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生命桥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3 08:34:5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命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课堂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要在语文的阅读理解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为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重点句段。 能力目标:在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感悟课文,品词悟句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羚羊们可贵的合作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们感悟课文,品词悟句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理解羚羊们可贵的合作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录音机、磁带、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入情入境,感悟生命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新疆、西藏、青藏高原等地生活着一群可爱的精灵——羚羊。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出示图片:羚羊自由自在生活的图片(配以轻音乐)

2、看了图片之后,羚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样的生活你羡慕吗?为什么?

3、啊,羚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一个狩猎队踏上了这片乐土,出示狩猎队围追羚羊的图片。他们发现了羚羊,拼命的追赶,把他们 1 逼到了悬崖边,课件出示悬崖图片,多险的悬崖啊!这万丈深渊是无法跃过的,要是有一座桥该多好!哪怕是一座独木桥,可是没有。

它们面临的是前有悬崖绝壁,后有狩猎追兵,下有万丈深渊,此时此刻,这群羚羊面临的处境可谓是——(危急关头)

4、同学们假如你有无所不能的本领,你想怎么帮助他们?可是我们毕竟没有无所不能的本领,没有人能帮助他们,羚羊的命运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

(1)面对着这么凶险危急的时刻,羚羊们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是呀,谁说动物不会说话,这老羚羊的一声叫,这年轻羚羊的一声应,这不是它们在交流吗?我们听不懂它们在说些什么,但聪明的你们一定能猜出它们在说什么?(课件:老羚羊说:

年轻羚羊说:

(2)从这临别的话语里,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老羚羊的勇于献身) (3)多么聪明、伟大的羚羊啊!让我们继续来走进老羚羊的伟大。

(三)赏读悟情,凸显“生命” 1、文中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灵?

2、文中有一个句子也触动了我的心。(课件: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1)请男生帮我读读。

(2)“弧线”的“弧”是什么旁?哪些字和它相近? 3、文中对弧线的划出作了具体地描写,是哪些句子?

(1)(课件: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跑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你就是那年轻的羚羊,你读。

2 (2)山涧上空是谁划出的弧线?

(3)是老羚羊,是年轻羚羊,让我们的男生读描写老羚羊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年轻羚羊的句子。

(4)羚羊不会写,不会画,孩子们,请你们根据课文的这两段话,抓住重点词语,在课文的插图上划出弧线。

(5)(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红色的粉笔代表年轻羚羊,兰色的代表老羚羊。 (6)说说你这样画的理由。

(7)这个交叉点,你扣住的是哪个词?年轻羚羊怎么就会刚好落在老羚羊的背上呢?为什么老羚羊的身子能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

是巧合吗?这是老羚羊估算好的。动物能如此精确的估算,能如此的奋不顾身,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生命,这是一个奇迹。年轻羚羊就是这样绝处逢生的,老羚羊用自己的背作桥墩,为年轻羚羊架起了一座生命桥。

(8)因为有了老羚羊的背,年轻羚羊下坠的身体——(接读)而老羚羊就像——(接读)

(13)(课件: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 入了山涧)你从“笔直 ”、“断翅的鸟”中体会到了什么?

(14)是啊,多么重要的“一蹬”啊!这一猛蹬,让年轻羚羊下坠的身体——,这一猛蹬,使老羚羊就像——

(15)这里,我不禁要问:难道老羚羊的生命就不宝贵吗?难道他就不懂珍惜生命吗?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指名回答

种族的延续,为了年轻羚羊生的希望,他心甘情愿。

(16)多么悲壮的一幕啊!(课件:插图)望着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山涧,年轻的羚羊啊,你想对老羚羊说些什么呢?把它写在课文的插图旁。

(17)孩子,倾诉你的心里话吧。

(18)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老羚羊虽不是人,但它有生命,有智慧,为了种族的延续,它选择了死亡,它的死比泰山还重,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再读这一伟大的壮举吧!读课文第二段。

4、老羚羊的血没有白流,试跳成功了!是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孩 3 子们,请读这个句子,你会怎么读?为什么?(课件:试跳成功! 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1)交流:你会怎么读,为什么?(体会羚羊们的镇定冷静沉着) (2)把高兴、镇定送进句子中读。

5、孩子们,那凌空划过的一道弧线,哪是弧线啊,分明是——

那凌空划过的一道道弧线,哪是弧线啊,分明是——

那凌空划过的眼花缭乱的弧线,哪是弧线啊,分明是—— (重复读: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6、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许多桥,你知道桥和桥墩的作用吗?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划出的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飞跃过程中,当年轻羚羊的身子向下坠时,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做支点,犹如在悬崖之间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使年轻羚羊跳跃成功。这桥是以老羚羊的生命为代价的。这一形象的比喻热情地颂扬了老羚羊勇于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

桥墩是用来支撑桥的。同样,如果没有老羚羊坠入山涧前的那一刹那的支撑,年轻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所以说老羚羊的死亡是桥墩,它架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桥。 ,”

7、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为年轻羚羊架起一座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神圣,这里用“!”作者想赞美什么?板书: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这勇于献身的精神,不仅打动我也打动你,就连以狩猎为生的猎人们也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猎枪?

在面对种族灭绝的关键,老羚羊想出牺牲自己挽救年轻羚羊以赢得种族生存的机会,面对死他们那么从容,那么的义无反顾,是多么的可敬!

8、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这神圣的一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洋溢“生命”

无论在动物界还是人类社会,老羚羊这种令愿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架起生命桥的精神无处不在。下面请听故事:听故事:亲情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生命桥在我们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出 4 现,他们深深地打动了人们!著名歌手韩红听了故事后创作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欣赏。播放音乐 《天亮了》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在读的训练上,比较到位。以读促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朗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朗读,有指名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还有配乐朗读。

2、这节课我通过“观看画面——自读感悟——情感升华”这些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把文字变成画面”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他们感受羚羊的生离死别,羚羊们可贵的合作和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加深情感体验。

3、语文的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本节课我不是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和课本中,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

推荐第2篇:《生命桥》教学设计

《生命桥》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桥。对于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都见过什么桥?指名说。

2、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座桥,一座没有钢筋水泥的桥,但却是一座无比神圣的桥,一座令人震憾的桥,它就是生命桥。板书:生命

3、齐读,再读。

“生命桥”

4、读了两遍后,心里一定有许多的疑问吧?(暂且保留)

二、初读感知。

1、看,(出示斑羚图片)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它们善于奔跑,具有高超的跳跃技巧,然而此刻——后面有猎人的追捕,前面是悬崖,尽管它们有高超的跳跃能力,也无法跳过那么宽的山涧,它们面临着——(面临着绝境,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2、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来,打开书,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读课文。

三、

深入文本,悟情明理。

1、读完课文,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

2、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而亲眼目睹这一切,亲身经历这个故事的猎人,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⑴指名读。

“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课件出示)

⑵齐读。

3、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让那些以捕杀动物为生的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景找出来,说一说它为什么令人感动。可以在旁边作出标注,也可以互相讨论。

4、汇报交流:

A、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

(课件出示)

是怎样的奇迹呢?

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1)“刚好”感受老羚羊估算之巧,感受奇迹。

(2)“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引导要点:鸟儿没有了翅膀就等于没有了生命,此刻老羚羊就像断翅的鸟,他为子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看到老羚羊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伤心、紧张、敬佩、赞叹……)通过朗读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这样一种结果,老羚羊想过了吗?哪里看出老羚羊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品读重点词“刚好”)

(3)为什么老羚羊会坠入山涧呢?指名读“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引导要点:从“猛蹬”看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用力,不这么用力行吗?

如果你是这只年轻的羚羊,这一脚蹬下去,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高兴、感激、悲伤……)

(4)是的,对于年轻羚羊而言,尽管它不忍,尽管它痛苦,但是它依然要猛蹬一下。它要把这种悲痛化作一种力量啊。

(5)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一读。

(6)老羚羊很伟大,它原本可以跃的更高,尽最大的力也许可以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它没有这样做,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老羚羊可贵的献身精神吗?

(相机板书:勇于献身)

(7)教师小结:这是一只多么伟大的老羚羊,它用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他的献身精神,它对死的无怨无悔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5、仅仅是读着这一段文字,我们的心都被震撼了,你们说亲眼目睹这一切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不,不能。

——是啊!即使铁石心肠也不忍心去伤害这可敬可佩的生灵。

⑶猎人被感动了,我们被感动了,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在场的老师也受到感动吗?愿意的同学请站起来。齐读。

6、其实令人感动的情景还有。我们接着交流。

B、“试跳成功!紧接着……”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能讲讲它令人感动的地方吗?

⑴“试跳成功!”令人感动。因为是试跳,没有足够的把握,它也有牺牲的可能。

⑵指名读“试跳成功!”。因为有了它们的试跳,才给后面的羚羊以勇气和力量。

C、“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令人感动,联系上文,羚羊当时处境怎样?(有一个狩猎队……)面对猎人的追捕,越在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险,谁能通过朗读再现那秩序井然的场面。

(1)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呢?(课件出示)

因为羚羊心中想着他人,心中想着集体,他们身上可贵的献身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动!把我们的感受带进去一齐读。(板书:团结协作)

(2)教师小结:面对枪口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面对死亡那么从容,那么镇定。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是因为(出示课件——),这让他们怎能不放下猎枪呢?

7、随着一对对羚羊的腾空跃起,“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

(课件出示)

没学课文时,我们不知道生命桥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现在你明白了吗?你愿意把这座桥画下来吗?就在课本93页的插图上画。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课件出示)交流、品读重点句:“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说“弧线”(展示学生画的弧线,让学生陈述理由。)

点评参考:

△这是年轻羚羊成功逃生的弧线。

△这是一条死亡的弧线,怎么会是生命桥呢?

△仅仅是一条吗?是的,那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羚羊的生都伴随着一只老羚羊的死。

这座奇特的桥,为什么叫生命桥呢?

(3)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桥墩,为年轻羚羊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4)如果没有老羚羊那一刹那的支撑,年轻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

(5)(出示课件)如果我们要给桥涂上颜色,你认为要涂上什么颜色呢?这桥上洒下了老羚羊的一腔热血。(涂上颜色)

(6)现在你对

“生命桥”是否有新的理解,生命桥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生命桥。所以,我们要为它加上引号。(板书:“”)

(4)是啊,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让我们再次走近这座生命桥,去见证生命的顽强。(引读第三自然段。)

(6)小结:多么深情的朗读,现在你还觉得这座生命桥仅仅架在悬崖之间吗?

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桥,是用老羚羊的血肉之躯架起的。它不仅仅闪现在我们眼前,

架在悬崖之间,更应刻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生命桥(齐读课题)

三、总结提升,回归主题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还应该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牺牲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热爱动物,热爱生命吧!让我们一起听听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想法吧!(出示课件:)

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特有的生存方式,并更多地关爱它们,为它们创造自由的环境。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

我们能做到吗?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老羚羊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板书:生命的壮歌)带给了我们许多震撼。(播放音乐)让我们怀着对它们的关爱之情来读课题——生命的壮歌,让我们怀着对它们崇敬之情来读——生命的壮歌,让我们歌颂它们谱写的这曲——生命的壮歌。

神奇的大自然赐予了万物生命的力量,几乎每一种生物他们都曾经顽强的活着。老师相信,一曲《爱满人间》将伴随我们永远牢记————“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板书设计:

生命的壮歌

勇于献身

生命桥

团结协作

推荐第3篇:《“生命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常见课型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培训作业:结合你所教的班级,从中任选两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作业1:

第八册《“生命桥”》教学设计(阅读课)

天涯镇布甫小学

陈达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生命桥”。

3、感受羚羊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感受羚羊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资源运用:图片,词语卡片,小黑板,补充阅读《斑羚飞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学习了《蚁国英雄》一文,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现在,老师与大家一同学习《生命桥》,它同样震撼人的心灵。

教师认真板书课题:“生命桥”,让学生跟着认真书写。

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 “提笔即是练字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一次读课文,你有什么经验交流?

2、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完一遍课文的同学可以再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同桌互相练说,再指名说。

4、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明确,加强合作,生生互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从学生学习实践中习得的,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1

三、细读探究,突出重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把它划下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2、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动,使别人听了也深受感动。

3、各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细读探究课文,在书旁作一些小小的批注,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生成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选择性学习,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独特的。

估计学生可能有以下一些汇报交流.(1)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映示此片段内容.

