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1 06:03:4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四、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

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复习歌曲《牧童》: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聆听《鸭子拌嘴》

3、表演《一对好朋友》

4、表演《数鸭子》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

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3.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唱,尤其是《数鸭子》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的高,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把这首歌的第二段歌词也教给学生。本课的聆听曲目《鸭子拌嘴》学生听起来有些难度,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听懂,教师要好好的指点学生去听。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学唱歌曲《数鸭子》

3、表演歌曲《数鸭子》

4、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长鼻子》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小象》

2、聆听《大象》

3、表演《小象》

4、表演《两只小象》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

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采用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长鼻子,讲的是大象的内容,学生们都很喜欢大象,所以学起这一课的内容积极性会非常的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象》

2、学唱歌曲《小象》

3、表演歌曲《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小象》,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能准确地选择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要求学生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编创动作,以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象》

2、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3、表演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 3)复听:自由活动:《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跳起舞》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2、聆听《挤奶舞》

3、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4、表演《小松树》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2、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3、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三、教材分析:

1.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由力度变化模仿马蹄声,描绘一队小骑兵由远而近奔驰而来的形象。

2.器乐曲《挤奶舞》

《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地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边学挤奶舞。

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

4.歌曲《小松树》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这首歌曲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演唱曲目《草原就是我的家》比较的简单,学生能很容易的掌握,歌曲欢快,学生喜欢唱,喜欢表演。《小松树》这首歌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些困难了,节奏,音准学生都不容易掌握,这首歌不是很好听,学生的学习劲头会不是很高的,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2、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3、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导学生听辩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能简单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2、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XXXXX||)

2)音的高低练习: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声音组合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奔驰的音乐形象。)

1)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小骑兵由远及近采用民什么方法?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松树》

2、表演歌曲《小松树》

3、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组合 教学目标:

1、听唱法学唱歌曲《小松树》,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用欢快的动作表演歌曲《小松树》,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体验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XXXXX||) 2)结合蒙古族运动项目,进行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歌曲学习:听歌曲录音《小松树》;

2.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第二遍可随着轻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松树》,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6.舞蹈动作练习:挤奶舞动作组合:站、蹲等。 7.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挤奶舞》练习并表演 教学目标:

1、组织聆听《挤奶舞》的音乐及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挤奶舞》

1)谈谈挤奶的有关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挤奶片断;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时想象挤奶的场景。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复习挤奶舞的基本动作。(硬肩与笑肩。) 3.跟着音乐跳一跳。

4.挑选跳得棒的小朋友上来领舞。

5.四人一小组进行配合练习。

6.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挤奶舞》。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六课咯咯哒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公鸡母鸡》

2、聆听《我的小鸡》

3、表演《母鸡叫咯咯》

4、表演《下蛋啰》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公鸡母鸡》

《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由13首带有小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分别是(1)序奏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母鸡;(3)骡子;(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处的杜鹃;(10)鸟舍;(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

《公鸡母鸡》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接着钢琴模仿公鸡的啼叫声。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

2.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我的小鸡》是一首阿塞拜疆儿童歌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首歌的曲式不规范,类似带再现的三段体,和声大调式。旋律活泼、明快,口语化的歌词亲切、上口,词曲结合自然而紧密,首尾呼应。

3.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极适于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非常的有童趣,学生会非常喜欢听喜欢唱,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的轻松。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2、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3、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

4、打击乐器“响板”学习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辨别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2、学唱歌曲《下蛋啰》

3、表演歌曲《下蛋啰》

4、打击乐器“钤鼓”学习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七课大海的歌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大海摇篮》

2、聆听《海上风暴》

3、表演《海》

4、表演《云》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3、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4、能发挥想像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三、教材分析: 1.歌曲《大海摇篮》

《大海摇篮》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少儿歌曲。较有规律的节奏似平静的大海般摇荡,配以抒情性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歌唱了少年儿童心中美丽的大海。

2.管弦乐《海上风暴》

《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剧情为:乡村破落子弟培尔·金特生性粗野又耽于幻想。其行径为众人所不齿,惟有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产生了爱情。在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时,他拐走了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荒芜的深山里,第二天就抛弃了她,独自在山中游荡。后无意闯入山妖的洞窟,因又爱上了山妖的女儿,遭众妖凌辱与折磨,几致丧命,幸而传来黎明的钟声,妖魔星散而去,培尔才死里逃生。但培尔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险。奥萨终日盼儿归来,积思成疾。在她弥留之际,培尔赶回家中,奥萨听着儿子漫无边际的海外奇谈,溘然长逝。失去母亲的培尔冒险出海去寻觅富贵。几经磨难后,培尔想起了自己忠实的爱人和自己的家乡,而且从现实中猛省过来: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和同乡。最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爱人的怀抱里。而《海上风暴》是第二组曲的第3曲。描写培尔在美洲淘金成为百万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

3.歌曲《海》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赞美海的抒情诗、海的赞美歌。由于节奏的疏松、旋律显得宽广,有着海的气势,又因旋律多为级进式的起伏,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远去的海面。

4.歌曲《云》

《云》是一首热情的儿童歌曲。歌曲的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们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实地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和大海有关系,同学们见过海得不多,多数是从电视上,画报上见过,教师可以给学生方有关海的影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

2、学唱歌曲《海》

3、表演歌曲《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2、学唱歌曲《云》

3、表演歌曲《云》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利用制造声响与音乐综合模仿大海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云》,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体验歌曲舒展平稳的节奏、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云》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增强综合创编的能力。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1)简单谈谈大海变化无常的习性。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线段图)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与乐曲一起综合成为一个生动的大海。

2、教师范唱歌曲《云》;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云》,要求自创动作体验进行“蓝天、白云、大海)的联想。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八课幸福生活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快乐的啰嗦》

2、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3、聆听《夏天的阳光》

4、表演《彝族娃娃真幸福》

5、表演《乃哟乃》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的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族娃娃真幸福》。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3、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三、教材分析:

1.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快乐的啰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

2.歌曲《阳光下的孩子》

《阳光下的孩子》是是由张名河作词晓丹作曲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朝气蓬勃的音调,欢快的情绪,歌唱了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

3.歌曲《夏天的阳光》

《夏天的阳光》是一首瑞典民歌。第一部分为四乐句,旋律起伏跌宕,带有附点的节奏,具有一种推动力,给人一种奋进的感受。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采用了器乐曲常用的加花手法,使得旋律更为活泼、跳跃,表现了瑞典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

4.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彝族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上全曲采用了

“××××××/×××/”“×××××/×××

/”等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及“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5.歌曲《乃哟乃》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2+3+3+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简短旋律欢快热烈,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

2、学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3、表演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与高低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

2、模唱法学习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轻声模唱,并学习演唱的声音要干净面富有弹性。

3、学习用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并通过创编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节奏创编练习(以简单的节奏重复组成节奏型为主)

二、新课学习:

1、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初听后:乐曲是什么情绪?与题目的解释

2)复听时,提示学生可用简单的舞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

2、教师范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1)引导学生用课前所创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

2)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3)录音、学生的节奏、舞蹈结合起来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

2、学唱歌曲《乃哟乃》

3、表演歌曲《乃哟乃》

4、音高听辨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与《夏天的阳光》,感受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随歌曲的旋律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听唱法学唱歌曲《乃哟乃》,学习边打拍边唱的方法,用稍快而不拖拉的速度演唱歌曲,使歌曲的演唱达快乐的效果。

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4、通过听辨活动引导学生能初步辨别音的高低。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音高听辨:用几组音距效远的两音组成听辨。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 2)复听时,提示学生用轻声合着节奏拍手。

2、欣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1)完整地聆听全曲,选择动作为“走路?跳舞?” 2)复听时,提示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教师范唱歌曲《乃哟乃》;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乃哟乃》。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九课《巧巧手》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2.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感受劳动的快乐。 3.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乐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制作品、手风琴、打击乐、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按规定坐好。2.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谜面是: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他也有;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生答:手)对,就是我们的这双手。

我听说,在昨天的美术课上,同学们用一双小手制作了许多漂亮的手工作品,老师真想看看。昨天通知你们今天音乐课带来展示一下,大家都带来了吗?(生答,同时拿出作品)哇,真不错,看了你们的作品,老师真佩服你们,因为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巧巧手》。(出示课题:巧巧手)(课件1)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感受音乐,参与创编

师:同学们,我们的手除了剪纸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提出要求)请大家认真听,然后告诉我歌曲中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放音乐,出示课件2)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歌曲中的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些什么呀?(生答:会洗衣、补袜子、缝纽扣、还会修桌子、补图书、栽花种树等)说得真棒!同学们再想想,歌曲中小朋友的手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把它表现出来:比如洗衣服、洗手娟……(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音乐再听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根据自己刚才创编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学生表演)

(2)思想教育:

师:大家表演得真好,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劳动最光荣,劳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我们从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你们的这双小手还能做什么呢?谁来说说?(生答:会穿衣服、整理书包、扫地等)你们真棒,一双小小的手能做出这么多的事情来,真让我羡慕,同学们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也露一手,好吗?(好)

3.学唱《粉刷匠》

(1)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师:下面就让我弹一曲,同学们来评一评,老师的手巧不巧,给我打个分儿。(教师弹唱《粉刷匠》)老师弹得好不好,能打几分呀?谢谢同学们的夸奖。我发现刚才我在弹唱的时候,有的同学也跟着唱起来,看样子,有的同学在幼儿园、学前班就学过了这首歌,那太好了。谁来说说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生答:《粉刷匠》)(对)(出示课件3)谁愿意上来唱给大家听?(叫2名同学唱)唱得真好,让我们鼓励他一下。(学生鼓掌)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新本领,学唱这首歌的歌谱,看看谁学得又快又好!(生学唱)大家学得真不错,能不能自己演唱一遍给我听,行吗?(生演唱)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学会了,真是太聪明了。不过刚才同学们演唱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把第三乐句唱错了,我们现在把这一乐句再学学。(生学唱)(解决难点)很好,把旋律再视唱一遍。(学演唱)接下来请大家把歌词朗读一遍,(生读歌词)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小粉刷匠的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呢?(生答:因为在劳动时,不小心弄脏的)那他怕不怕?(生答:不怕)是的,因为他用他那双勤劳的小手把房子刷得漂漂亮亮,并得到了大家的夸奖,你们说他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是的,我们大家要向小粉刷匠学习,劳动时要不怕脏不怕累。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把歌曲演唱一遍。(学生演唱)我真高兴,同学们唱得越来越好了。接下来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跳,大家能行吗?(行)(学生表演)

(2)动手操作,参与实践。

师:老师知道,在美术课上同学们还学过折帽子,是不是?那么现在我就要给同学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用老师手上的手工纸来折一顶帽子,看看哪位同学的手最巧。希望同学们能用比以前更快的速度折好并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学生动手操作)啊,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都变成了粉刷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粉刷匠。(放音乐,让师生一起歌表演)

(3)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师:在你们这双小手的辛勤劳动下,我们的房子变得更漂亮了,你们开心吗?为了更好地体现我们劳动的快乐,我们配上这些打击乐,(出示打击乐)让我们载歌载舞地再表演 19

一遍。拿到打击乐的同学,不要担心,虽然我们还没学过,但只要把这份快乐表现出来,就行。

4、总结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用你们的这双巧巧手为歌曲创编了许多的动作,使得你们的这双手变得更加灵巧了。我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能像歌中所说的那样:样样事情自己做,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播放《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十课:汪汪与咪咪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结合本课主题“汪汪与咪咪”进行学习、比较两首聆听乐曲,感受小狗的音乐是急促的、旋转的,小猫的音乐是悠闲的。

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

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豢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气呵成。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写成。4小节引示之后,在圆舞曲节奏伴奏下呈示出带有急速旋转感的主题。旋律围绕尾音sol不断反复,带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调皮的小狗团团旋转的动态。随后,乐曲出现了甜美抒情的中间部主题,轻松而悠闲。乐曲再现旋转不停的开头部分后结束了全曲。

2.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R.安德森作曲。 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三部曲式(A+B+A1),4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准备翩翩起舞;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旋律进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那顽皮好动的性格。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它描绘小猫越跳越高兴,在快速地转,音乐进行中不时传来几声猫的叫声,好像时刻提醒着欣赏者:这是小猫在跳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跳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3.歌曲《猫咪别淘气》

《猫咪别淘气》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歌曲幽默诙谐并带有说唱风格,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歌曲的节奏、旋律紧紧依托于语言的音调,说唱结合,七度下行大跳音程的倚音、切分音的运用,形象地带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语气,生动地表现出小主人对淘气的小猫的叮嘱,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渗透了关心动物的意识。

4.歌曲《谁在叫》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七声宫调式。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时也在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狗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 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

四、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21

推荐第2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在音乐欣赏这一块,教材安排了一些比较轻快、又朗朗上口的乐曲,因此学生在仔细聆听后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二、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总共8课,分别是《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游戏》、《美好的夜》、《巧巧手》、《时间的歌》,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本期教学要求: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与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2、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重视原来音乐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人文内涵,注意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整体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中华民族及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加强音乐与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3、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与反思,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音乐潜能的“舞台”。

4、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处理好内容选择的经典性忽然时代性的关系。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积极推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4、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春天 3课时 第二课:放牧 3第三课:手拉手 3第四课:长鼻子 4第五课:游戏 3第六课:美好的夜 3第七课:巧巧手 3第八课:时间的歌 4共 计: 26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一单元——歌曲《春晓》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布谷》

一、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进教室。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发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 5 3 0 | 5 3 0 | 2 1 2 | 1 — —‖

布 谷

布 谷

春 天 来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导语:春天如此美丽,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

1.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

4.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结课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歌曲《小雨沙沙》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并能用语言、动作、图画等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2.培养学生能正确的感知美,理解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歌唱,并在学唱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律动感。 教学难点:

1.为歌曲创编歌词。

2.学生探索不同节奏型的演奏。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bE大调,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其中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除了句末落音不同外,其它三小节完全相同。每个乐句开始时下行的旋律线和紧接着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旋律进行,映衬着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演唱时采用中速,注意保持活泼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应处理的弱一些,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春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律动。

二、创设情境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她是谁?春姑娘一到,大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观察过吗? 2.教师朗诵一段描写春天的散文。

3.教师:你能用最美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描述春天的景色吗? 4.教师:让我们跳着舞到音乐中去寻找春天吧。(听音乐跟老师表演《春天在哪里》)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春天太美了,大家都这么高兴,地里的种子耐不住寂寞了,他想钻出头,可是怎么也钻出来,怎么办?谁能帮得了他?(学生答:小雨)

2.教师:春天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春雨时会有什么样的声音?你能模仿吗?

3.教师:小雨沙沙的下着,他落在了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都有什么变化? 4.老师代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5.启发学生:春雨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呢?会有什么变化? 6.听录音范唱。要求:听出完全相同的两句。 7.教唱歌曲。

四、复习巩固

1.教师:你觉得“小雨沙沙”这个地方怎样唱比较好?为什么? 2.教师:你还可以怎样为歌曲伴奏? 3.分别扮演花儿、鱼儿和苗儿即兴歌表演。

六、小结

1.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我们把春天打扮的多美啊。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歌曲《牧童谣》

教学内容:

1、歌曲:牧童谣

2、综合训练

3、音乐游戏:走走跳跳 教学目的:

1、学习用O母音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赞美的感情演唱《牧童谣》。

2、用不同的走和跳的方法,感受和表现音的强弱。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牧童谣》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注意:唱“O”音时,口形不要过大,口腔打开,好像含有半口水的状态。

二、学唱歌曲《牧童谣》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草原上玩,去看一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听多媒体范唱,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3、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听唱法学唱歌曲。

5、处理: 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稍慢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一小节一换气,换气要快,不留痕迹。

结束句用渐慢的速度演唱。

三、音乐游戏:走走跳跳

1、讲解游戏方法:

部分学生围成圆圈面向圆心站立,老师一拍一下拍打节奏,学生着节奏声自由地向圆心蹦跳,教师拍得越响,学生跳得越高而重;教师拍得弱,学生跳得低而轻。

2、做游戏。

3、讲评。

四、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听听它们在做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歌曲《放牛歌》

教学目标: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唱好歌曲,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双响筒认识。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 欣赏歌曲《放牛歌》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所听内容;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牧童生活入歌曲《放牛歌》)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图形谱; 2)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

4.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放牛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歌曲《雁群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充满情感的《雁群飞》歌曲,体会家的温情。 2.在欣赏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亲情的可贵。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两种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雁群飞》

2.欣赏美的歌曲旋律感受亲情的可贵,引导学生对正确演唱方法的听辨和模唱是重点也是难点。一.导入

1、(出示大雁的图片)这是什么?想得到吗?

2、他们也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当天气变凉的时候大雁们就一家人整齐的排成一字或人字飞到南方过冬,一路上相亲相爱、互相帮助不分离。

3、创作活动。(启发不同飞的动作,在活动中轻声播放歌曲)

4、大雁怎样飞? 自由创作, 用自己的动作随乐律动。

二、音乐游戏:聆听音乐,用手势划出旋律线。

三、学习歌曲《雁群飞》

1、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

2、听唱歌曲至熟练。

四、小组活动。

1、在组长的带领下扮演大雁一家人,创设情景演一演。

2、各组随音乐表演。

3、集体评议。

五、课堂小结:

随着音乐一起想象大雁回家时的情形,有感情的演唱,在想象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歌曲《数鸭子》

教学目标: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3、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

能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准确视唱休止符。

教学难点:

为歌曲创编歌词

一. 听力训练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一个住在这边,一个住在那边,说话都能听见,就是从不见面!”打一人体器官。

师:对,是耳朵!那耳朵有什么作用呢?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耳朵的作用很重要,能听各种各样的声音。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出音,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嗓音学出来。

锣声,用一条直线表示;

双响筒声,用点线表示;

三角铁声,用小圆点表示,好像告诉我们几点了?

二、学唱歌曲《数鸭子》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不是一两只鸭子,而是一群,那么有几只呢,想不想听听其他小朋友数鸭子”

2、初听歌曲《数鸭子》。“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数的。”师在学生聆听音乐时表演与歌词相符的舞蹈动作,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学生自编动作做好铺垫。

学生回答后集体学一学。

3、复听歌曲。“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在哪里数鸭子以及歌中唱了那些话。”听后学生回答,然后出示儿歌集体学一学。

4、教师范唱。感受情绪

5、轻声用小鸭子的叫声哼唱歌曲曲调。

6、学生学唱。

1)先听录音,比较一些跟你以前说的有什么不同 2)教授四分休止符的知识 3)跟琴唱,再跟录音唱, 4)简单加入表演。

7、歌曲表演。由学生自由选择唱还是用动作表演。

三、创编歌词

1、导入。“你还喜欢什么动物,我带大家去饲养场看看,你能不能象数鸭子那样唱一唱。”

2、分组创编。根据学生报出来的喜欢的动物,自由组合在所贴的动物画前讨论如何唱。

3、分组表演。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歌曲《可爱的小象》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小象的动作词语体会小象的聪明可爱,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2.借助边读边想象、夸一夸、演一演、比一比不同形式的读读出小象的聪明可爱,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3.在体会小象能够想办法让铜匠明白壶在漏水,帮助主人干活儿时,让学生感悟到人与动物是朋友,激发学生对动物产生喜爱之情,意识到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 抓住小象的动作,体会小象很聪明、可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帮助”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象很聪明、可爱,对动物产生喜爱之情。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或养过宠物吧?你见过或养过什么宠物?

2.有一个人也养了一只宠物,是什么呢?请你猜猜看。出示谜语: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替人把活干)。

3.这个人不仅养的是象,而且是一只小象。师生板演:小象

4.想看看嘛?出示图片 5.你觉得这只小象怎么样?

二、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想想小象的哪些地方可爱)?

三、体会聪明、可爱,指导朗读

1.聪聪是一只经过驯养的可爱的小象。它会帮助主人做家务活儿,可能干啦!

2.有一天,主人让聪聪把一只漏水的铜壶送到铜匠铺去修理。过了一会儿,聪聪用长鼻子挂着修过的壶回来了。

3.小象在路上了一些水,把铜壶满,扑踏扑踏地向铜匠铺走去。

4.聪聪来到铜匠面前,用长长的鼻子高高地举起铜壶。铜匠看见铜壶还在漏水,一下子明白了。他用手拍拍聪聪的头,说:“你真聪明!”于是取下铜壶重新把它修好了。

5.小象聪聪用长长的鼻子挂着修好的铜壶,高高兴兴地往回走。它把铜壶举得高高的,好像在告诉路上的行人:“你们瞧,我多有办法!”

四、情感升华,朗读全文

1.你喜欢这头小象吗?

填空:我喜欢这头小象,是因为(

)。因为(

),我喜欢这头小象。

2. 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表现出小象的聪明可爱?(

)帮助 (

)(

)。

3.小象还可以帮助主人做什么?小象可以为主人做那么多事,说明它和主人是一对(

)。

4.除了小象和人是朋友外,其他动物也和人是朋友。动物和人是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做?

5.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课文。配乐朗读

六、小节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运用各种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为歌曲的表演增色。同时巩固3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

2、通过听、唱演说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只小象》。能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休止符的用法。

一、组织教学。

(1)大家都知道,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这一次,他们要召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们一起开一个音乐会。动物们知道了可高兴啦!你们看,都有谁来了。认识它们吗?(随音乐摹仿它们)

(2)发声、节奏练习。

出示小动物课件(猫、狗、鸭、羊、鸟等),说说这些动物们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利用音乐会的节目引出大象妈妈和小象,并让学生摹仿大象走路的样子。

(3)看节奏谱分别边念边模仿三种脚步声,用各种方式表现出三拍节奏。

二、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1、创设情境。

大象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她呀要送给小象们一首歌,你们想听听吗?

2、播放《两只小象》。聆听,感受。(学生随音乐做大象走路的动作)

3、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象的音乐形象。(1)小象在河边做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歌曲中哪一句词出现的最多?(衬词:哟罗罗)

4、那么请你们也在音乐声中轻轻地、慢慢地走过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

用手代表小象的长鼻子,象它们那样勾勾鼻子,握握手好吗?再次聆听,在音乐声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勾一勾”。

5、学习歌词:师生接龙按节奏朗读歌词:

(1)教师读单小节歌词,学生接双小节“哟罗罗”衬词。 然后师生交换读;学生完整齐读。 (2)学生跟着琴伴奏念歌词。

6、演唱歌曲。

学生跟着琴伴奏演唱,注意表现了小象什么心情?用亲切活泼的歌声表现小象河边嬉戏的情景。

7、观看《两只小象》

8、出示大象图片。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

9、学生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进一步表现两只小象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

三、团结协作、表现歌曲

1、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为歌曲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连续播放《两只小象》的音乐。

3、邀请几对好朋友,自愿上台表演。

4、学生评价,老师点评,选出“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演奖”,并给予奖励。(鼓励全体参与,培养协作能力,激发竞争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

天色不早了,这次的森林音乐会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今天玩的开心吗让我们邀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着跳着结束这堂愉快的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歌曲《火车开啦》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有关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X-,X,XX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以运用。

3、采用听、唱、跳、创、演、评等多种音乐艺术表现手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合作创新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歌曲《火车开啦》的情绪(欢快、活泼),有感情的演唱,让学生在欢愉的音乐氛围中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2、“X-、X、XX”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

一、组织教学

二、设计教学情景,谈话法导入新课教学。

1、老师知道咱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可爱聪明,今天啊我想让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看看你们灵敏的小耳朵能不能听出来呢?

(播放火车的录音) 生:是火车。

师:回答得真好!你们坐过火车吗?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老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看看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些地方?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乘坐火车到美丽的首都北京去游玩。开心吗?

师:让我们先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吧。

2、节奏练习并创编。模仿火车的各种声音

师:售票员给了我们这样几张车票(出示节奏卡片),你能读懂这几张车票吗?只有读准了节奏火车票才能进站哦。(请学生念念拍拍,师加以指导。)

X-|X-| XX|XX| XXXX|XXXX| 师:顺利进入了车站,这下我们该上车了。请小朋友们坐好了,一定要遵守我们团队的纪律,请别在火车上乱走乱跑,争当文明小乘客哦。火车很快就要开了,这时候,列车广播站突然传来这样的声音:"欢迎小朋友乘坐本次列车,我们的目的地是首都北京。在列车出发之前,我们要出几道题目,只有答对了这些题目,火车才能开走。我们的题目是:火车开动的声音有哪些,你能把这些声音编刚才的节奏车票里去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火车开之前,会发出什么声音? 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给大家听,讨论“火车的叫声、大车轮转动的声音、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 X-|X-|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Wu wu Honglonghonglong ka cha kacha kacha kacha 师:刚才我们是依次模仿火车的这三种声音,那能不能让它们一起来唱歌呢?列车广播站传来这样的声音:"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本次列车即将开动了,请坐好。美丽的首都北京正向我们招手呢!听,它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歌:《火车开啦》(师播放音乐)

三、学习新课

1、这首歌好听吗?想学吗?

2、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采用听唱法教学歌曲,师弹琴,学生跟琴声轻声哼唱几遍。

4、师用自然明朗、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范唱歌曲。

5、师弹琴,学生完整地演唱一遍。

6、放范唱带,学生认真聆听一遍。

7、学生跟伴奏带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首都北京到了,维尼小熊当小导游为同学们介绍首都的美景。

四、歌表演

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即将结束这次愉快的旅行,返回我们的家乡晋城了,请同学们做好,从北京开往晋城的xx次列车即将出发了。在列车上很无聊很枯燥,我们来个比赛吧。

2、把学生分四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表演的最好,可自己加动作。

五、拓展教育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世界奥运会在哪儿举行的吗? 生:北京。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你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

播放音乐,学生边唱歌曲边开火车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歌曲《拍皮球》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律动“健康操”,感受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增强动作的协调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能用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拍皮球》,感受二四拍的节奏特点。

3.学会简单地二声部,并能准确表现歌曲,初步形成声部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小朋友们好!今天杨老师要带大家去运动场,请大家一起跟我来吧!

二、律动《健康操》

随着这熟悉的音乐,我们神气地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运动场。今天的运动场可真热闹,小朋友在做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多媒体播放运动场上的画面)你瞧,那边的小朋友排着整齐的队伍跳棋了健康操,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吧!

三、歌曲新授《拍皮球》

(1)小朋友跳得真棒!除了跳健康操,还有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你会拍皮球吗?请你给大家表演一下。

(3)小朋友拍的真好!老师也想来拍一拍,仔细瞧好了,我是怎样来拍皮球的? (4)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随着音乐的节奏,也来拍一拍,好吗?

(5)皮球真可爱!老师想用一首儿歌来夸一夸它! (6)用peng哼唱全曲

四、表现歌曲

小朋友唱得真好!皮球拍得也很好!下面咱们来个拍皮球比赛怎么样?嘘!你们听,运动场上传来了什么声音?

哟!拉拉队也来啦,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当回拉拉队员,为今天的比赛呐喊助威吧!你准备怎么喊?

(1)学生自由回答

(2)老师给它加上节奏,咱们一起来练一练 出示口号:加油 加油 加油 加油 (3) 小朋友喊得这么带劲,老师也想来试试! 出示口号二:嘿 嘿 嘿 嘿

(4) 为了让我们的拉拉队声势更大,让我们一起来呐喊吧!(双声 部练习)

(5) 比赛开始了,让我们的拉拉队行动起来,为我们的比赛加油吧!

a.师唱歌曲,学生喊口号

b.学生唱歌曲,二组学生分声部喊口号(三声部演唱歌曲)

五、情感升华——欣赏《五星红旗》 拍皮球比赛就在这热闹的气氛中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

今天我们在运动场上的活动就要结束了,但是在奥运会的运动场上比赛还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咱们一起去看一看!

① 播放刘翔夺冠的视频片段,生欣赏

② 提问:刘翔在夺冠后举起了什么?(生说)

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当刘翔举起五星红旗,当五星红旗在赛场上飘扬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姿势来表达你的心情?

六、小结

当刘翔举起手中的五星红旗时,我想除了开心,更多的是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当五星红旗在运动场上升起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就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奥运会的赛场上随风飘扬吧!

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

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过程与方法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聆听《小燕子》。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4、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5、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6、小结。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 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

第2课

放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3)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

第二课时(4)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

(!)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

(1) 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 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 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2、小结。

第3课 手拉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过程与方法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5) 教学要求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

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二、学唱《一对好朋友》。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6)

教学要求

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聆听《鸭子拌嘴》。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三、课堂小结。

第4课

长鼻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过程与方法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能够准确地拍击

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实间:4课时

第一课时(7)

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

2、学唱歌曲《小象》。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象》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

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3、听听乐曲《小象》。

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

二、欣赏《大象》

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学歌曲《小象》

1、听听录音的范唱。

2、学唱歌谱。

第二课时(8)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小象》,学会三拍子的打拍。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学歌曲

1、唱歌谱

齐唱——比赛唱——指名唱

2、跟录音唱歌词

3、轻唱

4、多种形式比赛唱

5、演一演

三、编创活动

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

第三课时(9)

教学目标:

1、学唱《两只小象》,巩固三拍子的打拍。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练唱《小象》

三、学习《大象》

1、学唱歌谱。

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

2、唱歌词

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

3、演一演

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第四课时(10)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美感。

2、巩固学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唱《小象》

1、轻唱歌谱。

2、唱歌词。

3、演一演。

二、唱《两只小象》

1、轻唱歌谱。

2、跟录音唱歌词。

3、演一演。

三、欣赏歌曲《小象》和《大象》

第5课

跳起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歌曲得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过程与方法

2、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11)

教学目标:

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能听辨音乐力度的变化。 欣赏《挤奶舞》,学会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欣赏第一首 1、初听。

2、再听,打拍。拍出强弱变化。 3、再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4、随音乐律动。

二、欣赏第二首。1、初听。 2、随音乐律动。

三、节奏训练。

第二课时(12)

教学目标:

学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谱 1、教师轻唱。 2、录音范唱 3、学生跟唱。 4、比赛唱。

二、学唱歌词。1、听录音。 2、学生试唱。 3、听录音齐唱。 4、比赛唱。

三、演一演。听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13)

教学目标:

学唱《小松树》,培养热爱小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新歌 1、唱歌谱 听录音,说感受 教师轻唱 跟唱歌谱 学生轻唱 2、唱歌词 齐读歌词 教师范唱 跟录音唱 比赛唱

3、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再巩固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

第四课时(14)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听音训练 听琴感受音的高低。 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

二、欣赏

听歌曲录音说说感受。

介绍蒙古族的特点,及一些生活习性。

三、表演唱歌曲

1、听录音唱一唱,跳一跳。2、比一比,谁是小歌手。

期中复习练唱歌曲 第一课时(15)

教学目标:

一、唱《小雨沙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听录音唱

2、轻唱。

3、比赛唱。

4、指名唱。

二、唱《牧童》

三、唱《放牛歌》

四、唱《一对好朋友》

五、唱《数鸭子》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歌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唱《布谷》

1、听录音唱。

2、轻唱。

3、比赛唱。

4、指名唱。

二、唱《小象》

三、唱 《两只小象》

四、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五、唱《小松树》

第二课时(16)

第7课

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

3、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18)

教学内容

聆听《大海摇篮》,表演《海》并完成创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表演《海》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里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大海。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置带来的音准不准确。

5、随着教师像唱词一样唱歌谱。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用手势提示高低。

6、指名演唱。

三、聆听《大海摇篮》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第二课时(19)

教学内容

1、学习表演《云》

2、编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海》

三、学习表演《云》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

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的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随机纠正错误。

4、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指名表演,评价。

四、编创歌谣

1、分小组看图填歌词,看歌谣中缺少的词应填什么?

