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透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3 08:34:0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透视价值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价值观的意义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生价值观的内涵,并澄清自己重视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学情分析 评论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一杆秤,称量着周围对错、善恶和重要性,这秆秤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它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人、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或态度。它牵引着人生的方向,无时无刻不在驱使我们作出何去何从的决定。可以说,价值观是人们认识自己、确定自我形象的内在标准,也是人生历程的定向器。

高中生正是处于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生命价值,不思考生命的意义与追求,在面对生活一系列的挑战和抉择时,会感到彷徨、迷茫,甚至人生的迷失。因此,澄清生命价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本节课通过价值拍卖的游戏体验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亲情、爱情、友情、健康、美貌、爱心、金钱、欢乐等多方面的价值观念。每个人可以从自己的取舍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思考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而可以帮助他们在今后规划人生时突出重点,做出理性的选择。 3重点难点 评论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案例分析 导入主题 评论

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选择,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呢?是什么决定的呢?在这些选择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大家一起体验、感受和分享每一位同学做出选择的原因和过程。

1、PPT呈现案例:我的选择?

这个周六,学校组织大家到外省进行天文观测的活动,同学们可以自愿参加。作为天文爱好者,小刚非常想去;但是,周一回来就是期末考试,小刚又想用这个周末复习功课。现在,小刚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你是小刚,你会如何选择?

2、请同学思考片刻,举手阐述自己的选择及其理由。

3、教师小结。

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源于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一样,这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即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评价或看法。价值观是我们人生的过滤器,常常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态度与方式、人生选择与成就追求。

活动2【活动】主活动:价值观大拍卖 初入主题 评论

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决定了我们如何选择。那么,我们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选择体现了怎样的价值观呢?下面通过一个活动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PPT呈现:价值观大拍卖

1、介绍拍卖规则:

(1)每人有且仅有100万元虚拟货币参加竞买。它是你们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折合而成的。你们相互之间不可以借钱,也不可以转卖拍品。 (2)所有的拍卖项目底价均为10万元,每次竞价以5万元为单位,价高者得。

(3)每件物品的最高出价喊价3次后无人加价则击槌成交。若某件物品叫卖三次仍无人竞投,转入下一件物品拍卖。

(4)若一次出价100万元,则立即成交。

(5)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不得互换。

2、展示拍卖品。

3、学生思考

(播放一段音乐,并将印有拍卖品的清单发给学生)

现在,老师将播放一段长约2分钟的音乐,同学们可以在音乐声中认真思考,并可在你所拿到的目录上写下你的拍卖计划。

4、开始拍卖 (1)首先拍卖第一件物品:健康。底价为10万元,学生竞价,价高者得。以此类推,依据次序逐一进行拍卖。

(2)记录每个人买到的东西,将价高同学的名字、所花的价钱一一写在黑板上。

活动3【活动】团体分享与讨论 深入主题 评论

1、问题呈现:

(1)你是否买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项目?

如果是,你买到后的心情如何?

如果不是,则因何故没有买到?没有买到的心情如何?

(2)你最想买到的项目是什么?为什么它对你而言那么重要?

(3)通过这次价值观拍卖活动,你有哪些体会与收获?

2、学生讨论并分享。

3、教师小结。

(1)点明价值观大拍卖和生存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思索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明白在人生的路口需要选择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最重要。一旦锁定目标就要紧紧抓住机会努力争取,别让最重要的东西从身边匆匆而过。

(2)许多时候鱼与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敢于舍去,放弃我们该放下的,我们才可能收获最珍贵的。

(3)价值观是多元的。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诉求,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要尊重别人的价值观,而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

活动4【活动】总结 升华主题 评论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模拟了一场人生大拍卖。竞标活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真实的生活。当你什么都想要时,很可能会顾此失彼;而集中人生目标努力追求某项价值时,也有可能忽略了其他价值。每个生命是独特的,我们要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清楚地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思考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并能理智地做出不令自己后悔的决定,这是每个人在走好人生路时非常重要的功课。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个未知数,无从把握。其实不然,无数次的选择构成了人生,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我们通过人生当中的无数次选择,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将通向何方。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在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能力、见识、志向和决断。选择是智慧的展现,智慧的人生与消极的人生差别之一就在于会不会选择。虽然生命无法选择,但怎样度过是可以选择的!所以,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选择,请你们做出令自己无悔的选择,并为之奋斗吧!

推荐第2篇: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八于中学

杨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掌握“追星”的利与弊。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出“追星”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从深层次去认识明星与偶像,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追星”的利与比弊

2、教学难点: 偶像崇拜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师点拨、引导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感悟、反思。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我们能一起合作这堂课,我听说我们班上有位同学歌唱的比较好,是哪位同学啊?要不要请她来给我们唱几句?(鼓掌)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歌的原唱是谁啊?那我这里有几张图片想请同学们看一下(播放幻灯片),同学们你觉得这几张图片上都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学生:„

师:在现如今这个“星光灿烂“的时代,”追星“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现象,好多人都以知星为荣,以不知星为耻,那到底谁是谁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透视追星“。

2.活动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师:我们让几位同学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向我们道明他们心中的偶像,前提是不可以直接说出自己心中偶像的名字。你可以模仿他(她)的一些动作或表演,也可以用文字表述。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猜猜你心中的偶像是谁。

学生:„

师:刚刚同学们说的好像都是影视歌星,那是不是只有影视歌星才算的上“星”? 学生:„

师:所谓的“星”不一定是娱乐明星,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出众的人也是行业明星。那你们知不知道其它行业的明星呢?如:体育明星、航天明星。

学生:„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星,那你有追星吗? 3.活动二——“我为星迷”

1) 用几个词概括一下你心中的“星”并说明你喜欢他的原因。 学生:„

师:同学们追星的原因大多只注重明星的相貌、嗓音等一些表面的东西,那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歌唱的这么好,舞跳得这么棒,为什么能从普通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仅仅因为他们运气好吗?

学生:„

师: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明星都有自己的奋斗史,成功的历程也都是非常艰辛,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和汗水。所以我们追星不能只盲目的崇拜外在的相貌,我们应该追的是他们那种不畏挫折、积极向上的精神。

2) 你为什么要追星?

引导学生得出追星的原因:向往成功;追求时髦浪漫;感情需要、情感共鸣;崇拜心理、从众心理。

4.师: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看看你认不认识?

(简单向学生做介绍)马化腾、李彦宏他们在创业初期也是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和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他们有没有轻易放弃?他们对自己的理想非常执着,目标非常明确,所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5.师:有这样几位同学和你们一样也追星,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她们是怎样对待追星的? (播放视频)

师:看完了这样两个小视频,你们内心有什么想法?他们同样是追星,但受的影响一样吗?

(杨丽娟太过疯狂,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学业,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其它两个小主人公因为追星在了解明星成功前的奋斗经历后,把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使自己有了很大进步)那到底中学生追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那现在我们就以这个为主题进行一场小小辩论会: 活动三:辩一辩——追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师: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准备一下相关的资料,并记录在纸上。(3分钟)

1) 辩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反双方发表各自观点:正方„ 反方„ 2) 下面正反双方开始自由辩论:„ 3) 辩论结束,请双方同学做总结陈词:„

师:正反双方是唇枪舌战,不分上下。追星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关键在于把握好追星的度,“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品德好,有益于我们身心发展的人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星”不一定就是娱乐明星,成功人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出众的人也是行业明星。“追”不一定是指盲目崇拜外在的相貌,可以是对才能的欣赏,对他为成功付出的努力的崇拜。同学们,相信经过你的努力,终有一天你也将成为别人心中所崇拜的那颗“星”!

推荐第3篇:透视原理教学设计

《透视原理》教学设计

素描基础教学——透视原理

授课人:夏光挺

【教学目的】让学生能理解最基本的透视原理

【教学重点】透视原理和平行透视以及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导 入】通过生活中的透视形态导入透视的最基本规律

【讲 解】

一、透视的概念: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所产生的一种视觉反映。

二、透视产生的原因:人眼看物,是通过瞳孔反映于眼睛的视网膜上而被感知的,远近距离不同的相同物象,距离愈近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大,反之,反之愈小。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我们绘画时,要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空间和体积深度,其关键就在于准确把握体面关系和透视缩形。

四、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即为平行透视。

(注:视平线:与视点等高的一条假设的水平线) 其规律为:

a、平行透视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 b、与立面相垂直的平行线均向“心点”消失

2、成角透视:当立方体上下两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它体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即成为成角透视。其规律为:

a、立方体的任何一块面都失去原有的正方形特征,产生了透视缩形的变化 b、与垂直线相垂直的平行线向两侧余点消失

c、离视平线距离越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反之,越小 d、仰视透视线为近高远低;俯视透视线为近低远高

3、倾斜透视:与画面与地平面都成倾斜的面,有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向上的倾斜线消失于天点;向下的倾斜线消失于地点。(略)

五、小结: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透视的最基本形式: a、近大远小

b、所有平行线均向后消失

c、离视平线距离越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反之,越小 d、仰视透视线为近高远低;俯视透视线为近低远高

【范例1】忽视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以及离视平线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的规律。

【范例2】其忽视了在俯视角度中的透视线为近低远高的规律,导致苹果与陶罐的前后位置关系混乱。 【范例3】五官平行线的关系显得混乱,并未能很好的表现出透视线向后消失的原理,而且也忽视了越离视平线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的规律。

通过上述三个范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透视在学习素描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临习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结构素描

【要 求】根据今天所学,合理运用好透视的关系来表现画面。

推荐第4篇: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共乐中学

李晓玲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走出“追星”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的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知道追星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追星”的利弊

2、难点:追星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课堂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教师:在这个 “群星璀璨”,“星光灿烂”的时代,同学们都有自己

喜欢的明星或崇拜的偶像,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和崇拜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一起来透视“追星”!

一、追星的原因(板书) 活动

一、认一认

出示演员明星成龙、歌星组合至上励合、杨利伟、体育明星刘翔和姚明图片。

呈现以下问题:

1、这些人是谁?

2、谈谈喜欢和崇拜他们的原因?

教师一一呈现图片,请同学谈谈为什么喜欢他。

学生:我喜欢成龙,因为他英俊潇洒,有真功夫,拍武打片、枪战等危险动作也不用替身,看他演戏特别真实。另外,他是个好心人、慈善家。

教师:说的非常好,我也这样认为,这说明同学们不仅喜欢他的外表,更喜欢他的技艺,还有他乐于助人、英勇善战的品质等。 学生:我喜欢至上励合,他们不仅年轻时尚,而且唱的歌好听,能反映我们的心声,我们有共同语言,他们能带给我们快乐。 教师:好,我们中学生追求时尚,寻求刺激,恰巧这些年轻的明星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引起情感共鸣,让我们找到了精神寄托,也

为我们平淡的学习生活添加了一把盐。

学生:我崇拜杨利伟,他为祖国和人类做出了贡献,将来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教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或许不时尚,但他们那种勤学苦练、上下求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我喜欢刘翔,因为他获得了奥运田径金牌,被称为“中国飞人”。

活动二:说一说

出示问题:(1)你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吗?

(2)你为何会喜欢他?

学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的: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总结)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喜欢明星表面耀眼的光彩,比如从外表、长相方面。而有的人则喜欢明星的内在方面,如性格,气质、品质等。(由此我们可以归纳为:)追星问题产生的原因(板书)

(1)向往成功

(2)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 (3)追求时尚、追求浪漫

(4)寻求刺激

(5)感情需要、情感共鸣 (6)希望和精神寄托(课件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追星”在青少年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课件展示)不同的人所追的星不同,追星的原因也不同;不同的明星被喜欢和崇拜的原因各不相同;对同一个明星不同的人喜欢和崇拜的原因也不同,在喜欢偶像外表时,应该注重其品质。

学生阅读教材67页内容,思考回答:两个同学喜欢乔丹的理由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理由?为什么?

教师:追星类型概括为两种类型,前一种崇拜是表层性欣赏,注重偶像形象特征,后一种实质性欣赏,重点是偶像的人格特征。中学生最初的偶像崇拜,往往是表层性欣赏,并强调:表层性欣赏只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享受,是暂时的;而实质性欣赏才会推动个人把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对个人的成长有利。(课件展示)

总结:选择谁作为我们心目中的明星(偶像),喜欢或崇拜“明星”的什么特征或品质,不仅反映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与追求,也

折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过渡)在当今社会,“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人为了他们,可以花高价看他们的演唱会。有人为了他们,甚至可以去改变自己的性格。看到他们时尖叫,甚至是热泪盈眶。部分家长为了阻止孩子“追星”,伤透脑筋,而年轻人却以“追星”为“时尚”。那么崇拜明星对我们青少年讲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二、追星“利”与“弊”(板书)

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两个资料,看看他们是如何追星的?你又有什么感想?

出示材料一:我是中学生明明,崇拜的偶像是爱迪生。有关于爱迪生事迹的书我看了很多,非常崇拜他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精神。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他说的话:坚强者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奋斗。就能获得动力,激励我成长。

学生思考回答:(1)“追星”给明明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甲回答:理性、正确追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 乙:可以找到成功的道路。

教师: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能够学习明星的优点,就能将之转化为成长的动力,恰当的追星对我们的成长有利。 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由此我们得出追星的利:

(1)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2)向自己的偶像学习,有动力

(3)培养自身的兴趣

如果我们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出示材料二:杨丽娟追星事件

故事大概:疯狂追星女星杨丽娟自1994年迷恋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的心愿倾家荡产。为了给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卖肾。最终,杨丽娟如愿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偶像留影纪念。2008年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学生思考回答:(1)她的追星行为对她个人以及家庭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2)你如何看待杨丽娟的追星行为?

