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6 08:34:5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望庐山瀑布》感受瀑布之美。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瀑布的声、色、形,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知道咱班同学最喜欢猜脑筋急转弯,我来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一年四季都盛开的花是什么花?(假花)什么池不能有水?(电池)什么布不能做衣服?(瀑布)

2、让我们一起来写“瀑布”,注意“瀑”字的右下方不是“水”。(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联想比较,以诗会文

1、说起瀑布,我们一定会想起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瀑布图)

2、谁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写瀑布的诗,但不是古诗是现代诗,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想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吗?(老师配乐朗诵《瀑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道这首现代诗写的是什么瀑布吗?(是我国最大的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

2、同学们想读这首诗吗?打开书,自由大声朗读一遍。

3、谁来把你的朗读展示给大家?(每人读一小节诗)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同学们读书已经达到正确、流利了,但要想读得有感情,读得入情入境,还需细细

品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首诗,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节诗,在旁边做上批注。做批注时,可以从诗歌的语言,也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来写。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与生交流)

2、准备好了吗?先不回答,请你把你最喜欢的这节诗读出感情来,用朗读表达出你的喜欢。

3、现在我们来交流,谁来第一个发言,第一个发言是需要勇气的。(根据生发言,相继出示三小节诗交流感受、感情诵读) ①生:我喜欢第一节诗(生读) (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的图片)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这节诗写的是瀑布的声音。 师:诗中怎么写瀑布的声音的?

生读“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指导读) 师:你觉得瀑布声音怎样。(板书:声音美)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导朗读,带上动作读)

师:这节诗写还没看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听到瀑布的声音,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

师:听到了吗?瀑布直泻而下,冲击岩石,跌进潭中,声音如浪涛翻涌,又像松涛阵阵,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读读这节诗。

②师:继续交流,说说你最喜欢哪小节诗。 生:我最喜欢第二小节(生读) (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这里把瀑布比作白银。

师:是啊,瀑布不仅像白银一样有颜色,更是光亮无比,再来读读这句话。(板书:色彩美)

师:这节诗中第二行运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

师:用上感叹号表达一种感情,此时作者忽然看到瀑布,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作者突然看到瀑布非常激动、兴奋、惊讶。 (把不同的心情分别送到诗歌的文字里练读)

男同学一起读这一节诗,读出瀑布雄伟的气势,色彩之美。 ③师:喜欢第三节诗的同学请举手。

请××同学读一读。(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作者把瀑布写得很美,比作珍珠的屏。 师:屏是什么?珍珠的屏又是怎样的?

师:是的,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美丽迷人。(板书:形态美) 师:还有喜欢这节诗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看,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又像尘。 师:谁来读读这节诗,让我们进入仙境之中,女生一齐来读一读。

4、叶圣陶先生的《瀑布》,写出了瀑布的声音美、色彩美、形态美,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配乐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带上动作每人背一小节)

五、比较异同,学习表达方法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叶圣陶的《瀑布》,还联系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请同学们看看这两首写瀑布的诗,作者观察瀑布的顺序一样吗?先看叶圣陶的《瀑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何以见得?(课件出示两首诗)

(板书:远——近)

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是在哪里观察瀑布的?(远处) 从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远处观察瀑布的?(遥看)

3、请同学们再看这两首诗,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看叶圣陶的《瀑布》,作者为了把瀑布写得形象、生动,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他大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比喻,把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

请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比喻吗?这不仅仅是比喻,还是夸张,瀑布哪有天上的银河那么大,但正是李白这一奇特想象,使得这首诗气势雄伟,难怪人们称李白是诗仙。

让我们一起背诵《望庐山瀑布》。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庐山瀑布气势雄伟,黄果树瀑布灵动飘逸。同学们,这么美的瀑布,给你什么感受?(喜爱瀑布,真想去看一看)

人们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老师认为,瀑布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美丽奇观,不管谁看到之后都会为之心动。你们还想看一看更为壮观的瀑布吗?(师播放视频欣赏)

怎么样?美不美?此时心中有何感想?(我们为祖国有这么雄伟壮丽的黄果树瀑布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七、板书 瀑布

声音美 色彩美 形态美

推荐第2篇:《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瀑布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诗中比喻句,体会瀑布的壮丽景色,懂得作者所运用的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到3个字,会写7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2、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

1、出示有关瀑布的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片均可,让学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2、

2、

2、然后由教师讲解,或学生介绍:瀑布是从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然后引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审题。学生读题后,由教师介绍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描写瀑布壮丽的景色的诗歌。

三、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丢字。读后,可组织学生评议。

四、分段讲读课文。

1.指名读诗歌第一节。

这一节是写瀑布的什么?

学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

2、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

3、合作识记生字(小组内说说方法)

4、抽卡认读生字

指名朗读文章

写瀑布的声音。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诗歌第

2、3节。

1、指名朗读第2节。

读前提出思考问题:这一节写瀑布的什么?(1)想象一下,“望见瀑布的全身”指的是什么?

(2)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2.指名朗读第3节诗。

读前提出思考题:这一节写瀑布的什么?

①“屏”是什么?

②作者把瀑布比做什么?珍珠的屏是怎样的?珍珠的屏会使人感到怎样?诗里怎么说的?

(指的是从瀑布顶端到瀑布的脚下都看到了。)

(读诗句:“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回答。)

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把瀑布比喻成什么?

读后,回答上述问题,然后议论:(“屏”是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可以折叠。)作者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闪闪发光,十分珍贵,使人感到真了不起。

诗中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熟练地朗读基础上自己感悟出作者笔下的春雨的美丽,学习拟人的写作手法,并利用想象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在脑海中展现变化多端的春雨。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1)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的?(2)作者用了准确的词语,恰当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的壮丽,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

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按观察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习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12 瀑布

远 听见 声音 像……又像……

较近望见 全身 衬着一道白银

脚下 仰望 珍珠屏 烟 雾 尘

教学后记

推荐第3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高峰小学 陈景红

教材分析:

《瀑布》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学习本课,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中体会乐趣,在朗读中领悟感情,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设计意图:

本教学设计力图实现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

2、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自主愉快的识字游戏中掌握生字。

3、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利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时光的流逝。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学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特别喜欢旅游,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张照片呢,你们看,猜猜这是在什么地方照的?——瀑布前,这是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那里景色可美了,使我至今难忘。你们喜欢瀑布吗?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一起去

1 观赏瀑布,好吗?

【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瀑布的雄伟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配动画朗读课文。

师:多美的小诗啊!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小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瀑布》。(屏幕出现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板书“瀑布”。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出来。(师板书课题,生书空)指名读课题。

师:谁能来说说这个字怎么写?是什么结构?要不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师:你们也试着写一个“瀑”字,好吗? 刚才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自己也要注意别写错了。(学生书写“瀑”)

2、小组学习,认识生字。

师:这么美的小诗,想不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请同学们翻开课文P74,在小组里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给你们提一个小建议,请看屏幕。

学习小建议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小组学习,互相帮助,学会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 师:你们小组学习得真好,生字都学会了吗?那看看这些词是不是都认识了,自己小声地读一读,一会儿我们做抢读的游戏。(抢读词语)

3、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师:你们抢读得真快,生字同学们都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读得更棒了,请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吧。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愿意读的同学就一起站起来读吧!(出示课件:课文)

三、理解诗歌,有感情朗读

2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真流利!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读不懂的句子,如果有,就把它画下来,一会儿咱们一起讨论。

师:同学们,哪句话没有读懂,咱们一起讨论讨论吧,谁愿意先说说?(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确定先学哪个小节)

第一节理解后两句:“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出示句子)

师:什么是“叠叠的浪”? (请大家看画面理解)

师:同学们,作者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什么,又像什么?(板书:声音、叠叠、阵阵)谁来模仿一下“浪涛声和松涛声”,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

师:听了瀑布的声音,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们还有哪些句子没有读懂?咱们接着讨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展开想象,自己探索,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节理解后两句:“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师:“为什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板书:一道白银)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理解跟大家说说?(学生谈理解)

师:瀑布在青山的衬托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白耀眼的光芒。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图)

师:大家看,绿色的山,白色的水,青山衬着白色的瀑布,使瀑布更雄伟、更壮观了!

师: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这一情景。谁愿意读读这一句?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根据学生质疑,结合课件帮助学生体会瀑布的美】

师:我们在山路上走着走着,山路忽然一转,我们就看见了这么美的瀑布,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惊讶的的语气)先自己读一读这一句,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指名读“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谁能读得更

3 好?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我们一起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师:你们还有哪些句子没有读懂?咱们接着讨论。

第三节理解后两句:“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出示句子,板书: 珍珠的屏)

师:什么是“珍珠的屏”?老师先给你们看几张图片,同学们边看边想象一下什么是“珍珠的屏”?小组里讨论,然后把你的理解在小组里说一说,交流交流好吗?

【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说是“珍珠的屏”?观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理解“珍珠的屏”。】

师:“屏”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珍珠的屏”?(生交流)

师:瀑布从高高的悬崖倾泻而下,水花四射,那一粒粒水珠晶莹、透明,多像珍珠啊!

