是该课程的内容是否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第三条是该课程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3、职教课程改造的三项重要原则:必须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用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第二章

4、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第三章

5、课程内容要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教师要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第四章

6、教学重新设计首先确定本次课的能力目标

7、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根本问题是不适当的教学模式、不适当的教学内容、不适当的教学方法

8、单元是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而非内容上的一个单元

9、课程改革:首先确定他的能力目标,然后围绕这个能力目标设计项目任务和能力的训练过程。

10、能力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可检验。多选

11、老师要精心设计能力训练的任务和项目,要求这些任务和项目能够覆盖本次课的全部主要能力点和知识点,同时各任务之间又有一个“要求逐步提高”的递进关系。

12、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点归纳:1,把时间上连在一起的课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注意:不是按照内容划分单元,一次课或一个单元通常为1-4学时。

2、每个单元的结构必须完整

3、确定每个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4、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准备

5、设计一体化的能力实训过程和系统知识的学习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

6、注意识别和改进课程的单元教学模式

7、教师备课人要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准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尽可能准备系统的应用知识。

8、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而不仅仅会用“逻辑推导教学法”

9、备课要做好常规备课要求的所有准备,包括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的设计和实物。

13、建议:1要教课,不要教书

2、课程要进行教学设计,不要照本宣科

3、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

4、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

6、注意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第五章

14、课程项目任务必须具备的几项要素: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15、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a课程内容应当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b课程要突出能力目标c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d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e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f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g两个渗透:渗透1——外语;知识、理论、计算;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内容必须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渗透2——职业核心能力必须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

16、确定课程目标:整体目标一般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表述的基本格式是: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通过完成xx(项目任务)能运用xx知识,根据xx标准或规范,做xx事情。”

1

17、单项项目设计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

18、设计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做中学、做中教

19、教、学、做尽可能一体化进行

20、课程进度表可以详尽地表述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路和落实情况

21、“情境”指项目或任务的由来、环境、工作条件和约束条件。

22、一门课整体设计的演示,通常以“说课”的方式进行。说课是解释课程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和思路并不直接上课。而单元设计的演示不是这样,单元设计演示要尽可能真正向学生上课那样,采用“讲课为主,说课为辅”的方式进行,让别人看到你真正上课的风采。 第八章 课程中的项目

23、课程教学项目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项目设计的好坏对课程的成败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其中的大型综合贯穿项目

24、实际课程中应当用大型项目与小型项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以达到预定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25、教学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所有的实践内容不可以用顶岗实习来代替。

26、简答题:什么不是项目:

A、案例不是项目。案例是已成的事实,可以用来分析,但学生无法参与到案例中来,案例不能用于“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项目是一件未完成的具体工作,要师生共同参与,把它完成。项目有效益,有效果,有成果,有成败,案例没有。

B、简单的课堂活动不是项目

如问答、练习、游戏、读书、讨论、作业不构成项目

熟悉机床配置是为认知服务的教学活动,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课程项目。 C、模块不是项目

模块是内容的封装。模块的主要用途是进行灵活的整体搭建,模块中装封的东西可以是人和内容,例如知识的模块就体现为课本的章节,模块与项目之间没有关系。

D、工作要素不是项目

具体工作中抽显出的要素,不是项目。项目必须是一项具体可能完整的具体工作。

E、“工作环节训练”不是综合贯穿项目,最多只能是“单项项目”

一个具体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评价、修改、检验、销售全过程,这是个综合项目。训练同一个单项能力的教学活动,不是综合项目,而是单项项目。项目必须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某项具体工作的全过程。在综合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能力的训练、系统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养成这三个重要方面。 F、“典型产品带教学”不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综合项目”

G、将原课本知识(章节或模版)按照职业活动过程或岗位工作过程重新排列,将章节命名为“项目”“任务”“模块””或“XX学习领域”,这不是项目。

27、论述题:项目的性质:

1、我们所说的项目是课程教学项目的简称。它是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

2、项目的展开应尽可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的方式。

3、学生对这个项目要有内在的兴趣,学生尽可能全程参与,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当有尽可能大的决策空间和创新空间。

