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下课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26 07:42:1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下课啦教学设计

下课啦教学设计

授课者:黄嫦婷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4日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20页“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小组活动,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不同方法,知道长短、高矮是对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看过《喜洋洋和灰太狼》吗?喜洋洋和懒洋洋在课堂上争论一个问题:纸袋里的哪个物体长?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比长短

1、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师: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3)让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2)小组汇报。 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3)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找到相同起点,看终点。

(4)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 短。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二)比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师: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①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3、总结方法。

找到相同起点,看终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谁高谁矮。

2、判断长短。

3、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4、谁走的路长?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推荐第2篇:《下课啦》教学设计

《下课啦》教学设计

城北中心小学

吴春燕

一、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跳绳、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 生1:跳绳 生2:抓人 „„

师:这么多种游戏啊!一定很好玩。但要注意安全哦。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

生齐喊:下课啦!

(出示主题图)师: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玩“谁走的路长”。

师:是啊,他们玩的游戏也不少。好像有人在叫我们,看看是谁?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师:原来是老师,她说想考考我们,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如果能闯关拿到三个签章,就有奖品哦。想不想要?

第一关:比高矮

1、(出示比高矮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生:在比高矮。

第一关的闯关题目就是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谁矮? 生1:他们一样高。 生2:不对,男孩子偷偷垫脚尖了,不能比。 师: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

生:两个要站在同一个起点才行,站直了比。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 老师演示并小结。

(三)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个起点才行,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恭喜大家闯过了第一关,老师给我们签一个奖章,叫“高矮”。 第二关:比长短

第二关来考我们的是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他们的闯关题目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 师:跳绳我们自己也有。四个同学一组,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不出错。要注意什么? 反馈 师:谁来说说,你要怎么比? 生: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师:请你大声告诉这两个同学,让他们照着你说的方法比一比。 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长短”。

第三关:谁走的路长

师:观察情境图,两个小孩走的起点一致,终点也一致,走的路一定一样长吗?(他们走的不是直线。)走的路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怎么进行比较呢?(用数格子的方法):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也叫做“长短”。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等到了老师的奖品,每人一朵小红花,下课找老师领。

(四)课堂练习

还想不想闯关?我们一起去闯闯智慧岛吧。(21页练一练)

1、快速回答第1题

2、第2题 问:为什么?生:因为第二条绳子没有拉直

3、第2题 演示: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

4、第3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说说为什么

5、第3题谁最高?谁最矮?(小兔站的高度不同,不能直接比较)没有站在同一个起点,你有什么办法比高矮?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横线。数数占几行?

6、几支笔没有在同一个起点上,摆放的方向也不同,怎样比这些笔谁长谁短?从短到长排。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数格子。

7、右图中虽然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但都是折线。怎样比较谁长谁短呢?提示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引导数线段。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闯关用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 (比高矮要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站直了比。比长短要先将一端对齐后,拉直了再比较。)

板书设计:

下课啦

高矮、长短

)比(

)高,(

)比(

)矮 (

)比(

)长,(

)比(

)短

推荐第3篇:《下课啦》教学设计

《下课啦》教学设计

张晓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薄厚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长短、薄厚是相对的。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要和##同学比一比高矮,请小朋友们当裁判。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高,##矮。

师:老师请个坐得最好的同学上来与##比高矮。

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矮,现在怎么又说##高了呢?

生:比的人不一样。

师: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说他高,他就永远高,要看跟谁比。也不是说他矮,他就矮,还是要看跟谁比。

板书:相对的,跟谁比

二、实践操作

1、高矮

ppt:操场上,能不能找到比高矮的?

能不能说完整?()比()高,()比()矮。

生观察男孩、女孩比身高。(或:师:男孩认为他和女孩一样高,你们同意吗?)

生:脚垫起来了,不对。

师:怎么办呢?男孩改过来了,这次呢?

生:女孩高,男孩矮。

师:通过刚才的比高矮,你觉得在比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比较高矮要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要对齐。

板书:对齐

2、长短

这两个小朋友去玩跳绳了,我们看看他们的跳绳,谁的高?谁的矮?

生笑:是长短。

板书:长短。

师:怎么比?想想办法。

生:先对齐一端,拉直了再比。

师:真聪明!弯曲着是不容易比的,拉直了才能比。

板书:拉直。

师:我们请最守纪律的孩子来做比较。

拿出两根跳绳,请同学上台比较。

引导孩子说清楚比较的过程:是怎么比的?

说一说:()比()长,()比()短。

3、厚薄

小朋友的凳子坏了,一个叔叔来修凳子,但是他不知道该选哪颗钉子,你能帮忙选一个吗?

生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

板书:厚薄

三、巩固提高

师:我们班的孩子们学得很棒哦,能自己发现比高矮、长短要对齐了,拉直了,还知道高矮、长短是相对的,关键是看跟谁比。现在请孩子们趴下休息休息吧。(音乐)

警车声响起,同学们好奇地抬头,坐好。

1、ppt,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高矮不仅只在身高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高矮问题。

2、小兔子比高矮。

ppt出示:三只小兔子站在不同的高台上,但先不出示小兔子身后的格子。

学生进行比较。

在学生们纷纷发表完各自不同的见解后,在小兔子身后出示虚线格子图,再让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可以通过虚线格子图帮助比较高矮,比前一个活动又进了一步。

3、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方法,在进行比较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生: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比较出高矮和长短。

教学板书:

下课啦

相对的 高矮 对齐

跟谁比 长短 拉直

厚薄

推荐第4篇:下课啦

下课啦,操场上又成了欢乐的海洋。但与往日不同的是有许多同学聚集在宣传栏前,他们都伸着脖子看着什么,个子小的同学,还不停地在哪一蹿一蹿地跳着看。出于好奇,我马上随着人流向那儿跑去

原来学校要组织去春游,看到这条通知我兴奋得都要跳起来了,但是,有同学说:“不可能的,都快期末考试了,怎么会去春游呢?”立刻有同学接着说:“今天又不是‘愚人节’,校长搞什么?”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不免凉了下来,默默的回到班里。

刚回到班里,老师就宣布:“明天准备好春游的必需品,我们要去春游!”“耶!”同学们一蹦三尺高,我也发自肺腑地说:“终于可以不用上学了!”