师:同学们,此时我们就站在瀑布脚下,快起来,仰望瀑布,做一个“仰望”的动作。快看呀,(按课件)齐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瀑布多么壮观啊!让我们一起赞美瀑布,再读一次。让我们充满激情地再一次赞美瀑布吧,再读。

师:“一阵风吹来,把它吹得——”(板书:如烟如雾如尘)同学们,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壮美景观,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大自然吧!齐读这小节。

师:课文都理解了吗?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课文读读,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

师:这么雄伟壮丽的瀑布,你愿意把它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吗?(板书:雄伟壮丽)现在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互相学习学习。(同桌互读)

师:谁喜欢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谁喜欢读第二小节?(部分同学读)谁喜欢读第三小节?(全体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我读每小节的第一行,大家读每小节的后三行。

4 师:这就是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诗人李白描写瀑布的那首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描写的瀑布是那么气势雄伟,而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是那么秀美,可见瀑布是千姿百态的。在我们祖国,在世界各地,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瀑布,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欣赏瀑布)

四、拓展漫谈(看时间而定)

师:看到这么雄伟、这么壮观的瀑布,你们最想说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是学生再次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自己得来的,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赞美瀑布吧,齐读课文。

【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高潮。】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瀑布,还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瀑布,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壮美景观,让我们敞开心扉,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吧!

六、板书:

瀑 布

叠叠

声音 { 阵阵

一道白银 }雄伟壮丽

样子 { 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

推荐第4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李白写的诗,想一想是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从而引出《望庐山瀑布》)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好吗?

从这首诗中,你知道瀑布有什么特点吗?(哦,从“三千尺”和“落九天”知道了瀑布很高,从“疑似银河”知道了瀑布很白。)你想不想去看看呀?

大家看,这就是雄伟壮美的瀑布,河水在河谷中奔流,遇上了陡峭的地形,流水跌下来就形成了瀑布,所以瀑布又称为跌水。地势越陡,水量越大瀑布越壮观。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赞美它的诗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叶圣陶老爷爷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吧!(板书: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轻声的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读课文,然后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眼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看到了整个儿的瀑布、觉得瀑布就在眼前……)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且到课文中找到哪部分写瀑布的声音,哪部分写远处的瀑布,哪部分写的又是近处的瀑布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庐山瀑布游览一番。 第一小节:

谁喜欢这一小节?把它读一读。 大家快听,瀑布的声音像什么?

看,海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了上来。一层又一层的,这就叫做“叠叠”。

这声音还像什么?(对,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这是轻柔的声音,这是舒爽的声音 来,让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呢?你觉得叶圣陶老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第二小节:

听到了瀑布那气势磅礴的声音,你想干什么?那就赶快跟随叶圣陶老爷爷来看看瀑布吧。

当山路一转,作者来到了瀑布的面前以后,看到了什么? (瀑布的全身)可是他为什么“啊”了一声?这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两个感叹号)好,读出这种心情。(这句应该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特别加重语气。通过两个感叹号来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伟大、壮观之美景的惊喜、激动、感叹之情)

是呀!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如果是你,看到了什么?(瀑布很高)从哪看出来的?(千丈)我们看一看这个“丈”,一起写一写,它是长度单位,十尺为一丈,那千丈就很高很高了,来读出它的高。还看到了什么?(瀑布很白、很亮)从哪看出来的?(白银)是呀,瀑布不仅白而且还像银子一样闪闪发亮。来,读出它的白和亮。(让学生通过千丈和白银体会出瀑布之高,瀑布之白,瀑布之亮,瀑布之美。)

这么高的山和这又白又亮的水在一起,使得山更青了,水更白了,这就是“衬”。诗中青白相互映衬,使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好美呀,让我们一起大声的读出这一小节。

第三小节: 我们刚才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多美呀!但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来让我们共同走近瀑布去看看它。

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现在让我们站在瀑布的脚下,抬头仰望,谁会做这个动作?你看到了什么?(珍珠的屏)什么是“屏”?谁知道?对,(屏风,挡风用的一种家具,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我们的课文里的屏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用珍珠做的?大家看,这个瀑布像想什么?像什么样的屏?此时此刻我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着这样一座“珍珠的屏”,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快!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 什么是如烟、如雾、如尘呢?大家快来看一看。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

四、拓展延伸:

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让我们再看一看大自然还有哪些瀑布呢?(其它著名瀑布)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看其他瀑布图片知道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使同学们对小诗的理解得以升华,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推荐第5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会意字、形声字的认识,能准确朗读“松林、千丈”等13个词。2.通过想象,学会用“好像——要像”说一句话。 3.通过朗读,感受瀑布的声势浩大。 4.学会规范书写字“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片,揭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是什么》这课中,告诉了我们水的各种形态:(课件出示)看这是这是小溪的水,这是江河的水,这是大海的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另一种水,这种水由高往低奔流而下,它是——瀑布 拼音出示pu 生读。板书。

二、认识生字词,初读课文 师:你读得真准确

师:请同学轻轻翻开课文第74页,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看庐山瀑布所写下的一首诗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出。 师:同学读得真认真,小博士要来考考你们,你接受它的考验吗? 1.分组读生字

第一组: 千丈 如尘 这般 师:谁会读

(课件出示拼音)“丈、尘”是翘舌音,请读准

师:(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个新的意思。)我在汉典中查“松”是形声字耶!再斟酌一下哦!

师:你还看出了哪个字也是“会意字”。(教参好像没要求学生掌握哪些是会意字。) 生:尘

师:你能像老师那样向同学解释会意字“尘”吗?

生:尘由小和土两个独体字组合起,表示很小的土,就是尘,所以可以说尘是个 1

会意字。

师:丈是“会意字”吗?(生摇头) 师:往下看就知道了,出示“丈”字的字形演变,

小篆 楷书

从小篆“丈”可看出它也是由两个独体字组成。上面是“十”,下面是“尺”,所以根据度量单位市尺就是一丈。

师:看,中国汉字多么有意思,值得我们一步一步品尝呀。不仅如此,写好中国汉字也不简单,别光看“丈”笔画少,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把它写好看。 师:你觉得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生回答。

师:请在生字上写两个,注意写字三个一。

第二组: 涌上 一座 比喻 如雾 师:请这位同学读 师:(出示拼音)从拼音中发现了什么 生:后两个词是整体认读音节。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这四个字跟第一组的会意字不同,你知道它们有属于哪类字吗? 生:形声字

师: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字说说它为什么是形声字吗? 生回答。

师:同学们,通过形声字的认识,我们可以猜到这个字的读音。但通过形声字猜读音,却不是每次都正确的。

第三组:(带拼音出示) 松林 岸滩 衬着 脚下 珍珠的屏 师:这些字你们会读了吗?

师: 这些字也是形声字,但它字的读音是不是跟声旁的读音一样? 生:不是

师:所以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往往猜完之后,我们还必须用上字典朋友来确定是否猜的是对的。 2.混合读生字

课件出示:把“松林 千丈 如尘 涌上 一座 比喻 如雾 岸滩 这般 衬着 脚下 珍珠的屏”放在一张幻灯片中,并且位置与课文中的位置一致。 师:把刚才学习的三组词混合在一组,你还认得它吗?让我们开火车来完成。小小火车开起来——

师:我们的火车开得真顺利,看来同学们词掌握得不错。小小的词语真调皮,看他们跳到了课文中来了,(课件出示课文),你还认得他们吗? 生:认得

师:这篇课文有三个小节,我们请三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能把每个字都读准了。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注意字读准确,句子读流畅。

师:读完这首诗歌,我们知道第一小节写的是瀑布的——声音(学生能一下概括出来吗?有点难度。)

二、三小节写的是瀑布的——样子。

三、细读第一二小节 1.细读第一小节

师: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瀑布的声音的。 听声音(课件出示)

师:叶圣陶先生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 生: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1)师:像叠叠、阵阵这样的词我们把他叫做叠词 你还能说出向这样的叠词吗? 生:悄悄 静静 徐徐 缓缓 纷纷

师:见过叠叠的浪吗?出示图片,可见叠词具有用上叠词具有什么效果? (2)师:“涌”,在字典中yong的读音有许多字 “蛹 甬 俑 踊 涌”,为什么这句话中要用涌字 生回答

师:你认为这个“涌”字该怎么读。视频播放海浪涌动的画面。 生:涌字要有波涛的气势。 师:是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3)师:那“阵阵的风”又应该怎么来读。 生读。

(4)师:在叶圣陶先生的眼里,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 你还能用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 师: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来读出瀑布的声势浩大。 2.细读第二小节

这如浪涌岸滩,如风吹松林的瀑布声,吸引着我们急切地向瀑布走去。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1)如果老师把句子改为:(课件出示)山路一转,

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师:通过对比读,你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师:你还发现什么不同? 生;感叹号

师:眼尖的同学找得真快。

师:为什么作者要连续用上两个感叹号? 生:用上感叹号可看出瀑布的壮丽那激动的心情。

师:出示瀑布图片,是啊,叶圣陶先生看到的是如此壮观的瀑布,读—— 他看到的是“这般景象没法比喻”的瀑布,读——? 师:标点符号要是朗读的重要指示灯。 (2)师:作者把瀑布的样子比作了什么? 一道白银

师:巍峨高耸的青山之巅,凌空舞落一道长长的瀑布,它快如闪电,顺着陡峭的石崖直泻而下,奔腾激荡,水花四溅,冲刷着瀑流左右的岩壁。哦!那是流淌的白银,那更是九天泻落的银河!

