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3:08:03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年级下品德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品德教学计划5篇

(2566字)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3831字)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1182字)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程特点: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1505字)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1.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国旗、国歌、国徽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2883字)

一、教材的主要特点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各单元编排思路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习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近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习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教学建议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推荐第2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学习从分享开始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微果网 人人都是好老师

学习从分享开始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2课时

微果网 人人都是好老师

推荐第3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习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 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卫生习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第四周 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习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第五周 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第六周 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 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第八周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第九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第十周 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第十一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第十二周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 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 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 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 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习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第十六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第十七周 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 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三年级安全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54名,班级纪律良好,课堂思维不够活跃,加上知识基础不够牢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领学习积极的同学,由他们带动并帮助学困生,调动全班“比学赶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应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讲多练。

因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就稍弱,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灌输安全的意识。 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长抓不懈,时时警钟长鸣。本学期的安全教育,仍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为主旨,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

二、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安全工作的法令法规以及会议精神,起到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具体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校外游戏中安全隐患,培养学生时刻的安全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在校外游戏活动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一些危险的举动。

3、遇到危险或急事时会打急用电话,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记住火警、匪警、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

5、知道对火用之不当的话容易发生火灾,掌握发生火灾后自救的方法。

6、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7、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紧急求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

110、1

19、120、122 等电话。

8、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

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9、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10、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的简单技能。

11、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12、学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 方法。

四、实施措施

1、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引导 学生树立“真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 行为习惯。

2、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 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 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方法技能,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3、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安全。

推荐第4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一

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规范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出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五)、课时布置: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布置如下:

第一单元“愉快的校外生活”4课时 第二单元“我会这样做”9课时 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9课时 第四单元“我也会很棒”9课时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7课时 复习2课时 总计:40课时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时提高自身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时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

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局部,不时空虚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身,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确立研究课题:如何使同学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研究。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将脚踏实地,不时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胜利。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 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工作计划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推荐第5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果香峪中心小学 20

17、02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习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 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卫生习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第四周 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习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第五周 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六周 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 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

第八周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

第九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第十周 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

第十一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第十二周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 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 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 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 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习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第十六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

第十七周 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 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推荐第6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14-2015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执教教师:田婷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 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周次

内容

让我想想

我们的科学小组

相信自己

可爱的祖国

学习、生活有计划

国旗国旗真美丽

我们手拉手

敬礼、人民英雄

爷爷奶奶,你们好

我在长大

帮帮残疾人

努力才会有收获

我发现

丰收会

我也做研究

期末复习

17 期末测评

推荐第7篇: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就写了“写给小同学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了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向现实中的小朋友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与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与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声称新的认识。 教材编排遵循生活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 ,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关心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困难,在遇到时不胆怯,主动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勇敢、自信、求上进的品质。

5、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观察、参观、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充分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4、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并结合学校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6、充分利用电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让学生多看,多说。培养学生动脑去想。课外多搜集有关爱祖国,国庆、中秋节的有关的事例,用事实来教育学生。

8、经常向其他老师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推荐第8篇: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学习从分享开始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们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7、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孩子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但学生的自制力差,对课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够理解也能跟着做,但持久性不够,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

改革措施;

1、创设情景教学,给予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以积极、欢快的情趣去学习。

2、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3、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推荐第9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平林镇小学(大校区)

新集小学

孙庆涛

一、教材分析: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我的生日、共和国的生日、少先队的生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共和国的生日)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我们班级的生日、我的生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3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4个主题活动带头学生走进动、植物王国中,使学生知道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生活在一起,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三、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变化,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家人、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知道国庆节的意义,为自己是共和国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光荣。4、了解红领巾的意义,敬佩革命英雄和少年英雄。并能用红领巾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

1、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道,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3、了解秋季运动会的常识,培养基本的班级荣誉感和文明行为。4、知道秋天的一些保健常识。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

1、掌握一些游戏玩法的小窍门。

2、会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并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3、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浓度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4、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愿意想办法解决,不气馁。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

4、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

1、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2、能体会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家人和老师等都给予了关爱,初步学会感恩。

3、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4、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愿意在红领巾的激励下不断进步。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

1、观察秋天的季节特征,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了解一些秋天的节日习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体验运动会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4、掌握一些基本的秋天保健常识。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

