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鸦片战争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6 12:05:4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1.能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概况和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能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正确复述出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关天培的抗英事迹。

4.能准确说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危害的分析,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6.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7.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意向他学习。 8.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课前在实验室里找到的两朵花的标本,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学生观察、回忆、回答是大烟花。 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可能说是在“中华五千年的光碟”里或者师大地里看到的。 教师问学生谁能说说它能做什么用的?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经过加工可以制成药材,这种药材叫鸦片。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什么药用价值吗?

学生可能回答少量服用可以减轻身体疲劳;能治腹泄;能使人精神振奋。„„ 对同学们的表现教师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指出鸦片是一种强调的麻醉剂,中国原来确实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谁能谈谈鸦片都有什么毒副作用?

学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这么透。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那么,鸦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

(点评:本部分导入,教师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的经过如何?学习本课我们应该受到什么思想教育?„„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整理如下: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 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被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愿意向他学习。

(点评: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目 “林则徐虎门销烟”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播放一段音像资料,同时用幻灯打出以下两个问题: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看完录像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生生互动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清朝中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英国用贸易的手段未达目的之后,就开始偷运鸦片。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第二个问题归纳出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点评: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探究性问题涉及,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提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说禁烟;把鸦片贩子杀死;严惩吸食的人等等办法。

接着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林则徐的上书打动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教师然后 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个体有了想法后,又迅速组织同桌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经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五项措施: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让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能不能破坏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让学生读虎门销烟的过程被一位美国传教士记录下来的资料。再看一段音像资料,师生共同感受一下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

教师提出通过上段史料的阅读和观看音像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们谈各自的感受。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点评:这部分反映了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目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点评:本部分设计是想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在鸦片战争示意图上找到英军入侵路线。

2、归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产生见解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探讨问题。 教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讲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小组派代表阐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提出讨论题: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思考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点评:本部分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让学生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自己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桌交流意见,再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学生看书、回顾所学内容,然后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点评:这部分设计反映了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监控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推荐第2篇:鸦片战争教案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③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天津条约》等签订使中国门户进一步打开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林则徐倡导的禁烟运动,1839年的虎门销烟达到高潮。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补充)

爱国军民在鸦片战争中的抵抗。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南京条约》危害: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开口通商: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开了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协定关税:片面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美法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但清朝官员认为有关洋人的诉讼由他们自己裁决更便当。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它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清朝官员对最惠国待遇不知是双方共同享有的。

4.战后的中国:

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②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什么是朝贡体制?是古代中国与外国的外交中的一种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即:要求承认中国的“天子”凌驾于全世界其他统治者之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外国的君主以两种“象征性的”方式表示他们接受这一要求:向中国天子进贡,并且行叩头之礼。)③中国从此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思考:中英两国之间的鸦片战争,英国远道而来,中国在本土作战,为什么中国战败?请结合课后的“解析与探究”来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客观原因。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落后等。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训: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5.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1)人民自发抗英:1841年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爱国将领英勇抗击、壮烈捐躯:

陈连升(土家族)、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蒙古族)、陈化成、海龄(满族)

(3)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屈辱求和。

[板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

原因: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②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战争过程也非常相似。③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④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扩大:①从原因上看,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不满足已得到的侵略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从影响和后果上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请读课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3.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除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还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

思考:展示十一口通商图,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中所开放的口岸分析特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1个,请学生读图,掌握最北的,最南的。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深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内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4.影响:

(1)第二次鸦片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清政府开始被外国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加深。

横向联系:

(1)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清朝一部分官员开始关注“洋务”,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2)设立总理衙门,专门处理外交事务。随着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为什么没有与列强交往的外交机构?

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视外国为蛮夷小邦。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不可能有平等的与外国交往的机构存在。这正是闭关锁国政策在对外交往中的反映。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表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设总税务司。长期以来由英国人担任。

(4)设同文馆,翻译外国书籍,了解西方。表明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纵向联系:

联系必修(2)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和必修(3)第22课《西学东渐》,想一想: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鸦片战争的中国社会经济:(1)大量洋货涌入中国;(2)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兴起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的洋务运动。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曾无数次的证明,文明衰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文明的同化力量.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的曙光.

【课堂检测】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4、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这反映了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

④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割占中国领土

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

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

8.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答案:1-5:DCABA

6-8:BBB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危害:割地、开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4.战后的中国:

5.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推荐第3篇:鸦片战争教案

第十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吧?中国近代史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以前初中没有学过吗?鸦片战争(标志着)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这一百多年都属于中国近代史。那中国近代史又分为2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分界线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旧和新呢?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我们说五四运动后,什么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面开始本课内容的学习。

放出四幅图片,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图片中中战火喧嚣的场面,反映的就是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很想知道: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虎门销烟 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中国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回答】……

看图表

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康乾盛世以后,清政府开始走下坡路,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了穷途末路,却还没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前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在东方建立自己的殖民体系。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而英国的胃口也大。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实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两者矛盾纠结,战争必然爆发。

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二、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限制,其产品成为了典型的“滞销品”“破鞋”,没有人要。相反,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尽管有些是奢侈品,价格昂贵,但在西方却是“香饽饽”“畅销品牌”! 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13——1831年中英贸易的图表反映)。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799——1838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那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 在看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来我一个简单的问题。

(1)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那自然而然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前面的学习内容。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而那时候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以为是天朝上国。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多媒体显示 林则徐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于是林则徐到 广东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量鸦片。这就是虎门销烟运动。

三、鸦片战争 过渡:不法英商非法鸦片贸易扭转了正常贸易中逆差所带给英国损失,但中国 禁烟运动不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借口诉诸武 力,因此有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 看法? 要分析这个问题,就要回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上来看。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所以这场战争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只是早和迟的问题。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经过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战争的过程略) 地图动态显示 鸦片战争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扩大战争——1842年战争结束 结果

1842年,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8月29日,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地:损害中国的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翻PPT,清政府除了《南京条约》之外,还与哪些国家签订条约? 把书发到52页,看历史纵横

先讲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再讲补充条约。

看到这里,我想问,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避免么?来看鸦片战争的原因。 影响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教师概括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腐朽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战火再燃

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结果?影响?比较。

推荐第4篇: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课标版历史学科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由这样的事件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是什么? 学生:抽大烟(吸食鸦片);鸦片战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观看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生: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教师: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教师: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 学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教师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让学生观看动画:鸦片战争的经过,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示: 爆发:1840年6月,英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耆英、伊里布、牛鉴与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着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学生: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教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徼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教师: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教师提问: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推荐第5篇:《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

主备人:赵静

参备人:宋燕燕

袁淑红

孟丽花

审核:张巧瑞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概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的伤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每年6月3日开始的 “禁毒宣传月”活动,导入新课。

二、虎门销烟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4、学生读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选,回答课后练习题。

5、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并评价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运动。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三、鸦片战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

要求:1.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2.简述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

3.讨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四、中英《南京条约》

1.记住《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分析其性质。

2概括《南京条约》的内容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并帮助学生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的危害。

3.要求学生了解《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了解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4.师生共同讨论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五、学习测评

板书设计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①清王朝没落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上升时期③鸦片走私给中国严重危害

2、经过:1839年6月 林则徐

3、影响:

二、鸦片战争

1、原因:为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2、时间:1840年6月

3、经过:

4、失败原因:清政治腐败,经济军事技术落后

三、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地点及性质

2、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开埠

3、影响:

推荐第6篇: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1

秦兰

高一(33)班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 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历史比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导入新课

利用罂粟花、罂粟果的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我们分别从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鸦片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国际背景:英国此时怎么样呀?英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原料和市场。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机器生产出来了更多的商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而英国的市场比较狭小,原料也不足,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外扩张,抢占别国市场,掠夺其他国家的原料。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而这时的中国的社会状况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国内背景

国内背景: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中国是什么经济?对,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土地是吧,小农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而在清朝统治时期,土地大部分掌握在谁的手中呀?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土地高度集中的结果,必然导致什么矛盾比较尖锐?阶级矛盾比较尖锐。这是从经济上来说的。

从政治上来说,清朝的统治怎么样?政治腐败,战前的中国,已经处于清朝末年,政治非常腐败:贪污成风——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另外,军备废弛,当西方国家用长枪大炮作战时,清朝的军队装备还处在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船还是木制的帆船,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但是清朝统治者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呢? 没有,此时的清政府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虚骄自大、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

外交: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同学们看一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想要市场和原料,而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自然成为英国的目标,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但是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两者会不会产生矛盾呀,会,所以战争的爆发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和市场。

