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02 08:34:57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高二必修三)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高二必修三)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学情分析

1、教材教学: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1、精讲实练,努力创设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讲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取舍有度,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

本学期教学任务重,有些课文根本来不及上,因而要有取舍。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文言文教学上。主要以积累文言知识为主,进而增强学生文化功底。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阅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摘抄或点评或讲座或串讲,因“班”施教,因“人”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

4、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完成写作任务。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4、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课、课间和夜自修时间,加强学生自查、自我管理。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能力迁移。同时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立足高考,打好基础。

6、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认真研究了新课改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高考的知识。

7、强化教学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撰写各级各类论文。

8、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9、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力保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0、加强与外界交流,及时了解教学、考试的最新信息。

五、教学进度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 第一二单元(小说和诗歌)和练习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 第1至9周

第二阶段 必修三第三四单元(文言文和说明文)并继续练习议论文的写作 第10至15周 第三阶段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第15至19周

第四阶段 指导阅读《高老头》、《红楼梦》 第20周

推荐第2篇: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

勐海黎明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

科目:语

班级:高

73 班

制定教师:谭云桂

制订计划要求

1、对上期教学要认真分析。

2、认真分析教材,拟出各章的重点难点。

3、认真学习《大纲》拟出本期目的要求。

4、拟出全期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5、安排好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高一下学期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个学期,从教材上来看,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一)阅读:

1、要求学生准备两本笔记本,一本用于课内阅读,一本用于课外阅读。

2、课内阅读:采取所用教材篇目(有一定选择)和新教材部分篇目相结合学习的原则。对于重点篇目要精讲,并要进行配套的训练。要重在以教材为载体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

3、课外阅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如教师推荐佳作、学生推荐佳作、摘抄作业、图书馆阅读、写读书笔记、阅读检测等。要通过专题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学期保证学生有15篇以上的课外现代文训练。

学生每周必须要有1000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每周要完成300字以上文字摘抄,每月必须读一本文学名著,并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书笔记。

附:

必读书目: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复活》《人间喜剧》《史记》《羊脂球》《屈原》《家》《圣经故事》

选读书目:

《资治通鉴》《警世通言》《少年维特之烦恼》《牛虻》《安娜`卡列尼娜》《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泰戈尔散文诗全集》《茶馆》《伊豆舞女》《老人与海》《现代文学名家作品精选》《外国名家散文精选》《人类的故事》《简爱》《悲惨世界》《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科学的历程》《培根随笔集》《莎士比亚全集》

推荐报纸:

《青年报》《参考消息》《文学报》《杂文报》《人民日报》《中学生知识报》等。

推荐杂志:

《读者》《新读写》《萌芽》《收获》《视野》《小说月刊》《散文选刊》等。

4、指导和训练重点:课内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认真踏实,还要肯花时间,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学年,并要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难度,扩大训练量。教师要精选题并精讲题,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每周课外文言文拓展至少两篇。一学期保证学生有20篇以上的课外文言文训练。

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渗透古诗词的教学和训练。结合课本中\"唐诗\"\"宋词\"两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能自如应对简单的古诗词鉴赏。

一学期内,学生背诵古诗词20首,诗词名句50句,要求做到人人过关。每周一次小测验。

(二)写作:

1、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作文本,分别用于随笔和作文写作。

2、进行分类训练:

(1)随笔:

养成每周动笔的习惯,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乐于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2)作文训练:

首先,要掌握一般体裁的文章写作:

记叙类:在叙事中有意识地增强内容文字的起伏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了解几种常见的联想方式及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正确加以运用。懂得细节描写的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描写场面的要领。

议论类:懂得议论要紧扣题旨的重要,掌握几种常见的突出议论中心的方法。懂得\"引证、假设\"在议论性文章中的作用,并能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层进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层层深入地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说明类:能在写作实践中根据内容需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增强文章的条理性。其次,要掌握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基本写作技能:话题作文虽说降低了审题要求,内容和范围也相对宽泛,但并非不需审题,并非可以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如果忽视了对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就迈错了作文的第一步,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把握材料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是保证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3)应用文:

了解并能初步掌握专用书信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懂得调查报告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4)作文的训练次数与训练目标:

除随笔外,我们将平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8次,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8次指导与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

次序体裁训练点要求:

1、议论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2、议论文议论文结构掌握议论文的各种结构方式,使结构完整。

3、议论文论证的方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议论文内容充实。

4、记叙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5、记叙文构思与表达学会选材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充实内容。深刻透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预感事物发展趋向。生动形象学会运用各种手法使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有文采学会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6、话题作文审题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把握材料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正确审题。

7、话题作文立意如何使文章的立意高远

训练体系安排如下:

(三)其它:

1、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后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熟语的积累。佳作精彩片断的积累。充分利用摘抄本。

2、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每周一次去图书馆阅读课外书。每周安排小测验至少一次。课前可开设三分钟小演讲。

五、课时进度:

第一单元7课时、第二单元6课时、第三单元8课时、第四单元10课时

第五单元8课时、第六单元7课时、第七单元8课时、第八单元6课时

推荐第3篇: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为构建有效(高效)生物教学课堂,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此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准则,践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三个维度课程目标。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把握好重点难点,了解本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愿望和发展需求,结合本地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益。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的内容,具体内容为: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模块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知识点多,概念抽象,应用性强,是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上通过详讲、精炼来完成本模块的学习。

三、具体措施

1、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上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生物学实验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改革的一个特点。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迁移,培养学科能力,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4.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研究

要结合教材对《新课程标准》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及早制定出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是依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分析掌握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体现着的要求和动向,要从长远着手,及早加强对学业水平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会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 。

四、具体的教学进度

章节 课题 课时数 周数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计5课时 第1—2周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课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总计12课时 第3—7 周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课时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课时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2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总计8课时 第8—10周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课时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课时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3课时 第11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总计12课时 第12—15周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课时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2课时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课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总计12课时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课时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课时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课时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课时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计6课时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期终复习考试 5课时 第22--23周

第16—19周 第20—21周

推荐第4篇: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上梅中学

侯彬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落实三讲三不讲

课堂教学的模式:预习检测——情景引入——目标展示——学案导读——自主学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迁移应用

二、强 化 基 础 知 识 教 学 。

高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 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 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三.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 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 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 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

四.加强对《新 课 程 标 准》和高考试题分析研究 。

1 要结合教材对 《新 课 程 标 准》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及早制定出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的教 学计划,高考命题是依照《新 课 程 标 准》中的内容和要求 ;因此我们一定要杜 绝轻视《 新 课 程 标 准》,或仅仅了解其中的知识要求,其他要求一概不看的错 误 做法。高考试题体现着高考的要求和动向 ,从长远着手,及早加强对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 。