1、动脑筋、有创意地掌握玩中的小窍门,学习探究的方法。

2、能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应用多种办法收集问题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解析。

4、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浓度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

1、培养学生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2、从爱护动物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3、懂得关心动植物是关心人类自己。

五、学情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性、(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七、教学进度表

一、生日的祝福(6~7课时)

1.我们班一岁了(1) 1 2.我的生日(2) 生日那天1

我要感谢的人

今年生日我还想

我们一起过生日1 3.共和国的生日(2~3)开国大典1

为祖国妈妈自豪

欢度国庆

1 4.少先队的生日(1)

1

二、美丽的秋天(9课时) 5. 秋天到了(2))收获的季节

我们一起来品尝

1 6. 秋天里的传统节日(2)

月儿圆,人团圆

重阳节,敬老人

1 7. 秋季运动会(2)

开运动会啦1

大红花奖给谁

8. 健健康康过秋天

我们一起来锻炼

坚持锻炼身体好

做个小沙包1

秋天的保健1

三、动手动脑更聪明(8~10课时) 9.玩中有窍门(1~2) 1 10. 做有心人(4~5)

发现小问号 2~3

小问号挺直了腰 2~3 11.做中学,我快乐(2)

勇敢试一试 1

失败了没关系1

四、你好人类的朋友(6~8课时)

12.亲密的朋友(1)

13. 我喜爱的动植物 (1)

14. 可爱的生命(3)

它们在生长2 (植物、动物各1课时)

生命的力量

15. 爱护我们的朋友(2) 当我们伤害了朋友

让我们永远做朋友

推荐第10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王玉华

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烫氐悖?BR>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规范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出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注意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五)、课时布置: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1课时,合计18课时。 具体布置如下: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8课时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8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 2课时 总计: 18课时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时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不空虚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我,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第11篇: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金色的秋天,有三个主题,

一、秋天的节日,

二、和秋天合个影,

三、走、秋收去。第二单元,诚实勇敢的我,四个主题:我诚实、我不怕、保护我自己、让我试着解决。第三个单元在温暖的集体里,有三个主题是:我们这个班、瞧、我们多棒、好孩子、爱公物。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喜欢在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2).使学生学会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办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4)培养学生更初步的生态意识种是他们愿意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5)引导学生如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或活动成果。

(6)引导学生分清是非,知道说谎害人害己, (7)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信息。

(8)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9)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10)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名人,激力自己努力学习。

(11) 引导学生建构热爱家乡的情感,原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 (12)引导学生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整理运用。 (13)引导学生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在成 人指导下使用。 (15)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做到行为文明。 (16)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和生活用品。

(17)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18)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有耐心、有毅力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转变思想,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自己去共同探究。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3、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养成爱思考爱生活的习惯。

2011-9-1

第12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了本学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3、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第13篇: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与培养。

二、教材分析

(一)全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4、培养自己愉快开朗的胸襟和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5、培养孩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护环境,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材重难点: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 重难点:

1、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2、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3、让学生懂得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自己更快乐的道理。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 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

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 重难点:

1、教育学生懂得天气变化的时候,要注意照顾自己。

2、明确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

3、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2、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设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的方便,体验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各种土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重难点:

1、认识到人们破坏大自然,给人类造成危害。

2、懂得资源的宝贵

3、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做一些及所能及的事。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有勇气,不怕难》

第二周《我真棒—我能行,我快乐》《我真棒——我喜欢自己》

第三周《爱越多,快乐越多》 第四周《坐立走,有精神》 第五周《爱清洁,讲卫生》 第六周国庆长假

第七周《伸伸腿,弯弯腰》 第八周《出门看天气》 第九周《红绿灯,在站岗》 第十周《遇到危险怎么办》 第十一周《我的家,在这里》 第十二周《童年的乐园》 第十三周《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十四周《明天更美好》 第十五周《我身边的环境》 第十六周《爱惜资源》 第十七周《美就这么简单》 第十八周复习迎考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一周复习迎考

第14篇: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的使用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2课。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课) “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和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并培养学生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如何为集体争光。