师:不禁让我们想起同样把瀑布比喻成“白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示词语:千丈 ,师:这里的“丈”与“尺”都是一个长度单位,“千丈”“三千尺”都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值,而是形容——高 师:你认为瀑布还会想什么 生:像一条白龙。

是啊,这幕幕的瀑布就像白银,像白龙从高空了下来,让我们闭上眼睛,仿佛我们的眼前就是瀑布,师读。 (3)师: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

四、课后延伸,情感升华

师:其实还有许多世界之最瀑布,让我们感到“这般景象无法比喻”。图片出示,师用动情的话叙说每幅图的瀑布。

师:让我们带让情感一同走进瀑布,读一二节(配乐)

师:下节课我们还要看看近看瀑布,叶圣陶先生又是如何描写的。

推荐第6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会认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优美的音乐、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解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提出不懂问题。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

读出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4)检查学生读写情况并随机纠正问题。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解释词语意思。

4、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教师范读

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四、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随机指导)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推荐第7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锦青中心小学:柯美德

教学目标:

1.认识“瀑、叠、衬”等生字,学写“丈”,初步掌握“根据字形猜出字义”的识字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帮助理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语言的妙处。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帮助理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语言的妙处。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猜谜语:

悬崖挂块大白布,千万手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近看银泉飞下谷。(打一物)瀑布 2.欣赏瀑布图片

见过瀑布吗?世界各地的瀑布姿态万千,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看来,这些图片把同学们都吸引住了,不过,我们要准备上课了。上课!

师:唐朝有位诗人在见到瀑布时,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知道是什么吗?(望庐山瀑布)一起读出来。

师: (出示“瀑”)加上拼音,把“瀑”字读两遍。“瀑”这个字有18笔,笔画很多,大家可得认真看,仔细认了。小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师板书,生书空)预设:学生若写错,应及时纠正,如最后一笔“、。你觉得“瀑”这个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生答)再读一遍。

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心中的瀑布,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瀑布》(板书课题),读一遍课题。打开课本74页,戴上小耳机,认真听一听课文,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 2.检查读书情况。

师:听完录音后,咱们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一听,他们是不是都把字音读准了。

反馈:谁来说说,他们都把字音读准了吗?(一生,师补充:老师发现有几个词语,你们读得不够准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单独出示:前后鼻音词语, 岸滩、这般、衬着、一道白银、尘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前鼻音

全班读一读,把这些前鼻音都读准了。

松林、千丈青山、仰望、珍珠的屏

再看第二组词,请男生来读一读。评价:1.男同学都把后鼻音都读得很到位,请女同学也来读一读.2.正音,这些都是后鼻音,读的时候可得注意了。把“珍珠的屏”再读一次。)

3.现在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再读一读,注意要把课文读流利了。开始。

4.(出示全文PPT),读完课文,你发现了吗?课文有三个小节,作者是分别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瀑布的,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请你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预设:

只答出一个, 你找到的是第三个表示位置的句子,谁来补充?

从这三处表示位置的句子,你能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远到近) 小结:作者从远到近,描写了瀑布的不同景致。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瀑布。

三、随文识字,以读促悟 1.闻其声,感受雄伟壮美

师:(出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谁来读一读?

师:(手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瀑布的声音很响亮)(板书:声音)

师:这么响亮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听听,边听边想,你觉得这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呢?(出示音频及句式)(生答)(预设: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话说完整;你把话说完整了,坦克的声音是怎样的?加上象声词,这句子就更美了。)

师:是呀,就像(

)那么大,难怪作者会说——(读前两行) 师:你觉得这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师:距离那么远,难怪作者会说——(读前两行)(2个就好!)

师:这瀑布的声音引发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的呢?你来说。(出示课件,好像——,生答,课件出示)(板书:叠叠的浪 阵阵的风)

师:(放大“叠”)这里有一个生字,带上拼音读两遍。同学们认真观察“叠”字,你觉得它像什么?

师:(预设:你很聪明,通过观察字形一下子就猜出了字的意思)(课件出示)这是“叠”字的小篆写法,瞧,它的下面是一个砧板,上面就像一层一层的东西堆叠起来。后来经过不断演变,就成了我们现在的“叠”字。(边说边演示)(出示金钥匙)我们的古人很聪明,根据字形就能猜出字的意思,我们把这样的字称为会意字。

师;这首诗歌有个生字也能用这个方法学习,大家请看(点击出示),你能不根据“尘”的字形猜出它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掌握方法真快呀!以后咱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学习其他会意字。把“叠”放回句子中读一读。

师:老师把这里的“叠叠”换成“一叠”。大家看(你读上句,你读下句),大家听听,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带给你的感觉一样吗?(生„„)带上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师:作者的用词就是这么精妙,一个“叠叠”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连绵不断,奔涌而下的气势。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除了“叠叠”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有同样的感受?(阵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瀑布壮美的声音,老师读前两行,你们读后两行。

师:未见瀑布,先闻其声,此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特别想快点看看瀑布。) 2.意其形,体会千姿百态

师:是啊!老师也想早点看到瀑布,此时,山路忽然一转,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的画面——(出示图片)

预设:你刚才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1生)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师:抓住重点词语或者标点符号理解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你也来读一读。(2生) 师:谁能读得更好?(预设:为什么要用“望”呢?能改成“看见”吗?)(3生) 师: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后,作者惊叹万分,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一起读——“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白银”突出)(板书:青山,白银)

师:这里的“一道白银”指的是什么?(瀑布)从“一道白银”,你读出什么? 师:(在阳光的照射下,瀑布闪闪发亮,)请你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1生读) 师: 这里还有个生字,读(“衬”),谁来教大家很快记住这个字?(出示“衬”及拼音,指名答)谁能用“衬”字组词?“衬”还可以组成“衬托”,

师:大家可别小看了衬字,咱们来看两个句子:(PPT出示,2生读。)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个衬字通常都用在表示美丽的事物,使得原来的画面更美了!

(出示图片)就像课文里的这道瀑布,如一道白银使得这千丈青山更美了。一起读出来。(板书“衬”)

师:作者运用比喻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可之前为什么又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实在太美了,把作者深深吸引住了)

师:带上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师:欣赏着作者笔下优美的文字,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小节。(配乐朗读)

四、学写生字“丈”

师:同学们请看“丈”字,带上拼音读一读。“丈”字虽然只有三笔,但要写好可不容易,请大家举起小手,跟着我一起写一写。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竖撇从竖中线起笔,尤其要注意最后一笔捺,起笔在横中线上,写得舒缓些。拿出生字本,把丈字写两遍。提醒写字姿势。反馈

师:这节课咱们和作者一起聆听了瀑布的声音,欣赏了瀑布的全景,当作者站在瀑布脚下时,他又会看到怎样的美景呢?下一节课咱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回家读一读《瀑布》;搜集有关瀑布的诗歌。

推荐第8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诗歌教学应以读为本,在朗朗的诵读声中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乃至熟读成诵,从而获得语感,内化为特有的语言心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会认“叠、喻、屏”3个字,会写“瀑、叠、涌、摊、喻、衬、屏”等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

2.从诗歌美美的语言中,感受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不同声音和看到瀑布的不同景象,把看到和听到的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一)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写过的《望庐山瀑布》吗?我们一起来背背。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写的也是瀑布,作者是现代诗人叶圣陶。

(二)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写课题。注意写“瀑”字,它的右下部分不是水,而是像一朵溅起的水花。

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过渡:叶圣陶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感受。教师配乐诵读诗歌。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多么美的小诗啊!同学们想读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展示课件第四屏)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展示课件第五屏)

2.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指定同学分小节读书,评价。

3.交流: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声音样子远近

三、小结

诗歌《瀑布》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带上对瀑布的喜爱之情,再次美读诗歌。

四、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听写学过的生词。

(二)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板书:声音和样子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诗人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

2.交流,引导学生从瀑布的声音体会瀑布的气势雄伟。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什么是“叠叠的浪”?(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

“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展示课件第六屏)

(2)“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展示课件第七屏)

(3)从瀑布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完成练习题

(展示课件第八屏)

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雄伟)。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读出瀑布气势雄伟。

(展示课件第九屏)

(二)学习第

二、三小节。

1.过渡:还没看见瀑布就听见如此响亮的瀑布声,接下来会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诗歌第

二、三小节,找出写瀑布样子的词句。

3.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色彩美与形态美。

(1)“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在这个句子中“衬”字是什么意思?(映衬衬托)

同学们能用上“衬”字来说句子吗?

(学生造句有困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句子如:绿叶衬着鲜花,使鲜花更美了。同学们洁白的校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

在这句诗中,就是说瀑布在高高的青山衬托下,会显得怎样呢?(更白了,更加壮丽)

(展示课件第十屏)

让学生说说对此课件内容的感受。

(2)“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

为什么说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呢?在什么时候,瀑布如烟,如雾,如尘呢?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让学生说说对此课件内容的感受。

(3)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瀑布的样子,两个小节会不一样呢?

(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瀑布的样子不同)

(4)(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小结练习。

远望瀑布,瀑布好像(一道白银)。写出了瀑布的(色彩)美。走到近处,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写出了瀑布的(形态)美。

4.指导读诗歌第

二、三小节,读出瀑布的色彩美与形态美。(课件出示第

二、三小节内容)

5.欣赏到这么美的瀑布,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同学们是否也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

6.把自己当作诗人,看到了瀑布,来到了瀑布的脚下,有感情朗读诗歌第

二、三小节。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三、拓展延伸

看到这么雄伟、这么壮观的瀑布,你们最想说什么?