2、将填写的歌谣读给同学们听,边读边拍,看哪一组最准确。

五、总结

第三课时(20)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聆听《海上风暴》

3、编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1、轻声齐唱

2、分小组唱

3、男女分组唱

4、指名唱

三、聆听《海上风暴》

1、完整的地聆听管弦乐曲

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请同学们相互评价。

2、复听。

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三、编创

1、分小组合作,用身边的各种物品制造声响,模仿出大海的声音。

2、交流评价。

8 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过程与方法

3、能编创简单伴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1)

教学内容 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快乐的罗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2、教师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3、随范唱轻声朗读歌词。

4、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5、编创动作

6、分小组演唱。

7、指名演唱

三、聆听《快乐的罗嗦》

1、初听乐曲

2、用图片介绍弹拨乐合奏的形式

3、复听乐曲,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器做模拟演奏动作。

4、教师师范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随着音乐,体会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

四、总结

第二课时(22)

教学内容

1、表演《乃哟乃》

2、编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表演《乃哟乃》

1、完整的聆听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乃哟乃是快乐的意思

3、边听音乐,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唱歌,感受因的高低变化。

4、用稍快的速度演唱。

5、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听辩音的高低

听辩sol、do,用手势表示sol、do的音高。

第三课时(23)

教学内容:

1、聆听《阳光下的孩子》和《夏天的阳光》

2、创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齐唱、分组唱、男女同学唱、指名唱

三、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初听歌曲

这首歌曲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歌中唱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拍手的动作。

四、聆听《夏天的阳光》

1、初听歌曲

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敲击。

五、编创

1、指导学生分别敲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看图编创,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

3、启发学生想象编创各种鸟儿的叫声,读一读,拍一拍。

4、用打击乐为自己编创的带词节奏敲击。

六、总结

9巧巧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过程与方法

2、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24)

教学内容

1、聆听

2、学会演唱《粉刷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学会演唱《粉刷匠》

1、完整的聆听歌曲范唱。这首歌唱出了那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心里默唱。

3、试着唱。

4、随录音唱歌词。

如果你是粉刷匠,为妈妈做了一点事,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怎么样?

5、有感情的演唱。

6、用旧报纸装扮自己,试着编创动作。

四、总结

第二课时(25)

教学内容

1、认识沙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认识沙球

1、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3、指导学生练习

4、为歌曲伴奏

5、分小组练习

第三课时(26)

1、学习

2、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理发师》

1、聆听歌曲范唱

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

3、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第四课时(27)

教学内容

1、聆听《铁匠波尔卡》

2、认识串铃,学会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串铃的演奏方法

1、认识串铃。

2、学习串铃的演奏姿势

3、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4、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铁匠波尔卡》

1、初听

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的旋律

4、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

10、汪汪与咪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形象力编创动作表演。过程与方法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能运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歌曲伴奏。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8) 教学内容

1、聆听《小狗圆舞曲》

2、表演《猫咪别淘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小狗圆舞曲》

1、初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你感受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

1、反复聆听歌曲。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第二课时(29)

教学内容 表演《谁在叫》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表演《谁在叫》

1、初听歌曲,用首长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4、交流

四、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30)

教学内容

1、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2、节奏编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1、初听乐曲,你想到了什么?

2、跟着乐曲和教师一起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

3、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4、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了什么?

5、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四、节奏编创

1、分组用四分、八分音符编创节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

2、交流汇报。

推荐第4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聆听《鸭子拌嘴》

3、表演《一对好朋友》

4、表演《数鸭子》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

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3.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唱,尤其是《数鸭子》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的高,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把这首歌的第二段歌词也教给学生。本课的聆听曲目《鸭子拌嘴》学生听起来有些难度,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听懂,教师要好好的指点学生去听。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学唱歌曲《数鸭子》

3、表演歌曲《数鸭子》

4、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

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复习歌曲《牧童》: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四、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四、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推荐第5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学生回答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

2、听音乐,做游戏。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绿牌。

3、跟着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做动作。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⒈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⒉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自己判断行为:吸烟、鸣喇叭、走人行道、废品扔到垃圾桶等。用红绿灯表示或用歌唱方示表现出来。

三、小结。

四、作业设计:自己设计图标做游戏。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小蚂蚁》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活泼非常有趣味的儿童歌曲。让学生通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它的群体性很强,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帮助,遵守纪律,遵守秩序,具有吃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也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歌曲用了赞美的情绪,适合用中速演唱,上下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各有八小节旋律组成,反复强调了小蚂蚁的文明礼貌行为。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记忆。

教学准备:课件、小蚂蚁头饰,学生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l)让学生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学生回答:“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给予表扬。然后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边朗诵歌词,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接着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听录音唱。

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小蚂蚁》这首歌曲,体会情绪,感受节奏。教师边听音乐,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

听完后,让学生观察大歌谱(课件),教师领学生数出一共有16小节旋律,前八小节是第一大乐句(教师视唱),后八小节是第二大乐句(再现唱),然后提问:谁观察出两个大乐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时教师拍着手,唱着音高,拍出节奏,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不同的特点。 4.朗读歌词。

让学生先听教师跟着音乐按节奏读一遍歌词,然后学生再听着音乐接节奏朗读一遍。

5.填唱歌词。

先听录音范唱,小声跟唱一遍歌词,再听伴奏音乐跟唱一遍。 6.做歌词接龙游戏。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歌词,让学生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学生接龙,然后学生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学生掌握记熟歌词。 7.表现歌曲。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小雨沙沙》

教学内容:

唱:《小雨沙沙》;动:歌表演《小雨沙沙》;画:简笔画小雨点、种子、花、草等;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3.通过唱、表演、敲、画、讲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与表演 教学准备: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跟老师做拍手律动。2.师生问好。

基本训练:练声曲:模仿小鸡、小猫、小鸭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创设情景

a.(出示图一)小朋友,小猴子在干什么?对,勤劳的小猴子在洗衣服,发出“刷刷刷刷0 ”的声音。老师先请一位学生学小猴,然后请全体学生边做洗衣服动作边学它的声音,出示节奏:(模仿)

b.(出示图二)笨拙的小熊在玉米,它一边一边哼着小曲,请学生创编节奏,最后老师再出示节奏:全班练,点到哪组那组练。(创编节奏)

c.(出示图三)小兔子坐在大树下听小熊一直唱这几句,忍不住叫了起来:“我会唱歌呢,让我来唱:“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小兔唱”。学生跟着小兔唱,出示节奏:(音高练习) d.教师伴奏,学生拍节奏(感受乐曲) 2.导入新课

a.师边放欣赏带,边讲故事导入(出示背景图)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师提问后讲故事:小动物们正唱得高兴时,风妹妹和春雨弟弟来了,风妹妹把绿绿的小柳树吹得摇摇摆摆,春雨弟弟“沙沙沙”地下起了春雨,滴落在嫩绿的小草、鲜艳的小花身上,地里的种子在努力地向上生长着„„欢迎春天的到来。 b.揭示课题,播放《小雨沙沙》,要求学生边仔细听边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c.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后提问,种子在说什么话?为什么? d.带领学生唱读 e.请学生用“噜”模唱 f.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g.师生对唱。 h..全班进行表演。 三.分组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歌曲?

1.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表演、画画、乐器伴奏等。2.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a.图画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话得真漂亮。

b.乐器组:这组同学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棒极了。

c.表演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风”、“雨”、“种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真棒。

d.歌唱组:同学们用甜美地歌声演唱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了这首歌曲,大家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四.小结

学了这首歌,我们知道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水,现在就让我们带者愉快的心情,边唱边跳离开教室吧!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2.聆听歌曲《柳树姑娘》,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ו”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二、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三、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小动物唱歌》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一、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1、师生问好

2、听辨声音的强弱。a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吗? ”“今天老师想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灵。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课件:出现消防车的声音。) 师:“你能模仿出消防车的声音吗?”

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动作模仿出来。 b师:“接下来,再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注意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播放课件:出现飞机的声音。) 师:“这是飞机发出的声音,声音从弱慢慢变强再慢慢变弱,你能学一学吗?” 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动作模仿出来。 c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并为创编歌词打好基础。 师:“我们一起乘坐飞机来到了郊外。”(播放课件:展示出一组动物形象)师:“哇,这么多小动物正在给大家打招呼呢。你们看老师学的是哪只小动物呢?”“你能学学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吗?” 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二、学唱歌曲唱

1、律动

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小朋友模仿得真棒,让我们随着音乐和小动物一起跳舞吧。比一比,谁学习动作又快又好?”(播放伴奏音乐) 学生:随着音乐节拍与老师一起律动。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2、一边律动一边按节奏读歌词

帮助学生熟悉歌词。老师随着伴奏音乐一边律动一边带领学生一起读歌词。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歌词。

3、引入歌曲,范唱歌曲。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歌曲 师:“小朋友,看我们跳得这样热闹,小动物也想来表演节目。看!它们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块听听吧。”(播放课件) 学生认真聆听范唱。

4、按节奏读歌词。

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节奏和读音。

5、学生演唱歌词

师:“请小朋友来唱唱这首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a把声音的强弱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进一步巩固对声音强弱的感受和运用。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听小动物的叫声有什么变化。” 师:“对,第一声比较强,第二声比较弱,跟着琴声来唱一唱。” 学生用强弱不同的歌声演唱歌曲演唱。

b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c 请大家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6、歌表演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a学生个别发言。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师:“在刚才的歌曲中小猫、小狗为我们演唱了歌曲。你还希望请哪位小动物来唱歌呢?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和动作吗?”

学生个别发言,全班集体模仿。

b分小组创编进行歌表演。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选择两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歌声最动听,表演最整齐。”

分小组创编进行歌表演,并分组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定很开心吧!小动物请老师给小朋友捎来了几句话:它们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来爱护动物、关心动物。让我们一起快乐幸福地生活。”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

《咏 鹅》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咏鹅》

2、结合歌曲旋律模仿鹅的不同姿态,并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目的:

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现象——悠闲自在。从视觉、听觉和情感上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孩子不但能够吟《咏鹅》、能唱《咏鹅》,还能画出自己心中的《咏鹅》。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今天老师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听好了“红帽子,白围脖,走起路来摇又摆” 打一种小动物。(答)

师:对了!这“大白鹅”就是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那我们就得先了解它,在坐的小朋友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些怎样的认识哪?谁来和我们聊聊……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都为你们知识的丰富感到高兴,刚才老师用一个简单的谜语来描绘了鹅的外形,你们知道还有用别的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鹅吗?(答并朗诵)老师复读一遍并在黑板上画出鹅的形象。

师:老师这里有这首古诗的朗诵及画面,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影像资料)然后全班齐颂。

师:大家觉得鹅是怎样的小动物?(可爱、憨厚、笨重、叫声……)我们跟着音乐来模仿一下鹅的动作吧!(学生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教师用钢琴给出《咏鹅》的旋律)——(请学生模仿不同身份的鹅,如:鹅妈妈、鹅爸爸、小胖鹅等,同时反复的给孩子灌耳音)

三、新歌教学: 师:同学们跟着音乐做的真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刚才给你们伴奏的旋律就是作曲家叔叔为《咏鹅》配的曲谱,怎么样?好听吧!我一看大家的眼神就知道你们非常想学,哪我们开始吧!

1、教师范唱。

2、跟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3、模唱法教学。

四、歌表演:

师:现在我们又会模仿鹅的动作,又会演唱《咏鹅》,我想给大家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边唱边表演,你们能完成吗?(答)师生一起表演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大白鹅”做了好朋友,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喜欢这个朋友,那么我给你们留个开外作业,回家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鹅有关的诗或者是儿歌,下节课我请你们再来表演。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9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能够欢快、愉悦的演唱,培养学生乐观活泼的情感

2、学会歌唱表演,培养学生动作协调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

3、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有表情演唱、表演,并且进行简单的歌词创作 教学过程:

一、律动

学生(听着背景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律动进教室。

师:小朋友,今天啊老师收到从国外寄来的一封邀请信。是小洋娃娃邀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去参加她的Party,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吧。

二、音乐游戏:“猜一猜,学一学”

1.师:“哎~走得好累哦。我们休息一会!„„小朋友快看哪,前面怎么有好多小动物啊?”(生:„„)

师:“让老师去问问”„„„„”哦,原来他们呀在等2位好朋友一起去参加洋娃娃的Party呢。

2.播放音乐片段A

师:“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来了,为什么?

生:因为音乐听上去速度快,活泼„„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吗?

3.播放音乐片段B

师:“仔细听!这个又是谁来了呢?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用动作把你听到的小动物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想像:大象、老虎、狮子„„)

师:“你为什么觉得是这种动物呢?”

(学生:因为音乐很沉重,速度慢„„)

三、音乐游戏:模仿动物律动(背景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师:“小动物都到齐了,我们一起出发去洋娃娃家吧”

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熟悉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看课件,听歌曲

师:“洋娃娃家到了。听,她们家好热闹哦,洋娃娃在干吗呢?”(播放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课件)

师提问

(1)你听到了什么?

(2)你感觉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歌词感觉的?(生:很快乐,很活泼„„)

2、用“la””beng”进行模唱旋律

师:让我们也来学学洋娃娃用”la”来感受一下快乐的心情吧

师:再来学学小熊用”beng”来感受一下快乐的心情吧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

3、按节奏歌词接龙

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生:他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一二一。

师:小熊小熊点点头呀,点点头呀,一二一。

生:小洋娃娃笑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

师:“喜欢这首歌吗?这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做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学一下好吗?”(生:好)(听唱法学习)(多媒体出示)洋娃娃:“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们伴唱吗?”(学生边看录像边演唱歌曲)(多媒体出示)小熊:“嗯,唱得不错,不过能不能唱的再好一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把歌唱的再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生:能)

师:“我们可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老师帮助学生找出唱的不足的地方,纠正错误,再演唱一遍)

五、创编歌表演

小熊:“这次唱的太棒了。”“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跳舞吗?”(生:愿意)

师:“那么我们先来想一想洋娃娃是怎么跳的?”(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练习)

师:“小熊又是怎么跳的呢?”(同上)

师:“好,现在我们小朋友自己找一个小舞伴,分配好角色,和洋娃娃、小熊一起跳起来吧!”(老师请一位同学同时进行表演)

六、深化创作

师:“刚才小朋友们跳得开不开心呀?”(生:开心)

师:“小动物他们看到我们跳的这么开心,他们呀也想来跳,大家愿意他们一起来参加吗?”(生:愿意)

师:“那,老师先请小鸭来和洋娃娃跳舞。”(示范性创作:洋娃娃和小鸭跳舞,跳呀跳呀,g gg他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g gg小鸭小鸭点点头呀,点点头呀,g gg小洋娃娃笑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请学生把改好的歌曲演唱一遍)(提示学生要把原来的歌词中小熊的地方改成其他的动物名,如果这样动物的叫声可以模仿的话,可以把原来一二一的地方改成动物的叫声)

师:“小朋友你们想请谁来跳舞呢?请你和你的小舞伴来表演一下好吗?”(请三对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表演,给予一定的鼓励表扬)

师:“好,现在让小动物们和洋娃娃一起跳起来吧!”(学生进行集体表演)

七、小结

师:“小动物们很感谢我们小朋友动脑筋编了那么多的歌词和表演动作,可是,天渐渐黑了,洋娃娃要休息了,小动物也要回家了,让我们唱着自己编的歌,跳着自己编的舞跟他们说声再见吧。”

(学生唱着歌,和自己的小舞伴拉着手,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

《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并能运用固定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2、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固定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藏

1、导入:(直接播放课件)

师:小朋友们,高吭的歌声,优美的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里呀?

2、师:说得非常好!热情的藏族小朋友让我代表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欢迎你们!向小朋友们问一声:“扎西德勒”!

3、学说藏语:

师:你们知道“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吗?——吉祥如意。生:„„

师:你们真聪明!藏族小朋友正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

二、入乡随俗

过渡语:他们的聚会可热闹了!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好不好?(再次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老师打节奏)

(一)声势律动

1、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把节奏打一遍。(老师边哼边带律动第一段,第二段加快速度)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你们知道真不错,你真棒用藏语怎么表示吗?---巴扎嘿!我们一起来一遍。

师:我们把巴扎嘿加到音乐当中去。(播放音乐,和学生一起律动)

(二)学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师:音乐好听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出示歌谱)

①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把歌词有节奏的朗读一遍。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2

②找出衬词部分“查拉羊卓拉”。师:我们把歌词朗读了一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生:„„

师:你真聪明!大家来鼓励鼓励他,“巴扎嘿”!

师:“查拉羊卓拉”是歌曲中的语气词,表示人们很高兴,很快乐。所以小朋友们要带上这种快乐的心情来学习这首歌。

师:现在老师读上半句,你们朗读衬词部分。(第二段师生互换)

③学唱歌曲

师:请你们听老师把这首歌唱一遍。(师弹琴范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师带唱)

师:衬词部分,我们应该唱得有跳跃性,就象老师这样(师范唱衬词部分)。我们再把第一段来一遍。

④生自己唱第二段

师:这一遍小朋友们唱得非常的好!第二段,老师唱上半句,请你们唱下半句。

⑤男女生交换接龙

师:你们唱得真不错!我们来给自己一点鼓励吧!这一遍请女同学唱上半句,男同学唱下半句。(师伴奏,第二段交换,速度逐渐加快)

⑥齐唱

师:你们配合得真好!现在,我要请大家一起来把整首歌唱一遍。(师弹琴,加快速度)

⑦随乐唱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吧!

三、拓展部分

1、老师带跳

师:小朋友们的歌唱得这么好,让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跳起来了!(师随乐舞)

师:老师跳得好不好呀?能不能给我点鼓励呢?“上吉其”----谢谢!

2﹑请学生上台学习。

3、加入声势。师:藏族小朋友的联欢会真热闹!让我们来为他们加油,鼓劲,呐喊吧!(随乐带生律动)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呐喊吧!(再带一遍)

4﹑分组唱歌,呐喊

四、小结

师:谢谢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再一次让我们来为自己鼓励鼓励吧!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藏族参加了联欢会,以后我们还会了解到更多的少数民族!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3

《其多列》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其多列》。

2、游戏:插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其多列》,背唱歌曲。

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体会和《其多列》这首歌曲的不同情绪。

3、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其多列》伴奏。

教学重点:学习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我想小朋友们都看过吧,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大屏幕重温一上当时让人激动的场面!(播放课件)

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就像五十六朵美丽的花朵在祖国的大花园中竞相开放,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几朵美丽的小花吧!(播放课件)。

师: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迎着风,披着阳光向我们走来了。(播放歌曲范唱)

二、新歌学唱

师:哈尼族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啊?生回答(略)你们在家都做过哪些劳动啊?如:洗衣服、扫地、擦玻璃、拖地、切菜等。让学生随着《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

师:那么让我们再随着大屏幕看一看哈尼族的小朋友真的也像同学们一样在劳动吗?(设计意图通过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词,为学生记住歌词奠定基础)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再听一遍,可以轻声跟着一起哼唱。

师:同学在这首歌曲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或是不认识的词语吗?(教师向学生解释不懂的词语)

师:“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来”,是哈尼族的小朋友在招呼自己的小伙伴。请你们也来唱一唱这一句,招呼你的小伙伴。(教师弹奏第一乐句的伴奏音乐)

师:小伙伴们要出发了,他们要去哪里,做什么啊?(随琴轻唱第一句)

师:小朋友们还需要带什么工具吗?(随琴轻唱第二句)

师:请小朋友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师:有了学习第一段的基础,老师相信大家可以自己学会第二段,请同座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4

位的同学合作试着唱一唱。(随琴轻声唱歌曲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为了让这首歌的情绪更加欢快,请同学们用我们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吧。(找个别同学到台前表演)

师:下面我们完整地把这首歌曲表演一遍,请所有的同学做好准备!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哈尼族的《其多列》,又在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花园中采集了一朵美丽的花,希望大家课下收集一下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儿童音乐作品唱一唱。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乃呦乃》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听唱少数民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二、学唱歌曲《乃呦乃》,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三、能够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并感受土家族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课件导入(课件:中国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生答:中国地图)在这张中国地图上,分布着许多民族,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老师在课前让大家去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现在就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认识多少个少数民族。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5

2、点击地图出现少数民族人物,请生看图说说这个少数民族。师对生的发言作简单总结,引出下一环节:

3、师:我们以前还学过几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现在有几朵花,每朵花里都藏着一首歌,请你们听听、唱唱,如果能表演更好。(将生分组,每组选一朵花进行表演,之后进行简单评价)

4、师:这张地图上还有一个民族你们认识吗?(点击出土家族)这是土家族,(介绍土家族 ——课件演示图片,背景音乐《乃》)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去做客,和土家族的小朋友交朋友,不过,和他们交朋友可不容易,你要会唱他们的歌曲,还要会跳他们的舞蹈才能和他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交朋友?好!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唱一首土家族的歌曲。

三、新授

1、师范唱(要求:安静地听,听完后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还可评价教师的范唱)〈情绪、几拍子、教生字、节奏、重复的旋律〉

2、按节奏轻声读歌词(师生对读、拍手读,要求读出强弱)

3、听范唱,记忆图了颜色的小节。

4、听范唱,在有颜色小节处拍手。在请生在此小节出设计其他动作。

5、跟教师模唱歌谱(用多种方法进行)

6、完整的演唱歌曲

7、请一生领唱,其他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四、表现歌曲

1、师从底下拿出酒杯和碗,问:这是什么?我要用他们来演奏这首歌曲。

2、演奏前,请你们听听他们各是什么音?(5 3 1)

3、师演奏歌曲。每种各一遍。

4、请生上来演奏。(1——2人)只需演奏其中的一句或第一句。(请生回家也去找自制乐器,演奏这首歌。

5、学舞蹈。

师:去土家族光会唱歌还不行,还要会跳他们的舞蹈。你们会跳吗? 教师也为这首歌曲设计了几个动作,我表演一边给你们看,好吗?(跳完,让生作简单评价,再请每个小组长和老师围圈跳一遍。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6

6、分组创编(分4组进行)背景音乐《乃》及图片。

师: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和老师教的基本动作,为这首歌曲编个歌表演。(要求:小组的动作要统一,或有唱有跳,或伴奏表演)

7、分组汇报,之后相互评价。(表演时,可请生上台演奏碗等)

8、评价:谁表演的最好?小组的成员是不是都参与了?他们设计的动作是不是合拍?

9、小结:今天学会了土家族的歌曲和舞蹈,了解了土家族,相信我们下次去土家人家做客时,一定受到他们的欢迎,并且和土家族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10、布置作业;

五、下课:在《乃呦乃》音乐声中结束。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熟练演唱歌曲《小小的船》。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1、启发、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

2、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请同学们来形容、描述一下船的样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特别的、漂亮的船,想知道是什么样子吗?(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三、学唱歌曲。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7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

3、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4、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

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8、为歌曲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有关月亮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认识唱名d r m f s l s d。

六、课堂小结:太空有多美妙,我们小朋友现在就要好好学科学,让我们乘着小白船一起上太空遨游!!课时小节及体会: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8

推荐第6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勇敢地鄂伦春

[智育目标]: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简单知识。

[素质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有感情的,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将歌曲中需要唱长的两拍的乐句唱准。 教学准备

节奏卡片、多媒体 学生活动设计 演唱歌曲。

(一)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介绍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出示鄂伦春族的图片,介绍鄂伦春居住的大兴安岭,让学生了解在那保山护林的重要性。

(二)范唱

1、老师范唱

2、学生安静地聆听

3、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打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1)提出要求:咬字、吐字要清楚;时值两拍的音符要唱准。

(2)教师启发学生区分前后两乐句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3、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4、如果你是鄂伦春族的小朋友,你会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哟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复习歌曲《乃哟乃》与《勇敢的鄂伦春》后由学生自己完成。

(五)小结延伸

本单元我们学了几个民族的歌曲, 你还知道哪几个民族的名称? 谁还会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 教学反思: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设境悟情,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并且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我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够愉快的学习,尽情的表演创造,身心都有一种“美”的感觉。我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用自己的肢体去表演,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翱翔。

第二课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

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师:欢迎 一(3)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A、X X ︱X X ︱ B、X X X X ︱X X X X︱ C、X X X ︱X X X ︱ D、X X XXXX ︱X X XXXX ︱ E、X X XXXX ︱X X X ︱ (1)、学生拍手

(2)、启发创造: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图片: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

3、出示课题:彞家娃娃真幸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

二、激趣体验(一):

1、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

1、2句。(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师: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3、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4、情感激发:

(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 (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三、寓教于乐

(1)、参与表现:师生合作表演,尽情参与表现音乐。

(2)、小结延伸: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他们还会跳起欢快的舞蹈《阿细跳月》(点击图片:阿细跳月)

四、完美结课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第四课 《母鸡叫咯咯》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认识力度记号,并在歌 声中体验、表现喜悦的情绪。

2.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3.通过创编与表演,尝试用各种方法模拟小动物的叫声、创编歌词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学会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并体验到表演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喜悦的心情演唱、表现歌曲。

2.用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处理歌曲。教学难点

1.聆听声音力度的对比,理解mp与mf的区别,在演唱中予以体现。

2.创编歌词与表演。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对比法、合作式、竞赛法„„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养成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课堂音乐活动中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伴奏曲,教师带领学生边听边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练习。

二、情景引入

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动态中,引入节奏练习。

XX XX XX XX XX XX XX X

三、学习歌曲

1.欣赏全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提问:神秘小动物是谁?能模仿它的叫声吗?

2.复听音乐,完整感受歌曲

提问:鸡妈妈在窝里干什么?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3.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4.按节奏,用高位置和欢快的情感读全曲歌词。并让学生感受到歌曲声音力度的对比。

5.听唱法练习

6.师生分角色演唱。

7.听录音练习(第

一、三遍时唱,第二遍时听音乐按节奏读歌词)

8.歌曲处理:

提问:母鸡下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鸡妈妈的快乐吧!重点学唱:“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

母鸡为什么叫咯咯?模仿母鸡伸脖子,拍翅膀的样子。

9.歌表演,自编动作比一比。

10.抽查表演

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

四、创编与表演

1.能不能把其它的动物编到歌词里面去?

2.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创编歌词,自由用歌声和动作表现歌曲。

3.分组轮流表演,相互评价,相互学习。

五、课堂小结

1.表扬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并对孩子们的表演给予鼓励与肯定。

2.评选最佳个人表演奖、集体配合奖、文明观众奖,记入平时的考核中。

教学反思:

《母鸡叫咯咯》这首歌曲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歌曲的演唱速度比较快,所以学生在歌词“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的地方常常忘记词,所以听起来唱的不够流利和完整。于是我立即鼓励孩子动脑筋尝试根据歌词意思来创编动作去帮助演唱。我扮演鸡妈妈,孩子们都扮演小鸡宝宝。每当歌曲唱到“脖子伸伸.......”我便带着孩子一起表演动作进行演唱,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表演唱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几次的巩固练习,孩子们很快就能独立地去演唱整首歌曲了。孩子们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看到他们那么开心的去演唱,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舒畅的。看来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用动作去帮助孩子记忆歌词的确是有效可行的好方法。

第五课 山谷回声真好听

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素质为宗旨。

1 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绘声绘色讲述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2 根据儿童“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播放各种声源,让学生听辨并模仿出强弱,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声音强弱的特点。

3 随着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打击乐器声音的强弱及表现故事。

4、以儿童生活中不常见,但特别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回声”作为本课的情境主题。教学目标:

1 在聆听自然界声音和打击乐器声音的活动和游戏中,能够听辨出声音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弱音。

2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

3 能用声音模仿、表现“ 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效果。 教学方法:

启发法、竞赛激励法、赏识鼓励法、才能展示法、欣赏互助法、

互评互学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等。 教学准确;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头饰、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什么动物出来玩》律动进教室。(全班同学带头饰,创设大森林的情境)。

2、师生问好:小动物们好!兔妈妈好!

二、引导掌握(故事设计)

1、练一练

兔妈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我们家淘淘的故事。昨天顽皮的淘淘,背着我溜到大山里玩去了。淘淘不讲礼貌,跟大山吵了起来。(课件播放“吵架”过程)。 兔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小动物:回声。

兔妈妈:小动物们真聪明,对,这就是回声。那么回声和喊声有什么不同? 小动物:喊声强一些,回声弱一些。 [出示课件]揭示回声的奥秘。

兔妈妈:淘淘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淘淘错在哪儿了,谁能帮帮他呀? 小动物:淘淘要有礼貌·····

兔妈妈:那我这就带淘淘去跟回声道歉。请小动物们模仿回声帮助淘淘改正缺点。 (课件播放淘淘喊声:“你好吗!”“对不起”“我要对你有礼貌”······小动物们模仿回声)。

兔妈妈:回声真好玩,我还想唱歌呢! 12 34 5- 16 16 5- (指导喊声大,回声小)。 啊 啊 兔妈妈:你们想跟回声唱什么?(生创编歌词唱)

2、唱一唱

兔妈妈:小动物们,山谷回声真好听(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师弹奏旋律有感情范唱歌曲一遍)。

兔妈妈:多有趣的一首歌呀,小动物们,我们一起来学,好吗?

(1)师:我们模仿小树叶在微风中跳舞的声音来唱旋律。(指导学生用“lu”音轻声唱)。小动物真聪明,学得真快,这遍我们学唱词。 (2)师带唱词一遍。

(3)兔妈妈:小动物唱得真过瘾,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唱!(师生接龙唱)。

三、启发创造:

1、辨一辨

兔妈妈: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淘淘已经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了。淘淘听到我们的歌声,忍不住走了过来。

淘淘:我已经改正了错误,你们愿意跟我游戏吗?(课件出示淘淘说明游戏规则:我敲鼓请个小伙伴敲鼓模仿回声)

淘淘:(用力敲击打鼓,一小动物轻轻敲击大鼓。)

淘淘:小伙伴们,同一面鼓为什么敲出了不同的声音?(力气大声音就强,力气小声音就弱)

原来声音是有强有弱,真奇妙。在生活中大的重的音叫强,小的轻的音叫弱。

淘淘:可以用两个英文字母来表示它们的名字,聪明的小动物们谁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f”“p”)这个“f”象一个小伞把的记号表示强。这个“p”象个小汽球的记号表示弱,“f”的记号,就表示这部分要唱得强,“p”记号要唱得弱。

淘淘:小伙伴们,想一想在你们平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互相比较年之后有强弱之分。(课件播放各种自然界的声音:雷声、雨声、狮吼声、绵羊声、马蹄声、小鸟声等等,小动物手上拿着“f”“p”记号听到相应的声音就举相应的记号站起来用动作表示。)

2、奏一奏

淘淘:小伙伴们,你们除了能用耳朵听辨声音这里有很多的乐器,还能用打击乐把声音的强弱演奏出来吗?好,我来当小指挥,你们来当小乐手,我们一起来演奏一个下雨的故事好吗?(教师拿“f”“p”记号道具提示)。

故事开始了:春天的钟声敲响了,天阴阴的,下起了蒙蒙细雨。慢慢地雨下大了,小树苗张着嘴巴尽情地喝着雨水。可是越下越大,哗啦啦,哗啦啦,还不时的有闪电,打雷,小树苗被大雨淋得直不起腰。饱了饱了,雨公公,请您慢慢地停下来吧。雨慢慢地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3、演一演

淘淘:真不错!多美丽的雨景呀!刚才小动物们都感受到了声音的强弱。因为有了这样的表现方法,我们的声音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音乐才更加优美动听。想想刚才你们唱的歌曲里哪些地方该唱得强,哪些地方该唱得弱?(请一名小动物分别把“f”“p”7记号贴在歌曲相应处)。 淘淘:那我们带着强弱,带着美好的心情再来唱二遍。 A、请小动物们第一遍按原歌词唱。

B、第二遍加大难度,在回声这段旋律里,小动物们想对山谷唱什么,就唱什么。 C、请小动物们随歌曲律动并做回声动作。兔妈妈在歌曲强弱处用“f”“p”记号提示。

四、结束:

淘淘:多么美丽的山谷呀,多么奇妙的声音呀,欢迎小伙伴们下次再来做 游戏。 (听音乐出教室)。

推荐第7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动画城里真好玩》教案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四分休止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让学生了解模仿动画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模仿能力。教学环节:

游戏——欣赏——律动——歌曲——歌表演——动画城的联欢会 教学进程:

一、课前准备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将带着大家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你们想去吗?

