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31 08:32:47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推荐第2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部共2个班,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但农村学生生性较害羞,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五、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七年级生物任课教师:何永胜

2010.03.08

推荐第3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三节青春期

第四节计划生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激素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6课时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018.2.27

推荐第4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 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 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 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 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 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 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 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 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 等等。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 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 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 生进行个别指导。 附: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6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5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3课时)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7课时)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血管 2课时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课时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2课时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课时 总之,

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推荐第5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0课时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推荐第6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了我校七年级1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2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7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2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1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 1课时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2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2010年3月1日

推荐第7篇: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目标: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过程和方法:

1、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

2、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乐于探究生物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的社会意识。

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5-8)班的生物课教学,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人左右,男女各占50%左右。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各班相差不大。但总的看来,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可将其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程生、学困生。现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优等生:

各班优等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0%左右,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平衡。(1)、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基本概念、原理、结构理解的透彻扎实,当堂讲授的知识能够当堂记住并能牢固掌握。 (2)能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的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勇敢解决疑难问题。并且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遇到疑难问题能大胆探究,找出答案,并且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问题的正确性。他们具有很强得实验操作能力。

(3)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思维敏捷,上进心强,善于动脑、钻研,有独到的思想见解,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 (4)学习方法及习惯: 这部分学生都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程生分析:

各班的中程生人数占各班人数的50%左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但缺乏苦干精神,不善于动脑、动手,所以,对所学知识遗忘的较快。

能力发展水平:这部分学生的头脑还算比较灵活,思维也比较敏捷,但是,有时候自制力较差,懒于动手、动脑,所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问题的能力较差。 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就是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问题不主动解决,不求甚解,上进心不强,对学习马马虎虎。 学习方法及习惯: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都是被动学习,不注重学法总结。解决问题不去找捷径而是走很多弯路,所以往往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困生分析:

学困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左右,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智力较差,反应较慢,接受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大都对学习不感兴趣,自卑心理较重,对未来失去信心。现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有的连基本的概念、原理都不清楚,更谈不上能力水平了。 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并非智力太差,关键的问题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失去自信心。所以他们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都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所以,他们总是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总是马马虎虎的。 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部分学生差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学习。课堂上,只要老师一不注意就交头接耳,作小动作,课下从不完成作业,又时完成也是抄写别人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什麽好的学习方法。

总之,这三类学生各有其特点,应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措施,即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使优生更优,中程生向优生靠拢,学困生减少的效果。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纪下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而编写的。本书主要讲述生物圈中的人,是在学了七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而编写的。供七年级学生下学期使用。共七章本学期每周安排三课时,共三十六课时。现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的人是《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主线中两个最大的主题之一,设计和重视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体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输送到身体的各处组织,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排出体外;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受神经和你分泌系统的调节,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对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该主题的学习内容包括: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和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等五个二级专题。“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是其中的第一个,对于这个主题《标准》明确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说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名称、作用及食物来源;举例输出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说出小肠结构和其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特点;举例说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在能力目标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如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和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通过对学生搜集有关营养成分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意识到人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意识;关注食品安全,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本单元重点: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4、物质运输的器官。

5、物质运输的途径。6.尿的形成过程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7、激素调节。

8、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9、反射及反射弧。

10、条件反射的建立及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11.眼球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1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特点。13.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

4、尿的形成过程。脑和脊髓的结构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5、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

6、眼球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7.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特点。8.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教学研究的内容 1.教学研究的重点 (1)、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应以少讲精练为主,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 (2)、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345”和“53”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进行课堂教学。

(3)搞好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创新教学上多下功夫,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教研专题

(1)新课标准下,怎样改革课堂教学。 (2)“345”和“53”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本专题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旋律,以扩大知识面为指导思想,通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强化基础,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该课题对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是一条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1)先周备课,达到课程标准、学生、教材三落实,注重集体备课和跨学科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改革课堂结构,注重养成教育,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搞好课堂达标测试,向课堂要效益。

(2)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的能力,积极上好实验、探究课,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搞好优生优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3.集体备课

本学期继续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要做到先周备课,并加强集体备课,进行备课的形式、备课内容格式的改革。

4.研究课、公开课的内容与时间安排间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活动内容

备注

1

2.21——2.25

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教研组

2

2.28——3.4

研究新教材,学习新教法

个人

3

3、7——

3、1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教研组

4

3、21——3.25

集体备课,

备课组

5

3.28——

4、1

鞠文臻讲课,如何贯彻快乐高校课堂教学法。

教研组

6

4、4——

4、8

召开课代表会议,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备课组

7

4、11——

4、15

如何进行跨学科备课,开阔学生视野

8

4、18-

4、22

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新教法

个人

9

4、25-4.29

如何贯彻落实“三步、五环节“新思想

教研组

10

5、2-

5、6

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个人

11

5、9-

5、13

如何落实高效、民主、快乐课堂的教学

教研组

12

5、16-

5、20

集体备课

备课组

13

5、23-5.27

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思想

教研组

14 5.30-

6、3

钻研新教材,学习新教法

个人

15

6、6-

6、10

如何真正的将课堂开放开来

教研组

16

6、13-

6、17

制定复习计划,搞好期末复习

备课组

17

6、20-6.24

写总结、论文

教研组

18

6.27-

7、1

期末复习

19 7.4-7.8

期末考试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自身建设方面:

