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5 08:32:1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13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3年10月19~21日。10月18日报到。 2.比赛地点: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设交通运输类专业组、财经商贸类专业组。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德育组、英语组、农林牧渔类专业组、旅游服务类专业组。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2.高职组。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设土建大类专业组、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专业组。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组、数学组、制造大类专业组、医药卫生大类专业组。 (3)网络课程比赛。

四、赛项要求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考察参赛教师对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和应用能力,媒体的选择及其表现能力,以及教学过程中软件的使用效果。参赛软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遵循现代教学理念和学习理论,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生源特点,满足教学需求。

(1)参赛软件应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一个职业岗位进行开发,可为学生用自主学习软件、仿真实训软件等。

(2)参赛软件应体现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能实现助教、助学、仿真实训、考核等功能,明显改进教学与实训效果。软件选题应具有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参赛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不限,软件风格、形式不限,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4)参赛软件应由参赛教师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参与,可以个人、团体或单位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单位报名不列个人姓名。参赛者应拥有参赛软件的版权。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考察教师按照现代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

(2)教学设计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或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教学情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教学应用效果突出的作品。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以团体或单位的名义报名。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此项目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实训现场资源、虚拟实训资源及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应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讲解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操作现场提供的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演示操作效果。

(1)参赛教师应根据给定的教学内容,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利用现场提供的实体环境和自行开发的虚拟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信息化环境和教学设施、设备,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以团体或单位的名义报名。 4.网络课程比赛。

此项目主要考核参赛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和运用便于“学习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的基本技能,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深度实施,推动课程内涵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开发,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2)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参与,可以个人、团体或单位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单位报名不列个人姓名。参赛者应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

(3)参赛作品应是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

五、比赛内容

1.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作品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和英语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参赛作品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参赛教学内容限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的“数字显示时钟的制作与调试”有关内容,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建筑CAD》有关内容,加工制造类专业基础课程《CAD/CAM技术》有关内容。 3.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作品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礼仪、职业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可参加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组比赛。参赛作品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且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 4.高职组网络课程比赛。

参赛作品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可以是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参赛作品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且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

六、比赛办法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采取网络初评与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软件制作。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展示参赛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展示、讲解多媒体教学软件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采取网络初评与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教学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3.信息化实训教学。

此项目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4.网络课程。

此项目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的网址和有关材料,由组委会组织专家网络评审。

七、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教育部。

2.组织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江苏省教育厅。

3.承办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南京市教育局。

4.协办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八、组织机构 1.组委会

问:鲁 昕 教育部副部长 曹卫星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季建业 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延申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任委员:葛道凯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王延觉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推进办公室主任

王继平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刘素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巡视员 沈 健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许仲梓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晓茅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王扬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

徐玉彬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苏雨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 蔡 耘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罗方述 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湘宁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潘东标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委 员:葛维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 处长

武马群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赵 林 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林庆平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立军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单从凯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处长 各代表队领队 2.秘书处

秘 书 长:葛维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 处长

副秘书长: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彬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委 员:武马群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赵 林 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单从凯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4.评判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委 员:姜丽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中心副主任

魏 民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九、奖项设置

1.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2.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公布获奖名单。

十、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代表队参赛,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daodoc.com)进行网络报名,各代表队沿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用户名和密码。

2.中、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各代表队每个小组的参赛作品不超过2件。如: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交通运输类专业组的作品参赛,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数学组的作品参赛。 3.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各代表队每个教学内容的参赛作品限报1件。 4.高职组网络课程比赛的参赛作品不得有学科(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大类(专业课,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为准)的重复。如: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2件语文学科或2件文化教育大类的作品参赛。

5.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6.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

一、二等奖的作品原则上不参加2013年比赛。

7.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8.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9.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10.参赛软件应在Windows系统下或IE浏览器下能直接运行。

11.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录制讲解视频专用软件和使用教程在大赛官方网站下载。12.凤凰创壹虚拟现实三维互动教学平台作为大赛支持平台,参赛教师可从www.daodoc.com,qgxxhds@163.com。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9.上述各项材料提交后,请与组委会电话确认。

10.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经网络初评后,公布入围决赛教师的名单及决赛材料报送要求,同时公布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的材料报送要求。

二、大赛同期活动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

推荐第2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感悟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感悟

2016年11月26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学院进行比赛。我作为一个观摩人员观看并听取了比赛的全过程。通过此次比赛感悟很深。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呢?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的方式

1.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网上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上公开课,微课,慕课。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网上学习,线下思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2.移动互联网融入学习。我们所存在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移动终端,及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资源随时随地共享,相关App软件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便捷性。

3.三维模拟数字化教学,使教学更加简洁直观。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简单方便快捷的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产品的构造。

4.游戏引入相关教学。通过各种游戏,通关游戏,纸牌游戏。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学考评的变革,改变传统的学习考评方式考期末考的方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 阶段进行综合考评。这种考评更能体现学生综合学习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6.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加强。通过手机APP。聊天软件等方式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

7.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也会相应的提高。 8.任务驱动导向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明确教学任务,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提高学习效率。

9.建立建设校园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给同学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的平台。 10.运用翻转课堂课前发布任务,课上提出问题,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提高教学效率。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及课后总结。

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的技能。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力,也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加方便的学习。

推荐第3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教师教学比赛。自2010年开办来以,大赛吸引了30万职业教育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分析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背景、举办成效和发展趋势,并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分析参赛应做好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2-0043-04

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简述

(一)背景简介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始办于2010年,第一届主要参赛对象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赛名称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2012年起,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大赛参赛范围,大赛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此项赛事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职成司、教师司、信推办、工信部人教司和承办省教育厅共同组织实施,是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国家级赛事,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1]。

(二)赛项设置

6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从参赛院校级别到分赛项设置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只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两个分赛项;2011年,增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赛项;2012年,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参赛对象;2013年,中职组比赛取消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赛项,增设信息化实训教学分赛项;2014年,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赛事都取消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赛项,增设信息化课堂教学分赛项,同时参赛选手由个人参赛拓展到团队参赛;2015年,高职组取消网络课程分赛项,增设信息化实训教学分赛项。至此,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和高职组均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3个分赛。见表1。

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成效

(一)引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在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大赛的权威性以及影响力不言而喻。仅2015年,就有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和解放军的989件作品,2277名教师参加了全国总决赛。由于进入全国总决赛有严格的名额限制,竞争激烈,所以参加国赛的选手基本都是经过校赛、市赛、省赛层层推荐、选拔才获得国赛参赛资格的。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万~6万教师直接参与该项赛事,大赛开办6年来,累计教师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

从2011年起,在大赛官网上专门设获奖作品视频展示专栏,供教师观摩、学习。这些优秀获奖作品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开发、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成效、特色等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一定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普及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二)提升参赛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

校、市、省、国家4级选拔的竞争机制有力激发了教师学习、应用信息化的意识,由“被动茫然”走向“主动认知”。此外,从2011年起,大赛组委会在国赛期间增设了专家报告。省、市、校等各级组织单位在选手备赛期间,围绕大赛开展的各类专项培训,从教学顶层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仪态仪表等多方面提升了参赛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能力。据大赛发展报告统计显示,平均每位参赛教师在备赛期间参加的各类专项培训时间累计达2.35个月[2] 。

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远不止赛前、赛中,更体现在赛后。据调查显示,赛后90%的教师能继续推广、应用大赛作品和成果、坚持开展信息化教学,78%的参赛教师能通过经验介绍、讲授公开课、组建信息化教学团各队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3]。另外,参赛教师在参与信息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技术应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主动性更强了,绝大部分参赛教师成长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个别教师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

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发展趋势

(一)从重技术走向重应用

第一届大赛就设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赛项自2014年起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课堂教学分赛项;高职组也在2015年取消了网络课程分赛项的评选,增设了与中职组相同的分赛项――信息化实训教学。从中不难看出,在大赛的开办前期,更重视技术开发,强调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先进性。而这几年的大赛,整体导向是偏运用,更强调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如何推广与应用。先进的教学软件、优质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它对教学的贡献。

(二)从重设计走向重效果

2014年、2015年,大赛组委会对各分赛项的评审指标进行了调整,其中教学设计分赛项原来的一级指标“内容呈现”和“技术应用”被“教学过程”指标取代,分值调整为30分。同时增设了“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增加了“创新”指标的分值。见表2。

从教学设计分赛项评审指标调整来看,单独列出“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而且分值为15分,说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期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从重教学设计走向重教学实施,从重教学实施走向重教学效果,实现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理想与愿望。

(三)从重参赛走向重普及

2014年,大赛组委会将个人参赛拓展为团队参赛。赛制调整的引导性显而易见,就是让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中来,让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此外,在一级评审指标“总体设计”中,增加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这一表述。见表3。强调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整体布局要能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大赛已不是单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开发与应用,更关注学校乃至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对信息技术的接受与推广。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参赛分析

(一)选题是成功的开始

比赛不同于常规教学,主题要有突出的特色和现实意义。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参赛。有些教学内容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是核心课程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过于专业需要有一定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所以这样的选题虽然“重要”,但不“大众”。例如,《成本会计》中的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有成本项目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等相关知识做铺垫,非专业人士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听得明白,搞得清楚。还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对非专业人士讲得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实用,属于热点内容,但往往会出现撞车现象。例如,《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2015年全国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中入围总决赛的参赛作品共计127件,分“公共基础课程组别(英语)”“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旅游与公共事业大类”5个组别进行比赛,平均每个组别25项作品。“财经大类”组别中以“资金时间价值”为选题的参赛作品为3件。此外,“公共基础课程组别(英语)中”涉及“商务会餐”“酒店服务”“英文求职、简历撰写”的选题也很容易冲突。

虽然关于选题,在评审指标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优质的选题可以让作品在评审时增色不少,同时也有利于推广、传播和应用。在选题时,除了要关注其特色和现实意义外,还要考虑这一选题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否对信息技术有较强的依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如果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和重点,没有引入信息化元素的必要,这样的选题也是失败的。

(二)总体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核心是“设计”,所以对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设计是大赛考核的重点,历年大赛评审指标中关于“教学设计”的分值都是最重的。

2015年关于总体设计指标的内涵描述可以概括为:

有依据。指标描述除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还要求“有据”,即要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对象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要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教学重难点要得当。

有策略。教学策略一定要符合国内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翻转课堂,国内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所以很多作品中都提及该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实现,反倒弄巧成拙。

有技术。大赛要求作品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这是对“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但不过分强调技术的高精尖,而是更注重技术的应用价值。

有反思。比赛作品应该是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过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求有完整、规范的教案。所谓完整,隐含着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调整等在内的,留有教学实施痕迹的,课程组教师能根据教案上课等在内的诸多细节体现。

(三)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要淡化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所以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不会引起特别关注。反之,分组研讨、组间对抗、课堂汇报等这些能体现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等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却非常容易被接受。同时有真实实践环境的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没有真实实践条件的要通过虚拟信息技术让学生模拟操作,这样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优势与特色才能被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四)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大赛作为一项比赛,在引领教师理念、技术、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升的同时,却不能直接带动课堂教学的变革”是大赛自开办以来受到的主要质疑[4]。如何让优秀的大赛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推广与应用,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一直是大赛举办方的不懈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召集相关部门及专家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对评审指标进行调整,增设“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同时淡化对技术本身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对“技术应用”的关注。从大赛评审指标的调整不难看出,信息化技术已经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用得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教学效果一定要在参赛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且还要对比说明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后效果的改进与提升情况。当然,教学效果不仅表现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更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主动性更强了等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转变和提升。这些都可以用教学现场学生学习过程的图片、视频来体现,既真实又具有感染力。

另外,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等的重构与改变也能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以结合教学总体设计来阐述并组织实施。

(五)特色创新

即便特色创新在历年大赛的评审指标中所占分值不断调整,最高时20分,最低时10分,2014年、2015年都是15分,但这项指标始终都在一级指标评审体系中,足见创新的价值。创新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创新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与课程相结合、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色及认知规律相结合,而且这种创新不能曲高和寡,要具有较大推广价值、要具有普及性,契合大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一主导作用。