师:在去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说哪里你们就用自己的手指到哪里,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指得又快又准。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现在我们来出相反的,我说左手你们就出右手。 师:上课

二、欣赏

师:小朋友们今天可真精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听歌曲里面都唱了些什么? 问:有哪些人,他们要去做什么?

问:你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能用动作模仿一下吗? 师:刚才我们听的是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那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看过哪些动画片。

三、律动

师:小朋友们看的动画片真多,老师小的时候也看过一部叫《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动画片,今天里面的唐老鸭老生要带着小朋友们到动画城里面去,想去吗? 师:但唐老鸭先生说:“小朋友你们能模仿我走路吗”(游泳、喝水)

师: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随着音乐到我们动画城里面去,小朋友随音乐动起来。 师:你们睢,我们的动画城到了,可大门却是关着的,门上有些密码,要对了密码才可以进去,请小朋友们用耳朵仔细听

第一扇门: 请听 ×× × (

1、哪位小勇士起来解密呀;

2、真不错,可爱的卡通人物送给你) 第二扇门: „„

四、歌曲《小朋友的家》

1、听范唱

师:动画城的大门已经朝我们敞开,你们瞧动画城里的小朋友的家可真漂亮,有美丽的蘑菇房,有圆圆的南瓜房,动画城里面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我们到来,特地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的家》请听(1)

师:我们再听一次,这次请小朋友们听听这首歌曲有哪些地方是读的,是怎样读的。

师:你试试行吗,真不错,可爱的卡通人物送给你。 (读的地方先和着节奏教会)

2、学习歌曲

师:请小朋友们看到歌曲,我们一起把歌词读一遍。

3、听弹旋律

师:接下来看到歌曲听我弹一遍。

4、随琴轻唱

5、再唱一遍,唱完后纠正不对的 (把难点单独提出来教)

6、在歌谱上画出体止符,告生这些地方要唱得短

7、分析歌曲情绪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学的这首歌,你们听起来觉得他是抒情的,还是悲伤的,还是欢快活泼的呢?

师:对欢快活泼,请小朋友们欢快活泼的来唱一唱

8、歌表演

五、动画城里的联欢会

(听听唱唱动画歌曲,讲讲动画故事,交流动画碟片)

《春天的理想》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我和小树来比赛》,引导学生立志像春天的小树苗一样,长成祖国的栋梁之材。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歌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过程

同学们,春天这么美好,我们在美好的春天里应该做些什么?你知道3月12是什么日子吗?生:„师:在这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啦?生:..

1、同学们说的很对,如果我们不植树,不保护环境,以后的春天会是怎样的啦? 生:„

2、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下面就让我们唱着快乐的歌儿一起植树去吧!播放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你们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特点啦?

生:师点评:这首歌曲旋律流畅、节奏鲜明活泼,表现了小朋友在春天植树的好心情。

学生跟着琴一起用“啊”哼唱歌曲的旋律2至3遍 (2)学生朗读歌词

3、老师教唱歌曲2遍

(1)跟琴演唱歌曲,强调要注意歌曲的情绪。老师首先范唱一遍。 (2)学生有表情地清唱一边 (3)分组表演,(一组唱时另一组跟琴做动作) 4.创编舞蹈表演

(1)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创编。老师可在这个过程中加以提示 (2)请跳得好的小组到台上来表演。其他的同学在下面自由表演。

老师小节:同学们,小树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快乐成长,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像小树一样,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要像小树一样成为栋梁之材。

《杜鹃圆舞曲》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点。

2、引导学生听辨出《杜鹃圆舞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能用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教学重点:

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乐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以及舞曲轻快活泼的特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让同学们随着音乐《报春》走进教室,学生们纷纷模仿出春天各种小动物和植物发芽的动作。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听春天

1、师:同学们,布谷鸟清脆的叫声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鲜花盛开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彩的春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景色里去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杜鹃圆舞曲》,并随着音乐律动,感受三拍子的特点。

〈1〉师: 你喜欢这首乐曲吗?生:师:听完这首乐曲后,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啦?你会选择那一种表情啦?生:

〈2〉 你们为什么是要选择这样的表情啦?你能告诉大家吗?生:

师小节: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以手风琴为主要乐器。乐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景象,婉转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2、同学们,在音乐中布谷鸟多次出现,仿佛和我们做谜藏,你找到他了吗? 下面让我们再次欣赏,听听乐曲是怎样描写杜鹃的啦?你可以用你最喜欢的图形画出“你知道乐曲中几次杜鹃鸟的叫声”。 生:(老师将同学中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师总结:杜鹃鸟的叫声贯穿整首音乐,它是这段音乐的主线、、、、

二、找春天

师:春天,杜鹃快乐地歌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杜鹃给我们报春外,你还能从哪里找到春天?

[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录音,启发学生找春天] 生:花红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三、画春天

1、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感受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放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展示交流

小节:同学们,春天真美啊,每一位同学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春天。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那个春天而喝彩吧,你们可以扮演春天里的任何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学生扮着各种小动物走出教室

《春来了》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2.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在听赏中能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受音乐的快慢、强弱对比。并能用跑、跳、蜜蜂飞舞等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3、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报春》。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报春》并能用动作(或律动)主动参与表现音乐中的快慢、强弱变化。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表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并能大胆、自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教学过程: 1.听>进入教室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春天!师:春天美吗?生:美!师:你们能说说春天有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吗?生: 师:恩,同学门说的很好,那么老师现在有一个关于鸟的谜语要给大家猜一猜,你们能猜中吗? 谜语:一只小小鸟,冬去春又来,布谷布谷叫,催着春耕忙.生:布谷鸟.3.恩,同学们真棒!布谷鸟的叫声就仿佛告诉大家春天来了,美丽的景色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老师播放美丽春天的课件请同学们欣赏歌曲>让同学们有节奏的拍手.〈1〉师:这首歌好听吗?生:好听。那你们听见布谷鸟的叫声了吗?谁能模仿出音乐中布谷鸟的叫声啦?在远处叫和在近处叫有什么不同啦? 请同学分别模仿在远处的叫声和近处的叫声.4.请同学再次欣赏,感受音乐的强弱关系,以及音乐特征? 〈1〉有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啦? 生: 师点评:说的很好,这首歌曲愉快活泼,旋律优美舒展,歌词布谷鸟的叫声使整首曲子充满了情趣.〈2〉有谁能划出这首曲子的拍子 生:师:这是一首三拍子的音乐。〈复习三拍子的强弱关系。老师做示范〉

5.学唱歌曲

〈1〉学生跟琴一起哼唱曲调二或三遍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颂歌词

〈3〉加入歌词跟琴演唱,老师加以纠正。

〈4〉加入感情演唱 在唱布谷时,要唱的有弹性,跳跃,四分休止要唱 出来,还要用高兴的心情去演唱整首曲子。老师范唱。 〈5〉学生一起跟琴唱一遍,然后让他们轻唱一遍。

〈6〉分组表演,其余的同学伴奏,按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来。 6.同学们春天真美啊,老师这有一首好听儿歌要送给春姑娘吧。 老师出示儿歌请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7.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你们都是那春姑娘的好伙伴,大家可以自由的模仿春天里的声音,种子发芽的动作等等。

小结:同学们,春天美吗?生:美,因为春天有红的花、绿的草,还有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师:是呀,春天有很多种美丽的花呀,草呀,同学们你们能举出多少种啦,下课以后请大家去收集吧!

《找春天》 教学内容:找春天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说完整、清楚的话。

3、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会想、会说。

课前准备: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简单的课间 教学过程:

一.老师在上课时播放>师:小朋友,你们注意听了吗,刚才是放的什么歌曲啦? 生:>师:是的,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旁,请同学们找找,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啦?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跟老师一起去找春天.二.让同学们在音乐里找春天

1.放第一组的声音,几组鸟鸣声.(老师引导学生听.找) 2.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啦?想到了些什么啦?生: 老师小结板书。请同学起来学学各种鸟叫声.3.放第二组的声音,溪流小鸭的声音.4.你们听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啦?生: 老师小结板书。请同学起来学学他听到的声音。

5、放第三组声音,小雨青蛙的声音.6.你们听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啦?老师小结板书。请同学起来学学他所听到的声音。

7.同学们真棒,找到了这么多春天的声音,那么同学们都喜欢春天吗?生:喜欢.8.那么你们能找到那些关于描写春天的歌曲和诗词啦?生: 9.老师这里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欣赏>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诵这首诗。

孟浩然的这首>描写了美丽的春天,你能找出诗中那些句子是用声音来描写春天的?生: 很好同学们回答的真对.10.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春天,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吧! 播放音乐>11.请同学们仔细听这首曲子的特点.〈让学生从声音感受春天以来到〉生: 老师小结,这首歌曲活泼明快,歌中模仿了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12.小朋友们,现在春姑娘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了。

老师:请小朋友拉好手,到校园里春游。小朋友仔细看看,你看见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学生甲:“老师,我看见花开了。” 学生乙:“我也看见了,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

学生丙丁:“花儿上还飞着蝴蝶呢。” ;

“还有小蜜蜂。”

学生甲:“我看见小草发芽了,柳树长叶了。”

学生乙:“小溪里游着几条小鱼。”

老师:“小朋友都找到了春天,看见了春天,春天真美呀”。

作业: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带给了我们快乐,我们是不是应该送给她礼物啦?下课以后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送给春姑娘礼物吧, 小结: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时我们更要细心观察,这样你便会得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快乐.春姑娘无私的将美丽快乐奉献给了我们,我们一定要向她学习.

《小小的船》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和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三拍子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通过多种表演方式培养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准确表现三拍子。

2、注意长音的保持。

教学准备:

光碟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师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 出示课件: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 生语:月亮。 师语:你们喜欢月亮吗?都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呢?生边说师边出示课件: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的月亮。

二、新歌教学

1、读歌词 师语: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多美的图画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师用x x x|x – x|的节奏示范读出节奏。

(2)、师生一起配上动作有节奏的读。

(3)、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读。

(4)、配乐朗读。

2、学习三拍子,请同学们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出三拍子的规律。3、学唱歌曲

(1) 边听歌曲边拍节拍或摇摆身体。

(2) 看动画音乐再听一遍。

(3) 你学会了哪一句,请你教教同学。

(4) 与老师比赛接唱。

(5) 齐唱一遍。

(6) 分组练习:表演唱、伴奏、舞美、绘画。

(7) 汇报表演。

(8) 评价,小结。

《摇篮曲》教案

一、内容结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三角铁和木鱼这两种打击乐器,并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2、通过对摇篮曲这种体裁形式的作品的欣赏、演唱和表演,使学生对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从而达到区分动静的目的。

3、通过一个梦境表现小朋友的内心活动,达到爱护小鸟、保护环境的作用。

4、通过聆听舒伯特的《摇篮曲》和轻声哼唱主旋律,使学生对钢琴音色和人声音色的区别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5、通过对《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欣赏表演,使学生懂得关心妈妈、关心亲人、关心同学、关心朋友,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讲音乐故事导入

讲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音乐故事,激发学生听《摇篮曲》的愿望„„

二、聆听舒伯特《摇篮曲》

1、闭上眼睛仔细聆听第一遍。

2、说一说睡觉时,妈妈哼唱的是什么摇篮曲。让学生明白摇篮曲的特点和作用。

3、再听。

(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哼唱并配上适当的动作)

三、认识打击乐器

1、记住三角铁和木鱼的形状、音色

2、学习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3、部分学生试奏以下三拍子节奏 3/4

四、听唱歌曲《小宝宝要睡觉》

1、初听歌曲

2、用轻柔的声音跟唱

3、分组(合作)表演唱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表演;一部分学生用以上两种打击乐器伴奏。 要求:相互配合,协调统一,音色柔和,气氛宁静甜美。

五、感受侗族歌曲《催眠曲》 感受侗族歌曲《催眠曲》甜美、温馨的音乐,再次体会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伟大。

六、歌曲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随录音或琴声哼唱歌曲

3、展开想象,闭上眼睛唱全曲

4、创作表演

学生自主创作动作、表情表现歌曲。

5、比一比,看谁演得好?(要求学生要有离奇、创新的想象力)

七、课后作业

要求每个学生在妈妈累了、疲倦时,为妈妈演唱一首摇篮曲,来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童话剧《摇篮摇着一个梦》 教学过程:

一、闭着眼睛歌唱《小宝宝睡着了》 要求:想象来到一片森林的梦境„„

二、放背景音乐《野鸟情歌》 同时教师配上画外音:

小宝宝在梦中走进了一片森林,森林里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他们活蹦乱跳,非常招人喜欢,其中有一只小鸟高兴地与小宝宝一起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三、放背景音乐弗利斯的《摇篮曲》

教师:突然,小鸟不见了,小宝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非常着急,四处寻找小鸟并高声呼喊:“你到哪儿去了?!”他是多么地喜欢小鸟啊!他知道小鸟是舍不得离开他的呀!但是问题出在哪儿呢?小宝宝在苦苦地思索,也在用心地寻找。猛一回头,小宝宝看见一张大大的弹弓射准了小鸟。小鸟惊呼:“别伤害我!”小宝宝吓坏了,并马上说道:“不能伤害小鸟,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已经晚了,石弹已飞向小鸟,小鸟躲闪不及,被击伤了翅膀,不能飞行了。 小宝宝抱着小鸟伤心极了,他精心地为小鸟包扎伤口,并轻声说:“马上就没事了!”在小宝宝的精心护理下,小鸟很快就康复了,能自由地飞翔了。

四、回放背景音乐《野鸟情歌》

教师:经过这场劫难,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于是小鸟又回到了小宝宝的身边,一起尽情地歌唱,尽情地玩耍,快乐极了。

五、表演以上童话剧

结合书上插图,了解以上情节,学生分角色表演,并配上音乐。

六、拓展

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到爱护小鸟,保护环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独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模仿表演歌曲

3、复习巩固《小宝宝要睡觉》、《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感受歌曲情感

2、随音乐哼唱全曲

3、请部分同学作情景剧表演 放学了,高兴的小宝宝蹦跳着回到了家,嘴里还高声叫道:“妈妈,我回来了!”妈妈从屋里跑出来接过小宝宝的书包,询问小宝宝一天的表现。 不一会儿,妈妈就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饭后,小宝宝就回屋里做自己的事去了。不知不觉中,月儿已当头照,夜已深了,妈妈的屋里传来了小花猫的声音。小宝宝推开门一看,原来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小宝宝马上示意小花猫别叫,妈妈太累了,别吵醒她。这时的小宝宝想起了在学校里学习的摇篮曲和平日自己时妈妈哼唱的摇篮曲。于是就轻轻走到桌前,把灯熄了,把桌子变成摇篮,学着妈妈摇自己入睡的样子摇着妈妈,并轻轻地给妈妈披上小花袄。亲爱的妈妈正在梦中微笑。

教师要求:学生在表演时,动作要轻柔,不然就会吵醒妈妈。学生在表演时,老师应领唱,学生跟着节奏念歌词。

二、巩固歌曲

1、歌唱《小宝宝要睡觉》

2、歌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三、爱心教育

通过以上学习和表演,使学生懂得关心妈妈,关心亲人,关心同学、关心朋友。从小学会懂得关心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小白船》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小白船》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空间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想像力。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幻想,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在歌曲演唱时,要求气息悠长连贯,长音的唱法等;本课难点是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促进想象力,并能较好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美妙音乐。师语:这段描写夜晚的音乐优美而宁静,仿佛把我们带入了神奇的夜空。在这广阔的夜空中,有一只小船在轻轻飘荡,看!它正向我们飘过来:

2、欣赏歌曲《小小的船》(播放MTV) 学生活动:边听边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节拍和摇荡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做出相应反映,播放有关图象和画面。

(二)新授:

1、刚才我们欣赏了关于月亮的歌谣,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关于月亮小船的歌曲。( 揭示课题《小白船》)

2、教师范唱: 学生边听边想:歌曲里的小船在哪里飘荡?它是什么颜色的?船上有些什么?它在哪里升起,在哪里落下?(感受歌曲内容)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学生随音乐轻轻做拍手律动。

4、学唱歌 教师单旋律伴奏,便于学生掌握音准。

5、让我们再用“lu”来模唱一遍,注意表现出歌曲的韵律。

6、随伴奏音乐朗诵歌词。要求:有表情,正确、流利。

7、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8、学生讨论:用何种情绪和声音表现歌曲意境? 演唱要求:歌曲的第一乐段:深沉、宁静 第二乐段:渐入高潮,又很快回到宁静的气氛中。 演唱时,气息悠长、连贯,不可随意换气,特别是一字多音处要圆润,长音时值应唱足 ,声音不要用嗓子挤,多靠气息支持,用歌声表现出安静、柔美的意境。

9、欣赏原唱:感受演唱方法,可随自己理解加上动作。

10、随伴奏带领唱、齐唱。第一乐段 独领、女声哼鸣 第二乐段 齐唱 第一乐段 女声领唱 第二乐段 齐唱

(三)欣赏:有关月亮的歌曲

1、月亮姐姐快下来

2、弯弯的月亮

(四)请学生讲讲有关月亮的传说和小故事或其他资料。

(五)总结下课。

随《小白船》音乐列队出教室。

推荐第8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

春天

教学内容:聆听《杜鹃园舞曲》表演《布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课题:聆听《杜鹃圆舞曲》表演《布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教学难点:

1、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学准备:教学光碟、钢琴、乐曲录音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这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约纳森(1886~1956) 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聆听:《杜鹃圆舞曲》

1、老师今天想请同学听一个特别的乐曲,学生完整聆听全曲。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学唱歌曲《布谷》

1、导入:有一种鸟整天都在叫着“布谷,布谷”你知道它吗?布谷鸟的叫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它的叫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因此人们以它的名字为题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布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你们愿意学一学布谷鸟的飞行动作吗?师生模仿。教师选出与三拍子吻合的动作带大家一起做。

2、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快地;愉快地等。

3、复听录音,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4、放范唱录音,学生用律动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5、师小结,并对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教育。

三、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感受了布谷鸟的美妙叫声,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美丽,希望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你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的。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与布谷鸟告别。

教学反馈:

第二课

放牧

教学内容:聆听《牧童到哪去了》表演《放牛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唱《《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放牛歌》,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 1 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2、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边歌边舞,用歌声和动作来使学生体会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喜悦和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聆听《牧童到哪去了》。

1、导入。请大家听我描述的是什么情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

你们猜猜我带你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们知道那个小孩儿是做什么的吗?他是一个牧童,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有这样一个牧童,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复听音乐。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不上课的时候也去体验一下牧童的劳动和生活。

三、学习《放牛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

1、放音乐《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可以跟着打拍子。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5、提示学生发现歌谱中没有歌词的部分,这里的旋律是间奏部分,在这里用锣、鼓、镲伴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6、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如:前两处两间奏可用:

最后一处用: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馈:

第三课

教学内容: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鸭子拌嘴》,唱《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课时安排:1课时

2 教学重点:

1、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2、认识常见的打击乐器并熟悉打击乐器的音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能富有表情的表

2、唱准休止符。

3、自由选择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欣赏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这是由作曲家安志顺根据同名民间打击乐曲编创的打击乐曲。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4.创造性练习。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制造出小鸭的故事。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

5.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

三、表演《数鸭子》。这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1、老师范唱歌曲《数鸭子》。

2、学生跟琴完整听唱歌曲。

3、强调本课的休止符,唱准旋律。(1)手指着书上的格子,一拍一次指读。 (2)指读,休止符在心里读“停”。 (3)请学生演唱“咕嘎”,纠正错误的,对的给予鼓励。 (4)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看屏幕,注意模仿动作。

5、学生跟琴自由创编动作。

6、请同学到前面表演。

7、全体同学跟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动作。

8、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四、教学小结。

教学反馈:

第四课

长鼻子

教学内容:聆听《大象》表演《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观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

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演唱。

教学重点:

1、围绕本课主题“长鼻子”,突出人与自然的主题,从认识大 象开始,向学生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2、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聆听管弦乐《大象》。这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 3 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表演歌曲《两只小象》。这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 X X XX| X X X0 | 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好像在告诉小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1、完整聆听歌曲演唱。采用听唱法教学。演唱歌曲时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为小组创编动作,要让学生听着演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4、歌表演。

5、用拍手节奏伴奏。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四、教学小结

教学反馈

第五课

跳起舞

教学内容: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感受绿色草原特有的生命活力,体验蒙古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乐曲情感。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草原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说草原、听草原、唱草原、跳草原、画草原来体验蒙古音乐、表现蒙古音乐、感受蒙古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感受绿色草原特有的生命活力,体验蒙古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乐曲情感。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草原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说草原、听草原、唱草原、跳草原、画草原来体验蒙古音乐、表现蒙古音乐、感受蒙古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蒙古,步入草原(激趣导入):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那里有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春天到了,草原更美,更富有生命力了。你能给小伙伴们介绍一下草原上有些什么吗?

2、草原真美,草原上的孩子更可爱,我们把他们叫做“牧童”!让我们唱着《牧童》之歌,走进蒙古大草原吧!师生接力开始了。

3、我们来到了大草原。这里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把课本翻到31页。请小朋友看图来回答。(赛马、摔跤、射箭)

4、师生赛马: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一起赛马。有两个要求:

一、嘴巴不发出声音,认真赛马;

二、耳朵听音乐,有节奏地骑马。准备好了吗?(跟着《草原就是我的家》的伴奏音乐师生赛马。

5、马蹄声是怎样的?(学生模仿)

6、想象射箭和摔跤的音响。(拍节奏,并模仿)

7、老师指挥,三声部合奏。

8、的人们还是很喜欢唱歌的呢!听(《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缓缓响起)。9有节奏地念歌词。自由准备——抽生做小老师。 10听唱法学习。第一遍:心里默唱;第二遍:跟琴轻唱;第三遍:整齐响亮地唱。困难句指出并解决。

11、完整地唱全曲。歌曲表现A、动作创编:自由组合,自由准备——集体展示——优组领舞。B、师生齐唱共舞。

三、教师小结

1、通过今天一课,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2、虽然我们是汉族的孩子,蒙古族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都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骑上小红马把这份友谊带出教室吧。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表演《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感受绿色草原特有的生命活力,体验蒙古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乐曲情感。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草原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说草原、听草原、唱草原、跳草原、画草原来体验蒙古音乐、表现蒙古音乐、感受蒙古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表演歌曲《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馈:

第六课咯咯哒

教学内容:聆听《公鸡、母鸡》《我的小鸡》表演《母鸡叫咯咯》《下蛋罗》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三、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5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2、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并能和同伴合作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表现动物,并学习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小练习:打击乐器:

1) 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

2) 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辨别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 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听音乐按节奏读词。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2、表演歌曲《下蛋啰》

3、乐器“钤鼓”学习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并能和同伴合作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表现动物,并学习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 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

2) 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 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歌中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听歌曲读歌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4、歌曲学习:要 6 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教学反馈:

第七课 大海的歌

教学内容:

1、聆听《大海摇篮》

2、表演《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海云》,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表演《海》,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聆听《海上风暴》,感受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用身边的物体制造各种声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音乐、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快乐有序。

1、学生随《海》音乐走进教室,按四个圆圈做好。

2、

师生为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大海风光片段。

2、

在《海》背景音乐中师: 你见过大海吗?你从哪见过大海?你认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呀!好美的大海,出示海螺,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海螺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能做各式各样的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你们听,他还能发出声音来呢!大家想试试吗?

3、模仿吹海螺动作,随歌曲旋律用“噜”哼鸣。

三、学习歌曲,创造发展。

1、刚才老师看小朋友们在大海里这么无忧无虑的玩耍、游戏,大海给小朋友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这么美丽的大海,老师想用歌声来赞美它了。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3、朗诵歌词。

4、听范唱音乐。

5、随琴轻声唱。

6、集体齐唱。

7、分组演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8、处理歌曲。

9、完整演唱歌曲。

四、欣赏乐曲《海上风暴》音乐。大海这么美丽,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但有时也变化无常,你们听,大海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1、初听《海上风暴》音乐。听了刚才的音乐,给你地感受是怎样的?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和刚才我们唱的歌曲《海》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海上风暴》 海上发生什么事情了?(海上风暴)大海有时候很平静,很温柔,就像一首歌。你能制造出声音来表现它吗?大海有时候又狂风大作,波涛汹涌,巨浪滚滚你还能制造出声音来表现它吗?

五、创造表现。

1、各组商量合作来表现。(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及身边的物体。)

2、各组分别展示。

3、师生共同表现《海上风暴》。(同时音乐)

六、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大海它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有时也会带来灾难,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能给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反馈:

第八课

幸福生活

教学内容:聆听《夏天的阳光》 表演《乃哟乃》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歌曲。

二、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三、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7 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课题:聆听《夏天的阳光》表演《乃哟乃》

教学难点: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准备:教学音乐录音、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夏天的阳光》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如:

×××××××× ×××× ---- ×××××××× ×××× ---- 嗡嗡 嗡,

嗡嗡 嗡,

×××× ×××××××× ○ ×××× ○ ×××× 哩 哩哩

可启发学生想像编创各种鸟儿的叫声,再读一读、拍一拍

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表演《乃哟乃》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哟乃,乃哟嗬”是快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可跟着教师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馈:

第九课

巧手

教学内容: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铁匠波尔卡》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教学目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课时安排: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课题: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表演《粉刷匠》

教学目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音乐录音,钢琴 教学重点:充分的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 8 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

一、

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 ××××××××××××××××||||××××××××××××||||××××××××××××××××||||××××————||||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提示: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提示:如果你是粉刷匠,或着帮妈妈做了一点事,得到妈妈的夸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课题:聆听《铁匠波尔卡》表演:《理发师》 教学目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教学准备:教学音乐录音,钢琴 教学重点:充分的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铁匠波尔卡》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1.完整地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边听音乐边指看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看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三、表演《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 ××××

××××||||××××

××××|||| 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简单叙述歌曲内容。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角色进行表演。

3.请一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沙球、边打边唱。其他同学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认识串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手持串铃的正确姿势。

a.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b.展示每个学生的探索。鼓励学生不同的探索。

串铃及弹奏方法简介

串铃:俗称马铃,原为蒙古族、藏族的打击乐器。形状为:将十几个金属小铃系于皮条弯成的弧形带子上,也有的将铃系在塑料制成的圆环上(儿童打击乐中的圆环均为塑料制成),演奏时,用手摇动。常用于民间歌舞音乐的伴奏或器乐合奏中。儿童演奏时可采用下列

两种办法:

1)用左手持铃,用右手击左手腕部。

2)左、右手各持一铃,摇动时,左、右手在胸前交替动作。

2.认识沙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a.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b.指导学生看右面的练习:

第1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一下,

第2小节:左手一 9 下右手两下。

沙球及演奏方法简介

沙球:又名沙锤,用密封的椰子壳外加木把制成(儿童打击乐为塑料壳,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沙球发音清脆呈短暂的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

教学反馈:

第十课

汪汪与咪咪

教学内容:聆听《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表演《猫咪别淘气》《谁在叫》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课时安排:

一、本课可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聆听《小狗圆舞曲》表演《谁在叫》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对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管弦乐《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豢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

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歌曲《谁在叫》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七声宫调式。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时也在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表演《猫咪别淘气》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

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

四、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猫咪别淘气》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歌曲幽默诙谐并带有说唱风格,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歌曲的节奏、旋律紧紧依托于语言的音调,说唱结合,七度下行大跳音程的倚音、切分音的运用,形象地带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语气,生动地表现出小主人对淘气的小猫的叮嘱,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渗透了关心动物的意识。

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复习

课题: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学生对本学期欣赏曲的熟悉程度。

二、了解学生对×-、×、×节奏的掌握及运用。

三、测试学生在本学期熟记并背唱其中两首歌曲。

四、测试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及伴奏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活动场地

教学步骤:

一、第一项内容:插旗子

1.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观察几面旗子上写的歌(乐)曲的 11 名称,回忆并试着唱出歌(乐)曲的片断或主题。

2.听教师播放歌(乐)曲,学生在自己课本的小旗子上写出顺序或涂上颜色。注意学生所涂的颜色要与带有曲名的旗子相一致。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互相查对,给予成绩评定。

第二项内容:拾贝壳

1.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编创节奏,并要求编创的节奏有结束感。

2.学生自由练习。

3.每个学生都自编一条节奏,力争与其他人不同,采用一人编创,小组同学齐模仿的形式进行。

4.小组评定每个人编创的节奏,找出优点与不足。

第三项内容:放风筝

1.教师可带领学生复习风筝上的七首歌曲,方式也可以有学生建议。

2.分小组开展背唱歌曲的活动,每人选择两首歌,背唱给小组同学听,由小组同学评定。评定可分:完整、比较完整、不完整三个等级。

第四项内容:选一选、打一打

1.分小组进行。先分别唱一唱三首歌。

2.讨论用哪几件乐器为其中一首歌曲伴奏。用什么样的伴奏型比较合适?可以按同学选定的方式试一试,确定一组伴奏方式,由小组同学选唱其中一首歌曲,两三名同学伴奏。

3.以小组的方式集体参加测试,看哪一组,演唱与伴奏协调一致,效果好。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教学反馈

推荐第9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⒈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⒉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⒊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⒈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学生回答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 ⒉听音乐,做游戏。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绿牌。 ⒊跟着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做游戏。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做动作。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⒈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⒉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自己判断行为:吸烟、鸣喇叭、走人行道、废品扔到垃圾桶等。用红绿灯表示或用歌唱方示表现出来。

三、小结

四、作业设计:自己设计图标做游戏。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活泼非常有趣味的儿童歌曲。让学生通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它的群体性很强,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帮助,遵守纪律,遵守秩序,具有吃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也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歌曲用了赞美的情绪,适合用中速演唱,上下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各有八小节旋律组成,反复强调了小蚂蚁的文明礼貌行为。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记忆。

教学准备:课件、小蚂蚁头饰,学生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起学过程: 1.组织教学。

(l)让学生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学生回答:“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给予表扬。然后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达朗诵歌词,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接着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教师说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听录音唱。

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小蚂蚁》这首歌曲,体会情绪,感受节奏。教师边听音乐,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

听完后,让学生观察大歌谱(课件),教师领学生数出一共有16小节旋律,前八小节是第一大乐句(教师视唱),后八小节是第二大乐句(再现唱),然后提问:谁观察出两个大乐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时教师拍着手,唱着音高,拍出节奏,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木同的特点。 4.朗读歌词。

让学生先听教师跟着音乐按节奏读一遍歌词,然后学生再听着音乐接节奏朗读一遍。 5.填唱歌词。

先听录音范唱,小声跟唱一遍歌词,再听伴奏音乐跟唱一遍。 6.做歌词接龙游戏。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歌词,让学生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学生接龙,然后学生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学生掌握记熟歌词。 7.表现歌曲。 《咏 鹅》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咏鹅》

2、结合歌曲旋律模仿鹅的不同姿态,并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目的:

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现象——悠闲自在。从视觉、听觉和情感上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孩子不但能够吟《咏鹅》、能唱《咏鹅》,还能画出自己心中的《咏鹅》。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今天老师呀!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听好了“红帽子,白围脖,走起路来摇又摆” 打一种小动物。(答) 师:对了!这“大白鹅”就是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那我们就得先了解它,在坐的小朋友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些怎样的认识哪?谁来和我们聊聊……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都为你们知识的丰富感到高兴,刚才老师用一个简单的谜语来描绘了鹅的外形,你们知道还有用别的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鹅吗?(答并朗诵)老师复读一遍并在黑板上画出鹅的形象。 师:老师这里有这首古诗的朗诵及画面,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影像资料)然后全班齐颂。

师:大家觉得鹅是怎样的小动物?(可爱、憨厚、笨重、叫声……)我们跟着音乐来模仿一下鹅的动作吧!(学生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教师用钢琴给出《咏鹅》的旋律)——(请学生模仿不同身份的鹅,如:鹅妈妈、鹅爸爸、小胖鹅等,同时反复的给孩子灌耳音)

三、新歌教学:

师:同学们跟着音乐做的真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刚才给你们伴奏的旋律就是作曲家叔叔为《咏鹅》配的曲谱,怎么样?好听吧!我一看大家的眼神就知道你们非常想学,哪我们开始吧!

