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7 08:37:0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豆、真”两个生字,认识两个部首“立字旁”和“米字旁”。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感受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深沉的爱国之心,激发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情感。【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和两个偏旁,会写两个生字。2.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屈原深沉的爱国之心,激发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刚刚过了清明节,谁能和我们分享下,在节日里你都做了什么事情?(踏青、扫墓、吃鸡蛋)。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吗?我们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那你知道端午节吗?想不想知道端午节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端午节有关习俗的图片)

2.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学生交流。看来啊,同学们都对粽子情有独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午”。

1、利用口诀“牛字不出头”来识记“午字”。

2、指导书写。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师范写,学生仿写。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 全班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立”字旁。粽子是米做的,所以粽子的“粽”带“米”字旁。

开火车读再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读、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学以致用。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 端午节的时候外婆给我们煮粽子。 3.学习第

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这段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点,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2)粽叶、糯米、枣分别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想一想你平时吃的粽子是不是也这么好吃又好看?边回想粽子的美味边美美的读一读。

(3) 指导朗读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咱们平时吃的粽子最外面是什么?(粽叶)粽叶的里面呢?(糯米)最里面呢?(红枣)。是不是和我们课文里写的一样呢?看来啊,作者就是按照这样从外面到里面的顺序来描写粽子的。那我们也按照这个顺序读一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运用学到的朗读方法自己读第

2、3句话。(4)指名读第3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又了解到了粽子的那些特点?(花样多)。美滋滋是什么意思呀?美滋滋说明粽子的味道怎么样?你还能想到哪些像美滋滋这样的词语?学生交流ABB类型的词语如乐呵呵、笑嘻嘻。

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读懂了什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不忍看到自己的国家灭亡,宁愿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屈原的心里祖国高于一切,这是一份多么真挚热烈的爱国之情啊!和屈原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全国人民都在习爷爷的带领下团结奋进,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能像屈原那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豆”“真”,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范写,指导学生写好笔画“长横”,要写平写舒展。“豆”和“真”是上中下结构要写紧凑,整个字不能太长。 3.学生自由练习书写,展评生字书写情况。

五、拓展阅读主题丛书《端午节》。1.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和节奏。

2.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知识。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惯,也了解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时我们也要向屈原那样热爱我们的国家,决心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那么你心目中祖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课下画一画,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

推荐第2篇:《端午粽》教学设计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构造,并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3.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难点: 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突破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粽子颜色的叠词,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如何用准确的词语来描写粽子,提高学生应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师创设情境导入。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想:外婆是什么时候盼我们回去?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的“总会”和“盼着”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3)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板书。

(3)在这段话中用了几个表示颜色的叠词来描写粽子,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后读一读。

(4)学生小组交流后,师指名回答。 (5)拓展练习。

(6)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粽子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7)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并扩展。 (8)指导朗读。

(9)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师过渡,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指名回答。

(3)出示本段最后一句话,大家齐读,问:从这句话中说明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个长句子,师范读,指名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提问:端午节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2)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答案。 (3)指名回答。

(4)师过渡,引出视频动画《端午节的由来》

三、课外拓展

1.同学们,在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粽子,还干什么? 2.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材料:箬竹叶

糯米

味道:清香

又黏又甜

意义:纪念屈原

推荐第3篇:《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教学时我把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加深对屈原了解和尊敬。

推荐第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三 教学准备: 课件 四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品味《端午粽》。

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 端午粽 红豆„„ 出示任务: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反馈指导:指名拼读或认读读,齐拼读或认读。

3.小结: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叶和“真””字宝宝是以前学习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新授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1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节: 外婆的端午粽是怎么做的? 学生圈画重要词句;

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端午粽用青青的箬竹叶做成,包裹着白白的糯米;粽子闻起来很清香;真是又黏又甜。

“白白的”,“又黏又甜”,模仿说词语;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2带着问题读第三四自然节:

外婆的粽子有哪几种?为什么每年都要我带一小蓝回去?端午节是为纪念谁的?你还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学生圈画重要词句; 汇报交流。

用“除了„„还„„”模仿说句子。 指名读课文,男女生互读,齐读课文。

(三)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一课有什么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端午粽 外婆的粽子 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端午节的日期,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活动。教师的授课应该从学生身边入手,对于学生而言,端午节的活动可能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我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讲端午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够记住端午节的活动,为考试做准备。

对于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课堂上我觉得学生读得还不够,还有遗憾,没有适时反思。

推荐第5篇:10、《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推荐第6篇:《端午粽》教学实录

板块一

导入

1.孩子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

3.那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刘老师一起来品味端午粽。4.板书课题:10 端午粽 5.在“端”这个字里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是立字旁;在“粽”这个字里,也有一个新的偏旁,猜猜他叫什么? 5.齐读课题。