4、项目尽可能真正实施(不仅设计方案),有对项目效果的客观检验。

5、尽可能转变师生身份,按照企业工作情境、企业规范、企业管理要求完成项目。

6、课程项目应当

2 承载学生的能力训练、系统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养成等多方面教学内容。

28、课程教学项目一定包含两类要素:认知要素和企业要素。

29、项目既不是课本知识原理的图解,也不是从工作场所直接照搬来的真实工作。30、项目让学生边做边学,而不是先学后用。

31、项目的目的:课程项目(及其产品)是训练能力、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载体。课程项目不是为了实体价值、利润。

32、传统的课程活动、习题、作业、实训等教学内容中,只有“认知要素”,基本上没有“企业要素”

33、项目设计的正确步骤

第一步,设计“项目工作”自身 第二部,项目的“教学设计”

第三步,将考虑了教学要素之后的项目落实到单元教学。

24、项目的情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整体情境、阶段情境、单元情境

25、项目设计的检验:

1、项目的要素检验(名称检验、对象检验、过程检验、要素检验、情境检验)

2、课程的主线检验

3、课程的辅助线索检验

4、项目的覆盖检验

5、项目的功能检验

26、项目是一个具体的实际工作。所谓项目的“情境”就是这件事情的由来、他得工作环境与约束条件。教师不断提出一个个新情境,不断引出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情境是学生“行动”的引导,情境是教师上课实施“引导”的重要手段。

27、课程的整体设计看,其中的每个项目都应当是一个总的情境,由此引出该项目。每个子项目和任务,又有自己的具体情境。从课程的单元设计看,其中的每个任务也应当有个大的情境,由此引出该任务。

28、常见的情境类型包括:正常情境、出错情境、意外情境(客户想法变化、工作中突然断电)、紧急情境、违规情境。

29、项目中体现的教学要求:A教学项目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B、教学项目要突出能力目标C、教学项目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内在动力D教学项目的设计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E、项目要有足够的覆盖性F、项目要便于学生岗位遍历、操作体验、参与全程G、项目教学的实施要在实践中学H、项目要便于学生从错误中学I项目要便于学生在协作中学习J项目中要有学生决策和创新的空间、发挥想象力的空间K学生尽可能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L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组织项目教学M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N非技术要素的承载。

30、项目课程要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用知识的逻辑推导教学法。

31、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是指“知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做”的一体化,“做事与做人”的一体化。做中学,边做边学。

32、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能力与素质的一体化,做事与做人的一体化,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一体化。

33、目前常见的“分离”(非一体化))

1、单元教学中,先讲后用,

2、整体教学中,先集中学理论,最后综合实践

3、大型实践课中严重缺乏知识、理论的配合

4、专业课只讲专业、只讲故事,不讲道德、不讲做人。

5、思想政治课又只讲做人、只讲道德、不讲做事,思想

3 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

34、课程体系改造的思路。

1、改变课程体系设计的出发点

2、改变专业教学目标的重点

3、改变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

4、改变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

5、改变学习模式

6、改变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方式。

35、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下三段结构:

1、文化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2、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3、专业课程学习阶段

新的三段结构:

1、始业与择业教育阶段

2、专业与乐业教育阶段

3、就业与创业教育阶段

36、新的学习模式:在做中学,边做边学

37、传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封闭式,新的建设方式:开放式、校企结合式。从改造到实施,全程引入企业专家,双方协作,共同完成。

38、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课程性质

2、课程面向的岗位

3、课程目标

4、课程主要内容

5、课程实施要求

6、课程评价标准

7、课程的考核方式

39、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结构原则、系统开放原则

40、专业课程体系的五种类型:

1、学科体系+实验课程体系、

2、弱化的学科体系+强化的实践教学、

3、训练“课程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4、训练“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5、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的课程体系。

41、参加培训测试的教师,经历以下环节P151页

42、简答题:职教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6个原则加2个渗透:六个原则:

1、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原则

2、课程突出能力目标原则

3、课程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原则

4、项目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原则

5、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2个渗透:

1、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仅依赖集中上课方式

2、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8项,152页)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上课方式。

43、全体任课教师原则上都必须参与。(整体参与)

44、重要的不是“宣传、灌输”新观念,而是用改变行为来改变旧观念,学会实际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带领学生边做边学,先做后学,在做中学。

45、课程教学设计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直接教学,而是学习、运用新观念,为了展示自己对新职教观念的理解水平。