四、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雄伟壮丽的瀑布,让我们带上对瀑布的喜爱与赞美,齐读诗歌吧!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推荐第9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

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会认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解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提出不懂问题。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

读出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4)检查学生读写情况并随机纠正问题。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解释词语意思。

4、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媒体范读

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四、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随机指导)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推荐第10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美丽、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认识3个会认字,掌握7个会写字,积累6个词语:瀑布、叠叠的、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3、体会比喻句的作用,仿写比喻句。

4、学习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背诵课文。

5、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

1、认识3个会认字,掌握7个会写字,积累6个词语。

2、学习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体会比喻句的作用,仿写比喻句。

2、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ppt1)同学们,你们到过这个景点吗?(它就是美丽的云台山瀑布之一)今天,我们要跟着叶圣陶爷爷去欣赏另外一处美丽的瀑布——庐山瀑布。(出示ppt2)

2、板书课题:2 瀑布

(指导书写“瀑”,学生书空跟写。)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初读课文。(出示ppt3)

2、检测词语读音。(出示ppt4)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写了瀑布的哪些方面?(出示ppt5)

2、学生交流回答。

四、研读课文,完成目标。

1、学习第一节诗歌。

(1)、导学:作者先写了瀑布的什么?(声音)为什么先写瀑布的声音呢?(声音太大了),你怎么知道瀑布的声音很大呢?(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出示ppt6)(远听)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出示ppt6)

你想不想听一听这种声音?(出示ppt7),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出示ppt8)

(2)、指导朗读、背诵第一节诗。(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啊!这节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声音的轰鸣,谁来把它读一读

2、学习第二节诗歌。

(1)、过渡语:在瀑布声音的召唤下,游客们的脚步更快了,心情也更激动了,大家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瀑布身边。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诗。

(3)、指名读、指导读。(出示ppt9)

(4)、读诗如同品尝美味,得细细咀嚼,才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请同学们比较下面这三句话:(瀑布从山上流下

青山衬着白银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出示ppt10)你最喜欢哪句话?

(5)、诗歌是语言的精髓,让我们好好品味这道美餐。(两人对读、男女生对读)

(6)、指导背诵。(出示ppt11)

3、学习第三节诗歌。

(1)、导语:远望瀑布如一道白银悬挂在青山绿树之间,来到瀑布脚下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节诗,画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2)指导朗读,读出赞叹、沉醉、神秘。(出示ppt12) (3)小组内朗读画出的句子。

(4)班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理由。 (5)指导背诵。(出示ppt13)

(6)学生质疑,图示珍珠的屏。(出示ppt

14、15)

五、小结:

1欣赏了庐山瀑布,你想用哪个词语来评价它。(完成板书)

2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为我们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形状,他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他不仅用耳朵听、眼睛看、还用心去感受,所以才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3让我们再好好欣赏欣赏它。分三组背诵。

六、当堂练习:

1、看到这样的美景,谁都想赋诗一首,大家也来当当小诗人。(出示ppt16)

瀑布

远看瀑布,

好似(

)青山挂,近临瀑布,

又似(

)连玉屏。 远听其声,(

)涌(

)吹响山谷,近观其形,

如(

)似(

)胜仙境。

2、仿写句子。(出示ppt17)

还没看到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还没走进花园,先闻到了————————。

——————,————————————。

3、辨字组词。(出示ppt18)

地(

沙(

海(

)(

)位

葱(

)(

)快

)悦

比(

)现

歌(

游(

)(

)敢

七、结束语: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同学们有机会亲眼目睹,当然是一大幸事,如果不能身临其境,到书中神游那

也是一种享受。(出示ppt19---23)

八、布置作业:(出示ppt24)

1、默写一遍课文。

2、阅读同步读本第3课和第4课.

第11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这说明瀑布的声音怎样?

谁能把瀑布的声音的大读出来?(个人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是怎样的声音?(谁来模仿)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板书:雄伟壮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四、导读第二节: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学生的画:点评

两座高大的青山,根据诗中的“千丈青山”画成

(山很高大,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据“一道白银”画成:

“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请喜欢读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定格,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的惊喜,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着作者又情不自禁地来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完成填空。

3、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觉第三节。

第12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河南信阳市淮滨县实验学校 王 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望庐山瀑布》感受瀑布之美。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瀑布的声、色、形,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法:主题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读思结合法,联想比较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知道咱班同学最喜欢猜脑筋急转弯,我来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一年四季都盛开的花是什么花?(假花)什么池不能有水?(电池)什么布不能做衣服?(瀑布)

2、让我们一起来写“瀑布”,注意“瀑”字的右下方不是“水”。(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联想比较,以诗会文

1、说起瀑布,我们一定会想起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瀑布图)

2、谁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写瀑布的诗,但不是古诗是现代诗,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想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吗?(老师配乐朗诵《瀑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道这首现代诗写的是什么瀑布吗?(是我国最大的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

2、同学们想读这首诗吗?打开书,自由大声朗读一遍。

3、谁来把你的朗读展示给大家?(每人读一小节诗)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同学们读书已经达到正确、流利了,但要想读得有感情,读得入情入境,还需细细品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首诗,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节诗,在旁边做上批注。做批注时,可以从诗歌的语言,也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来写。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与生交流)

2、准备好了吗?先不回答,请你把你最喜欢的这节诗读出感情来,用朗读表达出你的喜欢。

3、现在我们来交流,谁来第一个发言,第一个发言是需要勇气的。(根据生发言,相继出示三小节诗交流感受、感情诵读)

①生:我喜欢第一节诗(生读)

(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的图片)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这节诗写的是瀑布的声音。

师:诗中怎么写瀑布的声音的?

生读“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指导读) 师:你觉得瀑布声音怎样。(板书:声音美)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导朗读,带上动作读)

师:这节诗写还没看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听到瀑布的声音,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

师:听到了吗?瀑布直泻而下,冲击岩石,跌进潭中,声音如浪涛翻涌,又像松涛阵阵,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读读这节诗。

②师:继续交流,说说你最喜欢哪小节诗。

生:我最喜欢第二小节(生读)

(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这里把瀑布比作白银。

师:是啊,瀑布不仅像白银一样有颜色,更是光亮无比,再来读读这句话。(板书:色彩美)

师:这节诗中第二行运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

师:用上感叹号表达一种感情,此时作者忽然看到瀑布,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作者突然看到瀑布非常激动、兴奋、惊讶。

(把不同的心情分别送到诗歌的文字里练读)

男同学一起读这一节诗,读出瀑布雄伟的气势,色彩之美。

③师:喜欢第三节诗的同学请举手。

请××同学读一读(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作者把瀑布写得很美,比作珍珠的屏。

师:屏是什么?珍珠的屏又是怎样的?

师:是的,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美丽迷人。(板书:形态美) 师:还有喜欢这节诗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看,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又像尘。

师:谁来读读这节诗,让我们进入仙境之中,女生一齐来读一读。

4、叶圣陶先生的《瀑布》,写出了瀑布的声音美、色彩美、形态美,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配乐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带上动作每人背一小节)

五、比较异同,学习表达方法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叶圣陶的《瀑布》,还联系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请同学们看看这两首写瀑布的诗,作者观察瀑布的顺序一样吗?先看叶圣陶的《瀑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何以见得?(课件出示两首诗)

(板书:远近)

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是在哪里观察瀑布的?(远处) 从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远处观察瀑布的?(遥看)

3、请同学们再看这两首诗,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看叶圣陶的《瀑布》,作者为了把瀑布写得形象、生动,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他大量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比喻,把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

请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比喻吗?这不仅仅是比喻,还是夸张,瀑布哪有天上的银河那么大,但正是李白这一奇特想象,使得这首诗气势雄伟,难怪人们称李白是(诗仙)。 让我们一起背诵《望庐山瀑布》。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庐山瀑布气势雄伟,黄果树瀑布灵动飘逸。同学们,这么美的瀑布,给你什么感受?(喜爱瀑布,真想去看一看)

人们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老师认为,瀑布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美丽奇观,不管谁看到之后都会为之心动。你们还想看一看更为壮观的瀑布吗?(师播放视频欣赏)

怎么样?美不美?此时心中有何感想?(我们为祖国有这么雄伟壮丽的黄果树瀑布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板书:

瀑 布

声音美

色彩美

形态美

远近篇2:《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

通远镇火箭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5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同学们请来一位朋友,他想带大家去观赏美丽的风景,他是谁呢?

他就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爷爷。他想要带我们去观赏的美丽奇观可以用一种声音来展现。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声音来了解一下吧!(播放瀑布声音,学生猜声音,揭示课题。)

师:对,是瀑布的声音。他有时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有时像闷雷滚动,有时犹如万马奔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爷爷走近瀑布,去观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观,去聆听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师板书,学生书空,并齐读两遍课题) 师:想想我们怎样记住“瀑”字?(学生回答记忆方式)

二、初读诗歌

师:现在我们就请叶圣陶爷爷带我们亲眼去看看雄伟、壮观的瀑布。 (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录音材料)

1、观看中思考

师:你看到的这个瀑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看到了这些瀑布,大家现在的心情怎样?

2、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它读好?

