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解释》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1 08:33:1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解释》教学设计

《解释》教学设计

授课:句容市黄梅中心小学 夏欢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解释》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解释,解释离不开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知道解释与观察到的事实的关系,解释需要合情合理。

2.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能辨别事实与解释。

3.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材分析: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看、听、触摸等往往不是探究目的的本身,而是通向进一步认识的方式,进一步认识的需要就是解释。解释不是盲目的猜想,既要立足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即解释离不开深入的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等。

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学们对解释这个概念,起初只有一个很浅显的了解,对于学习这一课需要学生自己理解事实和解释的区别,搞清楚什么才是解释,这对于很多的学生还是有难度的,需要老师合理的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解释,弄清解释和事实的区别,以及解释与一些科学理论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身高曲线图和脚印图、色点实验器材和实验记录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

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教师先用手揉了揉腹部,紧接着紧紧地捧着腹部,蹲下,掏出纸巾擦额头,一脸痛苦状。)

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情节,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同学们所看到的一些现象(板书:看到)。那你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想到老师怎样?根据看到的情况,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板书:想到)。生发言:„„大家都观察得很细、说得也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接下来,老师再让你们看一样东西。

初步认识事实与解释

1、出示照片,观察:从图中你们能看到些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观察。

3、让学生明白:观察到的这些现象即是事实。

4、提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大家会产生哪些想法?

5、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事实与解释的关系。

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

(老师挂出脚印图,从右向左逐步展示)

这是雪地上的小动物的脚印图,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说得很好,这图上大脚印和小脚印之间还有点情节呢,大家继续看。(教师继续向左展示脚印图,出现全图)你们又看到了什么?你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你看到大、小动物了吗?那你怎么这样说呢?他是从脚印想象出来的,现在老师要你们将看到的现象说出来,不是说想象,行吗?刚才大家所说的,是大家在图上看到的现象,也就是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事实(板书:事实 现象)。那你根据这样的事实想象,这里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了?大家刚才根据看到的脚印,对这些脚印的关系进行了推理和丰富的想象,说明了这一大一小的动物之间的关系。大家所说的总结起来有一是打斗,二是友爱,三是飞走„„那刚才你们观察到的与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呢?是什么样的联系?你能说说吗?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现象(事实)(板书:现象、事实),如老师捂着腹部,脚印的大小、脚印的疏密。通过对这些观察的现象(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对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关系进行推理,规律进行说明(板书:推理、说明),如,老师怎么啦、一大一小动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这就是解释。今天我们就学习《解释》(板书:解释)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

(师出示实验器材,滴管,两只烧杯:一只装有凉水,一只装有温水) 刚才我们观察了,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这是两杯体积相同的水,所不同的是一杯凉水,一杯温水。我们要用两支滴管各向两杯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要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注意:要在同样的高度,同时滴入一滴墨水。)我们来交流一下观察到的结果。注意说清楚你们用了什么颜色的墨水,是凉水杯还是热水杯中出现怎样的现象。刚才大家实验时是以同样的高度、同时滴入一滴墨水,大家大多看到了热水中的红墨水或蓝墨水化得快,那你们怎样解释这样的现象呢?

(小组讨论、交流。)

我们刚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不是正确呢?我们一次实验能不能就能说明呀,是不是就用墨水就能说明呀?(生:不能)对。为了使我们的解释正确,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事实(证据)来说明,建议你们课后查一查资料,再做一些实验,如用牛奶、酱油等其他液体来做做实验。有了更多的事实证据以后,我们才能作出更正确的解释,得出正确的结论。

进一步分辨事实与解释

三、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只苹果让学生观察,先观察好的一个面,慢慢转向烂的一面。) 大家刚才看到了苹果,对于这只苹果有7句描述的话,你们思考一下,这7句中哪几句是事实?哪几句是解释?小组讨论,等会我们进行交流。

三、科学发展史

四、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 (师出示一袋饼干)

这是什么?我们都看到了饼干,现在大家肚子都饿了,要是吃上一块,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呀。那么正常人是怎样看到饼干等这些物体的呢,也就是说,你对看到物体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正常人的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这个解释有五种解释,请大家看看科学家们做出了哪五种解释。(看课本58页)这五种解释经历了很多年代、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每种解释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你更同意哪种解释呢?我们课后可以继续查阅资料来了解。但不管怎样,看了这些资料,我们应该知道到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的。

四、课后延伸

课后搜集相关的科学小故事,做成科学剪报,共同交流。

五、板书设计解

教学反思: 想

推荐第2篇:《解释》教学设计

《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 教学准备:

1、已变质的苹果,雪地脚印挂图。

2、按学生实验组准备:实验篮一只,内装中号烧杯两只,装有红或蓝色墨水的滴管瓶一只,大小相同的滴管两支,抹布一块。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

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1)教师用手搂着腹部,捧着腹部,蹲下,掏出纸巾擦额头,一脸痛苦状。

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看到) (3)提问: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想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教材中的“五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的改编,身高曲线图的分析既脱离了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又有很大的教学难度。为此,我设计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学生会感兴趣,也有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事实和想象部分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学生有话可说,适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 (1)从左向右逐步展示脚印图。

提问:这是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呵呵,这两只小动物之间还有点情节呢。你们有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提问: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创意在于将一个杂乱的,学生有很大认知困难的画面的展现作了一定的处理,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挂图的逐步展示,逐步看到“一大一小的脚印,脚印逐渐回合,脚印凌乱,只有大脚印”的情节,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有了一定的次序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提问:刚才你们观察到的与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事实、现象推理说明)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于使学生初步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现象(事实),如……通过对这些观察的现象(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对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关系进行推理,规律进行说明,这就是解释。今天我们就学习《解释》(板书:解释)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

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教师演示:这是两杯体积基本都是200毫升的水,所不同的是一杯凉水,一杯温水。我们要用两支滴管各向两杯滴一滴墨水,要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注意,实验前有一个要求,要在同样的高度,同时滴入一滴墨水,能不能做到。

2、教师添加热水,学生实验、观察。

3、交流观察结果。

4、你们对这个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解释?学生交流。

5、小结:我们刚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不是就是正确、合理的呢? 我们能不能就凭这次的实验就做出这样的结论呢?

还需要一定的证据来证明,建议你们课后再查一查资料,做一些实验,有了更多的证据以后,你才能作出更合理、正确的解释,或得出更正确的结论。(板书:合理正确)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是将教材中比较复杂的“做彩色水点实验”改编为这样简单易行的实验。这样,既增强了实验观察的效果又减小了学生实验的难度。特别是教师在实验前将对比实验的相关要求作了具体的说明,另外,教师还设计红、蓝两种墨水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相异的实验中找到相同点,为解释提供了另一个证据。

三、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 教师 示一只苹果,让学生观察,先观察好的一个面,慢慢转向烂的一面。

1、谈话,对于这只苹果有7句描述的话,出示贴到黑班上,你们看看,这7句中哪几句是事实?哪几句是解释?

2、发记录卡给每组,小组谈论,填写记录卡。

3、以小组汇报展示,质疑。

4、提问:这些解释都是正确的吗?

5、小结: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得到正确的解释。而正确的解释也可以成为事实。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的巩固和延伸,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争辩,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和正确的解释也能成为事实的道理。也进行了正确的解释又可以作为事实的辨证法教育。

四、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

1、出示一袋饼干,谈话:这是什么?正常人是怎样看到饼干这些物体的呢?你对看到物体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2、学生交流。

3、这个解释是通过科学家很多年、好多代的努力,做出的五种解释,这每种解释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看科学家们经历过哪些解释。看书P58,

4、交流,你更同意哪种解释呢?

5、小结:看了这些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经历过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让学生道一个科学的结论其实就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解释;而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则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

板书设计:

解释

看到

想到

合理

事实现象

推理 说明

正确 不正确

继续观察、实验、思考、分析

推荐第3篇:科学解释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 教学准备

1、雪地脚印挂图,相关课件

2、按学生实验组准备:实验篮一只,内装中号烧杯两只,装有红或蓝色墨水的滴管瓶一只,大小相同的滴管两支,抹布一块。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

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1)教师课件展示前阶段种植小组种的小蒜照片(种在室内的叶子黄,并且叶都朝窗户弯曲;种在有阳光的地方叶子绿)然后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描述看到的现象。(板书:看到) (3)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板书:想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教材中的“五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的改编,身高曲线图的分析既脱离了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又有很大的教学难度。为此,我换成了我们种植小组在观察小蒜的生长过程中所拍的对比照片,让更多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学生会更感兴趣。虽然叶子为什么会向窗户弯是个比较难的问题,但是学生都会想到因为有阳光,教师再顺便提一下生长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兴趣的可以课后继续上网查资料,增加知识面。叶子的黄绿显然和阳光有关,学生有这些知识和经验,事实和想象部分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学生有话可说,适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 (1)教师从左向右逐步展示脚印图。

提问:这是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呵呵,这两只小动物之间还有点情节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提问: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创意在于将一个杂乱的,学生有很大认知困难的画面的展现作了一定的处理,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挂图的逐步展示,逐步看到“一大一小的脚印,脚印逐渐回合,脚印凌乱,只有大脚印”的情节,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有了一定的次序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提问:刚才你们观察到的与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交流,(板书:事实、现象推理说明)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于使学生初步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现象(事实),如„„通过对这些观察的现象(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对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关系进行推理,规律进行说明,这就是解释。今天我们就学习《解释》(板书:解释)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

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教师演示:这是两杯体积基本都是200毫升的水,所不同的是一杯凉水,一杯温水。我们要用两支滴管各向两杯滴一滴墨水,要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注意,实验前有一个要求,要在同样的高度,同时滴入一滴墨水,能不能做到。

2、教师添加热水,学生实验、观察。

3、交流观察结果。

4、你们对这个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解释?学生交流。

5、小结:我们刚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不是就是正确、合理的呢? 我们能不能就凭这次的实验就做出这样的结论呢?

还需要一定的证据来证明,建议你们课后再查一查资料,做一些实验,有了更多的证据以后,你才能作出更合理、正确的解释,或得出更正确的结论。(板书:合理正确)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是将教材中比较复杂的“做彩色水点实验”改编为这样简单易行的实验。这样,既增强了实验观察的效果又减小了学生实验的难度。特别是教师在实验前将对比实验的相关要求作了具体的说明,另外,教师还设计红、蓝两种墨水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相异的实验中找到相同点,为解释提供了另一个证据。

推荐第4篇:学会解释教学设计

学会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学生能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保持冷静,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

2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片断或亲身体验,掌握解释的技巧。

3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和评议,强化训练效果。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被人误会过吗?你当时是怎样解释的呢?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可以利用直观手段,请同学们看一段情境录像片断(练习第一题:单小英迟到直接闯入课堂,当老师问起迟到的原因,她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想迟到呀!那没办法,路上堵车了,能怪我吗?”)同学们说单小英的解释怎么样?(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每个学生都“想说”,达到生趣、激情的作用。

二、明确目标,落实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同学们都知道单小英这样解释不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她,看看怎样解释才能让老师接受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让学生懂得被别人误会而进行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向谁

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②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③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出示: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有劲。“如果你是陈文彬,你该如何向爸爸解释呢?

李东方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出来,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假如你是李东方,你该如何向这位阿姨解释?

4同桌之间根据拟定的提纲,相互练说。(教师参与讨论,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学习,选、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合理想像,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并相互补充完善。

三、模拟情境,角色体验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实践中要注意体态端庄大方,注意口头语言与面部表情的结合,必要时还要辅以动作。教师相机纠正双方的语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交际过程。

(设计意图) ”模拟情境,角色体验“是重要的环节。通过情境创设,交际活动的安排与进展,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过程。

四、总结评价,激励进步

模拟活动结束后,由老师对活动的内容,学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交际规则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纠正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更好地完成整个交际过程。评选最佳交际小组,让学生在欢笑和掌声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

【反思】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围绕全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我认为,这节口语交际课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

一、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情境,提供具体生动的场合,使他们感到交际的对象就在眼前,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欲望。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中,教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无法解决困难时的援助者。

总之,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得体和谐地与别人交谈。

推荐第5篇:解释与模型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解释与模型

1.解 释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准备:滤纸、水、盛水的塑料瓶、水性笔、教科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行新课:

1.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观察书上56页的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

想) (2)学生回答。(教师不作判断) (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回答。(教师同样不作判断)

(5)提问:这是几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有什么想法?

(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

2.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

(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看

事实

解释) (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

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3.指导学生做“毛细现象”的实验。

(1)谈话:(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滤纸、水性笔,用水性笔在滤纸上画一朵小花,然后用笔的另一端蘸点水,滴在花的中心,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实验。

(3)提问:对于刚才你们观察到的现象,你怎样来解释呢?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要对刚才这些现象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还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家后查找一下关于纸遇到水会怎样的这方面的资料,有了资料、有了证据以后,你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教学反思 :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认识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的。

(1)谈话: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人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你是怎样解释的? “通过反射光看到东西”这一结论现在已经被我们接受了,那么在这个结论得出之前,人们对“人眼是怎样看到东西”是怎样进行解释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书上58页的各种解释。)

(2)提问:看了这个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3)学生回答。

(4)提问:你知道日心说、板块说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吗? (5)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6)讲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某些现象的结论,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2.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解释分布于众。

(1)谈话:怎么知道我们对某一现象的解释是合理的呢? (2)学生汇报。

(3)提问:怎样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呢?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解释公布于众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讲述:看来,我们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你需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3.组织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做一架小飞机,详细写下制作的步骤,然后与别人交换记录,再按照他人的步骤进行制作,你会有什么感受? (2)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进行活动。 (3)成果展示。 (4)学生谈感受。

(5)教师小结:看来,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你还需要表达清楚,而如何进行表达,也有一定的技巧,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科学学习中,能用清楚的表达,告诉别人你更多的科学发现。 教学反思:

2.用模型解释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模型进行解释;

2、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模型解释的方法、作用。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

2、了解简单模型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做成模型后的乐趣;

2、意识到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

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匣子。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二、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匣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

2.教师出示DNA模型(图)、三球仪(模型)、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DNA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4.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5.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还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能否根据本课所学,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 我们下节课将继续进行“黑匣子探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黑匣子探秘”

1.提问:想到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的方法了吗?

