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15:4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乐高教学设计

我家附近的建筑(大班)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 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推荐第2篇:牙牙乐教学设计

展 示 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保护牙齿的意识,并且有实际保护牙齿健康行动

2、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交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自信满满地展示小组成果,学会有效护牙 教学准备:

课件、牙具(每人自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牙齿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更能显现我们的健康和美丽。上个学期末时,我们就已经开始牙牙乐护牙行动!我们按照各自的研究内容、兴趣爱好分成了5大组, 你们是—— 你们是—— 你们是—— 你们是—— 你们是——

瞧你们自信满满的样子,一定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今天我们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收获,我们更要评选出优秀的研究小组,来一个现场评比与颁奖!

二、小组展示

智多星洁牙组(叶玟、严泽威、吴芸,应佳怡、陈旋、包星星、胡栩滢、李莎白)

1、师:哪一组自告奋勇先来汇报!

组长汇报。

2、听了智多星洁牙组的汇报,你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

指生回答。

3、师:其他组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有关牙齿的疑问?可以来问问他们!

智多星洁牙组同学回答同学们的疑问。

4、师:看来,这组的同学很用心地收集资料,同时,电脑技术也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汇报和回答问题的同学表述清楚,条理清晰,从容睿智,你们组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大拇指欢唱组(景天宇、倪滢楹、曹译文、王宁、郑雯、杨新月、沈浩然、章腾元)

1、师:现在哪一组来给大家展示呢?

2、请组长进行对本组进行介绍。

学生表演。

3、老师走到下面,同学,你给他们的展示打几分,为什么?

4、师:你们组能不能派个代表教我们两句?

现场学歌

5、师:同学们一边唱一边笑,看来呀,唱歌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用唱歌的方式来记住牙齿的保健知识,这真是一种好办法!

妙笔生花爱牙组 (李培燃、戚馨允、张胡、徐晓杰、严祺杭、叶思琦、潘求奇)

1、师:现在哪一组来!

2、组长简介

3、同学们,欣赏完这样精美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有话说了?你觉得他们的手抄报制作得怎么样?

4、师:老师这里还有几段同学们作文呢,要和大家分享!

5、你们在办展览的时候,有没有难忘的时刻同我们一起分享

6、师:的确,搞书画展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但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我想同学们收获也一定有很多,因为收获和付出是成正比的。

小明星护牙组(毛华伊、胡新月、胡园佳、王诗怡、胡骋昊、邹畅、任子涵、徐铭绩)

1、师:现在哪一组上来!有请第小明星护牙组

学生表演

2、现在老师需要几个小记者,来采访一下这些小演员?

3、师: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方式来展示你们组的成果?

师:谢谢你们的表演,我想,这只爱吃糖的大老虎形象一定会住进我们的脑海里,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少吃糖!

护齿摄影组(刘翼、李镇烨、潘垚哲、陈思宇、许佳贝、朱露莹、张超)

1、师:现在还剩哪一组了!请你们上来

2、组长简介,学生欣赏

3、师:同学们,有没有在大屏幕看见自己的身影?你们又为自己打几分,在这段研究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4、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自己、同学的成长过程,其实,老师和爸爸妈妈也看到了你们的变化呢! 欣赏录像片段

5、师:照片记录这我们欢笑与悲伤,父母、老师、同学热切的眼神见证着我们的成长。谢谢护齿摄影组给我们带来精彩的瞬间。

三、活动小结

1、师:看到了同学们精彩纷呈的展示形式,老师真为你们的合作、善于动脑而感到高兴!因此,老师没有理由不颁奖给你,现在让我们来举行一个简单但意义非凡的颁奖时刻吧!现在我们请倪滢楹同学上来为我们揭晓。

2、颁奖仪式

倪滢楹:同学们,颁奖仪式现在开始,请报到名字的小组派组长上来领奖,陶老师为他们颁奖!经过我们评选,我们把最佳创意奖颁给护齿摄影组,最佳表演奖颁给小明星护牙组,最佳才艺奖颁给妙笔生花爱牙组,最受欢迎奖颁给护齿摄影组, 最佳科技奖颁给智多星洁牙组。

倪滢楹:同学们,颁奖仪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师: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因为在这段难忘的时光里,我们进步了,成长了!

四、互动体验

1、同学们的脸上呀,都洋溢着甜甜的笑,得奖一定很开心吧!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牙齿又白又亮!老师有个提议,要不,我们现场也来一次刷牙吧!

2、老师还从口腔医院为你们带来了一段正确刷牙的视频呢,我们先来学一学吧!

3、各个小组刷牙,互相指正刷牙的姿势,记录刷牙时间。

同位学生准备好脸盆,挤好牙膏,边刷边互相纠正动作。教师放《刷牙歌》约3分钟,让学生体会)

四、拓展延伸小结

同学们,这次的护牙行动的展示活动,在我们的欢笑声中要告一段落了,希望同学们把爱牙活动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天中去,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拥有健康洁白的牙齿,美丽,灿烂的笑容。 附:第一小组汇报资料:

同学们,今天我的身份是牙齿宝宝,我要给大家讲讲我们家族的故事。你们知道知道人的一生有几副牙吗?每一副又各有几颗牙呢?我们的构造又是怎样的呢?你的脑海里一定有许多奇怪的问题,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我们一生有两个模样,就是你们的两副牙,分别是乳牙和恒牙,乳牙有20颗,恒牙有32颗。

瞧,每一颗牙齿分为牙冠,牙龈两部分。而,牙冠部分主要为牙釉质,牙根部分是牙骨质,牙周膜,牙根。

龋病就是蛀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这两个可是我们的天敌!龋病,你一定知道,但是牙周疾病你可能不知道了吧!它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上的各种疾病,统称为牙周疾病。

我们现在处于换牙期,因此更加要注意牙齿的清洁和有效防护。我们应该少吃甜食,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等等。现在让我来告诉你该吃些什么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吧!请看,1.多吃些较硬的食物。多吃些较硬的食物有利于牙齿的健美,如玉米、高粱,坚果类,如瓜子、核桃等。

2、红茶。

红茶对护牙健齿也有特殊的功效。

3、维生素C含量高水果。

同学们,我的自我介绍就到这里,希望我亲爱的主人们能够爱护我们,保护我们!谢谢大家!

最后,我们组有一则护牙小贴士要送给你呢!让我们一起读吧!

第二小组汇报资料:

爱吃糖的老虎

(一)

旁白:从前,森林王国的老虎大王的牙可硬了,咬铁块就像咬饼干一样,“嘎巴”一声就碎了。

老虎:哈哈,我呀,是森林之王,老虎是也!瞧,天生一副好牙,吃嘛嘛香,哈哈„„哈哈„„

旁白:老虎说着,就拿起一块骨头,啊呜一口咬碎了,森林久久回荡着它的笑声。其他小动物看了这一幕,惊得三天没合上嘴, 乌鸦:这样的牙还叫牙吗?

