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52:54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 标第 一网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实验安排

1、制作生态瓶 分组

2、温度对岩石的作用 演示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分组

4、灼烧土壤 演示

5、制作潜望镜 分组

6、加热土壤浸出液 演示

7、降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演示

8、搜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演示

9、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演示

推荐第2篇: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8个分组实验有第2课《混种子发芽的实验

(二)》第三单元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4课《土壤中有什么》第四单元4课《测量力的大小》5课《运动与摩擦力》7课《运动与设计》8课《设计制作小赛车》。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课《蚯蚓的选择》6课《做一个生态瓶》7课《改变生态瓶》第二单元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5课《光与热》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课《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单元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四单元1课《我们的小缆车》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6课《滑动与滚动》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38人,学生喜欢学习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五、实验安排 周次 时间 实验内容

9.月1--3

种子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

9月6--10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实验

3 9月13—17 生态瓶观察记录 4

9月20—24

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观察记录气温统计

9月27—10月铅笔影子的变化

1日

8

10月18--22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实

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演示 演示 演示演示

9

10111214

1516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实验

10月25--29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实

11月1--5 地球表面的地形 11月8--12 寻找土壤的成分 11月15--19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

11月9—12月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3

运动关系的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2月6--10

测量物体重量大小实

12月13--17

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记录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

车轮滚动摩擦力和滑

演示

分组 分组 演示

演示

分组 分组分组演示

动摩擦力的比较

17

12月20—24

自行车上的设计 “飞驰号”小赛车设计方案

分组

推荐第3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请你写出制作地球模型的方案

使用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木块、钉子

使用工具:小刀、笔

制作步骤:

1、把红色的橡皮泥制成小球,当做地核。

2、把黄色橡皮泥做成饼状,把红色小球包起来,做成地幔。

3、把绿色橡皮泥做成饼状,包在小球外面,做成地壳。

4、用铅笔在小球上画上弧线,用小刀切去小球的八分之一。这就是地球结构模型

二、探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材料:番茄酱、土豆泥、三角架、酒精灯、托盘

实验过程:

1、用土豆泥把番茄酱包起来,放在托盘里。

2、把托盘放在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会后,番茄酱喷了出来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深处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岩浆运动喷出地表形成的。

三、写出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地震的成因

实验器材:毛巾、木棒

实验过程:

1、把毛巾叠成长条,平铺在桌子上,用手从毛巾两头向中间推,毛巾出现褶皱。

2、用手拿着木棒两端,用力,木棒会折断。

实验结论:地震是岩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断裂引起震动形成的。

四、写出你制作卵石的过程。

材料:锤子、磨刀石、水

过程:用锤子把石块的棱角砸去,在磨刀石上反复摩擦,用水冲刷,就制成了卵石。

五、实验目的: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两支蜡烛、一盒火柴、大鼓、鼓槌。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支放在较远处作为对比。

2、敲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鼓前面的蜡烛火焰抖动很厉害,较远处的很轻微。

实验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

六、实验目的: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水槽、透明的塑料袋、闹钟,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定好铃,用塑料袋包起来,系紧口。

2、把塑料袋放在水槽里。

实验现象:时间到,可以听到铃声

实验结论:液体能传播声音

七、实验目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抽气机、闹钟

实验过程:

1、把闹钟定好铃,放在钟罩里。

2、用抽气机把空气抽出来。

实验现象:时间到,听不到铃声。

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推荐第4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李春梅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

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

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

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

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

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

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

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

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马湾小学五年级班共38人,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 学生

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

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

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

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

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

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

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

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

验的意义。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

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

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

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

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

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

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

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周日期 内容

19月1日 ——9月3日 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

(一)29月4日——9月10日 种子发芽实验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

39月11日 ——9月17日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

49月18日 ——9月24日维护生态平衡第一单元复习59月25日 ——10月1日 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

610月9日——10月15日 国庆节假期

710月16日 ——10月22日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光与热

810月23日——10月29日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910月30日 ——11月5日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第二单元复习

10 11月6日——11月12日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

的地形变化 坚硬的 岩石会改变模

样吗

1111月13日 ——11月19日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

蚀什么样的土地容 易被侵

1211月20日 ——11月26日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月27日 ——12月3日第三单元复习

1412月4日——12月10日 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512月11日 ——12月17日 测量力的大小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

1612月18日 ——12月24日 运动与设计设计制作小赛车1712月25日 ——12月31日 第四单元复习

181月1日 ——1月7日 复习

191月8日——1月14日复习

201月15日 ——1月21日复习

21期末检测

推荐第5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 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 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5、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6、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 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 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 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第二单元 “简单机械” 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 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 球。

第四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第五单元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 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 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1)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 逐渐放开。

(2)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

(3)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课,落实能力训练重点。

推荐第6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略) 篇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略)

篇4: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 标第 一网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篇5: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略)

推荐第7篇: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上册)

2018-2019学年秋季城关小学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殷 茹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

