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古井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42:3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古井教学设计

《古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重难点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精彩三分钟: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

2.听写本课词语

教师过度: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

1、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设计意图: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

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 这是一口( )的古井。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这是一口( )的古井。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

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由表达。(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

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

一课一得: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板书设计:

古井:生命的源泉

陶冶品格

无私奉献 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的好词佳句积累。

教学反思: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就一些重点词句提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个句子,理解浅的学生会提“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这里“儿女”指的是谁?理解较深的学生会提“为什么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容易的问题其他学生当场帮助解决,较难的问题同学一起讨论,老师引导再读课文,给以适当点拨,尽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推荐第2篇:古井教学设计

《古井》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八册的第二单元,在单元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透过文章内容体会思想的要求。本课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感人至深。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段落清晰,语句优美。

本年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能够通过独立预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而且每每能够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应该珍视的“金矿”。

二、教学实录 师:(板书:古井)同学们,从课本的插图上我们看到了一口年代久远的极普通的“古井”,文章以此为题,可见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处,这不平常体现在哪儿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检查预习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扫清了文字障碍,概括了段落大意,抓住了主要内容,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过程略)

师:从“导读”中知道这个单元我们要重点培养什么能力? 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师:这节课,大家想像预习课文那样一段一段地读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还是先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呢?

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

[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展开教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和层递性。] 师: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段,找一找哪个句子含义最深刻。

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井位臵,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们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第4个句子含义深刻。

(出示小黑板:“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 这一句把古井比作( );把( )比作甜美的乳汁。 缩句:( 。) 师:缩句以后突出了哪个词语非常重要? 生:哺育。 师:(板书:哺育)“哺育”是什么意思? 生:养育、培养。

师:谁能用“哺育”造一个句子。

生1:小鹿在鹿妈妈的哺育下,渐渐长大了。 生2: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哺育下健康成长。

师:对这一句进行反复品味,我们还可以怎么进一步体会思想呢? 生1: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生2: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师:对,透过内容去想一想,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这一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呢?

生:读出对母亲的赞美。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3生读,齐读 )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和这一句紧密呼应,互相补充,有谁找到的请起来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进行了大胆尝试,跳跃式的处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创新思维。] 师:(出示写有最后一句的小黑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说得很好,你理解得既全面又深刻。可以告诉大家你的理解过程吗? 生:我读到“多好的古井啊”时就在想:“古井好在什么地方?”继续读就发现了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时我又想:“古井本身有什么品格?”联系第一段的句子和预习时的理解,我知道了古井有无私奉献的品格。这句话隐含的意思肯定就是古井让乡亲们懂得了要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告诉了大家怎么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就这句话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那就是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生: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所以加上了“生命”一词。这句话强调了泉水的重要。

师:(把两句话放到一起)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句有什么联系。 生:“温情的母亲”就是“多好的古井”;“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古井哺育儿女,“哺”就是“提供泉水”,“育”就是“陶冶品格”,两句话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板书:提供泉水 陶冶品格)

师:从这2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生:对古井的赞美。

师:谁愿意起来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赞美之情呢? 生:用感慨和赞美的语气朗读。(师再指2生读,同位互读。)

[朗读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的引领要得当、具体。] 师:通过抓重点句子,我们基本了解了古井精神。那么古井到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课文进行体会。

生:这段主要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中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是怎么体会到挑水的人很多的?

生: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说明取水的时间长;从“络绎不绝”看出取水的人数多;从路面老是湿漉漉的也能看出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师:对,这一段写得具体、生动,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师:我感觉“络绎不绝”用得特别恰当,你们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生:“络绎不绝”就是说取水的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师:你能试着造个句子吗?

生:清晨,参加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沂河岸边。 师:你的句子让大家仿佛来到了清晨的沂河边,参加晨练的人可真不少。说明了人们普遍认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喽!

[教师借题发挥,启发学生应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愉悦心情和热闹景象,节奏稍快。

(生感情朗读课文。) 师:古井在村子的重要性大家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一多半的篇幅写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的事呢?这样写是不是跑题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下一段课文,看一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

生:从“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在外地教书”等语句看出老人确实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师: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 生:“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师: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生:说明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师:你还能从这一句话里体会到什么? 生:“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了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也就是说帮助老人的既有力气大的,也有力气小的。

师:你能再进一步进行体会吗?

生:从“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的“总是”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在一直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对学生寄予合理的期望,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到令我们欣喜的表现。] 师:下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女生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一下老人和乡亲们的心情。 生:老人带着歉意多次要给报酬,乡亲们总是不肯接受。

师: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朗读对话。要读出乡亲们对老人的热切关怀和体贴的感情,还要读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生分角色读。)

师:乡亲们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什么品格? 生:无私奉献。 师:(板书:乡亲们 无私奉献)乡亲们不要报酬是受谁的影响? 生:是受了古井的影响。

师:这正好解释了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哪个呢? 生:陶冶。古井在陶冶乡亲们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对,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现在大家想:作者这样写跑题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跑题。这篇课文以“古井”为题,除了赞美古井,还赞美了帮助别人不要报酬的乡亲们。

生:作者赞美古井,更赞美具有古井精神的乡亲们。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借物喻人)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生感情朗读全文。)

[整体感知,局部深化,再整体推进,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我忽然想起有一个人我们给忽略了,是谁呀? 生:老党员的女儿。

师:对,她明知道父母有困难却不来照顾,是不是不孝顺呢? 生齐:不是。 师:(出示小黑板: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女儿毕业后很想回来照顾父母,老党员可能会对女儿说些什么? 2、父母身体不好,女儿在外工作能放下心吗? 3、女儿在外能安心工作吗?为什么?) 生兴致勃勃地讨论后:老党员希望自己的女儿能为祖国多做贡献,不愿让自己拖女儿的后腿,所以不让女儿回来照顾自己;因为女儿自幼在古井边长大,对生活在古井边的乡亲们很了解,所以父母生活在这样一些人中间,女儿放心,因此能够安心工作。因为受了古井的滋养和陶冶,因为古井边乡亲们的影响和感染,所以老党员的女儿在外教书时也一定会像古井那样,用自己无私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把自己的所有毫不保留地奉献给教育事业。

师:这样看来,课文中具有古井精神的人不止是乡亲们喽?

生1:对,除了乡亲们还有老党员。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无私奉献,不把女儿留在身边也是无私奉献。

生2:老党员的女儿肯定也是无私奉献的人。

生3:还有作者。如果他做不到无私奉献就不会写文章赞美古井。 生4:我们也应当做无私奉献的人。

[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创设了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有感而发则水到渠成。] 师:今天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学得非常主动,老师也深受感染。请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品味古井精神,并以老党员女儿的身份给乡亲们写一封信。

[拓展性作业的布置,将学生积极的思维延伸到课下,在不经意的角色变化中,学生必能再次被乡亲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达到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在持续的活跃思维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受到熏陶,也品味了学习的乐趣并学会了学习。]

推荐第3篇:古井教学设计

《古井》教学设计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路丽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本课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感人至深。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段落清晰,语句优美。

本年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能够通过独立预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而且每每能够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应该珍视的“金矿”。

二、教学过程

师:(板书:古井)同学们,从课本的插图上我们看到了一口年代久远的极普通的“古井”,文章以此为题,可见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处,这不平常体现在哪儿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师:这节课,大家想像预习课文那样一段一段地读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还是先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呢?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段,找一找哪个句子含义最深刻。

师: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井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们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第4个句子含义深刻。

(出示小黑板:“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这一句把古井比作( );把( )比作甜美的乳汁。

缩句:( 。) 师:缩句以后突出了哪个词语非常重要? 生:哺育。

师:(板书:哺育)“哺育”是什么意思? 生:养育、培养。

师:谁能用“哺育”造一个句子。 学生造句

师:对这一句进行反复品味,我们还可以怎么进一步体会思想呢?生1: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生2: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师:对,透过内容去想一想,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这一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呢?

生:读出对母亲的赞美。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3生读,齐读 )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和这一句紧密呼应,互相补充,有谁找到的请起来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师:(出示写有最后一句的小黑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说得很好,你理解得既全面又深刻。可以告诉大家你的理解过程吗?