1、教师范唱。

2、跟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3、模唱法教学。

四、歌表演:

师:现在我们又会模仿鹅的动作,又会演唱《咏鹅》,我想给大家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边唱边表演,你们能完成吗?(答)师生一起表演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请每个小组模仿一种鹅的形态。然后推举一位同学来表演,在他表演的同时呢请这组的同学把你们所表现的鹅的形态画出来,看哪一组表演的最要、画的最好。(自由讨论) (表演)表演的同学结束后站在台上不要走。

师:同学们做的真是太棒了,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表演的鹅啊忘了他们的小组在那里了,我们怎么来帮助他们呢?(答)

师:我有一个办法,因为我们每种鹅都有自己的特点,我用音乐来表现出来,是那种鹅,就请那一组小朋友站起来欢迎他。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大白鹅”做了好朋友,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喜欢这个朋友,那么我给你们留个开外作业,回家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鹅有关的诗或者是儿歌,下节课我请你们再来表演。 颂《咏鹅》

(有画面、有音响、有诗韵)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

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一、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1、师生问好

2、听辨声音的强弱。

二、学唱歌曲唱

1、律动

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小朋友模仿得真棒,让我们随着音乐和小动物一起跳舞吧。比一比,谁学习动作又快又好?” (播放伴奏音乐) 学生:随着音乐节拍与老师一起律动。

2、一边律动一边按节奏读歌词

帮助学生熟悉歌词。老师随着伴奏音乐一边律动一边带领学生一起读歌词。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歌词。

3、引入歌曲,范唱歌曲。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歌曲

师:“小朋友,看我们跳得这样热闹,小动物也想来表演节目。看!它们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块听听吧。”(播放课件) 学生认真聆听范唱。

4、按节奏读歌词。

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节奏和读音。

师:“请小朋友来唱唱这首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学生演唱歌词。

5、学生演唱歌曲。

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演唱。 师:“请小朋友来唱唱这首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学生演唱歌词。

1、把声音的强弱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进一步巩固对声音强弱的感受和运用。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听小动物的叫声有什么变化。”

师:“对,第一声比较强,第二声比较弱,(同时贴上大嘴巴和小嘴巴)跟着琴声来唱一唱 。” 学生用强弱不同的歌声演唱歌曲演唱。

2、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1、学生个别发言。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师:“在刚才的歌曲中小猫、小狗为我们演唱了歌曲。你还希望请哪位小动物来唱歌呢?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和动作吗?”

学生个别发言,全班集体模仿。

2、分小组创编进行歌表演。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选择两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歌声最动听,表演最整齐。”

分小组创编进行歌表演,并分组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定很开心吧!小动物请老师给小朋友捎来了几句话:它们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来爱护动物、关心动物。让我们一起快乐幸福地生活。”

教学 目的

1、复习歌曲《小胖胖》,同时新授歌曲《小蚂蚁》,进一步强化学生有秩序,纪律,讲礼貌的思想道德意识。

2、鼓励学生边唱歌边跳邀请舞,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辨认旋律中出现的相同节奏,从而提高观察力与辨认分析能力。教学 重难点歌曲演唱与表演,找出相同节奏。 教具 准备小蚂蚁卡片及头饰 《乃呦乃》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听唱少数民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二、学唱歌曲《乃呦乃》,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三、能够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并感受土家族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用动作表现音乐。 课时安排:(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课件导入(课件:中国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生答:中国地图)在这张中国地图上,分布着许多民族,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生答略)老师在课前让大家去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现在就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认识多少个少数民族。

2、点击地图出现少数民族人物,请生看图说说这个少数民族。师对生的发言作简单总结,引出下一环节:

3、师:我们以前还学过几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现在有几朵花,每朵花里都藏着一首歌,请你们听听、唱唱,如果能表演更好。(将生分组,每组选一朵花进行表演,之后进行简单评价)

4、师:这张地图上还有一个民族你们认识吗?(点击出土家族)这是土家族,(介绍土家族 ——课件演示图片,背景音乐《乃》)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去做客,和土家族的小朋友交朋友,不过,和他们交朋友可不容易,你要会唱他们的歌曲,还要会跳他们的舞蹈才能和他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交朋友?好!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唱一首土家族的歌曲。

三、新授注:每项训练前要有要求!还要有提高。

1、师范唱(要求:安静地听,听完后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还可评价教师的范唱)〈情绪、几拍子、教生字、节奏、重复的旋律〉

2、按节奏轻声读歌词(师生对读、拍手读,要求读出强弱)

3、听范唱,记忆图了颜色的小节。

4、听范唱,在有颜色小节处拍手。在请生在此小节出设计其他动作。

5、跟教师模唱歌谱(用多种方法进行)

6、完整的演唱歌曲

7、请一生领唱,其他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四、表现歌曲

1、师从底下拿出酒杯和碗,问:这是什么?(生答略)我要用他们来演奏这首歌曲。

2、演奏前,请你们听听他们各是什么音?(5 3 1)

3、师演奏歌曲。每种各一遍。

4、请生上来演奏。(1——2人)只需演奏其中的一句或第一句。(请生回家也去找自制乐器,演奏这首歌。

5、学舞蹈。

师:去土家族光会唱歌还不行,还要会跳他们的舞蹈。你们会跳吗? 教师也为这首歌曲设计了几个动作,我表演一边给你们看,好吗?(跳完,让生作简单评价,再请每个小组长和老师围圈跳一遍。

6、分组创编(分4组进行)背景音乐《乃》及图片。

师: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和老师教的基本动作,为这首歌曲编个歌表演。(要求:小组的动作要统一,或有唱有跳,或伴奏表演)

7、分组汇报,之后相互评价。(表演时,可请生上台演奏碗等)

8、评价:谁表演的最好?小组的成员是不是都参与了?他们设计的动作是不是合拍?

9、小结:今天学会了土家族的歌曲和舞蹈,了解了土家族,相信我们下次去土家人家做客时,一定受到他们的欢迎,并且和土家族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10、布置作业;在《乃呦乃》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目的:

1、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2、能随音乐走步。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教学模式:情景陶冶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卡片,大歌谱。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做过梦吧,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梦中的情景,一般都是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但组合起来却非常离奇古怪。

二、完整的欣赏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目的:感受雄壮的音乐情绪。

三、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引导学生想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明朗活泼)

2、随音乐走步。

3、用打击乐器为第一部分主题伴奏。用小鼓,响板,串铃伴奏。

四、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活泼风趣。)

单二部曲式,曲调清新,它是由小提琴来演奏,反复时加进了短笛,木琴,小钟琴,显得活泼风趣。

推荐第10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

课题:演唱歌曲《板凳龙》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板凳龙》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让学生初步了解壮族童谣的特点,感

受、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之情。

教学重点:演唱和歌表演

教学难点:演唱时的念唱和打节奏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插图:让学生感受舞龙时火热欢腾、喜气洋洋的场面,加深他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并结合

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家乡过节时的一些风俗习惯。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谈谈自己对“龙”的认识,并试着摆摆龙的造型。播放歌曲〈板凳龙〉做背

景。

二、新课教学

1、听赏歌曲《板凳龙》,师:小朋友,刚我们观看了热闹的舞龙场面,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听赏壮

族小朋友演唱的歌曲《板凳龙》,仔细听一听,歌曲中哪些地方有敲锣打鼓的声音。

2、请学生用笔勾画出歌曲中模仿敲锣打鼓的声音,然后拍一拍节奏,练一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如:拍手,拍腿等)

3、再听一次歌曲,在有敲锣的地方跟着音乐拍节奏

4、师范唱,生仔细听

5、跟老师读歌词

6、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7、指导:用天真活泼,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

三、模拟、创编、表演

让学生自由分组表演,在模拟表演过程中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四、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演唱歌曲《溜溜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溜溜歌》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童谣的特点,感

受、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之情。

教学重点:演唱和歌表演

教学难点:延长拍的演唱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板凳龙》

三、教授新课

1、提问导入:“小朋友,我们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你知道哪些民族呢?请你跟我们

说说。”——引出苗族

2、师出示一苗族小朋友的画片,然后分析她的服饰特点。在黑板上粘贴几张苗族小朋友的图片,请

学生上黑板给他们的衣服上色。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看。(播放音乐《溜溜歌》)

3、揭题:《溜溜歌》,苗族歌曲,是一首贵州民歌

4、师范唱,请生仔细听,并说说听后感受

5、跟师读第一段歌词

6、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7、师指导:用活泼、有趣的感情演唱。

8、跟身边的小朋友表演唱。

四、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演唱歌曲《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阿西里西》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让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童谣的特点,

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之情。

教学重点:演唱和歌表演

教学难点:歌表演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乐做背景

1篱笆洞游戏

2 3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复习歌曲《溜溜歌》,师带着学生表演

二、游戏导入:四个学生做“钻洞”的游戏,师播放《阿西里西》音、请学生为游戏起名字,师引出彝族语言“丘都拉迪”——中文是钻、简单介绍彝族人民服饰和生活习惯、揭题:《阿西里西》,“阿西里西”中文是好朋友

4、听录音范唱,说说歌曲情绪怎样?

5、师带动作范唱,生认真听

6、跟老师读歌词

7、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8、师指导唱:启发学生结合游戏情景用欢快的心情演唱,

三、创编表演

1、学生自由分组进行歌表演

2、表演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四、小结:歌曲学习、演唱情况

第四课时

课题:音乐活动《我们来跳舞》

教学目标:通过音乐活动或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音乐活动和表演,

教学难点:音乐表演

教法:情景法、模仿学习、启发引导法、创新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歌曲

1、独唱、小组唱、

2、表演唱

3、游戏接龙

二、游戏:“歌曲大比拼”,规则:分小组演唱本单元学过的歌曲,比一比,哪一组唱的最好,哪

一组表演的最棒。

1、组织

2、比赛

3、表彰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中,并互相评价。

第五课时

课题::学唱歌曲《比一比》

教学目标:学习歌曲《比一比》,认识三角铁,并能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表

现自我的能力,

情?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和表演, 教学难点: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教法:情景法、模仿学习、启发引导法、创新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阿西里西》、《溜溜歌》

二、游戏:考考大家的耳朵,歌曲中唱了什么,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1、师放音乐《比一比》,

2、生听后回答,师做简单小结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曲子是一首么佬族民歌《比一比》

4、听音乐范唱,说说歌曲情绪

5、跟师读歌词

6、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三角铁

五、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演唱情况

第六课时

课题:听赏《师公舞》 ;音乐活动:赛歌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表演《师公舞》,让孩子们了解师公舞的音乐旋律、节奏,领会壮族舞蹈

的独特的风格。

教学重点:律动、表演

教学难点:律动、表演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师公舞的魅力

1、播放影音:师公舞

2、学生说自己的观后感

3、哼一哼

4、听老师范唱、范奏

5、跟老师唱一唱

6、跟琴把曲子唱熟

二、学习舞蹈:我也跳一跳

1、自己观察图画,想一想、做一做

2、老师跳一段师公舞

3、学生模仿跳师公舞

4、跟着音乐一起跳

5、难点解决、个别辅导

6、一起来表演

三、表演、创编

1、学生分组上台表演

2、评议评议

3、创编师公舞

4、上台汇报表演

5、选择优秀代表带领全体学生一起跳

6、总结:让壮族的民间舞蹈在我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四、赛歌会

1、分组、讲规则

2、有学生选出评委组

3、分小组赛歌

4、教师小结赛歌情况并宣布获胜者名单

5、个人赛歌

6、教师小结赛歌情况并宣布获胜者名单

五、课后小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首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歌曲和乐曲,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和节奏,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让民族的音乐之花通过我们的传唱永开不败。

第二单元: 小朋友喜爱的歌

第一课时

课题:学唱歌曲《睡吧小宝贝》

教学目标:

1、爱唱爱跳是小朋友的天性,通过学习充满童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轻快活泼、优美宁静和幸福喜悦等音乐情绪,获得身心的愉悦。

2、能主动的参与演唱和表演活动,能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创编歌曲,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唱歌状态,能自然运用呼吸,不喊唱,培养其良好的唱歌习惯。

教学重点:唱歌、表演

教学难点:根据歌曲的不同情绪,运用不同的情感表现歌曲情境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我想考考你们的耳朵,请你们听一段音乐,请你们根据音乐的情绪,用你们的动作表现出来。”生初听歌曲《睡吧小宝贝》,可让学生闭起眼睛仔细感受。

2、谈谈听后感受,提问:你觉得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这是首什么样的曲子?

3、生回答以上问题,师做阶段性小结:“这是一首哄小宝宝睡觉的歌曲,我们把这样的歌曲统称做“摇篮曲”,古今中外有很多摇篮曲式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我们中国的摇篮曲《睡吧小宝贝》。

4、师范唱,请生闭起眼睛感受旋律

5、师带读歌词

6、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7、指导:

a、学习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b、结束句引导学生用轻而慢的声音演唱,体现小宝宝已经慢慢的进入了梦乡。(跟琴单独唱结束句)。

8、跟琴完整唱

9、再听一次录音范唱,说说录音唱和我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录音范唱节奏较慢,师指导的稍轻快些)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跟钢琴伴奏唱或是跟录音唱)

10、歌曲表演

11、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题:学唱歌曲《萤火虫》

教学目标:

1、爱唱爱跳是小朋友的天性,通过学习充满童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轻快活泼、优美宁静和幸福喜悦等音乐情绪,获得身心的愉悦。

2、能主动的参与演唱和表演活动,能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创编歌曲,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唱歌状态,能自然运用呼吸,不喊唱,培养其良好的唱歌习惯。教学重点:、唱好《萤火虫》,并律动。

教学难点:、唱好《萤火虫》中连音线的三拍子处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1动作

2

3

4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睡吧小宝贝》

二、新课导入、律动导入:跟《萤火虫》伴奏音乐自由表演各种昆虫、小鸟飞翔的、师生交流:说说自己对萤火虫的了解、揭题:《萤火虫》、初步感受歌曲:聆听录音范唱,说说自己听歌曲后的感受

5、跟师读歌词,指导读好连音线3拍子时值处

6、生自己有感情的读歌词

7、跟录音默唱——轻声唱

8、指导唱:说说用什么样的歌声来表现萤火虫可爱的样子,并请生跟琴唱。指导唱好歌曲中连音线的地方

9、跟琴完整唱

10、跟录音表演唱

11、创编表演:跟小伙伴一起,分组进行歌曲创编表演

12、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学唱歌曲《小青蛙》

教学目标:

1、爱唱爱跳是小朋友的天性,通过学习充满童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轻快活泼、优美宁静和幸福喜悦等音乐情绪,获得身心的愉悦。

2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3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主动的参与演唱和表演活动,能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创编歌曲,感、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唱歌状态,能自然运用呼吸,不喊唱,培养其教学重点:唱好《小青蛙》中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处。 教学难点:律动、表演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跟音乐律动:《小青蛙》

2、导入: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请生说说有关于青蛙的小故事。

3

4 5来读

7

8

9 、初听歌曲: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歌曲,然后给它起个名字。、揭题:《小青蛙》、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引出节奏:x0 x0| x0 x0|

6、用“呱”和“ke”、再听歌曲,说说青蛙在哪里唱歌、跟师读歌词、跟录音默唱——轻声唱

10、指导:指导唱好歌曲中象声词“呱”和 “ke”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处

11、用有趣,跳跃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12、跟琴完整唱

13、跟录音表演

14、歌曲创编

a、生自由创编歌词和表演方式

b、表演展示,师生互评价,鼓励学生用更多的形式进行表演

15、小结

第四课时

课题:听赏歌曲《请你唱个歌吧》

教学目标:

1、爱唱爱跳是小朋友的天性,通过学习充满童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轻快活泼、优美宁静和幸福喜悦等音乐情绪,获得身心的愉悦。

2、能主动的参与演唱和表演活动,能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创编歌曲,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唱歌状态,能自然运用呼吸,不喊唱,培养其良好的唱歌习惯。教学重点:律动、表演

教学难点:律动、表演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展示春天的画面,生说说春天的景色—(用《请你唱个歌吧》做背景音乐)

二、欣赏歌曲《请你唱个歌吧》

1、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边听边想:歌曲中,你听到什么声音,这声音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得到?——启发学生听出歌曲中杜鹃鸟的叫声。(边听,边用身体轻微的摆动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师打拍子)

2、生听后回答以上问题

3 揭题:《请你唱个歌吧》,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歌曲轻快优美,表现了小朋友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感情,歌曲中有模仿杜鹃鸟的叫声,它用歌声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4、再听歌曲,说说,歌曲中有多少处模仿杜鹃鸟叫的声音,“咕咕!咕咕!歌声使我们快乐”这句为什么要重复,怎样唱好这样乐句?

5、用琴在全班指导唱这一句,体会大家兴致勃勃的听杜鹃唱歌的感情。

6、跟音乐轻声唱

7、师:春天还能听到哪些鸟的叫声?你能模仿它吗?

8、创编歌词,师示范

9、创编展示,师生互评

第三单元: 敲锣打鼓

第一课时

课题:学唱歌曲:《锣鼓歌》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从孩子喜欢的打击乐器——锣鼓入手,通过听赏《锣鼓冬冬响》、《金蛇狂舞》,演唱歌曲《锣鼓歌》,让孩子和锣鼓成为好朋友,从看、听、敲、表演等几方面认识锣鼓的形状,感受锣鼓的音色、音量,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能运用到歌曲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运用锣鼓为歌曲伴奏。

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运用到歌曲中。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运用锣鼓为歌曲伴奏。

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运用到歌曲中。律动、表演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

1、新课导入:观看河南民间锣鼓歌舞表演

3、跟着音乐律动,跟老师表演锣鼓舞

4、揭题:《锣鼓歌》,师简介歌曲

5、听音乐范唱,说说听后感觉,初步聆听歌曲

6、跟师读歌词,简单分析歌词意思

7、跟录音默唱——轻声唱

8、师指导歌曲情绪

9、跟琴完整唱

10、跟录音表演唱

11、歌曲表演展示,师生互评

12、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题:听赏《金蛇狂舞》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从孩子喜欢的打击乐器——锣鼓入手,通过听赏《锣鼓冬冬响》、《金蛇狂舞》,演唱歌曲《锣鼓歌》,让孩子和锣鼓成为好朋友,从看、听、敲、表演等几方面认识锣鼓的形状,感受锣鼓的音色、音量,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能运用到歌曲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运用锣鼓为歌曲伴奏。

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运用到歌曲中。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运用锣鼓为歌曲伴奏。

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运用到歌曲中。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上节课介绍了,聂耳叔叔不但写了许多反映穷苦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和爱国歌曲,还创作了优秀的民乐合奏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金蛇狂舞》。

三、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初次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听赏与学习做以铺垫

2、师介绍歌曲背景、作者等知识。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听赏聂耳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听时,请留意曲子的速度,并大胆想象“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什么意思?

3、师:对“金蛇”指的是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 指的是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那么大家认为最能体现热烈气氛的是那两件乐器?

师:大家音乐感觉非常好啊,老师也认为是这两件乐器。下面我们就用锣和堂鼓做一个经常玩的“对击游戏”好不好?师:好,马上找到自己的音源,准备好了吗?

4、分段聆听

a第一乐段,谁能说说歌曲中表现了一个什么场面?

师:第一段中乐曲通过整齐有力的节奏,表现出了一个热烈的比赛开始时的场面。下面同位两个讨论一下,合作为这段音乐设计一个奋力划船的动作。

师:再次感受歌曲旋律,跟音乐律动。

b、第二乐段

师:好,第一段听赏完毕。我们要随着音乐进入比赛的第二阶段了。这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请欣赏——

c、第三乐段

师:第二段音乐中运用“螺丝结顶”和“对答呼应”这两种手法,生动的表现出了龙舟赛中你追我赶的场面,可到底谁取得了胜利呢?请大家继续欣赏第三乐段!

d、完整体验

师:同学们,聂耳叔叔写的《金蛇狂舞》精彩吗?喜欢不喜欢?那好,咱们再听一遍,把你感受到的和学到的知识都表现出来(设计意图:此时在此完整复听,旨在将分段赏析的参与表现进行连贯的综合检验,巩固学生对各乐段的听辨反应和全曲完整的体验。)

四、综合游戏

师: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呀!那我就再领大家做一个“赛龙舟”游戏。我们分成红、黄两队,那队在划龙舟时最团结,把主旋律唱的整齐流畅,便为胜利。开始活动后,各组先选出小组长把乐器和头饰领走。

五、小结

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世界

第一课时

课题:学唱歌曲〈小松鼠吃核桃〉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感演唱和表现歌曲

2、能跟小伙伴进行合作创编歌曲歌词或动作。/

3、认识并能运用木鱼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能运用活泼欢快的情感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 能唱准歌曲中下行小七度的跳进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授新课

1、律动导入:跟师表演〈请你唱个歌吧〉

2、游戏:听音乐,比一比,看谁听的最仔细。师放歌曲〈小松鼠吃核桃〉,请生仔细听,然后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比赛。师提问: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歌曲中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你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觉?

3、师小结,并揭题〈小松鼠吃核桃〉,简单介绍傈僳族

4、再次感受音乐,请生跟着音乐模仿小松鼠活泼可爱的样子。

5、跟师读歌词

6、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7、跟琴轻声唱,师重点指导第一小结中下行小七度的音准,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表现出小松鼠聪明伶俐、大胆灵巧的音乐形象。(师及时表扬、评价)

8、跟琴有感情的完整唱

9、分小组比赛唱

10、跟音乐完整的,带表演唱

三、歌曲创编表演

1、自由分小组进行歌词或是表演动作的创编,比一比,哪一组表演的最棒。——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表演,如分角色唱、表演唱等

2、创编表演展示,评出三星级表演明星,分别是有表情的演唱、自信的演唱和大胆的表演。全班对每一组上来表演的同学进行手势打分,并评出最佳表演者。

3、师做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 学唱歌曲〈老牛和小羊〉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有趣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

2、能初步尝试二声部的演唱,并能分辨声部的不同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初步接触二声部演唱

教学难点: 能分声部演唱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今天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农庄去游玩好吗?请同学们上火车,我们马上要出发了!(播放歌曲〈火车开了〉,跟音乐律动)

2、“我们到站了,请听,是谁在欢迎我们啊?(聆听小牛和老牛的叫声,并让学生谈谈对小样和老牛两种声音的认识——老牛声音低,小样声音高)

3、你们真聪明, 让我们一起来模仿老牛和小羊的叫声,注意两种动物在音色上的对比。

二、学唱歌曲

1、听到同学们的声音,他们高兴极了,忍不住唱起了歌,要和你们比一比,播放音乐〈老牛和小羊〉

2、揭题〈老牛和小羊〉

3、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4、跟琴唱,师指导,注意分辨老牛和小羊的不同声音

5、分角色表演唱

6、跟录音完整唱

三、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学唱〈老牛和小羊〉的第二声部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有趣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

2、能掌握第二声部的演唱,并能分辨声部的不同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初步接触二声部演唱

教学难点: 能分声部演唱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老牛和小羊〉

二、学唱二声部

1、师简要介绍二声部歌曲的唱法

2、学生分为两组, 分别练习老牛和小羊的声部,然后在师的指挥下,两个声部同时唱。(注意声部间的协调, 控制好音量,培养学生间的合唱意识)

3、跟琴完整唱

4、跟录音齐唱,比一比,哪个声部唱的最好,谁最有表情

5、小结

第四课时:

1能力。

2 课题: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加强巩固本单元以及之前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演唱、在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学生有针对性地点评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组。

1

3

5一、进行班级歌曲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评比出最优秀的小、将要求

2、明确目标、分组

4、动物名称、比赛

6、评奖

二、教师组织学生对歌咏比赛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三、教师总结

第五单元:鱼米乡

第一课时

课题:学唱歌曲《同同飞》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湖南歌曲风格,引发学生对我国修理江山和丰富的资源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演唱和提问:“小蜜蜂找到了几朵花”让提醒学生注意这首歌曲的特点,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都落在6上。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歌曲导入:

1、游戏导入:教师、学生自由结组打花巴掌,当学生兴趣浓厚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同同飞》歌词,熟读后让学生边读歌词边打花巴掌,让学生在游戏中熟记歌词,(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游戏时多次播放)

2、揭题:《同同飞》

3、跟音乐律动

4、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5、跟师琴唱,并指导

6、跟音乐表演唱、

三、创编、表演

1、分小组在老师的动作上进行改编,或是自由改编歌词

2、创编成果展示

四、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听赏歌曲《斑鸠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听赏歌曲《斑鸠调》,感受江西地区乡土风味的曲调,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鼓励学生尝试用颜色表达歌曲情绪。

3、让学生初步了解江西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自豪感。

4、通过了解鸟类活动,引发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尝试用颜色表达歌曲情绪

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聆听音乐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

1、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2、手风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后在班上汇报。

2乐《斑鸠调》)

3

4

5 6

7跟录音哼唱

8、请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有关鸟类的资料, 跟身边小伙伴说说,然、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各种鸟类的图片,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背景音、师简单介绍斑鸠,并出示图片。、模仿斑鸠的可爱的样子、揭题:《斑鸠调》,这是一首4/2拍的江西民歌,请你们听听、生仔细聆听《斑鸠调》感受歌曲中风趣灵巧的声音。、仔细听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中独特的民族风味的衬词。可轻声、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律动

9、引导学生用颜色表达情绪:

a、师播放歌曲第一段,请学生说说可以用什么颜色表达歌曲情绪

b情绪

c

10

1

1、师放第

二、三段,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颜色或者是图画表达歌曲、展示作品,生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互评,谈谈感受、启发学生说说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鸟类、小结,全班在歌曲《斑鸠调》的音乐中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课题:学唱歌曲《彩龙船》

第11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课题:

第一课《春天》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思想目标:巩固上学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上学期学习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 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春晓

春民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 《布谷》: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布谷

布谷鸟儿声声叫,布谷!布谷! 歌唱春天多美好。布谷!布谷! 布谷鸟儿声声叫,布谷!布谷! 春天多美好。布谷!布谷!布谷!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 《放牧》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 《小雨沙沙》: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小雨沙沙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四、复习歌曲 《牧童》:

六、教师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放牛歌 笛儿悠悠吹

云儿轻轻飞

课题: 第三课 《手拉手》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1、歌曲《一对好朋友》

2、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3、编创与活动: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 学 准 备:

钢琴、录音机、节奏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律动: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的自编动作表演。

三、歌曲《一对好朋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

教师适当小结,适时下课。 板书设计:

雁群飞

晴天高,白云飘, 西风起,雁群飞, 排成一字一行齐, 飞来飞去不分离, 好像我,哥哥弟弟, 相亲相爱不分离。

课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1、歌曲《数鸭子》

2、聆听《鸭子拌嘴》

3、编创与活动: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鸭子拌嘴》,学唱歌曲《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 学 准 备:

钢琴、录音机、节奏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律动: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鸭子拌嘴》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A、这是结合本课安排的一个创造性练习。

B、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制造出小鸭的故事。 c、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

4、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

四、表演《数鸭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4、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五、音乐活动:

六、课堂评价活动:

教师适当小结,适时下课。

板书设计:

鸭子拌嘴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四课:长鼻子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二、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观歌曲。

三、能够准确地拍击

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可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事物,吃什么、住在哪?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三、表演《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演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它小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看哪一组编唱得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象,

小象,小象,可爱的小象,

鼻子弯弯长又长。 走起路来稳又稳 你给傣家,帯来吉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大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二、聆听《大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三、表演《两只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演唱。采用听唱法教学。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为小组创编动作,要让学生听着演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大象 任意组合,扁一遍,拍一拍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五课:游戏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二、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三、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挤奶舞》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可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也可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2.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3.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4.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着演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欢快,活泼地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啦,

货车司机开着火车,

咔嚓火车跑得那么快,多么好,

咔嚓,咔嚓,咔嚓,向前奔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挤奶舞》,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境。

二、聆听《挤奶舞》教学基本要求

1.可在组织学生聆听《挤奶舞》的同时选放有关《挤奶舞》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三、编创与活动

四、表演《小松树》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火车皮尔卡 我们的火车向前开, 轰隆轰隆跑得快。 北京北京我来了, 欢乐的哥儿唱起来。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六课:美好的夜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三、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宝宝睡觉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宝宝睡觉了》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小宝宝睡觉?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三、铃鼓及演奏方法简介

四、编创与活动

五、表演《闪烁的小行星》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六、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七、编创与活动

八、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闪烁的小行星 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方光明, 好像千万小眼睛。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宝宝睡觉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宝宝睡觉了》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3.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三、表演《下蛋啰》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3.用听唱法尽快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小宝宝睡觉了

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 摇篮像只船,妈妈轻轻摇。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七课:巧巧手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表演,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分辨手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四、能发挥想像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采蘑菇的小姑娘》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三、表演《采蘑菇》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蘑菇是什么样子?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里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大海。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随着教师像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采蘑菇的小姑娘

独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铁匠破尔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铁匠破尔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

三、表演《铁匠》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3.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4.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5.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铁匠破尔卡

大锤当当,小锤叮叮当,大锤小锤敲得向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八课:时间的歌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调皮的小闹钟》。

二、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三、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调皮的小闹钟》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调皮的小闹钟》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乐曲时,教师可借助弹拨乐演奏的图片或电视录像,让学生感受弹拨乐合奏的这一形式。提示:这首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回答。 2.复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音做模拟演奏动作,或听教师介绍彝族的简单舞蹈动作,学做彝族一二个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表演,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聆听《调皮的小闹钟》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快乐的啰嗦》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歌曲。

2.复听歌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三、编创与活动

四、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五、表演《乃哟乃》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哟乃,乃哟嗬”是快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可跟着教师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六、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九课:巧巧手

教 学 目 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表演《粉刷匠》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铁匠波尔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边听音乐边指看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看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三、编创与活动

四、表演《理发师》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简单叙述歌曲内容。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角色进行表演。 3.请一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沙球、边打边唱。其他同学边唱边表演。

五、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十课:汪汪与咪咪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教学重、难点:

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u盘,电视机。 教法:范唱,跟唱,练唱。 德育教育:爱祖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狗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编创与活动

四、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第12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 春天 教学内容:聆听《杜鹃圆舞曲》,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4、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春晓》、《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课后小结与反思:

第2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教学内容:表演《牧童》;;认识三角铁、双响筒;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 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1)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1) 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 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 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3课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二、学唱《一对好朋友》。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鸭子拌嘴》。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三、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4课 长鼻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3.能够准确地拍击

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

2、学唱歌曲《小象》。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象》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

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3、听听乐曲《小象》。

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

二、欣赏《大象》

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学歌曲《小象》

1、听听录音的范唱。

2、学唱歌谱。

第二课时

3.能用灵巧的歌声,清晰地演唱《拍皮球》并能按图谱用双响筒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学会唱歌曲《小象》,学会三拍子的打拍。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学歌曲。

1、唱歌谱:齐唱——比赛唱——指名唱

2、跟录音唱歌词

3、轻唱

4、多种形式比赛唱

5、演一演

三、编创活动: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两只小象》,巩固三拍子的打拍。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练唱《小象》

三、学习《大象》

1、学唱歌谱。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

2、唱歌词。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

3、演一演。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美感。

2、巩固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唱《小象》

1、轻唱歌谱。

2、唱歌词。

3、演一演。

二、唱《两只小象》

1、轻唱歌谱。

2、跟录音唱歌词。

3、演一演。

三、欣赏歌曲《小象》和《大象》

四、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5课《游戏》

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后排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并能和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2.能用灵巧的歌声,清晰地演唱《拍皮球》并能按图谱用双响筒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用听唱法完整的演唱、表现歌曲。2.能准确的演唱歌曲的歌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1.做“开火车”的游戏,导入乐曲的聆听。2

二、新课教学1.按照课本图示节奏朗读儿歌,从火车启动“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到站名前,手持地名卡片的学生举起示意,并说:“ⅹⅹ站到了,请下车”。集体回答:“谢谢!再见!”继续启动火车,接着读拍儿歌„„依次类推。