2.谈话:这节课我们用一个盒子和厚纸板,通过收集到的有关“黑匣子”的信息,再造一个“黑匣子”,用这样的模型去解释盒内的障碍物。(这一环节最好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得出)

3.学生依据图画制作模型。

4.学生依据自制模型对“黑匣子”做出解释。

5.依据各组的研究结果,推测盒内的障碍物最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和在什么位置。

二、作业:做一个肘关节模型,并解释肘部。

教学反思:

推荐第6篇:《极昼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极昼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8课。

教材分析:

人类认识宇宙知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究过程,本单元教材充分发挥了古人探究宇宙知识不懈努力的钻研精神,学生在古人探究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有效地指导下,发挥小组的主动性、互助性,重演古人科学探究的聪慧,从而得出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并充分理解掌握。

这一单元共有八课,学生用学到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探究充分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从而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有昼夜和春夏秋冬等。并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实验探究认识到地球的运动方式有自转和公转,并且掌握了自转产生了昼夜,公转产生了四季。本课时的学习是对本单元知识中地球的自转、公转、倾斜的地轴这三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再学习再实验探究,从而学会用前面学到的知识试着去解释极昼极夜。

学情分析:

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地球的运动方式有自转和公转,对探究的方法(主要是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也有了一定的熟练掌握,本课主要是综合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地球运动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学生对于昼夜的认识比较深刻,但是对于极昼和极夜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的认识可能是非常粗浅、片面的,也许只感觉到了它与地球公转、自转、地轴倾斜有关,但很难把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去分析。因此,本课的学习中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综合运用知识,学会全面分析,提升准确解释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过程与方法:

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所有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全面分析。

2、在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小组里运用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式,认识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三者共同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图片和资料(课件),中间挖孔的硬纸片1张。

为学生准备:地球仪15个、手电筒15个、记录单15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这里每天都会昼夜交替,还记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地球自转,旧知回忆。

2、而在遥远的南极和北极(课件上指一下)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北半球夏季时,太阳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相反南极中心地区半年看不到太阳,处在黑夜中;而到了冬天,北极点附近半年见不到太阳,处在黑夜中,南极却有长达几个月的白天。(课件穿插,极地图片)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揭示课题,课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出旧知,导入到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极昼极夜,课件播放极昼极夜的美丽图片,加深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奇特自然现象,增强学生爱学习想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极昼极夜的形成

1、学生猜测极昼极夜形成的原因

同学们谁来说说极昼极夜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谁来大胆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指名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

评价:比赛一下哪个小组大胆猜测、或猜测的好加一分。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重在激励学生大胆猜测,猜测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能激励学生用实践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猜测能充分调动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性,老师能了解他们的奇思妙想。]

2、四人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计划,取用需要的实验材料

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有的同学说极昼极夜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原因,也有的同学说是地球公转形成的,也有的同学说是。。。。。。现在我们在四人小组里讨论怎样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证明并解释极昼极夜形成的原因。

1)、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讨论实验计划。

2)、小组长按照实验计划到材料准备区取用自己小组所用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前实验探究的基础,完成实验计划不太难,而且能充分调动小组的协作、交流。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计划讨论后,小组长到实验准备区取用实验材料,一是能够解放老师的过度操劳专心教学,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自己计划自己动手自己选取实验材料,实验完毕后自己清洗、归还实验材料到指定区。]

3、学生在小组里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老师巡视指导,点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困难。(学生模拟实验探究)

评价:哪个小组探究过程中文静有序加一分,哪个小组探究有效性突出加一分。

[设计意图:猜测设疑——探究解惑——科学解释,这一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发展,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只有学生自己在宽松的环境里自己动手,才能逐步获得科学素养的发展。]

4、教师演示:

教师用中间挖空的硬纸板,中间的空可以放进地球仪,一面涂成黄色表示白天,另一面涂上黑色表示黑夜,纸板表示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把地球仪倾斜插进竖直在桌面的纸板中,学生观察认识极昼极夜。

[设计意图:教师的演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极昼极夜的解释,也是启发学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的探究,更利于全面分析。]

6、播放解释视频

7、除了模拟、演示,还能用其他方式来解释吗?(引导到画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并展示:(重点是画好北极、南极以及倾斜的地轴,白天和黑夜)

1)、指名画的好的小组进行展示。

2)、指名同学用图示解释极昼极夜的形成。

评价:哪个小组按时正确画出示意图加一分。

[设计意图: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三、引导学生探究地轴倾斜角度的重要意义

1、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

2、四人小组用地球仪模拟,或试画示意图分析。

3、汇报:极昼极夜(地区)范围的扩大及可能产生的情况。

评价:能够大胆猜测加一分,按时完成探究任务加一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选用喜欢的方式探究,加深学生对地轴倾斜角度的认识,也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由此产生的有趣的现象。]

四、上交填写完成的实验记录单

评价:记录单上交及时完成质量好加一分。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五、师生共同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极地的风光壮丽吗?想去吗?那就好好努力,以后亲自去南极考察。

评价:最后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荣获这节课的探究星小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科学的目标,激励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备注:下课后各小组长将实验材料归还到实验材料准备区。)

板书设计:

极昼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倾斜的地轴

实验记录单设计:

实验记录单

五年级( )班第( )小组

组长:间:

成员:

1、极昼极夜发生在地球的(

)和(

),是由地球的(

)、(

)和(

)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

2、画示意图解释极昼极夜的形成: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中为了鼓励引导学生文静有序、积极参与、较能步调一致按时完成实验探究任务,老师采用语言或身体暗示的方式评价调控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纪律、积极性、有效性等,同时利用鼓励加分的方式评价每个小组的团体得分,最后在小结时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探究星小组。

设计特色简述: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完成探究活动,面对探究中的困难发挥自主的创新、自主的活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克服困难按时完成探究任务,教师突出了教学过程的主导性。

2、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计划,按照小组的探究计划,由小组长自己到实验材料准备区选取本小组的实验材料,这既能减轻老师的过度操劳安心教学,又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开展的激励性小组间竞赛得分评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文静、高效、积极、按时完成探究任务。评价发挥了老师的指导性、调控学生模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等。

4、让学生画图,用图示法解释极昼极夜,也许学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错漏之处,但是只要是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这些“错误”也将是开启学生将来科学智慧的美丽钥匙,鞭策学生科学研究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需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推荐第7篇:《极昼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极昼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8课。

教材分析:

人类认识宇宙知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究过程,本单元教材充分发挥了古人探究宇宙知识不懈努力的钻研精神,学生在古人探究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有效地指导下,发挥小组的主动性、互助性,重演古人科学探究的聪慧,从而得出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并充分理解掌握。

这一单元共有八课,学生用学到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探究充分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从而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有昼夜和春夏秋冬等。并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实验探究认识到地球的运动方式有自转和公转,并且掌握了自转产生了昼夜,公转产生了四季。本课时的学习是对本单元知识中地球的自转、公转、倾斜的地轴这三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再学习再实验探究,从而学会用前面学到的知识试着去解释极昼极夜。

学情分析:

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地球的运动方式有自转和公转,对探究的方法(主要是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也有了一定的熟练掌握,本课主要是综合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地球运动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学生对于昼夜的认识比较深刻,但是对于极昼和极夜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的认识可能是非常粗浅、片面的,也许只感觉到了它与地球公转、自转、地轴倾斜有关,但很难把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去分析。因此,本课的学习中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综合运用知识,学会全面分析,提升准确解释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过程与方法:

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所有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全面分析。

2、在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小组里运用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式,认识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三者共同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图片和资料(课件),中间挖孔的硬纸片1张。

为学生准备:地球仪15个、手电筒15个、记录单15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这里每天都会昼夜交替,还记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地球自转,旧知回忆。

2、而在遥远的南极和北极(课件上指一下)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北半球夏季时,太阳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相反南极中心地区半年看不到太阳,处在黑夜中;而到了冬天,北极点附近半年见不到太阳,处在黑夜中,南极却有长达几个月的白天。(课件穿插,极地图片)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揭示课题,课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出旧知,导入到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极昼极夜,课件播放极昼极夜的美丽图片,加深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奇特自然现象,增强学生爱学习想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极昼极夜的形成

1、学生猜测极昼极夜形成的原因

同学们谁来说说极昼极夜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谁来大胆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指名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

评价:比赛一下哪个小组大胆猜测、或猜测的好加一分。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重在激励学生大胆猜测,猜测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能激励学生用实践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猜测能充分调动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性,老师能了解他们的奇思妙想。]

2、四人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计划,取用需要的实验材料

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有的同学说极昼极夜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原因,也有的同学说是地球公转形成的,也有的同学说是。。。。。。现在我们在四人小组里讨论怎样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证明并解释极昼极夜形成的原因。

1)、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讨论实验计划。

2)、小组长按照实验计划到材料准备区取用自己小组所用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前实验探究的基础,完成实验计划不太难,而且能充分调动小组的协作、交流。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计划讨论后,小组长到实验准备区取用实验材料,一是能够解放老师的过度操劳专心教学,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自己计划自己动手自己选取实验材料,实验完毕后自己清洗、归还实验材料到指定区。]

3、学生在小组里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老师巡视指导,点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困难。(学生模拟实验探究)

评价:哪个小组探究过程中文静有序加一分,哪个小组探究有效性突出加一分。

[设计意图:猜测设疑——探究解惑——科学解释,这一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发展,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只有学生自己在宽松的环境里自己动手,才能逐步获得科学素养的发展。]

4、教师演示:

教师用中间挖空的硬纸板,中间的空可以放进地球仪,一面涂成黄色表示白天,另一面涂上黑色表示黑夜,纸板表示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把地球仪倾斜插进竖直在桌面的纸板中,学生观察认识极昼极夜。

[设计意图:教师的演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极昼极夜的解释,也是启发学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的探究,更利于全面分析。]

6、播放解释视频

7、除了模拟、演示,还能用其他方式来解释吗?(引导到画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并展示:(重点是画好北极、南极以及倾斜的地轴,白天和黑夜)

1)、指名画的好的小组进行展示。

2)、指名同学用图示解释极昼极夜的形成。

评价:哪个小组按时正确画出示意图加一分。

[设计意图: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三、引导学生探究地轴倾斜角度的重要意义

1、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

2、四人小组用地球仪模拟,或试画示意图分析。

3、汇报:极昼极夜(地区)范围的扩大及可能产生的情况。

评价:能够大胆猜测加一分,按时完成探究任务加一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选用喜欢的方式探究,加深学生对地轴倾斜角度的认识,也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由此产生的有趣的现象。]

四、上交填写完成的实验记录单

评价:记录单上交及时完成质量好加一分。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五、师生共同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极地的风光壮丽吗?想去吗?那就好好努力,以后亲自去南极考察。

评价:最后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荣获这节课的探究星小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科学的目标,激励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备注:下课后各小组长将实验材料归还到实验材料准备区。)

板书设计:

极昼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倾斜的地轴

实验记录单设计:

实验记录单

五年级( )班第( )小组

组长:间:

成员:

1、极昼极夜发生在地球的(

)和(

),是由地球的(

)、(

)和(

)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

2、画示意图解释极昼极夜的形成: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中为了鼓励引导学生文静有序、积极参与、较能步调一致按时完成实验探究任务,老师采用语言或身体暗示的方式评价调控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纪律、积极性、有效性等,同时利用鼓励加分的方式评价每个小组的团体得分,最后在小结时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探究星小组。

设计特色简述: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完成探究活动,面对探究中的困难发挥自主的创新、自主的活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克服困难按时完成探究任务,教师突出了教学过程的主导性。

2、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计划,按照小组的探究计划,由小组长自己到实验材料准备区选取本小组的实验材料,这既能减轻老师的过度操劳安心教学,又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开展的激励性小组间竞赛得分评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文静、高效、积极、按时完成探究任务。评价发挥了老师的指导性、调控学生模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等。

4、让学生画图,用图示法解释极昼极夜,也许学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错漏之处,但是只要是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这些“错误”也将是开启学生将来科学智慧的美丽钥匙,鞭策学生科学研究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需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推荐第8篇:自考教学设计00431名称解释

教学系统: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作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 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是指教学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学习需要: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与应该达到的或所期待达到的状态的差距。

教学目标(或者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教学内容: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学内容的编排:对已选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组织编排,使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理性。

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解释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类教学内容的分析。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是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使用卡片的方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讲授法:它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

演示法:是借助实物、图片或使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将要感知的过程或要学习的技能记录下来播放、厌世,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在已有理性认识的情况下,再通过感性材料深化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切磋,从而相互学习的方法。 训练和实践法:是让学习者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实践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任务,以增加技能的熟练程度或增加新能力的方法。 合作学习法:是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社会性建构理论。这种方法主要是与获得认知类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 示范模仿法:是教师师范和学生模仿来教与学如何有效、灵活的运用内外部肌肉获得某种技能的方法。 强化法:又可分为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两种形式。

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条件下,选出一种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以价值判断。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

自身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与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一般是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正常的教学活动尚未纳入轨道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总结性评价:又称为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评价做“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定量评价: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是学习活动展示过程中赖于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

研究性学习: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狭义: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学习文件夹(又称档案袋评价):是由教师和学生搜集的、主要用于存放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各类学习成果。 二叉树探索法:是根据已学过感念的难易程度对问题进行仔细划分,并将它们按由易到难的程度线性排列。

电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采用电视图像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声教材。

文字脚本:是学科专业教师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将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描述出来的一种形式,它还不能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自主学习:即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讨。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校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教学情境: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是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做比较,找出两者之间讯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这是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论述题

阐述电视教材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专题内容的确定 二,总体结构的设计 三,表达形式的选择 四,表现手法的设计

五,素材资料的选取和拍摄 阐述成人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 2,注重教学效率 3,实践经验丰富 4,自律性和独立性强 5,参与教学决策

网络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及设计原则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3,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原则1,个性化2合作化

3,多媒体化4交互性5开放性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

1 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

2 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 3 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4 重视高层次的学习目标的评价 阐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

1 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2 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 3 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 4 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 5 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 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 7 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 8 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的组成要素 1 问题

2 相关的实例 3 信息资源 4 认知工具 5 会话与协作 6 社会背景支持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流程 1 项目定义 2 教学设计 3 系统设计 4 脚本编写 5 数据准备 6 软件编辑 7 试用评价 8 形成产品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1 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2 指导选题

3 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 4 实施研究

5 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6 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简答题

美国教学技术专家克内克提出的有关学习风格的内容及其框架

1. 信息加工风格(用归纳法陈式教学内容,学习效果佳、喜欢高冗余度、喜欢在训练材料时有大量正面强化手段、喜欢使用正面材料主动学习、喜欢通过触觉和动手活动进行学习、喜欢自定学习步调) 的应用活动;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中,如何认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原来的教学中是否有不能满足学习者的

学习目标;

2、现在的教学传递方式右下吗?