“起床了!起床了!”我听到了妈妈的声音:“该上学了!”我这才睁开眼睛看看妈妈,大喊一声:“原来是场梦!”不过要能美梦成真那该多好啊!

推荐第5篇:《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高矮、长短的比较。比较的方法分为两种: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直接比较主要借由视觉感官进行比较,一般应用于差异较为明显地比较。本课则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白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进行。间接比较的使用是对于那些看起来无法直接分辨长度的大小的事物,则需要寻找参照物进行间接比较。

首先,谈话导入。通过谈同学们熟悉的课间活动情况,拉近老师和同学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了学习的热情,进而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强度不够,应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说一说。

接着,采用闯关活动探究新知。闯关一:谁高?谁矮?部分学生会觉得两人同样高,但也存在个别学生能通过观察指出,淘气“踮脚”了,不公平。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明白,比较应该在同一个起点进行。而后,通过动画操作,让学生应用“同一起点”比较的方法。闯关二:比谁长?谁短?虽有动画的操作,直观清楚地演示比较的过程,拉直、对齐之后再比较。但,如果设置成现场找学生借绳子,现场操作比较,相信学生能通过操作活动,进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也会更深。闯关三:谁走的路长?通过教师用手比划两位小朋友走路的路径,学生能自然而然进行数格子比较长短!这部分是学生掌握间接比较——数格子的重心。有了此部分的学习经验,学生能将知识迁移应用到课后的练习中去(比较小兔子的高矮、铅笔的长短)。值得一提的是,比较的两种方法的应用,应该是优化融合使用,教学中,能直观比较的就没有必要强调学生进行间接比较,增加思维负担。优化比较方法才能更便捷、实效。

总体上来说,这堂课我较为注重引导学生,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步步推理思考、探索,相对成功。但课堂氛围的营造不足,学生虽能安静听讲,也养成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但课堂的参与率不高,这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

推荐第6篇: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

《下课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品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教具学具

PPT、长短不一的跳绳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校新的内容《下课啦》。老师先问一个问题:你们下课了一般都在玩什么啊?

生:跳绳、画画、追逐打闹······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下课了都玩些什么吧。(出示ppt)大家看黑板,哪个同学愿意告诉老师,这些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啊?

生:跳绳,逛花园,踢毽子。。。。。。

师:对了,他们也喜欢跳绳,还有两个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比身高呢。今天啊,我们也在教室里一起玩一个游戏吧,但是你们必须听老师的指挥好不好。今天我们玩一个闯关的游戏,等一下有三个难关需要我们闯过,全部答对闯过了就会有奖品哦。

2)新课

1、好,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关:刚刚我们看到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身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关的问题是这两个小朋友哪一个高一点,哪一个矮一点?

生:两个人一样高,女生更高一点。。。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觉得这两个一样高的举手,好,哪个同学可以告诉大家为什么你认为两个人一样高?

生:看他们的头顶是一样高的,所以他们的身高是一样的 。

师:好。那不同的看法觉得他们一样高的举手。哪个同学可以讲一下为什么你觉得女生高一点?

生:因为男生垫脚了,男生垫脚后和女生一样高,所以只要男生站好就会比女生矮一点。所以我觉得女生高一点。

师:现在我宣布,认为女生高一点的小朋友闯关成功。因为男生垫脚了,所以他们没有从一个起点比身高,所以男生应该站好,然后我们再看两个人的头顶,所以男生矮一点,女生高一点。现在我们就现场来比一下两个同学的身高。(让同学比身高)你们都希望自己长高一点还是矮一点?

生:高一点。

师:所以你们吃饭的时候就要多吃一点,坐的时候背坐直,只有这样就会长高哦,所以我们坐端正,看着黑板!

2、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关: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我们单独把绳子拿出来看一下。大家一起来猜一下,拿一根绳长,拿一根短?

生:红色的,绿色的

师:好,答案就是,老师也不知道诶。所以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比两根绳子的长短。(随机抽取学生的跳绳)有没有同学有办法可以比出绳子的长短呢?

生:(提供自己的方法,老师根据具体的方法进行讲解) (让学生提供两个绳,直接用学的方法来比长短)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有两个小朋友在花园边边上逛,他们两个哪一个走的路长,哪一个走的路短?

生:上面的男生,下面的男生

师:为什么你们是这样认为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以及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下课啦

比高矮:从同一起点开始比

比长短:一头对齐

推荐第7篇:下课啦精品教案

下课啦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

北师大2011课标版

评论(0) 1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评论(0)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等,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比较方法散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在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对实物的比较活动,才能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比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评论(0) 3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难点:比较的相对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 活动1【讲授】下课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下课啦,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跳绳,有的玩游戏,你能找到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干什么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为题。这样既引出课题,又给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渗透了常规教育。

二、设置情境,探索新知。1.比高矮。

(1)个别比较,得出方法。

师: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啊!原来他们一样高啊!为什么那呢? 师:为什么不能垫脚尖呢?

师:那怎么才能公平的比出谁高谁矮呢?

说说你的想法并比一比!

师小结:原来比谁高谁矮时,既要站在同一起点,还要脚放平,身体挺直才行。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吧? 师:笑笑高,淘气矮,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很喜欢童话人物淘气与笑笑。在这里创设他们比高矮情境,从学生兴趣入手,先猜测,再一步步揭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同桌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你想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高谁矮吗? 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一组,4人一队,同时站起,一组同桌比高矮,另一组同桌观察并说出谁高谁矮,然后互换角色。

②比完后请坐下。

师:哪组同桌想上来比一比谁高谁矮?再找一组同桌比一比。 师:为什么原来高的同学变矮了,而原来矮的同学又变高了呢?