五.具体的教学进度

时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计8课时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3课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3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总计15课时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3课时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3课时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3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3课时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总计7课时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课时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课时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2课时

期中考试

3-4课时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总计14课时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课时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3课时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3课时

第4节

第5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章

第1节

第2节

群落的演替

单元训练与测试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单元训练与测试

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3课时

3课时

总计14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总计6课时

2课时

2课时

2014年8月31日

推荐第5篇: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魏谋建

新的学期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已经掌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真正使生物课成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模式:五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50、353二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这两个直升班有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小部分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考查,但对于直升班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必须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目标。

三、教材分析

《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它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

1 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教育方面

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能力培养方面

课程标准确定的能力目标包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尤其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

充分利用教材如“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等,使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利用“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优越的意识”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五、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必修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选修学生作业留少量在课下完成。

2、广泛收集高考,小高考等复习资料,考试题,进行筛选,分析,总结。把握高考动向,把相关信息穿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试前的复习,小高考前的复习作出详细 2 的复习计划,认真落实。

3、利用电影,电视,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及时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耐心指导,积极应考,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教会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方法。学习生物学知识重在理解,勤于思考;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观察和实验,勤动手,多提问。

5、成立生物兴趣小组,组织好生物奥赛的辅导教学。六.具体的教学进度

章节 课题 课时数 周数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计5课时 第1—3周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课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总计12课时 第3—7 周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3课时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课时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3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总计8课时 第8—10周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课时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课时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11周

3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总计8课时 第12—15周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课时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2课时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课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总计8课时 第16—19周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课时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课时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课时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课时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计4课时 第20—21周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终复习考试 3课时 第22--23周

推荐第6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清华园双语学校

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自然地理和人为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地理基础弱,底子薄,还不能过达到熟练并应用的高二的学习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科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有十二个班级,有二位老师任教,其中每个老师执教六个班。本学期高二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鲁教版),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2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二、学科工作计划

1、组织认真学习。学习是一切事物前进的动力。学期初和本学科组教师一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八个精心,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认真实施低重心教学。本着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的小坡度、小跨度、慢节奏的讲课模式,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一一落到实处。坚持八个‘精心’,加强集体备课。

3、加强教研活动。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研讨,组织教学组成员展开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同课异构、兴趣小组的研究。研究高一实行上课五分钟左右学科知识讲练活动,总结好的方面,找出不足之处,在全年级展开。研究高一个别班实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待时机成熟后进行年级推广。

4、认真组织和参与兴趣小组建设,积极开展学科知识竞赛。11份组织一次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培养有地理兴趣的人才。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建设。

5、加强学科组的专业学习。认真组织学科组对学科理论、学科知识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资料,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认真组织老师参加创新课与优质课的评比,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科教师建设,把年轻教师带起来,业务强起来。

6、坚持教学反思。坚持教学反思,形成教学反思模式。可通过学校博客平台,逐章逐节的进行缴械反思,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

三、学科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一次集体备课,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2、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学习目标、预习检查、问题探究、思维训练、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预习案与导学案合二为一。

3、要坚持教学的“八个精心”,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认真反思教学,做好辅导。

4、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课后作业,是对主要教学内容的巩固,由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由课代表负责收发,教师检查督促。

5、加强单元反馈。每单元结束要进行单元检测与讲评(2~3课时),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不足的反馈,以及教学进度、深度的调整。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2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2 课时

第二节 区域差异

3 课时

第三节 区域发展

2 课时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1 课时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 课时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 课时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2 课时

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

1 课时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 课时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单元活动

走进“数字地球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单元活动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必修一复习时间

必修二复习时间

机动时间

高二地理老师:胡德学

二零一三年九月一日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推荐第7篇:高一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已经掌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真正使生物课成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模式:预习检测——情景引入——目标展示——学案导读——自主学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迁移应用及反馈;

二、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高一学生所学生物知识应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教学目标,适当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三.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四.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研究

要结合教材对《新课程标准》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及早制定出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是依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杜绝轻视《新课程标准》,或仅仅了解其中的知识要求,及时分析掌握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体现着的要求和动向,我们高一教师要从长远着手,及早加强对学业水平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小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 。 五.具体的教学进度

章节 课题 课时数 周数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总计6课时 第1—3周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3课时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1课时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课时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1课时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计3课时 第4-5周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课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课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总计7课时 第5—7 周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课时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课时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2课时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总计6课时 第8—10周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课时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课时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总计8课时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课时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2课时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课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总计8课时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课时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课时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课时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课时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计4课时 第11周 第12—15周 16—19周 第20—21周

第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终复习考试 2课时 第22周

推荐第8篇: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计划

平武中学高一语文组:谭霞

【教材说明】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

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写景状物散文、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和演讲辞。每个单元基本三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与必修一的写人记事散文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荷塘月色》(朱自清)、《故都的秋(郁达夫)、《囚绿记》(陆蠡)。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散文,阅读时要从分析写景、体会情感、注重审美、品味语言、读写结合等方面全面把握。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第二单元为古代诗歌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诗经两首》、《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诗三首》。这些课文都是先秦南北朝诗歌,学习这个单元,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得独创性以及不同诗体的节奏。 第三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兰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赋》(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舞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学习这些课文时,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有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第四单元是演讲辞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学习这类文章,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旨,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做到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出题,不求面面俱到。但全面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即所谓“常规性练习”,即使与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不那么密切,也还是必需的。同时,注重启发性,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部分题型和内容设计为开放式,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

另外,还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为补白性的文字,放在有关课文后面,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和对作品的评论,作为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供学生自读,以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表达交流

本册的“表达交流”也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内容。写作部分共有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分别是:“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 学

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的问题,也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相呼应。“写法借鉴”着眼于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从而在写法上加以点拨。“写作练习”是在这个“写什么”的范围之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这些题目可以让学生选做,教师也可以另行设计,进行替换或补充。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术性训练。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与“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也比较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口语交际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本套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是“演讲”。活动的设计强调具体情境的设置,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二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学习,安排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三是在“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实践活动中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 梳理探究

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如本册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就是希望在必修课即将结束时,对以往学习的成语,修辞、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有的属于专题研究,如本册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这些专题,学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少理论意义,重在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名著导读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本套教科书还安排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教科书介绍两部名著,以中外文学名家名著为主,其中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本册教科书安排两部,一部是《家》,一部是《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教学建议】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我们要准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