3、教学是否吸引人,能否因此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兴趣、耐力?

4、教学中是否明显地表现出没有达到教学2. 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器官(通过动态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印刷材料学习、多种刺激同时作用的学习)

3. 感情的需要(虚经常鼓励和安慰、能自动激发动机、坚持不懈、负责精神) 4. 社会性的需要(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得到他们的喜欢、向他们学习)

5. 环境和情绪的需要(喜欢安静、有背景声或者音乐、弱光和低反差、一定室温、学习时吃零食视觉上的隔离状态白天或者晚上特定时间学习、喜欢某类座椅) 利用ABCD模式编写二条教学目标

(对象、行为、条件、标准)1.提供10道除法的算式,小学二年级学生能算出正确答案,准确率90%;

2.历史系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所布置的7篇文章材料后,能撰文对两种古代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至少列举每种古代文化的5种特征;3.新兵战士通过一个月的集训,应能在距离标准园靶50米之处,使用标准步枪在20秒以内射击5次,至少有4次击中靶心; 简述电视教材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论述)

1、专题内容的确定;

2、总体结构设计;

3、表达形式的选择;

4、表现手法的设计;

5、素材资料的选取于拍摄;

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由哪几方面组成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3、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4、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5、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的本质是什么

1、设计活动具有普遍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认识活动;

2、是一种重要的后理性认识活动;

3、设计活动的主体是设计者,客体是理论本身;

4、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

目标?

5、课程中是否增加了新的学习目标?

6、学习者的组成有变化吗?

1、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

2、设计课题的认定;

3、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倾向

1、忽视教学目标分析;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

4、忽视教学结构设计;

简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论述)

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2、突出

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

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

4、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

5、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

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板;

7、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

8、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教学系统可以区分为哪四个层次

1、机构层次的系统;

2、管理层次的系统;

3、教学层次的系统;

4、学习层次的系统;说出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1教学系统的前段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2、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的分析和设计

3、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4、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1.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

2、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

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4、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论述) 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有哪些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者“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学系统设计有哪些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包含学习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

2、教学系统设计师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的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列举教学内容分析方法2次

1、归类分析法

2、图解分析法

3、层级分析法

4、信息加工分析法

5、使用卡片的方法

6、解释结构模型法

列举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2次)

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阐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点

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3次

1、教学目标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2、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3、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4、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过程;

简述教学内容组织编排遵循的原则

1、有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2、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排列;

4、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列举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的几种主要形式

实时同地CSCL

2、非实时同地CSCL

3、实时远距CSCL4.、非实时远距CSCL

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哪几个系统构成2次 教学内容系统、虚拟实验系统、学生档案系统、诊断评价系统、学习导航系统、学习工具系统、协商交流系统、开发的教学环境系统

简述成人学习者特征(论述)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

2、注重学

习效率

3、实践经验丰富

4、自律性和独立性强

5、参与教学决策

简述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和电视特点

教学特点:

1、具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2、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3、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电视特点:

1、视听结合,多维度呈现教学信息;

2、存储再现,克服时空局限性;

3、传送方式多样化,适合多种教学方式;简述教学情境的概念及类型2次 广义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类型有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合作性教学情境、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

简述进行协作学习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2次

1、要建立起协商群体;

2、教师提出问题要

具有可争论性;

3、学习过程可控,将就学习效率;

简述教学设计的含义

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是系统计划和规划教学的过程、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是一门技术学科)

简述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

2、内容符合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

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论述)

1、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2、指导选题;在网络课程开发中,要体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分别应注意哪些方面

1、强调教育学的结合;

2、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的

3、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简述一般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论述)

1、项目定义

2、教学设计

3、系统设计、

4、脚本编写

5、数据准备6.、软件编辑

7、试用评价

8、形成产品;

简述内容分析法的归类分析法

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对言语信息进行分析的最有效手段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确定分类方法后,可用图式或者列提纲的方式,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简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教学内容,由

1、动作定向;

2、参与性联系;

3、自主练习;

4、技能的迁移;

简述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工作步骤 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工作步骤:

1、制定评价计划;

2、使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

3、归纳和分析资料;

4、报告评价结果;

简述网络课程和各类电子教材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教学指标、软件指标、媒体指标、附加分

二级指标:教训内容水平、科学思想水平、交互反馈水平、媒体规范水平;软件运行水平、软件操作水平、辅助功能水平;媒体质量水平、整体设计水平、智能化水平;

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

3、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

4、重视可操作性;

1、情境的创设;

2、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3、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4、反应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简要回答奥苏泊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实质是指符号表示的概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实质上(而不是字面上)同学习者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奥苏泊尔认为,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条原理。认为有意义学习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者方式,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论述)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

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学习目标)

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作用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1、课堂演示型;

2、学生自主学习型;

3、

模拟实验型;

4、训练复习型;

5、教学游戏型;

6、资料、工具型 阐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

1 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2 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 3 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 4 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 5 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 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 7 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 8 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由哪几方面组成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3、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4、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5、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阐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点

2、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简述一般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论述)

1、项目定义

2、教学设计

3、系统设计、

4、

脚本编写

5、数据准备6.、软件编辑

7、试用评价

8、形成产品;

推荐第9篇:教学主张解释

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研究,要把优秀教师培养成为卓越教师,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围绕教学主张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可以说,教学主张是迄今为止我们找到的培养卓越教师的一把金钥匙。

教学主张是专业影响力的核心

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生长点

优秀教师在专业上有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有经验”。优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形成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招数、策略,即所谓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正是有了这些经验,他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成效显著,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容易满足于经验,甚至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经验反倒成了他们提升自己的“樊篱”。不少优秀教师普遍反映,他们在高原期一致的感觉,就在于“理论的贫乏”。提炼教学主张也就是引领优秀教师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或用理论来充实、改造自己的经验,从而使自己的经验拥有“理论因子”,变得更为深刻,更有普遍性、规律性和解释力。

其二,“有思考”。优秀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现象和问题都会产生和形成一些自己的看法、想法、判断,即自己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乏有价值的见解,但总体而言,是相对零散,不够系统的;是相对浅层,不够深度的;是相对模糊,不够清晰的。只有经过理性加工和自我孵化,教学思考才能提升和发展成为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系统的、深刻的、清晰的思考和见解,它具有稳定性和统领性。稳定性意味着思想一旦形成,不容易改变;统领性指的是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力,行为是由思想而生的。

总之,提炼教学主张,就是引领教师从教学经验走向教学理论,从教学思考走向教学思想,这是促进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从而实现自我超越的专业生长点。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

尼采说过: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因而有各式各样的“真理”。神话小说《封神榜》里的闻仲太师和二郎神因为拥有一只“天眼’,所以能够看到许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名师区别于普通教师就在于这只“天眼”,这只“天眼”有时像显微镜,可以看清很细微、很弱小的教育细节;有时候像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很远的发展未来。就其本质而言,这是一只专业的眼睛、智慧的眼睛,它能够帮助名师看到普通教师看不到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刻的东西,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为什么能够看到门道,就因为他有这只眼睛。提炼教学主张就是打造这只眼睛,让名师独具慧眼,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不同教学主张的名师,对同样的教育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立场和见解,这是名师教学个性、特色、风格的内核和源头,失却教学主张,教师的教学个性、特色、风格就会失去灵魂和品质,就会蜕变为教学“表演秀”。具体来说,教学主张是名师钻研和解读教材的独特视角,是名师发现、挖掘教材新意的探测器,用主张来解读教材,才能赋予教材个性和生命;教学主张是名师引领和统领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导航器,它使名师的教学活动深深地“烙上”自己的色彩和痕迹,从而展现出独特的“韵味”“格调”“风貌”。从实际来看,成熟的教学主张不仅是名师教学特质、个性的内核和前提,而且也是教师教学深度、高度的基础和保证,可以有效防止教学同质化和平庸化。名师区别于普通教师不在于一节课上得怎样、水平高低、效果好坏,而在于教学的整体面貌、气质、格调,而这一切背后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学主张,就是这只“天眼”!

教学主张是名师发挥专业影响力的核心因素和有力凭借

一个优秀教师可能经验丰富、教学有方;可能论文不少、“著作”等身;可能挂上了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头衔,获得了各种荣誉。但是,缺乏自己的教学主张,从专业上讲,他依然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门外汉”,没有专业精神和学术追求的归宿,他很难产生专业和学术上的影响力。

我们知道,名师发挥专业影响力的因素和依靠是自己的专业学术造诣,而专业学术造诣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教学主张上,教学主张不仅反映教师独特的教学思想和理论,而且体现教师教学专业成熟的水平,代表教师一生的专业成就。

就名师个人而言,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实际上就是“给自己树立一面旗帜”“自己定义自己的教育”,这个过程是教学品牌和新的教学理论的培育与创立的过程,是往教育家方向和境界发展的过程。

不少地方为了助推名师成长和扩大名师影响力,纷纷设立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是一个共同体,他们统一在领衔名师的教学主张这面旗帜下,共同创造一个教学流派。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教学主张的引领和统帅,共同体就没有了共同的灵魂和旗帜,突际上也就不成为共同体了。

推而论之,名师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于其教学主张。提到李吉林,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她的情境教学;而讲起王崧舟,我们就会不由自主想起他的诗意语文。握炼教学主张不仅是名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名师的专业担当和社会责任。相对于全国教师总数,我们的名师不是多,而是少,太少了。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和有专业影响力的名师。

教学主张形成的两条路径

总体说来,教育主张形成的路径有两条。 第一条是归纳的路径。其特点是实践导向、“兴趣”驱动、做事逻辑。所谓的实践导向,有两层意思,其—是基于实践,指的是名师的教学主张是从其经验中萌生出来的,慢慢形成的,并被其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理论或观点;其二是为了实践,指的是教学主张的形成或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实践、促进和改善实践,使其教学水平和境界不断得到提升。

所谓“兴趣”驱动,指的是教师教学是凭其兴趣、爱好、感觉进行的,说到底也就是他们喜欢这样教,这样教他们感到自在、开心、快乐。当然,他们的兴趣一定也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即学生认可、肯定、欣赏他们的教学。不少教学主张实际上也就是名师的兴趣点或教学的长处。

做事逻辑是相对于学理逻辑的,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它遵循的基本上是做事的逻辑,正如有一位很有造诣的高中教师在访谈时坦言:“做事就是事先就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大概往这方面去做,总不会太差,然后去做。做了以后,发现挺好,就继续往下做。有时候做做,发现做不下去了,就反思反思调整一下,然后再做”。这就是做事的逻辑,其本质是做中学。

第二条是演绎的路径。其特点是理论导向、“课题”驱动、学理逻辑。所谓理论导向,也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基于理论,即名师的教学主张是从现成的理论中演绎过来的、借鉴过来的,或者说名师的教学实践验证了某个理论,当然也有的是名师们特别欣赏、信服某个理论,以至于将其作为自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其二是为了理论,即名师通过基于教学主张的实践去拓展、丰富、完善相应的教学理论。

所谓“课题’驱动,指的是教师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参加某个课题而进行某项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从中提炼和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我们在指导名师时,发现不少名师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要做课题,他们阅读和学习了相关理论,并参加了相关培训,从而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如果围绕课题的改革实践进展顺利、成绩明显,他们就会把课题持续下去,甚至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不少名师的教学主张就是来自课题的假设和相关的理论。

所谓学理的逻辑,其内涵有二:一,理论是先在的、外在的,不是自己慢慢琢磨出来的;二,教师事先就有清晰的理论导向,而不是噱朦胧胧的感觉。教师的教学是理论引领下的实践探索。实际上,人的所有活动都存在“先定假设” (信念、经验、理论、学说),关键在于这种先定假设的内容和性质:是经验还是理论的;是清晰还是模糊的;是自觉(有意识)还是不自觉(无意识)的?这便是学理逻辑和做事逻辑的根本区别。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归纳的路径是先恋爱后结婚,演绎的路径是先结婚后恋爱。就教学主张的形成而言,归纳路径是一条缓慢积累、滴水穿石、内力积聚的发展道路;演绎路径是一条自觉、激进、短平快的发展道路。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既需要在平淡平实的教学生涯中被孕育、被滋养,又需要在头脑风暴的思维碰撞中被激发、被提升。从研究的范式说,归纳是内生式的,演绎是外缘式的。

我们曾经邀请江苏的中学语文名师黄厚江和小学数学名师张齐华来给我们福建名师做教学主张的报告,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主张的形成是典型的归纳路径,他因此断言:没有20年的经验沉淀,不要跟我谈教学主张。张齐华的文化数学则是典型的演绎路径,他工作不到5年就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之后坚定不移地围绕文化数学开展系列的研究和实践,10年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他因此断言:教学主张离青年教师并不遥远。

实际上,两条路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路径,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多数名师教学主张的形成走的是综合路径,既有演绎又有归纳,关键在于适合各自的发展特点。

教学主张提炼的三种视角

大致说来,教学主张可以从三个视角进行提炼。

一是学科的视角

中小学教学是按学科进行的,每门学科都有其特殊性,它表现为学科的本质、性质、特点、功能和任务。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曾说:“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愿望,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从教学来说,教师一定要“考虑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是什么,这样的精神特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究竟意味什么。只有抓住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才能真正彰显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学科性是教师提炼自己教学主张的基本视角和重要途径。很多名师的教学主张就是基于对学科特点、功能和精气神的深刻洞察、把握和领悟而提炼出来的。如“语用语文”“文化语文”“感性语文”“有思想的教学”“智慧数学”等教学主张,它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映和彰显学科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