版块二

写字

1.“午”是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我们要想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呢? 2.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检查自己的坐姿——

开始,描一个,写一个。

3.我们一起来看看贺怀悦写的这个字。

4.请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生字,如果你写的很规范,请在这个字的后面画一颗星星,如果写的不是很规范,请再写一个。

板块三

初读课文

1.字写完了,孩子们,让我们看看自读学习要求:(课件)

2.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刘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孩子们,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段当中的生字,一起读一遍这个生字。师领读“箬竹叶”两遍。

再来读这个生字。他们的发音特别相似。师领读“糯米”两遍。 (3)指名读第

三、四自然段

板块四

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看来昨天你们一定认真预习了课文,读的正确又流利。每年初夏的时候,小青蛙又坐在荷叶上放生歌唱的时候。端午节到了,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谁愿意再来读读课文的这一段。 2.声音真洪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词语!一起读两遍。

3.看一下,生活中,你除了知道有端午节,你还知道有哪些节日? 4.看来大家知道的节日非常多!

5.我们再来看一个词语。大家一起齐读两遍。这个总字你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呢?

6.你能不能用总是说一句话呀?

7.我想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此时此刻,外婆正盼着我们回家呢!谁能读出外婆的这种心情来!

8.她的“盼着”读的特别好!我们全班女生一起读一读。

板块五

第二自然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开始! 2.一共有几句话?

3.老师用三个词语就概括了这三句话的意思。现在请你读一读每句话,想一想用哪个伺概括最合适? 4.这样,我们就读懂了这三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描写样子的句子。 5.谁来读读第一句话。

6.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咋么读呀?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7.这个“日”字正好就在门字框的中间。 8.老师要来考考你了,有没有信心! 9.我们一起来填空。谁来填?

10.你们见过清清的箬竹叶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就是箬竹叶。一起来读一读——青青的箬竹叶。

11.外婆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里面还裹着白白的——糯米。我们来看看,这就是白白的糯米。你来读一读!

12.在它的中间还包着一颗——红红的枣,女生读一读,男生再来读一读。13.你看,外婆包的粽子颜色多漂亮啊!

14.孩子们,我们来看看这三个词语!一起读一遍!像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说出一两个吗?

15.什么样的什么?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16.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词语,使得我们的课文变得更美了! 17.刘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18.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外观好看,有一股清香,味道也不错呢!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19.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语。20.谁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21.外婆包的粽子外观好看,味道香甜,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板块六

第三自然段

1.孩子们,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外观好看,味道香甜,而且花样还很多呢!答案就藏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下面让我们——(课件) 2.谁来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几种?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我在生活中就吃过红豆粽,你在生活中还见过或吃过哪些豆类? 5.还有一种特别好吃的粽子叫“鲜肉粽”。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肉字。其实在很久以前,这个肉字可不是这样写的。在甲骨文里,这个肉字就像是一块切好的肉。后来,人们在里面加上了几条斜线,代表肉的纹理,随着汉字的发展,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肉字。我们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非常有趣。如果你喜欢,课下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你查一查。

6.外婆包的粽子种类繁多,好吃吗?谁来说说,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7.你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发现了这个词语。外婆包的粽子这么好吃,说明外婆的手艺非常好!外婆不仅手艺好,他还特别善良。特别乐于与别人分享节日的快乐。谁愿意读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8.我们从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感受到了外婆的善良。我们看看这个带字,你还可以给他组什么词? 9.外婆包的粽子这么好吃,吃完后我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吗?齐读一遍,领读一遍 10.像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

11.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一段中,有一个句子比较长,我们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应该怎样把它读好?谁有好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12.刘老师也有一个方法,我们也可以用划线的方法帮助我们做一个停顿。听刘老师读一读。

13.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读。

14.粽子的种类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粽子,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课件) 15.谁能根据提示说一说。 板块七

1.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答案就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之中。谁来读一读。 2.这一段中有两个词语,谁领大家读一读?