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3.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一是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二是进行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发展文学写作的特长,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3.25-4.15)(主讲人:陈奎 陈倩) 荷塘月色 4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2

表达交流——写景要抓住特征 2 作文辅导 1

第二单元(3.2—3.24)(主讲人:谭霞

朱丽鹃) 诗经两首4 离骚5 孔雀东南飞6 诗三首4 表达交流——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2 作文辅导 1 第三单元(4.15-5.15)(主讲人:杨明艳 成涌) 兰亭集序 5 赤壁赋 5

游褒禅山记 5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充实 2 作文辅导 1

单元复习

文言词语和句式 2

表达交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1 第四单元(5.16-5.27)(主讲人:刘巧玲 谭霞)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 我有一个梦想 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表达交流——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2 作文辅导 1 梳理探究:(5.28-6.1)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1 修辞无处不在1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1 名著导读(6.2-6.5) 《家》2 《巴黎圣母院》2 期末复习事宜(6.2-7月)

注:如遇月考和放假,教学计划顺延。

推荐第9篇:高一语文(必修12)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必修1-2)教学计划

语文备课组:尹洪华

一、总体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紧密的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了让学生在高中三年具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项能力,特制订如下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高一语文教学应该贯彻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高一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过渡的问题,因此整体教学安排应稳步走、重规范,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节奏与强度,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规范,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3.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以学为先”的原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将学习的主导权真正教给学生,强调学生在实际操练中学好语文,坚决摈弃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4.高一语文教学要有高考意识,要做到积累经常化,训练序列化,习惯规范化。

5.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文素材,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6.适当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热爱语文、体味语文、运用语文、学习语文,力争形成一两个传统性的活动项目。

二、具体策略: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需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 “表达交流”知识点有序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五篇,小作文自定,每单元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周记。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记叙文,每篇大作文与周记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2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8课时。

本期周记要求主要依据学校所发计划完成,主要针对记叙文形式进行训练。

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另外,要组织学生课前3 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

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

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

“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

如名著导读中的《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

三、教学建议

1.高一上半学期必须完成必修

(一)

(二) 所有内容。

2.高一上需要删掉的内容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高一下需要删掉的内容有《囚绿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注意:删掉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可以适当指导。

20119

推荐第10篇: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计划 【教材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这些文章大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对于本单元所选的这些名家名篇更应该如此。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第三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所选的课文有:《咬文嚼字》(朱光潜)、《孟浩然》(闻一多)、《说“木叶”》(林庚)、《谈中国诗》(钱钟书)。这些课文,都出自文学大家。他们在课文中娓娓道来,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等于是与这些文学大师对话,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文艺鉴赏方面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

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论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指印》(丹齐克)、《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这些课文,或综述观点,或探讨成因,或作深入细致的分析,都能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学习时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品味科技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做到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出题,不求面面俱到。但全面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即所谓“常规性练习”,即使与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不那么密切,也还是必需的。同时,注重启发性,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部分题型和内容设计为开放式,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 另外,还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为补白性的文字,放在有关课文后面,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和对作品的评论,作为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供学生自读,以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表达交流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表达交流”也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内容。写作部分共有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分别是:“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的问题,也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相呼应。“写法借鉴”着眼于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从而在写法上加以点拨。“写作练习”是在这个“写什么”的范围之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这些题目可以让学生选做,教师也可以另行设计,进行替换或补充。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术性训练。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与“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也比较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这套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一是上面所说的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鉴赏”整合在一起,即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写一些读书笔记、札记、感想、翻译、改写,等等,强调读与写结合;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主要是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样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日常交往日趋丰富多样,传媒手段日趋先进便捷,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因而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口语交际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本套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每册设计一个专门的口语交际单元,前几册分别训练了“朗诵”“演讲”“讨论”“辩论”,本册学习“访谈”。活动的设计强调具体情境的设置,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二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学习,安排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三是在“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实践活动中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

梳理探究

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如本册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就是希望在必修课即将结束时,对以往学习的古代诗文作品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有的属于专题研究,如本册的“有趣的语言翻译”,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这些专题,学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少理论意义,重在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名著导读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本套教科书还安排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教科书介绍两部名著,以中外文学名家名著为主,其中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本册教科书安排两部,一部是《三国演义》,一部是《堂吉诃德》。“名著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教学建议】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我们要准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3.用好《语文读本》,培养自学能力。

这套教材还编写了与教科书相配套,作为扩展阅读的《语文读本》。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地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过去那种常见的教师一讲到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适当的讲解还是必要的,但课堂上的讲解,重在研读思路的梳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拨,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另外,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日后的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终生受益。 阅读《语文读本》和学习教科书的目的是相同的,着眼于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不同的是,对教科书,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训练力度也比较大;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课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比较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此,教师要把《语文读本》纳入教学设计中,可以给学生提出几条总的要求,如要求对每篇逐字逐句阅读,搞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等等。也可以对不同的文章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大声朗读精彩的段落,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复述文章梗概等等。还可以开展比较阅读,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对学生自读的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并不是要考试,可以利用上课前和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抽查,如让学生朗读精彩片断,谈谈文章大意等等;也可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举行阅读座谈会,谈谈阅读体会,交流阅读心得;还可以让学生在壁报或自办刊物上,直抒己见,展开对一些文章的讨论,等等。总之,以达到督促学生认真自读、让《语文读本》发挥最大作用为目的。 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特别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并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也就是说,每学年的阅读量应不少于50万字。教师也要注意加强指导。 4.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这套教材的写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二是进行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发展文学写作的特长,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作为整套教材写作教学的一个阶段,本册写作教学的几个专题,注意与前几册写作教学的衔接。我们认为,尽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但给一些适当的点拨指导还是必要的。其中,既有所谓“规矩文”。每个专题有一点指导写作的内容,意在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作一点理论上的指导,增加一点理性认识,掌握写作中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也有所谓“放胆文”,这在某种程度上适当借鉴和吸收了“新概念作文”的一些做法,即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新概念作文”的主旨,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发挥他们各自的写作特长,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能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毕竟我们的高中生将来上大学读中文的是少数,当作家的更是少数。高中的作文教学,还是应以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为主。

教材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为广大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新的语文教学实验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相信,广大教师一定会抓住这次教材改革的机遇,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把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2.14-2.2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 装在套子里的人 2 边城 1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深刻 2 作文辅导 1 第二单元(2.24-3.10) 归去来兮辞 3 滕王阁序 3 逍遥游 2 陈情表 2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充实 2 作文辅导 1

