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摇篮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09:2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摇篮教学设计

《摇篮》教学设计

胡 洁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主要内容

2、诵读诗歌,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其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诗歌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

1、幻灯片出示词语:摇篮

2、幼儿根据词语意思,师引导启发想象谈感受

3、根据幼儿的回答,师进行小结

师:看到这个词语,我们想到了妈妈用手轻轻地摇着摇篮中的小宝宝,边摇嘴里边哼着好听的《摇篮曲》,小宝宝听着听着,就慢慢地睡着了。

3、师创设情景,让幼儿静息闭眼听音乐感受躺在摇篮中的快乐

4、让幼儿谈感受,师导入学习的内容

师:听着这样好听的《摇篮曲》,小宝宝们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很香、很甜。请小朋友带着你们的甜蜜、你们的幸福,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歌——《摇篮》。

二、诵读感知诗歌,理解其主要内容

1、听诗歌录音,初步感知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1) 师配乐教读诗歌,幼儿找出诗歌里的宝宝,根据回答,师把相应宝宝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 再次听flash诗歌,让幼儿边听边思考四个小宝宝的摇篮分别是什么?听完后让幼儿上台贴画,要求把小宝宝相应的摇篮找出来。 (3) 理解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师:为什么星星的摇篮是蓝天?小鱼的摇篮是大海?花宝宝的摇篮是花园?小宝宝的摇篮是妈妈的手? 理解: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4) 拓展理解

师:蓝天除了是星宝宝的摇篮外,还有可能是谁的摇篮?(后面的一次类推)

3、理解动词:飘、吹、翻、唱(幼儿做动作理解)

4、质疑:为什么都是“轻轻地”?(引导幼儿在午睡的时候动作要轻轻,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不要打扰别人休息)

5、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有感情进行地朗诵(提示:“睡着了”轻声读)

三、诵读诗歌

1、小老师教读

2、抽读

3、幼儿任选一节诗自己做动作读

4、表演读

5、全班齐做动作读

四、仿编诗歌

1、师创设情景,以铅笔为例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2、鼓励幼儿仿编诗歌,可以做动作

五、操作活动:给自己编的诗歌作画

推荐第2篇:摇篮教学设计(全文)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引导幼儿说话。

活动准备

一段摇篮曲

背景图片

宝宝卡片

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宝贝们,你们睡觉前要干什么呢?

幼儿:(妈妈唱歌,妈妈讲故事)

师:是啊,妈妈是宝贝们的摇篮,一边唱一边哄宝贝们睡觉觉

2、播放课件、播放摇篮曲、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们看见谁了

幼儿:星星在月亮身边睡着了

鱼儿也睡着了

师:是呀,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想睡觉了,宝贝们,谁是她们的摇篮?谁在哄她们睡觉呢?

3、(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说)

师:在宝贝们的帮助下,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了,她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看她们幸福的样子,咱们也来为她们唱一首歌哄哄她们把,这首诗歌的名字叫《摇篮》,仔细听听都唱了些什么?(课件演示)

4、听完后分段引导,

月亮弯弯,像个摇篮,

星星宝宝,睡在里边,

云儿轻轻,亲亲脸蛋,

风儿吹吹,做梦甜甜。

大海蓝蓝,像个摇篮,

鱼儿宝宝,睡在里边,

浪花朵朵,碰碰鼻尖,

水草漂漂,快快入眠。

5、结合课件完整的欣赏诗歌,幼儿跟颂

师:呀,宝贝们真棒!咱们还可以把这首歌跳一跳,让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睡的香香甜甜的。

6、师:宝贝们真聪明,能歌善舞,这么快就把这首歌记住了,宝宝们都睡着了,咱们再来把她们送回家好不好(出示宝宝卡片,引导幼儿把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里),让他们好好的睡到明天。

7、活动结束:

师:宝贝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帮忙把宝宝们送回了家,你们高兴吗?真不错,宝贝们能不能再把老师也哄着睡一睡呢?(唱歌结束)

推荐第3篇:《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的情感。

2.教育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

3.培养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图片。2.收集四大文明古国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有关金字塔的课件。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1.你了解了有关金字塔那些知识? 2.金字塔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神秘? 3.当你了解到这些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金字塔课件。导入。 (板书课题) 神秘的金字塔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当你了解了金字塔有关知识后,有什么感受? 交流搜集的资料。

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和图片。(课件展示) 小结。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1.古埃及的位置你知道吗?(播放课件:埃及的位置) 古埃及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2.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的情感。

2.教育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古代巴比伦人为人类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

3.培养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查阅有关两河文明的资料,图片。2.收集四大文明古国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有关课件。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1.你了解了有关两河文明那些知识? 2.古代巴比伦人创造了那些灿烂的文明? 3.当你了解到这些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当你了解了两河文明有关知识后,有什么感受? 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汉莫拉比法典的资料和图片。(课件展示) 小结。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1.两河流域的位置你知道吗?

古巴比伦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古巴比伦文明的资料。

2.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五、巩固检测

填一填,相信你是最棒的!

1.( )是古埃及法老的巨型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佛教的发源地是( ),佛教与( )、( )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3.古代中国和( )、(

)、( )被合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4.古巴比伦的(

)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与古埃及金字塔齐名。

二、火眼金睛。

(1)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明了(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2)( )制订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3)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古埃及法典 C.印度法典 (4)《西游记》中的“西天”指的是( )。

A.古代日本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5)古代印度是( )的发源地。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6)孕育了巴比伦文化的两河流域是( )。 A.尼罗河 B.底格里斯河 C.幼发拉底河

三、自我展示台。(小组合作进行)

1.古代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面对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2.学习了《神秘的金字塔》后,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金字塔的神秘之处在哪里?

