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4 08:35:1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教学设计

《吹泡泡》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先听后说、听说相结合的课文。下面给大家分享吹泡泡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吹泡泡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感受自己创设的游戏乐趣,关用画表现出来。

2、综合练习表现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

3、通过趣味性绘画,培养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记忆、表现创作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创作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美的、有情趣的画面。

作业要求:

画出孩子们吹泡泡的场面,画面要富有情趣、色彩鲜艳明快。

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磁性黑板动物人体模型范画图纸肥皂液或洗涤剂吹管油画棒。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彩笔油画棒肥皂液或洗涤剂吹管(草杆笔杆塑料管)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师生问好,安稳纪律,有秩序地摆放用具。

二、导入新课程:(游戏导入3分钟)

教师向空中吹出皂液泡,引起同学极大兴趣,然后组织同学做“吹泡泡”游戏(配欢快音乐),同学隔行轮流吹泡泡,一行吹,相对一行扇动泡泡。然后全班同学相对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大,吹得多。钱班同学在尽情游戏中,体会到肥皂液(洗涤剂)吹扇等人的动态,看到了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中呈现出来的如彩虹般园长七色光。

出示课题吹泡泡

三、讲授新课:(10分钟)

1、体现与观察

引导学生的回忆刚才吹泡泡的形态,色彩以及同学们的不同动态。然后看书20页图:(刚才我们有些同学在吹泡泡时,就是这样的表情,亿们多高兴,炊泡泡时多努力。)

2、摆动态

根据学生的回忆,老师用活动人体模型先在磁性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

3、幻灯灯出示范画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范画,并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及人物动态。

4、构思

引导学生思考要画几个小朋友在吹泡泡?这几个小朋友动态怎么样?

5、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1)、定位构思:

先按自己的构思摆出人物动态,再根据所摆动态用铅笔轻轻勾出人物动态骨式。无论全身人的都要充满画面。

(2)、用铅笔勾画人物:

仍用铅笔勾画人物动态骨式上画出头部、五官、发式、颈部、衣服、四肢。

(3)、用彩笔勾线刻画:

用一颜色较深的彩笔细致描画人物形象,并添加手中拿着的小杯子,吹管和大小高底各异的泡泡。

(4)、涂色:

由学生任意选用丰富的颜色染人的。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的二、三染色在一个泡炮里,每个泡泡的颜色都不同。染色时手要轻,颜色要淡、干净。最后用与人物颜色有差异的颜色涂涂背景,以人物,完成画面。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25分钟)

1、放轻音乐。

2、提出作业要求,要评出“课堂能手”并授予奖牌。

3、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展出优秀学生作业。

五、小结:(1分钟)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2、讲评:用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学参与欣赏评定,评出8—9名“课堂绘画能手”,并授予每人一枚自制奖牌,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吹泡泡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想象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会飘到哪里去。

2.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课前准备

肥皂水、吸管、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看她在做什么?听听她在说什么?(儿歌)

我有一瓶泡泡水,

天天和我一起玩。

只要轻轻一吹它,

满天都是小泡泡。

怎么吹出来的呢?谁看懂了,来说说。

二、学会说吹泡泡的方法。

指名说。(先把吸管放到肥皂水里蘸一下,再把吸管的另一端放到嘴里,接着轻轻的一吹,泡泡就从吸管的另一端钻出来了。)板书::先再接着

师:说得真棒!一步一步非常清楚。请你上来一边做,一边再说说。

谁也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希望你能说得更好。

(下边的小朋友听得有点糊涂了,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你能帮他说清楚吗?

把你吹泡泡的方法教给你的同桌(同桌互说)。会说的老师还要他上来边说边做。指名3-4人说。

三、实践体验。

1、现在我们4人小组里轮流说,一个一个说,其他同学评评他说的对不对。每个人都要说。

2、会吹了吗?那么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吹出来的泡泡最好看,最特别好不好?先在4人小组里比,选出最棒的全班比。所以你要看仔细了,谁吹得最好看,最奇特(师生尽情地玩,并配上轻快的音乐)

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吹泡泡,观察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板书:想

2.全班评议

推荐或自我推荐,认为谁出得好就请他来吹。(你想推荐谁,他吹得好在那里?)

认为自己吹得好的,你吹出了怎样的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

我吹出来的泡泡……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词汇:有的像彩色的气球、有的像透明的大玻璃球、有的像个大彩球、还有的像一串透明的葡萄慢悠悠地飘、轻轻地飘、慢慢地飘等。(板书::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板书:有的 还有的

评议(分四人小组说——指名说——适当评议)

轻轻地吹、慢慢地吹、小心地吹、小心翼翼地吹: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花绿绿、又大又圆、大大小小。

3、想象

好多漂亮的泡泡飞啊飞,飞去哪儿了,干什么去了?

四、整体练习说。

师:今天真开心,你能把我门刚才吹的过程和想的连起来说说吗?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说的真好,小朋友回去后把它写下来,行吗?

吹泡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提高说话和评议的能力。

2、会用句式“先……接着(然后)……最后”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能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把泡泡的样子说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吹泡泡的过程按顺序说清楚以及想象泡泡的样子像什么。

2、教学难点:观察吹泡泡的动作,能分解出一个一个的动作。

教学准备

肥皂水及吸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观察游戏的说话课,题目叫《吹泡泡》。要求小朋友一边玩,一边认真地观察,我们来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大又多,谁观察得最仔细,并能把吹泡泡的过程有条理他讲清楚。

2、吹泡泡,练习说吹的过程。

(1)自由吹泡泡,边吹边想:这些泡泡是怎么吹出来的?板书::吹

(2)看别人吹泡泡,说说吹泡泡要有哪些动作。(吹的人要注意将动作较清楚地演示出来)板书::拿放吹

(3)用上句式“谁先______”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如:小明先拿起吸管放到有肥皂水的瓶子里蘸一下,接着把吸管的另一头放到嘴边,最后对着吸管口轻轻一吹,泡泡就吹出来了。)

(4)评议:

1、过程有没有颠倒?

2、关联词有没有用对。

(5)”轻轻一吹”还可以换什么词?

(小心地、小心翼翼地……)

(6)连起来说说吹出泡泡的过程。

同桌互说一指名说

3、再吹泡泡、观察泡泡的样子。

(1)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多。一边吹一边看:这些泡泡怎么样子的?像什么?板书::看

出示基本句式:

(又大又圆的、串串的、圆圆的、彩色的、花花绿绿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彩球、皮球、玻璃球、葡萄……)

(刀评议:从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上去评议泡泡像什么说得好不好。

(2)变换句式说

1、泡泡(),像()。

2、()的泡泡(),像()

(4)任选一种句式说说泡泡的样子像什么。

(5)用句式:把泡泡的样子说具体。

(6)当你看到这些美丽的泡泡时,你会怎么赞美它们呢?(真是美丽极了!多美啊!……)

(7)把泡泡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自由说——指名说)

(这些泡泡有的又大又圆像只大皮球,有的五颜六色像节日的彩球,还有的虽然很小,但一个挨着一个,像一申串葡萄,真是美丽极了。

4、观察想象

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样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动脑筋,看谁的想象能力强。板书::想(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愿望、心里话讲出来)如①这些泡泡慢慢悠悠地飘呀飘,它们想飘到祖国各地去,看看改革开放的新景象。②这些泡泡自由自在地飘呀飘,它们要飘到月球上去,看看月球上究竟有些啥。

5、把整个活动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基础好的班级可以把想象的内容也说上去。

6、小结。

板书::吹泡泡

吹:光接着(然后)最后

推荐第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满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之情;