狐狸:我们赶紧逃吧!不然,老虎一高兴,我们就成了他的食物了! 旁白:说着他们赶紧跑了。

(二)

旁白: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只小兔子提着小竹篮,上山去采蘑菇。 小白兔:采蘑菇的小姑娘呀„„

旁白:她一路蹦啊,跳啊,浑然不知她早已被“吃肉虎”给盯上了。小兔子走啊走,忽然觉得背后有一个黑影, 小白兔:“谁在跟踪我?”她心里一紧张,没了底,就跑了起来。 旁白:但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三)

旁白:大伙们听说之后,都心惊胆战的。

小花猫:怎么办?怎么办?这下我们全要被吃了! 狐狸:唉,我们得想个办法治一治这只大老虎!

旁白:啄木鸟灵机一动,果然,他很快就想出了锦囊妙计。 啄木鸟:我有办法了!

(四)

啄木鸟让士兵把一大盒别致的糖果送给老虎

啄木鸟:老虎先生,这是我的心意!请您一定收下!你一定要在晚上吃,味道更佳。

老虎:哈哈,牙好,吃糖也不怕! 旁白:这只骄傲的老虎先生,果真每天晚上吃上个两三颗。 老虎:糖啊糖,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吃啊!啊呜啊唔!

(五)

旁白:十几天过去了,老虎又美滋滋将糖塞进嘴里,“让我再来享受一下美味吧!

老虎:让我再来享受一下美味吧!哎哟,哎哟,牙齿痛死了!

旁白:这只平日威风凛凛的打老虎,此时因为牙痛在地上直打滚,大叫着,凄惨的叫声传遍了整个森林王国,可不是吗,牙痛不是病,疼起来可真要命。 小猫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蹦三尺高,立马带上老虎钳赶到老虎那儿。 老虎见了,忙说:“啄木鸟,求求你,快点帮帮我吧!„„哎哟,痛死我了!” 啄木鸟:好吧,张开嘴巴,我来帮你,很快就不疼啦。

旁白:小猫“安慰”着老虎。老虎一张嘴,一股臭味扑面而来。小猫捂着鼻子把老虎钳伸进老虎的嘴里,“咯吱、咯吱„„”一口气把老虎的牙齿拔了个精光。 老虎不再感到牙疼了,但他再也不能吃肉了,真是后悔极了!

老虎:我真不该吃小动物„„唉!我的牙呀!

第三组小组汇报内容

表演唱《刷牙了》 第四组小组汇报内容

书画展,作品详见学生作品集 第五组小组汇报内容

活动照片,详见学生活动留影

推荐第3篇:瑶山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瑶山乐》是由《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低年级的教材中都安排有唱唱、跳跳的内容,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编者主要通过“唱游”“律动”“表演”等手段,让孩子在玩耍中,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难点在于第一乐段符点音符的演唱。以及舞蹈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2、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为空白,需由学生自己填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3、随节奏进行“玩乐器”的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演奏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歌曲第一乐段符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1、随音乐进入教室。

2、导入:用前面的彝族音乐舞蹈,进行导入。

3、板书课题

4、简介歌曲《瑶山乐》的起源。

《瑶山乐》是由一首著名的《瑶山舞曲》改编而成,生动地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身着盛装,于月下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喜庆,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

5、听听: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瑶族人民热闹的丰收年。

6、有节奏的教读歌词,讲解歌曲难点,第一乐段附点音符。

7、教唱歌曲

8、唱唱:男女生分组唱。

9、即兴创编: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歌曲第二段空白处填成歌词。

10、跳跳:用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进行师生互动。

11、动动:请学生手持敲击乐曲,随音乐一起敲击伴奏,增加歌曲的美感,尽量做到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并自创节奏进行伴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导。乐器和节奏的选择:

铃 鼓: 0 X | 0 X |

三角铁; X — | X — |

双响筒: X XX | X XX |

碰 铃: 0 XX | 0 XX |

12、拓展环保:和学生一起讨论做这些乐器的材料,我们要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不浪费。大自然中的这些资源是如此奇妙,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

13、教师小结,下课。

分享

推荐第4篇:乐圆·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 七年级(上册)

乐圆

授课时间:2012年 12 月 19 日

课 型:新课

教学目标:(教案内容及反思均用5号字、宋体)

1.知识与能力: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描述蒸腾作用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养成严谨探究,热爱探究的品质。教材分析:

1.重点: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描述蒸腾作用的意义。

2.难点: 初步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法。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法,探究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师:“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习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生物体的生活离不开水,你还记得植物依靠什么部位来吸收水吗?“

生:“根尖成熟区”

师:“有人说,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有99%都散失了,你觉得是真的吗?有没有办法用实验来证明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用自己能够进行的办法来探究解答】

二、展开探究

【质疑1】:植物会散失水分呢?” 发散思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检测校园里有植物与没有植物的地方,空气湿度是否一样。如将植物放在玻璃罩子中,看玻璃罩上是否有水珠,等等)

教师展示实验装置1:盛水的锥形瓶中,用塑料袋套住女贞枝条4小时,学生观察塑料袋上是否有水珠。

学生评价教师的装置是否能说明问题及如何改进。 学生得出结论:植物会散失水分。 【质疑2】:“植物从什么部位散失?” 发散思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展示实验装置2:另一个盛水锥形瓶,用塑料袋套住去挑所有叶片只剩下茎的女真枝条,其他和装置1一样,形成对照实验,学生观察塑料袋上是否有水珠。

学生评价教师的装置是否能说明问题及如何改进。 学生得出结论:植物的叶片是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思想,问题步步深入,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评价教师的实验装置,寻找更合适的实验方案】

【质疑3】:水分如何从植物底部运输到叶片? 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1. 提出问题

植物运输水分的部位是哪里? 2. 作出假设

茎内有运输水分的结构 3. 制定计划

学生各组制定实验方案,班级内交流、完善探究计划。

(如用有颜色的水来培养植物,看看茎内哪里有颜色,哪里就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教师提供帮助,为每个小组分发前一天用红墨水培养的女真枝条和芹菜,刀片一个(提醒学生时刻注意安全) 4. 实施计划

学生解剖枝条,寻找红色的部位。教师指导每个小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 5. 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内得出结论。 6. 表达和交流

(1)学生在黑板上标出不同植物不同切面的运输水分的结构。

图1,A,芹菜叶柄横切;B,女贞茎横切:C,女贞茎纵切(红色部分为运输水分的通道) (2)学生交流在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

生:芹菜叶柄内运输水分的通道粗细不完全相同。 生:女贞中运输水分的组织比其他组织硬。

生:叶片的叶脉也呈红色,也是运输水分的结构。

生:运输水分的通道在枝条分支的部位也分支,而且颜色更红 生:„„

师:表扬鼓励学生的新发现,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解答。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展示结果交流的能力,深化探究实验的思想】

师讲解导管①这些红色的部位是导管所在的部位,芹菜等草本植物茎中导管束散生,女贞等木本植物茎中导管成环状分布。②导管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仅剩细胞壁且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加厚。多媒体展示不同植物的茎横切;不同加厚类型的导管细胞等。③植物吸收的无机盐会搭便车,和水一起通过导管来运输。

图2,不同加厚类型的导管

【设计意图:从宏观的找寻到微观的显微世界,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探求,这也是科学发现的过程】

三、蒸腾作用的概念

【质疑4】:教师提出质疑:“如果把红墨水培养的植物用塑料袋套起来,那么散失出的水会是红色的吗?”