46、讲座中用同一课程的正反两种设计实例,来展现新旧观念差异,特别是反例往往是许多人正在使用的上课方式。

47、能力考核设定最低线:

1、课程是否具备合格的能力目标

2、是否体现能力目标的实训项目(任务)

3、能否有恰当的实训过程,以保障能力目标的实现 第十六章

48、教改主体的整体性。。整体教改应当是由院领导班子直接指挥,教务处、人事处、分院、系部、教研室、督导等部门具体执行,学院全体教师、全部课程无一例外,全员参与改革的实践。

49、整体教改的突破口是教师的观念和能力

50、专业建设核心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造。

51、必须充分运用全校的力量,在较短的时间,解决全体教师的观念问题,能力问题和全部课程的改造问题。大约3-5年。

52、多选题:教改的重点是

1、宣传和运用先进职教理念

2、改造全体教师和干部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

3、培训全体教师的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

53、专业建设核心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54、重点简答题: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要点是: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终生发展,以人为

4 本;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导向;按照市场需要、执业活动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求设置课程、吸收职业岗位规范、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容到课程中来。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整合全部课程。改革盲目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学科课程体系,创造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新结构。

与课程整体设计的切入点一样,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核心工作就是,如何嗯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的能力目标,根据专业能力目标,设计整个专业和每门课程的项目与任务,。

课程体系改造好了,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改造实践教学条件,以此为依据改造师资队伍,以此为依据改革管理政策,以此为依据改造课程的大纲和教材,以此为依据改革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标准。

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后,需要对每一门课程重新审定,按照现代化先进的职教理念从新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55、多选:新的职教教学模式要点是:强化职业岗位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实践教学,组织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建设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基地;使高职课程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接轨。

56、第二课堂是指全院所有课程

57、第二课堂中的“项目”是指职业岗位中典型的,尽可能实际的、综合的产品、实务、任务、服务等具体工作。

58、项目不等于活动、

59、判断题:当国家一再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时,如果一个教室还在为坚持应试教育服务的知识体系,显得多么不和事宜。60、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导,以第二课堂为重点、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重要内容 6

1、能力训练功能能包括:职业核心能力、经济活动能力、法律活动能力

62、实训基地改造:

1、加大操作型设备的比例

2、设计项目式实训设备

3、针对现有的大型设备、通用设备,要组织专人开发系列项目,写出项目工作文件,组织课程实施

4、实训场所展示内容的更新

5、开门办学

63、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创新改革的基本保障

64、多选题:应当开展的主要能力本位的“行动型培训”“研究型培训”“创新型培训” 6

5、以团队建设和整体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学院内涵建设

66、所谓内涵上的工学结合就是学院和教师从思想上转变自己的观念,用企业的眼光看待教学工作,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改造所有的教学。6

7、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学

68、误区2职业教育理解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终生不变化,主要训练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 6

9、新型学习模式的开发:

1、被动型间接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2、主动(兴趣)型间接知识的学习

3、观察引入型间接知识的学习——这三个是间接“知识”学习的主要类型

4、探索、研究型学习

5、设计型学习

6、生产型学习——这三个是“直接学习”。70、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具体原则8项:1.以人为本的原则2,课程体系内容的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原则3.能力本为原则4.以项目任务为课程的主要载体原则5.精心设计能力训练过程原则6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7.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8.渗透教学原则

5

第14篇:项目化教学让车工课堂活起来

项目化教学让车工课堂活起来

【摘要】本文从车工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实践、考核评价与分析及教学中的难点与改进三个方面,探讨了项目化式教学方法在提高车工实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中的应用。 【关键词】车工 项目化教学 实习实训

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适用性、灵活性等特点。整个系统始终围绕能力和素质训练,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每个学习单元所设置的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一体化的教与学。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以社会活动或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具体能力(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融合了各门传统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技能;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感性与直观、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安排上具有灵活、方便,项目化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式、递进式两种,不论是何种关系每个项目化的内容都是独立的、完整的,能很方便地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组合。

一、项目化式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实践

我校2010年对车工工艺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探索,具体做法是:

1、制定项目和学习单元:首先仔细研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车工中级技能鉴定《国家职业标准》,将标准中基础理论知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安全文明生产与职业道德素养等要求,结合车工初、中级职业要求,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等,按照标准要求设置项目,并根据各项目所实现的目标设置学习单元。本课程共设计了八大任务项目,四十个学习单元,确保满足教学和技能鉴定的要求。