师小结:原来比较高矮时不但要注意这些(指比高矮注意事项图)还要看和谁比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并且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

(3)小练习。

题目

1、你能迅速的比较出松树和柳树:谁高?谁矮?还能怎么说? 题目

2、宝塔和亭子,谁高?谁矮?

题目

3、老爷爷和小朋友,谁高?谁矮?我怎么觉得他们看起来好像不在同一起点啊? 师小结:平平路面上的斑马线就是生活中的同一起点。 比长短。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有两个同学想请大家帮忙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 师:要想帮到他们,得找到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才行。

活动要求:

用红绳子代替红色跳绳;用绿绳子代替绿色跳绳。同桌合作,比一比谁长谁短。

想一想:①你们用什么方法比的? ②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师:谁来分享你们的比较方法。

师:我们用四种方法帮助了刚才的两位小朋友解决了问题,真棒! 小练习:

题目1:哪根绳子最长?你是根据第几种方法判断的? 题目2:这几根绳子哪根最长?你是用第几种方法判断的? 师:观察这四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小结:在这四种比较长短的方法中,都是有同一起点并拉直后再比较,就连缠绕法也是把绳子拉直后才进行缠绕比圈数的。

3、谁走的路长? 师:生活种不是所有的物品长短都能拉直后再比,比如小明和小亮谁走的路线长? 师:认真观察,你能指出他们走过的路线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淘气说他们的花坛被分成了大小一样的格子,如果把图案去掉,看起来就更清楚了。既然路不能拉直,该怎么比呢? 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为一组,利用图片纸,比比谁走的路线长?

②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反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师小结:看来,比较谁走的路长或短,我们还能用数格子和数弯的方法来解决。 小练习:

题目1: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小汽车通过?

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生活中用高架桥和限高来解决的交通问题。 题目2:小兔子们谁最高?谁最矮呢?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进行有序有条理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应用知道,开展探索。

1、比一比,填一填。

活动要求:

①4人为一组,利用作业纸,比一比,填一填。

②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结果。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用数格子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难题。

设计意图:做练习是数学课堂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习惯。 总结:

师总结:(指板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比较》,比高、矮;比长、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1、说一说:和父母说说数学中是怎么比较高矮、长短的?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比较高矮、长短的现象?

六、板书: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

推荐第8篇:下课啦教案[推荐]

下 课 啦

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

周老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高与矮”“长与短”是相对,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3、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难点:通过课本第21页第3题“小兔比高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跳绳、绳子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新知 大家下课的时候都会干什么呀?

看来大家在下课的时候都挺会放松自己的,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的班级的同学们都玩些什么?

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图。

谁知道淘气和笑笑背靠背的在干什么呢?其实他们在比高矮呢!

1、感知比高低要在同一起点 你们猜猜他们谁高? 出示淘气笑笑比高低的图片 先露出上半身,谁高?为什么?

再全部露出整张图片?这个时候谁高吗?为什么? 为什么不能比高低?那要怎么比才行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站在同一起点比高矮的图片。

1、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请一个中等高度的小朋友 问:他是高还是矮? 验证,得出结论

比较是相对的,高矮也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所以高矮也是相对的。

2、大家学会了比高矮,得方法了真棒!我们来看看这边小明和小花在干什么呢?

他们想知道谁的绳子长些?怎么比? 请学生上来演示

你们说说比较长短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

现在就用刚才大家说的方法去比较一下你们手中的绳子的长短吧?

自己动手比较

3、选钉子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只有这边的涛涛同学站在那里看什么呢? 原来教室里有一张小桌子坏了,涛涛拿来让张叔叔修,桌腿上需要钉个钉子,张叔叔拿来3个钉子,让涛涛思考应该用哪个钉子。大家来帮他分析一下。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应该用最长的那个钉子,因为桌面的厚度和中间的那个钉子的长度相同,要把桌子和桌腿钉在一起,需要用最长的那个。

二、经历比较,形成能力

1、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和一位小朋友合作演示,过程

你们已经学会了比高矮比长短的方法了,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让你们自己去学习,同桌合作利用文具或者其他东西,比较高矮、长短,并且要用()比()长,()比()短,()比()高,()比()矮,说出来,会吗?

2、应用:完成课本第21页第

1、2题(第2题要演示一条绳子绕在一样粗的圆柱上圈数越多就越长,还要延伸一下,同样一条绳子绕在不一样粗的圆柱上就不是圈数越多就越长)

三、拓展延伸,挖掘潜力

1、出示小兔比身高的图片。

静静思考一下,汇报方法,并并用他们的方法试一试。 老师也想到一种办法,小朋友帮老师看看这方法行不行? 讨论,并取名“数格子法”。

2、比一比,填一填 看图说图意。 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 小结

四、全课总结,留有悬念

同学们,这节课好玩吗?玩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下课啦 高

矮 长

推荐第9篇:《下课啦》说课稿1

《下课啦》说课稿

《下课啦》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比高矮、长短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这节课的内容难在学生初步掌握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初步感知几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进行。

3、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掌握比较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方法。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层次参差不齐,需要教师知识性的梳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说模式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设计

(一)

1、小朋友们,下课铃声响后,你们会开展哪些活动?

2(二)

12、

3、

4、出示书中比高矮的情境图

起点上。

让学生用

1、

时,需要把物体

较。

2、小组比赛

每个小组用准备好的绳子比一比长短

3、

想一想:

情境图中有2个小男孩,蓝色衣服小男孩和红色衣服小男孩在走花坛 边。他们走的路线相同吗?