(1)苦练教学基本功能,大量读书,拓展视野,丰富自身文化素养。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从中吸取营养。

(3)改进课堂教学,把创新落实到实处,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明确课堂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使课本知识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要求“化整为零”的分解和在组合教材,教法上采用“放风筝”模式,每天注意开拓学生视野,做到有放有收。 3.落实教学常规,完善教学计划及时进行各种考核,在教学中要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做到“增强兴趣,提高能力”。

4.作业与课外辅导,认真钻研教材,设置合理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外作业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以能力提高为训练目的,课外辅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给学生划分类别,做到分类指导,是学生成绩在自身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避免一刀裁。

5.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并借助于自治与教学有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六: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课题

教学内容

新授

练习

复习

测试

矫正

合计

1

2.21——2.25

第一章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2

2.28——3.4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届、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

3、7——

3、11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三节、空气量与健康

4

3、21——3.25

第三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5

3.28——

4、1

第三章

第三节.物体运输的途径 第四节、关注心血管健康

2 1

6

4、4——

4、8 第四章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2 1

7

4、11——

4、15

期中复习

3 8

4、18-

4、22

期中考试

9

4、25-4.29 第五章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0

5、2-

5、6

第五章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1

11

5、9-

5、13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12

5、16-

5、20

第五章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 1 1

3 13

5、23-5.27

第六章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2 1

14

5.30-

6、3

第三节,安全用药。

1 1 1

15

6、6-

6、10

第七章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三节、保护我们的家园

16

6、13-

6、17

期末复习

17

6、20-6.24

期末复习

18

6.27-

7、1

撰写总结和论文

2 1

19

7.4-7.8

期末考试

2 1

3

七.教学辅导计划

1、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困难学生身上,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将课堂变为学堂,凡学生已掌握的或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多于浅显的知识点,教师只需点拨即可,让学生自主理解。

3.对于优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学质疑,探究学习,将知识、能力和方法付之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对于中程生,要特别对待,这部分学生站的比例比较大,对于指出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牢固,内容深奥的知识点,还很难突破,因此,教师应在他们启而不发的情况下给于点拨,引导他们全面把握知识,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方法。5.后进生占百分之二十,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外,还可以采用兵教兵的对策,是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愉快的学习。

推荐第8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0课时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推荐第9篇: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

刘荭

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内容介绍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这个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5、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4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1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1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2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1课时 )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1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1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1课时)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3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2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9年2月14日

推荐第10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李君娴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

二、

三、

四、

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第一章 人的由来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

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章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分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个实验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血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本章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血液及血液循环有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章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章还通过问答题、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家人身体健康,乐于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还通过发现史、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有关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章通过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生命,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当地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眼和视觉以及神经

系统等有密切关系的医疗技术的新进展。本章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章还通过练习题、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简介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本章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保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方面的目标。 全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2.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 本章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六章有了提高:一方面因为有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本身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评价,鼓励其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出的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并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册最后编排了第四单元的“单元小结”,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清理本单元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第11篇: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人教go_for_it)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人教go for it)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从上期期末成绩来看,少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掌握了英语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好。但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相应的学习习惯也差。主要原因是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连基本的单词听写也不过关,导致看不懂,听不懂,学不懂。学生的听力也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失分也较多。主要是听的时间太少,接触英语的时间不多。针对种种问题,在本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听音、写作等英语学习技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上采取任务型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中的苦与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很大成绩,有所进步。

三、教材分析

《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全书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

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课程标准

A.Talking Topic

1.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2.Where’s the post office?

3.Why do you like koalas?

4.I want to be an actor.

5.I’m watching TV.

6.It’s raining!

7.What does he look like?

8.I’d like some noodles.

9.How was your weekend?

1o.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11.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

12.Don’t eat in cla.

B.Structures:

1.Where questions with from; Where questions with live ;what questions

2.Where questions; Affirmative statements; prepositions of place

3.Why, what , where questions;Because….; adjectives of quality

4.What, where questions; present tense to want , to work;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statements

5.present progreive tense;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6.Present progreive tense; How questions ;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7.Present tense to wear; adjectives of general description

8.What questions ; Modal verb would

9.Simple past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How was your weekend?

10.Past tense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 was/were; How questions

11.Wh-questions;What do you think of….?

12.Imperatives;can for permiion ;Modal have to

C.Ability Objects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rai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sompetence

五、教学重点难点

1.Where questions with from; Where questions with live ;what questions

2.Where questions; Affirmative statements; prepositions of place

3.adjectives of quality

4.present progreive tense;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5.Present tense to wear; adjectives of general description

6.Simple past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How was your weekend?