二是教育的视角

真正的教学都是教人而不是教书,语文教师不是教语文而是用语文教人,数学教师不是教数学而是用数学教人。各门学科的性质、任务有所不同,但在育人上,在培养人上的使命和任务是一样的,所以,人才是教育的共同对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我如果当中学教师,绝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需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了;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匙。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根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成为推进国家民族的整个轮子。

我们强调:“人是一切事物有意义和价值的源头。没有人就没有一切,无论何时,教育必须首先要去培养一个人,然后才是培养一个律师或医生,而不能相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性的实现,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把人变成工具。”它意味着教学主张的提出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培养目标要求,体现教育教学的永恒价值和终极使命,不要为教育教学的一些表面现象和短期效应所迷惑。教育性是教师提炼自己教学主张的核心视角和主要途径,“真善美意韵的语文教学” “人格语文”“人文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和谐教学:我的数学教学追求”“科学素养旨趣的物理教学”等教学主张都是强调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

三是儿童的视角

“教师既要有自己的学科专业,又应有超越学科的专业——‘第一专业’。‘第一专业’具有在先性、前提性、统领性和牵引性,这‘第一专业’就是儿童研究。教师在‘第一专业’发展中,逐步成为儿童研究者,成为儿童研究专家,以至成为儿童教育家,这既是教学改革的走向,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伟大目标。”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爱莉诺·达克沃斯明确指出:教学既儿童研究,儿童研究不仅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儿童研究,教学过程就是儿童研究过程,儿童研究的目的是“诞生精彩的观念”。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要研究儿童,研究儿童是怎样学习、思考和发展的,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组织儿童学习的过程,又是教师观察、研究儿童学习的过程;二是儿童的学习过程也是儿童自己的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绝不仅仅是学生接受书本和老师的知识和观点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发现知识和诞生精彩观念的过程。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育学是迷恋儿童成长的一门学问。迷恋意味着教师对此非常感兴趣,而且达到了乐此不疲的地步。教师就喜欢琢磨儿童,把儿童都琢磨透了,教学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儿童性是教师提炼自己教学主张的又一重要视角和途径。教学主张要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体现儿童文化精神。“童韵语文”“生动语文课堂”“学语文”“童趣数学”“快乐品德”“儿童视角的品德”等教学主张就是从儿童视角和立场立意的。

教学主张的提炼还有其他的视角和途径。就上述视角和途径而言,彼此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教学主张的提炼要有一定的高度,但也要防止大而空;要有一定的厚度(内涵),但也要防止泛而全。教学主张的文字表达要力求简洁、有力、富有个性。

专业成长的重中之重:围绕教学主张作研究

真正的优秀教师不仅要提出教学主张,更要围绕教学主张开展系统的研究,这才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也是我们培养优秀教师的重中之重。

教学主张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包括对教学主张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对教学主张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进行说明、对教学主张的具体观点和内容进行阐述。简而言之,就是对教学主张进行理论论证,它类似于大学的学术研究。它要求教师暂时搁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在理论的高度和轨迹进行系统和抽象的论证和阐明,从而把自己的教学主张阐明得深刻、清楚、丰富,有逻辑性、有思想性。

这个过程对一线老师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优秀教师必须接受这个挑战,并在这个挑战中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这样才能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家。

对优秀教师而言,理论研究期间可能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为未来再次“出彩”作准备;可能是转型时期的自我调整和暂时“沉默”,等待一个新的自我的诞生。正像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李凤所言:“能挺过黎明前的黑暗,就能拥有一片艳阳天。”一旦“主张”显现,教师的专业面貌与理论水平就会产生实质性突破,令同行刮目相看。思想有多远,课才会走多远!理论研究引领教师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实践研究包括教学主张的教材化研究、教学化研究、人格化研究,其本质在于把教学主张及其蕴含的思想、智慧有机地融入教材、教学和教师人格之中,使教学主张实践化、可视化、人格化,这一研究也就是所谓的行动研究。优秀教师关于教学主张的研究最终一定要落实和体现在自己的实践和行动之中,它是为了改进、完善、提升、丰富实践和行动而进行的研究,这是优秀教师研究与学者研究的根本区别。实践研究让优秀教师的教学由自信走向自觉。

教学主张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主张本身也会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就像李吉林老师的主张,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不断超越,不断完善。

《人民教育》2015年第3期

推荐第10篇:《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地球的运动”为单元主体的第8课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做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意图等多种方法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通过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因公转中地轴是倾斜的,导致北极圈始终都处于阳光照射中,即便地球自转也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会出现白昼现象;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本课也是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总结,本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极昼或极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且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轴倾斜角度的意义,对认识地球运动、四季、极昼极夜、地球上的生物等都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地球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对于极昼极夜的认识可能是非常简单、片面的,他们口头表述可能不会那么严谨,但如果运用文字、图示或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极

夜就比较容易学了。

三、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3、能用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

和极夜现象。

4、让学生认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

5、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来解释极昼极夜现象。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有一个地球仪、手电筒一支、有关极昼极夜现象的图

片。

学生准备:涂有不同颜色硬纸板一张(中间挖孔)

六、教学过程:

(一)、由提问导入新课。

1、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那就是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谁能说说极地的白天或黑夜为什么会很长?(指名

学生说)

2、解释极昼和极夜。

北半球到了夏季时,太阳就会常常挂在北极天空不会落下,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看不见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我们把这样的

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3、板书课题:极昼和极夜的解释(齐读两遍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这一奇怪现象,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一、(出示极昼和极夜图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边看边想,极昼和极夜现象可能与什么有关?

2、地球是一个球体,极昼和极夜现象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我们怎么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呢?

3、猜测交流自己的看法,希望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极昼和极夜现象可能与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轴倾斜、所处的位置等有关。

4、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进行模拟实验和直观模型演示。

1、教师出示为学生准备好的地球仪、手电筒,学生拿出涂色的纸硬

板。

2、分组实验。

请各小组同学尝试运用这些材料在小组内解释极昼极夜。

3、全班交流。

4、在交流中进行提问:地球仪、手电筒、涂色的纸板分别代表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北极发生了极昼现象?北极发生极昼时,南极会发生什

么现象?

5、讨论:怎样做才能产生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6、教师进行小结。

二、画示意图来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1、如果不能用语言来表示结果,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释极昼

极夜现象。

2.分组画出示意图。(教师加以引导)

3、请小组同学结合所画的示意图分析解释。

4、提问: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极昼极夜的现象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

5、总结:极昼极夜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公转和倾斜的地轴三方面共同作用使南北极出现了极昼和极夜现象。为了更清楚的解释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

意图等方式去加以解释。

(三)、拓展延伸:

1、在本单元中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

有哪两种形式?

2、在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大家还想知道哪些有趣现象?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自转 公转 绕地轴转动

绕太阳转动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

第11篇:六年级口语交际《学会解释》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学会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学生能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保持冷静,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

2、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片断或亲身体验,掌握解释的技巧。

3、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和评议,强化训练效果。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被人误会的事例。

2、准备情境录像片断(内容为练习第一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被人误会过吗?你当时是怎样向他人解释的呢?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也可以利用直观手段,请同学们看一段情境录像片断(练习第一题:单小英迟到直接闯入课堂,当老师问起迟到的事,她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想迟到呀!那没办法,路上堵车了,能怪我吗?”说着还生气地把书包往桌上一扔。)同学们说单小英的这种解释怎么样?(学生交流讨论)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解释才好呢?

二、明确目标,落实要求

⒈进入新课,学生读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⒉同学们都知道了单小英的这种解释不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她,看看怎样解释才能让老师接受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让学生懂得在遇到被别人误会向他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②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③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⒊出示: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有劲。”如果你是陈文彬,你该向爸爸解释呢?

李东方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出来,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

⒋学生自选一题,自拟提纲,分四人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⒌同桌之间根据拟定的提纲,相互练说(教师参与讨论,适时指导),然后指名个别说。

三、模拟情境,角色体验

学生分小组(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实践中要注意体态端庄大方,注意口头语言与面部表情的结合,必要时还要辅以动作。教师相机纠正双方的语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四、总结评价,激励进步

模拟活动结束后,由老师或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学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交际规则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纠正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完成整个交际过程。评选最佳交际小组,让学生在欢笑和掌声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

第12篇:园林规划设计名次解释

园林规划设计名次解释

公园游客容量:游览旺季高峰期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全年或间歇地被水淹没的土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

城市湿地:位于城市之中以及城市周边近郊区的湿地,或者纳入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以及城市近郊区的湿地,包括人工湿地,自然与人工复合体的湿地,自然湿地三大类。

城市湿地公园: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的公园。

环境容量:在不破坏城市湿地自然特性和自然演替条件下湿地公园可以容纳的人流量。 生态环境容量: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景区所能容纳的活动量。

路侧休憩绿地:是开放式的路旁绿地,主要是指临街建筑与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带。 开放式绿地:街道休息绿地,俗称街道小游园。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 街旁小游园:紧邻城市道路、呈点状分布、面积较小的绿地,于其中安排简单的户外活动、休息设施,为周边居民和路人提供一出休憩和停留的场所。

边界效应:人们都比较倾向于在一个大空间的边界上逗留。

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耕作区:苗圃中进行育苗的基本单位,是指耕作方式相同的作业区。

城市防护绿地:城市中(建成区范围内)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等。

红线: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限,常以红色线条表示。 分车带:车行道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形。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置的数目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3.0m之间,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安全视距: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是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导向岛:用以指引行车方向,约束车道使行驶车辆减速转弯,保证行车安全。

路堑:道路经过高地,由自然地面向下开挖而成的路基。

隔离栏:位于高速公路边沟外侧,将高速公路与农田村庄城镇等隔离分开,并组织人畜、非机动车辆或其他机动车辆进入高速公路界内。

第13篇: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教材分析: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8课。本单元重在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最终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单元最后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基础上,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本人经过对教材的解读和理解,确立以探究极昼极夜现象形成原因为线索,运用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法,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最终得到科学、全面的解释。希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思维的加工和提升,构建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方法(主要是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主要是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学生对于极昼极夜的认识可能是非常粗浅、片面的,也许也感觉到了它与地球公转、自转、倾斜有关,但很难把三者综合考虑去分析。因此,本课要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过程与方法: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 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所有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全面分析。

2、在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式,认识到极 昼极夜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三者共同作用)。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做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加以证明。 教学准备:全班准备: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图片和资料(课件);

小组准备:地球仪1个、手电筒1个、中间挖孔的硬纸片1张、记录表1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这里每天都会昼夜交替,还记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地球自转,旧知回忆。

2、而在遥远的南极和北极(课件上指一下)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北半球夏季时,太阳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相反南极中心地区半年看不到太阳,处在黑夜中;而到了冬天,北极点附近半年见不到太阳,处在黑夜中,南极却有长达几个月的白天。(课件穿插,极地图片)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揭示课题,课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补充课题)

二:探究极昼极夜的形成

1、要解释极昼极夜现象,我们可以从地球运动的特点出发来研究,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四人小组猜测、讨论一下,可以用桌上的地球仪简单模拟。(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解释,找答案;渗透方法:用地球仪模拟。)

2、四人小组汇报:

希望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刚才的简单模拟,提出解释的三个方面: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如果不完整也可以,也可以提出几点共同作用),请学生同时做简单说明:为什么会这样想?(可以说或演示)

3、那么,大家的猜测是否科学、正确,我们怎样来证明呢?(引出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的几点关键分析(做前明确的事项) A、材料介绍、分析:地球仪、手电筒分别代表什么? B、怎样才能知道北极发生了极昼现象,南极发生了极夜现象?

4、小组实验:地球自转时的情况分析: A、小组模拟,看到极昼极夜现象;

B、看不清楚,改进实验装置:加块纸板(教师演示使用),怎样看昼和夜?(引入两面不同颜色:黑色——夜晚,黄色——白天)。为什么要竖直放?(阳光射入角度不变); C、小组再次演示。

D、如果没有地球自转会出现什么问题?(地球上其他地方也会有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只与自转有关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南北极不会变了)所以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导到地球公转)

5、地球公转情况分析:四人小组模拟,看到极昼极夜及南北极情况变化;

6、研究地轴倾斜的影响:

A、地轴是否要倾斜?演示模拟比较(倾斜与不倾斜的不同情况)。 B、明确方向不变化(地轴指向北极星,前面知识运用)。

7、综合上面的分析——地球运动特点,四人小组做一次完整的(一年的)极地昼夜的变化,并组内做讲解。请一组上台讲解。

8、除了模拟,还能用其他方式来解释吗?(引导到画示意图)

9、四人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并展示:(重点是夏、冬两个季节) A、画出昼夜情况,标出南北极极昼极夜情况,画出倾斜的地轴; B、请同学结合图分析解释。

(过渡:那么如果地轴倾斜角度再大点会怎样呢?)

三、引导学生探究地轴倾斜角度的重要意义:

1、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2、四人小组用地球仪模拟,并试画示意图分析;

3、汇报:极昼极夜(地区)范围的扩大。

4、追问:哪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简单分析。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围绕极昼极夜形成的原因)

2、教师小结: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和倾斜的地轴三方面共同作用使南北极出现了极昼和极夜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式去加以解释。

第14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

《解释》教学设计

文化路小学 韩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事实进行解释 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实验用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的这只左手,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师的左手上贴了一个创可贴。 师:看到我左手贴着创可贴你会想到了什么? 生:受伤了,手破了。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想的似乎也很合理。

师:同学们,观察能力对学好科学非常重要,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学过许多观察方法,还记得有哪些观察方法吗?

这节课,我们将要用到这其中的一些观察方法。 二.新授

1.教学身高曲线图。师:下面先来观察一幅图。 (课件出示身高曲线图。)

师:这是几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 ,一起来看,图中分别用五种不同颜色的曲线表示五位男女同学在0-12岁之间的身高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图有纵、横两个不同方向的箭头,纵方向表示的是身高而横的则表示年龄,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性的东西?