讨论交流 探索比较办法

(三)练习课后题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下课啦

拉直

六、说评价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高矮、长短已有了初步认识,但对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教材在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说资源开发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活动探究出了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了长短和高矮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第10篇:《下课啦》教学案例及反思

《下课啦》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0、21页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教学重点:理解高矮、长短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朋友们,“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小朋友们都到操场上开开心心地玩起游戏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探索新知

(一)设疑激趣,讲授新课咦,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淘气和笑笑正在比身高呢!老师,看见笑笑和淘气好像一般高呢?你也这么觉得吗?你觉得谁高?谁矮呢?请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想出比较高矮的对策,并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了解到比较高矮需要站在同一个起点才行。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瞧,有小朋友在跳绳呢。老师也可喜欢跳绳了,那跳绳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绳子,跳起来比较——?老师这也有两条跳绳,但是呀,老师不知道哪条长?哪条短?你能帮帮老师吗?请学生独自思考比较长短的方法,然后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结果。请学生上台亲身尝试比较长短。体会比较长短时,需要将弯曲的绳子拉直,两端对齐后再比较。

(三)谁走的路长?动态地演示淘气和笑笑走路的路线,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谁走的路长。让学生了解到,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关注曲直。 a.观察发现淘气和笑笑走的起点和终点相同 b.设置疑问,他们走的不是直线,走的路也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怎么进行比较呢? c.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

1、

2、

3、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或者有什么困惑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板书设计 下课啦 比高矮 比长短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一贯的教师讲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反映热烈。但,在练一练第3题“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这道题时,遇到了瓶颈,抽象的图片,使得学生产生桥4层、汽车4层,所以汽车能通过桥下的误解。好在即使利用现场有的资源,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模型,学生方才能体会到,汽车并无法顺利通过桥,因为车灯会卡住。而这个教学的小插曲也为我提了个醒,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的方式,以及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巧妙地应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形象的数学模型,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第11篇: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下课啦(比高矮、长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0页“下课啦”,第21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比较事物的活动,理解“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并初步体验确定标准后尽心的见解比较。

2、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不断深化原有认识,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较” 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观察重点情况。 教学准备: 丝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大家一起看屏幕。愉快的课间到了,大家在操场上做活动,认真观察图片里的信息,你看见他们都干什么了吗?(引导学生回答)你们以前比过个头吗?你们是怎么比的?(请四位同学上台演示,若有错误的比法,指出来。)然后请学生看图片。

二、探究新知

1、那咱们先看看这两个比个子的,(出示比个子的图片)认真观察,

1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说出小男孩踮脚尖,使学生初步理解这样做不公平。)应该怎么做呢? 师问:为什么要求他们都得把脚放平?

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都放平后才公平,出示图片。 师问:那现在你能说出谁高谁矮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是要在同一起点上。)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帮忙。老师给每个小组放了两条丝带,比比看,哪条长?(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请两组上台演示。说说看哪组正确?再来看看刚才那两个跳绳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只拉直是不行的,比较是要放在同一起点)出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找到相同的起点,看终点。

2、把比个头和比跳绳长短放在一起讨论,这两件事在比较的过程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找相同的起点,看终点。板书。

3、刚才还有一个图,出示图片。要想把这个小凳子固定好,哪个钉子最合适?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为什么不选择第一个和第三个? 学生回答理由。 教师小结:选用钉子的长度要和板凳的厚度比较,才能选出合适的钉子。

三、实践应用

1、基本练习。说说谁高谁矮?

2

(学生在回答答案的时候,要说明自己是怎么做的,强调同一起点。)

2、提高练习

(1)哪根绳子最长?画“√”

让学生上台指着屏幕说明自己是怎么做的,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3 (2)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小组讨论。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让学生上台指着屏幕说明自己是怎么做的,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教师小结:借助数量,数有几层进行比较。 比一比,身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①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 ②数格子。

③把它们放在同一起点。

教师小结:如果比较的事物起点不一样,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同一起点去比较,或者可以利用周边的参照物。

(3)比一比,填一填。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学生自己先做,汇报,并说自己是用什么方式做的。 教师对照答案。利用数格子的方式。 由上面做题的方式做下一题。

比一比,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答案,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问问还有没有不同的做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比较是在相同的起点上,去看他的终点,有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数格子,看长短线也可以完成比较。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其他相关的比较,希望大家越学越好,越学越聪明。

五、作业布置

5 完成《学习与评价》本课的习题。 板书:

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比较:找相同的起点,看终点。

6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学习的第二课时。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高矮、长短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操作与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认识比高矮活动的数学内涵,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课程标准教材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重视用情境和活动来展示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比高矮活动主要有这样一些数学内涵:高矮关系的相对性、传递性,比较高矮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数学上升为学校数学。低年级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是课堂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具有情境性和开放性。情境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乐趣,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比长短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长短活动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和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在做中探究不同的比较方法。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组织孩子们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每只举着的小手,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呵护每一位孩子的创造力。

第12篇:《下课》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

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下课》教学设计

第13篇:啦啦操教学设计

啦啦操第七节

教学内容:啦啦操第七节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当中。2.基本掌握啦啦操第七节动作,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作节奏清晰,协调有力。 难点:身体控制,动作协调。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 2.队列队形游戏。

二、基本部分。 1.新课学习。 (1)动作学习。 (2)男女生分组练习。

师:讲解男女生分组练习要求,及小组表演的要求。 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并思考口号内容。

师:巡回指导,及时指导纠正错误,进行个人点评。

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重复练习并记忆动作,小组讨论队名,口号内容。 (3)小组展示

师:男生组,你们是什么队?”