推荐第4篇:《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提问交谈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拓 展 延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指 导 书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

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

2、3节。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推荐第5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激趣引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评: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评: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评: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评: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推荐第6篇:《祖先的摇篮》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

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

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在“六一”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他打电话给出版社:“是否选得太集中了?”编辑回答:“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近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幼儿文学精选》、《中国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推荐第7篇:【教学设计】地球,生命的摇篮

《地球,生命的摇篮》教学设计(六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她无私的养育着人类。主题文字与情景对话及活动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热爱,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妈妈深深的爱。

3、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与地球环境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地球妈妈深深的爱。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在美国呀,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杂志叫《时代周刊》,这家杂志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我举个例子, 1992年,周刊评选的年度新闻人物是邓小平,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一年,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对中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199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年度新闻人物,当结果一公布,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大家想知道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1998年,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新闻人物是——(地球)谁?(地球)是的,知道地球为什么会被评为年度新闻人物吗?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谈论的话题就是地球。师板书“地球”。

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师:说起地球,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情感,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你们还会用什么来称呼她呢?

生:生命的摇篮,【说说你的理解。不错,万物生长的摇篮】,好,老师把这个称呼写在黑板上。

生:妈妈【我们共同的妈妈】 生:家园【还有吗?】 生:地球村

师:的确,这些都是我们对地球的称呼。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

(出示课题)

三、开展活动 活动一:美丽大揭秘

师:让我们用心地再来看看她,(PPT地球图片)看着地球,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地球真的太美丽了。 师:大家觉得地球美不美?(美)

师:都说地球很美,那地球究竟美在哪里呢?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用心观察这些图片的内容。(出示课件:美丽大揭秘 )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同学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每组同学选出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收获和感想。

(小组内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我发现每个小组都讨论的非常认真,讨论的内容也很全面。哪个小组先来? 生1:我们小组觉得地球美,美在自然风光。

【师1:你们小组说的真好,地球就像个魔术师造就了那些秀丽的风光,其他星球可能都是光秃秃的】

生2:我们小组觉得地球美,美在资源丰富。有矿产资源、煤炭资源·· 【师2:你们小组真棒,用举例子的方法让我们知道了地球蕴藏着珍贵的能源。】 生3:我们小组觉得地球美,美在物种繁多。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还有我们人类都在地球中成长。

【师3:你们小组知道的可真不少,就是科学家现在也无法准确的说出地球上所存物种的数量】

生4:我们小组觉得地球美,美在地球的无私奉献。默默地为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师4:你们说的对极了,这是一种伟大的美!】

师小结:刚才,四个小组说了这么多地球的美。地球,真不愧是生命的摇篮。 活动二:地球知多少

师:同学们,地球这么美丽,那你对地球又了解多少呢?请小组间继续讨论交流。 好了,孩子们,我们继续交流第二个话题。哪个小组先来? 【评价:你们小组介绍的是地球的位置。不错!】

【评:原来地球妈妈已经有46亿岁了!好,继续交流】

【评:是啊,这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唯一天体。】

【评价:正是因为这71%的海洋,所以地球也被称为是“水球”。】

师小结:46 亿年的漫长演化,使她由一个寂寞的无机世界,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载体。

师:每年,【PPT】她给我们带来春天的雨露、夏天的骄阳、秋天的凉风、冬天的白雪。人们快快乐乐地在春天播种 ,高高兴兴地在秋天收获。那除了这些,地球妈妈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请看,如果把空气看作是地球妈妈的皮肤,那么森林、土地、水又是地球妈妈的什么呢?

师:你来说!

生1:我认为森林是地球妈妈的毛发。

【师1:你的想象很丰富,的确,那数不清的植被就像地球妈妈的长发,但同学们知道,森林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请你说。】

生2: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

【师2:不错,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所以,森林就像是地球妈妈的?——肺】 师:那么土地呢?

生:肉【是啊,软软的。就像我们的肌肉】 师:水呢?大家一起说。——血液 活动三:大树的赞歌

师小结:【PPT】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妈妈 ,一位有血有肉,充满慈爱的妈妈。其实,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地球妈妈的存在,比如说,你经常见到的那棵树。她从土壤中孕育,吸收着地球妈妈的光与热,在蓝天下茁壮地成长。曾带给你清新的空气,也曾为你遮风挡雨,还是小鸟昆虫的家。在每一个日出,在每一个黄昏,他都等在你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你的记忆中一定有这样一棵树,孩子们,拿起笔,为你喜欢的那棵树写下你的赞歌吧!【生写】

师:谁来读一读你心中的那棵树?请你读。【随机评价】 活动四:脆弱地球我来爱

师:同学们,连一棵树都让我们深深地眷恋,何况是地球这位母亲,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这位母亲,你会用上什么词语?(生说温柔、慷慨、美丽壮观、博大)

师:但是,面对这样一位无私而伟大的母亲,飞入太空的宇航员遥望地球时,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个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了。”如此强大的地球,又为什么会破碎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你们小组内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来交流。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理解。 【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说明地球的易碎性。】

生1:环境破坏的(各种污染) 化工污染、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 生2:珍稀动植物不断减少(过度砍伐,捕杀) 生3:气候恶劣,温室效应,沙漠化等

生4:自然灾害频繁,沙尘暴、泥石流、龙卷风、洪水。

师:(播放课件,出示有关资料)同学们,不光是这些啊,就在我们美丽的地球母亲身上——

我们难以想象这一串串数字背后的景象,但我们却不得不去想,当一切的动物、植物都消失不见;当浑浊的空气时刻伴随我们的时候;当洪水泥石流频频出现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安静的坐在课堂里,你是否还拥有舒适的生活?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听听他们的呐喊。【还给孩子美丽的地球】

此刻,你想对我们人类说些什么? 生1:停止破坏,请爱护我们的地球

生2:醒醒吧,不要让我们的家园毁在我们自己手里!