学生回答:盲目追星,过度迷恋,会丧失自我,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追星的弊:(板书) (1)盲目追星,疯狂迷恋,迷失自我 (2)妨碍学习,影响生活(课件展示)

三、怎样追星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讨论,我们明白了:追星是一种普遍现象,追星既有利,也有弊!“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我们怎样“追星” 用什么方式和态度来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

学生分小组讨论:我们中学生该怎样追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表本组的观点。

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1)欣赏其英俊的外表同时,更要崇拜他们成功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2)追星要适度,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告别盲目。

教师:听说,内蒙古有一所中学的学生都是“追星族”。不过他们追的可不是歌星、明星、球星,而是他们身边的“星”,这些星就是尊师星、礼貌性,学习星、卫生星、团结星、文体星、纪律性、劳动星、功德星、仪表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在我们身边,班级中也有类似这样的“星”。我们除了追荧幕上的明星,也可以追我们身边的星,让我们一起寻觅身边的明星。 活动

三、现场评星

教师出示多媒体活动:要求—评选班级“十星”学生:助人星

学习星

诚信星

特长星

团结星

纪律星

创新星

劳动星

仪表星

礼貌星

标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规则--- (1)全班分为四个组。每组经讨论选出候选人

(2)每组同学经过举手或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十星”

(3)将每组同学选出的班级“十星”张贴到黑板上。

(4)请每组代表说说评选原因 (5)请几个被评选的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透视‘追星’收获了“追星”的原因以及“追星”利弊,我深信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理智对待“追星”,在“追星”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在成熟中成就自我,使自己早日成为一颗明日之“星”。最后一首送给大家。

板书设计:

一、“追星”溯源(追星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往成功

(2)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 (3)追求时尚、追求浪漫 (4)寻求刺激

(5)感情需要、情感共鸣 (6)希望和精神寄托

二、“追星”的利与弊

1、利:(1)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2)向自己的偶像学习,有动力

(3)培养自身的兴趣

2、弊:(1)盲目追星,疯狂迷恋,迷失自我 (2)浪费金钱,造成家庭负担 (3)妨碍学习,影响生活

三、中学生怎样追星

(1)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告别盲目

(2)欣赏其英俊的外表同时,更要崇拜他们成功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

推荐第5篇:《透视“追星”》教学设计初稿.

《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学科 版本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情感、态度、标

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各种关于追星的材料,引导学生培养理性和成熟的偶像崇拜态度,能正确看 待和认识自己在崇拜明星问题中的态度和行为。 思想品德 教科版八年级 内容标准

课题 作者单位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远离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透视“追星”

能力目通过对中学生“追星”原因及利标 弊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体验

中感悟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了解中学生的“追星”现象的原

标 因及利弊关系 教学重“追星”的利与弊 点

教学难“追星”的原因 点

学情分 针对广大少年学生已经进入到

析 一个多梦和追星的时期,喜欢、关注、研究和学习明星、偶像,但是由于自己年纪尚小,理解、思考、辨别等能力尚有不足,因而在追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个别还会因此耽误学习,甚至误入歧途。

设计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关注社会

念 现象,创设开放的课堂。 教学方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情

法 景教学法 教学手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段

教学准多媒体课件、明星图片 备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环节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活动播放歌曲教师提问歌曲的学生猜歌曲的名称 创设学习氛围,激发 一: 《巨星》 名称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创设望。 情境 导入

活动

1、青少

1、出示阅读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

1、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内二: 年“追星” 容。

2、指导学生阅读开展自学课本内容

指导 的原因是教材

2、学生自学,突出主体地什么? 位, 阅读教材

2、青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年“追星” 能力。

的利弊有哪些?

3、青少年应该怎样 正确“追星”?

活动探究“追

1、学生写出自己

1、学生介绍自己

1、了解学生追星的情况。三: 星” 喜欢的明星。 喜欢的偶像及喜欢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的原因。

说说的原因。

2、学生介绍自己生合作探究精神,同时给每自己 喜欢的偶像的原

2、学生讨论四川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因。 汶川地震中的救灾心目英雄人物成为国人

3、引导学生正确追星,特中的

3、教师出示四川心目中英雄人物的别是对国家、对社会作出突明星 汶川地震中的救原因。 出贡献的人,不仅要追明星灾英雄人物,引的外在的东西,更要注意追导学生正确“追

3、个小组代表汇内在的品质。星”。 报讨论结果。

4、分组探究青少年“追星”的原因。

5、教师点评、小结追星原因。

活动分析追星

1、播放杨丽娟追

1、讨论杨丽娟和

1、从杨丽娟和刘翔追星的四: 的利弊。 刘德华和刘翔追刘翔追星的不同结不同结果,明确追星的利星的视频。 果 弊。

合作

探究

2、组织学生讨论

2、杨丽娟和刘翔

2、分清追星利弊,让学生杨丽娟和刘翔追追星的不同结得到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星的不同结果 哪些启示?

活动怎样正确从杨丽娟和刘翔学生从感悟中归纳使学生把握好追星的度,从五: 追星? 追星的不同结出正确的追星方而做到正确追星。

果,来思考如何法。

知行正确追星。 统一

活动小结强化教师以板书形式学生重温所学知识 巩固知识 六: 本节所学展示本课知识

的知识 感悟升华

推荐第6篇:第七课《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追星”现象产生的原因。 2.使学生懂得“追星”的利与弊。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追星”现象,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教学重点:

1.“追星”现象产生的原因。 2.懂得“追星”的利与弊。 教学难点: “追星”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精心搜集资料,制作课件。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设置的情景演示视频,相关案例图文演示。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用图片和视频《杨丽娟疯狂追星刘德华》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这段视频里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青少年“追星”的现象相当普遍;

2.有超过四成的家长认为影响到正常生活;3.杨丽娟疯狂追星刘德华

疯狂追星女杨丽娟(兰州人)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去年为让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如今,杨丽娟已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问题:你如何看待杨丽娟的“追星”行为?你“追星”吗?为什么要“追星”? 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由此引出:

二、追星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中学生进入少年期后,人生理想问题第一次成为自己的“困惑”,因而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发生“矛盾”时,明星恰恰就寄托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和梦想。 2.在“追星”的过程中,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情感共鸣的需要。 3.通过“追星”,可以寻求刺激、追求时尚、追求浪漫等。 总之,“追星”是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正常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追星”的类型差异及其原因

将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分发下去,当堂调查本班同龄人心目中的明星(偶像)。调查结束后将调查表收齐,指定两位同学进行统计。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将统计数据显示在屏幕上的表格中,并进行归纳小结。表格如下:

偶像的类型 人数 所占比例 喜欢内在精神和品质 喜欢外型

伟人

专家

学者

影视演员

歌星

体育明星

科学家

企业家

政治家

作家

其他

得出结论:

1.

不同的人所“追”的“星”不同,“追星”的原因也不同; 2.

不同的明星被喜欢和崇拜的原因不同;

3.

对同一个明星不同的人喜欢和崇拜的原因也不同。

在当今社会,“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人为了他们,可以花高价看他们的演唱会;有人为了他们,甚至刻意去改变自己的性格。看到他们时尖叫,甚至是热泪盈眶。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是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那么追星对我们青少年来讲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下面,我们就组织一场5分钟的小型辩论会。(根据学生事先搜集的资料站在自己支持的观点的立场上进行辩论。) 辩论主题:“追星”的利与弊 正方观点:“追星”是有利的 反方观点:“追星”是有弊的

辩论结束,教师点评 ,让学生懂得,“追星”既有利又有弊。

四、追星的利与弊

有利:(1).树立远大的理想; (2).向自己的偶像学习,有动力; (3).培养自身的兴趣。

有弊:(1).盲目追星,疯狂迷恋,迷失自我; (2).浪费金钱;

(3).妨碍学习,影响生活。 课堂小结:

最后用小品《追星族》来结束本课的教学。希望同学们正确对待追星现象,充分认识追星的利与弊,不要陷入盲目追星的泥潭而迷失了自我。 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搜集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成功背后的故事,了解自己的偶像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

附:调查表 1.你有偶像吗? A.有

B.没有

2.你熟悉你的偶像吗?

A.熟悉

B.还行

C.不熟悉

3.你的偶像吸引你的地方是

A.容貌、身材、发型、服饰、动作等 B.性格、为人、举止、风度和精神品质等 4.你的偶像是名人吗? A.是

B.不是

5.你的偶像属于哪一类?(伟人、专家、学者、影视演员、歌星、体育明星、作家、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

推荐第7篇:透视绘图教学

一、透视图的意义

设计需要用图来表达构思。在广告艺术、建筑学、室内设计、雕塑设计、装饰设计和工业设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里,都是通过表现画将设计者的构思传达给使用者的,也就是通过图画来进行交流的。

对任何一位从事表现艺术设计的人来说,透视图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从事美术、建筑、室内设计,都必须掌握如何绘制透视图,因为它是一切作图的基础。透视有助于形成真实的想象。而且它是建立在完美的制图基础之上的。

透视画,是把建筑物的平面、立面或室内的展开图,根据设计图资料,画成一幅尚未成实体的画面。将三度空间的形体转换成具有立体感的二度空间画面的绘图技法,并能真实地再现设计师的预想。

透视画,不但要注意材质感,对于画面的色面构成、构图等问题,透视画技法在绘图技法上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优秀的透视画超越表面的建筑物说明图,具有另一方面的优异绘画性格。

在建筑、室内设计的表现画中,所表现的空间必须确切,因为对空间表现的失真会给设计者和用户造成错觉,并使各相关部位出现不协调感。

常画透视画的人们,不一定完全忠实于透视画法的作图过程,大都用简便方法的为多。这种方法不但省时,并能提高视觉效果,但这需要经过绘画和透视技法的训练后,才能如愿。它需要对立体造型的建筑物、室内空间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

透视画和绘画、雕刻不同,不能用纯粹形态单独完成,不能视透视画为专门技术,而只学其技巧就自认为大功告成了,必须和原设计方案密切配合,掌握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充分表现设计者的思想构思。

二、透视图

透视图即透视投影,在物体与观者之位置间,假想有一透明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视线,与此平面相交之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图。视线集中于一点即视点。

透视图是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在透视图上,因投影线不是互相平行集中于视点,所以显示物体的大小,并非真实的大小,有近大远小的特点。形状上,由于角度因素,长方形或正方形常绘成不规则四边形,直角绘成锐角或钝角,四边不相等。圆的形状常显示为椭圆(图

1、2)。

透视术语:

P.P.画面 假设为一透明平面;

G.P.地面 建筑物所在的地平面为水平面; G.L.地平线 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E.视点 人眼所在的点;

H.P.视平面 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H.L.视平线 视平面和画面的交线;

H.视高 视点到地面的距离;

D.视距 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C.V.视中心点 过视点作画面的垂线,该垂线和视平线的交点;

S.L.视线 视点和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C.L.中心线 在画面上过视心所作视平线的垂线。

三、透视的种类

1.一点透视:

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也称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图3)。

2.二点透视:

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图4)。

3.三点透视:

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也称斜角透视。三点透视多用于高层建筑透视(图5)。

四、透视的基本规律

1.凡是和画面平行的直线,透视亦和原直线平行。凡和画面平行、等距的等长直线,透视也等长。如图:AA’‖aa’,BB’‖bb’;AA’=BB’,aa’=bb’(图6)。

2.凡在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长度等于实长。当画面在直线和视点之间时,等长相互平行直线的透视长度距画面远的低于距画面近的,即近高远低现象。当画面在直线和视点之间时,在同一平面上,等距,相互平行的直线透视间距,距画面近的宽于距画面远的,即近宽远窄。

如图:AA’的透视等于实长;cc’<bb’<AA’;cc’和 bb’的间距小于 bb’和AA’的间距(图7)。

3.和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透视延长后消失于一点。这一点是从视点作与该直线平行的视线和画面的交点——消失点。和画面不平行的相互平行直线透视消失到同一点。

如图:AB和A’B’延长后夹角θ3<θ2<θ1,两直线透视消失于V点,AB‖A’B’(图8)。

五、透视的角度

人类的眼睛并非以一个消失点或二个消失点看东西,有时没有消失点,有时借用很多消失点看东西。这和照相机的光镜一样,由焦点调整法有时会使前面东西模糊不清,应该看到的东西却变成盲点。绘画和电影则是进行调整,把视觉上的特征有效地表现出来。透视画也应如此作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出现失真现象。

如图:用两个消失点V

1、V2的距离作为直径画圆形。越近于圆中心的,越看得自然,越远的越不自然,离开圆形,位于外侧的,使人看不出它是正方形和正六面体。平行透视法尽量限定对象物并设定其相近V,有角透视法,要把对象纳入V

1、V2的内侧来画,若要脱离这种规则,需要做若干的调整(图9)。

1.视角:

在画透视图时,人的视野可假设为以视点E为顶点圆锥体,它和画面垂直相交,其交线是以C.V.为圆心的圆,圆锥顶角的水平,垂直角为60°,这是正常视野作的图,不会失真。在平面图上,在视角为60°范围以内的立方体,球体的透视形象真实,在此范围以外的立方体,球体失真变形(图

10、11)。

2.视距:

建筑物与画面的位置不变,视高已定,在室内一点透视图中,当视距近时,画面小;当视距远时,画面大。

在立方体的两点透视中,当视距近时,消失点Vx、Vy距离较小;当视距远时,Vx’、Vy’距离大。即视距越近,立方体的两垂直面缩短越多,透视角度越陡。

建筑物与视点的位置不变,视高已定,若视距近(En和P.P.的距离),则两消失点的间距亦小,透视图形小;若视距远(En和P’.P’.的距离),则两消失点的间距大,透视图形大,两图形相似(图

12、

13、14)。

3.视高:

建筑物、画面、视距不变,视点的高低变化使透视图形产生仰视图、平视图和俯视图及鸟瞰图。视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透视图的表现形式与效果。如图:上为仰视图,中为平视图,下为俯视图(鸟瞰图)(图15)。

4.透视图形角度:

画面,视点的位置不变,立方体绕着它和画面相交的一垂边旋转,旋转不同角度所成的透视图形。

如图:1和5为立方体的一垂面和画面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在画面上的面的透视为实形。

2、3和4为立方体的垂面和画面倾斜,透视图有两个消失点。若垂面和画面交角较小时,则透视角度平缓,交角较大时,则透视角度较陡(图16)。

七、斜形透视

通过视点的平面和画面的交线是该平面的透视消失线。凡相互平行的平面,透视消失同一消失线。和画面平行的平面的透视没有消失线。

垂直面的透视消失线为一垂线,是过该垂直面上水平线的透视消失点所作的垂线。

平行平面上的平行直线的透视消失点在该平行平面的透视消失线上。

这种斜形透视形体任何一面都倾向于基面,画法复杂费时,不实用。可用分割和增殖法描绘透视(图

28、

29、30)。

八、分割和增殖

用正方形ABCD上画对角线法可分割成无数的正方形。其中分割的正方形AEFG通过对角线交点的水平线及垂直线的延长上,可增殖无数的正方形。

运用这种方法,画透视的立方体,同样可分割或增殖。在建筑物的透视图中,都可起到简便作用。

斜形透视图也可用这种方法(图

31、32)。

九、简略图法

简略图法是所说的各种方法,则不一定要按照图法,也能画出透视图。

有角透视要有二个消失点,易使画面过大,不方便,或细微部分受到图法约束,费力和费时。而运用简略图法,情况就不一样了,其实一般在画透视图时,都不是根据图法来画,但都必须懂得正规的图法,而后再简化。

例:一栋大厦,用有角透视画,首先看设计图,把握建筑性格和应强调的重点,选择适当的角度作图。

作法:

1)画最前面的垂直线A-B。

2)作有角度、深度的外型线A-C、A-D,此线为透视线,延长有消失点。

3)A-B按照立面上的格子,分成等分

1、

2、

3、

4、5格。

4)A-B的高度,由建筑物的高度判断,定H.L.线,AD交点做V2消失点记号,AC消失V1在纸外。

5) AB上各点连接 V2,完成右侧透视线。

6)画出接近V1(出纸外)的垂直线E-F。和A-B同法等分E-F,等分各点与V2相连。

7)E和 V2连接得G点,画垂线G-H,并记出

6、

7、

8、

9、10和V2连接在G-H上的交点,再连接A-B上

1、

2、

3、

4、5各点,即完成V1方向的透视线。

8)利用分割和增殖方法画完透视格子及细小部分。

9)熟练此方法后,可直接画窗格、柱子线条(图

33、

34、35)。

十、圆的透视图

用六点法或十二点法,由正方形引出圆形。圆的透视图,在和画面平行位置时,除去圆的中心在正中,均画成椭圆(图

36、37)

十一、三点透视

用于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分线保持一致。

作法一:

1)由圆的中心A距120°画三条线,在圆周交点为V

1、V

2、V3,并定V1-V2为H.L.。

2)在A的透视线上任取一点为B。

3)由 B到 H. L.作平行线,和 A-V1的交点为C,B-C为正六面体上对角线之一。

4)在B、C的透视线上求D、E、F完成透视图。此为左右上下均由45°角相接的正六面体透视(图38)。

作法二:

1)在H.L.上设V1-V2,二等分处设X。

2)以X为圆心画通过V

1、V2的圆弧。

3)V1-V2间任设Vc点,画垂线和前圆弧交点为A。

4)取Vc-A间的任意点B,由V

1、V2通过B延长的透视线和前圆弧交Y、Z点。

5)V1和 Z,V2和 Y连结线的延长在Vc-A的垂直线上相交,为第三消失点V3。

6)V1-V3,V2-V3视为H.L.,反复作图可得C、D点。

7)由A的透视线及C、D至各消失点的透视线得E、F、G完成透视(图39)。

作法三:1)在有角透视图上作正六面体,画对角线。

2)任意倾斜的一个边角交点X作为基点,求出透视(图40)。

十二、室内透视

1.一点透视求法。

1)先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3)灭点

VP及

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定。

4)从M点引到A-D的尺寸格的连线,在A-a上的交点为进深点,作垂线。

5)利用VP连接墙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线。

6)根据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视方格,在此基础上求出室内透视。

图例:根据室内的平面、剖面,求室内透视。

作法:1)先按室内的比例尺寸,求出室内透视格。 2)在透视方格的基础上,画出平面布置透视图。

3)在平面透视的边角点上作垂线,量出实际高度点连接完成室内透视(图41-45)。

2.二点透视求法

作法一:

1)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墙角线A-B,兼作量高线。

2) AB间选定视高H.L.,过B作水平的辅助线,作G.L.用。

3)在H.L.上确定灭点V

1、V2,画出墙边线。

4)以V

1、V

2、为直径画半圆,在半圆上确定视点E。

5)根据E点,分别以V

1、V2为圆心求出M

1、M2量点。

6)在G.L.上,根据

AB的尺寸画出等分。 7)M

1、M2分别与等分点连接,求出地面、墙柱等分点。

8)各等分点分别与V

1、V2连接,求出透视图(图

46、47)。

作法二:

1)过P点作一水平线P-C,并按地板格等分之。

2)连结CD交视平线于M1点。

3)从M1点向P-C各等分连线,在PD上的交点,为V1方向的地板透视点,各点连接V1。

4) BP也用同理求出透视图。窗格的方法也如此(图48)。

作法三:

1)按室内实际比例画出ABCD边框。

2)确立视高H.L.,灭点V1,任意定出M点,V2灭点线,由V2交点b引垂线,求出第二灭点透视框。

3)用M点求出进深,找出CD中点O,连接V1,连接E-d。

4)再依次用对角线、分割增殖法求出透视图(图

49、50)。

十三、轴测图

在作图时,将平面图在水平线上,扭转到一定的角度后,把平面图上的各点按同一比例尺寸,向上作设计高度的垂线,然后连接垂直线上端各点,即可求出轴测图。如图:

作法:

1)选择OX、OY、OZ轴的角度。

2)把平面图AB、CD分别与轴OX、OY重叠,在OX轴上分别量出OA、AB的长度,OY轴上分别量出OC、CD的长度,自A、B点作平行OY的水平线,自C、D点作平行OX轴的水平线,求出平面图。

3)自平面上各点作垂线,量出EF、EG的高度。

4)按立面图的高度,完成各点的高度,求得轴测图(图

51、52)。

十四、透视图绘制时的应注意点

1.建筑透视图: 1)透视图上主要建筑物所占面积通常约为纸面的三分之一。建筑物的设置,其地面的面积应小于天空的空间,这样才有稳重感。

2)建筑物左右应留空间,增添配景充实画面。

3)透视图上天空面积若太大,空白显得太多时,可以绘出较近的树叶填补。

4)透视图中的前景、建筑物、背景三部分,要用不同明度对比区分,才可使前后有深度感,突出建筑物。

5)建筑物本身线条应详细刻画,其它可简单绘之。

6)透视画上可绘出远近不同的树,来增加画面深度及大小比例感。

7)透视画的配景:人、物、树木、汽车,可以使画面由呆板转为活泼生动,有深度感,并能清楚识别建筑物的大小比例(图

53、54)。

2.室内透视图:

1)画透视图时,要考虑室内布局的主次,重点表现对象,墙面、顶棚、家具,哪些需着重表现,这就需要不同的视高、视距、视角来调整。

2)室内空间布局处理要得当,避免有的角度拥挤,有的角度空,可用绿化、小品适当调整补充画面。

3)画面的气氛,也可用绿化、陈设、人物等穿插绘画,但要注意比例关系。

4)画面应有虚实感,突出主要部分,强调主要部分的色彩、线条(图

55、56)。

十五、阴影

为了使建筑透视图更具有立体感,阴影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物体背光部分称为阴,光线被物体挡住不能前进,而在其他面上造成之阴影部分称为影。

随着日光的不同方位移动,透视的阴影图有三种:

1)光线和画面平行,为侧光(图57)。

2)阳光照向画面前面,为正光。一种情况,正方体两面都受光的正光;另一种情况,一面受光,一面背光,为正侧光(图58)。

3)阳光照向画面后面,为逆光。一种情况,正方体两面都背光;另一种情况,一面受光,一面背光(图59)。

如图:γ角为光线与画面的平面夹角(即太阳的方位角),Ln为光的平面上投影,V’Ln为光线在平面上的灭点,β是光线与视平面的夹角(即太阳的高度角),VL为光线在画面上的光灭点,VLn为光线在画面上的影灭点。A、B两点各向光灭点与影灭点连线,各自连线的交点,其落影a、b,A、C的落影a、c,b向Vy引消失线,a向Vx引消失线,求得正方体对地面落影的轮廓线(图60)。

例:假设为平行光线,其方向与画面平行,与地平面成45°角,求物体阴影。

作法:

1)自A、B作二条与光线平行的线。

2)过 D、E二点作水平线与 A、B二点的投射线相交于地面,成45°角,DA’为DA落影,EB’为EB落影。

3)连接A、B落影,A’B’为AB落影,但需注意AB与A’B’,BC均消失于两个消失点(图61)。

除了在太阳的平行光线下形成的透视阴影之外,室内灯光下所形成的阴影图是比较复杂的,不容易掌握。因为室内灯光布局比较散,对于多光源,就要进行着重分析,选择主光源,即选择对制图最有利的光源,强调一个光源,削弱其它光源。物体对光线的阻碍而产生的影仍应遵循平面图中,家具平面图的相同透视法则,即各线收敛于灭点或用以构成家具的点(图 62)。

建筑外观的阴影求法(图63):

推荐第8篇:[初二政史地]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透视“追星”》教学设计

岳池中学

肖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和行为利弊;能够对追星现象进行理智分析,正确认识所崇拜的偶像,提高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对偶像崇拜的现象,培养理性和成熟的偶像崇拜的态度,提高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抵制诱惑,杜绝不良嗜好。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通过讨论、辩论、交流与分享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人人参与的学习热潮。引导学生反思,懂得每个人心中的偶像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自己要明白为何而崇拜,偶像的价值在哪里,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追星”的利弊

2、难点:追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师:刚才那首歌是什么?生:《崇拜你》。师:崇拜你的我只为你而活,崇拜你我生命精彩很多。每个人心中都有崇拜的对象, 你为什么追他呢?追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透视追星》。。

2、讲授新课:

当今社会,“群星璀璨”,“星光灿烂”, 你喜欢他们吗?你对他们了解吗?

环节一:群星璀璨猜猜看

课件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学生猜猜他们是谁。 环节二:采访调查

(过渡)你喜欢这些明星吗?你喜欢他的哪些方面?除了他们你还欣赏谁?为什么崇拜他或她,你最欣赏他或她的哪一方面?下面我们来一次现场采访。(小记者甲采访,小记者乙在黑板上记录)

(总结)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喜欢明星表面耀眼的光彩,比如从外表、长相方面。而有的人则喜欢明星的内在方面,如性格,气质、品质等。(由此我们可以归纳为:)追星问题产生的原因(板书)

(1)向往成功

(2)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 (3)追求时尚、追求浪漫

(4)寻求刺激

(5)感情需要、情感共鸣 (6)希望和精神寄托(课件展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追星”在青少年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的人所追的星不同,追星的原因也不同;不同的明星被喜欢和崇拜的原因各不相同;对同一个明星不同的人喜欢和崇拜的原因也不同。(课件展示)有人从表有人从里。

(希望、精神寄托、感情需要、情感共鸣、追求时尚、追求浪漫、寻求刺激(心随星动) (过渡)通过刚才的了解知道不同的同学所追的“星”不同,“追星”的原因也不同。“追星”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将通过唇枪舌剑这一环节,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环节三:唇枪舌剑:正方:“追星”有利 ;反方: “追星”有弊

要求: 第一回合:双方陈词,正反双方各有一名代表简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时间2分钟)。

第二回合:短兵相接,双方自由辩论,找出对方弱点予以反击。

第三回合:夸大战果,双方各找一名代表总结辩论结果以加强自己的观点。(课件展示) 从刚才的辩论中我们知道“追星”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接下来老师给同学展示两个资料,看看他们是如何追星的?你又有什么感想?

材料一: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吉诺比利成为阿根廷篮球队战胜美国队夺取冠军的最大功臣。凭借精湛的球技他现已入选NBA全明星队。在吉诺比利的少年时代,他的墙头永远都贴着两个人的海报,一张是飞人乔丹,另外一张则属于球王马拉多纳。而现在他被誉为“篮球场上的马拉多纳”。而马拉多纳则说他已经成了吉诺比利的粉丝。(向自己的偶像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材料二:1994年,一个十六的兰州姑娘杨丽娟,突然梦到一幅刘德华照片,谁料这样一个梦却一下改变了这个花季少女的命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她放弃了学业(初中毕业),她迷恋刘德华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不上学、不工作、不交朋友。

2003年,为了圆女儿的追星梦,生活并不宽裕的杨丽娟一家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并负债累累。为了满足女儿寻找刘德华的心愿,连家里的房子都已卖掉,一家人搬到了每月花400元租来的房子中。

2007年3月26日凌晨,杨丽娟的父亲被迫与妻女于尖沙咀一间通宵营业的快餐店内栖身,期间杨父乘妻女入睡后,留下两页的遗书,继而前往附近的海旁跳海自杀。

杨丽娟的追星历程后续:

2009年杨丽娟听到和看到刘德华结婚的消息后,连声叹息:“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很后悔,很后悔!作为歌迷,我为刘德华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父亲去世后,我真的感觉到自己这样喜欢刘德华很不值得。”

杨丽娟表示,现在想见刘德华,目的只有一个:让刘德华公开向我在香港跳海去世的父

2 亲道歉!向我这样曾经最忠诚的粉丝道歉!向我的母亲道歉!但我知道,刘德华永远都不会这样做,他会永远欠我一个道歉。”(课件展示)[(1)盲目追星,疯狂迷恋,迷失自我,(2)浪费金钱,造成家庭负担,(3)妨碍学习,影响生活] 由此我们我们可以得出:追星的利与弊(板书)

1、利:(1)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2)向自己的偶像学习,有动力

(3)培养自身的兴趣

2、弊:(1)盲目追星,疯狂迷恋,迷失自我 (2)浪费金钱,造成家庭负担 (3)妨碍学习,影响生活(课件展示)

环节四:如何追星

学生看视频《偶像与自我》,发表感想。最后老师总结。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透视‘追星’收获了“追星”的原因以及“追星”利弊,我深信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理智对待“追星”,在“追星”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在成熟中成就自我,使自己早日成为一颗明日之“星”。最后一首诗歌《我是明星》送给大家。

板书设计:

一、“追星”溯源(追星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往成功

(2)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 (3)追求时尚、追求浪漫 (4)寻求刺激

(5)感情需要、情感共鸣 (6)希望和精神寄托

二、“追星”的利与弊

1、利:(1)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2)向自己的偶像学习,有动力

(3)培养自身的兴趣

2、弊:(1)盲目追星,疯狂迷恋,迷失自我 (2)浪费金钱,造成家庭负担 (3)妨碍学习,影响生活

推荐第9篇:《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梅列区实验小学

陈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资源利用: 师:幻灯片

生:美术教材,尺子,铅笔,美术本,彩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走进生活你们是否注意到以下场景呢?