师:大家可以先认真观察一下 然后可以小组交流

生1: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岁数增长了身高也跟着增长了。 生2:并不是每一年都增长同样的高度,有的时候长的快一些,有的阶段长的慢一些。

生3: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九岁到十一岁之间女孩普遍比男孩长的快一些。

师:刚才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精彩

2、教学动物脚印图

师:下面再来观察一幅更加有趣的图,这是两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动物脚印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待会儿先请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观察)(课件显示“看到了什么”变成红色) 请同学观察思考交流,并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脚印是不是一样呢,脚印的方向,脚印之间的疏密有没有什么变化。

教师:刚才你们所说的,是大家从图上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也是动物在雪地上留下脚印的这一事实(板书: 事实 现象)。那你能否根据这样的事实和现象想象一下,这里可能发生了什么呢?

(板书:想象)(课件显示“想到了什么”变成红色) 下面再让学生进以步的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交流。

生1:我看到了两行脚印,一行大脚印,一行小脚印,他们相遇之后只有大脚印出来了。想到了一只动物把另一只动物吃掉了,然后自己出来了。

生2:我认为这两只动物是母子关系,失散了终于从逢了,交谈了很久那位母亲背着孩子走了。

生3:我想的是两只动物相遇,小的那只飞走了,只有大脚印留了下来。

师:刚才的这个环节中 老师发现 你们不仅会观察 而且思维也很活跃 想象力非常的丰富。

教师:那你们刚才回答的这些,是你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那你是怎么来的呢?

生1:不是,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得出来的。 生2:我是根据原先的经验才判断出的结果。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这些都是大家在观察的基础之上根据图中所看到的事实和现象结合自身不同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想象,从而想试图去阐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规律(板书:联系 规律)我们把 这样的一个过程就称之为 解释 (板书 解释)

3.教学“解释”

师:那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看 什么是解释呢 或者换句话说 解释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的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刚才对这两幅图进行了自己的解释,虽然都是解释,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却有着一些不同,我们来看

(课件出示两幅图以及解释结论)

师:上图的结论是一致的,下图的结论却存在多种合理的可能性。 第一幅着重解释数据变化中的趋势与规律,后一幅图着重解释单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其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也是这样,有的现象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有的却有着多种多样的解释。

4、实验。

师:知道了什么是解释,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看看如何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解释。

(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第一步:用水笔在吸水纸上画出不同颜色的圆点

第二步:固定纸条,使水能浸到纸条的底部,而不能碰到彩色水点。

(让学生读实验步骤教师再结合讲解注意要点)

注意观察,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圆点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做吧

师: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每个小组只选用两种颜色进行实验。 学生选择颜色、领取实验材料并做实验。

师:你们的实验完成了吗?有现象出现吗?不要着急,耐心仔细的观察即将出现的现象,别忘了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想到的解释记录下来。

生继续实验并填写记录。 5.汇报。

师:面对实验现象你能做出怎样的解释呢? 师: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在上面的活动中,同学们做出许多了有趣的解释。那么你们的这些解释是不是一定就是事实呢?还记得你们一开始对老师左手贴创可贴的解释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事实究竟是什么?

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

(教师揭开创可贴,学生观察。) 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原来没有破。 师:你们想到什么?

生 解释不一定是事实,他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师 但是在生活和学习中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做出的解释是正确的或者说是接近事实的。 师:想一想 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得出一个这样好的解释呢? 生:回答(教师可以引导:观察的时候应该怎样:想象的时候应该怎样?)

(教师板书 准确 全面 严谨 合理 )

师:只有通过准确全面的观察再加上合理严谨的思考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解释。

6.练习。

师:那么解释和事实又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再来做一个练习.师:下面的说法中哪些是观察到的事实,哪些是解释?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做练习) 师:谁来说说看呢?

师:在这里我们发现,你掌握的事实越充分,你做出的解释就可能越丰富。

师:通过这个练习,现在你能不能说说解释和事实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课件出示“说一说:解释和事实有什么不同?) 师:哪位同学来说?

生1:事实是通过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总之是观察到的,解释还要通过思考才能做出。

(学生可以结合联系题进行分析和引导)

师:事实可以通过观察获得而解释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想象。

师: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人的眼睛是怎么看到东西的呢? 师:你能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自己的解释吗? 生1:我想可能借助透明的晶状体吧。

生2:我想眼睛受到了光的刺激然后通过大脑就看到东西了。 师:这是你们的解释,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做过怎样的解释

7.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课件依次出示各种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眼睛发出的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从而使我们能看见它们。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我们看见物体之前,太阳光必须与我们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

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阿拉伯物理学家阿尔哈曾的解释是:光由太阳、夜间的火光或任何照明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师:从上面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科学家们对这一问的的解释也是一步步不断的趋于完善和合理的,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科学家的这些解释会越来越接近事实了呢?

师:谁说说看?

生1:后来的科学家有了新证据,证据越充分解释越有可能正确。 生2:后来科学家受到前人科学家的启发,所以提出了更好的解释。

师:有的时候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 除了准确的观察合理的思考 还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解释,还明白了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你收集到的证据越充分,做出的解释就可能越准确。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他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其实科学探索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用新的解释去否定或者去修正原有的解释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搜集地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有关内容,了解这一科学解释经历的曲折过程。

第15篇:设计的解释及造句

【注音】: she ji

【意思】: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设计造句:

1、他对设计的每一细节都加以挑剔。

2、我们不得不仰仗着他来进行这项设计。

3、这幢大楼是按那位建筑师的设计建造的。

4、在他的设计中,悬臂梁伸出太多,不能平衡。

5、不是因为设计本身,而是其想要达到的目标。

6、我喜欢他的这些新房子的设计。

7、他们自己来设计和制造。

8、你是如何设计你的生活的?

9、没有人知道怎样设计软件才能做到有主观意识。

10、在已设计的轿车中,它能够成为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11、所以不需要将对该策略的变更引入到分析模型中,而是引入到设计模型中,在该模型中变更所产生的影响最大。

12、她带领我们参观了由她自己设计的工厂。

13、我认为至少一部分球员应该已经适应了这种足球在颜色和设计上的变化。

14、但是这些主意的大部分仍然需要加以讨论,并通过一个设计过程。

15、在分析和设计期间,这是一个较好的特性,但对于您的需求实现来讲,并不理想。

16、我已经用此设计对用户进行了测试。

17、没有人从分析层级上设计或者建造。

18、对于从需求到设计以至开发和测试的每个开发生命周期阶段采用最新的工具。

19、当你开始设计事物时,你会感觉到这点.20、设计基础事故,我们讲过了其中的一些。

21、为了提供最好的准备,我将讨论每个设计决策。

22、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会看到如何将此设计决策转化为真正工作的代码。

23、在为此行业做设计时,你应当使用能刺激食欲的颜色。

24、谁设计了它们?

25、在这些情况下,通常我们能采取的最好做法就是围绕它们来做设计。

26、如果我们想要为了用户体验而设计,那么我们需要理解用户体验是什么。

27、通过以“简单英文”描述每个规则该做些什么来设计规则。

第16篇: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

1.《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 教学准备:

按学生实验组准备:水槽一只,内装中号烧杯两只,装有红或蓝色墨水的滴管瓶一只,大小相同的滴管两支,抹布一块。 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

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1)教师请一位同学手搂着腹部,蹲下,掏出纸巾擦额头,一脸痛苦状。 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板书:看到) (3)提问: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板书:想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教材中的“五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的改编,身高曲线图的分析既脱离了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又有很大的教学难度。为此,我设计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学生会感兴趣,也有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事实和想象部分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学生有话可说,适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 (1)从左向右逐步展示脚印图。

提问:这是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这两只小动物之间还有点情节呢。你们有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提问: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创意在于将一个杂乱的,学生有很大认知困难的画面的展现作了一定的处理,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挂图的逐步展示,逐步看到“一大一小的脚印,脚印逐渐回合,脚印凌乱,只有大脚印”的情节,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有了一定的次序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提问:刚才你们观察到的与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交流,(板书:事实、现象、推理、说明)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于使学生初步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现象(事实),如……通过对这些观察的现象(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对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关系进行推理,规律进行说明,这就是解释。今天我们就学习《解释》(板书:解释)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

1、谈话,知道了什么是解释,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你如何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教师演示:这是两杯体积基本都是200毫升的水,所不同的是一杯凉水,一杯温水。我们要用两支滴管各向两杯滴一滴墨水,要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注意,实验前有一个要求,要在同样的高度,同时滴入一滴墨水,能不能做到。

2、教师添加热水,学生实验、观察。

3、交流观察结果。

4、你们对这个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解释?学生交流。

5、小结:我们刚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不是就是正确、合理的呢? 我们能不能就凭这次的实验就做出这样的结论呢?

还需要一定的证据来证明,建议你们课后再查一查资料,做一些实验,有了更多的证据以后,你才能作出更合理、正确的解释,或得出更正确的结论。(板书:合理正确)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是将教材中比较复杂的“做彩色水点实验”改编为这样简单易行的实验。这样,既增强了实验观察的效果又减小了学生实验的难度。特别是教师在实验前将对比实验的相关要求作了具体的说明,另外,教师还设计红、蓝两种墨水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相异的实验中找到相同点,为解释提供了另一个证据。

三、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

教师PPT展示一只苹果,让学生观察。

1、谈话,对于这只苹果有7句描述的话(PPT出示),你们看看,这7句中哪几句是事实?哪几句是解释?

2、发记录卡给每组,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卡。

3、以小组汇报展示,质疑。

4、提问:这些解释都是正确的吗?

5、小结: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得到正确的解释。而正确的解释也可以成为事实。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的巩固和延伸,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争辩,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和正确的解释也能成为事实的道理。也进行了正确的解释又可以作为事实的辨证法教育。

四、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

1、出示一件物品,谈话:这是什么?正常人是怎样看到这些物体的呢?你对看到物体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2、学生交流。

3、这个解释是通过科学家很多年、好多代的努力,做出的五种解释,这每种解释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看科学家们经历过哪些解释。(看书P58)

4、交流,你更同意哪种解释呢?

5、小结:看了这些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经历过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用新的解释去否定或修正原有解释的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让学生知道一个科学的结论其实就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解释;而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则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 板书设计:

解释

看到 想到

事实现象 推理 说明

正确 不正确

继续观察、实验、思考、分析

第17篇:八年级教学资讯的解释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  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教学资讯

● 我校获批教育部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1 ● 我校又有一项目获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 1 ● 我校又有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1 ● 我校6个项目获“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资助………… 2 ● 我校五位教师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 2 ● 我校在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活动中取得佳绩………………………… 2 ● 我校2009年推荐接收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圆满完成……………………… 3 ● 我校2008年发表高水平教育科研论文数量明显上升……………………… 3 ● 省教育厅专家检查我校新专业、省精品课程、新世纪教改项目…………… 4 ● 我校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议…………………………………………… 4 ● 我校召开2008年学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工作会议………………………… 5 ● 我校召开2008年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表彰大会…………………………… 6 ● 我校召开“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座谈会……………………………… 7 ● 我校重新启动干部定期听课活动成效显著………………………………… 7 ● 我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正式启动…………………………………………… 8

竞赛奖励

● 我校学生团队勇夺全国“挑战杯”金奖……………………………………… 9 ● 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喜获国家奖……………………… 10

1 1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 我校学子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预赛中摘得铜牌……………… 10 ●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 11 ● 我校41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省级立项………………………………… 11 ● 我校蔡小斌同学成功入围“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百强… 12 ● 我校一学子获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 12 ● 我校毕业生三年连获中国土木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 13 ● 我校学生戏剧喜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 13 ● 我校学子创办的三家企业入选“2008年度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企业” …………………………………………………………………………… 14 ● 我校一创业团队吸引国外风险投资1000万……………………………… 14 ● 我校学生创业团队获市首届女性创业创新计划竞赛三等奖……………… 15 ● 我校在2008年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奖成绩再创新高……………… 15 ● 我校学子在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医学学科竞赛中获佳绩………………… 16 ● 我校学子在省第二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再获佳绩…………………… 16 ● 我校在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再获佳绩………………………… 17 ● 我校在省高等学校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17 ● 我校两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文读后感大赛获奖………………………… 18 ● 我校学子在全国建筑工程算量大赛中荣获佳绩…………………………… 18 ● 我校学子在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中获优胜奖………………… 18 ● 我校邹琴同学国际健美操赛场传捷报……………………………………… 19 ● 我校健美操队在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取得佳绩………………… 19 ● 我校足球队挺进全国大学生足球赛八强…………………………………… 19 ● 我校乒乓球队勇夺中国乒乓球俱乐部乙A职业联赛女团季军…………… 20 ● 我校荣获2008-2009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冠军……………………… 20

学校其他重要信息

2 2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 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21 ● 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21 ● 我校荣获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特等奖………………………………… 22 ● 我校多次入选省、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典型事例…………………………… 23 ● 我校与金田集团合作项目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24 ● 我校举行“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100讲……………………… 24 ●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宁波培训中心花落宁大………………………… 25 ● 2008“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分论坛在我校举行………………………… 26 ● 我校新增2个省“重中之重学科”和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7 ● 我校新增三个工程硕士领域………………………………………………… 27 ● 我校再度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8 ● 我校荣获三项省科技一等奖,获奖数量居省属高校第一………………… 28 ● 我校17项成果获200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 29 ● 我校8项成果获浙江省社科联第二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29 ● 我校14项科技成果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 30 ● 我校10项成果获2007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31 ● 陈炯研究员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1 ● 我校新增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培养人员11人……… 32 ● 叶春阳荣获“2008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 32 ● 我校校友韩春岚、教师叶春阳被评为2008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32 ● 我校成功捐建“一元钱希望小学” ………………………………………… 33

3 3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宁波大学教务处编 责任编辑:俞建伟 2009年5月

4 4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教学资讯

我校获批2008年度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10月底,教育部、财政部发文公布了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我校医学院郭俊明老师负责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名列其中。此次获批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实现了我校双语教学课程在国家级层次上的零突破,体现了我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水平的大幅提升。

我校又有一项目获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8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9”4号),由我校赵伐副校长负责主持的‚‘平台〃模块〃窗口’式大学生自主创业教导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获得批准。

我校又有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 (教高函“2008”21号),我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获得教育部财政部20万元建设资助,并且学校将按文件规定给与配套支持。截至目前,我校共有4个专业获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5 5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6个项目获“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资助