三、四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由于受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再就是班内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他们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以学生对地球表面的认识以及对火山、地震现象的了解为主要内容,以“解暗箱”为主要探究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由表象推测事物内部变化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声音的秘密》单元,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主题,在内容设置上突出“做”科学的特点,强调体验式、发现式的科学探究方法;《秋冬星空》将星空作为学生长期观察探究的目标,让学生重点研究秋冬星空的显著特征,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观察结果,对星空的变化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材料》以学生熟知的“常见材料”为研究目标,培养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行选择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并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试验方法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严谨性、实验材料的多样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水循环》单元从学生熟悉的蒸发、沸腾等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水在自然界循环变化的内在联系。

《研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通过各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教学措施

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4.精心准备探究材料

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及目标要求,并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需求,精心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的、足量的探究活动材料。

5.精心备课,灵活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一方面,正确解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学用书备好课,用心研读教学用书中对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灵活借用教学用书上的设计思路创造性的上好科学课。同时要注意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困难与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以后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另一方面,要明确探究任务,恰当设计探究过程。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又给学生一个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6.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的推动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性的驾驭课堂。7.组织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分组合作本着灵活分组,增强合作积极性。分工明确,落实小组成员责任。求同存异,自主探究。

8.引导学生有效交流,完善探究结果。学生汇报交流的方式不可强求一律,学生可灵活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展示。及时板书记录学生汇报过程中的创新之处或独到见解。

9.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

10.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运用这些资源,不滥用资源。

11.严格遵循评价多元化原则,做到: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有终结性评价,还要有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等。

12.充分开发利用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人、物、环境等资源进行科学教学。

2018年9月1日

推荐第8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

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推荐第9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素质的要求,认真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积极遵循主题教育和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切实体现探究式的教学观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意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体差异。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周次课、章、节名称主要内容

1、第一单元 《从太阳系到宇宙》 制作宇宙模型。

2、第一单元 《从太阳系到宇宙》 搜集资料、资料整理、修改宇宙模型,了解宇宙膨胀说。

3、第二单元 《时间的脚步》 搜集有关钟表的资料,对感兴趣的钟表进行研究。钟摆是怎样工作的,摆在摆钟里面的作用,摆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4、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小水钟是怎样工作的,水钟的优缺点。

5、机动

6、第二单元 《时间的脚步》 小小钟表设计师,比较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选用的材料,都是怎么设计的,他们之间的共性是什么。

7、第三单元 《热能考察之旅》 设计热能食谱,生热实验。

8、第三单元 《热能考察之旅》 物体热胀冷缩的研究。水的特殊

性。

9、第三单元 《热能考察之旅》 热的传递,散热与保温、新能源房屋设计。

10、期中测试

11、第四单元 《生命的历程》 生命的诞生、给小宝宝安家。

12、第四单元 《生命的历程》 人出生后的生长和发育,人体的比例。人的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

13、第五单元 《地球在变脸》 地球的地貌,地球的内部结构,什么因素引起了地貌的变化。

14、第五单元 《地球在变脸》 地貌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地震。

15、机动

16、第六单元 《开心游乐场》 关于力的认识,弹力的认识,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弹力与变形,

17、第六单元 《开心游乐场》 摩擦力,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8、第七单元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解读光合作用的意义,

19、第七单元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我的科学经历。

推荐第10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单元课时安排

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六课时

二单元生物与环境九课时

三单元人与环境九课时

第11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青 山 区 建 设 一 路 小 学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课时安排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

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2、种子发芽实验

(二)

第三周: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四周: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第五周:

8、维护生态平衡

单元练习和测试

第七周:第二单元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第八周: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第九周: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单元练习和测试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十二周: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三周: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单元练习和测试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十六周: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周: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第十八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单元练习和测试

第十

九、二十周:复习

第12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周 日期 内 容

1 9.3—9.7 始业教育 种子发芽实验

(一) 机动

2 9.10—9.14 种子发芽实验

(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

3 9.17—9.21 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

4 9.24—9.28 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 5 10.1—10.5 国庆节假期

6 10.8—10.12 机动 光和影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5—10.19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光与热

8 10.22—10.26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10.29—11.2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1.5—11.9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11.12—11.16 土壤中有什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2 11.19—11.23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11.26—11.30 机动

14 12.3—12.7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作动力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12.10—12.14 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与滚动 16 12.17—12.21 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12.24—12.28 机动 18 12.31—1.4 复习19 1.7—1.11 复习20 1.14—1.18 复习21 1.21—1.25 期末检测

第13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内容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关于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始业教育;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3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4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热起来了

5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6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7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期中考试

8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9 .4、我的水钟;

5、机械摆钟

10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11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2 .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3 .3、证明地球在自转;

4、谁先迎来黎明

14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15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6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机动

17 .总复习

18 .总复习

19 .复习考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校工作,机动安排。

第14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以三个面向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实验要求:

(一)认真备课、备实验,按要求写好《实验通知单》,在使用实验室前,填写实验通知单(包括演示实验通知单

和学生实验通知单),写明使用的时间、班级、人数,需要的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以及数量、型号规格交给实验教师。