生:我读到“多好的古井啊”时就在想:“古井好在什么地方?”继续读就发现了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时我又想:“古井本身有什么品格?”联系第一段的句子和预习时的理解,我知道了古井有无私奉献的品格。这句话隐含的意思肯定就是古井让乡亲们懂得了要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告诉了大家怎么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就这句话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那就是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生: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所以加上了“生命”一词。这句话强调了泉水的重要。 师:(把两句话放到一起)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句有什么联系。 生:“温情的母亲”就是“多好的古井”;“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古井哺育儿女,“哺”就是“提供泉水”,“育”就是“陶冶品格”,两句话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板书:提供泉水 陶冶品格)

师:从这2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生:对古井的赞美。

师:谁愿意起来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赞美之情呢?

生:用感慨和赞美的语气朗读。(师再指2生读,同位互读。) 师:通过抓重点句子,我们基本了解了古井精神。那么古井到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课文进行体会。

生:这段主要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中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是怎么体会到挑水的人很多的?

生: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说明取水的时间长;从“络绎不绝”看出取水的人数多;从路面老是湿漉漉的也能看出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师:对,这一段写得具体、生动,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愉悦心情和热闹景象,节奏稍快。

师:古井在村子的重要性大家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一多半的篇幅写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的事呢?这样写是不是跑题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下一段课文,看一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

生:从“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在外地教书”等语句看出老人确实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师: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

生:“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师: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生:说明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师:你还能从这一句话里体会到什么?

生:“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了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也就是说帮助老人的既有力气大的,也有力气小的。

师:你能再进一步进行体会吗?

生:从“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的“总是”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在一直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师: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朗读对话。要读出乡亲们对老人的热切关怀和体贴的感情,还要读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师:乡亲们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什么品格? 生:无私奉献。

师:(板书:乡亲们 无私奉献)乡亲们不要报酬是受谁的影响? 生:是受了古井的影响。

师:这正好解释了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哪个呢? 生:陶冶。古井在陶冶乡亲们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对,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现在大家想:作者这样写跑题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跑题。这篇课文以“古井”为题,除了赞美古井,还赞美了帮助别人不要报酬的乡亲们。

生:作者赞美古井,更赞美具有古井精神的乡亲们。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借物喻人)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请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品味古井精神,并以老党员女儿的身份给乡亲们写一封信。

反思:拓展性作业的布置,将学生积极的思维延伸到课下,在不经意的角色变化中,学生必能再次被乡亲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达到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在持续的活跃思维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受到熏陶,也品味了学习的乐趣并学会了学习。]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古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思考·练习”第2题),明确“古井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字音

⑴读准生字读音:

“报酬(chó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⑵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

“扁担(dà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

“单薄(bó)”的“薄”不要读成“báo”的音。

“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读成“sì”的音。

“日子长着哩(li)”的“哩”应读轻声。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读成“gng”的音。

“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é”的音。

“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边是“日”。

“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

“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二、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再由老师归纳,顺便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1、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来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

第4自然段:老两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乡亲们劝说两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帮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想一想,议一议:按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联系比较紧)为全文划分四个结构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从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从而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使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三个句子及结尾一段话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阅读分析第一段

1、这一段写了四句话:有两句话是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还有两句话是进一步说明井水的质量和古井与乡亲们的关系的。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把前两句话画下来。后两句话中“清凉可□”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凉可口的井水。“哺育”是养育、培养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三、阅读分析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没有“很多”这个词?如果没有,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时间长、人数多、路面湿表现。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

2、春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说下过一场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点是雨水少,有“贵如油”之称。下起来不大,断断续续,一般刚能润湿路面。)

“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样的?

(湿漉漉的。)

“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

(说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来人往,免不了会有井水洒到地上,路面总也不干。)

3、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阅读分析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呢?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样表示?乡亲们又是怎样“劝说”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外地教书,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2、“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说成“老人的水缸满满的”有什么不同?“总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直是满满的,大家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3、乡亲们这样不间断地、热情地帮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给乡亲们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于是,“老两口带着歉意说: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自出力气啊。”老人的话里“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那么,不“白出力气”是什么意思呢?

(是有报酬)

“总让”的“总”跟“总是满满的”的“总”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一样,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换个意思相近的、同学们口头上经常说的口语词是什么?

(老是)

4、乡亲们是怎样表示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这句话点了问号,应该怎样读?是有疑问而提出询问的语气,还是强调古井为乡亲们做了巨大贡献的一种反问语气?连同下面一句话试读一下看看。

5、“乡亲们总是劝说两位老人”,“劝说”是什么意思?

(劝解、说服)

为什么还要“劝说”两位老人呢?

(因为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要给帮助挑水的人一些报酬。乡亲们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讲道理,让老人安心接受帮助。)

这种“劝说”是不是只有一两次,还是多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每次老人表示,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的。“总是”)

6、这一段出现了两个“总是”,一个“总让”,查查工具书,这里的“总”是什么意思?

(经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为了表示乡亲们对两位老人的无私的热情的帮助,一是为了说明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感激乡亲们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试读这一段,再指名读。要读出乡亲们的关怀热切和体贴的感情,还要显示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五、阅读分析第四段

1、先齐读,再自由读课文结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话,说明了“多好”:

⑴“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这句话跟开头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再读读开头段。

(这句话跟开头段呼应了,是开头段内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开头一段和结尾这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们的联系密切不密切: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它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看来,“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⑵古井“多好”,好在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陶冶”是什么意思?工具书上是怎么讲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来的意思是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用来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品格”是指人的品质、风格。)

小组(或同桌)议论,然后全班讨论:古井“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古井源源不绝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一无所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乡亲们以什么影响?换句话说,这种精神乡亲们学到手没有?

(学到手了)

表现在什么地方?

(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2、小结:

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为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2、学习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3、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自由读、教师范读和指名读的顺序进行。要求:读得连贯,节奏自然,强弱恰当。较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句、段及全篇的意思,以及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课文的语调、速度、停顿及重要字词的重音。着重注意:

第二段,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欢悦情感和热闹气象。

第三段,读出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挑水的热情和关怀,以及两位老人的不安与歉意的心情。

第四段,读出结尾段的归结语调和感慨气势,“多好”、“古井”、“生命的泉水”、“陶冶”、“怎样做人”应该读重音。

二、造句练习

向学生说明“哺育”的本意是用乳汁喂养的意思,一般比喻培养教育。“络绎不绝”有两种用法:一个是当作状语修饰谓语“来到”的,另一个直接当作“谓语”使用(语法术语教学中不必出现)。

出示示范句,再做练习:

1、哺育:

⑴小鹿在鹿妈妈的哺育和饲养员的照料下,渐渐长大了。

⑵爸爸妈妈和学校老师都在哺育我们成长。

2、络绎不绝:

⑴清晨,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街心花园体育场。

⑵清晨,到街心花园体育场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

三、课文第二段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尽情享用的热闹情景。下面有一种写法和原文比较,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段写形象生动的

出示: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里来远。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连续不断地从我们家门前走过,桶响着,扁担响着。门前的路总是湿的。

和原文第二段比较,有什么差别:

原文一般写法比较说明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原文用“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用拟物“降临”,表示暮色来到。这就把从早到晚的时间,形象地表现出来。“络绎不绝”是成语,比一般说法简洁扼要。

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吱悠悠,像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桶响着,扁担响着。“叮叮当当”、“吱吱悠悠”是桶和扁担的拟声,用“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比喻、联想取水的人们的欢悦心情。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门前的路面老是湿的。“湿漉漉”是湿的拟状,用“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联想,表示路面湿得不大,给人一种舒适、滋润的感觉,透出乡亲们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小结

这一段用形容、拟物、拟声和比喻、联想等写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的欢悦心情。读了给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亲切的。

重点读这一段。

下面有一段直接描述的话,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第二段的写法,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一下,看看怎样修改、补充可使这一段活生动、形象。

(注意:划横线的词语可以改动、变换。)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早晨,赶集的人多极了,肩碰肩、脚碰脚的。市场两旁摊位上,菜是绿的,米是白的,鱼是银的,果子是红的。鸡也叫,鸭也叫,卖主不停地喊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挑选自己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修改后是这样的(供教师参考):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清晨,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市场两旁摊位上,菜绿莹莹,米白花花,鱼银闪闪,果子红艳艳,鸡叽叽咯咯,鸭子呱呱呱呱,卖主不停地吆喝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目不暇接地挑选着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像奏起一支欢乐的晨曲。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是小学教师必备精品教学资料网站,其内容丰富,备受小学教师的青睐!