好,弄清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们还要知道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对,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3.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我们都知道,虎门硝烟的领导人是谁?林则徐。林则徐为什么要领导禁烟运动?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要知道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请看这几个问题。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但是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什么叫出超?就是出口的比进口的多。所以英国的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的道光帝采取什么了行动? 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过渡:虎门硝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决定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

不是,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和原料,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2、经过

战争的过程不是我们所要了解的重点,我们只需要简单的了解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为第一阶段,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扩大战争——1842年8月战争结束为第二阶段。 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结果

中国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 条约主要有四个内容,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割香港岛给英国,简称为割地,这损害了中国的什么主权。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第二,赔款2100万银元,简称为赔款:这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第三,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哪五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开口通商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第四个内容,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协定关税:这使中国开始丧失什么权?关税自主权。这一条款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除了《南京条约》之外,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这里面有几个名词大家注意一下,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就是外国公民在中国犯了罪,中国的法律不能制裁,只能由他们国家的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破坏了中国的什么主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国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半封建: 国家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 破坏,既存在资本主义,又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②直接原因: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 1856年—1858年

1856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

1857年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

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签定《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1860年

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

3、结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1858《天津条约》 1860《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推荐第7篇:《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比较战前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和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情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情景展示法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左边是一艘称为“快蟹”的走私船,专门在海上走私鸦片。船上有很多橹,并携带武器,与缉私船相遇,既可以抗拒,又可以逃离。在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船大量活跃在广东伶仃洋上,替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引起中国社会什么变化?鸦片战争是由鸦片引起的吗?下面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鸦片以及它的危害的照片。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授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

2 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练习

1.到广东领导禁烟运动的清朝大臣是 A.林则徐 B.邓廷桢 C.琦善

D.奕山

2.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A.九龙半岛 B.新界 C.香港岛

D.整个香港地区

3.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条约》里规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A.广州 B.福州

四、总结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教训。

六、板书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上海

D.南京

推荐第8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一)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反动本质。

3.沙俄不但伙同英、法、美三国共同侵略中国,而且乘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教师帮助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这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交错关系,清政府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 教学用具:投影片、录像片 板书提纲: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2.《天津条约》1858年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被割占、财物遭掳掠、主权被践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贪婪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 的要求,遭拒绝后,就寻找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便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录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们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然而他们所想往的美景没有出现。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达到使中国全境开放;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并且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寻衅挑起战争。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有关“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内容。)

教师指出:所谓“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是英法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加侵略战争,俄国和美国则以“调停”为名,充当英、法的帮凶。

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其余军队于1858年乘舰北上,至天津白河口。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5月20日,英法侵略军突然向大沽炮台攻击。大沽炮台陈旧落后,防务松弛,守将逃跑很快被联军攻占。接着侵略军又攻陷天津,扬言进攻北京,本来就没有抗敌决心的清政府慌作一团,咸丰帝慌忙派人与英法议和。6月初,谈判开始,英法代表骄横要挟。俄、美扮演“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俄美英法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终于先后与四国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2.《天津条约》

请学生诵读《天津条约》内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看看它们与《天津条约》有哪些相似与不同?(思考,暂不作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清政府暂时得到“安宁”。英法资产阶级虽已通过《天津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但欲壑难填,他们远不满足从中国攫取的利益,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蓄意利用换约时机,向中国勒索更多特权。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找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大沽之战的小字。)

大沽之战英法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国内,英法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叫嚣:“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于中国人之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1860年春,英、法组织新的侵华远征军,出动舰船200余艘,军队25000多名,于7月底闯到大沽口外准备发动进攻。面对英法两国扩大战争之势,清政府的腐败再次暴露出来,幻想与英法议和,不但未加强大沽防务,反而减弱防守,以示和谈诚意。此时,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8月1日,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天津。9月初,联军向通州推进。清政府派人到通州求和,谈判破裂。9月21日敌军进攻通州八里桥。清军“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而主帅僧格林沁等撤队逃跑,使全军动摇,八里桥失守。22日,咸丰仓皇出奔热河,留下他的异母弟恭亲王奕訢向侵略者求和。10月5日侵略军到达北京城下,6日进犯圆明园,13日控制了北京。 3.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风景秀丽集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如: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土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系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壁,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的皇家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一个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抢到的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在疯狂抢劫之后,18日,英国公使额尔金童命令几千名侵略军在园内四处放火。大火接连三天不熄,黑色的云团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烟灰一直飘到10多公里外的北京城内,圆明园竟成一片废墟。 (放圆明园沧桑史有关录像)

英法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引起广大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而且也受到世界进步人士的谴责。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雨果的评论。)

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又一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奕诉在武力威胁下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要学生阅读归纳课本《北京条约》的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思考:英法又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

(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再次失败?)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

①清政府一心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没有坚决抵抗的决心,从又恨又怕到求和要协投降。如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之后表现直至签订《北京条约》。

②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如叶名琛与广州之战;僧格林泌指挥的八里桥保卫战;咸丰帝1860年逃往热河等。

③清政府寄希望于美、俄调停,而美俄两国实际上是英法进攻的帮凶,通过英法的侵略从中渔利。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再次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也暴露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扩张的野心由来已久。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前期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终以《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东段边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一方面积极参与协助英法侵略中国,另一方面,乘人之危,加紧侵占中国领土。1858年,沙俄用武力威胁清廷黑龙江将军奕訢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又利用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之机,自称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并以帮助镇压太平军为诱饵,向奕訢提交了一份新的中俄条约草案和俄国单方面绘制的东部边界地图,逼迫奕訢一字不能更易”,否则“兵端不难屡兴”。11月奕訢被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沙俄割占中国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此后又于1864年,188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改订条约》前后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在中国近代史上,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讲述以上过程时可制成复合彩色投影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也可要求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涂上颜色增强直观性,最后要学生看课本的归纳图表。)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前面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时,已让同学思考回忆《南京条约》及附件有关知识,因此这里连续设问:中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危害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又遭受哪些更大的损害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两次鸦片战争结果的比较。) ①丧失领土、主权的增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而且关税、司法、领海等主权也遭到践踏。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则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便利条件。 ②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5个通商口岸,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打开了国门,但其侵略势力基本在东南沿海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规定,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沿江内地。另外有关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他们的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放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剪辑录像,回顾本课内容。

推荐第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入新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英法美等国家在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特权,希望就此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清王朝苟延残喘,以为就此可以继续它天朝上国的美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从这次战争及结果中攫取了不少的特权,尝到了甜头,为了得到更多的特权,他们不惜再次发动战争。

【学习新课】

板书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6分钟)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可以从国际国内去分析: 国际——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鸦片战争的结束以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以为很快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是事与愿违。西方列强并没有如愿以偿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如棉纺织品的消费水平还远远比不上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性的)一方面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二,外国进口的商品很多不适应中国人的消费需求,如钢叉,睡冒等等,三,因购买鸦片,无力购买英国的其他商品。因此,,法美分别借口《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英国也援引“最惠国待遇”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他们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扩大侵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1856年英法与俄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是英法可以腾出手来发动侵华战争。

国内——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怀疑惧,拒绝修约。这成为二鸦的直接原因,同时清政府正竭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板书:

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中国也是泱泱大国,发动对其战争不可能毫无理由,法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英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同时这也是战争的导火线,是英法为挑起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借口。所谓“亚罗号”是一艘走私船,船主本来是中国人,在1856年10月8日被广东水师搜查并拘捕了船上的12名中国人,这本来纯属中国内政,但英国却授意驻广州领事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蛮横要求送回被拘捕的人,还捏造说是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并要中国向英国公开道歉。这很清楚的说明,所谓“亚罗号”事件,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而“马神甫”是指法国籍神甫马赖,此人违约非法于1853年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传教,勾结当地土豪劣绅,无恶不作,在1856年2月,被当地知县逮捕并处死,法国就以此为借口,同英国一起发动了侵略战争。

2、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从发动战争的原因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英国来说仍然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性质目的和第一次鸦片战争都是相同的,因此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提问】但是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呢?