师:我听到了你们心里的声音,一个渴求美好,关注环保的心声,我相信你们还有很多金点子可以将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把好的想法汇集在环保卡上,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好、最多。(每个小组发一张环保卡)

(播放音乐)小组完成环保卡。

师:每个小组都完成了环保卡。我们一起展示吧 。(每组指名读) 师:看了同学们的环保卡,老师被同学们的爱心深深打动,在这里,老师替地球妈妈对你们说一声:谢谢。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让地球妈妈变得更美丽!课下,请同学们和你要好的朋友一起合作,写份倡议书:呼吁人们保护地球。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下课

推荐第8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推荐第9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朱江霞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

蓝 摘

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

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

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习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习第

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

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5)学生练读第

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

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

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推荐第10篇:教学设计《地球生命的摇篮》

《地球,生命的摇篮》教学设计

刘 影

教材分析:

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她无私的养育着人类。主题文字与情景对话及活动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热爱。

2、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与地球环境状况。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地球妈妈深深的爱。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呢?(母亲节!)对!你们知道对母亲的叫法还有哪些吗?

教师:说得真好!我们除了妈妈还把什么也叫做母亲呢?(祖国、大地、黄河、地球、老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地球母亲!

二、开展活动

(一)活动一 美丽的地球

1、学生观看宇宙中美丽的地球,课件呈现星光灿烂的宇宙中,悬挂着一颗蓝色星球的照片。

2、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3、说说对地球的称呼有哪些。(生命的摇篮、妈妈、家园、地球村等)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地球妈妈的爱。(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等)

5、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并适时评价。

(二)活动二 神奇的地球

1、活动:比一比,谁对地球妈妈了解得多。可引导学生从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年龄、地球的位置、地球的旋转、重力等方面谈谈对地球妈妈更深层次的了解。

2、地球妈妈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认真思考、讨论)

3、组织学生开展为地球妈妈填写身体状况的活动:

空气:地球妈妈的皮肤

森林:地球妈妈的身躯 水:地球妈妈的血液 „„

4、大树的赞歌。组织学生开展下列活动: (1)到校园、公园、山里感受大树的美。 (2)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棵树。

(3)写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赞美这棵小树。

(三)活动三 脆弱的地球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并请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2、请学生谈谈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存在的环境问题。

三、谈论交流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注意保护环境?

四、拓展延伸

写一份环保倡议书或与环保有关的诗歌、公约,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五、板书设计:

地球,生命的摇篮

美丽的地球

神奇的地球 生命的摇篮

脆弱的地球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让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向学生,服务教学,我从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所提供的三种模式中,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教学。因为我校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本身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搜集信息的能力也不太强,再加上这篇课文本身所讲的内容在一定层面上比较抽象,如果光靠教师解说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的。教学时,我凭借中央电教馆资源共享库中查询到的有关地球的各种资源,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远教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建构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让学生能在多种教学媒体的情趣氛围中,去明白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她无私的养育着人类。人类的生存

只有一个地球

”的事实,并能结合影像资料,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与地球环境状况,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两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地方。一是,应该重视逐步培养学生收看电视新闻,关注环境变化的良好习惯,这是学生自然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重要途径。二是,不能将有没有教完内容作为有没有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本课教学中,其实学生预先搜集整理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但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和探讨交流的机会,因而不利于学生获取更充分的情感体验,难以达到细致入微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

第11篇:地球生命的摇篮教学设计

《地球,生命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热爱。

2、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与地球环境状况。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美丽的地球

1、学生观看宇宙中美丽的地球,课件呈现星光灿烂的宇宙中,悬挂着一颗蓝色星球的照片。

2、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3、学生说说人类对地球的称呼有哪些。(生命的摇篮、妈妈、家园、地球村等)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地球妈妈的爱。(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

活动二 神奇的地球

1、活动:比一比,谁对地球妈妈了解得多。可引导学生从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年龄、地球的位置、地球的旋转、重力等方面谈谈对地球妈妈更深层次的了解。

2、地球妈妈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可组织开展为地球妈妈填写身体状况的活动。空气:地球妈妈的皮肤森林:地球妈妈的肺水:地球妈妈的血液

3、大树的赞歌。可组织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带学生到校园、公园、山里感受大树的美。 (2)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棵树。 (3)写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赞美这棵树。

活动三 脆弱的地球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并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2、请学生谈谈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

3、发出号召:保护地球

作业:学生写一份环保倡仪书或与环保有关的诗歌、公约,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第12篇:《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7——13,以“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主题,讲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历史。由于课时的限制,因此本课实际上只讲了四个问题:即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熟悉又陌生的,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领学生去探究古文明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看录像、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等,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

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教师出示《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图,学生读图。教师以此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

字 塔

教师播放《尼罗河》录像片,学生观看录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在了解了尼罗河与埃及的关系后,教师出示埃及壁画图片,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