生:“我们是XX队。”,积极展示学习成果,并喊出自己的口号“XXXX,XXXX”。 师:刚才两个小组都表演的很精彩,下面请小组的同学进行互评。

生:我认为XX队他们动作很有力度;我认为XX队口号特有意思;我认为我们队口号最响亮„„„„„

三、结束部分。1.放松。 2.课堂小结。

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及学生点评。 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点评。

第14篇:过年啦教学设计_

《过年啦》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体会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愫。活动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件过年用的小饰物和过年的材料等。

2、白纸、水彩笔等。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交流:同学们,坐好了。今天,同学们真精神!你们知道咱们中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

生: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等。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播放视频:《年的由来》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有关过年用的物品。我们来展示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

生:春联、福字、中国结、灯笼、窗花、擀面杖、全家福照片„„ (2)、布置教室:

师:同学们快拿出过年用的小饰物、图片、对联,年画,中国结等,用咱们的巧手赶快布置一下我们的家,在座的老师们好好感受一下过年喜庆的氛围吧。

小结:看到这些,教室里一下子洋溢起浓浓的春节气氛,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过年啦!(板书课题:《过年好》)

播放视频《过年啦》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年”文化知多少

师:同学们,过年是一种特别喜庆的节日,也成了我们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它有着许许多多的民风民俗,这些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呢?现在我们来一个“年”文化知多少的比赛,好吗?

(课件展示:“年”文化知识我知道„„)

小结:同学们的知识真是丰富多彩啊!这么多有意思的知识是从哪儿收集来的呢?(问父母,找书籍,上网„„) 对,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学习方法收集更多、更好的信息。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祝福热线(游戏) 师:过年啦,当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幸福祥和中时,可不能忘记给朋友、亲人送去祝福。现在,你一定会有许多祝福送给别人吧!让我们一同走进祝福热线,想给谁送祝福,就拨通我们的祝福热线吧!

师:现在老师想把祝福送给你,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表演。 师:(做打电话的样子)叮铃铃,是×××吗?

生:我是王老师,新年到了,祝你新年快乐,笑口常开„„ 生:谢谢,我也祝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祝福热线,让我们每个人感受着幸福与温暖。打电话可以表达祝福,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达我们的祝福呢?

生:书信、磕头、短信、发电子邮件、送贺卡、送小纪念品等。 师:现在通讯发达了,我们送祝福的方式多种多样了。

师:除了同学、朋友,我们还有很多关心你和爱护你的人,也有很多需要我们关心,祝福的人,让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吧!

(2)、特别行动

师: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项特别行动。(出示课件) 学生读:

① 排练两个小节目,慰问孤寡老人。

②作一回“小当家”,设计一份购买年货的详细清单。(包括名称、数量等) ③亲手制作卡片,把祝福送给亲人或朋友。 小组内商量商量,开始行动。

小结:每组的想法和点子都非常不错,老师相信我们今年的春节一定过得非常精彩。 齐唱《新年好》,结束新课。

三、课后践行

明年的春节怎么过,布置房间,购买年货,打扫卫生,安排活动„„给妈妈提个建议,试着当家吧。

第15篇:开会啦教学设计

《开会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去的麦鲁小城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麦鲁比,今天吴老师也想让大家通过学习获得学习币,只要你认真听课,都能获得老师学习币,通过这些学习币,你可以在课下购买吴老师今天所带来的礼物。(展示礼物和学习币),现在吴老师想让大家先热热身,为更好的学习准备准备,愿意吗?(出示口算卡)

9+( )=16 ( )+8=12 8+( )=17 ( )+9=19 ( )+6=14 6+( )=15 全班同学判断对错。

师:同学们,植树节快你们知道是多少号?(3月12日),淘气他们班正筹备 植树节的活动呢,快来看呀,他们召开了植树节动员大会,仔细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11个小朋友开会,只有7把椅子。 师:椅子够用吗? 生:不够。

师:还缺几把呢?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有11个小朋友开会,但只有7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那今天我们就来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好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让我能快速的看出还差几把椅子呢?

生:画图,我可以用画圆代表小朋友,画三角形代表椅子,(老师板书学生画法)○ ○ ○ ○ ○ ○ ○ ○ ○ ○ ○ △ △ △ △ △ △ △

师:还可以怎么表示呢?请你用不同的表示方法画在课本第8页。 生:我用正方形表示小朋友,再用三角形表示椅子, □ □ □ □ □ □ □ □ □ □ □ △ △ △ △ △ △ △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除了用以上的图形,还可以用别的图形来表示。 那你能用算式解决问题吗?如何列式呢? 生:11-7=4, 师:你们同意吗?那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你有什么方法?请你打开书本第8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请同学汇报交流。 生1:我可以拆分被减数,(教师板书) 11-7=4 ∧ 1 10 生2:我可以拆分减数 11-7=4 ∧ 1 6 生3:我可以想加法算减法 7+(4)=11 11- 7 =4 师:还缺多少,还差多少,就是求这两个数相差几,只需要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开展植树,摘取果实

师:小朋友们开完会,制定了详细的方案,现在他们准备出发去植树了,快看,他们有几个小朋友去植树呢?有几把植树的铲子,如果每个人一把铲子,够吗?

生齐答:不够。

师:那请你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有15个小朋友去植树,只有7把铲子,还差几把铲子? 师:谁会解答? 生:15-7=8 师:到了收获的季节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种的是什么树吗?苹果树,快看,小朋友们把苹果分给小动物们吃,来了多少小动物呢?每个小动物1个苹果,够吗?

生:不够,还差5个苹果,12-7=5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仔细观察下,看看还能提出一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吗?