(2)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①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②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

(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风筝》诗,把阳春季节儿童在草地上争相放风筝的情形写得活泼可爱,读来令人欣喜。可是,看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 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

① 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② 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③ 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④ 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⑤ 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的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五)加深感悟

1.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师:自由朗读第

3、4段,说说小兄弟给你留下的印象。生:“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说明他酷爱风筝。 生:“惊呼”、“跳跃”说明他天真活泼。 师:这里还可以看出他热切向往放风筝。 生:“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害怕兄长,软弱,胆小。 生:他做蝴蝶风筝说明他心灵手巧。 生:“多病,瘦得不堪”说明小弟体弱多病。 师:“体弱多病”该怎么办? 生:该多照顾。

生:该多锻练,比如说去放风筝。我爸爸是医生,他说多参加户外活动,能提高抵抗力,对健康有益。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谁能总结一下小弟的形象特点? 生:天真、活泼、聪明、瘦弱。 生:可爱,又可怜。 师:为什么说可怜? 生:他身体不好。

生:我觉得最可怜的是他痴迷风筝,却只能“呆看着”,而且“苦心孤诣”制作的风筝却被哥哥残暴地毁掉了。

师:说得真精彩,文章越是把小弟写得可怜,就越反衬了“我”感情重负的力量。那“我”在这部分里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古板,连看风筝都认为“可鄙”。 生:粗暴、野蛮、残酷。 生:非常专制,凶神恶煞。

生:我不同意用这些词,因为作者只希望小弟读书,不玩风筝,他是为小弟好。 师:“我”是风筝的毁坏者,更是精神的虐杀者。因为“我”毁掉的不只是一个风筝,更残酷地扼杀了儿童好玩的天性。虽然“我”的立场是好的,结果却很糟糕,老师说的这些大家同意吗?

生:我也觉得他是好心干了坏事。

师:看来“我”还不是“罪魁祸首”?那真正的“凶手”是谁呢? 生:„„

师:那大家讨论一下吧。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或许一经思维碰撞,难题倾刻瓦解。

生:大概是封建思想吧。 师:对,“我”当时也是一个少年,平时受封建思想的熏陶,耳濡目染以至潜移默化,思想受到毒害而不自知,才做出这样的事。因此,“我”也是一名受害者,而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是时代和历史的悲剧。

2.学生表演看风筝、毁风筝、当面悔过这三个情节,以合作形式多角度解析主题,课件展示结果。

师:大家还有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吗? 生:古人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你有错就改、严于自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这不是你的错,都是社会惹的祸。

生:其实你对小弟非常关心爱护,非常希望他能专心读书。因此,他不会怪你的,你就不要一直悲哀下去了。

生:我要把你的事告诉我爸,希望他双休日别老是把我关在家里。

(六)课堂小节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同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教师播放《风筝》朗读磁带,大屏幕展示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相关画面)

(七)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课文与《满天的风筝》(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一文所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课外阅读鲁迅《野草题辞》,写一篇读书心得。

(本环节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nb

推荐第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1:2-4;5-6;7)。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重温英子前后变化。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初步认识了故事的主人公英子。谁能告诉我,曾经的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根据回答板书:忧郁自卑)

2.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怎么样了?(根据回答板书:活泼自信)

3.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你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男女生分读

1、4两自然段。

4.读到这儿,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什么让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中去吧。

二、感悟重点,领会两次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

2、3自然段,边读边想: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交流)

2.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 大家来鼓掌,这掌声是送给谁的?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3.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出示:两段话)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儿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4)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回顾前面的课文。)这掌声让英子流下了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呀? (5)掌声渐渐平息,英子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4.同学们把要对英子说的话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内心又是多么的——(感激) 5.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么做的?

(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齐读。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但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同学们,有时人的感情不一定非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动作同样能够表达人们的各种情感,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英子的深深鞠躬,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6.是啊,从那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再次引读)

(1)几年以后,她在给作者的信中这样写道——

出示: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这掌声对于英子来说是(鼓励)的掌声,让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三、总结升华,理解作者感想。1.同学们,作者把《掌声》这个故事送给我们小朋友?难道这掌声仅仅是送给英子的吗?其实作者原文后面还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掌声?(交流) 3.你又在什么时候把掌声献给别人?(交流)

四、拓展延伸,仿写抒情小诗

1.掌声是一种关爱,是一种鼓励,其实,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请大家读这首小诗。出示小诗: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问候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一杯温热的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一把小花伞

爱是……

2.你的生活中,爱还是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笔来,试着续写几句小诗,好吗?

3.交流。 板书:

以前的英子;忧郁自卑 掌声 鼓励 后来的英子:活泼自信

推荐第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蜜蜂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蜜蜂》教学设计

马文勇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今天我们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一块来探索蜜蜂到底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秘密。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有生字的地方,把字音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学生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指生当小老师读。 (2)去掉拼音带词读。

(3)分析生字结构,说说识记方法。 (4)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解决。 (5)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闷 几 尽)

4、说说课文讲了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三、学习课文

一、二自然段,了解试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试验呢?

2、联系实际说说当你听到一些话或事时,你是很快就相信,还是会表示怀疑,会像作者一样去寻找真相吗?

3、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4、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教师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5、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6、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7、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或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书写。

四、总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结果

1、默读第

3、

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蜜蜂是利用视觉、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地物与太阳位置、偏振光来定位的;面在近处则主要靠颜色和气味来寻找巢门位置的。在没有明显标志物时蜜蜂也会迷巢的。 偏振光导航是蜜蜂特殊的本领,蜜蜂复眼顶部的一少部分小眼能够利用天空中紫外偏振光进行定向和导航,并通过在巢脾的竖直平面或水平面上的舞蹈,将蜂箱、食物和太阳三者联系起来加上视觉、嗅觉建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4、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五、作业

1、摘抄好词句。

2、阅读讲述关于其它动物有趣的故事的书籍。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做实验——飞回来 无法解释本能

推荐第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 3周2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6 小摄影师 3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3周4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6、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扔纸团 请进来

忘胶卷 给胶卷

热爱崇敬 关心爱护

7 奇怪的大石头 3周5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4周1节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4周2节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

8* 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语文园地二 4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4周4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4周5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 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推荐第6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形声字构字。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

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资料提供者:

推荐第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12月份多媒体授课资料

29 掌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小黑板显示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

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

二、三自然段。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学习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

29、掌声

忧郁

自卑

开朗

自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舍己为人的好思想。

2、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舍己为人的好思想。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舍己为人的好思想。 教学难点: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 功”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做实验,揭示学习目标

①教师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②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出示课题并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

①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说说这些生字词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教师即时表扬主动识字的学生,推广他们识字的好方法。 ②多种形式读生字和新词。

③指名学生读文,读后请学生互相指正。

三、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①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两遍。 ②请学生说说这次实验的过程。

四、自主阅读

①学生读文,画出感兴趣的语句,读读想想,从这些句子中悟出了什么? ②小组内交流,组长整理意见,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五、指导写字

①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在这么多的生字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请学生上黑板演,并说说这个字的注意事项。 ③学生写字,教师即时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 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 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一、复习生字词

①用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②听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听写后学生对照词语表自行批改订正。

二、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读自悟的收获。

②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板书)

③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重点句子让学生谈体会。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所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提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理解第三段话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激动”来体悟句意。如,这位教育家怎么激动?他为什么激动?