A:先说说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

B:评读,重点评一评读的好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猛蹬一下------年轻羚羊和老羚羊各自的后果。”

师(指图):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一刹那间它就要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这时老羚羊飞跃到年轻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撑年轻羚羊作第二次跳跃。年轻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却永远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让给了________,把死亡留给了______,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壮举啊!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

C:学生试读。

D:指名读后齐读。

(2)第三自然段

“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读读议议,教师也可讲讲自己的感受.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2

教学策略:

A:指3人连读这句话。

B:教师作简笔画并激情讲述。

这是一座悬崖,这是悬崖的对面,年轻的羚羊快速向对面飞跃,可是它只能飞跃到这里,眼看就要摔下山涧,此刻老羚羊纵身一跃,飞跃到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第二次飞跃,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顿时——(学生接读)

C:这已不是一道道弧线,它是——(学生接读)

D:读题:生命桥。

E:透过这座生命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谁先飞过山涧谁就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谁落在后面就可能遭到猎人的枪杀,在这生命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群羚羊决不争先恐后,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飞跃山涧,以一个个老羚羊的死亡换来一个个年轻羚羊的生命,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壮歌(读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信息蕴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教育发挥了学生的资源功能,这样的教育具有极大的潜力。课本是载体,载体资源只有和学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创新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信息的吸收,更是以内化为特征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自己在创造着自己。

4、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猎人们会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心自然、关爱生命、促进人和环境的和谐,这样的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的。

四、回归课题,点明主题

1、“蚁国英雄”和“生命桥”除了同样使老师、同学深受感动,你认为还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课题“生命的壮歌”中的“壮”,用哪个词理解最确切?

3、“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小故事,共同演绎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深刻领会课题含义,提高语感能力。

五、课外延伸

3

师:这两个小故事都是讲动物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可歌可泣的事例也不少。“蚁国英雄”是“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一,“生命桥”是“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二。如果你是有心人,可以收集这类事例,来续写“生命的壮歌”系列之

三、之四„„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教师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生命的价值,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六、板书设计

“生命桥”

猛蹬一下

秩序井然

坠入山涧

推荐第4篇:生命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老少分类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猎人惊呆

3.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情揭题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桥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

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17、生命的壮歌——“生命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团结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边进行人文性的情感体验,边进行工具性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做桥墩的生命桥。”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复习词语(分行读) 狩猎 羚羊 悬崖 活捉 试跳 下坠 猛蹬 上升 凌空腾起 秩序井然 快速飞跃 眼花缭乱 目瞪口呆 不由自主

2、请学生分行用上以上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展开话题:在一座绿草如茵的高山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群羚羊。有一天,一个狩猎队把罪恶的脚步踏上了这块乐土。他们发现了这群羚羊,拼命地追赶,把它们逼迫到一座悬崖边。你们看(老师板画悬崖的示意图)这悬崖多险哪,下面是万丈深渊,前面是宽阔的山涧,对岸也是一座陡峭的悬崖。眼看这群羚羊就要被全部活捉,成为猎人发财的牺牲品,可是这时,奇迹出现了……在生死关头,羚羊群竟然能够搭起一座“生命桥”来完成一半羚羊的逃生,实现种族的延续,这真是一个——奇迹!(板书)

4、谁能说说什么是“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意想不到的,不可思议的事情。)读好这个词语。

二、体会情感

(一)寻找“奇迹”

1、大家一定想知道出现了什么奇迹?那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读完之后,说一说课文中出现了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2、学生交流[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讲到哪点就顺势展开] ①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羚羊群会分成两队,而且是老的一队,年轻的一队?(老师点:这真是奇呀!)

②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就知道走到悬崖边,而且其他的羚羊却不跟着走出来呢?(你觉得这是两只怎样的羚羊?)

③为什么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老羚羊的身体会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呢?(这真是出乎意料!)

④为什么第一对羚羊试跳成功以后,羚羊群不是争先恐后地跳过悬崖,而是秩序井然地跳呢?(在生死存亡之际,竟有如此表现,太让人震惊了) ……

[以下交流学习都是随机的]

(二)学习第一节

1、生读出: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年轻羚羊应声跟着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了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2、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老羚羊叫了一声,年轻羚羊却毫不犹豫地应声而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点出“走”“叫”“走”)

3、这一走,老羚羊就走向了——死亡;这一走,年轻羚羊就走向了——生的希望,在生死关头,他们却没有太多的语言,一个轻声一唤,一个应声而出,它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多么令人钦佩!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吧。

(三)学习第二节

A、第一遍读,读出“奇”的感觉

1、生答出本节后让学生上黑板用简笔画的形式表达对这段的理解(试跳过程)

然后老师渲染:想不到动物界竟然有如此感人的故事,有如此惊心动魄的故事,真是不可思议。第一对羚羊试跳成功的情景真是太感人了,真是个奇迹。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节,读出你的意想不到,读出你的不可思议。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里互相读。

3、指名读(看着书读)(如果读的好,老师点: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读的时候突出了“向下坠、奇迹、刚好、猛蹬”这些词语,读出了他的惊讶,感动。)(老师圈点重点词语)(如果读的不好,老师点:你读得很流利,不过,如果你能注意这些词语,出人意料的感觉就会读出来了,你再试试。)再指名读

4、小结:老羚羊与年轻羚羊配合得竟是如此默契。这真是太神奇了。 B、第二遍读,体会老羚羊牺牲的悲壮。

1、为什么这段话使你觉得是个“奇迹”呢?(为老羚羊的举动而感动,因为它为了子孙能活下去,甘愿做桥墩,而下降却坠入山谷。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山涧,而是万——生:(齐答)万丈深渊。 师:摔下去一定是——生:粉身碎骨

师:老羚羊明知道自己会死去,而心——生:心甘情愿地去死, 师:为的是——生:以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

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师生: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2、引: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身上猛蹬一下,这一蹬,年轻羚羊获救了,而老羚羊呢?(生答:“老羚羊就像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老师点出“笔直”一词。(老羚羊坠入山谷的速度更快了,那一定是粉身碎骨,多么悲壮的一幕。)齐读这句话:“老羚羊就像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3、老师渲染:同学们,难道老羚羊的生命就不宝贵吗?难道老羚羊就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吗?(学生答:不是的。)老师:是的,老羚羊是多么希望能够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可是现在,它为了年轻羚羊的生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老羚羊啊!就这样牺牲了!

C、指导读课文第二节

1、同学们的眼前一定已经出现了当时的情景,现在请把你眼前的画面放大,放大,再放大,你看到了吗,在老羚羊落下悬崖的刹那,他的眼睛里含着的分明是

什么?对了,那是微笑啊!他为什么要笑啊?当你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你有什么感觉?你高兴吗?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与羚羊的心合在一起时,你就会感受更深刻。请把文中的老羚羊换成“我”,年轻羚羊换成“孩子”,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段话,再指名读。

2、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了老羚羊,你就走进了羚羊的内心。如果把自己当作年轻羚羊,你的感受一定更不一般。现在,把自己当作年轻羚羊来读一读,把文中的年轻羚羊换成“我” ,把老羚羊换成他的亲人。

一读,师:我听出了一种沉重。

二读,师:我感觉到每一个字里都有血,每一声里都有泪。是啊,那老羚羊,有可能就是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奶奶。再读。

3、师:当年轻羚羊得救后,心里却一阵悲痛。当老羚羊落下山涧时,却十分高兴。生者的眼泪,死者的微笑,是多么的感人,多么的不可思议啊!让我们齐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三节

1、师: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年轻羚羊的新生命,它用自己的生命划出了一条弧线。那是多感人的画面。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群羊飞渡。同学们,自己再读。

2、老师渲染、演示动画

老师渲染: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老羚羊想到是自己的子女,它对年轻羚羊的爱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东西,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

演示动画:同学们,你们想看一看,这悲壮的一幕,想看一看这让人肃然起敬的一幕吗?

3、从同学们的表情,我知道,大家被深深地震撼了。是呀,太神奇了。谁来说说,这里哪个地方最让你不可思议?

4、交流:

① 生答出: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羚羊群竟然秩序井然地飞跃山涧,谁也不争先恐后。 师:生死攸关的时候,羚羊竟然不争先恐后,如此有秩序,毫不慌乱,就像有人在指挥一样,它们的顾全大局让人肃然起敬。 (学生齐读这一节;老师重点词范读(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学生再齐读。)

②“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这里你有什么不懂吗?

(不懂,老师实物演示,画弧线,理解弧线:年轻羚羊从这里起跳,它在空中飞跃的路线,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条无形的弧线,老羚羊随即跟着跳得低一些,在年轻羚羊即将下坠时,老羚羊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老羚羊的身体就是什么(桥墩)年轻羚羊蹬着这桥墩飞跃到对面山涧,又划出一道弧线。年轻羚羊就是蹬着这桥墩躲过了猎人的追捕。每一道弧线,就有老羚羊的生命消亡。同时,就有一个年轻羚羊的生命得以延续,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架起了年轻羚羊从死亡走向新生的桥梁,这一道道弧线不就是一座座生命桥吗?)

5、师:你看到了什么?(我看见山涧的下面许多老羚羊死去了。我看见了秩序井然的一幕。我仿佛看见了猎人情不自禁的放下猎枪的场面。)

6、师:同学们,你从秩序井然读懂神圣了吗?这对于晚起跳的羚羊来说意味着什么? (每一道弧线就意味着一个老羚羊生命的失去。)

师:让我们自己去读一读第三小节,感受羚羊带给我们的神圣。 生自读后齐读。

7、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老羚羊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羚羊,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种伟大的壮举真是催——生:催人泪下。师:撼——生:撼人心田。 师:扣——生:扣人心弦。

师:我们的心都被颤动了,你说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他们忍心毁灭这群可敬可佩可尊的生命吗?他们握着猎枪的手还会攥得那么紧吗? (猎人握着枪的手一定软了,他们不忍心杀这群可爱的生命。)

师: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情把这段课文读好吗?(生练读)指名读这一节

8、老师渲染:一个个老羚羊牺牲了,一个个年轻羚羊活下来了,这生存是以一个个老羚羊的生命作代价的,它们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这情景何等神圣,这情景多么惊天动地。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节。

(五)由物及人

1、看到这不可思议的一幕,看到这悲壮的一幕,看到这震撼人心的一幕,猎人也(齐读:“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2、猎人们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呢?(动物也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它们为了种族的延续,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精神让猎人也放下了猎枪,这又是个奇迹。

3、同学们,此时,你想对老羚羊、年轻羚羊、还有猎人说些什么?(学生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然后指名说)

四、总结点题:

1、《生命的壮歌》,这是怎样的一首生命之歌呀!(悲壮)

2、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让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吧!)

五、拓展:

1、读《蚁国英雄》的故事,说说哪些地方你认为是个奇迹。

2、推荐阅读课外书《动物奇观》。板书设计 “生命桥” 奇迹 年轻羚羊图 老羚羊图 简笔画 教后反思:

在问学生课文中出现了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就是让学生寻找“奇迹”时,学生大多是跳过第一段,直接说到了第二段中的语句,因此可这样处理:先解决第二节的教学,然后问:“这是一个巧合吗?”请往前文找找。然后开始第一段的教学,再把第二段带一下,最后进行第三段的教学。

本次教学的重点是情感的激发和引导。 (欢迎一起探讨!)

17、生命的壮歌——“生命桥”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教材分析】

“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二个小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为了躲避狩猎队的捕杀,在一只老羚羊的带动下,纷纷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品味羚羊飞渡场面的惊心动魄与壮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唤起学生与动物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内在情感。

3、阅读课文力求有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了解重点句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沉着冷静、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

理解老羚羊用身体作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由《蚁国英雄》导入。

2、揭题。

3、预习过课文了吗?你是怎样预习的?

4、听写生词。

5、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学生齐读)

2、课件出示悬崖画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对“悬崖”的印象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出示“悬崖”的画面,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悬崖”的险峻,并说说你对“悬崖”的印象,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羚羊所处的境地,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3、课件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学生齐读)

4、结局是什么?理解“目瞪口呆”、“不由自主”。

5、到底是什么让猎人们如此震惊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个故事。

三、品读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动笔划一划。

2、交流:

(1)课件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了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但它描写了羚羊跳跃悬崖过程中的一连串动作,也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课件出示这部分内容很有必要,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加深印象。整个教学过程以此为核心,从学生最感动的地方入手,增强学生的兴趣,并能为理解后文,尤其是理解课文难点部分做好了铺垫。

(2)事情出现转机的关键是什么?