学生思考,观察教师提供的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把红墨水培养的植物用塑料袋套起来,散失出的水不是红色。 实验结论:植物散失的只是水分,水中溶解的物质没有一起散失。

师讲解:同样,植物吸收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通过导管运输,但是并没有和水一起散失。我们把“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质疑5】: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可以从下往上流呢? 学生思考,交流,观察类比实验:如果想将烧杯中的水通过管子向上引,需要来自上方的吸引力。 得出结论:蒸腾作用便提供了这样的吸引力。 【质疑6】:俗语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有道理吗? 学生思考,交流

得出结论: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降低了环境中的温度,也降低了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

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为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提供拉力。②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被灼伤。 【设计意图:从俗语引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五、反馈练习

(1)植物吸收的水分,真的会散失吗?这种散失是不是一种浪费? (2)北方的树木为什么在冬天会落叶?

(3)刚移栽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如何避免?

六、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得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好,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答。我们平时也应多观察,多思考,并尝试多手边的工具来自己解答。而植物的叶片又是如何散失水分?植物的蒸腾作用对于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是否也有意义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所得,教师鼓励学生热爱探究,享受探究的乐趣】

作业布置:

如何定量检测植物会散失多少水分?

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生物学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实验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质疑、探究活动,从现象到本质的自主构建蒸腾作用的相关内容。 反思亮点:

1.突出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与教的双边活动,体现了“用教材教”。从现象提出质疑,从质疑展开探究,从探究得出结论,进而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探究思维的养成。

2.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概念教学。概念的得出再现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探究中自己解答问题。 反思缺点与改进

1.质疑的问题过多,显得散乱,探究的思想不够连续。改进:让学生在观察了教师提供的实验装置后,集中提出问题,然后再集中展开探究,使探究的目的更明确。

2.学生在探究水分在茎中的运输部位时,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解剖枝条,教师每个组依次指导,时间掌控不合理,过于拖沓,导致反馈练习和小结部分没有完成。改进:分发实验材料前,先让学生分析应该如何解剖,教师进行集中的指导,并让学生预测横切和纵切后的结果,然后再由学生展开实验,这样更加合理。另外,在分发材料时也可以在课前分好,节约一些课堂上时间。

推荐第5篇:乐圆·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 七年级(上册)

乐圆

授课时间:2012年 12 月 19 日

课 型:新课

教学目标:(教案内容及反思均用5号字、宋体)

1.知识与能力: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描述蒸腾作用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养成严谨探究,热爱探究的品质。教材分析:

1.重点: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描述蒸腾作用的意义。

2.难点: 初步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法。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法,探究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师:“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习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生物体的生活离不开水,你还记得植物依靠什么部位来吸收水吗?“

生:“根尖成熟区”

师:“有人说,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有99%都散失了,你觉得是真的吗?有没有办法用实验来证明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用自己能够进行的办法来探究解答】

二、展开探究

【质疑1】:植物会散失水分呢?” 发散思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检测校园里有植物与没有植物的地方,空气湿度是否一样。如将植物放在玻璃罩子中,看玻璃罩上是否有水珠,等等)

教师展示实验装置1:盛水的锥形瓶中,用塑料袋套住女贞枝条4小时,学生观察塑料袋上是否有水珠。

学生评价教师的装置是否能说明问题及如何改进。 学生得出结论:植物会散失水分。 【质疑2】:“植物从什么部位散失?” 发散思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展示实验装置2:另一个盛水锥形瓶,用塑料袋套住去挑所有叶片只剩下茎的女真枝条,其他和装置1一样,形成对照实验,学生观察塑料袋上是否有水珠。

学生评价教师的装置是否能说明问题及如何改进。 学生得出结论:植物的叶片是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思想,问题步步深入,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评价教师的实验装置,寻找更合适的实验方案】

【质疑3】:水分如何从植物底部运输到叶片? 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1. 提出问题

植物运输水分的部位是哪里? 2. 作出假设

茎内有运输水分的结构 3. 制定计划

学生各组制定实验方案,班级内交流、完善探究计划。

(如用有颜色的水来培养植物,看看茎内哪里有颜色,哪里就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教师提供帮助,为每个小组分发前一天用红墨水培养的女真枝条和芹菜,刀片一个(提醒学生时刻注意安全) 4. 实施计划

学生解剖枝条,寻找红色的部位。教师指导每个小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 5. 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内得出结论。 6. 表达和交流

(1)学生在黑板上标出不同植物不同切面的运输水分的结构。

图1,A,芹菜叶柄横切;B,女贞茎横切:C,女贞茎纵切(红色部分为运输水分的通道) (2)学生交流在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

生:芹菜叶柄内运输水分的通道粗细不完全相同。 生:女贞中运输水分的组织比其他组织硬。

生:叶片的叶脉也呈红色,也是运输水分的结构。

生:运输水分的通道在枝条分支的部位也分支,而且颜色更红 生:„„

师:表扬鼓励学生的新发现,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解答。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展示结果交流的能力,深化探究实验的思想】

师讲解导管①这些红色的部位是导管所在的部位,芹菜等草本植物茎中导管束散生,女贞等木本植物茎中导管成环状分布。②导管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仅剩细胞壁且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加厚。多媒体展示不同植物的茎横切;不同加厚类型的导管细胞等。③植物吸收的无机盐会搭便车,和水一起通过导管来运输。

图2,不同加厚类型的导管

【设计意图:从宏观的找寻到微观的显微世界,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探求,这也是科学发现的过程】

三、蒸腾作用的概念

【质疑4】:教师提出质疑:“如果把红墨水培养的植物用塑料袋套起来,那么散失出的水会是红色的吗?”

学生思考,观察教师提供的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把红墨水培养的植物用塑料袋套起来,散失出的水不是红色。 实验结论:植物散失的只是水分,水中溶解的物质没有一起散失。

师讲解:同样,植物吸收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通过导管运输,但是并没有和水一起散失。我们把“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质疑5】: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可以从下往上流呢? 学生思考,交流,观察类比实验:如果想将烧杯中的水通过管子向上引,需要来自上方的吸引力。 得出结论:蒸腾作用便提供了这样的吸引力。 【质疑6】:俗语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有道理吗? 学生思考,交流

得出结论: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降低了环境中的温度,也降低了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

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为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提供拉力。②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被灼伤。 【设计意图:从俗语引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五、反馈练习

(1)植物吸收的水分,真的会散失吗?这种散失是不是一种浪费? (2)北方的树木为什么在冬天会落叶?

(3)刚移栽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如何避免?

六、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得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好,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答。我们平时也应多观察,多思考,并尝试多手边的工具来自己解答。而植物的叶片又是如何散失水分?植物的蒸腾作用对于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是否也有意义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所得,教师鼓励学生热爱探究,享受探究的乐趣】

作业布置:

如何定量检测植物会散失多少水分?