2、明确教学大纲:按照车工中级《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参考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每个项目理论教学和实际技能训练都明确了课时要求,理实课时分配达1:3,符合目前教改理实课时配置的比例要求(1:2~4)。同时对每个项目的教学就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对实际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3、编写校本教材:按照设置的项目和学习单元,结合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对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材进行修编,对原教材在结构上作了变动,现教材的编写采用项目化形式。在内容上对原教材作了删改,如将原教材中的钳工基本操作、切削原理和刀具部分等一些内容作了很大的变动,体现够用、适用的原则。此外根据实际生产和教学的需要,在原教材基础上增添了量具常识和金属材料知识,使教材更具实际应用。整个教材内容、形式符合实际教学需求,更加帖近生产实际。

4、编写考核题库:《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考核题库是按照车工中级技能鉴定《国家技能鉴定标准》要求,从历年来鉴定的题库中吸收的,结合教材内容,形成的题量为600题,其题型为技能鉴定的标准格式,即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选择题450题,判断题150题。完全满足技能鉴定的需要。这些考核题都附在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供学生在学完项目任务后练习和考核使用。

5、编写训练图册:《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训练图册共收集了二十张图样,且每张训练图都配套了相应的考核评分标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技能训练图形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由初级到中级,实现了技能训练与理论相结合。

6、分组进行教学,即根据班级的人数和车床设备情况,将班级分为三至四个学习小组,每组在规定的时间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和技能训练,且每学完一个项目进行一次考核。

二、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与分折

项目化教学的考核是根据各层次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实行过程性考核,改变传统教学的终结考核。即在一个项目学习结束后即由教师进行车工工艺理论和本项目化中的技能双重考核。只有每个项目理论、技能都合格的学生方可进行下一任务的技能实习,不合格的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考,直到考核合格为止。所有项目学习结束后,各项目的成绩总评即为《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理论的成绩,且各项目技能考核成绩总评纳入到《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实习的成绩,填写记录卡,收入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

变课程终结考核为过程考核,这是项目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考核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及时性:学生在学完一个项目即进行考核,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及时的有机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同时帮助学生及时地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补救。

2、灵活性:实现项目化考核,教师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差的同学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安排,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

3、客观性:课程考核的成绩是各项目成绩的总评,这种成绩的统计方法具有公正、客观,项目化中的技能考核实现现场考核,考核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工件加工情况,客观地给学生评价,使学生能及时地发现自己技能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有利于学习各环节的质量的保证。

4、适用性:项目化考核的内容源于项目化教材的学习内容,而项目的开发主要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的职业技能要求,每个项目的考核与技能鉴定的标准都是紧密结合的,因而其考核的内容更帖近生产实际、更具适用性。

三、项目化教学中的难点与改进

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难点还是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三大问题,即职教界俗称的\"三材(才)\"问题——教材、器材和人才。

1、教材:目前没有现存配套且成熟合理的项目化教材,需要采取自编讲义乃至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的办法去解决;教材的编制难点是如何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合理地设置项目以及与各项目相对应的学习单元,每个项目设置要符合实际工作的程序和工作规范,要有清楚的开头和结尾。而每个学习单元都应包括一种特定的技能和知识,它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项目化教学目标的基础。

2、器材:就是教学设施,由于项目化教学更多地强调学会\"做\"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设施乃至各种学习耗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加大教学投入予以保证;

3、人才:即师资,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从事项目化教学的教师理解、接受并懂得实施项目化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教育,掌握项目化教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一方面还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在项目化教材编写上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任课教师通过自行编写教学讲义组织项目化教学。讲义是教材的雏型,是一种过渡性的课程教学载体,最终可通过成熟的讲义形成教材。编写讲义应从各项目(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出发,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在内容阐述上进行适当的文字简化,对吸收的知识内容应注明出处或参考处(相关学科教材或其它参考书籍),重点放在配图和案例(实例)及其它教学资料的收集处理上。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实行直观、感性的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通过教学实践加以修正和完善。教学内容也是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加以补充完善的。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了自编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化校本教材。

面对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对教学设备进行合理调配。即每个班技能训练时划分几个任务小组:如测量组、刀具组、材料组、切削组等,将教学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在时间上采取交替进行,即实行二班制进行交替实习,保证设备的充分利用。