教师指导学生读《古代埃及》地图和古代埃及大事年表,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 指导学生P7课文,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埃及的两大文明标志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两大文明标志。 动脑筋:

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具有这种建筑能力。比如,一百年前,我国的一份报纸在首次介绍金字塔时,就提出这样的疑问:“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直到今天,有人仍然对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教师出示“新月沃地”示意图,学生看图,加深理解,进而了解在这里诞生的古代文明。 播放“空中花园”录像片,学生观看录像。 教师出示《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疆域》、《古巴比伦城遗址》、《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等图片。学生观看图片资料,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师出示《古代印度》图片,学生在观看图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情况和历史情况。

教师出示《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学生观看示意图,进一步了解种姓制度。 动脑筋:

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古代印度吠舍与婆罗门,就社会平等问题展开辩论,请说出双方可能说的话。

学生做P12练一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检测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的了解情况。

活动与探究

下面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请你结合地图议一议:

从左到右四大古代文明的名称各是什么?请你分别说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

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板书

设计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2、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

2、古巴比伦王国

3、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文明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反思:

本课学生比较感兴趣,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在教学中可以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对本课进行了整合,如在学习新月沃地的居民时,不但为学生补充了新月沃地西部的居民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的历史。特别是希伯来人的历史,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今天中东地区动荡的历史原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希伯来人的历史,了解希伯来人的悲惨境遇,理解世界著名宗教基督教诞生在此地的原因。便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使历史学习更具有时序性。

第13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2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黄河水系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读课文,理解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黄河“地上河”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黄河水系概况。

2、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

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黄河泛滥成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这样一条河流,它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水哺育了两岸勤劳的儿女,但千百年来她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这就是——黄河,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黄河磅礴的气势(黄河录像)。

黄河的基本概况。

学生讨论: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是第二大河?

二、看黄河水系图

a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b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c干流流经省区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d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e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孟津; f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三、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 这说明什么?

1、说明黄河泥沙多。

2、分析黄河泥沙多的原因。

3、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批注,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后,河床变宽,河速减缓,大量泥沙淤积导致河床升高,而成“地上河”)。

4、思考:产生的危害?

5、应该怎样治理黄河?

6、治黄的措施:

①上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电脑展示图)。

下游:加固大堤:(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②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7、说说学习了本文,自己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8、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第14篇: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教学设计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教学设计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分为三部份。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了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学生能掌握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及政治经济文化特色

3、学生能归纳古希腊公民素质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学科能力;

2、通过对古希腊城邦特点和公民素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通过学习希腊地理环境对对外贸易、殖民扩张以及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体会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2、学生能通过对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思想文化繁荣的学习,体会古希腊文化的博大精神。

3、学生能通过学习本课,培养自己勇敢、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重视集体荣誉感、追求智慧与平等的高尚情操。

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希腊民主政治诞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教具:板书

教学方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是专题六第一讲-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可能已经有一些同学看过很多希腊的传说了。有这么一个神话传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说是呢,古时候在地中海东岸腓尼基,有位美艳的公主,叫欧罗芭。有一天,她和一群少女一起出去玩,在海边摘取水仙花、紫罗兰。这个时候呢,天神宙斯刚好从奥林匹斯山俯瞰大地,他发现了欧罗芭,并不由自主地被欧罗芭的美色所吸引。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头靓丽的公牛,来到了她身前。欧罗芭上前抚抱它,并骑上了牛背。公牛就踏着爱琴海的浪花把欧罗芭带到了克里特岛,并与欧罗芭结了婚,于是任命把克里特岛命名为“欧罗芭”。

同学们,欧洲的英语单词怎么念呢?

生:Europe

师:是不是和“欧罗芭”的音很像呢?所以,根据这个神话,欧洲人认为“欧洲”(Europe)最早是指爱琴海(AegeanSea)南端的克里特岛。当然喽,神话传说一向是很神奇,不可思义议的。然而虚虚实实的情节中却也可以反映出一些历史的真相,就是爱琴文明(前XX年-前12世纪)是地中海东端的希腊文明开端。它包括克里特、迈锡尼与小亚细亚的特洛。,而希腊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古代希腊。请同学们课本翻到90页。

(翻书)

师:大家有看过电视剧《情定爱琴海》吗?

生:有。

师:那你们觉得剧中拍到的爱琴海怎么样?

生:很漂亮。海很蓝。天很蓝。云很白。

师:嗯嗯,没错没错。课文中的标题就是“蔚蓝色的希腊”。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本的这张古希腊地图。找一下古希腊的地理位置。我们要说的古希腊在哪里呢?和现在的希腊是一样的吗?

生:(回答略)

师: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它的地理范围大致是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

结合一下学过的地理知识,大家转下脑袋瓜,想想看希腊应该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呢?

生:地中海气候。

师:大家回答得很对。希腊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的海洋气候,天气温暖湿润,四季早晚温差不大,既没有欧陆冬天的寒冷,也没有非洲夏日的炎热。而且天空晴朗,阳光和煦充足。那么地形呢?

生:(回答略)

师:希腊半岛的陆地部分山多土薄,山脉丘陵纵横交错,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小块平原,而且又都被难越的关山所阻隔。所以呢,希腊的北、中、南三部分陆路交通,因大山、丘陵作梗,在古代始终处于行路难的状态。

而且我们知道,半岛是一种三面环水的陆地,所以海岸线自然很长,而且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更是海岸线曲折绵长,有很多的海峡和港湾,因此,希腊拥有相对于陆地面积而言的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所以希腊内陆各地的交通也多靠海运,尤以爱琴海的航运居多。这也造成了希腊的海外贸易很发达。

那么希腊海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大家先想想,XX年的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在颁奖的时候颁奖人首先先给运动员戴上什么呢?