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生物学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实验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质疑、探究活动,从现象到本质的自主构建蒸腾作用的相关内容。 反思亮点:

1.突出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与教的双边活动,体现了“用教材教”。从现象提出质疑,从质疑展开探究,从探究得出结论,进而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探究思维的养成。

2.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概念教学。概念的得出再现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探究中自己解答问题。 反思缺点与改进

1.质疑的问题过多,显得散乱,探究的思想不够连续。改进:让学生在观察了教师提供的实验装置后,集中提出问题,然后再集中展开探究,使探究的目的更明确。

2.学生在探究水分在茎中的运输部位时,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解剖枝条,教师每个组依次指导,时间掌控不合理,过于拖沓,导致反馈练习和小结部分没有完成。改进:分发实验材料前,先让学生分析应该如何解剖,教师进行集中的指导,并让学生预测横切和纵切后的结果,然后再由学生展开实验,这样更加合理。另外,在分发材料时也可以在课前分好,节约一些课堂上时间。

推荐第6篇:乐高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 袁冬云

电子邮件 2522980767@qq.com 所教学科 语文

学校名称 黄石市白马山小学 学校地址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黄石市 邮政编码 436000 联系电话

15907234379 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活动 是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 积木图纸-外观-各种鸟禽

涉及学科(领授课年域) 美术

三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课程概述(概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描述: 1.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参照2011年版课程标准、括地描述使用高中参照所属省份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乐高教具开展2.知识点(结合教材与学科/领域内容的知识点) 课堂教学活动3.

学习活动(活动主题与要解决的问题)

的架构,约5004.

学习目标(建议设置多维教学/学习知识目标与能力字) 目标+21世纪技能)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设计和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美术 鸟类 小组合作

关键词

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描述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您一定会用到工具(乐高教具型号、乐高学习软件、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印刷、视频、网络资源等),请在用到上述工具与资源时,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5分欣赏鸟的图片,让同学了解仔细观看,让学钟 鸟的外观

生描述

多媒体

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5分简述零件熟悉对搭建的重钟 要性

试探性搭建:开 首先提出问题:我们所了解展活动,搭建各 的鸟类,它们的外观都是由种小鸟的造型, 那几个部分组成的?

看谁最漂亮。

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0分钟 小鸟的躯干、头部、尾部是 由什么零件组成的? 老师学生答后老师作 进行零件解析

出综合答复。

Continue延续(在新授知识基础上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接下来,大家按照这个结要求用手拿起 构,利用积木,搭建出一只来,让其他学生 漂亮的小鸟。(4人为一小评价那组的作品10分组合作完成)

最漂亮。

工具与资源

积木

工具与资源

积木

工具与资源

积木 钟

评价方法与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的评价工具,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1.学生学习习惯 2.学生心理特征 3.学生知识结学情构 4.活动趣味性 5.活动调查 难易度

纸质版《小组自评表》,各小组从语言表达、团队合作、模型结构、程序功能及学生活动收获5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自评。

纸质版《小组互评表》,各小组从语言表达、团队合学生作、模型结构、程序功能4互评 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纸质版《学生能力评价表》,由老师填写,根据量规评价学生在沟通、合作交往、观察能力、动手操作、想象创教师造、批判性思维这6方面的评价 能力

其他评价

差异化教学策略(提出针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确保人人参与活动)

对于超前的学生小组,鼓励他们对小鸟的结构进行创意性的优化,改进。 对于滞后的学生单独辅导,让小组内的所有学生对本节课的鸟类结构设计有个比较清晰地认识。

教学反思(请在实施后填写)

从哪几个方面来反思这堂课的实施,如: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效率是否最好、方式方法是否有效——是不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等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改进措施)

学习目标达到了,学生学得很开心,参加的积极性比较高,兴趣浓。但由于学生平时很少用积木塔积木,所以有些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 积木图纸-外观-各种鸟禽

涉及学科(领授课年域) 美术

三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 能)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描述:

1.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参照2011年版课程标准、高中参照所属省份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知识点(结合教材与学科/领域内容的知识点) 3.学习活动(活动主题与要解决的问题)

4.

学习目标(建议设置多维教学/学习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21世纪技能)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设计和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概述(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括地描述使用有初步的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能乐高教具开展力。 课堂教学活动 的架构,约500 字)

美术 鸟类 小组合作

关键词

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描述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您一定会用到工具(乐高教具型号、乐高学习软件、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印刷、视频、网络资源等),请在用到上述工具与资源时,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5分钟

欣赏鸟的图片,让同学了解仔细观看,让学 鸟的外观

生描述

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5分简述零件熟悉对搭建的重钟 要性

试探性搭建:开 首先提出问题:我们所了解展活动,搭建各 的鸟类,它们的外观都是由种小鸟的造型, 那几个部分组成的?

看谁最漂亮。

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0分钟 小鸟的躯干、头部、尾部是 由什么零件组成的? 老师学生答后老师作 进行零件解析

出综合答复。

Continue延续(在新授知识基础上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

工具与资源积木

工具与资源积木

工具与资源

10分接下来,大家按照这个结要求用手拿起钟 构,利用积木,搭建出一只来,让其他学生 漂亮的小鸟。(4人为一小评价那组的作品 组合作完成)

最漂亮。

积木

评价方法与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的评价工具,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1.学生学习习惯 2.学生心理特征 3.学生知识结学情构 4.活动趣味性 5.活动调查 难易度

纸质版《小组自评表》,各小组从语言表达、团队合作、模型结构、程序功能及学生活动收获5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自评。

纸质版《小组互评表》,各小组从语言表达、团队合学生作、模型结构、程序功能4互评 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纸质版《学生能力评价表》,由老师填写,根据量规评价学生在沟通、合作交往、观察能力、动手操作、想象创教师造、批判性思维这6方面的评价 能力

其他评价

差异化教学策略(提出针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确保人人参与活动)

对于超前的学生小组,鼓励他们对小鸟的结构进行创意性的优化,改进。 对于滞后的学生单独辅导,让小组内的所有学生对本节课的鸟类结构设计有个比较清晰地认识。

教学反思(请在实施后填写)

从哪几个方面来反思这堂课的实施,如: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效率是否最好、方式方法是否有效——是不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等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改进措施)

学习目标达到了,学生学得很开心,参加的积极性比较高,兴趣浓。但由于学生平时很少用积木塔积木,所以有些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推荐第7篇:乐高教学设计

第一课:《火烧云》

教学目标

 认识5个生字。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法。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通过乐高教育故事启发套装 StoryStarter,搭建想象出云的变化,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的,并积累词语。 1课时 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 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纠正读错的字音。 注意:红彤彤(单独念tóng,AB结构中读tōng)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火烧云上来了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火烧云的变化

 快速阅读课文第2到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

 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变办法连连看。)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小组讨论,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用StoryStarter搭建故事

 

 除了书上的介绍外,空中还会出现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会怎样变化?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你想到的云的样子、变化,用乐高教育搭建出来,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即: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说给大家听,最后再写下来。

每4个人一小组,可以各自展开想象,也可以在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一个构建,整个搭建过程20分钟

学习第三部分课文:火烧云下去了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总结全文

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推荐第8篇:歌曲 《瑶山乐》 教学设计

歌曲 《瑶山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

2、歌曲的第二段需要由学生自己填歌词演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3、随节奏进行“玩乐器”、“编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2学情分析