生:每个小动物一个盘子,还差几个盘子?12-9=3 师:不仅仅有苹果哦,还收获了梨子,请同学们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梨子(8个梨子),这些小动物够分吗? 12-8=4

2、基础巩固,

刚才小朋友们能解决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不简单啊,那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算的速度快吧。 (1)完成数学书第9页练习4,引导孩子独立练习,体会想加求减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数学书第9页练习5,独立完成,并让学生找出规律,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越大。

3、兑换礼物,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展示本节课中的礼物,并标注价格,请问同学们你想买哪些礼物,你的学习币够吗?还差多少?多了多少?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知识能力训练第7页 板书设计:

开会啦

11-7=4 11-7=4 7+(4)=11 ∧ ∧ 11- 7 =4 1 10 1 6

第16篇:开会啦教学设计

《开会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去的麦鲁小城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麦鲁比,今天吴老师也想让大家通过学习获得学习币,只要你认真听课,都能获得老师学习币,通过这些学习币,你可以在课下购买吴老师今天所带来的礼物。(展示礼物和学习币),现在吴老师想让大家先热热身,为更好的学习准备准备,愿意吗?(出示口算卡) 9+( )=16 ( )+8=12 8+( )=17 ( )+9=19 ( )+6=14 6+( )=15 全班同学判断对错。

师:同学们,植树节快你们知道是多少号?(3月12日),淘气他们班正筹备 植树节的活动呢,快来看呀,他们召开了植树节动员大会,仔细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11个小朋友开会,只有7把椅子。

师:椅子够用吗? 生:不够。

师:还缺几把呢?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有11个小朋友开会,但只有7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那今天我们就来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好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让我能快速的看出还差几把椅子呢?

生:画图,我可以用画圆代表小朋友,画三角形代表椅子,(老师板书学生画法)○ ○ ○

○ ○ ○ ○ ○ ○ ○ ○

△ △ △ △ △ △ △

师:还可以怎么表示呢?请你用不同的表示方法画在课本第8页。

生:我用正方形表示小朋友,再用三角形表示椅子,

□ □ □ □ □ □ □ □ □ □ □

△ △ △ △ △ △ △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除了用以上的图形,还可以用别的图形来表示。 那你能用算式解决问题吗?如何列式呢?

生:11-7=4, 师:你们同意吗?那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你有什么方法?请你打开书本第8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请同学汇报交流。

生1:我可以拆分被减数,(教师板书) 11-7=4 ∧ 1 10 生2:我可以拆分减数 11-7=4 ∧ 1 6 生3:我可以想加法算减法 7+(4)=11 11- 7 =4 师:还缺多少,还差多少,就是求这两个数相差几,只需要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开展植树,摘取果实

师:小朋友们开完会,制定了详细的方案,现在他们准备出发去植树了,快看,他们有几个小朋友去植树呢?有几把植树的铲子,如果每个人一把铲子,够吗? 生齐答:不够。

师:那请你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有15个小朋友去植树,只有7把铲子,还差几把铲子?

师:谁会解答?

生:15-7=8 师:到了收获的季节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种的是什么树吗?苹果树,快看,小朋友们把苹果分给小动物们吃,来了多少小动物呢?每个小动物1个苹果,够吗?

生:不够,还差5个苹果,12-7=5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仔细观察下,看看还能提出一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吗?

生:每个小动物一个盘子,还差几个盘子?12-9=3 师:不仅仅有苹果哦,还收获了梨子,请同学们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梨子(8个梨子),这些小动物够分吗? 12-8=4

2、基础巩固,

刚才小朋友们能解决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不简单啊,那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算的速度快吧。

(1)完成数学书第9页练习4,引导孩子独立练习,体会想加求减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数学书第9页练习5,独立完成,并让学生找出规律,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越大。

3、兑换礼物,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展示本节课中的礼物,并标注价格,请问同学们你想买哪些礼物,你的学习币够吗?还差多少?多了多少?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知识能力训练第7页

板书设计:

开会啦

11-7=4 11-7=4 7+(4)=11 ∧ ∧ 11- 7 =4 1 10 1 6篇2:2015春一年级数学下册《开会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开会啦 1 2 3 篇3:《开会啦》教学设计

《开会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本,小黑板,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

生: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引入新课----开会啦

二、新课讲授

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2、动手操作。

学生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指名回答

3、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

11、

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p9第

1、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

2、p9第

3、

4、5题。

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深印象,并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水平。

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17篇:下雨啦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21课《下雨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交头接耳”、“歪歪斜斜”、“汇集”、“流淌”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悟课文意境的美,体会小雨点和孩子们的快乐。

2、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小童谣,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充分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美与快乐。

2、增进孩子对阅读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美、语言美。课前准备:

1、图画、小动物等图片、小雨点的贴图。

2、课外小童谣。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图画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将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的图片粘贴到图画中。)引出课文中的小动物。

2、出示乌云的图片,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要下雨了。

师:小燕子在空中飞舞,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蚂蚁们在草地上做起了游戏,正当大家玩得高兴的时候,又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瞧。(粘贴乌云的图片)

师:乌云来了,天阴了,云低了,太阳躲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板书:要下雨啦)

二、根据情境,想象感知

1、科学小知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天气朋友和小动物都是雨姐姐的信使,它们会告诉我们:要下雨啦,要下雨啦!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们会怎样给我们报信吗?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1、2段在文中寻找答案。汇报交流: 生:天气—阴了、闷热,乌云—满天,太阳—被乌云遮住,燕子—低飞,小鱼—吐水泡,蚂蚁—搬家„„ 2、范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3、师: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这些小动物来表现一下。(生起立,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4、重点词语讲解——交头接耳。

(根据动作讲解“交头接耳”的意思。)师: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动作(交头接耳),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交头接耳是什么意思? 生:头挨着头,耳朵贴着耳朵很亲密的说话。 师:谁能用“交头接耳”说一句话? 师:小蚂蚁交头接耳,他们在说什么呢?