3.在这两个词语之中,还有三个生字宝宝,谁有好方法记住它。4.谁来说一说,现在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5.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屈原的故事

6.了解了屈原一生悲壮的故事,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板块七

1.大家读的非常好,接下来刘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吃粽子 2.谁能准确的领读这些字,粽子就属于你了。谁先来领读第一行。 3.大家读的非常好! 总结

1.我们在学字读文的过程中品味了端午粽,下面刘老师想让大家在音乐中再读这篇课文,再来品味端午粽。

2.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刘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推荐第7篇: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学设计

102 宋瑞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等三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第

一、二自然段的课文。

3.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中国人喜欢在传统佳节里吃特定的美食,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今天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道美食,想不想看看?出示汤圆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汤圆是什么节日吃的?(元宵节)。出示青团的图片,问青团是什么节日吃的?(清明节)。出示粽子的图片,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呢?(农历五月初五)。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这代表着什么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板书课题:端午粽。齐读课题。

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看老师写,小朋友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怎么写粽子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词语。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小老师领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箬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开火车读词语。

3.读生字。出示粽子的图片,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指明读,齐读。

4.分段朗读课文。现在老师要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面去,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一个同学读一段,我要请几个小朋友?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小朋友来点评(先说优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读好期待的语气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出示第一自然段,跟老师来读一读来第一自然段?小朋友发现了吗?这两个“一”字读音不一样呢,这是“一”发生了——变调,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了。“总会”是什么意思?指明说。也就是说,只要是端午节,外婆一直会煮好粽子。那“盼着”是什么意思?指明说。你有没有盼着什么?期盼着什么?你能带着这个感觉读这句话吗?指明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明白介绍粽子顺序

1.学习第一句。

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样的?指明说(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里有什么?出示:箬竹叶、糯米、枣。出示箬竹叶的图片,瞧:这就是箬竹叶,箬竹叶是怎样的?出示青青的箬竹叶;怎样的糯米?白白的糯米;怎样的枣?红红的枣。看一看这三个短语你有什么发现吗?前面两个字都是一样的,我们叫他叠词。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个短语?(蓝蓝的天、绿绿的树叶)

比较一下,青的箬竹叶,白的糯米,红的枣,哪一个好?为什么?用了叠词颜色更鲜艳了。那你能读好吗?指明读,放在句子里,你能读好吗?指明读,齐读。这三个词语里都有表示颜色的词语,这句话就是讲了粽子的颜色。

箬竹叶是包在粽子外面的,糯米在粽子——里面,红枣在粽子——中间。这个句子中的:里面、中间都是表示方位、位置的词语,你还知道那些表示方位的词语?(上面、下面、外面、前面、后面)这句话先写了粽子外面的箬竹叶,再写了里面的糯米、最后写了中间的红枣,这句话是按方位顺序来写的。你能不能用方位顺序用这个句子来说一说粽子呀?出示:(粽子外面是----,里面是-----,中间还有--------)。你能不能换一换顺序,由里到外的来介绍。粽子中间是----,里面是-----,外面还有--------)。

2.学习第二句

接着我们来看看第二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明读。这里有一个动词:掀开,你能做一做掀开这个动作吗?还能掀开什么?

你从很远的地方到了外婆家,肚子正饿,这时候,外婆掀开了锅盖,你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很想吃)那你能不能带着这个感觉来读一读这句话?自由读,指明读,齐读。

这句话讲了粽子的什么?对,这句话就是讲了粽子的香味。 3.学习第三句

外婆看你这么想吃粽子,就赶紧拿了一个给你吃,你就——出示句子(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这么好吃的粽子,你会怎么吃?(大口大口地吃,迫不及待地吃,所以读这句话时,前半句可以读得快一点。你能做一做剥开这个动作吗?还能剥开什么?

这个粽子的味道怎样?又黏又甜,这是让人回味的味道啊,后半句可以读得慢一点,好像是你想让粽子的味道在嘴里多留一会儿。)谁来读一读?指明读。这句话是讲了粽子的什么呀?粽子的味道。

4.总结

瞧,课文的第二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写了粽子的——色、第二句写了粽子的——香、第三句讲了粽子的——味,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呢!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味道好,花样也很多呢!粽子还有哪些种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写字指导 节:小朋友观察一下,写节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写,小朋友描红。展示、点评。

推荐第8篇:端午粽飘香

“端午粽飘香”包粽子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端午节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悠久历史文化.故我院学生会举办“端午节棕香”包粽子活动。

二、活动时间 自定

三、活动地点

自定

四、活动内容

1、节日民俗知多少。

由主持人现场提问端午节为主等其他民俗节日的风俗,现场发小奖品。旨在普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时间约(10——15分钟)

2、以班级或部门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10分钟)比赛包粽子。由各个部门分组派出五至六人作为代表进行比赛。(粽叶、米、绳子等材料选手自备)