1、背景及目的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备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侵略效果,于是企图修约,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被拒后,就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扩大鸦片战争的成果。

2、性质,手段

武力征服,过程相似

3、结果

清政府都被打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主权

备注:这种结果很清楚的表明了是一种继续。

4、战争的发动者

英国→英、法、美、俄

1 备注:虽然多了一个法国,又有美俄出面调停,但实际上是以英国为首,这也说明了继续的特点。

课后思考: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同学们可以从侵略的力量、时间、区域、签订的条约的数量等方面去进行思考。

板书:

二、战争的经过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18分钟) 板书:

(一)战争的经过(8分钟)

【教师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这次战争分为3个时间段进行, 第一阶段:1856—1857

广州

联军委员会

英、法(美、俄)

第二阶段

1858

天津 《天津条约》

英、法、美、俄

第三阶段

1859—1860

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英、法

【教师讲述】在“亚罗号事件”后,英国开始向广州进犯,英国派额尔金、法国派葛罗,于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年底就攻陷了广州城。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就是两广总督叶名琛,这位总督大人在面对英法联军的进攻时的做法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世人称为“六不”总督,所以最后他被俘虏了。而广州巡抚柏贵降敌。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英法联军在广州成立了一个殖民统治机构——联军委员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仍任原职并替侵略者维护殖民统治秩序,而英法联军在广州维持了近4年的殖民统治。

【教师讲述】第二个阶段,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我们先撇开《天津条约》的内容稍后再学习,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退了,但是列强的侵略没有结束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一个《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于是,1859年,换约又开始了。这就到了战争的第三个时间段。

【教师讲述】1859年,英法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却无视清政府让他们从北塘登陆进京的通知,坚持从白河由舰队护送进京,并炮轰大沽炮台,结果遭清军爱国将士奋勇还击,受到重创。美国的援助也无法挽救其惨败的命运,而美国却从北塘进京换约成功,骗取了清政府的信任。英国舰队的惨败,使英法侵略者叫嚣要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并将皇帝逐出皇宫,甚至是“让英国人成为中国人的主人”。在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掠,进逼北京。咸丰帝逃跑,恭亲王奕担任议和大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

【教师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毁灭人类文化遗产的暴行,在今天,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个历史的见证。战争至此,英法联军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来重点学习《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别用四字短语对条约的每一点内容进行概括,以方便记忆。思考条约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板书:

(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10分钟)

1、《天津条约》俄、美、英、法 1858年

内容:公使驻京

增开十口

舰船航行

外人入内

赔偿损失

外交主权

贸易主权

内河航运权

2、《北京条约》

1860年 英法(俄)

内容:增开天津

割占九龙

华工出国

追加赔款

贸易主权

领土主权 【教师讲述】

第一条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使中国开始丧失外交主权

2 【教师备注】在现代国家关系中,一国使节驻于另一国的首都,并不意味着不平等,但那时侵略者的意图则是企图通过此项内容来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的核心,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是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因而具有侵略性。

第二条,天津条约中增开的10个通商口岸, 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危害: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丧失更多的贸易主权。

同学们请注意,天津并不在10个通商口岸之内,因为天津直到《北京条约》的签订才被迫成为通商口岸,正如《南京条约》并没有把南京开为通商口岸,直到现在的《天津条约》才把南京列为通商口岸。

第三条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危害:不仅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第四条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

商、传教,以前只能在通商口岸,这说明了侵略扩大。危害;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

第五条: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以及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无疑,这些赔款最终也是从剥削中国百姓得来。危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教师讲述】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条增开天津为商埠,危害: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丧失更多的贸易主权。 第二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危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英国在香港侵略势力扩大。 第三条:准许华工出国”,但是华工出国与现在的人们出国大为不同,这实质上是贩卖中国人口,他们被贩运到美洲、东南亚各地充当苦力,被称为“猪仔”, 悲惨命运不亚于非洲黑奴,这是惨无人道的变相的“奴隶贸易”。危害:是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第四条:对英法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了,危害: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教师讲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的时候,俄国对我国虎视眈眈,凭着它与中国接壤的有力条件,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板书: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5分钟)

1、时间:19世纪50~80年代

2、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表格,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共侵吞了中国北方多少领土? 【学生回答】100多万平方公里

【教师讲述】在这以后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通过几个条约,又夺取了中国北方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把13页的表格与14页的地图结合起来,了解沙俄通过哪些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基本情况。

【教师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了,它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板书: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8分钟)

1、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2.政治:领土主权被破坏,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经济:外国资本主义:东南沿海→沿海各省→内地

【教师讲述】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而此时中外反动势力也开始公开勾结起来镇压人民的反抗,这在接下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会充分体现出来;从列强的侵略路线以及增开的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外国的侵略势力已经扩大到远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教师备注】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它始建于康熙46年(即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 (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雍正即位后,拓展此园;至乾隆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其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仍不放弃对圆明园的改建和装饰。可是现在,人们看见的只能是圆明园的残迹,从课本13页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中可以知道,圆明园的损失总值超过600万!

推荐第10篇: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

———《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 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本课主要叙述近代中国是怎样由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教材大字部分用了800多字宋体字精选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上述过程。它少而精,简而明,突出了鸦片战争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逆差,借机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理解一个“沦”字,沦者,淹没,沉沦、没落之意,中国好比停在海上的一艘大船,在猝不及防的英国强盗的炮火下受伤了,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开始下沉。其次,分别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独立,实质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都受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奴役,仔细观察五处通商口岸和香港岛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这是英国掠夺中国原料和倾销工业品的据点和通道。清政府军事上处于劣势,几乎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随炮火接踵而至,并占有一定成分,但清政府(中国)仍保留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其腐朽统治。 关于这一内容,依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英国侵略者阴险和凶残的史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归纳: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形式上虽然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受到外来干涉,紧闭的大门已被打开;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由一元趋向多元。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醒学生注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过程,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开始,教材叙述这一内容时,“逐步”一词要特别注意。以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了解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程度的进程:开始──加深──完全沦陷。

(二)教学方法

1.师友互助,分组学导,自学讨论法。

1.“师友互助”教学模式为我校东关中学课题组学习山西即墨二十八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的新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七八年级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实用的。 2.教学渗透点。

①学生分小组研读“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并归纳成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查阅“鸦片战争形势图”,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 ②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让学生获得只有国力强盛,才不致于受欺凌的认识。

③分小组讨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历史材料说明问题,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学会从内容中分析影响。

(三)教学资源 1.“课标”内容标准。

2.教材及《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

3.教学挂图和《中国国耻大事记》中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4.教师提供与“鸦片战争”历史相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若干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展示鸦片的图片和吸食鸦片的人们图片,出示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奏疏,展示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重点是要学生说出他的危害来。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友1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师友1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点拨]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友2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师友2补充]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第二环节:师友互助 交流展示

问题一: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

[学友3展示]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师友3补充]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

[学友4补充]: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师友4补充]我认为还应该补充削弱军队战斗力这一点。 教师归纳: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1.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 2.腐蚀统治机构,官员腐败 3.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 4.削弱军队战斗力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问题二: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 [学友5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阅读教材]„„

[师友5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问题三: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

[学友6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师友6补充]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最大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二、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一:请同学们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友7回答]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 [师友7回答补充]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问题二: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同学们通过师友互助把它归纳出来。

[学友8回答]《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四个方面。

[师友8补充回答]我的学友回答的很正确,确实是这样,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关于香港问题,根据我查阅的资料,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第二环节:师友互助 交流展示

问题三:同学们讨论后思考为什么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方法指导]:同学们如何不好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家可以先思考什么是殖民地?什么是独立国家?那么,介于二者之间的就是? [学友9回答]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

[师友9补充]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巩固提升]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3、在18世纪时,英国多次要求扩大中英贸易,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以通有无”。此话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坚持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B、夜郎自大,愚昧无知

C、已感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威胁

D、认为中国经济水平高于英国 六.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布置作业]

1.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指导学生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了解鸦片走私到禁烟活动直到《南京条约》签订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知道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鸦片是当时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罂粟果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其毒性比鸦片更大。为了吸毒,倾家荡产者有之,杀人抢劫者有之,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之以法。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转变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第11篇: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中国史放到世界范围去思考,初步培养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幻灯片2-3:播放视频:《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鸦片战争的前夕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出示幻灯片4-5,教师指出:1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四伏。此时的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心积虑地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英国商人先是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从中国输入茶叶、丝织品等物。但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竞丧心病狂地把毒品鸦片大量偷运到中国。 二.新课讲授 (一)虎门销烟

出示幻灯片6:同学们,你知道“鸦片”(opium)名称的由来吗?(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教师:同学们,鸦片贩运到中国来,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呢?请先幻灯片,然后总结一下。出示幻灯片7-9。

学生总结:摧残了心灵和肌体,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白银大量外流。

教师出示幻灯片10,总结且指出鸦片输入的危害:1.经济上,加重劳动人民负担; 2.政治上,清朝统治者更加腐败;