三、分析原因

①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

学生可以前后4人一组,也可以找好朋友讨论。 ②交流讨论的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实验能够取得成功,是由于小女孩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而且她在遇到危险时能沉着果断地安排,也是由于三个同学能密切配合。

四、感情诵读

①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完后互相评一评,提提改进的意见,特别是怎样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②小组赛读。

各小组开展朗读比赛,看看哪组读得好。老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

五、扩展练习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

2、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3人取铅锤 一个人一个人地取 成功

(团结、心中有他人)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方法:阅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教学重点: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说一个日子,你们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五月一日(劳动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 2.提到圣诞节你会想到什么?

a.想到了圣诞节、圣诞礼物、圣诞老人。(出示圣诞节的资料和图片) b.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最中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春节。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吧。

c.板书课题,给予树,齐读,读对字音。 d.大家读的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ji,我们大声地把这个词再读一遍吧!

e.提问,“给予”是什么意思?(给别人帮助,使别人实现愿望)读了这个题目你心里有什么样的疑问呢?

f.如: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讲解给予树、援助中心等概念。) 解释: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帮助。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一遍课文,注意读正确、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清意思。3.检查读书情况。 ① 出示词语,读读记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立即 兴高采烈 卡片 盼望 仁爱 拥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② 齐读所有词

③ 指名读词,看看大家能不能完成老师给的词语考验。 ④ 指名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或近义词 担心—担忧 立即—马上、立刻 盼望—期望 ⑤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分享:与别人分着享受(快乐、幸福、好处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如愿以偿:心愿得到了实现。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读后纠正错误。5.小组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圣诞节前夕,8岁的小姑娘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使她如愿以偿。)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阅读时认真思考,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以及哪些地方不理解,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先读读,再口头组词。

2.老师觉得三年级同学是非常聪明的,那么老师现在在黑板上写这些生字,你们能不能也在自己的生字本上把这些生字写下来呢,我们看看哪个同学写的最工整!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和我配合的非常好,我再一次觉得三年级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那么希望我们明天的语文课也好好合作,把这一课学好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2、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难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是12月XX日了,再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圣诞礼物,你们想不想看看啊?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板书课题。齐读。

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一些新词语吗?现在我们再来跟他们打声招呼,我看哪位同学能声音洪亮又准确地把他们出来。指名读几次。这几位同学读的很好,看来大家昨天回家后都认真进行了复习呢。

二、朗读感悟

1.那么大家再来熟悉一遍课文吧,自己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2.过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都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卡片上然后挂在给予树上,我们来看看这张卡片上写了什么。 (出示图片,圣诞卡片上写着: 亲爱的圣诞老人:

你好!

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

3.指名读一读这句话。

4.这位同学读的很正确,谁还能再读读?读了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非常想要)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她很想要?(一直盼望,板书)她怎么一直盼望呢?看到商店橱窗里的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看到小伙伴抱着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学生接读)。

于是小女孩就这样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出小女孩如此强烈的愿望!(请一个同学站到上面来读)很好!你读出了小女孩的心声,她的愿望如愿以偿了吗?是谁使她如愿以偿了呢?——金吉娅

5.对于有钱人来说,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是轻而易举的事,那金吉娅是有钱人么?(或暗示,金吉娅家富裕吗)——“并不宽裕”,从哪看出并不宽裕?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遍

1、2自然段,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吧。(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只有二十美元,妈妈却要求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给家人送出最诚挚的祝福。)

6.那么面对这并不太多的20美元,金吉娅是怎么处理的,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快来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

7.买了礼物之后,大家的情绪如何?哥哥姐姐——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妈妈——有些生气。

8.大家为什么表现出这些情绪?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小组之间交流讨论金吉娅此刻内心的想法。(“妈妈让我们每人至少买四份像样的礼物,可我只买了棒棒糖,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 9.读到这里老师也像金吉娅的妈妈一样产生了疑问,这孩子到底用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四自然段。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读了之后,谁说说刚才金吉娅为用二十美元做了什么?(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她为什么要给女孩买洋娃娃?找出相关语句。(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孩子们最想过圣诞节,孩子们唱呀,跳呀,收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可能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礼物,没有圣诞节的快乐。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

10.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对那个小女孩产生了什么感觉?(觉得很可怜,很同情她)大家都非常有爱心,那么我们的金吉娅看到了小女孩在给予树上的心愿卡,于是决定——买洋娃娃,实现小女孩的心愿。

11.读过前面四段,你体会到了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了吗?她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她的妈妈在这个时侯心情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齐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说出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心,板书)

12.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美丽的心灵,金吉娅才体会到了小女孩的愿望,帮她买了洋娃娃。那么在这个圣诞节里,你觉得除了洋娃娃,她还送去了什么?(一份善良,一份关爱,一份同情)非常好,她送去的是对陌生小女孩一份无私的爱啊。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体会啊?(感动)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齐读最后一段吧。(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体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爱,我们来回想一下都体现了哪些爱呢。

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善良仁爱。

四、拓展延伸

给予就是爱,金吉娅的给予使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呢?这么多同学想说,那么把你们说的写下来吧!

同学们写的很好,相信学过这课之后,我们班会出现更多的“金吉娅”。 这堂课就到这里,圣诞节快到了,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礼物,下课后每位同学都来这里领吧!下课!

五、课时作业

练习册。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31 给予树

盼望的礼物——如愿以偿

↓ 金吉娅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2、好汉查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④讨论交流。

三、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五、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六、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

32* “好汉”查理

调皮 爱搞恶作剧 有礼貌 自信

语文园地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2.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④全班交流。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⑤拓展积累。 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积累成语。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低语组:赵冬燕 2015年12月

推荐第8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听别人说话和多积累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学会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时间,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做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导学: 活动一:看一看

活动任务:思考“从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认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学习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提升,形成全班的共同意见。活动二:说一说

活动任务:讨论“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小动物的?”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习问题: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小动物的?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提升,形成全班的共同意见。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多、真神奇!看来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特别是我们班有的同学不愿意开动脑筋的,学了这一课希望你们也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推荐第9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8》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道什么是研究报告

动手查资料后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完成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一: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新课

二:2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这份研究报告,边读边想想,从这份研究报告中,你有多学到了哪些知识?

(交流)

看了刚刚的研究报告,你觉得对于诗歌的研究报告可以写些什么?

(讨论)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这份研究报告中没有写到,而你觉得应该在研究报告里写一写的?

读了这份研究报告,你认为在写研究报告前应该做哪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研究报告写得更好?

三:1一起来看看这些诗句,轻声的多读几遍。

这五句诗你熟悉吗?谁知道这五句诗的一些知识。

哪些诗句你最不明白呢?你想不想对它研究研究?现在啊,老师给同学们这个机会,在我们的这个课件中的诗词意境部分老师已经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同学们可以去查找,选取。把你感受最深的关于这个诗句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好吗?