推荐第5篇:《古井》教学反思

《古井》教学反思

《古井》这是一篇精读文章,讲的是“我们村”的乡村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本文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用了两个填空贯穿全文,

1、到古井取水的人( ),时间( )。2帮助老人的人( ),时间(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句,交流体会。画出乡亲们是怎样到古井取水的情景,并说说古井对乡们的作用。乡亲们是怎样帮一对老人挑水而不计报酬的?从乡亲们的话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古井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古井以清凉甘美的泉水养育了人们,使他们得以生存,以她博大的胸怀,默默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人们,使人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并设计拓展练习:当老人拿出钱给乡亲们的时候,乡亲们会怎么说呢?年轻人会说„„假如你是帮老取水的少先队员,当老人拿出礼物送到你手里时,你会对老人说什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也能够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足的是: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在讲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如果能结合关联词不仅„„还„„指导学生及时背会这一个自然段,效果会更好。

推荐第6篇:古井

古井教学设计

关键词:古井教学设计 教案,,课文,古井,乡亲,怎样,自然,人们, 内容简介:

教案示例一

5 古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人们怎样做人。)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明确: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明确:(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

明确: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

明确: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

明确: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

明确:“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反问句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

三、

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用“哺育”?“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最好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赞扬了那些默默地无私地为人们做着贡献的人,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主,在扫清文字障碍之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分段能力,为第二课时更深入地阅读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在第二课时里教师层层设疑,按照学生划分出来的段落,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案示例二

5 古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哺育、络绎不绝、水桶、吱悠、水缸、报酬、歉意、不仅、陶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释题,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认识“井”,引出“井”的作用。

(“井”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

2.体会课文题目“古井”的含义。

(题目告诉人们,这口井存在时间已经很长,它从古到今始终为乡亲们提供着生活用水。)

(二)抓重点,找联系,把握课文整体

1.通读全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课文直接赞美古井的句子。

2.学生议答

3.教师出示下面两句话。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2)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4.思考并讨论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话中“哺育”是喂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句话中“提供着生命的泉水”指的就是“哺”,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是“育”。)

5.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内容与这两句话有联系?

(“哺”即“提供泉水”,是对第二自然段的概括,“育”即“陶冶品格”,是对三至五自然段的概括。)

(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课文。

(二)指名分别读文中“哺”和“育”的部分

(三)分析词句,想像画面,深入探究各部分

在把握课文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重点词句,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认真阅读并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天刚蒙蒙亮,就已经有很多人到古井边来取水了。看,有提着空桶往这边来的,他们迈着轻快的步子,水桶也跟着一摆一摆的,由于取水的人多,水桶免不了左右发生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有担着满满一担水往回走的,扁担一颤一颤的,发出吱悠吱悠的响声。听,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多像在演奏一曲快乐的乡间小曲啊。太阳落山去了,取水的人依然不断,再看看路面,由于总有人从这儿挑水路过,免不了会洒出一点儿,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3)把你想象中的人们到古共取水的情景画成一幅画,可取名为《古井取水图》。(课下完成)

(4)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5)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乡亲们是怎样帮助村里的一对老人挑水的?

(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四)懂中心、明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1.作者离开家乡多年,对故乡的一口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借赞美古井来表达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赞美。)

2.古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也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请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和体会。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内交流生字记忆情况。

(教师强调“旬”与“句”、“冶”与“治”、“绎”与“泽”的字形要加以区分。)

3.正确书写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六)板书设计

推荐第7篇:古井

文本细读: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村里的人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激趣导入

师: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

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古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交流初读感受

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

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

4、指导书写。

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熟读课文

检查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错误。

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十课《古井》,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 教给学生阅读的什么? 方法,通过反复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理解文本

1、课文题目是《古井》,文中都写了古井的什么?哪些地方写到了古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读后所得。

(1)第1段古井的位置及它对村里人的贡献。

课件出示:“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

的儿女。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赞美了古井的无私奉献精神。

(2)第2段写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挑水的人多?引导学生抓住“晨光熹徽,暮色降临、络绎不绝、湿漉漉、老是”来表现挑水的人多。

②还可以感受到什么?抓住“叮叮当当、吱悠吱悠、快乐的乡间小曲”挑水的人知足、快乐。

③有感情的朗读这人多注意读出挑水人的快乐。

④试背诵这一段。

(3)第5段“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根人们要过报酬”古井的无私奉献。

(4)第6段,作者对古井的赞美。

3、文章题目是《古井》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古井赞美古井吗?还写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6段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1)

3、

4、5段写乡亲们年年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指名读

4、5段对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及村民的淳朴、善良。

(2)乡亲们的行和古井有什么关系?

揭示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读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古井无私奉献,赞美了古井更赞美了人们,借物喻人。

(3) 你喜欢文章这直抒胸臆的写法吗?

如果让你给文章作结,你会怎样写?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有不懂的地方说出来。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你从古井到乡亲们身上受到什么启迪?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人?

2、找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来读,学习这种写法。

五、板书设计

古井

无私奉献

哺育

陶冶

乡亲们

别无所求

帮助

老人

教材分析:

《古井》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全文细致地描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课文的作者运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一口古井以及有关的故事。这是一篇以物命题的记叙文。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到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讲古行间,渗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在叙事中,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文字里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赞扬了家乡人们的淳朴的民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材分析:

《古井是》是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全文细致的描写了“我”老家一口古井的水,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课文的作者运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一口古井以及有关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思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重难点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

1、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

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

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

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

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

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

2、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了解课文中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昨天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吗?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口答)

2、导入:昨天的课上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古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投影片出示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这是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第六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出示第六自然段:“多好的古井啊„„怎样做人。

2、学生汇报:古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泉水,也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教师板书:生命的泉水、陶冶品格。

4、速读课文,看看这两部分内容各在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2、3—5)

5、精读这两部分内容,抓住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好朋友讨论理解。

6、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

7、学生汇报。

要点:(1)第二自然段: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指导朗读“每天从晨光熹微„„一场春雨)

(2)第三—五自然段:乡亲们如何帮助老人挑水、乡亲们之间的对话。(指导朗读“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不肯接受”、“那口古井„„劝说两位老人”)

(3)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试着说一个比喻句。

8、作者从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和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两方面赞扬了古井的“好”,再回到第六自然段当中,看看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结)这两方面的内容作者用了一个关联词连接“不仅„„还„„”,你能不能也用“不仅„„还„„”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说话)

9、与“总结”相对应的是“总起”,课文中有这样的段落吗?(第一自然段)

10、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总起——分述——总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也要注意运用。

三、回顾体验

1、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文字优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课文表面上是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表达着作者的感受:做人就要做象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请你带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再读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汇报(朗读、背诵)

四、内化升华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

五、梳理总结

1、用一句话说说今天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2、学生口述。

3、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六、作业

1、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自己再写一句。

10、

古井

哺育

古井————————————乡亲们

陶冶

无私奉献 别无所求

古井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并直观的看到古井,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课前埋下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根据修订大纲的精神,教材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就一些重点词句提问题的意识,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在书上做标记的能力和习惯。

整体感知课文,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古井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

细品课文使学生通过勾画、想象、描述、概括、感情朗读等形式深入的理解古井不仅以自己清凉甘美的泉水养育了人们,使他们得以生存,而且以她博大的胸怀,以她默默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人们,使人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本文是一篇充满感情、文字优美的课文,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开头、结尾抒情色彩很浓,要读出对古井的赞美之情;写乡亲从古井取水的段落,要读得活泼些,让人像是在感受快乐的乡间小曲;写村民对一对老人的帮助,要让人感受乡亲的淳朴

前后呼应,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古井

无私奉献

哺育

陶冶

乡亲们

别无所求

帮助

老人

1、你从古井到乡亲们身上受到什么启迪?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人?