3、评分标准:以参赛人员包粽子的数量、质量、美观为标准,漏米、形状过差、过松的不计数,按数量高低排名,如出现数量相同,按外形美观程度排名。

4、比赛设三个奖项,1,2,3名各一个。五:活动准备

准备一间中型教室,活动提前一星期通知参加的各个部门。

六:活动结束

活动结束后可将参加的部门中比较好的粽子选择合适的方法煮熟,食用。

推荐第9篇:端午粽 词语

《端午粽》

粽子

粽香

肉粽

端午

端正

开端

尖端

无端

云端

带路

带鱼

领带

海带

带头

彩带

皮带

带子

地带

肉包

牛肉

果肉

皮肉

肉松

五花肉

总理

总是

总数

总和

总算

总共

据说

数据

证据

根据

单据

知道

知了

无知

知识

知心

知名

知晓

知足

知己

告知

明知故问

念书

纪念

想念

思念

念头

念经

间距

房间

人间

时间

中间

课间

空间

午间

车间

节日

节目

佳节

过节

气节

季节

情节

关节

米饭

大米

玉米

千米

花生米

分数

分开

瓜分

分工

平分

分家

分手

比分

分明

是非不分

豆芽

红豆

大豆

豆苗

绿豆

土豆

豆角

黄豆

豆沙

豆子

午后

上午

中午

午时

正午

午后

午门

叶片

叶子

树叶

竹叶

真正

真心

认真

真实

果真

当真

真相

真理

真情

《端午粽》

粽子

粽香

肉粽

端午

端正

开端

尖端

无端

云端

带路

带鱼

领带

海带

带头

彩带

皮带

带子

地带

肉包

牛肉

果肉

皮肉

肉松

五花肉

总理

总是

总数

总和

总算

总共

据说

数据

证据

根据

单据

知道

知了

无知

知识

知心

知名

知晓

知足

知己

告知

明知故问

念书

纪念

想念

思念

念头

念经

间距

房间

人间

时间

中间

课间

空间

午间

车间

节日

节目

佳节

过节

气节

季节

情节

关节

米饭

大米

玉米

千米

花生米

分数

分开

瓜分

分工

平分

分家

分手

比分

分明

是非不分

豆芽

红豆

大豆

豆苗

绿豆

土豆

豆角

黄豆

豆沙

豆子

午后

上午

中午

午时

正午

午后

午门

叶片

叶子

树叶

竹叶

真正

真心

认真

真实

果真

当真

真相

真理

真情

推荐第10篇: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 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 在过节吃粽子的氛 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萌发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 让同学们 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目标

1.学会 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 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 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 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把粽子带到课堂 上,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 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 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 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 主动地读书, 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2.。 3.。 (三) 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2.

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

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 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思考: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

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 (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说板书

教师设计的板书,重点介绍端午节、粽子、屈原的关系。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 吃粽子

第11篇: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吃粽子,粽子又称“角黍”、“简粽”。在我国,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粽子的种类颇多,有湖州肉粽、八宝肉粽。台湾肉粽豆沙粽、咸粽等。苏州粽子、广东粽子、北京粽子。宁波粽子和台湾八宝粽等被视为我国的名粽。其中苏州粽子为四角形,有鲜肉、枣泥。猪肉、豆沙等品种;广东粽子用荷叶包裹,个头大,正面方形,后背隆起一只尖角,以蛋黄做成的肉黄粽和什锦粽风味独特;北京粽分糯米粽和大黄米粽,大黄米粽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别有风味。至于古代的椽子,从诗人的笔下也可见一斑。唐代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写出一了粽子的味道和形式;唐代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瓯闹渔歌响,风动角粽香”,就表明了粽子在那时已成为民间过端午节的普及食品。

第12篇: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示范识记生字,学生朗读感悟,反复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通过读写识记生字。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灿烂的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各具鲜明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们犹如颗颗夺目的宝石,镶嵌在一年四季中,时刻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牵挂。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你们,也一定知道不少中国传统节日吧?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深入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五、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六、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第13篇:端午粽教案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是什么?(生:粽子)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借助注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的方式记住它。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要特别关注。 2 小组检查生字,谁对了就是“生字大王”。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绳子的实际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请大家准备好!

课件出示要检查的字,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3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它同学听后评议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师指名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自由讨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与指导性的评价。 3.指导书写:午、米、真。

师:这三个字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预设)生:“午”字的第三笔横,书写时要长一些;“米”字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顺,不要倒插笔顺;“真”字里面的是三横。

教师示范写,学生先进行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本上练写。教师巡视。 4.教师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节“叶、分、豆”。

学生仿写。教师选出写的较好的字进行展示,并授予这些学生“小书法家”的称号。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午 米 真

节 叶 分 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教师课件出示,要求学生开火车读。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端午粽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课文

1.课件出示“粽子”的图片。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通过“盼”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外婆特别想念我们,希望我们早点回家