在校外上公开课,学生在课堂比较活跃,对老师新鲜感强烈。 3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能够有默契的“玩乐器”、“创编舞蹈动作”。2.歌曲第一乐段符点音符的演唱。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瑶鼓魂》视频,让学生感受瑶族的舞蹈特点。讲解视频生动的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身着盛装,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喜庆时,都要唱起嘹亮的动人的歌谣。 (2)教师用葫芦丝吹奏《瑶山乐》歌曲,揭示主题。

二、学唱歌曲:

1、听一听:初听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瑶族人民的丰收年。讲解《瑶山乐》是由一首著名的《瑶山舞曲》改编而成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欢快的。

2、找一找:教师范唱,让学生找出这首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并学习。

3、拍一拍:跟师朗读歌词,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出一字多音。

4、唱一唱:(1)跟录音轻声演唱歌曲,唱完师用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全曲,歌曲中多处出现了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演唱时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2)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课本左下方的歌词填写到第二段,然后再完整的演唱全曲。

(3)跟随音乐伴奏,进行师生接龙唱。

5、跳一跳:学生欣赏教师的舞蹈动作并模仿,然后跟随音乐一起表演,进行师生互动。

6、玩一玩:(1)分组派代表为歌曲进行乐器伴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乐器和节奏的选择: 铃鼓: 0 X | 0 X | 三角铁; X — | X — | 双响筒: X XX| X XX | 碰 铃: 0 XX| 0 XX |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在三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歌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推荐第9篇:《乐游原》教学设计

《乐游原》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

一、二句。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1 / 2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板书: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2 / 2

推荐第10篇:《乐游原》教学设计

《乐游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三、教学准备

课件(或课文图片)、相关拓展资料。

四、课型

新课。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

一、二句。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吗?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李商隐的什么作品?教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第11篇:《马太受难乐》教学设计

《马太受难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感受、体会作品宗教色彩,对巴赫创作的音乐风格有初步了解,逐步加深对巴赫作品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认识掌握《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风格特点以及复调和主调音乐各自特点。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理解《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特点。 【难点】

区别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教师先提前播放音乐《哈利路亚》,同学们跟随着音乐的声音陆续进入教室。音乐结束,教师提问问题:播放的音乐曲名是什么?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主要讲述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音乐曲名为《哈利路亚》,是一部合唱作品,选自清唱剧《弥赛亚》,巴洛克时期亨德尔所作。“哈利路亚”的意思是赞美主,赞美耶稣。

教师继续播放一张图片(图片上展示了一张餐桌,餐桌上摆满了食物,总共有十三个人,除中间的人外,其他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有很大差异。),同样请学生思考:图片的名字、作者及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教师总结:图片展示的是《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由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所作。讲述的是耶稣12门徒中的犹大背叛他,被耶稣发现,耶稣与他们共进最后的晚餐。通过刚才的音乐和这幅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感受、体会作品宗教色彩,对巴赫创作的音乐风格有初步了解,逐步加深对巴赫作品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认识掌握《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风格特点以及复调和主调音乐各自特点。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理解《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特点。 【难点】

区别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教师先提前播放音乐《哈利路亚》,同学们跟随着音乐的声音陆续进入教室。音乐结束,教师提问问题:播放的音乐曲名是什么?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主要讲述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音乐曲名为《哈利路亚》,是一部合唱作品,选自清唱剧《弥赛亚》,巴洛克时期亨德尔所作。“哈利路亚”的意思是赞美主,赞美耶稣。

教师继续播放一张图片(图片上展示了一张餐桌,餐桌上摆满了食物,总共有十三个人,除中间的人外,其他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有很大差异。),同样请学生思考:图片的名字、作者及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学生思考并作答) 教师总结:图片展示的是《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由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所作。讲述的是耶稣12门徒中的犹大背叛他,被耶稣发现,耶稣与他们共进最后的晚餐。通过刚才的音乐和这幅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12篇:乐高教学高设计1

乐高教学设计《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和合力以及分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对力进行分解,会用三角形法则计算分力。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体会力的分解过程,认识力是怎样按照作用效果来进行分解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淡定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

2.让学生认识到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符合对立统一的;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已知分力求合力时,可按平行四边行法则,唯一地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对应的合力。而知道某力,将其分解为两个分力,按照平行四边行进行分解,却有无数组解。但到具体实际当中应该如何进行分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力的分解。

二、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

2.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运算?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某一个力F,可用F1和F2来替代,那这两个力就叫做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为力合成的逆动算,因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 老师总结: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作用效果的前提下才能相互替换,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也是唯一的。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

分析:(1)力F 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那么分解的两个分力就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

(2)方向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就是唯一的。 (3)如图所示分解F1=Fcosθ,F2=Fsinθ

例2:物体放在斜面上,那么物体受的重力产生有什么样的效果。

【由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析】

(1)G方向竖直向下,又不能下落。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产生紧压斜面的力的作用效果;在沿斜面方向上使物体产生沿斜面向下滑动的效果 (2)两个分力的方向就确定了,分解是唯一的。 (3)G1=Fsinθ, G2=Fcosθ

三、巩固训练

【老师或学生对每组的结果进行相互提问】

(1)如图甲,小球挂在墙上,绳与墙的夹角为θ,绳对球的拉力F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力来代替F?

(2)如图乙,如果这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如何分解重力G.(3)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0.5kg的灯,如果BC绳处于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度角,求绳AB和BC所受的拉力。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力的分解。为的分解从理论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是无数组的。但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相互替换,在此意义上分解是唯一的。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构建还是比较流畅,能延续知识点,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受力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反应还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乐高4C教学教法中的“联系 构建 反思 延续”四个环节充分体现“做中学”的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21世纪技能。把乐高教学与物理课堂结合起来,会让物理课堂更加精彩,学生更乐意参与物理活动。在高中物理中,就有较多的实验课完全可以加入乐高4C教学的元素,并能很好的结合乐高教育产品,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主探究。在物理实验课中加入“联系\"元素创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入“反思”元素,让学生做完实验后对过程进行反思 ,注意到那些地方没有注意到的,那些地方能改进的,有没有新的探究方法等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入\"延续”元素,让学生在知识状态流畅的情况下,让物理知识走出教室回到生活中,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自主研究!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掌握21世纪的技能。

像我们这些教育经费不足的地方,没法真正开展乐高教学,要想把乐高教学理念应用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我们必须要把我们现在的教学理念和乐高教学理念进行结合,取长补短。乐高4C教学注重“做中学”,主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我们学习了乐高的教学理念,在现在的教学中可以完全融进一些乐高教学的环节,让课堂变得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上新课时,像乐高教学中的“联系”环节那样来创造情景,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渴望学习新知识点的欲望。在课堂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学校现在的设备,结合LDD虚拟工具,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构建各种模型。

根据学生的现在表现和心智特征进行设计,为孩子全方面培养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探索理念,发展协合关系和自我表达能力。在反思过程,我们通常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让学生进行互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课堂上组织师生对答、学生争论、学生抢答等反思活动。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学生相互交流见解,相互学习和评判,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反思作用。

第13篇:古诗词《田园乐》田园乐教学设计

《江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中所配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将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是一首有景、有情、有韵的诗歌,学生读着不仅郎朗上口,也会心情愉快,教学时应将朗读放在重要位置。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情趣。激发学生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准确认读九个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东、西、南、北”四个汉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从诵读中感受江南美丽的景色。[教学难点] 感悟江南的美人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劳动中的人们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小朋友,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小河一条接着一条,池塘一个连着一个,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莲花就全都开了,这个地方就是——江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读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我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我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二、研探展评一

学习指导一: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要求:

1、独学:认真听录音,边听边小声跟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对学:对子互读这首诗,并互相纠正字音。

3、组学:小组交流如何读出古诗的节奏和感情。

三、研探展评二:

学习指导二:再读古诗,理解含义,体会情感. 要求:

1、独学:请小朋友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出示全文)(两句话)

2、对学:对子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3、组学:小组讨论这首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学情展示】

展示主题一:我是小小朗诵家(请学生读以多种形式古诗,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最佳播音员\".)