记住老师的话:先选择不明白的诗句,再去老师准备的材料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最后把关于这句诗句感受最深的内容打在word上。

四:欣赏各个同学的 研究成果。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对这个古诗句有了新的感受,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拓展:

随笔] 第

二、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学生继续修改作文。

、评讲改好的作文草稿。

、再修改作文。

、誊写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评讲作文。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时婷同学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

师小结:时婷这篇文章能安一定的顺序写,只是似乎内容少了些。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4)齐读修改好的文章。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七、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板书]:

习作8 作文

语句写通顺,意思说明白。

推荐第10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教学要求: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

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第四页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教师点拨:

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再把纸铺平开始写毛笔字。

二、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 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 lang 边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

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

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

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唱歌)

3.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

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

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 ) 浆( ) 推( ) 浪( )

汤( ) 桨( ) 堆( ) 狼(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

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

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

祖国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

“狼”记“浪”

“消”记“悄”

“西”记“洒” “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马路上

烈日当空

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

大海边

波涛涌来

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不仅„„

无字词典

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而且„„

3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

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

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

三、四句。

指名读

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⒉背诵课文。⒊抄写词语。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 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练习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 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第11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一类字,认读11个二类字,读准“落下了残疾、骤然间”等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

3.能够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骤然间”、“热烈、持久”、“更热烈”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4.抓住关键词语对比阅读,感受掌声前后小英的变化,感悟掌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 “热烈、持久”、“更热烈”等词语的意思,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2.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等方面的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问难(2分钟)

1.板书课题。“掌”下面的“手”要写得舒展,把手伸开才便于鼓掌。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词。(7分钟)

①课件出示,点读、齐读、开火车读。

②出示“落下了残疾”这个词语,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落” 这个多音字的读音。

三、体会小英的变化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的词句说说小英的变化。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回答:引导孩子说出以前的英子是怎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忧郁)

怎么表现的?

现在的英子又是怎么样的,(不再犹豫,换一个词就是开朗、自信、活泼、乐观等)

如何表现出来的?(课本上)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发挥想象,他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老师可适当补充介绍:上中学的时候小英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得了奖。再后来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

英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通过预习,孩子已经知道了是因为掌声的缘故。)那么两次掌声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一起来学习。

四、细读两次掌声,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与更热烈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一起找出来) 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老师指导学生把句子画完整。课件出示: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课件出示两句话,进行对比。感受三个词语的含义。

(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从“热烈”一词读出掌声很响亮,同学们都在使劲地鼓掌;从“持久”一词,读出掌声持续的时间很长。“骤然间”读出掌声的快速、突然)

老师板书,一边指导: 四点底是从火演化而来的,可见鼓掌的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呀!

小英才刚刚走上讲台,还没有开始演讲,同学们就送给她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联系小英的表现,他们的掌声是在对小英说什么呢?

老师随机与学生进行交流式点评:你的掌声是鼓励;是加油;你的掌声包含着尊重;是祝愿;是理解;是支持等等。

3.谁能把对小英的支持、鼓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点名读、范读、齐读(用掌声加以鼓励)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了第一次掌声的含义。下面我们继续这样学习第二次掌声。

五、细读第二次掌声,体会掌声的更激烈

1.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一生读第二次掌声的句子,课件出示。)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地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

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2.请同学们画出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3.集体交流,老师相机评价,点拨阅读的方法。

抓住“更激烈”,联系上文小英的演讲表现,可能会说:小英的故事讲得很生动,普通话很好,我为她骄傲!我很佩服她。更多的是赞扬。

板书:更热烈

谁能带着这种赞扬之情读一下这句话。点名读、齐读。 4.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深深地鞠了一躬,走下讲台。

六、感受英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两次掌声对英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她来信说:

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从。。。。。。到。。。。。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学生行为预设:学生兴致高昂,应该会很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可能会说到因为同学们送给小英的两次掌声充满了对小英的鼓励、赞扬,小英听懂了掌声,明白同学们并没有因为她残疾而歧视她,她在同学们的掌声里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等。)

三、说说自己的感想

同学们,两次掌声永远留在了小英和作者的心里。我想在座的每

一位同学,你们的心中肯定也有许多感想,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孩子讲一下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勇于给别人鼓励与支持等。

四、写写心中的掌声

1.老师在一遍遍地朗读课文之后,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请大家和我一起读。

掌声是鼓励,带给我微笑的勇气; 掌声是赞扬,让我品尝成功的滋味; 掌声是一条小船,载着你我驶向幸福的乐园; 掌声是一片蓝天,你我共同拥有自由飞翔的空间。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写你心中的掌声。。。。。。

孩子展示……

2、教师小结:……

第1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育\"、\"应\";理解6个新词语的意思,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2、--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4、--懂得学了本领要为百姓做事,初步培养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

1、2题;学习课文1-4自然段,了解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洪汛涛))

二、复习\"单元提示\":

1、怎样默读才会有好的效果?

2、\"提示\"告诉我们什么默读方法?

3、这样读课文有什么好处?

三、初读课文,初知内容

1、听录音,思考。

2、讨论:

(1)马良这支神笔是怎样得到的?

(2)马良用这些神笔干了哪些事?

3、小结。

四、自学字词,检查效果

1、读词。

2、多音字组词:育应

3、字形分析:

犁、浇、套、扇

4、辨字组词:

犁( )旱( )浇( )咆( )

梨( )早( )烧( )饱( )

5、解释词语:

出神、不知不觉、无边无际、咆哮

6、完成《作业本》第

1、2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五、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问题: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是什么?

2、--带着问题默读1-4自然段。

3、--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明白:马良学画不仅仅是为了穷人,而且是有志气的表现。也正因为马良有志气,白胡子老爷爷才送给他一只神笔。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5-14自然段。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复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着急(zhao zhuo)沉着(zhao zhuo)

坚硬(yin ying)浇水(jiao shao)

2、比较形近字组词。

烧()赚()

浇()嫌()

3、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马良怎样用神笔帮助穷人?划出相关词句,进行概括,写下来。要求简洁、明了。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参考答案:

(1)用神笔画大耕牛,让它帮助老农和小孩拉犁耕地。

(2)用神笔在监牢里画门、画马,帮助乡亲们逃出监牢。

(3)用神笔画水车,让它帮助农民浇地。

2、反馈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10-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马良又怎样巧妙地用神笔惩罚大官的?划出有关词句。

2、列出回答提纲:借机夺笔--画大海--画金山--画船和狂风。

3、小组交流。

说的时候要把大官的所为和马良施计结合起来:大官要马良画画,马良借机夺回了神笔;大官要马良画金山,马良画了无边无际的大海;大官训斥了马良,马良就在海中央画了一座金山;大官要上金山,马良先后画了船和狂风,把大官们送入了--

四、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些什么?让学生说说写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比较,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练习复述课文;完成作业本第

3、6题。

一、复习:

1、指名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

2、读描写大海景像的句子。

3、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并校对。

二、比较句子。

1、读课文后面的三组句子。

2、比较并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3、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

三、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内容。

2、小结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考。

四、指导复述。

1、出示复述提纲(各段小标题)

2、听朗读录音,理清叙述顺序,熟悉课文内容。

3、自由准备。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

3、6题。

第13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教学设计

9古诗两首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颜宏流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初步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不仅仅是佳节,其实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宋朝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二、初读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边读边思考诗的大意,划出不懂的字词。

3、释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悟情

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再读古诗,对照插图,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难过这许许多多的思乡念亲的情感吗?