梳理探究(3.11-3.21) 文言词语和句式 3 古代文化常识 2 有趣的语言翻译 2 表达交流——交谈 1 第三单元(3.22-4.4) 咬文嚼字 3 说“木叶” 3 谈中国诗 2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有文采 2 作文辅导 1 第四单元(4.5-4.13) 中国建筑的特征 3 作为生物的社会 3 宇宙的未来 1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新颖 2 作文辅导 1 期中复习(4.14-4.26) 11

第11篇:高一必修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语文必须

一、必修二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高效课堂,学习小组)。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围,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自主学习并概括语文基础知识。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养成做分类笔记的习惯。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5、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当堂作业,学生互改;课下作业,尽量面批。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三、课时情况

每班每大周课时12节,早读6节,晚自习1节。

四、教学进度

内容

课时数

时间 第一单元课文加练习

9.5~9.17 第二单元课文加练习

9.21~10.10 期中考试(第

一、二单元)

10.13~10.14

三、四单元课文加练习

10.19~10.29 11月左右进入必修二学习(已分科,可能课时有变) 第一单元课文加练习

11.2~11.12 第二单元课文加练习

11.16~12.8 第三单元课文加练习

12.8~12.28 第四单元课文加练习

12.30~1.10 复习加期终考试

至1.20

第12篇: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推荐)

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生物备课组

新的学期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已经掌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真正使生物课成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模式:预习检测——情景引入——目标展示——学案导读——自主学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迁移应用及反馈;

二、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高一学生所学生物知识应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教学目标,适当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三.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四.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研究

要结合教材对《新课程标准》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及早制定出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是依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杜绝轻视《新课程标准》,或仅仅了解其中的知识要求,及时分析掌握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体现着的要求和动向,我们高一教师要从长远着手,及早加强对学业水平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小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 。 五.具体的教学进度

章节 课题 课时数 周数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计3课时 第1—3周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课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总计9课时 第3—7 周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课时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课时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2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总计6课时 第8—10周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课时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课时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11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总计8课时 第12—15周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课时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2课时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课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总计8课时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课时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课时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课时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课时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计4课时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课时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期终复习考试 3课时 第22--23周

第16—19周 第20—21周

第13篇: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形势。根据学校的各种实际情况,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更加有力的提高生物科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工作目标如下: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师首先要有“爱学校作主人,爱学生作表率,爱事业作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提高常规教学和教改教研水平,以保证教学效果且稳步提高。

2、认真落实“三精心”教学。做到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上好每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个学生。反复研究高考考纲,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广度、难度和深度,使基础教学落到实处。

3、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高考需要和生物学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多联系现代科技成果、生产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做好章节过关和段考、期考考试工作。根据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的特点,精选章节过关练习题。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具体措施如下:

1、落实好各项教学常规

落实好各项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有生物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及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做到:不经备课的课不上 ;自己不做的题目不发给学生;不能批改的作业不布置给学生,批不了的单元过关题不考。教师的备课既要突出备知识,又要体现知识传授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己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有教师一定要按要求落实好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常规。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上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改革的一个特点。比如: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构建知识网络,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迁移,培养学科能力,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4、快乐、成功教育和严格要求的结合

“教不严,师之惰”,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扬,教师在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要创设严格要求的环境,并把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自编课堂练习和章节过关检测卷,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年级生物组

2016年9月

第14篇:《庖丁解牛》 语文读本(必修三)

《庖丁解牛》

《庄子》

语文读本(必修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 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騞的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 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 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 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 人所见一样)。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 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 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 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 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 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

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 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 (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 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 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文惠君曰:“嘻,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第15篇:高一必修三 语文作业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万壑hâ 江渚zhě 霜鬓bìn 鱼凫fú B.猿猱 náo 崔嵬wěi 咨嗟jiē 商贾gǔ C.锦瑟sâ 浣女huàn 阑干lán 惘然 wǎng D.嘲哳zhāozhā 纶巾guān 幽咽yâ 霓裳sha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奥斯卡著名影星凯奇在一部电影中一人分饰两角,所扮演的孪生兄弟性格又判若两人,却能说变就变,迅速入戏。

D.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选手们个个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版《红楼梦》的热播,引发人们对剧中演员的气质、服装、对白等问题的诸多争议,在这些赞与批之间,导演李少红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B.对亚运火炬是否在境外传递的问题,广州亚组委执委会讨论决定,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广州亚运火炬传递只在中国境内进行。

C.菲律宾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对警队的投入不足,致使警队能应对“恐怖事件”的先进设备非常奇缺,警察处理“恐怖事件”的能力不足。

D.2010年8月8日,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遇难的150多人中有70多人伤情严重,另有2000多人失踪。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 , , ,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

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欲如赵近家 如:到„„去 B.比灵文园法 比:比较 C.为人所略卖 略:用策略 D.识其县名及姓

识:懂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 B.家贫,为人所略卖

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 C.其家不知其处

从其家之长安 D.窦皇后言之于文帝

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7.对下列省略句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已而(刘武)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B.又复问(少君)何以为验 C.合葬(于)霸陵

D.乃厚赐(侍御)田宅金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C.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D.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少时曾多次被转卖,后来又入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不料山崖崩塌,睡在山崖下边的人只有少君脱险,其余都被压死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对 曰 姊 去 我 西时 与 我 决 于 传 舍 中 丐沐 沐 我 请 食 饭 我 乃 去于 是 窦 后 持 之 而 泣 泣涕 交 横 下 侍 御 左 右 皆伏 地 泣 助 皇 后 悲 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3分)

②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诗中用哪些景象来描绘石头城的“寂寞”? (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3) ,凝绝不通声渐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读《经典常谈》(节选)

叶圣陶

现代学生的功课,有些是从前读书人所不做的,如博物、理化、图画、音乐之类。其他的功课,就实质说,虽然就是从前读书人学的那一些,可是书籍不必再从前人的本子了。一部历史教本就可以摄取历代史籍的大概,经籍子籍的要旨。这自然指编撰得好的而言;现在有没有这样好的教本,那是另一问题。„„可以干脆说一句,现代学生不必读从前的书。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和帮助学生的一些人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却能知道孔子、庄子的学说;一辈子不读《史记》、《汉书》,却能明晓古代的史迹。

可是,有些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譬如《诗经》,就不能专取其实质,翻为现代语言,让学生读“白话诗经”。翻译并不是不能做,并且已经有人做过,但到底是另外一回事;真正读《诗经》还得直接读“关关雎鸠”。又如《史记》,作为历史书,尽可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但是它同时又是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就不能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从这类书里知道了楚汉相争的史迹,并不等于读了《项羽本纪》。我想,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理由应该在这一点上。

还有一点。如朱自清先生在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的,“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