在师资培养上主要采取培训、自学、实践三种形式,即首先对专业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有关知识的培训,即通过指定阅读书目并开展辅导讲座、观摩听课的方式开展培训,主要内容是教育理念、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其次是自学的方式,印发有关项目化教学的学习资料,供教师们自学,进一步理解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方法。再则采取脱产培训,即利用暑假期间,将教师送往工厂相应工作岗位见习,通过生产实践进一步对职业岗位的工作程序、工作规范、有了深刻的理解,为设计教学单元提供了依据。

第15篇:《Dreamweaver》项目化教学结题报告

课题 《Dreamweaver》项目化教学 —以开发《微机原理及应用》网络课程为例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概述

本课题--《 项目化教学》于2010年11月立项,历时1年。课题组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保障,以项目教学理论为指导,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按照立项申报书的课题研究计划有序开展实验研究活动,现已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立项申报书确定的研究目标。

一、指导思想:

《 项目教学研究》课题,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相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网站建设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创新课程开发建设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与实验实训相辅相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创精品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制作完成《 项目教学研究》的课程网站建设,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料和视频等素材,制作与之相适应的系列课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Dreamweaver》课程教学达到目标: 1.教材重组,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教材设计,编写课例; 2.建立情境互动的学习环境; 3.形成协作式的学习环境; 4.开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情境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活动与情境中去解释,才

能产生意义。因此,知识和技能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和技最好的方法,是透过在专业领域中产生的“认知学徒模式”来进行的文化浸润。其主要观点为:①分散式的智慧②真实性的工作③认知学徒④锚式教学⑤社会互动。 2.“知、情、意、行”合一的教学原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与创造中来。

3.直观教学原理。直观教学原理从实践论出发,认为教学必须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缩短认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寓教于乐原理。健康主动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发动和促进的作用,而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的作用。快乐的情感是人们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要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思路

重点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Dreamweaver》的积极性,培养其综合职业技能。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精心选取项目案例,编写相关课例。

项目案例必须精确、恰当,要具有关联性和典型性,结构要严谨,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利用各种渠道挑选《Dreamweaver》案例,项目要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教学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学方式上突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将二者结合,建立“教、学、赏、作、创”五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3.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互交互学。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素材、视频及企业的真实项目等材料。2.调查研究法: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情景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欢迎度。与相关教师座谈,了解教师对此的研究深度和实际使用感想。

3.行动研究法: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修改的方法,把研究的成果及时在课堂教学中检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

通过不断的研究,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方法、步骤

一、组建了团结协作的研究团队

课题组成员由吴塍勤、田静、范壬秋、陆艳芳、姚敏五位教师组成,课题主持人吴塍勤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且勤于学习,深入钻研,对课程改革等理念了解较透,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技术,教学方法先进有效。

课题组成员都具计算机类本科学历,教授过《Dreamweaver网页制作》或相关课程,教学经验较丰富。善长使用多媒体技术,参加过课件制作、网站开发工作,对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课题组聘请了宜兴职教中心缪朝东主任担任课题组技术顾问,缪朝东为机械学科无锡市教学能手,主要研究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等,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课题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结构合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培训,更新课改理念

课题组5位教师利用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机会,多次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职教司组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培训班,并聘请省内外职教专家开设课程改革讲座,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课改经验。通过培训学习,大家了解了国外职业教育的培训系统和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对课题研究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路。

三、企业调研,资料汇总,制订方案(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为了解各地区各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劳动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课题组编写了问卷调查表,分别走访了宜兴江旭铸造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并根据调查结果,仔细分析、认真研讨和详细交流,汇总企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及业务要求,分析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及后续相关课程的要求。

组织了多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神需求、兴趣爱好等信息。 通过参考资料、网络等,收集了解《Dreamweaver》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料、目前的 2

研究成果、不足等第一手资料。制订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四、开发FLASH动画和多媒体课件(2010年12月—2011年1月)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编写了多媒体情景教学教案,并开发相应的FLASH动画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多媒体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探索“多媒体情景教学”教学模式(2011年03月—2011年04月) 课题组采用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不断探索“多媒体情景教学”模式在《Dreamweaver》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融合,突出了“多媒体情景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辅助教学效果。