(一)

一、二句

1、萧萧是什么意思?(风声)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

2、萧萧梧叶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这萧萧梧叶送来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凄凉(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3、这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4、情感朗读

一、二句。

(二)、

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2、学生想象孩童捉促织玩耍时那种天真无暇,快乐的情景。读——知有儿童挑促织

3、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什么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

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

4、一灯明:他看见的只有一盏灯,触景生情,多么孤单啊!(读:夜深篱落一灯明)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父母、亲人)

5、情感朗读三四句

(三)有感情吟诵

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读——《夜书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诗引入新课

背李白的《静夜思》,说说诗人李白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亲人)

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

二、初读全诗 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2、正音:“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人节。

“茱萸”:(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

忆——思,兄弟——亲,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 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二)

一、二句:

1.“异乡”: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

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板书:孤独、寂寞)

4、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的

一、二两句。

(三)

三、四两句:

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

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

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

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

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

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

四、诵读诗句,升华情感

1、读全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学生想象在不同的节日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五、背诵全诗,书写生字

1、背诵

2、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3、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4、书写生字。

六、拓展视野

1、无论在乡间还是身处繁华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样的处境,一样的是思乡情,齐读两首诗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游子吟》、《长相思》、《秋风引》等,这些是老师从书籍、网络中查找到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我们来开个“九月九日诵诗会”。

七、作业

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八、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叶绍翁思乡 念亲王维

孤独 寂寞难过思念

教学反思

本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以外,重点呈现了两个方面的突破。

一、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依据书中介绍的关键词语的意思,和自己查阅的内容,在疏通句意的过程中,感受到要注意诗句间的内在联系。

诗句的理解不能单独地一句一句地分析,要上下融合,注意内部之间的联系,组织语言也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二、古诗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中年级要求学生开始关注诗人的情感,因此,教学中,学生从认知入手,通过品味语言,引发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启动思维,从中感受、理解、体会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第14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

设计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阅读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在语言实践中再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初步理解“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3、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1、看图猜成语故事。

用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的图片,请学生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故事。

2、引导总结发现。

猜了这三个故事你有什么发现?(这三个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猜谜揭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前,我们看图猜了神话故事题目。现在,让我们再来猜一个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这个角色,看过神话故事的人都知道。听好了——相传,是他把天和地分开了。(盘古)

2、让我们举起右手,写下他的名字。(板书:盘古)。

3、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感受它的神奇。一起读——(齐读课题)

4、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的小朋友请举手。谁能用2到3句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看来这个神话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我们该学些什么呢?(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自由读课文:

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自己读读课文,完成这两个要求:(用课件出示)

(1)边读边标出小节号。

(2)把难读的字词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师把学生普遍认为难读的词语打在大屏幕上)

2、检查反馈:

(1)我发现这些词语很多小朋友都圈出来了,认为很难读的,现在让我们再来认一认。(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都找到了难读的词语,我这里也有几个词语,挺难读的,让我来考考大家。(逐行出示,逐行认读)

抡起——猛劈

轻而清——重而浊

顶着——蹬着

(3)交流难句:

词语都读对了,难读的句子有吗?(学生交流,指导读正确。)

(4)其实,由这些难读词语组成的句子也挺难读的。请你迅速地默读课文,把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品读

二、三段,感悟语言。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展开下面三个板块的教学:

板块

一、

出示句一: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指导读正确。

(2)怎样的动作是“抡起”呢?(指名做做这个动作吗。)

(3)谁来做“猛劈”的动作?

(4)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5)盘古用大无比的力量,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板块

二、

在一声巨响之后,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出示句二: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个句子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

(2)理解“浊”:给“浊”组个词。说说什么情况下清水会变浊。

(3)那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味道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板块

三、

出示句三: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

(2)交流感受。

(3)(出示课文插图)你看,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这样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2、引读课文2-3段,再现开天地的过程:

课文读到这里,盘古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了,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记住开天辟地的盘古,顶天立地的盘古。请你接着我的话读。

当宇宙还处于一片混沌时,盘古从沉睡中忽然醒来了,他见周围——(句一)。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句二)。天地分开以后,——(句三)。盘古这样顶天立地的,就一天吗?一年吗?十年吗?而是,这样——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四)品读第四段,体悟语言节奏美。

1、小朋友们,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

(1) 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

(2) 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

(3)现在我变了点戏法,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4)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把你读得最好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3、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1)你最喜欢哪段就把那段读得最美。

(2)谁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诗人的风采?

(3)我们一起合作读。请大家接着我的话读,比比谁更像诗人。

(五)总结全课,指导书写

1、小结:小朋友们,你看到了吗?那辽阔的大地,那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了吗?那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滋润万物的雨露;听到了吗?那隆隆的雷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2、写字

(1)出示:辽阔肌肤

血液滋润

创造

今天,咱们要写的字也很有意思,里面藏着5个词语,一起来读。

看右边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偏旁相同:肌肤——肌是肌肉,肤是皮肤,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滋润——滋润过的物体都饱含水分,所以它们都是三点水旁的。)

(形声字:这四个词语都是非常典型的左边表义,右边表声的形声字。)

(2)出示:暗降丈肢

再看剩下的四个字中,大家觉得哪个更难写?(降)

要想把它写正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降的右下部分)

要想把它写漂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

3、作业

(1)抄写文中的偏正词组。

(2)讲讲这个故事。

第1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5、灰雀

一、知识点:

(一)字词

1、会认6个生字:搜、桦、胸、脯、婉、渣

2、正确读写“搜集、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一遍、不敢、或者、严寒、可惜、低头、肯定、果然、诚实”等词语。

3、积累四字词语:欢蹦乱跳、自言自语

4、短语积累:婉转地歌唱、肯定地说、诚实的男孩

5、多音字组词:散:sǎn(散文)、sàn(散开)

6、反义词:肯定——否定、仰望——俯视、严寒——酷暑(炎热)

7、近义词:可惜——惋惜、婉转——委婉、肯定——一定 (二) 重点句:

1、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三)重点段:

1、2自然段。

(四)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你想提醒同学注意的字的下面画三角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1.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说说“敢”应该注意什么?(右面是“反文”不是“又”)。说说“胸”应该注意什么?(右边半包围的结构里不要少写一竖)

5、书写“步”、“搜”。先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书写,同位检查。

6、多音字“散”用两种形式组词。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议读

1、小组讨论交流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答。组长记录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师生解答。

2、教师归纳整理出本课的切入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段,写感受。

4、引导学生交流:

[1](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灰雀非常惹人喜爱。①外形色彩艳丽,胸脯是粉红的和深红的。②它们“欢蹦乱跳”,动态活泼可爱。③在枝头唱歌,说明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所以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3)让学生抓住“粉红的”、“深红的”、“欢蹦乱跳”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可采用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

[2](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让学生画出能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词语:“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 (3)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3](1)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教师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找遍了”一词中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

(4)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的焦虑、担心和惋惜。

[4]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由,列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5]出示填空题: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后,指读并思考:那只灰雀到底飞回来没有? (2)让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倒数第三自然段里)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果然”。(理解“果然”可分三个层次。首先通过查字典让学生说出果然的字面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在句中的意思,然后理解“果然”表现了小男孩什么品质。板书:诚实) (4)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5)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观察列宁和小男孩的表情,并描述图意。

(6)教师启发学生理解小男孩“低下头”,列宁“微笑”蕴含的意思。(小男孩低下头,表明他仍为自己把灰雀捉回家的错误而羞愧;列宁“微笑”表面上是由于灰雀又飞回来了,实际上是由于小男孩改正了错误。“微笑”说明列宁不仅喜爱灰雀,更喜爱诚实的孩子。)

(四)拓展读:

1、积累背诵描写灰雀的句子。

2、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

6 小摄影师

一、知识点:

(一)字词

1、会认10个生字:摄、基、媚、突、鞠、躬、吩、咐、胶、社

2、正确读写:高尔基、突然、按照、吩咐、立刻、人行道、照相机、大量、摆弄、准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3、积累四字词语:阳光明媚

4、短语积累:阳光明媚的早晨、杂志社的记者

5、多音字组词:当:dàng(停当)、dāng(当时) 卷:juǎn(胶卷)、juàn(考卷)

6、近义词:立刻——马上(立即)、突然——忽然、打量——观察

7、反义词:经常——偶尔、哭——笑

(二)重点句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听的吩咐坐下。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2、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3、“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重点段:

7、

10、15自然段

(四)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你想提醒同学注意的字的下面画三角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我们齐读课题:小摄影师。(板书课题)

(一) 初读(检查预习)

1、读课文:每人一段,开火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读生字:摄读shè(不能读成niè)

3、说说“媚、躬、吩、咐、胶、社”这些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熟字加偏旁)

4、书空“辆”(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5、多音字“当、卷”用两种形式组词。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 议读

快速浏览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梳理找出切入点。

1、切入点: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写写批注自己的体会。

3、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交流:

[1](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圈出表现高尔基动作、神态的词语,思考回答这些词语体现了什么? (3)学生找到并交流:“拿报纸”、“按吩咐坐下”, “侧过脸”, “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4)让学生同位俩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一人当小男孩,一人当高尔基。体会高尔基的耐心,对孩子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语速不要太快,耐心地读。 (5)交流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2](1)学生读句子:高尔基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2)让学生思考、同位讨论: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 呢? (3)学生交流出: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要大声地读,急切地读。

(4)找一生读后,评价,再读,直到读的急切为止。

[3](1)学生读句子: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2)让学生抓住“很忙” 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思考: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记者却非常想见到小男孩?