根据省财政厅《省级部门(单位)预算指标核定(追加减)通知》,我校2008年申报的6个‚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全部获得财政厅立项资助,资助资金945万元。这6个项目分别为: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200万元,负责人郑岳青;应用物理实验室项目170万元,项目负责人诸跃进;计算机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170万元,项目负责人周宇;应用心理学实验室项目150万元,项目负责人张锋;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130万元,项目负责人朱冬发;形态学解剖实验室项目125万元,项目负责人尹维刚。

我校五位教师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

我校教师罗维、赵意奋、李福翠、魏亚琴、余未荣获了浙江省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据了解,全省共有62所高等院校、8933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评比活动,141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奖,省教育厅为优秀奖获得者颁发了证书。

我校在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活动中取得佳绩

11月初,第七届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结果揭晓,我校8件参赛作品中有5件作品获奖,其中二等奖3件,三等奖2件。获得二等奖的分别是科技学院许鸿敏和邓若华制作的《巧学巧教英语单词》,工学院杨丽丽、谢质彬和刘胜利制作的《设计色彩》,教师教育学院徐光涛和冀新花设计的《在线无纸化考试系统》;获得三等奖的分别是信息学院朱莹制作的《汇编语言与微机

6 6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接口》以及教师教育学院徐晓雄和龙林峰制作的《学习科学与技术》。这是近几年我校在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活动中取得的最好的成绩。

我校2009年推荐接收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圆满完成

2008年,我校新增为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推免权的获得意味着我校自此获得了推荐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意味着我校不仅可以接收来自他校的推免生,同时也可以接收本校的推免生。10月底,36名考生的接收函已陆续发放,这意味着2009年我校的推荐和接收免试硕士研究生(简称推免生)工作已圆满完成。

我校2008年发表高水平教育科研论文数量明显上升

根据《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最近发布的第7次全国范围内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统计显示,我校2008年在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共发表教育科研论文21篇,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中排名第24位(并列),在地方院校中排第6位(并列),在省内仅次于浙江大学(62篇)与浙江工业大学(29篇)。

该项统计涉及的14家期刊的选定依据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第29页G64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

在2007年的该项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统计中,我校在以上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共发表教育科研论文9篇,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中排名第76位。说明近年来我校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发表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论文数量明显上升。

7 7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省教育厅专家检查我校新专业、省精品课程、新世纪教改项目

11月30日、12月1日,省教育厅专家组一行四人对我校市场营销、软件工程新专业、钢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基于ISO9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省新世纪教改项目进行了检查。

项目和课程负责人对项目、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在听取负责人汇报后,还通过审阅佐证材料、随堂听课、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查看实验室和图书资料等途径,全面了解了我校新专业、省精品课程以及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的建设与研究情况。

专家组认为,我校新世纪教改项目‚基于ISO9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予以实践,初见成效;两门省级精品课程教师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结构合理,网络资源丰富;新专业建设已得到学生的认可,发展态势良好。专家同时对新专业、新世纪教改项目和省精品课程的下一步建设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我校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议

12月25日下午,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议在留学生公寓四楼大会议室召开。本次大会旨在总结我校创新创业训练工作成效,展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校长聂秋华、校党委副书记邢学亮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陆开宏主持。

8 8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邢学亮作了07-08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报告,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建工学院、海运学院和文学院相关负责人在大会上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校长聂秋华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我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我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他提出了今后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顺利实施的几项措施:一是学校上下对宁波大学创新创业计划引起足够重视;二是在具体实施上各学院要注重方式方法,寻求突破点;三是加强实习基地和学生社团建设;四是学校将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鼓励政策,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

学校创新创业训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与各学院的院长、教学副院长、科研副院长、副书记、教务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和中心实验室主任等参加了会议。

我校召开2008年学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工作会议

2009年1月15日,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和教务处共同组织承办的‚2008年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总结过去5年,特别是近3年来学校和学院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副校长赵伐参加了会议。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之后,作了总结发言。赵校长认为,过去几年我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不仅仅表现在实验室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是突出表现在我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机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过去局限在校内争资源改变为积极向校外争资源。正是由于投入机制的改变,才使我校在过去5年中在教学实验室建设上投入了1.4亿元;其次表现在实验室管理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能够积极地为各学院提供帮

9 9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助和指导,帮助学院积极向外争取资源,指导学院规范管理项目,认真完成好项目,为今后争取更多的资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赵校长同时也指出我校在如何提高实验室和设备的利用率、如何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调动教师和实验人员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设想和思路。

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各学院分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院领导、学院设备与实验室工作办公室主任以及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教务处、计划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人员等近50人。

我校召开2008年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表彰大会

12月4日,2008年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表彰大会在安中大楼碧华厅召开。校长聂秋华、党委副书记邢学亮、副校长赵伐出席了大会并讲话。校领导充分肯定了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在保障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决策咨询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表彰会上,校本科督委员会主任朱作宾作2008年教学督导工作发言。2008年校本科督导委员会配合学校的部署,认真调研,共完成《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的调查报告》、《2001-2007我校考研情况分析与建议》、《我校2008届考研情况调查与建议》和《关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检查的成效与建议》4篇调研报告以及《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初期检查工作报告》、《试卷质量检查情况汇总》等6份工作报告,为学校行政决策提供了参考。

会议表彰了获得2008年先进个人奖的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生命学院倪海儿、建工学院黄亦真、科技学院王祖爵荣获一等奖。

生命学院、建工学院、科技学院、信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先后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人员还就如何做好学院督导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10 10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召开“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座谈会

2月16日下午,我校在安中大楼302会议室召开‚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座谈会。 座谈会由副校长赵伐主持。

座谈会上,教务处副处长马敬峰介绍了学校目前为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

校本科督导委员会主任朱作宾在座谈会上指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开展‚探究式学习‛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探究式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形式上的互动,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互动,归根到底是真正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的载体。他说,校督导委员会将会积极配合学校‚探究式学习‛的试点改革,做好督导工作。

赵伐副校长就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室安排问题、配备助教问题、调研及课程所需的经费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管理问题等做了相应的安排。他强调,开展‚探究式学习‛,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搭建舞台,给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他鼓励各位试点课程的第一批主讲教师要放手实践,大胆创新,并留心记载教学活动及心路历程,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形成成果(论文、专著、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校的课程网站对好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推广。并鼓励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把好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吸收过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探究式学习‛最终是要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试点课程主讲教师参加了座谈会,并就开展探究式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沟通讨论。

我校重新启动干部定期听课活动成效显著

随着学期末的临近,我校新一轮干部定期听课活动圆满结束,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1 11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根据《宁波大学关于建立干部定期听课制度的暂行规定》(宁大政(2001)185号)和《关于继续开展我校干部定期听课活动的通知》(教务处“2008”105号),我校于本学期初重新启动了干部定期听课活动。全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校、处级干部,以随机听课、重点听课、联合听课等方式,每个月定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

据统计,本学期

10、

11、12月三个月共有169位干部参加了听课,听课总学时为738学时,平均每个月听课246学时。被听课的教师包括各个年龄段和各级职称,所听课程包括各个平台和模块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涉及到全校17个学院,听课面非常广。听课后,干部与授课教师充分沟通,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认真点评,肯定其教学上的优点,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把有关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学院。教务处每个月对干部听课情况进行汇总,并向全校进行公告。

新一轮干部定期听课活动表明,干部听课有利于学校管理部门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对督促和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

我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正式启动

2月下旬,我校从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三个学院精心选拔的44名优秀师范生,奔赴鄞州、象山两县31所中小学,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活动。这标志着我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正式启动。

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是我校为配合支持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的实施,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的。此项工作不仅为农村骨干教师参加‚领雁工程‛培训提供时间,缓解师资缺口,也有利于我校更深入地了解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促进教师教育面向基层的改革研究和实践研究,更有效地培养我校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2 12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竞赛奖励

我校学生团队勇夺全国“挑战杯”金奖

11月18日,从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承办高校四川大学传来喜讯,我校‚M-home‛特种用房创业团队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这是我校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取得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M-home‛特种用房创业项目是结合当前抗震救灾的历史背景下,旨在为灾区提供临时居住用房,为建筑工地提供临时的办公、居住场所,为旅游区提供临时宾馆而开发的创业计划。该房具有可移动、可压缩、可拆装和整体性等优点,能够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增加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和循环次数,在保证居住安全的前提下,提倡一种全新的居住体验,是一个紧扣现实需求、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同时又充分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创业项目。其创意独特性、主题契合性、市场前瞻性和团队优秀性成为该项目致胜的关键因素。 参赛期间,特种用房模型一经展示,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宁波大学把特种用房送到了灾区‛在赛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前来采访,并在一套《新闻联播》和四套新闻中播出。该项目也得到了大赛评委的好评和风险投资商的关注,他们均对项目表示出较大的兴趣。

此次获奖是我校历史上首次获得全国‚挑战杯‛赛事最高奖——金奖,也是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所取得的喜人成果。赴四川大学参赛的蔡小斌、李洁、吕晓菲、徐芳等四位主力队员精彩陈述,沉着答辩,充分展示了项目的优点和卖点,也展现了我校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我校‚M-home‛特种用房创业团队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后,浙江省教育厅赴川重建技术援助组给参赛团队打来电话,希望能将作品落户青川。经青川县教育局安排,创业团队将作品捐给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该作品作为该校的实践教学案例的同时,将接受全国活动板房专家的产业化评估和检测。

13 13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喜获国家奖

11月初,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传来喜讯,我校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2项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另外,有我校参赛队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目前,这项竞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学子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预赛中摘得铜牌

2008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预赛合肥赛区比赛,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我校参赛选手三人一队与亚洲知名高校的程序设计高手同台竞技,力破群雄,获得了一块铜牌。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是由国际计算机学界著名的ACM学会(A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主办。大赛始于1970年,是一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充分展示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水平的国际性赛事,被誉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竞赛。

据悉,我校参赛队在亚洲预赛哈尔滨赛区和北京赛区两场比赛中,各获得一块铜牌。另外参赛队还将参加11月底,在杭州、成都最后两个赛区的比赛。

14 14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

11月,‚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科技学院18名同学在本次比赛中获奖,其中吴恺、罗璇在C语言程序设计,芦雪品在Flash动画设计,莫洪强在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荣获等科目的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另14名同学获得参赛科目的优秀奖。

本项赛事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大赛主要面向普通高校、高职、中职及民办院校在校学生,旨在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届大赛设特等奖、

一、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并另设组织奖、伯乐奖和指导老师奖等奖项。

据悉,近三年,我校在该赛事上成绩喜人,共获得三等奖11项,优秀奖20项。

我校41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省级立项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08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补助经费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30号),我校共有41个项目入选浙江省2008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9项,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2项,入选数量和资助金额均排在全省前列。

据了解,该《计划》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起,旨在支持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省共资助了600个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200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推广项目,平均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为5000元。

15 15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蔡小斌同学成功入围“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百强

3月初,从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传来喜讯,通过首轮评审,我校第六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得主、“M-home”特种用房创业团队负责人蔡小斌同学成功入围‚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百强,浙江省仅有2名大学生入围。

蔡小斌同学是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建筑系04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积极主动投身创新创业活动,经历了两年的艰辛研发,蔡小斌带领其同学娄礼伟、陈孟锦、毛勇华设计发明了M-home特种用房,并制造出该特种用房的样板房。这种特种用房主要作为灾区过渡用房、建筑工地临时居住、办公场所和旅游区时尚旅社。2008年11月,他们以M-home特种用房为核心产品的创业项目在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由人民网和大学生杂志社主办。这项评选活动注重青春、励志的主题,是专属于中国两千多万大学生的人物评比盛事。

我校一学子获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

从中国力学学会获悉,我校工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郑晓丰同学荣获2008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本年度浙江省高校中有5名学生获此殊荣,分别为浙江大学2名,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各1名。

‚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由中国力学学会设立、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每两年评选一次,候选人由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与各省(市、区)力学学会推荐,由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评审,每年评选出优秀学生奖100名左右,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

16 16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毕业生三年连获中国土木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

11月2日,我校建工学院土木041班2008届毕业生孔铭钟同学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这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连续第三年获此荣誉。此前,我校建工学院2006届毕业生傅嘉、2007届毕业生金华建已相继获此殊荣。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专为奖励土木建筑工程类高校优秀毕业生而设立的奖项,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该奖项每年获奖人数仅为25名左右,今年共评选出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20名、工程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5名。由于获奖人数少,评选条件严格、竞争激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一直受到有关高校的重视。

我校学生戏剧喜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

在由国家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由我校选送的甬剧《典妻〃回家路上》入围戏剧小品类现场展演并获二等奖。

本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586个节目参与录像初评,其中167个进入现场展演。而戏剧小品类节目展演的20个节目是从各省市选送的61个初评节目中精选出来的作品,我校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入围该组别现场展演的高校,这也是我校艺术作品首次入围全国现场展演。

我校选送的甬剧《典妻〃回家路上》改编自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 本剧由我校教师教育学院江丹、生命学院谢增增、法学院徐肖东等同学主演,校学生越剧社王蓓莉担任指导老师,同时也得到了宁波市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王锦文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此次获奖也是我校多年来坚持科技人文并举、注重学生艺术教育的一大成果。

17 17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学子创办的三家企业入选“2008年度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

秀企业”

‚2008年度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企业‛名单揭晓,我校张峰、徐涛、尹科峰三位学子创办的浙江凌科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科技园区易得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柯怡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一年一度的风云榜颁奖活动,是宁波市表彰在经济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重要平台,已成功举办三届。而在本届风云榜上特别推出了‚2008宁波大学生创业新秀企业‛榜单,对大学生创业优秀代表进行隆重表彰,以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本次新秀企业全市共评出10家,我校学子创办的三家企业就占了榜单中的三席。

我校一创业团队吸引国外风险投资1000万

我校孵化的创业团队—宁波奇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风险投资1000万人民币,并顺利入驻鄞州,改名注册为浙江宣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区知名高新科技企业之一。