如:酒店的走廊和排列的积木、酒店的大厅、高速公、葡萄园、公园池塘里的睡莲

在刚才的场景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什么共同的视觉规律呢? 对了他们在视觉上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远处的显得更小。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来,其二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和图上的队列一样我们会发现一个近大远小的视觉透视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是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在绘画中被称作透视现象。

例如:我们看见的火车铁轨的枕木近处显得更宽远处显得更窄,在视觉上产生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

那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这幅图你们从图上还可以找出那些透视规律呢?

对了正如同学们说的火车看起来近的更高远的更矮的透视现象;站台有近的更宽远的更窄的透视现象;雨棚近处伸得更长远的更短;铁的柱子近的更粗远的更细,而且排列的时候近的更密远的更稀.好的根据同学们的观察老师总结出了下列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近高远矮●近长远短 ●近粗远细●近疏远密……

总结:这种现象叫做透视现象(板书课题,让学生伸出手和我一起写课题)出示幻灯片让孩子跟着幻灯片的内容读。

现在我们就能解释照片中我们座位排列的现象了吧!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对图片资料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了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细致的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2、了解了生活中的这个现象,我们再欣赏几幅名画,看看画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物象的透视现象的。(出示画家代表作) 同学们,我们在来观察下这张照片

一条伸向远方的路产生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道路一直伸向远方最后消失在一个点上,这个点我们称为消失点,通过消失点画一条水平线就是我们看见的地平线也成为视平线,视平线也我们眼睛所在的高度。

所以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就要抓住这几条线进行表现,比如屏幕上上的这张油画:首先我们要表现出路面的近宽远窄,在表现路上树木的近高远矮,他们的延长线同时相交于同一个消失点,在消失点上画一条视平线为远处的地平线,就构成了画面中基础的透视现象

3、游戏:请同学们试着画出书中三幅图片的消失点、视平线。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而知识的积累也恰恰在于巩固。学生在游戏中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在欣赏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我们如果要用透视现象画出生活中的现象,应该怎么入手?(出示幻灯片)

大家分组讨论怎么表现这个场景。(讨论后学生代表上黑板表现) 老师也用了一种方法来表现,大家看一下和你们的方法一样吗?(出示带有透视线的幻灯片,并黑板示范)

老师先找出消失点,然后找到视平线,再找出各个透视线,最后画出每个门的轮廓线。画好以后擦掉前边的辅助线,这样一幅具有透视关系的画就画好了。 从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回到讨论幻灯片) ——和地面垂直的线仍然垂直。 总结画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学生能准确的找出图片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能够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观察景物。从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透视现象。]

三、布置作业(出示作业幻灯片,并播放音乐)

四、评价作业: 作业评价标准:

1、透视现象是否能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4、能否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总结我们今天学习到什么?我们会画什么了.

2、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了解到在生活中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有远近时,会出现不同的大小变化。所以美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双慧眼,都能发现身边的美,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让班级、让学校变得更美丽!

推荐第10篇: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课前透视

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植物妈妈有办法》

梁庄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9.7 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利用网络、课件或挂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个人创意增减: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铺设感情基调

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答:我读的是“„„”,我好像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摸到了„„;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我在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借助电脑、音乐、板画事物展示及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描绘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通过摸一摸,吹一吹,听一听,在体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在感受中学会表达。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9.8 对话平台 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甲、洼、豆、识、经。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个人创意增减: 插入: 一.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

2、

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

(学生合作学习,精读

2、

3、4节,教师巡视参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3、小结: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指名口答,结合板书:风、动物、太阳)

4、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① 学生自读; ②讨论回答(方法很多,需要仔细观察)。 二.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2、作业:① 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记录下来;② 练习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我发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课后我应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2012年7月4日

第11篇:热点透视

一“洗脚门”事件

如果说企业开张,政府单位表示祝贺这倒也无可厚非。企业开在地方,增加地方收入,搞活地方经济,这是政府希望看到的;同时,企业得到政府的“面子”性支持,对于企业发展也是有帮助的。只是这次“洗脚门”事件有两点做的过于明目张胆,反而成了一场被谴责的闹剧。

一来政府亮相实在是太过集中,10个部门集中亮相,主管商业的部门出面也就罢了,公检法也跳出来祝贺开业,未免有点过分。二是这家企业从事的业务实在有点不雅。“吃喝玩乐”的场所,向来没有什么好名声,还经常被大家看成是滋生腐败的地方。而偏偏是这样的场所,引来如此众多政府部门的捧场,也真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尴尬了。

其实还是一个老问题:政企不分。对洗脚城老板而言:他是把政府当成了保护伞?还是把政府当成了最大的客户呢?政府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总在市场当中起到某种非服务型政府的功能,则会一次次上演了这种让政府难堪、尴尬的荒唐闹剧。

如今在网络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对政府的日常公共行为进行监督,以增加监督成功的几率,论坛与异地媒体结合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二聘任警察担任副院长事件

“不占职数、不拿待遇,履行职责。警察在履职的过程中要保持中立,做好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妥善处理双方的关系。”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广善介绍说,2009年,沈阳市直属医院发生治安案件152起,其中包括几起急诊医生被打、急诊室被砸等恶性案件。为了指导医院处置医患纠纷和防止矛盾激化,聘任的安保副院长可以做许多工作,如指导医院处置医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指导医院制定并完善防恐怖、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和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对在医院内停放尸体、拉横幅、设灵堂、堵大门等扰乱医院秩序、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闹事行为,积极会同医院进行疏导,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一位医院负责人说,近几年,沈阳市医患纠纷逐年上升,一旦发生纠纷,遇到不太理智的患者家属,会影响工作甚至威胁到医生的人身安全,警察担任副院长可以保障良好的医院治安环境,为医生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保障。

“维护社会秩序本是警方的职责,不担任副院长难道就不能履行职责吗?”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思宁对此表示质疑。她认为,警察给医院当“保镖”的做法应慎重考虑。警察进入医院领导层,他们是代表公安部门行使执法权还是为医院代言?拥有了副院长和警察双重身份之后,在处理医患纠纷时,其身份首先是警察还是副院长?他们在处置医疗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时,会不会倾向于维护医院的利益,如何保证执法公正?

张思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二十二条第十款明确规定:“人民警察不得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警察掌握着公众赋予的特殊执法权,代表着国家意志,公共权力只有为全体公众服务才会有公正性可言。作为公安机关,理应牢记自身角色定位与法律规定。司法权力与医疗行业联姻,即使短期内能打击“医闹”,但从长远来看,反而有可能激发医患矛盾。改善医患关系还得通过医院提高自身服务水平,而不能依靠外力,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确保医患双方责权利的真正对等,才能让“医闹”无隙可乘

【华图教育阅读提示】社会热点事件从来就不是公务员面试回避的问题,为助广大考试 1

熟练地把握社会热点面试题的答题思路,华图教育分析解读了2010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面试题的答题思路与要点。

三、我国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低碳经济。(2010年3月3日上午海关系统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

解题思路:

1.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的社会背景。

2.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3.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措施。

4.展望。

华图参考要点: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有必要探索一条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3、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提升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使用沼气,利用生产生活物质原料,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

4、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性发展的并由之路,在全民低碳理念的支持之下,结合我国政府经济推进低碳经济的有效措施,能够更好更快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四、农民工子弟的学校,因为土地原因,教学楼楼顶建了塑胶跑道,谈谈你的看法。(2010年3月3日上午边检、铁路公安、国税、统计局调查队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

试题类别:社会热点社会事件分析

能力考核: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

答题主线:事件本身分析+事件引申提观点+结合社会方针给出建议对策

参考答案:

是什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挣钱,由此产生了跟随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我国现实国情,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着教学资源少,教学不规范,学生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如本题中,跑道建在楼顶,学生在娱乐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什么?——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不能够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子弟的教育投入也严重不足。农民工子弟在受教育过程中一直处于无法享受公平对待,各地民工子弟学校几乎都面过办学资金不足、办

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办学地点“动荡漂泊”。尽管这些年政府高度关注,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也取得不错成绩。但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怎么办/——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根本。特别是对于农民工子弟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首先,各地政府必须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农民工子弟能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同样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弱势群体教育的投入,将较多承担农民工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如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最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消除城乡差距,同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五、为什么要实行官员公开财产申报?

腐败分子动辄贪污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他们侵吞和挥霍的财富,是多少普通老百姓一生都难以想像和无法见到的,但这些被私欲熏黑了的心毫不胆颤!如果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任由腐败分子中饱私囊,成为他们饱食的美餐。那么,中国人民创造的改革成果无疑要被大打折扣。

是为了限制和防止官员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从而也限制了政府的权力,减少了滥用权力的可能性,降低了腐败。所以,要官员财产公开,不是任何人跟官员个人过不去,而是为了在中国推进有限政府,用必要手段限制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是反对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官员财产公布,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官民权利失重的平衡,官员既然掌控着公权力,就必须财产公布,否则何以让公众监督? 面试题:对于不久前发生的“山西大地震”谣言事件,群众因恐慌而造成的混乱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热议,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网友lvsy:这一事件目前已被证实是谣言,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控制,可以说事件基本得到了平息。但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看,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第一,谣言开始出现并传播时,相关部门的信息不灵,没有作出及时反应,更没有及时出面辟谣,说明相关部门的工作尤其是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应变能力不足。

第二,谣言出现后不久就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大规模恐慌,说明我们事先对类似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防、自救等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使群众对该类事件形成科学的态度。第三,要避免今后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变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速度,只有跑在谣言前面,才能打败谣言。

第四,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防灾抗灾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形成科学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态度;谣言止于智者,我们的群众也应该加强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对未经证实的信息保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不轻信,不盲从。

只要各部门加强能力建设,各司其职,对群众进行科学的宣传教育,一定能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事件。

七、2010年湖南公务员面试热点:张家界更名**

【事件回放】

“南天一柱”为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袁家界景区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又名乾坤柱。《阿凡达》在全球热播后,海内外亿万观众更是对“哈利路亚山”原型地张家界心向神往。这也让张家界旅游景区的管理者灵机一动,决定将“南天一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希望借助《阿凡达》的魅力,再次刺激当地旅游业。 张家界景区管委会主任宋志光表示:“„南天一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绝对不是崇洋媚外,只是顺应了景区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同时他还表示,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神奇风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世界的。“南天一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是向外界宣告: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也已经走向世界。张家界和黄山争夺谁是《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原型的硝烟还未散去,1月25日传来消息,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在数百名当地居民及海内外游客的见证下举行了更名仪式,正式更名为“哈利路亚山”。评论一:

这给入境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机遇。更名是一个宣传营销手段,“乾坤柱”本身的名字也并未取消,只是多了一个洋名,【观点一】取名“哈利路亚山”有何不可?