生:橄榄枝做成的头圈。

师:没错。这说明大家有看奥运会哦。大家也知道诺亚方舟吧?诺亚方州里白鸽带回来的也是橄榄枝。所以,可以说,橄榄枝一向是希腊的标志。有了橄榄树不就可以生产橄榄油了?其实呢,希腊人是主要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葡萄酒、橄榄油、陶器等物品来换回粮食的。这时候,我们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换粮食呢?大家回忆下,所学的地理知识。动植物的生长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回答略)

师:很好。我们来小总结一下。

从气候上看,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有利于葡萄和橄榄的生长。另一方面,从土地上说,希腊耕地缺乏而且土地贫瘠,所以这也就限制了粮食的生产。所以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葡萄酒、橄榄油、陶器等物品来换粮食也就不奇怪了。

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人口越来越多,可是种植的土地是有限的。希腊只是通过这样的贸易可以养活所有的人吗?

生:不可能。

师:那么古希腊人他们怎样做呢?

生:海外殖民活动。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而且就我们刚才所讲到的,希腊拥有优越的航海条件,这是不是也为希腊人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大家讨论一下。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回答略)

师:没错,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从经济来说: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但季风气候适合葡萄和橄榄的生长。多港湾,利于航海,工商业发达。

政治上:人口增长和土地短缺矛盾,导致对外贸易、殖民活动、文化交往频繁,从而形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样一来,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我们也要想想,自然地理环境与世界各地区文明有何关系呢?两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没关系,我们慢慢一步一步来,等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就可以回答这个题了。

师: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下面的课文。“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请大家先阅读一下这节的内容。

(学生阅读)

师:什么是城市国家呢?

生:城邦。

师:没错。其实,城邦就是古希腊的国家形态。从书上,我们可以发现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课文)古希腊的城邦大多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各城邦独立自治,没有哪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

师:呀。对了。也就是说各城邦之间是独立自主的,是平等友好的。可是说到自治,谁能分享或管理城邦的自治权力?公民?妇女?奴隶?外帮移民?

生:公民。

师:为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对了。一般说来,确实是这样的。亚里士多德曾论述过这种城邦人口的规模,他认为一个城邦最适当的人口限度应该是足以满足自我需要而又是观察所能遍及的最大数目。一般认为城邦的公民数额不应超过10000人。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而且极不容易形成专制。

下面老师举个例子。

帕帕迪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前399年)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去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帕迪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为什么呢?

生:(课文)公民十分珍惜自身的政治权利。

师:下面雅典打败了波斯这个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在保卫城邦和建投家园的过程中,公民的对自身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认识,积极性更容易被广泛调动起来。

课文中说到马拉松,我们现在说的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就是从这个典故中来的哦。

马拉松在雅典东北40公里处。希波战争中,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90年渡海西侵,进攻阿蒂卡,在雅典东北方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与波斯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发生激战。米太亚得指挥雅典军1万人,先将波斯军的精锐部队诱出阵地,同时对阵地两端的长矛兵进行冲锋。在插入波斯军两翼之后,又从后面包抄波斯军主力,终于战胜15万人的波斯军队。波斯军损失6400人,雅典军只损失了192人。而后派士兵菲迪皮茨前往雅典报捷。菲迪皮茨不停歇地跑了42公里来到雅典,向自己的同胞们宣布:“欢乐吧,我们胜利了!”说罢便力尽而死。为了纪念此事,1896年雅典第1届奥运会就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

好喽。我们回来课本。除了民主政治外,希腊城邦的特色还有哪些呢?

生: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

师:希腊的城邦这些特色对古希腊文明有什么影响呢?

生:(回答略)

师:大家一起总结一下。

首先,城邦孕育着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①公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②小国寡民使公民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公共事务,③频繁的战争使公民十分珍惜自己的政治地位。

其次,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为古希腊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

最后,繁荣的思想文化为古希腊文明奠定了雄厚的底蕴,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这一切也为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然,城邦的建设与发展是离不开人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伯里克利这样说道:“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哇,你们会不会觉得他把人都说得很厉害?很有素质的样子?这是真的吗?大家阅读一下这一小节的课文就会知道了。

(学生阅读)

师: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希腊公民是什么样的概念?

生:(课文)公民是古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由成年男子组成,有权利有资格参与城邦各种公共活动及行政、司法事务。

师:很好。那么我们现在回到刚才说到的帕帕迪。他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像往常一样热闹,会场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好了。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略)

师:(总结)公民权利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是是相对于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和流落他乡的外邦人而言的。只是限于成年男子的。所以,可以看出,在当时社会是有一定的阶级和性别歧视的。

那么,男同学们,如果让你成为一名当时的公民,你会怎么实现自己的权利呢?而女同学不能成为公民,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会怎么争取自己的权利呢?大家前后左右好好讨论一下,等会让同学自己来说说。

(学生讨论、发言略)

师:同学们都讲得很有创意哦,好,我们现在继续跟着这条线联想,有了这样的权力,成年男子从小是怎样被培养的呢?