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谁能带自己的感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定要读出“外婆盼望团聚”的心情。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2.师: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哪些事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谁能说一说?预设生;吃粽子、打电话问候、父母带着自己去见外公外婆..........3.教师总结:老是听出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和自己父母去看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然后,亲人们聚在一起吃粽子。

4.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作者的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并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师:是啊,多么“可爱的’粽子,让人看了就想咬一口,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然后指名读,并及时给与评价。

(2)师:这么“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样的?预设生:清香。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预设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香,那吃起来味道如何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又粘又甜。

(4)师:多么美味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情自有朗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5、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这说明了什么?用温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花样多。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而且花样多,外婆还会让我们带回去一些分给邻居吃我想外婆包的不仅仅是粽子,还是一份“节日的祝福。”

6、师:为什么端午节的时候要吃粽子呢?如果有个别同学知道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简单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三、朗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那份浓浓的亲情,也初步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来朗读这篇课文。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10.端午粽

看 闻 尝

清香 青白红 又粘又甜

第14篇:《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一、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②认清字词。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板书:箬竹叶、糯米、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板书:清香。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 看图片。“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齐读课文。板书:外婆 热心 善良

(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听了故事,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忧国忧民,特别爱国)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关于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习俗?教师展示相关图片。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拓展:你还知道那些传统吃食?哪些传统节日?哪些吃食与哪个节日有关?看图片连一连。

三、总结

今天,咱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关于传统节日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留心身边的事,多了解传统节日。

四、作业

把你学到的有关端午节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第15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3.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如果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愿意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

“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午”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

学生:

每人一套“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向家人了解端午节及其习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

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PPT出示有关字词:

liān——jiānɡnián——niánɡɡuān——ɡuānɡ 两头尖

江南 今年

大娘

上官 月光 树叶

真正

出示任务:

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反馈指导:

指名拼读或认读,齐拼读或认读。

3.小结:

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叶和“真”字是以前学习的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

同学们,课文《静夜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感情。)

课文《夜色》,又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预设:课文告诉我们“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怕夜色,胆子大了。)

是啊,我们都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成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会让我们了解关于家庭、家人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⑩端午粽。(“端”“粽”注音)

2.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端”“粽”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 同学们,课文《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感情。课文《夜色》讲了“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怕夜色,胆子大了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小朋友都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成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端午粽》又会让我们了解关于家庭、家人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可以知道了。

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

(3)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

会认读的字我们都读准了,那么,把它们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

2.反馈指导: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一个一个自然段指名朗读,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

1.导语:

(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

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

你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预设:

三拼音的:端、间、念; 舌尖前音的:粽、总; 翘舌音的:肉、知。

正音后,单字检查、巩固。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小结:

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把课文读准了。

(四)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 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端、端、端,端午节的端”。齐读,自由读。

3.“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知、据、念”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

一、两遍。

(3)小结:

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

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里面有一颗红红的栆。

外婆一揭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5.总结

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

(1)逗号、句号的停顿;

(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五)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新偏旁?

2.反馈指导:

端(“立”“耑”)立字旁

粽(“米”“宗”)米字旁

3.小结讲解:

同学们找得真准确!“端”字的立字旁和“粽”字的米字旁。(一边通过PPT演示,一边讲解)“立”字是个象形字,像人站立在地上,表示站立,“立字旁”取义的字,大多与站立、直立有关。如“端”本义是直、正;“竖”本义是直立;“米字旁”的字大多与粮食有关,如“糯”“粉”“糕”。

4.PPT示,齐读一遍: “端”字——“立”,立字旁

“粽”字——“米”,米字旁

5.小结:

今天我们又交了两个偏旁新朋友:立字旁和米字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

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一)释题

出示任务:

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是通过什么给我们讲家庭、家人的故事的?(预设:端午粽)刚才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什么叫做端午粽了吗?(预设端午节吃的粽子)。

小结:

对了,从课题我们知道课文是通过端午粽给我们讲家庭、家人的故事的,端午粽就是端午节吃的粽子。那么,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

1.结合图画,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说话。(PPT示图画)

出示任务:

观察这幅图画,想一想,图上画有什么?