更名不是“崇洋媚外”,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是“洋为中用”,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用外国人熟悉的名字包装旅游产品来开拓境外市场,这和很多跨国企业用很地道的中国名称包装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是一个道理。【阐述观点】当年,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促进了张家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此次“乾坤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同样也是希望张家界的旅游能迈上一个更新台阶

评论二:

内一座山的名字,则有待商榷。利用这种炒作赚取更大的商业利润,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话说过来,名气大就一定要刻意改变些什么好跟着它打点“秋风”吗?而且,张家界本身已经是世界自然遗产,一部“只领风骚两三年”的电影PK隽永的世界自然遗产,孰轻孰重,这个问题还有争论的必要吗? 而就深层次说,从“乾坤柱”到“哈利路亚山”的转变,折射出的是有关人士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不自信。【观点二】“乾坤柱”这个沿用已久的名字反映了国人对奇山异水的独特感知,包含着中国朴素的传统哲学思想,积淀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好端端的一座中国山非要傍上“洋名牌”才能更出名?非得“言必称希腊”才能显示出有文化?改名之举本身就包含着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自己都不相信凭“乾坤柱”这个名字能走向世界,外人能信吗?更何况“哈利路亚山”这名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些“崇洋”的意味。【表明态度】 (2010-02-02 中国广播网文/张杰)评论三:

我们却在把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命名权往外“送”,还美其名曰“与世界接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谁有权为“南天一柱”更名?张家界不是任何官员的私人财产,它的命名也不应该由哪一个单独的部门来进行。中国一山一水的更名都必须依据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精神,得到炎黄子孙的认可并经过中央政府有关机构的合法审批与授权。【观点四】呼吁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并抓紧出台相关法规,防止这种闹剧再次上演。【呼吁措施】 (2010-01-27 人民网社会频道)

评论四:

这件事不由使人想起国门打开以来的“更名热”。现在却要轮到中国的名山大川换洋名了,如此下去什么不能改?只怕长江要变成亚马逊江,泰山要变成阿尔卑泰,老子、孔子也改作老乔治、孔耶夫了。我们早已主权独立,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前列,但还有一个“自立”没有彻底解决,即精神自立、文化自立。张家界更名一事正透出了国人在文化方面缺乏自信。

【同观点二】一个民族的独立、兴旺、发达,要靠武力强大、经济独立,更要靠精神自立。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有坚强、勇敢、自信的一面,从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到共产党人的自力更生。但也有奴性残余的一面,鲁迅当年就曾为此终身战斗,可惜还是劣根难尽。一个没有了自立意识、自立愿望的人还侈谈什么发展产业。在商品生产上靠贴牌销售终归没有出路,在文化产业上贴牌更是一种自杀。【表明态度】 (2010-02-05 人民网)

八、家电下乡

1、家电下乡的主要内容:

(1)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2)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2、推行家电下乡政策的原因:

金融危机下,我国依靠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外部市场的疲软致使企业出口锐减,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我国经济遭受一定的影响。因此,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国现有国情,权宜之计,就是由国家财政补贴被压低的农村居民收入,以补贴出口的力度补贴农村。这就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家电下乡政策。

3、家电下乡的主要措施:

第一,按照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第二,比照出口退税,对农民购买试点家电产品,由中央和试点地区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销售价格13%的资金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九、2010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热点:驻京办的去与留

【事件回放】

2009年1月21日,潍坊在全国率先撤销11家驻外办事处,引起各界关注。1月28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7月19日前,全国至少146家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和436家县级政府驻京办必须撤销,且不得变换形式存在”。也就是说,这相当于给县级政府驻京办下达了“死亡通知单”。然而,随着半年大限倒数计时启动,撤留博弈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包括合法设立以及非合法设立的),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520家,县级单位5000余家。如果加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类开发区管委会设的联络处(或办事处)、各种协会、国有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则超过1万家。除了地市级以上政府设立的驻京机构得以保留之外,其余的均在撤销之列。无疑,四年来曾被圈内人士称为“搞不动的东西”终于要被“强拆”,牵涉甚广。留还是撤,众多驻京办主任心中七上八下。而坊间对于驻京办命运的何去何从,同样众说纷纭。有人说驻京办就此撤销,有人说驻京办自此将转战天津、廊坊等近京地区。

【标签】政治

【观点概览】围绕驻京办的去与留问题展开的,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论,华图教育摘取代表性的精华之见,对事件作原因、利弊、影响分析,最后进行对策表态,以助考生全面吸收各种观点,从根本上解决考生无观点或者“立场”站错的情况。评论一:需要那么多驻京办吗?

在信息技术相对落后,通讯手段不丰富的年代,设置驻京办尚可以理解,但是如今信息和通讯技术愈发便捷,为什么驻京办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呢?而且,驻京办不仅在数量上倍增,其权力级别也从省遍及到县,其机构类型也从政府、部门扩展到协会、大学和企业。可以说,在我国,驻京办已不单纯是一个因事而设的派出机构,它还集中反映出一种特殊的权力生态乃至社会生态。【现象分析】

平心而论,驻京办的存与废是一个极其复杂、牵扯甚深的问题,对它的改革并不比其他领域的改革来得容易。从关系上来说,驻京办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部门之间关系以及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关系;从职能上来说,驻京办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驻京办,除了承担交流联络、招商引资、流动党员管理以及为地方来京人员提供服务等职能外,也承担着截访、争钱争项目等任务。【驻京办的职能分析】

我们认为,一种维系于驻京办的国家或地方治理结构,既不正常,也不健康,潜伏着很多危险。倘若权力和资源并非过分集中,权力受到有效制约,责权利合理分配,社会各领域和事务不被行政权力所侵蚀,在这样一种治理状态中,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驻京办。【结论观点】

(2010-01-25 新华网)

评论二:怎么看待驻京办的是与非

客观地说,驻京办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客观存在】从国情出发,很难全盘否定它的积极作用。求发展心切的地方官员进京争取项目,得到中央各部门对当地发展的支持无可厚非。进京不能两眼一抹黑,有个作为联系点的驻京办,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说,驻京办是为地方发展争取项目资金,确实不可或缺。

但世上的事情总是有利即有弊。驻京办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为一些人员往来提供与公务少关系、没关系的各种服务招待便利,挥霍浪费滋生腐败也时有发生。【负面影响】兴利除弊、趋利避害固然好,但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期待。其实利弊相互依托纠缠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把利换个角度看,就变成了弊,反之亦然。像驻京办这样的事情和问题,现实中还有很多很多。找出一些弊端,抨击一番很容易做到,难的是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并想出消除根源、彻底解决的治本之策。【构想措施】否则,撤掉一个驻京办,很快就会有一个新的机构,用一种新的方式承担起原来驻京办的职能,发挥其原有的作用。毕竟,只要有合理性,存在就一定不会消失。

(2009-04-18 新华网评)

评论三:网民普遍支持撤销“驻京办”积极为防治腐败建言

合理引导胜于“一刀切”。“驻京办作为拥有先天优势的派驻机构,不是没事做,而是该做的不做。民工欠薪、劳工保护、流浪人群管理、招商引资、文化推广、劳务输出等社会问题都亟需建立完善、高效的机制和平台,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都需要专门的机构去管理维护。与其简单粗暴地取缔驻京办不如助其实现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如果他们能成为勤勤恳恳做实事的社会工作者,一切问题都会是另外一个答案。”【表明态度】

(2010-01-26 人民网)

第12篇:透视腐败

腐败是危害人类社会的一个痼疾,直接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改革和转型过程中,腐败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尤其严重,不仅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健康发展,损害着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还直接侵蚀着党群关系,削弱着党的执政地位

在我国,诱发腐败的制度因素除了公共权力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特别值得重视,即在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中,以公共资产形式存在的公共财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对这些资产不能有效保护并合理分配,那么必然产生公共资源大规模的流失,被私人或少数群体占有,不仅产生腐败,而且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差距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反腐败重点应该放在解决那些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和问题上,有效地发挥社会的力量和民主的力量,减少甚至切断权钱勾结的渠道和网络,增强社会公众对反腐败的信心和支持

腐败是危害人类社会的一个痼疾,直接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改革和转型过程中,腐败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尤其严重,不仅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健康发展,损害着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还直接侵蚀着党群关系,削弱着党的执政地位。

在本质上,腐败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公共资源的私人或个别占有。在现代社会,随着国家管理社会经济职能的增强,公共权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干预这些领域的活动。如果对如此强大的公共权力不能有效制约的话,必然摆脱不了阿克顿勋爵的政治预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我国,由于计划体制的历史,公共权力有着干预广泛的传统。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以项目审批权、资金分配权等为核心的计划体制残余并没有清理干净,甚至在某些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因为相关管理部门并不想失去既得利益,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以及“部门利益个人化”的现象,腐败蔓延到更多的领域,涉及到更多的部门。据2005年的调查,在过去近5年全国反贪侦查部门共查办的17万多件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生的领域已经从过去集中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权力机关和金融、海关等部门,逐步扩展到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和环节。在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清水衙门的一些党政部门、教育系统甚至殡仪行业中,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现象也开始抬头。

在我国,诱发腐败的制度因素除了公共权力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特别值得重视,即在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中,以公共资产形式存在的公共财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财产包括国有企业、土地、矿产资源、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大量以各种形式体现的国有资产和资金等。如果对这些资产不能有效保护并合理分配,那么必然产生公共资源大规模的流失,被私人或少数群体占有,不仅产生腐败,而且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差距。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不平等的拉大是双重意义上的,既有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有财产分配差距的扩大。而后者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公共财产分配的不平等或者被少数人占用。有数据显示,从总财产来看,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拥有59.3%的财产,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则仅有2.8%的财产。

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公共资源的流失直接破坏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威胁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具体体现为:

首先,腐败造成了机会和起点的不公平。公平的机会和平等的起点是社会公正的底线。个别人或群体利用公共权力破坏社会竞争的基本规则,并通过侵吞公共资源来获得竞争的优势,从一开始就拉大了社会内部的差距,破坏了社会的基本正义。

其次,腐败也造成了分配的不公平。这尤其体现在公共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上。而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也是现代社会调整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公共权力通过再次分配可以解决市场失效问题,缩小社会差距,并帮助弱势群体。在我国,由于制度的缺乏、监管的不力,少数人或群体通过低价甚至无偿占用公共资源,一夜暴富,不仅造成民愤沸腾,而且威胁着党和国家的威信。

再次,腐败诱发了社会道德的失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腐败分子基本上都是官员。官员作为社会的优秀分子,且掌握和使用着公共权力,遵守社会道德,成为社会表率,无疑是他们的天职。可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说:“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中央纪委向中共十五大、十六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992年至2002年的两个五年间,全国处分党员数分别为669300人和846150人,后者比前者增加26.4%;开除党籍数分别为121500人和137711人,增加13.3%;处分县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20295人和28996人,增加42.9%;处分厅局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1673人和2422人,增加44.8%;处分省部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78人和98人,增加25.6%。腐败官员数量的增加虽然彰显出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但也说明了腐败问题的严重。

最后,腐败的存在和不断产生侵蚀着社会信任的建立。和谐社会也是信任社会。只有相互信任才能把社会不平等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减少社会内部以及社会与国家的矛盾。然而,由于腐败的存在,不仅社会公众对公共权力存在着怀疑,而且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猜疑,彼此都担心对方没有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不信任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一个是社会公众对公共权力的不服从,另一个是政府内部政令执行的不通畅。

党和政府长期重视反腐败问题,并把它提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提出要通过制度建设来遏止腐败,并且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和深化。这些经验包括:从运动式反腐败转变为用制度来遏止腐败;从建立反腐败体制框架转变为重视制度细节、有效地落实制度;从体制内反腐败转变为体制内监督与社会监督、民主监督并举;从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反腐败转变为全面的反腐败;从国内反腐败协作走向国际反腐败合作;从约束官员行为走向提升官员素质,加强道德建设,实现自我约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反腐败重点应该放在解决那些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和问题上,有效地发挥社会的力量和民主的力量,减少甚至切断权钱勾结的渠道和网络,增强社会公众对反腐败的信心和支持。

在反腐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现有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不能让腐败破坏掉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理解,才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解决腐败问题,并从容地构建反腐败制度。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意识,抓住时机,扎实推进反腐败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13篇:透视好人主义

透视好人主义

透视好人主义“表”与“里”

好人主义几种表现

1、不作为型: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讲求“混”,工作马马虎虎则可,表现勉勉强强为上,上不得罪领导,下不招惹同事,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工作时间喝喝茶水,终日精神不振、思想涣散,在他们看来工作不是干出来的而是混出来的,因为就是这种混的思想让他们得到很多人的好评以及领导的赏识,既不会被同事嫉妒,又不会被领导“拔刺”,他们成了标标准准的“老好人”,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安安稳稳拿工资,而唯一的工作也是安安稳稳拿工资。

2、粉饰太平型: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发现同志有是非过错,宁愿说些奉承话,也不肯“拉拉袖子提个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劝阻的不劝阻,该制止的不制止,最后使得有错误的同志执迷不悟,错失改正错误的良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3、一种是曲意奉迎型:这种人见了上司弯腰如虾,柔声如猫,即使不在口头上说自己是孙子,也要在精神是自贬三辈。遇事随声附和,对上级的工作不作辨别,不提意见,口中常挂的就一句话“您哪说我哪办”,有时明知上司有错,也不纠正,不制止,不提不同意见,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更是唯唯诺诺,刻意奉迎,如果上司说轮船能在天上飞,他便会说轮船在天上比飞机飞得还快还好。这种人时时处处迎合上司心理,让上司很受用。

4、相互利用型:有心“栽花”,无意“栽刺。为了进退自如、升迁有余。他们就象水中的鱼儿一样,上边能游下边也能游,领导面前“抬轿子”,下属面前“吹哨子”,两头逢迎两头惹,不但是领导眼中的“好下属”,而且是下属心里的“好领导”,在善“游”者的观念中,出不出成绩没有关系,反正只要“轿子”抬的好,领导就会提拔,只要“哨子”吹的响,下属就会拥护,就算偶尔犯点错误,也有领导庇护、下属求情。

解构好人主义

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总是教诲人们要明哲保身,力求中庸,“只说好,不说坏,大家自然不会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自我们一出生就被这种思想文化影响,父母引导,学校教育,仿效身边人,久而久之,“好人主义”思想变得顺理成章、根深蒂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这种“好人主义”文化愈发盛行,逐渐渗透蔓延到军队中来,加之近年来地方入伍新兵成分愈发复杂,经历越来越丰富,有的一入伍就将这种“好人主义”思想带入军营,使得群众思想逐渐被污染同化。

受党性修养锻炼局限

有的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丢掉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越来越钝化,对上级大献殷勤,对同级随波逐流,对下级虚伪哄骗,不能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有的干部丧失了远大理想,胆小怕事,畏首畏尾,风吹两边倒,谁硬听谁的。有的领导干部作风不端正,为人处事讲求一团和气,为下级树立了错误的导向,上行下效,导致所在单位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的现象日益蔓延。有的群众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民主权利,觉得开会讨论是走过场,举手表决是图形式,民主意识淡薄,助长了歪风邪气。有的群众是非不明,美丑不分,自律意识也随之弱化,更谈不上帮助他人走出误区。

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

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和阴暗面,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群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好人主义”提供了滋长的土壤。例如有的单位在干部选拔上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中简单地以票取人、唯票取人,使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批评的“老实人”进入不了视野,为八面玲珑的“老好人”提供了投机的舞台。在评功评奖过程中,奖惩不分明,照顾身边人,搞暗箱操作,使“老实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老好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再加上少数领导爱听吹吹拍拍、歌功颂德,更为“老好人”提供了发育的温床。总之,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群众认为“好人主义”在社会环境下更有市场,不当“老好人”则会“步履艰难”,正是这种错误思想在社会的逐渐蔓延,进而影响了更多的人,往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受不良思想意识左右