展示主题二:我是小小欣赏家(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

展示主题三:我是小小表演家(找好朋友分组表演)

展示要求:组长抽签,组内预展3分钟

1、抽到展示任务的小组进行展示。

2、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后教预设】 过渡:听到同学们的读书声这么好听,诗歌里的生字娃娃高兴地跑出来了,咱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江、南、可、采、莲、鱼、戏、间、北

2、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在哪见过它们?

3、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记字的方法也不少,有的同学很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特别聪明能干!现在生字娃娃又高兴地跑回诗歌里去了。已经能够认识它们了,相信大家这次会把整首诗读得更正确,更熟练了。你愿意读给同桌听听吗?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读得怎么样?

4、(学生看图)师:江南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多美的莲叶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它们很多的样子。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看,她们嘴角还带着微笑呢!她们心里肯定很高兴。让我们也高兴地来读这句话。

5、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师:(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

7、学生齐读古诗。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 莲叶/荷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四、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配乐)

五、归纳总结

六、总结全文,引导收集资料。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婷婷的荷花好像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 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六、巩固提升

1、给生字口头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由于提前布置了预习,孩子们很快就会背诵这首诗了,但是诗中的词语比较精炼,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例如“何”“田田”“间”等词语。因此在教学时我借助图画、课件等形式,把抽象的内容用图画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看画面,有所感悟之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这比起只单一的讲解,只从字面上理解字词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的多。

第14篇:剪剪乐 教学设计3

《剪剪乐——剪团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剪剪乐》是江西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的第13课。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它取材方便,制作快捷,只需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折叠后设计简单的图案,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不但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在直观动作思维为主的阶段。由于学生年纪小,对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接触少,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团花图片资料作为学习创作的直观素材。

本课对团花的理解和团花的折剪方法是成功制作团花图案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我采用白板和互动反馈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对称剪、折纸剪的折剪方法。

2.通过纹样设计和剪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初步懂得剪纸艺术的形式法则,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团花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团花的折法及纹样多样化的设计

五、教学方式:

互动反馈方式、合作体验式、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手段:

白板、互动反馈技术及多媒体应用,现场示范与赏析优秀作品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团花范作若干件、蜡光纸、双面胶、剪刀。

学具准备: 蜡光纸、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视频:世界名花开放)春天里,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了人间。花儿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尽情怒放,红的、粉的、黄的、蓝的、白的、紫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现在老师要给同学们变一个小魔术。老师要用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变出一朵小花来,同学们仔细看了……

师:同学们看,老师剪的这朵小花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剪的吗?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剪剪乐——剪团花》吧。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剪剪乐——剪团花

二、剪纸介绍

师:老师刚才是用剪纸中团花的表现方式展示的一朵小花,提到剪纸,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剪纸文化吧!(播放课件,边播放边讲述。)剪纸,就是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剪纸是民间艺术家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特点是构图单纯,造型洗练,线条明快,形式完美。在剪刻时,我们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和便于装饰的因素进行夸张和变形。在春节或元宵节时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我们

会在窗子上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把节日的气氛造得浓浓的。剪纸大多都是用来布置环境,作装饰,增添节日欢乐气氛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剪团花示范

师:看完了剪纸的简单介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团花的剪制方法吧。刚才老师用一张纸和一把剪刀迅速的变了一朵小花,这就是团花。那什么叫团花呢?团花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出示教师剪的团花作品)

生:(发言)

师:(小结)团花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或者一组图形,围着一个中心这样团结起来。一张纸,一把剪刀,你们也可以完成团花剪纸的制作,那就让我们也来试试吧。

四、团花剪制步骤

(1)师:现在把课本翻到24页,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四角折与八角折的方法。

师:讨论结束,现在请小组代表上台讲授并演示四角折与八角折的方法吧。

生: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在操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还有其它的折叠方法了,待会我们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师:大家都学会了四角折和八角折的折纸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该在纸上设计图案了。刚才大家都观看了团花作品。团花作品图案的设计内容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风景、花卉等。同学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师迅速在黑板上画出图案:桃心、柳叶纹、圆形、菱形、月牙纹、锯齿纹等)在设计图案时提示学生剪纸是镂空艺术,要把不要的部分用斜线表示出来,设计的图案要画在纸的背面,以免影响美观,在绘画时一定要注意只能画出图案的一半,画的时候图案不可以同时连着两边!否则会剪断。(教师画图讲解)

(3)师:设计完图案我们就该进行剪刻了。在此过程的操作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剪到手指或伤到别人。现在同学们可以剪刻了。

(4)师:同学们剪好了吗?请把完成的作品举起来。同学们完成得真不错。剪好以后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种新的折纸方法。

【拓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四角折与八角折的方法,现在老师要教你们一种新的折叠方法:五边折,请同学们拿起你们手中的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做。(教师边演示边讲诉)

五折团花制作方法:

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再对折一次,找到中心点后展开,恢复到三角形状态。

2、以三角形底边的中心点,再对折留出大约30度的位置。

3、将图2对折的部分再对折一次。

4、欲留部分与对折部分重合,成为五等份锐角,每份大约30度。

师:折叠好以后请同学们看,老师在上边剪一条斜线,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啊?

生:五角星

师:那我们在五角星里变一变、剪一剪。同学们看,变成什么了?同学们,你们会了吗?不会的同学请小组里边已经学会的同学教教你吧。

(五)作业布置

师: 同学们,老师刚才已经讲述并演示了团花的剪制方法,现在是同学们实际操作的时候了,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折纸方法,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纹样,可以

由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制作。待会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完成的作品最漂亮!作品完成后请同学们把它贴在“春姑娘”的前边,我们要把“春姑娘”装扮得更加美丽。

(六)作品评价

师:同学们完成得真不错!在短短的十多分钟的时间里,你们把春天开放的百花带入了我们的教室。看,我们的“春姑娘”经过同学们的装扮后越来越漂亮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的作品吧!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请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由色彩、构图、创意来评价)

生:

(七)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团花的基本剪制方法,大家完成得真棒。同学们做得真漂亮。我想大家除了有合作精神,聪明的智慧,一定也有高尚的品格,讲文明爱清洁,让我们在下课之前把我们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吧!现在开始!