(六)作品展示

所有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都需要提供讲解视频(不超过10分钟)、教案、说课稿等相关资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讲解视频。其基本理念是:让外行听懂作品中讲授的知识,让内行认同作品中的教学组织形式,让观者有视觉上的冲击、听觉上的享受。“听懂”就是要将深奥的问题生活化、实例化,有“原来如此”的感悟;“认同”就是要将杂乱的知识点串成线、程序化,有“提纲挈领”的逻辑;“冲击”和“享受”就是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让专家评委有继续欣赏的渴望,信服该教师团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应用信息化手段上好该节课。

推荐第4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实践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实践

[摘要]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领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2010年自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自举办以来,不仅加快提升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还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给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实训教学;简笔画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领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自2010年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至今,吸引了30多万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作为边远、欠发达地区教师,我们参加了黑龙江省信息化教学实训教学《简笔画》项目比赛,荣获一等奖,并代表黑龙江参加全国该项目比赛。通过网上盲评,有幸进入全国中职《简笔画》实训教学决赛现场,并荣获二等奖。现结合参赛经历及作品设计,谈点粗浅认识。

一、解读文件,对接评分指标

评分标准是大赛核心的指导性文件,以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为例,评分指标分四部分。

1.总体设计30分。选手要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整合、资源环境设计、教学活动及教学实施等各环节整体统筹,精心设计,强调作品设计要突出反映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以生为本等理念,强调作品成效。

2.教学过程30分。这是教学的核心要素,要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在评价上采用多元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3.技能操作25分。重点考察实训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操作水平。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技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特色和创新15分。在理念、技术支持下,参赛作品从目标达成到实施成效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要真实、可操作、可推广。

二、临摹学习,汲取众家之长

尽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如火如荼地走到了第八届,但在参赛之前,我们并不了解赛项、赛规。特别是与东南沿海发达省市,在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等方面,差距甚大。为了更好地参加大赛,我们搜集、整理、下载历届优秀获奖作品,总结出优秀作品的共同特征:

一是在教育理念上,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引导,突出反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等,突出“做中学、做中教”职教特色。

二是在教学环节上,基于“导课前、导课中、导课后拓展”等模式,在教学策略上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际,采用小组讨论、组间对抗、实践操作、课堂汇报等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以生为本理念,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

三是在信息化手段上,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辅助虚拟仿真软件,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评价上实现多元性和过程性相结合。

四是在教学效果上,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到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重构等方面,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转变和提升。

五是在作品特色和创新上,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当地实际信息资源,设计真实可行,具有推广价值,生动活力的课堂。

三、反复提炼,抓住设计灵魂

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和完成相关技术技能操作的能力。此次大赛,我们参加了中职组《绘画》课程中“简笔画”教学内容设计,主讲教师实践操作,完成“快乐的‘六一’”主题简笔画。这项赛事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实训教学3个赛项中难度最大的一个,教师完成的是命题式比赛,包括教学设计、实践操作两部分内容。

在信息化比赛中,教学设计是核心,是灵魂,也是关键。以参赛作品《快乐的‘六一’》为例,我们教学设计如下:

一是教学目标明确。根据教学内容简笔画创编的方法、步骤,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岗位需要和学情特点,我们设定的知识目标:掌握主题简笔画创编的方法和步骤。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与训练,能够为主题简笔画进行巧妙的构思与创编。情感目标:提升学生职业责任感,激发创作欲望,增进文化互鉴,传递中俄友谊。教学重点:掌握主题简笔画创编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利用简笔画创编的方法和步骤,构思并绘制出符合“中俄儿童共庆‘六一’”的主题简笔画。

二是教学策略得当。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创设了信息环境下教师“导预习、导课中、导拓展”的高效课堂。搭建了学生课前备战创作,课中虚实演练,课后交流再练的动态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手段上,利用课程教学平台、简笔画教学资源馆、网络评价系统,在作品创作上完成了从知识引领、虚拟演练、到实战绘制的全过程。建立了师生、生生及相关企业高效互动的教学环境。

三是教学过程优化。课前,学生登录课程教学平台领取任务。以观看中俄文化大集视频、搜集庆“六一”的图片、去幼儿园调研、写庆“六一”活动文本等学习内容渐次展开。学生将文本上传到教学平台,进行课前评价。课中,分为四个环节实施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以市文联举办的“中俄儿童共庆‘六一’绘画展”为背景创设情境,渗透德育目标。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简笔画素材馆,讨论“如何创作好符合‘六一’主题的简笔画”。归纳出本次创编四句口诀:收集资料很重要、构思构图新奇妙、形象设计动感强、色彩丰富画面巧,明确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环节二:知识引领虚拟演练

1.收集资料。结合学生课前任务,引领学生进入素材馆,对“六一”创编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为创作准备素材。

2.构思、构图。引领学生进入简笔画教学体验馆,操作模拟体验画板,组合“六一”节日主题场景,并大致确定主体人物形态、大小、位置以及背景布局等。为进一步活跃思维,让学生观看创意简笔画视频,把激发的灵感和创意融入到作品中,从而,解决构思、构图中的难点。

3.形象设计。学生操作模拟体验画板,为小朋友搭配脸型、发型、表情、服饰、设计中外小朋友的不同形象。

4.色彩运用。学生使用模拟体验画板上色软件,复习颜色搭配方法。在视频馆观看绘画工具技法使用方法的微课,完成上色旧知。

5.虚拟演练。在上述学习后,学生在模拟体验画板上进行创作,并实时修改画面,教师参与其活动,巡回指导,完成首次虚拟绘制草稿任务,并将画稿上传到教学平台,进行课中评价。

环节三:实践创作完成画稿

1.教师示范。教师通过实时录播系统创编画展作品。学生通过大屏幕可以更细致的观看绘画细节,减少教师重复次数,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实战。学生根据教师范画,结合自己在模拟画板上的作品效果,到实训区利用4开纸创作。屏幕实时投放学生绘制过程,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实时指导、纠正。

环节四:交流评价任务总结

1.交流评价。经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修改完善后,学生将作品上传到课程教学平台,网络评价系统可实现学生、教师实时评价。小组讨论后,经过投票评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展示汇报。

2.任务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技能点,并回顾主题画创编要点――四句口诀。布置作业:课后进一步完善作品,按时上交。

在课后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将本课作品推送到幼师口袋APP、微信平台,分享经验,总结不足。学生登录课程教学平台领取任务书,准备庆“父亲节”主题简笔画创编任务。

四、反思总结,做好传帮接力

首先,本次作品我们依托原创简笔画教学资源馆,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实现资源共享。其中素材馆、模拟体验画板等模块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构思、构图和形象设计等重难点问题。其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虚拟体验等教学方法,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评价过程化、多元化,激励学生。使学生学习过程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纳入统一评价体系,实现了多元评价与实时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今后,我??要建立校内赛事及专家团队保障机制。吸纳参与过省级、国家级大赛选手,组建校内专家团队,在作品选题、内容整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文稿提炼、演讲答辩等环节,加强研究,强化指导,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用,以赛促进的良好局面,以信息化大赛为驱动,助推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柏景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 [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

推荐第5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15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5年11月7日-9日。11月6日报到。 2.比赛地点: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数学、物理、化学)、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课程二组(轻纺食品类)、专业课程三组(教育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专业课程四组(文化艺术类、司法服务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服装立体裁剪” “机油泵拆装检测”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英语)、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课程二组(交通运输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财经大类)、专业课程四组(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心肺复苏” “PLC控制电动机启动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两个教学内容组。 3.军事职业教育组。

具体方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另行通知。

四、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与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5-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可将大赛专用平台及其教学资源下载安装到本地计算机使用。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通过平台添加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导入后调出使用,自行添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自定义教学情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用好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规定的操作,并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五、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或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应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3.参赛内容为专业技能课内容的,应依据教育部已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或《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4.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各教学内容组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六、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录制软件不限,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案实施课堂教学(35-45分钟),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教案内容一致。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七、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教育部。

2.组织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江苏省教育厅。

3.承办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南京市教育局。

4.协办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2.秘书处

秘 书 长: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副秘书长: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黄子亮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副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彬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委

员:武马群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单从凯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4.评判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委

员:姜丽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魏 民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助理

九、奖项设置

1.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2.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公布获奖名单。

十、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参赛队参赛,各参赛队参赛教师须经各省级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产生。省级比赛原则上于2015年8月10日前完成。

2.参赛教师须为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3.已参加过往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

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得参加2015年比赛。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5.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公益性共享。

6.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省市、学校和个人情况介绍。

7.各参赛队报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参赛作品,每个小组不超过2件;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作品,不得有课程(公共基础课)或专业类(大类)的重复;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参赛作品,每个教学内容限报1件。

8.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专用平台可从大赛官方网站登录,该平台(www.daodoc.com/itc/)为大赛教学资源支持平台,各赛项参赛教师均可申请免费下载平台软件及其教学资源。

一、资料报送要求

1.本届大赛的报名和电子版材料提交工作以参赛队为单位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www.daodoc.com。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9.上述各项材料提交后,请与组委会电话确认。

10.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经网络初评后,公布入围决赛教师的名单及决赛材料报送要求,同时公布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的材料报送要求。

十二、大赛同期活动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视频制作要求

发布日期:2015-06-26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5〕21号)和《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相关工作安排,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参赛作品,参赛教师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案实施课堂教学(35-45分钟),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参赛视频具体制作要求如下:

一、录制软件

录制软件不限,参赛教师自行选取。

二、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

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

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

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

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三、音频信号源 1.声道配置

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

-2db—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信噪比 不低于48db。 4.其他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四、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压缩格式

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码流

动态码流的码率为1024Kbps(125KBps)。 3.分辨率

(1)采用标清4:3拍摄时,设定为720×576; (2)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设定为1280×720;

(3)在同一参赛作品中,各机位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720×576的,选定4:3; (2)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的,选定16:9;

(3)在同一参赛作品中,各机位的视频应统一画幅宽高比,不得混用。 5.帧率 25帧/秒。 6.扫描方式 逐行扫描。

五、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压缩格式

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 48KHz。 3.码流

128Kbps(恒定)。

六、封装格式 采用MP4格式封装。

七、其他

1.视频和音频的编码格式务必遵照相关要求,否则将导致视频无法正常播出,延误网络评审,影响比赛成绩。

2.视频和音频的码流务必遵照相关要求。按要求制作的视频,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10分钟讲解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的35-45分钟教学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码流过大的视频,播放时会出现卡顿现象,延误网络评审,影响比赛成绩。

3.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省市、学校和个人情况介绍,参赛视频切勿泄露相关信息。4.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视频均可出现教师形象。

推荐第6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附件1: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12年“神州数码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2年11月3~5日。11月2日报到。 2.比赛地点: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2.高职组。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3)网络课程比赛。

四、赛项要求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考察参赛教师对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和应用能力,媒体的选择及其表现能力,以及教学过程中软件的使用效果。参赛软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遵循现代教学理念和学习理论,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生源特点,满足教学需求。

(1)参赛软件应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一个职业岗位进行开发,可为仿真实训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自主学习软件等。

(2)参赛软件应体现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能实现助教、助学、仿真实训、考核等功能,明显改进教学与实训效果。软件选题应具有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参赛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不限,软件风格、形式不限,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4)参赛软件应由参赛教师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鼓励团队合作,多方参与。可以个人、团体或单位的名义报名,团体成员不超过5人,单位报名不列个人姓名,参赛者应拥有参赛软件的版权。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考察教师按照现代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

(2)教学设计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针对1~2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此项目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能力和运用设施、设备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应针对限定的教学内容,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操作现场提供的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演示操作效果。

(1)参赛教师应根据限定的教学内容,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利用现场提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信息化环境和教学设施、设备,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

4.网络课程比赛。

此项目主要考核参赛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基本技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深度实施,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高职课程进行开发,满足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2)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鼓励团队合作,多方参与。可以个人、团体或单位的名义报名,团体成员不超过5人,单位报名不列个人姓名,参赛者应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

(3)参赛作品将由大赛组委会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统一共享。

五、比赛内容

1.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作品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可以是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技能课程。

参赛作品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参赛作品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土木工程识图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新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网络课程比赛。

参赛作品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可以是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3.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参赛作品教学内容限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中的“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有关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园区网流量负载均衡设计与应用”有关内容。

六、比赛办法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采取网络初评与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软件制作。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展示参赛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展示、讲解多媒体教学软件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采取网络初评与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教学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3.信息化实训教学。