(二)演示实验要求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以三个面向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实验要求:

(一)认真备课、备实验,按要求写好《实验通知单》,()在使用实验室前,填写实验通知单(包括演示实验通知单和学生实验通知单),写明使用的时间、班级、人数,需要的仪器、药品和实验

材料,以及数量、型号规格交给实验教师。

(二)演示实验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准备。

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揭示现象的本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学生实验要求

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

实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经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应明确观察目的,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要特别注意调动

学生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课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解,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揭示现象的本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学生实验要求

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

实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

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经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应明确观察目的,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课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解,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写出实验报告。

第15篇: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刘震宁

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周次:1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课题:杠杆平衡的研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周次:1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

一、第

二、第

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周次: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周次:2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

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

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周次:3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

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实验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周次:6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课题:通电导体产生磁性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周次:14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小磁针。 实验原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实验步骤:

1、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

2、给线圈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会发现什么? 备注:通电直导线也会产生磁性。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周次:15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二、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活动中,辅优补差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 帮助差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语文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

三、定内容:

辅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补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 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后进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后进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四、辅优对象:

五、补差对象: 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后进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5.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后进生的学习问题。

2016年9月

第16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以三个面向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实验要求:

(一)认真备课、备实验,按要求写好《实验通知单》,在使用实验室前,填写实验通知单(包括演示实验通知单和学生实验通知单),写明使用的时间、班级、人数,需要的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以及数量、型号规格交给实验教师。

(二)演示实验要求

按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以三个面向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实验要求:

(一)认真备课、备实验,按要求写好《实验通知单》,在使用实验室前,填写实验通知单(包括演示实验通知单和学生实验通知单),写明使用的时间、班级、人数,需要的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以及数量、型号规格交给实验教师。

(二)演示实验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准备。

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揭示现象的本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学生实验要求

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

实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经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应明确观察目的,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课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解,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揭示现象的本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学生实验要求

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

实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经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应明确观察目的,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课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解,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写出实验报告。

第17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上还不够好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从实验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

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第18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科学实验是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探索的一个窗口,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对世界上各种现象产生怀疑,而这个时候如果能动手做实验,让他们理解现象背后的奥秘,他们会豁然开朗。回顾这个学期,在实验课上真的留下了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情。现将这个学期五年级的科学实验课总结如下:

一,学生方面。学生做实验积极,肯动手、动脑,每当自己把实验做完,做成功,学生会有成就感、满足感,同时也会因为获得知识而自豪,甚至因为自己在探索很久之后,把实验做成了,然后在欢呼雀跃。“老师,我成功了,快看,老师,我成功了!”,每当他们发出这样的呼声时,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会问我,老师是哪里吃问题了,我也只是给他们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他们会继续探索,直到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如果实在不行,那就下一节课再来。我想这样才是学习,这样才使学习有意义。

二,老师方面。作为科学老师的我,我会不断汲取科学知识,从书本上学习,从网上学习,看科学杂志,科技频道,这些现象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学谜团?自己时常想这些问题。比如在上第一单元时,学生不太理解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会产生昼夜变化及四季成因,我会运用一个手电筒作为光源(太阳),随着地球仪的转动,看到不同在地球仪上面出现阴影的地方,从而理解了昼夜的变化,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随着地球的转动,地球上获得的光照会向南移,到达北回归线,又会向北移,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四季。

有时候会在想,我这样讲学生理解吗?我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基础上我可以这么讲。科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是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三,实验的操作。实验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不会像写作文那样,可以把某些句子提前或者放在后面,可以打乱顺序,这个必须按照前后的顺序来,如果乱了,后果不堪设想。如用酒精灯时,不可以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必须要用火柴点燃;还有一些腐蚀性的药品,必须要带手套,以防背腐蚀,更危险的是一些爆炸类的药品,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

要求学生把实验用品摆在桌子规定的地方,要用到什么器材,再从那里拿过来用,这样才有秩序,方便。做完实验,也要把材料、器材归档。再把桌子擦干净。

实验让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研究钟摆的秘密》中,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中,并用萝卜作为摆,细线作为钟的指针,让学生探寻钟摆的规律,奥秘。先分成小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派代表来说,看到他们激烈的讨论,我知道,学生已经获得了知识。

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不会思考,不努力,那么将来的我们就要被机器人取代。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自主独立地学习,而不是仅仅知识照搬照抄,我们要做新时代具有科学思维的人。

第19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实验,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五年级科学的探究实验教学工作做以如下总结: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尤其在实验教育学中,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大胆猜想,多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增强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科学实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计划顺利实验: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之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则鼓励学生“自己去试试看”,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学会了用所学知识来改善和解释生活。

四、使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灵活化。课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首先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探究活动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并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最后共同探讨,积极反馈。将学生的活动、过程、结果等进行考核。在评价时会让学生先说说具体过程,然后进行评价。到课外的活动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有些活动要求家长陪同,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

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使学生将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 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

第20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五年级科学的探究实验教学工作做以如下总结: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实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学会了用所学知识来改善和解释生活。

四、使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