(3)让学生交流出: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4)让学生重读关键词语,表现出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5、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四)拓展读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诵。

2、续写故事。

7、奇怪的大石头

一、知识点:

(一)字词

1、会认8个生字:著、巨、陨、坑、秦、域、遗、震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巨石、恐怕、大坑、卧倒、悄悄、躲闪、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流域、纪念、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3、积累四字词语:严严实实、转来转去

4、积累“ABB”式的词语(如:孤零零)积累“AABB”式的词语(如:严严实实)

5、短语积累:著名的地质学家、孤零零的巨石、很深很深的大坑、突兀的大石头、平整的土地、巨大的石头、遥远的秦岭

6、多音字组词:藏:cáng(捉迷藏)、zàng(宝藏)

7、近义词:著名——闻名、遗迹——遗址、兴趣——爱好、平整——平坦

(二)重点句: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2、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3、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4、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三)重点段:

九、十自然段。

(四)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你想提醒同学注意的字的下面画三角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四光为什么会对一块大石头产生兴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查预习)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4、书空“藏”和“卧”。

5、多音字“藏”用两种形式组词。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议读

快速浏览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梳理找出切入点。

1、切入点: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来历之谜的?

2、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写写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同时,板书解密的过程。

(1)先提出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2)请教老师、爸爸后,再次提出疑问: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3)思考: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4)出国留学: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5)考查、解秘: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6)研究成果其地位: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3、小组交流读后感想,全班交流。

4.抓住“终于”、“遥远”“许多”等词语重读体现李四光这一研究成果的伟大。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体会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具有不找到正确答案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5、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四)拓展读:

1、积累感受深刻的句子。

2、读有关李四光的故事。

8、我不能失信

一、知识点:

字词

1、会认1个生字:释

2、积累短语: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守信用的孩子、甜甜地笑

3、多音字组词:教:jiào(教师)、jiāo(教书)

三、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 )初读(检查预习).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组词读“解释”的“释”。

4、多音字“教”的两种组词形式。

5、读通课文。

(三)议读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讨论: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2、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3、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读

读有关写宋庆龄的文章,或者是写诚实守信的文章。

8、我不能失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 ,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16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组成。

《孔子拜师》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它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盘古开天地》则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使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则向我们介绍了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内容和历史价值。

这四篇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既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组学习,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提醒学生适时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成果。

三、学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的文化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4、积累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方式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好词佳句,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难点: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课时分配

《孔子拜师》 2课时 《盘古开天地》 2课时 《赵州桥》 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17 孔子拜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懂得求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2)谈老子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一课,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板书:

17、孔子拜师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总觉 不够 日夜兼程 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

18 盘古开天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2、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风 云 雷 太阳 月亮 美丽的宇宙 东 西 南 北 大地 江河 花草树木 雨露

教学反思:《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19赵州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三、仿照课文写句子。

1、公园的花真美啊!有的 ,有的 ,还有的

2、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四、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六、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教学反思: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1、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2、“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3、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 人物 街市 (完整保存) 五百多个 热闹

教学反思:回顾整个课堂教学,它不仅让我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在三年级小组学的组织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摸索,使孩子们在小组学的意识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语文园地五

教学要求: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5.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 3.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法 练习法 讨论交流法 自主合作法 教学用具:课件 十二生肖挂图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教室黑板上写上“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2.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1)按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2)“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二、民主推荐

1、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2.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三、成果发布

1.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2.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四、总结颁奖

五、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习作

一、再现生活

1.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2.介绍同

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介绍。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1)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2)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3.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1)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4)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一、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1.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2.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3.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4.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第17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八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

主备人:李红云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同学的优点,真心实意地赞赏同学,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长处;习作。

2、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清楚、写具体。

3、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教学重点:口语交际;习作。

难点:习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咱们班的同学吧!

二、探究夸法:你发现了谁的什么优点?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三、师生互动交际:指名上台说说同学有哪些优点?怎么夸他呢?

四、互动互夸:学生下位走到自己要夸的同学面前,进行面对面地夸奖。

五、小组合作夸同学:用具体的事情来夸同学的优点;可仿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我想夸的人是_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___。比如____,具体的事例有_____。

五、游戏:猜猜他(她)是谁?每组派一个同学夸同学,用“他(她)”代替,猜猜他(她)是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六、拓展延伸: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

第 二 课 时

习作

一、激情导入,明确要求:

1、本次是自由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都可以。

2、必须做到语句通顺。

3、写人的文章,得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写事的文章,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交代清楚,尤其是事情经过要写详细点。

二、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熟悉的人的神态呢?

三、小组交流,畅谈习作:尽情倾诉心中的话语,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评议,学习方法:推荐几名表达得较好的同学上台口述作文。

五、自主习作,因材施教:语句要通顺;写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完后多读几遍。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评议。

二、小组内互评互改,力求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三、学生自由朗读修改后的写作。

第四课时

抄写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今天,爱心天使来到我们的课堂,她想找爱学习、守纪律的同学做朋友。谁是爱心天使的朋友呢?那就看你们这节课的表演了。

二、我有一双慧眼(我的发现):

1、ABB式的重叠词,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第一组词描写人物的外貌,第二组词写心情,第三组词描写环境,第四组词写颜色。

2、自由读词语。

3、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

三、我是背书能手(读读背背):

1、反复朗读《三字经》,读正确,读通顺。

2、教师范读和指导。

3、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4、熟读成诵。

5、你还会背《三字经》中其他内容吗?

第六课时

读读记记

趣味语文

一、我爱积累我快乐(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我善思考我会猜(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2、你能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谜底是“口”的谜语吗?

3、猜字谜比赛。

4、试着编一个字谜。

5、交流评议。

三、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的表演很精彩,感动了爱心小天使,她愿意同你们交朋友啦。你们开心吗?

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

读读背背

读读记记

趣味语文 教后记:

第18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篇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八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夸夸他(她)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同学的优点,真心实意地赞赏同学,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长处。

2、在有层次的训练中,让口语交际的内容、自身的语言和思维都有所提升。初步建立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意识到夸奖同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真诚地夸奖同学,并体验到夸奖他人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有条理地说出来,拓展到与周围的人的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老师由衷地说说我们班上两名同学的优点,大家猜猜看,他(她)是谁?你能谈谈被老师夸奖后的感受吗? 是啊,“良语一言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都有值得夸奖的地方: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有的同学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还有的同学热爱劳动,尊敬长辈、体贴父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出示课件:课题)。

二、探究夸法

同学们,有一位哲人说得好:(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吧!想想你准备夸谁?从哪几个方面来夸?