此项目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4.网络课程。

此项目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有关材料,由组委会统一搭建课程网站并组织专家网络评审。

七、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江苏省教育厅。

2.承办单位:南京市教育局。

3.协办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八、组织机构 1.组委会

问:鲁 昕

教育部副部长

曹卫星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季建业

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延申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任委员:葛道凯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王继平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

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刘素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巡视员 沈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许仲梓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晓茅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王扬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

徐玉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苏雨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 王晓芜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罗方述

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湘宁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潘东标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员:葛维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陈 莉

中央电化教育馆办公室主任 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社处处长 程庆梅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各代表队领队

2.秘书处

秘 书 长:葛维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副秘书长: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社处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委

员: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4.评判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员:姜丽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中心副主任

魏 民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刘克勇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副处长

郭兴社

中软集团安全事业部总经理

九、奖项设置

1.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2.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公布获奖名单。

十、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代表队参赛,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daodoc.com)进行网络报名。

2.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每个比赛项目的参赛作品不得有学科(文化基础课、德育课)或专业类(专业技能课,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为准)的重复。如:同一赛项,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两件语文学科或者两件土木水利类的作品参赛。

3.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网络课程比赛,每个比赛项目的参赛作品不得有学科(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大类(专业课,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为准)的重复。如:同一赛项,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两件语文学科或两件文化教育大类的作品参赛。

4.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5.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6.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7.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8.参赛软件应在Windows系统下或IE浏览器下能直接运行。

9.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录制讲解视频专用软件和使用教程在大赛官方网站下载。

十一、资料报送要求 1.本届大赛的报名和电子版材料提交工作以代表队为单位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进行。

2.请各代表队于2012年8月3日前,完成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网上报名工作,于2012年8月17日前,完成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和网络课程比赛的网上报名工作。

3.请各代表队在官方网站生成《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单项表、汇总表),打印并加盖公章后于2012年8月24日前寄送至大赛组委会。

4.请各代表队于2012年8月10日前,完成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讲解视频、讲解稿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讲解视频、教案、说课稿的网上提交工作,于2012年8月31日前,将网络课程比赛建设课程网站所需的材料、技术参数文档(安装说明)和参赛作品介绍电子版提交给大赛组委会。确因技术原因无法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网上提交的,可用特快专递将光盘或移动存储介质于前述各指定日期前邮寄至大赛组委会。

5.各赛项提交的电子版材料均须查杀病毒,以免影响比赛。

6.除报名表、汇总表外,各赛项提交的参赛材料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7.请各代表队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本次大赛的网络报名工作,并及时与大赛组委会取得联系。

8.各代表队在报名和材料提交工作中有何问题与情况,请及时与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联系。联系人:刘俊、徐勇雁,联系电话:010—66096722,Email:jxjc@moe.edu.cn,qgxxhds@163.com。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9.上述各项材料提交后,请与组委会电话确认。10.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经网络初评后,公布入围决赛教师的名单及决赛材料报送要求,同时公布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的材料报送要求。

十二、大赛同期活动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

推荐第7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发布日期:2014-06-10

一、大赛名称

2014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4年11月1日-3日。10月31日报到。 2.比赛地点: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类课程组、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网络课程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四、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4.网络课程比赛。

本赛项考察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体现学习过程管理的特点,满足网络条件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推动课程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2)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开发,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参与,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

五、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2.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应参照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有关内容,“建筑桁架模型设计”应参照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内容。

4.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可参加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语文类课程组比赛。

5.参赛内容为教育部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所含专业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

六、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4.网络课程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的网址和有关材料,由组委会组织专家网络评审。

七、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教育部。

2.组织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江苏省教育厅。

3.承办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南京市教育局。

4.协办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八、组织机构 1.组委会

问:鲁 昕

教育部副部长 曹卫星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缪瑞林

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延申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任委员:葛道凯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葛振江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 进办公室副主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杨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沈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胡万进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晓茅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王扬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徐玉彬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蔡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罗方述

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湘宁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潘东标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员: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培训处处长 舒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副处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综合处处长 朱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人才处处长 武马群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林庆平

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单从凯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处长 各代表队领队 2.秘书处

秘 书 长: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副秘书长: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彬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委

员:武马群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单从凯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4.评判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委

员:姜丽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魏 民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九、奖项设置

1.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2.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公布获奖名单。

十、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代表队参赛,各代表队参赛教师须经各省级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产生。省级选拔原则上不晚于2014年7月31日完成。 2.各代表队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www.daodoc.com。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9.上述各项材料提交后,请与组委会电话确认。

10.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经网络初评后,公布入围决赛教师的名单及决赛材料报送要求,同时公布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的材料报送要求。

二、大赛同期活动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

推荐第8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15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5年11月7日-9日。11月6日报到。 2.比赛地点: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数学、物理、化学)、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课程二组(轻纺食品类)、专业课程三组(教育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专业课程四组(文化艺术类、司法服务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服装立体裁剪” “机油泵拆装检测”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英语)、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课程二组(交通运输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财经大类)、专业课程四组(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心肺复苏” “PLC控制电动机启动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两个教学内容组。

3.军事职业教育组。

具体方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另行通知。

四、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 2 —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与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5-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可将大赛专用平台及其教学资源下载安装到本地计算机使用。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通过平台添加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导入后调出使用,自行添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

— 3 — 一完成人。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自定义教学情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用好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规定的操作,并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五、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或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应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参赛内容为专业技能课内容的,应依据教育部已发布的《中等职

— 4 — 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或《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4.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各教学内容组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六、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录制软件不限,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案实施课堂教学(35-45分钟),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教案内容一致。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

— 5 — 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七、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教育部。

2.组织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江苏省教育厅。

3.承办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南京市教育局。

4.协办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八、组织机构 1.组委会

问:鲁 昕

教育部副部长

方北群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 曹卫星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缪瑞林

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延申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任委员:葛道凯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 6 — 葛振江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

进办公室副主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陈富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院校教学局局长 沈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胡万进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晓茅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王扬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徐玉彬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李忠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院校教学局副局长 刘立新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蔡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罗方述

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湘宁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潘东标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员: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培训处处长 舒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副处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综合处处长

— 7 — 刘光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院校教学局参谋 武马群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林庆平

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单从凯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黄子亮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副处长 各参赛队领队

2.秘书处

秘 书 长: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副秘书长: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黄子亮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副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彬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委

员:武马群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单从凯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4.评判委员会

— 8 — 主任委员: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委

员:姜丽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魏 民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助理

九、奖项设置

1.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2.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公布获奖名单。

十、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参赛队参赛,各参赛队参赛教师须经各省级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产生。省级比赛原则上于2015年8月10日前完成。

2.参赛教师须为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3.已参加过往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

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得参加2015年比赛。

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 9 — 5.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公益性共享。 6.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省市、学校和个人情况介绍。

7.各参赛队报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参赛作品,每个小组不超过2件;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作品,不得有课程(公共基础课)或专业类(大类)的重复;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参赛作品,每个教学内容限报1件。

8.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专用平台可从大赛官方网站登录,该平台(www.daodoc.com/itc/)为大赛教学资源支持平台,各赛项参赛教师均可申请免费下载平台软件及其教学资源。

十一、资料报送要求

1.本届大赛的报名和电子版材料提交工作以参赛队为单位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www.daodoc.com。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9.上述各项材料提交后,请与组委会电话确认。

10.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经网络初评后,公布入围决赛教师的名单及决赛材料报送要求,同时公布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的材料报送要求。

十二、大赛同期活动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

— 11 —

推荐第9篇: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解读

今天给大家分享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解读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帮我们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全部都是干货哦~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我们参加比赛,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选题!选题一定要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师们应该明白,信息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但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所以在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参赛的选题一定要适合用信息化来展现。也就是说选择的这个题目它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所以老师们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另外教学目标也存在问题,如果我们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您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那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老师们就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在这里第一步需要对我们所选择的这节课程内容进行相关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那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我们所教的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那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了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我们本节课的时长、大致的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相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为什么说它们最重要,因为我们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果合理设计。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老师们熟悉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项是2000年时教育部新课标里修改后的内容。现在我国所有的教育体系都在使用它。

知识目标:通常来说知识目标比较容易确定。一般我们确定知识目标都会说:学会某某知识,理解某某方法、掌握某某结构/构造等等。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比较容易。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也比较容易写,比如: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等等。是不是很简单,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我们所写的情感目标内容一定要同我们课堂活动设计相匹配,情感目标是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的。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情感目标写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就一定要在课上有团队协作完成的内容,否则是怎么培养的?因此这里老师们应该了解,情感目标虽然看似很容易写,但一定要和我们的实际教学内容对应。

在这三维目标中,最重要的是能力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最不好确定。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

能力目标老师们都知道,要比知识目标有深度,有广度。往往很多老师在确定能力目标时,都会写:能够怎样怎样,分析某某、应用某某等等。那么这又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就在于很多时候,能力目标容易掉入官话套话的“陷阱”;容易出现实际教学中无法确认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相对来说理工科的能力目标比较容易写,也容易通过课堂活动实现。但文科类就不太容易了,

比如语文,有老师会写: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对于这个目标,我们怎么能确保通过课程来实现呢?这就属于不容易实现或者说莫能两可的教学目标,它就不是一个好的能力目标。这里还请文科类的老师格外注意。

所以老师们在确定能力目标时,一定要确保这个或这几个能力目标能够落地,且可以量化。所谓量化指的就是评委能够通过看你的教学设计,能够判断出确实可以实现这个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确定后,我们就需要确定重点、难点了。

对于重点、难点来说,教学重点是对应知识目标的,教学难点是对应能力目标的。只要我们把握好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重难点就不是问题了。

教学分析完成后,接下来要开始教学设计了。教学设计通常又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前设计

课前设计一般包括五个步骤:设计任务、发布任务、执行任务、反馈任务和分析任务。其中设计任务、发布任务、分析任务主要是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执行任务和反馈任务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在这里设计任务最为关键,我们重点说一说。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非常明确的任务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是:对企业、行业、市场进行相关调研,或者自学教师发布的相关资料等等。这里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不论老师您布置的任务是什么样的,一定切记要有结果!也就是说课前任务必须有结果!而且要反馈结果!

在真实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有很多教师设计了课前部分,但往往忽略了课前任务的结果。这间接导致了老师所设计的课前任务,要么是最后做了跟没做一样,要么是根本同整个课程没有关系。

而一个真正好的课前任务,一定是能够和课上任务或活动进行对接的,而且课前任务中学生们完成的任务内容一定是能为课上突破重点问题、解决难点问题服务的。也就是说,课前任务完成的结果,往往可以辅助课上来解决知识目标或能力目标。

既然课前任务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要想设计一个好的课前任务,需要注意以下六点原则:

1、围绕教学目标。这点无需多说,老师们都明白它的意思。不过还是要说一点,那就是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我们的课前任务在设计时可以围绕这三个目标中的任意一个设计,也可以把它们都包含到里面进行设计。所以老师们在设计时一定要认真考虑好。因为围绕的目标不同,设计出来的任务肯定是不一样的。

2、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主要是为了符合我们的学情分析。我们在设计课前任务时,需要考虑得让学生觉得它有趣,想要去完成它,这样他们才会去做!