2、找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来读,学习这种写法。教学反思:《古井》这是一篇精读文章,讲的是“我们村”的乡村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本文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纳了下面的思路教学 :让学生从课文中画出乡亲们是怎样到古井取水的情景,并说说古井对乡们的作用。乡亲们是怎样帮一对老人挑水而不计报酬的?从乡亲们的话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古井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古井以清凉甘美的泉水养育了人们,使他们得以生存,以她博大的胸怀,默默奉献的精神影 响着人们,使人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并设计拓展练习:当老人拿出钱给乡亲们的时候,乡亲们会怎么说呢?年轻人会说„„假如你是帮老取水的少先队员,当老人拿出礼物送到你手里时,你会对老人说什么?进 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也能够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拓展练习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不足的是:学生的感受没有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缺少细致之处,另外对无私奉献这一中心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推荐第8篇:《古井》优质课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 :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

三、

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用哺育?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最好句子。

作业 :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推荐第9篇:古井教学反思 2

《古井》教学反思

西山咀小学 姜安奇

我在教学《古井》这篇课文做了如下反思,我想这节课我的学生能有所得。

1、以生活体验为切入

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其原认知的基础上,所谓原认知就是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找到他学习的切入点,他的思维才有一个停靠点,才有兴趣,才能学的进去。《古井》这篇课文要让学生理解到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是艰难的。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作为课堂的切入,他们对于“古井给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就有一定的体会了”。

2、以语句训练为突破

语文课讲究的是有语文味,让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所提高。扎扎实实地进行写字、词、句等语言文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把文章的重点以练习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老师也要把学法的指导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3、大胆质疑

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根据板书让学生大胆质疑。有板书提示加上我的启发,学生比较容易提出问题,而且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会太偏差,再经过综合归类,梳理出两个代表性的问题,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4、良好的教学互动,做到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是心与心的交流,在课堂中无论是读还是体会感受,都要很好地体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自己的感受,能让老师和其他的学生产生共鸣。更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促进教学的发展。

5、在时间分配上有些不合理

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各个环节的时间根据当时学生的反应和接受能力等多因素而确定。但是时间不要过长或者过短。在我的教学中发现时间用的过长,最后导致有些环节没有完成。从而加大了第二课时的工作量。在以后要对时间合理分配,争取达到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充分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6、激情朗读还做的不足

因为朗读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本课有许多优美使人回味的句子,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对语文产生兴趣。

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有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我还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争取把学生成绩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第10篇:《古井》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知道今天我们学哪一课吗?谁能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找学生上黑板写。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之后,想知道什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

1、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流畅。

2、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读书比赛。

3、出示本课的生字,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问题,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准备汇报。

5、汇报梳理出重点问题: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三、重点感悟,解决疑难

1、同学们,你们感觉温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哺育儿女,教育儿女,无私的奉献自己)

2、那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看看古井是怎样哺育自己的儿女的?

3、指名读

一、二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 人们喜欢古井 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4、比一比谁更像村里的人,读出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古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古井有了哪些认识?

2、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吗?(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那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比比看谁读懂的内容最多。

二、继续感悟课文

1、让学生自读3—5自然段,思考从中又知道了什么?

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谁有困难?说一说,抓“一瘸一拐”、“单薄”理解;谁来支援?说一说,抓“挑一担”、“提一桶”理解;

4、老两口的态度呢,乡亲们又是怎样说的?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现场采访“老两口”和“乡亲们” 你们为什么这么说?心里是怎么想的?

5、小结:那我明白了,你们之所以这么做这么说,都是谁教育你们的—古井,对啊,是古井教育乡亲们这么做的。

6、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7、鼓励。这一段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8、那现在谁能解决我们第一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甜美的乳汁——清凉可口的井水 她的儿女——乡亲们 哺育——养育、培养

9、说得好,多好的古井啊!让我们再来齐读最后一段,能背下来吗?一起背。是啊,多好的古井啊!它有着母亲一样无私的胸怀,就像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 听,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人们喜欢古井 看,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10、谁愿意来读。

三、总结升华

1、古井是我们村的象征,古井更是我们村里人的象征,作者写古井除了赞美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为了表达什么? 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对更多人的期望

2、这也是对你们的期望。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附板书: 5 古井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 人们喜欢古井 听,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看,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古井》教案

第11篇:古井案例

案例1古井酒厂

新春伊始,是许多企业回顾成绩.展望未来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效益好的企业,更要在此时表彰一番以鼓舞士气。然而在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发展的古井酒厂,此时却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该厂《发展中的五大失误》等重要文件,并要求各单位结合本部门实际,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找出本单位和个人工作中的不足与失误,制定措施加以改进,掀起了一个以“反思失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主题的学习热潮。

古井酒厂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已连续五年进入按利税排序的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特别是1994年,该厂实现销售收入5.96亿元,利税3.29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可贵的是面对辉煌的成绩,该厂处优势而不忘看困难,谈成绩而不忘谈失误。1994年底,在王效金厂长的亲自主持下,真务实古井人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反思,以现代规范的企业制度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总结出了发展中的五大失误,人才的增长和干部素质的提高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跨行业开发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营销体系和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机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没有及时得到扼制;职工在生产技术上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发挥不够等。该厂还将这五大失误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单位学习讨论。

为配合并推动各单位的学习,该厂宣传部门还采取在《古井报》开设《我看五大失误》专栏等多种形式,在全厂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活动。全体古井人通过这次学习讨论,从失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以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工作运行质量,为古井“1995年进一步强化市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发行B股,深化股份制规范改造,导入CIS战略,再创新辉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问题:

⒈读了本文之后,你对王效金厂长的管理风格有什么看法?

2.这个案例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示?

分析提示:

1.读了本文之后,首先我认为他的管理风格是善于及时总结,按科学管理的要求,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总结出了发展中的“五大失误”;其次相信群众,通过学习讨论,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中,提高了认识,统一思想,为企业再创辉煌打下坚实基础。

2.这个案例对我们有以下的启发:

①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有战略的眼光;

②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善于总结、及时反思;

③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善于发动全体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④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全面提高员工素

第12篇:古井说课稿

《古井》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0课《古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第二课时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古井》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0课,该单元以“珍贵的亲情、友情”为主题展开。《古井》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全文课文以古井为线索,运用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细致地描写了故乡的一口古老的水井无私的为乡亲们提供泉水,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文章语言精美 ,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文字里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赞扬了家乡人们的淳朴的民风。

2、教育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启迪,懂得应怎样做人。

能力目标: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体会古井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阐述课文中写人是为了表现井,但作者最终的目的,还是用写井来启迪人。因此,我设计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古井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教学准备:

(1)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主。 (2)准备体会重点词句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交流,而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四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更加注重阅读和思维的训练,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

2、说教法、说学法

结合四年级学生学情、作者的构思和导学目标,我采用以读代讲,运用“读中悟知,悟中明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懂得做人就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一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具体的品读、讨论、畅谈感悟与体验和勾画圈点几个学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三、说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 激趣导入,直奔主题。(预计用时5分钟)

1、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古井》。

板书课题:

10、古井

2、引导学生谈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总结。

(设计理念:自然地导入到教学环节 ,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预计用时5分钟)

1、出示自读提示:

2、学生默读思考。(设计理念:生自读自悟: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预计用时20分钟)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版块:

1、古井是怎样提供泉水哺育乡亲们的? (1)研读第一段:(课件展示相关语句)

学生谈感受:古井对人们是不需报酬的——就像母亲对待她的子女一样。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那为什么要把它比做母亲呢?谈谈你的母亲)。

(3)研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4)再次体会读第二自然段重点句,升华情感。

(5)教师用语言过渡,课件出示句子,“古井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运用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的方法让学生饱含深情再体会读。

板书:哺育乡亲们

2、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

(1)学生读课文中乡亲帮老两口挑水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简要复述。

(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让学生反复引读,加深体会。

板书:陶冶乡亲们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懂得无私。(预计用时5分钟)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多好的古井呀,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学生齐读。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板书:无私奉献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为“我们”再读这段话。课件展示对比的两句话。

(3)课件出示“这是一口怎样的水井?”让学生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文章通过“人”写“井”,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内化升华,寻找无私。(预计用时5分钟)

1、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板书:借物喻人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作业布置。

1、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我采用图解式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0.古井(借物喻人)

哺育

古井 ————— 乡亲们

陶冶 无私奉献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13篇:5《古井》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1、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

2、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了解课文中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昨天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吗?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口答)