3.军事上,军队战斗力削弱;社会生活方面,吸食者身心受到摧残,社会风俗沦丧。 总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过渡语)教师: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让我们今天看到后都感到痛心疾首!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人和我们有相同的感受呢? 教师出示幻灯片11:请看!清朝著名官员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上书。林则徐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份奏折?我们请一位同学饱含感情的为大家朗诵一下,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教师:通过这位同学的朗读,同学们说一下林则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为国为民的情怀。

教师出示幻灯片12:议一议: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过程、意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后进行讨论总结。

学生总结:背景是道光帝接受了林则徐的上书,任命其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过程:林则徐派人暗访暗查,缉拿烟犯,强制外商交出鸦片200多万箱并当众销毁。 意义: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二)鸦片战争

(过渡语)教师:虎门销烟的历史镌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更将牢牢铭记在你我的心中。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点燃了中国人心中沸腾的爱国之火,也激起了炎黄子孙团结御侮的坚强斗志!林则徐不愧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当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因为这场战争与鸦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历史上称之为“鸦片战争”。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学生: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销售商品,掠夺原料。

(过渡语)教师总结: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急需原料和市场。中国地大物博,但又落后腐朽。所以英国开始把中国定为自己掠夺的对象。于是,我们知道了,英国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走私,而根本原因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也就是商品交易发展到—鸦片交易发展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鸦片战争的简单过程。

教师出示幻灯片14:播放视频《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师总结:这场战争从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到1842年8月英国军舰兵临南京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这持续了两年多的战争,就这么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了。下面我们就对照《鸦片战争形势图》(教师出示幻灯片15),了解一下战争的详细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一想: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总结: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签订《南京条约》;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原因有:1.清政府政治腐败

2.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3.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

教师出示幻灯片

16、17进行总结。

(三)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出示幻灯片18:指出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出示幻灯片19:指出中英《南京条约》主要有4点内容,请看: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教师强调香港岛的名称和位置,指出和今天香港地区的区别。)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赔款:赔2100万银元。(强调单位是银元。)加重了人民负担。 3.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通过识图,强调五个通商口岸的名称和地理分布位置的特点,指明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侵略势力遍及东南沿海地区。

4.协商关税: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强调协商关税只会对西方列强有利。通过协商关税,清朝的关税只会越来越低。)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教师:以上是通过中英《南京条约》英国获得的四项特权,但是侵略者还不满足,于1843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而获得了另外三大特权:领事裁判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先例)、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国人一体均沾,以示公平)、永久居住等特权(侵略者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把“租界”建成“国中之国”,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教师出示幻灯片20:《南京条约》附件)下面我们就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对比。请看幻灯片21。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古语竟然成为当时清王朝尴尬处境的体现。中国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让我们记住1840年,汉唐盛世已经成为过去。让我们记住1840,中国在那时重重的跌了一跤!

但失败并不可怕!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不栽跟头,一个民族在历史上也可能会有失败。有过失败的民族仍有机会再度辉煌,关键在于失败后的奋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三.课堂总结

教师出示幻灯片22,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幻灯片23-24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工作事关民族兴衰存亡,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英雄人物(

) A.魏源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虎门销烟

B.1840年的鸦片战争 C .鸦片的输入

D.《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3.“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七七事变”爆发

答案:B、B、A

【板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三.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鸦片战争》这堂课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主动地学习。这堂课不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花样繁多,是一种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

由于“鸦片战争”这段历史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我针对学生心理,通过历史图片、音像资料等来再现历史场景,介绍历史事件,自始至终紧紧抓住学生情绪,让学生情绪随着历史发展而跌宕起伏。此外,我通过大量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以达到情感熏陶及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我带着沉痛的心情讲述:“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古语竟然成了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尴尬处境的体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12篇:《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4)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爆发根因 2.起讫时间 3.发动者 4.重大事件 5.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 ②侵略者的暴行 ③影响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 ②主要条约 ③范围面积 ④影响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 ②英雄事迹 ③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

很多很多钱的。”(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改用英语对话。“Hello ,how are you(are you fine)? Twelve years is really a long time,isn’t it? We are standing here, China , it’s a golden place.We believe in that we will make much money .”)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 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bye!” )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课件显示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艺术字)。

学习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 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 动者:英国、法国

重大事件: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 1.火烧圆明园

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 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

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学生活动后,老师给予简评,小结本目知识要点,并用课件展示)

时间:1860年。 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

纵火者:英法联军。 影响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 侵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 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 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前者强,后者弱)

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 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 响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本目由学生看书分析认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背 景: 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历史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教师引导讨论)从太平军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自由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巩固小结】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第13篇: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历史教案 2009-11-26 14:18:55 阅读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授课时间】2009年9月?日 【授课班级】2009级2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题目】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教授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英法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目的、借口、经过;

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了解火烧圆明园;

陈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和继续?)

2、能力目标:

通过材料分析法学习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史料,论从

史出;

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性,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史实作具

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鸦片战争的继

续。其侵略本质并没有改变。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扮演的“调停”角色实际上是倾向英法的。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如火烧圆明园,教育学生不

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 英法发动侵略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一: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①根本目的或原因: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

③结果上: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取得割地、赔款、通商等权益。

④时间上:都发生于西方殖民者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扩大”

①侵略国家: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②侵略时间:2年——4年

③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内地 ④战争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⑤危害和影响:

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人民反抗;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突破方案参见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图片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

2、目的

3、借口

4、经过

①1856年,英军袭击广州

②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 ③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④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签订《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

二、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四、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圆明园遗址的部分图片)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正式命名于1709(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和乾隆时期先后进行了扩建。面积5200百余亩,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还有许多属园。连绵20华里,景观150余处,不仅汇集了江南名园胜景,还创造性的移植了西方园林的建筑风格。园中珍藏了大量珍宝、典籍、艺术杰作和历史文物,堪称世界皇家园林之最,有着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等美誉。但是1860年,英法联军一把无情的大火却将这一切的一切烧毁了,留给后人的只是一幕幕断壁残垣的景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中一个插曲,那么为什么英国和法国要联合起来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呢?又是为什么我们将这次侵略战争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之前的鸦片战争又有何关联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

19世纪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成为当时列强的共同愿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也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列强的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曾一度明显增长,可是从1846年起,又出现了下降趋势,直到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直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那么英国人将商品出口下降趋势的原因归结为什么?对此有何解决之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则

材料。

材料1: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镑)

年代 正当贸易总值 96.6

230

144

材料2: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请问:英国人将商品出口下降趋势的原因归结为什么?对此有何解决之法?

【学生回答】通过对洪都拉斯和中国在人口、人均消费水平的比较,英国人认为之所以对华输出下降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较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教师讲解】因而他们预料“中国的市场远景却是广阔的,将来他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加之1847年和1857年,英国连续爆发了两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方面有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157

250

100

221 1856 1842 1844 1848 1850 1852 1854 又面临经济危机的困境,因此通过扩大市场、掠夺殖民地来得到发展和摆脱危机便成为上上策。(【此外鸦片战争之后,虽然有外国经济的入侵,但是中国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加之西方列强并没有因开放通商口岸而从事正当的商品交易,鸦片的输入并没有减少,当人们手中的钱是一定的时候,要人们既买毒品有买商品,这也势必削弱人们对商品的购买力。】)

带着扩大市场、掠夺殖民地的“美好愿望”,西方列强想到了一个可以名正言顺的打开中国市场的好理由——修约。法美两国借口《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得规定,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共同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请同学们看法美修约的主要内容,归纳英法联合发动

侵略战争得主要目的是什么?