生:(课文)从小接受书写、演讲、音乐和体育等训练,以使身心获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思维敏捷、身体强健、能言善辩的合格公民。

师:很好。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希腊公民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从小接受系统训练和培养,身心获得全面发展,有较高的参政素质。从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到城邦制度,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性格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回答略)

师:很好,从城邦自治上,可以看出珍惜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从抵御外敌看,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将自己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我们从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城邦的动物”怎样理解希腊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呢?

生:(回答略)

师:可以看出,他们的各种创造性被积极调动起来,愿意为城邦尽各种义务。在公共场合,公民绝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着他所在的城邦。那些为城邦争得荣誉的人,将被视为城邦的英雄,而背叛者将被处以重罚。由于城邦的政治责任与义务构成公民政治生命的全部内容,所以亚里士多德也说“不能认为每一个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从这希腊公民这一小节中,我们思考下现在的公民又要有怎样的素质呢?

生:(讨论、回答略)

师:(总结、评论同学的发言)大家都讲得很好。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勇敢、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重视集体荣誉感、追求智慧与平等的高尚情操。

师:学完了这一课,我们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自然环境与世界各地区文明有何关系?我们先看下93页的材料阅读与思考,大家分析下黑格尔与梁启超的评价的共识是什么?他们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现在大家来讨论一下。

生:(学生阅读、讨论回答略)。

师:不错。他们认为,受海洋的影响,那里的居民有利于形成开放、冒险、富于探索的民族性格。受大陆影响的则相反。所以,他们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的基本看法是: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文明的类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回答略)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我们思考都要从正反两面入手的,这样思考问题才会全面。

从正面说,他们评价的可取之处在于,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为什么呢?老师先举个例子。人类早期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黄河诞生了古老的中国;印度河、恒河诞生了古代印度。这些都是所谓的“大河文明”。而希腊是海的宠儿,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繁盛以海洋为依托,所以也称“海洋文明”。也就是说确实是如此的,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地理环境属于“唯物的范畴”,它不仅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的时候甚至决定社会发展的类型。

那不足之处呢?我们知道,历史发展的动因是十分复杂和具体的,所以我们肯定地理环境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人类一切事物都受制于自然。人总是在不断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而使自然人化。这说明在依靠自然的基础上,人可以一定程度地摆脱自然制约。

师: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下今天这节课所讲的。

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生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第一小节主要介绍了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第二小节主要介绍了希腊城邦的特点;第三小节主要介绍希腊公民的素质和享有的权利。以上三个小节的内容可用浓缩记忆法归纳、掌握。每一个问题中可以浓缩为三个“

一、

二、三”。

一大优势(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蔚蓝色的希腊

二大特产(葡萄、橄榄)

三洲要冲(欧、亚、非)

一大特点(小国寡民)

充满活力的城邦

二大特色(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思想文化繁荣)

三大精神(勇敢、民主、科学)

一个核心力量(公民)

希腊的公民

二大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个特点(自由、个性、追求智慧与平等)

最后,请大家回去好好再复习一下课后的思考题,并预习一下,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卓尔不群的雅典。好,今天就上到这了。

第15篇:《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古代埃及与金字塔

2.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与种姓制度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金字塔建筑历史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亚非文明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1.金字塔的建造

2.汉谟拉比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设计】

1.导入:

利用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

如果不游览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说是到过了埃及。从开罗西行数公里,来到吉萨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它以诱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怪物”--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头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儿的吗?

2.“金字塔的国度”:

在学生发言(讲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2)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体现古代埃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长的共同规律。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要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关于种姓制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亚非文明地图,对全进行总结。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本内容,学会从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本节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堂讨论,鼓励独立思想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板书设计】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开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随堂练习】

1.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圣经》 B《古兰经》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化法典》

2.世界上最早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是(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巴比伦

3.用高超的防腐技术把人和动物的尸体制成“木乃伊”的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中国人

C古代西亚人

D古代希腊人

答案12B3A

【教学反思】

列表总结大河流域文明(包括黄河长江流域)名称、文明成果、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

结合地图,找到四大文明区域的地点。

第16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1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母亲河)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介绍了黄河及其孕育华夏文明的历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河”的无限风情和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取材精妙、详略得当,而且语言简练而气势宏伟,极富感染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弄清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全面认识“摇篮”。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真正理解“摇篮”。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中心,导入课题

1、板书:摇篮。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婴儿卧具,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2、板书:——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3、补充板书:黄河。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找一找是哪一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5至9自然段)

2、默读5至9自然段。补充以下图示:

80万年前 7000年前 5000年前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

后来蓝田人活动 11世纪 公元前770年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学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 板书: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

3、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读出来。(伟大、了不起、自豪等均可) 分组齐读5至9自然段。

三、认识黄河,了解全貌

1、孕育了华夏文明,令人自豪的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找一找那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

2、男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第一句:„„源头之高,流程之远) (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教师指导,重点注意相关数字)

3、默读

2、3自然段,划一划:按上中下游的顺序划分层次。思考:从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有关黄河的哪些内容?

(相互补充:上游概况,中游:黄河得名、奇异景观、相关传说,下游:悬河、黄河三角洲)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又有什么感受?请你读出来。 (壮丽、壮观、令人惊叹等均可) 分组齐读1至3自然段。

四、歌颂黄河,感受伟大

1、作者和我们一样,对黄河充满了热爱与赞美,自读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受黄河的奔腾不息的精神。)

2、自古以来,黄河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不仅有结尾这句,还有很多,就如本文开头的(生齐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有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生齐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刘禹锡•唐《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赞美黄河吧,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外拓展,关注现状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哺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如今怎样呢。

2、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本文及黄河现状,写一份倡议书。

板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

第17篇:《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与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地古代文明探究的兴趣并对创造古代文明的劳动人民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和瑰宝,她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板书课题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有哪些?(出示图片)

1、提问:认识照片上的景物吗?知道他们的来历吗?了解他们的作用吗?