2、导入:昨天的课上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古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投影片出示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这是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第六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出示第六自然段:“多好的古井啊„„怎样做人。

2、学生汇报:古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泉水,也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教师板书:生命的泉水、陶冶品格。

4、速读课文,看看这两部分内容各在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2、3—5)

5、精读这两部分内容,抓住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好朋友讨论理解。

6、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

7、学生汇报。

要点:(1)第二自然段: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指导朗读“每天从晨光熹微„„一场春雨)

(2)第三—五自然段:乡亲们如何帮助老人挑水、乡亲们之间的对话。(指导朗读“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不肯接受”、“那口古井„„劝说两位老人”)

(3)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试着说一个比喻句。

9、与“总结”相对应的是“总起”,课文中有这样的段落吗?(第一自然段)

10、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总起——分述——总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也要注意运用。

三、回顾体验

2、汇报(朗读、背诵)

四、内化升华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

五、梳理总结

1、用一句话说说今天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2、学生口述。

3、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六、作业

1、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自己再写一句。

第14篇:《古井》读后感作文

《古井》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家那儿有一口古井,《古井》读后感作文。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

古井离我们家10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读后感《《古井》读后感作文》。 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这可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通。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谁也不肯接受。

读了这遍课文,我知道了那口古井是多么好,他不仅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得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所以我们也要象古井那样不求名利无私奉献。

《古井》读后感作文300字

第15篇:古井优美散文

静静地听音乐,感受词曲中那苍老的气息,心不由得被拉回了承载着儿时快乐的小山村。

小屋门口的梨花、樱桃花应该开了吧,或许早已经开过了。我是很久没回去了,不知隔壁阿婆家的小黄狗是不是还记得我曾经给它喂过食,屋外的小河也应该开始流动了吧,现在早已是春天了。

儿时小伙伴们经常在小河里钓鱼、捉虾,记得有次同村的小胖子被一只大虾夹住了手,痛得死去活来的,怎么丢也丢不掉,最后硬是把虾的钳子给掰断了才脱离魔爪。

听父亲说家乡的变化挺大的,以前的石板墙式结构的房屋已经不多了,现在都是砖、混凝土一类建造的,跟城市里一个样。不过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总找不回那乡村清秀的模样。

上次回去已经是春节的时候了,差一点都不认识路了,变了许多。乡村周围被几条铁路围绕,小时候玩乐的山也少了一半,昔日那块桃园也不见了踪影。原本清清的小河也一去不回,很少能再钓到鱼,更没有肥大的虾了。我总感觉弯弯的小河像是面颊上没有擦干的泪痕。

古井还在,井口那古老的花纹禁不住岁月的流逝已经若隐若现。井不深也不大,据乡里的老农说,这口井一直没干过,不论多么干旱的天气井里的水总是满满的。时至今日整个乡村都变了,唯有古井还是那般清澈,里边的水还是那般甘甜。每次回去我都会去井口边站上一会,用手捧起水来美美的喝上几大口,顿觉神清气爽。水很甜!

朋友说水甜是因为自然的原因,没经过化学药品处理,喝起来的感觉自然好了,我只是笑笑,并不反驳。但在我心里,我知道那水里边有母亲乳汁的味道。

第16篇:白沙古井导游词

白沙古井

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从井底汩汩流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断。白沙古井始凿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出来。明以前的长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刊印的《长沙府志》载了关于白沙古井的简介。可见此时白沙井已大大地有名了。民谣称:“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清乾隆年间,将它与天下名泉济南趵突泉、贵阳漏突泉和无锡惠山泉相媲美,自明清以来,长沙人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前来取水者络驿不绝,即使西城区、北城区一带的居民也在这里挑水,即使到了晚上也不停止。更有不少穷苦人家在这里取水,卖给有钱人家,以此为生。清末以后,挑卖沙水的人大多都在白沙古井旁边定居了,白沙井一带人丁兴旺,遂形成白沙街。白沙古井可说是长沙生命之泉。正因为如此,自清末以来,官绅恶霸多想方设法妄图垄断白沙井水。清光绪年间,善化知县曾在井后立碑,将白沙井划为官井、民进,并订立用水章程。民国初年,又有军阀在井旁立一个“告示”碑。旧时,当地还有“挑水会”,凡挑卖沙水的人须先交银元数元入会,取得条据,方可取水。解放以后,白沙井回到人民手中,人们才真正自由地畅饮白沙水。1950年,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井,特拨款维修古井,建立石栏,铺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为长沙解放后最早得到修复的名胜古迹。

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诗词中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沙水、长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质纯清,泡茶色味殊绝,酿酒芳香醇厚,煎药、熬汤皆极佳,而且无论冬夏、泉眼不溢,泉井里经常保持同样多的水量,永不枯竭。至今许多居民仍不辞远劳,来这里取水以作饮用。待会儿大家参观时就会看到人们取水的场景。

名酒白沙液,曾经用此水酿制。关于利用白沙井所在山脉(古称锡山)的泉水酿酒,历朝很多人皆予以赞赏。晋代文学家谢惠连有“饮湘美之醇酵”之赋,唐代诗人杜甫也有“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之佳句。

古人对白沙古井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清代黄本骥在《湖南方物志》中说:“长沙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为两个眼,其后又增二眼,现为四眼。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楼台,曾多次修复,后毁于战乱。解放后,白沙井经多次修整,井台铺花岗石,四周围以石栏,坡侧植以树木,南北井中央立了“白沙古井”石碑。

2000年,长沙市政府应市人大提出“保护白沙古井、建设古井公园”的议案要求,决定修建白沙古井公园,并且效仿古制,号召民间捐建,消息一出,就有很多的人响应,有的捐款,有点捐古,有的捐花卉,更有三湘文人画士现场绘画,义卖书画筹款。2001年10月1日古井公园正是向长沙市民开放。

公园大门是一个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筑,中间两柱分别刻着“高天聚风月一园是造物之无尽藏好为寄兴怡神地”和“古井媲潇八景看游人之所共适都在廉泉让水间”,横批为“白沙古井”,进门后是一片由条石铺的广场,广场各处有参天古树。广场北面建有一两层楼的苏州园林式的白沙茶艺馆,茶馆尚未开放。

公园的灵魂当属公园中央的白沙古井,井区背靠仿古而筑的小土山,井周围的麻石栏杆将山与井分隔开来。井区用大块条石砌成略低于地面的扇形小广场,四眼方井,水从穴底上涌,与井口持平,多余者沿石条缝隙流到小广场两侧的沟渠中排走。前来取水的人们络绎不绝,盛水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门,可乐瓶、食用油壶、塑料酒壶,更有甚者提来了矿泉壶,水声哗然,人声鼎沸。

第17篇:3 古井6

3 古井

(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全文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到古井跳水的人很多。第三段(第3—5自然段)讲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跳水,可是从来不要报酬。第四段(第6自然段)讲古井给“我”的启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3、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体会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正确地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6 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体会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五课时: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第六课时: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 前置作业:

一、查字典。

二、查字典,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络绎不绝、陶冶、暮色降临、哺育、报酬、歉意、单薄

三、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抄写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层目标:

A档: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B档: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C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D档: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随句理解生字词语,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题目是„„(揭示课题,并板书)

2、解题意。“古”表示年代久远;“古井”表示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结合图片,了解古井)

二、新授:

(一)找出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师领读,聋生跟读)

2、一生上台找出生字,并打指语

(二)学习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哺育: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喂养,比喻培养。

3、造句。(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师以举范例为主) 地球是哺育人类的母亲。 黄河哺育了炎黄子孙! 残疾儿童在党的哺育下健康成长。 ◆降临: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来到

3、理解“暮色降临”,天色已暗,到了傍晚时分。◆络绎不绝: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造句。(师先举例,生摹仿造句) 师:超市里买东西的人真是络绎不绝啊! 生联系实际,模仿造句。 ◆抗日战争: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了解词义。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报酬: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范写“酬”字

2、理解词义。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的钱或实物。 ◆俺们: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我们 ◆陶冶: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区别“冶”和“治”

2、理解词义。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这里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三)学习自己不懂得词语。

1、聋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得词语。

2、聋生上台写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师预设不懂得词语:清凉可口、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叮叮当当、吱悠吱悠、年过六

十、负过伤、单薄、简直、歉意、品格

清凉可口:井水的味道。

温情的母亲:理解“温情”(温柔、温和),再理解母亲怎么样? 甜美的乳汁:乳汁怎么样?