(3)课件出示:年轻羚羊能够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是因为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齐读)

(4)老羚羊为什么能做到刚好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5)观看与课文有联系的一组关于羚羊生活习性及活动中相互合作的录像。

(6)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播放与课文有联系的一组关于羚羊生活习性及活动中相互合作的录像,经过剪辑后在电脑中组成一幅生动的动感画面。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娓娓道来。画面欣赏完毕,学生深深地爱上这群具有顽强精神的动物精灵——羚羊,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基础。

(7)引读第二自然段。

(8)这一蹬,蹬走的是什么?

(9)出示:老羚羊就像一只断了翅的鸟,笔直坠入山涧。

动画欣赏试跳过程。

① 老羚羊为了年轻的羚羊即将失去生命,坠入万丈深渊,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②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10)这一蹬,还蹬出了什么?

(11)是啊,这一蹬,蹬走的是一个生命,蹬出的是一份爱意,还蹬出了一个希望„„这一蹬是无奈的,是不忍的,是伤心的,是痛苦的,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试跳过程是课文重点,正是有了这无私的、伟大的试跳才有了后文的集体飞跃。学生对这部分课文的印象也最深。因此,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课文的难点能起到阶梯的作用。通过画面展现试跳的特写镜头,深入想象老羚羊与年轻羚羊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

(12)试背第二自然段。

(13)出示:试跳成功!

读书时,我们要学会用一双眼睛读,一只看字的正面,另一只看字的背面,背面藏着的往往更多。谁能按自己的理解读这句话?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理解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试跳成功!”短短四个字单独成句,这个成功的背后是以一只老羚羊的牺牲作为代价的,这个“成功”是所有羚羊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无奈的一种做法。在此无需过多地讲解,只需用读来一遍一遍地感悟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太多太多的内容、太多太多的情感即可。

(14)紧接着,又出现了更大的奇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②你读出了什么?点拨两个“没有”

③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

④动画欣赏,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⑤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a、此时,我们还能将眼前出现的仅仅看成是一道道弧线吗?

b、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

c、这座桥不是用钢筋、水泥,是用什么做成了桥墩?

d、指导感情朗读。

⑥这群可贵的生命,看似弱小,在危难来临之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谱写了又一曲生命的壮歌!所以猎人们个个——(引读“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再现课文感人场面,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用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向学生展现羚羊一个个秩序井然地跳跃悬崖的情景。再配上一段激动人心的音乐,播放时教师以课文内容作旁白,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有了升华。此时,教师再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句设问:“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呢?”能引导学生从情景和文字中去探究,去体验,体会老羚羊用自我牺牲来换取年轻一代走向希望。

四、拓展积累

1、说话练习:

音乐继续播放,同时出示:

①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猎人,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②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羚羊,此时此刻,你又想向人们呼吁些什么?

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你又想说些呢?

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说一句或几句话。

2、作业布置:回去阅读《斑羚飞渡》、《藏羚羊的哭泣》、《动物在灭绝》,也可以动手查查有关保护动物的资料,写下自己的感想与同学们交流。

3、总结。

【设计意图】在课文的情景感染下的说话练习能激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珍稀动物,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思想意识。这样在课文结尾掀起一个高潮,让学生在情与理的交融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情感。作业的布置,能有效地向课外延伸,并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动手获得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有更深层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生命桥”

奇 神

迹 圣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推荐第5篇:《生命桥》教学设计

《“生命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2.品味羚羊飞渡场面的惊心动魄与壮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唤起学生与动物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内在情感。

3.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重点句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

理解老羚羊用身体作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桥。对于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都见过什么桥?

2、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座桥,一座没有钢筋水泥、但却是一座无比神圣的桥,一座令人震憾的桥,它就是(板书:生命)

3、齐读,再读。“生命桥”

4、学生质疑。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提示:(1)“瞪”、“蹬”的读音和意思

(2)请同学们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悬崖的特点。

3、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逼到悬崖边,想把他们通通活捉,可结果“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课件出示)

三、再读课文,悟情明理。

1、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让那些以捕杀动物为生的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景找出来,说一说它为什么令人感动。可以在旁边作出标注,也可以互相讨论。

2、汇报交流:

A、“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 (课件出示) 是怎样的奇迹呢?

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1)“刚好”感受老羚羊估算之巧,感受奇迹。

(2)“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引导要点:鸟儿没有了翅膀就等于没有了生命,此刻老羚羊就像断翅的鸟,他为子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看到老羚羊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伤心、紧张、敬佩、赞叹……)通过朗读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这样一种结果,老羚羊想过了吗?哪里看出老羚羊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品读重点词“刚好”) (3)为什么老羚羊会坠入山涧呢?指名读“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引导要点:从“猛蹬”看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用力,不这么用力行吗?

如果你是这只年轻的羚羊,这一脚蹬下去,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高兴、感激、悲伤……)

(4)是的,对于年轻羚羊而言,尽管它不忍,尽管它痛苦,但是它依然要猛蹬一下。它要把这种悲痛化作一种力量啊。

(5)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一读。

(6)老羚羊很伟大,它原本可以跃的更高,尽最大的力也许可以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它没有这样做,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老羚羊可贵的献身精神吗? (相机板书:勇于献身)

(7)教师小结:这是一只多么伟大的老羚羊,它用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他的献身精神,它对死的无怨无悔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3、仅仅是读着这一段文字,我们的心都被震撼了,你们说亲眼目睹这一切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不,不能。

——是啊!即使铁石心肠也不忍心去伤害这可敬可佩的生灵。

猎人被感动了,我们被感动了,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在场的老师也受到感动吗?愿意的同学请站起来。齐读。

4、其实令人感动的情景还有。我们接着交流。 B、“试跳成功!紧接着……”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能讲讲它令人感动的地方吗? ⑴“试跳成功!”令人感动。因为是试跳,没有足够的把握,它也有牺牲的可能。

⑵指名读“试跳成功!”。因为有了它们的试跳,才给后面的羚羊以勇气和力量。

C、“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令人感动,联系上文,羚羊当时处境怎样?(有一个狩猎队……)面对猎人的追捕,越在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险,谁能通过朗读再现那秩序井然的场面。

(1)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呢?(课件出示)

因为羚羊心中想着他人,心中想着集体,他们身上可贵的献身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动!把我们的感受带进去一齐读。(板书:团结协作)

(2)教师小结:面对枪口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面对死亡那么从容,那么镇定。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是因为(出示课件——),这让他们怎能不放下猎枪呢?

5、随着一对对羚羊的腾空跃起,“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 (课件出示) ⑴ 没学课文时,我们不知道生命桥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现在你明白了吗?你愿意把这座桥画下来吗?就在课本93页的插图上画。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课件出示)交流、品读重点句:“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说“弧线”(展示学生画的弧线,让学生陈述理由。) 点评参考:

△这是年轻羚羊成功逃生的弧线。

△这是一条死亡的弧线,怎么会是生命桥呢?

△仅仅是一条吗?是的,那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羚羊的生都伴随着一只老羚羊的死。

这座奇特的桥,为什么叫生命桥呢? (3)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桥墩,为年轻羚羊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4)如果没有老羚羊那一刹那的支撑,年轻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

(5)(出示课件)如果我们要给桥涂上颜色,你认为要涂上什么颜色呢?这桥上洒下了老羚羊的一腔热血。(涂上颜色) (6)现在你对 “生命桥”是否有新的理解,生命桥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生命桥。所以,我们要为它加上引号。(板书:“”)

(4)是啊,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让我们再次走近这座生命桥,去见证生命的顽强。(配乐朗读)

(6)小结:多么深情的朗读,现在你还觉得这座生命桥仅仅架在悬崖之间吗?

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桥,是用老羚羊的血肉之躯架起的。它不仅仅闪现在我们眼前, 架在悬崖之间,更应刻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生命桥(齐读课题)

四、总结提升,回归主题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还应该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牺牲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热爱动物,热爱生命吧!让我们一起听听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想法吧!(出示课件:)

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特有的生存方式,并更多地关爱它们,为它们创造自由的环境。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

我们能做到吗?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老羚羊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板书:生命的壮歌)带给了我们许多震撼。(播放音乐)让我们怀着对它们的关爱之情来读课题——生命的壮歌,让我们怀着对它们崇敬之情来读——生命的壮歌,让我们歌颂它们谱写的这曲——生命的壮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阅读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附:板书设计

团 结 协 作 勇 于 牺牲

推荐第6篇:生命桥教学设计(材料)

篇1:生命桥教学设计

生 命 桥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流程:

(一)入情入境,感悟生命

2、看了图片之后,羚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样的生活你羡慕吗?为什么?

3、啊,羚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逼到了悬崖边,课件出示悬崖图片,多险的悬崖啊!这万丈深渊是无法跃过的,

它们面临的是前有悬崖绝壁,后有狩猎追兵,下有万丈深渊,此时此刻,这群羚羊面

临的处境可谓是——(危急关头)

4、同学们假如你有无所不能的本领,你想怎么帮助他们?可是我们毕竟没

有无所不能的本领,没有人能帮助他们,羚羊的命运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读课

文.

(二)

(1)面对着这么凶险危急的时刻,羚羊们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

文的第一自然段。

是呀,谁说动物不会说话,这老羚羊的一声叫,这年轻羚羊的一声应,这不

是它们在交流吗?我们听不懂它们在说些什么,但聪明的你们一定能猜出它们在

说什么?(课件:老羚羊说:

年轻羚羊说:

(2)从这临别的话语里,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老羚羊的勇于献身)

(三)赏读悟情,凸显“生命”

1、文中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灵?

(2“)弧线”的“弧”是什么旁?哪些字和它相近?

3、文中对弧线的划出作了具体地描写,是哪些句子?

(1)(课件: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跑过去,随即老羚

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

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

(2)山涧上空是谁划出的弧线?

(5)(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红色的粉笔代表年轻羚羊,兰色的代表老羚羊。

(7)这个交叉点,你扣住的是哪个词?年轻羚羊怎么就会刚好落在老羚羊的背上呢?为什么老羚羊的身子能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

是巧合吗?这是老羚羊估算好的。动物能如此精确的估算,能如此的奋不顾身,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生命,这是一个奇迹。

(8)因为有了老羚羊的背,年轻羚羊下坠的身体——(接读)而老羚羊就像——(接读)

(13)(课件: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 入了山涧)你从“笔直 ”、“断翅的鸟”中体会到了什么?

(14)是啊,多么重要的“一蹬”啊!这一猛蹬,让年轻羚羊下坠的身体——,这一猛蹬,使老羚羊就像——

(15)这里,我不禁要问:难道老羚羊的生命就不宝贵吗?难道他就不懂珍惜生命吗?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指名回答

4、老羚羊的血没有白流,试跳成功了!是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孩

5、孩子们,那凌空划过的一道弧线,哪是弧线啊,分明是——

那凌空划过的一道道弧线,哪是弧线啊,分明是——

那凌空划过的眼花缭乱的弧线,哪是弧线啊,分明是——

(重复读: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6、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许多桥,你知道桥和桥墩的作用吗?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划出的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飞跃过程中,当年轻羚羊的身子向下坠时,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做支点,犹如在悬崖之间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使年轻羚羊跳跃成功。这桥是以老羚羊的生命为代价的。

桥墩是用来支撑桥的。

7、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为年轻羚羊架起一座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神圣,这里用“!”作者想赞美什么?板书: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这勇于献身的精神,不仅打动我也打动你,就连以狩猎为生的猎人们也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猎枪?

在面对种族灭绝的关键,老羚羊想出牺牲自己挽救年轻羚羊以赢得种族生存的机会,面对死他们那么从容,那么的义无反顾,是多么的可敬!

8、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这神圣的一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洋溢“生命”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生命桥在我们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出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在读的训练上,比较到位。以读促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朗读贯穿始终。

3、语文的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篇2:《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学设计

附件1: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3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说明:

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1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1.小黑板 2.课外读物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⒈板书:桥。对于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都见过什么桥?指名说。 ⒉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座桥,这座桥不是钢筋水泥造成的,但这座桥却无比神圣,令人震憾,它就是——。

2.生回答,师出示黑板:

1.学生汇报:

a、你能不能用贴图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指名贴图)

出的一道道弧线比喻成一座座“生命桥”,是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为年轻羚羊搭建了一座生命桥。

(齐读:顿时??)