(美国修约的依据)材料三:“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遗员到来,另有异议。”

——《望厦条约》

材料四 :法美修约的主要内容“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各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进出口货物的内地税;外国公使驻北京……”

——《中国历史》

问题:通过法美修约的主要内容,归纳英法联合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美三国妄图以“修约”为名,行侵略之实的活动被清政府言辞拒绝。修约失败直接导致了西方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于是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兵广州;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

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

4、经过

①1856年,英军袭击广州,战争爆发。 ②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 ③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④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签订《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

1857年,英法两国组成5600人的联军(其中法军1000人),在英国将领额尔金、法国将领葛罗的率领下的率领下攻陷广州城。两广总督叶名琛不加防备,一味迷信,最终被俘,后被押至印度加尔各答,一年之后死在印度。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之后,设立联军委员会,由柏贵任原职,替外国统治者维护殖民统治秩序。联军委员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至天津白河口。英法美俄四国向清政府提出照会,提出侵略要求。美俄两国伪装中立,进行调停。此时英法联军夺取大沽炮台,接着占领天津,扬言进攻北京。1858年,清政府谈判代表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于6月13日至27日在天津城南海光寺通英法美俄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为“公使驻京、增开十口、船舰航行、外人入内、赔偿损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天

津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在中央设立总理衙门,在加强与外国联系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是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直到后来《辛丑条约》中规定改总理

衙门为外务部,居于六部之上。

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最北的营口,最南的是琼州。开通商口岸最多的是福建省(有厦门、福建,台湾、淡水)——因为当时台湾岛隶属福建省。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长江流域。也就意味着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了沿海各省和

长江流域。

——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长江内地。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利于列强的

军事侵略。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传教、经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费200万两白银;——加重中国人民负

担。

《天津条约》签订之后,英法联军从大沽口陆续撤退。但是**并没有因为英法俄美四国获利而平息。1859年夏,英法两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清政府通知他们由北塘登陆进京;但是英法坚持从白河由舰队护送进京,并且炮轰大沽炮台。清军爱国将士奋力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入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便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中国皇帝逐

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人的主人”。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占天津,进逼北京。咸丰皇帝带领后妃、亲信逃亡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奕与侵略者议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同时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下面就让我们

先来了解《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bu);——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 天津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天津是沿海港口,西方列强可以派军舰直接到达;离当时中国的政

治中心北京距离近,更方便了列强的侵略。

4、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简要回忆香港问题的全

过程)

5、准许华工出国;——掠卖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地。

材料五:

在上海,“乡人卖布粜(tiao四声)米【卖米】,独行夷场(租界)者辄被掠去。”

在广州,据英国领事在1859年的报告中说“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只要人们离开自己的住宅,哪怕是走到通衢大街,(中国人)谁也免不了有被人假借纠纷和私人嫌隙推架而去的危险。……广州城和邻近各地的全体人民中,已经掀起一种滔天大难的感觉。 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说,1849年,英殖民主义者在厦门和广州地区就掠卖出3118名,1852年猛

增至15000人。

在《北京条约》将人口贩卖“合法化”之后便更加猖獗。

4、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除了签订《北京条约》外,英法联军在北京更是火烧圆明园。请同学们结合课堂开始时演示的图片以及书上的材料,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或者是从这一事件中你有什么感想? 英法烧毁圆明园有三种看法:掩盖罪证说;报复虐俘说;逼迫就范速以成定和约说。最后一种是值得相信的。①英法联军在进攻的过程中先后在大沽、通州、八里桥等地遭到清军的顽强抵抗。②是天气逐渐变寒,对英法联军不利。③奕不出来主持议和。④圆明园是清廷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清朝皇帝一年大

约有2/3的时间在此处理政务。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两国以战争手段大捞特捞一笔之后就结束了。那么跟在英法后面的美国和俄国又做了些什么呢?又得到了些什么好处呢?

材料六: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

来调停。

【请问】美国和俄国一直在战争中扮演什么角色;猜测一下他们将得到了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到】“调停”。(后一问学生根据《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进行回答)

也难怪马克思要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

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板书:

二、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结合地图和表格强调时间、条约、和约。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0年、1864年

19世纪80年代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中俄《北京条约》 不平等条约名称 中俄《瑷珲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公里 44万多平方公里 约40万平方公里 各占领土面积 60多万平方公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中国的失败、英法美俄尽得好处而结束。这场以侵略为本质的战争将会给中

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板书: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以辛酉政变为契机,清政府统治内部设立和外国打交道的总理衙门,对外实行“借师助剿”,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讲解角度:总理衙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讲解角度:通商口岸等)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得程度加深了。

想一想: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和继续?(建议设为讨论题)

继续:

①根本目的或原因: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

③结果上: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取得割地、赔款、通商等权益。

④时间上:都发生于西方殖民者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扩大: ①侵略国家: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②侵略时间:2年——4年

③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内地 ④战争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⑤危害和影响:

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人民反抗;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的一次南方的大规模的农民

运动——天平天国运动。

(课堂内容结束)

探究题:客观评价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1、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创造条件。

2、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更新。

4、向西方学习开始,中国近代化起步。

说一说: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的主权?

1、领土主权—割香港岛、九龙司、中国东北西北领土

2、领海主权—外国兵船进入通商口岸

3、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

4、关税主权—协定关税

5、贸易主权—协定关税

6、传教主权—通商口岸及内地传教

第14篇: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 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罪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 二目标与分析

1.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掌握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史实掌握的比较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先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满足

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一:火烧圆明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和课文中的图片,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和结果怎样? 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侵略国:

主凶──英法联军 帮凶──美、俄

暴行:洗劫 割地 镇压 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 问题2:火烧圆明园过程如何? 时间:1860年

侵略者:英法联军 罪行:抢劫、火烧

问题3: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 例题一: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b ) 问题二: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记住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看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和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表,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俄国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今天的x疆那么大。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 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问题2:看书并结合图表,总结出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有哪些特点? 1.趁火打劫

2.武力相逼,调停为诱 3.一纸定夺,强割强占 4.步步蚕食

问题3: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它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应?

过渡: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的一场农民运动,它担负着反对清朝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双重任务。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过程中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问题三: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分析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受历史。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1: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定都在哪里?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定都:天京。 :问题2: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

:问题3:取得了哪些成果?

(1)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北伐西征,占半壁江山;

(3)1860年,青浦之战大败洋枪队

(4)1862年,慈溪战斗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问题4:结果怎么样?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例题三: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人物是: ( a ) 五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罪恶行径,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才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原因:英不满足即得利益,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英国、法国

罪恶:火烧圆园明

1858年《瑷珲条约》:60万多 1860年《北京条约》:40万多

俄国侵占的领土 1864年戡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等:7万多

建立: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朝对峙。

第15篇:鸦片战争高中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

通过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外状况,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林则徐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的事迹,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学习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难点分析:

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鸦片贸易\"、\"闭关锁国\"等。这些名词学生接触较少,在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材地位的分析: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材建议】

关于\"鸦片战争的经过\"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首先利用《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捐弃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讲清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然后提问学生以下两个问题:如此众多清朝爱国将领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弃,为什么最后中国战败了?在这些战败的原因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寻求最佳答案。

关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实,然后依次提问下列一组问题,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提问英国工业革命给英国和世界带来的经济影响是什么?再问英国工业革命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冲击?然后再问此时的中国是否已经准备好?然后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介绍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的国情,引导学生分析这中间的矛盾冲突,对比两国实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关于\"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首先利用扩展资料(鸦片贸易)分析英国走私鸦片与工业革命的关系,然后提问学生:鸦片走私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中国政府内部有什么反响?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响?从而为清政府对待禁烟和战争态度的两面性埋下伏笔。对比出林则徐与道光帝在对待禁烟和战争两个问题上的精神境界的区别,这样既促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也有利于学生认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一节 鸦片战争 重点难点:

1.重点: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⑵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2.难点:⑴鸦片战争的原因。⑵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课型设计:新授课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和分期。然后提问学生:关于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我们并不陌生。中国禁止毒品输入,遭到痛打;西方贩卖鸦片,为国法所容;中国在本土作战,惨遭失败,英国海盗式袭击一举胜利;正义战争受到惩罚,殖民战争取得成功;中国社会按自身矛盾运动的固有轨迹运转,遭到历史扼制,西方社会按固有轨迹运转,却获得历史成功。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结局一定会这样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新的学习。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和中国 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19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教师再次提问学生工业革命的影响都有哪些?这其中哪些会影响到中国?关于影响,学生可能回答不全面。教师稍做补充,指出,由于生产力极大提高,产品极大丰富,这就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否则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英国完全征服印度后,自然就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2.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关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看书,然后出示下列空白表格,由学生填写适当的内容。

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比较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国别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中国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英国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时间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地理位置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社会形态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经济基础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军事力量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对外政策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中英贸易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89>综合国力

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cla=NormalvAlign=topwidth=190>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填写,不但能对中国的中国封建社会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而且对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格局有鲜明的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理解。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通过刚才对表格的分析,引出中英贸易的不平等,提问学生英国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估计学生能够说出表面原因,但是对深层次的原因概括不清。教师此时概括出两点原因,一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二是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

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做出正确评价。

然后分析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会做出哪些努力?由此引出特殊商品——鸦片。

教师此时利用扩展资料“鸦片贸易”简单介绍后,提问学生疯狂的鸦片走私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中国政府内部有什么反响?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响?此问题由于学生对初中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了解,可以答出危害、对策及其原因。