3、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师提示听读要求:

(1)注意倾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2)默默地跟着读课文,想想怎么样把课文读出感情。

师:这么美的诗歌,让我也来读读好吗?但是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要注意刚才读错的生字哦!(师配乐朗读。)

三、在品读中渗透生字

1、第一小节

(1)师:谁能帮大家读一读第一小节呢?(指名读) 师:你喜欢这一小节吗?那么请你用朗读来向大家证明你的喜欢好吗?(读完) 师:你能说一下你喜欢这节诗的理由吗?这节诗写的是瀑布的什么呢? 师:诗中怎么写瀑布的声音的?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指导读) (其中着重讲解出现的生字“叠、滩、松”)

(2)相机板书(声音美)

(3)与瀑布的距离

师:这节诗就写还没看到瀑布,就先听到瀑布的声音,是不是离瀑布还很远呢?板书:(远)

这可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啊!那么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听到瀑布的声音,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

(1)师:你们有谁想要带我去找找瀑布声音的来源?去看看瀑布真实的模样?(生读第二小节)

(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你喜欢第二节吗?那请你告诉我,你喜欢的理由好吗? (2)再读有关色彩美的诗句

师:瀑布不仅像白银一样有颜色,更是光亮无比,这一节就写出了瀑布的色彩美,那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板书:色彩美)

(3)重点生字,着重辅导。

师:在这句话里我找到了几个生字,其中有一个特别简单只有三画,但是它非常难写,它是?(丈)

(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在本子上练写)

(4)标点符号的运用

师:可是我还在这节诗里不仅发现了生字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节诗中第二行运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

师:用上感叹号是表达一种感情,此时作者忽然看到瀑布,会是一种什

么心情?

生:作者突然看到瀑布非常激动、兴奋、惊讶。

师:那么我们把这些心情都送到诗歌的文字里来读一读,好吗?这一次我想要请男同学来读这一节诗,读出瀑布雄伟的气势,色彩之美以及作者的心情。女同学默读。

3、第三小节

(1)师:好一道美丽的白银啊!读的真美,远远的看过去,有点不过瘾,我还想走近一点去看看,谁可以带我去靠近它呢?

师:请××同学读一读(师出示第三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2)区分“尘”与“尖”

师:1.请同学们将你们的小眼睛看向这里!(手指“尘”字)

(幻灯片出示“尖”)与“尘”像不像?一定要区分开它们俩哦!

(3)师:这一节诗写瀑布的形态美。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美丽迷人。(板书:形态美)

师:你看,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又像尘。

师:我们请拥有这种气质的女同学来读读这节诗,让她们带我们进入仙境之中。男生感受着默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观赏更为壮观美丽的瀑布(播放幻灯片)

2、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

3、小结

叶圣陶老先生所描写的瀑布不但声音美,色彩美而且形态也美。从远处到近处的观赏,真的是美得震撼人心,美得无法比喻。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课后小练习1.背诵全诗

2.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课下互相交流,谈一谈。附板书设计: 瀑 布

声音美

色彩美

形态美

远近

通远镇赛教活动语文学科参赛教案

学 校:通远镇火箭小学

教 师:

时 间: 2012年4月10日

《瀑布》篇3:《瀑布》教学设计之一

《瀑布》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简析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渗透识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教师有感染力的话外音,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同学们与大自然、与瀑布的距离,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让同学们闭眼听读,一是学会倾听,二是想象瀑布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课堂是学生的,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创设情境可使学生自然地抒发。给学生一定的句式是引导学生说话要完整,学会表达。让学生圈点,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尊重学生的选择,喜欢哪小节就从哪小节开始教学,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小节。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板书:叠。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引申为“衬托”的意思。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播放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

尘。”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课件:屏)

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

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 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师: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板书:陶醉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通过反复的朗读小诗,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小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背诵小诗。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

小结: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从小开始培养。知道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使同学们对小诗的理解得以升华,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附板书设计:

瀑 布

叠 激动

惊讶 大自然的杰作

陶醉

【板书是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它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帮助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去领会全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

课后反思

1、激情引入,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读,感悟语境,体会气势。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动画,在此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这样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3、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录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髓。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篇4:瀑布的教案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的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准确掌握并运用生字词,瀑(p u) 叠( d i e ) 涌( y o n g) 滩 ( tan ) 喻( y u ) 衬( c he n ) 屏( ping )

2、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查生字词并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3、在讲解完课文后,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画面,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画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先听听(瀑布的声音,),大家才出来了吗?

生:齐声说是瀑布。(师:放瀑布的图片)

师:那谁来说说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生:瀑布就是从高出流下来的水,同时发出很大的声音。 生:从远处看瀑布像白布一样,景色很美。

师:对,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过赞美瀑布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学过的有关描写瀑布的古诗(提示:唐朝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师:一笔一画板书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并要求学生写在田字格里?(下讲台检查)然后要求学生齐读生字。

生:一边读生字,一边用手写笔画。

师: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瀑布的美。

2、(老师板书) 叠叠: 屏: 涌:

分小组,查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师:请学生回答词的意思 生:回答

3、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瀑布的样子和声音的句子。

师:再次提问,找出描写瀑布样子和声音的句子。 生:回答

师:默读这首诗,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呢? 生:远—近师:(板书从远到近)

4、默读课文,你喜欢那一小节,分享给大家。

师:抽学生起来说喜欢那一句,并有感情的朗读。

生:分享

(三)结束语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余下的部分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节课的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初步了解了瀑布的?

生:初步了解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师:初步了解了瀑布的?)还知道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瀑布的,(师: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瀑布)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看看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瀑布。

(二)学习第一小节

第一节: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叠叠的风/吹过/松林。

注意:读瀑布的声音时,指导学生读出声音的气势雄伟,这里“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注重重音与停顿。

师: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生: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

生:写瀑布的声音,并且声音很大。

师:哪谁能找出形容瀑布声音很大的词?

生:叠叠

师:(板书叠叠)并再一次解释其意思,哪位同学还找到了呢? 生:阵阵

师:(板书阵阵)对,“阵阵”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高山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像松涛一样的吼声。

老师指导朗读:

(1)划分停顿和重音提示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老师示范

(3)学生朗读

(三)师:听到瀑布的声音,让我们跟随着诗人转过山路,瀑布出现在眼前,瀑布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二、三小节

师:分小组讨论,第二三节描写瀑布从远到近是什么样子的?(教室走动)

生: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对,“千丈青山”是什么意思呢?是形容山很高,“白银”是指瀑布。

绿色的青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 1.解句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如“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设问: 1)”这般景象”指的是什么?(瀑布的全景) 2)把这”换成所指代的事物,说说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没法比喻) 3)读下句,想想,没法比写的是一幅什么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4)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接着又将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

5)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师:还有同学找出描写瀑布的样子的句子吗?

生: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一座珍珠的屏” 师:对,这句话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壮丽。( 板书珍珠的屏 )

生:“如烟,如雾,如尘”

师:“如烟,如雾,如尘”当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

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作者写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

生: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 2.填空

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填空,再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1)瀑布的声音像( 叠 叠 的 浪 ),又像( 阵 阵 的 风 )

(2)瀑布的全身像( 一 道 白 银 )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 珍 珠 做 的 屏 风 )

(4)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风吹得像( 烟 一 样 ) 轻飘, 像( 雾 一 样 )白茫茫,像( 尘 一 样 )纷纷扬扬。 3.联系诗句的意思,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涌:___这 里 是 水 浪 往 上 冲 的 意 思____ (2)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___指 遮 挡 用 的 屏 风,多 扇 相 连,可 以 折 叠。___ 4.按《瀑布》诗的内容填空。

作者按_ ( 远到近) __ 的顺序观察瀑布,全诗描绘了瀑布 _( 雄伟、壮观 ) _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__ ( 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 ) __的深厚感情。 5.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最后一个环节是熟读成诵,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是不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瀑布就在眼前,是

那么的雄伟壮丽。在我国,像这样的美丽的瀑布很多,比如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浙江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等。有机会去看看,身临其境的去感受。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听写字词篇5: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

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

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

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

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

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

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

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资料、图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课时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1、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瀑布的诗?谁来朗诵一下。

本文 [学生只会背李白《望庐山瀑布》,今后要多训练他们围绕某

个主题收集、背诵诗词的习惯]

2、谁看到过叶圣陶的现代诗《瀑布》?听老师朗诵一下。

3、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有气势,很美。

4、揭示课题。

5、教师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

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

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欣赏图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中朗读课文的情况。

同桌每人一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给予评价。

2、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全班学生强化。

(学生说到“撩”、“挟”,顺便用演示动作法理解字义。)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

漫天浮游,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看到的类似情景:大雾,大雪,

喷水浇花?? 凝神谛听: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楚。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人喧马嘶: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样子。

4、教师提出一些词语让学生讨论理解:杰作、山回谷应、

掩映,是什么映衬着什么?人喧马嘶,生活中有这样的情景吗?(集市、闹市) [任何时候都要让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他们需要

解决的问题。]

5、说一说,课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

作。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

所见、所闻、所感。

6、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站在哪些点来观察黄果树瀑布

的?

(刚进入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登上平台)

每一个观察点看到的景象都不同,这就是游记中的“移步换

景”。

[这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

三、学习生字

1、同桌讨论生字的读音、部首、写法、词义、形近词和扩

词。

[学生之间资源共享,提高了生字学习的效率。]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完成“读一读,再抄写”。

四、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

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

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 冶。

一、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幻灯片

2、3) 3.这节课我们就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二、走近黄果树瀑布,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第13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认字10 个,会写9 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的风景名胜举不胜举。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其相关的诗歌也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近瀑布,去观赏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观,去聆听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可以吗?

⒉板书课题:瀑布,全班齐读。认读生字“瀑”,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与学生谈话,勾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乃至让他们心里每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⒈同学们,你觉得这首诗歌写得怎么样?