过渡:这样用生命划出的弧线只有一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四、升华感悟

2.出示句子: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3.哪个词突出了赞美?(神圣)

5.此时的情景配得上这个词吗?为什么?

7.过渡: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桥,是用老羚羊的血肉之躯架起的。它不仅仅闪出现在我们眼前,更应该刻在我们的心上。

五、拓展

1.其实,动物是没有意识的,它的一些行为归根结底是出于本能,正如我们在公民教育第一课中学习的:“鹿相呼以食,鱼相濡以沫”是一样的道理。

2.自己选择《拓展阅读》中的一篇文章认真读一读,勾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词句。

六、总结全文

篇3:《生命桥》教学设计

《“生命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一)课型为阅读课

(二)基本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乱”,会读绿线内的5个字。

二、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读通课文

1、在我国的新疆、青藏高原、西藏和台湾,生长着一群高原精灵——羚羊,让我们来认识它,

2、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羚羊生活得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这悬崖多险哪,这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弱小的羚羊难以越过这时,要是有一座桥该多好啊,哪怕是一座独木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范读】

5.故事震撼人心,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词】

(2).老羚羊让年轻羚羊在自己背上猛蹬一下跃过山涧,自己却掉入了万丈深渊。

第二板块:感受壮举

(一)第一段 1.多么动人的场面啊!在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危急情况下,羚羊们迅速分成了两群;老羚羊为一群,年轻羚羊为一群。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交流】

(二)第二段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4.小结: “刚好”是凑巧吗?不,这是老羚羊事先“估算”好的,动物能估算得如此“刚好”,能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别人年轻羚羊的这一蹬,加速了老羚羊下坠的速度。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

(三)第三段

1.同学们,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2.为了种群生命的延续,为了给年轻羚羊以生的希望,老羚羊宁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7 林 玲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a组:凋零、含苞、绽放。读通相关句子。

(含苞:花朵裹着花苞即将开放。就在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时候小钱的生命却遭受到了死神的威胁。

b组:谈何容易。理解词义,把相关句子读通顺。辗转。

(谈何容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相当困难。

4、谁能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过渡语:

师:同学们,这仅仅还只是个希望啊。台湾的青年愿不愿意捐献呢?骨髓会不会顺利到达呢?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对小钱来说,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师: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

?

过渡语:

师:在这样复杂危险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

?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青年,就你当时心里所想,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 师(模仿记者):你很勇敢。

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

? 师(模仿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

过渡语:

的。

过渡语:

师:同学们,这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爱心、帮助、亲情??)这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

? 相机板书:“步履匆匆、沉着、奔波”

? 引导理解这三个词,从中体会李政道博士的崇高医德修养!

? 记住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带着你们的感动齐读课文第六段!

过渡语:

这位台湾青年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

? 小钱感激李博士,感激他用崇高的医德架起了一座( )!

? 小钱还要感激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感激那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是他们用爱创造了

过渡语:

师旁白:

三、聚焦“感激”,深层理解

(预设1感激,预设2感谢那名台湾青年。

1、感激点1:台湾青年

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

① 自由谈谈感受; ② 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③ 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① 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 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感激点2:李博士

⑴ 体会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② 抓住: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

3、激感点3: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⑴ 在小钱被确症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四、配乐朗读,激情结尾

我国每年有400多万病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全国每年新增4万人,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

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库存资料不足3万例,这与美国的库存450万例、欧洲的库存370万例、中国台湾的库存20万例相比差的太远。如果12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可以相信“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

3、交流感动:

篇5:生命桥教学设计

《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二

个小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本、以语文为本,构建真实、朴实、扎实的课

教学目标:

2、品味羚羊飞渡场面的惊心动魄与壮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重点句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团结

教学难点:

理解老羚羊用身体作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蚁国英雄”》这篇短文里,那些小小的蚂蚁在熊熊烈火中抱成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

2、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

狩猎队 悬崖 坠入 山涧 桥墩 猛蹬一下 羚羊 奇迹 刚好 秩序井然 快速飞跃 凌空而起 眼花缭乱 目瞪口呆

3、交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感悟,感受奇迹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把这些内容划下

2、合作交流:

出示:“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

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

引导要点:

小结:你能读懂羚羊的语言,真了不起!

过渡:是啊,面对灾难,这些羚羊没有束手待毙,它们迅速地想出了办法,这一老一小飞跃出了山崖。

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

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

(2)引导:a、看到老羚羊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伤心、

b、这样一种结果,老羚羊想过了吗?哪里看出老羚羊已经做好了牺牲

的准备?(品读重点词“刚好”)

c、从“猛蹬”看出什么? 如果你是这只年轻的羚羊,这一脚蹬下去,

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高兴、感激、悲伤??)

小结:是的,对于年轻羚羊而言,尽管它不忍,尽管它痛苦,但是它

依然要猛蹬一下。它要把这种悲痛化作一种力量啊。

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

井然,快速飞跃。

(羚羊群的冷静、团结合作)

(3)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师述: 一个个老羚羊牺牲了,一个个年轻羚羊活下来了,这生存是以一个个老羚羊的生命作代价的,它们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这情景何等神圣,这情景多么惊天动地。

讨论:为什么把羚羊跳跃式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

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

(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

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感受了那动人的一幕,你有什么话想说,请任选一个话题写

出示:我想对老羚羊说:

我想对年轻羚羊说:

我想对猎人们说:

2、总结: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 出示:为别人活着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为别人牺牲的生命是最为壮美的!

——爱因斯坦

收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用心体会,感受动物身上

推荐第7篇:《跨越生命桥》教学设计(卢)

人教版第七册22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卢嘉莲

教研专题:读懂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以读代讲。因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生分析:学生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性,骨髓移植对白血病的作用,课前要学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不了解,所以适当给学生讲讲政治与历史,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凋零、含苞、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一课,体会了那里的村民们在走搭石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人间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读题目。大家读过题目后,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要问,不无道理。“问”是开山斧,“问”是深耕犁,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在疑难处让学生质疑,学生能提出疑问,就会引起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本文题目的含义就是一个难点,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有直奔中心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的读课文,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学习情况

1、刚才看到同学们都很认真的读课文,而且都读得很通顺,是不是都会读这课的生字词啦?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课件出示词语,每个读三遍

桂树 海峡 移植 彼岸 台湾 袭击 余震 满怀 空旷骨肉同胞 血脉血脉 苍白 红润 谈何容易 幸运平安无事

2、检查反馈,疏通长句:

设计意图:读准生字,把既难读又关键的句子读通,对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中年级是概括能力训练的关键年段,让学生概括出主要事情,整体把握住文章,是读懂课文的关键。 4回应课题质疑: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题时提出的疑问,要帮助解决,不能让质疑流于形式。

三、以“静”切入,感悟危情

(一)深入文本,体会主人公的不平静

过渡:在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个词“在同一时刻”,“在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师:就是杭州的小钱等待骨髓的时刻,也是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时刻。在同一时刻,两位年轻人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出示课件)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齐读句子,发现相同在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这一时刻,他们真的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吗?

2、学生深入文本,仔细读描绘这两句的段落,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平静?自由读,划划有关的句子。

(二)深入展开朗读,体验小钱的“静”

1、师:你觉得小钱此刻的心情真的那么平静吗?+

2、交流。重点理解: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交流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读读这段话,他的心情不平静,那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②指导感情朗读。

③小钱需要移植骨髓才能得救,骨髓容易找到吗? 引导学生体会寻找骨髓的不容易。齐读第三自然段

④但,小钱是幸运的,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⑤是啊,静静地等待又是充满希望的等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谈体会与朗读,让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心灵,与人物产生共鸣

(三)体会台湾青年的“不平静”

1、小钱有救了,在同一时刻,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觉得那位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那吗?(不会)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3——5小节,找找不平静的理由。 (1)分析原因

①学生归纳不能平静的原因。

(教师随机补充录象感受地震的场面)。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1700多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在这危险的时刻,在这紧急的时刻,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地去对待,那位台湾青年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地震的图片,把学生带进“地震惨烈”“余震不断”的情景之中,为学生领悟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领悟台湾青年高尚的品德作了铺垫。 (2)那么不平静的心情,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感情引读。

(3)小钱得到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得救了。假如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他会跟台湾青年说什么呢?(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心情的不平静这部分老师循循善诱,紧紧抓住两个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师生入情地进行对话,学生兴趣盎然的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学生思维的领域不断扩大,情感逐步升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

四、总结升华,延伸下一节课的学习

在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小钱除了感谢台湾青年外,还会感谢谁?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五、作业

1、记本课词语。

2、用一段话写写自己读了这课的感受。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 青年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生命桥》教学设计

《生命桥》教学设计

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习内容:

《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一文中的第二个

动物逃生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为了躲避狩猎队的捕杀,在一只老羚羊的带领下,纷纷用死 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在这则简短、撼人 的故事中,作者以朴实、苍凉的笔调勾画出一幅幅“生命的桥梁”图,从而真实地再现了羚 羊顽强的品格和极好的群体精神。面对强大的敌人,它们谁也不愿意独自逃生。为了种族的 生存,在生与死的抉择上,表现出了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撼人的故事内容,让人读后无 不为之动容。“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成了本课的教学宗旨。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羚羊勇于献身、团结合作的精神,知道我们不应该侵害、剥 夺其它生物的生存权利,应该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体会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 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占鳌头——感悟生命

1.昨天我们一起用心学习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熊熊烈火中,小小的蚂蚁抱成一

团,宁死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今天这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故事。齐读课题

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为什么称它为“生命桥”?

3.出示图:看,这就是第一队羚羊试跳的情景。这一幕深深地感动着猎人,再去默读 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摄人心魄、扣人心弦的一幕的。

预设一:出示:“随即.....紧跟.....”。指名读,

1.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文字中去,好好的再来读读这两段话,你觉得那些词语最能敲击 你的心灵。

讨论交流:

1)随即:一点儿也不含糊,不退缩,不犹豫

2)紧跟:为了救孩子,毫不含糊,配合如此默契。

2.如果你就是那只老羚羊,望着那只已经起跳的小羚羊,此时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3.难道老羚羊真的跳不过小羚羊吗?那为什么要跳的低一些,他还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多么伟大的老羚羊呀,为了小羚羊,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你能把老羚 羊这种不畏缩,不后退,奋不顾身的精神品质读出来吗?

预设二: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坠入了山涧”。指名读,

还有哪些词也能敲击你的心灵。

1)“猛蹬”:老师每读这一段话时,这个词就像一把重锤敲击着我的心灵,再来好好 的读这句话,你从“猛蹬”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A:不舍:是呀,这样蹬下去老羚羊必然摔下万丈深渊,怎能舍得?那你能读出这种不 舍吗?指导朗读

B:坚强:即使这样不舍,但又不得不蹬,你还读出了什么?化悲痛为力量,这其实就 是一种坚强。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坚强。指导朗读

2)坠入山涧

鸟儿的翅膀是用来飞翔的,羚羊的跳跃是用来逃生的,可老羚羊却用跳跃走向了死亡, 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一句话,读出你的感动。

二、互变角色——珍惜生命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样感人的故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进老羚羊和小羚羊的心

理。如果我们将心与羚羊的心和在一起,你的感受会更深刻。将年轻羚羊换成我,将老羚羊 换成爸爸或是妈妈等亲人,谁来读读。

2.看着妈妈像断翅的鸟儿坠入山涧,此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3.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坠入山崖下的妈妈说,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小羚羊 的心理,现在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配乐朗读)

5.老羚羊的这次跳跃是英雄慷慨就义的壮举,虽没有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没有哀鸣, 却早已让人痛彻心扉,让我们一起对着大屏幕将这两段话读一遍。

6.生者的眼泪,死者的微笑,这种不得已的悲壮让人震撼,难怪猎人们——

7.这不仅震撼着猎人,同时也深深震撼着我们,让我们将这悲壮的一幕永远的铭记在 心中吧。先在下面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借助“听读想象画面—— 自读感悟精神——情读升华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把文字变成画面”,又把“画面还 原成文字”,指导他们对重点句进行品读,并充分挖掘他们的个性感受,力求各个层面学生 的朗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个来回,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巧借视频——尊重生命

(引读)试跳成功!紧接着——神圣

1.导学方式:同学们这段话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刚才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抓住重点

词语去体会和揣摩的,现在,我们也同样用这样的方法。好好的去读读这段话,你觉得那些 词深深的敲击着你的心灵。

A:面对枪口,面对死亡,羚羊群表现出的是那样的从容与镇定,你能读出这份镇定与 从容吗?