第二部分(5-8课)“金色的秋天”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学生带进秋天,观察秋天,欣赏秋天,享受秋天,使儿童由衷的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三部分(9-12课)“我们真棒”是自信心教育,树立“你真棒、我也棒”的思想。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他人,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赞美他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

2、让学生学会积极、愉快地生活;

3、让学生学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让学生学会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利用地方教育资源,联系学生实际,及时把生活中的问题吸收到课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五、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进步,能自觉完成各项任务。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男孩偏多,所以班级整体情况是调皮,好动,自控能力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进行行为规范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多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知识的探讨兴趣。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措施

1、教师要当好示范者,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3、加强常规管理,实现常规管理规范化。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七、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4课时;

第二部分:3课时;

第三部分:4课时;

第15篇: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徐维容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习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

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了解天气、

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12课时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15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10课时

第16篇: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你我他——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3、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纸从哪里来”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第17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郭峪完小 贾瑞利

一、指导思想:

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与态度。

2.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性表演等活动,诱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乐于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举止文明、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 4.体验打电话、看电视的乐趣,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与外界交流合作。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5.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爱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6.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安排一天的生活,增强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自己,争做时间小主人的思想感情。

(二)行为与习惯:

1.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尊敬和热爱人民领袖。 2.敬佩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热爱祖国的精神。具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感和行动。

3.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按老师提出的正确要求去做。 4.遇事要和父母讲道理,不任性,不发脾气,不惹父母生气。 5.对长辈说话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

6.和同学在一起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

7.在集体生活中能心想集体,心想大家,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增添光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三)知识与技能:

1.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 2.学会做客的基本礼节,在叫门、问候、用餐、谈话和道别时,做到有礼貌,做一名文明小客人。

3.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规则,初步认识规则的作用。能自觉劝阻不文明行为。

4.了解打电话的一般常识,初步知道看电视的利与弊,掌握看电视的常识,不做“小电视迷”。

5.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要做到玩要玩得痛痛快快,学要学的认认真真。

6.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并掌握合理安排一天生活的技巧。 7.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进步和成绩,学会认识自己,全面看待自己,欣赏别人的长处。

8.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

四、教学设想:

1.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2.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处。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4.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 5.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6.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习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五、时间安排:

周 次 内 容 周 次 内容

第一周 多彩的校外活动 第十一周 我有一双“小巧手”

第二周 快乐地健身 第十二周 我能行

第三周 遇到问题想办法 第十三周 科学常识来帮你

第四周 我的需要我知道 第十四周 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五周 诚实孩子人人夸 第十五周 四季变化多

第六周 帮助他人我快乐 第十六周 大自然的奥秘

第七周 可爱的家乡 第十七周 天气变化早知道

第八周 家乡的变化 第十八周 复习

第九周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第十九周 考试

第十周 变废为宝

第18篇: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渡江镇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教学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教学、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4、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5、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6、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7、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2015年9月3日

第19篇: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6-2017年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东南镇中心小学 张利娜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三、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1

(二)活动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习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

2 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2.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3.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

3 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3)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第20篇: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程特点: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直接学习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小学低段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本套教材在活动型教学设计中,强化以“感受—体验—表现”为主线的体悟式学习,和以“观察—假设—分析—发现”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两种直接学习方式,并在这两种主导的直接学习模式下,将讲授、游戏、实验、讨论和分析、角色扮演、美工活动、动手制作、讲故事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其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儿童能在丰富、积极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教材不将规范作为儿童必须遵守的、加外给儿童的条条框框,而试图以儿童对一定生活原型中规范所具价值的充分感受,帮助儿童意识到具体的规范是人们制定出来的、为人们更好生活服务的。通过这种真实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的支撑,引发儿童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与规范意识,并自觉地接受规范制约,使规范真正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一贯准则。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每个儿童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弥足珍贵的。教材通过活动设计提供的选择性和评价中对学生个性化创意与表现的认同,鼓励学生在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基础上感受生活,以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参与活动、创造生活,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提供广泛的支持。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是本套教材提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指导策略。一方面,与教材的非线性呈现方式相呼应,有关教学指导是伴随非线性的学习过程介入的。与此同时,在教材设计的活动框架指导下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要求

教师随时根据学生活动演进和学习需要的情况,调整教学指导。

5、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改变了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是呈未分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