一是功利思想。信奉“好人主义”的群众“怕”字当头,怕讲上级的真话遭报复、讲同级的真话伤和气、讲下级的真话丢选票、讲自己的真话暴露缺点,只好昧良心说假话,掩盖真相。有的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为能给自己的工作开“绿灯”,赚取人气,甘当“老好人”,圆滑处事。二是雇佣思想。个别群众没有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主人、单位建设的主体,而把自己当成了“打工仔”、“临时过客”,把上级赋予的权利用来做顺水人情。有的干部责任心淡化,集体荣誉感缺失,关系到自己的认真做主动干,与己无关的一言不发,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三是安于现状的思想。当一个单位处于稳定上升时期,有的领导往往存有求稳怕乱的心态,只愿讲表扬、搞和气,怕因有不同意见而影响单位的发展稳定。有的群众随大流思想严重,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认为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没有必要当“出头鸟”。

第14篇:透视说课稿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说课稿及教案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

“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

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六、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篇2:透视原理说课稿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说课稿及教案 实验学校教师:纪存智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本课预想课时2课时拓展课时3课时 学生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教学本课可以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

在多媒体播放相片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首先让各组代表上黑板各自画一个想象中立体的房子(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然后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然后点评各组代表学生画中的错误。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 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

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表达透视图中的各种名词的意义。)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平行透视线描图,验证透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实物图像)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

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成角透视线描图,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成角透视现象(实物图片)

让学生用格尺和铅笔画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图用多媒体放出师范图样。

第二课时

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 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把学生带回课堂(预留10分-15分)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台展示,点评各组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2014年10月12日星期日篇3: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_透视法说课稿

关于透视法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透视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造型·表现领域)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一:体验与选择的更深入更理性的学习,是活动三: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3)情感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

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3.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传授者、灌输者。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长尺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纸

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活动二:伸出你们的食指放在眼前,比一比老师高还是你们的手指长?同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透视的概念、透视的规律、透视的类型,以及让学生知道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符合“美术课程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透视的概念:用线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透视的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透视的类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三:让学生拿出直尺比一比,找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有几个消失点及适用于什么样的观察角度,这两种透视有什么异同点。从而从直观上认识这两种透视的消失规律。这个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以便于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

3、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活动三,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情况,让学生自主归纳出两种透视类型的异同点:同样具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规律;不同在于平行透视的上下轮廓线平行,观察角度是正面角度,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又可以称之为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的上下轮廓线不平行且成角,观察角度是半侧面角度,有两个消失点,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两点透视。

教师小结。

4、练习、反馈应用 活动四: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运用两种透视法到黑板上画两张书桌,并进行评价和检查是不是符合两种透视法的规律。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两种透视法的共性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书桌,但许多学生画的桌子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5、巩固新知识。

活动五:将第6页中间的辅助图改画成一座6层楼房或者把平行透视的辅助图改成教室的室内空间,怎么画呢? 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小组讨论后用铅笔、直

尺画在书上。教师巡视,分组指导。(指导时抓住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消失规律,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一千个楼层,每个楼层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两边的消失点上。而教室内的所有窗户或桌椅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中间的消失点上。) 活动四和活动五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总结并进行演示。

6、拓展学习

让学生从课本第2页中间的图例《清明上河图》中寻找消失点,引出中国画独特的空间表达法——散点透视法,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评价分析

最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后进行评价分析:

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好。原本纯美术的技法学习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变得有趣、易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透视法”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我对自己本课的教学基本上是满意的。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篇4:绘画中的透视现像说课稿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说教材,第二:说学生,第三:说教学目标,第四:说教学重难点,第五:说教法和学法,第六:说教学媒材,第七:说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根 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透视这一美术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处处可见。学生通过对于本课的学习,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且能够运用线条、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所思所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美术 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相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因此在对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索学习,更为适宜。但是本课中涉及到相对较多的美术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学习理论和绘画中,还需要教师从旁指导。

三、教学目标:

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方面制定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和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过程与方法:欣赏生活中与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学会用线条等方法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和作品的欣赏,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线条等方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针对这节课所学内容,我打算用讲授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学法: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他们使用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等方法。

第六、说教学媒材:

这节课我打算用ppt,学生作品,绘画工具等。 第

七、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出示视频)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一个人骑着车行驶在一条林荫小道上,路的两边都是高低差不多的树。随着这个人物渐渐远去,消失在画面中的一点。

提问学生:画面中的人物和路两旁的树木有什么变化?

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大,而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小,这种近大远小现象,就叫做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

(二)、直观教学

1、(出示课件)以书中的图片《树》为例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树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以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

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图片资料找一找并说一说身边的透视现象。(出示图片)

2、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师 生共同观察书上图片、分析图片。讨论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消失点。而通常沿着这一点做一条水平线,这条线就被称为视平线。 问题:以开头的视频举例,消失点在哪里?地平线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

从而引出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板书绘画消失点和视平线)

此环节通过对书上图片和视频资料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了本课的知识要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欣赏书中油画作品,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再次指出作品的视点和视平线。 此环节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且让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感受美术来源于生活,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4、学生欣赏学生绘画作品,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习如何用线条概括现实景物,以及对于近大远小的具体表现方法。

(三)、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用透视现象表现所见内容:

第一课时:以学生所坐位置,画出教室内的一部分。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绘画存在的问题,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此环节,学生通过作业练习,能够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观察景物。从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透视现象。

(四)、展评作业、课后延伸:

学生作业互评,自评,以鼓励为主。

课后延伸:向学生渗透成角透视的知识。

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拓展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

(五)、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ppt课件 ------消失点 ------ 视平线 学生作品展示篇5:透视追星的说课稿

《透视“追星”》 说课稿

沙坪顺南中学:宁彬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透视“追星”》。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讲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透视 “追星” 》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偶像与自我》的第一章节。它既是前一课《从众与自主》的延伸,也为下一框《超越崇拜》奠定基础。

(二)教材的作用

“追星”属于当前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而现在有很多初中生盲目投入到追星当中。《透视“追星” 》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针对性 和实用性,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它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能激活学生真切的表达需求。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以及本单元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 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出“追星”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从深层次去认识明星与偶像, 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 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 原因, 掌握“追星”的利与弊。

(二) 说教学的重难点:

鉴于教材的安排以及我对这三个教学目标的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 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剖析“追星”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难点:在讨论中了解发现追星的原因。

三、说教法

为了能够突破上述的教学重难点, 我在这节课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尝试教学法。在“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理念之下,我

先出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然后通过自学课文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最后老师讲解和归纳知识。

2、情景教学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本节课采用播放追星视频,展示图片,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小组讨论法。结合对尝试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在本节课

的“追星的原因”,“追星利与弊”环节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进行教学。 这个讨论主要是以材料问题及现实生活为中心, 在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这鼓励了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四、说学法

以上的三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为更好的去教学而采用的,而从这教法中我希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讨论、倾听、质疑、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疑、导入新课

1、播放追星视频

2、出示尝试题

设计意图: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三、让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社会现象,从而引发对追星原因,追星的利弊,如何正确追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尝试解决问题,为透视追星教学作好铺垫。

(二)自我调查、现场采访

1、学生完成调查表

2、现场采访学生喜欢的明星和理由

设计意图:

一、引起学生对追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思考追星原因作准备。

二、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分析,认识到追星现象普遍存在,不同的人追究的星不同,追星的原因也不同。

(三)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1、学生自学课文,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青少年追星的原因?”

2、老师结合材料讲解,知识归纳。

设计意图:

一、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尝试题目“青少年追星的原因?”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进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二、同学们一边自学一边讨论,老师巡视并作适当的指导,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如果学生存在问题,要起疏导释疑的作用,使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的原因。

三、通过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再由老师讲解并归纳知识,逐步解决问题,化难为易,突破难点。体现了尝试教学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要求。

(四)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1、自学并讨论“追星的利与弊”。

2、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具体分析,教师讲解,归纳知识。

设计意图:

一、再次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倾听、质疑、交流,并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二、学生根据尝试题,先自学,再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并归纳知识,认识到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追星的利与弊是什么。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也符合尝试教学的要求。

(五)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如何正确追星?

一、把握分寸,不盲目追星,疯狂迷恋。

二、以明星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追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四、既欣赏偶像的外形特 征,更应该欣赏偶像的人格牲。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根据对追星原因及利弊的认识,反思自己的追星行为,学会以下确的方式追究星。

(六)知识小结

学有所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2、懂得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追星原因,追星的利与弊,如何正确追星的复习,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正确追星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

请你设计自己的“明星之路”,相信自己也会成为未来中学生心目中的“星”!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把这节课所学和知识用在自己的追星中,学会正确追星,超越崇拜,成就自我。

第15篇:透视咨询业

透视咨询业

一、咨询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科技的发展使企业管理者眼界不断开阔的同时,也使其对于自己企业的预见力和控制力逐渐下降,特别是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管理者不知道五年、三年,乃至一年之后他们的企业将是什么,不知道什么人会成为其有力的竞争对手,也不知道谁将会被淘汰出局。

企业管理者对于新进来的员工的价值观难以洞察,有时甚至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信息时代沟通无极限的时候,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却出现了障碍。亲情和自觉性都已靠不住了,只能由制度来对所有的行为进行规范。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最适合自己的企业?这些制度的后果将是什么?

现代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更趋细化,管理咨询从企业分化出来而在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而言,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用大量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并且经常在管理上进行创新,这对一个专注经营的企业来说是力不从心的,也是不经济的。在现代社会里,管理提升和创新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这一使命自然就落在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身上了,这就是管理咨询公司存在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基础。

国外知名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安达信等,都已在中国抢滩设点,开展业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据我们调查,1999年麦肯锡为中油集团设计管理制度,历时半年,收取费用10亿人民币。另外他们还为中国联通、广东今日集团等大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并收取巨额的咨询费用。这说明我国企业具有巨大的咨询需求,咨询业在中国能够大有作为。

二.凯迈企业咨询的发展与思路

凯迈企业咨询公司是一家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咨询、管理培训等业务的专业咨询公司。我们的使命是:让知识和智慧成就财富和实力。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我们崇尚自信、诚实、责任、合作、灵活。我们追求客户的成功、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我们恪守以人为本与学习创新。

凯迈企业咨询面向企业需求设计自己的业务,并注重研究和开发。1999年3月1日正式运营以来,完成项目37个,为4家上市公司、12家民营企业及14家国有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我公司立足陕西,业务已推广至上海、广东、山东、福建、湖南、河南等省市。

1.我们为曾经辉煌和正在成长的企业提供企业战略咨询,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势、弱势、机会及威胁,给出企业的战略方案并指出实施这些方案的路径。我们曾为广东福地科技(0828)、韩城矿务局、济南十方环保公司等做过发展战略研究,得到了用户和同行的好评。

2.我们为企业设计人力资源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经过四位博士的研发,我们将经济学、管理学、现代控制的有关理论和模型用于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设计了研发部门、销售部门(分公司)、生产部门(生产厂)、职能部门等员工在企业利润目标基础上的考核评价体系,尤其是我们攻克了职能部门量化考核的难题,使整个公司的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完全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我们将研发成果用于汉中百事特集团的人力资源系统中,提供了连续型生产企业以利润为目标的考核、评价、激励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为高压开关厂提供了离散型(多品种、小批量)企业销售部门科学考评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我们面向民营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开发出研发管理流程设计与研发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支持计划,并提供管理者持股制度设计方案。我们与大唐电信合作,优化研发流程,整合研发规范。

3.财务、税收、融资、资本运作从来都是企业需要不断强调的课题。我们为长岭股份(0561)提供了财务管理咨询、诊断与培训服务,并提供给企业有关资本运作的方案。另外,我们为多家企业提供了财务、会计、税务策划、成本控制等培训,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支持。

4.作为企业融资顾问,我们为14家企业提供了拟投资新项目的技术、经济、市场与风险评估,西安交大、百隆集团、大唐电信、西航集团等公司都曾是我们服务的对象。通过研发,我们总结和形成了评价市场风险、进行预测的科学方法,开发了一套计算机软件,用于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财务分析。

5.作为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我们特别支持具有创新动机的民营科技企业。我们曾无偿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李玉虎所长的彩喷纸技术制作创新基金申请报告。我们也曾为杨凌光泰果树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及投资价值分析,并与企业一起, 促进此项技术和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

6.我们为企业提供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知识媒体,我们向企业传播先进技术和信息,促进企业观念转变,培养员工团队精神。我们首先会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解,然后编制培训计划,编写专用教材,实施培训并跟踪服务。我们曾为大唐电信、海荣集团、宝鸡机床等企业提供过管理培训服务。另外,我们曾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企业做免费公益讲座,解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解决企业微观管理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席酉民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经济学教授、世界银行高级经济顾问徐滇庆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财务学教授vicas博士等都曾走上凯迈课堂,为企业管理指点迷津。

7.我们根据企业特殊的需要,为企业进行专题研究,如市场调研、投资方案选择、内部管理制度设计、企业福利制度设计等等。这些专题都已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另外我们还向立丰集团、丰佳集团等企业提供常年管理咨询服务,为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凯迈咨询的产品

通过一年的研发和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包括

1、投资与融资项目评价解决方案(规范、流程、模板、计算平台);

2、研发流程设计与规范及研发人员考核评价解决方案

3、职业经理训练解决方案

4、企业管理者持股制度解决方案

四.凯迈企业咨询的设想

咨询业酷似IT业,技术创新其立足之本。凯迈咨询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研发与创新。没有研发,我们就难以做出特色。没有创新,我们也难以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凯迈咨询将在研发和创新上再下大功夫,形成自己的专有技术,积累我们的无形资产,完善内部管理规范,实现我们的目标——成为咨询行业的寡头。