六、开发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网站(2011年5月--2011年12月) 课题团队紧密合作,成分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开发了活页讲义、多媒体课件、电子资料、音像制品、教具等内容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并进行网络资源建设,设计制作了《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网站。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的特色和主要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

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课题组做到了“四个结合”:

1.突出重点,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课题组在实验研究中,注重与省、市示范专业建设和优秀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计算机应用”专业已成为省示范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作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要力争打造成为无锡市、宜兴市精品课程。

2.提升内涵,注重课题间的联系,市级课题与学校的国家级课题相结合

课题组能与其他课题实现强强联合,提升课题研究内涵。与国建级课题“中职校各学科优效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合作,打造“实践课堂”;突出了“学生主体、能力目标、任务训练”这个中心。

3.优化模式,多媒体情景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结合

进一步拓展“多媒体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与学校的实验实训工场、电教中心对

接,实现模拟情景和真实情景的交融,实现“多媒体情景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

4.因地制宜,教材建设与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

在教材建设中,引进了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规划《微机原理及应用》核心课程教材,并能以规划教材为蓝本,编写校本教材(讲义、学案),并配套教具、课件、音像资料、网站等进行立体教材开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坚持以建立课程教学网站为目标,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课题组成员也积极参加课题活动,分组教学和探讨,最终建立了《微机原理及应用》网络课程网站。该网站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1.动画模拟,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优秀教师上课视频都上传在网站上,学生能够随时得到辅导,将抽象转化为形象,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2.交互显示,调整课堂结构

网站设置了课程概括、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试题集锦以及网上答疑几个模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预先了解课程,以及学校在该课程上所配备的师资队伍,进行学习和教学双向选择。在网站上,学生可以下载课程课件以及习题,能更加增强知识点的了解。在学习中,学生配合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得到规范清晰的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说,可以节约时间,增加容量,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若能有效利用计算机交互特点,也就是合理利用网上答疑模块,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解析,诱导学生深入浅出,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从而调整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信息纳入,丰富课堂内容。

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课程网站,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得大量的外来教学素材,并把它有机地揉合到教学课堂中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 4.实验仿真,提高实验效果。

该教学网站能模拟仿真,通过操作演示,对降低课程难度、推进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仅避免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观察、分析、总结,提高课堂效果。

(二)、其他主要物化成果

一年来,除了建立《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网站以外,本课题完成的主要物化成果主要有:

1.编写了网页设计、课件制作等相关教学课例

2.收集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标准、教案、课件、教学评价等) 3.制作了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附光盘)

4.建设了内容丰富、具有课改特色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网站(附光盘、彩页)

第四部分 对课题实践研究的思考

一、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1.理念更新是先导。

课题研究不仅实践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信念,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不仅是一种方案,更是一个系统,不仅要育人,更要育德。

2.提高学生素质是目标。

职业学校的教学课题研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使学生成为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努力让学生从“厌学”变“乐学”。

3.课堂的教学实践是核心。

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检验。 4.课题组团队建设是关键。

教师是本课题研究的一线实施者,教师的理念、教学水平、技能水平和课题研究的创新研究水平会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实施进程。

5.教学设施是保证。

“多媒体情景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有相关技术手段和教学设施、设备的保证,课题研究才能落到实处。

6.政策措施是保障。

课题研究需要学校的政策和措施支持,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疑惑

1.针对设施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课改要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机房等现代技术手段,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到真实工作场景的感受。如何处理好之间的关系,还要好好研究。

2.如何避免某一教学模式的僵化应用,避免课件等的反作用值得深思。3.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4.本课题如何和当前职业教育的课改完全融合,实现同步进行,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三、下阶段的创新思路与举措 1.课程网站在学校的网站上使用;

2.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基于“多媒体情景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3.不断完善、补充教学网站的内容;

4.进一步提升课题团队的业务素质,培养更多的理实一体化教师;5.把课题研究成果、经验向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渗透。

第16篇:中职机修钳工项目化教学探讨

中职机修钳工项目化教学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从2008年起,我校钳工专业就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为深化一体化教学方法,培养更多高素质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开始尝试更加适合现代职业教育体制的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将课堂教学搬到实训车间,每个项目代表一个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是一种“在微缩真实环境下的模拟生产活动”。