叮叮当当、吱悠吱悠:知道是桶和扁担所发出的声音,为下节课理解比喻句做铺垫。

年过六十:引导聋生理解字面的意思,再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

任老师是一个年过三十的女人。 负过伤:受过伤

单薄:知道读音“dānbó”,理解词义:(身体)瘦弱。

再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何晨辉的身子很单薄。

简直:有“完全是”、“实在是”的意思;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夸张)。 歉意:抱歉的心意。

品格:表示人的品性、品行。

三、巩固:

1、再读词语卡片。

2、根据意思,说词语。

喂养,比喻培养。 ( ) 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 )

天色已暗,到了傍晚时分。 ( ) 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的钱或实物。 ( )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

四、布置作业:

生字3行、词语5遍、意思3遍或1遍 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是第三课的第一课时,同样是理解生字词语,本课的生字词语共有七个,其中“抗日战争”只要求学生了解时间、和哪个国家战争,还有最后以胜利结束的。“哺育”、“降临”、“络绎不绝”、“报酬”等词语都是联系实际理解的,、“俺们”学生说是八路说的话,我就让学生知道“俺们”是偏远的农村人经常说的“我们”、“陶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对人有益的影响。在理解生词环节,找生词主要是理解老师预设的词语,再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词语。 整体来说,教学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效率也蛮高的。(2013-3-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体会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分层目标:

A档: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理解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B档: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能在文中找出比喻句。

C档:能在文中找出比喻句。

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进入新课:

1、根据意思,说词语。

喂养,比喻培养。 ( ) 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 ) 天色已暗,到了傍晚时分。 ( ) 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的钱或实物。 ( )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

2、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二、理解文本。

(一)理解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1、在文中找出比喻句。用“ ”在文中标出。

2、学生反馈。(生有可能会把“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当做比喻句)

3、师讲评,并出示比喻句。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桶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4、理解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①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根据本班聋生的实际,预计聋生能说出前半部分) ②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人们世世代代靠饮用井水生活,就像儿女靠母亲的乳汁发育成长一样。 师引导:小宝宝出生时,靠吃什么长大?这里的村民靠什么生活? 师再引导:村民世世代代靠„„生活,就像儿女靠„„成长一样。

聋生接说,再独立说完整。

桶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①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桶和扁担发出的声音比作快乐的乡间小曲。(引导:“叮叮当当”、“吱悠吱悠”是什么意思?得出“桶和扁担发出的声音) ②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取水的人去挑生命之水时的快乐心情。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①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井水比作春雨。(根据本班聋生的实际,预计聋生会说“路面”) ②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根据聋生的接收能力,以师总结为主)

到井边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来人往,免不了会有井水洒到地上,路面总是不干。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读中思考: ①古井的位置在哪里?

②井水对村民来说重要吗?(得出:村民世世代代都靠井水生活。) ③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再次强调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 ④古井的作用是什么呢?

2、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思考: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写去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3、齐读第三自然段,读中思考:

①一对年过六十的老人长什么样子?(从他们的外貌中体会老人生活的不方便,为下文村民帮助他们挑水做铺垫)

②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两个老人的? 聋生在文中找句子。

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师引导聋生总结得出:村民帮助老人挑水。

③“总是满满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乡亲们帮老人挑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④老人想怎么感谢帮他们挑水的人?“谁”指谁?

4、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老人们又是怎么说的?

②老人们为什么带着歉意说?(因为老人觉得乡亲们常常帮他们挑水,又不收报酬,所以要带着歉意说。)

5、齐读第五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乡亲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②理解“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师:古井给人们的帮助多还是少?(得出: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很多力气。) 师:“它“指谁?古井有没有向人们要过报酬?

总结得出: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很多力气,从来没有向人们要过报酬。 ③“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总是”?

6、齐读第六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古井好在哪里? ②“品格”什么意思?

③理解句意。(根据聋生的接收能力,以师总结为主)

人们不仅依靠井水生活,还从古井得到教育和启示,懂得了做一个不计报酬、乐于奉献的人。

三、巩固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按要求填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把 比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 。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把 比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这里的“品格”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四、布置作业:

1、课文第3—6自然段抄写2遍

2、完成课后

2、3题

古井的位置、作用

去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络绎不绝、老是)

3、古井

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

古井给“我”的启发(提供生命的泉水,陶冶乡亲们的品格) 反思:

今天连着上两节语文,再加上第二课时安排得内容过多,所以只上了比喻句这一块。跟我预想的一样,学生要么找出两个比喻句,要么找出4个比喻句。在理解把什么比做什么中,王凯发挥得特别好,“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这个比喻句居然说出把“洒在路面的井水”比作“春雨”这让我挺意外的。(2013-3-6)

今天上午,把余下的内容授完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能够做到勤思考,勤做笔记,这主要归功于平时课件准备得很充分,继续加油!(2013-3-11)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进一步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分层目标:

A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B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本能给课文分段。 C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给课文分段。

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地给课文分段,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按要求填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把 比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 。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把 比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这里的“品格”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二、学习新知,给课文分段。

(一)快速读课文,尝试分段。

1、出示提示,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分段。

2、小组讨论,如何分段。

3、代表发言结果。

4、师生讲评,师总结。

(二)读文本,归纳段意。

1、读第一段内容,归纳段意。齐读内容,思考。 归纳段意,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师讲评。

2、读第二段内容,归纳段意。齐读内容,思考。 代表发言,师讲评。

3、读第三段内容,归纳段意。齐读内容,思考。 代表发言,师讲评。

4、读第四段内容,归纳段意。齐读内容,思考。 代表发言,师讲评。

(三)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总结,讲评(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总结

师:这篇课文首先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再讲了去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接着讲了乡亲们常年帮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跳水,可是从来不要报酬。最后讲了古井给“我”的启发。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3—5自然段)讲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跳水,可

是从来不要报酬。

第四段(第6自然段)讲古井给“我”的启发。

反思:分段一直以来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其实,我在第

二、三课时就已经把课文的脉络以板书形式体现出来了,可是真正领会其中的内涵,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分第三段的时候,就出现分歧了,我就结合文本,让学生思考能不能分开,当我出示正确答案时,答对的学生非常兴奋。在归纳自然段意时,学生都能根据我前几课时的板书,说出段意。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我提示学生,以前教过你们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怎样的?学生回忆后,说出了方法,我再加以总结。(2013-3-11)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

把事物的形态、颜色、用途等写具体。 教学难点:

借所写的物来说明一个道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审清写作的要求。

1、师多媒体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我们学过不少写物的文章,如《高大的皂荚树》、《古井》等。你也选一物来写一篇文章,把它的形态、颜色、用途等写具体,把主要内容写清楚。还可以借所写的物来说明一个道理。注意段落清楚,语句通顺。

二、读《高大的皂荚树》、《古井》

1、出示大字课文

2、说说两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要求学生把句子讲清楚。

三、确定“物”及物所带给自己的帮助。

1、确定物

2、说说带给自己的帮助。

3、在师的帮助下,明确分几个段落写。

四、仿写

五、讲评

小 草

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

春天还没来到,小草已经早早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呼唤春天的到来。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树芽,吹开了小花,吹醒了大地,小草也伸了个懒腰,谢过春姐姐,重新开始了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了,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花儿都低下了头,惟

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暴风雨来了,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得折,断得断;叶子已经不行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结束了生命。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了,更可爱了。

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了。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人们可能会叹气说:“唉,小草枯萎了。”但可不要忘了,冬去春来,他们不是还会“春风吹又生”吗?