B:越是在后面的羚羊越是危险,可是面对枪口,面对死亡,他们没有拥挤没有——他 们想到更多的是他人,是集体,这种团结合作,勇于奉献的精神令人震撼,谁还想读?

C:这座生命桥是怎么形成的?谁来说,我来帮你画。同学们看,这不就是一座桥吗? 这座桥又是以什么作为桥墩的?那为什么称他为生命桥?

2.借助视频:让我们一起目睹这令人震撼画面,看那,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了 年轻羚羊的第二次生命,一道弧线的完成不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和另一个生命的新生 吗?难怪作者称他为生命桥。虽不是一座真正的桥,却有着特殊的含义。(板书加引号)

3.质疑探究:如果这座桥有颜色,你觉得他应该是什么颜色?

师小结:1)无论是什么颜色都代表着我们对老羚羊的深深敬意,让我们一起生情的读 一读这课题吧!

2)为了家族的延续,老羚羊舍生忘死,一对有一对,秩序井然,凌空飞跃。这不仅让

人感动,更让我们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怀着这种敬畏一起来读这神圣的一幕吧!

这神圣的一幕,让人不敢有半点进犯,难怪猎人们——放下了猎枪!

【设计意图:通过画弧线,说弧线,让学生借助文本把这座“无形”的生命桥描绘成

“有形”的生命桥,又从对这“有形”的桥的解读中,真正走进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内心世 界。感受年轻羚羊喜悦中的悲伤,也感受老羚羊痛苦中的欣慰,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 容。有层次的三读课题,升华学生的情感。学生有了整体的感悟和把握后,再回文感情朗读, 自然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感悟。】

四、拓展延伸 ——敬畏生命

1.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都很珍贵。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选择团结合 作,选择奉献,用自己的死亡支撑起 “生命桥”;作者沈石溪先生看到这一幕后,他在文 中这样说。(出示原文)

2.那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可以对小羚羊说,可以对老羚羊说,可以对猎人说,也可以 对自己说。学生交流:

3.师总结:(出示图片)其实在生活中,有无数个像老羚羊这样的人物,看,叶欣,在非

典期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在地震突然降临的时候,无数个解放 军叔叔挺身而出,舍己为人。同学们不管是弱小的动物,还是伟大的人类,在无情的灾难面 前,只有临危不惧,齐心协力,才能谱写生命的壮歌。让我们一起来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设计意图:再现原文,体会作者的用意,让他们也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明白这

座“生命桥”不仅仅架在两座山崖之间,也架在老羚羊与年轻羚羊之间,架在我们人类与动 物之间,唤起学生与动物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内在情感,升华“生命桥”的内涵。】

推荐第9篇:生命桥教学案例

《生命桥》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中,通过读、议、思,让学生品味作者的心情,体验文中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文本进行对话,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朗读感悟,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以及羚羊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1.当蚁国英雄们的惊人壮举还在我们脑际徘徊的时候,我们亲身感受了蚂蚁——这个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使我们对动物乃至生命都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 2.课件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动物?能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

资料交流: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羚羊”资料,要求其说清楚自己搜集了什么资料,以及搜集这些资料的方法。大家能够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收集资料来学习语文真了不起!

(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始与利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图片、文字说明等,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3.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对生命的另一次赞颂,关于羚羊的一段感人故事。请同学们听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板课题:生命桥

4.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过渡:听了一遍,对课文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不简单!要对课文有更多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读书。一遍、两遍······直到读懂为止,多读一遍就会多一份收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们大声地读,旁若无人的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谁想读第二自然段,想读的随时站起来。 (3)推荐最棒的同学读。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师:如果能读出自己的见解,就更好了。读了这个故事,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哪些地方体现了你的心情,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可以读读画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写完后,也可以讨论交流。

(生自己读课文,画句子,写感受)

师: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学生说感受,说到哪一句,课件出示那一句)

(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感悟,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和创造性表达的舞台,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呼应,与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相交汇,促进了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生:这情景是何等的壮烈,何等的惨烈!每一条弧线都意味着老羚羊的死亡。读了后,我的心情很悲痛。

生:他们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弧线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这情景是何等的神圣。读了后,我很崇敬老羚羊。

师:是啊,正是老羚羊的自我牺牲,才换来了年青羚羊的新生,多么令人可歌可泣啊!同学们体会很到位。也许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感受,这样吧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

(学生练习读,教师加以指导)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有不同的滋味,说说你的感受。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生:老羚羊你们太伟大了,为了保护年轻羚羊们,牺牲了自己,真是让我太感动了。

生: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时,它们创造了奇迹。

生:我很敬佩它们,它们是如此的高贵、典雅,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生灵,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它们表现出求生的机智和勇气。

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生:一队队羚羊有着可贵的团结合作精神,他们能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生:这两个“没有”意味着排在后面的羚羊要冒着被猎人打死的危险,这说明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师: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我想,被感动的不仅仅是猎人。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老羚羊的舍己救人深深折服了。在困难和险情面前,羚羊们正是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多么令人感动啊!学到这儿,你们心中是不是有一股很强烈的想说些什么的冲动?把你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吧。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全身心投入、热情洋溢,学生身处这样的情境中,真正受到了感染和升华。)

生:老羚羊,我想对你们说在生死关头你们表现出的勇于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生:年轻羚羊,我想对你们说在死亡面前,你们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有着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生:猎人伯伯,我想对你们说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动物也是有生命的,请你们珍爱它们吧!

生:我想对自己说羚羊们生死攸关的时候,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人牺牲,这些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与之对话,让学生享受创造性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快乐,获得成功的愉悦。)

师:听到这一声声肺腑之言,让我们齐声呼唤,板:保护自然,珍爱生命。虽然这是发生在动物界的壮歌,但老师脑子里却闪现了伟大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果说文天祥是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那么坠入山涧的老羚羊们又何尝不是种族英雄呢?它们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义无返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在集体利益面前丝毫不顾一己之私,老羚羊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生命的壮歌。齐读“生命的壮歌”再次感受这悲壮的一幕。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课后查阅有关羚羊的资料,找自己喜欢的伙伴编一份小报。

2.写一份建议书,建议人们不要随意捕杀羚羊。

(语文教学应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观,这样的作业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与融合,扩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语言与精神、心智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推荐第10篇:《生命桥》教学材料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4月28日 教学内容:《生命的壮歌——生命桥》 教学班级:四(1)班 授课教师:吴泽芬 【教材分析】

《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品味羚羊飞渡场面的惊心动魄与壮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唤起学生与动物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内在情感。 3.阅读课文力求有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 理解老羚羊用身体作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一个故事—— 板书揭题,初读课文 1.复习导课,板书课题。

师:上一节课学习了《蚁国英雄》一文,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二篇——《生命桥》,它同样震撼人的心灵。

教师认真板书课题:‚生命桥‛,让学生跟着认真书写。

2.齐读课题;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这是一座——‚生命桥‛,再读。 3.读着读着,你的心里一定有许多的疑问吧?指名说。

(‚生命桥‛是谁架起的?架在哪里?为什么要架起这座‚生命桥‛?它们是如何架起这座‚生命桥‛的?)

带着疑问赶紧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教学生字,扫除障碍。

(1)出示生字词,指导读音。

悬崖 应(yìnɡ)声

猛蹬(dēnɡ)一下

坠入山涧

桥墩 秩序井然

眼花缭乱

目瞪(dènɡ)口呆

重点指导:

注意‚蹬‛与‚瞪‛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声调不同。

再来看看这两个字的字形,怎么记?偏旁和意思相关。全班做‚蹬‛的动作,再做‚瞪‛的动作及‚目瞪口呆‛的样子,初步感受词语的意思。

5.文中有一句话与课题是密切相关的,迅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师:这情景是何等地神圣!指名读\\这神圣的情景使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放下了猎枪。指名读。\\读着读着,你明白了什么?(1)山涧上空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是生命桥;(2)生命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 齐读。

二、感受一个奇迹——品读文本,引导感悟 (一)品读第1小节,感受绝境。

1.同学们,当生命处在最危难或是绝境的时刻,生命往往会谱写出一首首悲壮的歌。故事的主人公——一群羚羊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绝境?

2.随交流出示:‚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

(1)指名读。师补充:这是一个怎样的悬崖?在原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伤心崖是戛(jiá)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zhì)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

谁再来读。

(2)面前是万丈悬崖,身后是猎人们黑洞洞的枪口。这样的情况对

于羚羊来说,是什么?用恰当的词说就是——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

进退两难

师补充一组词:走投无路

生死攸关

命悬一线

进退两难 危在旦夕 灭顶之灾

(3)你再来读。

死亡的危险一步步逼近这群羚羊,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其中的一只老羚羊或一只小羚羊,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如果我是小羚羊,我会想,妈妈呀,前面是万丈悬崖,掉下去肯定必死无疑,后面又是猎人,难道今天死定了吗?\\如果我是小羚羊,我会想,天哪,难道今天就要葬身此地,我还没活够了呢!\\如果我是老羚羊,我会想,现在这么危险,我们必须想办法,否则全部得葬身此地,一个也活不了!\\如果我是老羚羊,我会想,必须先救孩子们,他们可是我们的未来啊!)

3.同学们,你们谈得多好啊,那羚羊们是怎样表现的呢?谁来读一读文中的有关语句呢?

随生读,出示:‚几分钟以后,……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1)自由读读,你明白了什么?

羚羊群迅速分成了两群——年老的一群,年轻的一群(在绝境面前,它们没有坐以待毙,积极地想办法。)

从‚走出、叫、应声、走到、后退、奔跑‛这些词中感受到年轻羚羊和老羚羊配合默契。

(2)师小结:面对绝境,羚羊们沉着冷静,迅速分群,决定飞跃山

涧。可是这里环境特殊,(指板画)两个山头之间有六米,羚羊们善于跳跃,但他们跳跃的宽度最多也只能跳4米,如果盲目跳崖,结果是凶多吉少。面对生死考验,羚羊们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

2、3两小节,和羚羊们一起去感受这场生与死的考验吧!

(二)品读第2-3小节,感受奇迹。1.读完后,你有什么感觉呢?

(老羚羊们实在太伟大了!\\老羚羊们为了小羚羊们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好感人啊!……)

2.是的,确实令人震撼。那猎人们的表现又如何呢?

生答,师相应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1)指名读(两生)读着读着,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猎人们为什么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猎人们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3.同学们,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猎人,羚羊们的哪些举动会使你深受感动,使你不忍心杀它们而放它们一马呢?再次自由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把你受到感动的地方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思考,师巡视指导。) 4.交流:

感动之一:师相应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1)快速读读这段文字,和同桌用文具、手摆一摆,弄清羚羊们的

合作方法、试跳过程。

指名拿图片上黑板演示。

(2)这怎么不是奇迹?这奇迹是以生命为代价付出的。这奇迹的背后有多少感人的瞬间(点红‚奇迹‛)。把这个画面放大,再放大,哪些细节深深打动了你的心。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

师:这‚刚好‛是凑巧吗?映示:‚年轻羚羊后退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轻声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是为了刚好能在年轻羚羊下坠时出现在它的蹄下。

师:这‚刚好‛竟是老羚羊事先估算好的!动物能估算的如此‚刚好‛,这怎么不是一个奇迹?

指名读。(老羚羊原本可以跃得更高,尽自己最大的力也许还有可能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它没有这样做,那是因为——它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羚羊) 男女生合作读。

▲‚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如果先说这句,就直接引下句) 引导要点:从‚猛蹬‛看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用力,不这么用力行

吗?

这一蹬,年轻的羚羊——这一蹬,老羚羊——

这是同属于一个家族的一群羚羊,多不忍心呀,但为了生存,年轻羚羊不得不……(引读)

▲‚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如果先说这句,就追问:老羚羊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呢?)