⒉怎么才能把这么美的瀑布读出来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自己试着读读,如果还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就更好了。

⒊学生自己朗读,教师巡视。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意之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⒋谁能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到哪一小节,就展开哪一小节的自主学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还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图片或媒体展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付,转化为新的问题。如:同学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好像真的看见了瀑布!”,“你能让我们也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为升入中年级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诗歌的每一小节。〕

⒌假如此刻你就像课文插图中的小朋友一样,正站在瀑布脚下,你会发出一句什么样的感叹?

⒍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而发,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

伴着你的读书声,我仿佛站在瀑布的脚下。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同学们热爱大自然吧!因为这壮美的景观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

第14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渗透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2、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好,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瀑布的图片。

3、图片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来说一说。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到庐山瀑布脚下看看瀑布的美丽,感受瀑布的魅力。板书课题:瀑布。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两遍。学习生字“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首诗。同学们这首诗美吗?想不想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到47页,在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可以问同桌还可以看后面的查字表。)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自由大声的读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按刚才的方法解决。同学们开始吧。

2、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书轻轻的和上。请同学们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会读的同学情举手。我们一起来读吧!现在老师指名同学来读。

3、词语同学们都会读了,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这说明瀑布的声音怎样?

谁能把瀑布的声音的大读出来?(个人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是怎样的声音?(谁来模仿)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板书:雄伟壮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四、导读第二节: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学生的画:点评

两座高大的青山,根据诗中的“千丈青山”画成

(山很高大,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据“一道白银”画成:

“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请喜欢读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定格,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的惊喜,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着作者又情不自禁地来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完成填空。

3、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觉第三节。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尊重学生的选择,喜欢哪小节就从哪小节开始教学,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小节。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板书:叠。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引申为“衬托”的意思。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当时的情景吧。(播放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

⊕本文转载于: 教案吧教育资源网(www.daodoc.com)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

第15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课堂生成的《紫藤萝瀑布》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广陈中学 朱昕艳

《紫藤萝瀑布》是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我原本想偷懒,照前三课的套路上一下,让学生读读课文,整体把握一下,谈谈或是小组交流交流人生感受就完事了。不幸的是,这一课我在导入上就“卡壳”了。

我以黄果树瀑布导入,不想我们农村学生没有听说过。导入失败后,我索性直截了当地问学生有没有见过紫藤萝。学生先异口同声说没有,后来有一个学生突然插了一句说前面彩图有,我就让他们一起看彩图。在他们看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他们的表情,大多数人的反应告诉我:紫藤萝没什么特别,跟油菜花差不了多少。

于是我将学生引入文本:“欣赏完了照片上的紫藤萝,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先让学生将课文默读了一遍,解决了其中个别生字后,又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因为学生在周记中都说我上语文课很深情,读课文时声音很美。)读完后,我请学生比较,是照片拍出来的紫藤萝美还是写出来的紫藤萝美?学生齐声兴奋地说是写出来的美。我追问,课文中的紫藤萝美在哪里?几位学生在座位上脱口而出:“课文中的要有生命力!”我趁势提议:“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紫藤萝会比拍出来的真实的紫藤萝美?”

学生开始安静地看书。可两分钟过去了,竟无一人动笔!看来他们不懂如何研究!我及时打断了他们的阅读:“课文中万花灿烂的紫藤萝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紫藤萝花组成的。同样,美的课文也是由美的句段组成的。同学们为何不先找到那最打动你的美的句子,然后针对这个句子进行思考呢?”这样一提醒,学生果然动笔了。他们的课本上逐渐出现了线条、圆圈甚至笔记。

又过了五分钟,我请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部分学生举起了手,但举手数量比我预计的要少。我猜想是胆小的同学怕理由讲错,不敢举手,又加了一句:“这篇课文有些句子给人的直觉就是美,美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朱老师就看到了这样的句子。如果同学们和朱老师有同感,也可以把这种句子找出来,不用讲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琢磨‘花儿为什么这么美’”说完后,原先低头的学生也举起了手。

第一个学生找出了“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并简单地分析说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变生动了。我又请这位学生精确地说出比喻、拟人体现在哪里。在说到“挑逗”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时,我故作不解状:“‘挑逗’一般指不文明的行为,作者用在这里好像不大合适?”学生对“我群起而攻之”:“这说明紫藤萝花很可爱,写出了他们的生命力。”我满意地故作“茅塞顿开”状。师生笑成了一片。

或许受了这位学生的启发,其他学生也找出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其中一个学生答到“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时,我随口提了句“同学们都见过瀑布吧,让我们来想像一下紫藤萝和瀑布结合是怎样一幅画面。”谁知学生对我这句话特敏感,纷纷说没见过,个别说只在电视上看过。这也难怪,农村学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出门旅游长见识的机会。没有见过或是只在电视上看过是无法体验到瀑布的雄壮气势的,对这个句子的审美会大打折扣。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就问学生有没有学过写瀑布的诗,部分学生说出了《望庐山瀑布》。我鼓励学生把这首小学时学过的诗试着背一遍。背完后,我让他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紫藤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几秒钟后,学生闭着眼脱口而出:“哇,雄壮”“很壮美”。通过这个用古诗创设的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活跃了一阵后,新的问题又摆在我面前: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作者对修辞手法的应用上,他们出现了思维定势!我立即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了归纳:“同学们刚才说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都属于修辞手法。可见,作者使紫藤萝变美的一个原因就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修辞手法。同学们再研究研究,看还有没有其它原因,使紫藤萝化成了如此具体、生动的文字?”我特地将“具体”两字说得很重。

这一提示很快奏效,学生马上说出了作者观察仔细这一重要原因,并以“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那最嫩最小的花苞里”为证。

这个看似平常的答案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作者将过去的紫藤萝跟现在的紫藤萝进行了比较,突出了现在的紫藤萝的美。”“这样的比较在写作方法上称为对比写法。”我补充了一句,使他的答案更科学。

“‘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也是浅紫色的’这句说明作者的联想能力很丰富。”不过,这个答案说出后,有位语文水平不高但很好学的学生举手表示反对:“这句写错了,香气怎么会有颜色呢?”其他同学纷纷举手表示反对:“作者觉得紫藤萝花紫得很美,很有生命力,紫色在她眼里就是生命力的意思,她觉得紫藤萝的香味也有生命力,所以气味就是紫色的了。”“作者看到紫藤花后心情变了,对事物的感受也就变了,她把香气写成紫色,说明她感受力强。”反对派的回答都很精彩,可为了保护那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马上打了个圆场:“小S同学思考得很仔细,如果这是一篇写紫藤萝的说明文的话,作者这样写肯定是错的。这篇文章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文学作品需要为表情达意而进行合理想象,因而这样写也是可以的。小S同学的回答很有价值,让我们明白了说明文和文学作品的重要区别。”

“‘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一句里‘万花灿烂’这个词用得好,眼前好像出现了盛大的焰火场面。”针对这个答案,我举了“推敲”的故事,以使学生明白在写作时对词句斟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下课前的五分钟,我请学生将黑板上凌乱的答案进行整理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将紫藤萝写美的原因。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造句的能力,另一方面旨在使学生由作者联系自身,发现自身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弥补、改正、提高。

最后我作了总结:“由此可见,我们平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写作时,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好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斟酌字、词、句。如果同学们这样去做了,相信不久,我们的作文水平会有长足进步。”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弄巧成拙”又“弄拙成巧”的课。“拙”的是原先预设的教学思路“短路”了;“巧”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生成带给了我惊奇与自信。其实通过前面三课的教学,学生大多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联系自己实际,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所以这一课若再这样处理,就属重复教学和无效教学,加重了学生负担。

这堂课虽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样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原先我对“课堂生成”这四个字特害怕。现在我明白了害怕的原因是自己底气不足。要要使自己在多变的新课程课堂中,处变不惊,就必须多学习。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5 上传资料来获取下载点数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会员传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6

文章录入:love0902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四中 陈益琴

【教学设计简介】 〖设计理念〗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走向精神的极高境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设计特色〗

基于文本,感悟课文;超越文本,实践语言;超越自我,提升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析题,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二、整体感知

配乐范读,在听读中思考:

1、文章围绕紫藤萝花写了哪些内容?

2、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3、作者由花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听读中学生勾画,听后讨论、交流)

三、研读与赏析

1、美点寻踪:

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句段,反复品读,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

2、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探讨。

四、体验与反思

1、试用你的体验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2、你从自然景物中获得过人生的感悟吗?说说看。

五、布置作业

仿写一篇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精彩段落实录】

一、美点寻踪

师:本文的语言是非常优美、凝炼又有丰富的内涵,请找出你最欣赏的美句、美段,细细品味,说说自己欣赏的原因。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散文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

生:我最欣赏的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茂盛的藤萝,只有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因为这句话用了比喻,将一树盛开的藤萝比作瀑布,写得生动形象,很有气势。

(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师:对,这是从总体上形象地赞美了花繁盛,气势非凡,灿烂辉煌。请你读出这种气势。(学生朗读)你重读“这样盛,辉煌,瀑布”,突出了花的特点,还有吗?大胆地说。

生:我最欣赏“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浪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欢笑”、“挑逗”将花拟人化、有动感、有情趣。“银光”“水花”是比喻,细腻地写出了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很亮丽可爱,晶莹透明。

师:“挑逗”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原有逗引,招惹之意,此处指花的活泼可爱。那么,朗诵时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欢快、活泼?