3、与课堂任务对接。这点刚才已经说了,就是要让课前任务同课上任务或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联系起来了,课前任务才不会沦为走形式,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当然对于教学目标不同,所联系的课上内容也不同,举例来说:如果设计的课前任务是围绕知识目标展开的,那通常应该和课上突破教学重点的任务相关联,如果是围绕能力目标展开的,那通常应是和课上解决教学难点的任务相关联。

4、带有一定挑战。这一点主要是考虑到,如果我们的课前任务太过简单,对学生来说会觉得索然无味,对评委来说会觉得您选的课本身就有问题,毕竟这是信息化教学比赛,传统教学已经讲的很好的课是不适合用于参加这样比赛的,所以教师所选的课一定要有一定难度,或者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起来很费劲,学起来不容的课。这一点已经在选题中说过,这里再强调一下。

5、允许学生犯错误。这一点很多老师可能想不通。因为我国的孩子从小教育就是零错误教育,不允许学生犯错。但我们知道,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能做到一点问题都没有,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前任务时,也应允许学生出错,而且学生出了错,对于老师来讲不见得就不好,我们可以通过反馈知道结果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然后了解到他们那里还有问题,从而在课上有的放矢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上会更有效。

6、考虑学生特点。因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班级学生都是存在差异的,只有每天同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的老师最了解,因此我们在做课前任务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而这些实际情况就是我们做学情分析时需要提到的。 以上六个原则老师好好把握,一定能设计出非常好的课前任务。

除了设计任务外,课前设计中还包括发布、执行、反馈和分析四项内容。

发布任务很好理解,老师将设计好的任务发布出来,让学生能够接收到。这里不多讲。

执行任务也很简单,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反馈任务也不难,学生将任务完成后,反馈给教师。

分析任务主要是老师的工作。老师们把学生们完成的任务结果收集好以后,进行相关的分析,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上活动做好准备。

五、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上设计

课前任务分析后,课前阶段就结束了。接下来是上课环节。

在课上教学环节中,我以两学时课程为例,讲一下。

通常来说在两学时的课堂中,往往都是按照课程导入、部署任务

一、部署任务

二、部署任务

三、课程总结的顺序。

而在这个顺序中,通常第一个任务完成知识目标和部分教学重点。第二个任务完成教学重点,并会引出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到了第三个任务,就是将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突破完成。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看一下。

课程导入部分,往往根据本课程所讲内容,通过实践案例引出题目,同时在案例中抛出问题,并引出第一个任务。

这里要注意的是所选择案例一定要能扣题,让学生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联系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这个比较容易,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

导课结束后,对于第一个任务,往往是要解决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

这里需要和老师们说一下,第一个任务的设计往往要看课前任务。

如果课前任务是针对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内容,那在课上第一个任务设计时,我们就需要把课前任务的结果考虑进去。也就是说,老师们需要把课前任务中学生们完成的任务结果同第一个任务联系起来,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同时课前任务的结果也将成为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里请老师们注意,很多老师在做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往往直接将课前任务结果和分析情况直接用于授课中。这种做法我不是很赞同。因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评分标准中有一条: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而如果直接把结果拿来用,对于这个标准就不是很到位了。

我的建议是,在这种情况下,由老师组织,学生自己上来对课前任务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发现不足和问题,教师在一旁做相应的指导与引导,效果会更好!学生自己把问题抛出来,然后根据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来突破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从而实现“做中学”。在完成任务后,再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从而完成第一个任务的自评,其他同学可以通过打分等方式完成对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完成互评。

如果课前任务是针对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的,那在这第一个任务设计上,可以不考虑课前任务的结果。而是直接通过导课引出第一个任务,通过学生们参与并完成任务,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和知识目标的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据导课,引出第一个任务,然后将任务发布下去,通过合理的课堂组织,让学生通过协作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实现教学重点和知识目标的突破。在完成任务后,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从而完成第一个任务的自评,其他同学可以通过打分等方式完成对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完成互评。

第一个任务结束后,我们进入第二个任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第二个任务往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是说它要将在第一个任务中剩下的教学重点和知识目标彻底解决,同时又要适当的引出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前任务是针对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的,那就需要将课前任务的结果在第二个任务中体现出来。

其他的同第一个任务类似,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多参与任务,尽可能独立自主完成任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引导课堂,有效组织课堂。然后第二个任务结束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从而完成自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第三个任务是课程的核心,因为它需要解决教学难点,完成能力目标。

因此在第三个任务的设计上老师们需要多花费一些心思,需要让评委看到,你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解决难点,完成能力目标时,确实行之有效。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课堂,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最终有效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在这个任务的设计上,老师要多想怎么能调动学生,让学生多参与,同时作为组织者的教师通过何种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后,为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仍然最好是让学生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不断调整中,真正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第三个任务完成,基本上课堂的部分也就完成了。剩下就是课后设计部分。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主要由巩固知识,布置作业,知识拓展和总结反思四部分组成。 因为比较容易,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推荐第10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1: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评分指标(1)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评分指标

(征求意见稿) 注意问题:

一、对照教学设计指标要求进行检查,最好不要有大的缺项;

二、本教学设计的特色是什么?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最好精炼成一句话标题。让专家容易把握。

三、图、文、音、视、动画等素材选取适当。不能只说用了,最好有具体展示,让专家相信你确实用了,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四、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重难点问题,如何佐证支撑。篇2:5-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发布日期:2014-06-10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14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4年11月1日-3日。10月31日报到。 2.比赛地点: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类课程组、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网络课程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四、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4.网络课程比赛。

本赛项考察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体现学习过程管理的特点,满足网络条件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推动课程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2)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开发,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参与,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

五、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2.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应参照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有关内容,“建筑桁架模型设计”应参照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内容。

4.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可参加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语文类课程组比赛。

5.参赛内容为教育部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所含专业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

六、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4.网络课程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的网址和有关材料,由组委会组织专家网络评审。

七、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教育部。

2.组织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江苏省教育厅。

3.承办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南京市教育局。

4.协办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八、组织机构 1.组委会

顾 问:鲁 昕 教育部副部长

曹卫星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缪瑞林 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延申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任委员:葛道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葛振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

雷朝滋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

陈 伟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杨 进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沈 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胡万进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晓茅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王扬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徐玉彬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蔡 耘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罗方述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湘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潘东标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委 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陈 武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培训处处长

舒 华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副处长

阳 军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综合处处长

朱 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人才处处长

武马群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赵 林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林庆平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单从凯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尹伟民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处长

各代表队领队 2.秘书处

秘 书 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副秘书长:尹伟民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处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彬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委 员:武马群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赵 林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

单从凯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 4.评判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建钢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委 员:姜丽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魏 民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九、奖项设置

1.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2.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公布获奖名单。

十、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代表队参赛,各代表队参赛教师须经各省级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产生。省级选拔原则上不晚于2014年7月31日完成。 2.各代表队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进行网络报名,沿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用户名和密码。

3.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4.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

一、二等奖的作品原则上不参加2014年比赛。

5.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6.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 7.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8.中、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各代表队每个小组的参赛作品不超过2件。如: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中职语文组的作品参赛,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高职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的作品参赛。

9.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各代表队每个教学内容的参赛作品限报1件。 10.高职组网络课程比赛的参赛作品不得有课程(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大类(专业课,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为准)的重复。如: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2件语文课程或2件文化教育大类的作品参赛。

11.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录制讲解视频专用软件和使用教程在大赛官方网站下载。

一、资料报送要求

1.本届大赛的报名和电子版材料提交工作以代表队为单位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进行。

2.请各代表队于2014年8月22日前,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网上报名工作,于2014年9月5日前,完成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和网络课程比赛的网上报名工作。

篇3: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15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5年11月7日-9日。11月6日报到。 2.比赛地点: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数学、物理、化学)、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课程二组(轻纺食品类)、专业课程三组(教育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专业课程四组(文化艺术类、司法服务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服装立体裁剪” “机油泵拆装检测”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英语)、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课程二组(交通运输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财经大类)、专业课程四组(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心肺复苏” “plc控制电动机启动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两个教学内容组。 3.军事职业教育组。 具体方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另行通知。

四、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与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5-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可将大赛专用平台及其教学资源下载安装到本地计算机使用。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通过平台添加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导入后调出使用,自行添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 一完成人。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自定义教学情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用好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规定的操作,并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五、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或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公共 基础课的,应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参赛内容为专业技能课内容的,应依据教育部已发布的《中等职 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或《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4.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各教学内容组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六、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录制软件不限,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案实施课堂教学(35-45分钟),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教案内容一致。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第11篇: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几点体会

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几点体会

2010-12-28 上午 08:20:19 点击:1433 作者:谢晓峰 出处:装饰教研室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12月10—13日在沈阳举行,我作为河北代表队的一员参加了土木水利类建筑装饰学科的比赛,下面就本次比赛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下总结;

一、比赛总体介绍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办公厅主办,比赛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软件要求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信息化教学设计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进行讲解。

大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奖按比赛项目和比赛组别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总数的20%、三等奖占总数的30%,其余为优秀奖。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本次代表河北参加比赛的学校除我们学校外,还包括河北省职教中心、唐山建筑工程学校、石家庄财校等

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要求

在本次大赛的闭幕式上,鲁昕部长做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改变一只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明确提出了几点要求:

1、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

3、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

4、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并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借鉴中小学网页制作的经验,为提高信息化利用不断开拓新路。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程建钢,明确提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指导,倡导混合教学模式。

三、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本次比赛结束后进行了优秀设计的展评,看过之后感触很深,在这里给老师们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语文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是《黄河》。特色一:教师讲解富有激情,象诗朗诵一样,非常有感染力。良好的表达力吸引了在场的所有领导和老师。特色二:容量大涵盖广,大量使用视频及图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深层次挖掘。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视频内容包含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战争题材,讲述黄河在作者心中的意义,同时挖掘黄河流域文化,如秧歌舞、窑洞文化等,拓展内容。整个的教学设计信息的包容量很大,能看出教师对课程准备非常充分、理解很透彻、对如何吸引学生做的很成功。特色三:作业内容让同学们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并制作网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信息化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的要求。

另两个是加工类和土木水利类的展评。这两个的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授课。加工类软件设计展示的的是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输入数据和材质等。键盘和实际车间内的机床电脑操控系统一样。输入后可进行加工。声音与实际操作时一样。模具的加工过程和时间控制都是仿真的。利用这个软件授课学生们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自己模拟操作。提高兴趣。土木类展示的是《塑钢窗安装》技术,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从开始的窗口测量到窗户固定、打胶、检验。场景中有两个工人,学生在屏幕上输入需要的数据及其需要的材料,指挥两个工人进行操作,整个的过程学生都可以自行操控。使安装技术在轻松的点击过程中完成了施工要点,学生也熟悉了施工工艺。相比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从展示中能看出老师展示的这些信息技术,其实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晶。现在国家也在倡导团队精神。跨专业合作,共同创造教学科研成果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主方向。

四、参赛体会

就我自己参加比赛的体会给老师们说一说,今年是教师比赛的第一年,鲁昕部长讲以后年年都会举办。我觉得自己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有些信息技术以前根本就没有尝试过,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还有些是能够实现但是在教学中没有做,比如网页制作技术和信息平台的支持。如果以往尝试去做,我相信会有很好的教学设计体验和成果。因为接触少,眼界窄,致使在接到这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任务后,不能很准确的把握方向。通过参加本次比赛也使得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更透彻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提高,但是把信息手段作为载体应用于教学还需要不断的去尝试。

我也非常感谢两次听课、评课对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使我感受到教学团队的力量和支持。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教学工作部给我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机会,感谢张立斌老师的精美制作,谢谢!

五、参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演示汇报

谢老师将自己参赛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现场演示。

第12篇: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几点体会

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几点体会

2010-12-28 上午 08:20:19 点击:1475 作者:谢晓峰 出处:装饰教研室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12月10—13日在沈阳举行,我作为河北代表队的一员参加了土木水利类建筑装饰学科的比赛,下面就本次比赛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下总结;

一、比赛总体介绍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办公厅主办,比赛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软件要求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信息化教学设计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进行讲解。

大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奖按比赛项目和比赛组别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总数的20%、三等奖占总数的30%,其余为优秀奖。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本次代表河北参加比赛的学校除我们学校外,还包括河北省职教中心、唐山建筑工程学校、石家庄财校等

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要求

在本次大赛的闭幕式上,鲁昕部长做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改变一只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明确提出了几点要求:

1、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

3、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

4、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并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借鉴中小学网页制作的经验,为提高信息化利用不断开拓新路。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程建钢,明确提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指导,倡导混合教学模式。

三、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本次比赛结束后进行了优秀设计的展评,看过之后感触很深,在这里给老师们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语文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是《黄河》。特色一:教师讲解富有激情,象诗朗诵一样,非常有感染力。良好的表达力吸引了在场的所有领导和老师。特色二:容量大涵盖广,大量使用视频及图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深层次挖掘。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视频内容包含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战争题材,讲述黄河在作者心中的意义,同时挖掘黄河流域文化,如秧歌舞、窑洞文化等,拓展内容。整个的教学设计信息的包容量很大,能看出教师对课程准备非常充分、理解很透彻、对如何吸引学生做的很成功。特色三:作业内容让同学们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并制作网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信息化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的要求。

另两个是加工类和土木水利类的展评。这两个的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授课。加工类软件设计展示的的是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输入数据和材质等。键盘和实际车间内的机床电脑操控系统一样。输入后可进行加工。声音与实际操作时一样。模具的加工过程和时间控制都是仿真的。利用这个软件授课

1 学生们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自己模拟操作。提高兴趣。土木类展示的是《塑钢窗安装》技术,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从开始的窗口测量到窗户固定、打胶、检验。场景中有两个工人,学生在屏幕上输入需要的数据及其需要的材料,指挥两个工人进行操作,整个的过程学生都可以自行操控。使安装技术在轻松的点击过程中完成了施工要点,学生也熟悉了施工工艺。相比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从展示中能看出老师展示的这些信息技术,其实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晶。现在国家也在倡导团队精神。跨专业合作,共同创造教学科研成果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主方向。

四、参赛体会

就我自己参加比赛的体会给老师们说一说,今年是教师比赛的第一年,鲁昕部长讲以后年年都会举办。我觉得自己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有些信息技术以前根本就没有尝试过,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还有些是能够实现但是在教学中没有做,比如网页制作技术和信息平台的支持。如果以往尝试去做,我相信会有很好的教学设计体验和成果。因为接触少,眼界窄,致使在接到这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任务后,不能很准确的把握方向。通过参加本次比赛也使得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更透彻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提高,但是把信息手段作为载体应用于教学还需要不断的去尝试。

我也非常感谢两次听课、评课对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使我感受到教学团队的力量和支持。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教学工作部给我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机会,感谢张立斌老师的精美制作,谢谢!