2、讨论交流。

3、阅读有关资料。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十大象征“评选活动

①交流自己搜集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十项成就 。

②通过投票方式评出全班同学公认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十大象征。

四、探究美洲、非洲等地有哪些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啊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埃及象形文字、木乃伊、金字塔

五、文明遗产的保护。

①濒危文化遗产浏览。

②危害文化遗产的因素。

③危害的结果。

④保护措施与行动。

六、探讨问题: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人类文明遗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文明的摇篮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文明十大象征:故宫、长城、兵马俑、文房四宝、司南、麻将、泰山、筷子、陶瓷。

第18篇:民主的摇篮——古代希腊教学设计1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教学设计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墨父

(本课获得了2009年扬州市直学校骨干教师课堂风采展示活动一等奖,教学设计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七期下半月刊)

一、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希腊地理条件、城邦特点和公民素质,分析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阅读和思考,深刻感受历史之美,提高审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造就一种文明制度。

三、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总体介绍本课学习的三个步骤:

1、(站在今天、中国这个视角)远距离眺望与观察

2、(站在中间人的立场、客观)近距离阅读与理解

3、(走进希腊,现代与古代对话)零距离分析与探讨

(二)第一环节:远距离眺望与观察——记忆中关于古希腊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教师强调要求:注意领略古代希腊人鲜明的个性,学生集体回答。) 第一组图片

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奥林匹亚,圣火一直在公共会堂中燃烧,它被作为火种去点燃其他神圣的场所。1896年,在顾拜旦的倡导下,现代人类体育文明的圣火再次在这里点燃。掷铁饼者,表达了运动的瞬间,表现了男子的力量和健美。维纳斯是美丽、青春、爱情的象征,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

问题1: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古代希腊人怎样的个性特征?(崇尚体育运动,追求健康与美丽)

第二组图片

第 1 页

共 6 页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三位历史人物都是古希腊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前后延续构成师生关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Plato is dear to me, but dearer still is truth !一般译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问题2:三位思想家有着怎样共同的思想追求?(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和自由。)

问题3:上述古代希腊人的这些个性特征与思想风格形成原因是什么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制度造就一方人民。导入新课学习。)

(二)第二环节:近距离阅读与理解

(教师强调要求:阅读地图审读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阅读教科书上相关文字,画出主要信息;争取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历史概念。古希腊神谕:认识你自己!亲爱的同学,首先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 第三组图片

问题4:请说出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其经济生产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地理位置:欧洲东南部,地中海东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理环境:多山少平原;海岸曲折多港口;地中海式气候。

生产影响:耕地少,粮食生产困难,经济作物相对发达,需要对外贸易。)

第 2 页

共 6 页 第四组图片

问题5:结合教材有关文字,描述古代希腊人的经济生活和价值观念。思考其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耕地缺乏限制了粮食生产,主要通过出口葡萄酒、橄榄油、陶器等物品交换粮食,为了解决人口增殖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文化的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政治生活可能倾向于民主政治。因为社会相对开放、活跃和民主,可能创造出高度繁荣的文化。) 第五组图片

问题6:结合教材有关文字,找出城邦建立的时间、人口、政治特征;各邦关系;文化成就。 (时间:BC8;

人口:不过数万的小国寡民;

政治:公民参政积极性高,在与贵族不断斗争中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关系: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基本一致,共同参加奥林匹亚运动会;文化:创造了富含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史诗、戏剧、雕塑作品以及哲学、史学和医学、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成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第六组图片

斯巴达高度重视教育,男孩从七岁到十八岁,住在国家教育场所,接受军事训练、道德灌输和身心磨炼,以求形成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品格。

雅典追求完美的教育,要把公民训练成身强力壮的军人、能言善辩政治家、精于计算的商人和一个集体荣誉观念强且个人身心和谐的人。 问题7:简明回答古代希腊公民的含义和素质。

(含义:本邦成年男子,外邦、小孩、妇女、奴隶除外。素质:自小接受系统训练与教育,珍视个性自由,追求智慧平等,积极参政,集体意识强。)

第 3 页

共 6 页

(三)第三环节:零距离分析与探讨

(教师强调:走进古代希腊人的灵魂深处,通过归纳、比较、演绎等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古希腊神谕:认识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相信你的同学,与他们交流不仅能升华同窗友情,还能丰富你的认识!

全班分三大组,所有同学先初步思考问题8至问题10三个问题,然后各大组分别重点研讨一个问题,前后左右四名同学自然形成讨论小组。研讨结束后,各大组派代表回答。) 第七组图片

问题8:结合第七组图片阅读教材第106页“材料阅读与思考”。回答:

⑴归纳黑格尔和梁启超对海洋民族与大陆民族特性的分析?(海洋民族:开放、冒险、探索,大陆民族:依赖、封闭、保守。)

⑵黑格尔和梁启超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持什么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文明的类型。)

⑶你认为地理环境能不能完全直接决定人类种群的性格和文明类型呢?为什么?(不能。人类会能动地改造自然,并不断吸收其他人类文明成果,希腊文明就是在深入吸收了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八组图片

问题9: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大致同时,对比阅读第五组和第八组图片,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经济:古代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中国春秋战国时代逐步形成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传统。