浙江宣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系我校大学生创业基地第一批入驻团队之一,该团队也是我校创业基地孵化的第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研发、大型网络游戏运营以及技术支持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企业。在此次融资过程中,该公司凭借成熟的运营体系、优秀的管理团队、可靠的发展体系,博得风险投资者的青睐,最终获得1000万的风险投资。据悉,该笔资金将被用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网络游戏平台——56play.com‚我来玩‛,同时也将在09年底依托自身的团队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出数款完全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产品。

18 18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学生创业团队获市首届女性创业创新计划竞赛三等奖

1月13日,宁波市首届女性创业创新计划竞赛现场传来捷报,由我校学生创业团队和江北区妇联联合选送的‚BT生物农药微胶囊的工艺开发‛创业项目在决赛中脱颖而出,排名第8位,荣获三等奖。

本届女性创业创新计划竞赛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妇联、经委、工商局、劳动局、科技局联合主办,宁波市妇联具体承办,旨在培养和选拔女性创业创新人才,营造有利于女性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组织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实践。竞赛自去年8月启动以来,共有131个创业项目报名参赛,24个项目进入决赛。‚BT生物农药微胶囊的工艺开发‛由我校姜志飞同学领军,该团队在决赛环节很好地展示了我校创业学子的风貌,体现出较强的创业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得到与会评委的一致好评。

据悉,姜志飞同学所在的创业团队自2006年首批入驻我校创业基地以来,已获得省、市级奖励多项,并连续荣获我校华夏创业奖励基金二等奖。

我校在2008年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奖成绩再创新高

2008年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结果公布,我校成绩再创新高。此次竞赛我校共有557人参赛,396人获奖,其中沈飞英等57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周佳圆等14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张辉等196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在全省参赛的56所高校中我校总体成绩名列前茅,其中文专类竞赛成绩名列全省第一,数学类竞赛成绩名列全省第二。

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是浙江省高等数学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科技活动。本届竞赛共有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等在内的56所在浙高校参加。

19 19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学子在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医学学科竞赛中获佳绩

4月25日—26日,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医学学科竞赛在温州医学院举行,经过临床病例分析与处理、临床技能考核和综合答辩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我校医学院选送的三支队伍均入围决赛,总成绩名列第

三、第四和第九,并获得了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此次比赛是浙江省第一次举办大学生医学学科竞赛,共有来自温州医学院、宁波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6所省内本科高校参赛。我校选送的三支队伍在比赛中体现了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其中两支队伍临床技能考核部分的成绩在所有参赛队中排名第一和第二。

据悉,浙江省大学生医学学科竞赛已经纳入省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此项比赛也为省内各高校间开展交流、提高医学生的培养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我校学子在省第二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再获佳绩

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审结果揭晓,我校组织选派的21个参赛队成绩突出,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

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是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推出的传统赛事之一,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和浙江省高校电子电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两年举办一届。全省共有61所本科、专科高职院校的477个队伍1431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共评出一等奖18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99项。

20 20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在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再获佳绩

11月底,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决赛结果公布,我校组织选送的20件参赛作品有12件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

竞赛作品分课件、网站、DV、平面和动漫等5类进行评比,其中DV与动漫作品以规定主题的方式进行创作,每类作品均评出

一、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我校学生金婷、潘晓芬和詹雪创作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教学》获课件类作品一等奖;《快乐英语》、《奥运百科》、《色彩学》、《宝宝健康小常识》和《黄金分割》获课件类作品二等奖;《抉择》、《与你同在》、《One Dream》获DV类二等奖;《我是超级英雄》、《晶莹的梦》、《兔子的痛苦》分别获动漫类、DV类、平面类三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是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推出的十大传统赛事之一,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每年举办一届。

我校在省高等学校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结果揭晓,我校成绩喜人。选派的9名参赛选手有6名获得全能奖,分别为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另有单项奖2名。这是我校在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首次获得一等奖。

本届比赛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大赛有14所高校共99名选手参加,分成‚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板书‛四个部分,经过两天激励的角逐共产生一等奖8名,二等奖21名,三等奖29名,各类单项奖19名。

21 21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两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文读后感大赛获奖

2008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文读后感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王晓蒙同学荣获大学组二等奖,英语专业楼娇娇同学荣获大学组三等奖,廖菁菁老师荣获优秀组织奖(教师奖)。

全国大学生英文读后感大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外语学院是首次组队参加该比赛。全国共有65名同学获奖,来自全国近50所不同院校,其中一等奖1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共评选出6名优秀组织奖(教师奖)。

我校学子在全国建筑工程算量大赛中荣获佳绩

11月初,首届‚广联达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建筑工程算量大赛总决赛在山东建筑大学落下帷幕。来自我校建工学院工程管理05班的黄珍珍、徐骁锋两位同学分获

二、三等奖,指导教师尹珺同时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该项大赛是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山东建筑大学、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建筑工程类专业性竞赛。

我校学子在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中获优胜奖

由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我校选送的大学生组作品《春江花月夜》和留学生组作品《赤壁怀古〃念奴娇》均获优胜奖。

据悉,全省共有39所高校48件作品参加了此次大赛,其中大学生组作品38件,留学生组作品10件。

22 22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邹琴同学国际健美操赛场传捷报

3月25日至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洲杯健美操锦标赛中,我校健美操队队员、教师教育学院学生邹琴分获女单第

三、混双第三。这是我校历史上竞技体育的最好成绩,也是浙江省高校此类竞赛的最好成绩。

本次健美操比赛是亚洲首届健美操锦标赛,共设4个项目。本次比赛也是新规则实施后,我国在此类赛事第一次亮相,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组队参赛。

我校健美操队在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取得佳绩

10月底,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在山东省青岛大学音乐厅举行。本次比赛是全国健美操最高级别的比赛,共有56支队伍670多名运动员参赛。我校健美操队在大赛中获得院校组团体第四名;邹琴在大众明星组女子单人操中获得第三名;苗思远获院校组男单第六名,刘晨曦获院校组女单第八名,院校组三人操和六人操分别获得第六和第五。

我校足球队挺进全国大学生足球赛八强

在重庆大学举行的2008―2009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决赛中,我校足球队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出线,顺利挺进全国八强,进入第二轮角逐。这是我校足球队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爱足球,我心依旧‛是本赛季大足赛的口号,旨在在中国足球触底反弹的2009年,传达出年轻一代大学生锐不可当,勇于热爱和坚持的信念和勇气。

23 23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乒乓球队勇夺中国乒乓球俱乐部乙A职业联赛女团季军

2009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乙A职业联赛首战(赣州站)落下落幕,宁波大学立新乒乓球俱乐部女队首次组队参赛,并从参赛的64支职业俱乐部女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季军。

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乒羽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我校首次派出代表队出征。2009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乙A职业联赛赣州站赛程为期5天,共有来自全国的123支队伍、498名选手参加比赛。获得本次比赛前7名的队伍将晋级‚甲D‛,获得参加2010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甲D比赛资格。

我校荣获2008-2009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冠军

2008-2009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在浙江理工大学万人体育场落下帷幕。我校代表队最终以2:1战胜浙江大学队获得总冠军,取得了进军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资格。这也是我校第五次蝉联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2008-2009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暨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浙江理工大学承办。本次比赛历时七天时间,共有来自全省15支代表队的300多名运动员参加。

24 24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学校其他重要信息

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2月24日,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大会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继往开来,创新创业,着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加快提升办学实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议党委工作报告,审议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共有正式代表280名,代表着全校7860名共产党员。学校部分老领导,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应邀列席了大会,党委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了大会。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刘剑虹同志主持。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宁波市委副书记陈新,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纪工委书记赵关君,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士力等领导出席大会。

校党委书记程刚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一届党委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对第一次党代会以来五年工作的回顾;第二部分内容是关于今后五年学校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第三部分内容是关于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2月25日下午,经过2天紧张有序的议程之后,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今天下午,到会代表

25 25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1名,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分别为王文斌、冯杰、冯志敏、刘剑虹、邹日强、郑孟状、赵伐、聂秋华、徐茵、唐绍祥、程刚,选举产生了中共宁波大学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7名,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分别为王若民、刘自力、严建雯、汪浩瀚、赵恒义、徐茵、徐军伟。

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宁波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学校党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认为,报告确定的‚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继往开来,创新创业,着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加快提升办学实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的主题,符合省市党委和政府的要求以及宁波大学的实际。学校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是指导学校今后五年建设和发展的行动纲领。

我校荣获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特等奖

12月4日,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我校的《创新、互动、提升,全面服务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获得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特等奖。

我校党委书记程刚、副校长郑孟状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主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悉,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是为了贯彻落实2005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科教大会的精神,大力推进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而设立的工作奖。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特等奖每项奖励150万元,一等奖每项奖励100万元,二等奖每项奖励50万元。获奖单位由市政府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此次共有14个单位分获各类奖项。

26 26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多次入选省、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典型事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宁波大学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20多年来学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在省、市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评选活动中,我校多次入选。

‚‘世界船王’包玉刚:捐建宁波大学‛被评为浙江省改革开放30周年典型事例100例中涉及教育8个典型事件之一。浙江省改革开放30周年典型事例100例评选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等单位组织,经社会各界多轮评选产生。

在‚宁波改革开放30年30事‛评选中,‚船王包玉刚创办宁波大学‛名列其中。《宁波日报》9月20日‚潮起东方‛栏目以专版形式刊登了《一所大学改写了一座城市的历史》。

在宁波市开展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宁波‚创业创新‛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中,我校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严小军教授入选30位风云人物。本次当选的30名改革开放30年宁波创业创新风云人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的代表。

三十年来,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热潮汹涌澎湃,并与全球华侨华人呼应共鸣,共同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光辉一页。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上海侨报》推出‚侨事三十年‛专题策划,‚侨事三十件‛见证海内外侨胞对改革开放的贡献,‚船王包玉刚创办宁波大学‛入选三十件侨事之一。

27 27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与金田集团合作项目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

案例”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我校选送的‚宁波大学与金田集团组建跨学科团队解决关键问题‛产学研合作案例榜上有名。

2007年,学校以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宁波大学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突出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组建以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和能源工程等学科团队为核心的课题组,联合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宁波市重大科技项目‚废杂铜高效环保熔炼精炼和连铸铜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与攻关。

据了解,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对高校产学研工作的摸底调查中,各高校共上报合作线索1000余个,经过专家审核,从中挑选出了150所高校推荐的190余篇优秀案例。其中,经专家评议,一致推荐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宁波大学等选送的产学研合作案例为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我校举行“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100讲

11月7日晚,林杏琴会堂外风雨交加,会堂内却座无虚席,1000余名师生冒雨赶来。这是我校‚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100讲讲座现场。讲座由现任校长聂秋华教授主讲,校党委副书记邢学亮主持。聂秋华校长在题为《八年之约》的讲座中,深情回顾了宁波大学八年关键性的发展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敢为人先,事在人为,实现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艰难历程。 我校名誉校长严陆光院士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当晚100讲纪念仪式,并回顾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开办八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28 28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以院士名家引导人生为特色的宁波大学‚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由宁大第五任校长严陆光院士于2001年发起创立,并作首讲。学校决定邀请院士、名家讲述亲身经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思想道德和高尚情操的熏陶。讲座荟萃了周光召院士、叶培建院士、杨叔子院士等以近5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知名科学家,荟萃了以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著名作家梁晓声、电影导演冯小宁、音乐家陈钢、台湾大学教授朱英龙等为代表的知名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登上‚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坛的还有宁波大学历任主要校领导。

自2001年至今,该讲座已开展100讲,听讲师生达七万多人次。讲座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被《中国教育报》称作‚道德教育品牌‛。讲座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首批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并荣获2007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是我校大学生人生教育的的课堂、人文教育的平台,并成为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宁波培训中心花落宁大

11月4日下午,宁波市第一个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培训机构加拿大CGA宁波培训中心成立,并在宁波大学锦绣活动中心隆重举行签约仪式。

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加拿大CGA协会副会长Mr.Lyle Handfield,加拿大CGA协会中国区执行理事高凤敏女士,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士力,宁波市财政局副局长、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会计学会会长章翠飞,浙江万里学院等五所在甬高校代表,宁波市会计学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代表,以及校党委书记程刚,校长聂秋华等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了签约仪式。仪式由副校长赵伐主持。

CGA是Certified General Accountant的缩写,中文称之为加拿大注册会计师,是国际公认的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加拿大CGA协会成立于1908年,是国际公认的专业会计团体,它不仅注重国际一流水准执业会计师的培养,同时还注重培养跨世纪国际通用型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CGA执业资格获得者可

29 29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以在加拿大及全球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跨国企业及金融机构等从业。目前全球有6万多名CGA会员和学员。

加拿大CGA宁波培训中心负责单位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将设立CGA项目办公室,负责招生和教学管理等有关工作。CGA项目的师资将共享宁波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师资资源。预计首届本科班将于2009年6月招生,首届社会培训班将在2009年10月开班。

2008“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分论坛在我校举行

11月12日,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产学研合作新机遇‛为主题的2008年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宁波大学分论坛在我校安中大楼碧华厅隆重举行。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科技局等有关领导以及在甬企业代表、部分师生代表共70余人出席了论坛。

论坛上,来自市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门的领导、企业家代表、学校专家教授就‚区域产业经济转型下,校地、校企之间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作了精彩报告,分别是我校副校长郑孟状的《立足宁波,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高级工程师孙国强的《宁波市轨道交通总体设计概况》、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投资合作局副部长张航飞的《投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把握产学研合作新机遇》、宁波市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步光的《校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我校工学院院长陈建康的《宁波大学工学院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工学院教授杨黎明的《桥墩柔性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学院教授王骥的《深化和拓宽校企合作的体会》。他们的报告从不同角度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下,政府、企业、高校对于产学研合作的机遇、方式、途径、作用及意义做了全面的论述,总结了产学研合作中的成功经验并予以推荐,同时也对新合作的方式和机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这对于我校围绕地方产业特色、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促进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与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升地方服务工作水平,具有现实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0 30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新增2个省“重中之重学科”和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列省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的复函》(浙政办函[2008]58号)文件精神,我校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应用非线性科学与技术2个学科被增列为省‚重中之重学科‛,民商经济法学学科被增列为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省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提升我省高校办学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增列的省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周期为4年,省政府每年安排建设经费1亿元用于资助增列的20个重中之重学科,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资助增列的10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据悉,今年全省共有12所省属(含市属)普通本科高校的20个学科被增列为省‚重中之重学科‛,9所省属(含市属)普通本科高校的10个学科被增列为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加上本次新增列的3个学科,我校现拥有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已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优势特色学科群。