五、参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演示汇报

谢老师将自己参赛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现场演示。

2010-12-20 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个人总结

在顺应国家教育部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和肖智老师有幸参加了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此次比赛,我们参加的是项目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从9月16日接到任务到11月26日比赛结束,历时2个多月的时间。从确定软件开发内容、软件功能设计、软件素材收集、软件组合完成、讲解PPT的制作、讲解稿的完善,我们得到了学校、系部、教研室各位领导和同仁们的全力支持与鼓励。虽然这只是个单项比赛,却凝结了众人的智慧和努力。

然只获得三等奖,但是整个比赛过程,我的收获还是很多。现将本次比赛的总结如下:

一、比赛情况

我们参加的是项目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比赛主要针对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软件来突破重点、难点,紧密衔接专业教学,延伸扩展课堂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竞赛的关键,每个参赛选手都代表了各省的最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我们设计的《领型设计模块软件》,主要是根据在常规教学中出 2 现的难点,将知识点细化、分类,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如Flash、视频、图片等手段来实现对知识点的重、难点突破,达到师生间的互动、完善教学实践的评价。

在比赛过程中,讲解过程流畅,能基本准确到位的完成整软件讲解程序,但较其他省份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比较,我们设计的软件还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随着3D技术与3G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在教学仿真实训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究,我们目前的技术还处于单

一、平面的层次。

具体来说,比赛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整个教学设计必须十分合情合理,科学规范而且必须是原创作品;

2、现场讲解演示PPT课件必须直观、生动、形象;

3、支撑整个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必须丰富多彩、教学情景设置与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合,“教、学、做”相统一,并注重实践操作及评价过程的实施;

4、软件的讲解操作过程,要能够在现场进行完整熟练演示;讲解的人必须教态优美,普通话标准,流利,面带微笑,自信稳重。

5、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培养自己本专业的技术水平,还有不断的吸收最新的教学辅助技术(如Flash、3D、PS等),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有立体感的呈现于学生。

二、几点体会

1、要做好一件事情,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因而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比赛所要制作的是软件,对于我们普通老师来说难度很大。设计制作软件的过程是显得很艰辛,软件运行的平台技术、软件的功能构架、软件的程序编写、软件素材的整理都需要很专业的人员协作共同完成。为此,肖智老师反复修改着软件程序,重整软件构架使软件能更好的辅助于教学内容;我们服装教研室的罗文庆、谭永保、唐秀英老师为本软件的制作也倾尽了全力,不辞辛苦的加班整理制作素材图片、制作Flash,一遍又一遍的探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为了使软件的整体风格效果更加有艺术性,使每个菜单的色彩搭配更加的美观,龙勋老师牺牲了多个周末为我们进行美术编排;袁彦老师也为了软件,制作了评价菜单。为了使软件不断的完善、讲解过程更加清晰合理,每周我们都会得到周校长和各位教学领导的指点,反复的修改着讲解稿和完善软件。每一次的指点,都让我们有着新的进步和收益。

2、从整个比赛的目的、组织来看,教育部领导,尤其是鲁昕副部长对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教学,用信息化带动职教发展这一观点理念十分看重,这也许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之内职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国家改革示范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等等都将与信息化教学密切相关。

3、从我省信息化教学改革来看,省教育厅与教科院对“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中提倡的“空间教学”十分推崇。教育厅王健副厅长在11月25日的报告会上用“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深刻变革”专题介绍了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做法,在全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4、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校虽然是国家级示范学校,但教学方法手段较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鲁昕部长的讲话精神,要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信息化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5、从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要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教师,应该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眼界、开拓思维。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改变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

3 这次大赛展示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交流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加比赛虽然有压力,但是人有时候就是压出来的。通过这次比赛我学会了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也见识了全国各地信息化技术的水平。比赛后深刻体会到了与其他选手的差距,也树立了今后我要努力的目标。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之风已经在全国大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应该抓住时代的脉搏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良机,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东风来实现我校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为职业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总结

经过了3周紧张的准备,在2010年12月10日,我赶赴沈阳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尽管沈阳市刚刚经过一场暴风雪的洗礼,天气寒冷,但是参赛选手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开幕式后,正式比赛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此次大赛共设两大类比赛项目,分别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其中,每项又分为语文组、数学组、土木水利类专业组、加工制造类专业组、信息技术类专业组等5组。参与本次大赛的选手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共计约300位选手。

我参加的是土木水利组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重点在于考核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我在现场展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采用软件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文字、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将一些难以教学的原理概念进行讲解,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次信息化教学大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比赛,禁止参赛选手进行个人情况介绍。强调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从整体上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与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大赛展示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交流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教学以后一定是教学的趋势,对于工科类专业,确实可以实实在在的克服一些教学上的难点。

4 参加比赛虽然有压力,但是人有时候就是压出来的。通过这次比赛我学会了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也见识了全国各地信息化技术的水平。比赛后深刻体会到了与其他选手的差距,也树立了今后我要努力的目标。人活着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会珍惜每个机会,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符合中职教育要求的新教师。

2010年“亚龙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总结

王炳炳

为期三天的首届“亚龙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12月13日在沈阳落下帷幕。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首次大赛,本次大赛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辽宁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沈阳市教育局承办。大赛设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两个大项,设语文组、数学组、土木水利类专业组、加工制造类专业组、信息技术类专业组5个组别。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4个代表队、254名教师参加了比赛。三天角逐共产生一等奖28名,二等奖50人,三等奖75名,是迄今为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高级别的竞技场。

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重点在于考核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须现场展示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信息化教学设计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难点,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突破授课内容的重难点等。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能参加这样的比赛是非常荣幸的。虽然从通知比赛到参加比赛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时间,赛前就感觉信息化设计对自己来说真的是有很大的难度,但还是在有限的资源里克服了不少困难,按照数学新大纲的要求,应用falsh软件的制作平台比较到位地设计了一节《二面角》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思路上利用网络平台设置了可讨论的bbs论坛和flash的绘图平台,尤其是练习环节中通过自主在线测试的计时计分和真人语音反馈成为信息化设计的一大特色。在大赛中我见识到了全国各地先进的教学仿真软件以及如何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开阔了眼见,拓宽了教学思路,学习到了以前从未看到过的先进理念,尤其是对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深刻地理解,通过这次比赛感到自己又得到了一次很大的提高和成长,这也是比赛真正的目的吧。

5 通过这次比赛我也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首先如何利用多种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的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待提高和熟练操纵;其次,对于比赛中答辩环节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最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拓开思路,设计出既有实效又创新的教学设计。

最终,能取得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的成绩,感谢校长室领导的关怀和教务处、教研组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也是我校实行强师工程、发挥团队精神、不断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好证明。

全国中等职业信息化大赛总结

语文教师:张爽

2010年12月在我校举办了“亚龙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本次大赛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辽宁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沈阳市教育局承办。大赛设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等两个大项,设语文组、数学组、土木水利类专业组、信息技术类专业组等5个组别。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34个代表队参加了大赛。参加全国大赛的254名教师,来自祖国各地。历时三天,于12月13日在辽宁大厦落下帷幕。

我参加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选手共25人,最终很荣幸我获得此次大赛的一等奖,并且以该组第一名的身份获得此项殊荣。

回首近两个月的赛前准备到比赛的正常发挥,再到取得满意的成绩,一路上,我和为了此次大赛忙碌的所有的我的战友们经历了无数的沈北不眠夜,但是这份经历是宝贵的,更是值得回忆的。那么接下来作以总结: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接到此次全国信息化大赛通知后,我校作为主赛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大赛的团队。从选手选拔、目标确定、强化培训、装备购置、代表队的接待安排整个过程,学校领导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在我们选手遇到困难时,总能得到他们的鼓励与支持。

二、组织精心,计划周密

十一月初,沈阳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的选拔比赛,在我校沈北校区顺利举行,最终我和三名同事很荣幸的代表沈阳市进入全省的选拔比赛中。

十一月下旬,经过半个多月的选拔,辽宁省最终选定十名选手参加全国的十个比赛项目,其中我和霍宁老师、赵楠老师也非常幸运的代表辽宁、代表沈阳、更是代表我校东道主——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进行全国的角逐。

三、布置周详、圆满举办

6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参加此次大赛,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文化课教师,可以说对于多媒体软件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什么是软件?什么是课件是首先摆在我面前的严峻问题,概念明确才能做进一步的规划设计,于是我阅读了网上关于“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论文200余篇,请教我校各位专业课教师,得到大家的帮助和鼓励。11月7日,我带着诗歌多媒体欣赏软件一稿走进了沈阳市选拔比赛现场,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得以校领导的鼓励,带着我们选手又找“高人”请教,最终确定我校的参赛方针和策略的正确性。让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从小说到大的真理。

最终我们带着这个真理一路过关斩将,走进了全国大赛的大门。这得力于我们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且为之努力前进的动力。

12月11日,万里冰封的沈北,我校迎来了全国的中职学校参赛教师,也迎来了省市领导的莅临,简单的开幕式布置周详,让很多老师宾至如归,更让我们辽宁的选手特别是作为来自东道主学校的我尤为的欣喜、骄傲。最终两天的角逐,我们带来的软件作品得到了评委的肯定,我校的组织规划也给全国的选手和教育部的领导以深刻的印象和高度的好评。

四、团结协作,不遗余力

此次比赛,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比如动漫组的王健老师、张丽霞老师在工作繁忙中帮我完成了素材搜集和转化工作。葛宇老师更是不遗余力帮助我们选手做论坛网页,和我们一起加班加点。因为我参加的是语文组项目,即使专业性强,语文组的同仁们还是帮我们选手几阅讲稿,从标点到错别字都进行了细致的校对。信息中心的领导以及几位老师帮助我们安装软件,检查故障保证了我们选手比赛的顺利进行,以上所有同事的鼎力支持体现我们学校团结协作的精神,再次对这些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本次大赛取得的几点收获和经验 1.正确的目标是放飞成功的跑道

作为软件类的比赛,中职的文化课可以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我们一直高举为专业课服务的旗帜,但是又不能轻易取代文化课的基础作用,那么此次大赛也是一次契机,让我们明确未来的中职文化课该怎么上,以什么样的方式上,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信息化对于我们文化课老师不仅仅是只会做几张PPT,只了解如何上网等简单的常识,信息化教学就是要在技术完备、硬件完备、教师技能完备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我们老师值得思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得到信息化的辅助那么我们的中职教学,可以说是整个的教育都会得到迅猛的发展。

例如,我设计的多媒体诗歌欣赏软件,设计之初,我运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策略,比如情景导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但是这些都不能体现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诗歌教学,直接给学生画面就会阻碍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学生也会有厌恶感,自动放弃了课堂的主动位置。于是我设计的是贴近他们生活的QQ秀、KTV点唱机等类型形式,体现多媒体技术,又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兴