7.Past tense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 was/were;

六、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住学过的单词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要更加努力,对学生更加严格要求,力图使自己的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方法:

任务型教学:教师提出指令,学生规范操作。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综合训练,扎实双基。

六、课外活动

开展英语书写比赛,单词记忆比赛,看教学光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活动。

七、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1——3周:Unit 1——Unit 2

第4周:Unit 3Why do you like koalas?

第5周:Unit 4I want to be an actor

第6周:Unit 5I’m watching TV

第7周:Unit 6It’s raining!

第8周:复习Unit 1——Unit 6

第9周:Unit 7What does he look like?

第10周:Unit 8I’d like some noodles

第11周:迎接期中考试

第12周:Unit 9How was your weekend?

第13周:Unit 10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第14周:Unit 11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 ?

第15周:Unit 12Don’t eat in cla

第16——18周: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第12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下)

学校:伊川县高山镇第三初级中学教师:刘帅阳时间:

2014年2月17日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4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6课时)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 第1周

第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第三节

人体概述

第9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6课时)

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9课时)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第二节 血液循环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第11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3课时)

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第12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课时)

第一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三节 人体的感知信息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4课时)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第二节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3

第13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02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教者:

时间:2012年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

二、

三、

四、

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

1 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 2 健康的密切关系。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章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分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个实验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血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本章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血液及血液循环有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章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章还通过问答题、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家人身体健康,乐于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还通过发现史、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有关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章通过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生命,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当地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3 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眼和视觉以及神经系统等有密切关系的医疗技术的新进展。本章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章还通过练习题、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简介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本章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保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方面的目标。

全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2.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 本章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六章有了提高:一方面因为有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本身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评价,鼓励其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出的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并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册最后编排了第四单元的“单元小结”,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清理本单元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4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六、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七、教研专题及作法

浅谈小组中的“合作学习”

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探究,实验,比较,归纳等方法。

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实验动手机会,使他们相互合作完成每次实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时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提高理论水平。

八、培优辅潜

1、培优

人员:课代表及实验组长、生物爱好者 时间:每周一

地点:实验室或校园内外实地调查,观察

内容:寻找新的探究方法,探究课本中的实验。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问题之后,作出假设,师生共同探究及时交流。

2、辅潜:分组制。158班负责人: 159班负责人: 具体负责如下: 158班:

159班:

6

地点:实验室 时间:周三

内容:探究实验不合格的原因或失败的实验,找出其原因,认真分析,如何改进才会使实验成功,再次动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九、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6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7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 第三节 青春期 2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2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1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2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 1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第四节 激素调节 2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14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蓝雨学校 昌小雪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生物课程标准》(2012版)为依据,在继承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如下计划。 周次

课时

1、(2.13-2.17)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2.20-2.24) 第三节 青春期

3、(2.27-3.3)

4、(3.6-3.10)

5、(3.13-3.17)

6、(3.20-3.24)

7、(3.27-3.31)

8、(4.3-4.7) 时】

9、(4.10-4.14)

10、(4.17-4.21)

11、(4.24-4.28)

12、(5.2-5.5)

13、(5.8-5.12)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第一章、第二章过关评价(1) 第一章、第二章过关评价(2)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章、第四章过关评价(1)

第三章、第四章过关评价(2)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4月4日清明节,仅按排1课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章„„第五章过关评价(1) 第一章„„第五章过关评价(2)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5月1日劳动节,仅按排1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复习第六章的内容

14、(5.15-5.19) 第六章过关评价(1)

第六章过关评价(2)

15、(5.22-5.26)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6、(5.29-6.2)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5月30日劳动节,仅按排1课时】

17、(6.5-6.9) 第二学期期末过关评价(1)

18、(1.4-1.6) 第二学期期末过关评价(2)

19、(6.19-6.23 ) 20、(6.26-6.30 )

六、教学措施(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2、做好演示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3、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6、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2017-2-10

第15篇:七年级生物课程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工作,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人教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伴随新课改的进行,尝试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努力使自己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从更深地层次上理解教学。

其次,努力与学生之间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俗话说: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帮助他们学习,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

再次,为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如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生命科学热点知识,学习电脑等等。现在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

(二),抓住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俗话说\"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为了上好课,我准备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课前,教师不但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要认真解读生物新课标,然后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②注重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理论和实践上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③重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

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慢慢地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第16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推荐]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刘杰江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四、具体措施

1、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3、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

4课时

共30课时

第17篇: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

生物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朱良初中

2014.

2七年级

生物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第18篇: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为了提高现在学生的学科素质,做一定的实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为您介绍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进度

周次试 验 名 称

1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2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2胆汁对脂肪的消化

2小肠结构

3模拟呼吸运动

3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5血液的分层现象

5观察血液的永久涂片

6观察血液流动

9观察肾的结构

12膝跳反射

13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动起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成这项计划。

第19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6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7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2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012年2月9日

第20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123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