(很多学生举手,请一学生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

生:“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生长”,可读得快一点,一句高一句,更能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

师: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欣赏一下。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为他鼓舞喝彩。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最欣赏的是“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句话用拟人手法写出花的孩子般的欢乐,突出它们生命的勃发,让人感觉花在骄傲地欢笑,嬉戏。

师:你说得真好,你能读出这种快乐和骄傲吗?请你试试。

(学生有表情地读)

师:读得很好!还有未被我们发现的美句吗?

生:我特别欣赏“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有“帆”“舱”喻花朵的外形,显得生机勃勃,觉得每朵花都像是在花瀑上航行的小船。

(屏幕显示花的特写)

师:那么“忍俊不禁的笑容”比喻什么呢?有什么用?

生:喻花朵含苞欲放的情态,表现出花朵的美丽和娇媚。

师:由这些写景句,我们能看出作者在观花时怎样的心情?

生齐声:喜悦、愉快。

师:对,我们朗读这句也要怀着这样的感情。请同学们把这句读一读,读得轻柔一点。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把握得很好,让我们把这些美句背诵下来,丰富我们的积累,好不好?

生:好!

(生读背佳句)

二、体验与反思

师:你是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学生讨论,发言)

生:这句话是文章的主旨句,是作者从花的兴衰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师:是点睛之笔,告诉了我们什么哲理呢?

生:它告诉我们,人生中也会遭遇到各种不幸,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坚强面对,要相信生命的顽强和永恒。

生:战胜不幸,生命才能焕发光彩。

生:人生“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能见彩虹”?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表达得也很流畅,掌声鼓励!

(师生鼓掌)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印证这句话吗?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

生: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每月至少请一次病假,吃药、打针、吊水是家常便饭,后来我在妈妈的鼓励下,忍耐着,锻炼着,现在我的身体好多了。

师:恭喜你!相信你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小时候的这段经历,相信你一定能战胜人生中的其他困难。

生:有一次,我的数学考得很差,心里很难受,认为自己可能不是学数学的料。后来我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于是静下心来,认真订正试卷,分析错因,终于让失败成了成功的垫脚石。

师:是啊,失败也是一笔财富,只要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你就是强者。

生:我想说说美国的海伦·凯勒,她一岁半时,因连续发烧经过治疗病好了后却成了一个又聋又盲的小姑娘,可她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并掌握了五种语言,还考上了哈佛大学,创作了长篇小说《我生活的故事》。

生:还有霍金„„

生:还有郑智化„„

生:还有张海迪„„

师: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内容很广,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总有大大小小的磨难,坚强的人会挑战命运,创造人生的价值,展现生命的风采。同学们,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紫藤萝像这些勇士们一样能挑战自我。愿我们的人生无怨无悔,愿我们的生命灿烂辉煌。

【教学反思】

本课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把学生导入了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认识了紫藤萝花,对花的形、色、态有了直观的认识。在配音范读中,让学生据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由情而悟理,反映了解读的基本规律。“美点寻踪”,能通过恰当的“导”、“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目标:涵泳美文,发现美点,赏析美点。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认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使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体验与反思”部分,调动学生的人生积累,将课文中作者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启发学生体会人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学会崇尚生命,珍惜生命,珍爱人生,顽强拼搏,体现了新课程的标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同时又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巧思,从自已观察的自然之物中感悟人生哲理,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认识。

本课教学采用“板块式”教学,流程顺畅,可操作性强。既重视语文素质的提高,又不忽视人文精神的渗透,使语文课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教学中,也存在明显的不是,“质疑问难”部分上得不够顺畅,学生主要针对“忆花”部分的枯槐描写的作用及“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提问,这部分涉及的时代与他们距离较远,因而是文章的难点。教师在课前预习时如能印发一些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有关经历,从而大体知道*的历史背景,那么课堂处理这些难点就会容易一些,不至于拖沓误时费力。所以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

第16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学习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品味一些语句,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领悟人生。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一些语句。

2、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领悟人生。

【教学方法】

导读讨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生命是一道永恒的谜题,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之所以难以回答,原因不在于没有现成的答案,而在于任何人都只能用自己的生活体会去印证答案的准确性。摇滚歌手何勇在歌中唱道:“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金庸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里,武功盖世的西毒欧阳锋被“我是谁”这一问题逼得发了疯。前两年网上有一本书被炒得火热,叫作《死亡日记》,作者陆幼青在身患绝症,面临死亡之际仍苦苦追问生命的意义所在,执意写下生命的留言„„今天,我们来读读宗璞对人生的感受,或许这将会激发我们思考生命,领悟生命,从而更懂得该怎样去把握自己的人生。

2、解题:

阅读“预习提示”,了解写作背景。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⑴教师范读。要求在听读过程中把握作者基本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思路──缘景生情

结构──看花、忆花、思花

⑵讨论:紫藤萝花有什么特点?它对作者有什么影响?

(抚慰心灵、引起回忆、带来感悟„„)

学生自由发言,不要求答案一致。

2、体会写景的精妙:

⑴朗读第一部分,圈点批注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结合课后练习四)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从描绘的形象看,作者先从所见的整体着笔,“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赞美花繁花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生趣盎然。再按照视线所及,从局部着笔,细写每一朵花,像“帆”。如“舱”,“船舱鼓鼓的”“像忍俊不禁的笑容”。进而提出花中“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的问题,这便写出花不仅生机勃勃.而且还具有神话般的美丽。从描绘的颜色看,仍是先写整体,“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条幅”.再写局部“上深下浅,好像紫色的沉淀”,作者着力描写紫色是因为紫色是深沉的,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再从描绘的神态看,写花儿一串串“挨着”、“挤着”,花儿彼此“推着、挤着”,“叫着”“嚷嚷”“我在开花!”“我在开花!”,以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嘻闹。再从这几个小节运用的修辞手法看,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以“瀑”为比喻,赞美花之茂与繁.以“欢笑”、“挑逗”等拟人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灵气,这样将比喻、拟人交替使用的还有用“帆”、“舱”喻花朵外形,用“忍俊不禁”拟花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这是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表现,我们要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善于描绘的这种能力。

⑵朗读第8自然段,体会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⑴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饱经摧残仍然孕育着生之希望,

含蓄批判肃杀的政治气候对人们的禁锢,

一枯一荣昭示了生命的永恒希望的可贵。

⑵找出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谈体会:

①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挫折吗?是怎么面对的?

②如果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遭遇不幸,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4、迁移联系:

联系生活中的形象事物,写一个比喻句,谈自己对于人生的认识。

生命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结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在中写到:“生命的遭遇犹如水中的浮草、木叶、花瓣,终究会在时间的河流中流到远方。”热爱生命,拥抱生活,让我们都来学这紫藤萝瀑布,在困顿中愈是耐得住寂寞,盛开的时候就愈是恣肆风流,辉煌灿烂!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摘录: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名人、作家有过许多精彩的论述。请摘录有关话语5~10则。

1、印发补充阅读资料:

《爬山虎》(河南省1999年中考试题)

2、《不与时花竞》(台湾作家林清玄《拈花菩提》之《拈花四品》节选)

第17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单 位:三门峡市陕县张湾乡中 姓 名:梁东娜 电 话:13525888290 电子邮箱:952122976@qq.com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陕县张湾乡中 梁东娜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睹物释怀、借景抒情的散文,由藤萝引向对生命的思考,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课前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同时酝酿阅读感受,启发学生初步领会文中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然后遵照由浅入深的规律,采用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思考品味、合作探究,探究反思、拓展迁移等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并从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

1、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

2、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

3、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在多媒体辅助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

2、学习策略:听读、朗读、圈画、自主研究、小组讨论、质疑交流、拓展延伸。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利用多媒体,在音乐声中,展示一组紫藤萝花的图片。)

激情导入:在大自然中,令人惊艳的美丽随处可见。也许你会喜雍容华贵的牡丹,也许你会欣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也许你会赞叹傲霜斗雪的腊梅。然而,女作家宗璞却被那一片纯净的紫色,那一树如瀑布般流泻下来的紫藤萝深深折服。今天,就让我们来品味紫藤萝炫人的美丽和跃动的生命力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紫藤萝花有直观形象的了解,同时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叫嚷 麦穗 船舱 绽放 凑合 酝酿 .......迸溅 挑逗 伫立 伶仃 风帆 依傍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察言观色: 3.填空

本文作者是 ,原名 ,当代女作家。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释题

“紫藤萝瀑布”是“瀑布”吗?