7 趣才是王道。这也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网页的一些常识,比如PHP技术、ASP 、JSP等,更了解了一些编程语言,即使还是略知皮毛,但是也刺激了我学习的兴趣,至少我希望以此为契机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2.高效的执行力是成功的关键

两个月来,我们以校为家,经历了无数个不眠夜,高效率的完成每天定制的任务,即使在停课、停班的时候,我们几个班主任老师也不忘时刻和班级干部沟通,时时了解班级动态,体现了我们的执行力和责任感。

在辽宁集训中,我们用心沟通,听取每一次专家的点评,每次的集训就是一次推翻,虚心的听取意见,辨正的采取是此次比赛中我的另一个收获。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当选定用PPT做前言介绍的时候,省领导指出我们的PPT也是信息化项目,不够精美不够专业。于是我和几位同事在观看省领导做的赛前指导材料演示后,忽然觉得这个模板就是经过演示而且精致美观的,于是我们做了母版修改,最终得到领导特别是比赛当天专家评委的好评。再次证明,团结就是力量。

4.锻炼了队伍,树立了信心

通过这次大赛的历练,不但使我们选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教学水平,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看到了全国中职同行们一些先进的教法和前端的教学理念以及各地的教学特色,开拓了思路,也使我们的文化课教师树立了信心。

通过这次大赛的强化训练,我觉得作为年经的老师,我的语文教学基础知识方面得到了巩固,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扩展,信息化教学理念也基本树立,另外通过此次大赛,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和对工作不够热情等问题,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更明白了中职文化课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辅助专业课教学,更是专业课的基础,也可以做到无处不“职业”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树立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还是感谢领导给予我此次参赛的机会,各位老师的鼎力支持,学生处的全力协助才有我的成绩。我希望在我不断努力前行的路上,我的左手边依然有大家温暖、支持的右手。

第13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 □ 谢传兵 侯小菊 张少刚 【摘 要】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力求开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局面。

调研数据表明,大赛确实较好地发挥了激励作用,在自身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全面促进教师和职业

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特别在提升参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根据大赛发

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态势分析,可以认为统筹建设、分类比赛、加强研究是完善大赛制度的理性选择和基 本方向。

【关键词】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师发展;态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458x(2014)12—0084—06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 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 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 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为贯彻落

实这一精神,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 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引导 和促进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自 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 学大赛 (以下简称“大赛”)。五年来,在多个部门 的共同支持下,大赛在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 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 共同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 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 化教学大赛”。鉴于大赛对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 革创新的重大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大赛五年发展历 程的梳理及参赛教师相关情况调研数据分析,揭示大 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 水平的实际效果,分析大赛发展态势,提出进一步完 善大赛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大赛发展历程 1.大赛缘起与轨迹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由扩大规模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2009年11月,教 育部在辽宁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 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会 议首次提出了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倡 议。出席该次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讲话中强 调,加快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快信 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 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而倡议 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就是要通过赛事 制度化的竞赛机构,整合建设功能、彰显建设成效, 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 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 化教学水平。

2010年12月11日,首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

息化教学大赛在沈阳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3个地 区的256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 设计的语文、数学、土木水利类专业、加工制造类专 业、信息技术类专业等共10个组别的比赛。至2014 年,大赛分别在沈阳(前两届)和南京(后三届)连 续举办5届,共有约4764名职业院校教师、2642件 84 DOI:10.13541/j.cnki.chinade.2014.12.0182 0 1 4 年 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作品参加比赛。五年来,大赛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理念 先进、特色鲜明、思路创新的优秀作品,多角度、多 层次、多方位呈现信息技术在优化职业教育教学中的 优势。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以其独特的推 广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广大专家和 教师的高度评价,为全面推动实践性教学过程与信息 技术的融合提供了范例。 2.赛项设置变化

为突出大赛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引导和满足职业

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 诉求,五年来,大赛组委会在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比赛内容、评审方式和评分指标等方面,坚持采取动 态调整机制,促进大赛走上不断优化的道路。作为首 次试点,2010年确定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 软件赛项,设定语文、数学、加工制造、土木水利、信息技术5个重点组别;2011年起,新增信息化实 训项目,突出职业院校实训教学转向虚拟环境与实体 环境的融合,并在大赛期间增设专家报告;2012年 起,将高职院校纳入大赛范围,促进了中高职教学改 革一体化衔接的进程;2013年新增高职组网络课程 赛项,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更加关注资源的搜集和应 用;2014年新增课堂教学赛项,引导教师从重视教 学设计转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详见表1。 赛项设置的变化,体现出大赛在引导方向上的不

断发展。其总体的思路就是要引导教师基于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大赛的实效 性和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在比赛内容方面,大赛 还紧密对接社会和产业最新发展动态,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突出了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 注方向。经过五年的不断完善,大赛在引导教学变 革、突出教学应用、对接产业动态、聚焦重点领域方 面,特征与效果显著。 3.改进比赛方式

为构建国家-省市-地区-学校四级赛事体系,自

2012年起,大赛组委会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参赛代 表队要先行组织省市选拔赛,遴选地区优秀选手参加 全国大赛。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到2014年,全部 省级(含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都组织开展了区域内 的选拔赛,大赛的影响力、覆盖面得到快速提升。 为降低现场决赛的环境压力、提高大赛整体水

平,自2012起,大赛评审分为网络初评和现场决赛 两个阶段进行,各地推荐报名的全部参赛作品在通过 网络初评后,按60%的比例进入现场决赛。

为了保证大赛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规范性,年度

大赛评委从专家库随机抽选产生。五年期间,大赛建 立了最具权威性的评审专家库,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学 者和专家进入专家库,覆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行 业组织和职业院校,形成了代表国内职业教育信息化 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顶级库,专家力量深度参与了 大赛的项目设置、评审标准修订、比赛评判、报告 会、培训会等环节。

表1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设置一览表 [2]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组别 中职组

中职组对同一问题,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认识基本一 致。数据显示,84.25%的校长和管理人员认为,信 息化教学大赛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 用很大”(43.64%)或者“作用较大”(40.61%)。而 非参赛教师中,有66.61%的人认为信息化教学大赛 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用很大或者作用 较大,显著高于“一般”、“作用不大”、“没有作用”。 4.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提升和区域联动 访谈结果表明,无论教师是否参赛、无论是教师

还是管理人员,都高度认同大赛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 教学水平提升和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作用。被访谈者 的观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 教学水平提升,真正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方式的变 革;二是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智慧化建 设,从根本上引导和提升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大赛搭建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交 流平台,全面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师水平的区域均衡。

在大赛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出较为

显著区域梯度差异。以2013年为例,在全国36个代 表队中,参赛获奖排名靠前的代表队 (获奖数) 为: 江苏 (24)、辽宁 (24)、大连 (22)、北京 (21)、宁波 (19)、河南 (19)、湖南 (18)、吉林 (17)、天津 (16)、广东 (15),其中东北地区3个、华北 地区2个、华东地区2个、华中地区2个、华南地区 1个,西北和西南地区没有进入前10名的代表队。 [4] 大赛成绩的差异性,源自各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进程与效果的差异性,同时体现出区域内通过大 赛整合相关建设工作的联动效果。以连续几年排在前 列的江苏为例,不仅长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制度化、常态化,还非常注重重点资源的建设。例 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先后成立了15个重 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9个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与企 业合作共同开发了102门基于网络平台的专业核心课 程数字资源,重点解决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不足 问题,并实现所有成员学校无偿共享,在省内所有职 业学校中逐步推广使用。同时,以组织大赛为契机, 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 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探索基于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研究、总结 和推广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5] 辽宁和大连同在一个省区内,共同进入年度获奖 总数超过20个的第一方阵。考察辽宁的职业教育信 息化建设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辽宁省自2006年开始 投入专项资金开发重点专业的仿真实训软件,并面向 全省职业院校推广应用。 [6] 到2008年,又同步推进

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队伍三个建设,构架了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三级网络平台体系,构建了包括 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 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在内的五 大标准,规范建设成果的应用。各项工作组织化程度 高,为深化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取得 大赛优秀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其他取得优秀成绩的区域,同样可以看到区

域性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亮点,如:北京、天津的 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湖南 的世界大学城(职业教育新干线)建设与推广,宁波 的“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及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信 872 0 1 4 年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息化教学专题培训,吉林的教育信息化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程,广东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 设等。

通过分析各地区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轨迹,可以

发现以下基本事实和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能直接反应 地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与地区职 业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师资培训力度、大赛组织化程 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深度直接相关。

三、大赛发展态势分析 1.机遇与威胁

以历史的角度来看,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 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 品牌的同时,也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职业院校教师发展需求将更加旺盛。从职业 院校发展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无论是“以信息化引 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职业院校人才 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以竞赛机制来激发教师内在需求、推动教 师能力发展,其有效性已被理论和实践共同验证,职 业院校及教师对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来实现各项诸多目 标的诉求将更加显著。

二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从相关政策来看,对大 赛的必要性、持续性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国务院 六部委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 2020 年)》 第十一条就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到 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达成这 一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 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全国职业 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 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 [7] 在推进职业院校信息技术

应用方面已经较为充分地发挥了特殊的功能,未来也 必然成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理性 选择。

大赛也同时面对显著的挑战。 一是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其他重点工作融合 不充分。虽然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 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设 计,在客观上起到协调和引导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教学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但在顶层设计上,这些工 作之间尚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为赛而赛的现象在职 业院校中依然存在。

二是职业院校普遍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环境支持。随着大赛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支持信息化教学设 计和实施的信息技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 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环境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也加大 了大赛优秀成果在日常教学中推广应用的难度。 三是区域发展显著不平衡。从过去的几年看,各 地区举办区域内比赛大赛的情况各不相同,区域性赛 事发展状况和参赛全国大赛的成绩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现象,大赛优胜奖过于集中。教学信息化发展程 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职业教育 办学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和重视程度 的差异性,大赛在客观上可能会加大区域信息化教学 创新发展的差异程度。 2.优势与劣势 大赛现有优势分析: 一是大赛以其权威性和创新性成为职业教育信息 化的一面旗帜。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 事,五年来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院 校教师参与其中,已经成为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 代化的重要抓手,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 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大赛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大赛不 断创新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特别是设置具有典型引 导意义的信息化实训教学项目,如“万用表的组装与 检测”、“声光实用型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 架模型设计”等项目,紧密围绕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 革,体现实训课程教学变革的项目化、模块化方向, 切实引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大赛同期举 办“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汇聚程建 钢、祝智庭等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的优秀报告,对教 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引领性十分突出。 三是大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竞赛体系。由于大赛 自身层次性的不断丰富、范围的持续扩大、标准的逐 步完善,加上大赛成果共享渠道畅通,其影响力越发 深远,推动大批参赛教师正在或已经成长为职业院校 的教学改革领军人物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骨干力量, 大赛这一平台,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变 革最有力的机制之一。 大赛自身发展的劣势所在: 882 0 1 4 年 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一是总体规模难以有新突破。按现有的大赛模 式,由于受到承办比赛院校的条件制约,全国职业院 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规模很难再有大的突破。2010年 参加国赛共有256件作品,到2014年,参加国赛也 只有726件作品,且继续上升的空间极其有限。 二是参赛专业轮转周期较长,组别设置连续性不 强。目前大赛覆盖的专业和课程基本按三年周期轮转 的方式设计内容组别,同一课程及专业的组别一般要 隔两到三年才有一次参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 师开展相关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三是竞赛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很多职业院校更 重视省赛、国赛的成绩,忽视院校的相关建设与推广 应用,参赛功利性较强,不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 性。部分地区的省赛和全国大赛显示了较高的水平, 引领性和创新性显著,但部分专家与教师认为,大赛 作品与日常教学有较大距离,推广较为完善的信息化 教学研究理论和优秀的参赛作品大多处于初级阶段。