(2)反馈指导。

预设: 粽子,两个没有剥开,一个剥开了;剥开的粽子雪白的,还有一颗红枣;包粽子的箬竹叶青青的。

(3)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出示任务:

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句话判断的,用横线画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第2自然段;根据第2自然段第1话判断。

(5)指导朗读第

1、2自然段,强调读好“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6)小结:

我们通过图文对照,了解是用什么包端午粽的,了解到用什么做端午粽的,那么,课文还告诉我们关于端午粽的哪些情况呢?我们要看看谁通过课文知道得多,比一比。

2.读懂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

(1)出示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还了解到端午粽和吃端午粽的哪些情况?是从哪些句子了解到的?用横线画出句子。

学生个体学习,同桌交流,然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采用边交流汇报边指导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多个句子的引导找齐后PPT呈示。)

预设:

①在什么时候吃端午粽。

句子: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追问:

句子中的“我们”你们知道有谁吗?(预设:有爸爸、妈妈和我,还有„„)

小结:

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我们”这个词在课文的意思。原来课文是通过 “我”和家人在外婆家过端午节吃粽子的事,向我们介绍端午粽的。

②端午粽很香。

句子:

外婆一揭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③端午粽很好吃。

句子: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香。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④端午粽花样多。

句子: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⑤为什么端午节吃端午粽。

句子: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简介屈原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3.你还知道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请向同学们说一说。

4.总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过端午节要吃粽子,知道了吃端午粽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课后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说记字方法中说到的字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方便对照记认会写字的细部。)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午、米; 左右结构:叶;

上下结构:真、豆、节、分。

(二)指导书写

(凡学生动笔写字前,都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检查后才写。)

1.指导“叶”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叶”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叶”,提示:左窄右宽,左比右稍长;左口要小;右边的横对口字的中间。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午”“米”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午”“米”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午”“米”,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真”“豆”“节”“分”。

(1)观察并说说“真”“豆”“节”“分”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分别范写“真”“豆”“节”“分”。分别提示:“真”上“十”下“八”扁,中间里三横与长横间隔均匀;“豆”长横平且舒展;“节”上窄下宽,上扁下长,长横盖下部;“分”上“八”撇下捺高,舒展盖着“刀”。

六 总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七写字练习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40.webp640.webp640.webp640.webp

第16篇: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习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提醒学生可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上面一横是锅盖,中间的口就是锅里装满豆子,下面点撇是火苗,最下面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

二、

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

二、

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 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谁也能说说这样的词语。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17篇:部编版一下《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关于端午节还有哪些故事?(写课题,10端午粽)

2、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粽子,一起来看一看吧!

3、出示词语。指生领读。

4、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现在老师把词语变长了,放在了长长的龙舟里,谁来领读?

5、吃过了粽子,也赛了龙舟,下面咱就看看还有什么故事发生吧?

二、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外婆在什么时候盼我们回去?让我们回去干什么?

那有没有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你的外婆或奶奶也盼着你们回去呢? 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上“一…总会…”

2、出示第二自然段。

(1)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老师叫三名同学来读,每人读一句。指导朗读。谁再来试试?这次,老师来读,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出示图片。

老师考考大家,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课文里的什么词?

对了,这就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它们写的是粽子的什么?

(3)再读一遍,你还能发现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像这样的话你能说一些吗?

(4)老师说上句,生接下句。 绿绿的什么?还可以说绿绿的? (5)出示图片。

粽子你会包了吗?看着图片师生一起说。“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也就是说,粽子的外面是箬竹叶,那里面呢?“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你知道裹着是什么意思吗?糯米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6)你能像作者一样,按顺序介绍一样你喜欢的东西吗? (7)出示图片。

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煮了好久,已经熟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你觉得这句话写的是端午粽的什么呢?

(8)“一…就…”这一组关联词写出了粽子扑鼻的香味,让人恨不得咬上一口。你能仿照它,说几句话吗? (9)出示最后一句。什么是剥开粽叶?

(10)前面写了端午粽的颜色还有香味,这句写的是什么啊?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1)“又黏又甜”这是ABAC句式的词语,谁会说?

(12)总结:通过“青青的”写出了端午粽的“色”,通过“一股清香”写出了端午粽的“香”,通过“又黏又甜”写出了端午粽的“香”。 (13)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这种方法,找出文章下面还写出了端午粽的什么?

(14)出示第三段、第四段。

这一段写了端午粽的什么?有找出来的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三个生字“节、分、真”。

2、单个出示,生观察,指生说。

3、师范写,生描红。再写一个。

4、展示评价。

5、修改后再写一个。

四、总结

总体来说,同学们今天表现得很棒!能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过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还认识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其实,关于端午节、屈原,还有其他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去后多搜集下资料,把找到的故事讲给别的同学听。

第18篇:部编版一下《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 34中附属小学 杨静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3.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能与同学说说自己是否喜欢吃粽子,说说吃过的粽子味道。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

教师:“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午”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多渠道了解端午节及其习俗。