2.熟练后边读边拍节奏并加入动作来表现。游戏的基本动作:以横排为基础,第一位学生作司机,其他学生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做车身,双脚随节奏一拍一下踏步前行模仿车轮。到站后搭肩的队形换方向火车重新启动。 3.聆听乐曲。听前思考:“听一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听后说说听到的声音。 4.复听音乐 5.自编动作模仿车轮转动 6.表现音乐主题。

第二课时

一、聆听钢琴曲《跳绳》

1.完整聆听乐曲。生说说乐曲演奏的乐器和乐曲的情绪。 2.复听乐曲,注意乐曲中速度的变化

3.师做几张代表速度变化的色块或线条图片。生把听到的先后变化,在黑板上摆出来。 4.生用模拟跳绳的动作感受乐器速度的变化。 5.做听音乐分辨音色的练习。

二、演唱《火车开啦》

1、完整聆听歌曲。生说说歌曲中火车启动、行驶、到站的声音。如:火车汽笛声、火车启动由慢到快、正常速度行驶、到站由快到慢。 2.用听唱法学歌曲。 3.三声部节奏练习:

wu – wu – wu – wu – hong long hong long hong long kacha kacha kacha kacha 注意:切忌喊叫,注意动作与歌曲节奏的协调一致。

4.表演歌曲,加入三声部的节奏 5.师用钢琴伴奏,生有感情表演。 6.清唱歌曲。 7.生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8.拓展。聆由歌曲《火车开啦》改编的器乐曲《火车开啦》。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学生回答) 2.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谁来拍给老师看看? 3.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

4.今天咱们要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

5.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评价:谁拍的好,在相应的组下贴一个笑脸,以示鼓励。) 过渡语:刚才大家伴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二)师生合作,学习歌曲

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欣赏歌曲,并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 2.朗读歌词。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可以看学生情况是否继续做拍皮球的动作) 3.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

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重点难点

4.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5.边唱边拍 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过渡语: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那小朋友还喜欢那些活动呢?(学生回答:跳绳,拔河,游泳„„)

三、编创与活动

第6课 美好的夜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做歌表演。

2、探索和认识“音的高低”。教材分析:《闪烁的小星》是一首法国民歌,它的曲调流畅、轻快从容。全曲音律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第1—8小节与结束句是完全重复,第9—12小节与第13—16小节又是完全重复。在反复中不断表现出乐曲的情绪,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的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与爱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夜晚的意境,体会歌曲的情绪。

2、通过律动、创设情境等方法学唱歌曲,指导学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3、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情景式的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

4、通过生活现象的比较,帮组学生理解音乐中音的高与低。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手势模唱《闪烁的小星》的旋律,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闪烁的小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来创编情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见过漫天的小星星和月亮、云彩在一起的的美丽景象吗?你数过天上的小星星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个美好的夜晚。再引出聆听歌曲《闪烁的小星》。

二、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1、聆听歌曲。歌中都告诉我们什么景象?一起来听听《闪烁的小星》。

2、念歌词。好多好多的星星,挂满了天空,一闪一闪亮晶晶,就象千万小眼睛,多美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吗?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节奏要准确,咬字清楚,要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① 跟着老师的琴声,用手势动作的视觉辅助,像唱歌词一样,边做手势边模唱唱名,巩固“do、re、mi、fa、sol、la”六个音的音准音高。

② 离开琴声的辅助,打手势清唱旋律。尤其旋律的下行,要轻声唱,多用听觉辨别是否唱准了每个音的高低。

③ 离开琴声做一人一句模唱的接龙游戏,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音准情况,并及时发现没有唱准的学生,用琴声导引准确音高。多用清唱,直接走到每个学生身边倾听,让学生模唱老师的音高。

4、歌曲的艺术处理。① 注意纠正不准确的咬字。② 歌声不可唱的太强,要有节拍的强弱感,唱的轻盈而又有弹性。③ 用手腕的动作来表演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眨眼的样子。(手腕的转动)④ 做一做内心读拍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⑤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每句的句尾轻击一下碰铃,突出夜的意境。⑥ 分小组自编动作演唱,给学生自信表演和相互评价的机会。

三、创编与活动。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伸出食指:高音向上指;低音向下指。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小星星很快乐、很调皮、也很聪明。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有很多很多的梦。让我们伴着小星星的音乐,朝着我们自己的梦努力吧!王老师祝愿你们每一个人的梦都能成功。时间过的真快呀,我们也该和这些小星星说再见了。就让我唱着《闪烁的小星》结束这节课吧。

第7课 巧巧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2、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3、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

2、学会演唱《粉刷匠》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学会演唱《粉刷匠》。

1、完整的聆听歌曲范唱。这首歌唱出了那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心里默唱。

3、试着唱。

4、随录音唱歌词。如果你是粉刷匠,为妈妈做了一点事,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怎么样?

5、有感情的演唱。

6、用旧报纸装扮自己,试着编创动作。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沙球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认识沙球。

1、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3、指导学生练习。

4、为歌曲伴奏。

5、分小组练习

第三课时

1、学唱

2、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理发师》

1、聆听歌曲范唱。思考: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

3、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铁匠波尔卡》。

2、认识串铃,学会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串铃的演奏方法。

1、认识串铃。

2、学习串铃的演奏姿势

3、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4、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铁匠波尔卡》

1、初听,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的旋律

4、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

第8课时间的歌

《时间像小马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通过学唱歌曲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并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教唱歌曲,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动画画面以及相应状态下的音响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请你再仔细看一遍刚才的画面,看看"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老师用两个音乐记号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你想试试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吗? 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师:出示节奏:2∕4 × ×× ∣××

×‖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生:练习师:指挥学生以小组一组一组加入和退出的形式击拍出2∕4 × ×× ∣××

×‖ 的节奏来创造、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六个自然组为例:第一组从头到尾要击拍十一遍 2∕4 × ×× ∣××

×‖的节奏;第二组击拍十遍;第三组击拍九遍……) 师:激励学生用打击乐器创造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来为小马车"伴奏"。 学生根据无声的动画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小马车的渐近、渐远的场面配上渐强、渐弱的音响。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节奏,提高学生多声部合作能力。教唱歌曲《时间象小马车》 1、听歌曲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2、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学生独立按节奏朗读歌词,为唱歌的节奏做铺垫。

4、学唱歌词。

5、引导学生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如:齐唱;独唱;领唱、齐唱等。 7、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此活动,要启发学生尽可能地使自己演奏的节奏与所使用的乐器的音响特点相符。并要注意演奏时加强多声部之间的合作能力。)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探究课后的感受与认识,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师:时间象小马车,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回来吗?(启发学生认识时间的可贵。)

师:是啊,时间跑了,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一位大作家在文章中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间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多媒体以逐行出现此段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教益。) 师:聪明的小朋友,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让我们共同来努力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领着学生离开音乐教室,下课。 教学反思:

第13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

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

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

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

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

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

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

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

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

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

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

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

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

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

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

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

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

教学目标

1、

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

按节奏念儿歌。

3、

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

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2、

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

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

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

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

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

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

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

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

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xx x 0 0

xx xx xx x x x xx 0

5、

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

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

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

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重点

1、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有表情歌唱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难点

1、

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时,强弱力度可能不易控制。

2、

在欣赏乐曲《春天悄悄来临》时要求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来表达对这首乐曲的感受,可能不以组织教学。

3、

在活动《春光好》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游”与“春耕”,有的可能无法贴切扣题。

教具准备

1、

钢琴、录音机、录音磁带、沙锤、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

2、

节奏卡

①x —

— —

② x

x

x

③ x —

x ④

x

x —

1、

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

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

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

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

师范唱一遍。

4、

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5、

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

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

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

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9、

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搬走。然后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沙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让学生为该曲命名。

3、告诉学生曲名。

4、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5、用课本上的插图来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6、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7、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

8、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和“春耕”的音响。

9、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和“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3、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

用课本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

4、

教师范唱。

5、

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6、

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7、

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8、

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9、

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10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11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1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①x —

— —

② x

x

x

③ x —

x ④

x

14教师用课本的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

15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

16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附点二分音符。

x —

2、

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

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

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云》,并备唱该曲。

2、

用课本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3、

师朗读歌词。

4、

学生朗读歌词。

5、

教师节和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

完整聆听《春天音乐会》。

7、

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8、

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9、

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难点:

体会每首歌曲各自不同的音乐情绪,《小动物的歌》是欢快的,《小毛驴爬山坡》是俏皮的,而《咏鹅》是悠闲自在的。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歌声表现不同音乐的情绪。

教具准备

1、

钢琴、录音机及磁带、打击乐器(大鼓、铃鼓、响板、双向筒)。

2、

卡片:强

⑴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叫声进行对比: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谁的叫声大?谁的叫声小?(老虎的叫声大,小猫的叫声小)

⑵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

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

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⑴学生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⑵根来时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

师问: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碰铃发出的声音弱,钟声发出的声音强。)

4、

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

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和“p”,理解含义,并请同学们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3、

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

初听音乐: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

再听音乐: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

你如何表达乐曲的情绪?

(4)

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是欢快活泼的。

4、

总结: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歌爸爸妈妈听。

4、

复习歌曲《咏鹅》。你能背唱这首歌吗?

重点:

1、学唱歌曲《乃呦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音乐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难点:

1、用茶杯、碗、碟子准确的演奏歌曲《乃呦乃》。

2、听边乐曲《快乐的罗梭》不同乐段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数数、念儿歌、演奏打击乐器、表演动作的四组同学能够和做好。

4、编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教学用具

钢琴、茶杯、碗、碟子、数字卡片、儿歌歌词卡片、三角铁、响板、碰钟、沙锤。

教师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集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

要求学生安静得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出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它动作。

3、学生跟教师分乐段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涂色小节。

6、学生跟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1、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里装上不等的水。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2、请查找关于高山族的资料。

1、

齐唱歌曲。

2、

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呦乃》。

三、请同学用其它“乐器”演奏《乃呦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介绍有关于高山族的资料。

2、欣赏《杵歌》

3、随歌曲《杵歌》作舂米的动作。

5、随音乐律动(欣赏

五、课下活动: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四、

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

复习歌曲

1、《乃呦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六、

总结

本打不按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字吗?请你说一说。

提问2: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给大家唱一唱。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

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一拍,一人读儿歌,四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

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

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替换尔格、替换乐器等)

教学用具

1、

录音机磁带、钢琴

2、

节奏卡片:

X X

X X

X

8、

分组表演打击乐器为歌曲搬走。

9、

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同学随教师的琴声歌唱。也可随伴奏带歌唱,教师指挥。

10请同学们下课后设计表演动作。

7、

如听出乐曲中敲鼓的声音清举起手表示你听到了。

8、

复听,感受乐曲所表现得天真活泼、兴高采烈的儿童情趣。

9、

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1)

初听后出示歌词,要求随着录音唱“多快乐多幸福”这一句,如学生能把前两句也唱出来就更好。

(2)

指导学生喇叭和唢呐都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乐器,喇叭不是小号,是类似唢呐和管子的乐器,有的喇叭甚至有一米多长。

(3)

学生随音乐自由的模仿吹奏唢呐、喇叭的姿势,并轻声歌唱。

教学目的

1、通过“化妆舞会”这一音乐活动形式,全面复习本课和前几课所教的五首歌曲。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培养合作、写作能力。

3、能听辨三拍子与四拍子两种不同的舞曲。

4、激发学生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播放《云》的伴奏带,教师与学生中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彝族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三拍的节奏型,使学生已于听辨。

2、其他学生陆续加入,可模仿教师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们的舞姿。

3、播放《快乐的孩子爱唱歌》的伴奏带,同前面一样,也可由教师和学生领先起舞,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四拍子的节奏型(如:“x x x x x”、“xx x x xx x”等)。其他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4、播放《勇敢的鄂伦春》的伴奏带,薛申们随音乐自由表演,或骑马、或打猎、或群舞。

5、播放《小雨沙沙沙》的伴奏带,学生们可分小组作歌表演。

1、

听辨《数蛤蟆》中旋律和节奏相同的乐句。

2、

听辨《蝴蝶花》中旋律和节奏相同的乐句。

3、

为童话故事选配合适的音乐。

教学用具

歌曲磁带、琴

1、复习歌曲《藏猫猫》《数蛤蟆》。

2、导入新课:请同学说一说蝴蝶,继而引出要学习歌曲的题目。

3、范唱。教师范唱是尽量把舒缓和活泼的乐句演唱的对比鲜明一些。唱完后学生进行评价。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生跟教师模唱歌曲。

6、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词。

(1)教师启发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用打击乐器为

第14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第一课 童谣新唱

教学内容:

1、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

2、学唱《海娃变油娃》

3、观看《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

2、观看《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感的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的演唱。

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的演唱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总结上学期学习的情况。

二、提出新学期新要求: 课前准备,课堂上的要求

三、欣赏《落雨大》

1、欣赏《落雨大》,谈谈听的感受?在哪听过?说了什么?

2、老师简介在旧社会,广东的一些习俗并学说广东话比如:穿花鞋,水浸街,上街卖„„

3、看视频《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说说感想。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是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首歌曲,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

四、有时间学读《落雨大》歌词,各种形式的朗读。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练声。

二、玩一下手号,唱一唱短旋律:121、1

31、

532、161

三、学唱歌曲《落雨大》

1、听范唱,拍节拍,感受情绪。

2、lu哼唱

3、读词。

4、唱词。

5、加律动,边做边唱。

6、分组演唱,各种形式的表演唱。

四、总结、下课。第三课时

一、练声。

二、复习歌曲《落雨大》

三、学唱歌曲《海娃变油娃》

1、听范唱:说说感受。

2、复习2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这首是2拍子吗?有何不同?

3、学习三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边听边拍。

4、用lu哼唱

5、读词,唱词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6、模仿石油工人的劳动动作来边唱边表演。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 感知音的高低

(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铃铛》 复习音乐手势 do re mi la

2、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la”音高。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

2、能用“do、mi、sol、la” 三个音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学重难点:能用“do、mi、sol、la”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同学走进瑶寨。

二、节奏语言引入。教师请同学用这样的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 × ×| 小朋 友 喽 ×× × ×|

去瑶 寨 喽(口念歌词手拍节奏。)

三、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同学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四、唱。请同学一起来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师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

五、动。熟唱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 跳;右左右 跳。

六、忆。启发学生在演唱中想想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七、创。请同学们用do,mi,sol,la创编歌曲。教师播放:课件1是由鼓组成的节奏图2/4 ×× ×× |×—| ×× ×× |×—| ×× ××|×× ××|××|×—||请同学用鼠标拖住do,mi,sol填入鼓节奏中,课件2是由桃子组成的节奏图。课件3是由三角铁组成的节奏图。

八、汇报表演。请同学演唱自编歌曲。

第二课时

一、玩玩、动动。

玩游戏:请同学听到这样的音乐向上挥手solsol mi |solsol mi|misol soldo| mimi mi|。听到这样的音乐向下挥手:domi mire|dore la|lare dola|dodo la|。

二、游戏。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教师可从游戏感知”do、mi、sol、la”入手。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卡片上可能是do,可能是mi,可能是sol或la。教师弹奏do或mi或sol、la,听到弹奏的同学出示相应的卡片并打出手号唱出唱名。游戏后,请比较谁高谁低?

三、学唱

《小铃铛》。播放课件《小铃铛》请同学跟教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原来”do、mi、sol”三个音可以那么好听的歌曲。

四、巩固知识

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演唱,一组同学唱唱名,一组同学打手号。

七、小结。

第三课 十个小印第安人(两课时) 教学内容:

唱游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游戏引入。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讲故事。看课件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2、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

3、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4、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5、创设情景 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三、即兴表演。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

起来。

四、接龙游戏。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五、小结

第四课 律动音乐《向前走》(两课时)

教学内容:

律动《向前走》学唱歌曲《向前走》 教学目标:

1、用愉快的心情歌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并参与律动。

2、通过学唱歌曲和律动,让学生感知音的长短。

3、通过即兴表演和自编歌词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唱歌曲《向前走》感受音乐,通过综合比较,初步感知固定的节拍、多变的节奏(长、段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歌曲《向前走》。

1、听中动。听音乐,让学生在课室内原地踏步,然后一个一个地排队向前走,口念一二三四„„

2、画画、涂色。首先比较两支铅笔,把长的笔涂上颜色,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书中节奏色块,听音乐比较音的长短。

3、听中读。听音乐朗读《向前走》的歌词。

4、唱歌曲。学生把歌词按节奏朗读顺畅后,也提醒学生整首曲子要以进行曲的速度来演唱。

5、自编动作。请学生随音乐自编律动。

6、游戏活动。请学生扮演三个不同年龄的人物角色进行律动,在活动中体验走步时的节奏感,快步时的节奏感,跑步时的节奏感。

三、小结

第五课 感知音乐力度

(二)(两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火车跑得快》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火车跑得快》。

2、能用自己好听的声音歌唱歌曲。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火车跑得快》。

教学难点:表现歌曲的各种节奏,并能以好听的声音进行歌唱。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复习、表演

三、学习歌曲《火车跑得快》

1、师:你有朋友吗?你听过火车的声音吗?

2、教师放歌曲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提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讲的是什么事?

(3)你想用怎样的心情歌唱这首歌曲?

3、教师请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动作体会拍皮球的动作,同时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

4、教师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以轻快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朗诵歌词。

5、学生随教师进行歌词的学习。

6、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以清晰的吐字,愉快的情绪尽心个歌曲的歌唱。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渐强 渐弱表现等。

四、小结。

第六课 学唱中外童谣

教学内容:

1、《拍手谣》

2、《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教学目标:

1、根据儿歌的节奏,利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尝试创编节奏游戏。

2、准确合拍地演奏儿歌节奏,培养节奏感和对节奏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复习、表演

三、学习歌曲

1、放音乐《拍手谣》,师生根据儿歌节奏,共同边拍手边复习儿歌《拍 手谣》。

2、鼓励幼儿尝试用手进行节奏和节拍的练习。

老师提问:除了可以用这样的节奏来朗诵外我们还可以怎样玩呢? 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不满足于只拍一个地方,而是把身体各个部分都用上了,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拍肩,一会儿跺脚,玩得不亦乐乎!接下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创编的节奏游戏的玩法展示给大家,有的独自上台表演;有的拉着小伙伴一同上台表演;还有的组长带领全组上台一起表演;表演的气氛空前高涨,教师和同伴的表扬,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3、继续鼓励学生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尝试。

有的学生儿用手拍腿;有的幼儿双脚交替踏;还有的学生用手打响声。

4、教师讲评:表扬所有学生的创编行为,激发他们对节奏的继续探索。教师:“孩子们今天看到你们把一个简单的儿歌变成这麽好玩的游戏,我觉得你们可真了不起!我们知道了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进行节奏创编游戏,美妙的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小朋友们能更多的发现身边美妙的节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能模仿歌曲歌词创编歌词;边唱边表演,并请部分同学选择合适的敲击乐器尝试为演唱配伴奏。

2、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和圆号的音色。

3、感受音乐“快”与“慢”的对比,能用学过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创编声响。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

2、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

3、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的。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看看

播放课件《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带学生参观唐老伯的小农场,在农场里看到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二、听听

请学生听听教师在农场看到的。如,教师可模仿迪士尼乐园里的唐老鸭音色演唱《唐老伯有个农场》,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

三、模唱。

请同学们模仿教师的演唱音色进行学唱。当唱到“这儿吱吱吱,那儿吱吱吱,处处吱吱吱”时,用“p”的要求唱出各种动物的神态。

四、玩玩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设计最有特征的动物动作,模仿动物的叫声,边唱 边跳尽情地玩。

五、敲敲

请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为《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伴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应有重有轻,要按书中提示的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六、汇报演出

全班召开农场联欢会,一部分同学拿敲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同学扮演各种动物。在农场里,除了有小鸡,小羊,还有小牛,小鸭,小兔,小狗等很多小动物。鼓励学生即兴编词边唱边表演。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音乐表演中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第7课 认知音乐节奏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唱歌曲,让学生自然、轻快声音来演唱曲。

2、通过欣赏图片、综合体验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3、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加以想象、创作模仿。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节奏。教学教具:钢琴、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图片,玩个游戏,让学生分辩动物,看看唐老鸭农场有哪些动物。

a.老师拿出两张图片一张是马,一张是小毛驴,左手同学说说老师左是什么图片, 右手同学说说老师右手是什么图片.b.师:说说马与小毛驴的区别.c.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国老,骑着小毛驴遨游天下的形象流传至今,影响广泛,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骑着毛驴过着快乐的生活。驴的优点之一是勤恳。驴的优点之二是纯朴老实。

二、新课教学

1、师:这节课学习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小毛驴》,聆听一次音乐找出《小毛驴》的叫声,并且进行模仿叫声。

扳书: 3 3 3 3 3 3 ︱2 2 3 2 ︱1—︱ 咕 噜 噜 噜 噜 我 摔了 一 身 泥

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巧的模仿声,保持笑脸来发声。指导学生正确用咕、噜、等音来发声,并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2、歌曲旋律

用Lu来跟钢琴模唱旋律。

唱谱两遍来,熟悉旋律。对歌曲的旋律熟悉

3、节奏歌词练习。

老师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词.用打击乐器或用拍手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为歌词伴奏。 让学生熟悉歌词,风趣的特点来感受歌词,并掌握节奏。

4、学唱歌曲

a、学生随琴演唱歌曲.b、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学会歌曲。教师再放一遍歌曲.

5、填谱,让学生再次熟悉旋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

三、综合体验

师:唐老伯农场里有哪些动物。 生:小鸡、鸭子、小羊、狗、小毛驴

师:要是让你们来开农场,你会养什么动物。

师:你们可以为你自己养的开心农场起个名字,相互参观农场。 生:分组分角色来表演,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活动 起来让学生走进愉快中的音乐,并学会歌曲。

四、音色听辨

欣赏《Donkey Donkey I Beg You》让学生感受一首英文的小毛驴的歌曲,走进音乐世界,并在农场里开音乐会。

五、小结:爱护我们动物,保护好环境。热爱大自然,懂得欣赏动物的美。让我们生活越来越有趣,如歌般的美好。

第八课 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小鸭与大灰狼(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和圆号的音色。

2、感受音乐“快”与“慢”的对比,能用学过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创编声响。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

2、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

3、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播放管弦乐曲《小鸭与大灰狼》,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中的动物型形象;教师可启发学生听辨哪些音乐是小鸭子的?是用什么乐;

三、表演音乐剧;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学进行;

四、评价;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面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第九课感知音乐节拍(两课时);学唱歌曲《划船比赛》;

一、听中感受;播放《划船比赛》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海南;

二、跟读歌词;学唱前,可提示学生跟着老师

二、欣赏音乐中的动物型形象。

教师可启发学生听辨哪些音乐是小鸭子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音乐是大灰狼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可用什么动作来表演?

三、表演音乐剧。

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学进行评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每组派出代表汇报各自的表演方案。

四、评价。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面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一组,评出最佳表演组。

第九课 感知音乐节拍

学唱歌曲《划船比赛》

一、听中感受

播放《划船比赛》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海南民歌风格。

二、跟读歌词

学唱前,可提示学生跟着老师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

教师可先范唱,然后学生再跟着录音唱,反复数遍。教师要关注有差异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大胆的跟唱。

四、听中比

请同学听老师唱教材中第31页的歌曲,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同学 们在音乐中感受3拍子与2拍子的特点。

五、动中创

“划船”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又最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它既可以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又可以作为休闲娱乐。

六、汇报表演

让全班同学围成圈坐下,观看各组在“舵手”的指挥下,如何去拼搏、去争上游。各组推荐代表与教师组成评委会,选出冠、亚、季军并上台领奖。

七.小结。

第十课 小小的船

教学内容: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感知三拍子;通过歌唱《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

教学重点: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2、感受古诗特有的华夏情韵、如诗如画的美境。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初步感受。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来抒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2、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

3、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准曲中衬词,感受la的音高。

4、学新手号。学习新手号,做教材第41页的活动“唱唱”。

5、师生互动。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自选感受由四个音构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谣》的风格。

三、表演

鼓励学生表演歌曲

四、小结

第十二课 到这里来享受音乐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二、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 点,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演绎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

――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创设情境,戏剧演绎

1、即兴创作表演母爱的情境(大胆表现)

2、生生,师生评价

五、释放情感

1、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2、大师事迹延伸:深入大师的情感世界体验母爱并介绍“歌曲之王”伯特的其他伟大著作和对生活的态度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结束。

七、课后延伸——进一步走进舒伯特的情感世界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创作灵感等方面

第十三课《落水天》

教学目标:

一、感受不同雨中情景的歌曲,并能用客家方言有表情;

二、学唱歌词、旋律,体验歌曲情感,感受广东民歌的;

三、能够根据歌曲情景,进行二部创编活动,体验创编;感受客家民歌的旋律特点,把握歌曲情绪,用客家方言;

教学难点: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听广州童谣《落雨大》进入课室;学生唱,谈感受;学生听广州童谣《落雨大》进入课室。(律动)

学生唱,谈感受。(表现一种轻松活泼的雨中情趣) 学生谈下雨时的心情、感受。 导入另一首雨中情景歌曲。

二、把握情感,演绎歌曲。师用客家方言唱《落水天》。学生谈感受(出 示课题)

2、师讲歌曲背景及表达意境。(出示歌词)

3、学生学唱歌词。①师带唱

②再唱,注意客家方言的咬字。(律动) ③解决难点。示范。 ④完整唱。

⑤引导把握歌曲情绪,体验“真可怜”的心情。再唱,师伴奏。 ⑥加上律动。

4、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①师唱旋律,讲装饰音的唱法。 ②学生唱旋律。 ③分析旋律、节奏。学生谈感受。

师:一唱一叹,以前的客家人在下雨天没雨伞遮雨,显得是那么哀怨、那么无奈。

④再唱歌词,把握情绪。

5、学生设计动作,情景表演,再次体验歌曲意境。

6、学生唱,师加入二声部。(出示歌谱)

学生二部合唱,师引导和谐的声音演唱,学生谈二部合唱感受。

三、自主创编,体验乐趣。

引导学生二部创编活动 。(分小组讨论) 展示(学生评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再唱。

四、总结归纳,激发探究。

第十四课 唱唱 跳跳

教学目标:

一、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

二、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自由组合创编。

教学难点:

歌曲中多处出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学生演唱时能吐字清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娃哈哈》)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新疆舞录象)

师:你们看,这些舞蹈的小女孩,他们的衣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舞蹈吗?

生: 新疆的。

师:对,这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大方。你们知道新疆有些什么特产呢?

师:对,最有代表性的土特产是哈密瓜和葡萄,新疆的哈密盛产哈密瓜,吐鲁番盛产一串串紫葡萄。(出示图片)所以新疆人最喜欢用葡萄和哈密瓜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三、节奏训练

师:今天,我们就请吐鲁番的姑娘带领我们到葡萄园去摘葡萄,好吗? 师:你们看,葡萄园里的葡萄真多,一串串都垂下来了。在每一串葡萄上都有节奏,请你根据老师拍的节奏,把相应的葡萄摘下来。 (学生摘下葡萄以后,高举葡萄让全班同学一起拍一拍。)

师: 小朋友真棒,把成熟的葡萄都摘下来了,那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呢?找一位好朋友站在一起。拍一拍《娃哈哈》的节奏。(播放音乐《娃哈哈》)

师: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们要一起分享快乐。(几个人排成一排,高举葡萄。)全班小朋友一起拍一拍。(音乐《娃哈哈》)

四、新授歌曲《娃哈哈》

师: 刚才我们跟这位新疆的女孩在葡萄园了摘了许多葡萄,心里特别快乐,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让我们听一听新疆的歌曲吧!(边放歌曲录音,师边跳新疆舞)

师:小朋友想不想学这首歌?好,听老师唱这首歌。(师范唱) 师: 你们怎么也会唱的?那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好,让老师听听你们唱。(学生唱)

师:你们再仔细地听老师唱,你们唱的歌词和老师的一样吗?(老师唱) 师:跟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跟着音乐没有声音的唱一遍歌词。)

(跟着音乐轻轻地唱一遍;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绪应该是怎样的?请你很有感;(请男同学轻轻地唱给女同学听,请女同学轻轻地唱给;师:好,你们跳得真棒;

五、编创活动;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新疆人戴的帽子,以及为歌曲伴奏;(小组展示,评价、表扬);师:新疆人民是最热情的,来,让我们邀请客人、朋友;

六、在愉快的新疆音乐中结束此课;第十五课我要做好孩子;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跟着音乐轻轻地唱一遍。)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绪应该是怎样的?请你很有感情地来唱这首歌。 (请男同学轻轻地唱给女同学听,请女同学轻轻地唱给男同学听。) 师: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们能模仿他们也边歌边舞吗? (学生自由发挥跳起来)

师:好,你们跳得真棒。

五、编创活动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新疆人戴的帽子,以及为歌曲伴奏的铃鼓,接下来请每一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怎么表演,看哪组编的动作最多,最有创意。我们请大家评论一下。

(小组展示,评价、表扬)

师:新疆人民是最热情的,来,让我们邀请客人、朋友一起跳起来吧!(音乐《颂祖国》)

六、在愉快的新疆音乐中结束此课

第十五课 我要做好孩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唱歌曲《好孩子要诚实》,教育学生说话要诚实,有错就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一、组织教学 初感音乐

1、听音乐进教室。

(听《好孩子要诚实》的伴奏音乐,轻松愉快的拍手走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

二、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

师:(课件出示组图)看看下面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1.玩耍2.闯祸3.逃罪4.认错),你看懂了哪一幅?给大家说说! 学生分别讲解每一幅图,互相补充、各抒已见。教师顺势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四幅图其实有必定的联系,让学生互相讨论,加以想象,组织一段语言。

你能利用这4幅图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吗? 请同学到台前讲故事,并奖励小贴饰。 师: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啊?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抓住时机很自然的和学生对话,教育学生做事要诚实。(体现师生间的平等联系,)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新歌,名字就叫《好孩子要诚实》。(板书课题)

三、唤起共鸣 自由感觉

1、感受音乐。

(放音乐)听一听,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 学生感受整体的音乐,并试着领悟歌词大意。

2、视觉感受。

(出示画面)学生凭着歌词大意讲解画面,教师复述

画面小故事并与学生用神态和语言互相交流,字里行间要渗透做人要诚实,犯错就要敢于承认的道理。

3、学习歌词。

(打出字幕)随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拍手齐读歌词;

分组、分角色朗读歌词。在学的过程中多变化形式,语言中加点花样,把学歌词当成一种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枯燥,而且很愿意学,很有兴趣。

4、学习歌曲。①随琴哼唱歌曲。 ②听录音范唱。 ③师生同唱。

④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二、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生练习

二、音乐实践活动 学唱歌曲 方法步骤:

(一)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导语: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特殊的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歌词里面

都唱了什么?(播放歌曲范唱。)

2、学生说一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

3、这首小鼓响咚咚啊,它有一个特点,歌曲总共有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就是刚才小鼓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个节奏,让我们再来打打看!