四、完善大赛制度的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思 路,将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 化的要求,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 [8] 以这一思路来指导大赛制度的完善,逐步形成 信息化教学持续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新 常态,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驱动,统筹推进职业教 育信息化建设。大赛是考量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量 规,大赛成绩客观反映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综合应 用水平。职业院校和教师只要存在参赛获奖的需求, 就能在大赛机制下激发潜在的创新动力,推进信息化 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只有以举办大赛为契机统筹和引领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各地区和院校才能真正协调 好教学实际应用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两个方面的工作, 预防和纠正“为了建设而建设”的倾向。 2.适当扩大国赛规模,完善多个层次的区域竞 赛体系。如加强与行指委、教指委的沟通与协作,设 计基于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教学专项比赛。可 以按专业大类分区域进行比赛的方式,充分利用最新 的信息技术环境,突破场所条件的限制,适当扩大国 赛的参与度,缩短专业的轮转周期,突出各专业大类 的特色。

3.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校级多级竞赛与 选拔体系,让更多的教师拥有参赛的机会,激发教师 更多地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赛促 学”、“以赛促改”,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 4.成立研究和推广团队,提高大赛科研水平与 服务水平。大赛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活动,更应是一个 集研究、创新、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要保证大 赛引领的方向的科学性和成果应用的普及性,就必须 从顶层设计上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制, 深入系统地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与模式,成立包括获奖选手在内的推广团队,广泛推 广先进理念、优秀成果和优质资源。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2010-2014)[Z].北京:教育部,2010-2014.[3]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 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2012年)[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13.[4] 关于公布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的通 知[Z].北京:教育部办公厅.[5]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 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Z].南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 院,2010.[6]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Z].沈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7][8]《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教 育部副部长鲁昕[R].2014年11月3日.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谢传兵,助理研究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10013)。

侯小菊,硕士,国家开放大学工程中心、教育部职 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100039)。 张少刚,研究员,国家开放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100039)。 责任编辑 三 川 89

第14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有关要求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相关要求,供参考

一、中职组比赛项目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二、中职组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

— 2 — 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三、中职组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应参照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有关内容,“建筑桁架模型设计”应参照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内容。

四、中职组比赛办法

— 3 —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五、参赛办法及要求

1.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 4 — 2.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

一、二等奖的作品原则上不参加2014年比赛。

3.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4.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

5.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6.中、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各代表队每个小组的参赛作品不超过2件。如: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中职语文组的作品参赛,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高职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的作品参赛。

7.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各代表队每个教学内容的参赛作品限报1件。

— 5 —

第15篇:信息化教学大赛设计课件说明

信息化教学大赛设计课件说明

湖南省衡阳市工业职业学校 雷德良

项目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制作

本课题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共分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拓展四大模块。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实物示范、动画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首先在项目分析模块中介绍了该课题采用的教材版本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教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对中职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确定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解决办法。

在项目实施模块中通过温习旧知来夯实基础,为探求新知服务,

引出项目课题后,紧接着就对制作课题分四个任务进行分解教学, 在任务1中让学生明确实施该课题需要用到哪些实训器材,并熟练掌握操作工具和测试仪表的使用方法。 在任务2中要求学生对器件进行质量检验,并根据元件布置图将电器元件按要求固定在安装底板上。在任务3的接线及线路检查中,把接线的步骤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主电路按三相电流的流向走线,控制电路按等电位分步进行接线,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衔接起来。在任务4的通电试车及调整环节中强调安全文明生产,并对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和时间继电器起动整定时间进行调整,用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示范两种方式来变抽象为具体、简单直观,弱化了难点。

动手制作是通过即时实训、体验感悟来巩固知识,老师在实训室巡视指导、随时答凝解惑,并适时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重点难点问题。

在项目评估中教师快速回顾知识和技能,然后开放课堂,学生互相交流评一评,说一说、分享体会共同进步,并按工艺标准进行学生互评,写出实习报告,展示制作成果,评选出操作能手。

最后通过项目拓展练习来内化知识,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课题采用FLASH软件制作,教学策略恰当,图文并茂,声色运用合理。思路清晰,符合普遍认知规律,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6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2012 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二)

参赛课程:参赛内容:授课学时:参 赛 教 案

生理学基础

听觉器官及其保护

2 学时

《听觉器官及其保护》教案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授课地点 授课人数 教具准备 / 人体生理功能 多媒体网络实验室

50人

教学对象 总 学 时 授课学时 授课形式

2011级中职护理班

72学时 2学时 网络教学 讲-练结合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网络平台、耳的模型

1.内容处理:原教材是新课改教材,内容为《听觉器官功能》,删减 了大量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外耳及中耳的功能、内耳的功能、前庭器官的 功能及听觉测试实验。根据行业的需求及发展,结合课程标准及以往课程、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处理。

扩充:1.耳的结构;2.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关于耳的结构这 部分内容,学生在解剖学中学过,但大部分遗忘,故增加进来;而听力的 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是护士工作的职责,为培养符合社会及临床需要的护 士,在教学中补充和拓展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2.分解任务:教学内容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护 理真实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为依据,将本次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工作 岗位要求设计为三个任务。

任务一 了解耳的结构 任务二 熟悉耳的功能

任务三 掌握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本单元是护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生理学基础》的核心模块,依据护 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要求,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的结构并会能对模型进行拆装; 2.能复述声波传到的主要途径; 3.能进行声波传导途径的测定; 4.判断影响听力的因素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网页、书本,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能体会听觉异常病人的心理,同情并理解病人,社会实践过程中体现 爱心、责任心。

1 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 重点为掌握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由于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对现实生活非常重要,学生今后在生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活和临床工作应用广泛,故作为重点内容。

难点为熟悉耳的功能。

由于该内容非常抽想,学生很难理解,传统教学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如 3D仿真技术、视频等技术等突破了这一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 2011 级中职护理班学生(一年级),均为女生, 十四五岁,初中毕业后进入我校,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善于模仿,喜 欢上网,喜欢参与性学习,但学习持续性不强,根据皮亚杰的青少年认知

学情分析 发展学说,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她 们在学习生活中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些都是我们分组自主学习和小 组 PK奠定基础。另外他们刚刚接触医学知识,对职业岗位没有概念;有很 强的同情心、爱心,这些都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根据学教材分析、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分析,为提高教学效率,实 现教学的最优化,课堂上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同时借助 3D仿真技术、WEB、FLEX在 线互动交流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提前 1周通过班级 QQ群,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复习并查找相关资料。另外指导学生异质分组,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等, 确保每人都有分工。

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 “爱耳日”视频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

教学策略 法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中做、做中学, 做学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小组竞 赛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利用网络平台及在线

测评系统,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 时调整教学进度。

课后:指导学生完成精品网课程站上的完成配套自测题,查漏补缺; 制作“爱耳”宣传海报;利用周末开展“微笑天使”志愿者活动。针对听 觉器官“结构复杂看不见、功能抽象难理解、日常保护很重要”的特点引 导学生查资料,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上传至网站上以利 于共享及评价。

2 1.校内资源:

(1)实训资源:在校内实训场所中,利用解剖实验室耳的标本、模型, 为生理学基础课程所用;

(2)信息资源:校园网络平台系统,将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

资源整合 后上传到校园网上的《人体生理学》精品课程平台上,将 3D仿真技术、WEB、FLEX在线互动交流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内资源最大化共享。

2.行业资源:利用我校校院合作办学的资源与优势,学生教师到临床 采集相关病例,给学生进行案例教学,同时利用远程视频会议平台让学生 和临床医生在线交流,让专家给学生讲解常见耳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参与指导小组的划分: 1.组长由成绩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2.各小组均有一名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角色分配 3.各小组均有成绩优秀、中等和较差的学生;

每组选出组长、助手、发言人、记录员、后勤保障员等,确保每人都 有分工。

教师角色:引导者、协助者、管理者、参与者。

教学评价主要是系统给予及时评价,另外,还有以下评价方式: 1.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和演示给予及时鼓励评价(包括其他同学)。

教学评价 设 计 2.对每一个任务的操作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点评与讲解。 3.展示学生设计宣传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4.结合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

5.展示各小组竞赛作品,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获胜者给予增加平

时分。

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创设情景 明确任务:“爱耳日”视频

(5 分钟)

学生思考

动态模拟 实施任务 (65 分钟)

任务一: 了解耳的结构 (20 分钟)

任务二: 熟悉耳的功能 (20 分钟)

任务三: 掌握影响因素 (25 分钟) Flash 交互动画 Flash 拼图游戏 教师巡视

三维仿真 Flash 动画

教师巡视

Flash 动画

WEB在线互动交流

教师巡视答疑 观察分析结果

Flash拼图游戏是否正确?

分析基本正确?

课后继续在线练习巩固知识

对对碰游戏闯关成功?

否 学习的平台

学习的平台

课后继续在线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巡视答疑 观察分析结果

互动交流 总结评价 (10 分钟)

学生在线留言 填写自评表

教师点评、解答 填写评价表

在线学习拓展提高 (10 分钟)

在线练习健康宣教 志愿者活动 制定护理方案

教师指导

精品课程网站

学习的平台

课后继续在线练习巩固知识

制定常见耳疾病的护理措施 完成“爱耳日”健康宣教海报的制作

开展“专业服务社会 学生走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通过 QQ群发布学习

布置任务

1.复习旧知识

2.明确学习任务,并提前 查阅资料 3.进行异质分组

课前准备

1.课代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次上课前的早读、晚自习、及周末)复习、预习2.教师准备好本次课要用的听觉器官标本、模型

3.课前 10分钟,课代表组织学生学生着护士服、护士帽、配套的手提袋排好队提前进入护理实训楼中的解剖生理实训室 (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强调护生的着装礼仪,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温故

知新的良好习惯 使用班级 QQ群,布 以及自主学习和 置学习任务,传递 信息检索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

信息。

辅助手段

播放全国“爱耳日”的科教宣

创设情境 确定任务 (5分钟)

传片

创设情境 确定任务

引起学生学习的

观看全国“爱耳日”的科 思考,同时培养学 教宣传片。

用 暴 风 影 音 播 放 “爱耳日”宣传片

生学会分析问题

30秒。

及解决问题的方 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探究耳的结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 Flash交互动画;

1.提供信息资源:Flash 交 互动画

任务一: 了解耳的结构 (20分钟)

动态模拟 1.Flash交互动 实施任务 画 (65分钟) 2.分组拆装耳 2.巡视课堂

3.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的模型 PK赛

3.Flash拼图游

4.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3.拼图游戏:分组进行拼图游戏。2.PK赛:分组拆装耳的模型;

1.培 养 学 生 自 主学习的能力; 2.培 养 学 生 的 团 队 合 作 能 力 和竞争意识。

1.Flash 交 互 动 画;

2.Flash 拼 图 游 戏及在线评价系 统。

设计意图

辅助手段

5.调整教学进度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辅助手段

1.引导学生体验:声波是如何 传到内耳的?