2.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销烟

首先引导学生看书,由学生说明林则徐在禁烟运动前的主张,然后再对比他在禁烟运动中的作法。思考下面的问题:为什么会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它说明了什么?加深学生对疯狂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的认识,并且强化学生对中国正义立场的肯定。由此说明鸦片战争中国方面的正义性。

三、鸦片战争 1.原因

第16篇: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一、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同学们跟我一起来看一下这张世界地图,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和最西边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英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的时代,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共同学习今天的新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学习

1、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开到50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这个背景要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两国的对比来了解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课本的前言和前两个自然段。然后画出中国和英国的一些对比情况,一些关键的词语,那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呢,从这样几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还有外交进行对比,好,下面时间给你们。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画出来,然后找同学来回答。找一找,画一画。画完之后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好了吗?你来说一下你找到的这四个方面的情况,中国和英国分别叙述。先说政治方面中国跟英国的不同。下面经济方面,然后。请坐。

我们具体的一个个来看,先看政治方面,政治上,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当时呢中国社会应该是出于封建社会末期,吏治腐败,像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能反映这一情况,封建社会已经在做下坡路了,这是中国的证制度情况。那英国呢,1689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因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两者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一些。

在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府财政困难。当时英国正在发生什么(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英国也是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那么我们再看,军事上的表现,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船都是木质的,军备废弛,当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船坚炮利,英国也正是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再来看外交方面的表现,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生活在鸟笼里的中国皇帝和大臣,他们认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安全呀,这说明我们中国当时实行什么政策呀(闭关锁国),仅仅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当时的清政府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当时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材料,所以英国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

我们通过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一下,在政治上,中国是封建国家,政治腐败。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中国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政法财政困难,而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在军事上,清政府军事废弛,英国船坚炮利。在外交上,清政府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

根据鸦片战争的背景我们可以读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腐朽的落后封建制度难以抵抗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原因

好了,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你们说中国和英国爆发这个战争的原因,为什么英国要对中国要输入鸦片呢,那么在之前,中英之间用有没有一些正常的贸易呢,有正常贸易,为什么又要改为主要输入鸦片,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也看课本,鸦片战争前中英的正常贸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说一下,(受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对,当时双方的贸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概念问题,什么事出超?什么是入超?出超就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反之,入超就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是出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正常的贸易挣不了钱,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想了什么办法?(走私鸦片)。 我们看屏幕上的这个表格,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激增表,从1799年的4000多箱到1839年的40000多箱。我们多知道,吸食鸦片有很大的危害,思考吸食鸦片到底给中国的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材料来分析。这是一幅图片,当时中国人正在烟馆吸食鸦片,我们能看出人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危害。我们来看第二幅图,英国鸦片输入与中国白银外流的表格,你看这个数据,鸦片输入在增加,白银外流的数据也在增加。我们往下看,我们看这个资料,说明鸦片的输入对我们造成了什么危害呢?军队战斗力下降,也就是说当英国拿着洋枪洋炮,我们得清兵拿着大烟枪。我们来总结一下,除了我们刚刚说的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恨得危害,经济上: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同时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政治上:统治更加腐败。军事上:军队战斗力下降。

3、虎门销烟

面对这种情况,这种局势,作为清政府有良知、有爱过、爱民之心的官员,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禁烟)道馆皇帝派林则徐去禁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的6月3号到6月25日。我们课本上也有林则徐的图片,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必修3的时候我们会重点来介绍林则徐。

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虎门销烟只是导火索,只是借口,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找其他借口来发动战争,因为根本原因是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材料。

4、鸦片战争的经过

这场战争是必然的,那我们来看第二部分,鸦片战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鸦片战争分为几个阶段?你来说下,分为几个阶段。请坐。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到1841年5月,先是封锁广州,然后进攻厦门,接着贡献了定海,最后打到天津,威胁北京,这是清政府大为惶恐,道光皇帝查办林则徐,改派琦善与英国议和。

第二阶段是从184的年6月到1842年8月,英国侵占香港岛,我们要知道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英国占领的只是香港岛。然后进攻厦门,最后逼近南京。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要注意下在广州,发生一件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开端的一次事件。在这里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抗英斗争,因为英国军队拿着洋枪洋炮在这个地方烧杀抢掠,激起了当地百姓的反抗,可以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解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开端。除了老百姓自发的斗争之外,在镇江这个地方也出现了一位爱国将领海灵,我们看书上怎么说的,最后全部壮烈殉国,你们看这些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以及高尚的情操,也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的。

这就是战争的两个阶段,我们知道清政府以战败告终,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除了《南京条约》还有附件《虎门条约》,英法也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三、影响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成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国家。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四、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深远,呀啊片战争中过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早有准备

2、主观——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指挥不力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那一抵抗心形的资本主义制度。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六、同学们想一下,们面对如此庞大中国市场,西方人简直欣喜若狂,但真的如他们所想那样吗?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第17篇: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新青年》的创办

、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

、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

、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

3、提醒学生预习第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8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初备:涂建波

【课标要求】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5、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6、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

3、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

2、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2、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

1、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爆发根因2.起讫时间3.发动者4.重大事件5.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②主要条约③范围面积④影响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

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 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bye!” )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课件显示标题)第二次鸦

片战争(艺术字)。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

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 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动者:英国、法国

重大事件: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火烧圆明园。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

1.火烧圆明园

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

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

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时间:1860年。纵火者:英法联军。 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

影响: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

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前者强,后者弱)

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

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1)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2)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巩固小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达标训练】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C、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

A、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C、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D、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3、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时间和侵略者是

A、1856年英法B、1858年俄美

C、1860年英法D、1860年英法俄美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B、法C、俄D、美

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19篇: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思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学习对学生后面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很重要。战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继续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已全面陷入停滞与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正迅速向着近代的目标跨越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进一步拉大了与东方的差距。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历史已呈现巨大的反差。认识这种差异能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一个偶然性因素。战争过程不仅显示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农业文明的巨大优势,也昭示了落后、自大、自我封闭的巨大代价。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战争失败的伤痛刺激下,中国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西安使用岳麓版教材。岳麓版将课程标准必修1的两个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专题整合为“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个单元,“鸦片战争”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因此,鸦片战争的篇幅很小。尽管编写者已经努力展现细节,但用于教学仍感欠缺。要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必须从马嘎尔尼访华说起,由此才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再从战争的大致过程,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中西差距就看得很清楚了。鸦片战争并未使中国惊醒,《南京条约》的危害大都是后人的认识,当时大多数没有这样清醒的概念,因此条约的影响可以点到为止。我的设计思路是注重“过程与方法”:

(1)以“两份‘国书’”、“两张礼单”、“两个现象”、“两种认识”为“抓手”,从历史的细节入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为学生更好的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做准备;

(2)讲述鸦片问题的由来,讨论鸦片问题的危害;

(3)统计鸦片战争中英双方的军力和伤亡数字,以“粪桶阵”、“剥人皮”等为切入点,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

(4)讲述新思潮的萌发情况,讨论民族“觉醒”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感悟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没有细节,学生不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离开历史的细节,单纯的说教起不到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认识固步自封、自大、排外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思考近代中国如何才能实现民族崛起;这些情感目标有待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或许不止于此,或许目标过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同学们初中学习过鸦片战争,对鸦片战争还有什么印象?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迟到的战争,认为中国挨打未必是因为落后,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未觉醒?你们认同吗?

【意图:了解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提出新的问题,不希望学生有完满的回答,旨在激发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思考做铺垫。】

第一个环节:两个国家

1.两份“国书”

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率领一个约800多人的使团,以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马嘎尔尼向乾隆皇帝递交了英国国王致乾隆皇帝的信函。

同学们看这封信函的一部分内容: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臣民曾经常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反对方国家的法律和风俗。希望我的臣民不会在外生事,当然,我们也希望他们不会受委屈。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屈也可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安。

——摘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马嘎尔尼代表英国政府,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要求学生阅读):

第一,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

第二,请中国按照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一洋行,买卖货物

第三,请与珠山附近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商使用,以便英国商船到彼即行收藏,存放一切货物且可居住商人。

第四,请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

第五,凡英国尚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请特别优待词语免税。如不能尽免,请依1782年之税率从宽减税。

第六,请允许英国商船按照中国所定之税率切实上税,不在税率之外另行征收。且请将中国所定税率赐一份以便遵行。

对于英国方面的要求,乾隆皇帝给予这样的答复(要求学生阅读):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对这两份“国书”,同学们怎么看?