五、教学过程

《端午粽》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们要吃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食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看食物猜节日的游戏吧。(出示月饼、元宵等图片) 2.你们看这是什么食物呢?预设:粽子(出示字卡)和老师一起读zòng,谁来给大家读读。你读的真准确,这是一个平舌音,大家一起读“粽子”。 3.粽子是哪个节日的食物呢?预设:端午节。(出示端午节图片)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同学们知道的节日真不少,这里都有一个“节”字,和老师一起读jie节。我们来用“节”字组组词。预设:节日、过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板书课题:10.端午粽)

2.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端”字左边是一个新偏旁“立字旁”,最后一笔的横变为提,和老师一起读,duān端。(田字格写“午”,注意这个午字“一笔小撇左上角,长横一竖线上找”;直接板书“粽”) 3.读课题:10.端午粽。 4.教师进行配乐范读

5.同学们,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预设:4个自然段。6.同学们说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画出难读的句子,易错的字。 7.重点交流:

(1)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这个米字你认得吗? 预设:从超市里认识、从市场里认识等。 和老师一起写这个米字。

(教师板书,配以儿歌“小点小撇线两边,长横起笔横中线。一竖稳稳线上站,撇捺相交写舒展。”)

你们拿出书写板,自己来练练这个字吧。(学生写时,教师再说儿歌) 你们写得真棒,你能用这个米字组词吗? 预设:如“大米、小米、黑米”等。

看来在生活中识字是个好办法。米字想和大家玩捉迷藏,同学们,快来把图片中的米字找出来吧。

(出示雪米饼、小米手机等含有米字的图片) 预设:学生圈出里面的米字。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个“米”不仅能单独成字,它还能变成偏旁呢。你们看,米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它就变成了新偏旁。

预设:米字旁。

你们看,我们在查字典中认识了“踪”,“踪”去掉足字旁,换成米字旁,就变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

预设:粽

原来。换偏旁也是记生字的好方法。

(2)预设:“除了红枣粽,还有有红豆粽,鲜肉粽。”

我们来看看“豆”这个字,在古代“豆”指的是“盛东西的高脚器皿”,里面的小横是器皿中的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就变成了我们今天要写的豆字了。

外婆还包了鲜肉粽。肉这个字你又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说出生活当中的肉字,如猪肉、牛肉等。 我们把字放回文中,一起读读第三段。

(3)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快,拿出你们的生字卡片,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宝宝,谁读得最准,甜甜的粽子就送给谁。

预设:利用生字卡片练读本课生字。

好的,我们一起来剥开这些粽子吧。游戏形式进行字词诵读。 (课件出示总、间、分、知、据、念等字) 你们看这些字中哪些字有相同的偏旁? 预设:心字底。“总”、“念”。

再观察观察其他的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一记?

预设:据——提手旁+居;分——八字头+刀;间——门字框+日等。 记住了这些字,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预设:读含有以上生字的词语

(三)写字指导 1.学习“节”字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我们来写写“节”这个字。同学们观察,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预设:横折钩从中线起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好的,中线起笔横折钩。竖在中线不出头。请同学们看老师来书写。“写好节字窍门有,上半格写草字头。中线起笔横折钩,竖在中线不出头。”在书写时要注意两个地方,首先“中线起笔横折钩”,另外“竖在中线不出头”。 (教师范写,配儿歌)

我们也来写一写。写字要有良好的书写姿势,我们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小臂,胸离桌子一小拳,手离笔尖一指节。请同学们书写。

(教师巡视,学生书写。教师再次复述儿歌“写好节字窍门有,上半格写草字头。中线起笔横折钩,竖在中线不出头。”个别辅导,强调两个重点笔画是否符合要求,复述儿歌重点笔画句。)

我们看看某某同学的字是否注意到了我们刚刚强调的地方,谁来评一评。 预设:学生评价。

我们来看,中线起笔横折钩,她做到了吗。竖在中线不出头,做到了吗?都做到了,我们给她两颗星星。同桌之间看看对方的字达到这两点了吗,达到了也给她送上两颗星星。

2.学习“分”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分”这个字。同学观察。教师范写,配以儿歌“撇低捺高八字头,捺脚压着中线走。刀字写在八下头,横折钩在中线收”。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学生书写。关注三点“撇低捺高八字头、捺脚压着中线走、横折钩在中线收”。

(四)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在今天的语文课中,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文中,一起读课文,品尝香甜的粽子吧!