引导要点:看到老羚羊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伤心、紧张、敬佩、赞叹……)通过朗读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师:鸟儿断了翅膀就不能飞翔,老羚羊坠入山涧却是再也不能回来。我们静静地听,静静地听,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因为那是一个万丈深渊。

指名读。(年轻的羚羊获救了,而老羚羊却摔得粉身碎骨。老羚羊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不,它爱,它也想亲眼看着儿女茁壮成长。可是,为了种族的繁衍)指名读(在告别生命的一刻,老羚羊却来不及对孩子说些什么。然而在它坠入深涧的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它回头看了小羚羊一眼,那是满含深情的一眼,这一眼,包含了它多少想说的话……)

它想说——孩子,好好地活着!

它想说——孩子,你活着是我最大的幸福!孩子,要勇敢的活下去!前面的路很难,你们一定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孩子,坚强地活下去吧,爸爸妈妈会在天堂里看着你们,祝福你们。……

指名读(你的朗读中有惋惜)指名读(你用朗读向大家传递着你的感

动)

(3)在选择生死面前,老羚羊毅然地选择了死,这是一只怎样的老羚羊?

板书:勇于献身

多么悲壮的一幕,让我们再一起把目光聚焦到这悲壮的一幕,多媒体展示

(4)看到这悲壮的一幕,我们的心都被震撼了,你们说亲眼目睹这一切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不,不能。

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齐读——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是因为眼前的这一切太出乎人的意料了\\是因为老羚羊甘愿牺牲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小羚羊的做法太让人震惊了!——是啊!眼前的奇迹使铁石心肠也不忍心伤害这群可敬可佩的生灵。

⑶猎人被感动了,我们被感动了,孩子们,捧起书,让我们一起好好回味这感人的一幕。

配乐,师引读第二段。

师:还有什么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呢?

感动之二:师相应出示:‚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1)生:我感觉它们没有害怕死亡,总是互相谦让,把生的希望让给其它羚羊。

(2)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词‚秩序井然‛,什么是秩序井然,你能联系

课文中的句子来体会吗?(没有拥挤,没有……)

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动,你能联系前文吗?羚羊当时处境怎样?(进退两难、走投无路、命悬一线的绝境)

师:在面临灾难时不光动物,就是我们人类也有逃生的本能,为什么不逃?特别是技术娴熟的老羚羊不逃?后面的为什么不抢先逃到对面去?要知道,在这边的悬崖上多待一秒,就多一份死亡的危险呀!

生谈体会(都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只有团结,才能使更多的生命重生。)

这是一群怎样的羚羊?

板书:团结协作

(3)指名读。(面对枪口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面对死亡它们互相配合,那么从容,那么镇定。)

这情景是何等地神圣!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齐读。

直接出示

▲随着一对对羚羊的腾空跃起,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为桥墩的生命桥。‛

(1)多媒体展示。指名读(多个)。从激昂悲壮的声音中感受到大家内心的震撼与感动。

(2)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把这一道道弧线称作生命桥了吗? 这一道道弧线就是挽救年轻羚羊的——生命桥

这一道道弧线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为桥墩的——生命桥

师:它,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师此时课题加引号)然而就是这转瞬即逝的弧线桥,却比世界上任何一座桥更令人难忘! (3)齐读。

这情景是何等地神圣!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三、撒播一片情怀——以读促悟,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选自《斑羚飞渡》,出示: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候,班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关,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没有想到老斑羚羊们会那么从难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停止了吠叫。 指名读,全班读。

2.这篇课文和上一篇课文所展示的也许是动物本能所使,但面临危急的时候,他们的举动不能不让我敬佩,他们的举动奏起了‚生命的壮歌‛。(板书)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说课稿

博爱小学 吴泽芬

一、教材简析

《生命桥》这篇文章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场面悲壮,揪人心肺。尽管该故事的情节完整,独立成篇,但编者把它与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安排在一起,构成一篇课文起名叫《生命的壮歌》,是颇具匠心的,其内涵极其丰富。

首先这两个小故事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的关健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对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情操的熏陶无疑是积极奋进的。其次,两个故事的悲剧的产生都是人为造成的,是人类自己进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两个故事语言优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因此,本文是老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体验、学好语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体验生命的极具人文性的佳作。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拟定以下教学目标及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

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关注学生体验交流中新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保,正确的价值取向等人文素养。

三、教法学法。

1、教法:顺学生思路,组织读书交流。

2、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以利自学。

1、继续学习18课‚生命的壮歌‛。这节课学习这课的第二个故事‚生命桥‛。

2、这课的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我们是怎么学的?

①先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②反复读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感动的原因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3、下面我们就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来读‚生命桥‛这个故事。

二、利用学法,自读自悟。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自学生词,读通语句。

①请几个同学上黑板把自己认为同学们难读或可能读错的字词抄写在黑板上,让这些学生检查、教学有关字词的读音。

(注: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这里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别人可能读错或难读的字词抄在黑板上。这样做,第一,这种

资源来自于学生,同时又服务于学生,资源利用的巧,利用的好;第二,让学生发掘资源,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第三,既处理好了字词读音这一知识点,又巧妙地让学生与学生交流,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②指名完整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

(注:把课文读通,整体感知课文大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受。

现在我们进行读书学习的第二步,把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汇报、交流。

1、学生自读,教师随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注:教师的随机了解既是与学生合作交流,又是帮助辅导,更是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

2、汇报交流。(顺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估计学生可能有以下一些汇报交流。

①第一节的第4句。‚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让学生通过朗读谈感受弄清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低一些是老羚羊心甘情愿的而并不是其他原因,同时交流读书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

②文章第二自然段。

映示第二片段内容。

A:先说说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

B:评读,重点评一评读的好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猛蹬一下…‛年轻羚羊和老羚羊各自的后果。

师(指图):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一刹那间它就要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这时老羚羊飞跃到年轻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撑年轻羚羊作第二次跳跃。年轻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却永远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让给了________、把死亡留给了______,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壮举啊,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 C:学生试读。 D:指名读后齐读。

③第三自然段。

‚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读读议议,教师也可讲讲自己的感受。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教学策略:

A、指3人连读这句话。 B、教师作简笔画并激情讲述。

这是一座悬崖,这是悬崖的对面,年轻的羚羊快速向对面飞跃,可是它只能飞跃到这里,眼看就要摔下山涧,此刻老羚羊纵身一跃,

飞跃到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第二次飞跃,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顿时——(学生接读)

C、这已不是一道道弧线,它是——(学生接读) D、读题:生命桥。

E、透过这座生命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注:繁琐的分析,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只能让生动的语言变得生硬,让充满情感的语言变得麻木,这里通过简笔画和教师的激情描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那些悲壮的场面,进入那让人荡气回肠的境界,通过学生进入情境的想象,不仅使学生感悟到文字的表面之义,更主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从而丰富个人的生命体验。)

师:谁先飞过山涧谁就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谁落在后面就可能遭到猎人的枪杀,在这生命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群羚羊决不争先恐后,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飞跃山涧,以一个个老羚羊的死亡换来一个个年轻羚羊的生命,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壮歌(读题)。

3、配乐朗读全文。

(注:这部分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遵循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设计的,在这活动中力求让学生把自己读文本的体验通过和同学及老师读读议议的形式表达出来,积累语感,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其中最主要的做法便是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或倾听学生的体验,或表达自己的体验,或引

导升华学生的体验。)

三、由此及彼,升华认识。

这个故事读完了,但想到了些什么呢?

(注: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一设计在培养学生把学语文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关注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感受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引向课外,拓展阅读。

师:有一件事,我必须要告诉同学们,这一群羚羊并不是偶数,是奇数,这就意味着有一只羚羊并没有对子,而这只羚羊恰恰是成功指挥这场战斗的羚羊头,此时此刻,它孤零零地站在悬崖上,没有年轻羚羊需要它的帮助,也没有任何人来帮助它飞跃山涧,后来这只羚羊怎么样了呢?请同学课后阅读初中语文第三册第13课《斑羚飞渡》。 (注: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强调课内和课外的联通,这种设计不仅是应对这一要求的,而且这种阅读更是对本节课的阅读体验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附板书设计: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

一前一后 一高一低 一老一少 一死一生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学反思

博爱小学 吴泽芬

《生命桥》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故事,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一遍读下来,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和献身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故事中让人感动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备课时,我想到如此多的感动我的学生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我决定把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找、体会、感悟。在执教后,根据新课标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我问自己以下几点在课堂中是否得以体现。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首先问自己是否转变了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在读的训练上,比较到位。以读促悟,朗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朗读,有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还有配乐朗读。接着是重点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边读边体会,然后指名朗读,谈自己感受。

2、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使学生感悟、体验、实践和建构的过程。这节课我通过‚听读想象画面——自读感悟精神——品读升华情感‛这些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把文字变成画面‛例如所设计的想象训练:

A、假如让那‚几分钟‛延长,再多些时间让这些羚羊话别,他

们分别会说些什么呢?

B、试跳成功以后,当年轻羚羊到达彼岸,看着一望无底的深渊,它会想些什么呢?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他们仿佛就看见羚羊的生离死别,仿佛看见那依依话别的场面。学生读到深处,理解到深处,自然就有说不尽的想法,这等于又把‚画面还原成文字‛。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对重点句进行品读,对学生的体验也十分尊重。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加深自己的体验,我总是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谈自己的观点,并充分挖掘他们的个性感受。

3、是否是一个开放的、生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语文的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本节课我不是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和课本中,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虽然,现在提倡学生自己动手获取信息,但事实上,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还是有限,课前我从网上找了其他动物及人物的资料,《生命桥》的原文《斑羚飞渡》中有关作者心理的描写。这样用课外资料补充教材,引导学生延伸阅读,一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参与阅读;二来满足水平不等的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悲壮的生命之歌继续唱响。

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生命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课堂孩子们的感悟还不够深刻,这时候如果我能创设情境,以情感染孩子,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我应该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

要善于捕捉和放大学生的有效生成。执教中,为了预设好的教学环节,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总是在学生说出了自己想听到的、或者听到了自己意想中的回答,我就已经满足了,学生意犹未尽的表述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教师要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才能感受学生精彩的发言。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评课

评课时间:2012年4月28日 评课内容:《生命的壮歌——生命桥》 课型:新授 授课教师:吴泽芬 主持:王博 参与:语文组教师 地点:办公室 评课过程:

吴老师对课文研究的很透,深刻理解了文章内涵。这可以从教学设计上可看出。如一开始,让学生谈谈对生活中的‚桥‛的理说说‚桥‛的作用,以此自然过渡到所上新课里的桥——‚生命桥‛,从题目上感受这座‚桥‛的非同寻常,此时学生心里已有微微的震撼,也很好地勾起学生想进入课文一探究竟的欲望。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品读、会文,学完了整篇课文之后,陈老师又回到题目‚生命桥‛上,通过提问‚‘生命桥’为什么加引号?‛这一核心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文章(课题)内涵的理解,这一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吴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环节非常灵活,教学安排从学情出发,体现了她的教学智慧。如在学习课文前的以‚词‛进‚文‛,吴老师先在大屏幕上出示这课的重要词语,让学生读读、说说、想想,在帮助学生疏通阅读障碍的同时又利于学生结合这些重要词语来理解课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讲‚悬崖‛一词时,让学生想象、联想与

‚悬崖‛及其与其有关的画面等,接着就以‚一个与悬崖有关的故事‛引领学生步入课文,开始学习新课。又如在学习整篇课文时,围绕‚哪个地方/句子让你感动?为什么?‛这个问题,充分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并且在学生的‚说‛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以 ‚猎人心里怎么想‛为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想象空间并组织交流,巧抓想象点,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来感叹羚羊们的这一壮举,赞叹这一奇迹;用画图法讲解‚怎样跳‛这个环节,并也让学生自己画下来,这样可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课文内容,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第11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背景音乐、李政道博士的图片、课文片断、句子要空两格等) 生:搜集资料(白血病、骨髓移植、台湾、李政道博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配乐解说)

1999年9月22日,(图1:医院)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图2:病床)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有救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提前训练:明白老师的手势)

我们一起来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初读课文,感悟危情

1、概括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2、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2人)

4、生:绝望、悲痛、死亡

5、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但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不容易?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把找到的句子用 “——”划出来。

师:谁来说说? 生汇报.