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若讲实用,似乎是没有,有实用的东西都收纳在各种学科里了;可是有无用之用。这可以打个比方。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推广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又一个理由。

这儿要注意,“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万不宜忽略“学生”两字跟一个“些”字。说“学生”,就是说不是专家,其读法不该跟专家的一样(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当然不在此限)。说“些”,就是说分量不能多,就是从前读书人常读的一些书籍也不必全读。就阅读的本子说,最好辑录训诂校勘方面简明而可靠的定论,让学生展卷了然,不必在一大堆参考书里自己去摸索。就阅读的范围说,最好根据前边说的两个理由来选定,只要精,不妨小,只要达到让学生见识一番这么个意思就成。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文本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现代学生要读些古书,急切要用这样的读本。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却是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来的一本书。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为读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得未必会这么简明。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和帮助学生的一些人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这些古书。

B.读《诗经》就不能让学生读白话《诗经》,只能直接读《诗经》原文。

C.《史记》作为历史书,尽可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作为文学作品,还是得直接读《史记》。

D.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这样做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 E.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实用之外的无用之用。

13.依据文章内容,下列对《经典常谈》这本书的作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书指出了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的原因和一些方法。

B.该书不是写给专家和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看的,而是写给那些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看的。

C.该书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D.该书是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读了这本书就等于接受了经典训练,不用再去接触古书了。

14.现代学生为什么应该读一些古书?请联系本文作简述。(4分)

15.作者认为现代学生应该如何读古书?(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请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红松擎天

张抗抗

①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

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

③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

④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

⑤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

⑥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

⑦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

⑧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宫殿。

⑨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

16.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7.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5分)

18.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一个重大的医学发现 (美)F·巴特曼

历史告诉我们,许多情况下,通过运用基本的自然力,我们就有可能在获取真理的道路上实现飞跃。人类面临过无数次机遇,他们抓住了机遇,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灵性,发现了各种奥秘。

1979年,这种机遇不期然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当时,作为伊斯兰教革命运动的政治犯,我被关押在伊朗的艾威恩监狱。尽管面临被处死的危险,我却在一天深夜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实:只需要两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溃疡引起的剧烈腹痛。

当时,一个囚犯急需药物的帮助,溃疡带来的钻心疼痛使他难以忍受。他弯着身子,几乎不能走路,两个狱友一直在帮助他。这个囚犯恳求看守发发慈悲,把他送到监狱医院,但看守并没有理睬。当天夜里11点以后,他被狱友搀扶着送到我这里。他当时痛苦不堪,但我并没有药物给他。我告诉他,我没有带任何药品,听了我的话,他的表情变得更加痛苦。虽然没有药品,我却给了他两杯水,让他喝了下去。在几分钟内,他的腹痛就减轻了许多。过了8分钟,他的腹痛完全消失了。这使我更加确信:水对于腹痛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医生常把这种情形作为“疾病”来处理(有一段时间,我被单独关押,一连几天,我拒绝了监狱的食物,仅仅通过饮水,就缓解了因饥饿导致的腹痛)。我鼓励其他被关押的人通过饮水来治疗同样的腹痛。我们有时候可以得到药品,但有了水,它们根本派不上用场。

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使用自来水成功治愈了3000多个因各种压力导致的胃溃疡病例。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只是干渴而已,他们脱水的信号是通过身体的疼痛表现出来的。我被关入监狱15个月以后,官方对我进行了审判,这也是我最后的辩护机会。在此期间,我写出了一篇科学论文。我对法官说,假如判处我死刑,希望不要将这篇文章毁掉,“这是历史上最重大的科学发现”,我对他说。到那时为止,在监狱辖区内,我已经治愈了数百名囚犯。

法官后来对我说,“你的确做出了一个重大发现,祝愿你将来交好运。”就这样,我第一次得到暗示:我可能会活下来,并且继续我的研究工作。

发现得到了认可,我也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是被判了3年监禁。过了23个月,一个看守告诉我,当局已经做出结论,我不是“别人所说的那种坏人”,他们正在考虑将我提前释放。我向他表示感谢,同时告诉他,我想在监狱再待上一段时间,因为我的临床实验正处在关键时期。我研究的课题是:水在治疗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中的作用,其中包括流血性胃溃疡。我告诉他,作为一种“压力实验室”,艾威恩监狱是独一无二的。不用说,那个看守非常惊奇,他原以为提前释放对我而言己经是一种天大的恩惠。不过他也承认,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应该获得这样的机会。有一段时期,我坚信我来到这座监狱,并不是一种偶然事件,我注定要做出这样的发现——当人体经受压力并进入脱水状态时,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机制,它迫切地需要补充水分。后来,我在监狱又额外待了4个月,并得出了一些临床医学结论,当然,这些结论还有待科学解释。在度过了2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后,我的重要发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且,我重新获得了自由。

后来,我对于水在生理机能方面的作用,以及水与许多疾病的关系,形成了更多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治疗病人的腹痛开始的。我在《伊朗医学协会杂志》上首次发表了这一成

果,这篇文章的译文后来被寄到美国,经过重新编辑和整理后,作为特约评论刊登在1983年6月的《临床肠胃学》杂志上。

(节选自《水这样喝可以治病》)

19.本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20.请分条概括作者作出重大医学发现的主要经过。(不必涉及具体时间)(5分)

21.作者的经历能给人很多启示,你从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的体会。(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填入下文的空白处。(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23.王蒙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

第一,永不放弃。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 第二,未雨绸缪。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你能按这种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吗?(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腾的列车,车窗外不断变动着变化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

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汕头市六都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答案

高一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 (A江渚zhǔ B崔嵬wãi D霓裳cháng) 2. A (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B“寡廉鲜耻”,不知羞耻,此处不合语境,应为“道貌岸然”;C.“判若两人”应指同一个人;D.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3.B (A,只能“赞”与“温情”搭配,“批”不能。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C,成分赘余,“奇”已经有“非常”的意思。去掉“非常”。D,“遇难者”与“伤情严重”不合逻辑。) 4.A (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A(B.比:比照。C.略:通“掠”,劫掠。D.识:记得。)

6、C(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少君的”。A.以:介词,凭借;介词,把。B.为:介词,表被动;介词,替,给。D.于:介词,对,向;介词,在。)

7、D。【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D项省略的应为“少君”。】

8、B。【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中,“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由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错。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

9、(1)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

【本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每错断、漏断一处扣0.5;以整数计分,如1.5分计2分,余类推。】