(1)小朋友们仔细看,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他们分别是1-3-5.(2)一边做手势一边唱。

(3)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示这三个音的音高:(1)蹲、(3)半蹲、(5)站。

4、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注:强弱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强,学生也要读的强,老师读的弱,学生也要读的弱。)

6、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学生如果能力有限,教师适当带领他们唱。

第十六课 看画听歌――司马光砸缸救人故事(两课时)

教学内容:《司马光砸缸》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中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

2、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中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

2、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

3、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播放乐曲《司马光砸缸》,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司马光砸缸救人故事。

二、看看,讲讲;播放课件《司马光砸缸》,从音色上感受角色;

三、表演音乐剧;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司马光和小朋友,全班同学进行;

四、评价;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面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

二、看看,讲讲。

第15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3、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教学反思:

《小胖胖》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 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教学反思:

《做个好娃娃》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xx x 0 0 xx xx xx x x x xx 0

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小蚂蚁》

教学目标:

1、学唱《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胖胖》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

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教学反思:

《小雨沙沙沙》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9、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搬走。然后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沙锤。 教学反思:

《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演唱抒情的歌曲,唱出三拍子歌曲句首的重音。

2、运用手臂的波浪动作,体验“柔美”的感觉,丰富想象力。

3、尝试用唱衬词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体验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美。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演唱抒情的歌曲,唱出三拍子歌曲句首的重音。

2、运用手臂的波浪动作,体验“柔美”的感觉,丰富想象力。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幼儿回答)小朋友真厉害,这是柳条。柳条长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那你们想一想柳树像什么(幼儿回答)是不是像一位小姑娘?那你们观察观察柳条柔软、飘垂的姿态,想想“柳条像什么”(幼儿回答)是不是像小姑娘的辫子一样长长的啊?(幼儿回答)

二、欣赏音乐。

1、师:现在我们来听听音乐,你们可以尝试用手臂的波浪动作,边朗诵歌词边模仿“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的柔美样子和在池塘里优美地洗辫子”的姿态。(教师范唱歌曲)

2、第二遍小朋友小声地跟着哼唱。

3、将幼儿分成两组,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4、师:现在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唱歌词,另一组用“哩”这个音跟着旋律哼唱,然后我们再从第五句开始一起合唱,好不好?

5、学生:自由回答。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发挥想象创编动作。 教学反思:

《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春天音乐会》,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随录音哼唱歌曲。

2、能与同学合作,用人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春天的场景。

3、能用声势动作和打击乐器参与歌曲表现。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

教师设问:歌曲中,有哪些声音参加了春天音乐会的演出,春天音乐会的指挥是谁?(引导学生关注歌词)

2、教师应指导学生由易到难设计声势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

3、引导学生聆听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要求学生随音乐轻声演唱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象声词部分。

4、拍手或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嘀嗒嘀嗒”用双响筒或响板表现,“沙沙沙沙”用 沙槌表现,“轰隆隆隆隆”用铃鼓表现,“哗啦啦啦啦”用串铃表现。伴奏节奏与歌曲节奏相同。

4、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演唱歌曲,同时用打击乐器或声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二、音乐活动。

1、音乐游戏。即由一位同学用乐器或其他发声材料模 拟表现春天的声音,如春风、春雷、春水以及动物的叫声等,其他同学猜猜他表现的是什 么声音。

2、教师与同学合作,设计并表现春天的场景。

如: 白: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一群小鸭子来到河里玩耍啦。(几个学生学鸭子的叫声)

白:春天的景色真美啊,柳树在春风的吹动下,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学生用沙槌 或自制沙槌表现)

白:小鸟也飞来了,小蜜蜂也来了,小青蛙也欢快地唱起了歌。(模仿小鸟、蜜蜂、青蛙的声音)。

白: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天空响起了雷声,接着下起了雨。(用人声、鼓、沙槌或搓 塑料纸等分别表现)

白: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开起了音乐会,快乐地唱起了歌。(随音乐演 唱歌曲《春天音乐会》)

三、小组合作设计并表现春天的场景。

可以用打击乐器、声音材料或人声来表现。

四、总结。教学反思:

《咏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谜底——鹅)“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主题音乐做背景音乐)

2、学生模仿白鹅游泳、走路、叫声。

3、师:有位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白鹅,在他7岁时就为它写了一首诗呢,谁知道这首诗? 生:对,就是骆宾王写的咏鹅。 板书课题:咏鹅

二、诗歌朗诵。

1、学生朗诵《咏鹅》古诗。

2、师范读。(拿扇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为古诗选择适合的音乐。

4、学生跟着音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三、学唱歌曲《咏鹅》。

同学们,这首诗不但读起来非常美,唱起来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咏鹅》。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范唱。

2、跟老师学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

3、学生随琴声轻声哼唱。

4、认识音符的唱名do,mi,sol。

5、跟着伴奏用“啦”哼唱。

6、跟琴试唱。

7、跟伴奏试唱。

8、变换形式巩固演唱。(师生开火车演唱、男女生开火车演唱、请小老师教唱、模仿白鹅的样子演唱„„)

三、创编学习。

1、请一位学生到上面演唱,几位学生伴舞。

2、学生齐唱歌曲并表演。

四、欣赏其它古诗的歌曲,古诗是古代诗人写的诗,在中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现在老师还要给小朋友们听另外一首古诗的歌曲。听完之后再告诉老师这是那一首古诗?

1、播放歌曲《春晓》。除了老师给你们听的这两首古诗外,作曲家叔叔阿姨为好多好多的古诗啊都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你们听这是哪一首古诗?

2、播放音乐《静夜思》。

五、小结。

跟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谁唱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谁唱歌》,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唱好i母音。

2、通过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难点:

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谁唱歌》。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投影仪、动物头饰、幻灯片、小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幻灯)

1=C 3/4 1 2 3 4 | 5 5 5 0 | 1 2 3 4 | 5 5 5 0 | 2 3 4 6 | 5 4 3 2 | 我 的 小 鸡 叽 叽 叽 跟 着 妈 妈做 游 戏 我 爱 我 的 小 鸡 1 1 1 1 | 1 0 0 || 叽 叽 叽 叽 叽 要求:学生想象手中捧着小鸡把自己当鸡妈妈,唱出鸡妈妈对小鸡无比喜爱之情;通过模仿小鸡的叫声,重点练唱i母音。

四、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四个小小歌唱家,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歌声给森林里的动物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大象伯伯非常想亲眼看看他们,可又不知道他们在哪儿?同学们你们听,那是什么声音?(教师放范唱录音)是四个小歌唱家来了,咱们来给大象伯伯介绍一下好吗? (学生边回答,师依次用简图板书出四种动物) 师:同学们觉得它们的歌声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么,就让我们跟它们一起唱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谁唱歌》(师板书课题)。

2、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学生边划拍边用听唱法学唱歌。

3、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两遍)。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呀,但是我们不但要会唱,还要学会有感情地唱。大家知道小动物的叫声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自己体会)

①对第一段歌词进行情感处理。 ②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4、学唱第二段歌词。

5、完整地演唱歌曲《谁唱歌》。

六、歌表演。

1、学生自编动作。师:请小朋友们边听歌曲边想一想应该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来表演,看哪一位小朋友动作最美。(放范唱音乐)

2、请表演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带领全班同学表演。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幻灯片) 响板 ╳ ╳ ╳ ╳ 铃鼓 ╳ ╳ ╳ ╳ 三角铁、碰钟 ╳ ——

七、音乐游戏。

1、指定部分学生带小动物头饰表演,部分学生持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演唱歌曲《谁唱歌》。

2、音乐开始,表演的同学边演边在同学间飞来飞去,音乐结束时,飞到一个同学面前,俩人行礼,交换角色,游戏继续。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当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课下还要认真练习。让我们在《谁唱歌》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教学反思:

《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征,能用节奏乐器为乐曲伴奏。

2、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3、通过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初步感受乐曲威武、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乐曲雄壮、活泼的情绪和其中的音色变化,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场景。

2、用节奏乐器为乐曲片段伴奏。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1、轻轻地走进音乐教室,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走走看看,熟悉音乐教室的环境。

2、音乐声停,还原成两列队伍。(在教室内)

3、教师给小朋友安排座位,(地板上)每个小朋友要知道自己是几组的,在哪一个位置。

二、导入:

1、谈话: 师:你们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做过梦?谁愿意把梦境说给大家听?(生答)

2、讲故事。师:德国音乐家耶塞尔小时候也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晚上,小主人睡着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玩起了游戏。天亮了,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兵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耶塞尔长大以后,把这个梦写成著名的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三、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一)初听全曲。

1、出示课题、边听边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

(二)分段欣赏。

1、节奏乐:

(1)出示节奏谱、全体拍击(单层次) (2)每组拍一行、四组同时。

(3)用节奏乐器敲击(双响筒、铃鼓、小铃、三角铁)

2、引子:

(1)师:听!这是谁向我们走来了? (2)学生各抒己见。

3、第一段:律动感受音乐情绪。

(1)启发学生想象“有哪些玩具兵在游行?” (2)跟着音乐表演——神气的玩具兵。

4、第二段:以小组为单位的造型表演。(1)师:接下来玩具兵会干什么呢? (2)游戏:——调皮的玩具兵。

5、第三段:

(1)选小队长:各组讨论、推选。 (2)队长带领自己小队游行。

6、尾声:

(1)师:天亮了,小主人醒了,玩具兵怎样了? (2)学生回答。

(3)集体即兴表演——滑稽的玩具兵。

(三)复听乐曲——玩具兵总动员。

跟着音乐自由表演,进一步体验威武、雄壮、活泼的情绪。

四、小结。

1、师:进行曲是一种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最初是军队中用来鼓舞士气、整齐步伐的音乐。它的节奏鲜明、动作有力,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2、听音乐离室。 教学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能够欢快、愉悦的演唱歌曲。把握歌曲重点:123,121的升降音。

2、学习舞蹈,能够按照自己的角色跳舞跟着音乐跳舞,体会歌舞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欢快、愉悦的演唱歌曲。把握歌曲重点:123,121的升降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准备、问候:

师:Everybody stand up! Good afternoon!Sit down please!

2、发声练习: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扮演小动物,一片二片三片四片,大家都记得自己要扮演的动物么? OK,are you ready? (弹奏一遍“我爱我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牛、小羊) 对孩子的表现作出积极评价。

二、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收到了一封信!(将信封在手里摇摇,欢快惊喜) 老师真是太好奇了,是谁寄过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信封) 生:洋娃娃、小熊。

师:洋娃娃和小熊给我们寄信来了!信里面写了什么呢? (老师打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信纸)

师:(读信)亲爱的中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是洋娃娃和小熊,我们想请你们参加我们的舞会。请快点过来吧! 师:(合上信纸)洋娃娃和小熊邀请我们中三班所有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舞会。你们要不要去呀?

生:要! 师:洋娃娃和小熊家离我们好远呢,不过没关系,我们有小火车,可以开到他们家。现在我请全体乘客好好坐在你们的位子上,转动你们的轮子,我们的小火车要出发了!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转起双臂,齐唱:轰隆隆,轰隆隆, 111/666 轰隆隆,轰隆隆)

三、学唱歌曲。

1、师:我们到达目的地了!耶!洋娃娃和小熊已经在家里等着我们了!(将黑板拉过来(黑板事先藏在去洗手间的过道里),这一面画着洋娃娃和小熊在跳舞。用类似“舞台幕布”的纱布遮挡起来)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它们在干什么?

师:你知道它们在跳什么舞么?它们是怎么跳的呢?

2、师: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观察得很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第一遍:教师清唱一遍。

师:现在老师来问你们,它们跳的什么舞?它们是怎么跳的?

师:听得真认真,现在老师再请你们认真听一遍。 第二遍:孩子们,现在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看着图谱唱一遍。(这一遍把重点歌词疏通:点点头、笑起来。121的音高。)图谱演唱:边画边唱。(清唱)注意121用手拍。 第三遍:(老师戴上一个洋娃娃的头饰)

师:哪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愿意做蒋老师的舞伴一起来跳一跳呢?

师:当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时候,请你们为我们伴唱好么?(用手示意自己是洋娃娃、幼儿是小熊)

第四遍:老师边跳边讲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当洋娃娃跳舞时小熊要蹲下来,小熊跳舞时洋娃娃蹲下来。 第五遍:分头饰:

师:洋娃娃刚才告诉我,说中三班的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它想请你们来加入它们!你们开心么?

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洋娃娃和小熊的头饰:洋娃娃的蝴蝶结头饰在这边,小熊的熊耳朵头饰在那边。自己愿意表演什么就来拿什么头饰。 洋娃娃邀请小熊跳舞。 师:现在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洋娃娃和小熊们,我想先请三个洋娃娃到台上来;请小熊做自己的舞伴。孩子演唱,老师带领大家跳舞。(播放伴奏) 第六遍:小熊邀请洋娃娃跳舞。

师:我想请三个小熊到台上来;请洋娃娃做自己的舞伴。孩子演唱,老师带领大家跳舞。(播放伴奏) 第七遍:

师:请所有的洋娃娃围成一个圈,每个小熊分别站在一个洋娃娃的后面。教师站在中间和一个小熊领舞。(播放伴奏) 第八遍:

师:请所有的洋娃娃和小熊大家一起手拉手,跳起舞。(可将伴奏连续放几遍连着跳)

四、结束。

师:宴会结束了,今天的宴会可真好玩,我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学会了跳舞。 乘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回学校了!(把黑板移走)(师生111/666 轰隆隆,轰隆隆, 111/666 轰隆隆,轰隆隆„„离开教室)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好看的舞蹈,课后大家可以找自己的伙伴跳一跳,也可以拉着爸爸妈妈跳一跳。 教学反思:

《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会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并能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2、听赏彝族弹拨乐合奏《快乐的苏诺》,能随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欢乐、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

学会唱《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难点:

能随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欢乐、活泼的情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做客,请大家来看一看、猜一猜,我们要去哪里呢?

2、播放课件图片,引出藏族并介绍美丽的西藏风俗文化。

二、初步感知:拍打2/4节奏。

1、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藏族的了解。

2、师:出示卡片:“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巴扎嘿” ——你真棒(让学生学习这两句藏语)

3、学跳藏族舞:学生初步感知《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

4、节奏游戏:请大家做一个节奏游戏,要求用手脚配合。

三、用心感知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2、再次听赏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更加熟悉。

3、教师范唱,让学生大声跟唱。

4、跟琴声逐句练唱歌词,并强调重难点乐句唱法: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处。

5、采取师生接唱、男女生对唱等方式。

四、创编表演,培养能力。

导语: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来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篝火舞会了,同学们你们愿意来参加吗?愿意和藏族小朋友一起来唱歌跳舞吗? 让生现学现用把所学的藏族舞动作自己组合创编并配上音乐跳起来。

五、总结深化,疑难解答。

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继承和发扬我们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六、总结。

让生课后再搜集藏族歌曲来唱一唱,进一步感受藏族歌曲。 教学反思:

《快乐的罗梭》

教学目标:

1、边听乐曲《快乐的罗梭》边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重、难点

1、能听辨乐曲的情绪。

2、能随着音乐做律动。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

1、谈话:大家好!今天我要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做客,那里有美丽的海滩,还有快乐的歌声,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怎么样?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阿?(学生答)那得先听准他们的“音乐密码”,并能把“密码”用你们的歌声唱出来才行,让我们一起来挑战吧!

2、主题旋律 1=F (1)跟老师分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出示图片:欢迎来到我们的神秘乐园,看看多美阿!为了庆贺你们的到来,他们特意要为我们演奏一首乐曲《快乐的罗梭》,来欣赏一下,看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心情?

2、初听,欣赏乐曲。

3、谈感受。(高兴的心情,欢乐的场面)

4、播放主题,用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师;让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舞蹈吧!

5、谈话:还记得刚才的“音乐密码”吗?那正是这里的人们最喜爱的音乐,听一听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完整欣赏第二遍)

6、学生回答,并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它?它表现了什么?(理解体会主题)

7、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对比刚才的旋律有什么不同。(播放第二主题)

8、学生谈感受。

9、请学生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完整欣赏)

三、随音乐律动。

1、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场面,和自己四人小组的伙伴表演。(1)讨论。 (2)展示表演。 (3)评价鼓励。

2、全班分组同时表演三段场景。

四、音乐拓展:介绍弹拨乐器。

五、小结。教学反思: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的少数民族。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舞蹈的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生分组自学将歌词按节奏贴出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做律动,激发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兴安岭漠河,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你最喜欢的呢?为什么喜欢它呢?又有什么是漠河独有的?”(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播放视频《魅力漠河》。

3、师:“你们知道我们漠河有哪些少数民族吗?”。“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习惯,谁能介绍一下。”(同学举手发言)

4、(教师播放鄂伦春族视频)师生共同总结鄂伦春族风俗特点。

三、讲授新课。

1、师:“鄂伦春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播放勇敢的鄂伦春歌曲视频)

2、师生共同讨论歌中唱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小朋友怎样的心情? 师:“歌词是歌谣让鄂伦春小朋友谱上了旋律就变成了动听的民歌,好听吗?让我们再听一遍体会鄂伦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3、复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跟随拍手打节奏体会歌曲情绪。

4、再次福听音乐学生分四组,每组一句自己按节奏吟读歌词,并按节奏贴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4、将各组贴好的节奏型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 翻山 越岭

日夜 巡逻 护呀

护山 林

5、再次复听歌曲,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八分节奏部分。

6、学唱歌曲。

①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习一句歌曲,教师巡视。

②分组进行接唱歌曲。教师纠正其错误之处。 ③师生接唱歌曲

7、情感处理,教师伴奏。

师:“如果你是一个鄂伦春族的小朋友,骑着马,挎着枪,在巡逻、打猎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会怎样表现呢?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加入自制打击乐器]

8、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舞蹈创编活动。

1、教师跟随音乐做示范动作。

2、请同学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推荐配合音乐做示范动作。

4、全班共同完整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5、播放优秀的《勇敢的鄂伦春》少儿舞蹈,请同学们欣赏。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你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使我们知道兴安岭拥有最勇敢的民族——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一个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很有责任心的一个民族,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最后让我们用唱、跳、奏多种形式共同表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来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感知三拍子;

2、通过歌唱《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3、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2、感受古诗特有的华夏情韵、如诗如画的美境。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初步感受。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

2、读歌词。

(1) 师: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呀!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小小的船》,请同学们读一读。 (2) 教师示范按节奏读一次。 (3) 师生一起边读边摇摆身体。 (4) 配上音乐朗读一遍。

2、学习三拍子,请同学们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出三拍子的规律。

3、学唱歌曲。

(1) 边听歌曲边拍节拍或摇摆身体。 (2) 看动画音乐再听一遍。

(3) 你学会了哪一句,请你教教同学。 (4) 与老师比赛接唱。 (5) 齐唱一遍。

(6) 分组练习:表演唱、伴奏、舞美、绘画。 (7) 汇报表演。 (8) 评价,小结。

4、师生互动。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

三、表演,鼓励学生表演歌曲。

四、小结。教学反思: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认识体会摇篮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3、认识、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

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图配音乐,音乐比较哪段音乐更适合图片,为什么?

2、了解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二、介绍背景。

1、检查前置性作业:介绍作曲家舒伯特

2、师:但是,上天并没有关照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它将贫穷送给舒伯特,让它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又冷又饿得舒伯特已身无分文。他不得以走进了一家饭馆,他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舒伯特看到了报纸上有一首克劳帝乌斯写的诗,使得他非常感动,热泪盈眶。(师读第一段歌词,出示第一段歌词)

3、师: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摇篮曲)看到这首诗以后,舒伯特写下了动人的旋律,他为什么感触这么大呢?他想到了谁?

4、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人在情绪最脆弱和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往往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想到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摇篮曲》,甜甜的睡去。因为梦里不再有饥饿、不会有寒冷。妈妈会给舒伯特一切、一切„„

三、师生互动。

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让学生理解节奏和速度。

1、师:让我们也来读读这首使舒伯特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诗。学生:自由朗读歌词。

2、师:舒伯特在菜谱上为这首诗作了一首曲子。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乞丐,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在舒伯特的要求下免费送给了他一盘烧土豆。舒伯特为了感谢老板的馈赠走到饭馆的钢琴边,弹起了这首《摇篮曲》。(教师模仿舒伯特走到钢琴边弹唱《摇篮曲》第一段)

3、师:简单的八小节旋律,就让这首诗得到了升华,使它成为了一首千古传唱的歌曲。哼唱一下这动人的旋律。

4、比较演唱,解决难点。a.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舒伯特为什么要在这儿(第六小节)加上一个前倚音呢? b.比较演唱:

师:让我们来唱一下没有前倚音的效果。(平淡) 再唱一唱有前倚音的效果。(内心深处的触动)

小结:加上这个前倚音,更能表达舒伯特当时的那种内心深处被触动的心情。现在我们来唱一唱。

5、导入:回想一下,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回答用温柔的声音、轻轻地等)

师:让我们用妈妈温柔、亲切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 a.学生唱一唱。

b.学生用动作参与演唱。

6、师: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动作?(教师提示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就做一个妈妈的动作)

7、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

8、整理摇篮曲的特点。(1)、主题:母爱。 (2)、速度:中速稍慢。 (3)、力度:弱。 (4)、旋律:轻柔、甜美、徐缓。

四、小结。

1、同学们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2、播放民歌《摇篮曲》。教学反思:

第16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课 小雨沙沙

教学目的: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唱、表演、敲、画、讲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体验春天。

1、猜字谜。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给大脑做做体操,咱们来猜个字谜怎么样?注意听:三人同日见,百花齐争艳,打一个字。学生们可真聪明,这个字就是春天的春字。

2、说春天。

师: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回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把你们找到的春天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吧!(学生讲述自己找到的春天)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老师也回去找春天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找的春天吧。

3、看春天。

VCD播放春天的景色,学生观察。

4、师:春天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5、师:春天我们能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大家有心去看、去感受,春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听春天已经在召唤我们,它想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呢!

6、表春天。

师生听音乐做律动。音乐《嘀哩嘀哩》。

二、提示课题,学习新歌。

1、师:春天来到了,连小黄鹂也在唱着歌,这时候让睡在泥土里的种子听见了,它醒过来,感觉有点渴,那可怎么办呢?(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

2、师:这位同学说下点雨它就不渴了,是呀,种子喝得饱饱的,身子一挺就钻了出来,那么种子应该感谢谁?(小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天的歌《小雨沙沙》。

3、播放录音歌曲《小雨沙沙》,让我们边仔细听边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学生模仿下小雨的声音:沙沙 沙,沙沙 沙。

4、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都想唱一唱了。你们随音乐轻轻拍手为我伴奏好吗?(教师范唱)

5、师:歌曲唱完了,你听出种子在说什么话吗?为什么?”

6、教师带领学生读歌词。

7、师生听音乐用“噜”模唱歌曲。

8、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9、师生对唱、小组对唱和分角色演唱歌曲。

10、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模仿下小雨的声音用“沙沙沙”为歌曲伴奏。

11、全班进行表演。

三.分组活动

1、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喜爱的方式。(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2.教师将学生分成演唱、表演、画画、乐器伴奏四组各小组进行创编活动。 3.学生分组展示。

a.图画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得真漂亮。

b.乐器组:这组同学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棒极了。

c.表演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风”、“雨”、“种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真棒。

d.歌唱组:同学们用甜美地歌声演唱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了这首歌曲,大家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四.小结:

师:学唱了这首歌,我们知道了种子生长离不开谁?(雨水),那我们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谁?对了,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希望你们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在祖国的大花园中每一天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五课玩具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听赏《玩具兵进行曲》和学唱歌曲《玩具进行曲》及歌曲表演,学生体会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学玩具兵走步。

2、学唱歌曲《玩具进行曲》,会对歌曲进行创编,并会唱歌曲《玩具进行曲》。教学设想:

1、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在互动与游戏的过程之中学会和感受《玩具进行曲》的歌曲情景。在教师的直观的课件制作中感受音乐的进行曲式的进行特点,将孩子们带入一个玩具音乐会的情境中,让他们在看看、学学、敲敲中记住歌词、熟悉旋律,从而学会新歌。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启发学生在创作中发现自己的才能。我主要设计这样的板书形式:在板书中出现“卡通”图片,拓宽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此来吸引学生自我创编歌词并积极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作兴趣与热情。用积极主动的动脑开发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中的学习气氛。 教学重点:

用稳定、有力的声音学唱《玩具进行曲》 教学难点:

1、感受进行曲风格的特点。

2、歌曲的创编。教具准备:

玩具头饰 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带玩具 (各种不同的玩具) 玩具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前将教室布置成玩具的王国 (2)语言引入:

同学们你们来到教室,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摆放一下,将我们的教室布置成一个“玩具的王国”,我们在这儿开一个音乐会吧!

二、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1、听一听:(播放《玩具兵进行曲》)(播放课件)

师:听,是谁在音乐中表演呢?啊!原来的一群玩具兵在表演,赶快躲起来别让他们看见我们,他们不希望我们看见,我们怎样做才能观看表演呢?(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 生:躲起来(自选位置)假装扮做玩具的样子(带上自己的玩具头饰) 师:音乐起,大家一起躲。(媒体放音乐)

2、学一学

师:大家听的很认真,谁能说说是谁在表演呢?想用我们的动作来表演一下吗? 生:是一群玩具兵们。(学生模仿动作)

师:你们学的真像!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一起来吧。(放音乐) (1)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音乐中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别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司令官、玩具兵等进行情景创设游戏。

师:(教师演示玩具动作表示和会话)“嘀嘀”(玩具)、“哒哒”(玩具)是从玩具王国来的。新年到了,他们请我们去玩具王国过新年,你们想去吗?进了玩具国我们就是小玩具了,请你象我一样把自己的玩具带出来,模仿不同的玩具兵,我们出发吧! (播放《玩具兵进行曲》)

生:听《玩具兵进行曲》,学生走过“玩具王国”的大门并带上自己的“玩具”头饰,随音乐走回座位。

三、学习歌曲

1、播放《玩具进行曲》学生模仿“玩具兵”走步的动作。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玩具国的国歌,叫“玩具进行曲”(出示课题)。谁学会这首歌,小玩具就会送给你一件礼物(小卡片)。

2、游戏:听音乐传玩具

放录音读歌词:“嘀哒哒,嘀哒哒,吹起小喇叭”一句歌词,读完后录音停,玩具传到谁手里,谁就读一遍歌词。

“小玩具的进行曲,嘀嘀哒”同上

“木偶的个儿呀都是一般高”同上

“小狗小马也在一起嘀嘀哒”同上

看图片唱歌词: “嘀哒哒,嘀哒哒吹起小喇叭” “小玩具的进行曲,嘀嘀哒”

“木偶的个儿呀都是一般高”

“小狗小马也在一起嘀嘀哒”

看图片分句接唱:(边唱边做动作“走步”完成) 师:“嘀哒哒,嘀哒哒吹起小喇叭” 生:“小玩具的进行曲,嘀嘀哒” 师:“木偶的个儿呀都是一般高”

生:“小狗小马也在一起嘀嘀哒”

看图片唱歌词,学生表演。(学生创编动作)

3、游戏:录音电话

放录音读歌词:“嘀哒哒,嘀哒哒绕场一周”一句听完录音停,学生扮演录音电话,教师假装按电话键,学生就把刚才听到的歌词读出来。后面歌词的学习同上。 看图片唱歌词:同上 看图片分句接唱:同上

看图片唱第二段歌词,教师表演。

看图片唱第二段歌词,学生表演。(可以模仿教师动作,也可创编动作)

3、学生边唱歌边表演

参加表演的学生,每人获得一张“小卡片”图片作为奖励。

四、创编歌词:

师:今天我们的小玩具为我们表演了节目,让他们休息一会吧。现在就请出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来和我们联欢吧!(根据各个同学得到的不同“小卡片”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学生自己创编歌曲,分成各个小组进行创编歌曲比赛)

如;滴滴哒,滴滴哒。吹起小喇叭,小士兵的进行曲滴滴哒。小熊的个儿呀都是一般高,小鸡小鸭也在一起滴滴哒。

五、小结: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嘀嘀”和“哒哒”欢迎我们还来“玩具王国”作客,现在让我们高高兴兴一边唱着《玩具进行曲》一边走出玩具国吧! 生:边唱歌边表演地走出教室。

第六课 飞呀飞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童声齐唱《雁群》和学唱歌曲《雁儿飞》,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并能学习大雁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好品德。 2.学会有队形变化的舞蹈《雁儿飞》。 3.学会双人律动:转圈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按三拍子的节奏感较自然和整齐地表演《雁儿飞》

2.难点:感受和初步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进行有队形变化的舞蹈表演。 [突破口] 从边欣赏边做律动来作为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的先导,并通过比较感受一下与 二拍子歌曲在节奏感方面的区别。 [教具准备] 电子琴、教材、光盘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雁群》; 2.学唱《雁儿飞》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两人一组,弹簧步《开火车》律动进教室。

二、练声 练一练O与U

三、复习音的高低和长短

1.制作几副大雁图片,老师提示这是大雁喜欢飞翔的候鸟。请学生听了老师弹出的前后不同高低的两个音。用“大雁”把这两个音的高低摆出来。 2.老师弹奏三个单音,学生依次摆出高低。 3.看大雁飞翔图拍一拍

教师喊口令,学生拍手(空心表示大雁空格表示休止。) 教师弹奏《雁儿飞》乐曲,让学生跟着音乐感受三拍子的乐曲。 4.老师提示:今天我们要边拍手边学说话,老师以三拍子节奏语言说:“小火车”速度要均衡平稳,让学生在说话中感受二拍和三拍的不同节奏。老师不断变换二拍子语言,学生用三拍子节奏语言对答。

四、听赏《雁群》。

1.听赏前介绍候鸟——大雁。

2.用录音机让学生仔细聆听。教师可适当介绍歌词内容,进行团结守纪的教育。

五、新授歌曲《雁儿飞》。

1.从欣赏导入,提问后听教师范唱,让学生回答这首《雁儿飞》是几拍子的歌曲。 2.让学生做《移动重心》的律动,感受三拍子摇晃、动荡感,并熟悉新歌曲调。 3.在教师反复范唱中,再让学生了解歌词内容,帮助学生熟记歌词。 4.用听唱法学会全歌,

六、复习小结。

七、师生告别,下课。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听辨音的高低; 2.学会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雁儿飞》音乐进教室

二、游戏:《请你跟我一样做》

老师做三拍子的动作,如:移动重心“飞”双手高飞,向下飞,边转边飞。跪蹲飞等。为歌曲表演做准备。

三、问好和练声 练一练“O”,与“U”

四、继续新授歌曲《雁儿飞》

1.听乐曲做移动重心律动动作:两手插腰站立两脚分开,随音乐两脚下蹲,屈膝后向右移动重心至左脚,右脚虚点地,第二次下蹲屈膝向右移动重心至右脚,左脚虚点地。

2.听乐曲。一边移动重心,一边飞,身体向左移时,双臂侧平上举,身体向右移动双臂侧平向下,可以适当动手腕,也可以身体移动重心一次。手臂上下飞舞一次。 3.复习歌曲。

五、听琴声辨别音的高低。

1.根据书上小鸟的插图,听辩音的高低。2.听到高音站起来,听到低音坐下去

六、复习与小结

七、师生告别,下课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1.律动:转圈舞 2.看队形图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要求:飞的有节奏感。

二、问好与练声: 练一练“O”与“U”

三、复习集体舞《找朋友》

四、学习律动:双人转圈舞 基本步伐:弹簧步

动作:两人一组,中间的手拉手往上举,另一只手插腰,音乐开始,单数 由外向里转圈一周到原位。接着双数由外向里转圈一周到原位。两人同时转时再回到原位。 1.先复习基本步伐弹簧步。

2.教师通过口令指挥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灵敏反应。 3.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自学动作,然后教师示范纠错。

第17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1课 校园升旗

教学内容:

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国歌》并能体会他的激昂情绪。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不同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

三连音与休止符在歌曲中演唱时值的准确。 教具准备: 电脑、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新授

1、猜一猜:欢迎大家到音乐课堂做客,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呢?同学们要通过竞猜游戏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们分三组来做这个游戏。

好,请看大屏幕:

请你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你说这面国旗美丽吗?下面我们来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

2、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旋律。(播放音乐)

3、跟老师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

4、听赏国歌。你听过这个国家的国歌吗?(回答正确的同学,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节奏为他鼓掌)恭喜你为自己的组得了一面红旗。其中,有伊拉克的国旗和国歌,对现在的政治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5、听一听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歌曲《国歌》,你对国歌了解多少?请你告诉我好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来介绍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附加聂耳名字的来历)

我们来听一听国歌的演唱。(放FLASH动画)

3、唱一唱

下面我们同学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呢?