板书设计:

剪剪乐——剪团花

一、发展历史

二、团花作品展示

三、团花剪制方法 折——画——剪——贴

三、师生作品展示

第15篇:音乐课苗家乐教学设计

篇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苗家乐》ppt优质教案

篇2:音乐向静教学设计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三年级下册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新兴小学向静

一、教学对象:三年级

二、教学内容:《苗岭的早晨》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清晰地辨别出口笛和小提琴发出的的声音和特点 2.初步了解苗族的文化习俗

3.能在欢快的乐曲中和老师一起完成舞蹈律动

四、教学难点:

1、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准确辨别

2、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3、运用苗族简易舞步表达作品欢快的情绪

五、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苗家迎客曲》学生进入教室做上课准备,烘托课

前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待学生全部坐端正准备完毕后正式进入课堂。 2.导言:音乐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它可以抒发出我们的欢乐

与悲伤;可以表达我们想要流露的真情实感;可以带领我们去领略世界各地的怡人风光。。。。。。世界各地的音乐有着其自身显著的特征,而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不同的民族地区有着它们自己的音乐文化瑰宝。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乘着音乐的列车去到一个热闹的寨子---苗寨,去感受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带给我们别具一格的美感。 3.师问:同学们,咱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呀?那你们还

会讲自己民族的语言吗?还会唱自己民族的歌曲吗?如今呀,五十六个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不少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都已经汉化了,那是一种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现象。 4.接下来,老师要代表苗家的朋友欢迎同学们跟随音乐的列车来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苗家寨子,我们苗家人呀热情好客,当客人走进寨子一定要为他们斟上一杯美酒,盛情款待他们,请允许老师为我们的小客人们唱上一曲咱们苗家的敬酒歌吧,(师分别唱《苗家敬酒歌》苗语和汉语版,有助于学生理解歌词大意)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去充分感受苗家儿女的热情。。。。。。

5.出示苗寨图片,苗寨简介:苗寨,即苗族人民住的村寨。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家的古楼主要是由木质的吊脚楼组成,通常是依山伴水的) 6.早晨的苗岭静悄悄,阿哥阿妹们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刚起床,随着鸟叫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促,整个苗寨顿时热闹起来。。。。。。。播放歌曲《苗岭的早晨》 8.欣赏口笛版本《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形容一下耳朵听到的乐器音色的特点,随即出示口笛图片,口笛声音悠长抒情,清脆明亮,绵延山地里清脆绵长的鸟鸣声表现晨曦渐开,深树中鸟儿睁开睡眼慵懒而活泼地歌唱。呈现出苗岭自然风光的无限秀丽,大家出工了,苗岭渐渐沸腾起来。

9.刚才我们讲到了在1975年编创出了《苗岭的早晨》小提琴曲,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不同音色表现出来的苗岭又会有怎样一番风味。播放小提琴版《苗岭的早晨》,做乐曲分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影子,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接着乐曲转为快速,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旋律由慢渐快,此起彼伏,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漫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尾声(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描述苗家一天的劳作手工了,鸟儿和苗寨又恢复了一片祥和的宁静,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整部作品的速度呈现出:慢——快——慢的速度形式,形成了:a——b——a的曲式结构,使尾声与开始相互呼应。(再听一次,并跟随节奏用手做小提琴演奏动作的模拟练习)

10.口笛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所刻画出来的鸟叫声都有着其各自的音色特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清脆明朗,一个柔和婉转。头、树叶。。。。。。

1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们喜欢用树叶吹出动听的声音,他们把

这个叫做木叶,是苗家富有古风色彩的天然乐器,吹木叶则是苗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如图所示。

13.苗家音乐的欢快节奏我们已经领略到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苗家小舞者,来跳一跳,尽情感受一下苗家舞蹈的欢快律动吧!(老师教学生简单的苗家舞步,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苗舞的律动来充分感受所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的欢快节奏。) 14.知识拓展:

①苗族最著名的是苗族飞歌(展示图片),它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一带,是见物即兴、现编现唱的形式,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唱时声震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侗族大歌(展示图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③傣族孔雀舞(展示图片):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相传一千多年前人们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的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④蒙古长调(展示图片):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为“乌日图道”,意即为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六、小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音乐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中国载歌载舞的民族实在是太多太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样一个文化丰富的多民族国家里,我们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和音乐风格,而每一种音乐都能带给我们沁人心脾的享受和美感,!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音乐旅程到这里就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在今后的音乐课堂中老师希望音乐能一直带给你们快乐,成为你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小伙伴!下课。。。。。。

第16篇:泡泡乐教学设计及反思

泡泡乐——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课教学为游戏参与与多元体验及适合选择的综合学习活动,突出手工工艺与绘画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施以学生玩吹泡泡游戏为学习导入,进入对圆形事物和常用色彩的学习。教师提示学生在玩吹泡泡时发现有什么奥秘,找一找泡泡的形状和色彩。以吹泡泡的快乐感受为话题,进入泡泡形状与色彩知识的讨论与学习。以体验印、画、剪贴泡泡的不同表现方式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任务,教师提示可采用哪些方式来表现泡泡,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或老师准备的材料工具尝试印泡泡、画泡泡和剪贴泡泡的方法,采取谁出的主意谁尝试演示的方式,引发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示范,通过参与、讨论和示范,突出对圆形大小变化、常用色彩的运用以及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了解。教师示范注重印的和撕贴的圆形的重叠秩序和撕纸方法的提示。

教学评价以自评为主,突出能用语言表达对泡泡感受的表现意图,画面泡泡的组合有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美观有趣。

作业要求:印一印、剪一剪、画一画,表现对泡泡的感受。

不过,课上完了以后,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

1、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只给学生适宜的点拨指导,说的过多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创作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孩子们细节的指导,例如:在制作时,如何快速绘制、裁剪、粘贴。

第17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王乐

《乌鸦喝水》

育红小学 王乐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语文课要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辨证统一的特点,教学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结合、以读悟情、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心灵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过程,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会写“石、可、办”三个独体字。

2.感受乌鸦由找水着急到喝到水非常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喜欢上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演示课文,领悟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小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身穿黑袍长得丑,飞在空中哇哇叫。

2、当学生猜出谜底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乌鸦的简笔图,指着“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3、揭示课题,板书“乌鸦喝水”。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在轻松的活动中感受到老师就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通过与“乌鸦”打招呼,拉近了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拼读、听读或问别人)自主认读画出的生字词。

(2)同桌互读,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学习小组认读生字卡片(注意提醒各组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认读生字)。

(4)、全班学习生字词。 a.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字音。 b.说记字方法,巩固生字。

(5)、把生字放回课文里读一读。

(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并进行同桌、小组、全班的合作学习,通过多向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从而培养独立识字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说说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此时的乌鸦心情怎样?想象乌鸦会说些?

2、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乌鸦演一演,着重指导学生表现出找不着水而焦急的心情。

3、感情朗读这一段。

(想象、体验与表演是为朗读而铺垫,通过这一系列情境活动,接下来的朗读指导便水到渠成,无需费力,孩子们自然而然便能体会到应重读“到处”一词,这比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应怎么读效果更好。)

四、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1、教师导语: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

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它喝不着。)划出来。

3、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图进行讨论、分析: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然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4、老师再次采访小乌鸦们喝不着水时心情又如何?