看啊!小草的生命力多顽强!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顽强的活着。 我喜欢小草,更喜欢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蜡 烛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

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老师即使自己生病了,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梅 花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含羞草

有种特殊的植物,名叫含羞草。

含羞草是一种很细弱的草,它的叶子像羽毛,开的花毛茸茸的,还会结出

可爱的小豆荚。最有趣的是,只要你轻轻碰一下它的枝叶,它就会像害羞那样收拢叶子,垂下叶片,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我家的含羞草是尖尖的。含羞草带着尖尖的叶子,望着阳台,吸收着新鲜空气,看起来可爱极了。

我家的含羞草是弱弱的。每次我去隔壁家玩的时候,吸引着我的就是那盆可爱的含羞草,忍不住摸摸它,那嫩嫩的小尖尖一下子收回去了。

我家的含羞草是坚强的。长时间在阳台上成长,被风刮,被雨淋。狂风暴雨时它就立即将叶片合拢起来,保护叶片免受暴风雨的摧残。它能够长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保护自己,所以它坚强。

隔壁家的含羞草有时候可爱得如同这个季节一般。因为有了保护自己的意识,因为有了美丽的外表,因为有了自己的特色,它才能称为含羞草。

反思:写作文一直以来是我们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难点,也是每位语文教师很头痛的一块内容。这篇作文,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分两类去写作,一类是写物品的形状、颜色、和通途,这是比较容易的,学生写的东西也比较多;另一类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这是很难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找了比较多的范文,让学生读了范文后,知道借什么来写什么或表达什么精神。我想学生还是比较模糊的。(2013-3-12)

第六课时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与古井有关的一件什么事。教学过程:

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按要求填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把 比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 。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把 比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这里的“品格”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 ) 天色已暗,到了傍晚时分。 ( )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 教学过程:

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学生回答。 读内容。

4、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再联系各段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5、读读写写,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乳汁、哺育、单薄、暮色降临、歉意、陶冶、品格、络绎不绝 ......教学过程:

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说说词语的意思。 给带点的词语造句。

布置作业:

1、语文一课一练。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日记一则

反思:课后练习基本上都会写了,除了D档学生还需要老师的帮助。这一篇课文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好好加油吧!(2013-3-11)

第18篇:古井小学简介

古井小学简介

古井小学位于滨州经济开发区沙河办事处的南部,因毗邻滨州八景之一的古井琉璃风景区,故命名古井小学。学校北临外环,南依黄河,西接滨州绿洲生态园,校园周围粮丰林茂,校园内部环境优雅。

古井小学于2012年9月份建成启用,学校占地面积为4.8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1294平方。总投资达3000余万元,学校规划设计小学18个教学班,幼儿园9个班,可容纳1200名学生就读。小学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412名,在职在岗教师26名;幼儿园现有8个班,在园幼儿220名,教师16人。

教师办公实现网络信息化,班级配备交互智能平板,25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地,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教学设施按省规标准配置,为农村的孩子享受城市教育提供了保障,是开发区教育“优先发展,高位均衡”的一大力作。

学校以“对生命负责,为未来奠基”为办学宗旨,落实“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理念,弘扬“责任心、好习惯” 的学校精神,丰富“饮水思源,知书达理”的学校文化。学校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一带一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逐步探索出了“普及型,社团制”艺体活动形式,先后成立了“博弈棋类社团”、“泉源美艺社团”、“奇艺舞蹈社团”、“雏鹰乒乓球社团”、“悦音坊民乐社团”等社团,构建校园艺体活动体系,寓教于乐、鼓励全面而个性发展,多项节目登上全区乃至全市舞台,经过几年努力,艺体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被表彰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是滨州市入选学校中唯一一所农村学校。同时借助学校特有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发了“田园教育”特色课程,打造田园式学校。“国象、国跳”特色课程进课堂,创建国象、国跳特色学校。搭建舞台,提供平台,让更多的古井孩子走上来、走出去。 自建校以来已获得“2015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滨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级规范化学校”“滨州市诗文诵读示范学校”,“滨州市感恩教育示范学校”,“滨州市五好关工委”,“滨州市零犯罪示范学校”,“滨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开发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守正出奇,书香致远。古井小学正在规范管理、扎实创业中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19篇:关于古井的抒情散文

一口古井就是承载世代的繁衍,就是一个村落的根脉,就是一种乡情的传承。

在我记忆中,村口的老井年代悠久,起码比我家的老房子年岁超出许多,至于大出多少我无法估计,更是无需考虑,因为这是不容辩解的事实,它大过父辈及我的记忆,生生不息,缄默不语,饱经风霜而淡然,历经岁月而沉淀。

曾几何时它接济全村人的吃水洗涤,它灌溉村庄的百亩良田,它养育挚爱它的世代乡亲,他就这么和乡亲不离不弃,和水田相依相偎,父亲大概是一个早起挑水的人,如今想起重病在床的父亲不由得黯然伤神。

一个村落的生活看上去很简单,无非就是早晚围着老井地头转。老井和良田就是农家的命根,就是农家的基业,就是农家的希冀。农人们几乎起早贪黑年复一年,四季不息地挑水耕作,始终如一地面朝黄土背朝天。

偶尔几天挑水的人少了许多,于是从村庄到井口的村路上,突然少了些风景点缀,少了些生机情趣,少了些相互问礼。好像村里熟悉的人被老井冒出的水蒸发了,后来听闻村人茶前饭后谈资,才得以获悉有的省城求学,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婚嫁异乡,吃闲饭的人突然少了一拨,守家的人一担水竟可以吃一礼拜,不管人多人少那口井始终没有终止它的使命,它的尘缘,它的夙愿,它的信念。

这些细节多年前就在我记忆中铭心,在我骨子里烙印,在我生活中历经。现在我全可以把它捡拾起来,谁还会像我一样花时间想这些鸡毛般的琐碎,尽管它已淡出我的生活,但它毕竟用甘泉滋润着我的家乡,养育着我的祖辈乡亲,我怎能忘却,而且要永远牢记于心,然后才能心安理得的活着。

虽然蜗居县城十余年,但我的心永远牵绊着那方水土,那里的乡音,那里的老井。这是不容改变的历史。虽然我们已经用起了快捷便利的水龙头,或者只要你囊中有几元钱就可以有一瓶可口可乐,一饮而尽,但有时它不一定白给你。它更没有井水的长久不息,没有农人的自食其力。

由这口老井我想到,它在我眼里通俗易懂,风雨不息,清澈直白,从不需要歌唱来粉饰,从不乞求人们来赞礼,从不埋怨人们的遗弃。

我曾问过村子里最年长的一位大爷,那口井的年月,他茫然地摇了摇头,那迷惘的神情仿佛告诉我:“这孩子,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你问我,我又去问谁。”

除非问业已归土的祖辈。

在一口井的眼里,村子的风雨历程,村子的家长里短,村子的婚丧嫁娶,村子的人事代谢,它都目睹亲历,它都清楚明白,它都难以释怀,因为它就是为这村子而生的,它和村子有着不解之缘,有着天然情怀,有着相伴至亲。

在一个人的心里,一口井水,像血液萃取的纯度,像甘泉天生的爽口,像母乳滋养着甘甜。

在我的世界里已渐渐没有年岁的寻底剖根,即使人不管男女老幼,与之相处我从不盘问年龄,人的生命,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彩,沿着月光逼仄的田埂,我听见晚风习习,秋菊独秀而不媚,吻遍村子的脸,看惯田野的芳草,深深浅浅的笑声轻盈的掠过一口井的水面,但那口井对月亮说,我的天职和你一样,即使沉默,也永久清亮,永久护佑着村落的主人,永久默默的驻守着自己的信奉。

我乡下没有年龄的那口井,永不疲惫地看守着故园,滋养着生灵,泽被着乡亲,缄默无语,包含深情,经久而不衰,甘于奉献,乐于为人,居功而不傲,想起它就想起生养我的父母,淳朴勤勉的乡亲,生我养我的故园,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报之。那口老井占据这我得心田,感怀恩泽,铭心难忘。

第20篇:古井的杂文随笔

古井,是我在梦中无休止的去追寻,去怀念故乡据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口古井。

在我故乡的村北有一座古庙,庙的东石墙里面有一眼古井,井上架一绞水的轱辘,轱辘上传三层半纲丝绳,绳的顶头有套桶的铁扣子。

井的深度据老年人说:大约有十六七丈深吧!要按现在的米尺来计算的话,也就是个五十多米深!不管井的深与浅,总的来说古井的水甜纯清凉的程度,与现在的自来水根本无法相比!