【意图:指导学生阅读两份“国书”,并进行讨论,使学生从英王来信和马嘎尔尼的六点要求中,认识到鸦片战争前英国发展对华贸易的迫切心情;从乾隆皇帝的答复中,使学生认识中国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着强烈的“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

2.两张礼单

展示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

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问题:“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意图:以“两份礼单”为抓手,讨论“两份礼单”的礼品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英两国经济形式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并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两种文明冲突的结果。】

3.两个现象

(1)中国现象

电视剧《鹿鼎记》中兵部侍郎明珠说的一段话:

皇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高上百倍,臣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臣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臣子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臣子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臣子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臣子们就死心踏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补充讲述: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叫曹振镛的重臣,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恩宠不衰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是:“多叩头,少说话”。

多磕头,表示顺从;少说话,不是不说话,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当时官员的心态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

(2)英国现象

1760年,乔治三世继承英国王位。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亲信,控制议会,组成一个亲国王的政府,王权呈现扩大趋势。在这期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国国内对乔治三世的内外政策不满,抗议声不断。在内外压力下,亲国王的内阁倒台。178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解散由国王控制的议会,举行议会大选,并在选举中获胜,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

问题:同学们怎么看这“两个现象”?这“两个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中英两个国家的政治有什么不同?

【意图: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现象”进行剖析,思考“两个现象”背后所反映的两个国家政治状况,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一切均听命于皇帝,官员不作为,阿谀奉承,政治腐败。而这一时期英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王权进一步被削弱。中英两国政治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

4.两种认识

(1)中国看英国

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

——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

材料二: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查访,实为外夷所必须,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尤厚,果然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

——林则徐《鸦片奏案》 《鸦片战后》

(二)97页

材料三:彼虽畜类,亦具人形。譬如桀犬狂吠,本不足一论是非,及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贴伏。

——牛鉴(两江总督)

(2)英国看中国

马嘎尔尼没有达到出使中国的目的,离开北京后,沿运河南下。一路之上,马嘎尔尼对中国社会进行的详尽的观察,形成了对中国的认识: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问题:同学们怎么看这“两种认识”?这“两种认识”说明了什么?

【意图: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不仅盲目自大,而且对西方几乎一无所知,思想愚昧,而西方对中国则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二个环节:祸起鸦片

1.鸦片走私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仅允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由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对外国商品基本没有需要。因此,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1799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有四千多箱,到1839年,猛增到四万多箱。

展示材料:

材料一: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梦厂杂著》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对于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官员上书道光皇帝:

材料二: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林则徐

问题: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鸦片问题的由来。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认识鸦片大量流入中国的危害,理解清政府禁烟的目的。】

2.虎门销烟

1839年,道光皇帝授予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雷厉风行,收缴鸦片。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禁烟运动维护了民族利益。

3.战争烽烟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曼彻斯特的三十九家公司联名上书外交大臣:“作为工业者的我们,不但因近来的中国事件失去了这个市场,而遭受损失„„我们的资财大部分都卷入了这种贸易。这个贸易的停顿,我们的货物被扣留,对我们已极为不便,而且将来可能遭受极严重的损失”。他们请求“女王陛下的政府,对于中国方面这种侵略行为,给予迅速的、强有力的、明确的对策”。

英国下院经过激烈的辩论,最终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议案。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一场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可耻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的爆发,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以教师的简要叙述为主,使学生认识到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发动了一场对中国的战争,明确这场战争的侵略性质。】

第三个环节:“旷世”战争

1.瞠目结舌的数字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英国远征军18000人。

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

清军牺牲高级将领十一人,正一品到从三品。英军无一名高级将领死亡。

——摘编自田秉锷《大国无兵》

问题:中国拥有80万军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也不乏英雄,如关天培血染虎门炮台,陈化成以67岁高龄,战死疆场,定海三位总兵以死报国。但是,中国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意图:教材中采用的统计数字,对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刺激,会促使学生思考:拥有很多“优势”的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2.匪夷所思的攘夷

在鸦片战争中,出现过这样一些现象:

(1)杨芳“粪桶阵”御敌:1841年,清政府派“名将”杨芳前往广东“痛剿”英军。面对西方的洋枪洋炮,杨芳认为洋鬼子一定使用了什么“邪术”。为了对付这些“邪术”,杨芳传令各地保甲把百姓家的粪桶全部集中起来,装在木筏上。英军一到,马上用木筏迎上去,让污秽的粪便浸涂于英船、英炮上,必然大败英军。结果,粪桶未能抵御住英军,我们还是战败了。

(2)奕经“五虎御敌”:1841年10月,道光帝派皇侄奕经为统帅,去浙江收复失地。到前线后,奕经拜佛求签,得到“必须有虎头人保佐,才能平安”的签语。他感到有道理,因为洋人是“羊”,虎能吃羊,只要属虎的人出阵,定能制服洋兵。于是他制定了一个“五虎制敌”计划,在寅年(十二属相,寅为虎)、寅月、寅日、寅时,挑选属虎的将士,戴形似虎头的虎皮帽子偷袭敌营。结果,“虎头军”大败而回。

(3)裕谦“剥人皮”御敌:在鸦片战争中,为了惩戒英国人,裕谦决定剥英国俘虏的人皮。裕谦在写个皇帝的奏折中报告:“先将两手大指连两臂及肩背之皮筋剥取一条,留作奴才马韁,再行凌迟枭示,其黑夷咪哈叨亦即戮取首级,剥皮枭示,俾众咸知奴才有剿无他,以杜其首鼠两端之念。察访兵民,无不踊跃称快,所有赏项,奴才已饬粮台查明照格发给。”结果,“剥人皮”没有震慑住英国人,裕谦还是战败了。

教师点拨:作为军人,裕谦是有血性的。镇海失守后,他投海自杀,实践了“城存俱存”的誓言。但是,以“剥人皮”对付英国人,使民族自卫变成狭隘的仇恨宣泄,它除了宣泄一下愤恨的情绪外,也许更是一种无奈。它虽然显示的情绪和意气,但却不能显示理性和力量,并不能挽回战败的结局。

【意图:对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这些奇怪现象,学生会觉得很荒唐、很可笑。但这些现象也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顺势引导,怎么看这样的现象?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应该怎么办?促使学生思考】

第四个环节:历史何以至此

1.战败的“代价”

1842年8月,英国军队打到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鸦片战争结束。8月29日,在英国军舰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要求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内容,思考《南京条约》的影响。

【意图:经过初中阶段学习,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阅读、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即可。】

2.中国的“觉醒”

(1)懵懂的“觉醒”

经过鸦片战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人,感觉到世界的变化,开始关注世界。

介绍两本著作:《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在此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于一个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民族来讲,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瀛环志略》:是徐继畲写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徐继畲改称英“夷”为英吉利,改称英国领事为英官,而不再叫“英酋”。我们不再称西方人为“夷”人,终于能够平等的看西方人了,这也是一个进步。有人称徐继畲为“正眼看世界第一人”。

补充说明:这两本书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太大的影响。《海国图志》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倒是后来在日本翻印几十万册,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徐继畲被罢官后,《瀛环志略》一书也被禁。

【意图:教师介绍《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两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补充材料,使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所谓“觉醒”有比较“真”的认识。】

(2)还没有“觉醒”

要求学生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宴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于目前。

——王韬

材料二:今汝既有悔罪之意,何不趁此商量,如果能将各船全数退回广东,即可罢兵,我必奏明大皇帝,将香港一处,赏给英国。

——道光帝谕耆英

问题: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补充说明:曾纪鑫在《千古大变局》一书中记载:“1843年7月31日,美国公使顾盛带着总统泰勒的授权缔约证书,来到中国,同时带来还有送给清朝皇帝的礼品: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和《美国百科全书》、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等。这些是战败的中国最需要的。但仍然被清朝官员视为‘奇技淫巧’给谢绝了。”

1860年10月,英法闯进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嘎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礼品,如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音乐钟,以及各种新式火炮、枪械都原封未动的堆放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鲁迅先生讲:“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意图:补充必要的材料,讲述具体史实,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并没有从战争失败的惨痛记忆中真正惊醒,中国依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中国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失败了还不知道失败的原因,失败了还没有醒悟,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3)何时才“觉醒”

被清王朝视为千年和约的《南京条约》并没有给中国带来长期和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放火烧了圆明园。中国清政府再次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经过这次战争,中国人真的惊醒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李鸿章来到上海,刚和外国军队接触,就被震撼了,感叹“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说,这是“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湘军将领胡林翼奉命进剿太平军,看到在长江上逆流行驶的外国轮船,船速非常快,当即“中途呕血,几至坠马”。据说,临死之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天要变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开始真正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终于放下了天朝的架子,开始与西方“正常”打交道了。