我校新增三个工程硕士领域

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关于批准新增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通知》(学位办[2009]20号文件)。经专家实地考察,我校被批准为新增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并新增了‚电子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食品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在此次新增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中,我校是获得新增工程领域最多的单位。此次新增的3个工程领域,将于2009年开始招收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限额数各20名。

31 31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再度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月9日,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好消息,我校以第二完成单位与宁波沁园集团和浙江大学合作完成的‚节能型饮用水深度处理系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成果喜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生命学院陆茵教授为该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这是我校自2007年初捧回首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技奖以来,再度问鼎我国科技成果奖励的最高级别荣誉,是我校鼓励产学研合作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进自主创新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研究成果的应用,多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既可用极低成本来制取优质饮用水,又可为社会节约大量能源。通过技术转化并广泛应用,近三年来累计实现产品销售1800余万套(台)、销售产值近30亿元、利税3亿元以、创汇2800万美元。并已授权50余家企业(如TCL、澳柯玛等公司)有偿应用该项目整体技术,并有部分技术无偿许可给业内其他厂家使用。该项成果国内市场普及率已达到9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随着该项目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将极大地提升我国饮用水深度处理行业的整体发展。

我校荣获三项省科技一等奖,获奖数量居省属高校第一

2月11日,200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表彰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荣获200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进行了表彰,我校共有8项科技成果获奖,获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量均位列省属高校第一。

我校理学院楼森岳教授主持完成的‚非线性现象的分离变量法研究‛、生命学院王春琳教授主持完成的‚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养殖与加工技术研究‛、科技处汪鹏君教授参与完成(以宁波大学为第三完成单位)的‚流媒体音视频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3项成果获一等奖,上台接受了代表着浙江省科技类成果最高级别荣誉的奖励。

32 32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曾于2005年度实现了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零的突破,2006年度又有1项成果以第三完成单位获得该级别奖励,但一次问鼎3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在我校尚属首次,同时也是建校以来一次性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一等奖数量最多的一次。这充分显示了我校相关学科的科研实力,也是我校加强学科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此外,材化学院郑岳青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新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的分子设计、结构、性能与生长的研究‛、生命学院娄永江副教授参与完成(以宁波大学为第三完成单位)的‚浙江省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2项成果获得二等奖;医学院郭俊明教授主持完成的‚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常见营养成分的抗癌‛、建工学院蔡泽伟教授主持完成的‚海洋工程中的若干力学问题研究‛、材化学院刘新才教授参与完成(以宁波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的‚异型铜材水平连铸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3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我校17项成果获200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

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2008年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我校有17 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等5项研究成果获一等奖,‚民国时期宁波慈善事业研究(1912-1936)‛等5项研究成果获二等奖,‚非光滑区域偏微分方程的调和分析及应用‛等7项研究成果获三等奖。据悉,此次全省共有249项研究成果获2008年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

我校8项成果获浙江省社科联第二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浙江省社科联第二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8项成果获省社科联第二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转型期的北魏财政研究‛等2项成果获二等奖,‚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学术思想研究‛等6项成果获三等奖。

33 33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14项科技成果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

2008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已于近日正式揭晓。我校作为完成单位共有14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10项。

在获奖的14项科技成果中,生命学院王春琳教授主持完成的‚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养殖与加工技术研究‛和信息学院曾兴斌副教授主持完成的‚电子与通信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2项成果获得一等奖;材化学院郑岳青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新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的分子设计、结构、性能与生长的研究‛、生命学院陈海敏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基于活性的红藻膳食纤维及其深加工寡糖的产品技术研发‛、理学院周骏教授主持完成的‚波导型无源光子器件的理论设计与实验制备研究‛等 3项成果获得二等奖;建工学院蔡泽伟教授主持完成的‚海洋工程中的若干力学问题研究‛、医学院肖丙秀高级实验师主持完成的‚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实体肿瘤的系列研究‛、医学院马青教授主持完成的‚骨骼肌细胞介电特性及其数理模型解析‛、理学院陶祥兴教授主持完成的‚非光滑区域边界值问题的实调和分析技术‛、信息学院胡建平教授主持完成的‚能量可回收CMOS绝热电路设计技术‛等5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另外,材化学院刘新才教授参与完成、以宁波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的‚异型铜材水平连铸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成果获得了二等奖;教务处陆开宏教授参与完成、以宁波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的‚城镇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及其应用‛、生命学院倪穗副教授参与完成、以宁波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的‚四季茶花新品种的引种与商品盆花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阳明学院方志梅教授参与完成、以宁波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的‚双面绒带织造技术研究与研发‛等3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据悉,宁波市2008年度共评选出科学技术进步奖76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0项。

34 34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10项成果获2007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根据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公布2007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文件精神,2007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我校10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浙江省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和发展研究‛等2项成果获一等奖,‚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的认知及抑制机制研究‛ 1项成果获二等奖,‚中国和英语国家儿童被动结构习得的对比研究‛等7项成果获三等奖。

据悉,此次全市申报参评的教育科研优秀成果264项,共评出一等奖22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105项。

陈炯研究员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人员名单,浙江省属高校共有3人入选,我校陈炯研究员榜上有名。至此,我校已有5人入选该人才计划,他们分别是严小军、赵杰煜、蒋刚毅、钟昌标和陈炯。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之一,是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增强高等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该计划从2004年启动实施,每年评审一次,自然科学类资助强度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类为20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

另悉,在团省委公布的第十届“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20名候选人名单中,我校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陈炯研究员名列其中。他也是全省高校系统唯一入围20名候选人的杰出青年代表。

35 35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我校新增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培养人员11人

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经贸委、科协联合行文公布了2008年度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名单。我校陶祥兴、潘孝胤、周风华等3人入选第一层次,夏海平、杜建科、张小红、夏银水、李均利、汪浩瀚、蔡先凤、周亚越等8人入选第二层次。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是浙江省为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加速培养造就适应我省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年轻学术带头人而设立的人才工程项目,从1996年开始实施。目前,我校已有第一层次培养人选11人,第二层次培养人选30人。

叶春阳荣获“2008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

4月下旬,2008浙江教育年度新闻、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表彰会在义乌市举行。曾两度踏上地震灾区青川,为灾区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我校规划与建设处副处长叶春阳荣获‚2008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

据悉,此次评选活动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浙江教育报举办,重点关注了各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关注了基层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感人事迹,通过读者推选、专家评审,共产生2008年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6名,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我校校友韩春岚、教师叶春阳被评为2008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日前,2008 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揭晓。为学弟学妹创设实习培训平台的我校校友韩春岚被评为2008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为地震灾区学校重建

36 36

教学简讯2009年第1期(总第123期)

竭尽全力的我校校园规划与建设处副处长叶春阳老师被评为2008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

据悉,2008 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以‚创业创新‛为主题展开,评选活动重点关注各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重点关注基层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4届,前3届的评选活动在全省教育系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的部分年度新闻人物还成为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或者候选人物。

我校成功捐建“一元钱希望小学”

2008年初,校团委收到了一封来自沐川县7名宁大西部志愿者的求助信,信中说,在海拔1500米的四川省沐川县底堡乡,有一所藏在山沟沟里的乡村小学,这所被称为龙沱村小学的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使用,2004年被认定为C级危房,但由于缺少资金,如今仍在使用。今年1月下旬,一场大雪使校舍更加岌岌可危,学校被迫停课,300多名学生还没期末考试就结束了该学期的学业。

校团委获悉这一情况之后,于今年3月发起了‚每人捐献一元钱,建起一所希望小学‛大型爱心捐赠活动,同时联合宁波移动开通短信1065831511爱心平台。‚一元钱捐赠活动‛从3月5日开始展开,1元、1元、1元,再1元、1元、1元……如同涓涓细流,每个月,总有上万名大学生将口袋里的零钱化作点点爱心,投向‚一元钱与一所希望小学捐款箱‛。

11月17日,我校副校长赵伐一行专程将全校师生历时六个月积聚起来的15万元建校资金送到龙沱小学时,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在《感恩的心》的感人旋律中,沐川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我们一定把学校建设成一所高质量的学校,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宁大师生的真诚爱心。‛龙沱小学全体师生决定将重建后的龙沱小学命名为‚白鹭希望小学‛,借此永远牢记宁大师生的深情厚意。

37 37

第18篇:宁波VI设计的定义解释

宁波VI设计的定义解释

什么是VI?要理解这个问题,你必须先了解什么是CI!那么,什么是CI呢?CI的具体组成部分: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

CIS是什么?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首字母缩写,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企业的统一化系统\",\"企业的自我同一化系统\",CIS把企业形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和发展。

6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企业CI设计的概念。

CIS的主要含义: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表达体系(尤其是视觉表达系统)传达给内部和公共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形成良好的企业印象,合并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最终销售。CIS的目标是,公司可以设计自己的办公室,通过CI系统,将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营销、包装、广告和促销形象做一个标准化设计和统一管理,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每个员工的归属感、身份认同,使各职能部门能够有效的合作。对外,通过符号形式的整合,形成了独特的企业形象,以方便市民识别,认同企业形象,推广他们的产品或进行服务的推广。

CI包含以下两个概念的具体组成部分:

第一,CI是一个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设计;

第二,在企业理念的基础上,CI是标志和标准字,是企业文化的通

讯工具。换句话说,CI系统是由M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三个方面组成,在CIS的三大构成中,其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与VI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这个中心展开的,成功的BI与VI就是将企业的独特精神准确表达出来。

M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是指确立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对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营销状态进行总体规划和界定。它主要包括:产业特征,组织体制,管理原则,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信条,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市场定位,社会责任和发展规划等。它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决策者的思维方式的全面表现。

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位于整体CIS的中间层,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系统。包括对内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对外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的文化、公益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企业理念的精神实质推展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汇集起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BI包括:对内包括: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福利制度等等;对外包括:市场调查,公共关系,营销活动,流通对策,产品研发,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等。它是企业管理行为过程中的教育、执行的外在表现。

而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上述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记忆和可识别的形象符号,从而塑造出排他性的企业形象。

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系统包括:

A、基本要素系统:如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造型、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宣传口号等。

B、应用系统:产品造型、办公用品、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包装系统、公务礼品、陈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物等。

第19篇:《学会解释》口语交际教学教案

“学会解释”是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练习1的一项交际说话练习。本题训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学生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要冷静,态度要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练习中所创设的三种情境都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均有可能碰到的情况。学生可以任选一题进行演练。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这样几个问题:⒈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⒉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⒊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解释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的解释,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学生能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保持冷静,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

2、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片断或亲身体验,掌握解释的技巧。

3、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和评议,强化训练效果。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被人误会的事例。

2、准备情境录像片断(内容为练习第一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被人误会过吗?你当时是怎样向他人解释的呢?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也可以利用直观手段,请同学们看一段情境录像片断(练习第一题:单小英迟到直接闯入课堂,当老师问起迟到的事,她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想迟到呀!那没办法,路上堵车了,能怪我吗?”说着还生气地把书包往桌上一扔。)同学们说单小英的这种解释怎么样?(学生交流讨论)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解释才好呢? 【评: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每个学生都“想说”,达到生趣、激情的作用。】

二、明确目标,落实要求

⒈进入新课,学生读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⒉同学们都知道了单小英的这种解释不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她,看看怎样解释才能让老师接受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让学生懂得在遇到被别人误会向他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②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③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⒊出示: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有劲。”如果你是陈文彬,你该向爸爸解释呢?

李东方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出来,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

⒋学生自选一题,自拟提纲,分四人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⒌同桌之间根据拟定的提纲,相互练说(教师参与讨论,适时指导),然后指名个别说。 【评:学生自主学习,选、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合理想像,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并相互补充,渐趋完善。】

三、模拟情境,角色体验

学生分小组(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实践中要注意体态端庄大方,注意口头语言与面部表情的结合,必要时还要辅以动作。教师相机纠正双方的语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评:“模拟情境,角色体验”这是重要的环节,通过情境创设,交际活动的安排与进展,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任务。】

四、总结评价,激励进步

模拟活动结束后,由老师或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学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交际规则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纠正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完成整个交际过程。评选最佳交际小组,让学生在欢笑和掌声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 【总评: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我认为,吴老师的这节口语交际课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

一、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言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具体生动的场合,使他们感到交际的对象就在眼前,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欲望。口语交际实践中能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把优、中、差学生按比例加以合理搭配,让学生在差异中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中,教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无法解决困难时的援助者。

总之,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文明和谐地与别人交流。】

第20篇:对外汉语教学如何解释语法点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daodoc.com

对外汉语教学如何解释语法点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解释语法点的方法可从形式、意义、功能三方面去考虑、

*形式: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

*意义:语法点的语义特点。

*功能: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

解释语法点的方法归纳如下:

(一)列出公式:如板书时量补语的三种形式: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二)以旧释新:如学习“把”、“被”:

我关了门------我把门关了------ 门被我关了。

例: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几个表示时间的状语,其顺序的排列是外国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对此,可先呈现出其语序选择的规律:时间词——介词短语——副词。例如:

他最近常常感冒。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三)内部对比:

如:存在句 “P有N” 和 “N在P” 的语义重点不同。 “房间里有衣服”在于描写,“衣服在房间里”说明N的位置。

例:她一连哭了三天。 × 她连连哭了三天。

(四)汉外对比:

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语序:S—V—O

日语和韩语的基本语序:S—O—V

例:不同点对比,如存现句:

处所+有+NP There + Be + NP + place

湖上 有 一条船 There is a boat in the lake

又如,在空间(地址)和时间(年、月、日)的表达上,汉语也是从大到小,而英语则是从小到大。

(五)说明功能:

如“太---了”:太贵了! 太好了!

(六)推理法:

利用人们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推理能力,讲练语法点。

如学习假设条件复句“如果没有A,就没有B”:如果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鸡和蛋的关系”这种人们共知的认识来讲解,那么就不需要多讲解语法,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就能明白,并学会使用。

本文来源:盼达汉语大连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基地

《解释》教学设计
《《解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