第16篇:透视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平行透视

教学目的:掌握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并熟练运用该规律制作室内透视效果图。 教学方法:讲授与辅导

教学重点:

1、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2、正方体的画法

3、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的制作 教学难点: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的制作

教学内容

一、平行透视概述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图1。

正方体的平行透视最少能看见一个面,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只要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肯定有一对竖直面与画面平行。

以立方体为例将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总结如下(图2-

2、图2-3):

(1)如果心点正处在立方体正面上或正面的边上,只能看到一个面。

(2)如果立方体的位置在视中线上、下移动或在视中线上左右移动,就可看到正面和另一个直立面两个面。

(3)如果立方体离开视中线和视平线就可看见正面、侧面和顶面三个面。 (4)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离视平线和视中线越近越窄,越远越宽。

1 (5)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正处在视平线和视中线上,这面就成了一条直线。 (6)立方体如果处在视平线以下,远高近低,不能见到底面。如果处于视平线以上,远低近高,不能见到顶面。

(7)方形平面的透视形有两边是平行画面的直线,另两边在心点消失。

(8)方形平面上下位置移动时,越靠近视平线越扁平。如果与视平线重叠,透视形就成了一条水平直线。

(9)方形平面左右位置移动时,正对视中线时,近处两角成小于90°的锐角。一侧边与视中线重叠时,这一边就成了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在左右两侧时,靠近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

(10)方形平面离视平线越近就越小。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

图2-2平行透视规律

(一)

第二节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作透视图的实质就 2 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作图步骤(图2-4):

(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从ABCD四点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

(2)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ED线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3)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点CV点、C点CV点、A点CV点连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图形,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图2-4 正方体平行透视画法

第三节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室内空间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设定画面中的比例为4∶3∶5。

(1)定出视平线HL,心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定距点D,D点CV点连线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5)。

图2-5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一)

3 (2)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线,连接D点CV点、C点CV点。在AB延长线上确定O点,BO线等于一个刻度。连线OD,与视心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A点CV点、B点CV点连线相交(图2-6)。

(3)接着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构图(图2-7)。

图2-6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二)

图2-7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三)

第四节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的画法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作图步骤:

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和底端对心点CV点作消失线,确定灯杆的高低范围。从灯杆二分之一处对CV点作消失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灯杆,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消失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位置。依此类推,画出第

四、

五、六根灯杆(图2-8)。

4 图2-8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画法

第五节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在作平行透视图中,可根据成45°对角变线必然消失于距点的原理,在原线上按原比例等分若干份,在直线上就可以形成透视的深度分割。平行透视的地板砖,就是实际应用中最好的例子。在图2-9中,我们会发现所有方格的对角线都与距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也就是说,在透视图中方格的对角线延伸后交于距点。另外,我们还会发现图中所有方格垂直边与心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这也说明,在透视图中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交于心点。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绘制出地板方 格的平行透视图了。

作图步骤:

(1)在原线上,即方形的最近边,根据作画需要分成若干份。

(2)在原线的上方绘制一条平行线作为视平线,并在视平线上取一点作为心点。从各等分点向预定心点连线。这些线即为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

(3)确定视距后,以心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在视平线上作出距点。从原线的各等分点向距点连线。每条连接线与第2步做好的方格垂直边延长线的交点,即为方格 水平方向的顶点。

(4)过这些交点画水平线,就会出现近宽远窄,渐渐消失的地板砖(图2-10)。 图2-9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原理

5 图2-10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第七节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真(图2-17)。

(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一,或不在一条视平线上(图2-

18、图2-19)。

(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有,不应有的透视变化反而有了;物体未画平,后方或侧方高于另一方(图2-20)。

图2-17 距点过近

图2-18 各消失点不统一

6 图2-19 消失点不在一条视平线上

图2-20 物体未画平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特点有哪些? 2.从平常见到的图片和绘画作品中挑选出属于平行透视的范例,并分析其透视规律。

3.用平行透视的画法绘制一幅自己卧室的室内透视图。 要求:按透视规律和步骤进行,布局合理。

第17篇:透视教案

透视教案

我们面对的是三维世界,动画画面是二维的平面,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中表现三维的世界呢?方法多种多样,有土办法,有洋办法,有老办法,有新办法,最简单的莫过于二维空间表现法,如儿童画、乡间的皮影,记得《鼹鼠的故事》吗?都属于这一类别。(演示范图,学生讨论,小结其特点,无纵深表现等。)

有人更喜欢在平面中再现立体三维,怎样才能使二维的物品表现立体呢?于是我们就有了三维表现的方法,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中国、外国都有,中国人往往把纵深去的线都画成45度角,用这种方法表现立体物。国外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发现了一套科学的透视画法,以正方形为例,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处理:

一、平行透视——当六面体的任意一个面与画者视线垂直时,我们按平行透视方法表现。⑴ 名词解释:

① 视

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② 视平线:通过心点所做的水平线。 ③ 心

点: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为心点。 ④平视、仰视、俯视的区别(看图解说) ⑵ 展示范图,学生寻找规律。

试着寻找规律——① 与我们视线垂直的面不变;

② 往纵深延伸的线向视平线上的心点集中;

③ 以视平线为界,以上的变线前高后低,以下的

1 变线前低后高;

④ 西洋的焦点透视一个画面只有一个心点,一条视平线。

总结规则:① 与我们视线垂直的面不变,纵深延伸线向视平线上的心点汇集;

② 到心点汇集线上的点高度相等,视平线上的点高度一致。

练习题:画圆、画六边形、画八边形 思考题:为什么这两辆车不在一个平面上?

答:视平线、心点不一致。

假定画面B点站着一个高度为1.7m的人,那么图中被选中的人物高度是多少?

假如在A、B点各站一个身高大约等于桌子高度3倍的人,请画出?如果C点站了一个身高仅A/B点高度二分之一的小孩,那在画面上要怎表示? 成角透视(平视)

适用范围:当六面体的任意一个面与画者视线都不垂直时,可以按成角透视处理。 名词解释:

① 变线:物体因距离我们远近而产生透视变化的线。

② 灭点:六面体变线的汇集点,它在视平线上,不同角度的六面体灭点也不同。

2 ③ 视觉范围:眼睛看出去的空间范围,形状像圆锥体,视觉范围一般是60度

试着寻找规律:① 六面体往纵深去的线以不同方向为组合汇集向灭点,灭点成对出现,置放方向不同的六面体有不同的成对灭点,但所有的灭点都应在是平线之上。

② 以视平线为界,以上的变线近高远低,以下的变线近低远高。

③ A、B、C、D点高度一致,向灭点汇集的变线上的任意点高度相等。

规则介绍:六面体往纵深方向的去线,向视平线上两端灭点汇集,灭点距离应宽一些。(起码视野的1.5倍) 思考题:画圆柱

在A点的位置画同一方向行驶的汽车(示意即可),找出2个灭点并利用。

要在B点位置画一不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如何画?(找出灭点,找出视平线,画出一对灭点的汽车。)

C、D点有一个人身高约为1.7m,轿车顶高为1.5m,请画出示意图,该人带一个小孩身高仅大人的1/3,位于E点,请画出示意图。 倾斜透视(平视)

适用范围:平视状态下(不论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时),当遇到倾斜面(为屋顶、楼梯、上下坡等)时适用倾斜透视。 名词解释:

3 ① 天点:在地平线上的消失点。 ② 地点:在地平线下的消失点。

寻找规律:同一物倾斜度大,天点更高,地点更低

连接坡面上的任意点至天点或地点,这线至坡面的距离相等。

规则介绍:① 在倾斜透视的情况下,倾斜面的变线向天点、地点汇集。

② 倾斜透视中的平行透视下的天、地点在心点的y轴上,左右画平行线。

③ 倾斜透视中的成角透视的天,地点在天点的y轴上。 小贴士:利用方体绘制斜面 仰视/俯视

适用范围:当视线高仰,或低俯时,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仰视、俯视。

这是动画中常用的视觉角度,举例。

规则介绍:仰、俯视时,原六面体的垂直线也发生变形,分别向天、地点汇集。

第18篇:透视原理

目录- 1- 透视现象?

2- 为何有透视法?

3-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 – 视点

4-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 – 消失点/灭点 5- 均分方法

6-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 – 消失线 7- 各种透视系统概述

8- 1点透视(中央透视,平行透视) 9- 2点透视(成角透视) 10- 3点透视

11- 曲线透视(Curvilinear Perspectives) 12- 基本场景构图思路视角

14- 基本场景构图思路成角时,呈现出2点透视的概念.焦距(视域)(未完)

焦距听起来比较偏摄影技术, 我不懂摄影, 但焦距在场景的表现力上至关重要.长焦镜头 和 其表现效果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短焦镜头 和 其表现效果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焦距并不改变场景的透视结构.(一些短焦距镜头呈现的曲线感,是镜头本身造成的曲线变形,而非焦距造成)

焦距只是对整体透视结构的局部选择,决定了视域的大小. 下面是在同样的位置,用3种长度的焦距拍摄的效果. 短焦距- 图片如下:

中长焦距- 图片如下:

长焦距- 图片如下:

第19篇:设计线描与透视教案

第一章 东西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 第一节 西方透视学沿格

一 西方透视的萌芽

1、法国拉斯科洞穴的壁画

2、公元前5至4世纪,根据戏剧舞台布景发现的图像的大小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目前公认的第一幅透视画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画家阿戈塔尔库斯为爱梭路斯的悲剧绘制的布景画。

3、庞贝古城中芬尼阿斯赛尼斯扫别墅卧室的墙面壁画中可能看出,古罗马人对空间场景的描绘是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对三度空间的认识。公元前27年,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完成了他的《建筑十书》,其中记录了一些透视原理,对后来透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到中世纪末期,艺术家们采取焦点透视和缩短法的知识构筑一些三维空间。

科学透视的形成

1、乔托的壁画《迦拿的婚宴》

2、安布罗乔·洛沦采蒂的壁画《好政府》

3、意大利建筑师、雕塑家兼工艺师菲力浦·布鲁内莱斯基在透视学与数学领域有了重要建树。

4、托马斯·贵迪·马萨乔:焦点透视:湿壁画《纳税钱》。

5、保罗·乌切洛受建筑师面鲁内莱斯基的影响,致力透视学的钻研。

6、利昂·巴蒂斯图塔·阿尔伯蒂的《绘画论》

7、皮耶罗·迪拉·弗兰西斯卡作品《理想城市》《鞭打基督》晚年著有《绘画透视学》

8、梅西耶:《圣杰洛姆在读书》:一点透视

9、列奥那多·达·芬奇《画论》作品《最后的晚餐》

10、让·佩雷林:对角线相连的方格图形中的点阵法测量距离。

11、阿尔布列切特·丢勒《圆规直尺量法》

12、意大利建筑师迦科坡·巴略兹·维尼奥拉《透视法两法则》

13、荷兰简·弗雷德曼·弗里茨《透视学》

14、法国建筑师雅克·安德鲁埃特·赛梭《透视学要旨》

15、佩雷格林诺·梯巴蒂与马尔蒂诺·巴锡关于透视的争论。

16、杰拉德·笛沙葛《透视学》与铜版雕刻家阿伯拉罕·博塞《运用笛沙葛透视法的一般讲解。

17、格雷戈里·赫雷特《肖像与绘画的视觉》一书

18、建筑师皮罗德·科托纳

19、安德烈·波佐:天顶画《圣依格勒的堤阿斯的荣耀》 20、泰勒《论线透视》

21、瓦伦辛纳斯《英军撤退土伦》全景画

三、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透视

四、20世纪现代绘画对空间的再认 20世纪,一些现代透视实例从客观转向了主观存在。有意识地运用变形强调心理空间或破坏视觉空间。

采用视觉追求视觉的恒常性,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凡高。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充当了先锋。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方法

一、空间的无序与突出主体的情感知觉(尊大卑小,主大次小)

二、空间的有序与三维空间和知觉

1、位置上下

2、重叠遮掩

3、近大远小

4、透视缩减

5、“一去百斜”——倾斜线上的距离感

三、显性空间知觉与隐性空间知觉结合

1、浓淡虚实

2、色彩冷暖

3、三远法及六远法

4、留白(计白当黑)——想像空间容量

第三节 透视学的应用 一 绘画 二 建筑设计 三 环境艺术设计 四 城市规划 五 园林规划 六 土木工程 七 工业造型设计 八 展示设计 九 图解 十 电脑软件

第一节 透视学发展简述

1.公元前五世纪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时间,透视学从产生到逐步形成的过程。

2.乔托,马萨乔,阿尔伯蒂,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对透视学的贡献等。

第二节 散点透视

1.散点的形成及发展特点 2.散点在实践中的运用

“师法自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要求。源于自然的作品才有“灵性”。北方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与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各有意境,只有到自然中去才能领略。

中国绘画艺术不论中西,自古就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表现在对场景的描绘,通过不同线条的排列组合,构成平远方法来表现物体。具有移步易景,多角度,多中心的特点。(结合图例进行讲授)

第三节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与解剖学是绘画设计艺术的两大支柱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绘画,都涉及到透视知识 因此透视在绘画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要认真学习

第20篇:EXCEL建立透视表 教学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1:46|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

1 建立数据透视表(图)的目的

数据透视表能帮助用户分析、组织数据。利用它可以很快地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不是所有工作表都有建立数据透视表(图)的必要。

记录数量众多、以流水帐形式记录、结构复杂的工作表,为了,将其中的一些内在规律显现出来,可将工作表重新组合并添加算法。即,建立数据透视表(图)。

例如,有一张工作表,是一个大公司员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部门、工作时间、政治面貌、学历、技术职称、任职时间、毕业院校、毕业时间等)信息一览表,不但,字段(列)多,且记录(行)数众多。为此,需要建立数据透视表,以便将一些内在规律显现出来。 2 创建数据透视表