再后来,甲午战败的耻辱,更是惊醒了中国人,一场变法自强的政治改革运动开始。

问题: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再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意图:简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终于“真正”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兴起,设立了近代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开始“平等”的与西方交往。通过史实的讲述,使学生感受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艰难与坎坷。】

多讲一些史实,少说一些结论

——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先生说:“吸取历史教训的前提,是历史要大体上是真的,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假历史,就只能被坑害。”

张鸣先生这句话表达了两个明确的观点:一是要讲真历史,只有从真历史中才能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智慧。二是指出了讲假历史的后果——“坑害”和“被坑害”。

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坑害”和“被坑害”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一些老师常常被所谓的历史结论左右,被定势思维束缚,人云亦云,不去深入探寻历史的本源,根据所谓的历史结论解读历史,以论带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视教材为“圣经”,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历史,不敢逾越“雷池”半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的充当“坑害者”的角色,那么学生也只有“被坑害”了。

拒绝做“坑害者”,这应当是历史教师最起码的底线。如果我们能“多讲一些史实,少说一些结论”,“坑害”就会少些,当然也能更好的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下面以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不去“坑害”。

一、触摸历史——透过细节看鸦片战争

受学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中学历史教材对历史的叙述大多比较概括、简练。这虽然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证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容量,但这样做也抽取了历史中最丰富、最鲜活的东西——历史的“血”与“肉”,只剩下一堆干枯的历史“骨架”,嚼之无味。

受教材这种“特色”的影响,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成了“骨架”,一节课充斥着大量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惟独缺少了丰富的史实、丰满的人物。

历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史实说话。一切重大的历史现象都是由无数的具体史实构成的,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关注历史的细节,才能触摸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更好的理解历史。

在鸦片战争一课教学中,从历史的细节入手,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中外差异,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鸦片战争,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1.从“两份国书”看中英两国的不同

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受命出使中国,向乾隆皇帝递交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一封信;乾隆皇帝也给英王乔治三世回了信。阅读和分析这两封信函,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不同。

2.从“两张礼单”看中英两国的不同

马嘎尔尼出使中国,带来了英国国王送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乾隆皇帝也给英国国王回赠了大量的礼品。观察“两张礼单”的内容,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不同。

3.从“两个现象”看中英两国的不同

电视剧《鹿鼎记》兵部侍郎明珠一段精彩的道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状况。1760年继承英国王位的乔治三世力图扩大王权的失败,反映了英国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4.从“两种认识”看中英两国的不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对世界一无所知,也不愿意去了解世界。反倒是英国人,对中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

通过一个个细节,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可触摸的历史,一点一点的推动和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理解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

二、思考历史——摘下眼镜看鸦片战争

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总是习惯戴一副有色眼镜看历史,总是从一个角度看历史。这样看历史,总也看不到历史的另一面。

对鸦片战争这样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如果我们摘下有色眼镜,转变一下观念、转化一下角度,或许也会有新的发现。

1.对于“侵略”的思考

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是,不能把英国的一切要求都不加区分的归结为“侵略”。

鸦片战争前,英国希望发展、扩大和中国的贸易,这是工业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则不需要这种贸易。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两种文明的冲突,不能把英国的一切贸易要求都斥之为侵略要求。

对于《南京条约》,也不能将其所有内容都视之为英国的侵略要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这些内容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而条约中要求中国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反映了工业国扩大贸易的经济要求,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侵略。如果把这也视为侵略,就等于肯定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的正确性,肯定中国与世隔绝的合理性。

在鸦片战争教学中,如果只盯住“侵略”二字,对一切问题、现象的分析、判断都从这两个字出发,这是一种思想的偏执,这不是对历史的尊重。这样教历史,学生可能就只记住了两个字:“仇恨”,这恐怕不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2.关于落后的思考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落后,不仅是军事技术、社会制度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还表现为思想观念的落后。这种思想观念的落后,反映在中国对世界的无知,反映为中国人的愚昧。

从包括林则徐在内的一些官员的言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从鸦片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式的愚昧。一场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以这样一种愚昧的方式、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值得思考。

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观念是最难改变的。要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民族,改变观念也是最重要的。在鸦片战争一课教学中,如果没有关注到中国人观念的落后,只是一味的强调制度、经济落后,不利于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这似乎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必然结论。仔细探究中国近代史,拷问中国究竟为什么挨打?仅仅是因为落后吗?

纵观中国近代史,中国挨打并非完全都是因为落后。当英国要与我们谈判发展贸易问题的时候,我们以天朝自居,拒绝与英国人进行任何接触;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敢于扣押英国政府的谈判代表;当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候,我们敢杀外国公使,攻打外国领事馆。我们这个民族封闭太久了,不了解这个世界、更不懂得世界规则,干很多啼笑皆非、荒谬之极的“违规”之事。这些是否也需要反思呢?从一定意义上讲,“违规”同样也要挨打!自我封闭也会挨打!

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民族振兴的道路,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我们完全准备好了吗?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完全了解吗?如果能从鸦片战争的学习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三、链接历史——放大视野看鸦片战争

历史课是一节课一节课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课只能按照教材所述内容去讲授。放宽历史的视界,也许更能看清历史的本来面目。

如果看“鸦片战争”能向前看到到康乾盛世,或许我们能看的更真、看的更准、看的更清,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的会更到位。

把看“鸦片战争”能向后看到到甲午战争,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思考。

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回到“太平盛世”的梦幻中,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普遍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变化,仍然沉醉于美轮美奂的天朝盛世中。我们这个民族对伤痛忘却的太快了。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是,中国真的觉醒了吗?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圆明园的冲天火光,才将国人惊醒,中国真正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中国再败于东洋“撮尔小国”,天朝梦醒,一场变法运动由此揭开。

建立起历史的链条,从长时段看历史,会看得更清。

“多讲一些史实,少说一些结论”,学生对历史的体会就会更深刻一些、更理性一些,也就不会被“坑害”了。

为了历史的尊严,为了历史教育的目的,一定要“多讲一些史实”。

第20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鸦片战争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形势及清朝统治的危机,在此基础上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一、前言

1、中国近现代史分段:

近代史:1840-1949(旧民主主义1840-1919;新民主主义1919-1949,整个近代史都是两半社会);现代史:1949年后。

(1)近代史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约80年)其内容为中国近代化,也就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近代化的历程分为: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但始终没实现。

(2)近代史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约30年)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即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时期。

(3)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1949-现在)其内容是中共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探索中国的社建道路,有成就也有曲折;后20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具大的成就。

2、两半社会的特点:

封建制度的根本未变;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中外势力勾结;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政治、军事及经济。

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建立基础不同:后者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前者排斥分工;满足需求范围不同:后者满足市场需求,前者满足一家一户或小范围需要;与外界联系不同:后者对外开放,前者闭关自守;对技术要求不同:后者采用先进技术,前者因循守旧;

二、鸦片战争背景

1、中国:总特征为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日益腐败。官场腐败(材料);阶级矛盾尖锐(材料); 军事: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财政:国库亏空。

外交:闭关锁国,闭目塞听(材料); 补充闭关锁国

①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原因:根本上是自然经济的产物;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防止倭寇和反清势力;防止西方民主思想的渗透;统治者担心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影响统治;统治者狂妄自大 评价: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暂时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思想和文化科技;属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御外国入侵;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 补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原因:

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B.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E.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F.自然经济根深蒂固;G.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2、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经济:英法等国完成和进行工业革命;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进一步完善;

军事:装备先进,英国成为“海上霸王” 外交:为夺取原料和市场进行对外扩张;

三、鸦片和禁烟运动

1、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烟毒泛滥白银外流。中英贸易情况:

英国-中国

商品情况

中国出超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材料)。

2、走私鸦片的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3、鸦片危害:

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 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 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见材料)

道光帝支持禁烟原因:危及清朝统治 主张禁烟: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 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18

39、6

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决心;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影响: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林则徐活动:

上书禁烟-钦差大臣去广东-广东整顿海防、缴烟-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四、鸦片战争原因:

1、根本:英为抢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五、鸦片战争经过

1、过程:

开始:1840、6封锁珠江口;

爆发:一阶段:1840、6-1841年初

珠江口-厦门-定海-白河口(原因)琦善谈判; 扩大: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

香港岛(广州)-厦门-鸡笼-定海-吴淞-镇江-南京。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有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人民中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结束:1842英军到南京下关海面,清政府求和。

2、性质

英国:掠夺中国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3、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强大 主观:清政腐败

根本: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资本主义。 补充:为国捐躯人物及后面练习。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