(2)①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

②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用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 【 本小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D。①“涕”1分、“相” 1分,句意1分;②“常”通假“尝”1分,“以”后需要补充宾语1分,句意1分。】 10.答案:(1)诗中用“潮打空城”“月过女墙”来描绘石头城的“寂寞”,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古今兴废、昔盛今衰的感慨。

11、①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③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16分)

12. C.E【A.属断章取义。仅在“知道孔子、庄子的学说”方面成立。B.原文是说“不能专取其实质,翻为现代语言”“翻译并不是不能做”。D.原文是指“专讲实用的人看来”来说的】

13.C【A项是作者有关阅读经典的观点,B项讲该书的适用对象,都不是核心意思。D项后一句与文中“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相矛盾。】 14.【要点:①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②阅读经典能扩大视野、扩大胸襟、增长见识。(或“经典的作用不在实用,而在于文化,有无用之用”)③作为一国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有接触本国经典的义务(或“读一些培育着咱祖先的古书使我们不至于无本)(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15.【(1)学生的读法不能跟专家一样。(2)分量不能多,就是从前读书人常读的一些书籍也不必全读。(3)阅读的本子最好是辑录训诂校勘方有面简明而可靠的定论的集子。(4)从阅读的范围说只要精,不妨小。(每点1分。)】

四、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4分)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对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2分)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17.(5分)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及信息筛选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C 。 【参考答案】: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或“数量极少” “在我国目前已所剩无几”)(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18.(6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F。 【参考答案】: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分):红松在地方建设和国家建设中发挥并还将发挥积极作用(2分);强调了红松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作用。(2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以议论引起下文对“一个重大的医学发现”的记叙,点明这个发现的特点是抓住偶然的机遇,意义是“运用基本的自然力”,“在获取真理的道路上实现飞跃”。(4分,“议论”“引起下文”“特点”“意义”各1分。完全不结合具体内容,只答抽象概念,给2分。)

20.①从自己绝食和帮助一个囚犯的经历中,发现水能治疗腹痛,由此展开研究。②用水治愈大量患胃溃疡的囚犯,发现脱水信号通过疼痛表现出来,写出科学论文。③确立研究课题——水在治疗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中的作用,进行临床实验,得出一些临床医学结论,并得到官方认可。④对水在生理机能方面的作用,以及水与许多疾病的关系,形成更多的认识,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4个阶段表述清楚,答出划线处的主要内容,给5分。缺少第1点和第4点,各扣2分;缺少第2点和第3点,各扣1分。)

21.答案示例:①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让生活有目标,有意义。②要善于抓住机遇,利用现有条件,深入探索,作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③不要迷信权威学说,不要迷信现代科技,看似众所周知的常识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谬误。(6分。“启示”切合文章内容,2分;结合作者经历,作具体阐发,4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②这个口号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③它实际上是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23.答案示例:(6分,每点3分) 狗的哲学:

第一, 忠贞不渝。不管主人穷富,永远不会变心。

第二, 爱憎分明。对熟悉的人俯首贴耳,对陌生人狂吠嘶咬。

六、【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带有浓厚哲理色彩的话题作文。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完美,总会有许多错过。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也许会错过一场缠绵的爱情。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这一次次的错过,造成了人生一次次的缺憾,但也磨练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当然,不同的人对待“错过”的态度截然不同。有的人,错过了,便独自咀嚼一份人生的苦涩,变得消极、沉沦;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磨炼,成就了一番伟业;还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必修课”,淡然处之;更有甚者,从这“错过”中领

悟到人生哲理,使生命变得更有深度。其实,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话题可由此生发开去,编故事、发议论等。因此,我们在写作这一话题时,应将思路放得开阔一些,立意的角度尽可能多一些。当然,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附文言文译文:

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的时候,窦姬以良家女子的身份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批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窦姬家在清河,想到赵国离家较近,就请求那个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

名册上奏,诏令说可以,应该启程了。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到了代国,代王偏偏只宠爱窦姬,生下女儿叫嫖,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孝文帝即位几个月之后,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灵文园的做法。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他家中不知他被卖在何处。又转卖了十几家,卖到宜阳。他为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崩塌,把睡在下边的人全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没有被压死。他自己算了一卦,断定他几天之内要被封侯,于是就从主人家去了长安。听说窦皇后是刚被封立的,她的家乡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家时年龄虽小,也还知道县名和自家的姓,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把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广国即被召见,问他,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不错。又问他还能用什么来验证,他回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诀别,姐姐讨来米汁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下。左右侍从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为皇后助哀。于是赏赐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又分封与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

窦太后爱好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和《老子》,尊奉黄老的学术。窦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与文帝合葬在霸陵。

第16篇:语文必修三 文言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 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徒以吾两人在也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而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 贪于财货(对于)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 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 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入(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

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廉颇或脱身吾长亦以(之)则思三项王则其不义缙以虽设我

三、重点语句翻译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5、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第17篇:语文必修五备课教学计划11

2018年度秋季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何海媛

一、任课安排

本学期顺应学校工作安排,本人担任高二(5)班和高二(11)班语文教学工作。由于高二(5)班是我新接手的班级,所以在教学开始之初,我就开始私底下了解学生的学科基本情况,并且将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拿来分析,同时向两位课代表询问平时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情况,初步了解了班级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情况,在今后的课堂接触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11班是一手带上来的,按照以前摸索出来的教学模式适时调整即可。

二、教材分析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这些文章大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对于本单元所选的这些名家名篇更应该如此。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第三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所选的课文有:《咬文嚼字》(朱光潜)、《孟浩然》(闻一多)、《说“木叶”》(林庚)、《谈中国诗》(钱钟书)。这些课文,都出自文学大家。他们在课文中娓娓道来,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等于是与这些文学大师对话,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文艺鉴赏方面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

1 识。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

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论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指印》(丹齐克)、《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这些课文,或综述观点,或探讨成因,或作深入细致的分析,都能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学习时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品味科技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做到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出题,不求面面俱到。但全面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即所谓“常规性练习”,即使与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不那么密切,也还是必需的。同时,注重启发性,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部分题型和内容设计为开放式,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另外,还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为补白性的文字,放在有关课文后面,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和对作品的评论,作为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供学生自读,以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关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我们要准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3.用好《语文读本》,培养自学能力。

这套教材还编写了与教科书相配套,作为扩展阅读的《语文读本》。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地学习、探究。

2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过去那种常见的教师一讲到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适当的讲解还是必要的,但课堂上的讲解,重在研读思路的梳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拨,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另外,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日后的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终生受益。