(点击灯片3:)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这三个句子中,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找适合的骨髓不容易?(节奏快点)

师:十万人里才可能有一个,万分之一啊,不容易啊!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也有可能去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太不容易了!结果找到了适合的骨髓吗?在哪儿找到的?这就叫“几经辗转”,这就叫“谈何容易”啊。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评:她读得怎样?谁来评一评。(朗读高手:她读得比较平淡,没读出不容易的语气)

师:那请你读读吧。你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哪些词?

师: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四、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出示句子)小钱是幸运的,最后得救了。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他得好好感谢( )。(板书:台湾青年 大陆小钱)

2、为什么小钱得好好感谢那位台湾青年?

3、生:因为那位台湾青年为他捐献了骨髓。(板书:捐骨髓)

4、对。如果是你,你会捐献骨髓吗?(2-3人)

生:会

师:为什么?

师:你真善良,真有爱心。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不会

师: 你不会,可以理解。因为捐献骨髓,需要全身麻醉,是比较痛苦的,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其实医学证明,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害处的。

五、深化感悟,升华感情

1、同学们,小钱遇到这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是多么幸运啊。他感谢那位台湾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还有更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吗?(速度慢点)请默读3-5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提示写字的姿势)先写完的就在小组里交流。看谁先写完谁先交流。(巡视提示: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训练默读及写体会)

2、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1)句子1: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台湾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小钱捐献骨髓。实在太伟大了。

师:是呀。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

生:指余震来得突然。

师:来得很急,很„„(生:快),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播放地震的片断)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太危险了,太可怕了。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位台湾青年却---- 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3人开火车)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余震吗?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他在想什么?

生:只想到救小钱。(3人开火车)

师:为了救小钱,连自己生命都不顾了。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决心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爱心等

师:谁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出示句子)

(2)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医务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1人读。

师:我们分男女同学比赛读,好吗?

(3)、句子3: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在这位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

师: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3、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老师忍不住想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4、如此动人的一幕,你们也想读一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5、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这位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

6、出示句子并朗读: (李博士图片+文字)

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7、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8、为拯救小钱的生命,海峡两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

9、引读第7自然段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也许,

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师:这并不重要,

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种,

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生:用生命搭起的桥。用爱心搭起的桥。

10、是啊,这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爱之桥!(板书:爱之桥)(手指着板书)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六、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1、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李博士动情地说:“不用感谢,我们是一家人。”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说得最让人感动?(2人)

3、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那请同学们-----(出示作业):发挥想象,写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情景。

4、同学们,跨越海峡两岸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书)凤凰卫视的吴小莉姐姐写了这本书——《生命二十小时》,这本书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现把这本书送给你们,希望爱在咱们三(?)班传承,希望爱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第12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海峡”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懂不懂海峡两岸的意思?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说说什么叫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13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 第一课时 猜谜导入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 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分析

1999年9月22日,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有救吗? 今天,我们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我们一起来体会 ,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 3. 展示生字词

跨越 海峡 桂树 苍白 红润 移植 谈何容易 幸运 台湾 袭击平安无事 期待 突如其来 空旷 暂停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学生读) 4.写字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

5.自主选择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6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 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

同学们,小钱遇到这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是多么幸运啊。他感谢那位台湾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还有更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吗?(速度慢点)请默读3-5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先写完的就在小组里交流。看谁先写完谁先交流。(巡视提示: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训练默读及写体会) 3.学生汇报,幻灯片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1)句子1: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台湾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小钱捐献骨髓。实在太伟大了。 师:是呀。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 生:指余震来得突然。

师:来得很急,很„„(生:快),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播放地震的片断)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太危险了,太可怕了。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位台湾青年却---- 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开火车)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余震吗?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他在想什么? 生:只想到救小钱。(开火车)

师:为了救小钱,连自己生命都不顾了。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决心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爱心等

师:谁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出示句子)

(2)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医务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1人读。 师:我们分男女同学比赛读,好吗?

(3)、句子3: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在这位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

师: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4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老师忍不住想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5 如此动人的一幕,你们也想读一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6 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这位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 7 出示句子并朗读:(李博士图片+文字) 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8 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9 为拯救小钱的生命,海峡两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 10 引读第7自然段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也许,

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师:这并不重要,

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种,

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生:用生命搭起的桥。用爱心搭起的桥。

11.是啊,这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爱之桥!(板书:爱之桥)(手指着板书)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升华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 ,终于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总结全文:

宝岛台湾与大陆同胞被台湾海峡所隔,但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这种血脉亲情——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生命的珍贵与爱心的无价,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这节棵我们继续学习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再一次去感受人与人间最纯真的感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三、品读感悟

1、让我们用心去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到心酸难过或感动的语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 你读了哪些语句,让你感到辛酸难过

(1)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你谈谈你的感受。让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词语和比喻句理解 b、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 c、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段话。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小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命运出现了一丝曙光,谁来读读看到希望的句子。 (2)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指读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谈何容易、十万、辗转”来理解。 b、他的亲人和医务人员可能找过哪些地方?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c、小钱的家人和医务人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小钱的生命出现了转机。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3、学习3----6自然段

小钱既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折磨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骨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台湾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 (1)看完录象,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

9、21大地震多么令人心惊胆寒呀!它不但给台湾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夺去了两千人的宝贵生命,过后仍不断有强烈的余震发生,千百万台湾民众处在大地震的恐慌之中,正在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的时候,台湾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想象一下人们会在余震中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2)当时余震不断,人们的生命仍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课文中的3---6节,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 学生自读3---6小节 (3)汇报:谁最让你感动?

感谢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抓住课文第四节和“静静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等语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 写话练习:此时的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没有逃到空旷的安全地带,也来不及顾及家人的安全,冒着生命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青年的心,听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感谢李博士: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抓住“沉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奔波,连夜”理解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让我们带着感动和深情读3—6节。指名分自然段读。

3、品读第7小节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幻灯片“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 学生填空 板书(爱心 血脉亲情)

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练习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播放《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崇敬之情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14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小学宋明晚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感悟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两岸的不同场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准备:

1、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很多人流离失所,你们是怎样帮助灾区人们的呢?

生:自由回答。

师:宋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很聪明,而且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物质,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生1:可能会。

生2:我有点怕。

生3:„„

师:今天,有个台湾同胞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引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边读边思考:

①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了解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将写好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③ 感悟后有什么疑问?(主要是针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白血病的治疗)

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小组内交流。

检查读书情况,学生自由交流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认生字,写生字

1、认字:

学生自由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一字组多词。

强调: 血、髓、暂、脉等字的读音。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小组内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重点是说出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对以下句子作重点感悟理解: 学习

一、二自然段

1)结合语句理解:凋零、绽放、几经辗转

2)重点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提示:找出两对反义词;18岁,是绚丽的花季,风华正茂,就像“含苞的花朵”。“面临凋零”文中指的是什么?)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1)结合语句理解:步履、袭击、空旷、涓涓流出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他们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们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说出来。

文中“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地精神跃然纸上。

学习第七自然段

1)结合语句理解:骨肉同胞

2)“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两岸同胞地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二、感情朗读,拓展思维

1、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为什么?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三、课堂小结

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一句话回顾全文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台湾青年地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地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终于。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当时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三个段落。

2、小练笔: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第15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前学生资料搜集。

【教学过程】

一、以“爱”引入,揭示题

1、(出示大屏幕),一首想象诗: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花朵,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2、同学们读完这首诗后,你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3、上节,我们通过初读文知道了,大陆青年小钱不幸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此刻,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了挽救小钱这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一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开始。这节就让我们一同到台湾的慈济医院,亲眼目睹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吧!

4、板书题。

二、切入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请大家打开书106页,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

跟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交流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原因写上)。

4、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台湾青年无私的奉献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4、在交流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

四、五自然段。

四、续写诗歌,点明主题,拓展延伸

1、总结文、点明主题:

世间的爱有千种万种,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来自亲人、朋友、老师的爱。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需要我们无私的爱。有时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老师希望世间的爱能在我们的身上延续,好吗?

2、续写诗歌,拓展延伸: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花朵,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

爱是(),();

爱是(),();

爱是(),()。

让我们的心中多一些爱,让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杭州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爱心无价)

第16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细腻,情致淳厚感人,书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的赞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明确任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齐读。

师:对于这个课题,上节课你们提出了两个问题,谁还记得? 师:等这节课后,你们就明确了答案。

2、回顾,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新词,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借助黑板上这些信息,用一句话说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

师:让我们分组学习,边上的两组同学学习第2自然段,中间的两组同学学习3~5自然段。现自由读各自的段落,读完后我们交流感受。 ◆第二自然段:

师: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小钱不幸)你从课文的那句话中感受到了小钱的不幸?(课件)

师:怎么读才能读出小钱的那份不幸呢?可以圈一圈,画一画,看看那些词语比较重要?(慢/重读某些词语)

凋零是什么意思?(花枯萎了,草木凋谢了)

有个词和它意思正好相反是?(绽放)

还有一个形容花的词语是?(含苞)

这三个词在课文中还在形容花吗?(生浏览后回答):

(齐读)

师:在这一段中,你还从那些句子体会到小钱的不幸呢?重读那些词语才能读出感情?(齐读)

师:“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辗转”是什么意思?(生汇报后课件出示前两句,让学生生联系上下文再体会)

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

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在哪些地方为小钱找过骨髓?

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原来这样的寻找就是(辗转)小钱是幸运的,最后在哪找到了?(台湾)

不用说清读这句话告诉老师辗转的意思。

◆师:就让我们时空连接到台湾花莲慈济医院,中间两组的同学请说说“同一时刻”这里的情况吧!(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

(看地震录像)

师:中间两组的同学请汇报:故事中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师:现请同学们自由读

3、

4、5自然段,把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让你最感动的做法画下来。交流时先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说感受:此时此刻,李博士应该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他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同学们来看,他是通过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这个做法来体会的。(师板书沉着)

这个同学,会抓住这个词语,还联系前面的句子来体会,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生: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抽取骨髓,很无私!

师:我们向这两位同学学习,也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词语跟其他的句子联系起来体会。拿起书,都看第5自然段,一起来体会李博士的沉着。

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生读第一句) 师:余震都让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可见余震是多么强烈又突然,那个词语表现了突然?

(突入其来)齐读第一句

这么危险,李博士怎样站在那儿?(沉着地)

这个时候跑到那里才安全?(空旷)读那句?(第2句) 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

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 在这摇晃的当中,李博士怎么样地站着?

多危险啊!他沉着地站着等什么呢?读那句?(最后一句)

师:一个沉着,联系其他句子,我们感受到了李博士的无私!好,谁画了描写青年的句子?

生: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

怎么让你感动了?(有爱心)

当时是什么情况下,他还这么有爱心?课文中有一句,谁读?(此刻,大地让在余震中摇晃) 师:多么危险的时候,他还能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还有谁画了描写青年的句子?

生: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台湾青年他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你怎么看出来的?(他在余震中,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捐献骨髓)

素不相识的人他心里想着,可他的家人呢?他目前还不太清楚,虽然不太清楚,心里也在想着,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方面牵挂着自己的家人,一方面想的更多是小钱。 ★课件: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

师:正是心里想着小钱的希望,这位青年才能 读4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青年的爱读出来。

师:联系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李博士的爱心,大家来看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你觉得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博大的爱心;小钱的希望;比友谊还要重的一种亲情啊) ◆第六自然段:

师:骨髓只能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出发了。(课件)

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生命的火种送的小钱的身边,经过了多长的时间?

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奔波;漫长;紧张;)

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漫长,紧张,担心的意思是?(奔波) 师板书,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 十几个小时的奔波之后,李博士没有休息(读课件)

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表达了李博士一直没有休息是(连夜)多么令人感动啊!板书 把我们全部的感动融入第6自然段的字里行间。(齐读)

三、照应开始,解决疑问:

小钱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 让我们面对着祖国的版图,用心来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配乐学生朗读)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但是在人们看来,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茫茫的海峡,割不断骨肉亲情,割不断血脉亲情!