5、体会小蚂蚁焦急的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蚂蚁说话时匆忙的语气

师:要下雨了,如果雨下得太大会把小蚂蚁的家淹没的,那么,小蚂蚁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么召唤伙伴们呢?(点名读,也可以齐读)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悟

师:淘气的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地吹,不一会儿,滴答、滴答„„下雨啦! 1、自由读课文,想象下雨的情景。

师:下雨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找找吧!大声自由地读出来,注意边读边想像。 2、(教师激趣,与小雨点一起变魔术)学生带着问题跟随教师朗读第

三、四自然段。

师:小雨点就像神奇的魔术师,落到哪里,哪里就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小雨点一起变魔术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雨点的神奇吧! A师:你看到了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生:(地上,池塘里,歪歪斜斜„„)

(根据学生回答,画图,并讲解“歪歪斜斜”的意思)(板图:歪歪斜斜连成线)

生:小雨点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池水怎么笑起朵朵的花呀?你觉得小雨点还会落在哪儿?想象一下他又会做什么?(生展开想象说话) B师:在雨中,你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生:我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生:我听到了雨点落在面上敲小鼓的声音。 C师:小雨点越下越欢,你听:哗啦哗啦,小雨点越下越大了。

师:前几天就下了一场雨,你有没有在路上看到小雨点汇集成小溪呢?是什么样的? 师:你能把“汇集”换一个词吗?生:聚集。 师:“流淌”是什么意思?生:流着,滚动。师:师生引读:小雨点洗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师:一切都被小雨点冲洗干净了,这样的环境真美呀!这样的文章更美!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把文章写美的?生: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

师:分别在

3、4段找一找,读一读。男同学找比喻句读给大家听,女同学找拟人句读给大家听。注意要读出感情。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全面,读得好。

师:我们现在就是快乐的小雨点,咱们一起快乐地读一读吧!

四、联系生活,扩展想象

1、引出雨中快乐的我们,师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下雨了,小动物们都急匆匆地赶回家,可是我们呢?我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来,咱们一起看看雨中的我们吧。 (师生齐读第五段)

2、边读边想象,感受课文里雨中孩子的快乐。

师范读5段,学生闭眼想像:雨中的孩子快乐吗?你从哪里感觉出来的? 生: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生:像一群小鸭。 3、联系生活,说说在雨中会发生什么快乐的事。

师:雨使我们的世界焕然一新,连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了呢。你喜欢雨吗?你有过在雨中快乐的事吗?(生自由回答)

4、总结发言,引导学生说话练习。

师:把你的快乐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大家集思广益,最后派一名代表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说得好的就可以得到小雨点送出的礼物。

小组同学集思广益,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发礼物,为阅读积累做好铺垫。)

五、阅读实践,课外拓展

1、和小雨点做朋友,读小雨点的诗。

师:小雨点送出的礼物可真漂亮,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呢?让我们打开看一看吧! 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小雨点的礼物好不好?生读小雨点的诗。

师: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收集一些描写雨的小诗或好词好句,在其中寻找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六、师小结,快乐地结束本课师: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给孩子们带来笑声,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呢?拿起书,能背的可以背诵,带着动作读课文。师: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只要你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切都将是美好的。 板书设计: 21 下雨啦

天气图片 快乐的小雨点

美丽的小雨点

小动物图片

交头接耳

快乐的孩子

印象中,那场春雨总是在那一个初春的夜晚,好象要给人们带来意外惊喜似的柔柔地飘落了;又仿佛生怕打搅了人间的甜梦,于是她是那样静悄悄、如细丝般把干渴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了每一个角落。 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刚刚过了惊蛰,远方就飘来阵阵春雨,不由人感到清新、舒适。随着纷纷扬扬的片片珠翠,远山...你会觉得惟有用全部的柔情去拥抱它,才不会辜负这雨、这山、这树和人……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

第18篇:公开课《过年啦》教学设计

《过年啦》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体会过年的欢乐。

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体会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愫。活动准备:

1、学生寻找家里过年用的饰品、材料等填写记录

2、向父母或其他人了解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

3、白纸、水彩笔等。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热闹的音乐,会唱的同学跟着唱。播放《过年啦》视频音乐,

大家注意到视频里的那些人们,动物们为什么都那么开心呢? 生:过年啦(板书)

师:对呀,过年啦他们开心,我们也开心

师: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愉快地过个年好不好?同学们等会跟着视频进行过年倒计时,在倒计时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喊出“过年啦”:好不好。(播放过年倒计时)

二、畅谈春节

春节吉祥物知多少

师: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把房子装饰的很喜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样大家常见的春节装饰物,(师拿出福字)春节贴“福”字,这是人们对新年的祈福迎祥。同学们翻开书本52页,观察右下图,看看福是如何贴的? 生:倒着贴。 师:福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将“福”字倒过来贴,谐音“福到”,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表达了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师:春节像这样表示吉祥的事物还有很多,能来说说你家里在过年时有哪些吉祥事物,他们出现在你家的哪个位置?都代表是什么美好的寓意? 生发言:

师:过年表示吉祥的事物真的很多,接下来,我们一起跟随课件重温、了解一些过年的吉祥事物

师:既然过年,吉祥物就不能少,今天老师把刚才大家看到一部分吉祥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用这些把教室装饰的更有年味吧。等会音乐停的时候大家就回到座位上坐好(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挂饰品)

(二)过年习俗

1、习俗共分享

师:读对联的时候要从右往左读,大家齐读这幅对联。在同学们的布置下,我们的教室一片红红火火真热闹!对呀,过年总是那么热闹,那么隆重,可我们为什么要过年呢?这有什么来历呢?我们一起跟随动画了解年的来历 课件播放动画《年的来历》

师问:(课件)这就是年兽,他怕什么呢?(红色、火光、鞭炮声)

师:所以过年到处一片红红火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方的过年习俗都有所不同。现在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习俗。生汇报,

师:过年习俗还真多。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课件再重温这些习俗(展示课件) 师:这么多的过年习俗,你最喜欢哪项呢?

2、放鞭炮安全教育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很喜欢放鞭炮,(课件)在燃放烟花炮竹时要是自己不注意安全,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的,我们来看这则案例(课件)

师:那要怎样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我们一起看一个动画来了解下安全燃放烟花的常识,等会请同学们回答

师小结:安全燃放烟花一定要牢记这几点(课件)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几点,避免发生危险,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年。

3、送祝福

师: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给自己的亲人带去最真挚的祝福。瞧书本53页的小东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正在给家里人拜年送祝福呢。大家仔细观察图看他给谁拜年呢?手要怎么做呢?大家交流讨论下他会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祝福语呢?模拟拜年下,等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请一组学生在台前来演一演

师:现在我们再来给家人拜个年(PPT)大家手举起来,做好握拳姿势(祝爷爷奶奶....师:送祝福除了当面拜年,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达我们的祝福呢? 生:书信、磕头、短信、发电子邮件、送贺卡、送小纪念品等。 师:现在通讯发达了,我们送祝福的方式多种多样了。

师:除了亲人、同学、朋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关心,祝福的人:孤寡老人、烈士军属、在自然灾害中失去父母的孤儿等,他们需要大家的温暖。让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吧!