1.探索并体验声波传

任务二:

熟悉耳的听觉功能 (20分钟)

(65分钟) ——声波传入内耳的 2.精讲点拨

途径 动态模拟 实施任务

入内耳的途径;

1.培养学生自主探 1.用三维仿真技术

展示声波传入内耳

2.写出声波传到内耳 究的能力;

引起听觉的主要过程。 2.培 养 学 总 结 能 的途径

力。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供信息资源

(1)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感 受不同音量对听觉细胞的影

1.感受不同频率的声 响;

波刺激;

2.观看常见听力影响

任务三:

听力的影响因素及如

(2)播放听力影响因素的动

何保护耳

画,引导学生真实;

(25分钟)

(3)连线临床专家 ;

1.播放音频 2.引入实例 3.连线专家 4.测试游戏

(4)提供对对碰小游戏。 2.查看后台 评价,了解 学生掌握情 况。

因素的视频; 3.分组讨论影响听力 的因素;

4.代表总结发言如何 保护听觉器官; 5.与临床专家交流; 6.分组进行对对碰闯 关小游戏。

设计意图 1.通过观看影响听 力因素的 Flash 动 画,让学生真实感 受不良习惯对听力 的危害;

2.分组讨论,对学 生进行头脑风暴锻 炼,代表总结发言 能增强学生的竞争 意识及及语言表达 能力;

3.与“临床专家交 流”,克服了学生课 堂学习的局限性, 拓 展 了 学习的 空 间;

4.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对对碰闯关小 游戏”,活跃了课堂 气氛,增强了团队 合作能力,突出重 点。

辅助手段

动态模拟 实施任务 (65分钟)

1.Flash动画;2.在线交流系统 3.在线即时评价系 统。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辅助手段

1.在线了解评价系统对学生任 务完成情况的及时评价;

互动交流 总结评价 (10分钟) 总结评价

2.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1.通过系统的及时 评价,克服了传统 教学过程中评价的

1.在线留言;滞后性及难以保存 2.在线填写教学评价

现象;

表及学习评价表。

2.通过在线留言,

利用校园网《人体

及时了解学生存在

生理学》精品课程

的问题;

网络平台进行。

3.通过填写在线教 学评价表及学习评 价表,及时了解学 生学习机教师教学

的情况,为今后更 好地开展教与学。

3.在线填写评价表。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堂/课后完成: (1)在线测试 (2)制定护理措施 (3)健康宣教

1.布置课堂/课后拓展任

课堂/课后完成: 1.在线测试

在线学习拓展提高 (10分钟)

2.制定护理措施 3.健康宣教 4.志愿者活动

务:

(1)在线测试 (2)制定护理措施 (3)健康宣教 (4)志愿者活动 2.及时在网上查看拓展 任务完成情况,并给与评 价。

(4)志愿者活动 2.上传成果至人体生理 学精品课程网站上以共 享及评比所用。

1.培 养 学 生 持 续 学习能力; 2.培 养 学 生 实 际 应用能力; 3.考 虑 学 生 个 体 之间的差异,让每 一 个 学 生 都 发 挥 特长,参与到教学 活动中来; 4.培 养 学 生 竞 争 意识。

1.利用网络查找 相关资料; 2.利用我校青年 志愿者服务队在 社会上的影响,到 各社区、特殊机构 服务;

3校园网《人体生 理学》精品课程网 络平台进行。

设计意图

辅助手段

11 教学反思亮点之处:

1.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

整个教学过程由全国“爱耳日”视频创设情境,通过 3DMAX、Flash、WEB互动等多种技术,呈现了视频、动画、连线等多项信息资源,实现了学生递进、交互、自主、有趣地自主学习。

2.以生为本,突出岗位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专 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让学生以临床思维思考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最终能制定常见耳疾病的护理措 施,能走进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奠定了基础。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

行业专家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3.发挥校院合作办学优势: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平台,让临床一线的专家给学生讲解耳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学生学习的时空得到拓展。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在分组游戏时,太过于自我为中心,没能兼顾组中的其他同学,造成同学之间的不满等。2.实训室内部的设计不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及时调控与调整,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键入提要栏内容。提要栏独立于主文档,是对主文档的补充。提要栏通常放置在页面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放置在页面的顶端或底端。可使用“文本框工具”选项卡更改提要栏文本框的格式。] [键入提要栏内容。提要栏独立于主文档,是对主文档的补充。提要栏通常放置在页面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放置在页面的顶端或底端。可使用“文本框工具”选项卡更改提要栏文本框的格式。] [键入提要栏内容。提要栏独立于主文档,是对主文档的补充。提要栏通常放置在页面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放置在页面的顶端或底端。可使用“文本框工具”选项卡更改提要栏文本框的格式。] [键入提要栏内容。提要栏独立于主文档,是对主文档的补充。

第17篇:信息化大赛设计稿

信息化大赛设计稿模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因特网等。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等等。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

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包括(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测试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到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第18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总结[全文]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总结

经过了5个月紧张的准备,在2014年10月31日,我作为江西代表队的一员,赴南京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尽管南京市气温骤降,天气寒冷,但是参赛选手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开幕式后,正式比赛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本次大赛由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组委会主办,比赛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训教学。今年,全国33个代表队组织了地方选拔赛,约6万名教师参与了比赛,其中1468名优秀教师被推荐参加国家级比赛,提交作品726件。

我参与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该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本次信息化教学大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比赛,禁止参赛选手进行个人情况介绍。强调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从整体上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与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大赛展示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交流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教学以后一定是教学的趋势,对于文科类专业,确实可以实实在在的克服一些教学上的难点,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

参加比赛虽然有压力,但是人有时候就是压出来的。通过这次比赛我学会了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也见识了全国各地信息化技术的水平。比赛后深刻体会到了与其他选手的差

1 距,也树立了今后我要努力的目标。人活着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会珍惜每个机会,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符合中职教育要求的新教师。

第19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1年“神州数码杯”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部决定举办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1年10月22-25日;22日报到,23-24日比赛,25日颁奖。

2.比赛地点: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大道91号)。

二、比赛项目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项目1)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2)

3.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项目3)

三、比赛要求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考核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展示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

(1)参赛软件应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2)参赛软件应能实现助教、助学功能,有明确的导航,界面统一,支持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其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风格形式不限。

(3)参赛软件应是参赛教师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4)赛前完成软件制作,按照参赛教师抽号顺序进行比赛,参赛教师展示、讲解多媒体教学软件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考核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其预期的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应基于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是针对1-2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教学设计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单元中的部分内容,但应保证其教学的完整性。

(3)教学设计应有教案、现场说课稿,以及现场讲解演示光盘(含供演示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4)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原创。

(5)赛前完成教学设计,按照参赛教师抽号顺序进行比赛,参赛教师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3.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

此项目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运用教学设备实施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针对限定的教学内容,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现场操作提供的教学设备和用具,演示设计效果。

(1)应根据限定的教学内容、按照自定义的真实情境、利用现场提供的真实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完成设备操作。

(2)教学设计应有教案、说课稿,以及现场讲解演示光盘(含供演示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设备配置文件。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原创。

(4)按照参赛教师抽号顺序进行比赛,参赛教师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四、比赛内容说明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1)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参赛作品可以是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

(2)如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如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土木工程识图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

教学内容限定为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DHCP技术高级应用”和“安全接入控制”,详见附件1。

五、举办单位1.主办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辽宁省教育厅

2.承办单位:沈阳市教育局3.协办单位: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

4.支持单位:浙江亚龙科技集团、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六、组织机构

1.组委会

问:鲁 昕

教育部副部长

陈超英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陈海波

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延申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 任 委 员:葛道凯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

王继平

教育部职成教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

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刘素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巡视员

张福昌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

王 玲

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苏文捷

沈阳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王扬南

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

陈盈晖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

徐玉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苏雨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

王晓芜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罗方述

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唐国华

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 铁

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员:葛维威

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郭春鸣

教育部职成教司师资与科研处处长

朱 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处长

陈 莉

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络处处长

章雪冬

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

司群生

沈阳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

程庆梅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 光

北京神州数码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继权

中国亚龙科技集团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燕群

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各代表队领队

2.秘书处

秘 书 长:葛维威

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副秘书长:章雪冬

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

司群生

沈阳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员:郭春鸣

教育部职成教司师资与科研处处长

朱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处长

4.评判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员:姜丽萍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中心副主任

魏 民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郭兴社

中软集团安全事业部总经理

七、奖项设置

1.大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总数的20%、三等奖占总数的30%,其余为优秀奖。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2.比赛获奖作品将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教育部将公布获奖名单。

八、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代表队参赛。

2.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每个代表队每个比赛项目最多可报5名教师参加比赛。每个比赛项目的参赛作品不得有学科和专业类(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为准)的重复。如:不可报送两件语文学科或者两件土木水利类的作品参赛。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每个教学内容每个代表队限报1名教师参加比赛。

3.参赛教师应是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

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5.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6.参赛软件应在Windows系统下或IE浏览器下能直接运行,光盘须查杀病毒,以免影响比赛。

7.参赛教师自备笔记本电脑参加比赛,大赛只提供备用计算机,如有特殊需要,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

8.本届大赛采用统一的多媒体教学录播系统,现场对参赛作品进行录制,以供赛后作品公示,获奖作品展示、交流和共享等使用。请参赛教师于赛前登录大赛技术支持网站(www.daodoc.com)安装多媒体录播系统软件。

九、资料报送要求

1.各单位请于2011年9月29日前,填写报送《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附件3)的“单项报名表”、“报名汇总表”和《代表队组成人员回执》(附件4)。

2.各单位请于2011年10月17日前,报送相关参赛材料。具体为:项目1报送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光盘3份、讲解稿5份;项目2报送教案5份、说课稿5份、现场讲解演示光盘3份;项目3报送教案5份、说课稿5份、现场讲解演示光盘3份,以及设备配置文件的光盘3份。所有文字材料的电子文稿应一并刻录到演示光盘中。报送的材料用于组委会审核作品、评委熟悉作品和评审作品、仲裁委员会和评判委员会审议作品等环节,报送的材料应与比赛现场使用的一致。

3.参赛材料请用档案袋单独分装,档案袋封面要粘贴一份填好后的“单项报名表”(见附件3)。材料的其它位置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材料须用A4纸打印,纵向左侧装订。

4.请将上述材料用EMS寄至沈阳市教育局职成处(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北二经街55号,邮编:110014)。同时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并进行电话确认。

十、其他

1.会务组联系方式:024-22879511,13998358051(伍革非),15040372006(关旻韦)。Email:qgxxhds@163.com和jxjc@moe.edu.cn。

2.会务组将于报到当天在沈阳桃仙机场、沈阳北站安排接站。请参赛单位于10月18日前,将抵沈、返程车次(航班)信息(附件5)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如由其他站点抵达,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接站事宜。请各代表队尽量自行预定返程票,如确需会务组预定的,请提前联系。

3.自行前往报到地点乘车路线:沈阳北站乘坐1

52、216路,在西塔下车后,前方路口右转前行即到;从桃仙机场乘机场大巴到马路湾(终点站)下车后,乘出租车到宾馆约10元。

4.报到地点、代表队驻地:沈阳军区金城宾馆(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1号,电话:024-23168888)。

第20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征求意见公告 根据《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6年工作要点》安排,2016年教育部将继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大赛组委会组织研究制订了《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从即日起至2016年6月24日可通过以下渠道反馈:

1.电子邮件:jxjc@moe.edu.cn 2.传真:010-66020434 3.联系电话:010-66096722 4.信函邮寄: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邮政编码:100816)

附件:《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16年6月8日

附件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比赛项目

1.中等职业教育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德育)、公共基础课程二组(英语)、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类)、专业课程二组(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三组(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四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五组(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六组(旅游服务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除德育、英语外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二组(休闲保健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测”“多功能控制器的装配与维修”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等职业教育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专业课程一组(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专业课程二组(水利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四组(生物与化工大类)、专业课程五组(文化艺术大类)、专业课程六组(公安与司法大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除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数学外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轻工纺织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二组(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水平角的测量”“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装配与调试”两个教学内容组。

3.军事职业教育组

具体方案由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另行通知。

二、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合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效果突出。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的情境,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5~45分钟。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完成规定操作的能力。参赛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设定教学目标、创设学习的情境,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并结合规定的设施设备完成实际操作,展现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设计应已用于实际教学,效果突出。

三、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或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作品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礼仪、职业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可参加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组比赛。

3.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应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4.参赛内容为专业技能课内容的,应依据教育部已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或《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5.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具体方案见附件。

四、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采取先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具体要求见附件),讲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经初评公示入围决赛的作品,由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主讲教师根据提交的教案实施课堂教学,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具体要求见附件)。视频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录制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具体要求见附件),讲解信息化实训教学,完成规定的操作。经初评公示入围决赛的作品,由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并完成现场操作2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五、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参赛队参赛(计划单列市属地高等职业学校纳入所在省参赛队)。各参赛队参赛教师须经各省级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产生。省级比赛原则上于2016年8月20日前完成。

2.各赛项均可以个人(在职教师)或教学团队(同一院校在职教师)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同一院校在同一赛项的同一组别中限报1件参赛作品,每位教师限报1件参赛作品。

3.已参加过往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

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得参赛,2014年以来的一等奖作品第一完成人不得作为主讲人参赛。

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5.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公益性共享。

6.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省市、学校和个人情况介绍。

7.各参赛队报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作品,每个小组不超过2件;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作品,不得有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或专业类(大类)的重复;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参赛作品,每个教学内容限报1件。

六、资料报送要求

1.本届大赛的报名和电子版材料提交工作以参赛队为单位统一在大赛官方网站(www.daodoc.com。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9.上述各项材料提交后,请与组委会电话确认。

10.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经初评后,公布入围决赛教师的名单及决赛材料报送要求。

七、奖项设置

1.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8个、最佳进步奖3个。

2.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公布获奖名单。

八、大赛同期活动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

附:

1.参赛名额分配表 2.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内容 3.参赛视频制作要求 4.评分指标

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