(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谁的什么优点?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来夸?)。 汇报畅谈。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出示课件:夸奖别人的基本方法:(1)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2)夸奖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二、师生互动交际

(出示课件:一则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罗丹)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最先发现美。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有哪些优点?)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这个同学的多个优点。

他有这么多的优点,或许他自己还不知道呢。那你怎么告诉他,怎么夸他呢?(引导学生用第二人称语气夸奖这位同学。)

引导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这么多同学夸你,你应该怎么说?)(有礼貌地表示感谢。) 师生小结。

三、互动互夸

有些同学都快坐不住了,下面你们自由地走向你要夸的人,好好地夸一夸,看谁夸得最有创意。

全班互动:学生下位走到自己要夸的同学面前,进行面对面地夸奖。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

三、小组合作,夸同学

看来,大家的眼力还真不错,也一定发现了其他同学的很多优点。那就请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夸一夸吧。(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用具体的事情来夸同学的优点。⑵ 可仿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我想夸的人是_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___。比如____,具体的事例有_____。) 比一比,谁说得好:(生分小组说,师巡视指导,每组评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四、游戏

猜猜他(她)是谁?(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每组派一个同学夸同学,先不说出被夸人的姓名,用“他(她)”代替。⑵ 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他(她)是谁。如果猜中了,请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⑶ 其他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指名夸同学。

师现场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请问,你听到同学的夸奖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有趣的游戏结束了,想一想,刚才哪些同学说得好,好在哪儿?)

五、活动

大家刚才的评议,就是对同学的肯定,也是一种夸奖。善于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同学们,你衷心的赞美还想对谁说呢?请站起来,找到你的伙伴,面对面,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出示课件:播放音乐。)(学生下位,自由选择伙伴:面对面,夸一夸。师巡视,指导交流。) 师小结

六、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想一想,除了当面口头夸奖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呢?比如那个曾帮助过你的人,现在身处异地,见不到面,怎么办?)(写文章、打电话、画画、唱歌??)

七、总结激励

同学们,你们的夸奖是那么真诚友善,其实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学会夸奖别人,不仅会给别人温暖和自信,而且也会使我们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

(出示课件:同学们,只要善于发现,你就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同学们,美到处都有。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用眼睛去发现,用真诚去赞美,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充满爱,好吗?)

八、作业布置。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清楚、写具体。

2、建立自由、合作、探究的习作方式。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选好题,并把想表达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要求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充满了阳光和雨露,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流泪、每一次激动、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啊!今天这节作文课,咱们就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我们一起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明确要求:心中想说的话,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呢?请同学们自读习作要求,然后互相提一提建议。

(出示课件:习作要求:

1、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物、景、想象世界等都可以,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都可以。

2、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做到语句通顺。

3、写人的文章,得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写事的文章,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交代清楚,尤其是 事情经过要写详细点。)

(出示课件:【知识链接】

怎么写想象? 想像作文,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原型,写想像作文。具体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关联式想像作文。关联想像也就是联想,即由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而回忆起与其有关的另一事物。它是想像的细致形态。它分为拟物想像和引情想像。关联式想像多适用于抒情性散文的训练。

(2)再造式想像作文。这种训练,要求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想像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像,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在朗读课文后用短文再现头脑中出现的文中描述的形象,写看图作文等,都是训练再造想像能力的有效方法。

(3)扩展式想像作文。就是根据原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情景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使画面更为生动、形象的作文训练方式。如,学习《赫尔墨斯的雕像》,刻画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尴尬神情。

(4)延伸式想像作文。要求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像,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的作文训练方式。

(5)假想式想像作文。可以是虚设一个事件或某种场景,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然后写作。

(6)寓意式想像作文。主要指写寓言,写童话、故事等。

(6)科幻式想像作文。 指以科学的精神,对未来的人生、社会和科学发展进行有创意的预见,写成一种科学幻想。)

(出示课件:范文:帮爸爸戒烟)

帮爸爸戒烟

我的爸爸对工作十分负责,待人热情,这倒让我感到十分自豪。可就是染上抽烟的坏习惯。我和妈妈是最讨厌爸爸的烟味儿了!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帮爸爸 戒烟。

开始我想,骂他,让他觉得不好意思,也许他会戒烟。可天底下哪有儿女骂爸爸的呀,人家会笑话我的,甚至会说我不孝。于是我犹豫了,正当我犹豫之中,突然想:爸爸不是想自己的儿女考好吗?我可以用成绩来帮他戒烟。就这么定了,我暗暗下定了决心。跟爸爸商量以后,我就发奋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一阶段的努力。我终于在一次的单元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优分。我迫不及待地拿给爸爸看,爸爸见了说:“我以后再也不抽烟了。”你别以为他这下会改,才没呢!

一天晚上,我吃过饭,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烟味儿。我瞟了爸爸一眼,皱了皱眉头,果然不出我所料,爸爸又抽起烟来了。哎!俗话说得好,“江山易移,本性难改”啊!这倒是真的。我朝爸爸跑去说:“爸爸呀,您不是答应我,以后不再抽烟了吗,怎么说话不算数呀?”我边说边拽着爸爸的胳膊说着。听了我的这句话,爸爸慢吞吞地把烟灭了,无可奈何地说:“好好好,我服了你了。”看着爸爸有所改正了,我心里乐滋滋的。

但是烟味儿还没有在我家从此消失,爸爸经常按捺不住地抽起烟来。这怎么行呢?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帮爸爸彻底锝把烟戒掉。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忙得不可开交。最后,我得知嚼口香糖可戒烟,于是我从妈妈那里要来了一些钱,买了盒“绿箭口香糖”,用纸包着,写上“戒烟糖”。再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抒发了我巴望爸爸戒烟的情感。到了晚上,我把信连同“戒烟糖”一同交给爸爸,不知怎么着,以后的几天中,爸爸没抽一支烟。

从此,讨厌的烟味儿在我家消失了!我真高兴。因为我拥有了一位知错能改的好爸爸!

简评: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风貌,构想很有新意。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熟悉的人的神态呢?

二、小组交流,畅谈习作

看来大家还真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技巧。老师猜想你们每人心中都有许多话想对同学倾诉、畅谈,对吗?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小组合作交流,畅谈习作。(尽情地向同伴倾诉心中的话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交流评议,学习方法

推荐几名表达得较好的同学上台口述作文。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根据相关的语段适时地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把你们说的用笔写下来吧,相信你们都是最出色的小作家,不过老师仍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1)语句要通顺;(2)写自己最想说的话;(3)写完后多读几遍。)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评议。(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赏析,没写好的地方要引导学生改正或补充,以肯定为主,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 你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小组内的小伙伴分享吗?小组内互评互改。(出示课件:边读边修改,互相取长补短,力求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六、课后总结。

七、课后作业:誊抄作文。

附范文:

她,始终是微笑的

她,是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

她那微微上翘的嘴唇和脸上的两个酒窝,使人感到格外亲切,觉得她始终是微笑的。

“现在已到袁家岭车站了,在袁家岭下车的同志请下车。”7路公共汽车的播音器里响起了她那优美圆润的声音。一位乡下老大爷问:“同志,我要去东塘,快到了吧?”“您要去东塘?哎呀!您老人家搭错车了,应该乘坐往相反方向开的7路车,我们这辆车是去火车站的。“那,”那怎么办呢?姑娘,你给想想办法吧!”乡下老大爷焦急不安地望着她。她想了想,微笑着说:“老大爷,不用急,就在这一站下车,过马路乘坐相反方向开的7路车,可以直接去东塘。”这时,我觉得她的微笑是那样和蔼可亲,给人以一种排忧解难的力量。