板书设计 校园生气

第二课接妈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接妈妈》,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能为歌曲《接妈妈》即兴自编动作表演,从中体会自我创作、自我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接妈妈》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天正下着雨,各种植物在雨的滋润下,快速成长。一对母子在雨中漫步,后来孩子帮妈妈撑伞的动画。

师:你们爱妈妈吗?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 学生汇报。

二、学唱歌曲《接妈妈》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们要怎样接妈妈。 (播放歌曲:《接妈妈》,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接妈妈。

三、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四、全体齐唱。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接妈妈

听赏《我爱***眼睛》

教学内容:

听赏《我爱***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能表达对***爱。

2、能用颜色表现歌曲《我爱***眼睛》的情绪,并能根据歌曲的不同情绪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

教学重点:

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齐唱《接妈妈》

二、听赏新歌曲。

1、师:你看,***眼睛里饱含了许多的温情,你看见过***眼睛吗?

2、我们一起看一看***眼睛。听赏《我爱***眼睛》

3、看完后,让学生汇报说说***眼睛是怎样的,你爱吗?喜欢看吗?

三、情感表演。 师:谁来扮演一下妈妈,我们来看看***眼睛。谁来扮演女儿,女儿要认真看看***眼睛,看里面饱含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扮演后汇报。

四、全班同学一起再来听赏一下《我爱***眼睛》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听赏《我爱***眼睛》

第三课《母鸡叫咯咯》

教学目标:

1、能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态,表现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

2、能学会唱《母鸡叫咯咯》,并大胆进行表演。

3、能大胆担任音乐故事表现中的角色,体验新的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中懂得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能愉快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能自主地创编动作,在表演中表现出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好品德,能愉快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录音机、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走一走

听〈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活泼地走进教室,问好。 2、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游,去参观一个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的家。请看大屏幕。

二、引导掌握(故事设计)

1、练一练。 师: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动物们都伸伸懒腰,醒了。农场顿时热闹起来了,可小羊仍在恋床。羊妈妈催促:“小羊小羊,快起来,一(5)班的小朋友要来参观我们的农场了!”我们和羊妈妈一起催催小羊吧。

(唱咩、咩、咩)

师:有谁愿意当羊妈妈带着小羊。

(学生表演)

师:远处传来了叫声,原来鸭妈妈听说农场今天有许多客人来参观,也带着小鸭来了,他们排得整整齐齐、一摇一晃地走过来,边走边叫。谁来想学鸭妈妈和小鸭子?

(学生跟着老师学小鸭)

师:看小鸡也来了。小羊、小鸡、小鸭都来了,我们互相合作,老师当指挥,一起边唱边表演吧!

2、唱一唱

师:(放录音《母鸡叫咯咯》)我们来听听、看看。大家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母鸡是不是在生蛋?

生:有,母鸡在生蛋。

师:母鸡生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

3、听赏

(1) 初听

师:热热闹闹的农场,又吸引了许多的小动物,你们瞧!(边放录音,边在屏幕上出现小动物)

(2) 复听 师:同学们,咱们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贴在这个空旷的农场里,或贴在头饰上,代表动物们欢迎小朋友来参观好吗?

(边听,边画颜色) (3) 再听

师:同学们,我们分角色各自表演吧!

三、课堂小结

听赏《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教学内容:

听赏《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教学目标:

3、通过听赏歌曲,能说出歌曲的情绪,并做出相应的表情或动作反应。

4、能够愉快地与人合作,担任音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并表现出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好品德。

教学重点:

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六、复习歌曲。

1、齐唱《母鸡叫咯咯》

七、听赏新歌曲。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到过农场,看过了母鸡,那今天我们再去村庄,看一看村庄是怎样的,里面又有些什么?

2、听赏《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并让学生想象一下,村庄里些什么。

3、听完后,让学生汇报,村庄里有些什么。

八、创作表演。 师:现在我们来表演一下,在一个村庄里,住着善良可爱的村民,谁来扮演村民?我们去参观村庄,看看那些村民怎样好客、热情?

九、全班同学一起边听边扮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十、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听赏《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听赏《春雨沙沙》

教学内容: 听赏《春雨沙沙》 教学目标:

5、通过听赏歌曲能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6、聆听歌曲时,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重点:

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难点:

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十

一、复习歌曲。

1、齐唱《小雨沙沙》

十二、听赏新歌曲。

1、师:你想,小雨落下来的时候是这样的小声,沙沙沙的,那,你有听过春雨吗?他们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2、听赏《小雨沙沙》

3、听完后,让学生汇报说说春天的雨是怎样的?

十三、情感表演。

师:谁来扮演一下春雨,我们来看看春雨在落下来时是怎样的沙沙声,看哪一个同学扮演得最像,最棒!

学生扮演后汇报。 十

四、全班同学一起再来听赏一下《春雨沙沙》

十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听赏《春雨沙沙》

第四课 小雨沙沙

教学内容:

唱:《小雨沙沙》、动:歌表演《小雨沙沙》、画:简笔画小雨点、种子、花、草等、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3.通过唱、表演、敲、画、讲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跟老师做拍手律动。2.师生问好。

二、基本训练

练声曲:模仿小鸡、小猫、小鸭叫。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创设情景

a.(出示图一)小朋友,小猴子在干什么?对,勤劳的小猴子在洗衣服,发出“刷刷 刷刷 0 ”的声音。老师先请一位学生学小猴,然后请全体学生边做洗衣服动作边学它的声音,出示节奏: (模仿) b.(出示图二)笨拙的小熊在 玉米,它一边 一边哼着小曲,请学生创编节奏,最后老师再出示节奏: 全班练,点到哪组那组练。(创编节奏)

c.(出示图三)小兔子坐在大树下听小熊一直唱这几句,忍不住叫了起来:“我会唱歌呢,让我来唱:“噜噜噜 噜噜 噜噜 噜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小兔唱”。学生跟着小兔唱,出示节奏: (音高练习)

d.教师伴奏,学生拍节奏(感受乐曲) 2.导入新课

a.师边放欣赏带,边讲故事导入(出示背景图)

师提问后讲故事:小动物们正唱得高兴时,风妹妹和春雨弟弟来了,风妹妹把绿绿的小柳树吹得摇摇摆摆,春雨弟弟“沙沙沙”地下起了春雨,滴落在嫩绿的小草、鲜艳的小花身上,地里的种子在努力地向上生长着……欢迎春天的到来。

b.揭示课题,播放录音歌曲《小雨沙沙》,要求学生边仔细听边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c.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后提问,种子在说什么话?为什么?

d.带领学生唱读 e.请学生用“噜”模唱

f.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g.师生对唱。 h..全班进行表演。 四.分组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歌曲的?告诉老师好吗?

1.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表演、画画、乐器伴奏等。

2.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3.分组展示表演

a.图画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话得真漂亮。

b.乐器组:这组同学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棒极了。 c.表演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风”、“雨”、“种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真棒。e.歌唱组:同学们用甜美地歌声演唱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了这首歌曲,大家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小雨沙沙

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

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7、积极大胆地参与《玩具兵进行曲》,并能为歌曲伴奏。

8、听赏完歌曲后能体验无穷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能为歌曲伴奏,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能为歌曲伴奏,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齐唱《玩具音乐会》

二、听赏新歌曲。

1、师:玩具开音乐会,你就看过了,那玩具兵进行曲你又听过了吗?

2、我们一起听一听,《玩具兵进行曲》。

3、听完后,让学生汇报说说:你认为这首进行曲的气势怎样?你有什么感想?

三、即兴伴奏。

师:下面我们边听进行曲,边为它进行伴奏,敲桌子,看谁敲得最好听?

四、班同学一起再来听赏一下《玩具兵进行曲》

板书设计

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

1、听赏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2、感受音乐《玩具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玩具兵进行曲》,使学生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情绪以及塑造成的音乐形象;使用愉快教学法,动静搭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对《玩具进行曲》进行创编.学玩具兵走步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每一段音乐所塑造的塑造形象。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小军鼓、木鱼、碰钟、小镲等)、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用梦中的故事导入课题,启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 你做过什么样的梦?(„„。) 生:(做过。)生:(各抒己见。) 师:有一个作曲家也做了一个梦,由于这个梦他还创作了一首乐曲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呀?(想!)那么就请你听一听乐曲,看一看这位作曲家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2.课件播放全曲,这个梦给你什么感觉? (

1、美丽的。

2、恐怖的

3、忧愁的。

3、快乐的。) 生:.边听音乐边看屏幕插图,边思考问题。

生:(选择:美丽的、快乐的等)。 二: 分段欣赏

(一).欣赏第一部分A段音乐 1.听音乐体会音乐情绪 .讲故事。

师:这个美丽的梦是这样的。一天晚上,玩具的小主人睡觉了,玩具盒里的玩具们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的爬出来。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游行。他们挺胸抬头走起来可真神气。其他的玩具看到了,也模仿着玩具兵的样子走了起来。(播放音乐A段主题)

生:看大屏幕。 观看并体会《玩具兵进行曲》A段主题的动画音乐。 2.律动 过渡语:

小朋友们你能和玩具兵们一起游行吗/你能走得和他们一样好吗 (复听音乐A段主题) 随音乐学玩具兵走步

(二). 欣赏第二部分B段音乐: 欣赏并听辩音乐情绪的不同.故事:这时,胖司令也来了,他要检阅玩具兵部队呢.检阅开始了.(播放音乐B段主题) 问题:请你来辨别B段与A段情绪是否相同?不同在哪里? 生:不一样的。A段比较有气势,而B段比较有趣好玩 (三)欣赏第三部分C段音乐 1.播放(C段音乐) 故事:检阅非常成功,胖司令高兴的和玩具兵们一起跳起舞来(C段音乐) 2.提出问题.:听完了这段音乐,你又有什么想法? (这段音乐我们已经听过了。跟第一段音乐是相同的。) 3.讲解知识”再现” 过渡语:

小朋友听的真仔细。C段与A段完全相同,这叫再现,就是再次出现的意思。

4.用打击乐器为第三段音乐伴奏

同学们大家都是很聪明的孩子,你能用你身边的打击乐器为这段乐曲伴奏呢。 (复听C段音乐)

三、完整欣赏 再次欣赏加深体会 过渡语:

刚才我们一段段的听,了解了每段音乐表现的内容,现在我们把音乐连起来,完整听一遍。当你听到玩具兵行进中的音乐时,请你以举手或其他动作表示。

(完整欣赏,听辩第一部时,并用动作表示出来。听音乐表演。动员更多的同学参与音乐表演:有的行军,有的敬礼,有的敲鼓,有的练刺杀)

四、音乐表演 用电脑播放A段音乐和尾声音乐.学生进行表演.过渡语:正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内。小主人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的躺在里面。呵,原来是场美丽而快乐的梦。让我们来表演一下玩具兵的游行,好吗? 五:音乐的拓展 (一)绘画配乐游戏

三段音乐,三个画面,让学生听音乐选择 (音乐:摇篮曲,舞曲,进行曲)(画面:小孩睡着了,跳舞,军队) 过渡语:这个梦讲完了,音乐我们也听完了.你是不是觉得很美呢?那如果老师给这个梦配上一段很悲伤的音乐,会有什么后果? 所以说什么样的内容配什么样的音乐,是不能随便更改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给音乐找故事.三段音乐三个内容,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看图找内容 ,并说出理由,或随音乐表演

(二)进行曲的听赏

(1.军队进行曲 2.运动员进行曲 3.欢迎进行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有趣的乐曲《玩具兵进行曲》.它的音乐情绪是非常欢快的,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走起来.这就是进行曲的力量.那你还知道的进行曲有哪些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几首进行曲吧.

六、课堂小结: 听《玩具兵进行曲》乐曲走出教室。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很多本领。大家不但听懂了《玩具兵进行曲》,而且还享受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小朋友,你们玩的开心吗?假如大家感兴趣的话,回去找一些VCD或磁带,听一听是不是进行曲风格的。如果你发现了特别棒的,请你下节课带来,让我们再一次体验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第六课飞呀飞 教学目标:

3、对自然界中“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4、能学会演唱《飞呀飞》,并能大胆、主动地参与《飞呀飞》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飞呀飞》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六、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在天空中,大树上,有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吗 ?

学生汇报。

七、学唱歌曲《飞呀飞》

师:你想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吗?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学一学。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认真看一看,小鸟飞的动作。 (多媒体播放歌曲:《飞呀飞》,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吗?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飞呀飞》。

八、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九、全体齐唱。

十、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飞呀飞

听赏《雁儿飞》

教学内容: 听赏《雁儿飞》 教学目标:

9、通过听赏歌曲能表达对自然界动物的爱。

10、能积极地参与集体舞《雁儿飞》,并能与对集体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助、互助友爱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学会唱《雁儿飞》。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编排动作与队形。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齐唱《飞呀飞》

二、听赏新歌曲。

1、师:你们看,在大自然中,雁儿们像我们人类一样,做事有规有矩,不争先哄后。

2、我们一起看一看雁儿是怎样飞的,他们的队形像什么?

3、看完后,让学生汇报。

三、动作表演。

师:我们看了雁儿飞以后,有哪些同学愿意来扮演大雁,并试试他们飞的动作。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像? 学生扮演后汇报。

四、全班同学一起再来听赏一下《雁儿飞》

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听赏《雁儿飞》

教学内容:学习集体舞《雁儿飞》。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乐趣。3.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积极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从中体验乐趣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安静的排队上下楼梯。2.听曲律动进入教室。 3.师生问好。

二、学习过程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歌表演《飞呀飞》 3.集体舞《雁儿飞》

(1)介绍大雁:大雁是侯鸟,一到冬天就成群结队飞到南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又飞回来。大雁飞时由一只头雁带领着,常常飞成“一”字形、”人”字形,队伍整齐而美丽。所以人们把大雁称为团结、友爱、守纪律的鸟儿。小朋友们也应该学习大雁,做团结、友爱、守纪律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范唱,引导学生讨论: 启发学生善于去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 (3)集体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 (4)集体舞表演

(5)自由的进行自评、互评与他评

三、唱着歌离开教室

第七课望月亮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望月亮》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望月亮》,并能用多种声势参与表现歌曲。

2、在听歌曲的过程中,能根据律动来摆动身体,表现歌曲本身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唱《望月亮》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中的音律来表现自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一个晴朗的晚上,月亮、星星一眨一眨的,多美丽啊!月亮下,许多的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老公公慢慢地走来,说:“小朋友,你们爱看月亮吗?“

师:你们爱看月亮吗? 学生汇报。

二、学唱歌曲《望月亮》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播放歌曲:《望月亮》,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望月亮》。

三、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四、全体齐唱。

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望月亮 教学内容:《糖果仙人舞曲》(管弦乐)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听出《糖果仙人舞曲》的主题音乐,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了解芭蕾舞剧的艺术形式,能主动参与创编动作、律动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聆听、表演童话色彩的音乐,增加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发展音乐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认真聆听乐曲中钢片琴的音色特点,能够听出由钢片琴演奏的主题音乐及乐曲的结构,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乐曲主题的准确听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录音带、图片等 学生活动:

1、运用节奏念白、声势、等游戏方式感受乐曲主题音调。

2、用不同符号表示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3、试着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剧中人的形象。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今天郭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

1、认识钢片琴熟悉乐曲第一主题节奏

(1) 课件出示钢片琴的图片并配音:嗨!大家好!我是钢片琴,你们不认识我吧?你听这是我的声音,(课件播放钢片琴的音乐)

(2) 钢片琴:“ 0我的 声音 清脆,叮叮叮,咚咚咚,当当当,就像小铃 铛0。你也想象我的声音一样好听吗?那就来和我学吧! (课件出示节奏歌词)

(3) 师:这么优美的声音我也想学:“ 0我的 声音 清脆,叮叮叮,咚咚咚,当当当,就像小铃 铛0。你也想学吗?

(4) 在休止符的地方先填一个字“嗨” (嗨)我的 声音 清脆,叮叮叮,咚咚咚,当当当,就像小铃 铛0。你能连续说两遍吗?

(5) 大家知道休止符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要把“嗨”放到心里去说,你能连续说两遍吗?

(6)节奏接龙游戏:把所有的声音都放到心里去说,你说得对不对呢?我们用一个游戏来检验一下你说得对不对,当老师摸到谁的头谁来学钢片琴说话。

2、熟悉第一主题音乐

导语:钢片琴说话的节奏我们学会了,你听他还会唱歌呢!

(1)钢片琴:我唱歌的声音更好听,你可要仔细听哦!听到钢片琴的歌声举手表示。(放第一主题的音乐)

(2)你是在一开始就听到钢片琴的歌声了吗?(歌声前面有四小节的前奏)

(3)钢片琴:你听出我唱的和我说话的节奏一样吗?你能听出来我唱了几遍吗?(放第一主题的音乐)

(4)你能把你说的用手拍出来吗?(休止符双手打开) (5)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拍出来?(拍腿、排肩、跺脚、敲击……)

(6)师:你能在钢片琴唱歌的时候帮它打节奏吗?(放第一主题的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第八课 山谷回声真好听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辩出声音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弱音。

2. 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效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可真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交游,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吧。(律动)

二、引导掌握

打雷、下雨了,小朋友们,那儿有个山洞,我们一起去避避雨吧。

(课件:突然打雷、下雨。)

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声音?(雷声、雨声) 谁能模仿一下雷声和雨声? 比较雷声和雨声的不同。 学习比较声音的强弱、高低。 游戏:大鼓与粉笔头

教室作为一面鼓,学生作粉笔头。师用不同力度敲击鼓面,鼓声强,学生跳得高;鼓声弱,学生跳得低。

学生随音乐《山谷回声真好听》走一走。

三、表现与创作

小朋友们,山谷看到你们可高兴了。听,它还唱起了歌了呢!

(课件:动画。播放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 (1) 范唱。

(2) 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鸟、小溪一起来唱一唱。 (3) 学生整体学唱。

四、结束

小朋友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看,小火车来接我们了。

第九课 我们爱劳动(1)

教学内容:

1、学会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

2、发声练习

3、欣赏歌曲《 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能与他人一道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感受发声练习所表现的情绪和意境,并用欢快而富有弹性声音来演唱

3、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运用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来演绎发声练习所表现的情绪与意境 。 2.以歌词内容为主开展爱生活、爱劳动的情感教育 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琴、动物卡片 等。

教学过程:

1.跟着音乐《小猫怎样睡觉》律动进课堂。2.导入:

师:睡觉的小猫是很可爱,但是你喜欢老是在睡觉的小猫吗?〈生〉为什么?〈生〉 师:对,勤劳的小猫谁都喜欢,你看它肩挑着什么向我们走来了? 3.发声练习

①〈师作范唱,强调小猫看到鱼的吃惊的表现〉 师:小猫挑着钓鱼杆是怎样走来的?

②〈练习前4小节,请4—5位学生来表演,强调脚步是轻快的声音也应是自然而富有弹性〉

师: 看见那么多的鱼,你会怎样表现?

③〈练习5—9小节,请4—5位学生来表演,突出“唷”字的唱法,强调看见很多鱼吃惊的表现〉

师:看看哪只小猫钓的鱼最多了?

④〈请学生单独或合作来表演,强调声音、表情、动作等〉

4、唱一唱(学唱人人叫我好儿童)

(4) 范唱。

(5) 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鸟、小溪一起来唱一唱。 (6) 学生整体学唱。

2、编一编

让学生创编动作,再让学生唱一唱。 5.欣赏歌曲

师:小猫钓了那么多鱼也该休息一下了,来听听音乐吧! ①〈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1次〉

师:我又发现了一种勤劳的小动物,你发现了吗?是谁?〈生〉 ② 〈师边作范唱同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动物卡片〉 师:它们当中谁是不勤劳的?〈生〉

如果是你,你最想做它们当中哪种小动物呢?为什么?〈生〉 ③〈将相应的小动物标志分给学生〉 师:听听它们是怎么劳动的? ④〈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2次〉

⑤〈提问学生,各种小动物是怎么劳动的?并用动作表演〉 师:小动物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劳动吧?

⑥〈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3次,分别用自己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律动〉 师:看,那么多勤劳的小动物,你最喜欢向谁学习?为什么?〈生〉 师:在生活中,你认为自己是个勤劳的人吗?哪方面体现出来? 6.课堂小结

师:你们都是勤劳的孩子,但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现在最最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在好好学习之余再去劳动,那是最好的,希望我们班的没一个小朋友都可以成为一个学习好又爱劳动的人!你们能做到吗?〈生〉

师: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钓了那么多的鱼,让我们背上自己的钓鱼杆一起回家去咯! 〈播放《劳动最光荣》4次,律动出教室〉

第十课 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龟兔赛跑》,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乌龟和兔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教学准备:

CAI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蓝猫小标贴。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老师扮主持人,从后面走进和小朋友打招呼:嘿!小朋友们好,我是燕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动画城”。(屏幕上出现“音乐动画城”字样)

二、新课教授。

1、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1)师:燕子姐姐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是吗?下

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燕子姐姐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动画片吧!(播放无声动画片) 师:哦,原来是小兔子和乌龟,谁能学一学小兔子和乌龟走路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好,不过,燕子姐姐总觉得这个动画片好象少了什么,你们能告诉我吗?(声音)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呀!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你们觉得好看吗?

(不好看)好,下面就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给小兔子和乌龟配上好听的音乐吧!

(2)、师:燕子姐姐这里有两段音乐,分别是由两种管弦乐器演奏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画面出现单簧管图片):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单簧管”(点击出示“单簧管”字样),它奏出的音乐是(点击音乐响起),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呢?应该配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

师:还有一种管弦乐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点击出现“大管”图片: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刚才的“单簧管”一样吗?(引导学生简单区分“单簧管”和“大管”)那大管奏出的音乐是怎样的呢?(点击音乐响起)你想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老师总结: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 (3)、师:小兔子和乌龟知道小朋友为它们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可高兴了!你们看,它们迫不及待地跳起舞来了。(画面出现配上了音乐的动画片)

2、引导学生分段欣赏音乐故事。

(1)、师神秘地:今天来到我们音乐动画城的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呢。(蓝猫)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蓝猫)

师:原来是蓝猫呀,小朋友你们喜欢蓝猫吗?好问的蓝猫今天不仅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当然喽,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会得到蓝猫的奖品!(老师出示蓝猫小标贴)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蓝猫带来的礼物吧,不过,可要认真看,认真听,才能回答出蓝猫提出的问题吆!

(2)、学生听音乐故事至“比赛开始了”。

蓝猫出现:小朋友,看到这儿,你能听出下面的音乐表现的是哪只小动物吗?(分别播放两段主题音乐,请小朋友辨别,并请小朋友说说故事中两只动物的特点,表现好的给予蓝猫小标贴)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很快就回答出了蓝猫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继续往下看下面的故事吧。

(3)、学生听故事至“喊叫声惊醒了小兔子”。

蓝猫出现:小朋友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接下来你能听着下面的音乐做出合适的动作吗?(播放小兔子睡着了的音乐和乌龟继续努力追赶的音乐,请小朋友模仿出相应的小动物形象)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象,比赛的结果到底怎样呢? (4)、学生听音乐至故事结束。 蓝猫出现:聪明的小朋友,故事讲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老乌龟吗?

引导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对呀,骄傲使人落后,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学骄傲自大

3、复听音乐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1)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谁想来表演"龟兔赛跑"?

(2)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做小兔子、乌龟、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动物,到音乐结束时,老师带领下面小朋友戴上头饰和小兔子、乌龟一起跳起欢乐的舞蹈。

(3)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呀,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期的音乐动画城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这里,燕子姐姐要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们回去将这个故事用彩笔画出来,下一期节目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最好!好吗?好,让我们一起和蓝猫说再见吧!(小朋友和蓝猫、燕子姐姐说再见)

(三)、结束活动。第十一课 好房子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歌曲《好房子》,并领略到亲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学会演唱《好房子》。 难点:能大胆、自信地参与音乐游戏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

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跟老师做拍手律动。2.师生问好。

一、基本训练

练声曲:模仿小鸡、小猫、小鸭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创设情景,小松鼠怎样啦?

原来它没有家了,松鼠阿姨带它去找房子。

二、寓教于乐

(1)、揭示课题,播放录音歌曲《好房子》,要求学生边仔细听,边学学松鼠阿姨怎么拍的、怎么念的啊?

(2)、唱一唱

小松鼠和阿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了。你们听—— 出示课件)学生学唱。 (3)、演一演

请两组小朋友扮演小松鼠,另外两组小朋友扮演松鼠阿姨,边唱边自做动作。 (4)、选房子 小松鼠选了哪座房子?

小松鼠没选,阿姨叫它别急,那边还有房子。

(5)编一编

那边还有些什么房子呢?你们瞧。

出示课件,让学生编歌谣,再把歌谣改成歌来唱一唱。以第一段歌词为标准,学生自编第二段歌词,再唱一唱。

6.整体演唱

三、感受体验

1、音乐游戏

(1)看游戏(熟悉歌曲《小松鼠钻树洞》)

(2)做游戏(学生边唱边表现)

2、集体感受

我们做的游戏好不好玩?

四、总结全课

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边唱边跳离开教室!

第十二课 小乐手

教学目标

3. 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哇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4. 能学会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哇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 5. 难点: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五、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可真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交游,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吧。(律动)

六、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

1、检查学生准备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

2、引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备的材料发出各具特色的音响。

3、引导学生用上述材料分别演奏自编或教材提供的简单节奏自编或教材提供的简单节奏型,让他们聆听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所发出的各具特色的音响效果。

4、教师弹奏一些学生熟悉的曲调,让他们操起手中的“乐器”,用一些简单的节奏型为曲调即兴表演。

七、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边介绍各种乐器的特色特点和演奏方法,边示范,并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

八、学唱《蒙古小夜曲》

1、利用歌词意境边讲故事边唱,启发学生。

2、唱一唱 (7) 范唱。

(8) 边想像边跟唱一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进入音乐情境。

3、让学生互相评价,评一评谁配得最好。

九、结束

小朋友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看,小火车来接我们了。 课件:小火车出现,播放歌曲《火车开啦》。 听音乐出教室。 第十三课 小动物回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

2、能积极参与音乐戏剧表演,并主动担当剧中的角色。

3、能在《小熊找家》的游戏中正确拍击节奏,并与同学一起分享“找到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演唱《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

2、能在《小熊找家》的游戏中正确拍击节奏,并与同学一起分享“找到家”的快乐。

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琴、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1.跟着音乐《小花鸭怎样睡觉》律动进课堂。2..导入:

师:睡觉的小花鸭是很可爱,但它忘记了回家的路,看它会怎么办呢?

3.学唱《迷路的小花鸭》 (1)、唱一唱

(9) 范唱。

(10) 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鸟、小溪一起来唱一唱。 (11) 学生整体学唱。

2、编一编

分小组交流根据歌词进行音乐戏剧表演,再让学生唱一唱。

3、评一评

学生表演后互相评一评,评选优秀的小组。 4.唱游《小熊找家》

师:我们把小花鸭送回家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吧!从而导入唱游。

①播放歌曲《小熊找家》

② 师边作范唱同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动物卡片 ③进行游戏,让学生根据歌词意思,模仿***节奏。 ④再让学生准备多种打击乐器,让学生用乐器来敲击节奏。 ⑤评价。 5.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播放《小熊找家》4次,律动出教室〉

第十四课 伦 敦 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伦敦桥》

2、能与同学一起进行集体舞表演,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能随着《加伏特舞曲》的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老师扮主持人,从后面走进和小朋友打招呼:嘿!小朋友们好,我是燕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动画城”。(屏幕上出现“音乐动画城”字样)

二、新课教授。

1、出示不同建筑风格的“桥”的录象或图片,如石拱桥、拉索桥等,并鼓励学生记住自己喜欢的桥的名字和形状。

2、“架桥”游戏

学生可拿出随身带的一些物品,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架设一座“桥”,并给它取一个名字。

3、学唱歌曲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观赏各组的作品,一边有意识触摸学生摇晃的“桥”,一边教学生唱。

4、集体舞表演

(1)将学生分成几个组,以十人为一组。每一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设计动作,进行排练。 (2)举行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一组接一组地进行表演。

(3)互相评一评哪个小组跳得最好。

5、听赏《加伏特舞曲》

(1)听赏全曲,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节奏口念节奏。

(3)让学生手持铃鼓等乐器,第一小节摇铃鼓,第二小节拍铃鼓。

(3)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4)复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5)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呀,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期的音乐动画城节目

(三)、结束活动。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第十五课 音乐夏令营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歌曲《新朋友,老朋友》,并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2、在《音乐夏令营》的活动中,能够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熟练地进行演唱,并积极、大胆地进行表演,从中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跟老师做拍手律动。2.师生问好。

二、基本训练

练声曲:模仿小鸡、小猫、小鸭叫。

三、《新朋友,老朋友》的教学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进教室后随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再组织同学演唱《两只小象》《找朋友》两首歌曲,使他们融入到歌曲的教学情境之中。

3、教学歌曲

(1)、带领学生唱读

(2).请学生用“噜”模唱

(3).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4).师生对唱。

(5)..全班进行表演。

4、演一演

(1)让学生自己根据歌词来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让学生分成的几个小组,自编自演。

(3)评价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

四、《音乐夏令营》的教学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和游戏。

(2)分小组讨论把本学期的歌曲分类。

(3)汇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

(4)每小组根据自己的分类派一名学生选一首曲进行演唱。再选一个类别进行表演。

(5)组织学生分小组出发参加“夏令营”活动。“玩具国”—“回声谷”—“雁儿林”—“运动场”—“大本营”。让学生每到一个情境都大胆地参与活动表演。

(6)让学生互评,评出最佳小队。

四.小结:同学们,今天的音乐夏令营到此结束,现在就让我们带者愉快的心情,边唱边跳离开教室吧!

第18篇: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

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

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 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四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

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如:前两处两间奏可用:

最后一处用: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复习歌曲《牧童》: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三、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

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第一部分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昂、宽广、富有号召力和时代气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根据同名民间打击乐曲编创的打击乐曲。?

在陕西民间“打瓜社”(演奏打击乐的班社,亦称打家伙)演奏的曲目中有《鸭子拌嘴》这首同名乐曲,但其结构短小,没有情节性构思。作者在编写这首乐曲时,取材于西安鼓乐《五调坐乐全套?中吕粉蝶儿》的开场锣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鸭子拌嘴》,并以新的带有情节性的构思,充分运用音色、音量,打击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对比,生动的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

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将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接着用闷击的小镲声,模拟老鸭“嘎嘎嘎”的叫声,仿佛与小鸭在对答呼应。其间两只高低不同的木鱼敲击出的“各的各的”轻盈活跃,与云锣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鸭群在河岸边蹒跚而行时的情景。此后,小钹水镲、圪垯钹、大锣、木鱼、云锣六器齐鸣,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还不断穿插鸭子的鸣叫声,描绘出鸭群游弋水中,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栩栩如生。突然响起了小钹与水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鸭子拌嘴,吵得不可开交。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地,犹似一群饶有风趣的鸭子,昂首凸肚,摇摇摆摆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鸭子拌嘴》故事

1.天蒙蒙亮,鸭棚门一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起来。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它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

2.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一声哨响,它们兴冲冲地上路了。“嘎嘎嘎”的拌嘴声,“噗噗噗”的脚板扑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

3.鸭群来到了河边,它们争先恐后地跃身入水,尽情嬉戏。有的如箭离弓,飞快地向前游去;有的钻入水底,寻觅吃的;有的伸长脖子左顾右盼,悠闲自得。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伴随着鸭子互相逗趣。?

4.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家了,鸭子纷纷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你追我赶地往回走。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不绝于耳,移动着的鸭群在斜阳余辉下渐渐远去。?

3.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歌中“哩喽喽”吆喝声的加入,为歌曲增添了乐趣,使得歌曲更为生动。?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的自编动作表演。

三表演《一对好朋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实现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声哪几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哪一种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鸭子拌嘴》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编创与活动?

1.这是结合本课安排的一个创造性练习。

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制造出小鸭的故事。

2.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

3.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

三表演《数鸭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它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再把两种声音合起来。

提示: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四编创与活动?