明确:紫藤萝又叫“紫藤”“朱藤”,春季开花,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很多很多的紫藤萝花缀在一起,像瀑布从空中垂下来,所以作者称之为紫藤萝瀑布。

2.美读

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名配乐读。提出朗读要求:(1)节奏缓急适当。(2)读准字音,融入感情。

(设计意图:课文像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鉴赏专家,也未必能尽得其妙。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由品味此文的独特魅力及所包含的意蕴。) 3.理脉

面对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作者被深深地打动了,请大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赏花—忆花—悟花。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结构及行文线索有清晰的印象,从而有利于下面的教学。)

三、思考品味,合作探究

1.品读语言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在描写时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赏析你最喜欢的句子。

(2)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交流,进一步品味课文语言,引导学生从内容、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便于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运用。)

2.解析背景

课文还写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朵的繁盛作对比,突出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折射出人的不幸,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经历思考人生哲理。)

教师介绍相关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宗璞一家在“*”中深受迫害。而写作此文时她的小弟身患绝症。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磨难,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到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写下了这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美文,并从紫藤萝的盛开与衰败中领悟了人生哲理。

3.研读主旨

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归纳: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稀落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自然界的生命能这样战胜不幸,展示它的顽强和美好,人更应如此。也许你遭遇了不幸,但你的生命还得继续,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

此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借此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4.课外引申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挫折吗?你是怎么面对的?如果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遭遇不幸,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面对不幸,要学会承受,而不应一味地抱怨!面对不幸 决不可以自暴自弃,不能被厄运压倒,不要把悲痛留在心头。要勇 敢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

(2)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战胜了不幸,成为生活的强者。请你举出一例。

(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归纳:任何不幸都不应该成为我们逃避责任、消极悲观的借口。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思考由课内引向课外,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

四、探究反思,拓展迁移

出示几组有特色的花草图片,引导学生写作。在此之前,由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师归纳:1.学会多感官、多角度地观察景物。2.注意描写顺序。3.采用多种修辞方法。4.融入感情,而且要有感悟。

(设计意图:用本节课学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快速写作,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总结深化,自然收束

人的一生和花一样,花遇到不适合它的环境会凋谢,人遇到挫折难免失措徘徊,但这可能正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景致,因为只有经历过

黑暗的人才会紧紧拥抱璀璨的生活,只有遭受过痛苦的人才会珍视生活中的浪花。

六、当堂检测 1.填空

①本文围绕对(

)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依次写了(

)、(

)、(

)。

②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2.简答

①文章描写紫藤萝十年“*”期间的衰败凋零和今天的繁茂盛开形成对比,作用何在?

②文章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七、板书设计

紫 藤 萝 瀑 布

宗璞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闹 花色——热烈沉静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第18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教学重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山的那一边》,我们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于是,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懂得了人不能没有信心;后来,我们在挣扎的小飞蛾身上,感悟到了生命在于奋斗;今天,我们将驻足于紫藤萝花面前,体会一份宁静和喜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来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紫藤萝花何以能让作者得到一份宁静和喜悦呢?——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一起朗读课文。

朗读完之后,先正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 酒酿(niàng)

再请同学起来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花很美丽,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困难,等等。

三、分析景物描写方法:

为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描写紫藤萝花的课文中想到那么多呢?这是因为作者有出色的景物描写技巧,她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和体会,写下了这一篇含义隽永的散文。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家宗璞描写了紫藤萝花哪几方面的特点?(提示:有三方面,或者比如花的颜色等)

——花形,花色和花香。

1.花形。

在文中,哪些语句是用来描写花形的,她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只要找出一部分就可以了。)

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通常的说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区分比喻和比拟: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

(2)“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3)“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这里面作者不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

描写整体的——(1)(2)

描写局部的——(3)(4)(5)

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2.花色。

描写花的颜色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等。

3.花香。

描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四、借景抒情:

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

3 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与周围的同学相互交换意见。预计将找到如下几个:

1.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介绍生死谜、手足情的背景: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是一个总工程师,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他在黄土高原上艰苦的工作着。后来由于长期工作的劳累,积劳成疾,在中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这篇文章就写在她弟弟生命垂危之时。“手足”是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由于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生死都是一个谜,所以作者才会说是“生死谜、手足情”。表现出了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她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

正是遇到了这样的不幸,作者宗璞才会感到焦虑和悲痛。但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地看待这些不幸,将焦虑和悲痛转化成了精神的宁静。“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地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2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先来看上下文,这句话是如何引出来的。作者写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改种了果树。是因为喜欢种果树吗?不是的,是因为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句话如何理解?是因为时隔久远,作者已经记不起来是什么关系,也是因为这种言论太荒唐了,她已经不太想重提此事。因此,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那时的人认为花和生活腐化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呢,而且是必然关系?

我们来看写作的年代,课文最后标明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1982

4 年,这正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十年*,粉碎四人帮,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就说明了紫藤萝花所遭遇到的不幸是十年*人们将花与生活腐化挂上钩的原因。

而写这些紫藤萝花十多年前的稀落,也正是为了反衬它现在的繁茂,使之形成对比。同时作者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感悟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这些不幸最终都将过去,因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第10段中作者的一番感触。

3.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谁能根据课文更加具体地来解释呢?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但是作者下面却说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这两句话又表达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4.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也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前面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里是“加快了脚步”。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创造

5 新生活的力量。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第19篇:课文《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全诗展开想象,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想象意境。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瀑布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听录音,猜一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2、你们见过瀑布吗?

3、背诵《望庐山瀑布》。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反复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以及你喜欢的句子词语和不明白的地方。

3、同桌互相拼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4、教师抽读卡片,说词,说识字方法。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反馈。

4、学生自由说词,看谁说的多。

5、有哪些字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作业展示,大家评价。

作业: 写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由读文,看你能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谁愿意说说自己读书的收获。学生反馈,自主质疑解疑。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你喜欢的句子。

4、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结合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描写的美好意境。教师根据学生所选的句子灵活安排学习顺序。适时指导。

5、读全文。

(1)这么美丽的瀑布,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呢?学生试读。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评价。

(3)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试试,好吗?教师配乐朗读。

三、背诵课文。

1、学生试背课文。

2、教师指导背诵。

3、抽查背诵情况。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瀑布的许多知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作业: 听写生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20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感受藤萝的美。

2、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3、学习本文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藤萝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诵读、观察、联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语: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我觉得生命是一项奇迹,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对毫不起眼的小鸟,在枝头唱出远胜于小提琴的夜曲„„”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会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女作家宗璞的一篇美文《紫藤萝瀑布》,和她一起感受生命的色彩。(出示课题)(欣赏图片)作者是怎样形容紫藤萝花的?“瀑布”。藤萝花是瀑布吗?

标题的作用: “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长河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吧。

二、赏花品美——一幅精美的图画

1、教师同学共同朗读全文。(配音乐、图片)

听读要求:在文中划出描写紫藤萝花开胜景的句子或词语。

请用“我喜欢‘________’这一句,它运用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____”的句式进行赏析。

(提示:可以从修辞、用词、描写角度 等谈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学生展示:

小结:优美的语句组成了精美的画面。作者按照由花瀑到花穗到花朵的顺序,从颜色、形态的角度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浓墨重彩,反复渲染,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这是一树拥有旺盛生命力的紫藤萝。

师小结写作特色:

1、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

2、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3、注意语言的优美,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过渡)这树紫藤萝一直是这样旺盛吗?再读课文,找一找紫藤萝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语气)作者为什么要穿插紫藤萝的变迁?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紫藤萝会发生不幸的遭遇?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小结:十年前的紫藤萝稀落伶仃,十年后的紫藤萝花开如瀑,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又感受到了这还是一树具有顽强精神的紫藤萝。

三、深读悟美——一曲生命的赞歌

过渡语:宗璞说:“花美在精神,而精神是用心去感受的”。那么,这树生命力旺盛、美好而又顽强的紫藤萝究竟给了作者怎样的触动和影响?

方法:再读课文,找一找花对人的影响的句子及作者的感悟。

• 学生:“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教师解释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指的是什么)

• 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指的是什么 ? • 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忍受。 (《野葫芦引》)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花朝节的纪念》) 我活着,随即得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

(《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 师:这是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惨痛的十年浩劫,宗璞经历过,活了下来 (屏幕上显示)

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小弟病中写)

(小弟逝于1982年10月28日)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哭小弟》)

学生:“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表明了作者的心与花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学生:“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一个“浸”字,也能看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学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小组讨论:花的不幸和人的不幸各是什么,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学生:花的不幸是十年前稀落伶仃,人的不幸是疾病和生死,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像紫藤萝一样顽强。

学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学生:我和我的同桌是这样理解的:无论是花还是人,都会遇到不幸受到打击,但这些毕竟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是永恒的、无限的,所以,不必总是沉浸在悲伤里,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个人的生命短暂,但整个人类是生生不息。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小结:这里的生命不是一个个个体,而是一个种族,整个人类,个人的不幸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块暗礁,只能激起小小的波澜,并不会阻止生命长河的滚滚向前。面对生命长河的流淌,每一个人都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汇入生命的长河,做出最大贡献,人类生命的长河才会生生不息,灿烂辉煌!

师小结:

作者悲痛中徘徊于庭院,见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写下了这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优美散文。所以,在作者笔下,紫藤萝已不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上了作者浓郁主观感情色彩的“意象”,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充满哲理的语句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作者通过赏花、忆花,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这是一树辉煌的紫藤萝瀑布,这更是一条壮丽的生命长河。(边说边完成板书) 生命如花,虽无人欣赏,仍绚烂开放,虽遭受不幸,却顽强再开,紫藤萝的美丽吸引了作者,让她不由停住了脚步,紫藤萝顽强的精神感染了作者,让她不由加快了脚步。(学生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 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

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师总结

学生齐读:《紫藤萝瀑布》是一首诗,壮美与优美的意象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紫藤萝瀑布》是一首歌,宁静和喜悦的情感中回旋着深沉的旋律。《紫藤萝瀑布》是一幅画,辉煌与紫色的梦幻里描写了生命的色彩。《紫藤萝瀑布》是一盏灯,焦虑和悲痛的黑暗中点燃起生命的火焰。

五、结束语: 学生齐读:

教师寄语: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

板书设计

赏花 生机勃勃 忆花 遭受不幸 悟花 生命永恒

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