五、延伸拓展,续写血脉亲情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请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师:谁能把你写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小钱紧紧拉住台湾青年的手说:‚太感谢你了!你的家人还好吗?代我向他们问好。‛

生: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在**前相遇了,俩人拥抱在一起。小钱说:‚是你挽救了我,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和李博士的。等到了台湾回归的那一天,我一定去台湾看望李博士和你的家人。‛

生:‚小钱和台湾青年终于见面了,小钱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小钱拉着台湾青年的手说:‘你的救命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愿我们两岸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一代一代传下去。’‛

生:小钱说:‚谢谢你,如今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你的骨髓,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师:说的太好了。今天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相信这种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欲燃欲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第17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都有这样的疑问吗?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 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都读好了吗?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找小老师教读。

A、绽放、凋零、含苞及相应的句子 B、辗转,理解相应意思。 C、暂停:平舌音,读相应句子。 D、读其他词语。

3. 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通了,现在我们回顾整篇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 2. 默读画语句,小组交流。 3. 指名交流。

A 交流第四自然段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不清楚。期待着他的骨髓。”

4.了解这场灾难,台湾青年会怎么想?再读句子(出示句子“但是,他知道……”)(再点课件)注意红色的词语,看看台湾青年冒着地震的危险,离开自己的家人,躺在病床上,心里想着什么?

5. 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的,小钱期待的,是怎样的希望呢?请同学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6. 听了这段话时,你心里都有什么感受?

7. 请大家看这段话里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台湾青年想着一个生命康复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心啊!多么博大的爱心啊!用你们的朗读再一次感受台湾青年那颗善良的心,那

份博大的爱:在这场灾难中,起——(齐读。)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 你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指名朗读、交流。“沉着”句。) 2. 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3.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在病床旁?(沉着地)继续读书,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读哪一句?(指名)。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可李博士却怎样地站在那充满危险的地方?(沉着地)当余震再次袭来时。。。。(看课件,生读)。他沉着地站在那里等什么呢?!他说对了!齐读最后一句话,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齐读36分)

4. (音乐中深情朗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生答)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再出示: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 2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读词语。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引读第六自然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接下去——。)

四、激情扣题,结束。

1.小钱就这样得救了!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已经解决了,(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用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课件)

3、虽然大陆台湾隔着茫茫的海峡,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做生命桥,这座桥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杭州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却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并在彼此心间埋下善的种子,爱的幼苗。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说目标

1.正确认读“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袭击、平安无事、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

2.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说教法学法

我们说,每一个语言都表述着一种思维,表达着一种情感,所以对于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运用则是对情感的最好传递。所以在课文的学习上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抓本课的关键词,关键句。这也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想象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体会;在品读过程中则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读书指导法。如我在引导理解“辗转”这个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查字典理解,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在出示上下文时我提问:“他们都到哪儿找过了?”引发学生想象理解“辗转”。同时还让学生感悟到寻找合适的骨髓多么艰难。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积累,感悟。再比如说,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时,我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跟“沉着”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还用了追问的方式“什么在摇晃?””“哪儿最安全?”“手术室里什么在摇晃?”青年怎样的表现,李博士呢…(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说过程

根据四上学生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概括的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个小环节来完成。

1、自由读。(读正确)

2、自主提醒词语(有生字的,带多音字的,关键词)(详见幻灯片)

3、检查读书效果,概括主要内容。

在第二个环节自主读词语中,学生可自由说需提醒的方面,可以是字音,字形,字意,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和难句子,随机就出示读一读,简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检查朗读情况,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教师教给方法:把时间,地点,人物和几个关键词连起来说通顺,就是主要内容了。

通过以上环节第一层面,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层面: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

这个层面,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设计了两个环节来感悟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博大爱心。提醒读书方法(在课文中感人的部分,我们要静心细读,尤其是一些让你感动的句子,词语,划下来好好体会体会。)

第一个环节:默读3-5自然段,划出令你最感动的语句,简单的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关键词。而后就是交流感受环节。老师随机评价和板书。交流过程中,教师配乐朗读,激发孩子的情感。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的想象当中去。设计了一则说话内容: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心里想着(

)。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齐读)

第二个环节:进行拓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钱慢慢康复了,他心里充满了感激……(小练笔)

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小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同胞

白血病 捐献骨髓

余震中

课后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能通过这一样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真爱,感受到两岸亲情,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是语文教师的骄傲!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之所在吧。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属于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那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三维目标就自在其中。比如,刚刚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辗转”这个词语的过程,既是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又引导学生经历了理解、积累语言的过程,学习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还使学生感悟到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有多么艰难,为阅读理解时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埋下了伏笔。再比如,我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都跟“沉着”这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在这种瞻前顾后地阅读与朗读实践中,对李博士博大爱心、高尚医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这40分钟的教学中,只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初读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真正让孩子把课文读通,把内容说明白。我设计了这样3个实践环节:第一,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第二,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这样的几个可以说是很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后,第一个层面阅读目标就基本落实了。第二个层面是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根据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实际水平,我在这个层面的引导中采用了以读代讲、代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2个实践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环节,默读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简单标注感受;第二环节,交流感受。在第一个环节开始和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试图充分的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更有实效。比如点拨默读感悟方法;还有配乐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想象中,通过运用恰当的词语练习说话表达出来;以及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奔波、连夜”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总之,理念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在这次会议理念的引导下,我体验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体验到了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

第18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深入的去感悟这座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二、复习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1、同桌互相交流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交流,深入体会情感

(一)自读自悟,引导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交流:什么地方你感触最深?

3、指导朗读语句并引导体会:

A.句子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教师从一组反义词中引导学生体会小钱得的白血病的严重性。

B句子2\"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C句子3\"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一段话的情感变化,以指导学生朗读。

5、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感悟文本,学习第二部分

1.教师导语,带学生一起走进小钱的心里,思考小钱得救后,他会感谢谁?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第一种可能:他会感谢台湾青年。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并朗读。 第二种可能:感谢李博士。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第三种可能:感谢小钱的朋友,亲人以及所有的医护人员。 2.分别进行朗读指导。

(三)、升华朗读学习第三部分

人们救助小钱,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让我

2 们再一次朗读最后一部分体会这次读与上一次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说说理由。

2、同桌交流:同桌之间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3、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4、指读文本。

5、配乐齐读。

四、想象拓展,练习。(课件)

1、师:课文学完了,也许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永远都不会见面,但他们彼此心中肯定都在牵挂着对方,假如有一天他们见面了,他们会和对方说些什么呢?

2、学生想象,小组合作交流

3、讨论点评。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名主题

1、再次理解课题

2、总结:同学们台湾海峡虽然隔断了与大陆的便利交通,但它隔不断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将成为生命的火种,永远传递着两岸的骨肉亲情。

六、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 血脉亲情 -- 台湾

小钱-- 美好情感—台湾青年 李博士......

3 教学反思: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去感悟和体会课文中台湾青年、李博士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助大陆同胞小钱的感人精神,让学生对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钦佩之情随故事的发展由浅入深的受到感染和熏陶。最后让学生明白“生命桥”的真正内涵。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找准了教材突破口,选好了教学的切入点。

2.抓住了文中的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品读,在悟中读,在读中悟,让读有目的,读有层次,在读悟中感悟文意,深化情感。3.教师适时适点地创设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次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语言还欠简洁,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另外,因为课文所涉及到的事情,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的体验,故在小钱病危这一场景中体会他奄奄一息,生命垂危这一点上,学生的情感体验稍欠遗憾。

第19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叙永县两河中心校陈雪梅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桥?

2、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复习词语

理解 凋零 含苞绽放(课件)

三、学习课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读到哪些感动你的词句?(课件)

3、谁来说说,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哪些句子写到余震来临

呢?谁来读一读?

4、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5、想一想,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再读第5自然段。板书—一次又一次

6、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7、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齐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课件)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呢?板书:不顾家人

2、齐读第4自然段

3、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拓展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台湾

骨髓

小钱青年

第20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从品读重点词句段中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体味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同胞的崇高品质,体味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字幕) 故事时间:1999年9月22日 早上7:30; 故事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故事背景:18岁的小钱身患血癌……

同学们,看了故事背景后,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预设:生回答“同情、惋惜、痛心”等,表达对小钱的同情) 肯定学生的善良后,师总结过渡: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鼠标指大屏幕上“故事时间”),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鼠标指“故事地点”),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了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上,命运是如此的残酷和不公,竟然让花样年华的小钱患上了如此恶疾(鼠标指大屏幕上“故事背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道走进课文,走进故事,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出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

2、想想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学生自由读文。

(三)品读课文,走进故事: 我们来走进小钱的病房,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病人。(出示课件——字幕)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去读一读。(指名读大屏幕上的语段,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段话中有一个词——“静静地”,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生回答看到小钱“病体虚弱、病情严重”等) 难道小钱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是“静静地”吗?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预设:生回答小钱渴望获救等) 是啊,18岁,多么美妙的年龄啊!18岁正是编织梦想的年龄;18岁更是放飞希望的年龄!而要想拯救这一朵生命之花,只有怎么办?(骨髓移植)可是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不容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多么精确的数字道出了多么残酷的现实啊!(进行读书指导:引导学生重读数字“十万”和“一”,读出寻找骨髓的不易和小钱生命的渺茫) 那最终小钱找到了适合的骨髓吗?(找到了)(出示课件——字幕)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你明白“辗转”的意思吗?(预设:如果不明白,可引导学生再读文本,联系上下文理解)对,就是“经过很多地方”的意思。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为了找到适合的骨髓,小钱的家人可能找过了哪些地方?(可引导学生从“亲属——杭州市——浙江省——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寻找中,理解“辗转”的意思,感受寻找的艰难。) 是啊,终于找到了,多难啊!多么让人高兴啊!谁再来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来!(指导读书) 救人如救火,我们把画面切换到祖国台湾。(出示课件——配乐图片) 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宝岛台湾,宝岛台湾正在经历着一场人间的劫难!在台湾花莲县的一家周围满是废墟的医院手术室里,一场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请同学们读课文3-5自然段——(生自由读文) 课文读完了,请你找一找,课文中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哪些行为感动了你?(预设:生回答“李博士步履匆匆、大地在余震、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手术的沉着冷静”等) 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字幕)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话中也有一个“静静地”,看到这个“静静地”,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预设:生回答“台湾青年的配合、沉着、奉献”等)难道那位青年此刻的心情也是“静静地”的吗?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现在,你就是那位青年,我就是一名记者,我想来采访一下你——(说话练习,通过访谈,引导学生感受台湾青年的崇高品质) 是啊,这位青年想到了自己生死未卜的父母,想到了他的兄弟姐妹,想到了同学老师,想到了海峡对岸的小钱,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听了这位青年的话,你觉得从他身体里涓涓流出的还仅仅是骨髓吗?(预设:生回答“生命的希望、生的火种、博大的爱心”等) 再回到课文,骨髓采好后,李博士是怎样做的?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出示课件——字幕)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语段,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读一读,看看你读出了什么感受?(预设:生回答“奔波、连夜”等,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语,感受李博士急人之所急的崇高医德)你有话想对李博士说吗?(引导说话) (四)升华主题

(出示课件——字幕) 小钱得救了,救他的是一个与他相隔数百里海峡的台湾青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说话练习. (出示课件——板书、渐入爱心主题音乐《爱的奉献》) 师总结:烟波浩渺的台湾海峡,这头是祖国大陆,那头是宝岛台湾,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四百里海峡看似是一道天然的鸿沟,可它却阻隔不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海峡两岸的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将永远血脉相连!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大陆青年的感人故事。课文以动情的笔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一个在杭州,生命垂危的小钱正躺在病床上等待海峡彼岸的骨髓;另一个在台湾,李博士正冒着余震的危险抽取一位青年的骨髓。因此在教学中,我也以两个场景来切割,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后者,从而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崇高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同胞之情。

教学伊始,我就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讲故事的形式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看到如花年龄的小钱身患绝症,孩子们悲伤着小钱的悲伤;当读到小钱找到适合的骨髓后,孩子们又快乐着小钱的快乐。在看到台湾历经强震摧残时,孩子们的心又阵阵地紧缩了起来;当读到小钱最终获救后,孩子们又不由得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感动的微笑。就在这一跌三宕中,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爱心的无价和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教学中,我抓住了前后两个“静静地”,深挖文本空白,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练习说话。让孩子们由身体的“静静地”想到心里的“不平静”,从而使小钱和台湾青年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这样就更有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辗转”一词时,我引导孩子们想象小钱的家人为寻找适合的骨髓而四处奔波,从而使这个原本很抽象的词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得具象起来。最后,在板书设计上,我也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孩子们在图文音的巧妙组合中升华了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生命桥教学设计
《生命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