⑴将光标移入需建立数据透视表的工作表中,然后单击\"数据\"·\"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报告\"。

⑵\"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1\"对话框上,单击\"下一步\"(选用默认选项,“Microsoft Excel数据清单或数据库”)。

⑶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2\"对话框上,“选定区域”框中,已经自动选定工作表的(整个)数据区域,单击\"下一步\"。

⑷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3\"对话框上,选用默认选项:\"新建工作表\",在当前工作的左侧创建一个新工作表。这样做,可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以及可利用性。单击\"完成\"后,一张新工作表-“数据表(下图所示)”即出现在当前工作的左侧。

3 设置数据表中数据的关系3.1 数据表上,几个区域的设定方法

1、“请将行字段拖至此处”(相当于“左端标题行”),将作为横向分类依据的字段,从“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拖至此处。例如,将“所在部门”字段拖至此处。

2、“请将列字段拖至此处”(相当于“顶端标题行”),将作为纵向分类依据的字段,从“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拖至此处。

拖至此处的字段是计数的“依据”。例如,将“性别”字段拖至此处,计数的依据就是“男”和“女”两项。

3、“请将数据项拖至此处”(相当于“普通数据区”),将作为统计依据的字段,从“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拖至此处。

拖入该区中的字段,Excel将用某种算法,对其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汇总数值)显示出来(如何设置算法见3.2)。

4、“请将页字段拖至此处”,将作为分类显示(筛选)依据的字段,从“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拖至此处。

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字段拖至此处。此区域中的字段是分类筛选的“首要”条件。例如,将“政治面貌”字段拖至此处,然后在其中,选择“党员”,则下方表格中,只统计“党员”有关的情况。

提示:“顶端标题行”和“页字段”区中,均可有多个字段。 3.2 透视分析数据

改变透视表内部的透视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查看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包括:改变透视关系、添加或删除项目以及数据更新

1、改变透视关系

更改各区域中的放置字段,或改变字段的分组条件即可以改变透视关系。

添加字段的方法上面已经介绍过了,删除方法,是将需删除字段拖出数据表区域即可。

改变字段分组条件的方法:单击字段名右侧的三角形按钮,然后单击下拉式列表菜单上的相应条件

2、改变统计字段的算法

双击透视表左上角的统计字段名,打开”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右图)。

在“汇总方式”框内,选定所需的算法,然后单击“确定”。

提示:对日期型字段求和时,以1990年1月1日起算。

3、透视表的更新

若原工作表中的数据(含标题行-字段名)更改后,透视表作相应更新的方法:

默认情况下,当重新打开工作薄时,透视表数据将自动更新。

在不重新打开工作薄的情况下,在原工作表的数据更改后,在透视表中单击“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的“更新数据”按钮即可。

提示:普通数据更改后,单击“更新数据”按钮后,即可完成更新。若更改了已经拖入透视表中的字段名,则该字段将从透视中删除,需要重新添加。

4 透视图表

将透视表制作成透视图表的方法是:单击“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即可生成一张图表(位于左侧的新工作表上)。

透视图表的编辑方法,与普通图表相似。不再赘述!

Excel中的表格通常有很多项目,比如一张表格中包含姓名、性别、职务、年龄、文化程度、工资等等,我们做数据分析时,常常要用到各种函数来进行统计,比较麻烦。有没有一

个“模子”,对复杂的数据进行方便地汇总分析呢?

有人说“不动透视表,就不懂Excel”,可见其功能的强大。它的操作极为简单,关键在于一个字:拖,然后神奇的运用就看你的了。首先把光标定位在表中的数据区任意位置,然后点击菜单中的“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指定数据源类型和报表类型(一般选默认的即可),接下来点“下一步”,选定区域中要自动显示的数据区,再点“下一步”,选择“新建工作表”或“现有工作表”(一般选默认的前者),点“完成”,“模子”就出现了。下面开始尽情地“拖”吧。把“部门”拖到左上角,“职务”拖到行字段,把“文化程度”拖到列字段与中间的数据项处。好了,看出现了什么惊人的结果(见图1)!双击数据区中的字段,在弹出的“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中,可选择汇总方式(记数、求和、平均等项)。交叉的单元格,显示了需要的累计数据,如果想尝试别的选项,可以随时把要删除的字段拖出,重新按需要进行设置。不同的组合(2项以上)有不同的结果,经过大量实践,你就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熟练进行拖动了,也许以前2天的汇总工作,现在2分钟就能轻松完成。

成绩分析 Excel软件来帮忙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作为教学管理者,分数的统计与管理也是一件消耗教师大量精力的事。快请来一个好帮手——“绿色中小学成绩分析软件”(下载地址:http://www.daodoc.com/soft/26025),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免安装,可以 按总分、名次分段统计各班人数,计算各班各科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平均分、总分 ,计算该年级所有教师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可以自动统计excel中出现的科目,可自由设置及格、优秀分数线,可以分学科分段统计各班在各分数线的人数,并对原始分进行查错,消除输入错误(负值、非数字格式、超过满分),最后分析结果会以Excel输出,方便自己对结果进行编辑和使用(见图2)。

插入分节符

同一文档不同版式

对Word文档进行排版时,可能同一个文档中的不同部分需要采用不同的版面设置,比如要设置不同的页面方向、页边距、页眉和页脚,或重新分栏排版等,最棘手的是又要求统一编排页码。如果通过“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来改变其设置,就会引起整个文档所有页面的改变。

利用Word的“分节”功能,可以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节”是文档格式化的最大单位,默认方式下Word将整个文档视为一“节”)。比如以文字为主的A文档页面要纵向打印、以表格、图形为主的B文档要横向打印,需要把二者合成一个长文档。首先打开文档B,光标定位在文档末尾,单击“插入→分隔符”,在对话框中选择分节符类型“下一页”,全选,复制。再打开文档A,在其倒数第二页也插入一个分节符。再将光标定位在A文档尾页的开始部分,执行“粘贴”操作。这样,文档B就完整地插入到了文档A中,并且二者都保持了原来的页面设置信息。分节符类型中,“下一页”表示分节符后的文本从新的一页开始;“连续”表示新节与其前面一节同处于当前页中;“偶数页”表示分节符后面的内容转入下一个偶数页;“奇数页”相反(见图3)。插入“分节符”后,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在“应用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本节”选项,当前“节”的页面设置便与其他“节”不同了。

框中打钩 Word工具好实现

我们在制作调查表或数据报告时,有时会遇到需要在方框中打对钩。难道选一个方行然后再手工打钩吗?

Word中就有让二者配套出现的方法。先在工具栏上点击“插入→符号”,在字体里选“普通文本”,子集里选“数学符号”,看到对钩了吗?插入到文档中后,选中这个钩,再到工具栏上点击“格式→中文版式→带圈字符”,在右边的圈上选方框图形,确定,就可以了。如果选择“放大”模式,效果会更好(见图4)。还有一个方法能打出更漂亮的对钩:选择“插入→符号”,选择字体为“wingdings”,仔细在找一下,这里有方框中有对号的特殊字符,选中就OK了。

PPT对象

无论多少排整齐

我们在一张幻灯片中,常常要插入图片、图形、文本框等多个对象。如果让它们整齐排列,手工调节太麻烦,有别的办法吗?

进入“视图→工具栏→绘图”命令,展开“绘图”工具栏,同时选中多个需要对齐的对象,在“绘图”工具栏上按下“绘图”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展开“对齐或分布”级联菜单,选中其中一种对齐方式即可,比如选定了“右对齐”,其余三个对象立即向“最右边”的对象 “看齐”了,即多个对象向其中一个对象“看齐”(见图5)。选中要对齐的对象,还可以按住鼠标左键,在幻灯片中多个对象外围拖拉出一个虚线框或者按住Shift键,然后用鼠标分别点击对象(这样对象可以不是连续的)。

PPT转Word 快捷汇总好轻松

开完部门总结会议,每个人的PPT需要汇总到一起,便于领导查看。或者自己在制作PPT的时候,希望有更清楚的大纲显示在Word上来进行检查或确保顺序的正确性,或者打印出来便于携带随时查看。是否需要把每个PPT页面的内容复制粘贴出来?

当然不是!在PPT中,进入“文件→Microsoft Office Word”,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需要我们选择要创建的Word文档版式(“批注在幻灯片旁/下”、“空行在幻灯片旁/下”以及“只使用大纲”),此外再在下方选择“粘贴”或“粘贴链接”即可(见图6),这样,PPT就飞速把文字地搬过来了,样式是“第*页:一个框”。还有一个不错的方法:选择“文件→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最下面的“大纲/RTF文件”,确定,纯文字就全转到Word文档中了,这次没有框,每个幻灯片的内容基本能根据空行分开。但唯一不足的是文字有一种特殊格式,也许不太适合阅读习惯,可以再进入“编辑→选择性粘贴”,选“无格式文本”即可,还是很快的。

Excel 工作表来源

...创建一个按类别和季度汇总员工差旅费总计的数据透视表。

各类别、年份和季度的费用

目前,不必更改原始工作表,你就能创建另一个数据透视表,通过其他方式来查看数据;例如,能按员工或按月份查看差旅费,而不必输入一个公式。

下面说明怎么快速创建数据透视表。

?创建数据

首先,在 Excel 工作表中创建数据。你能将现有的电子表格或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到新 Excel 工作表中。确保数据可用于数据透视表:

 删除所有空行或空列。  删除所有自动小计。

 确保第一行包含各列的描述性标题。

 确保各列只包含一种类型的数据? 例如,一列中是文本,另一列中是数值。

?启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

 在 Excel 工作表中,从要根据其创建数据透视表的表格选择一个单元格。  在“数据”菜单上,单击“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启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

如果不能选择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怎么办?

 如果工作簿是共享的(共享工作簿:允许网络上的多位用户同时查看和修订的工作簿。每位保存工作簿的用户能看到其他用户所做的修订。),则“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命令不可用。

 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 - 3 步骤之 1”的“请指定待分析数据的数据源类型:”下,单击“Microsoft Office Excel 列表或数据库”。  在“所需创建的报表类型:”下,单击“数据透视表”。  单击“完成”。

Excel 会在你的工作簿中插入一个新工作表,该新工作表包含报表的布局区域(即“数据透视表”工具栏)和“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

?开始构建你的数据透视表

 将“类别”字段从“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拖动到数据透视表的“将行字段拖至此处”区域。

不要担心会将字段放错位置 ,你以后能随意移动他们。

请注意,向导会使用你的工作表中“类别”列的数据自动填充行。此外,“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中所使用的字段以粗体显示。

行中为“类别”的数据透视表

如果看不到“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怎么办?

如果看不到“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请在带轮廓的布局区域中单击。如果仍然看不到他,请单击“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的“显示字段列表”按钮。

“数据透视表”工具栏在什么位置?

该工具栏显示时应该浮动在工作表上或停靠在一侧。如果没有显示该工具栏,请单击“视图”,指向“工具栏”然后单击“数据透视表”。

?给报表添加数据

 将包含要汇总数据的字段,例如,“金额”字段,从“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 拖动到数据透视表的“请将数据项拖至此处”区域。

目前,数据透视表会显示每个类别的费用总计。

包含类别和费用总计的数据透视表

?给报表添加页排序字段

要按“类”筛选数据,能在页顶部创建一个下拉箭头。

 将“类”字段从“数据表字段列表”拖动到“将页字段拖至此处”区域。  单击“类”下拉箭头,然后选择一个类。

目前,你能看到某个时间某一个类的费用类别。

按“类”筛选的结果

要查看所有“类”的数据,请单击“类”下拉箭头,然后单击“(全部)”。

?使用此报表还能做什么?

按金额排序费用类别

你能利用“自动排序”功能来首先查看最大的费用类别。

 单击“类别”字段,单击“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的“数据透视表”,然后单击“排序并列出前 10 项”。

 在“自动排序选项”下,单击“降序”。

 在“使用字段”框中,单击“金额总和”,然后单击“确定”。

按“金额”排序的费用类别

查看各季度的费用类别

按季度查看每个类别的花费:

 将“日期”字段拖动到“行”区域。

 右键单击“日期”字段,指向“组及显示明细数据”,然后单击“组”。

 在“依据”框中,单击“季度”。如果源工作表包含多个年份的数据,还要单击“年份”。  如有必要,清除“月份”选项,然后单击“确定”。

各年份、季度和类别的费用

查看各季度每个费用类别的变化情况

你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更改数据透视表中的行和列。

 将“类别”字段拖动到“年份”字段的左侧。

各类别、年份和季度的费用

按员工筛选结果

要按员工筛选数据,能在页的顶部创建第二个下拉箭头。

 将“员工”字段拖动到“类”字段之上或之下的“页字段”区域。  单击“员工”下拉箭头,选择一名员工,然后单击“确定”。

按“员工”筛选的结果

在不同的工作表上显示每个员工的结果

除了查看一名员工的结果,你还能将每个员工的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工作表中。

 在“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单击“数据透视表”,然后单击“分页显示”。  在“分页显示”对话框中,单击“员工”,然后单击“确定”。

多个页将会作为工作表标签显示出来。

位于独立的工作表上的员工结果

源数据发生变化时刷新数据透视表

每当源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能即时更新你的数据透视表。

 单击“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的“刷新数据”按钮。

瞬间让数据透视表看上去漂亮非凡

使用 “自动套用格式” 迅速获得具有专业外观效果。

 在“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单击“设置报告格式”按钮。

 单击一个报表或表格样式,然后单击“确定”。

?数据透视表还能为我做什么?

基本数据透视表的设置快速且方便。不过,如果愿意多花点时间,你还能学到使用数据透视表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更多方法。例如,能从许多不同类型的源中导入数据或连接到许多不同类型的源中的数据,自定义报表的格式,及以有意义、易于理解的方式显示结果。

透视教学设计
《透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