5、感情朗读这一段。 (这一环节用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小乌鸦的心情变化,并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心中的感情,把词与形象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乌鸦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乌鸦,学生带着情感体验去读书,自然就能读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知:学习本课的生字。会写“法、找、许”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力: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用“渐渐”说话造句。

3、情感:让学生喜欢上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游戏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接力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的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2)组词游戏。看卡片,拍小手,男生问,女生答。(如:这是谁?这是鸦。什么鸦?乌鸦的鸦。) (一年级小朋友易记生字也易忘,应提供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寓识字于比赛游戏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课件看画面把上节课的内容复述一遍,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二、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把乌鸦想出的办法划出来。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乌鸦衔放石子的动作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乌鸦是一个一个,很有耐心地把小子放进瓶子里。

(2)、指导读好“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到瓶子里。” 这句。

(3)、瓶子里的水果真会升高吗?让学生分小组做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实验。引读及分组对读第四自然段的前后两句话,体会“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与“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的关系。再用上“因为……所以……”这一句式说说它们的关系。

(4)、采访小乌鸦们喝着水时的心情如何?

(5)、感情朗读第四段。

(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主动学习的情境和合作意识,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活动化”、“自主化”。)

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3、学生读文,思考:乌鸦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分小组讨论。

4、结合插图2引导学生注意乌鸦是“看见小石子”,接着“想了一想”,最后终于“有办法了”,从而体会并欣赏乌鸦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5、教师把“许多小石子”误读为“几块石头”,让学生通过辨论明白这个“办法”与“小石子”的联系。

6、体会想出办法后的高兴心情,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感悟事物之间相互有联系,课文的语言十分严谨,这比我们仅仅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更让人欣喜。)

四、回归整体,突出主题

7、表演朗读全文。

8、引导学生向乌鸦学习,用上我们的两件宝。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通过动脑与动手把事情做成的事例。

(源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把课文主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深深刻入学生心中。)

五、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1、小组合作探究:除了文中乌鸦想到的办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吗?然后全班交流。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拓展阅读《老办法不行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类似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 (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

六、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师:同学们,又到了写字时间了。写字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

(法、找、许)

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5.集体订正,互相指导。

(这样的写字练习,有利于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找 水 喝 ↓ 喝 不 着 ↓ 想 办 法 ↓

第18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背诵精彩段落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2、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三步:师生共同概括板书:

良心受责备 ①

有苦才有乐

最苦:未尽责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中有真乐

分说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③

责小得小乐

举圣贤例子 ④

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五、研读课文。①指名读第1段

②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③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④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⑤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六、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七、“价值观”探究

①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②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

八、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第19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新河镇中心学校雷发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 培养学生学习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4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掌握论证方法。

5 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⒉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3.熟悉掌握议论文阅读方法。

4.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 ⒈ 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⒉ 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⒊ 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 (ppt显示课题,情境导入)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我们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

出示任务:标出段落,标出生字词,读准发音,解释词意,了解作者。(ppt显示) ⒈ 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⒉ 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 理解词义。

2 (1)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2)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3)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 后的轻松愉快。

(4)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理清思路:(ppt显示) 读课文,讨论之后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一) 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学生代表论述: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ppt显示) 。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 自主探究,出示任务: 一),谈苦

3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二)、论乐

首先带着问题齐读一遍第四自然段, PPT出示任务:

4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第二课时

三)、担责任 出示任务: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5 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曾子——任重而道远

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 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责任”的结论。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四)、温习巩固:议论文 出示任务:

6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找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答应的事、欠人的钱、受人的恩惠、得罪人没赔礼

对比论证:负责任之苦与贫困老死之苦 引用论证:古语,俗语,名言

比喻论证: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四、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出示任务:

1.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 ......

7 2.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3.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4.文章主旨

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 (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背负 (应尽而未尽的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六、课文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

8 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15、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第20篇:《西洋乐话》教学设计1.doc

《西洋乐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乐意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二、欣赏乐曲《海浪的嬉戏》与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片段《暴风雨》,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体验热爱大海的感情。

三、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深情。

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用声势、律动、演唱、朗诵等形式创作表现大海。【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验大海音乐 理解、表现大海音乐 【教具准备】

钢琴、黑板、打击乐器、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温柔恬静的大海──带领学生走近音乐 1.观看夏威夷海岸风景。

导语:同学们,阳春三月下扬州,正是出游的好时候。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览一番,请跟我来。(播放海的影片,背景音乐为小提琴曲《爱的礼赞》。) 2.问题:你喜欢大海吗?为什么? 3.律动:模拟此起彼伏的海浪

二、温和神秘的大海──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1.赏析乐曲《海浪的嬉戏》

导语:大海看见你们合作表现得这么好,更高兴了,它让浪花奏起了音乐。不过大海要求大家在听浪花奏的音乐时能想一想: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使你联想到什么?你愿给这段音乐起个什么名字?(学生听,然后互相讨论后回答问题)

2.揭示作者与曲名,简介印象主义音乐特征与该曲的表现内容,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欣赏印象主义音乐,并查阅有关资料。

三、汹涌澎湃的大海──组织学生鉴赏音乐 1.欣赏《暴风雨》(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片段)

导语:现在大海说要给大家展示一下它别样的风采,请闭起眼睛,仔细倾听。

2.展示课文《听潮》片段导语:我们刚才见识了音乐声中涛声的巨响,那么如雷的涛声在文学家的眼里又是怎样呢?请看──(出示文章《听潮》片段) (学生一起朗读文章片段,涛声音乐伴奏) 3.师生同创声势表演:

(1)用打击乐器、身体动响与人的声音创作模拟文中的各种声音。 (2)用创作的声势为乐曲《暴风雨》伴奏。

(3)借作者“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的情怀激励学生“喜欢生活,热爱生活,尤其是面对困难的时候”

四、情深意切的大海──指导学生表现音乐

导语:大海给了我们那么多做人的启迪,我们怎能不爱大海呢?多少年来,大海一直就这么流淌着,翻滚着,汹涌着,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也记录下了太多的悲欢离情(寡妇村的真实故事)

1.教师范唱,学生思考 问题:歌曲抒发了什么情感?感情的抒发在何处达到高潮?给你带来的感受与欣赏乐曲《海浪的嬉戏》、《暴风雨》时有什么不同?

2.学生跟歌曲MTV影片学唱《大海啊,故乡》 3.处理歌曲:

(1)提示歌曲演唱时的要求

(2)引导加上手的律动与打击乐的伴奏

(3)请你来当小导演,为歌曲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演唱方式。 (学生讨论,然后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案演唱歌曲) 【课堂小结】

1.请学生为这节课命课题。(学生讨论后命题)

2.布置课后作业。艺海遨游:请你利用多种途径收集一些歌颂大海的诗歌、歌曲与乐曲,把你的主要收获记录下来。 3.结语:

大海是宽阔无垠、变幻无穷的,表现大海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的美丽多姿,一起歌颂大海宽阔的胸襟,也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奋发进取,在人生大海中勇搏风浪,奏响华丽的乐章!

乐教学设计
《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