4.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这套教材的写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二是进行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发展文学写作的特长,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作为整套教材写作教学的一个阶段,本册写作教学的几个专题,注意与前几册写作教学的衔接。我们认为,尽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但给一些适当的点拨指导还是必要的。其中,既有所谓“规矩文”。每个专题有一点指导写作的内容,意在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作一点理论上的指导,增加一点理性认识,掌握写作中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也有所谓“放胆文”,这在某种程度上适当借鉴和吸收了“新概念作文”的一些做法,即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新概念作文”的主旨,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发挥他们各自的写作特长,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能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毕竟我们的高中生将来上大学读中文的是少数,当作家的更是少数。高中的作文教学,还是应以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为主。

教材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为广大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新的语文教学实验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相信,广大教师一定会抓住这次教材改革的机遇,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把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四、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1-2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 装在套子里的人

2 边城

1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深刻

2 作文辅导

1 第二单元(3-4周)

3 归去来兮辞

3 滕王阁序

3 逍遥游

2 陈情表

2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充实

2 作文辅导

1 梳理探究(3.11-3.21)

文言词语和句式

3 古代文化常识

2 有趣的语言翻译

表达交流——交谈

第三单元(5-6周)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有文采

作文辅导

第四单元(7-8周)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新颖

作文辅导

期中复习(9-10周)

2

2 2

1 2

11

第18篇:高二语文必修五备课教学计划

高二语文必修五备课教学计划

高二语文必修五备课教学计划 教材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为广大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新的语文教学实验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相信,广大教师一定会抓住这次教材改革的机遇,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把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教材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5(必修)》,是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这些文章大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对于本单元所选的这些名家名篇更应该如此。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第三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所选的课文有:《咬文嚼字》(朱光潜)、《孟浩然》(闻一多)、《说\"木叶\"》(林庚)、《谈中国诗》(钱钟书)。这些课文,都出自文学大家。他们在课文中娓娓道来,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等于是与这些文学大师对话,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文艺鉴赏方面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

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论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指印》(丹齐克)、《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这些课文,或综述观点,或探讨成因,或作深入细致的分析,都能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学习时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品味科技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做到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出题,不求面面俱到。但全面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即所谓\"常规性练习\",即使与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不那么密切,也还是必需的。同时,注重启发性,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部分题型和内容设计为开放式,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另外,还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为补白性的文字,放在有关课文后面,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和对作品的评论,作为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供学生自读,以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表达交流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表达交流\"也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内容。写作部分共有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分别是:\"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的问题,也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相呼应。\"写法借鉴\"着眼于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从而在写法上加以点拨。\"写作练习\"是在这个\"写什么\"的范围之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这些题目可以让学生选做,教师也可以另行设计,进行替换或补充。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术性训练。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与\"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也比较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这套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一是上面所说的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鉴赏\"整合在一起,即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写一些读书笔记、札记、感想、翻译、改写,等等,强调读与写结合;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主要是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样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日常交往日趋丰富多样,传媒手段日趋先进便捷,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因而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口语交际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本套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每册设计一个专门的口语交际单元,前几册分别训练了\"朗诵\"\"演讲\"\"讨论\"\"辩论\",本册学习\"访谈\"。活动的设计强调具体情境的设置,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二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学习,安排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三是在\"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实践活动中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

梳理探究

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如本册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就是希望在必修课即将结束时,对以往学习的古代诗文作品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有的属于专题研究,如本册的\"有趣的语言翻译\",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这些专题,学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少理论意义,重在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名着导读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本套教科书还安排了\"名着导读\"栏目。每册教科书介绍两部名着,以中外文学名家名着为主,其中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本册教科书安排两部,一部是《三国演义》,一部是《堂吉诃德》。\"名着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教学关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我们要准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2.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3、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这套教材的写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二是进行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发展文学写作的特长,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作为整套教材写作教学的一个阶段,本册写作教学的几个专题,注意与前几册写作教学的衔接。我们认为,尽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但给一些适当的点拨指导还是必要的。其中,既有所谓\"规矩文\"。每个专题有一点指导写作的内容,意在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作一点理论上的指导,增加一点理性认识,掌握写作中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也有所谓\"放胆文\",这在某种程度上适当借鉴和吸收了\"新概念作文\"的一些做法,即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新概念作文\"的主旨,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发挥他们各自的写作特长,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能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毕竟我们的高中生将来上大学读中文的是少数,当作家的更是少数。高中的作文教学,还是应以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为主。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2.14-2.2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 装在套子里的人 2 边城 1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深刻 2 作文辅导 1 第二单元(2.24-3.10) 归去来兮辞 3 滕王阁序 3 逍遥游 2 陈情表 2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充实 2 作文辅导 1

梳理探究(3.11-3.21) 文言词语和句式 3 古代文化常识 2 有趣的语言翻译 2 表达交流--交谈 1 第三单元(3.22-4.4) 咬文嚼字 3 说\"木叶\" 3 谈中国诗 2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有文采 2 作文辅导 1

第四单元(4.5-4.13) 中国建筑的特征 3 作为生物的社会 3 宇宙的未来 1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新颖 2 作文辅导 1 期中复习(4.14-4.26) 1

第19篇:苏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计划(必修1)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备课组 向青春举杯专题 专题内涵解说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吟诵青春\"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的诗作,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体悟人生\"选择了台湾作家杨子在儿子十八岁生日给儿子的一封信和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我的四季》两篇文章,分别从父亲的角度和青年人自己的角度来书写对青春的体悟.\"设计未来\"板块选择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时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青年人在设计未来时点亮了一盏人生指路灯.它告诉青年人:志当存高远.另一篇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我的五样》,它告诉青年人生命的抉择是一个痛苦的经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使你找到人生的支点,明确人生的航向和终点,激励你为之奋斗一生.教学目标

正确解读自我与青春,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

学会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出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掌握书信体写作,尝试诗歌创作 阅读一本课外读物

学会记录要点,倾听别人发言,积极主动地交流,表达 三,课时安排: 本专题大约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吟诵青春 3课时 体悟人生 3课时 设计未来 2课时

积累与应用(含写作实践)2课时

四,本章设计

本专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类似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也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在教学情景活动中指导学生体验.教学中应该尝试改变单一的方式,围绕\"青春\"话题,从\"吟诵\",\"体悟\",\"设计\"三个层面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在活动体验中深入解读青春,迈好青春的第一步.\"吟诵青春\"是一组不同时代的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诵读\"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悟.要点:1,初步领会四首诗的主旨