三、我来当家

师:大家都是懂事的孩子,在家一定帮家里做过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就让你们来做回“小当家”。(出示课件) 师:关于这个任务谁有哪些方面不明白的?可以举手(年货不懂的,可以问:有谁知道年货可以包括哪些?)生回答 师小结:年货包括过年装饰品,吃的食物,零食等。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进行展示

四、课堂小结

看来大家都是小大人了,小当家都做得很不错,老师相信我们明年的春节一定过得非常精彩。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唱这首歌,预祝我们明年的春节过得比以往更加快乐,更加有意义。

第19篇:下雨啦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下、雨、桃、花”四个生字;能正确拼读课文中出现的音节:lɑ dī dā bɑ fā。

2、正确朗读儿歌,不加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

3、学习笔画“竖弯勾”,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描写“花、下、雨”。

2.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拼读音节,复习声母d t n l。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能读出高兴的语气。

3、展开想象,模仿儿歌说一两句话。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倾听声音,揭示课题

1、播放各种声音。

师:大自然里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让我们听一听,猜一猜。

2、再听雨声,模仿雨声。

3、出示:dīdā dīdā 滴答,滴答 自由轻声拼读 指名拼读 一齐拼读

4、师:“滴答滴答”,这是雨声,老师这还有几个表示声音的词语。出示:pā tū tū tū dā dā dā dī dā dī dā 自由练拼 各种形式拼读

5、读词语:滴答,滴答

6、揭示课题:

7、下雨啦 (1)指名读课题

(2)指导要把轻声“啦”读得又轻又短 a、指名拼读 b、一齐拼读 (3)再读课题

7、学习生字“下 雨” 下:找反义词

“下”的第三笔是点

雨:交流看到过怎样的雨 书空“雨”

二、拼读儿歌,认识生字

1、指导读句: 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

2、听课文录音

师:下雨了,公园里的柳树和桃树会说些什么呢?

3、交流

4、师范读

要求:边听边看,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5、自由朗读

要求:多读几遍,不加字不漏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特别是有拼音的字要多拼多读。

6、指名读

7、指导朗读 (1)指导轻声“吧”

各种形式拼读,师指导读得又轻又短。

(2)师:下雨啦,柳树要发芽,桃树要开花,多高兴呀!

多种形式朗读柳树和桃树的话: 指名读 同桌读 小组读 分角色读

(3)师生一齐表演读

8、学习生字:桃

花 (1)同桌合作学习

要求:读一读

读准字音 认一认

认清字形 找一找

找好办法记住生字 (2)交流

桃:积累儿歌中及其他木字旁的字。 花:指导书写新笔画“竖弯勾” 书空“花”

三、巩固拼音,拓展延伸

1、游戏(一):桃花朵朵开。复习词语

2、游戏(二):柳树发嫩芽 巩固声母d t n l及相关音节

3、游戏(三):动物找朋友

为动物“马、兔、驴、鹿”找音节朋友

4、想象拓展

(1)师:下雨啦,这些动物会说些什么呢?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编一编。 出示:滴答,滴答, 下雨啦,下雨啦! (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谁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

7下雨啦

下——上

柳 树

第20篇:《下雨啦》教学设计2

《下雨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忙” 2.练习说话。

3.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课文。4.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知识。难点是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

1.词句条及活动的小白兔图。2.小白兔、燕子、鱼、蚂蚁的头饰。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析题

(一)谈话、板书课题。

(二)区别“下雨了”与“要下雨了”。

二、小声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注意三点:

(一)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

(二)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三)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

三、检查提问

(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板书:燕子、鱼、蚂蚁)

(三)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在书上标出来。

四、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师板绘山坡、树、草等)

2.提问:(1)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2)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师生共同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3)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直起身子的动作。)(4)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划出来。

(二)学习

二、三自然段。

1.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师板绘小燕子图)

2.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板书:飞得很低。

3.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指名读、齐读)

4.燕子是怎样说的?(引读第三段)

5.谁来当小燕子,边飞边说?(指名表演)其他同学注意看燕子的话一共有几句。

6.燕子的话有几句?谁来读读第二句和第三句?(指名读)

7.“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湿呢?

8.“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9.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

10.燕子说“要下雨了”,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

11.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

(三)学习

四、

五、六段

1.指名读

四、

五、六段。

2.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引读。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3.这时候他又看到了谁?只有两条小鱼吗?小鱼怎么样了?(板书:游到水面)

4.小白兔是怎么问的?(引读)“有空”是什么意思?

5.小鱼是怎么说的?(引读)“透透气”又是什么意思?

6.谁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师归纳:平时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7.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

(四)学习第七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七段。

2.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出示“连忙”)“连忙”是什么意思?小白兔赶快干什么?什么是挎?(师表演挎篮子)

3.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谁?是多少蚂蚁?他们在干什么?(板书:往高处搬家)为什么要往高处搬家?

4.指名学生读第七段,学生边听边想,到底是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

5.指导读“是要下雨了。”(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

八、九自然段

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出示:加快步子)他一边跑还一边喊什么?(引读)

2.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师画雨点)这雨下得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

五、总结课文

学了这课,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

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谈)希望同学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

六、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字形。

七、分角色朗读全文

(请四名同学分别当课文里的四种小动物,并戴上头饰,其他同学读旁白)。

下课啦教学设计
《下课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