一、项目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化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但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要求教师要精选教学任务,提前做好准备,介绍内容要讲究艺术性,评估时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每一个项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是通过若干项目训练结合在一起,理论知识完全是实际操作所需要的知识点。该项目化教学法的特点:一是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原则;二是课程结构实行项目化,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三是每个模块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四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项目化教学法的目的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在开发钳工实习中的教学项目时,将本专业需学习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金属热处理》等项目训练课程,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按项目化方式进行整合,在内容的选取上结合职业资格证考核要求和企业需求,适当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及工艺性、实践性较强的实训,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培养。

二、钳工实训教学理念的调整

调整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技能是学生练会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实施中,要进行三项转变,即从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变为以能力训练为目的;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线变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从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变为以学生训练技能、学习知识为中心。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应当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综合项目、单项任务、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的过程进行正确的引导(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进行合理的指导(作业、任务、综合项目)。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导演,学生主演。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动起来。对此,要精心设计考核项目与考核方法,以考核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三、项目化教学法实施过程

划分小组:对学生采用互补方式进行分组,即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互搭配,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相搭配,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各自发挥优势,相互学习。分组后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技术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在实习中所用的工、量具以及本组学生的考勤、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等。

确定项目内容: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定为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应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疑点,并努力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布置:在每个项目进行教学之前,要讲清任务,明确任务目的,结合学生的实际,任务设置难易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实施:在向学生讲清楚要做什么后,指导他们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学习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最终使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另一方面,需要对每个小组进行观察,为任务完成结果评估做有效的准备。当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时,教师通常不马上回答,而是让小组解决或小组间互相帮助,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和引导者,让他们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按照任务配分权重对学生的工件进行评分。在V型架的制作项目中,对学生所完成的工件进行讨论,分析工件各精度的控制。可先让各小组代表依次发言,其他小组提出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最后作出评价。在评价时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后续知识学习的兴趣。

四、项目化教学法实施方案

(一)机修钳工实训的课程内容以机修钳中级技术等级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岗位技能要求设置,把机修钳工专业分为三大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技能提高模块、职业技能模块。

(二)按项目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教学情境工厂化(分班组)、学习情境生产化(班组成员分工)、质量评定职业化(超差不合格)。

(三)以每个子项目为子任务,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课题为主线,辅助以相关理论知识;以阶梯式教学的原则,控制教学环节,当前一个课题完成并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下一个课题的实习。

(四)编制课程整体设计和任务单元设计,作为具体的教学资料。

钳工实训中项目化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模块作为主干,相应的理论知识为辅助,将理论与实习融于一体进行项目化教学,形成一系列动态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做到“教、学、做合一”,达到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体现为学生、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实现职业教育为培养社会实际需求人才的目标。

(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 )

第17篇:软件测试项目化教学实例ZW8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第8章 系统测试

8.1系统测试概念 8.2系统测试方法

8.2.1功能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方法 3.用例设计

8.2.2协议一致性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图8-1协议一致性测试过程

2 3.用例设计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8.2.3性能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4压力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5容量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方法 3.用例设计

8.2.6安全性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方法 3.用例设计

8.2.7恢复性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8备份测试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3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9 GUI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10健壮性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6 3.用例设计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8.2.11兼容性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12可用性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13可安装性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图8-2一般安装程序流程图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8-3对安装程序使用自动测试的流程图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8-4使用自动测试测试安装空间流程图

3.用例设计

8.2.14文档测试

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15在线帮助测试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2.16数据转换测试1.基本概念 2.分析技术 3.用例设计

8.3系统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8-5 PDCA循环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8-6系统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1 8.3.1完成系统测试计划

1.决定系统测试类型 2.确定系统测试进度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4 3.组织系统测试小组 4.建立系统测试环境 5.安装系统测试工具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8.3.2完成系统测试用例 8.3.3评审/审批系统测试计划