政治:古代希腊城邦林立,皆为小国寡民,互不统属,大多实行共和政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诸侯国众多,但是在名义上都有共同的宗主周朝,随着争霸战争的不断加剧,数目日渐减少,王权不断强大。

思想文化:东西方都是思想文化异常活跃,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西方哲人崇尚理性自由,中国注意调节人际关系的儒道文化发达。

社会发展的走势:希腊民主政治;中国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问题10:为什么古希腊公民会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一个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你认为自己做好作为公民的素质准备了吗,如果做到了,请大声地告诉大家,如果还没做到,也请勇敢地说出相关的项目。

(小国寡民,公民有较多机会参加城邦事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公共政治活动和体育运动中,公民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被广泛地调动起来;重视教育,公民的素质较高。

现代公民素质:集体意识、独立意识、参政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环境意识等等。)

第 4 页

共 6 页

(四)课堂总结:

1、教师从知识的角度总结:古代希腊——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要求学生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合适的词汇。

(1)地中海

孕育了希腊文明 ——地理基础

(2)城邦

是民主制度的摇篮 ——政治基础 (3)公民

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力量——社会基础 (4)雅典

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是全希腊的学校。

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本课中的历史之美

(1)自然美:连绵青翠的山峦,蜿蜒曲折的海岸,蓝色无垠的大海; (2)人性美:苏格拉底崇尚理性和自由,尊重城邦法律,捍卫伟大人格; (3)哲理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造就一种文明制度; (4)艺术美:古代奥林匹亚运动追求健与美;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

(五)布置巩固作业:

1、读余秋雨先生散文《行者无疆》中有关古代希腊的篇章。

2、设想自己是雅典的一个公民,在奥林匹亚运动会即将召开之前,你怎样对自己的同伴进行鼓动演说,号召大家顽强拼搏勇夺冠军。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演说稿。 任务。

四、教学反思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无论在时间上、地域上还是内容上,离学生的生活都比较远,怎么制造有效的“场境”,带着学生进入历史的“情境”是必须解决好的方法问题;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产生的具体条件是什么,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核心教学任务;本课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审美因素,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讲,挖掘其中有效成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化。

本课参加扬州市直中学“骨干教师展示课大赛”,以上述思考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获得了一等奖。本课为什么能赢得学生并打动评委呢?根据反思,本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下三点:

第一,三个环节的设计构建了全堂的教学框架,结构简明,思路清晰。第一环节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增强感性认识;第二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及有关图片的阅读,对知识重新建构;第三环节通过归纳、比较、演绎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三个环节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都是逐级而上,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建构学习,提高其信心和兴趣。

第二,问题教学法的设计形成全节课的流程,十大问题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一方面“问题”牢牢地抓住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求知求智;另一方面,“问题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为了求解答案,“交头接耳”,讨论不需要教师号召,讨论不再是公开课的“花边”。

第三,不着任何痕迹地渗透了审美教育,挖掘美育素材,提高审美能力。整堂课贯串了十四幅图片,包含了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诸多领域,学生欣赏到希腊青翠的山峦和蓝色的大海;领略到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感悟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共塑文明制度的哲理;追逐体育竞技的活力和健美,更惊叹断臂维纳斯的宁静和神韵。大量图片的使用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更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灵。

第 5 页

共 6 页 本课的缺陷主要在于重点不够突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造就一种文明制度”的思想观点落实尚不实在,如果在“问题9”最后对“社会发展的走势”的分析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再展开一点儿会更好些。

第 6 页

共 6 页

第19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摇篮歌》教学设计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摇篮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读记“醉人、蚯蚓、天井、船舱、安卧、结冰、炭火、铜盆”八个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堂辅助课件。

2.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摇篮歌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听到过摇篮歌?

3.理解“摇篮歌”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

1.范读《摇篮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小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醉哼蚯蚓铜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7.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三、朗读感悟。

1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宝宝,听到了摇篮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语速稍慢,意味深长。读出诗歌的情趣和意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读出自己的体会。)

3.背诵这首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图画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读诗。

2.师生评价读诗情况,指出不足。

五、指导写字。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第20篇:小班语言摇篮教学教案

目标:

●能运用图配文的线索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的内容,并学认“摇篮、飘、翻、吹、唱”的汉字。

●通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创编活动。 ●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 准备:

●摇篮一个。

●图画纸若干,水彩笔。 ●配乐曲一首。 过程:

●出示摇篮,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摇篮”问:“这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介绍诗歌的名字“摇篮”并集体认读。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诗歌里什么是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师逐一将字卡出示)

——蓝天是摇篮,摇着谁?怎么摇的?宝宝怎么了?(逐一出示“星、白云、飘”,重点帮助幼儿认读“飘”

并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谁?怎么摇的?宝宝怎么了?(逐行出示相关字卡,重点帮助幼儿认读“翻、吹、唱”汉字,并用动作表现,加以理解) ●根据图配文的线索图,幼儿集体学念诗歌。 ●教师再次朗诵。(配乐)

——请幼儿说说与以往诗朗诵的不同及自己的感受。(帮助幼儿感受配乐诗优美的意境) ●幼儿进行配乐诗朗诵。 ●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

——“除了诗歌里说的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星、鱼、花、小宝宝,还有什么可以是摇篮?摇着谁呢?” ●幼儿绘画,创编。 活动建议:

1、创编活动中,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从只更换被包含物(宝宝),包含物不变,过度到包含物与被包含物都更换进行创编。

2、绘画创编时,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编。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摇篮教学设计
《摇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