2,掌握有关诗词的基本常识

3,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本板块提供了两个学习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案学习,教师不应该要求全班学生统一选择(教师可建议:凡是自我感觉与父母有代沟的选学《十八岁和其他》,而感觉自己对人生理想有困惑的选学《我的四季》) 导言:这一板块提供了两个活动方案.两个方案的立意与落点都在于实现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初步拟订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两个方案虽活动样式不同,但内容设计比较均衡,教学时只要选择一个就可以了.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美国作家杰西·斯图尔特感慨:过了十七岁,将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张洁也说,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两篇学习材料的可读性比较强,所设计的活动形式也比较活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高一学生在活动体

验中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不管这种设计是清晰的还是朦胧的,总是学生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一次思考.这一部分更多强调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自我心灵的对话.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本专题的核心思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 \"思\".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2,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3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学习议论外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来说理.三,课时安排:(共10课时) 经典的力量 2课时 求学之道 4课时

从质疑到创新 2课时 写作实践 2课时 四,本章设计: 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探讨可以在同桌,小组之间展开,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从\"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再到\"怎样才能获得教.第一板块:经典的力量

知识目标

1.认读并理解\"狭隘,跋涉,沉溺,戕害,慰藉,麻痹,符箓\"等词语. 2.了解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的必要性.3.理解并识记本文若干重要语句 能力目标

1.研读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领会作者所倡导的\"读书观\".2.探讨阅读经典和获得教养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读书观\".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 第二板块:求学之道

第二部分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议论的出发点可以用一个\"学\"字概括.两篇文章都是中国传统的典范文章,历久不衰,正可以说明\"经典的力量\"所阐述的内容.《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到个人与外部的联系.对青少年而言,这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两种途径.指导阅读可以逐段阅读,理清基本意思,不必要求学生对文本作过细的研习,重要的是弄清几个问题的关系,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内容作整体探讨 .第三板块:从质疑到创新 知识目标

1.认读并理解\"譬如,轻率 ,疑窦 , 炽热 ,桑梓,真知灼见 ,出类拔萃,推陈出新 , 洞若观火, 融会贯通\"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独立思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理解并识记本文若干警言哲语.月是故乡明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奥德赛(节选)》节选部分共有五段,是全诗表现奥德修斯归家的转折点,表明了奥德修斯归还家乡的坚定决心.《我心归去》从内容上看,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我\"在法国圣 纳塞尔访问时孤独,冷清,无助的心情和感慨,为下文表现思乡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二部分直接描写思乡之情,以异乡之美与家乡之穷对照,进一步突出乡情的意义所在:\"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本专题重在文本的研习.通过文本的研习,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从而达到滋养人的精神世界的人文思想传播.强调学生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强调阅读的多层次\"对话\",t提高诗歌,散文的鉴赏能力,体会相关文体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加深学生对本专题人文内涵的理解,激发 热爱家乡的感情.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4.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诗歌,特别是散文的文体特点.5.学生能根据对专题人文内涵的理解,深入生活,收集资料,创设写作情境,综合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开展写作实践.6.学生能自主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小型主题演讲,创办小报,网页,以各种手段拓展交流途径.三,课时安排: 古典的乡愁 2课时 漂泊的旅人 3课时 恒久的烙印 2课时 写作实践 2课时 四,本章设计: 既然是\"研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习得\",而不要教师越俎代庖地去\"教得\".

第一板块\"古典的乡愁\":编者将这三篇课文放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以使学生理解\"思乡之情\"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又是一个常写常新的永恒的主题.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前方》是写\"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的,为何把它选入表现\"思乡\"主题的板块中

第三板块\"恒久的烙印\":《今生今世的证据》结尾一段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等等.从而理解\"家园\"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彩多姿,培养审美能力,强化欣赏个性,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专题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是本专题的组

成元素,也是选材依据.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分别选取了表现江南风情的《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和表现西北风光的《西地平线上》(高建群)两篇文章,两个文本无论语言风格还是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组互补性的选文,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第二板块\"感悟自然\",选取了苏轼的《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两篇文章,着眼于两文的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第三板块\"湖山沉思\",梭罗的《寂寞》和奥尔多 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是两篇译文,选取了美国自然文学中的两位杰出作家的散文,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二,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2.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3.学生能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入\"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生能够掌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会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三,课时安排:(约10课时) 谛听天籁 3课时 感悟自然 3课时 湖山沉思 2课时 写作实践 2课时 本章设计

1,文本研习应该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进行.2,经典文本的解析往往有传统的解读侧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本研习时,既要强调选文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又要紧扣专题的人文内涵,力求在传统文本解析的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尽量避免落入传统解读的窠臼.3,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在单篇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有每一板块以及整个专题的整合意识,避免对每个单篇逐一分析的教学模式.

第20篇:高一语文(必修34)备课组教学计划

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暨第一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的教学目标继续定位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累·整合、

(二)感受·鉴赏、

(三)思考·领悟、

(四)应用·拓展、

(五)发现·创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

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

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班上的“图书角”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

课时组合:3节阅读教学+1节图书阅读(因本学期课时紧,可隔周上)+2节课堂读写连堂课。

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介绍、美文选读等。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而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五)、重视写作。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作文教学,其操作程序为:

1、每周完成1500字以上的练笔,练笔的时间、内容自定;老师每周抽改一组。

2、每两周写一次作文。力争在堂内教会学生自改作文。

(六)、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手提电脑、投影等设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大课堂复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如:

1、进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2、经常找学生谈心,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解决学生的疑惑;

3、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关心学生;

4、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一中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第2学期高一语文(必修3-4)行事历

(2007年3月)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和进度

备课活动

说课人

测试、作文

命题

1

3月1

日-

3月3日

必修3

①制订教与学计划,重提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和学法;

②收语文寒假作业等。

③开学测试。

(各自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做好课件)

备课组

校外卷测试

2

4-

10日

1、评卷

2、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单元教学安排(5课时)

3、图书阅读(1课时)

14、唐诗五首:

苗:山居秋瞑(王维)吕:从军行(之四)(王昌龄)王:登高(杜甫)郭:石头城(刘禹锡)

曾:锦瑟(李商隐)

改卷

评卷

3

11-

17日

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教学安排(4课时)

2、新世纪杯第8届征文评比:语文科任。

3、必修2补考

4、作文训练(2课时)

15、蜀道难(李白)

1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必修2补考命题:苗

4

18-

24日

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教学安排(4课时)

2、新世纪杯第8届征文评比:语文科任。

3、图书阅读(1课时)

4、作文评改(1)

17、宋词四首:

萍:雨霖铃(柳咏)季:念奴桥.赤壁怀古(苏轼)苗:声声慢(李清照)

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18、诗词三首:

王:虞美人(李煜)

征文评比

推荐

(科任

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
《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