1.安排/进行评审 2.获得批准

8.3.4执行系统测试

1.回归测试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2.执行新的系统测试 3.文档化系统缺陷

8.4本章小结

系统测试是对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彻底的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等满足其规约所指定的要求,检查软件的行为和输出是否正确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 16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被称为测试的“先知者问题”。因此,系统测试应该按照测试计划进行,其输入、输出和其他动态运行行为应该与软件规约进行对比。软件系统测试方法很多,主要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等。为了进行全面的系统验证,一般需要综合多种测试方法结合进行测试。具体测试内容的选择需要根据业务的特点、进度、成本和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考虑。在本章我们介绍了16种系统测试的方法,其实在实际系统测试过程中还有一些别的测试方法,有些方法我们将在第9章和第10章有所介绍,有些方法由于只适用于某些业务领域,因此在这里就不涉及了,还有一些测试基本可以融入到上面介绍的16种测试方法中,例如数据库测试可以在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等多个领域内分别进行。同时在上面介绍的多种系统测试方法中,彼此之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关联的,例如功能测试和协议测试经常会在一起进行,压力测试、容量测试以及性能测试也经常混合在一起进行。具体如何做需要根据实际来判断。

系统测试不是一个突发性的测试,必须经过一个从计划到实现的过程。本章介绍的基于PDCA模型的测试过程体系必须被理解,同时结合前面单元测试过程、集成测试过程,读者应当对测试过程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有关全面介绍测试过程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笔者即将出版的《软件测试过程》一书。

第18篇:软件测试项目化教学实例ZW10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第10章 其他专项性测试

10.1可接受性测试 10.2 Alpha测试 10.3 Beta测试 10.4标杆测试 10.5配置测试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3 10.6外场测试 10.7 SQL测试 10.8 2000年测试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0.9回归测试 10.10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测试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作为前几章的补充或延伸。这里,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些测试如何使用,仅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读者若感兴趣,可以参考相关文献。

第19篇:软件测试项目化教学实例ZW14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第14章 需求测试

14.1需求测试概述

14.1.1什么是需求

1.需求的层次

图14-1软件需求各层次关系

2 2.FURPS+模型 3.可能的需求风险 4.好的需求应具有的特点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4.1.2测试需求

14.2通过评审来测试需求

14.2.1需求评审中的常见风险 14.2.2需求评审检查表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3 4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5 6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7 14.3通过用例设计来测试需求

图14-2化学制品请求对话图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4-3测试路径图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4.4需求建模测试

14.4.1统一建模语言

1.Use Case图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4-4 Use Case图例

2.Use Case 测试

14.4.2消息顺序图(MSC)

图14-5 MSC图示例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4-6 HMSC示例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4.4.3分析建模工具介绍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4.4.4需求的形式化描述

图14-7需求的形式化表示样例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4.5基于原型的测试

14.5.1原型的目的 14.5.2原型的种类 14.5.3原型的测试方法

14.6本章小结

需求是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的灵魂所在,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保证需求的质量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本章,我们从需求评审、用例测试、建模测试和原型测试等多个角度探索对需求的验证,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尽可能地使需求稳定,减少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化,从而加快项目的开发进度,降低项目的开发成本,提高最终软件产品的质量。 收集需求并编写需求文档是软件项目设计成功的很好起点。但还需要保证需求的正确性,使需求能体现出良好需求说明的全部特性。如果能把早期的黑盒子测试设计、非正式需求评审、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检视和其他需求验证技术相结合,你将花比以前更少的时间、更低的费用来构造质量更高的系统。

第20篇:软件测试项目化教学实例ZW1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第1章 概述

在学习本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考虑:

1.什么是软件测试?

2.软件测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3.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测试? 4.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5.常见的软件测试误区有哪些?

1.1回顾测试的发展

图1-1缺陷修改成本趋势图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2缺陷放大模型图

图1-3测试V模型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3 1.2什么是软件测试

1.2.1 IEEE的定义

1.2.2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角色

1.3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测试 1.4测试的目的

图1-4测试目的的演进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1.4.1证明 1.4.2检测 1.4.3预防

1.5业界的软件测试现状

图1-5测试标准/过程调查结果

图1-6过程改进计划调查结果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7测试硬件平台调查结果

图1-8测试活动调查结果

图1-9测试产品调查结果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10静态测试调查结果

图1-11动态测试调查结果

图1-12系统产品准备度调查结果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图1-13缺陷信息收集调查结果

图1-14测试状态报告调查结果

1.6软件测试中的误区 1.7本章小结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从最初的Adhoc测试发展到现在的全面测试理念。软件测试是一种检测手段,目的是为了寻找软件系统中的缺陷。在业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并且在测试方面加大了投入。软件测试有很多误区,只有认识到了这些误区才能真正理解测试本身的含义,才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测试。

项目化教学教案模板
《项目化教学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