预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端午粽》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打一种食物) 2.谈粽子:什么时候吃粽子?(端午节)所以也叫“端午粽”。 1.初步交流课前资料。

教师补充:四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节遗产的节日。

2.复习生字(一会):节、念、米、叶、真。

复习词语(二会):端午节、十分、鲜肉、纪念、据说 3.听读课文

二、初识端午粽

1.听读思考: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

(1)提取第五小节的信息回答。重点指导朗读长句子“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认识屈原。

(3)听儿歌、唱儿歌,认识端午习俗,重点补充吃粽子的习俗。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插艾、跳钟馗舞、喝雄黄酒、)

三、品味端午粽

1.自读思考: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 2.提取第一小节的信息回答。指名读。 3.师生交流:体会关键词“一年一度”、“盼着”的意思。

四、了解端午粽

1.小组合作交流:粽子怎么包的?味道怎样?要求:划出描写粽子是怎样包的语句,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来讲。2.集体交流——包粽子:

(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5)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6)抓动词“裹”和“包”(近义词)。 (7)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 3.集体交流——吃粽子

(1)提取第二句话,练习朗读,师范读: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一些)生读: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就能把长句子读短。

总结学法:之前学过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都出现了长句子,怎样读好长句子呢?(注意停顿、注意感叹号)

(2)重点理解“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3)注意停顿,练习朗读。 4.集体交流——带粽子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4)指导抓住关键词语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课文《静夜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感情。)课文《夜色》,又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预设:课文告诉我们“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怕夜色,胆子大了。) 是啊,我们都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成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会让我们了解关于家庭、家人什么呢?(预设:团圆、幸福、家国情怀)

四、说说端午粽

1.拓展阅读《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班级共读书目)中有关“端午节的故事”。2.按照一定顺序向家人介绍包粽子的过程,尝试包粽子。

第19篇:粽情端午总结

粽情端午,温馨满满

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前往小林敬老。早些年,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记得有一篇关于圣诞节作文,里面有一句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 ‘Christmas comes every corner.’如果生硬地将这句英文翻译成中文,便没有其中的韵味。引用这句仅仅为了说明在小林,可以说是穷乡僻壤的地方,爱依旧在----端午节,在团市委书记、市青年主席王小彬和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习恩民带领下,一起前往小林敬老院。

这次小林敬老院活动负责人让我来写这篇总结的时候,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记述,是否在参加活动的,将人冠上头衔之后,会显得光彩熠熠。我尽量选取真实,然而真实确实一笨重活儿,让我又不得不小心翼翼,避开条条框框的限制,努力寻求真实。不管是否被神化比较厉害的,地位性特别明显,在小林,我们都是一群普通的人,仅仅因为老年人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刚好出现,我问过一个人,喜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活动,她说喜欢,又很是纳闷为什么不参加,她说,感受每一次的气氛便足够了。

一路的颠簸,从城市的一端到城市的另一端,在最繁华的市区到达人烟稀少的郊区,真心对于风尘仆仆赶到的领导们表示感谢,刚好的端午假期,刚好的休息日到达小林敬老院,这些文字都会苍白无力,这些感谢话我本就不该说的,因为没资格。在领导们看来,会尽己所能照顾好老人。

这一天,一连串的活动无不体现出人文关怀。对,人文关怀重点。给老年人带去的欢乐,给老年人送去的温暖,在这里无份职业的高低贵贱,在这里,并没有地位的悬殊,在这里,我们尽可能为老年人感受到社会还是美好的。而我在开头说到的书记,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强调作用,因为走马观花的敬老有时候会让老人家们吃不消,就像是在三月的雷锋月中我们故意在那天做好事,曾说过,一天做好事不难,难得就是坚持。一个人受到另外一些人的良性影响,会扩散到这个人的生活中,从而使影响这个圈子里面的其他人,,末了,我想要说的便是这些。

不亦乐乎,我们有互动环节,美妙的歌曲唱出我的心声,搞笑的相声小品让我们捧腹大笑等等节目,这些经过精心安排的仅为了给老年人带去欢乐。

表演节目是以一曲《歌唱祖国》来结束的,我们国家时候一个个人组成的,只有在这个社会生活过程中,都被当成人存在那样看待,只有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到的人文关怀,犹如贴之亲切,只有在和谐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才会做到,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冲进走向繁荣富强,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20篇:《端午粽》名师教案

《端午粽》教学设计

语用主题:

用颜色来形容事物的词语的使用如:青青的……白白的……等这样的词语;又……又……还有abb的词语。

人文主题: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

10、端午粽)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读提示

四、细读课文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

2.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 )?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3.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 )?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4.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5.你还能说出用颜色来形容事物的词语吗? 6.粽子是什么滋味的?课文那句话能体现出来? 7.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8、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我们要学会给长句子断句。同学们按老师划分的断句读一读。“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谁来试试!指名读

你能做出美滋滋的表情吗?你还能做出abb 的词语吗? 9.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10.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 11.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五:课外阅读

语文练习册65页《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