1.认识四分休止符。不告诉名称只告诉休止一拍,应提示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2.连续拍击×O×O×O×O:‖?

3.看看歌曲《数鸭子》中有几个“O”。

4.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唱谱。?

提示:唱到“O”时怎么办?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二、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观歌曲。

三、能够准确地拍击

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围绕本课主题“长鼻子”,突出人与自然的主题,从认识大象开始,向学生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可在课前搜集有关大象生活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现音乐,通过学音乐了解自然,了解人的生存的环境。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象》? 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乐曲首先出现的是小象蹒跚行进的主题:

接着弦乐齐奏主题,表现了小象可爱温柔的性格,接着好像出现了象妈妈的召唤。

然后,木管乐器再现了第一部分主题,乐曲统一完整。似乎小象愉快地回到了象妈妈身边。?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1886年2月,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和维也纳等地旅行演出。途中在奥地利小城库普拉哈休养,在休养期间,他应巴黎的好友夏尔?勒布克(大提琴家)的请求,为狂欢节的音乐会写了这部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由于在这部作品中糅合了某些名家作品的主题旋律,并加以夸张和变形,含有善意的戏谑成分和明显的讽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继续演出,但其中的第十三首《天鹅》例外。直到作者死后的第二年(1922年),这部作品才公开出版,同年2月25日正式公开演出。?

在这部新颖奇特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情态。

《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

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个喜剧性的乐曲中,还穿插了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诙谐曲”的片断,乐曲的戏谑成分更为突出。?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3/4拍,结构是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

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XXXX|XXX0|

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好像在告诉小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歌表演?

【动作说明】?

男女学生各站成一排,相距1.5米面对面站好。?

第一段:

第1—4小节双手相握、躬腰,一小节向前走一步,同时双臂先向左,再向右一小节摆动一次(见本册教参40页图一)。

第5小节,左手托右大臂,右臂柔软地向上甩起(见本册教参40页图二)。

第6小节,向下落下。

第7—8小节,动作同第5—6小节。?

第二段:

第1—4小节,动作同第一段,此时男女学生相距约一步远。

第5—8小节,男女学生同时慢慢地伸出右臂,用手腕互相勾起来,以示“握手”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可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事物,吃什么、住在哪?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提示: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三表演《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演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它小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看哪一组编唱得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设计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从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边听边说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大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大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表演《两只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演唱。采用听唱法教学。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为小组创编动作,要让学生听着演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大象怎样走?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二、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三、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或三课时完成。

二、本课以蒙古族民歌或描写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器乐曲、舞蹈构成一课,旨在通过音乐的学习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乐。教师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风情,如吃的、住的、用的物品等。?

三、把本课学会的歌曲唱给家里人或朋友听。

教材分析?

1.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吴光锐、齐景全、王小平作曲的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全曲由引子~A段(主题及其变化重复)~B段(变奏+华彩)~A段+尾声等三部分组成。前24小节为引子,其中第1至12小节是节奏型乐汇的重复。由ppp→渐强→mf→f→ff的力度变化模仿马蹄声。描绘一队小骑兵由远而近奔驰而来的形象。?

乐曲的A段(第25节~77小节),由a+a1两个乐段组成,乐曲表现了小骑兵威武而活泼地扬鞭催马的形象。?

B段(第78小节~156小节),乐曲表现小骑兵喜悦欢快的心情以及战马奔驰飞跃各种障碍的情景。?

C段(第157小节~结束)是A段的变化再现和尾声,表达了小骑兵们克服困难、战胜艰险后的欢快心情,描绘出战马远远离去的意境。音乐为2/4拍,节奏明快,时而舒展,时而密集收拢,全曲采用乐节重复、音型级进、模进、变奏,旋律在低音、中音、高音区的上行、下行的连续进行,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比,以及颤音的运用等手法,表现了小骑兵挎枪骑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的欢腾场面。音乐所描绘的小骑兵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乐曲深受广大小听众的喜爱,是一首趣味性强的好作品。?

2.器乐曲《挤奶舞》?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民歌原只有四个乐句:?

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

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的“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早年为《红旗歌》,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反映了当时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

《草原就是我的家》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4.歌曲《小松树》?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

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挤奶舞》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可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也可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木琴曲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3.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4.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组结合聆听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安排编创节奏、参与表现乐曲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思考每一件乐器的音色及如何配合乐曲的表现。

2.在复听音乐时,带着问题去选择乐曲的一个片断,考虑如何参与伴奏。并注意提示学生敲击的乐器及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三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着演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四编创与活动?

1.教师可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可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挤奶舞》,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境。

二聆听《挤奶舞》教学基本要求?

1.可在组织学生聆听《挤奶舞》的同时选放有关《挤奶舞》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三、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围绕着“鸡”的学习内容展开,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表述自己对

“鸡”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

三、聆听乐曲的图形谱供参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初听乐曲后自画图形谱,便于加深对音乐的感受。3.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2/4拍,由带再现的两段体构成。?

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唱易记,是一首能博得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极适于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这首教材启用的新儿歌,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公鸡母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三表演《母鸡叫咯咯》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的小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三表演《下蛋啰》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3.歌曲《海》?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很有规律,其旋律前两乐句一伏一扬,第

三、四乐句各自形成起伏,使得歌曲的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宕。这五个音的旋律充满了吟唱性,质朴无华。由于节奏的疏松,旋律显得宽广,有着海的气势,又因旋律多为级进式的起伏,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

?4.歌曲《云》

《云》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3/4拍,五声D宫调式,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的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实地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幸勤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

这首歌自创作以来,一直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久唱不衰,可以说是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中的典范。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大海摇篮》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大海摇篮》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三表演《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里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大海。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随着教师像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大海摇篮》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海上风暴》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们相互评价。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三、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在“幸福生活”主题下构思,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还学过哪些表现幸福生活的歌曲,分小组背唱给大家听。

三、本课内容重点放在《彝家娃娃真幸福》、《快乐的啰嗦》、《乃哟乃》,其他两个聆听乐(歌)曲可做浏览式欣赏。2.歌曲《阳光下的孩子》?

《阳光下的孩子》是由张名河作词、晓丹作曲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朝气蓬勃的音调,欢快的情绪,歌唱了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

第一部分,歌词为衬词“啦”,节奏紧凑,旋律跳跃,活跃而明朗地表现了孩子的愉快的心情。?

第二部分,旋律出现新的因素,节奏变得舒展,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并以叙述性的口吻,浪漫的歌词,歌唱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第三部分,以合唱的形式,畜有动力的旋律,抒发了孩子幸福欢乐的心情。?

3.歌曲《夏天的阳光》?

《夏天的阳光》是一首瑞典民歌,4/4拍,降B大调,歌曲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四乐句,旋律起伏,带有附点的节奏,具有一种推动力,给人一种奋进的感受。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采用了器乐曲常用的加花手法,使得旋律更为活泼、跳跃,表现了瑞典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

4.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之全曲采 5.歌曲《乃哟乃》?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2/4拍,全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2+3+3+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简短旋律欢快热烈,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快乐的啰嗦》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快乐的啰嗦》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乐曲时,教师可借助弹拨乐演奏的图片或电视录像,让学生感受弹拨乐合奏的这一形式。?

提示:这首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回答。

2.复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音做模拟演奏动作,或听教师介绍彝族的简单舞蹈动作,学做彝族一二个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表演,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聆听《夏天的阳光》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如:

×××-×××-

嗡嗡嗡,嗡嗡嗡,

×××○×○×

哩哩哩哩哩

可启发学生想像编创各种鸟儿的叫声,再读一读、拍一拍。?

3.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快乐的啰嗦》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三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教唱歌曲之前,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可结合一些有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听唱的基础上,随着范唱录音轻声朗读歌词。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地演唱歌曲。提示学生,衬词应唱得轻巧,要求学生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演唱得轻快而富有弹性。?

3.在歌曲唱会的基础上,编创动作,并由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表演《乃哟乃》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哟乃,乃哟嗬”是快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可跟着教师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

教学目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以“巧巧手”为主题,是一个劳动光荣主题的学习,教师可提前预备一些旧报纸,便于学生利用。?

教材分析?

1.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3.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

一、

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

××××|×××|××××|×—|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歌曲《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表演《粉刷匠》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提示: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提示:如果你是粉刷匠,或着帮妈妈做了一点事,得到妈妈的夸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3.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

一、

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

××××|×××|××××|×—|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歌曲《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

××|××|

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歌表演?

同桌二人共同表演,一人扮顾客坐着,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另一人扮理发师站在顾客后面。表演动作可参照课本简图,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歌词内容创作。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表演《粉刷匠》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提示: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提示:如果你是粉刷匠,或着帮妈妈做了一点事,得到妈妈的夸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铁匠波尔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边听音乐边指看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看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编创与活动?

1.认识串铃

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手持串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3.展示每个学生的探索。鼓励学生不同的探索。

串铃及弹奏方法简介?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狗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

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四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19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红灯停 绿灯行》,做到能在心里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红灯停 绿灯行》。 2 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 能在心里默唱《红灯停 绿灯行》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灯停 绿灯行》,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学生回答:走路、坐公共汽车、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师补充: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 人通行等。

2、听音乐,做游戏。

要求: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晴,眼晴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晴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们举绿牌。

3、跟唱歌曲《红灯停 绿灯行》,做游戏。

跟着教师一边唱歌,一边举纸牌。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 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在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犯了比赛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决。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该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 灯。然后请学生们用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三、请学生自己设计图标,推荐给同学们做游戏。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书上己标志出来的,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还有哪些是违反公共道德,遭到大家反对的;哪些是符合公共道德的,应该提倡的,用文字或图标表达出来(随地吐 痰、浪费水资源、践踏草地、占用耕地、乱砍滥伐、排放污水、植草种树、废物利用、给老人让座等等)。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图标做游戏。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胖胖》。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教学过程 :

一、复习歌曲《红灯停绿灯行》和上节课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个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1、学生跟教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或对唱等。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地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分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红灯停 绿灯行》游戏。举红牌时,在心里默唱;举绿牌时,放声歌唱。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有节奏地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如:绿 红 绿 红 绿 绿 绿 红 ga m ga m ga ga ga m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地出示红牌或绿牌。

如:绿 绿 绿 红 绿 绿 绿 红 小 黑 鸡 m 叽叽 叽 叽 叽,m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红 叫 我 不 要 乱到 拉 圾。M、4,学生跟着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 X-。音乐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响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演奏打击乐器。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5、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并演奏打击乐器。

五、复习歌曲K《红灯停 绿灯行》

1、复习歌曲《红灯停 绿灯行》。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灯停 绿灯行》,在四分休止符处准确休止。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胖胖》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

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教师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沙锤。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人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教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7、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完整地齐唱歌词。

9、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出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IlP€€分音符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沙锤伴奏,然后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沙锤。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活动《春光好》。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玲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

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让学生为该曲命名。

3、告诉学生曲名。

4、再播放一遍《春天悄悄来临》同时,播放有关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音像资料。

5、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6、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7、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8、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

9、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春耕\"的音响,可参照上述\"音乐材料分析\"。

10、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画面,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11、用声音、语言、动作等表现\"春游\"和\"春耕\"游戏中的情节。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歌曲《云》。

3、附点二分音符。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云》。

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用课本上的插图引人歌曲《云》的教学。

4、教师范唱一遍。

5、让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6、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含义。

7、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8、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9、学生完整齐唱歌词。

10、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11、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2、用课本中的插图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图:

14、教师用课本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型。

15、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型。

16、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附点二分音符。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玲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云》,并背唱该曲。

2、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的欣赏教学。

3、教师朗读歌词。

4、学生朗读歌词。

5、教师结合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完整听赏《春天音乐会》。

7、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各种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8、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9、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在唱歌》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第一册中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三、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3、指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模仿的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粘在空的头饰上,并戴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认识\"f\"和\"p\"(1)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谁的叫声大?谁的叫声小?(2)在音乐中声音大的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在唱歌》:(1)教师范唱(2)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3)教师分句教唱。(在演唱中,模仿动作)(4)创遍歌词(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自己喜欢的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8、布置作业:画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头像,下一节课带来。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理解声音的强弱,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中,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力。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感受声音的力度: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

2、在音乐中强弱分别用什么表示?

3、播放录象,听一听谁的声音强,谁的声音弱?在音乐中怎样表示。

4、复习歌曲《小动物在唱歌》

5、引导学生发现歌谱中的\"f\"和\"p\",解释含义,提醒学生正确运用到歌曲中。

6、拿出自己准备的头饰,戴在头上参加歌表演活动。教学后记:

第3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咏鹅》

2、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形象--悠闲自在。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三、教学过程:

1、活动:古诗大赛

2、说一说背诵的古诗中,哪些是描写动物的?

3、学习歌曲《咏鹅》 (1)指名背诵古诗

(2)教师简单介绍诗词的含义 (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4)教师范唱 (5)学生学唱歌曲

(6)体会歌曲的情绪--悠闲自在

4、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1)初听歌曲,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还听到了什么声音?(2)复听,主人和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3)你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绪?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4)对比两首歌曲的情绪:《咏鹅》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5、布置作业:将今天学习的歌曲《鹅》唱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后记:

第4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咏鹅》

2、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二、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2、通过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三、教学过程:

1、观看动画片《阿凡提》

2、提问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经常与谁一起出现在大家面前。

3、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教师范唱 (2)教师分句教唱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所描绘的小毛驴爬坡的情景。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讨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乐器?为什么?表现什么?怎样敲击?

4、复习歌曲《咏鹅》你能背唱这首歌曲吗?

5、总结 教学后记:

第5课时

一、教学内容: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二、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的音乐内容,为插图排序。教师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教学过程:

1、观看动画片《熊猫百货商店》片断。

2、初听歌曲,感受乐曲情绪。

3、分段欣赏

(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清晨,天慢慢的亮了,小鸟的叫声,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小熊猫拿着水桶到河边打水)

(3)森林里的动物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干什么?(小熊猫拿着水桶往回走,它友好的和森林里的动物打招呼)

(4)这段音乐描绘了小熊猫在干什么?(它一溜烟的跑回了商店,做好开门前的准备)

4、完整的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序

5、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6、随音乐即兴表演

7、总结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具体要求

1、学唱歌曲。

2、在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创编新的表演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操作 1.通过学唱《乃哟乃》了解土家族民歌特点,要求学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舞蹈、悠扬的器乐声表现土家族儿童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2.运用听、写等方法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听辨的能力,提高听觉的敏锐性和记忆能力。

二、认知

1.通过认认、听听、唱唱,掌握s01的音高,熟悉它在高音谱表和键盘上的位置。 2.结合歌曲教学,认识呼吸记号并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

三、情意

1.通过欣赏《小白船》和学唱《乃哟乃》,引导学生去感受朝鲜族民歌和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欢快的舞蹈中感受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少年儿童欢乐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小白船》。

1.欣赏前,教师可通过朗读歌词和讲故事,也可通过介绍“中秋节”赏月风俗导入,并结 合书中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解乐曲内容。

2.第一遍听赏,感受朝鲜族民歌特点,听辨演奏所用的乐器。

3.第二遍边听、边用身体动作(如左右摆动、划船等)表现乐曲的速度、力度并想象歌曲 表现的美好意境。

4.用线条连一连、唱一唱,进一步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的特点。 5.表演游戏《小白船》,也可轻声跟唱或用口琴等乐器吹奏乐曲。 (二)认识呼吸记号及“sol”。

1.复习“<”(渐强)与“>”(渐弱)记号。

2.区别“V”与“<”“>”的不同点,知道“V”(呼吸记号)的名称与用处。 3.认识“sol”的唱名、音位及音高。 4.在手谱上找到“sol”的音位。

5.练习视唱

一、二,掌握lu、lu的口型和正确的发声方法。6.运用呼吸记号练唱视唱

二、三,做到缓呼缓吸。(三)学唱歌曲《乃哟乃》

1.教师范唱(可使用伴唱录音载歌载舞地表演)给学生一个欢快、活泼的初步印象。 2.介绍土家族民歌特点及民族风格。 3.分句拍击歌曲节奏,找出相同的节奏型。

4.视唱乐曲,找出do、mi、sol的唱名,做好歌曲后面的练习。

5.鼓励学生自己用乐器吹奏旋律,大胆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中进一步感受民歌特点。 6.用“练练四”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乐句要与歌曲对应好,避免混乱。 7.学会歌词后,让同学编配动作进行表演,感受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少年儿童欢乐愉快 的心情。 8.表演活动《跳跳拍拍》,以歌舞一拍手一歌舞一跺脚„„的形式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欢乐情绪。 (四)拍击节奏。

1.复习一下《大钟与小钟》中学过的4种节奏,分析一下书上4组节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看图模仿拍击。

2.听教师拍击,让学生凭记忆把节奏拍击出来。

3.教师按4个不同方向连接拍击,让同学们迅速作出判断并按图示要求将节奏拍击出来(具体操作也可照教参P11)。 (五)听音练耳《运动场上》。

1、看图唱出小动物身上的唱名,跟琴唱准音高。

2、听出每组音的不同点,并用手位动作表示。

3、按教师弹奏的顺序为音程写上编号。

4.按编号用二分音符写在五线谱上,巩固对音位的认识。

5.将每组音程配上下面的节奏唱唱、拍拍,也可做“接龙”游戏。 教学随笔?? 这是教学的难点部分。先引导学生找出2组音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fare与fami,mido与fami,resol与fare等。但教材中的fa要到下一课才会学到,所以这个练习也可以放在第三课,或将fa先改为do来练习。

(六)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

2、欣赏。

教学目标:

1、用茶杯、碟子、演奏

2、欣赏。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们用茶杯、碟子、碗演奏。

三、请同学们用其他乐器演奏。

四、欣赏。

1、请同学们介绍有关的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

3、随歌曲做舂米的动作。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了解有关鄂伦春民族的简单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查找的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教师小结补充。

二、范唱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2、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地学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学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学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由一位学生代表独唱 。

四、练习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比曲调上区分与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五、课下活动: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傈族的相关资料。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

2、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傈族的相关知识 ,教师补充总结 。

二、范唱要求同学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教师的学唱进行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2、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 两个 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

五、复习歌曲

1、。

2、。要求:体会这两首不同民族歌曲 的不同风格 。

六、总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鄂伦春族、傈傈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吗?请你说一说。提问2:谁会学唱其他 少数民族民歌 ?给我们在家唱一唱。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要求 :有节奏地朗读 。

三、数数练习一拍读一个数。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拍,一人读儿歌,四个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全作完成活动。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我们多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学习有表情的朗读歌词,吐字清晰、灵巧。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三、教学过程:

1、出示鸟儿飞翔图、蜜蜂采蜜图和夜空流萤图,结合课本上快乐孩子的歌唱图,引入教学主题。

2、教师范唱歌曲。

3、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正确、清晰。

4、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向分句教唱,在整体教唱。

5、用琴教唱歌曲。

6、听琴齐唱歌曲。

7、边听歌曲,边在每小节的后两拍拍手。

8、分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9、自己为歌曲设计动作。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钢琴独奏《节日舞曲》

3、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二、教学目标:

1、在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继续培养良好的听赏音乐的习惯。

3、在听赏音乐时,能初步做到与歌曲感情发展配合,做出恰当的反应。

4、对藏族的风土人情及音乐感到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歌表演

1、复习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请学生表演自己的动作。

3、教师结合学生的动作教学动作。

4、全体同学进行歌表演。

(二)听赏

1、教师提出要求:(1)要保持安静,才能听赏音乐。(2)要展开自己的想象,随音乐的起伏联想。

2、听赏音乐《节日舞曲》

3、听赏音乐《多快乐呀多幸福》

(1)简介藏族的风土人情,突出介绍美丽的雪山、辉煌的布达拉宫、鲜艳的民族服饰和优美的歌舞,使学生初步认识西藏、向往西藏。 (2)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3)介绍唢呐和喇叭 (4)随音乐自由的模仿吹奏唢呐、喇叭的姿势,并轻声歌唱。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幸福拍手歌》

二、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随音乐的节拍自如的表演动作

3、通过续编第

2、

3、4......段的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从《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和《多快乐呀多幸福》导入《幸福拍手歌》。

2、听录音两遍,教师用恰当的动作提示连续的附点节奏和过门中的拍手动作。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学唱歌词第一段,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

5、随琴齐唱歌曲

6、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图标,创编第

2、

3、4段的歌词和动作,以突出幸福拍手的主题。

7、随琴齐唱歌曲,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必要的动作,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音乐活动\"化妆舞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化妆舞会\"这一音乐活动形式,全面复习本课和前几课学习的五首歌曲。

2、增进同学间的友爱、团结,培养合作、协调能力。

3、能听辨三拍子和四拍子两种不同节拍的舞曲。

4、激发学生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磁带、头饰、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1、播放《云》的伴奏带,教师与学生随音乐表演动作。在动作表演中,教师示范明显的三拍子的动作。使学生边舞边干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2、同样的方法复习《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3、复习《勇敢的鄂伦春》,学生随音乐自由表演骑马、打猎、群舞的动作。

4、边唱边舞《小雨沙沙沙》

5、复习《幸福拍手歌》,学生边唱边舞,可互相拍手,相对拍肩,动作多样。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 :藏猫猫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学唱一组游戏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为故事选配合适的音乐,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藏猫猫》、《数蛤蟆》、《蝴蝶花》

2、为歌曲《数蛤蟆》续编歌词。

3、感受歌曲《蝴蝶花》的情绪。

4、随《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走步。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藏猫猫》。

2、背唱歌曲〈藏猫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请几个学生做一个藏猫猫的游戏。

2、教学范唱,请同学评价。

3、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

4、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1)第1--4小节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第5--8小节用连贯声音演唱歌曲。 (3)唱好第12小节的八分休止符 。

(4)第14小节的道白不仅要唱准节拍,还应带有惊喜的语气。 (5)结束句要唱准一拍,不要拖。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数蛤蟆》。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 歌词。

3、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并涂上相应的颜色。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范唱,请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4、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词。

5、把学生创编的歌词演唱一遍。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蝴蝶花》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

2、会演唱活泼和舒展的乐句。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

2、导入新课,出示蝴蝶花的实物或图片,请学生观察它像什么?继而引出要学习歌曲的题目。

3、范唱。教师范唱时尽量把活泼和舒展的乐句演唱对比鲜明一些。唱完后请学生进行评价。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生跟教师模唱歌曲

6、教师弹旋律,学生唱歌词。

(1)教师启发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1-8小节。 (2)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9-16小节。 (3)“吆”字用高位置说出。

(4)教师带领学生为歌曲中活泼和舒展的乐句涂上不同的颜色。 (5)请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 教学目标:

1、感受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2、能随音乐走步。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2、完整欣赏,感受雄壮的音乐情绪。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引导学生想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随音乐走步。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主题伴奏。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也可向学生介绍乐曲加入了短笛、木琴、小提琴等乐器,使乐曲显得更加活泼。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分辨这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是否相同?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结尾时下滑音部分的音乐,好像是玩具兵惊慌地跑回箱子里的情景。

6、安静地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仔细地听辨第一部分的旋律。听到时可举手表示,或用动作表示。

7、欣赏第三部分音乐 ,学生可随音乐走步表演。当听到结尾下滑音时,可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

教学目标:

1、感受优美的情绪。

2、为童话故事选配合适的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在第三部分时可随音乐旋律律动表演。

2、听,比较这首乐曲的情绪与有什么不同?

3、介绍芭蕾舞剧的故事。

4、再次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5、欣赏乐曲第三遍,引导学生分辨其中钢片琴的音色,并介绍柴科夫斯基选用钢片琴的经过。

6、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童话故事。主同学们想一想,用哪一首乐曲配乐更合适呢?

7、还能用其他的音乐配吗?

8、现在主同学们为老师播放音乐,老师朗诵,部分同学可随音乐表演。

9、小结。教学后记:

第20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3师:哪种乐器的声音最象小鞭子?(老师拿响板)

4、师:同学们选的真好!可是小鞭子抽小毛驴多疼呀,还有别的方法让小毛驴听话吗?生;给它食物吃。

5、师:你跟小主人想的一样!

6、师:用什么声音来表现小主人用食物来逗小毛驴?

7、师:你看!(拿沙球)我用这种声音行不行?(老师演示)请你也来试一试。(练习) 沙球:

XX

XX

| XX

XX

8、小朋友的好办法,让小毛驴欢快的往前走,还传出了有节奏的驴蹄声。

双响筒 :

9、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三种声音组合在一起,来试一试。(用打击乐器演绎音乐故事) 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2、教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5、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描述的小毛驴气喘吁吁爬山坡的情景。

三、巩固拓展

请你为歌曲伴奏:教师提供打击乐器——双响筒和响板。

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

2、为什么?表现什么?

3、怎样敲击?

四、巩固提高

复习歌曲《咏鹅》

1、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2、你能背唱这首歌曲吗?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

小毛驴爬山坡

俏皮 淘气

悠闲自在

×× ××| ×

× | ××

×× | × 0×|

×× ××| ×× ××| ×

× | ×

— ||

《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顺序。

2、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学重点

1、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1、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动画片《熊猫百货商店》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听音乐导入:《苗岭的早晨》。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多好啊,老师想带大家到大森林里去玩,你们听,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大森林早晨美丽的景色吧!大森林的早晨是多么的宁静、空气是多么的清新,阳光从树叶缝里透过,听,小鸟在整理羽毛,小动物们也刚刚的起床了。(音乐停)今天小熊猫和小动物们一样也起了个早。大家想知道小熊猫快乐的一天吗?(请听)

二、探究新知

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分段欣赏:(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清晨,天慢慢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

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

(3)森林里的动物们在做什么?小熊猫在做什么?

小熊猫抬着水桶,往回走。它友好地向森林里的朋友们问好。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

它一溜烟地跑回商店,做好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3、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三、拓展练习

1、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四、课堂小结:(多媒体出示故事全图)。

教师:今天你们都到我的商店祝贺我,我真的很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开百货商店吗?

学生:为森林里的小动物服务。

教师:你们真聪明,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希望常来美丽的大森林里玩,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表现怎么样?

第一课时

《乃哟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

3、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重、难点

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强调坐姿,师生问好!

二、导入

教师出示三段音乐:新疆《达坂城的姑娘》、蒙古族《草原就是我的家》、土家族《乃哟乃》(生跟师一起做各民族舞蹈动作)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经典动作,而且音乐也不一样。

三、新授

1、今天老师带大家还要走进一个民族,——土家族。

2、了解吗?没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族。

欣赏图片(打溜子、牛角号、吊角楼、摆手舞)(放《乃哟乃》伴奏当背景音乐3遍)讲解词:土家族是一个大山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土家族的先民们就在湘西、贵州一带生活,逐渐形成了他们单一的民族。说起土家族呀,还真有意思!他们个自己没有文字的民族,可是土家族的人们却很聪明能干,他们凭借着原始的舞蹈,古老而又质朴的歌谣,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保存至今。土家族可称得上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年的正月和三月,土家族人都要过一个非常隆重而又热闹的节日,就像咱们汉族人每年都要过春节一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节日呢?

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还是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这个节呀叫社巴节。说起这个社巴节呀我们不得不提到摆手舞。为什么呢?因为在社巴节上最好看、最热闹的就要数摆手舞了。

[设计意图:以谈老师的收获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自己游玩的亲身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开游览区的风光图片、土家族民俗风情图片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般的仙境,使之产生无限美好遐想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欣赏土家人怎样跳“摆手舞”的。(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对摆手舞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摆手舞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4、教师提问:土家族姑娘在说什么?再看一遍听一听!(“乃哟,乃哟乃”)

5、其实她们在读这三个字“乃哟乃”,是什么意思呢?“快快来”。

6、那我说乃哟乃,你应该回答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7、师:“乃哟乃”,我在呼唤,你们呢?

生回答:“乃哟嗬”。书上有一些图形普,让我们伸出小手指,指着书上的音乐小人再听歌曲,看看他们的位置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原唱。

8、师:位置怎样?生:高低不一。师:这说明?生:声音是高低不同的。师:也就是说歌曲的旋律是有高有低的。

9、师:同学们还会发现这些音乐小人他们服装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有()生:黄、绿、红。教师出示音乐图版:黄:5

绿:3

红:1

[设计意图:让学生听出旋律的骨干音,意在让学生明白歌曲既简单又易学,全曲只由三个简单的音符构成。为学生在下一环节唱好歌曲的旋律树立了信心]

10、师:同学们跟老师配合我们来唱一唱音符,我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教师弹琴。

11、“乃哟嗬”其实是由三个小音符组成的, 唱一唱这三个音。

[设计意图:这首儿歌全曲由

1、

3、5三个音构成,要让学生掌握整首歌曲的旋律只要能反复唱准

1、

3、5这三个骨干音就可以了,因此采用让学生即兴随教师的指点唱出旋律既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可以满足他们新鲜、好奇的心理]

12、生一句,师一句,唱完。

13、跟琴唱一唱,不准地方听琴。

14、跟琴完整演唱。速度加快来唱(跟伴奏)

15、纠正不准确的地方,再来一遍。

16、教师出示乐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学生自行为乐曲伴奏。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歌曲音乐声中自由地创作,表达情感,表现音乐。这种表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拓展

1、做个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教师教授摆手舞动作)

2、土家族小宝宝的摇篮。(背景音乐《土家摇篮曲》)

3、师:乃哟乃

生:乃哟嗬

4、最后完整唱一遍。

五、总结 老师:“乃哟乃”,生:乃哟嗬,记住歌曲的题目了吗?生:“乃哟乃” 乃哟乃——快快来 唱一唱:1

第二课时

歌曲《乃哟乃》欣赏《杵歌》 教学目标

1、学生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2、欣赏《杵歌》 教学重点

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教学难点

用茶杯、碟子、碗或其他打击乐器演奏《乃哟乃》 教具准备

风琴、录音机、录音带、茶杯、碟子、碗、打击乐器 导学过程

一、复习《乃哟乃》

1、学生齐唱《乃哟乃》

2、分组演唱《乃哟乃》

3、指名学生演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为歌曲《乃哟乃》伴奏

1、教师先示范演奏

2、学生试为歌曲《乃哟乃》伴奏

3、学生自己演练伴奏

4、指名学生展示演奏

5、学生齐唱《乃哟乃》指名学生伴奏

三、请同学们试用其他打击乐器演奏《乃哟乃》

四、欣赏《杵歌》: 扩展资料:

杵歌——民间劳动歌的一种,也称舂米歌,流行于黎族、高山族、景颇族等地区,(舂米就是把谷粒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或者捣碎)且歌且舞的舞蹈形式,有“杵音”“杵乐”“杵舞”等称,以居住在台湾日月潭边邵人的杵歌最为著名。曲调结构短小,节奏规整,音域不宽。杵歌中,大多数是辅音(即哎、呀、鲁、耶等等此类字符),伴唱歌曲多是古调民歌和传统的词曲,也有新作,但都充满田园风味。

“杵歌”源于劳动生活,舂粟多在室内地面挖一臼形洞,底铺盘石,将粟谷倒入,用两头粗中间细,长约2米余的木杵舂米,后来逐渐发展为多人表演的歌舞。舞时,由于杵之长短,粗细不同,舞者用力或轻或重,从而形成一组天然的木石乐音,而且用称作“塔刊”的竹筒乐器击地声作为伴奏。表演时,舞者随歌挥杵,交错敲奏,忽聚忽散,错落有致;时而踏地、轻摇,时而左右摆动,优美委婉的歌舞,和着天籁般的杵音和竹筒声,相得益彰,美妙之极。

1、初步欣赏《杵歌》,放录音。

2、教师简介高山族的知识。

这是一首高山族妇女舂米劳动时所唱的一种民歌。 高山族(宝岛原住民),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台湾当局称之“山地同胞”,简称“山胞”;又称“原住民”、“山地人”。

这一部分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总人口约40万人,大陆散居有290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身着传统服装的鲁凯族男子高山族地区处于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海拔5 0 0 至2 0 0 0 米,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

3、认真欣赏:放录音,学生可根据歌曲做舂米的动作。

五、教学评价:

1、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2、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又称舂米歌 源于劳动生活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