我经常在公共汽车上遇到她,但她却未必认识我,因为她接待的乘客太多了。一次,一个男青年从口袋里摸了一张废票,扬了扬就想下车。她叫住了男青年,微笑着问道:“同志,请把您的票让我看看可以吗?”男青年赌气地将那张票伸到她面前。

“同志,你的票是废票,请再补一张,。”她看了看,又微笑着说道:“你看这票上的编号不一样。”男青年顿时无地自容,急忙补买一张车票,溜了。这时,她的微笑诚挚而又严肃,仿佛能够纯洁人的心灵。

但我有一天发现,她的微笑中也带有一丝忧愁。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到朋友小莹家去玩,蓦然看到她提着一挂中药走过来。我想,原来她也主在这条街。我不由自主地又望了一眼她那微微上翘的嘴唇和漂亮的酒窝。想不到她嘴唇上、酒窝里,竟隐藏着一点儿忧伤。这时,传达室里传出了两个老婆婆的对话。一个说:“这姑娘,前年娘刚死,今年爸爸又得了重病,真可怜哪!”“是啊!她白天要上班,回来还要服侍父亲,也够累的了。”另一个道:“可怜她又没兄弟姐妹,一个人忙里忙外,近来比以前更瘦了。”我这才知道,她唯一的亲人正患着重病,同情之心不禁由然而生,但更多的还是钦佩。这时,她回过头来,嘴角上仍带着微笑,那是一种勇于承担生活重任的坚毅的微笑。

第二天,我又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了她。她一边卖票,一边用她那动听的声音招呼乘客:“您老慢点儿上。”“不要挤,排队上。”“请没有买票的同志买票。”她清脆的声音时时在车厢里回荡,我不禁又注视着她的嘴唇,她的酒窝。昨日的忧愁消失了,她脸上又充满了那亲切、诚挚的微笑。我想,她大概觉得这样为大家服务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不然,她为什么要笑得那么纯真,那么自然?

她始终是微笑的!不论上班、下班、说话、走路,她总是带着那亲切、诚挚的微笑,那使人在严冬感到温暖、在酷暑感到清凉的微笑?? 简评:文章条理清楚,人物特征描写细腻,有情有景、有思想。

刷 牙

这是发生在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不爱刷牙,于是就引出了这个故事。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早上,温暖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在我的脸上,把我叫醒了。老让爸爸、妈妈催着刷牙多烦呀。算啦,还是主动一些吧。趁着爸爸、妈妈没起,我就已经把牙刷完了,并且还把牙膏、牙刷整理好了。牙刷上残留的牙 篇2:三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八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

主备人:李红云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同学的优点,真心实意地赞赏同学,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长处;习作。

2、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清楚、写具体。

3、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习作。

难点:习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咱们班的同学吧!

二、探究夸法:你发现了谁的什么优点?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四、互动互夸:学生下位走到自己要夸的同学面前,进行面对面地夸奖。

五、小组合作夸同学:用具体的事情来夸同学的优点;可仿照这样的顺序来说:

我想夸的人是_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___。比如____,具体的事例有_____。

五、游戏:猜猜他(她)是谁?每组派一个同学夸同学,用“他(她)”代替,

猜猜他(她)是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六、拓展延伸: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

第 二 课 时习作

一、激情导入,明确要求:

1、本次是自由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都可以。

2、必须做到语句通顺。

3、写人的文章,得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写事的文章,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交代清楚,尤其是事情经过要写详细点。

二、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熟悉的人的神态呢?

三、小组交流,畅谈习作:尽情倾诉心中的话语,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评议,学习方法:推荐几名表达得较好的同学上台口述作文。

五、自主习作,因材施教:语句要通顺;写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完后多读几遍。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评议。

二、小组内互评互改,力求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三、学生自由朗读修改后的写作。

第四课时 抄写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五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今天,爱心天使来到我们的课堂,她想找爱学习、守纪律的同学做朋友。谁是爱心天使的朋友呢?那就看你们这节课的表演了。

二、我有一双慧眼(我的发现):

1、abb式的重叠词,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第一组词描写人物的外貌,第二组词写心情,第三组词描写环境,第四组词写颜色。

2、自由读词语。

3、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

三、我是背书能手(读读背背):

1、反复朗读《三字经》,读正确,读通顺。

2、教师范读和指导。

3、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4、熟读成诵。

5、你还会背《三字经》中其他内容吗?

第六课时读读记记趣味语文

一、我爱积累我快乐(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我善思考我会猜(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2、你能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谜底是“口”的谜语吗?

3、猜字谜比赛。

4、试着编一个字谜。

5、交流评议。

三、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的表演很精彩,感动了爱心小天使,她愿意同

你们交朋友啦。你们开心吗?

四、作业布置。

第19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犹豫、骤然、镇定、忧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和鼓励。要学会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和鼓励。 教学难点: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朋友吧。

(出示图片1:一男孩和一女孩牵着老爷爷过马路,男孩手中提着老爷爷的袋子)

(出示图片2:一辆公交车里,两青年正在为谁给老人让座而吵得面红耳赤,一个小学生站出来说他来让座) 2.你想对图画里的人说点什么呢? 学生回答夸奖图画中的小学生。

师:那让我们用行动来夸夸他们吧,跟老师说,一二三,你真棒 那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做过跟图片中一样的事情呀? 我们也来夸夸他们吧,一二三,你真棒。

3.我们用掌声夸奖了做好事的同学,他们呀,会比以前做的更好呢。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题目叫做掌声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课文的作者是一个叫董保纲的人,他在读中学的时候呀,收到了一个叫英子的同学的来信。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用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到底英子为什么会给作者寄去这样一封信呢?那掌声又是怎么样的掌声呢?我们带着这两个疑问走进课文去读读吧。

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117页,大家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就多读几遍,读完的同学就用你的坐姿给我一个信号吧。

3.好,现在不看书本,我要请一位记忆力好的小朋友来说说,你脑海里的英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小儿麻痹症 落下了残疾 走路的姿势) 教读词语,并随机出示小儿麻痹症的知识

出示句子,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出示句子: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那她为了不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是怎么做的呀?请同学们找一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然后将体现她性格特征的词语圈一圈。 学生回答,找出 文静、默默地 5.那后来她的性格变了吗? 请同学们画出两次掌声的句子。

三、感悟掌声

1.请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英子的自卑使她在全班都看着她的时候,低下了头。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说鼓励她或者跟老师说出英子的情况等)

3.虽然是万般不情愿,但是英子还是站了起来,这个时候她该是下了多大的勇气呀!谁能说说她为什么犹豫呢? 假如你是英子,你会在心里想什么?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自卑和伤心。 4.那就让我们将她的犹豫、自卑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5.教师接着读课件上的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这就是第一次掌声。谁能说说这次掌声代表了什么?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适时指导。

6.正是因为这样的一次饱含着同学们的鼓励的掌声,让英子鼓起了勇气,用她那标准而好听的普通话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谁能来说说镇定情绪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7.故事讲完了,教师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第二次掌声,而英子先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再持续的掌声中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这个时候她心里又在想什么?

8.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再讨论,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119页,我们去看看要求写的字。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生字姿、势、述、励。 2.学生交流写这些字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提示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学生的较典型的作品。

第20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能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能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会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难点:

能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二、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1.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2.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3.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4.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5.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四、共同评议。

1.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2.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3.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2.能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3.会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教学重难点:

能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能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会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二、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说说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三、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四、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 “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