回忆那时,二三百口人就吃一口井水,一年四季,井边担水的.人络绎不绝!水桶在一边排队,担水人在一边闲聊天。尤其是在早上上工前或下午放工后人最多!有人也在上午吃饭时插空绞水。这里是常年‘人群最密集的地方!零距离的相互接触,交流着各自的务农经验与过日子的打算。因在那个岁月人们虽穷且开心!人穷心无猜测,谈着,笑着!热列的气氛更让人难以忘怀。

古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挖井人在那里?村里人人都夸井水甘冽,甜纯的能润心润肺!但沒有人去怀念挖井人当年为后人掏心掏肺的付出。

谁去追究挖井人姓甚名谁!连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都不知道他姓甚名谁?村里几十个姓!就是沒有人知道谁是他的后人!

滴水之恩,泉涌之报!挖井人当年用生命换来的这口井,不知道养育了多少代人,沒人考究,沒人追究谁是他的后人以补前恩!但我有一段有关“吃水不忘掘井人的记忆中往事,给古井的现代历史留下一段深深的印记,我并要将它用文字记录下来也算是我数年如一日,无休止的在梦里怀念古井的一个交代,对心灵的一个慰籍吧。目的是为了不让古井不止于被历史忘记或者是被现实抛弃。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农村乘改革的熏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党中央实行土地改革,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政策指示,也就是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目标,土地要落实到各家各去管理。

在我村庄南面住着三户人家,村上打算让他们迁移村里,把地方腾出来作为耕地去让人承包。因两户赚地方不合适不搬,就一家愿意搬但还是嫌批的地方不好,于是父亲把我家的庄基让出一部分才让他们随了心愿。我和母亲当时都坚决反对,亲朋和要好的邻居也来劝父亲!但父亲固执己见坚持让给了几个他们。

父亲那时候还在村上任调解主任,因为我们让了地方,也是为了让村上街道通畅。

后来父亲发之内心的感慨说,“古人说,滴水之恩,泉涌之报”,况且他救我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如果今世不报恩,还能再等来世吗!经父亲一说,一下子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在我眼前出现……

记得那是*中初冬的一天下午,一伙带着红袖章的造反派来我家中要把院子的硬材拉去给队上烧砖窑,祖母一听急了大骂那些红得发紫的疯子说:“这是我孙子割的柴,你们没有资格来拉。我儿被你们整成了病人没能力割柴,又扬言把他要送进监狱,他走了我一家人拿啥去烧水做饭”祖母说着爬上去坐到柴摞子上不下来。

她的话说的钢嘣硬正,“你们今天除非把我杀了拿去”,那时候祖母才六十多岁。

祖母是因饥荒年间讨饭闯了八百里秦川之人,走安康逃汉中,经历了人生的风雨霜雪,是见过风雨世面的人。因此原因在*中父亲每次的批斗会,都有她临危不惧,还有点像大圣闹天宫的场景……所以祖母回击他们的语言,都是他们逼出来也练出来的。

她说的话一点没错,父亲原来身体很健康,以前跟祖父上山割扫帚时风雨无阻,时常雪中跋涉!吃生冷食物狼吞虎咽没事。就是因在*中心灵和精神上受到了双重的打击后!才使身体每况而下。上山就指望刚十一岁的大弟弟跟着人家大人去给我家割柴。造反派的阴谋没有在我祖母跟前得逞。他们只好悻悻而退走了!

后来他们又心生一计,去庄南联系我们后来的邻居,要他答应并作证说他父亲就是我父亲害死的!邻居叔叔随即就回击了他,“我明知道父亲是误吃乌药中毒而死的!凭啥要栽赃陷害人呢”。

造反派又拿出最后的法码威胁他说,“你如果顺从了我们,明年二三月的返销粮就多给你吃,否则,一颗都没有!”叔说,我们明年一家人去逃荒要饭。

就这样造反派送我父亲进监狱的黄梁美梦又泡汤了!他们明目张胆的颠倒是非曲直,叔的父亲因从山里挖回乌药用冷水煮吃而中毒死亡的,听老年人说乌药千万不能用冷水煮吃,吃的多了必死无疑。正因这原因他们才硬给父亲赖赃。赖赃他们也是费了心机的。

听父亲说以前吃食堂时,他父在食堂顺手牵羊拿了什么东西,被人发现后告知我父。父亲严肃的批评了他。这才让造反派有机可乘。

最后父亲每回忆这事时就说,人存良知,永远都有好报:如果他当初昧着良心说反话!我可能活不到今天。这就是父亲执意要让地方来报恩的主要原因!父亲给人让地方时我已经出嫁了!三十多的人了,也懂得做人的常识了,但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警句还不太懂。以为谁吃井水,光报答挖井之人的恩。通过父亲让地方这一事我才完全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应该泉涌相报!

才理解人在人生旅途中,或在生活当中走每一步路心中始终要铭记“感恩”二字。学会感恩,就读懂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奥含义一一它并不是让你吃了井水,光报恩于挖井人。这意思包括你一生,在各方都要去报答那些对你在困境时有帮助的恩人。滴水之恩,泉涌之报,与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只不过是提醒人们心中,时时存有感恩意识!

后来,农业社解散,村里集资在庄南用钻机打了一眼大口机井:给家家装上了自来水,从此,才结束了全村人亘古不变,搬轱辘出力绞水吃的历史!古井就被人封了口闲置到那里。自来水代替了它的身份登台亮相!但它却代替不了古井水在人们心中占有的位置。

在我记忆里的夏天,人们从地里干活回来!见谁从门口担水过时,你舀一碗,他盛一勺地解渴!因从井里刚绞上来的水,喝进嘴里顺流而下甜润到全身的各个经脉中!体验过的人一定相信水的清,纯,甜的程度绝对是有沁人心脾的感觉。

今天,可惜它既真实,又纯净的身份被自来水代替,但它在那个饥馑岁月里,解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中,又多少四类分子和一句话没说好被定成反革命分子的人;受不了心灵和精神上的折磨而求死的人。宁愿去上吊,去喝药!都不愿跳井去给后人留一潭死水而落骂名。论功劳,归根结底还是那个不知名和姓的挖井人功劳最大。

可今天谁去感谢挖井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他一如既往待人的真诚!又谁能替代他给历史留下真实的见证呢!

现今,古井口虽被封闭,却封不了在我大脑中留存当年井边那些朴实的脚印和欢声笑语。更封不了挖井人给我们今人留下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做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想把这一切记忆从大脑中移到眼前已经铺开的稿笺上实不容易。因被自己饿瘦的笔打不起精神,欲写成美文以飨读者而自我感觉力又不足。因陈旧的思维与追求理念总踏不上时代的旋律,尤其是想写一篇带有时代感的美文,又沒有雄厚的文字功夫,确实是提笔的压力胜过背千斤石。

今天,当人们随着物欲的横流去寻找心中饥渴难耐的金字塔时,作为文人的你仍固执己见一味地去怀古!那你可以说在大多數人眼里会被指认为不可理喻的疯子或是外星人,你看不惯别人超前意识,但别人正是用这种超前的利益关系和物质刺激才超过了你,超脱了现实!

坎坷不平的人生,已让你该经的经历了,五味生活让你该品尝的品尝了!但沒有人欣赏你那“吃水不忘掘井人\"的追求理念,当然,也不会有人去支持你一味地去怀念古井,怀念挖井人!

可古井用一泉清亮,透彻,诚真的心灵奉献人间,并还原于生活!而生活却让现实代替了它原汁原味的身份。这并不是生活无情,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北水不能南淌啊……

我有时心想假如现实生活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那么一个总爱雪中送炭做实事的正人君子会不会也像古井一样,被锦上添花的现实生活代替身份呢!……

挖井人用生命给后人留下千古传承的诚真,厚德,而他却沒给后人留下真名实姓。历史的历程碑上也没留下他的功德。也没有人去怀念他!而他的品德与情操一直激励着我在文学道路上,不懈追求和奋斗的信心!今天,我一味地去怀念古井!只因心中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现实虽说残酷无情,但人不公道天公道!掘井人他沒有留下真名实信,我自认为村里那些为人真诚,善良!做事不违背良知的家族都是他的后人。

因为祖先早已给他们留下品之甘甜,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这正是人类向前发展,中华民族不懈努力去追求的无价之宝一一精神财富!它也正是我今生今世,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一味地去怀古,去怀念,去坚守的心灵阵地一一天理与良知。

古井教学设计
《古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